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休宁县民间习俗与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04-11 15:54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位置  
休宁县位于安徽省最南端,东邻屯溪区、歙县;东北与黄山区、徽州区相连;西北与祁门县、黟县毗连;东南与浙江省淳安县、开化县接壤;西南与江西省婺源县、浮梁县交界。境域介于东经117°39′—118°26′和北纬29°24′—30°02′之间。休宁县南北长约71千米,东西约79千米,总面积2126平方千米。  
二、休宁婚娶风俗  
旧时结婚,必需举行盛大典礼。富有人家办喜事需时四天,大开筵宴。新婚吉时的前一天办闹房酒,宴请亲朋晚辈,接亲的青年男女。第二天为新婚正日,款待亲朋好友、晚辈、平辈。第三日的回门酒和第四日的会亲酒,男女相互宴请亲家、晚辈,联姻大事始告终了。  
新婚正日,男方发花轿至女方迎亲,陪郎扮娘同时前往。花轿载着新娘回到婆家门前,新娘头盖红绸花巾,由利事人(选自村中同宗内上有公婆、下有儿女、夫妻恩爱、邻里和睦的夫妇),手牵新娘下轿,在一片鞭炮声中至堂前举行拜堂。当婚礼停止至“二拜公婆”之后,新娘从欢欣娘(选自村中吉利、和顺、漂亮的中年妇女)手中接过金边茶盅,悄悄放进拜桌当中,掀开桌上一方红布,下面是“五香茶”(茶叶、红糖、菊花、桂花、橘皮),新娘用匙各取适量放进茶盅内。随后欢欣娘递来了开水,新娘接来冲泡好茶后,放在红漆托盘里,徐步走向公婆,递茶举至齐眉,恭敬地深深鞠躬,请公婆喝茶。这是第一道茶中的“孝敬茶”。公婆呷上一口说:“好茶、香茶”。公婆当即从欢欣男(选自村中吉利、和顺、漂亮的男子)手中递来的甘草、黄连中取少许放入另一茶盅中,轻摇几下,递给儿媳说:万事开头难,持家靠节俭。这是第一道茶中的“苦茶”。新娘喝上一口,茶中苦涩由喉而入。但苦过之后,甜美也渐渐而来。“苦茶”之意:告知新人,只要“吃尽苦中苦,方有甜中甜”。  
拜堂之后,认亲之前,是徽州民间婚俗最繁华的阶段,茶事更是神韵横生。在公婆递过大红包之后,第二道茶随即展开。由利事人将已泡好的茶递给新娘。这茶中有糖、核桃仁、桂圆肉等,叫“甜茶”。新娘步履盈盈,脸堆笑容,轻启朱唇说:“二老苦尽甜来”,行将茶递给公婆。公婆悠着喝,慢着品。公婆在细细品味中,说:“茶是好茶,香中有甜。媳是好媳,孝敬节俭”。  
第三道茶,是送洞房之后,称“盼喜茶”。伴男深谙“新婚一刻值千金”,早就准备好了“盼喜茶”。从食筐内取出金漆喜盘,内有泡好茶头的茶盅两只,并有“四喜果品”枣子(早生贵子)、粟子(早早得利),蜜糖二杯(甜甘美蜜)、鸡蛋二个(圆圆满满),放在桌上让新人慢用,即使带上房门而去。此时新娘的红头盖早已掀开,笑容可掬为新郎冲满热茶。新郎也在为新娘取粟拿枣剥红蛋。“盼喜茶”与“交杯酒”为花烛之夜的美好伙伴。“盼喜茶”不只要喝,四喜果品更要吃,但都不能吃完,表示“喜气不时”和好日子还在后头。  
第二天洗漱之后。新郎新娘办的第一件事是向家中晚辈及公(爹)婆(母)请早安,敬早茶。这道早茶全由新媳妇单独领悟,以表现新媳妇的勤快利爽。这是“四道茶”中最后一道,称“亲亲茶”。整个过程要弥漫小辈对晚辈的尊崇与服从,晚辈对小辈的慈祥与呵护。吃亲亲茶后,晚辈对新媳妇送红包,称“递手”。吃过“亲亲茶”,一家人第一次坐在一同吃早餐。一个和睦、团结的新家,无不对新媳妇寄予着企盼和祝愿。  
此外,徽州婚俗茶事中还有“认亲茶”,凡亲朋故旧集聚一堂,新郎新娘在礼宾人的指引下,跪拜称谓,逐个敬茶,亲朋喝过茶,都要回敬红包。“被里茶”也称“子来茶”,由村中选择有长进的小男孩重新娘床上被子里取走红包谷,放入一碗莲子汤在被里,并盖好被子,新娘晚上入睡前,心照不宣地掀开被子,但不碰溅碗里莲子汤,端起来与新郎共食。“上坟茶”由族人相陪,逐个向祖坟里的祖先跪拜献茶。“上坟茶”也称“祭祖茶”。  
“四道茶”是徽州茶文化的精彩凸现。奉的是一杯茶,敬的是一颗心。说的固然是几句好话,却声声句句道出祈愿与真诚。行的是敬上爱下的礼仪,展示的却是徽州人对茶的注重与痴迷。  
三、齐云山道场音乐  
位于安徽省休宁县境内的齐云山为全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历史长久,泱泱古岳,上下传承1200余年。历史上,齐云山道教阅历了全真和正一两派,后来以偏重斋醮、符箓的正一派为主。齐云山道众不断以来不时对原有道乐曲谱停止整理补充,齐云山的正一派道场音乐作为齐云山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与道教各类大小斋醮科仪活动相辅相成,同系一脉。  
道教音乐,是道教停止斋醮典礼里,为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超度亡灵等举行法事活动中运用的音乐,即道场音乐。是道教科仪里不可短少的,道教音乐的来历,据史料记载:“陈思王游鱼山,闻岩里有诵经之声,清远寥亮,因使解音者写之,为神仙之声。道士效之作步虚声”。道有多久,乐有多长,因循至今。  
齐云山道场音乐,来自民间,阅历代道士加工、提炼、完善,构成自成一体的宗教音乐。齐云山道场音乐主要由经韵音乐和曲牌音乐两局部组成,经韵项目繁多,主要有祝福亡夫在曹安全无灾的《诸天科》、为超度产妇亡魂而做的《血湖科》、为儿女体弱多病祈求解除结(劫)难的《解结科》、求神保佑免遭火灾的《禳火科》、为亡父母灵魂祈求升天的《超七科》、为儿女祈求易长易成渡过难关的《过关科》、为求防止水火两灾难愿为善积德的《炼度科》、祈求神灵多生贵子的《百子科》、为新丧阴魂祈求十殿阎君舍罪摆脱天堂之苦的《十王科》、为报答父母祖先恩德的《度人经》、广度水陆各路一切幽魂的《水陆科》以及秉承帝王敕命为疆场舍身和天灾大难中众多牺牲者超度而举行的《罗天大醮》等二十五种,而正一派祖庭江西龙虎山具统计只要《清水安龙奠土科》、《请圣科》、《三朝科》、《召亡科》等十四个科目。另外,齐云山道教的曲牌音乐有《步虚韵》(含高步虚、绕坛三步虚)、《主云飞》、《送饭》、《送赦》、《真香初炷》、《大开门》等,固然所占比例不大,但对其的运用却非常频繁。  
