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灵璧县民间习俗与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04-15 15:17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位置  
灵璧县位于安徽省北部,介于北纬33°18′—34°02′,东经117°17′—117°44′之间。东临泗县,西连宿州市埇桥区,南接蚌埠市固镇县、五河县,北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睢宁县交界。南北长82千米,东西宽36千米,总面积2125平方千米。  
二、灵璧大鼓  
灵璧大鼓盛行于灵璧县及其周边地域,是人民大众在长期的消费生活理论中发明的一种曲艺方式。相传灵璧大鼓的来源于战国时期项燕击鼓说书招募兵马的故事,民间艺人依据击鼓说书的方式,融入中央戏曲和民间小调,发明出大鼓说唱这种共同的曲艺方式。清代中后期,灵璧大鼓逐渐走向昌盛,由于当时水患严重,很多人颠沛流离,灾民四处逃荒,以打鼓说唱的方式乞讨,灵璧大鼓则借地生根,逐步开展壮大。  
灵璧大鼓演唱内容多取材于民间喜闻乐见的历史演义、武侠、公案之类的小说,也常以中央人物、故事、传说等为题材,唱词中多用中央土语,速度慢、尾音长、咬字狠、吐字真、落音重,旋律似说似唱、自然流利,有时在说唱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大众听懂,唱中加叙,并不时伴有动作表情。  
灵璧大鼓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在唱腔吐字、板式、扮演上都自成体系,凝聚着中央文艺的精华,包含着丰厚的人文与历史资源,对研讨民间历史与风土人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大鼓的唱词取材于理想生活,浅显易懂并极富感染力,在广阔乡村地域仍有相当可观的受众群体。  
三、灵璧古庙会  
灵璧五月二十八古会是灵璧民间最为浩大的庙会,主要散布于灵璧县城周边及灵城镇、经济开发区局部地域,因而时夏粮收获及秋粮播种已根本完成,而周边地域也没有相似的庙会活动,灵璧五月二十八古会遂成为皖苏鲁豫四省分离部数百公里内最大的古庙会。  
灵璧五月二十八古会沿承于旧时的城隍庙会,是老百姓庆贺城隍寿诞、祈盼风调雨顺而举行的大型祭奠活动,自明成祖加封灵璧城隍与州府同等级别以来,民间就以商定俗成的方式,在农历五月二十八举行浩大的庙会活动,不断持续至今。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开展繁荣和人民生死水平的不时进步,“五月二十八古会”现已开展成为一个范围庞大、历史长久,集民间信仰、钟馗文化、商贸买卖、文化旅游、美食体验、非遗传承维护于一体,包含浓郁皖北民俗文化颜色的物资集散地和民间艺术节。2010年宿州市政府将其列入全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名录”。  
四、灵璧磬石雕琢  
灵璧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环境漂亮,历史长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寓居。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建县,历经朝代之更迭,祖先们以聪明的聪慧和不懈的努力,留下了至今熠熠生辉的文化遗产。灵璧磬石雕琢便是其中一朵传播至今的民间艺术奇葩。灵璧磬石构成于晚元古代震旦纪期间(距今约8亿多年),属奥陶系的碳酸盐岩石。灵璧磬石雕琢能够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当时皇家即开端采用灵璧磬石制造特磬,创始了我国古代“金石之乐”的先声。《尚书•禹贡》云“泗滨浮磬”即指灵璧磬石。