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置
颍州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以北,阜阳市西、西南部与河南省周口、信阳两市相邻,北、东北部与亳州市相连,南、东南部和淮南市、六安市为邻。介于北纬32°45′23″—33°00′58″、东经115°26′33″—115°58′45″之间,总面积616.3平方千米。阜阳城区位于市域中部,天文坐标为北纬32°56′、东经115°50′。距徐州、蚌埠、郑州、武汉、合肥市分别为254、190、350、406、238千米。
二、历史文化
颍州是“中国剪纸艺术之乡”,“中国健身球之乡”,是08年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冠军邓琳琳的家乡。颍州是最佳的宜居城市,淮河、颍河、泉河等河流纵横交错,“三清贯颍”,凸显了颍州滨水园林城市的风姿;颍州景色名胜众多,有巍巍屹立的文峰塔,有可摘星斗的奎星阁,有佛香四溢的资福寺,有青烟旋绕的刘公祠,有风光旖旎的颍州西湖,曾令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苏轼恋恋不舍。
三、颍州枕头馍制造技艺
枕头馍的历史非常长久。相传宋金“顺昌(今阜阳)之战”期间,为支持宋军抗金,顺昌府百姓蒸制出形如枕头外形的大馍送至军营,宋军每人发一个,饿时削一片充饥,困时枕头而卧,“枕头馍”由此而来。
颍州枕头馍系选用精密面粉,精工蒸制而成。馍焦呈金黄色,似油炸普通,厚约半寸,香酥爽口,用快刀切上一片,馍瓣洁白,层层相包,潮湿柔筋,干而不燥,松软而又耐嚼。由于蒸制前没有放碱、发酵粉等物质,寄存数日仍不霉不硬,滋味照旧,并构成枕头馍的独有特征。
颍州枕头馍的制造技艺传播主要以阜阳为中心,周边辐射到亳州、六安、太和、界首、利辛、蒙城以及河南周口、淮滨一带,遭到人们的喜欢,不只自已食用,还当作走亲访友的捐赠礼品。
四、醉三秋酒传统酿造技艺
金种子集团出品的醉三秋酒是阜阳特产,其酿造技艺发端于魏晋之时,至宋元时期,其发酵制曲工艺开端与蒸馏技术相分离,自明清至民国时期日臻完善,并成熟定型,建国后得到维护和发扬,构成了“一控三清一配”(控浆减水、辅料清蒸、原料清蒸、酒醅清蒸、配糟发酵)的共同工艺,具有“四高一中”(润料水温高、堆沉淀粉高、堆积温度高、入池水分高、中温入池)的鲜明特性。醉三秋酒的品名来源于公元265年“刘伶一醉三秋”的典故。相传魏晋时期,酿酒巨匠杜康(有人考证为上古酿酒巨匠杜康后人“杜林”,一说“杜用)在颍水岸边开设酿酒作坊,名曰“杜康酒林”。一日,“竹林七贤”之一的酒圣刘伶在此店,逞能时喝了“杜康酒林”三碗酒,“一醉三年”前方从坟墓中醒来,大喊:“好酒,好酒”。安徽金种子集团的前身是1949年7月成立的阜阳县酒厂,是一家传承明代晋商“大升酒坊”、民国时期晋商“蕴泰酒坊”的老字号企业。这里地处淮河主流——颍河之滨,水文和地质条件共同,是中原地域徽酒、豫酒的发源地,自古就是名酒之乡。往常,金种子集团出品的“醉三秋”、“金种子”、“种子”、“颍州佳酿”、“和泰”等五大品牌的白酒,均采用醉三秋传统工艺酿造而成,是国度天文标志维护产品。醉三秋酒于1987年就荣获国度轻工部部优产品,“醉三秋”商标被国度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著名商标”。醉三秋酒传统酿造技艺是我国酿酒技术和酒文化的一个典型实例,是中国酒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金种子集团酿酒分公司厂区内至今还保管着明清时期的酿酒古窖池群,已被安徽省人民政府肯定为“省级文物维护单位”,维护和传承醉三秋传统酿造技艺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经济开发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五、抬阁(肘阁)