齐云山道教音乐也由声乐和器乐两局部组成。声乐能够分“阴韵”和“阳韵”。“阴韵”多用于户外或在斋主家中举行的科范典礼中唱诵,其对象包括信众和看斋的普通民众;“阳韵”普通在殿堂内部唱诵,其对象主要是持修道教徒及天灵地祇和各界神明。声乐的形态也能够分为很多种,有吟诵、念唱、咏唱等。“吟诵”专用于诵念咒语,旋律性较弱,一个字对一个音,音域相比照较狭窄;“念唱”多在道士每天早晚课中,这种唱法音乐起伏迂回不大,音调平稳,旋律非常简单,没有什么拖腔,听起来似念似唱;“咏唱”则具有很强的歌唱性,旋律性最强,常常有法器、乐器停止伴奏器乐则可分为正曲和耍曲。正曲是由乐器或法器演奏的器乐曲。主要用于内坛阳事(祈福)斋醮科仪及外坛阴事(超度)斋醮科仪程序停止的中间,在转坛的时分演奏;耍曲的曲牌是吸收民间音乐开展变化而成,主要用于为俗民做道场,在开坛之前和收坛之后演奏,带有很强的文娱性。道场音乐和道场是分不开的,齐云山道士将“做道场”称为“做事业”。在道场中担任较高职务的称为“高功”、“都讲”他们分别拿着降妖剑和柏枝仙水,其他扮演者身着红、黄、绿、青、白(代表金、木、水、火、土和东、西、南、北中)五色道袍。参与做道场的人数多则十四、五人,少则七、八人。演奏齐云山道乐的民族乐器有:鼓、大锣、小锣、磬、木鱼、二胡、琵琶、箫、笛、唢呐等。道乐主要曲牌名有:《步虚韵》、《主云飞》、《真香初炷》、《大开门》等。  
齐云山道教音乐主要用于道士们诵经、赞礼及各种祭奠、斋醮活动,所以又称“道场音乐”、“法事音乐”。它由器乐、声乐两局部组成。器乐中以钟、磬、鼓、木鱼、云锣等为主,并配以吹管、弹拨、拉弦等乐器;声乐以高功法师宣戒诵咒、赞神、吟表的独唱及都讲道士的表白、道众们的齐唱方式组成。在齐云山寓居的道士、村民们多为婺源人,他们念唱表白中夹杂着大量的婺源声调和徽州方言俚语的成份,听起来赏心悦耳,别具一格,自成一体,饶有兴味。在道场音乐中,有些科仪与中央戏曲兼容并蓄,相辅相成,成为天衣无缝的艺术。如在“破血湖”、“开天堂门”等道场中,即兴扮演《目莲救母》一出戏文,由道士分别扮作目莲僧和刘金蝉母子,粉墨退场,动情哭唱“十月怀胎苦”中央戏曲,锣鼓笙箫伴奏,经声此起彼伏,将道教音乐与戏曲扮演,演绎得天衣无缝,给旅游观光者与信士们一种美轮美奂的艺术享用。又如老徽州地域原来普遍存在的为筹办红白喜事所演奏的“响器班”,所演奏的民族打击乐器或者吹管丝弦乐器,在他们所演奏的乐谱中,就有机地掺杂、揉和进了许多古老而又漂亮的道噪音符在内,使其愈加平铺直叙,无动于衷。锣鼓代表庄严热烈,也包含着繁重而庄严;唢呐横笛,既代表喜庆欢乐,也寓意悲哀与衰愁。它阐明道乐来自民间,在民间这块土地上,道教音乐在为民所用的同时,也不时吸收着来自民间的“营养”,使道乐这一民间古老的文化艺术愈加饱满、完善。道场音乐以其激烈的共同的宗教信仰颜色,显现出高度的艺术内涵和美的个性,彰显出正一道与地域文化严密分离的魅力,极易被崇拜道教者和普通大众所承受,因而,齐云山道教音乐有着浓重的群众根底。  
齐云山道场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徽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民间传统音乐。它以其激烈而又共同的宗教信仰颜色,彰显出我国正一道与地域文化严密分离的魅力。2008年被发布为第二批国度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名录。  
四、万安罗盘制造技艺  
万安罗盘制造技艺所在地万安镇位于安徽省休宁县城东3公里,是古徽州的重要商埠和水运码头,四大名镇之一,休宁九大街市之首,民间有“小小休宁县,大大万安街”之誉。1989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为省级历史文化维护区,2008年被国度住房和城乡建立部、国度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2年万安罗盘的主产地万安老街先后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磁性指向技术的应用是我国古代的巨大创造,至迟在西汉时期人们曾经晓得磁石具有指向性,并可以大致判别磁石的南北方向极性。在此认识根底上,东汉时期即创造了适用的磁性指南器“司南”,约在唐代创造了磁罗盘。罗盘是应用指南针原理制造的一种传统工具,既用于航海区分方向又用于城市乡村建筑选址定位。罗盘在其创造初期,主要被用作勘察选定“阴宅”(即墓葬)、“阳宅”(即房屋)的位置及朝向的工具。由于其指向性好,运用便当,很快即被应用于天文、天文、军事和航海等活动中。中国古代罗盘按产地划分有内地型和沿海型两类,徽州休宁的万安街即为内地型的中心,所产罗盘以其设计共同、选材讲究、制造精良、种类齐全而出名于世。万安罗盘被运用者奉为正宗规范产品,享有“徽罗”、“徽盘”之称赞。  
