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置
义安区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介于东经117°42′00″-118°10′6″、北纬30°45′12″-31°07′56″之间。东接芜湖市繁昌区、南陵县,南邻池州市青阳县、贵池区,西北隔江与郊区、芜湖市无为市相望。境东西最宽处41.1千米,南北最优点43.3千米。总面积845平方千米。是黄山、九华山、安定湖的北大门。
二、铜陵凤丹制造技艺
铜陵县顺安镇凤凰山地域是铜陵县凤丹的原产地,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栽培历史。凤凰山药用牡丹的消费曾经有了一定范围“铜凤牌”凤丹皮屡次获省优质名牌农产品称号。铜陵县顺安镇(原新桥镇)凤凰山被国度农业部授予“中国南方牡丹商品消费基地”和国度林业部授予“中国药用牡丹之乡”,“铜陵凤丹”已取得国度天文标志认定.1998、2002年铜陵县医药有限公司“铜凤”牌凤丹皮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安徽省名牌农产品”。1999年,“凤丹皮”作为国度“农协会”的指定产品,参展北京国度“农博会”。作为安徽省名牌农产品,“凤丹皮”还先后参与了在广州、西安、上海、深圳、珠海、合肥等地农产品展销会。凤丹所含的化学成份有芍药甙、丹皮酚、丹皮甙、丹皮多糖、苯甲酸、甾醇、挥发油等多种物;其中丹皮酚含量的上下是检验丹皮质量优劣的主要指标,我市目前主要加工产品为丹皮酚,用来做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还可作为牙膏、香皂、花露水等日化产品添加剂,如食品防腐、卫生保健等方面大有市场潜力。凤丹药材种植不只是药农的主要经济来源、而且还带动了药材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开展。铜陵风丹不断畅销国内外市场,特别是变革开放以后,国外逐步对中医的理解和承受。铜陵风丹的前景会愈加辉煌
三、中国传统失蜡法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办法主要有两种:块范法和失蜡法。原始失蜡法的前身——焚失法的来源很早,铜陵出土的春秋时期铸造的青铜甗之绳耳,就是焚失法的代表作。失蜡法主要包括以下工艺流程:制芯——蜡模制造——制型、出蜡和焙烧——凝结、浇注与铸件加工。它是用黄蜡(蜂蜡)、动物油(牛油)等制成待铸器物的蜡模,在蜡模外表敷以配制好的泥料或用细泥浆浇淋构成泥壳,再在泥壳外表涂上耐火资料,焙烧后即成铸型,然后加热烘烤使蜡模凝结流出,构成型腔,再向腔内浇注铜液,凝固后即可得铸件。作为在青铜铸造史上独树一帜的失蜡法,工艺精深而共同。由于蜡料具有可塑性好的特性,能够塑出各种各样不同的外形,在蜡条的外表雕塑纹饰也相当便当。因此,一些外形复杂、特殊的器物难以采用块范铸造时,可采用失蜡法铸造,例如,呈缠绕状的足、纽、镂空的三维平面花纹等。历史上,失蜡法普遍应用铸作鼎、彝、印玺、乐钟和佛像,其深受人们喜欢。失蜡法影响十分普遍,在现代转型为熔模精细铸造,被普遍用于制造业。铜陵的失蜡法源远流长。近年来,在知名专家、学者的指导下,铜陵新九鼎铜文化产业有限公司郑东对等,以传统失蜡法胜利复制出许公宁透空蟠虺纹饰、自由观音等代表性作品,使这一技艺得到维护和传承,制造流程愈加标准化,并有意援用于创新的铜工艺品消费。
四、铜陵竹马灯
