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龙游县民间习俗与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03-27 19:03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位置  
龙游县位于浙江省西部,金衢盆地中部,介于北纬28°44′-29°17′、东经119°02′-119°20′之间。辖区东连金华市,西交衢江区,北与东北界建德、兰溪两市,南接遂昌县,县境南北长61.5公里,东西宽29.37公里,总面积1143平方公里。  
二、严重事情  
1862年1月15日,新任浙江巡抚左宗棠指挥湘军从皖南进入开化县境,开端在浙西停止军事反扑。3月上旬,李世贤指挥安定军分两路迎击,北路由遂安西攻开化,南路自金华、龙游,西进衢州全旺、大洲一带。又分兵从衢州西部进据常山招贤,切断衢州和江山、常山之间的交通。4月上旬,李世贤并以主力从江山大陈、双塔底插入江山南境,直扑防卫峡口的闽军总兵曾元福部。左宗棠以“此处有关大局”,急从常山派湘军将领、衢州知府刘典率军南下,与江山李元度合力“会剿”,在石门、花园岗被安定军击退。4月16日,左宗棠亲率所部三路猛攻石门、花园岗。安定军据垒据守,凭墙发炮。清军“攀垒者坠壕,入垒者斫死,毙千人,不敢再进”。4月19日,安定军又在石门前面五家岭小丘筑垒7座,迎战清军。因军粮不济,于4月23日夜间撤离石门、花园岗,经长台敖村东返衢州、龙游。龙游地处金、衢之间,有无足轻重的战略位置,清军要沿衢江东下,非先攫取龙游不可。左宗棠把龙游的安定军看作“如骨在喉,非探取之不快”。他初次进攻龙游时,命总兵刘培元军驻扎在龙游城西十里的龟塘山,派其副将率四营人马助战;又调江西道员屈蟠、王德榜两军屯扼全旺,作刘培元后援;本人亲率清兵进驻距城十里的潭石望(团石湾),策应两路。气势汹汹,妄图一举拿下龙游城。  
三、龙游发糕制造技艺  
龙游发糕相传来源于唐代,是龙游特有的一种节日食品,制造工艺共同,配料讲究,废品色泽洁白如玉、孔细似针、闻之鲜香扑鼻、食之甜而不腻、糯而不粘,因“发糕”为“福高”之谐音,寓“年年发、步步高”之不祥涵意,既为逢年过节必备名点,又是捐赠亲友之佳品。龙游发糕制造技艺共同,非常考究资料配比和浸泡时间、火候,纯手工制造,因而发糕制造技艺仅仅传播于龙游县各地和衢江区和龙游接壤的一些村庄。  
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游发糕花色种类多样,按口味分,有白糖糕、红糖糕、桂花糕、核桃糕、红枣糕、大栗糕等;按主要原料分,可分为纯糯米糕和混合米糕。  
龙游发糕选用上白糯米搭配粳籼米,浸数十天后,用水漂清,磨成细粉,按比例加猪油、白糖、酒酵调制,经发酵后蒸熟(并且按需求加上桂花、枣等口味调料)。为显现节日的喜庆氛围,人们还用六角茴香沾上红色食用颜料在蒸熟的发糕上印满图案。  
在几百年的开展过程中,龙游发糕构成了共同的制造技艺和风俗文化,是龙游人民过节和婚丧嫁娶等场所必备食品,是民间任何酒席的首道点心,是祭奠的主要供品,普通春节前炊发糕还要举行拜天地、拜米神、拜灶老爷等典礼。  
随着商业化的开展,范围化发糕的制造,经过机器制造的发糕占领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而依照民间工艺制造的发糕越来越少,特别是磨粉用的石磨消逝的很快,随着一批老年人的逝世,年青人中控制民间制造技艺的人越来越少。  
四、中央习俗  
龙游县有多种中央戏剧盛行,名伶辈出,是婺剧重要发源地。民间舞蹈盛行龙舞、狮舞、采茶灯、马灯等。20世纪50年代初,下库泥望见陈龙曾与奉化布龙组合,上京演出,‘名噪一时。民风憨厚,以艰辛创业著称。农民勤于耕作,治无隙地。行商不辞艰苦,“挟资以出守为恒业,即秦晋滇蜀万里视若比舍”  
