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置
怀宁县位于长江下游北岸,大别山南麓前沿,安徽省西南部。东部以大龙山麓、集贤关口与安庆市宜秀区为邻;东南部的培文洲、海口洲与东至县隔江相望;西部以茶棚岭、白石桥与太湖县交界;西北部以育儿、太庙、檀桥、小市港、小畈、大洼、山湖均与潜山市毗邻;南部李店、大漳湖、湖沧与望江县接壤;北部以泥河、人形河、双车与桐城市隔河为邻。介于东经116°28′—117°03′,北纬30°20′—30°50′之间,东西宽54.48千米,南北长51.48千米,总面积1514.6平方千米,占安徽省总面积的1.14%。
二、历史文化
怀宁是戏曲之乡、教育之乡、文化之乡,是“京剧之父”徽剧的发源地,京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长诗之圣”、千古爱情绝唱《孔雀东南飞》的故事也发作在这里。
黄梅戏又名“黄梅调”,源自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清末传入毗连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域,与当地民间艺术交融,逐步开展为一个戏曲剧种。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乡村,后入城市,逐渐构成开展起来的一个剧种。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要素,逐步构成了本人的艺术特性。
2018年1月,安徽省发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怀宁县的“怀腔”、“怀宁中医骨伤疗法”两个项目胜利入选。
三、怀宁中医骨伤疗法
怀宁中医骨伤救治手法是一门传统中医骨伤科疗法,源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传统中医骨伤救治手法强调整体辩证、手法整复,运用摸、接、端、提、推、拿、按、摩正骨手法,知其体相、知其部位、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以及拔伸牵引、旋转缭绕、屈伸收展、按摩推拿,夹板固定。考究筋骨并重、以静制动、动静分离、功用锻炼、内外兼治,医患协作。施治过程用双手精确地诊断、整复各种骨折和脱位,即便对难度较大的陈旧性肩、髋关节脱位的整复也能得心应手。运用中草药对患者施以内治、外敷的辅助治疗,使得疗效显著。具有不开刀、创伤小、痛苦少、费用低、疗程短、恢复快、无肌肉萎缩、伤部无痕等特性。
怀宁中医骨伤救治手法传承了传统中医骨伤疗法的精髓,以摸、接、端、提、按、摩、推、拿等根本办法为主,辅以针灸及外敷,内服中草药治疗骨折、脱臼、颈椎、腰椎等各种骨病,治愈率高。
四、黄梅戏(怀腔)
怀宁素有“徽黄故里,戏曲圣地”的佳誉,是徽剧、黄梅戏的发源地,曾三度被国度文化部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怀腔”俗称“府调”、“怀宁调”,是怀宁外乡发明构成的一种戏曲声调。
在元、明时期,怀宁每逢春种秋收之时,农民们惯唱山歌小调来讴歌本人勤劳劳动的歉收,这种民间的漂亮抒情山歌小调,时人称之为“怀宁调”。从清乾隆到道光年间,怀宁调与青阳腔、徽调、昆曲等互相渗入,各取所需,互相揉合,经过民间艺人们精心润造,构成了共同的成熟的一种声调,时人称“怀腔”,深受广阔民众喜欢。清康熙中晚期,石牌戏曲艺人程福香树立怀宁首个戏曲班社,程家班历时百余年,经久不衰,时人称之为“怀腔班”。至解放初期,怀宁有近三十家怀腔民间班社,现仍有怀宁县新声剧团、金义剧社、美德剧团坚持在本县及周边的县市乡村巡回演出怀腔剧目,颇受广阔人民大众的欢送。
怀腔历经几百年的开展,有着鲜明共同的作风,其唱腔高亢平直,多帮腔、复句,音乐上只要锣鼓伴奏,深受人民大众的呵护和爱戴,这些扮演唱腔对黄梅戏的构成奠定了坚实的根底。不断以来,怀腔被人们称之为黄梅戏的母体艺术,黄梅戏的“正宗腔系”。怀腔的构成与开展对研讨中国戏曲文化开展史,特别是安徽民间戏曲的构成和开展有着极为宝贵的历史、人文价值。
五、孔雀东南飞传说(安徽省怀宁县)