灵璧磬石雕琢源远流长,保存了古代皇宫制磬技艺,延承汉代石刻线画,以及古代圆雕、镂雕、浮雕、影雕、微雕等多种工艺。制造种类繁多的磬石工艺品,特别是在坚硬的石头上停止微雕创作,可谓一绝。灵璧磬石雕琢作品以及编磬、磬琴制造主要销往全国各地和出口30多个国度和地域,遭到人们的喜欢。灵璧磬石雕琢见证了中华民族文化生命力所具有的共同价值。作为中国古老磬石文化的一种持续,它见证了中国磬文化的开展演化史,也浓缩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民间艺术精髓。制磬与磬石雕历代被皇家宫廷运用,具有重要的历史研讨价值。作为一门古老的民间传统工艺,它保管着大量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信息,这对如今和今后研讨中国磬石文化开展史,读取古代先民发明的优秀艺术元素,以及见证中华民族文化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五、垓下民间传说(宿州市灵璧县)  
公元前202年的垓下之战,不只在灵璧县境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址,还以非物质的形态,传播大量生动瑰丽的民间传说。垓下民间传说在灵璧县众所周知,俯首皆是,脱口即出。主要盘绕楚汉垓下决战,汉军及诸侯军在垓下围歼项羽10万楚军的故事,汉军设十面潜伏、四面楚歌,使得项羽兵败如山倒,演出了一场霸王别姬的历史活剧。县境传播普遍的“韩信点将台”“眺望台”“大将墓”“金银山”“霸离铺”“散楚山”“吹箫台”“阴陵山”“霸离谏”“无意井”“霸王椅”“十面潜伏”“金头坟”“洒血山”“垂缰井”“蛛网山”“丁公山”“霸王庙”等等传说,从不同侧面反映严酷的楚汉垓下决战。垓下民间传说以主人公项羽、虞姬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历史记载垓下之战事情为底本,以传播当地的地名、山脉、河流等为传说故事情节的载体,交叉楚汉战争及垓下之战历史人物,传说内容十分完好,情节跌宕起伏,讲述垓下决战的悲壮故事。垓下民间故事的传播,古往今来对文学、戏剧范畴影响深远,特别是霸王别姬的故事影响海内外。项羽、虞姬坚贞不渝的美妙爱情故事,彰显人性的光芒,表现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垓下民间传说是共同的地域文化品牌,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和传承垓下民间传说,为新时期中央经济、文化的繁荣开展作出更大的奉献!  
六、灵璧琴书  
灵璧位于皖东北,是垓下古战场,汴河流经地,著名的民间艺术之乡,灵璧奇石、钟馗画、虞姬墓被称为奇、丑、美“灵璧三绝”。灵璧琴书就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孕育、生长的一支绚丽的民间艺术奇葩。灵璧琴书于清光绪年间由山东开展而来,吸收灵璧中央戏曲、民歌、小调融进周边地域戏曲艺术,经过琴书艺人的长期艺术理论构成,唱腔漂亮,富有灵璧特征。它以说唱加上扬琴等乐器伴奏的方式叙说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情感,传播于苏鲁豫皖接壤地域。灵璧琴书表现的内容丰厚多彩,历史故事,爱情传奇、民间传说、理想生活应有尽有。表现方式灵敏多样,依据不同的观众群体,采取不同的扮演方式,扮演作风生动形象、诙谐幽默,到达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的高度统一。灵璧琴书在淮北地域乃至全国都有普遍影响。高小眼、刘培枫成为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其成就被收录《中国曲艺界人名大辞典》,高小眼2007年被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协会授予“中国民间文化出色传承人”称号,中央电视台赞誉他“艺满虹乡,音扬八方”。灵璧琴书以长久的历史、鲜明的特征和丰厚的内容深受人民大众喜欢,在传播历史文化学问、宣传教育和丰厚大众文化生活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七、灵璧皮影戏  