龙游县境内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多处,出土二级文物18件、三级文物百余件。古建筑尤明清时期民居保管完好为江南稀有,宋明两代的砖塔原有9座,今存8座。绍衣堂、舍利塔、横山塔列省级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五、方言  
龙游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金衢片。  
六、龙游春节风俗  
龙游县地处浙西地域,金衢盆地的中心,有万年以上的人类寓居史,2242年的建县史,人文荟萃,历史长久,民风憨厚,物产丰饶,衢江、灵山江穿境而过,山川锦绣,风光瑰丽。星移斗转,沧海沧海,在漫长的岁月里,龙游人构成了共同的民风民俗,特别是过春节的风俗,精彩纷呈,颇具特征。  
过春节是龙游人一年当中最为盛大的节日,一过腊月二十,不管在外求学的,还是打工挣钱的,天南地北,海角天涯,都会风尘仆仆往家里赶,为了全家人能在春节里聚会,享用天伦之乐。  
腊月二十三是送“灶神”日子,“灶神”龙游人俗称“灶司老爷”,是用木刻制版后印制的红纸上,贴在厨房里,中间是“灶神”的像,像的左边写着:“上天呈善事”,右边写着:“下界保安全”,腊月二十三,把旧的“灶神”揭下来,跪拜以后,将“灶神”烧掉,送上天去。  
腊月二十四,龙游人有过小年的风俗,也是迎“灶神”的日子,家家户户都要点烛焚香,祭拜天地,贴上新的“灶神”然后全家人围在一同吃圆馃,圆馃用精猪肉、冬笋、香菇、豆腐等作馅料包的,头尖肚圆,形似蜜桃,馅料香气扑鼻,外观洁白如玉,引人馋涎欲滴。  
过了腊月二十四,开端掸尘、炊发糕、裹粽子、制冻米糖、添新衣服、采办年货,家庭条件好的要杀猪宰羊。到了年三十(小年为二十九),酝酿已久的年味更为浓烈,当天三四点钟开端举行盛大庄严的“谢年”典礼,在八仙桌上摆上猪头、全鸡、全鱼、时鲜水果、各式糕点等祭品,点上香烛,燃放爆竹,全家人忠诚向外跪拜,感激天地神灵在过去的一年里保佑全家安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繁荣昌盛,幸福安康。  
谢过年后,开端贴春联,春联是用红纸写上对仗工整,简约精巧的联句,大门上贴的叫“门神”,屋柱上贴的叫“对联”,小门、房门上贴的叫“斗方”,大门上普通写“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福降神州喜临门,春归大地人世暖”等不祥的对联,表达人们迎祥纳福的美妙愿望。当年家有晚辈逝世,则用绿纸写有“天下皆春色,吾门独素风”等门联贴上。谷柜、米瓮上贴上“五谷丰收”“金玉满仓”,家的有新婚夫妇,房门上贴上“早生贵子”“麒麟送子”等。猪圈、牛栏上则贴上“猪肥牛壮”“六畜兴隆”。除大门外,其他门上要贴“福”字,有的还把“福”字倒贴,寓意福到了,祈盼在新的一年里,大吉大利,福满全家。  
贴完春联后,过年的重头戏正式拉开帷幕,餐桌上摆满丰富的菜肴,一家人围坐在一同吃年夜饭,年夜饭桌上鸡鸭鱼肉,应有尽有。还有几道菜是必不可少的,如肉丸子,是用蕃薯粉或葛粉拌上煮熟的芋艿、肉丁,上炊笼蒸煮而成,由于龙游方言中“丸”与“圆”同音,寓意阖家团聚,欢聚一堂;有鲜鱼,意义是期盼新的一年仓廪盈实,年年有余;有粉丝,隐含财源不时,幸福绵长;有用豆芽、荸荠、白萝卜、胡萝卜,香菇丝、雪里蕻、冬笋片、五香豆腐干等八样食材制造八宝菜,意味着来年招财进宝,收入广进,这是龙游人民应用菜名的寓意,讨个好彩头而已。  