“孔雀东南飞传说”在我国影响深远、广为传播,曾被国度文化部列为安徽亟待发掘的三个民间故事之一。“传说”发作在安徽省怀宁县小市镇(古称小吏港)一带,讲的是东汉末年建安时期焦仲卿和刘兰芝在封建礼教破孩下双双殉情的故事,可谓封建时期爱情的千古绝唱,传播至今已有1700多年。焦、刘殉情后,在小吏港地域反响激烈,怀宁一带构成了家家户户说焦、刘的格局,故事前在社会上口头传讲,后有民间手抄本在社会上传播。故事发作位置于安庆市皖水中游,皖水逆流而下直通长江口岸,交通便利,商贾云集,俗称“戏曲之乡”、“鱼米之乡”。由于与外地人交往甚密,传说故事由外来商贾传向全国各地,在你我相传的过程中,经过讲述者个人情感的渲染,便构成了各种不同版本传讲不衰。目前传播于世的故事分三大类,清末和民国年间有夏竹筠、李硕成(文学类),近现代有李杏林和李维诸位先生(才智类、民俗类),近年李智海深化当地大众,采访老农耆宿以及恩师先辈们的口授心传,目前已发掘整理出8万字的《孔雀东南飞传说》故事。2006年《孔雀东南飞传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名录。孔雀东南飞传说虽是焦、刘双双殉情的悲情故事,但其富有神话颜色的结尾表达了人们对封建旧俗的深恶痛绝以及对美妙生活的向往。故事所讲的“婆媳好,赛金宝,婆媳坏,家要败”,它通知我们要汲取焦、刘经验,促进家庭调和、社会调和。目前,怀宁县正在兴办并申报孔雀东南飞传说特征学校,以便培育更多的“孔雀东南飞传说”传承人。
六、怀宁县中秋节风俗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聚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期秋夕祭月演化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中央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传播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唐代时中秋习俗在我国北方已盛行。《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赏月习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分离起,使之充溢浪漫颜色,玩月之风刚才大兴。唐代是传统节日风俗糅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局部传承至今。
怀宁县中秋节的过法:
1.准备美食,每个中央的中秋节都会有不同的风俗,比方每家每户张罗一大桌的食物和装饰品,摆在路边,音乐响起,祭拜月神,一条街看过去,很耀眼。假如没有什么风俗的话,能够去超市选择精巧的月饼与家人分享。
2.家庭聚餐,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中秋节是团聚节;和家人吃饭,闲谈也好,工作以后,和家人在一同的时间少得不幸,珍惜每一次的聚餐,中秋节放下手机和电脑,好好的陪伴家人。
3.吃月饼赏月,找个露天的中央,和朋友吃月饼聊天赏月,说说各自的近况,联络感情,也是节日一件美事。
七、怀宁县清明节吃小蒜粑风俗
在安徽安庆怀宁,每年农历三月三和清明节,怀宁人有吃小蒜粑的风俗。在清明节,人们祭祖时,会将小蒜粑、大米饭和猪肉等祭品放在祖先坟前,以示缅怀之意。这小蒜粑是专属于这个时节的美食,是腾跃在舌尖上永不散去的滋味,是能够放进嘴里咀嚼的春天的滋味。这是家乡的滋味,是儿时的记忆,是妈妈做的最好吃的一道美食。长大后,远离故土,再也很少吃到了,屡屡想起小蒜粑,总会牵起无限思绪。小蒜粑是怀宁的一种特征小吃,每年清明节前后,是乡村老家必做的一道美味。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很多野菜从地里冒出来了,乡下的油菜花也开端黄了,还有我们熟习的小蒜也冒出来了。下过一场春雨,阳光晒一下,小蒜长得好快,长得肥大的有一尺来高,在菜园里显得亭亭玉立。记得小时分,每到了春天,放学回家,把书包一扔。我们就会比比皆是的去找小蒜。田间地头,草坡野外四处都有,两个小时能拔一菜篮子。小蒜,又名山酸、野蒜,是百合科小根蒜的全称。是春天里特有的一种野味,普通长在乡间的田间地头里,特别多,外形有一点相似于小葱和韭菜。它是制造小蒜粑的主要食材,很多中央都有,但大局部人都会对它视而不见。清明时节,乡下的山间、田埂随处都能见到它那翠绿的身影,踏青之余随手掐上几把,带回家做小蒜粑是怀宁人的爱好。
清明时节,安庆市怀宁县乡村家家户户都要做上小蒜粑。作为祭祖贡品,这烙入了家乡早春气息的小蒜粑更是滋养着当地居民。远在外地的游子在品味小蒜粑美味的同时,更滋生了浓浓的乡愁。制造小蒜粑其实也不是很复杂,首先将采摘回来的小蒜洗洁净、切碎,然后和着粑粉一同揉平均,为了鲜香口感,要参加肥腊肉,把腌制好的腊肉爆炒出油,倒入切碎的野菜和米粉,用开水充沛搅拌成块。第二天一早,只需加热菜籽油,将其拍成饼状,贴锅一煎就行了。若口味油腻者,可直接用蒸笼蒸上十五分钟左右即可食用;若爱好香脆口感者,可将它放到平底锅中用香油煎至两面金黄则可。
有的人喜欢吃纯素的小蒜粑,能够不放腊肉。但在我看来,腊肉的醇厚和小蒜的幽香,在米粉的调和下,才是冬和春的绝美交融!我们需求感恩大自然的恩德,将美味小蒜恩赐给人们,我们也要传承传统美味的制造办法,将美味传承下去!在安徽怀宁,清明节要吃小蒜粑!小同伴们,你吃过小蒜粑吗?