灵璧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是垓下古战场,汴河流域地,著名的民间艺术之乡,皮影戏是众多民间艺术之中一朵鲜活、靓丽的奇葩。灵璧皮影戏是用经过化学处置过的牛皮或驴皮经过雕镂而成为剔透小巧的皮影人物,并因类施彩,缚以操作杆支配影人活动,把影人照映在银幕上,随着说唱和音乐的节拍而扮演,以说唱内容传达完好的故事情节的民间戏剧。灵璧皮影戏自清道光年间传入,至今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作风共同。在影人的制造上,雕琢精密,着色鲜艳,外型生动逼真,轮廓挺拨,俊俏大方,栩栩如生。在扮演上一人操杆,技法娴熟,熟能生巧。在唱腔上,灵璧皮影所用的唱腔除了汲取传统的唱腔以外,还依据灵璧本地的特征戏曲泗州戏有所改良创新,如弦板腔、碗碗腔、秦腔,除此之外增加了呵腔,使得原本丰厚的唱腔变的愈加漂亮动听。在题材上,主要取材于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内容丰厚多彩。灵璧皮影戏影响深远,从清道光年间“来门作风”构成,灵璧皮影艺人脚印就踏遍苏、鲁、豫、皖等十多个省,门徒普及全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灵璧皮影戏的鼎盛时期,全县有40多个班社,剧目达300多个,演员达100多人。灵璧皮影戏产生于民间,根植于民间,演出的内容贴近民众,扮演方式生动形象,配上漂亮动听的唱腔,深受人民大众喜欢,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八、灵璧菠林喇叭  
菠林喇叭是以落户在安徽最北部的灵璧尹集菠林村的,已故中国管乐巨匠周正玉等周氏族人为乐手成员的民间乐班所发明的唢呐演奏艺术。周家班自清末开创以来开展到如今,已传承家族七代,历经100多年沧桑。目前,周姓直系有男女老幼乐手共计100余人,外姓徒众上千人,构成庞大的民间音乐族群,横跨苏鲁豫皖,享誉民间海外。唢呐,俗称喇叭,全国有20多个民族有吹奏唢呐的传统,由波斯传入,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时期,传到中国中原地域。唢呐发音开朗豪迈,高亢响亮,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擅长表现热烈豪放的局面和大喜大悲的心情。菠林喇叭自清末构成以来,不断以曲牌丰厚,音乐共同,彰显礼仪,盛传不衰而著名。目前以“周家八虎”和“鼓乐四花”为代表人物(备注1)。其主要价值有三,一是以丰厚的曲牌和多元文化特征活态传承,是一个包容皖北地域音乐作品和音乐信息的宝库;二是在音乐上有许多首创,其中铜唢呐的演奏,音高而不燥,柔而不腻,神韵质朴,咔戏中的“把攥及咔碗”吹奏交融了当地的戏曲、曲艺等,扮演保存大量的民间戏法绝活,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三是秉承传统文化,与民俗息息相关,起到衬托氛围,彰显礼仪的作用。作为区域文化的一局部,它全面、真实、生动地表现了这一地域民风民俗相貌,具有很高的民俗学研讨价值。菠林喇叭一直扎根土壤,汲取营养,与时期脉搏一同跳动,是民族民间音乐的一泓死水。近年,活泼在全国各地,技艺传承愈加丰厚,出版了局部音乐专辑,受邀参与“欢闹省城”、“京城献艺”、“迎奥运”、“出省应战打对棚”(打擂台)等一系列大型活动。2012年,参与了北京“毛泽东主席诞辰119周年”留念演出活动。“周家八虎”中的周本鸣、周中华还随政府代表团出访韩国、日本、港澳台等地,2006年,并随央视赴奥天时维也纳参与了“华人新春聚会”演出,名扬海外。  
九、灵璧钟馗画  
