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缙云县民间习俗与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04-02 11:23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位置  
缙云县地处浙江省中南部丘陵山区,位于北纬28°25′-28°57′,东经119°52′-120°25′之间,缙云县东临仙居县,东南靠永嘉县,南连青田县,西接丽水市,西北界武义县,东北依磐安县,北与永康市毗连。东西宽54.6公里,南北长59.9公里,县界全长304.4公里。总面积1503.52平方公里,北距杭州175公里(公路262公里)。  
二、历史文化  
缙云方言属于汉语方言中南部吴语金衢片。缙云方言除了表现南部吴语的普通特性之外,还有许多共同的语音现象。缙云有句俗语“缙云三乡,讲话七十八腔”形象地描画了缙云方言内部的差别性。缙云的东乡以壶镇为中心,区内语音大致分歧,但是遥远山区受相邻县的语音影响较大,特别是白竹,与永康音接近。南乡以舒洪和大源为中心,区内语音大致统一,但南溪、木栗、石笕一带明明显带有永嘉口音。西乡以新建镇为代表,区内语音与城内接近,但新川夏嘉畈一带明显带有武义口音。语调上则是东乡腔轻扬婉转,南乡腔僵硬重浊,城内腔与西乡腔较接近。  
三、缙云县节日风俗  
春节  
春节是我国的农历新年,是全国城乡最大范围和最盛大的传统民俗节日。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人们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办年货、大扫除、挂彩灯、贴春联,乡村还要燃放烟花爆竹。在外地工作的家庭成员,普通需在大年三十之前赶回家过年。  
清明节  
主要是祭奠活动。大的有仙都民祭黄帝活动,由县政协掌管,民间企业担任人或个人出资为主祭。礼仪与公祭黄帝分歧。小的是民间的族祭与家祭,普通出门在外的人员都要回家参与祭祖,表示对祖先的敬重与思念。祭祖时,清明馃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缙云的一种特征食品,乡村家家都会自制,县城市场能够购置。  
立夏  
立夏要吃立夏饭、立夏汤,也有的吃橡涂(一种用鸡蛋与面粉糊的薄饼)。立夏饭以米掺蚕豆、笋、芥菜等做成,外加煎鸡蛋。立夏汤为红枣、桂圆、荔枝、豆、花生加红糖煮成,普通作点心或晚上吃。立夏开端,农事慢慢忙碌,民间传说吃笋能够接脚骨,煎鸡蛋好象箬帽,说是能够遮日蔽雨。立夏这一天忌讳坐门槛,以防苦夏,民间还有称体重的习俗。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这一天,缙云风俗是家家都将艾叶悬于堂中,用来避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在门楣上,有驱魔祛鬼的神效。人们要吃雄黄酒,在家中的角落处洒雄黄粉末,或者大人要用雄黄酒在孩子的脸上和身上涂抹,目的是驱赶病菌蠹虫等病害。给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装点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面用丝布包好,幽香四溢,再用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外形,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耀眼。在缙云,端午节的粽子必需是已出嫁的女儿送的。这一天,也是孩子能够开端洗冷水澡的第一天。  
七夕节  
七月七,最大的活动是献山庙会(我们在后面导游词中会细致引见),其次是叠罗汉。罗汉是缙云县历史传播下来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扮演艺术,分迎罗汉、叠罗汉和背罗汉三种。  
中秋节  
是缙云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其方式与全国各地大致类似,上辈请求下辈尽量回家聚会。过节时,每户人家除了吃月饼外,还烹制一桌丰富的宴席,全家人集聚在一同,享用天伦之乐。  
重阳节  
最重要的是官方举行的祭奠黄帝仪式。仙都鼎湖峰是黄帝炼丹觞百神飞升之地,黄帝祠宇是我国南方祭奠黄帝的重要场所,与陕西黄陵遥相照应,构成“北陵南祠”缅怀先祖的格局。每年在清明节和重阳节分别举行民祭和公祭黄帝仪式。祭奠活动采用“禘礼”(古代最高的礼祭)的规格,以传统与现代、礼与乐相分离的方式停止,期间将展开各种竞技活动、民间文艺扮演和仙都文化交流等活动(这一点我们在鼎湖峰景区的导游词中会细致解说)。九月九日,又是老人节,全县展开一些老年人健身文娱及尊崇老人活动。有时还举行大型的攀岩登山活动。在这一天,民间有吃麻糍、金团(糯米做的一种甜食)的传统。  
四、缙云教科书级别婚礼风俗  
每年的10月都是黄金婚礼季,在缙云怎样样的婚礼可谓“教科书”级别?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个婚礼,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特别是准备结婚或正在筹备婚礼的新人们看过来!  
今天的主角是樊小姐和胡先生,樊小姐是五云街道的一名干部,胡先生是一家早教中心的老板,也是一名党员。  
10月3日,樊小姐与胡先生在马渡村的文化礼堂举行了一场传统的中式婚礼。相比现代婚礼的浪漫,传统中式婚礼更显严肃,而在文化礼堂举行婚礼,更是把传统婚礼的喜庆繁华和浓浓的乡土气息交融在了一同。  
为什么要选择在村文化礼堂里摆结婚酒呢?樊小姐表示,办婚礼就是想要亲朋好友聚在一同。亲朋好友都住村左近,在村里举行婚礼,大家走路就能到,特别是对年岁大一点的晚辈来说,来回很便当。  
“如今倡导移风易俗,让文化礼堂传承礼仪风俗,让亲朋好友见证孩子的婚礼,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重点是开支省了一大笔,现场布置什么的,亲朋好友都来帮助,省力多了!”樊小姐的母亲对女儿的选择更是赞同。  
五、缙云县传统结婚风俗  
【婚礼】  
旧时,须经媒人引见,男女双刚才可缔结姻缘。媒人引见状况,经双方父母认可,就合庚帖,即双方互换男女当事人的庚帖。庚帖上写有姓名、出生年月日时,请算命先生合年命,若不相冲相克,把庚帖取回,放在家中神位前的香火桌上,七日以内家中安全,以为年命相合,能够允亲。  