八、怀宁县结婚风俗
1、起媒
有句老话,叫做“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无论是自在恋爱,还是强媒硬保,媒人是必需的,黄梅戏《天仙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七仙女找了一个槐树来做媒人。
媒人至少需求2位,男方和女方各引荐一位,都是双方信得过的晚辈来担任,直系亲属普通不做媒人。
媒人的作用相当于经纪人,在结婚之前,双方家长对对方有什么意见或者请求,都是经过媒人来传达,并不直接见面,在我们这里,媒人贯串着整个过程,有时分以至还是主角。
这样就有了一座桥梁,媒人处理问题,证明双方之间的资金往来,以后若有反婚(反悔)、小夫妻吵架(结婚3-5年内),需求赔偿、调解什么的,能够请媒人出来。
起媒是一个比拟重要的典礼,男女双方达成了却婚的意愿,就需求起媒了。
这是男方的事情,女方不参与。
选定一个良辰美景(我们这里有个特定称号,叫做“看日子”,到左近有名望的地师那里,报上双方的生辰八字,选定一日期),清早去媒人家里,带上一些礼物,条件差的带几斤肉,条件好的外加香烟。
把媒人接到家里来,进门之前,要放一挂鞭,通知隔壁邻居,我家里在办事。
中午必需要摆上一桌酒菜,请亲房的叔伯弟兄来作陪。所谓十全十美,一桌须十人,不能多,也不能少,方显尊重之意。
酒席的坐法也很有考究(这个我会特地写一篇文章,中国的酒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女方媒人坐一席,男方媒人坐二席,喝酒时须先敬一席的再敬二席的客人。
在酒席上,男方晚辈说一些感激的话,并讯问一些女方的意见。
这样酒足饭饱之后,起媒这项典礼算是完成了。
关于媒人,我们这里有好多俗语,如“做一个红媒轻十岁”、“老婆接进房,媒人丢过墙”等。
2、开亲、过门
同样要看日子,这两项内容比拟简单,双方对此事并不是特别看中,根本上算是走个典礼,我的叙说同样很简单。
用如今的话来讲,就是“定亲”。
分两天停止,第一天,开亲,请媒人到男方家吃早饭,然后准新郎和媒人一同去女方家吃午饭,无论双方之前如何的熟习,走过这道典礼算是亲戚了,准新郎可以在岳丈家坐一次一席。
第二天,过门,请媒人和岳丈一家人来男方家吃午饭。
3、送日子
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相处,觉得可以结婚了,就需求送日子。
所谓送日子,就是把结婚时间送到岳丈家(这个日期其实是双方早就磋商好的)。
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日子,用红纸写上“尊崇的X府X亲家,经过我家的保重选择,定于X年X月X日将贵千金XXX接过来与犬子XXX结婚,请同意”之类的内容,准新郎和媒人一道送到岳丈家。
彩金在这里呈现,叫压日子钱。钱的几普通状况下也是双方经过媒人磋商好的,有多有少,大多数状况下,通情达理的岳父岳母会经过压箱子(后文会说到)返回来,这也是大妈大婶茶余饭后经常议论的内容,谁谁谁家的女儿压日子几钱几钱。
然后就是静静等候结婚那天的降临了。
这期间,男方准备婚房,女方准备嫁妆。
开亲过门普通在头年正月停止,送日子在腊月,结婚在次年正月。
九、怀宁县丧葬风俗
1、厝(cuo)柩
安庆的潜山县、太湖县、望江县、宿松县、怀宁县、岳西县、桐城市以及六安市舒城县局部山区、金寨县、霍山县,有一种与其他地域截然不同的丧葬习俗---厝(cuo)柩。有一种与其他地域截然不同的丧葬习俗---厝(cuo)柩。逝者,都不是一次下土入葬,而是将逝者的棺木抬到一
风水好的僻静处(通常为自家地步或山头),用土砖砌墙、盖瓦,棺木置于其中存放,称作“厝柩”,又叫蚕殛,乡村方言蚕(cuo)基,(qiu)基。待三年或更长的时间后再
择日安葬,谓之葬坟。
历史成因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八月,在朱元璋统一江南之战中,与陈友谅、张士诚军曾经在沿江一带军事重地安庆、江州(今江西九江)迸发过极端剧烈的战争。双方经过剧烈血腥的比赛,朱元璋最终获得成功,但是这场战争使得安庆地域遭受世所稀有的宏大毁坏,人民伤亡殆尽,地步大量荒芜。朱元璋统一天下树立大明朝之后,当时江南地域土地大多为豪强地主霸占,他们在中央上错综复杂,权力雄厚,而且他们还过火压榨农民,既和国度抢夺赋税来源,又不利于经济的恢复。朱元璋为了突破江南地域强大的宗族权力,恢复消费开展经济,稳固其统治,就公布“移民令”,强迫江南大量人民被迁往江北苏北一带拓荒屯垦,并且不得回迁原籍,隔断移民与原籍地的一切交往,史称“洪武赶散”。