灵璧素有“钟馗画之乡”名誉。该县钟馗画既保存了传统钟馗画之精华,又善创新,赋予钟馗画当代之多姿多彩方式与内容。因而,在今日仍受广阔大众的喜爱。  
灵璧钟馗画源于宋、盛于明清。清人齐周华在《名山藏画副本——钟馗像赞》中指出:钟馗“由道子画能通神也,无如天下  
传写,渐失其真。惟灵璧所画,常常不脱吴道子原格,故世群推之。”这就是说,灵璧钟馗画继承了“吴道子原格”,“世群推之”,至今不衰。  
那么,什么是“吴道子原格”呢?唐人卢肇在《逸史》中曾有记叙:唐明皇因痼疾作,昼寝,梦一小鬼来盗其玉笛并杨贵妃之绣囊。“上欲怒,呼武士。俄见一大鬼,顶破帽、衣蓝袍,系角带,朝靴,径捉小鬼,上问大者:‘尔何人也?’奏曰:‘臣终南山进士钟馗也。因武德中应举不捷,羞归故里,触殿阶而死。是时赐录袍以葬之。感恩赌咒,与我王陈天下虚耗妖孽之事。’唐明皇梦觉,痼疾顿瘳,乃招画工吴道子。陈梦中之状令作图像。道子奉旨,恍若有睹,立笔草说。明皇视之,抚案叹曰:“是卿与朕同梦尔。”遂提笔蘸墨题“嫉恶状元,斩邪将军”八个大字,悬于卧室,以镇妖邪,并赐道子百金。相传钟馗系灵璧人。明皇曾派官员将吴道子所画钟馗像专程送往灵璧,悬于县衙,为官员和百姓镇邪纳福。灵璧钟馗画继承和发扬了吴道子钟馗画的原格精华。  
形象怪诞是灵璧钟馗画之重要特征。灵璧老艺人尹玉麟所画钟馗,其形象为:身体魁伟,豹头圆目,方口虎牙,虬髯铜须,一足直,一足弯曲,朝靴,似在寻觅人世之恶鬼,寓正气于狰狞形象之中,乍看似乎可憎,细视则威武可亲。  
具有人民性是灵璧钟馗画的重要特征。简单说,就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感情、愿望和利益在钟馗画里得以形象地表现。画家孙淮滨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孙的笔下,钟馗的外型骁勇威严,透溢出正气与神勇;仁慈与慈祥使他剽悍狞厉的外形与慈祥仁爱的心灵美调和统一,令人望之威而即之温,具有活生生的个性与特征。因之,人称孙的钟馗画,既是具有人民思想感甘愿望的活化石,又是深受人民爱戴鲜活的形象。这些,在《钟馗神威图》、《祥瑞图》和《福自天来图》中得到淋漓尽致地表现。已故巨匠郭沫若为此给孙题写了“孙淮滨钟馗图”。中国邮政还为孙制造发行了《灵璧钟馗图》明信片,遭到国内外关注。  
方式多样化,着重内心世界的描写是灵璧钟馗画的又一重要特征。正如孙淮滨所说,创作钟馗画,要在威武中显得文雅,在豪迈中显得平和,以蝙蝠、柏柿反映人民群众迎祥纳福的心愿,从而使钟馗画一变辟邪打鬼的主要功用,逐步演化为祈祥赐福、寄予美妙幸福愿望为宗旨的钟馗画。这就使得钟馗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寓共性于个性之中,多姿多彩,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大好场面。  
1915年,灵璧民间画师翟光远绘制的钟馗参与“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膺金奖,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俟后,灵璧钟馗画便步入黄金殿堂。  
目前,灵璧县成立了“中国灵璧钟馗画研讨会”和“中国灵璧画苑”。走近灵璧,邻居钟馗画店栉比鳞次,有青丝苍苍始作钟馗者,亦有幼稚可掬,握笔临摹钟馗画之幼童。环顾画店四壁,满悬着黑白枯燥浓淡相宜之钟馗画,美不胜收。  
十、灵璧婚俗  
灵璧婚礼风俗主要由以下五个阶段构成:  
一、定亲  
男女双方由媒人引见,假如双方都较称心,商定日期女方到男方家拿见面礼,肯定恋爱关系。  
二、过柬(过红)  
男女双方经过一段时间交往,曾经能够谈婚论嫁,双方肯定日期过柬,主要是男方为女方置办物品如三金、衣服等。这时双方定下婚期。  
三、下礼  
普通在婚礼举行的前两天,由男方家送去女方家举行婚礼所需用品。如:肉、烟、酒、糖果等。  
结婚前一天晚上,女方女性亲戚要给新娘压箱钱。而男方家新床床角要垫红纸,床单下放豆桔;要有男童在上面睡一晚,俗称为“压床”。  
四、婚礼当天  
