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置
全椒县位于安徽省东部,滁州市南部,介于安徽省会合肥和江苏省会南京之间。全县总面积1568平方千米,东依南京48千米,西接合肥98千米,北邻滁州市区18千米,南距马鞍山70千米,距上海360千米。沪陕、沪蓉高速公路和沪汉蓉、京沪高铁均贯串全境。周围分别与滁州市南谯区、南京市浦口区、马鞍山市和县、马鞍山市含山县、合肥市巢湖市、合肥市肥东县相交界。总面积1568平方千米。
二、文化事业
2015年末全县公共图书馆藏书量47.19万册、增长0.9%,播送、电视台1个,有线电视台1个。全县播送掩盖率98%,电视掩盖率98%,有线电视入户率12%。播送全年播出2595小时,其中自办节目941小时;电视全年播出4857小时,其中自办节目1679小时;有线电视用户5.3万户。全椒报全年发行28.8万份。
三、文化
(一)意味
1、县树
国槐:豆科槐属,落叶乔木,树冠圆球形或倒卵形,奇数羽状复叶,小叶较小,树冠浓密,顶生黄白色花序,夏季开放。因有“思念家国”之意而成为民族凝聚力的意味之一,古人推崇“槐荫当庭”的作法而祈望子孙成才及致富。顺应性强,是良好的绿化树种,常作庭荫树和行道树。
2、县花
桂花:木犀科木犀属,常绿阔叶乔木,树冠圆头形或椭圆形,枝繁叶茂,终年常绿,秋季开花,有橙红、橙黄、淡黄、乳白等色,芳香四溢,是中国传统名花,有“独占三秋压群芳”之誉,也有“蟾宫折桂”之说,意味高洁与富贵。喜光,抗性强,在园林中应用普遍,常作园景树,可孤植、对植、成丛栽植。
四、方言
全椒话属于江淮官话(下江官话)洪巢片。全椒话内部也存在一些差异,县城及东部像界首、陈浅一带乡镇的口音偏南京话,西部像古河、大墅一带乡镇又与合肥话无异,具有一定的过渡性特征,同时也具有一些特有的方言词汇。全椒话在西晋以前属吴语区,大约从东晋开端逐步变色,到北宋时可算是粉红色的吴语区,到南宋时曾经完整蜕变为官话区。
五、神山寺庙会
神山寺庙会,是全椒民众非常喜欢的千年古盛会。据佛书记载,农历二月十九是观音菩萨降生之日,神山寺落成后,寺中众僧为求寺庙0常转,香火鼎盛,就选择了观音菩萨二月十九诞辰日为神山寺落成开光仪式日。于是每年这天,十里八乡的民众便会来到神山寺烧香拜佛。一朝一夕,便构成了每年农历二月十九为神山寺庙会日,并成为风俗传播至今。
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开展,神山寺庙会曾经成为将祭奠活动、集市贸易和文化文娱活动融为一体的文化载体,内容非常丰厚,具有很高的民俗价值。每年都会吸收合肥、南京两大都市圈以及长三角的香客、游客来此祈福。庙会举行前后,虽然天气乍暖还寒,但五湖四海的信众、游客、商贾纷至沓来,参会人数每年都有数十万之众。庙会期间,通往神山寺的大道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沿途商家生意爆火。神山寺庙会的主要活动有香客信众烧香拜佛,许愿还愿;各类商贩汇集于此停止买卖买卖;还有局部游客登山欣赏美景……
六、界首庙会
界首庙会又称“二月二龙抬头”庙会,是全椒县界首街的传统风俗。相传在西汉年间某年,界首久旱无雨,生灵涂炭。有一老道云游至此,动了怜悯之心,便打坐一棵百年老银杏树下作法七七四十九天,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终于唤醒了沉睡三年的龙,于是界首开端风调雨顺。饥寒交迫的乡民特建一座庙宇以留念恩人老道,庙宇落成之日也正值农历二月初二。从此,每年这一天,四乡百姓都来庙宇朝拜老道,借此交流一些小农具和种子。这一风俗逐步演化为二月二龙抬头庙会,不断因循至今。
庙会期间,界首街上摩肩接踵,繁华特殊;家家户户燃放鞭炮,摆酒设宴。庙会上既有方式各异的皖东民间艺术展现,还有农家手工自制的工艺精巧的日用用具买卖。两千多年的沧桑剧变,往常的界首庙会已成为春耕的物资交流盛会和全椒东乡人民的春耕狂欢节了。
七、三塔寺庙会
三塔寺,号称“江北第一寺”。农历正月十五为三塔寺传统庙会。每年这一天,三塔寺内,香烟袅袅,香火旺盛,信众们经过跪拜菩萨,磕头烧香,祈求安全;百姓们则经过上三香、点红烛、系红绳等方式停止祈福活动;三塔寺外,各类小商小贩的摊点有序散布,各种各样的商品美不胜收。游客们在庙会上品美食,购特产,一边玩耍一边感受传统民俗中包含的文化魅力。
八、龙山寺庙会
龙山寺位于风光旖旎的龙山西麓,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502-519)年间,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自古以来,每逢清明时节,龙山上下,花红树绿。前来龙山寺礼佛踏青的信众、儒士和乡民纷至沓来,逐步构成了方圆百里内屡盛不衰的传统庙会。近年来,随着游人的大量涌入全椒,龙山寺庙会的知名度声震大江南北。庙会时间也由清明一天持续数日,参会人员的身份更是扩展到居士香客、善男信女、文人墨客、远商近贾以及各地游客。庙会期间,各界人士慕名而来。通向龙山寺山门的大道上,每天车流人潮,数以万计。龙山寺内外,求签卜卦,登山踏青,旅游观光,生意买卖,贸易洽谈及文艺演出,应有尽有,繁华特殊。龙山寺庙会也由礼佛观光,演化成为一个集宗教、旅游、商贸、文化为一体的旅游盛会。
九、八朵云
八朵云是全椒县的一种民间舞蹈,是集歌舞扮演乐器伴奏为一体的民间艺术款式。相传八朵云来源于一种防御武器盾牌,宋末外族入侵,全椒百姓自发组织抗击,并自制各种武器用于对敌作战,其中就有似云状的盾牌。后人为留念前辈正义之举,将云状盾牌改制为花灯,逢节庆与祭奠时停止扮演。