吃过年夜饭后,晚辈要给小辈们“压岁钱”,点上火炉(城市里普通开空调),全家人围坐在一同“守岁”,回想过去,瞻望将来。还有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也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随同我们渡过一年一度的元旦之夜,在“难忘今宵”漂亮的旋律中迎来了新年的钟声。  
大年初一,人们见面要互致问候,恭祝新年快乐,家里小辈为晚辈请安,拜年,然后为逝去的祖先上坟拜年。这一天,女主人能够休息一天,不需料理家务,全部由男主人代劳,早上六点左右,男主人就开端准备早餐,开年第一餐,餐桌上龙游发糕、葱花馒头、鸡蛋、粽子是必不可少的,龙游发糕是用粳米粉掺入肥肉、白糖、桂花,酒酵蒸制而成,洁白如玉,醇香扑鼻,香甜可口,老少皆宜,有“年年发,岁岁高”的寓意。葱花馒头是用猪肉、笋干、香葱作馅料夹入馒头内,上炊笼蒸好,由于龙游方言中“葱”与“春”同音,有吃葱花馒头,迎新春佳节的寓意。吃鸡蛋意味着捧元宝,来年物阜年丰,财源滚滚。吃粽子也有考究,“粽”与“种”“中”谐音,吃了粽子,春耕在即,有种有收,家有读书郎,期盼成果优良,高中金榜。北乡一带还有年初一吃菜羹的风俗,由于龙游方言中“菜羹”与“催耕”相仿,隐含过了新年,要进入春耕的意义。  
正月初二以后,人们开端出门拜年,走亲访友。春节期间“龙灯队”“舞狮队”开端活泼在城乡各地,给人们送去欢乐。龙灯有北乡的“稻草龙”,东乡的“泥鳅龙”“滚花龙”,南乡的“篾龙”。“舞狮队”中貔貅舞、麒麟舞、硬头狮子舞绰约多姿,各具特征,特别是盛行于龙游东乡的硬头狮子舞以粗暴迅猛,状貌威武、气势磅礴而名噪一时,屡次参与全省、全国竞赛,屡获大奖,曾取得文化部文华特别奖。春节期间,各地文化礼堂组织的文艺活动,方式多样,精彩不时,令人琳琅满目。  
正月十五,龙游城乡会在元宵佳节举行“庆元宵,吃汤圆,舞龙灯,猜灯谜”活动。充溢喜庆,平和的春节就这样在欢声笑语中渡过了。  
七、龙游文化与习俗  
民国《龙游县志》载至清朝末年县人诗歌近3肋首(组),文章近100篇,入《艺文考》著作约120部。徐安贞、刘克、夏隐释传灯、张文介等人以文名为世人所重、诗文入选典籍。  
民国前期文学创作详情无考。40年代初期,余绍宋《寒柯党诗》、《宋诗集联》印行。县民众教育馆编有《龙游民教》,岑风艺社编有《岑风》油印文艺刊物。鄢绍良、方牧新诗创作活泼,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诗集《拂晓的召唤》中分别选有他们诗作各一首。鄢绍良笔名畸田、司马群兵等,写有大量进步诗歌,在当时东南文坛有影响。  
1948年方牧编过名《文学导报》的文学性小报。建国后,文学创作日趋活泼,50年代初先后在《浙江文艺》、《浙江日报》、《萌芽》、《俱乐部》、《北京文艺》、《长江文艺》、《东海》、《中国青年》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小说4篇,诗歌2首,民间故事1个、剧本2个。  
60年代,鄢绍良剧本《飞雪迎春》获省会演奖,发表于《浙江日报》。“文化大反动”后,文学创作进入新开展时期,创作队伍初步构成,在《东海》、《苗岭》、《浙江日报》、《中国青年报》、《当代诗歌》、《民间文学》、《滇池》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小说、散文、诗歌、民间故事等文学作品百篇以上。现省作家协会会员1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2人。  