男方家迎亲人中要有辈分不同的三代人且必有一儿女双全的全福人,迎亲人要带红伞,一床装有核桃、花生、红枣、白果、板栗等物的被子。新娘要由家中兄弟抱到车旁,然后脚踩喜糕上迎亲的车,到男方家下车后新娘要撑红伞方可进门。女方的嫁妆中必不可少的是灯和盆,盆里放有面条、葱、面、碗、筷子等物,由女方一男孩端上迎亲的车,俗称“端灯盆”,灯带到男方家后要不断亮着。迎亲的车从男女家之间行驶的道路一定要是个圆形,意义即是希望婚后生活“圆满”、“不走回头路”。  
到男方家后,新娘可直接被引进新房,然后由男方家一女孩给新娘端洗脸水。这时有人去看新娘且刁难新娘,新娘不可生气,称为“闹房”。喜宴开端前拜堂,给男方一切女性亲属磕头,当然她们要给新人磕头礼。喜宴停止时,新人们要去给客人们敬酒。新娘吃饭时主要由男方女性亲戚陪同称为做“堂席”,晚上新娘则要吃早上带去的面条并要被问“咸(嫌)不咸(嫌)”。  
婚礼当天下午,新人要去上祖坟,通知祖先家里新添一人。  
晚上,新娘要去给家中晚辈们掸床。  
五、回门  
普通在婚礼举行后的一两天,新娘出嫁后第一次回娘家,这天午饭后一定要早回男方家。  
结婚后一个月内按结婚天数计算六天、九天、十八天娘家亲戚要去接新娘,且必需男性去接。结婚满月后娘家接可过十几天,新娘这段时间要给婆家一切人都做双鞋。婚后一个月内新房不能空床,假如新娘新郎都不在家,也要有人睡才行。  
十一、灵璧民俗风情  
1、生活风俗:  
穿着:清代,县人衣料质地多为布料,农民多穿“土布”(即自纺自织的粗布),富人绅士多穿“洋布”(即机织印染的细纱布)。建国后,衣服样式、质地、色泽发作了明显的变化。50年代,男女服装质地以各色棉织品为主,主要有平纹、纱卡、卡其、府绸、哔叽、华达呢、灯心绒、平绒等布种。男式上衣有中山装、学生装、青年装,女性上衣多为列宁服、春秋两用衫及格式外套,男女下装都为西服裤式,冬季着长、短大衣。随着人们生死水平的进步,穿着的方式发作宏大的变化,与现代相并轨。  
装饰:80年代,城乡居民中的男女发型繁多。中老年男子发型变化不大。青年男式发型增加了香港式长法。女子发型增加了烫发、做花。有学生式、娃娃式、青年式等等。  
2、节日风俗: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称春节。为一年中最浩大的传统节日,欢度春节活动被俗称“过年”。清代,本县非常注重过年的风俗。俗称灶王爷上西天,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腊月二十三晚,中央文武官员燃放鞭炮,停止祭灶活动。二十四日晚,老百姓停止祭灶活动。灶前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安全”联语,横批“一家之主”。十二月三十日午前,家家门上张贴红纸春联,联语都是恭维封建帝制的话语。元旦中午,合家老少共进“团聚饭”,菜肴丰厚,满屋欢声笑语。餐前,鸣放鞭炮,有的家庭主人还要将菜饭汤先撒一点在堂前,表示对祖先的追念。次日,春节降临,早晨家家户户争先早开门。俗传,早开门能够早得“财气”,合家老小全得按时起床。开门时燃放鞭炮,然后,喝茶吃早点,就早餐。初一的早餐家家要吃扁食(即素馅水饺)。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端午节时,民间悬符插艾,男女佩符,吃白水鸡蛋。  
3、婚丧风俗:  
婚姻嫁娶:其联姻程式有:说媒、过柬、出嫁、迎娶、陪嫁、拜堂、闹房、回门。说媒即媒人说合。过柬即定亲以后,男方要到女方去“过柬”,也称“过红”回门即新娘出嫁第一次回娘家称“回门”  
丧葬祭奠:丧葬办理不管繁简,都有报丧、祭奠、出殡、圆坟等固定的礼仪方式。报丧即一旦父母老人逝世,其子身戴重孝,腰系麻纰,手执哀丧棍,在亲房晚辈的率领下到其姥姥、舅舅家去跪拜,报告父母逝世的音讯。祭奠即为死去的人举行烧倒头纸、穿寿衣、入殓、静面、守灵等追悼典礼。圆坟即送葬后的第三天,死者家庭亲人包饺子,数量与死者年龄同等,带到墓地去,沿墓四周转三圈后,把饺子埋在坟周围作供品,向死者致祭行礼,表示崇拜并求保佑。最后加高加大坟墓。  
十二、灵璧县饮食风俗与特产  
1、灵璧麻糊汤  