“肘阁”是颍州区优秀民间舞种之一,据老艺人口传,其构成年代在清代中期,系祖籍颍州袁集的一代民舞巨匠王醒先生在古老民舞“驮歌”根底上变革创新而成。“肘阁”发源地在颍州袁集、阜南朱寨一带,传播中心区在今阜阳市南部几县、区并沿淮水传播至凤台、寿县、蚌埠及河南等地域,是流播区域横跨两省沿淮一带深受大众喜欢的一种古老民舞艺术。“肘阁”扮演队伍构成的根本单元,系由位于下位成人演员和位于上位的儿童演员构成,两者以铁支架捆固连结,外型高大奇巧。扮演普通要经过化装、扎彩架、着装、上架、扮演、下架与卸妆几个程序。“肘阁”扮演对演员体能、身体谐和性、心理素质请求较高,两位配组演员在扮演过程中要完成“剪刀步”、“跑花场”、“前后翻”、“后空翻”、“自在摆”等技巧与难度并重的动作,这种民舞适合于在空间较大的大型大众-上扮演,具有艳丽惹眼、外型共同、惊险刺激的惊动效应。“肘阁”舞扮演塑造的艺术形象多取材于《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历史名著和传统戏剧节目。近几十年来也补充了一批充溢现代生活气息、贴进人民大众生活的节目,很受大众欢送。“肘阁”演出用具简单,主要有用于固定支撑上位演员的铁架,让高空演员上下用的铁钗及相关戏剧人物服装等。“肘阁”演出的伴奏乐队普通由5—6人组成,运用乐器有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钗等。“肘阁”舞作为颍州区几百年来保管至今的一个独具魅力的中央剧种,保存了已简直失传的“驮歌”舞的诸多扮演技巧较原始的风貌,又创始了后世“抬阁”高空扮演技巧的先河,在三个民舞前承后续演化过程中,“肘阁”起着极为特殊的“过渡”作用,因此也较为形象、完好、生动地表现了颍州民舞传统文化的原始风貌与固有特征,是今天研讨颍州文化遗产不可多得的“活标本”。
六、阜阳剪纸
剪纸,又称刻纸、剪花、铰花子等,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乡土艺术。阜阳位于淮河中游,属黄淮流域的中原文化。阜阳剪纸的艺术作风既有南方剪纸的纤巧、秀丽,小巧剔透,又有北方剪纸的淳厚、稚拙、自然质朴,构成淳厚中见潇洒、刚毅中蕴温和、憨厚中藏秀润、粗暴中含细微,到达巧与拙、静与动、虚与实的调和统一。阜阳剪纸以单色(红)为主,也有染色、拼贴、套色等类型。手法有剪、刻、撕,运用的器材有各种适用的剪刀、刻刀(自制和购置自制蜡盘(牛油、风蜡、草木灰等调和而成),纸张多为红色和其他颜色的宣纸或特质色纸,普通较薄,有韧性、颜色纯粹平均。从目前现存材料看,阜阳博物馆珍藏的“兰桥会”、“牧笛”“祭塔”等剪纸,都是清代的阜阳剪纸作品,作鞋花、袜底花之用。作品构图简约、形象生动,剪口明晰,想象丰厚。1976年起,阜阳对全地域(包括亳州等市县)剪纸作者停止普查,搜集整理作品。1978年起在国内外屡次展出,惊动一时,并发现了如程建礼、王家和等一批在海内外有影响的民间剪纸艺人。2001年,阜阳市的界首被文化部批准为“全国剪纸艺术之乡”。2002年,农民剪纸家程建礼被中国剪纸研讨会评为中国民间剪纸巨匠。
七、淮北梆子戏(阜阳市)
淮北梆子,又称“梆子戏”。是盛行于我省淮北地域的艺术个性化比拟强的中央戏曲剧种。至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关于它的来源大致有二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山西、陕西梆子传播到淮北地域后,唱腔受安徽语音的影响而构成的剧种。另一说法是由河南梆子的一支“沙河调”传入我省后,分离皖北土语及民间曲调开展而成。由于淮北地域位于南北水陆通衢,各地戏曲因通商贸易而在此交流沟通,并在此生根传播,构成本地的声腔剧种。