万安是现今全国仅存的手工制造罗盘的产地。万安罗盘的传统制造工艺流程严厉标准,技艺精深缜密,所制罗盘、日晷等产品规格全、种类多、精度高,是中国古代民间工艺的出色代表和遗存标本,是作风共同的徽州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局部。万安罗盘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罗盘制造技艺,在长期的消费理论过程中又构成了本人的工艺特性,其选料、车圆成坯、分格、清盘、书写盘面、油货、装置磁针等工艺流程和技艺手法,均有严厉的标准请求。万安罗盘历史上著名的字号有方秀水、胡茹易和吴鲁衡。吴鲁衡罗经店消费的罗盘、日晷于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在美国费城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取得金质奖章,这也是中国工艺品初次获国际大奖,清康熙年间万安罗盘业消费的一具“徽盘”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万安罗盘制造业至迟始于元末明初,开展于明代,鼎盛于清代中叶。后受安定军与清军在皖南争战的影响而衰落,民国初年又重振辉煌,并持续至20世纪60年代初。一度停顿后,于1982年恢复消费。万安罗盘制造工艺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这里之所以成为中国罗盘的主要产地,与古代徽州科技的兴旺有亲密关系,还受新安理学的影响,与徽州人特别崇尚风水和徽州多风水师有关。源于程朱理学的新安理学在徽州盛行近700年,对徽州社会的影响极端深入,使得这一地域的风水风俗相沿不衰。徽州山奇水秀,更为风水理论的理论提供了大好舞台。徽州人对风水的追求以及风水师的层出不穷,加之徽商兴起后的大兴土木,都为罗盘提供了普遍的市场需求,万安罗盘业应运而生。  
罗盘由磁针和方位盘构成,前者指示方向,后者肯定方位。磁针的外形有缝纫针形、箭头形和铁丝条形等多种。万安罗盘的磁针呈铁丝条状,指南的一端涂以红漆。依据磁针安装构造的不同,罗盘被分为“水罗盘”和“旱罗盘”两类。依据罗盘的直径尺寸分,约有几十种,即2、2.5、3、3.5至16英寸。按盘式分,主要有“三合盘”、“三元盘”、“综合盘”“玄空盘”、和“朱子盘”等。  
罗盘的盘底通常为圆形,早期用青铜铸成,名为“铜盘”;后来采用木材制造,称“木盘”;因其外表涂刷油漆,又称“漆盘”。近代还有用象牙、塑料等资料制造盘底的。万安罗盘主要以优质木材“虎骨木”[学名重阳木B.Polycarpa(Levl.)Airy-Shaw]和白果木(银杏树)两种,制造盘底,外面涂以桐油和清漆。罗盘的盘面上,从中心向外作若干个同心圆,除中心部位做成圆形凹槽(即天池)放置或装置磁针。依次由里向外按圈分层,早期分层少,只一二层,后渐增加达几十层。由于各家所根据的风水理论不同,制造的罗盘分层分度也不尽相同。明清时期有所谓“正针”、“缝针”、“中针”、“天盘”、“地盘”、“人盘”等堪舆规范之争议,其中较有影响的一派主张三针合用(术语称“三合法”),其盘式以万安罗盘为规范。清代张公中《堪舆辟谬传真》云:“罗盘之制,有建盘、徽盘种种之异。三合法当以休宁汪制之徽盘为主。”由此足以阐明万安罗盘在明清时期的位置和影响。  
万安罗盘制造对工艺流程和技艺手法均有严厉的标准请求,普通要经过六道工序,有严厉的操作请求:第一道工序是选料,首先是精选坯料停止裁制,因罗盘对木料请求很高,必需选用质地坚韧、细密不显纹理的特等木料,普通选用虎骨木、白果木,依据不同直径、厚度、锯好罗盘毛坯,刨平木坯外表。第二道工序是车盘,将木料毛坯用车床车圆成型,并挖好装磁针的圆孔,然后以细砂纸和木贼草(亦为一种中草药)磨光。第三道工序是分格,按照不同型号、盘式的图谱,从同一圆心以长短各别的半径划圆周为横格,再按阴阳八卦、天干地支等刻直格。依推数派系,诸家盘式分别描写,不许有细微的误差。第四道工序是清盘,将盘面描写处渗黑处置,并清算洁净,以细砂纸和木贼草再次磨光。第五道工序是写盘,尊照秘藏图谱,用毛笔蝇头小楷,依各种盘式书写分格中的内容,这是很见功力的一道工序,须严谨仔细,端正无误。第六道工序是油货、又称抹油,包括熬炼桐油,是一个共同的传统工艺。需求重复抹油,其技艺超越对普通漆匠的请求。罗盘光亮度全凭这道工序,油得好的罗盘百年后仍光亮明晰。第七道工序是安针,这是最关键的工序,普通由店主亲身在秘室内单独操作。为使技艺不致泄秘外传,传统老店采用“传媳不传女”的规矩。先将钢针置放在祖传自然磁石上使其磁化,吴鲁衡店中的磁石,源自天外陨石,磁化的磁针具有灵活度高,永不退磁的性能,是其“镇店之宝”。磁针安时要精细地测定针的重心,然后结实的安放在圆孔里,而且不能使支点产生阻力,以便于指针自在转动。磁针装毕,最后封盖圆玻璃片。一具罗盘便制造完成。  
万安罗盘制造工艺及其产品是历届国际周易研讨会的指定调查项目和运用产品。万安罗盘制造技艺为人们研讨中国罗盘开展史、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中国科技史、中国社会史、中国建筑史和中国民间工艺史,研讨中国传统人居环境观和古代徽州乃至于中国东南地域的地域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提供了珍贵材料,是宝贵的非物质类文化遗产,2006年被发布为第一批国度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项目。  
五、休宁戏曲文化  
关于古代特别是明清时期的休宁人来说,戏曲真实是再熟习不过的一种文化现象。无论是文人雅士,富商大贾,还是贩夫走卒,黎民百姓,休宁社会各阶级人的生活中都闪现着它的身影。它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道景色,也是休宁文化中的一大亮点。休宁的灵山秀水和浓郁的文化气氛,滋养着戏曲艺术,使它的各个元素无不打上休宁社会的烙印。从休宁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清点休宁戏曲文化的前世今生,不难发现其共同的开展轨迹和鲜明的地域特征。  