旧志中多有画家记载,如祝次仲、劳景贤、姜载、余可大、余恩铹、余福博等,自宋以降代有名家。民国时期,余绍宋海内外著名书画家、书画理论家,唐作沛、吴南章、劳泰来也各有所长,时称龙游“四画家”。抗战期间余绍宋避居休尘,“四画家”过从甚密,在他们倡导下,一时去上海美专求学者10余人,画坛新秀颇多。1944年5月20日,县内举行初次版画展览。建国后,文艺创作仍以美术创作最活泼。“文化大反动”前,参与省以上展出美术作品10人次以上。洪瑞还撰《王冕》、《张书脚等画家传记出版。80年代后,创作展览连年不时,省级以上展出美术作品百件左右,洪瑞、朱秉衡、杜如望分别于杭州、广州、衢州举行个人画展。还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余绍宋书画遗作展。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5人。刺绣、剪纸、木雕、砖雕、竹编等民间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应用普遍。精深的古建筑砖雕装饰为人推重。1972年起,工艺竹编成重要出口产品。  
旧时,画家多书画并檀,旧志载有余励、余嵩、余长泰等专以书法见长者。民国期间,傅振声、方鉴庵书法为县人推崇,店号牌匾大多出二人之手。近年,书法作品参与省以上展出、获奖10余件。现省书法家协会会员2人。  
龙游文化遗产丰厚。境内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多处,出土文物不乏珍品,其中二级文物18件,三级文物百余件。古建筑尤明清时期民居保管完好为江南稀有,宋明两代的砖塔原有9座,今存8座。绍衣堂、舍利塔、横山塔列省级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龙游有多种中央戏剧盛行,名伶辈出,是婆剧重要发源地。民间舞蹈盛行龙舞、狮舞、采茶灯、马灯、踩等。50年代初,下库泥望见陈龙曾与奉化布龙组合,上京演出,‘名噪一时。民风憨厚,以艰辛创业著称。农民勤于耕作,治无隙地。行商不辞艰苦,“挟资以出守为恒业,即秦晋滇蜀万里视若比舍”〔《万历龙游县志》〕。文人勤奋好学,学有成就者多。南朝徐伯珍。箬叶学书,淹通经史。唐诗人徐安贞,官至中书侍郎。宋状元刘章、汪应辰,相余端礼,端明殿学士马天骏。宋末元初民间天文学家赵友钦,著有《革象新书》传世。明藏书家胡荣、童现,佛教大东传灯。现代有书画家、方志学家余绍宋,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学者华岗,,创建河流泥沙学范畴“何氏公式”著名水利专家何之泰等。人杰地灵,古代著名文学理论批判家刘勰、唐代著名诗人杨炯、舜宋抗金名将宗泽曾任县宰。加之山水售秀,顾况、孟郊、李商隐、罗隐、陆游、杨万里、徐渭、郁达夫等历代著名诗人为之倾倒,留下耕耘之作。  
八、浙江龙游定婚结婚有什么规矩吗  
表弟找来个龙游女孩,五一家里要去龙游定亲,很想理解下龙游的风俗,以免礼数不够。所以讨教下浙江龙游朋友,女方那里定婚结婚有什么规矩和考究吗。先谢来。  
龙游人随和,接近;  
1需给女方亲戚打定金礼包几不考究,只是一个风俗礼节(这些结婚的时分亲戚都会加礼回给女方)  
2女方本人的礼金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哦。  
3家里晚辈给他们送点礼品,再下礼金就能够了。  
放心,只需小俩口好,什么事都好说!(这是龙游老人家真心话语)  
女方那边会摆酒席的。到时分你们别拘束,要吃好,要喝开心。我们龙游人就是最喜欢客人吃好吃开心的,其他没什麽特别的考究规矩。呵呵  
龙游人随和的,定亲就按你们的那边来好了,其实假如要算风俗,那就多了,当然最重要的是礼金了,呵呵,然后送点东西,买点东西下点礼金就行了  
我虽不是龙游的人,但那里的婚礼我参与过几次,浙江龙游的规矩仿佛要比其他中央多的多,也有点不一样.你可要好好理解一下否则要乱套.  