在我省宿州、阜阳、亳州、淮北、蚌埠和淮南六市二十多县市都曾有专业剧团,影响较大。淮北梆子演唱时用枣木梆子击节,唱词多带衬字,曲调中吸收了淮北的灶王戏、坠子翁、鼓书说唱、叫卖声以及劳动号子、船工号子等音调。特性为唱腔高亢激越、质朴大方。对这种演唱方式,人们习称它为“高梆”。其不同其他兄弟梆子剧种的突出特性是花腔多、甩腔多,淮北梆子板式构造与河南豫剧相近,但细品味又有明显的区别,特别是黑、红脸唱腔,神韵共同,变化无常,在唱法上有共同的作风神韵。淮北梆子的剧目,大多以历史题材改编或移植。大戏情节扣人,小戏生活气息浓郁,深受黄淮一带观众的喜爱。曾先后涌现出我省著名扮演艺术家张福兰、顾锡轩、关仲翔、陈炳欣…并降生了皖北地域第一个全国梅花奖演员张晓东。近年来,淮北梆子创作的新剧目和演员还屡次在国度级和省部级的严重艺术活动中获奖,在安徽的戏曲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八、颍州民谣
1.《月姥姥》月姥姥,黄巴巴,爹织布,娘纺花。小毛头,要吃妈,买个白馍哄哄他。爹一口,娘一口,咬住毛头的手指头。
——运用兴的手法起笔,描绘深重灾难时期,阜阳人民的贫穷生活。一个平平常常的馍,成大人孩子争抢的焦点,不是不爱孩子,而是饥饿打败情感。
2.《走姥家》小针扎,扎朵花,随便不走姥娘家。姥娘穿件大红袄,妗子戴着满头花。姥娘见俺好喜欢,妗子见翻起眼。妗子妗子你别瞅,石榴开花俺就走。
——这一首写是的外甥走姥家的习俗,灵动的细节描写,为我们展示婆媳之间奇妙的关系和复杂的心理,同时也反映出孩子天真顽皮,伶嘴利齿的性情。
3.《扯大锯》扯大锯,拉满怀,槐树底下搭戏台。人家的媳妇都来,毛头的媳妇咋没来?说着说着来到,骑着驴,打着伞,屁股上嵌着个大红碗。
——这则童谣动理性很强,富于联想,正顺应儿童爱动爱梦想的天性。同时还传播着另外一个版本的《拉大锯》:拉大锯,扯大锯,姥娘门前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小外甥也得去。骑着驴,打着伞,光着屁股花着脸,先搭棚,后搭彩,鲜肉包子往上摆,不吃不吃,也得吃上二百。
4.《狼来》狼来,虎来,老猴子背着一个鼓来。哪里藏,庙里藏,一藏藏出个小儿郎。儿郎儿郎你看家,俺去南山采个瓜。一个瓜儿没采成,拾个青碗到俺家。青碗青,买张弓,张弓不值钱,买个小皮船儿,皮船皮船不漏水,俺们一同洗洗腿。
5.《俺家的闺女手好巧》俺家的闺女会擀面,搁到锅里团团转。爹一碗,娘一碗,面板底下藏一碗,倒面板碎碗。哪来的烟,灶房的火。狼抢柴禾狗烧锅,小兔捣米鹦鹉簸,小猫也来蒸馍馍。
6.《毛毛雨》毛毛雨,大大落,牵牛开花点色谷。色谷黄,过端阳。嫂子包粽子,哥哥擂雄黄。妹妹做香包,姐姐钩猴子,一钩钩齐脚后跟。
7.《张打铁》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俺歇,俺不歇,俺要回家学打铁。
8.俺俩好!俺俩好!俺俩对钱买手表!你戴戴,我戴戴!你把我手表戴坏,我把你老马子逮卖。
9.斗斗、斗斗飞,两个小虫待一堆,大的飞走,小的上粪堆。
10.尖头鼠,鼠头尖,关到门,揍干饭,老鹰叼他一个米,撅着屁股撵八里,不是家里忙,撵到小麦黄,不是家里坎豆子,撵死你个小舅子。
11.好吃嘴,打烂嘴,推小车,卖棒槌。卖到老干爷屋后头,老干娘拿火剪出来烙屁股。嗯喃嗯喃欠死你。
12.该你钱,还你钱,白搁俺门口雪吊粘。
13.偷人针,摸人线,长个角眼给人看。
14.扯狼狼,拜小姐小姐穿个花油鞋油鞋破,两半个抓把面,糊糊脚,留把面,熬汤喝
15.虽床尿,尿床精,半夜起来数星星,把字天亮天不亮,巴它天明天不明,屁股欺地青么疼。
16.鸡蛋壳,鸭蛋壳,火磨虫子来报窝;鸡蛋皮,鸭蛋皮,火迷虫子来赶集。
17.人有脸,树有皮,电灯泡子带玻璃,没脸没皮啥东西。
18.啊喔额,鸡叨馍,妈妈送我去上学。教师嫌我太小,一棍把我打跑!