源远流长  
在休宁一带,自古便有傩舞,且散布十分普遍。傩舞,古时也称作“鬼舞”或“舞鬼”。它的称号源于古人用来驱鬼逐疫的一种方式。古时,人们关于自然灾祸、生老病死缺乏科学学问,以为冥冥之中有妖孽作祟,为了趋吉避祸,人们把希望寄予给巫,把巫当作神的使者。巫在休宁山区非常盛行,巫舞与傩祭的分离便催生了傩舞。从全国来看,至迟在周朝,傩舞曾经盛行。《周礼·夏官·方相氏》中记:“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师百隶而司傩。”《论语·乡党》中也有“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的记载。唐孟郊的《弦歌行》诗中云:“驱傩击宣扬长笛,瘦鬼染面惟齿白”。  
与这些记载相仿,古时休宁在每年的腊月,人们面戴狰狞可怕的面具,把本人打扮成比想象中的妖魔更为凶恶的傩神,跳着粗暴、野性的舞蹈来赶魔驱邪。这种风俗在明清时最为盛行。立春前一天,县令率属下到城郊占卜水旱,百姓则扮成相从。立春日要祭奠太岁行傩。尔后,休宁人跳傩的风俗并没有改动,改动的只是内容在不时增加,内涵在不时扩展,方向在不时演化。除了驱魔镇邪以外,更多的是朝着文娱的方向开展。明嘉靖《徽州府志》中记载,二月二十八日,歙县、休宁民间祭奠汪华时,“设俳优、狄鞮、胡舞、假面之戏,飞纤重髯,偏诸革鞜,仪卫前导,旗旄成行,震于乡井,以为奇隽”。这里记叙的傩舞,可说是一种群众性的文娱活动了。  
休宁最为壮观的傩舞是气势宏伟的得胜鼓,一面杏黄大旗前导,数十面蜈蚣旗幡顶风飘扬,几十名紧身短打的武士身背仗鼓,手持夹板键铃,一边锣鼓铿锵行进,一边列队劲舞,局面震动人心。  
傩舞从清朝中叶开端向傩戏方向转变,其内容更为丰厚多彩,驱邪扶正,祭奠先祖,祈福求安,祝祷歉收等等方面,无不罗列其中。同时还呈现了表现劳动、生活、交往以及民间传说、故事等方面的节目,并开端登上舞台扮演,构成傩戏。清光绪年间,休宁茗洲村吴氏每年春秋都要举行祭祖活动,祭祖时照例要大演傩戏与祖宗同乐。非常可贵的是,当时村中佃仆搭建舞台的工钱,逐个记入了《葆和堂需役给工定例》。正是经过这份难得的账单,今天的人们得以理解到其时休宁的傩,已然登台亮相,成为名不虚传的傩戏了。  
无独有偶,现有的史料和考古发现,也让人们理解到古时包括休宁在内的徽州人酷爱艺术、酷爱生活的生动局面。1959年修建屯溪飞机场时,奕棋的西周墓出土了三件极为宝贵的艺术品,其中两件“钟形五柱乐器”,一件绘有舞蹈图案的铜鼎,舞蹈图上两人对望,轻盈起舞,娇媚的舞姿似乎就在眼前。观赏“钟形五柱乐器”,仿佛来自远古的天籁之音,正穿过漫漫历史时空随风而来,让人留恋,让人沉醉。  
史料记载,晋太元六年(381年),晋元帝的第四子司马晞被流放到徽州后,喜欢举行宴会,席间令人吟唱当地土著歌舞分手之辞,语调极为悲切,满室莫不洒泪。一群徽州土著居民能歌善舞的形象呼之欲出。  
氛围浓郁  
地处崇山峻岭中的休宁人自古便尚文重礼,民风憨厚,号“东南邹鲁”“程朱阙里”。封锁的天文环境,使得休宁与外界交往殊为不易,浓郁的文化气氛,又激起了人们对文化活动的盼望和热情,从而逐渐构成了爱好搭台唱戏的风俗。  
宋元以后,乐曲舞蹈活动进入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婚嫁时的哭轿、接房、敬酒、交杯、撒账等多种迎亲歌曲,愉快明畅,与婚礼典礼严密配合,成套演唱,丰厚多彩。亲人逝世时丧礼中的哭、丧调,哀婉苍凉。劳动中的采茶歌,婉转动听;上梁赞歌,拉纤号子,或热情豪放,或雄壮淳厚,充溢了生活气息。无论大小节日,演戏都是首选。各种祭奠庙会活动,演戏更是必不可少。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徽商的胜利崛起,休宁经济实力大增,不只成为戏曲演出非常活泼的区域,而且也是戏曲艺术传播和融合的重要场所。境内终年活泼的专业戏班达40余个,较有影响的有庆青松班、新彩庆班、老阳春班、新阳春班和二阳春班。民间戏曲活动也很昌盛,集镇和较大的村落均有“鬼火班”“灯棚”等半职业性戏班。演出的剧种有徽剧、目连戏、傀儡戏和黄梅戏等。清代休宁学者赵吉士在《寄园寄所寄》中,提到了其祖先在日记中记载的徽戏在休宁的演出胜景:“万历二十七年,休宁迎春,其台戏一百零九座,台戏用童子扮故事,饰以金珠缯采,竞斗靡丽,美观也。”“台戏一百零九座”,不是看到赵氏的文章,谁敢想象明时休宁演戏的范围如此之庞大。  
宗族热心  
休宁是一个宗族社会。休宁宗族具有中国传统社会最为典型的宗族组织形态。宗族文化也是休宁文化的中心。休宁宗族经过一系列的伦理说教,礼仪感化,民生保证和强迫规约,构成了一套比拟完好且卓有成效的管理和教化体系,对中央乡族停止有效管理,以维持比拟稳定的乡村次序。休宁宗族的主事者们很早就认识到戏曲演出活动对民众教化的特殊功用,因此无不热情满满地抓住各种机遇,不时组织戏曲演出。一些宗族或在祭祖时演戏文娱,或在传统节庆时演戏繁华一番。神立进祠、修谱告成时更要演戏庆贺。这类演戏活动均有宗族组织举行。宗族组织正是经过不时举行各种演出活动来表现宗族组织的存在,强化宗族组织的管理,引导族众的价值取向,和睦宗族关系,凝聚宗族人心,倡导良好的习俗习气,稳定族内日常次序。  
宗族组织应用演戏停止教化,警示行为的一个更为直接的举措,就是在演戏之前“唱戏头”。这有点相似于今天影院在正片之前放宣传或纪录片。当戏班悠扬的乐声在宁静的乡村忽然奏响,人们潮水般进场之际,宗族的掌管者便抓住这一最佳机遇首先登台宣讲一番。其中,最多的是告知养护山林,制止乱砍滥伐,以及让违者出钱演戏以示惩戒等方面的内容,当然还有号召恪守良俗公序,维护家庭和睦,族内团结方面的请求。这样的宣讲,众所周知,人人皆知,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气势磅礴的祠堂是休宁古村落中最为显眼的建筑,它集徽派建筑和宗法肉体于一身,是族权自治的意味。在这些祠堂中,都有固定的称为“万年台”的戏台。即便小一些的宗族无力营造固定戏台,常常也备有台柱、台板之类的资料,随时搭建十分便当。一些大的庙宇边也有戏台。如县城就有关帝庙戏台、城隍庙戏台、五猖庙戏台。这些戏台建造精巧,式样奇特,在为休宁社会增加了一道靓丽景色的同时,也为戏曲演出提供了稳定的场所。  