九、龙游县树葬风俗  
龙游县乡镇树葬点建成后的首例树葬典礼在石佛乡鼎力山村悄然举行  
逝者家眷神色庄严  
将已故亲人的骨灰盒缓缓放入  
红豆杉树前已提早准备好的凹槽中  
完成了整个树葬典礼  
树葬,是一种以植树替代造墓和骨灰寄存,采取深埋的方式安葬骨灰,不修坟墓、不立碑、不硬化土地的安葬方式,是生态葬中的一种。生态葬是指遗体火化后,经过“草坪葬”“海葬”“树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地的方式处置骨灰。  
此次鼎力山村的树葬典礼是石佛乡的第一例树葬。该乡民政助理员朱言说:“它主要的益处是生态环保、节约土地并能减轻农民的担负,由于树葬的骨灰盒在3至5年后降解了,就不用再另外建公墓,能够反复应用土地。”  
而且鼎力山村山多、草多,传统的殡葬方式很容易引发火灾。这样的树葬典礼还能够减少火灾发作的隐患,能一定水平上减轻森林防火压力。  
在村“两委”的宣传以及逝者家人的支持下,逝者最终在青山绿水间长眠,以树为家,花草为伴。节地安葬、节省治丧、文化祭扫等新时期的殡葬新风气正逐渐树立。  
十、龙游县饮食风俗与特产  
1、三头一掌  
鸭头、兔头、鱼头和鸭掌是衢州有名的“三头一掌”。在龙游,各色粥铺、夜宵店,简直清一色都贴着内售“三头一掌”的招牌。  
2、龙游葱饼  
龙游葱饼来源于胡饼,后逐步演化成烤饼,再由烤饼演化而来,与烤饼没有实质的差异,只是在烤饼里面放入了当地共同的野生香葱,也称“狗细葱”。此葱香味浓烈,余味绵长,所以特别香。  
3、豆腐丸子  
白嫩嫩的丸子、绿茵茵的葱花、红彤彤的干辣椒,伴着几根榨菜,漂浮在清汤里。一碗摆在面前,色、香、味俱全。  
4、北乡汤团  
龙游北乡汤团是咸味的,个头较大、尖头圆肚,三个就能装满一个小碗。它没有传统汤圆那般粘牙,咬上一口,细细的笋干丝夹着软嫩的豆腐,青绿的小葱伴着肉末,非常美味。  
5、龙游发糕  
龙游发糕制造工艺共同,配料讲究,废品色泽洁白如玉、孔细似针、闻之鲜香扑鼻、食之甜而不腻、糯而不粘。其最大的特征是在制造过程中参加适量糯米酒发酵而成,营养丰厚。  
6、龙游肉圆  
龙游肉圆也叫“山粉粿”,主要是由红薯淀粉及芋艿制造而成的。龙游肉圆外形呈不规则半圆形,扁扁圆圆,上下不平,酷似农家菜里的狮子头,所以叫肉圆。龙游肉圆色如煮透了的茶叶蛋,暗红透亮,晶莹剔透。撒上点葱花装点一下,在红绿相间之中显露出浓烈的传统小吃魅力。龙游肉圆在红薯粉的作用下口感十分劲道柔软,嚼劲十足,且醇香诱人,咸淡适中,回味绵长。  
十一、名人  
南朝徐伯珍箬叶学书,淹通经史。  
唐徐安贞诗人,官至中书侍郎。  
宋刘章、汪应辰状元,相余端礼。  
马天骏端明殿学士。  
宋末元初赵友钦天文学家,著有《革象新书》传世。  
明胡荣、童现藏书家,佛教大东传灯。  
现代何之泰创建河流泥沙学范畴“何氏公式”。  
当代两院院士三名,分别为汪燮卿、郑树森、杨小牛。  
十二、龙游县著名景点  
1、龙游石窟  
7个石窟紧挨着,排列工整,规划呈北斗七星的外形。每个石窟均有石阶通向洞底,石窟内的石柱依据洞的大小1到4根不等,其规划契合力学原理,洞与洞之间的距离,有些仅50厘米。在石壁上,有神秘的图画,刻有马、鸟、鱼、数米长的闪电状刻纹。在这7个石窟周边1公里范围内,相似的石窟共有24个,沿衢江北岸还散布着更多的石窟,这是一个庞大的石窟群。  
2、龙游民居苑  
龙游民居苑在龙游镇南郊鸡鸣山,占地6.6万平方米,系将龙游乡间局部缺乏就地维护条件的明、清古建筑集中迁移至此而构成的。除鸡鸣山原有的鸡鸣塔外,1991年开端由旧址迁建于此古建筑有“高岗起凤”、“翊秀亭”、“巫氏厅”、“汪氏民居”、“邵氏小厅”、“灵山花厅”等六座。  
3、舍利塔  