竹马灯散布于沿江江南一带,铜陵地域主要是钟鸣镇及周边市县,钟鸣镇竹马灯主要组织制造演出地在该镇牡东村白牡岑自然村,每年春节期间到周边村庄玩耍。相传明末清初,该村西南方有一山在夜里可听到马铃声响,后又有人发现一个红脸大汉,经村里掌门先生及族长们商议,可能是“关公老爷”现身。遂要玩灯留念,于是决议请师傅用篾扎成竹马,并请一人化装成关公为活菩萨,以关公解皇嫂一段故事根本内容,配以民间乐器道具,四处玩耍,承受人们烧香、朝拜、许愿,逐步构成一种集布阵、穿花、跑马等为一体的民间扮演方式。后每逢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之年,就自行组织,祷告来年五谷丰收、身体安康。82年始恢复至今。
五、铜陵牛歌
“铜陵牛歌”是盛行传唱于安徽沿江江南的民间童歌,始于何时,现已无法确切认定,但是从历史上看,沿江江南是以农耕为主的。有耕就有牛,有牛就有牧,有牧就有牧童,有牧童就应该有牧歌。古典诗词中,关于牧童牧歌的记叙很多。这从一个侧面标明,“牛歌”的历史是很漫长的。
乡村放牛娃每天早上起身到山野湖滩去放牛,用歌声邀约同伴,结队前往。牛到牧场以后,牛儿吃草只需不走失就行了。所以此时他们多相互对歌嬉戏,至黄昏就又以歌相约,同道回家。这就是说,放牛娃们与“牛歌”是早出晚归、嬉憩劳作、融为一体的。“牛歌”既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情感的充沛表述。
安徽铜陵有一个“顺安三月三古庙会”,庙会上有一个牛市,这个牛市,在沿江江南一带很有名气,每至阳春三月,牛市开市期间,远近农民,买牛卖牛的都前来赶会。夕阳西下,日市收市的时分,集镇不远的放牛滩上,就有数不清的牛和放牛娃。放牛娃对歌,此起彼伏,汇成“牛歌”的海洋。新中国成立初,当地的基层文化站,遵照政府关于发掘民间文化遗产、维护民间文化艺术的指示,对“铜陵牛歌”停止了初步开掘(选词记谱)。1956年,又在“牛歌”盛行的区域物色了两名少年(男的叫江世林,时年只要十四岁,女的叫吴慕珍,时年十七岁),经过整理排演,参与了安庆地域的民间文艺会演,这是“铜陵牛歌”第一次登上城市的舞台。不料一经演出,便取得多种奖项,博得分歧好评。次年又被选送参与安徽省首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更是一鸣惊人,获很大胜利。著名作曲家时乐蒙曾称之为“汉民族人民的天才发明”。大会评奖委员会评定,授予节目开掘奖、优秀节目奖、整理奖和演出奖。“铜陵牛歌”这颗长期被掩埋的艺术珍珠,一经拭去尘埃,果真光芒耀眼。
特征
“铜陵牛歌”的歌词,特别是其中的对歌局部,多为不固定的即兴问答,俗称“见风挂牌”。这里所说“见风”的“风”,就是指身边事、眼前景。如“重打锣鼓重开台,我出牛歌给你猜”“什么团团团上天?什么团团在水边?什么团团长街卖?什么圆圆姐面前”等,天真机智,诙谐逗趣,既是一种歌唱活动,也是一种智力游戏,即问即答,重复循环。根本上是大文言,“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其创作请求,实践上就是一条,那就是“简约精炼,合辙上口”。内容多是反映农耕时期男耕女织的朴素生活和放牛娃们天真无邪、自得其乐的童趣。悠但是不悠闲,嬉戏并不嬉闹。其曲调也是这样,特性主要有三:一是在曲式构造上比拟复杂,二是在调性比照上特性鲜明,三是在调式颜色上非常共同。其旋律最动听、最具特征的,应该是其比照段的五声角调式,由于五声角调式的主音,短少属音的支持,无法合成1让其旋律行进。可“铜陵牛歌”的角调式,巧妙地克制了短少属音的弱点,令人耳目一新,赞不绝口。由于方言的特性,“铜陵牛歌”的音域普通不宽,起伏较小,如第一、三两段,呈示段和再现段,音域只要六度,显得十分舒缓、悠扬。比照段由于速度和节拍的变化,虽显得生动腾跃,但音域仍只在八度以内。通篇旋律,除偶然呈现五度跳进外,多为三度以内的小跳或级进,表现了沿江江南人民那种闲适平和平稳递进的性格追求。
民歌是中央戏曲的源头,民歌与中央戏曲总是互相浸透、互相影响的。“铜陵牛歌”就与安徽的徽剧、黄梅戏等中央戏曲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络,黄梅戏《刘三姐》就曾将“铜陵牛歌”吸收改编为戏里的主要唱段。比方深受“铜陵牛歌”影响的三姐与秀才对歌的唱腔,几十年演唱至今。反过来,徽剧的《小放牛》、黄梅戏的《打猪草》等戏里的孩童形象,“铜陵牛歌”于舞台演出时,也有大量吸收。