戏曲演出毕竟本钱不菲。宗族中的一些有识之士也曾提出要恰当加以控制。如《茗洲吴氏家纪》中指出:“吾族喜搬演戏文,难免时屈举赢,诚为靡费。”乾隆二十二年的《休宁古林黄氏重修族谱》中也批判:“今人病痛,在于好装门面,一应去凶礼节,开厨设供,演戏会客,糜费卖弄。”这些族规固然说的是对演戏要加以节制,但字里行间也反映出休宁此时演戏频率很高,气氛很浓;同时以族规的方式加以约束,又表现出宗族在戏曲演出中无足轻重的作用和休宁宗族社会的稳定与巩固。  
徽商助力  
徽商之中,原本很多就是文化人。富起来的徽商对文化事业的态度相当积极和支持。明清时期的士绅官员多喜欢戏曲。精明的徽商顺应形势,纷繁蓄养起家庭戏班,在自家的花园里搭建起奢华的戏台,每逢岁时季节,诚邀当地官员,名流学者在文雅的园林中看戏。面对如此高尚的观众,演员们无不使出浑身解数,大展歌喉,一展绝技。徽商与戏子,这真是一个绝佳的命运共同体。徽商为演员提供了生存的条件,展现的舞台,进步的动力,生长的时机,使他们全身心肠投入到戏剧中去而无后顾之忧。戏曲为徽商带来了肉体享用,博得了“贾而好儒”“咸近士风”的佳誉,架设了和士人、官员沟通的桥梁,树立了稳定的政治依托。戏曲在商人与朋友、同行之间,戏曲也是一种卓有成效的交际手腕。多方面的功用,使得徽商成为戏曲的重要培植者和推进者。他们不只在经济上给予鼎力支持,出巨资养家班、建戏台、聘名角,而且助力戏曲作家刻印剧本。有的徽商如汪廷讷,更是直接自编自印剧本。还有的徽商在家乡举行演出,展现财力,取悦乡人。徽商的脚印几遍中国。徽州的戏曲也随着徽商匆忙的脚步走遍了全国,一方面得到了普遍的传播,另一方面在交流中得到了丰厚和进步。如徽商中有人特地蓄养家班唱昆腔。这些唱昆腔的徽商家班,随主人回到徽州演出时,也把昆腔带到了徽州,使徽腔经过交流吸收,产生了颇有“四平八稳”之感的“四平腔”。  
理学为宗  
由于一代理学宗师朱熹的祖籍在徽州,理学在徽州得到了极端普遍、深入而耐久的传播。诚如雍正年间《茗洲吴氏家典》中所说:“族人要‘宣读朱子之书,取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以邹鲁自恃,而从邹鲁之风传子若孙也’。”朱子理学的盛行,深入地影响着徽州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门,休宁的戏曲虽然剧目十分丰厚,故事情节也千变万化,但剧本的内核却都是以理学为宗,处处浸透出理学所倡导的忠孝节义理念。这样的共性绝非偶尔。从戏曲的作者和演职员来看,其中的名家名角,无不是新安理学的信奉者,以至是理学中的佼佼者。如戏曲作家高士廉、黄之隽等人,自幼熟读经史,深受理学教育,理学的肉体早已在头脑中扎根,其创作的戏曲作品,自然彰显出理学的思想。高士廉、黄之隽们当然不是个别现象。看看其时的儒林,简直都出身“理学”这个庞大的学术系统,他们自幼潜移默化的是理学肉体,长成后为顺应当时统治者的需求,便不时发明出满足理学需求的戏曲作品,使当地百姓盲目服从统治集团消解社会矛盾,坚持社会稳定的需求。  
从观者的角度来剖析,程朱理学所倡导的道德标准在古徽州人的心中早已根深蒂固,几达“风之所欠,田野小民,亦皆知耻畏义”的境地,构成了特定的价值观和权衡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的规范。所以,休宁戏曲呈现出反映理学的伦理道德,惩处贞妇烈女、孝子贤孙,如此会遭到当时人们的肯定和欢送,得以顺利演出和开展。假如再想到彼时休宁的成年男子大多终年在外经商,休宁外乡留守的是以老弱妇幼为主的境况,便会了解伦理教化关于徽商家庭的维持和稳固显得多么重要。相比拟理学单调乏味的说教和官府冷冰冰的告示文字,戏曲用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精彩的动作扮演,漂亮的唱腔念白,将理学伦理纲常中的忠孝节义形象地加以展现和发扬。  
兼容包蓄  
从历史上看,休宁乃至整个徽州都是移民社会。休宁文化便是中原文化与山越文化相交融的结果,是传统的儒家文化与道家、释家文化的厚实沉淀,有着宏大的兼容性和开放性,显现出一种不相上下的张力和生机,也培育了休宁人世代进取、勇于创新的开辟肉体。  
其中,戏曲的传承创新就是一个最典型的缩影。脱胎于土著山民祭神驱邪的傩舞、傩戏,开展到明代中叶,终于有了质的飞跃。明嘉靖年间,弋阳腔流入徽州,徽州艺人巧妙地将其与徽州的中央言语言调分离,“改调歌之”,至嘉靖末年,已初步构成了徽州腔,万历年间即广为盛行。合理徽州腔在徽州本地盛行之时,昆剧又进入徽州,徽州的艺人再一次兼收并蓄,衍进为四平腔。接着,四平腔又与昆曲交融为“四昆腔”(徽腔)。随着充溢中央特征的“徽州腔”的不时盛行,傩戏的面具也演化成徽戏中的脸谱,目连戏中的武功杂耍成为徽戏中的扮演程式。  