在县城东11公里湖镇下街,始建无考,北宋嘉祐三年(1058)重建。六面七层,楼阁式实心砖塔。高26.4米,基座砖砌,每面宽2.30米,须弥座高1.60米。每层每面有倚柱、佛龛呈壶门状,内置玉佛,底下四层玉佛已盗失。倚柱间用阑额相连,上有砖砌扶壁栱二朵,为四铺作出单杪。腰檐为菱角牙子叠涩组成,檐头挂风铃,顶部塔刹完好。外型精致,为省内宋塔中少见。1981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4、横山塔  
在县城北16公里横山乡横山村,明嘉靖十二年(1534)建。八面七层,楼阁式空心砖塔。高30余米,塔内直径3.5米,壁体厚1.16米。塔基及须弥座以红砂岩砌成,高0.59米,束腰局部刻卷草纹饰。各层收分较弛缓,配富于变化腰檐,檐下用墨绘转角斗栱,平身科亦绘一斗三升斗栱。塔身底层东南西北各有壶门,以上各层皆有四壶门,设平座,方向错开。塔刹上部相轮已毁,塔砖零落严重。塔砖刻“大明嘉靖甲午张氏横山塔砖”等字样。1982年列为县级文物维护单位(1989年列为省级)。  
5、湖岩塔  
在县城东9公里七都乡曹垄村,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建。六面七层,楼阁式空心砖塔,高30米。塔基须弥座用条石叠砌。塔身收分缓和,每层隔面有拱券门。砖砌倚柱,施阑额。每层用五层菱角牙子叠涩出檐,塔刹石制。第二层正面砖砌匾额上有“湖岩状观”4字。1984年10月列为县级文物维护单位。  
6、鸡鸣塔  
鸡鸣塔在县城东南郊鸡鸣山上,明嘉靖年间建。六面七层,楼阁式空心砖塔。高21.4米,基座条石砌成。各层腰檐均以4道菱角子叠涩组成。塔身收清楚显,顶上二层尤甚。各层檐下均砖制一斗三升斗栱,各层转角处皆砖砌倚柱,倚柱间额枋相连。底层东北、东南、西南面拱券门,二层以上层面有壶门。塔刹无存,东北向各层塔檐损坏严重,塔身裂口多道。1982年列为县级文物维护单位。  
7、龙洲塔  
龙洲塔又名文峰塔,在县城东北新桥头。明隆庆年间始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七月重建,故第三层砖砌匾额“龙洲耸秀”4个大字边款有“乾隆五十三秋月吉旦”等字。六面七层,楼阁式空心砖塔,高26.13米。塔基二层条石砌成,高0.48米,塔身倚柱砖砌,柱头上施一斗三升式转角斗栱,底层及第二层平身科施二攒,二层以上一攒。底层南面有1拱券门,以上各层隔面有壶门。塔内原有木构造,现无存。塔檐除底层外,各层东北角及西北角均坍塌,塔刹已毁。1982年4月列为县级文物维护单位。  
8、浮杯塔  
在县城东4公里七都乡朱家村,明万历年间建。六面七层,楼阁式空心砖塔。高40余米。基座用条石砌筑,底层西面有1拱券门,以上每层隔面做有拱券门,用五层菱角牙子叠涩出檐。塔顶置铜质露盘,四面用铁索固定,塔身第三层石匾上有“浮石宝塔”4字。1984年10月列为县级文物维护单位。  
9、刹下塔  
在县城北志棠乡塔下叶村,明万历年间建。六面七层,楼阁式空心砖塔。高30.3米,石制须弥座高1.1米,束腰局部0.36米,下枭刻有花纹图案。底层塔身特高,各层砖砌倚柱都向中心倾斜,构成塔身向内递收的轮廓。底层有七道菱角牙子叠涩出檐,三层以上减为6道,檐角上翘,外型富有向上感。檐下用墨绘转角斗栱战争身斜斗栱,底层正北、东南、西南3面开拱券门,塔顶覆钵形,塔刹大部已毁。1982年列为县级文物维护单位。  
10、沐尘塔  
在县城南23公里沐尘乡沐尘村雷峰山,建筑年代无考,据形制揣测当属明朝。六面七层空心砖塔。塔身第七层以上被雷击毁残高约13米。塔壁厚1.15米,塔基须弥座用粗麻石板平砌成。徒刑好像六棱柱,通体用25×13厘米青砖实砌,自上而下收分较大。第二层起每面每层有拱券形假门。每1券门两侧槏柱。第一层东南向有10.42米宽,1.45米高拱券门可供人进出。1986年7月列为县级文物单位。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