随时历史开展,八朵云也在不时变化,曲调由刚毅、激烈变为温和、文雅;舞姿和外型愈加漂亮、动人;扮演内容也逐步演化为哀告上苍、祈求安全,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收,讴歌新社会、重生活、新风气。其扮演特征灵敏多变,既有民舞广场扮演,踩街“唱门头”的共性,也有合适舞台扮演的艺术个性。其曲调以民族小调为主,如《卖茶货》、《对歌》、《八段景》、《秧歌调》等,舞姿充溢乡土气息。其扮演道具多意味着不祥如意,幸福安康。
八朵云深受盛行区域百姓的喜欢。但是近三十年来已濒临消亡,这一全国无独有偶的民间舞蹈,亟待开掘、整理、维护,传承。
十、全椒民歌
全椒自古以来,土地肥美、物产丰厚、文化底蕴非常丰厚,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千百年来以口头方式不时地创作、修正、传播着大量的他们的心声——全椒民歌。全椒民歌普通以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为多,口耳相传,言语质朴无华,浅显易懂,但也有一局部民歌唱词典雅,比拟考究音韵。全椒民歌的另一特性,是在歌曲中充沛表现了方言的特征和神韵。全椒民歌虽长短不一,但根本构造都比拟完好,如消费性民歌能完好地叙说劳动的全过程,生活性民歌不但构造完好,还注重情节的戏剧性表达,无论从文学的角度或音乐的角度来审视,全椒民歌都有极端宝贵的艺术价值和研讨价值。“一把芝麻撒上天,一肚山歌万万千……”全椒民歌犹如烂漫心花,绚丽多彩,开遍全县村镇山洼水乡。有高亢响亮的山歌、秧歌、有铿锵有力的田歌和劳动号子,有清爽漂亮的盛行小调,有婉转悠扬的情歌小曲……各以其不同的风貌歌唱质朴的爱情,表达生活的情味,反映炽热的劳动局面,讴歌人民勤劳仁慈英勇,也展示了在旧的封建黑暗社会里广阔下层人民大众一幅幅心酸的图景,真实地记载了全椒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曲调多样,作风各异。全椒民歌是全椒县珍贵文化遗产中重要的一局部,传唱千百年而不息。已成为当今大众音乐活动不可短少的内容之一,是全椒音乐创作丰厚的素材。
十一、走安定
“走安定”,又名“正月十六走安定”,是全椒县独有的传统民俗,自东汉开端,传承迄今,盛况不衰。《汉书》载有“澄日安定”之谚,此为全椒走安定之肇始。南北朝梁宗檩《荆楚时记》对正月十六走安定桥这一风俗有特地描绘,谓之“走百病”,是为了消灾祛病。从文献记载来看,“正月十六走安定”为古代淮河以南地域共有的民俗,全椒走安定可以传承至今,还和三个历史人物有关。安定桥为一座古桥,县志载:安定桥又名贺橹桥,相传隋大将军贺若弼伐陈时,造橹于此,故称为贺橹桥。后改名为安定桥。刘平,楚彭城人,字公子,建武间,公拜全椒长。传说刘平作全椒长时,刘平将朝廷拨下的建城款购置粮食救济灾民,结果被罢官获罪,押送京城问斩,全椒百姓得知音讯后,倾城相送至城东安定桥,此时恰为正月十六。尔后,每逢此时,百姓必到此桥焚香燃竹,追念刘平。后慢慢衍化成一大民俗——走安定。明永乐初年,全椒一术士提出,如把全椒城——山峰(笔峰)加高,便能多出举子。教谕吴颖便率领一帮秀才前往彼处培土加高,恰巧一总旗过此,与秀才发作口角受辱,于是诬告全椒人谋反,永乐帝欲派军队血洗全椒,都御史陈瑛闻之乃禀:椒人淳良,断不能造反,愿以自家性命担保。陈瑛死后,椒人将其衣冠葬于东门安定桥高垅上。走安定也是为了留念这位敢为全椒人鸣冤的官员。走安定相沿成习,影响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延及全椒周边邻县邻省,参与走安定的不只有县内外人,而且外国人也纷至踏来旅游。
十二、曲艺
全椒县民间曲艺品种主要有安徽大鼓和评话。此外还有琴书、坠子、快板等。建国后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电影放映场次、片种少,因之曲艺在县内比拟盛行,特别是在中老年市民和农民中有普遍的市场。当时曲艺艺人主要的活动地点有县城的菜市、茶馆、酒楼和乡村集镇,特别是滁河沿岸一带。曲艺一度繁荣,但由于城镇影片拷贝的增加和电视机的购进,曲艺的市场仅为乡村社队。
1981年“农业联产承包义务制”的普遍推行,农民生活富有,闲暇时间增加,闲时村民自动凑钱约请艺人来村演唱,夜晚鼓声、琴声不绝。1984年,局部自然村有了电视,农民兴味开端转移,曲艺也随之转入了低潮。建国前,全椒县较有影响的鼓书艺人有马义才(赤镇人),所说书目主要有《月唐传》、《响马传》;建国后有影响的鼓书艺人有郭有道(古河人,说唱地点县城旧菜市),所说书目有《月唐传》、《樊梨花》、《瓦岗寨》、《烈火金钢》等,郭曾三次担任县曲艺协会担任人。此外,较有影响的评话艺人有曹金文、戴恕鑫,均善讲《封神榜》和《水浒传》。
十三、舞蹈
全椒县在春节期间历来有玩灯贺新春的风俗,其主要歌舞方式有唱兰花、旱地行舟(玩花船)、耍狮子、舞龙灯、踩高跷,秧歌灯、跑驴、五马破曹、歪歪(河蚌)灯、八朵云(八盏灯)等。
建国前,玩花灯均由坊董、保甲长出面,向各家商号、店家和大众筹钱,雇艺人扮演,唱词大多是恭贺新年的吉利话,皆即兴扮演,信口填词。建国后,扮演者均系各行业的文艺主干,唱词除贺年词外,增加了政治内容,如讴歌党的指导,歌唱新的方针政策、新人新事和新风气等,唱词也随之改为固定词。秧歌灯和打腰鼓于五十年代最为活泼,六十年代以后扮演较少。八十年代打腰鼓有所恢复,特别是中、小学学生游行活动,彩旗队后即是腰鼓队。
其它歌舞历年春节都有,尤以舞龙灯影响较大。扮演较好的,七十年代以前是搬运站工人,锣声高昂,巨龙翻腾。八十年代,县基建部门的龙灯,1984年被选拔参与滁城元宵灯。这一时期,各种道具的饰物增加。龙灯装置了直流灯泡,夜晚上下起飞,光华四射,龙口喷出烈焰,颇具神似。
十四、马戏、杂技