结婚前先要定亲,或叫订婚,有小定和大定的区别。小定也叫"寄",即男方把金戒指、衣料等物,由媒人送至女方。大定要选择吉日,将预先议定的聘金、金银首饰、衣料鞋袜、染成红绿色的花生、用金纸红纸条裹成一对一对的核桃桂圆,以及用去壳染色的西瓜子拼成的瓜子花等彩礼放在食箩或贡箱内,一路鸣放鞭炮送往女方。双方照例要娶亲宴客,称"定亲酒”,也叫“订婚酒”。富有的人家还有送定人之俗,送定人是泥制彩绘的才子佳人,着纸衣,纸板底座,高约六七寸。定亲所送的彩礼,都含有吉庆的意义,如在食箩贡箱内放置柏树枝、万年青,寓夫妻和睦,百年偕老之意;花生瓜子,有预祝多子多孙的意义;成对桂圆核桃,取其团聚之意。  
结婚吉日由算命先生择定。所择吉日,要用红纸书写,外用红纸封套,交由媒人送女方。婚前二日男方要向女方送担,即把女方宴客所需的酒菜送往女方。女方收下大局部担礼,留少数担礼退回男方,表示礼节。  
女方收了男方的聘金,就须给女儿备办嫁妆。嫁妆的多寡,视聘金的几而定。普通人家,备办女儿穿戴、被褥、新房中的局部家具和生活用具。富有人家还要备办中堂的家具,如呈桌、方桌、茶几、太师椅、方凳、春凳、圆凳等。男方到女方去搬嫁妆,桌上的摆设全用红头绳捆扎,棉被、棉褥等也捆缚在柜子上。其中马桶与脚桶,外套红布袋,马桶内放苏饼、柑桔、钱币等物,照例由小叔搬取。男方到女方搬嫁妆时,女方要向男方讨取肉、面等物,意为添子添孙。  
喜期到,男方将花轿发往女方。花轿抵达女家大门口时,女方紧闭大门,不让花轿抬入。此时屋内外鸣放鞭炮,持续半个小时左右,女刚才开门迎轿。花轿停下后,轿前的四盏纱灯或珠灯以及花轿上所燃点的红烛,彻夜亮堂,不能熄灭,称为"全堂红"。  
庆元县南区有新娘骂街之俗。喜期一到,凡至女方帮助的人和新娘都要装模作样骂一通,含有眷恋母家,不愿出嫁之意。新娘吃过辞堂饭后,有泼轿的风俗。当大轿放在中堂时,在轿前地上设祭,祭奠轿神,并请来泼轿者,手拿酒碗,含酒泼轿,边泼边念泼轿词。  
新娘临上轿前,要向父母亲戚告别,父母亲戚照例要叮嘱一番。辞亲后,新娘由父或兄抱至中堂,站在椅子上,由旁人送上一碗红糖饭,新娘先含三口饭,用手巾包好,交给娘家,放在米缸里,再含三口红糖饭,用手巾包好,带到夫家,放在米缸里,取吃吃有余之兆。接着行交碗交筷的礼仪,由别人交给新娘两把筷子数只碗,新娘交臂将碗筷放在背后,由别人接取,放在桌子上。  
缙云县新娘在出嫁上轿时,要准备铜钱放在前襟,出花轿时,任其散落,供小孩抢取,叫做"鲤鱼散子",意味新娘可多生子女。  
吉日清晨,在鼓乐鞭炮声中,新娘由长兄或亲属抱上花轿。花轿停放在中堂,轿脚要放在圆形的篾制团几上,意义是不让新娘带走娘家风水。花轿出大门后,前有大灯笼,后有四盏提灯,接着是花轿和舅爷所乘的轿舆。一路上,鼓乐喧天,鞭炮不时,路上一切的轿舆一概要让道。  
花轿抵达男方,亲戚都要暂避。厨师把围裙缚在屋柱上,菜刀也要插在屋柱上,以避花轿煞神。由一位长者向花轿致恭喜辞,新郎向花轿作揖,表示礼敬,然后才干翻开花轿门,由伴姑授以红色长巾,牵引新娘出轿,新娘出轿脚不落地,要在布袋上行走,放在地上的两只红布袋,从花轿前传至中堂,新娘也在红布袋上行至中堂,称为"传袋","袋"与"代"谐音,寓有传宗接代之意。拜堂时,中堂灯火辉煌,地铺红毡条,新娘和新郎站在红毡条上,由新郎跪拜天地、神位,夫妻对拜时新郎向新娘一揖,而新娘略回札,寡妇、孕妇都要逃避。拜堂后,新娘由伴姑携扶在红布袋上行走至新房,坐定后由扎轿先生用秤杆挑去红盖头,两位舅爷各执酒壶向新娘新郎洒酒,新娘新郎略饮,这种礼仪称为“富贵缘”,含有夫妇和睦、互敬互爱、夫荣子贵的意义。接着新娘、伴姑分生瓜子和染成红绿色的生花生,取早生贵子的兆头。  
吉日夜,新房高燃喜烛,由福命双全者送新郎归房,并送上两碗桂圆为点心,取团聚之意。就寝前,新郎要为新娘摘下凤冠,并将本人的礼帽压在凤冠上,含制服妻子之意。在床头还有一对红纸包就的苏饼,叫做“和气饼”,由新郎新娘分食,表示夫妻和睦相爱。  
吉日的第二天,开端宴请宾客,叫坐筵。新娘要拜见翁姑及晚辈,称为"拜相见"。新娘由梳头娘装扮一新,在新郎陪同下,在红毡条上双双跪拜合家晚辈至戚,晚辈照例要给相见钱。宴客普通是男女分批宴请。请男宾时新郎敬酒,请女宾时新娘敬酒。  
从吉日起三日以内,亲朋邻里都能够在新房内与新娘戏谑,叫做逗新娘子。新娘由伴姑相陪,端坐床前,一本正经,以示端庄。  
结婚后的第三天,娘家要接新夫妇回家,叫做"接回门"。设宴请新女婿,但新夫妇只吃一顿中餐,下午就回夫家。  
婚后一个月,要双双回娘家,并送明甫、猪肉、四样礼及弥月饼。弥月饼用米粉做成,一面用火烤平,另一面呈馒头形,中空,用红糖作馅。  
民国初,男女青年开端自在恋爱,结婚时不坐轿,不穿戴凤冠霞帔,改坐黄包车,戴披纱。举行婚礼时由亲友中资望较高的长者或当地长官为证婚人,引见人、主婚人分坐一旁,先由主婚人致贺词,然后新郎新娘各在结婚证书上盖章,相互赠送饰物,接着引见人、主婚人和证婚人相继在结婚证书上盖章,夫妻互相行鞠躬礼,最后设宴酬客。典礼简单盛大,但仅限于官宦人家及学问分子家庭。  
如今,婚姻礼俗除旧式婚礼外,还有集体婚礼、游览结婚等方式。  
【二婚亲】  
夫死再嫁,俗叫"二婚亲"。二婚亲要写婚书,婚书在灰铺、庙堂等处写,写好后,毛笔要往身后抛出。二婚亲不能在家中上轿,要商定时间,在灰铺、庙堂跨上小轿,由男方抬娶。男方不请客,不送礼。  
【招夫带子】  
贫穷人家因丈夫死亡,子女幼小,无力抚育,有招夫带子的风俗。被招的丈夫,择吉日抵达女方,不举行婚礼活动,以后就在女方家里生活劳动,并抚育前夫所留的子女。  
【父子配】过去男子丧妻,留下男孩,若与一带有女儿的寡妇相配为婚,其两方儿女也相配为夫妻,叫做"父子配"。  
【兄死纳嫂】这种风俗在丽水山区较为普遍。贫穷人家因无力娶妻,或因贪兄弟家产,在兄死后,纳娶嫂嫂为妻。也有因弟亡而纳娶弟媳妇为妻的状况。  
【对婚】也叫姑娘换嫂。亲家双方以为门当户对,由双方父母商定,各将本人的女儿许配给对方做媳妇。也有因家贫,双方为了免去聘金而停止姑娘换嫂。  
【招女婿】  
因有女无子而招女婿归门,被招者要在女家劳动,等到女儿到达婚龄,才为女儿女婿完亲。结婚时所需费用及一切家具、生活用品都由女方备办,婚礼较简单。  
六、缙云剪纸  
缙云剪纸技艺源于清康熙年间(约1663-1721),至今已传播有三百多年历史。在当地构成了本人的共同作风,作品内容大多以戏剧人物为题材,构思巧妙,制造工艺精良,江南气息非常浓郁,且与当地的生活风俗息息相关。剪纸技艺及风俗,主要流布于缙云新建镇、五云镇、壶镇镇等地。  