听说始于明初的“洪武赶散”。朱元璋为稳固大明政权,从洪武三年起,以开荒为由,下令各道武员率游骑击散、没收原来支持和拥护过张士诚、彭莹玉的士绅商贾的家产,责令全家迁移到外地开荒屯田,将饶州、九江的大户赶往江北所停止的强迫性的大范围移民。元末明初,江淮地域发作了大范围的红巾军起义,形成这一地域赤地千里。宜春、饶州、九江是彭玉莹、邹普胜、徐寿辉的活动地域,苏南是张士诚的依据地。驱逐这些士绅商贾迁移时,都集中在瓦屑坝注销造册,其中大局部就近落户在安庆一带。到洪武二十二年(1389),安庆的42万居民中就有27万来自瓦屑坝。在这次大范围的移民运动中,临近安庆地域的江西移民大量迁入安庆地域。据清初桐城派学者朱书说“然元以后至今,皖人非古皖人也,强半徙自江西,其徙自他省会者错焉,土著才十一二耳”。大量的江西移民到达安庆地域以后,被朝廷告知不得回迁原籍,兄弟亲戚之间不得往来,否则遭到重罚。但是这些背井离乡的移民中心中一直抱着有朝一日能回到故土的梦想。因而,在当时那些移民过来的老人们在逝世后,依照逝者的生前遗愿棺木暂时停放在寄柩所,不要入土下葬,只停柩于空中,等待着有朝一日可以魂归故里。由于朝廷的移民不得迁回原籍的强迫政策一直未能松动,于是年复一年,天长日久,人们觉得回迁无望后,但还对回迁抱有梦想,浅埋委棺就这样,这种移民寄予着对江西家乡无限怀念的丧葬方式就在安徽地域慢慢地成为一种共同的习俗,不断沿用至今!
关于寿材
寿材。不只继承了活人在对安身立命的守望,而且对死后免遭风蚀雨淋的忌讳与恐惧。旧时老人(包括笔者奶奶这一辈)会提早为本人“备料”,另外一个就是病危之人,听说经过做寿材来冲喜——化险为夷,长寿百岁。这个风俗在中国大局部地域应该很常见,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
成年人自然死亡,在祖堂殡殓,城镇居民在堂轩或专设房间殡殓。人死之后,撤下死者床上帐子,在死者卧室内用两条长凳搭上门板,将遗体停放在门板上,叫“摊停板”。顶头放一碗油炒饭,饭上两个熟鸡蛋,一双筷子,叫“倒头饭”。在室外烧纸轿纸马,同时派人向亲友报丧,叫“把信”。
将遗体穿上“老衣”放进棺材,叫“入棺”。老衣用青色或黑色布缝制,上衣满襟,布条系结,不用钮扣,有“五领三腰”和“七领五腰”两种。鞋底向空中的中心,各贴一朵红纸剪成的莲花。
死者入棺后,设立灵堂,让亲友四邻吊唁。棺前供奉死者灵牌。灵牌又叫“木主”,用纸或木头做成,中间写死者名讳。若死者年届花甲,灵牌红色,上方折角;未满花甲,灵牌白色,不折角。棺下置油灯,叫做死者“本命灯”。
经过“暖棺”、“走灯”(或叫“照冥行”)、关灯等程序之后(女眷还要“破血湖”、“诉苦”等),便要出殡。
出殡时不将棺材下葬,而是厝起来,三年(不同地域时间不一样)后再葬,在棺木外用砖瓦砌一个状似棺木,亦仅能包容棺木的小屋,叫“丘基”。
出殡后第三天,丧家到丘基前烧纸焚香,叫做“福(覆)山”。也有富有人家在关灯之后还要举行猪羊堂祭,请僧道念经“做斋”,做斋之前方才出殡。假如死者是老人,则将从其逝世之日起的四十九天赋为7个“七”天,逢“七”必祭,叫“应七”。7“七”也叫“满七”,又叫“圆七”,7“七”过后,丧事告毕。在此期间,孝子不能理发剃须,孝媳、孝女头戴白花或扎白头绳,叫“长孝”。逝世之日起100日为一百天。
每年的清明,元旦等节日都要祭拜。
2、至此分界限——三年后土葬
择日
皖西南地域的人安葬亡者,当作盖新房一样重要。他们以为:人虽死了还是有灵魂的,在土里还能管家里的事,保佑家人。因而把葬坟看得很郑重。先要花重金请看风水的天文先生(乡下人称地仙)查一个良辰吉日才干下葬。地仙依据死者的属相来选择坟山的坐向和朝向,依据死者家眷(直系)的
生辰八字来肯定开穴(打圹)和下祀的日期和时辰,要避开相冲相克。地仙经过查找风水书,重复核对,并做出谨慎考虑后,用红纸将亡命的属相、生辰,坟山的方位,开穴和下祀的日期、时辰等逐个写在上面,称为“课张”,呈送家主。
打圹
圹———掩埋棺木的坟穴。开穴打圹,是依照地仙查找的日子。圹的位置是地仙用罗盘来肯定的,地仙在坟山的上下头各钉一根木桩,两根桩之间用一根麻线拉直,沿着木桩用铁锹或耙锄挖长9米,宽1.5米,深2米的洞穴,安放棺木。
打圹所需的劳力都是家族中的男人义务收工。乡下人家族观念强,邻里之间,红白喜事都是相互帮助,不需付工钱的。依据地形的不同,普通一天时间就能把圹挖好,碰到地质坚硬,山势峻峭的中央要2———3天时间。其间,地仙要屡次拿着罗盘来把握方位和圹的深浅。