马戏、杂技过去俗称“玩大花招”,建国前全椒有名的马戏班为邓寿亭组织的“邓家班”,终年活泼在苏、鲁、皖、鄂、赣、浙等省和县内各地,主要节目有镖打金钱、弹射弹子、气功、杂耍、跑马、踩钢丝、蹬坛子、爬尖刀山等。建国后,邓家后人先后组织过“战争杂技团”、“全椒马戏团”,活泼于城乡。此外,官渡乡于1984年成立了“民间杂技团”。
十五、民歌
建国前,县内盛行的民歌小调有:孟姜女、八段锦、跌断桥、手扶栏杆、虞美人、跳槽、小寡妇上坟等。全椒本地传播的民歌小调有秧歌、车水号子、耕田号子、龙船号子等,内容纯朴,且曲调自然。六十年代以前,民歌小调唱者较多,特别是乡村,六十年代以后已根本无人演唱。1979年11月,县文化局创作组与县文化馆结合整理了《全椒民歌集》,共搜集民歌55首。盛行较广,且思想内容安康、有一定艺术性的民歌,主要有“三劝我郎把兵当”、“四句猜”、“龙舟竞渡”、“秧歌”、“兰花灯”等。
十六、名人
吴敬梓(1701—1754)清代小说家。传世之作为长篇小说《儒林外史》。
张洎(934—997年)滁州全椒人。北宋学士,官拜谏议大夫、翰林院学士,参知政事,与寇准同列。
薛时雨(1818—1885)滁州全椒人。咸丰三年(1853)进士。著有《藤香馆集》等。
乐韶凤(?—1380)洪武六年改授翰林学士,与承旨詹同一同厘考注释“先师乐章”。
憨山巨匠(1545—1623)明代四大高僧之一,全椒人。著有《法华经通义》,《庄子内篇注》等十余种。
汪海洋(约1830—1866)安定天国将领。滁州全椒人。初为石达开部将领。
邱景章(1872—1920)世局全椒城内金家巷。曾参与光绪《全椒县志》重修。著作有《蹯窟诗文稿》等。
石文进(生卒年不详)曾参与镇压过回民起义。因战功卓著,被赐予“济勇巴图鲁”称号,升任游击将军。
陈金城(1901—1983)全椒人,中央军校第二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
张贻惠(1886—1946)物理学家、教育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张贻侗(1890—1950)化学家、教育家。
周先庚(1903—1996)实验心理学家,教育家。中国实验及应用心理学的奠基人。
朱皆平(1898—1964)中国城市规划和水卫生专业的开山鼻祖。
常宗会(1898—1985)中国著名农业蚕桑畜牧专家。
盛德纯(1895—1975)著名水利专家。
张汝舟(1899—1982)古天文历法、训诂学权威。
汪尧田(1918—2006)著名经济学,中国“复关”会谈研讨先驱者。
惠济(1893—1974)曾任黄埔军校、中央军官学校总队长、贵州省防空司令。
王东原(1898-1995)民国政要,曾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湖南省政府主席。
陈金城(1904—1983)国民党中将,著名爱国将领,江苏文史馆馆员。
苏桦(1922—1989)曾任安徽省委书记,安徽省副省长。
阮志柏(1950—2012)原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将军衔。
秦德文(1942—)曾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省委统战部部长。
曹洪兴(1940—)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书记,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中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江树人(1941—)曾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现任北京吉利大学董事会董事、校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宇如聪(1962—)中国气候局副局长,无党派,1979年9月参与工作,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讨所气候学专业研讨生学历,理学博士,研讨员,博士生导师。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十七、请问下,全椒结婚的习俗。
在全椒县城结婚要花几钱?包括买房子,礼金,结婚?懂得人事进来呱呱.
房子:城里至少40万到45万,韦三路那也要30万,安顿房25
万至30万,装潢10万,礼金有磋商的余地,不过2万应该还是要给的,加上买首饰,如今黄金那么贵,弄齐了,也得要2万,还要买衣服,拍婚纱,办酒席,婚庆……如今的菜贵的不得了~综上所述,普通家庭结婚真是伤不起啊~
谁晓得全椒的结婚风俗,头都大了
最近发作了一件很头疼的事情,就是不晓得全椒的结婚风俗,还有县城和乡下的风俗有差异,谁能细致点的通知我,结婚真的比登天还难,快解体了
假如你作为男方,首先要找个媒人,呵呵,带四样礼去对方谈条件要人,以往要给女孩买3金,如今有的人卖5金,当然这个是依据条件的,也不是绝对的,你们俩能够磋商。假如你老婆心疼你不要你花任何钱更好,结婚前要过彩礼,全椒普通家庭普通给女方过6600元,8800元,这个也是依据条件,然后对方用这个钱给你们家买东西,之后就是办酒席,各办各的,早上去接新娘准备好开门包和开门香烟,然后要给对方背新娘的钱,到了你家要付下车钱,喊你妈要给改口钱,哈哈,简单的和你吹吹,详细还得你们家人磋商。
其他都是小事情,你只需准备买套房子装修好根本上就搞定了!什么习俗不习俗,我们全椒都是丈母娘经济!