影响
“铜陵牛歌”开掘以后,首先在该县的老洲乡停止传唱试点。这个乡是1958年即出名的全国“文化之乡”。这里有一个美丽的大草滩,面积千亩以上。绿草茵茵,牧童横骑牛背,互相对歌,你来我往,此起彼伏。江南秀色交融于旋律之中,表现于歌声之外,诗情画意,美不胜收。老洲乡的试点,立刻带动了全县乃至更广阔地域演唱《铜陵牛歌》的热潮。大众性的演唱活动展开得轰轰烈烈。
“铜陵牛歌”开掘传唱胜利,深受大众欢送的事实,大大端正了某些干部轻视民间传统文化的片面认识,有力地推进了沿江江南民歌的抢救发掘工作。经过不时的努力,特别是1963年之后,当地曾经屡次展开了大范围的民歌普查。
据不完整统计,仅铜陵地域就发掘搜集了200多首,经过整理审定,较为完好并具有中央风味的约50余首。主要是小调、山歌、号子和歌舞曲,内容包括反动历史、情歌、消费劳动和民俗活动等几方面。如在“铜陵牛歌”传唱的影响下,当地65岁的老农何本奎将他在十余岁时与当时已60多岁的陆道安老人学习并传承下来的安定军民歌《十字歌》发掘出来:“一字写来一横长,广西出了个小天王,盖世无双,屯兵养马千千万,要与清朝动刀枪,皇帝要推翻。”此歌20段歌词,保管完好,曲调质朴流利,极具历史价值。还有《当兵歌》(也称《壮丁歌》)是一首叙说被抓壮丁悲苦生活的民歌,12段歌词,曲调凄婉悱恻,非常感人。情歌小调方面,如盛行于沿江山区的情歌《我俩有心怕什么》:“露洒辣椒亮晶晶,哥哥见妹不作声,想说话,慢悠悠,未启齿,转过身,边走边望一样的心。”把一个初恋少女且顾且盼、欲说还羞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旋律更是生动传神,娓娓动听。《条条丝线系妹心》这首情歌以轻柔咏叹旋律唱道:“一条丝线牵过河,哥买梳子妹梳着,千万丝线数不清,条条丝线系妹心。”将情人怀念的情感表现得隽永委婉,分寸得体。
在“铜陵牛歌”的开掘传唱的影响下,还有大量的劳动号子被发掘整理出来,如“抗旱号子”“大锇号子”“搬运号子”“舂米号子”“大夯号子”等等,由于这些号子民歌普通都是在负荷比拟繁重的膂力劳动中用以谐和动作、调剂肉体的,所以其节拍与劳动程序有着直接的关系,通常都是一领众和、旋律跌宕起伏、气势壮阔雄壮。
“铜陵牛歌”在开掘整理过程中丰厚了配乐、化装,由原野走上了舞台。这给一些偶尔仍在活动、但长期不被注重、得不到积极传承的民俗类演唱节目,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如沿江江南每年中秋节,对上年度的新婚夫妇停止“送秋”,即送去“秋实”,预祝“早生贵子”。其方式是运用意味性的道具(如“芋头子”),燃红烛,唱“送秋歌”,热情而富有喜庆氛围。但这“送秋歌”中却夹杂着一些粗鄙的东西。在“铜陵牛歌”的示范影响下,“送秋歌”只稍加整理,即“如虎添翼”,不只会演获奖,而且在大众中也大大热乎起来。其他如“挑花篮”“竹马灯”“帮歌”“门歌”等也都得到进一步的发掘和进步。
总之,“铜陵牛歌”的维护、传承和开展,不只对沿江江南一带民间传统文化的开掘工作产生了较好的推进作用,同时,经出版社和有关媒体的宣传引见,在全国音乐范畴也有一定的影响。1959年“铜陵牛歌”就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入《安徽民间音乐》第二辑。1962年,上海戏曲学校吴歌教师将其选编进该校的《民族音乐简谱视唱教材》,并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尔后,“铜陵牛歌”便成为省、市、县文艺团体的保存节目和许多播送电台(包括中央人民播送电台)的音乐选播节目。