圹挖好后,分别用稻草、芝麻杆在圹内熄灭,称为暖圹。暖圹烧的稻草叫黄金,芝麻杆叫百子杆。然后,家人端来一盆蒸面和一盆米粉做的圆子,不用碗筷,一切在场的人都要用手抓着吃,哪怕你平常再讲卫生,也要意味性地吃一口,谓之短命面和团团聚圆。
迎坟
迎坟就是把棺木从“厝基”抬到坟山,也是整个葬坟过程中最为繁华的局面。走在迎坟队伍最前面的香烛师,一手拎着香纸箩,一路散着纸钱(买路钱),紧跟其后的5名少年高举着五彩旗,4名身强力壮的大汉用竹杠抬着棺木,音乐队吹奏着行路曲,锣鼓队卖力地敲打着不同的响调,亲属跟在后面哭哭啼啼,来帮助、送行的亲友、邻居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振聋发聩的爆竹,五彩缤纷的礼花炮,一路放个不停,引得沿途的人驻足观看。
下祀
棺材抬到坟山后,请入殓师整理死者的尸骨,捡去先前放在棺内给死人用的器物,如:剪刀、梳子、眼镜、烟筒、烟盒等。然后将棺材放入圹中,这一道程序完成后,就等着下祀了。
下祀是葬坟最为关键的一步。下祀时辰一到,地仙拿着三令夹(三块青瓦),一袋珍珠米(大米),罗盘(指南针),经线(一绺白线两头系着铜钱),蹲在棺材的大头(上方),另一人站在棺材的小头(下方),地仙将三令夹放在棺材的大头,面上放着珍珠米,再将罗盘放在珍珠米袋上,将经线拉直,依据罗盘上指针的摇晃,不停地叫人调整棺材摆放的位置,最后三线对在同一条线上,才算落实。地仙拿出事前写在黄表纸上的地契,拖声呀气地朗读,诵毕,划着火柴在棺材的上头燃烧。亡者家眷和亲属跪拜在坟山的下方。之后,地仙开端“呼龙”,“呼龙”恰似乡下人做新屋上梁的局面,地仙手里分别拿着公鸡、酒壶、珍珠米,大声呼喊着不祥、祝愿的话语。当地仙收拿公鸡时,便呼:“一啼荣华富贵,二啼家徒四壁,三啼子孙兴旺,四啼妻闲子孝……”当地仙手执酒壶,一边斟酒,一边高呼:“一滴酒,点龙头,儿孙代代做诸侯;二滴酒,点龙腰,儿孙代代步步高;三滴酒点龙尾,儿孙代代中高魁……”地仙高喊一句,边上一切的人则大声应对着同一句话:“好!”。惊天动地的爆竹声、礼炮声,响彻坟山的上空,当地仙将珍珠米撒向亡者的儿孙时,呼“,家中代代人才出,脚踩楼梯步步高……”时,家眷便从事前搭在圹中的梯子上爬上去……地仙呼龙的时间越长,燃放的爆竹就越多,等爆竹放完了,地仙酒中止了呼喊。
筑冢
筑冢是葬坟过程中最后的一道程序。地仙呼龙完毕后,大家手忙脚乱地把事前准备好的石灰倒进墓穴,撒在棺材的周围,十几蛇皮袋石灰将棺材包裹起来,然后在上面掩盖沙土,沙土将整个墓穴填平,再用几十担黄泥巴封住墓穴的口,这样一冢坟包就凸显出来了,最后在坟墓的下方安放石碑。待这些事全部做好后,主人大摆筵席酬报亲友、香客,儿孙在酒过三巡后向大家跪拜行礼。
3、现状
安庆市殡葬变革施行计划于2014年4月1日启动,6月1日强迫施行,安庆市七县一市三区600多万人除了岳西县以外全部要火葬。
十、怀宁县饮食风俗与特产
1、贡糕:怀宁贡糕色泽洁白,软绵酥松、香甜可口,糕片具有厚薄平均、搓推似牌、曲卷如纸、点火即燃之特性,属贡糕之精髓,是捐赠亲友和款待宾客之珍品。
2、小市米粑:小市米粑手感柔软、口感细腻、回味甜美,米粑中间通常会用芝麻的外壳沾上红色的食用颜料做个花一样的印记,白底红花显得非常的喜庆。
3、贡面:其烹调食用亦有考究,先备好鸡汤或肉汤于碗内佐以酱油、味精、葱花,再将锅内煮沸的面格捞出,放进汤碗内,调伴食用,入口柔软、滋味鲜美,富有营养。
4、粉圆烧肉:山粉圆子烧肉是安庆地域传统的中央名菜,口感粘而不稠、油而不腻、香脆可口。山粉即山芋(红薯)粉,是将山芋碾碎、洗桨、晾干后得到的白色淀粉。山芋粉常用作炒菜时的调料,也能够作为主料和其它的菜肴停止搭配,其中山粉圆子烧肉最具特征。
5、蟹粉狮子头:蟹粉狮子头的主要原料是蟹肉和用猪肉斩成细末做成的肉丸。猪肉斩成石榴米状放碗中,加葱、姜汁、蟹肉、虾子、盐、料酒、淀粉搅拌上劲;青菜心洗净过油码入沙锅内,加肉汤烧开;拌好的肉挤成肉丸,码在菜心上,再点上蟹黄,上盖菜叶,加盖微火焖2小时即成。
十一、名人物
刘若宰:明代有被誉为“文武双雄”的文状元
王来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武状元
邓石如:清代书法篆刻巨匠
陈独秀:近现代有中国共产党主要开创人、“中共一大”到“中共五大”总书记
王星拱:著名教育家、化学家、哲学家,被陈毅元帅誉为“一代完人”
邓稼先:“两弹元勋”,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
陈延年:中国共产党早期指导人之一,反动烈士。陈独秀长子。
陈乔年:中国共产党第五届中央委员、反动烈士。陈独秀次子。