清末至民国时期,缙云乡村,特别是新建河阳等左近山村,剪纸习俗最盛,其作品成为姑娘出嫁时的陪嫁品。解放后,随着婚嫁习俗的变革,及女子位置的进步和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展,年轻女子很少学习剪纸,于是,剪纸习俗开端渐渐的衰落下去。缙云文化部门正积极整理有关材料,协同组织老年大学停止培训学习,努力恢复和抢救这一古老的传统技艺。  
缙云剪纸技法特性,重外在形似,更注重实质的神似,以阴阳相分离,考究大的影像轮廓,剪出影像中的细阴线,在剪人物时,不剪面部五官,主要刻划剪影动态,只剪七分,注重动势,脱形取神。衣褶也以阴刻法处置,与背景的阳刻法成鲜明比照。背景中的直线与曲线交互交叉。如网格、水纹、花瓣、祥云等,用作衔接画面的纸筋,使场景中的亭、台、楼、阁、互相衔接不致孤立无依,且有衬托渲染平和氛围效果。  
《缙云剪纸》项目于2007年6月被省政府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缙云根雕  
缙云根雕是雕琢艺人以树根为资料停止创作的一项民间艺术,以其自创的“自然雕法”,崇尚天人合一,考究天趣美感,其制造技艺在缙云传承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缙云根雕分为“适用工艺品”和“欣赏艺术品”两种。前者多为神佛瑞兽和适用用具;后者则追求自然美与方式美的统一,并不一定是详细的物象。2007年,“缙云根雕”被省政府发布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八、缙云歌谣  
缙云歌谣是在民间创作的文学体裁之一,是劳动人民在劳作的过程中为了缓解压力、鼓舞心情、表达情怀、自娱自乐而集体口头创作的歌谣。“缙云歌谣”于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缙云歌谣分民歌、民谣两大类。民歌通常有曲调能唱,以情歌为主;民谣普通只说不唱,以童谣为主。缙云歌谣用缙云方言创作和传唱,其中民歌局部大多用“孟姜女”、“洗菜心”等民间小会演唱,并以口耳相传的群体传承方式,一代又一代地传播至今。  
九、上宕功夫  
位于我缙云县东南部的胡源乡——上宕村,是一个宋朝时建村的历史文化古村,“上宕功夫”因地得名。“上宕功夫”于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宕功夫的棍法品种繁多,有“一枝香”、“手连步”、“头路”、“二路”、“七连步”等,其中以“一支香”最为有名,其特性是快、准、狠,一招制敌。棍路招式多变,攻守自若,成为该村的看家绝活。  
十、田氏传统接骨术  
田氏传统接骨术开创于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开骨伤医馆于胪膛,于2011年收录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田氏传统接骨术是田氏祖传的,以心手合一、手随心动的手法精确复位、固定,辅以秘传方剂的膏丹丸散的传统接骨技术,其精髓集中在田氏自创的接骨手法和自制的田氏东方膏药以及一系列汤药、粉剂、洗剂、药膏。主要诊疗步骤:整体辨症、手法接骨、药膏外敷、柳板固定、综合调理。田氏传统接骨术治疗骨伤痛苦少、费用低、疗程短、疗效好,反作用少,平安牢靠,具有传统适用性、精练技术性、嫡亲秘传性等主要特征。在社会存续、科学研讨和文化研讨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十一、迎关公案  
“迎关公案”是缙云百姓在长期农耕生活和稻作风俗中构成的以娱神、娱人为内容,以祭奠关公为平台,会聚民间竞技、歌舞扮演等丰厚多彩的民俗活动,于2012年被正式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五月十一到五月十三是民间祭奠关公的一个重要日子,壶镇金竹村的“迎关公案”源于明隆庆年间,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当时金竹一带闹瘟疫,村民求于关公,屡屡灵验,村民为感激神灵便在这个时分举行祭奠关公。“迎关公案”活动程式主要分:祭旗祀案、请神起案、祈福会案、神龛接壤、焚马谢案等五项内容。  
十二、钢叉舞  
钢叉俗称“响铃叉”,钢叉舞是传播于缙云一种以钢叉为道具的古老民间扮演艺术。主要散布于缙云的壶镇、前路、东方、胡源、溶江、大洋、方川、新建等乡镇,其中壶镇金竹村的钢叉舞最具代表性。  
钢叉舞普通由40人组成,其中"幡旗"队20人,舞钢叉20人,扮演主要动作有"双手花"、"转腰"、"滚背"、"过腿"、"调车"、"开四门"、"上栲"、"下栲"、"飞叉"等。由于其动作惊险多变、刚猛威武,在"迎案"队伍行街时,常常作为前锋开路。缙云钢叉舞曾应邀参与杭州西湖博览会、台州椒江元宵大型踩街活动等多种大型活动,深受当地政府和居民喜欢。该项目于2007年被正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三、土布纺织技艺  
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男耕女织的传统代代持续。缙云土布纺织技艺非常兴旺,简直每家每户的布匹都能自给自足,其历史非常长久。  
土布纺织技艺的根本原理是经线和纬线按一定次第和密度,依据需求按一定的长度尺寸排列停止交错。缙云土布纺织技艺从选料、纺线到上机、纺织,要经过几十道工序:滚棉,纺线,煮线,浆线,打筒,缨线,收线,穿扣,整经疏线,穿缯,第二次穿扣,制梭,织布。正是这一道道繁琐的工序,才干织出江南记忆,纺出历史传承。  
十四、石雕(缙云石雕)  
缙云石雕是一种传统技艺,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唐乾元二年民间艺人雕琢的城隍庙碑,是已知最早的缙云石雕作品。依据不同用处大致可分为:建筑类、用具类、墓葬类和工艺类四种,主要制造石屋、石桥、石栏杆、石亭、石塔、石狮、石牌坊及其他石器雕琢工艺品。  
缙云境内凝灰岩资源丰厚,它具有颜色自然、质地温和、初采时容易加工雕琢,风干后逐步变硬等特性。共同的天文位置和良好的自然条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石雕艺人。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创新,构成线雕、浮雕与圆雕、镂雕相分离的技法和精深的雕琢技艺。缙云石雕构思新颖,外型别致,构成了本人独有的中央特征,具有深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十五、河阳古民居建筑艺术  