过来人就是不一样呢即马桶都晓得肯定以前即马桶红包收多了
大家不要焦急,我马来结个婚,然后细致的写给大家,哈
十八、全椒县丧葬风俗
在全椒县一偏远山村,村里存在一种持续多年的风俗,老人们逝世后并不直接入土下葬,而是在路边寻个中央放置3—7年,等着老伴儿逝世一同合葬,所以在我们这儿随处可见路边停放的红棺木。
假如超越7年老伴儿还未逝世,那就选择一个适宜的时日,将其下葬,当地称之为——葬坟。家人需求摆好祭拜物品,才干上路。
葬坟普通都提早选好日子,而且都在晚上。在寿材上面绑一只公鸡,孝子要大声呼喊,并用棍子拍打公鸡令其啼叫。
听说公鸡能够引魂上路,死者的灵魂便能附上,引领亡者通往极乐世界,不会沦为孤魂野鬼,而附有亡灵的招魂鸡会被放生,不会被宰杀。
下葬前,在坑底敷上木炭和石灰,铺上芝麻、大豆和稻子的秸秆,然后点火烧成灰,当地俗称暖坑。
待时辰一到,将拾掇好的棺材放在烧尽的草灰上面。
地匠用罗盘测算寿材放置的方位,拉上特地准备的系有铜钱红头绳做好方位标志,这在当地的土葬中尤为重要,村里人比拟迷行的说法是这关系到子孙后代的运势,就绪后等候填土。
一夜的繁忙后天亮了,立好碑,逝者的亲人再次摆好祭拜物品烧纸钱祭拜逝者。
十九、全椒县春节风俗
全椒人风俗,春节为重。腊月三十,家家忙过年。许多人家中午是不吃饭的。从早上开端就忙炸糕果、做糖食、炸圆子、炸豆腐果子、煎鸡蛋皮包菜饺子、煮鸡鸭。一时砧板声此起彼伏。三十的年夜饭准备毕,人家普通都把果品、酒杯摆在炉井上,酒杯斟上点酒。谓之“迎新灶”。先拜灶神老爷,然后摆上糕、枣子拜老天爷。取瓦盆,上架桃、榆、松、柳等杂柴禾烧火盆,谓之“烧松盆”,设奠祖先。如祖先坟墓不远,就去坟上设奠鸣鞭烧纸钱。插松枝、竹枝、芝麻秆子于檐下,谓之“节节高”;在堂房上放一炭火盆,谓之“旺相”。此时,开端在门头上贴五福,大门贴春联,燃鞭炮,放焰火。椒人有抢过年的风俗,鞭炮鸣毕,关门吃饭,家长说“过年了”,然后用一把稻草将孩子的嘴轻擦一下,意义是孩子的嘴是吃屎的,不懂事,讲错话,诸神莫见怪。一家子齐围桌前,按长尊幼卑次第坐定,年夜饭开端。菜肴中必有一道鱼,叫圆卯鱼,不能动,要到年十五才可吃,取意为年年有余。晚辈依次向晚辈敬酒、叩首。晚辈依次给幼辈发“压岁钱”。
吃毕年饭,大人孩子都各去游玩。椒俗年三天,这三天无论怎样玩,都不受忌讳。到了子时,农户有抢挑头担井水之俗。谁家挑到第一担井水,就会有财运。
初一清早,家中放了三通“开门炮仗”后,就有亲友上门拜年。见面时总是互致祝愿“恭贺新禧”、“万事如意”、“安康短命”一类祝愿语。年三天,不得洒扫;动洒扫,就会破财气。城内普通拜年到初七。有“七不出,八不回”。年初七普通不出远门,年初八出门就要住亲友家。乡村拜年不断延长至正月完毕。以至有“带镰去割麦,遇到拜年客”。春节亲友走动的最为频繁,椒人有“不相拜年,不相往来”之谚。
到年十三,全椒街头巷尾进入元宵灯会。十三晚上“上灯”。元宵灯会前后五天。十八谓之“落灯”。有花鼓戏《瞎子观灯》叙其盛况:
正月十三正上灯,土地庙上牵桅灯;十五元宵闹花灯,狮子盘球滚龙灯;有钱人家没子孙,吹吹打打送张麟麟送子灯。
二十、全椒节俗:演春与鞭春俗
全椒古有演春、鞭春俗,明泰昌《全椒县志》载:立春前期,优人打扮舞习,谓之“演春”,游手浮浪者或假冠带,随隶卒,沿门赞扬致语,以献利市。至迎春日,士女聚观如堵,县堂举公宴,鞭土牛碎之。农人取牛土涂灶,以为不生蚁虫。
立春作为节气,见诸《礼记》。迎春仪礼,最早呈现在东汉人的著作,附会天人相应和阴阳五行之学。全椒演春、鞭春风俗保存了历代迎春活动的根本形式。时间为两天。前一天为“演春”,在立春前一天的上午开端。参与者于清晨自官署动身,“先诣县堂,谓之呈春。”然后到东郊迎土牛。各界人士按职业分穿朱衣玄裳,妆起故事,集聚县堂点验,又叫点春,一称“社火过堂”。
迎春的队伍动身,前面是乐队,后为彩舞队,然后是县官的轿队。队伍前为衙役两人鸣锣开道,肩扛“逃避”、“肃静”红牌,两名骑牛的春官,手拿“春”字小旗,后面有人高举“捷报阳春”四个大字的彩幛。彩幛之后有两个骑马的衙役,一个背发布命令的令签筒,一个背官印。再后面是边走边演奏的乐队和扮作魁星的老人。魁星一手将笔高举头顶,一手抱着大斗,笔点斗中,预兆五谷丰收,科甲连运。
彩舞队伍都是扮作各式人等的社火班子。沿途见风采柳,专说些吉利话,以博口彩。队伍普通经积玉桥、袁家湾、东门、安定桥,在东郊的空地上,谓之“春场”,开端东郊迎春。搭建暂时建筑,建筑物内塑一土牛和春神。土牛南向,春神西向,官员、绅士、儒生依次入座。春官报告“春至”,官员簪花,对春神和土牛献酒三次,饮春酒,行拜礼,读祝文。此时演杂耍者或戏剧者纷繁退场,繁华特殊。
下午为迎回,是迎春游行的高潮。县城沿街商店用彩绸或彩纸布置一新。迎春归来的队伍热烈喧哗。乐队前导,后是春神、土牛,再后是官员、文士、行会。队伍穿街过巷,周游全城。春神和土牛迎进县衙之后,普通来说,春神立于仪门以东,土牛立于仪门以西。众人诣春神前作揖,安神乃退。
鞭春的时辰是在立春时辰或清晨。土牛抬到公堂上,百姓齐到堂前观看,官员在知县率领下,绕土牛三周,意味性地鞭打三下,然后由衙役把土牛打碎。民众争抢碎土或者牛纸,以为土块或者牛纸会带来侥幸。人们还将抢来的牛土用来涂灶,希望灶火旺盛,不生白蚁。是日,县官举行公宴,款待各界人士欢饮。
此风俗民国时渐次消亡。
二十一、寒食节