经过1,至1978年安徽省首届“民族民间唱法会演”时,省歌舞团带头献演了“铜陵牛歌”。“铜陵牛歌”的传承和开展工作,重又活泼起来。1985年,由中国艺术研讨院音乐研讨所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音乐词典》设“牛歌”词条,以“铜陵牛歌”为例,并摘举歌谱。1992年,铜陵县中央志编纂委员会将“铜陵牛歌”收入新编《铜陵县中央志》,2006年,“铜陵牛歌”被列为首批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5月又成为安徽省第二批国度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项目。
沿江江南,山川秀美,人情憨厚,广阔劳动人民不只用勤劳的双手发明了宏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用本人的聪慧发明了丰厚的肉体财富。“铜陵牛歌”就是铜陵人民特别是农家孩子发明并口耳相传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珍珠。
六、义安双胞胎姐妹同一天出嫁风俗
“两个女儿是双胞胎,女婿一个家住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一个住在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决议给让两个孩子在同一天结婚、办典礼一方面觉得更有留念意义,另一方面也能够为两边男方减少一点经济压力。”
婚礼当天,两位女婿一同进门,为岳父岳母敬上一杯孝心茶,在亲朋好友以及众多村民的祝愿中,共用一个车队,一个婚庆典礼,一场酒席将新娘娶回了家。
“如今都在倡导新式婚姻礼俗,我本人是个村干部,也要以身作则,当好带头人。”金信林快乐的说道:“最初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分,两个女婿以及两边的亲家都十分支持。”为了当天的婚礼可以顺利举行,也为了便当男方外地的亲友往复,最后三方决议不依照当地风俗,将本来应该晚上举行典礼改到当天中午。
“以前没见过同一天嫁女儿,中午办典礼,今天看到了,觉得十分新奇也十分喜庆,本人女儿也到了适婚的年岁,我也希望她以后的婚礼能够办的简约、适用,不要太铺张糜费了”同村的金大妈说道。
▲零彩礼接亲
从古代起,结婚就有六礼,其中一个是纳彩,是婚姻的一项固定程序,表示双方缔结了婚约,而在现代,法律注销作为缔结婚姻的独一法定程序,彩礼仅作为一种典礼化的交流,代表着对传统婚俗程序的持续,但是却在自觉的攀比中成为嫁女的一项重要指标。巨额彩礼,因“婚”返贫的报道经常呈现,更是让适婚的男方家庭谈及色变。
但是在安徽省铜陵市西湖镇却有着这样一股零彩礼的清流。
“我和姐姐结婚都没有要彩礼。开端讨论婚礼事宜和父母谈及彩礼的时分,父母就说不要彩礼,只需对我好就行了。”刚结婚的崔维霞说,“其实父母最大的希冀就是希望我们感情好,可以踏踏实实的过日子。”此外,父母还为她们各自准备了一份丰厚的嫁妆,不只没有彩礼“入账”,还将辛劳攒下来的钱给了女儿作陪嫁。
“家家都不容易,我们如今身子骨还硬朗,还能干上几年。之前有人劝我多几少要一些彩礼,不然男方对我女儿不注重,我觉得没有哪家父母不盼着孩子过得幸福,我们主动不要彩礼,给他们减少一点压力,置信他们也会对我女儿好的。”崔维霞的母亲说道。
“如今村里很多人家嫁女儿都不要彩礼或者要的很少,即便要了也会在女儿出嫁的时分再添加一些当做嫁妆给女儿带走”同村张大妈说道“要是哪家收了大额彩礼没有给孩子带走,村民反而会谈论呢。”
现今,“零彩礼”在这个村子里曾经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既没有呈现由于巨额彩礼招致的不欢而散,也没有呈现由于彩礼招致的因“婚”返贫,它被赋予了特殊的“典礼感”,成为婚姻里的“神助攻”,为小两口的生活加“糖”拌“蜜”。
简流程,新婚“回门”不再那么繁忙!