灵璧麻糊汤是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的特产。麻糊入口绵软,滋味极佳。麻糊汤在灵璧县一带特别受欢送,根本上每个包子店都有一个大锅,里面是麻糊汤。  
2、绿豆饼  
绿豆饼在江淮和徐淮地域,是人们在饮食生活中喜欢的食品,它历史文化长久,源远流长,尚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  
3、烫面  
烫面作为具有淮北中央文化特征的小吃,让不少身在外地的淮北老乡魂牵梦绕,无论是学校门口,还是医院门口、各街头巷尾简直都有这种烫面馆。  
4、地锅鸡  
是一道传统名菜,是灵璧的特征菜。  
5、羊肉汤加饼  
熬一锅羊肉汤,将羊肉及骨头放入旺火锅内煮沸,随着热气、烟气升腾、洋溢,羊肉的香气肆意飘洒,然后准备好一个碗,碗中放有粉皮子及切好的羊肉,将沸腾的羊肉汤盛入碗中,再参加葱等调料,一碗羊肉汤就能够端给客人了。灵璧人喝羊肉汤当然要配饼吃啦,能够配葱油饼、炕馍、烧饼都行,但大多数还是配着葱油饼吃的,这是灵璧人的经典早点组合。  
十三、灵璧县著名景点  
(一)霸王城  
霸王城位于灵璧县城西北,今尹集镇濉河北。公元前204年,楚汉两军大战濉水之滨,项羽大败刘邦于此。  
-旅游小贴士: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地址:灵璧县城西北,今尹集镇濉河北  
(二)垓下遗址  
垓下之战遗址位于北纬33°21′,东经117°38′处,在今灵壁县城东南,韦集镇单圩老庄胡村左近。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决战于此,刘邦大败项羽,迫使项羽演出“霸王别姬”和自刎乌江的历史悲剧。往常,这片土地曾经很难找到当年战争的痕迹,不过仍然留下了许多传说和留念建筑。  
座落在今灵璧县城东15华里,宿(县)泗(县)公路南侧。虞姬为项羽的宠妾,当年楚汉相争,项羽四面楚歌时,虞姬自刎而葬于此。公元前202年楚汉决战垓下(今灵璧城南沱河北岸城后大队),项羽兵少粮尽,四面楚歌,堕入重围,遂夜饮帐中,面对宠妾虞姬、骏马乌骓,大方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王歌罢而泣,虞姬知军情突变,哀叹大势已去,歌而和之。《史记正义》引《楚汉春秋》云,虞姬歌词为: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虞姬歌罢,拔剑自刎;项羽突围,仓皇出走,途中筑冢葬此。  
位于灵璧县城西北,今尹集镇濉河北。公元前204年,楚汉两军大战濉水之滨,项羽大败刘邦于此。  
霸城烟雨:城内原有古寿圣寺,寺中有一千年皂角树,树冠如盖,玉立耸天。远观霸王城,树木葱笼,烟雨苍茫,气候万千,引人遐思。汉陵秋色:濠城四周多土丘,素有“濠城古堆三千三,数罢金山数银山”之说。虞湾夕照:虞湾,又名虞姬湾,在今固镇县濠城镇垓下村境内的沱河南岸,西距垓下遗址约1公里,傍堤临水,芦苇丛生。每逢雨季,在夕阳的映照下,碧波重粼,垂柳滴翠,令人胸襟开阔,心驰憧憬。撒金晓月:撒金桥,扼南京至北京的官道要冲,在古洨城西南约200米处,为一石桥。夹山箫韵:夹山,又名夹山口,在今固镇县濠城镇垓下村境内。古刹晨钟:濠城多寺庙,清晨寺庙钟声齐鸣,宏亮深远,音传数里,振聋发馈。洨上双虹:洨水即今沱河,水首源于河南商丘,东流入淮。流经濠城的河段修有两座拱桥,结构精巧,建筑宏伟,恰似双虹腾空,左右辉映。沱沙落雁:每到秋季,古洨城东西上下十余里河滩上,会有成群的大雁在此栖息,成为沱河两岸一大景观。  
2010年1月6日,《“垓下遗址”岂能“过河”》一文,对近日新修订的《辞海》把垓下遗址天文归属从“安徽灵璧东南沱河北岸”改为“今安徽固镇东北沱河南岸”的“垓下过河说”提出质疑。此文一经登载,便惹起社会各界的激烈反响,很多读者致电本刊,对此事予以关注。1月11日,记者一行来到灵璧,与该县相关部门担任人及局部专家停止座谈,并走访了垓下遗址左近的村民,他们纷繁表示,“不能给历史制造悬念,不要给子孙留下遗憾!”  