19.乍莫朗,尾巴长,割半截,做过梁,过梁短,做撑杆,撑杆尖,拄上天,天又高,打薄刀,薄刀快,切青菜,青菜青,买根针,针告油,买个牛,牛没得角,买个鹅,鹅没得
包,买个猫,猫没得胯,买个马,马没得鞍,叽留咕咚飞上天。
20.盘盘,盘脚盘,盘三年,三年整,菊花梗,搏喽北。搏喽南,珍珠,玛瑙,小脚,拳倒。
21.小磨子,一只眼,你那当兵让俺拣,拣金的,拣银的,单拣那个姓?的。
22.盘盘盘脚盘,俩个大姐十二盘。金盘花银盘花,俩个大姐坐下吧。金盘花银盘花,俩个大姐起来吧。
九、颍州方言经典作品和常用对话
1.《格拉条之歌》歌词
大清子起床/天上出喽太阳/
心情很好/得把肚皮填铇/
哪儿我都不去/就吃格拉条子/
老哩少哩都说好/好吃哩狠哩狠/
老板俺来/给俺弄碗格拉条/
多放点豆芽子/多搁点辣椒/
还有那个芝麻酱/别忘给俺放/
冲上一碗鸡蛋汤/快点快点/馋哩我哈拉子往下淌/
格拉条长格拉条香/
一顿不吃肚子里头/急哩慌
格拉条得劲格拉条爽/
吃饱喝足嘴一抹/啥都不想
格拉条长格拉条香/
远来哩客你们都得/尝一尝
格拉条得劲格拉条爽/
恁好吃的东西/只要搁阜阳!
注释:清早起床,太阳出来,心情很好,要把肚子填饱,我哪里都不去,就吃格拉条。老人小孩都说好,十分好吃。老板我来,给我做一碗格拉条,多放点豆芽,多放点辣椒,还有不要遗忘放芝麻酱。冲一碗鸡蛋汤,快点快点,我馋的直流哈喇子。格拉条长格拉条香,一顿不吃肚子里焦急,格拉条舒适格拉条爽,吃饱喝足嘴一擦,啥都不用想,格拉条长格拉条香,远道而来的客人你们都尝一尝,格拉条舒适格拉条爽,这么好吃的东西,只要在阜阳。
2.负上呆喽俩鸟,母鸟佛:“真格念,往边上古弄古弄,把俺里毛都弄枯出拉!”公鸟佛:“耕叽啥!佛白!枯出不拉不拉不豆光溜拉!