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为留念春秋时晋文公的随从介子推。晋文公逃亡回国登基后,重奖逃亡随从。独“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并隐居深山。后来晋文公想起他,派人去请,介子推坚辞不出,并不知去向。晋文公放火烧山,以期逼其出来相见,不料介子推辞“抱木而死”。人们为了留念他的忠义,每年此日,家家户户概不生烟,只是吃干粮,谓之“寒食”。全椒人普通食馓子泡开水,欢团、锅巴等。
明泰昌《全椒县志》载:“清明,男女上冢祭扫,以纸钱挂墓,人家插柳,亦戴于首。”清明扫墓风俗全国各地都有,历史也长久。《礼记》中言,没有赶上出殡的,就到死者墓地行礼,以示歉意。亲人分开家乡,或从外地归来,都应到祖墓上辞行或告归。后人为什么要在清明节去扫墓呢?原来古代士大夫阶级都有家庙,他们在清明节都要到家庙里祭奠祖宗。而无庙的草根平民兴起来了,他们也要祭奠祖先,但无家庙,礼制又不能建,于是就直接在清明节去墓地祀拜祖先。由此,示歉、辞行和告归之俗就与清明墓地祭扫分离到一同,构成今日之清明扫墓。游子回乡祭扫,已成定俗。为了便当外地亲人回乡,清明扫墓又分为前三后三,即清明节这天的前三天和后三天,均可祭扫,这样就大大便当了外地亲友的日程布置。扫墓普通为上供祀祭,焚化纸钱放鞭炮,口念亲人,喊其来领纸钱。然后拔除荒草,培土上坟,改换坟帽。最后绕墓辞行。
清明时节,江淮中央已是桃红柳绿,黄花遍岗。人们在祭拜祖先的同时,又顺便郊游踏青。青年男女多将柳条圈成柳帽,戴在头上。柳条即柳丝,柳丝谐“留思”。全椒谚语“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日,大墅、管坝等西乡人士,都会到龙山寺烧香,谓之“走清明山”。
二十二、端午
端午源于屈原沉江,人们以粽子投江,以免鱼虾啄食屈原之身。五月时近盛夏,蚊蝇百虫越来越多,人们便把五月看做“恶月”、“毒月”。为防止蚊蝇百虫之害,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便用雄黄涂耳鼻手,用菖蒲根浸酒,洒在墙角,能驱逐蛇虫。饮雄黄酒能避邪气。悬挂艾草、菖蒲在门头,或把艾草点燃,熏熏居室。也有人家用艾草煮成香汤,给孩子沐浴。是日母亲普通都要给孩子一个香囊,里面装着避邪气克五毒的草药。五毒通常指蜈蚣、壁虎、蝎子、蜘蛛和蛇。民间俗信雄黄和老虎能驱五毒。大人普通在端午会手蘸雄黄酒,在孩子的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还要让小儿戴上“虎帽”,胸前挂上“虎兜”,穿上“虎头鞋”。还有人用五色丝线做成“百索”,缠上手臂,佩带朱符———这些都是“恶月禳疫”。明《全椒县志》云:“端午为天中节,食粽,相互馈遗,杂聚五色丝缕截绕臂项,老少佩朱符,悬艾虎,取雄黄涂耳鼻手,云‘避毒’。僧道以辟恶灵符分送檀越,医家多合药剂。”
全椒河流通长江。在端午此日,都有龙舟赛事。其中以赤镇滁河龙舟赛事为最盛。三县十八圩都来参赛,繁华特殊。县城的龙舟赛在积玉桥到涌金桥一段。摩肩接踵,蔚为壮观。赤镇龙舟赛延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县城已几十年未有赛事了。
端午此日除食粽子外,还相互走动,送“绿豆糕”。农民都盼五月下雨。谚云“五月十三下一满,都去饶州贩大碗”。意为五月雨水足,秋收谷满仓。家家都能够用大碗吃饭了,极言农家收获之多。
二十三、七夕
《荆楚岁时记》云:“七月七日,为牵牛郎织女聚会之夜。”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织女为天女,下凡与牛郎结为夫妇,并抚育一对儿女。玉帝闻之命天神将织女从凡间捉回天廷,牛郎赶忙用箩筐挑着一对儿女随之追逐。王母娘娘用发簪在天空划出一条天河,将牛郎织女隔于两岸。此天河即为银河。好意的喜鹊非常同情两人,于七月七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夫妇相会,叫七夕。因织女聪明美丽、心灵手巧,天上的云霞就是织女所织,所以民间此日有“七夕乞巧”之俗。椒俗,七夕夜,女子们在月下穿针,看谁的手中彩色丝线能穿过针孔。穿过了,就乞得巧了。七月初七,全椒人还有看“巧云”。七月已入初秋,假如雨后天晴,天上的云彩变化无量,像楼阁,像奔马,像仙女,像玉免,像山峦……不一而足,是谓“巧云”。是日青年男女聚在户外观看巧云,实为一乐事。
二十四、中秋
明邑志载:“八月十五中秋,作月饼相遗,取义团聚。是夕宴饮望月,以豆角、菱藕、瓜饼祀之。”中秋赏月,普通人家在庭院中设个小桌即可拜月。桌上的供品为毛粟子、菱角、石榴、莲蓬、葡萄、西瓜等时令果品。必不可少的食品是月饼。全椒月饼是烧烤方式做成的,酥皮五仁芯,外皮上还贴有一方块小红纸。全椒传说,元朝末年,朱元璋通知全椒人八月十五“杀鞑子”。朱元璋将密令做成一方纸,上盖大印,为防走漏,贴在月饼上,送到全椒。全椒人从此八月十五有互送月饼之俗。还有杀鸭子食之的风俗,杀鸭子,是“杀鞑子”的谐音。