河阳古民居,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建镇镇西1.5公里的河阳村,始建于五代末期,为元代古民居,号称"烟灶八百、人口三千",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2007年,“河阳古民居建筑艺术”被正式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阳古民居境内南北长500米,东西长730米,总面积0.4平方公里。村中道路呈“四纵五横”的构造形态,以中街为轴构成“一街五巷”的格局。村中有大小祠堂15座,明清及民国时传统古民居1500多间,古庙宇6个,古石桥1座。  
村庄94%以上为朱姓,以中街为中轴线聚族而居,呈现出以宗族为纽带的建筑格局。建筑多坐东北朝西南,互相连通。村内池塘、沟渠、水井散布层清楚,大量明、清、民国时期的宗祠、民居、街巷坚持着活态,充沛表现了祖先在村落选址、院落规划等方面的高超程度。  
古村落厅堂建筑范围大,类型多。单体建筑设计共同,颇具中央特征。砖雕和木雕艺术特性突出,不只题材丰厚,构件大,而且雕琢的技法和技术都有独到之处,构成儒家耕读文化和农业生活相分离而产生的浙中南村落景观。  
十六、缙云丝竹锣鼓  
“丝竹锣鼓”是盛行于缙云民间的一种传统音乐方式,曲调悠扬、节拍明快、金声玉振、高亢激越,具有十分共同的中央音乐特征,深受缙云广阔民众所喜欢。2007年,“缙云丝竹锣鼓”被正式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理解,缙云丝竹锣鼓有“坐奏”和“行奏”两种演奏方式。坐奏普通用于喜庆佳节,设座厅堂,掌灯演奏;行奏用于迎神庙会和元霄灯节,随板龙、台阁、排街游行以及婚丧喜庆等场所。  
十七、独角台场  
“独角台场”历来是盲艺人为了营生而在街头巷尾、集市庙会等节庆活动场所定点设摊扮演的共同民间艺术扮演方式,于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的特征在于,通常要一个乐队才干演奏的乐曲,只由一个人同时以手、脚、口支配多种乐器完成。演奏时演员需用一个多功用的乐器架,锣、钹、板、鼓等乐器均放置其上,固定好位置后拉上活动丝线,靠脚踏手敲来演奏形形色色民族器乐,加上口吹唢呐、笛子,手拉胡琴等,演奏出丰厚复杂的乐曲。  
十八、缙云木雕  
木雕在工种分类中属“精密木工”,作为缙云县古老的民间工艺之一,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雕琢手法有透雕、浮雕,题材不限,无不雕工精密、形态传神,且富有平面美感,令人叫绝。  
木雕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得到普遍应用。缙云县河阳古民居景区古建筑雕琢艺术成就高、范围大、数量多、题材丰厚,是木雕的典型代表,在浙南地域数一数二。2017年,“木雕”被列入浙江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十九、婺剧  
缙云婺剧与金华婺剧同宗共祖,发端于徽戏,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2009年,“缙云婺剧”正式被列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缙云历来是戏曲繁盛之地,有着良好的婺剧传统和普遍的大众根底,婺剧曾经融入民间,成为老百姓生活中的一局部,是民间最喜闻乐见的草根文化的代表。在缙云乡村,安全戏、还愿戏、庙戏等各种庆典演出一年到头长演不衰,民间会拉会唱婺剧的人比比皆是。  
二十、缙云杂剧  
“缙云杂剧”成形于宋元,俗称“缙山腔”,是一种充溢外乡气息并普遍传播于缙云乡村的民间戏剧,包括缙云的“小唱班”、“香丁班”、“采茶班”等民间扮演艺术。主要以描绘爱情、传授消费、历史典故为多,内容大多取材于当地传说和百姓生活。其特性短小精悍见长,作风别致,艺术共同;其扮演动作综合了民间舞蹈、杂耍、猴戏、木偶等艺术方式,深受广阔民众所喜欢。2015年,“缙云杂剧”被列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十一、缙云县饮食风俗与特产  
1、缙云烧饼  
缙云烧饼也称为桶饼,是浙江省缙云县传统小吃。听说,有650余年的历史。缙云烧饼以面粉、鲜猪肉和梅干菜为主要原料制成饼坯,经烧饼桶炭火烘烤制成。  
2、缙云敲肉羹  
敲肉羹是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的特征名吃,缙云无论城乡婚庆喜宴,还是逢年过节、亲朋待客都离不开这一道菜。敲肉羹选材上好的猪夹心或后腿部位瘦肉,切薄片后经过敲打直至肉片呈薄饼状。参加时蔬翻炒后,加水加肉饼勾芡,旺火滚上片刻,撒上香葱、香菜等便可。  
3、缙云麻糍  
麻糍,是缙云民间小吃。入夏新糯上市,蒸熟后,在石臼中打烂成饼。然后摘成小块,肉裹加红糖,外擦一层熟粉,以不见糖为合格。每到市日,古树下、柳亭边,均有叫卖。入冬,制成薄饼,平锅热烤。参加红糖,脆甜香糯,很受人们喜爱。  
4、豆腐丸子  
豆腐丸子是不缙云人从小吃到大的美味小吃。固然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制造起来是十分考验技术的。  
5、缙云面饺  
缙云面饺,也叫小馄饨,爽滑的皮,搭配着鲜肉馅儿,加上豆皮的香,鲜美绝伦。  
6、缙云麻鸭  
缙云麻鸭,浙江省缙云县特产,因全身羽毛浅粽灰色似麻雀而得名,俗称草子鸭,水鸭。缙云饲养麻鸭的历史十分长久,在明朝成化辛卯(1471年)版的《处州府志》中就有记载。清乾隆年间,在缙云新建一带就已开设有孵坊,采用泥缸、木柜,以木炭加温孵化,具有体型小、耗料省、早熟高产、抗病力强、顺应性广、蛋个适中等特性。缙云麻鸭有炖、烤、炸、蒸等多种做法,由于缙云麻鸭体型较小且肉质坚固,炖后鸭肉肥嫩酥烂,汤幽香味鲜美。2010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乡村部批准对“缙云麻鸭”施行农产品天文标志注销维护。  
7、缙云茭白  
缙云茭白种植历史长久,最早可追溯到元朝(公元1348年)《仙都志》中有明白记载“菰根”,兴于上世纪80年代初,盛于当今。1986年缙云县东渡镇吴岭村首先开端商品茭白的种植,种类为“美人茭”(当时称为“吴岭茭”)。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农业产业构造调整,缙云茭白也进入范围消费。1996年大洋镇开端较大范围种植茭白,1997年,前路、壶镇、大源等乡镇陆续开端范围种植。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乡村部批准对“缙云茭白”施行农产品天文标志注销维护。  