在我国大局部的地域,依照传统风俗,大年初二,出嫁女儿要和丈夫一同回娘家,称为“回门”,也称“归宁”,今年春节新婚的崔维霞也不例外。
“今年过年很轻松,初二‘回门’,和家人吃了一顿团聚饭,初三本人开车进来旅游,初六回家,初七上班。平常都没有时间进来,趁这个时机好好放松了一下。”崔维霞开心的说道:“以前回门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家里要‘开席’、‘收席’,前后耗时将近10天,有些亲戚多的还要十几天呢,不只是我们本人,爸妈也跟着累。”
“开席”就是初二当天新女婿进门,新娘家要将家里一切交往的女儿的晚辈接到家中吃饭,普通2-3桌,然后从初三开端,晚辈们相继约请新婚夫妇到各自家中聚餐,这个过程将持续到初八或者初十左右,最后停止“收席”,也就是新娘家要再将一切的晚辈约请到家中吃饭,这样整个“回门”的程序才算正式完成。
此外,在正月初二这一天,全村人的每一户人家都会送来茶叶蛋表示祝愿,而新郎新娘需求在回门完毕后,在家长的率领下向每一户人家打过招呼后才干分开。
“太消耗精神,整个正月都没有休息的时间,有时分一天要到两家晚辈家去吃饭,中午一家,晚上一家,特别疲惫。如今轻松多了。正月里先和家人吃一顿团员饭,然后将晚辈约请到本人家中做客,既联络了感情本人也有休息的时间。”同村的崔雪霞说道。
为深化移风易俗,营造文化乡风民风,近年来,全国各省市鼎力推进美丽乡村建立,不时优化大众人居环境的同时,以“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恶俗’陋习禁办”发扬良好家风。往常,经过潜移默化的宣传和影响,移风易俗的理念正在转变成人们的实践行动,崇德向善的文化新风正吹遍的小城的各个角落。
七、义安区红白事规范
中国人最考究礼尚往来,红白喜事更是少不了回礼。不少人表示,随份子关于普通家庭来说,担负太重。碰上几件喜事在一个月,那估量工资都得随进去。
近日,我大铜陵火了!义安区出台了本市首个移风易俗红白事规范!鼎力发扬节俭节约传统美德,推进民间风俗文化化、移风易俗常态化。
妈妈再也不用担忧我随个份子钱把工资随进去了!
红事酒席(上限)婚嫁双方合办不超越20桌,女方零彩礼,非亲人员随礼不超越200元,宴席规范500元每桌(含烟酒),不布置乐队戏班,烟花礼炮城区严禁,乡村从简、从少、从无;
白事酒席(上限)为15桌……
规范以“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小办或不办,‘恶俗’陋习禁办”为切入点,深化施行“传育立行”教育工程,反对铺张糜费、攀比炫富、封建迷信和黄赌毒,逐渐完成婚丧事宜标准化。
规范以“丧事简办”为目的,废除办丧文娱化、庸俗化等陋习,倡导厚养薄葬、丧事简办,控制范围,文化办丧。
倡导订婚、满月、祝寿、升学、乔迁等喜事小办或不办,倡导以现代文化的方式表达贺意、联络感情。
反对喜事滥发请柬,制止喜事在公共场所乱贴红纸,丧事在出殡沿线抛撒纸钱、燃烧冥币纸钱和燃放烟花爆竹。
展开乡村不良习尚专项整治,重点管理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噪音扰民、占道办红白事和婚丧活动车辆、婚丧用品市场管理紊乱等突出问题,严厉打击黑恶权力和涉农立功。
太赞了~
同时,规范请求“两代表一委员”、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各类先进典型等特别是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教育引导亲戚朋友和身边大众严厉恪守移风易俗有关规则。
八、义安区饮食风俗与特产