八月十五已届秋收,乡村人有“摸秋”的风俗。是日夜,埋伏到他人家的瓜田偷瓜,鼓乐送到新婚之家,谓之“摸秋”,新妇食之,以为举子预兆。此俗持续至今。孩子们于此日夜玩火把,将数日前采集的火把草点燃,绕庄狂欢,嬉闹,或与邻庄小孩竞赛火把的熄灭时间,竞赛照明的亮度。此俗源为朱元璋“杀鞑子”,小孩举火找搜在逃的“鞑子”。赛完后,孩子们普通都要去“摸秋”,摸西瓜的较多。孩子们在村口大嚼西瓜后,拍拍肚皮,回家睡觉。
二十五、重阳
农历九月初九称为“重九”。九为阳数之极,两阳相聚,故又叫“重阳”。九月已是深秋,时暖时凉,疾病易行,所以重阳节演化为防病健身、安康短命为旨归的民俗活动。晋代葛洪《西京杂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短命。”除佩带茱萸辟毒,吃重阳糕、饮菊花酒外,全椒还有登笔峰尖、逛南岳庙的风俗。这个风俗源于梁人吴均《续齐谐记》中记载:汝南人桓景,随道士费长房学道。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有灾,要令家人做只香囊,内盛茱萸,系在臂上。全家人要外出登高,饮菊花酒,灾害可除。桓景依照费长房的话逐个照办。晚上回家,果真见家中鸡犬牛羊都暴死了。从此人们九月九登高。旧时椒之文人雅士重九登笔峰尖,常常要即景赋诗,后到南岳庙吃茶,并饮菊花酒,食秋蟹,作一日之雅集。是秀才身份的,去登笔峰尖,普通都会兜上一兜土石,垒在峰尖,以作“笔峰高秀,必出举人”之凶兆。
二十六、送灶
旧时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送灶”。送灶的日期有官三民四。即官家二十三送灶,民家二十四送灶。送灶神是我县民间风俗,为了干洁净净过新年,在腊月二十三到元旦前,家家要掸尘。怕掸尘得罪灶王爷而新年过不安,特此送灶。所谓“腊月二十三,灶爷送西天。上界奏好事,下界保安全。”等到元旦,要“接灶”,再把灶王爷接回来停止“祭灶”。祭灶时把灶神像贴在灶龛两旁,贴上“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安全”对联。民间传说,灶神是玉帝派驻到各家各户,担任监察这户人家的德行和功过的神祇。每年岁末,灶神就要上天,向玉帝汇报这一家人一年来的状况。有德行善举的,玉帝将降福赐宝;有差错罪恶的,将减寿损命。为了使他上天时多说好话,不说坏事,人们就在为灶神饯行之际,想出种种方法来取媚他。宋朝诗人范成大有《祭灶词》云:“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全椒送灶,要先供奉酒食,猪头烂熟,双鱼鲜美,摆祭,然后全家分食之。灶神像前,放一纸扎的轿子,放上一双筷子作轿杠,好让灶神上天。送灶日普通人家要摆酒,麦芽糖。酒、糖先祭奠灶神,酒要让灶神喝醉、喝尽兴;糖让灶神嘴甜,上天说好话。
送灶过后,人们进入准备过年的繁忙了。
二十七、冬至
明、清邑志均云:冬至,略效元旦,相庆祝。全椒人极为看重冬至。冬至是数九天的第一天。全椒“数九歌”有:头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插柳,七九河开冻,八九燕归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冬至又称进九,是冬天的降临。全椒民谚“冬至大似年”,把冬至这一天看作和春节一样重要。冬至和春节、端午、中秋并为四大节。冬至是在农历十一月,即公历12月22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对北半球来说,这一天太阳的光影最长。过了这天,太阳便开端北归,白昼将渐长。周代是将十一月作为正月,作为新年的开端。全椒以冬至和新年同俗,冬至拜父母尊长,设家宴,亲戚相庆祝,与元旦一例。竟隐合周代古历。
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夜渐短天渐长,天转冰冷。人们移坟并墓“捻筋”、“下世”都在冬至停止。全椒风俗,祖先死后,普通先丘坟,将祖先棺木放在露天,上砌丘庐。待到冬至日,方将祖先下葬入土。
从冬至这一天起,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九个九,计八十一天。“一九”谓之“数九”。到了“九九”,谓之“尽九”。冬至日,全椒有制造“九九消寒图”的民俗。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1275年在广东被元军所俘,解到大都(北京)时,正值数九寒冬。文天祥为了计日,乃在狱中墙上画九九八十一个方格,每日用笔涂去一格,直到春暖花开。
明代刘侗所著《帝京景物略》一书中说:冬至这一天,画白梅花一枝,计81瓣。每天用红笔涂一瓣,待全部涂完,则九尽春来。此谓之“九九消寒图”,后人多所效仿。
由于从“九九消寒图”上弄清某日是九九第几日,必需逐个从头数起,不能了如指掌。清道光皇帝乃拟定“亭前垂柳保重待春风”九个字(繁体皆九画),先写成空心双勾,自冬至日起,每日用红笔填一画,81天,全部填完,“九”亦完毕。这样,一看即知是几九第几日。有人诗咏此事:
亭前垂柳待春风,保重亲涂一画红。
九九图成春已至,消寒雅事夺天工。