二十二、缙云县名人  
潜说友(1216—1288)字君高,号赤璧子,缙云塘头(今舒洪姓王村)人。南宋淳祐元年(1241)进士,官至代理户部尚书,封缙云县开国男。任临安(今杭州)知府期间,注重疏浚西湖,修缮名胜,整修道路。主修《咸淳临安志》。后迁任平江(今苏州)知府。德祐元年(1275)元兵逼平江时弃城逃窜,在福州降元,任福州安抚使,被部将李雄杀死。  
赵顺孙(1215—1277)字和仲,缙云北门人。南宋淳祐十年(1250)进士,曾任吏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经常与奸臣贾似道对立,为贾所忌。度宗欲封赵为相,辞谢。蒙古军南侵,襄阳危殆,贾似道匿而不报,他极力与之争论,忿然出朝,因忧愤成疾而猝。著有《四书纂疏》、《孝宗系年录》、《中兴名臣言行录》等书。  
杜光庭(850—933)字圣宾,号东瀛子,缙云人。唐懿宗时,考进士未中,后到天台山入道。僖宗时,如为供奉麟德殿文章应制。随僖宗入蜀,后来跟随前蜀王建,官至户部侍郎。赐号传真天师。暮年辞官隐居四川青城山。终身著作颇多,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广成集》、《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青城山记》、《武夷山记》、《西湖古迹事实》等。古代著名传奇小说《虬髯客传》相传系他所作。  
二十三、缙云县著名景点  
(一)仙都观  
仙都观,曾名赵侯祠,又叫赵侯庙、乌伤侯庙。祭奠赵炳,是缙云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祠庙建筑。赵炳字公阿,东阳人,系东汉时善医方士。云游仙都,适遭兵乱,瘟疫横行,遂施方术为人治病,救人无数,百姓感其恩德,建祠祭奠。当时缙云仙都一带属于乌伤县管辖,故朝廷敕封其为大将军和乌伤侯。《道士下山》《飞刀又见飞刀》《射雕英雄传》等影视剧曾在此拍摄。  
天鹅孵卵。青龙岙口多巨石叠垒,上部巨石酷似天鹅,下部石头小如鸟蛋,酷似天鹅正在孵化后代,组合成形象逼真的天鹅孵卵奇迹。其构成系多节理、裂隙的流纹岩山体,在风化剥蚀、流水腐蚀特别是重力崩塌作用下,构成岩块参差堆积,架空叠垒,岩块外表又经千万年球状风化所致。  
青芝洞。天鹅孵卵下弧形巨石交织相依,似朵朵青芝垒叠成洞,故名青芝洞。曲径迂回入洞,中空处三个洞室,左转右弯洞洞连环,更有两涧绕石而流,泉声悠扬。循洞嬉戏,只闻其声,不见人影,宛入迷宫。洞内清幽安静,冬暖夏凉。出得洞口,立于石下,圆形巨石似刀剑所劈,故名仙剖岩。《道士下山》《书剑恩仇录》《封神榜之凤鸣岐山》《哪吒》等影视剧曾在此拍摄。  
招隐洞。仙都观青龙岩下之洞穴,因立地上下不同而分上下两层,下洞高大宽阔,可容百余人,洞口之上高崖峻峭,雨天流水如瀑,晴天雨珠似帘,故称雨珠洞。洞后石壁有扁鹊等古代八大神医浮雕。上洞矮小,适合坐憩,相传古有樵夫在此洞颈两老对弈,方一局,刀柄已烂。仙家一局棋,人世已百年,原来是樵夫遇仙,故称烂柯洞。  
赵侯船。青龙尾岩西临小溪,中有片石横卧,如舟欲泛,相传乌伤侯赵炳常憩于此,故名赵侯船,又名赵侯航、大石航,古人镌刻“石舟”两字于石。清代赵鹿鸣《赵侯船》诗云:“驾壑扁舟一叶浮,沧桑阅尽诸烟愁。赵侯留作山中镇,不向风云江上流。”  
(二)仙都国度级景色名胜区  
鼎湖峰是整个名胜区的中心,是仙都的标志。鼎湖峰,状如春笋,直刺云天,拔地170.8米,是世界上最高大的石柱,誉称"天下第一峰"。倪翁洞又名初阳洞、位于鼎湖峰西练溪边初阳山上,相传古时一倪姓长官,嫉欲遁世,隐居于此而得名。洞中多摩崖题刻。其中“倪翁洞”三字是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所书小赤壁,倪翁洞向东过溪,绝壁峻峭,东西横亘长数里,石壁下部呈褚红色,犹如焰火烧过,故称小赤壁。悬崖中有一自然栈道,长数百米,或称龙耕路,相传是东汉光武帝刘秀驾龙耕出来的。芙蓉峡,自鼎湖峰沿好溪上行三四公里,渡溪入山口,两侧峭壁通体乌黑,最狭处仅容一人穿过。影片《阿诗玛》中,阿黑张弓裂石镜头即摄于此。入内周围高崖围立,中间绿草成茵,叫紫芝坞,相传是东海八仙饮山泉尝紫芝之处。  
最佳旅游时间: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仙都都将举行旅游文化节。内容有:公祭大禹、登山竞技、攀岩竞赛、飞渡扮演、民间文艺扮演等。:仙都,古称缙云山,相传是黄帝觞百神和炼丹飞升之地。它由仙都、黄龙山、岩门、大洋四个景区,鼎湖峰、小赤壁、芙蓉峡,倪翁洞、黄帝祠宇、独峰书院、黄龙寺等五百多个景点组成,总面积166.2平方公里。天台宗六祖智威禅师,净土宗五祖少康巨匠,都是仙都山人。王羲之、谢灵运、李白、白居易、沈括、朱熹、王十朋、徐霞客、朱彝尊、袁枚、郭沫若等都曾在此留下脚印和墨翰。五十年代以来,在此拍摄了《阿诗玛》等三十多部影片。  
(三)大洋山景区  
大洋山景区是仙都外围景区中占空中积最广的一个,它位于间隔县城东南部约30公里的大洋镇。约占全县山空中积的22%,山地宏伟,奇峰突兀。  
大洋山能够登高揽胜,朝观东方日出,夕赏落日余辉。又有杜鹃花海与碧波荡漾的大洋水库,四周野生植物众多,气候凉快宜人,年均匀气温为21℃,尴尬得的避暑度假胜地。  
景区主要有大洋山、大洋水库、蛟坑、槽头号四个景点,景观有云鹃花海、大洋水库、仙人叠箱、佛祖摘星、西海观音等。  
主峰大洋山为群山之首,海拔1500.6米,是括苍山脉的最顶峰,也是浙江东南沿海的第一顶峰。山上云雾旋绕、花木茂盛,气候凉快。能够观云海、花海、日出;能够野营、避暑,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大洋山还是军事重地,山腰有一宽阔的草地,长1500米、宽150米,周围山下,村舍参差,有利于展开军事锻炼活动,162年-长罗瑞卿大将,曾来此调查。七十年代我军特种兵曾在此驻军。  
槽头景点位于大洋水库的西面大约7公里处,海拔891米,因地形如水槽,故溪为槽溪,村名槽头。它以奇岩怪石、幽静洞壑以及明末清初民族英雄张日新的血战之地而远近出名。以寨北为中心,东倚曹峰,西眺上下白岩山,下为下坑水库,居高临下,千嶂况秀,好像云雾,更添神韵,是大洋景区的佼佼者。  
槽头寨背,上白岩山,下白岩山三座山峰,高达二百余米,巨石贯顶,直插云空,魄伟特殊。峰中巨石之间,中多裂痕,上下左右相通,组成了许许多多洞壑,为当今世上一大奇迹,叫人留忘返。  