维护范围:南部以护城河堤与进入城址的道路交点为基准点,向南30米的东、西一线为界;东部沿田间小路与护城河堤平行向北至沱河北岸;西部自河堤南小路向北至沱河南河堤,再向北至沱河南岸暂时渡口与北岸的暂时渡口相连一线为界;北部边境为沱河北岸。  
建立控制地带:维护范围外,南约1260米,以329省道、南侧270米沟渠、孙庄北侧为南侧界;北约150米,以沱河以北湾堤坝旧址为界(灵璧县境内);东约1500米,至虞姬湾东侧;西约1300米,包含西侧古墓区,以新庄西侧公路为界。  
(三)虞姬墓  
虞姬墓:坐落在今灵璧县城东15华里,宿(县)泗(县)公路南侧。虞姬为项羽的宠妾,当年楚汉相争,项羽四面楚歌时,虞姬自刎而葬于此。  
虞姬墓风光  
公元前202年楚汉决战垓下(今灵璧县南沱河北岸的韦集镇城后村),项羽兵少粮尽,四面楚歌,堕入重围,遂夜饮帐中,面对宠妾虞姬、骏马乌骓,大方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王歌罢而泣,虞姬知军情突变,哀叹大势已去,歌而和之。《史记正义》引《楚汉春秋》云,虞姬歌词为: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虞姬歌罢,拔剑自刎;项羽突围,仓皇出走,途中筑冢葬此。  
-旅游小贴士:  
开放时间:8:00——18:00  
地址:灵璧县城东15华里,宿(县)泗(县)公路南侧  
(四)灵璧县天一园  
坐落在安徽省灵璧县旅游优秀乡镇-渔沟镇内,是集旅游、赏石、休闲项目为一体的大型园林。  
天一园占地44.8亩,主体建筑为仿古式江南园林建筑,园内花园荷塘、亭廊水榭、石林曲桥妙趣横生,是人们游园、赏石的好去处。在那里,游客还可观赏到评弹艺人现场弹唱。  
天一园由上海市欣赏石协会理事、上海知名赏石家柳国兴先生和著名灵璧珍藏运营者李富贵先生合资建造,共同投资2000多万元,于2005年6月开工,历时三年,由苏州某古典园林建筑有限公司承建,于与2008年2月竣工。天一园主体占地45亩,其中园林建筑约占15亩左右,包括正门、大殿、正殿、茶楼,四面展现厅近1600平方米,一切建筑用180米长廊加以巧妙衔接。在茶楼的正对门,由一座用700余吨老坑灵璧石堆砌而成的假山及六角亭,在阳光的映托下显得婀娜多姿,更显古典园林建筑的无限魅力。园内建筑大局部木材均来自清代李鸿章先生所兴办的中国第一家民族企业——江南制造局,即上海江南造船厂,材质为美国洋松,最长的为9.6米,上面的文字记载为光绪八年(1882年)。百余年木料的运用也为天一园添加了不少的文化底蕴。  
(五)奇石文化园  
灵璧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淮北平原东部,县境东临泗县,西连宿州市埇桥区,南接蚌埠市固镇、五河两县,北与江苏铜山、睢宁两县交界。  
“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产于安徽省灵璧县境内的灵璧石,其妙趣天成的诱人魅力在于它集声、形、质、色、纹诸美于一体,有着无比丰厚的美学内涵和极高的欣赏珍藏价值。唐宋时期即被奉为贡石,清乾隆帝御封其为“天下第一石”;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时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即为灵璧石制成的乐器演奏。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历史长久的灵璧石珍藏迎来了新一轮**。  
灵城城东十五里,与泗县接界外有虞姬墓,至今墓碑尚存,额刻“巾帼千秋”四字。墓园内有碑廊、墓地和陈列馆,在墓园里零散摆着一些汉代、唐、宋的石雕。“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傍晚”,墓前石碑刻的这副对联,似在向人讲述着这个千古悲风的故事。虞姬墓几经整修,扩其旧制,增设新观,已成为环境幽丽、声播遐迩的名胜景点。无数中外名人、游客仰姬高风,纷至沓来,吊祭英灵。  