民国年间,全椒有刘天倩其人,居东城门内第一家,以刻字为生。他每年消寒时写上九字诗九句,计81字。先打格字,每行九格,计九行。预先在每格用铅笔写上一个字。冬至开端,每日按格子用红笔将铅笔字描红,待铅笔字全改成红字,“九”即尽矣。他这九字是:
一九万物始从一阳生
二九七天以后是小寒
三九北风呼吼水结冰
四九大雪纷飞遍地平
五九家家喜饮屠苏酒
六九满城灯火映襄河
七九堤边杨柳正含烟
八九花株先发向阳枝
九九遍山草色入帘青
二十八、二月十五走山头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是传说中的神仙人物安期生的华诞。全椒北乡谭墩、石沛、黄栗树、周岗等地人民,都纷繁赶到大栖山游安期洞,拜安期生,烧香还愿。游人到安期洞中,以泉水洗目,听说可不生翳。此民俗称之为“走山头”。近年每年不下数万人众,且有逐年增加之盛。
民九《全椒县志》载:“二月十五日,北乡安期山游者尝数千人,谚谓之走山头,山有石洞,泉出石中,晶莹如珠,游人取以洗眼,相传使目常明,不生翳蔽焉。”
安期生,古代仙人。传为秦之琅邪阜乡人。卖长生药于东海,河上丈人弟子。时人皆言安期生为千岁翁。秦始皇东游,与语三日夜。赐金璧值数千万,并赐阜乡亭为其封地,安期生皆置之不受,并通知秦始皇,数年后,到蓬莱山下找我。后来秦始皇遣徐福到东海,求之不得。《后汉书·蒯通传》有齐人安其生与蒯通交好,曾拜谒项羽,项羽不能用其计谋,安其生于是不受项羽封赏而去。皇甫谧《高士传》以为安期生与安其生是一个人。全椒民间传说,安期生在全椒大栖山中闭关修行一千年,某年北乡大旱,时届春耕,无水播种,人民惶恐不安。时为农历二月十五日,已届安期生闭关千年之期。忽然大栖山头立着一个十分大的金鸡。人们正困惑不解,金鸡高鸣,顿时大雨倾盆,大栖山被吓得下蹲。这就是今天大栖山不高的缘由。人们说,金鸡是安期生变化的。北乡人又称大栖山为安鸡山,称安期生为安鸡生。后来金鸡飞到和县鸡笼山,被鸡笼关住了,再也回不来了。人们为了留念他,于每年二月十五日来此聚会,并以此日为安期生重生之日。大栖山有安期洞。民国9年(1920)《全椒县志》:“安期洞,洞幽邃,中有石床,相传为安期生栖此,洞外有茆庵一,山僧居之。”1981年4月文物普查,此洞已梗塞,不能进入。茆庵遗址尚存,还有墙基、台阶等遗物。明人但谦诗云:
岩岩石洞古遗踪,窈窕深连一径通。
桃涧有花随水去,蓬门无锁倩云封。
九还问道何人识,千载栖真此地逢。
便是神仙清隐处,不须骑鹤上崆峒。
近年当地百姓疏开此洞,洞内非常静谧,山泉数道,凉风习习,设有石桌、石香火台、石墩、石床等;且有三进,由洞口循蹬而下,渐小,石壁上先是泉细霏霏,后是涓涓滴滴,阴寒袭人。传有两僧,手捧一筛蜡烛进去,后来烛尽尚未见底,可见洞之深。每年二月十五日安期生华诞,人们游安鸡山(大栖),访安期洞,焚香叩拜,构成庙会,摩肩接踵,颇为壮观。
此外,全椒的三大寺庙的庙会,也动辄万人。主要有神山寺庙会,为农历二月十九,会期时人数达十万余众。三塔寺庙会,为正月十五与元宵节同日,参会人数不下五万。四月初五清明节,龙山寺清明会,也是数万四乡八邻纷来参会。
二十九、全椒县饮食风俗与特产
1、泥鳅下挂面
泥鳅下挂面产于牛年马月无法追溯,但产地明晰:全国生态县全椒县。其主要原料是泥鳅和挂面。制废品滋味鲜美,营养保健。有文化人食之,可浮想联翩;有经历人食之,可新陈代谢;是中老年人群的上乘菜肴。面可养胃充饥,鳅可补气撑劲,具有加强机体免疫和延缓衰老之神效。
2、马厂羊肉面
马厂羊肉面是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马厂镇的特征小吃。马厂羊肉面口感共同、上乘,名声在外,远近皆知,成为中央特产名吃,具有袪寒暖身、补肾壮阳等成效,特别在冬季人们争相食用。
3、管坝牛肉
管坝牛肉,全椒传统清真菜肴。名闻江淮。管坝是全椒县西部的一山乡,回民聚居地。这里的回民宰杀、加工牛肉历史长久、风味共同。
4、周岗雪枣
主料为糯米、面粉。配料有白糖、黄豆、菜油。取糯米浸泡两周后,磨成米面,用开水调和并搓成条,下开水锅煮开,加黄豆粉二斤入机搅拌,取出切生长条撒上面粉,摊开晒干,制成雪枣坯。取坯下锅油炸,呈金黄色取出。取白糖下锅成糖浆状,另取蒸熟的面粉,将炸的坯子从糖浆中浸过,再沾上面粉即成。
5、马厂酥笏牌
酥笏牌是全椒名点之一,以马厂镇最为可口。因其外形像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象牙笏牌,故有此名。酥香味美,为品茗佳品,又是捐赠亲友的上等礼品。
6、古河狮子头
古河狮子头是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古河镇的特征美食。古河狮子头食之香酥脆透,耐人寻味,是老少皆宜,捐赠亲朋好友的最佳点心。
7、滁菊
是全椒特产。俗称“山茶菊”、“白菊”、“甘菊”,是全椒县主要中药材之一,其收买量占全县中药材收买量的—半左右,产量占全国滁菊产量六成左右,远销日本、缅甸、泰国、新加坡、美国等地。
8、全椒小磨麻油
以马厂所产最为知名。马厂消费小磨麻油历史长久,制造工艺共同,色泽金黄光亮,香味芬芳沁人,用以作调味品,既增食欲又富营养,有“一滴香”之美称。
9、周岗雪枣