注释:树上有两只鸟,母鸟说:“真恶心人,朝旁边挪一挪,把我的羽毛都搞皱。”公鸟说::“嘀咕什么,啰嗦,皱整理整理不就平整。”
3.麻雀见到乌鸦问:“我的乖,你是啥鸟,黑来羊熊样。”乌鸦佛:“傻吊,俺是凤凰。”麻雀佛:“白靠的人累,那有嫩黑的凤凰。”乌鸦佛:“娘来个熊,俺是烧锅炉累。”
注释:麻雀见到乌鸦问:“我的天呀,你是什么鸟,这么黑。”乌鸦说:“傻瓜,我是凤凰。”麻雀说:“别骗人,哪有这么黑的凤凰。”乌鸦说:“哎呀,我是烧锅炉的。”
4.刀也,别作假,豆当搁本人家里。他二府,来我给你写酒,满上满上。我吃喽里,我又不客气,碗里都是菜。够够,喝不镇些。
注释:夹菜,不要客气,就当在本人家里。小孩二叔,我给你倒酒,满上满上。
我在吃,我不客气,碗里夹很多菜。好好,喝不这么多。
5.镇么者里沟,可有一搾宽,掐(qiá)过去就行。俺不沾,要是秃噜下去,衣服滚脏,俺妈吵人。
注释:这么窄的小河,有没有一搾宽?跨过去就行。我不行,要是滑下去,衣服弄脏,我妈妈会批判我的。
十、颍州中央小吃与特产
枕头馍
阜阳特产,又称阜阳大馍或大卷子馍。每个长约1市尺、宽约半市尺,重2—3斤,可谓馍中之王。其馍焦金黄,厚约半寸,香酥爽口;馍瓣洁白,层层相包,潮湿柔筋,干而不燥,耐嚼而又松软;存数日之久,不霉不硬。枕头馍源自南宋。南宋抗金将领之一的刘錡,他在顺昌(阜阳古称之一)抗金,打败金兀术主力,获得顺昌大捷。交兵期间,正值新麦退场,为坚壁清野,并支持宋军抗金,顺昌府百姓运用新麦做成大馍带入城内,宋军每日发一个,饿时削一片充饥,困时枕头而卧,因而又称枕头馍。
格拉条
大约来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阜阳特有的一种食物,颇受当地人的喜欢,在街头巷尾都能吃到,它的名字来源大约是以下缘由:在阜阳“搅拌”的方言是“搁拉”(gela),而这品种似面条的食物需求将各种作料平均搅拌所以就被称为“格拉条”格拉条是一种面条,都叫格拉条,很硬的,吃起来,没有很好的牙齿,是嚼不动的。格拉条吃起来,很香、很辣,当你吃它不放辣椒的时分,它的滋味就少七分。当地人音乐人刘天伟特地创作的一曲格拉条之歌被广为传唱,在颍州区比拟著名的有:莲池格拉条、周记格拉条等,在上海、北京、深圳、合肥等城市也都有阜阳当地人开设的格拉条店。
撒(音)汤
撒汤是传播于民间的一种小吃,来源于古颍州,即如今安徽省阜阳市。撒汤以其简单的做法和鲜美的口味被传播开来。主要是用羊或者鸡的骨头来熬制的汤,汤里略微勾点芡汁,让汤浓一点。打一个鸡蛋在碗里搅匀,用滚开的汤汁一冲,冲成蛋花,鲜美的撒汤就做成,当然最好是放些荆芥和几滴麻油,滋味更佳!
马糊
咸马糊,里面有豆皮,花生米,海带、芝麻,也有添加豆腐脑的,阜阳城人民最常见的吃法,就是把刚炸出来的油条揪成段,泡在咸马糊里,那滋味和豆浆泡油条有的一拼。淡马糊:就是黄豆面熬成的粥,盛在碗里,洒上芝麻盐,和腌制好的黄豆和芹菜。黄豆和芝麻香味交融的相得益彰,配上芹菜的咸鲜脆嫩。这两种马糊也简直是遍及街头巷尾。
粉鸡
阜阳经典小吃。粉鸡是用嫩鸡肉切成条状,拌上厚厚的红芋淀粉、鸡蛋,下到滚开鸡汤中,放上葱姜,小白菜、黑木耳等即成。颍州区比拟著名的王三粉鸡、六好粉鸡等。
皮丝
阜阳特产皮丝,系新颖猪皮经十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外观金黄途亮,薄如蝉翼,食之滑而不腻,味美绝伦,乃筵席中的名菜。上等的皮丝经高级厨师烹调后,则成为款待客人的宴宾名菜,普通不可多得。阜阳皮丝又称春祥皮丝。
红薯粉丝