刘文典:祖籍怀宁,当代出色的文史巨匠、校勘学巨匠和研讨庄子的专家。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安徽大学、西南联大、云南大学任教,在学术研讨上成就卓著。
十二、怀宁县著名景点
(一)孔雀台
孔雀台因汉代长篇乐府诗《孔雀东南飞》而得名,又称万年台,相传是焦仲卿与刘兰芝定情的场所,并与南京凤凰台、武汉黄鹤楼合称为“长江流域三大精灵”,自古就有“到安庆必登塔,到小市必登台”的说法。碑文记载,此台始建于唐朝末年,为一土墩台;元朝在土墩上搭了竹棚,上盖竹簟;明朝永乐年间,台基用石条砌筑,台身为砖木构造;至清朝中叶开端修缮为戏台,各行各业都在特定的日期,相邀戏班在此台停止演出,少则几日,多则十天半月,并在当地构成了一种共同的文化现象。可惜的是,原台在“文革”期间遭到了严重毁损。
另据理解,修复后的孔雀台高13米,总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台基及台前广场占空中积达15亩。
地址:安庆市怀宁县境内
(二)孙家城遗址
孙家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孙家城遗址,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马庙镇粟岗村。遗址东西长约750米,南北宽约430米,东、西、南三面为环形土城,北面为大沙河,文化层厚1米—8米不等,文化堆积分布城内,面积32万平方米,城内住有二个村民组:费屋和孙城。民间传说三国时曹操在此生曹丕,遗址上采集标本有石斧、石铲、环形石器、鼎足、陶片等物,土城为纯黄土筑,为怀宁县仅存的古土城遗址。城内的文化遗存,经省考古所专家实地调查认定为新石器时期遗存,其文化内涵属潜山薛家岗文化类型,为薛家岗文化开展序列提供了极好的佐证明物。依据调查的实物及地层均未发现商周及晚期的遗存,因此土城的年代应不晚于商周或是同期,如此将为研讨同期的土城址提供难得的实物。-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发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孙家城遗址是皖西南地域目前已知面积较大、保管较好的一处遗址,也是目前长江下游地域良渚古城之外所知的另一座新石器时期城址,确立了皖西南地域距今6000~4000年间早于薛家岗文化的文化及其前后三个阶段的年代序列,是研讨薛家岗文化的来源和去向问题的重要资料。
维护范围:北至大沙河中心线,南至外壕沟南侧向南35-60米,西至西北岗地向西30米,东至汪氏享堂以东20-50米。
建立控制地带:北至大沙河北岸向北130米,南至遗址维护区南侧东西向主干道向南50米,西至维护范围西侧以西80米,东至维护范围东侧向东43米,大沙河延伸线南岸。
(三)海子故居
海子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海子故居——位于高河镇查湾村,陈列有海子生前生活照及运用过的生活物品。海子为查湾人,是当代学院派新诗人的代表,有“麦地诗人”、“诗歌英雄”之称。
(四)怀宁丁氏宗祠
怀宁丁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怀宁丁氏宗祠,名祠堂。坐落于怀宁县城西行十五公里——现公岭镇永兴村来龙山脉西麓,毗连当年丁氏二世祖义甫公迁怀落脚之公开马塘。背靠来龙山脉,一条小河沿山脉蜿蜒而过,依山傍水,这里的山脉、河流、平地、山冲构成了难得的风水宝地。
清雍正八年(1730年)夏开工,次年(1731年)冬主体工程完工,又经数年努力,相继建了塾(谱楼)、阁(梓潼阁)、场(祠前广场),总体范围构成。坐东朝西,为三进五开间,梯进式徽派仿古建筑,粉墙灰瓦。飞檐斗拱,朱漆圆柱,雕梁画栋,古朴高雅。祠、阁一体,房屋相连,祠前广场巨狮相对而立,整个建筑气势雄伟,令人叹为观止,展现了我丁氏先祖的聪明才智和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自丁氏宗祠在这龙山凤水落址后,故人杰地灵;家族人丁兴隆,人才辈出,成为怀宁一大旺族。
新中国成立后,祠堂被收为国有,1953年前殿被拆,改为粮食收买门市部。“丁氏宗祠”玉石门匾被长期隐居起来。其它虽未动,但内部建筑构造及摆设不同水平受损,最终在二十世纪70年代初的浩劫中,遭到彻底毁坏。但始祖神位和晏公塑像在族人的维护下得以幸存。