全椒县传统名点,尤以周岗出产者为佳。特性酥脆,入口即化,和益脾胃。传为冒辟疆妾董小宛所创。
10、特征糕点
“酥笏牌”因其外形酷似古代大臣上朝奏事时手中所持板子――“笏牌”而得名,以拌、揉、叠、切、烘、焖为工艺的民间手工技艺产品。主要产于全椒县马厂、大墅等乡镇和县城一带。
三十、全椒县著名景点
全椒属典型的江淮丘陵,旅游资源丰厚。境内具有“三山、两河、三湖”(神山、龙山、牧龙山、滁河、襄河、碧云湖、岱山湖、卧龙湖)等原生态旅游资源,森林掩盖率达32.5%,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度生态示范区建立试点县、全省旅游强县、省级文化县城、省级园林县城。
全椒已构成了以吴敬梓留念馆故居、国光楼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景点,以安定文化街区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景点和以神山国度森林公园、碧云湖为代表的自然文化景点。2016年11月,国度旅游局发布了第二批国度全域旅游示范区创立名录,全椒县名列其中。
吴敬梓留念馆、故居
国度AAA级旅游景区
吴敬梓留念馆是为吴敬梓而建,位于城北郊走马岗,隔着襄河与吴敬梓故居“探花地”原址相望。该馆于1986年建成对外开放。现吴敬梓故居是在“探花地”原址上于2015年复建,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传统的院落式构造。
神山国度森林公园
国度AAA级旅游景区
神山国度森林公园位于全椒县城西北15千米处,是一座融秀水、奇石、溶洞、古寺为一体的国度级森林公园。主要景点有神山寺、白石泉、神山湖、揽胜塔、仙人洞等。
安定文化街区
国度AAA级旅游景区
全椒安定文化街区位于全椒县城内,以新襄河为界,分南广场和北广场,中间由安定桥衔接,总规划面积1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主要景点有安定桥、安定阁、安定老街、县图书馆、县文化馆、襟襄楼、贺橹楼。
岱山湖旅游度假区
国度AAAA级旅游景区
岱山湖位于肥东县与全椒县接壤处,距合肥市区57km,距南京市区只要96km。湖边山区森林掩盖率90%以上,有400多种植物。岱山湖以其共同的湖光山色出名遐尔,是合肥市著名的旅游度假区。主要景点有天鹅岛、演法禅寺等。
三塔寺
国度AA级旅游景区
三塔寺是远近出名的江淮名刹,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北宋徽宗大观(1107)元年,在寺前建塔三座,得名“三塔寺”。寺内现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三世殿和圆通宝殿等建筑。
龙山寺
国度AA级旅游景区
龙山寺(宝公庵)位于全椒县西35千米,龙山西麓,沿合宁高速公路大墅道口两千米直达寺院。景区内有迎驾桥、积善桥、放生池、宝公亭、一线天,龙洞、龙井等三十六景。
襄河水利景色区
国度水利景色区
襄河水利景色区环绕在全椒县城周围,是一座富有浓郁现代气息的开放式公益性带状城市公园,全长9.7千米。主要景点有蒙学文化长廊、儒林文化长廊、河滨公园、桃园古文化遗址等。
碧云湖
安徽省水利景色区
碧云湖又名黄栗树水库,位于城西20千米。湖泊面积16.5平方千米。水库是以灌溉、防洪为主的综合应用的多年调理水库,是安徽省十大水库之一,南京都市圈内最大的淡水湖泊。主要景点有湖心岛、黄栗树新村等。
袁家湾老街
袁家湾老街位于全椒老城区内,全长1500米,临近吴敬梓故居和安定文化街区,建于明清时期,是全椒县内最古老的街道。
国光楼
安徽省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国光楼位于全椒老城区,始建于明代隆庆六年(1572年),原名尊经阁,清代康熙年间改称奎光楼,民国元年改今名。自古为全椒县内文人讲学论道之所。
南屏山森林公园
南屏山位于全椒县城中心,园内植被丰厚,古木参天,禽鸟唱林。主要景点有笔锋塔、王枫亭、南岳行宫等。
周家岗反动烈士留念馆
滁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全椒县周岗反动烈士陵园位于石沛镇周岗村境内,是为留念在1944年9月在周家岗战役中牺牲的新四军四旅的战士而修建的。1996年,县委、县政府将周家岗反动烈士留念馆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法王寺
法王寺坐落在古河镇南滁河故道月牙河北岸,原庙起初是建在全椒县城东门外的襄河岸边,因该地地势低洼,常被汛期大水吞没,后由当地船民资助,在古河重建庙寺,庙内塑以龙宫的大王老爷为主体的众多佛像。
滁州欢乐城
滁州欢乐城位于滁全路丰乐休闲农庄内,是一个集农家乐、游乐园于一体的大型游乐场。
达园
达园位于南屏山森林公园南麓,全椒中学新校区旁,是一个开放性市政公园、
生园
生园又名城南生态公园,位于全椒县城南新区,椒陵大道旁,是一个开放性市政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