红薯粉丝是颍州当地的传统土特食品,应用鲜红薯制成的淀粉为原料加工而成,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了。红薯粉丝具有经久耐煮、不浑汤、不时条,弹性强,柔软可口之特性。红薯粉丝的食法也是多种多样,炒食、凉拌、油炸或做汤均可,荤素皆宜,深受大众喜欢。市场上销售的红薯粉丝,普通为红薯粉丝的干制品,便于运输和贮藏,需经水发后食用。
裕昌祥月饼
阜城北关老庞家消费的一种传统月饼,属百年老字号品牌。在安徽省阜阳市有这么一种说法“南有阜阳的樱桃,北有涡阳的苔干”。这阜阳的樱桃就是指阜阳老字号“裕昌祥”用于制造月饼和糕点的樱桃脯。裕昌祥的月饼有香酥、枣泥、香蕉、西瓜、山楂、水蜜桃、蜜汁五仁等十多个种类,都采用传统工艺制造,采用的都是纯自然的上等原料,吃起来酥软可口,甜而不腻,特别是嚼后不沾牙。“裕昌祥”对外承诺保质期为半年,实践上一年以后月饼口感如故,仍然是香气扑鼻。
鏊子馍
鏊子—锅的一种,向上凸起的铁制圆形鏊子炉,能够烙制薄薄地饼子。北方人叫烙馍。鏊子馍是人们常吃的,软而薄,卷上咸菜、鸭蛋、卤鸡蛋、土豆丝、腌蒜苔、青椒丝等,再沾以椒油、大蒜汁,或者佐以腌雪里蕻及稀饭,有时煮个咸鸭蛋,一定要切成八牙儿,是一顿上好的晚餐。烙馍是用擀轴子做成,直径约1尺左右,薄如道林纸,圆形的馍,放在热鏊子上翻,熟即取下,连菜带饭都有。“一个鏊子馍抵仨菜”就是这个道理。早先吃烙鏊子馍的,卖苦力的人居多,食量都不小,吃鏊子馍不管张,拿筷子去扎。扎满一筷子厚,叫“一筷扎”,曾经是很不起的食量。在阜阳东关最繁华的小十字街口,人们经常卷羊肉串吃。
卷馍
水淀粉蒸的薄皮,透亮的薄,几张一叠,包上汤煮的绿豆芽、面筋、新颖黄瓜丝,依据个人口味还能卷上蒜黄、香菜、海带、辣椒、蒜泥等。比拟著名的“田三卷馍”也曾经在颍州区奎星路开设连锁分店。
烙馍(阜城人民读的是shuilaomo)
又分为水烙馍和烙馍:水烙馍是水蒸的,烙馍是在无油的平底锅上半烘出来的,前者软嫩、水分大,后者更枯燥有嚼劲。比卷馍的馍皮大,也没那么透亮,原料也是面粉,用擀面杖擀的薄薄的,上锅蒸熟或者哄熟,配菜是:醋溜绿豆芽、醋溜土豆丝儿、咸鸭蛋。
油角糖糕
油角糖糕是两种食物。油角用面、油做胚,包上粉丝、韭菜、豆腐做的馅儿,入锅热油炸,表面金黄,松脆,馅儿是咸鲜软嫩。糖糕传统的做法是,把红薯蒸软,拌上烫面(开水和的面)做胚,包上白糖,同样入锅炸。表面酥脆,和油角不同的是,里面软糯,包入的白糖都溶化成糖汁儿。
馓子麻叶
馓子、麻叶也是面食的一种油炸类食品。馓子是把面拉成细细的面条状,缠成一束,拉成细丝放在油里炸成金黄色即成。馓子能够干食,也可与其它食物一同做成做菜做汤,还可用沸水冲成馓子茶,是当地人春节期间战争时食用的经常性食品。麻叶是把面皮上添加芝麻、酥油和食盐放在油锅里炸酥,也是当地的一种传统食品。
凉粉
原料是豌豆粉,晶莹剔透的像果冻。“凉粉的吃法普通有两种凉拌和煎粉。凉拌的时分并不用刀子切凉粉,而是用一个特制的圆形的象浅勺般上面布满圆空的铁皮(阜阳人人叫锼子)一圈圈在凉粉上回旋,粉条就从那一个个圆空中出来,然后装在碗里,加上红色的辣椒水、绿的荆芥、麻油、香醋、细盐、大蒜汁等调料。煎粉和凉拌相比有点复杂,普通卖煎粉的并不卖凉粉。煎粉要有炉子和锅的,卖煎粉的炉子很小,但是却是一个真正的农家柴火炉子,用泥巴打成的炉膛,不用煤炭做燃料,只用麦干、豆秸之类。锅是平底的黑铁锅。卖家先将凉粉切成2~3方块,然后在锅里放上油盐葱姜之类,用文火将凉粉煎成金黄,香气四溢,让人垂涎。
酸汤面叶