变革开放后,家族文化复兴。2001年初在旧址原样开端了重建工程。历时十载,主体工程根本完工。占空中积四千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两千平方米。耗资一百五十多万元。镶嵌在大门上方百年玉石门匾“丁氏宗祠”四个金字熠熠生辉。本着修旧如旧的规划和外型,现祠一进厅为戏楼,文娱之地;二进厅为-之所;三进厅为神殿,供奉历代祖先之神位。南侧建有飞檐翘角三层的梓潼阁,阁内供奉着文昌帝君和晏公塑像。祠内“丁氏宗祠”石匾及“始祖神主牌位”、“世进士”、“永团聚”等匾额及祠前广场石鼓、石狮均为原祠文物,甚为宝贵。
祠堂又称祠庙或家庙,是家族公祭、联谊、议事的活动场所,也是宗族昌盛兴旺的重要标志。
(五)铁砚山房
铁砚山房为安徽省文物维护单位。
铁砚山房位于怀宁县五横乡白麟坂上邓家大屋西端。
间隔安庆城约25公里。清乾隆六十年(1795),邓石如新建茅屋数间,并以两湖总督毕沅所赠铁砚而名新居,故得名‘‘铁砚山房"。故居主体建筑为穿斗式,砖木构造,共四进。第一进为门厅,三开间。邓传密题写“铁砚山房"隶书门额,木刻门联“绿蒲水暖鱼儿戏,红杏花明燕子归"。二、三进均为两层楼阁,面阔五开间,进深两间。第二进正厅名“守艺堂",三开间,两侧梢间为板隔住房。第三进名“燕誉居",明间作通道,两侧次间、梢间均系板隔住房。第四进仓房。主体建筑西侧为斋馆庭院,旧有“求声馆”、“挹翠楼”,斋馆-为花园。整个建筑占地近1000平方米。1924年我国出色核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邓石如第六世孙)就降生在“守艺堂"西侧的住房里。
(六)邓石如墓
邓石如墓为安徽省文物维护单位。
石如墓位于安庆怀宁县五横乡虎山村梅冲。
其地是自北面金山余脉而延伸构成的平岗,状若大鸟展翅俯首伏地,故名乌鸦伏地。墓前是丘壑环绕的山冲,小溪河蜿蜒横贯中间,梯田层迭’,流水潺潺。无高大的拜台和华表。合葬有潘、沈二夫人。子传密附葬在考妣之墓左。清代名人李兆洛撰有《完白山人暨潘、沈孺人墓志铭》,何绍基书册,曾国藩篆盖。1986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为省级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七)南方村官闸
南方村官闸为安徽省文物维护单位。
南方村官闸安徽安庆市怀宁县三桥镇南方村桥西组
南方村官闸呈东北-西南向,拱形闸,闸宽4米,长6.3米,闸上为一条南北向村路,东北、西南闸上各刻有横式阳刻“官闸”二字,原为控制白洋湖水而建,后在解放后,修建新闸后而废,闸高6米,闸两边全部用长方形青石和麻石堆砌而成,呈八字形,高约5米,据当地村民引见,原有官闸公所和一休息亭,现已全部被毁。
维护范围:官闸东、南、西、北各25米。
建立控制地带:维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75米。
(八)金鸡碑及五猖神庙碑
金鸡碑及五猖神庙碑为安徽省文物维护单位。
金鸡碑及五猖神庙碑位于怀宁县洪铺镇金鸡村
分别立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与嘉庆年间。“金鸡碑”为戏神碑,是研讨戏剧史的活化石,全国仅存两座,“电影金鸡奖”名源于此。碑高1.1米,宽0.75米,白色石料刻成。碑的正文为“金鸡社令直之神位”,正文两侧冠“日”、“月”二字。上款“庚戌岁冬月吉旦众生祀奉”,下款为立碑人“本社”、“信官”、“信士”、“生员”杨文堂等25人姓名。碑边刻缠枝花纹,碑文楷书阴刻。
金鸡碑的立碑时间最晚应是清雍正八年(1730年),或者上到明代。金鸡碑是戏神碑,是研讨我国戏曲史的一项重要材料。1984年7月怀宁县文物普查中发现。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为省级重点文物维护单位。【五猖神庙碑】在金鸡碑南侧3米处。高0.9米,宽0.6米。碑额楷书横行“五猖□碑”(原注:“□”应为“庙”字)。正文4行,记叙建庙立碑之缘由,后为捐款建庙名单20余人及款额。下款“大清嘉庆□□年大吕月立”,部份字迹不清。
(九)怀宁城河遗址
怀宁城河遗址为安徽省文物维护单位。
城河遗址位于怀宁县马庙镇城河村。
遗址四面环水,为水中小岛,周围高如城墙。遗址内文化堆积厚约1—4米不等,文化层中夹有一层沙石层,遗存中夹有砂灰陶片、灰砂红陶片、印纹硬陶片、鼎足、鬲足等,纹饰有绳纹、弦纹等,属于商周时期。相传三国时曹品行军打仗路过此处,在此生下曹丕,育儿因而得名。
维护范围:遗址护城河埂外沿一圈。
建立控制地带:维护范围外,周围20米。
(十)何世玲烈士墓