灵璧钟馗画又称灵璧判子,它有别于其它中央木板年画或门神画作品,用手工绘画方式,有其共同的民间风味,历经宋、明、清各代,迄今经久不衰,尤甚在清代的灵璧古城内,画店林立,画商如云。为了发扬传统文化,灵璧县先后成立了“灵璧钟馗画研讨会”、“灵璧钟馗画院”等学术团体,并有钟馗画府、钟馗画阁、钟馗画苑等20多家专营画店相继开业,有力推进了灵璧钟馗画业的开展。  
(六)中国奇石馆  
安徽省灵璧县盛产磬石,是历史长久誉满天下的磬石之乡。远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即开端采用磬石制造特磬,创始了我国古代“金石之乐”的先声。据《辞源》记载:“磬石,山名,在安徽省灵璧县北,泗水之南”,《尚书》云:“‘泗滨浮磬即此。其山出石,能够为磬,  
其声清亮,多供乐府之用。”  
千百年来,磬石历经开采雕凿,深受人们尊崇,  
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磬石文化。历代评石家均把磬石誉为中国四大美石之首。灵璧建县时,因本县产磬石,取宋代诗人方岩在《灵璧磬石歌》中留下了“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如玉”的赞歌,大书法家米蒂爱石成癖,拜倒在灵璧石下。据《灵璧县志》记载:“民国13年,本县艺人设计并制造一只特大的缕花石磬,其上镌刻《总理遗言》全文,作为安徽省的礼品,敬献给南京中山陵”。变革开放的春风,给灵璧磬石这一亘古珍宝焕发了重生。九一年,中央电视台记者陈晓卿同志亲临灵璧磬石山采访,以“灵璧一石天下奇”为题摄制成专题节目,在《神州风采》栏目中播放,向世界人民引见了磬石的美姿和价值。  
(七)灵璧石国际买卖中心  
中国灵壁石(渔沟)国际买卖中心位于安徽省灵壁县渔沟镇”—灵壁石的原产地,天文位置优越,交通非常便利,景色秀丽,环境幽雅,是休闲文娱、怡情逸志的好中央。中国灵壁石(渔沟),一期及二期工程总投资2000万,建有大型灵壁石买卖大厅两座,配套建有酒店、宾馆、休闲度假村等配属设备,同期建成一家红木底座加工厂为灵壁石提供底座。中国灵壁石(渔沟)国际买卖中心在灵壁县灵壁石主产地渔沟镇政府的支持下,获得了150亩园林石运营用地,是一家以集团化运营的方式,集灵壁石奇石买卖、市政工程绿化、园林工程建立、小区景观设计为一体的多元化企业。在这一市场周期中将会占领灵壁石供应的上游源头的供货位置,在高端精品石、批量工艺石、园林假山石市场三线运做,有着可预期的极高的投资价值。中国灵壁石(渔沟)国际买卖中心一、二期奇石买卖大厅总面积12000平米,合计藏石上万块,另外建有精品藏石馆一座。中心的隶属设备有饭店(可包容300人同时用餐)、宾馆(内设30个规范间)、会议室(可包容150人会议)、-、网球场、沙滩排球、游泳池、垂钓中心、红木家具及底座加工厂等,是周末度假、旅游观光、赏石、购石的好去处。  
(八)玉石山遗址  
玉石山遗址位于安徽省灵璧县城西南约20华里玉石山左近。  
面积约0.5平方公里。遗址东为龙山,南为虎山,呈东高西低形。1983年发现地外表暴显露来的遗物有石器(已残)、鼎足、鬲足、鹿角、陶棒、绳纹陶件、陶鼎多只,还有叶脉纹陶拍。陶鼎呈足园锥状,有压印痕三道,陶质坚硬,红胎,多系手制。其文化相貌,有本人共同的作风,与三山蒋庙遗址出土的器物有不同之处,也属于新石器晚期遗址。  
(九)磬石山摩崖造像  
磬石山摩崖造像位于灵璧县北渔沟集东、磬石山上。  
古时泗水流经山下,据《禹贡》记载:“泗滨浮磬”,就是指此处。磬石,其色清润、其音清馨,历代所采以供郊庙乐器之用。  
“磬石山摩崖造像”原为古之废寺中造像,雕琢在长16米高2米的一块宏大的磬石之上。由百余个造像组成,系浮雕,个个栩栩如生,外型生动,形态万千,雕琢精密充沛表现宋代雕琢艺术手法。中部有两处刻文(阴刻)记载:“大宋至和三年(1065年)…”书体摹圣教,阴刻。据《灵璧县志》记载:“其西茶庵,康熙中有僧人出游江南,既而返山,更庵名曰‘玉磬’刻石记之,文虽不佳,而访圣教序可观也”。此造像为研讨古代雕琢艺术和佛教文化有一定的价值。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