以寨背为例,它周围悬崖绝壁,只要一处可供一个侧身上下,因循缝辗转攀缘,登上寨背,却是宽阔的平地,约400平方米。最奇的有凌霄石一块,与普陀山盘陀石相似。且石上有一孔,四时有水。如遇清晨,常有袅袅青烟,从孔中升起,故又叫香炉岩。峰下山坡上,还有海龟石、眠牛峰、卧虎岩、雄狮峰、龙宫洞等奇迹,美不胜收。  
蛟坑景点位于盘溪上游,两岸翠峰屹立、林木繁茂、奇石秀水,风光极为秀丽。  
景点位置  
丽水市缙云县大洋镇  
(四)铁城  
“铁城”摩崖题刻  
铁城摩崖,在铁门峡内,“铁城”两字,字径320cm,它和初阳山上的旭山题刻、鼎湖峰下的“鼎湖胜迹”题刻、玉甑岩上的“玉甑岩”题刻,黄龙山中“佛”字题刻,是仙都五大摩崖石刻。铁城两字,明缙云知县书法家郝敬书。  
明万历年间,处州推官顾宪成调吏部任职。调职前专程到缙云,和丁忧在家的福建右参议郑汝璧同游仙都。顾宪成是明末著名的东林党开创人,关怀国度兴亡,公开评议朝政。受顾的影响,缙云当时受排斥的-除了郑汝璧外,还有李键、李逢雷、樊向朝三人。他们分别化名谷潭逸客、小仙山人、禹门子、宾阳道人,在荒无人烟的芙蓉嶂铁门峡内筑紫芝山房(俗称铁城书院),吟咏唱酬、借酒消愁。音讯传出,万历十八年(1590),朝廷命缙云知县郝敬侦查。郝敬,字仲舆,号楚望,京山人。擅长书法,为人正直,但任事急躁,仕途同样不顺。他和李键四人很快唱和为友,并从优上报,称四人是“商山四皓”式的人物。郑汝璧、李逢雷、樊向朝三人不久先后出山,其中郑汝璧官至宣大山西总督,为保证明末北方边防的安定,作出严重奉献。。而李键,执意不仕,甘为山人,真的如铁城普通坚决。为了惩处李键的高风亮节,郝敬在铁门峡谷内刻“铁城”两大字以留念。  
李键(1520—1610),字延守,号小仙山人,也号铁城。晶端学正,志洁行芳。嘉靖三十五年(1557)登进士,授工部都司主事,不久升本部营缮司员外郎,屯田司郎中,营缮司郎中等。次年夏四月十二日,雷击奉天殿起火,随后将华盖、谨身二殿一同烧毁。三十七年九月,江西丰城雷礼为添注工部尚书,督三殿大工。雷礼重视李键,令总督诸务。四十一年,三殿成。工部上奏有功臣吏覆稿六册,0相严嵩恨其不附己,匿其名不奏。九月,三殿工竣,改奉天为皇极,华盖为中极,谨身为建极(今故宫太和殿东的皇极、中极、养心三殿)。凡阿附者俱获美迁,而李键独湮沉郎署。嘉靖皇帝闻知,临轩问曰:“李键何不升京堂?”于是升光禄少卿。不久,任奏政大夫、南京通政司参议。四十五年,穆宗即位,李键又奏请清除宫禁十弊,帝如数采用,命逐一颁行,著为律令。隆庆三年(1569)因冒犯皇族权贵,降谪,李键立刻提出辞职回家。吏部尚书(蒲州)杨博奏李键等冤枉后,才同意复官礼部员外郎。结果还是外放,改任福建盐运司运副。这时,应天巡抚海瑞爱其清操,奏乞守苏。时旱岁饥,生灵涂炭。李键设策救活饥民无算,郡危自安。公简朴廉介,有《饮吴水之谣》讴歌他。越五年人京,报政膺上上,但因谈论政事有忤首辅,仅为长芦鹾运使司运使(今河北沧州市)。李键下车(到任)厘0,抚灶草羡,时商人立像祭奠。然后提升四川布政使司右参议,李键自叹曰:“逾蜀险而忘老亲,视王阳何也!”于是接连上疏哀求归家养双亲。公生平清正,虽华邦资阙,不私纳一文。回家后,朝暮温靖若孺子。郡侯、邑宰、故吏、门生莫通一字,当道者纷荐不起,居家孝友,衾影无愧言,动以准程朱,化宗族,无争讼。优游仙都四十余载,寿九十一。所著有《五经正义)、《性理明解)、《二十二史汇系》及《赐养堂集》。  
(五)芙蓉峡  
芙蓉峡,从鼎湖峰沿好溪上行三四公里,渡溪入山谷,两侧峭壁通体乌黑,整座山体又如钢铁铸成的石城堡。越往里走,峭壁愈高,山谷愈窄。最狭处,中裂如门,仅容一人穿过,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故叫铁门峡。电影《阿诗玛》中,阿黑张弓射穿山崖的镜头就取于此。入内又是一洞天,周围高崖围立,中间绿草成茵,叫紫芝坞,相传是东海八仙饮山泉尝紫芝之处。坞内有屋基一座,是明代四位高人结庐隐居的遗址。  
紫芝坞  
芙蓉嶂的中心点,周围山崖挺拔,呈黑色;中间低凹,长满草木,呈绿色。山中水从铁门峡流出,峡口仅容一人过往,且峡高百丈,是缙云仙都著名峡谷;更是传说中神仙的种芝田、尝紫芝的中央,故名叫紫芝坞。明吴观有诗云“山中白云多,坞内紫芝少;紫芝不可寻,白云为谁好。”李淑又云“不见茹芝人,只闻紫芝坞。我来醉白云,枕石欹芳杜。”  
铁门峡,内狭外宽,直至好溪边的孔雀岩、仙掌岩之间。内有相似葫芦谷数处,是芙蓉嶂的精髓所在。明李铁城有诗云:“鸿蒙古峡闷仙峦,道眼探幽集大观。夹峰芙蓉通石室,蟠龙杞菊老严湍。冯将世事忘吾我,恍有天风挟羽翰。如遇浮丘携手去,更于何地煮金丹。”  
螺丝岩,从芙蓉峡口向紫芝坞内瞭望,其中心,上有一巨石腾空而立,形似田螺,俗称螺丝岩;假如登上芙蓉嶂之巅,向紫芝坞俯视,此岩又像狮头糜身狼蹄牛尾的玉麒麟。古人信神,称它为丹鼎。明郑汝璧《游仙都记》“凡数转,径逾窄。徒拥一峡,谽蚜相向,石门中开,可丈许。稍进,则二柱耸峙,忽辟而峭,两山抱之。中见一石如丹鼎,上员下洞,可坐百人。”  
地址:丽水市缙云县仙都景色区九曲练溪  
(六)大肚岩  
大肚岩东北,是一鼓形巨崖,且顶部尚有一扁石覆其上。从隔溪好山脚,远远看去如人之大肚,故称大肚岩。由此,古人演绎说:当年轩辕黄帝东巡,在缙云山觞百神。大肚神仙贪吃了饭甑岩中的饭娘,肚子越来越大。他勉强走过好溪,走出密林,肚子已涨到把他的眼睛、嘴巴、鼻子都遮住,再也走不动了。黄帝见了好气又好笑,只好命他和南海龙王一同,守住南天门。  
大肚岩,它上部有亿万年雨水下流痕迹,呈棕黑色,像江南农民下雨时,所穿的蓑衣下摆一样,又叫它为雨蓑岩。(仙都志》也云“大组岩,其东复耸一岩,上广下钦,曰雨蓑岩。”清王诰有诗云“垂纶仙子惬春和,春水鸬鹚仙筏多。爱向下洋沽昔酒,时升灵石出高歌。三千丈发茎将白,五十九滩瞬又过。钓尽恶鱼溪不恶,至今岩迹隐烟蓑。”  
(七)姑妇岩  
姑妇岩,俗称婆媳岩,在仙都主景区人口处水南的子母山上。嘉靖(浙江通志》载:“在小蓬莱之东五里,上有二石相上下,又名子母山。”当人们走出缙云火车站,向东,就可望见姑妇两岩:那低者,龙钟-是婆婆;高者,亭亭玉立是媳妇,也许是大自然的忽略,有给这位媳妇造出一个漂亮的脸蛋。数千年来这里的人们相传:这位媳妇心肠狠毒,常常严酷-年迈的婆婆。天理不容,是天雷劈掉了她的头颅。岩下有口山塘,塘中的水,至今还是红的呢。元赵拱辰有诗云“古貌苍头迥不殊,天上偶然赋形躯;顽石本是无情物,却娱行人望姑。”  
缙云仙都,古为婺州地,人们又相传孙权母吴老太,曾专程到缙云山进香,永远保佑左近山民安康,而得名“永康”。那低者,人们以为是吴老太;高者,是身着纱披的观音菩萨。水之北,狮豹山上的舅轿岩,不正是吴老太的弟弟乔国老吗?  