何世玲烈士墓为安庆市文物维护单位。
何世玲烈士墓位于怀宁县江镇镇上丰村,年代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
2017年9月22日,何世玲烈士墓被发布为安庆市第七批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十一)腊树镇反动烈士墓群
腊树镇反动烈士墓群为安庆市文物维护单位。
腊树镇反动烈士墓群位于怀宁县腊树镇腊树社区,年代为近现代。
2017年9月22日,腊树镇反动烈士墓群被发布为安庆市第七批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十二)王家山遗址
王家山遗址为安庆市文物维护单位。
王家山遗址位于怀宁县小市镇受泉村,年代为新石器。
2017年9月22日,王家山遗址被发布为安庆市第七批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十三)焦仲卿·刘兰芝合葬墓(孔雀坟)
焦仲卿·刘兰芝合葬墓(孔雀坟)为安庆市文物维护单位。
焦仲卿·刘兰芝合葬墓(孔雀坟)位于怀宁县小市镇受泉村小吏港,年代为汉。
2017年9月22日,焦仲卿·刘兰芝合葬墓(孔雀坟)被发布为安庆市第七批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十四)道光水文碑
道光水文碑为安庆市文物维护单位。
道光水文碑位于怀宁县洪铺镇石库村,年代为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
2012年10月23日,道光水文碑被发布为安庆市第六批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十五)杨兆成烈士墓
杨兆成烈士墓为安庆市文物维护单位。
杨兆成烈士墓位于怀宁县月山镇广村村,年代为1926年。
2012年10月23日,杨兆成烈士墓被发布为安庆市第六批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十六)胡兆祥墓
胡兆祥墓为安庆市文物维护单位。
胡兆祥墓位于怀宁县洪铺镇五桥村,年代为1927年。
2012年10月23日,胡兆祥墓被发布为安庆市第六批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十七)操球烈士墓
操球烈士墓为安庆市文物维护单位。
操球烈士墓位于怀宁县高河镇长铺村,年代为1931年。
2012年10月23日,操球烈士墓被发布为安庆市第六批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十八)海子故居及海子墓
海子故居及海子墓为安庆市文物维护单位。
海子故居及海子墓位于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年代为1964年和1989年。
2012年10月23日,海子故居及海子墓被发布为安庆市第六批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十九)扬旗排灌站
扬旗排灌站为安庆市文物维护单位。
扬旗排灌站位于怀宁县小市镇扬旗村,年代为1976年。
2012年10月23日,扬旗排灌站被发布为安庆市第六批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二十)怀宁县博物馆
怀宁县博物馆新馆于2018年建成对外免费开放,主体建筑面积4792平方米,共三层,展陈面积2000余平方米。根本陈列分为《怀宁历史文化展》《孙家城遗址专题展》、互动体验厅、临展厅四大块。馆藏文物1400件/套,其中一级文物9件、二级文物21件、三级文物385件/套。馆藏北宋人形执笏壶1990年参与亚运会《中国文物精品展》,并制造在国度赠送外宾留念卡的封面上,1990年文物出版社收录于《中国文物精粹》。馆藏杨家牌青铜礼器一组1986年参与“安徽省文物普查暨珍品展”。出版有《独秀怀宁》大型图册及《怀宁考古记》等书,并办有网站、微信公众号。每年免费开放天数到达300天以上,并积极展开“送展下基层活动”。2014年被安庆市人民政府发布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我县重要的公共文化窗口单位。
地址:怀宁县稼先路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