在徽剧创立和开展的过程中,休宁在一府六县中一马领先。清人徐珂的《清稗类钞》记载:“徽调源于汉调,初盛行于皖、鄂间,其后桐城休宁间人变通而仿为之,调至徽调。”休宁的徽剧不断长盛不衰。直到民国初年,全县戏班仍有庆青松等一二十班。演员少则四五十人,多则百余人。有意义的是,祁门坑口村会源堂古戏台,光怪陆离的墙壁上,在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演出的记载之中,竟然看到民国元年(1912)九月初一,休宁一个名叫张明德的,带着他的新春班,到坑口会源堂演出。戏班远赴祁门演出,阐明此时休宁的戏曲队伍还很活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1年,县群乐徽剧团成立,1957年更名为县徽剧团。1954年,徽剧团参与华东地域戏曲观摩会演,改编演出的三个剧目均获奖,且有演员程发令、程秋桂个人获奖。1956年3月参与全省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所演之剧又获演出奖,演员程秋桂、项少轩获扮演二等奖。1959年,县徽剧团上调为芜湖地域徽剧团(当时芜湖与徽州兼并为芜湖地域)。休宁徽剧团这些不俗的表现,折射出的正是休宁徽剧厚重的历史底蕴。  
著作丰盛  
明万历年间,县人吴大震与张仲豫协作《练囊记》传奇,并独立创作《龙剑记》,刊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这是如今见到的休宁人创作的最早的戏曲剧本。吴兆、少喜万历间游金陵,与新城郑应尼作《白练裙》杂剧。戏曲作家程士廉著杂剧《帝妃春游》《苏秦赏夏》《韩陶日宴》《戴王访雪》四种,合称《小雅堂乐府》。清代亦有杂剧《四标》《梦扬州》《饮中仙》《蓝桥驿》四则传世。精音乐,善鼓琴的汪汲著有《杂剧待考》《琴曲萃览》《乐府遗声》《乐府标源》四本。程雄通晓音律,所著《松风阁琴谱》颇多新意,能够与士大夫唱和之辞,谱成琴曲《抒怀操》。民国时期,曾任中国戏曲专科学校歌曲系主任的曹沁泉作《丝竹锣鼓十番谱》和《琵琶谱录》等传世。  
说到戏曲剧作著作,就不能不提到明代后期的汪廷讷。这位喜好诗词、擅长作曲、多才多艺的戏曲文学家所创传奇《长生记》《同升记》《狮吼记》《三祝记》《种玉记》《义烈记》《天书记》等13种总称《环翠堂乐府》。另有杂剧《广陵月》《安定乐事》《育梅佳话》等8种。其中的挖苦喜剧《狮吼记》最为有名,日本东京大学至今留有藏本。杂剧《广陵月》作风共同,不断以来都是日本剧团的保存节目。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当我接触到这些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时,脑海中不期然间浮现出散文《徽州》中的一段话:“在古代中国,徽州的思想家可能是最盲目地使本人的思想世俗化、生活化的。他们将那些原本属于上层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绳,悄然引入了民众的生活世界。”假如将这一段话中的“思想家”改成“戏曲家”,那真实也是对多姿多彩的休宁戏曲文化极为恰当也极为真实的提炼和概括。  
六、徽州楮皮纸制造技艺  
据记载,1100年前,歙县和休宁的楮皮纸就出名天下。2003年,造纸匠人朱建新从文献中得悉“大抵新安之水明澈见底,利以沤楮,故纸之成,振之似玉雪者,水色所为也”,便来到休宁创办造纸作坊,多方学习,渐渐尝试,恢复了徽州楮皮纸制造技艺。  
2006年,休宁姑娘余海霞进入楮皮纸作坊跟师傅朱建新学习楮皮纸制造技艺。她勤奋刻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冬天,在凉水中捞纸,手冻得通红;夏天,在火墙上晒纸,热得浑身湿透,很快控制了楮皮选料、清水蒸煮、踏碓捣细、添加纸药、打槽捞纸、火墙晒纸、揭纸检纸等徽州手工楮皮纸制造的全套20余道工序,与师傅朱建新一同成为徽州楮皮纸制造技艺的非遗传承人。  
余海霞制造出的楮皮纸,纸质纯洁绵韧,色泽洁白润滑,构造平均,不腐不蛀。随着销路翻开,村中十多位留守妇女参加造纸作坊,向她学习造纸技术,个个成为技术能手。  
余海霞潜心研究楮皮纸制造技艺,注重继承中创新,开发出云龙纸、皱纹纸、落水纸、棉纸,以及版画、摄影画、手撕画专用纸等多种产品,拓展了传统楮皮纸的用处,提升了市场价值。往常,享誉海内外的徽州楮皮纸,被录入中国手工纸文库。2019年,徽州楮皮纸制造技艺被列入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休宁方言与风俗  
言语是人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工具,它与人们的生活习习相关。一个地域的方言反映出这个地域的生活习气微风俗人情。  
休宁从属古徽州,祟尚礼仪,考究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礼遇有加。休宁人信奉“油多不坏菜,礼多人不怪。”这从称谓和日常用语中便可反映出来。休宁人称兄为“大郎”,称弟为“弟郎”,称兄弟之子为“侄郎”;称本人的妹妹为“令妹”、称本人的女婿为“令婿”;对晚辈多称“爷”,“伯爷”、“叔爷”、“姑爷”、“舅爷”。“郎”、“令”、“爷”,都是尊称。休宁人在互相交往中说得最多的礼节性言语是“多谢、多谢”、“难得、难得”、“得罪、得罪”、“祝贺、祝贺”、“拜托、拜托”、“客气、客气”、“不要紧”、“没得关系”、“真过意不去”、“真难为情”等。这些客套用语是人与人和睦相处的光滑剂。  
休宁人很讲礼数,凡事都有规矩,且很注重本身形象。所谓“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睡有睡相。”小孩子顽皮,一定能按大人请求去做,便会被斥之“失相”。休宁人考究礼善往来,收受他人的礼品,一定要找时机“复壁”,来而不往非礼也。休宁待客很热情,先是让客人“快滴坐”,继之便要客人“吃杯茶”、“吃筒烟”。(由于是旱烟,或是竹烟筒、或是水烟筒,因而只能说是“吃筒烟”)。若十分来客,主人定会下厨,打上三个“鸡子滚水”端到客人面前。虽然好客,但休宁人也有一个准绳:“七十不留食,八十不留宿”。对初次见面的小辈,主人还会特地送上一份小礼物或一个红包,谓之“递手”。休宁人念祖,每逢过年都要祭祖,叫“请祖宗”。八仙桌摆满祭品,红烛高烧、香烟旋绕,全家人依次对着正中高挂的“祖宗容”顶礼膜拜。休宁人对逝去的亲人总是难以忘怀,每逢清明必要上坟祭奠一番。为亡人送上“寒衣”和“金银”,同时祈求亡人“护佑”合家安康,小孩出息。休宁考究为人要严肃,请求小孩做人要“斯文”、做事要“沉着”。即使是夫妻,人前也不得有过于亲昵的举措,“房里夫妻堂前客”就是这个意义。  