姑妇岩下,是仙都人口处,景色秀绝,宋汪真有诗云“元武崖下启洞天,登磴转望已超然。春工着地看如画,水籁到山听似弦。鸟驾娇花呼饮酒,童从平野舞秋千。自欣烟花仙都里,自得还来诗一篇。”  
姑妇岩下,各有幽洞一处,小巧心爱,可坐七八人。  
姑妇两岩之间,有小石如犬,蹲于主人身旁,俗称天狗岩。  
(八)河阳古镇  
河阳村位于浙中的缙云县,地处于瓯婺台要冲,距金温高速公路出口6公里。全村现有农户956户,农业人口3021人,土地总面积6500亩,其中耕地1460亩。历代以来,由于交通阻塞,经济相对滞后,一向以农耕为主。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河阳村发作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05年全村农业经济收入450万元,二、三产业及外出劳务收入1700余万元,村集体收入达58.3万元。据抽样调查统计,农民人均纯收入5585元。全村有各类汽车30余辆、摩托车近500辆。道路、路灯、供排水等根底设备进一步完善,便当、平安、保证功用进一步增强。  
河阳村不只山环水绕,景色秀丽,而且保管了一大片参差有致的明清时期古建筑民居。旧时,先贤一向崇尚"耕读"。历代出过不少状元、进士。刚进村门,就能见到所谓"八进士门"。相传,此门是前人为留念村里宋、元时期一连出了"八名进士"而修的,年代竟可推溯到元末。门前的雕琢,乃是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御赐。近年来,当地开发了"古民居观光业",到村里来旅游的人日渐增加,有不少人专程从上海、杭州、温州等地赶来的。2005年接待游客9300多人,2006年1-9月打破了10000人。  
河阳村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至今保管着明清古民居1500多间,古祠堂15个,古庙宇6个,古石桥1座,传播着可谓一绝的古文化“河阳剪纸”。河阳村于2000年被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维护区,并被中国美院、浙江工商大学等十余家院校定点为写生实验基地。  
河阳村文化文娱生活丰厚多彩,建有舞龙队、腰鼓队、老年活动队、健身球队等,其中村老人协会先后六次获先进荣誉。该村先后取得丽水市新乡村建立示范村、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九)仙都摩崖题记  
仙都摩崖题记位于浙江省缙云县仙都景色管理区,散布于初阳山、鼎湖峰、仙水洞、铁城、小赤壁五景点,从唐代持续到近代。  
现存摩崖石刻和题记120余处。最早的摩崖石刻为唐代乾元年(公元758年)间篆书名家李阳冰的“倪翁洞”三字篆书和建中元年的一条游记。宋代摩崖题记有55处。明清题记有32处。民国(公元1912-1949年)时期的题记有15处。当代题记有10处。仙都山是中国道教名山,所以题记内容有不少是和道教有关的。也有游人的题词,体裁包括诗赋和散文。书体有篆、隶、行、楷、草等体。题记作者较知名的有唐代的李阳冰、宋代的沈括、明代的李健、清代的袁枚、民国的楼村和现代的沙孟海等人。  
仙都摩崖题记持续一千多年,书法品类众多,作风各异,而且有很多精品都是出自名家之手,因此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不多见的。题记中屡次记载了仙都山的道教以及儒家的活动状况,是不可多得的文字材料。2001年仙都摩崖题记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十)缙云县反动烈士陵园  
缙云县是反动老区县,素有荣耀的反动传统。在中国共产党指导下,缙云人民的优秀儿女为了推翻旧社会,树立新中国,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英勇献身,用本人的一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悲喜交集的壮歌。为了宣传反动烈士的光芒业绩,表扬反动烈士的爱国主义肉体,县政府于1981年兴建了金山烈士陵园,2006年12月更名为反动烈士陵园。  
缙云县反动烈士陵园占地2万多平方米,其中包括牌坊式门庭、留念碑、留念馆、墓园和留念亭。留念碑高12米,宽2.4米×2米,留念碑底座两侧刻有319名烈士名录。留念碑右侧下方,建有烈士留念亭。留念馆共有三层,总面积约663平方米。第一层为接待室,第二层为会议与展现厅,第三层也为展现厅。展现厅主要内容为:内容简介、人物引见、实物展现、历史全貌(包括历次战役、严重事情、重要人物等)。全面反映了从辛亥反动至解放缙云的整个反动斗争历史。目前留念馆珍藏有119幅宝贵烈士照片,20多件烈士遗物和反动历史文物等。  
1991年,缙云县反动烈士陵园被缙云县人民政府确立为缙云县重点烈士留念建筑物维护单位,1995年反动烈士陵园被丽水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丽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重点文物维护单位,2002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浙江省重点烈士留念建筑物维护单位。  
(十一)大洋水库  
缙云县大洋水库爱国主义教育基位置于大洋镇境内,在县城的东南部,距缙云县城35公里,距大洋镇5公里,海拔800米,面积5500余㎡。大洋水库于1970年8月1日开工兴建,1973年4月完工,属III等工程,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发电、灌溉、供水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库。枢纽工程由拦河大坝、溢洪道、发电厂、发电引水遂洞、跨流域引水工程与下坑水库的衔接洞等组成。水库主坝高47.5米,坝顶长170米,总库容1508万立方米,水库水面1150亩。库下沿盘溪水建七级电站,1979年世界小水电会议在此召开,遭到与会四十多个国度和地域专家的高度评价,被肯定为国际亚太地域地域小水电培训中心实验基地。1995年被授予丽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基地充沛开掘和应用本身资源,以史料《盘电颂》等有关水库建立的图片、影视材料等展现缙云人民以宏大的发明力和刚强的毅力,发明出让人引以为傲的大洋水库和各级电站的奇观。基地努力进步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盘电”肉体在革新中得到继承,在新世纪建立中得到发扬。  
(十二)中共缙云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原址  
中共缙云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原址为缙云县文物维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共缙云县委一大会址在壶镇镇高潮村赵氏宗祠。该宗祠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占地1024平方米,平面呈纵长方形,三进两院式砖木构造。正立面两侧分设五花山墙,门厅五开间,明次间抬梁式四柱七檩,梢间设看楼连通两侧厢楼。中厅两侧分设山墙,三开间,抬梁式四柱七檩。门厅、中厅是建筑精髓所在,梁架用材粗大,装饰精致讲究,牛腿雕琢人物、动物等图案,形象逼真。上厅为七开间,四柱八檩,装饰较简素。当年中共缙云县第一次党代会就在上厅神橱旁举行。  
1927年11月,中共缙云党组织在燕翼小学召开党员大会,成立了中共缙云县特别支部,直属浙江省委指导。1928年9月,全县24个党支部引荐的40余名党员在燕翼小学召开中国共产党缙云县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缙云县委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缙云县委,并以小学为县委机关驻地,直至1929年。在党组织和县委的影响下,学校教员中涌现出一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依托学校展开活动,展开武装斗争,对缙云壶镇、雁岭、白竹和永康四十四坑一带的红十三军第三团军事活动产生了严重影响。  