是颍州区的传统小吃,如今曾经没有孩子对这种简单的面食能看上眼,但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碗酸汤面叶就是乡村父母对孩子很厚很重的奖励。面叶由纯小麦面做成,作料是醋、葱花、味精与少许小磨香油。由于不是擀,而是用擀面杖的一头动作很快的怂恿,当面叶煽好后,不是用刀切,而是离出来的,就是用刀尖局部划出来的,很宽很长,整个面叶连在一同,是一个整体。锅中的水烧开后,挑起擀好的面叶,完好的放入水中,水再滚起来时就好,立刻用笊篱捞出,盛到事前调好的特制的汤中,一碗香气扑鼻、幽香爽口、令人垂涎欲滴的酸汤面叶就做好。吃过后让人耐人寻味、满口余香,持久不能忘怀。
地锅鸡
现盛行于皖北一带,特性:地锅鸡很嫩,又保住鸡特有的香味。旧时乡村用的锅多用砖头砌起外糊泥巴,在地上添柴烧饭,所以称为地锅。地锅鸡的特征在于烧时用木炭,大铁锅坚持土菜风味,锅上贴一圈死面锅饼。起锅时鸡香饼脆。
十一、颍州区著名景点
颍州西湖
颍州西湖位于阜阳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两岸,是古代颍河、清河、小汝河、白龙沟四水汇流处。
前1040年,周康王册封的妫髡因留恋汝坟西侧的一湖碧水,在这里树立御花园,这便是后世的颍州西湖。古颍州西湖为景色湖,因阜阳在北魏以后称颍而得名,与杭州西湖、惠州西湖和扬州瘦西湖并称为中国四大西湖。
春秋战国时始建女郎台、梳妆台等建筑,唐武宗李炎在做颍王时建有兰园,宋代建有会老堂、六一堂,并建有著名的西湖三桥等历史群。苏轼做颍州太守时对西湖停止了疏浚,建有苏堤、苏碑,遍植垂柳、花卉,明、清时期又建有清涟阁、怡园等,主要景点有兰园、怡园、女郎台、紫竹苑、醉仙居、西湖碑林、百花园、清涟阁、九曲桥、梳妆台、苏堤、欧堤等。
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城东南约2华里一座古庙基地上。据阜阳县志所载,因奎星楼不高,文星不太显露,所以当地文风不振,功名不多。清康熙三十五年(1796年)于此始建文峰塔,以复兴阜阳文风。在分类上属风水塔类型。
文峰塔既与“文”相共,又极富道教颜色。砖雕中有表示不祥如意的短命鹿、灵芝草、龙、凤;有文人祈求的鲤鱼跳龙门;还有太极图案。文峰塔被阜阳市列入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奎星楼
奎星楼位于阜阳旧城东南城楼拐角处,又称拐角楼。登楼可南望霍山,又叫望霍楼,俗称“三蓬塔”。该楼为明万历二年(1574年)知州赵世相扩建南城时所建的一座故楼。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全砖构造,三层六边形。通高9.93米,叠涩出檐,起脊翘角,结顶饰铁制舞风,六角系铜制响铃(1981年重修时改铁铃)。
奎星楼三层均有室,但互不贯穿。一层朝南开一半圆形券门;二层一门四圆形券窗,南门楣砖雕有题额“文光射斗”;三层南门楣额为“奎壁联辉”。1980年列入市文物维护单位。
刘琦祠
刘琦祠位于阜城西北城墙上,主祀南宋抗金名将刘琦,陪祀有“顺昌之战”时顺昌知府陈规、通判汪若海、副将赵尊、耿训、韩直、许清、阎充和义军曹成。
刘琦祠历代不时修缮,仅清代就于乾隆十年(1750年)、嘉庆十三年(1808年)、光绪三年(1871年)三次重修。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以“撤城防敌”为名强行拆毁。民国三十年(1941年),掌管道士常华庵集资在旧址重建大殿三间,厢房三间。正殿神龛内供奉刘琦、陈规、汪若海等九人彩绘塑像。刘琦祠现为阜阳市重点文物维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