休宁人十分注重小孩教育。小孩大了便要送入私塾(后来是学堂),读书识字。迄今许多乡村小孩上学还是叫“进学堂”。小孩做了错事,大人总是斥之“不识得数”,意即书未读好、数还不识,怎能不犯错。  
休宁人住房很考究,明清的徽州民居极有特征。厅是厅,堂是堂,厨房是厨房。大户人家娶媳妇,要的就是“进得厅堂,下得厨房”。住房有天井,考究的是“四水归堂”、“肥水不落外人田”。民居正房普通都是两层,上层应叫“楼”,休宁人却称为“阁”,上楼下楼便谓之“上阁下阁”,楼上楼下便是“阁上阁下”了。休宁迄今叫窗子为“槛窗”。那是由于,休宁住房,房间的窗户下方都有一块栏板,即栏杆,这栏板无不都是一幅极为精巧的木雕,这就是“槛”了,所以谓之“槛窗”。  
休宁中央偏远,田少山多。因而,多有外出经商者,“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便是说很多人家的小孩很小就被送到外地“学生意”。休宁盛产木材,于是又有“生在杨州、吃在苏州、嬉在杭州、死在徽州。”的民谚,意义很显然,徽州有好木,能做好棺材。  
休宁人很爱干净,男子日间排泄从不在屋内。于是每家每户都要在室外菜地边或某一角落建一简易厕所。这种厕所是搭建一个小棚,将一只大缸埋入棚内公开,再在缸上架上两块木板,这便成了一个蹲位的厕所了,休宁人叫做“屎缸”,即使如今,休宁人称公共厕所还是叫“屎缸”。休宁民居普通较大,晚间不可能到“屎缸”排便,于是,男子便有了“夜壶”,而女子和小孩便将小便排在洗脚盆里,于是脚盆便也成了“尿盆”,后来有了“马桶”,休宁人习气还是称其为“尿盆”,当然,如今“夜壶”、“尿盆”都是痰盂替代了。其实,休宁人的“尿盆”制造很考究,有的为了放“尿盆”,还特地制造一个木箱,称之为“尿盆箱”,为了便当,它普通就放置于床头。就这一点,北方人是很不以为然的。休宁人从不说“洗澡”,而是说“洗浴”,如今看来两者并无区别。何以休宁人偏不说“洗澡”呢?古汉语“澡”是“冲洗”的意义,“浴”是指“去身垢”,两者是有所区别的。由于条件和习气,休宁人无论男女根本上都是在房中用一大木盆“坐浴”,墁地板的房中当然不能冲洗,于是只能谓之“洗浴”或“抹浴”了,那个大木盆也因之被称为“浴盆”了。  
八、休宁县春节风俗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腊八”一过,春节临近,家家户户要从腊八这天起,打扫屋子灰尘,当天要吃腊八粥。黟县、休宁县北乡一带还晒干豆腐,称“腊八豆腐”。腊八过后,家家做米糕、煎油豆腐、炒花生、蚕豆、做芝麻糖、冻米糖等,还要宰年猪,相互请吃杀猪酒。  
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四,俗称“小年夜”。前一天深夜,家家户户祭灶,俗称“送灶”,祈求灶君在玉皇大帝跟前多说好话,保佑一家人畜安全。小年这一天,家家堂前挂祖宗画,画上记载历代祖先名讳,或绘制祖先遗像‘设烛台香案,置贡品,接祖宗来家过年。从这天起,家家户户清洗家具,拆洗被褥,扫除尘埃,干洁净净迎接新年。  
元旦:谚云“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吃个年夜饭,午夜放个炮竹什么的,这与外地的差异倒是不大。  
春节:大年初一,大家都穿戴一新,幼辈向晚辈拜年,大家依次向祖宗拜年,同辈之间也相互祝贺。这一天,考究忌讳,不动刀剪,不拿针线,不下锅煎炒(忌吵),不沾扫帚,不向门外泼水,不打碎杯碗器皿,不打骂儿童,犯忌会被以为不吉,本年就会有破财、惹灾。  
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晚上还要送祖宗回山,在祖宗画像前摆上酒菜,焚香祭拜,家家户户还要张挂彩灯。  
二月二:农历二月二是土地爷的华诞,古徽州称为“龙抬头”。在乡村,这一天农民忌下地,妇女忌拿针线清闲过一天。  
九、名人  
休宁县是“中国第一状元县”,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自宋嘉定十年(1217)至清光绪六年(1880),休宁出了19名文武状元,居全国各县之首。休宁人物有名儒朱升、戴震(今属屯溪区)、珠算宗师程大位、戏曲家汪延讷和汪士慎、丁云鹏、胡正言、海阳四家等书画艺人,以及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孙起孟、原国务院乡村经济开展研讨中心参谋吴象等均为休宁人。  
十、休宁县饮食风俗与特产  
1、“杜”字虾米豆腐干  
是休宁风味小吃,杜家豆腐店的虾米豆腐干,以用料共同,制造精密,配方考究,色香味俱佳而著称。制成的虾米豆腐干,颜色淡褐,光亮细腻,香味浓郁,鲜美可口,有韧性,折叠不开裂,压榨紧结,刀劈不散碎。可切成细丝或薄片,扯开可见细密纹理,内有虾米一只。既可佐酒下茶,又可作菜肴的配料,当作零吃小食也别有风味。  
2、皖花火腿  
皖花火腿产于休宁县,可与浙江金华、云南宣威火腿媲美,其原料是皖南花猪,此猪个体偏小,肉质好,腌火腿色鲜、味美、香脆。休宁县腌制火腿已有千年历史。  
3、五城茶干  
徽州传统特产,原产于休宁县五城龙湾。该茶干以配料考究、制造精密、色香味美而著称。五城茶干咸淡相宜,质纯味鲜,柔韧香醇,营养丰厚,是品茗之佐餐,下酒之佳肴,老幼皆宜之美味食品。  
4、大阜瀛石鸡  