义安区境内有南方大口鲇、凤丹、再兴圩萝卜、安定大蒜、野雀舌茶、铜陵凤丹、大通茶干、生姜、博隆地毯、大通小磨麻油、顺安酥糖等。
1、白荡湖大闸蟹:白荡湖大闸蟹是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白荡湖的特产。枞阳白荡湖大闸蟹以其个大、色鲜、味美、质量纯粹等特性,深受市场喜爱,誉满海内外。
2、顺安酥糖:顺安酥糖是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的中央传统特征小吃,因产于顺安镇而得名,始制于唐朝末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3、铜陵茶干:铜陵茶干在本市及周边有一定的消费根底及佳誉度,它是近几年兴起的名优农产品。特性口感细腻、久嚼不烂、营养丰厚,耐人寻味,适合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人群食用。
4、油炸毛豆腐:出产一种很有名的风味小吃——油炸毛豆腐。因毛豆腐制造工艺复杂而难以控制,做成之后豆腐上有一层长长的绒毛,因而纯粹的毛豆腐用油炸成的豆腐,除滋味鲜美之外,还有一种特别的外形,盘子上划一地摆放着一排油炸毛豆腐,幽香而油渍浓郁,用牙签穿一块,发现滋味除有豆汁香之外,还有佐料的辛辣和菜味,是菜肴与主食之间存在的小吃。
5、椒盐猪手:椒盐猪手是安徽大通著名的汉族风味小吃之一。蹄掌部的肉筋油润发亮,一根大骨头横亘在肥腴柔软的肉中,皮是焦焦脆脆的,一切的调料都预先腌进去了,所以特别有滋味。
6、枞阳粉蒸肉:把大米加八角、桂皮等香料炒熟后研磨成粉,将五花肉切成厚片浸渍上辣椒油、酱油,再加白糖、料酒、味精等调味品,然后倒入米粉拌匀,再将粘满米粉的肉一片片叠在碗内,上笼蒸熟至烂,吃时将肉扣在盘内即可。
九、义安区名人
盛度
(970年-1040年),字公量,石洞耆(今天门镇)人。曾奉旨同编《续通典》、《文苑英华》,并著有《愚谷》、《银台》、《中书》、《枢中》四集和制书二集。后任应天(今南京知府)。宝元二年(1039年)辞官归里。
陈翥
(982年-1061年),字风翔,号虚斋,咸聱子,桐竹君,铜陵县贵上耆土桥(今钟鸣镇)人。北宋皇佑年间(1049~1053年)撰成《桐谱》书稿约1.6万字。系世界上最早记叙桐树的科学技术著作,其中6篇专论植桐技术,为全书的精粹。
胡舜元
(1019年-1079年),字叔才,铜陵县凤凰耆沸水(今新桥镇境内)人。历任德兴、郑县县令,后迁著作郎。
佘翘
(1567年-1612年),字聿云,号燕南,铜陵县合二耆(今郊区大通镇)人。有诗集《浮斋百韵》、《秋浦吟》,文集《翠微集》、《幼服集》、《偶记》等。佘翘应池州知府李思恭延聘编修《池州府志》,编次未几,于同年八月病逝。
王世隆
(1695年-1762年),字麟洲,号杏圃,铜陵县钟鸣狮子山人。著有《怀少集》。
章啸衡
(1896年-1965年),原名章家霖,化名童天一,安定乡钱家湾人,出身贫困。1930年冬参加中国共产党。解放后历任芜湖市政协驻会委员、省文史馆馆员、芜湖市政协副秘书长、副主席等职。
十、义安区著名景点
义安区自然景观有院天门山、叶山、天目山、相思树、滴水岩、太阳冲、金山、太阳岛、葛仙洞、双龙洞等;人文古迹有:铜陵县烈士塔、云崖寺、陈翥墓、西鸣寺、清凉寺、大明寺、赵氏戏楼、永泉农庄、木鱼山古矿冶遗址等。其中凤凰山古铜矿遗址(包括金牛洞古矿遗址、木鱼山古矿冶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永泉农庄、凤凰山景区为国度4A级景区。
凤凰山