1994年,中共缙云县委一大会址发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维护单位,1995年评为缙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评为丽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十三)仙水洞(水仙洞)  
仙水洞,也叫水仙洞,在步虚山西坡的悬岩陡壁间,它北有滴水洞、坐禅洞,南为鼎湖峰。上有片云亭,下临练金溪,离溪面五十多米,古时分架梯攀缘可上。洞口面溪,圆如镜子,故又称镜岩。  
古往今来,仙水洞吸收过许多达官贵人和文宗大师,段成式、皮日休、陆龟蒙、赵扦、沈括、李之仪等都留下他们活动脚印。现散在洞内外的唐宋摩崖石刻共38处,是我国文物珍宝。  
洞顶岩窦间,有乳质的泉水,下滴成池,明澈见底。春夏不多,秋冬不少。水质清淳甘凉,久蓄不腐,相传轩辕黄帝就用此水来炼丹。人们经常喝它,能消百病,轻体态,益寿延年,故名仙水。  
世世代代以来,左近的山民,都说是水仙娘娘显灵的缘故。梁代文学家、著名道士陶弘景写有《水仙赋》传世。后来,唐代道士周景复饮了此水而成仙。  
能够说,在仙水洞不但能够领略神秘洞府的仙山意境,而且还能够品味到沁人心脾的玉液琼浆。宋人赵扦有诗云“路人云端步步轻,洞中涓流一泓清。不逢真侣仙踪在:犹喜摩崖纪姓名。”  
(十四)仙都方岩景区  
坐落于浙江省丽水地域缙云县城东7公里处,是一处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景观特征,融田园风光与人文史迹为一体的国度级重点景色名胜区;亦是一个山明水秀、景物美丽、气候宜人的旅游胜地。境内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山水飘逸,云雾旋绕。自隋代起出名于世。据记载,唐天宝七年(748年),刺史苗奉倩以有许多缤纷彩云盘旋于此山,山谷乐声震天,山林增辉,上报于朝。唐玄宗赞赏道:“是仙人荟萃之都也1遂亲书“仙都”二字,其名不断沿用至今。仙都山,古称“缙云山”,与黄山、庐山并列为轩辕黄帝的三大行宫——三天子都之一道教典籍称仙都为玄都祈仙洞天,属三十六小洞天之第二十九。仙都道教昌盛,佛教兴旺,景区内建有黄帝祠宇(玉虚宫)、黄龙寺、栖真寺、妙庭观、缙云堂、南宫寺、乌伤侯庙、独峰书院等人文古建筑,其中“黄帝祠宇”范围最大,是炎黄子孙祭奠朝拜中华民族始祖的圣地。仙都景色辨别布于东西约10公里的练溪两岸,由仙都、黄龙、岩门、大洋山四个景区组成。由姑妇岩、小赤壁、倪翁洞、鼎湖峰、芙蓉峡等300多个景点组成,计有72奇峰,18处名胜古迹。总面积166.2平方公里。  
(十五)括苍古道(栝苍古道)  
括苍古道(即栝苍古道)始建于唐末宋初,括苍古道北接仙(仙都)缙(缙云)古道,是衔接温(州)处(州)两地的主要通道,瓯江流域通往京城的要道。从缙云东渡镇樊庄开端,不断到丽水市岩泉村为止,绵亘横亘50华里。  
交通  
丽水东站做8路汽车到缙云东渡镇樊庄下,给售票员说是去走括苍古道的,售票员会通知你在哪里下,下来后顺着古道就走能够了,沿途有人家,根本不用问~  
景点位置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东渡镇樊庄不断到银场背(公路桥下“括苍古道”摩崖石刻)  
(十六)仙都仰止亭  
仰止亭,据清六峰樵客《仙都小憩图》载:在童子峰外练金溪畔,约建于明代,当为游人瞻仰鼎湖峰英姿的仰止之处,后废。  
新亭是台胞李延品、舒寿福两先生捐款重建。重檐十二柱式,黄帝合宫形,有古朴典雅之感。“仰止亭”三字,湖州李英书,亭内长联,吴亚卿撰书。  
地址:丽水市缙云县仙都景区境内  
(十七)驭龙亭  
驭龙亭在黄帝祠宇前,亭前有水池,池中有红鲤鱼。亭的一侧便是鼎湖峰。  
(十八)九曲练溪  
九曲练溪即是好溪流经仙都景区的称号,由于建筑堤坝,水势平缓,倒映着两岸山石树木,景色如画。鼎湖峰下练溪水,十分挺漂亮,道士下山的外景地。  
景点位置  
丽水市缙云县境内仙都景色区  
(十九)步虚亭  
步虚亭,立于鼎湖峰身后的步虚山巅。据人说建亭时,曾挖出石砚、石笔,可能是古人祭天时供奉神仙之物。  
步虚亭,是观览仙山胜景的最佳之处。向西鼎湖在下,古丽在上,中间笋川、前湖诸村,记忆犹新,似乎置身于天宫仙府,有天地之隔。而鼎湖峰,从地底深处森然隆起,状如方柱,气势磅礴,如谢灵运在《山居赋注》中所云“方石万丈,下有长溪,亦是缙云之流云”。  
向东高天坪在前,马鞍山在上,宛在九重,更为壮观;北望山如龙蛇,烟村暮树,绮丽特殊;还有磊磊铁城,隐约可辨。那九曲练金溪,如丝如带,环绕而至,更添风情非常。  
向南,仙都各仙山横列,天堂在前,山风松涛。  
地址:丽水市缙云县仙都景色区鼎湖峰身后步虚山巅的昆台之上  
(二十)缙云仙都黄龙山景区  
黄龙景区是国度AAAA级旅游区、仙都国度重点景色名胜区四大景区之一,也是国度级综合农业开发基地、中国(丽水)养生育老城、国度青少年户外运动营地、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国度五星级农家乐综合体、浙江省林业观光园区、浙江大学科技农业示范基地、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浙江省高校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二十一)十里画廊  
十里画廊,是丽水市缙云县境内,一处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景观特征的美丽风光带。  
(二十二)倪翁洞  
初阳谷有三个石洞并连,小巧剔透,圆如米筛,又称“阳谷三窍”。每当朝阳东升,有一缕阳光射透三洞的奇观。从“半壁池”入,过曲径拾石级而上。  
主洞高大宽阔顶如园盖,空中平整,洞前有巨石如屏,石室非常幽静而俗气,洞顶有碗口大的石孔,相传为古人夜读挂灯处。  
洞中留有唐朝以来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众多摩崖石刻、行、楷、隶、篆齐全,美不胜收。最宝贵的是唐代小篆书法家李阳冰(曾任缙云县令)题的”倪翁洞”三字。  
听说古代一位姓倪的官员,嫉俗遁世,隐居于此,但未留下姓名。唐朝李阳冰任播云县令时称之为倪翁,并于公元759年攀书“倪翁洞”三宇,刻于洞口,立巨石之上。后人修建“凭虚阁”以维护书法,至今石刻无损,字迹明晰。  
明朝刑部尚书鞘志(号旭山)和御史樊献科(号斗山),也曾先后隐居于“两谷洞”,因而石壁间有“旭山”、“斗山洞天”等题字。1980年4月,缙云县委将“倪翁洞”和仙都景色区的岩壁石刻,列为历史文物增强维护。  
倪翁洞景点其他景观有:老鼠偷油、独峰书院、问渔亭、舅轿岩、月镜岩等。  
月镜岩:东蒙岩与五老峰之间,有一簇岩石,形似一群仙女,遥对着好山上的“月镜”在梳妆装扮,故得名“仙女照镜”。  
相传古时有一群仙女感到天上寂寞,欲下凡玩耍。于是在群玉台对着镜子梳妆装扮,然后手舞足蹈,乐声传到人世。在正北方望龟洞住着-的和尚,听到悦耳的仙乐,悄然地到仙人礁偷看,只见仙女们在快乐地歌舞,瞪直了眼,入了神。就这样成了化石。  
地址:丽水市缙云县仙都初砀山上  
(二十三)壶镇镇  
壶镇镇始称“胡陈”,位于缙云县东北,距县城25公里,坐落在括苍山西北麓的好溪冲积盆地上。马鞍障其前,石龙绕其后,括苍绵亘环抱,平畈阡陌纵横、村庄鳞次栉比,工厂商铺林立。  
好溪流碧,似一条飘逸的玉带,穿镇南去。壶镇地处“三府(古代的处州、婺州、台州三府,即今丽水、金华、台州三市)四县(缙云、永康、磐安、仙居)”交会的腹地,东通仙居、西连永康、南接县城的苍岭古驿道在此设有驿铺。  
景点位置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