大阜瀛石鸡产于休宁县流口镇大阜瀛村一带深涧峡谷之间,属蛙类,为两栖动物。因肉味鲜美,好似鸡肉,被当地称其为“石鸡”。“大阜瀛石鸡”不只肉细嫩、鲜美,而且营养丰厚,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并有清火、明目的功用。  
5、杀猪饭  
徽州的风俗,到了年尾,农人会宰一头猪,请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热繁华闹地吃上一顿,名曰杀猪饭。常见的杀猪菜有萝卜烧肉、炒猪肝、卤猪肠、爆腰花、猪血汤等等,再配上新颖的蔬菜,热火朝天一大桌,推杯换盏之间,吃得就是一个实惠。  
6、秤管糖  
秤管糖是用芝麻粉或者米粉,饴糖、白芝麻或黑芝麻等原料制造而成。其滋味香甜松脆,外形像一根根的大秤管,所以得名“秤管糖”。  
7、名茶  
琅源松萝产于万安镇福寺村松萝山,是中国最早的名茶之一,也是炒青的始祖,质量共同,出名全国。  
白岳黄芽产于“白岳”齐云山,茶色黄隐翠,白毫显露,一叶包一芽,汤色明澈亮堂,咽后生津止渴  
名州炒青“屯绿”中的极品,产于流口镇名州村,有“头泡清,二泡浓,三泡不减味,四泡味还醇”的佳誉。  
金台毛峰产于郑湾乡千金台村,芽叶肥硕,香高清鲜。  
新安源银毫为新开发的种类,如针状,味浓重,冲泡后汤中白毫显露。  
8、蓝田花猪  
蓝田花猪是全国推行的19个猪种之一,产自休宁蓝田镇。  
蓝田花猪特性有三:一是瘦肉多,肥肉少;二是吃不择食,饲养本钱低,出肉率高;三是产仔率高,大约有10-14头。  
休宁县兰花火腿厂以蓝田花猪为原料,腌的火腿,色香味俱全,畅销国内外。  
9、五城茶干  
五城茶干主产于休宁县五城镇及下属的龙湾、双龙二村。乾隆皇帝南下江南时亲身品味,称誉道“江南一绝”。自此五城被誉为中国茶干之乡。  
10、五城米酒  
五城米酒原产地主要是五城及左近的几个乡镇,采用古法酿酒技术,保管了原浆酒的精髓,是酒中的上品。五城米酒已申请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项目,置信在不久之后五城米酒将走出大山。  
11、黄山贡菊  
黄山贡菊又名徽菊,与杭菊、滁菊和亳菊并称中国四大名菊。因在古代被作为贡品献给皇帝,故名“贡菊”。贡菊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经现代药理研讨及临床应用证明,贡菊具有疏风散热、养肝明目、清凉解毒等成效。该县主要产于兰田、南塘一带。  
12、竹雕竹器  
休宁县盛产翠竹,该县张王楼制造厂竹雕产品已远销东南亚各国。竹制工艺品与竹编、竹雕、竹拼三大系列。竹编工艺构成于唐,开展于明清,产品制造精密,外型别致,图案新颖,大多融适用与欣赏于一体,传统产品主要是生活用品和农礼品,现已在此根底上开展了竹编画和竹编动物等工艺品;竹雕为徽州传统“四雕”之一,主要产品有深浅浮雕笔筒等摆件,竹雕楹联,屏风和竹根雕人物等;竹拼系列是用现代艺术手法表现的新型工艺品,有平面人物挂件、平面人物挂件和笼统装饰品等。  
十一、休宁县著名景点  
休宁县是“乡村旅游福地”,旅游、生态资源丰厚。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文人墨客中广有“休宁山色横江水,回首依依勒马看”的赞誉。最负盛名的当数国度级景色名胜区、国度森林公园和国度地质公园的“中国道教第一”齐云山,还有被誉为“徽州四大古镇之一”的万安古镇、“三江源头”六股尖、被徐霞客称为比浙江天台更具神韵的云岩湖、溪口阳干村、五龙山、源芳大峡谷等一批绝佳的生态旅游资源。  
齐云山景区  
齐云山位于休宁县境内,中国四大道教名山,国度AAAA级旅游景区,国度级景色名胜区,国度地质公园,国度森林公园。  
山越民俗风情园  
山越民俗风情园是2008年新开发的景点,位于休宁县城1公里处的福地村盐铺。风情园在盐铺村现有的生态环境根底上,发掘和展示古徽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傩舞、得胜鼓、跳钟馗等民间艺术和烘黄山贡菊、酿五城米酒、制五城茶干等徽州民间手工艺展现。  
古城岩景区  
古城岩景区位于休宁县城东侧,与黄山市府所在地屯溪交界,距高速公路“休宁”出口仅1.5公里。是国度4A级景点,安徽省重点文物维护单位。景区内的古牌坊、古民居、古祠堂、古庙、古门楼、古牌楼、古桥、古塔等和汪王故宫、朱元璋避难洞、练心石、半亭、方丛竹等遗址及气势雄伟的万寿塔调和规划。  
徽州大峡谷景区  
徽州大峡谷景区位于休宁县城东南,是国度3A级景区,占空中积20平方公里,峡谷纵深长10公里,森林掩盖率达90%以上。景区内的源芳极速漂流,全程5.1公里,落差100多米,有破浪漂、S型漂、冲浪漂、跳台漂、漩涡漂、漫游漂等等。  
三溪景区  
三溪景区位于休宁县岭南乡三溪村境内,三溪景色区山峦叠翠,潭幽涧长,瀑美泉灵,峰奇岩怪,是黄山至婺源旅游线上的亲水旅游区。景区内自群山之巅发育成几十股小溪,集合成一大溪流。三溪景色区距黄山市区48公里,距江泽民总书记祖居地江西婺源江湾仅16公里。  
麟圣凯古文化园  
麟圣凯景区坐落在黄山市休宁县蓝田镇儒村,景区由麟圣凯古文化,麟圣凯园林古建,麟圣凯博物馆,朱熹留念馆组成。景区大量精巧古建筑雕梁、雕栋气势恢宏,整体建筑展现了徽州古建筑的精彩风貌。  
夹溪河漂流  
夹溪河漂流位于黄山脚下,距黄山景区12公里,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20公里。起点于儒村隧道口,漂流全程约5公里,乘皮筏逆流而下,两岸群山环绕,林木茂盛,竹海茫茫,茶园连绵。夹溪河皮筏艇冲浪漂流,是一种健身旅游项目。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