凤凰山旅游景区坐落于顺安镇东部,距东部城区仅10千米,景区内有金牛洞、相思树、滴水崖、周氏古民居、凤凰落脚石、牡丹园等著名的观光景点,建立面积到达1000亩、栽植欣赏牡丹200多个种类,栽植范围在10000株以上,是铜陵县生态观光旅游景区。1988年被中国农业部授予“中国南方牡丹基地”,2009年被国度授予AA级旅游景色区。2016年2月21日获国度4A级景区称号。
永泉农庄
永泉农庄,2016年2月21日获国度4A级景区称号,是一家集餐饮、客房、会议、高尔夫、垂钓、网球、品茗和大型私家园林等于一体的休闲文娱度假场所。农庄占地650亩,铜陵永泉农庄位于铜陵钟鸣叶山脚下;500亩山林自然天成;70亩水面垂钓乐园;200亩原森林自然氧吧;农庄主体宾馆和30栋别墅融入生态、自然之中。农庄建筑(主体宾馆、别墅)外形为后现代作风,既继承了徽式建筑青砖、白墙、小瓦的素雅、细腻,又融入欧美乡村平屋檐、大烟囱的简约、粗暴,设计共同。农庄室内装饰,采用投资者杨树根先生个人珍藏的木雕(梁托、匾额、门窗格)、石雕、砖雕等,巧妙地运用在厅堂、走道、屋顶、墙壁等处。
天井湖
天井湖位于市区主干道长江西路北侧,现为国度AAAA级景点,以堤山自然分割为东湖、南湖和北湖,三湖水面通连,湖中有井,名日天井。湖因井面得名,园以湖命名。天井湖俗称天镜湖,湖中有传说“上通天,下通海”的天井奇迹。已先后建成儿童乐园、旱冰场、游船码头、天井茶室、溢沁园及长廊水榭、九曲桥、通天阁、牡丹园等30多处游憩场所微风景点。
双龙洞
双龙洞,位于董店镇境内。洞口高大宽阔,呈扁形,从外形上看,酷似龙口。一条小溪从洞中流出,水质柔滑。置身洞口,冬暖夏凉。沿溪水入洞,洞内道路迂回迂回,洞内有个大厅,方圆九百平方米,顶平如镜,水蚀的彩色花纹华丽堂皇。绰约多姿的钟乳石,引人入胜。这里洞套洞、连环洞、两层洞和天井。已查明东段洞长为745米,已开发浇筑水泥路200米,还有没查明的七八里长洞。
皖江鹭岛天目山
鹭岛天目山,位于市区西南20千米处的董店镇蟠龙村境内的天目湖中,素有“皖江鹭岛”美称。山四面环水,杉林茂密。每年四月,成群结对的鹭鸟不远万里飞至天目山。无论是清晨或黄昏,成群结对的鹭鸟,满天翱翔寻食,鸣叫嬉闹,上万只鹭鸟将碧波荡漾的天目湖打扮得非常壮观诱人。
云崖寺
云崖寺位于新桥镇明月村海拔400米的莲台山之巅,该寺为明朝正德年间一钱姓人捐资营造的佛教寺院,定名为“石山寺”,后更名为“云崖寺”,俗称“观音洞”。寺依山临崖而建,呈直角形规划。前厅正南侧有一自然石洞,名曰“观音洞”。洞门前左右边立碑石两块,记载了云崖寺的历史概略。寺内遗存明代铁钟一尊,高0.95米,重250公斤。1939年10月,新四军军长叶挺和副军长项英曾到云崖寺内观察。“皖南事故”后,这里曾是新四军的机密联络点。当地村民自1986年起,自发集资停止修缮。
千年银杏
千年银杏位于金榔乡闸口胡村村口,有1000余年历史,是铜陵地域最古老的“子遣树种”,被人们称为“活化石”。该树高20米,树围5米,冠幅约20米,大小不一,大则如“公”,树干宏伟,浓荫如盖,树围需4-6人合围,旁枝横逸,姿势万方,小则如“孙”,如群孙偎依。在其根蔸萌发四株小银杏,每株树围也有1米多。
太阳冲
太阳冲口是面积达百亩的太阳冲水库。有滴珠崖、韬玉峰、龙首峰、韬玉峰、双桂峰、五老峰、洗砍池、燕石、观音岩(另称小普陀)、神笔峰、神兵阵等景观。
太阳岛
老洲“太阳岛”,位于义安区城西老洲乡的洲头,与市区仅一江之隔,占地约4000亩,由芳草坪、杨柳林、金砂滩三大自然景观组成,是一处远近出名的郊游胜地。
老洲“太阳岛”景区
铁锚洲
铁锚洲,位于胥坝乡境内,面积约一万余亩,是胥坝乡的一个隶属小洲,洲上根本为意杨林、芦苇滩、水草坪所掩盖。是铜陵及周边地域重要粽叶输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