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永嘉县民间习俗

  • 风水民俗
  • 2022-03-20 11:17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位置  
永嘉县位于东经:120°19′至120°59′;北纬:27°58′至28°36′,浙江省南部,瓯江下游,濒临东海,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总面积2677.64平方公里。  
二、应界坑乱弹  
应坑乡位于永嘉县西北山区,距县城60公里。应界村始建于南宋,是该乡最大的行政村,现有人口2000多。那里农田肥美,民情纯朴。上世纪民谣传唱:“晚米饭软悠悠,红田鱼盛鹅兜,黄泥冬笋日日捞,洋房屋三层楼,漂亮姑娘坐东楼,三官爷亭好乘游……”。  
自清乾隆年间,永嘉(温州)四十六都鉴川(现应界坑村)中央初次创办《老寿昌乱弹戏馆》,自此,乱弹在浙中浙南、闽北盛行。  
乱弹戏深受大众喜欢,民间各种场所的红白喜事、华诞、寿诞、集市、庙会都请乱弹班演戏。它是一种“向无曲谱,只沿土俗”“杂白混唱,锣鼓击节”的曲牌体音乐,曲牌大多无男女之分,行档之别。  
唱腔以唱真嗓为主,只要小旦,花旦唱些子音(假嗓)口白以普通话夹杂永嘉方言,而小花都用永嘉方言。唱腔均有一定词格的长短句,但以七言为多,乱弹从古至今都是老艺人口传身教,师传徒受没有正式剧本。  
目前,应界坑乱弹剧团在温州各地乡村演出频繁。为此,2008年5月,省群艺馆戏曲专家专程来永对应界坑乱弹停止了调研测评。永嘉应界坑乱弹唱做并重,文武兼备,武技紧凑、惊险、唱腔昂扬粗朴,贴近大众生活,念白唱词分明明白,有普遍的民众参与性和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它对研讨永嘉乱弹艺术的开展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永嘉昆剧  
温州昆曲,又称永嘉昆剧,是盛行在以温州为中心的浙南地域的一个昆剧流派。明万历年间(1573一1619)昆剧传入温州后,和温州的戏曲声腔相互交融,逐步构成这个中央剧种。  
温州昆曲的声腔,既有与苏昆同牌同调,也有同牌异调和独有曲牌。演唱中不受传统联套宫调规律限制,能够同宫异调联套,以至在某一曲牌中间转调,呈现极大灵敏性和丰厚性。在打击乐方面也保管了较为古朴的民间锣鼓点。角色最初有小生、正生、当家、花旦、大花、小花。外加鼓板和正吹即可演戏,称“八脚头”。后开展到13脚。扮演艺术古朴、自然、明快、考究生活真实。丑角道白多用温州方言。  
温州昆曲大小约120多个,有《荆钗》、《白兔》、《杀狗》、《琵琶》、《金印》、《绣襦》、《八义》等;尚有李渔作品七种和一批独有剧目。  
清嘉庆年间,永昆有秀柏、霭云等班社。同光至民初为鼎盛时期班社多达三四十个,最有名者为新同福与新品玉,时称“品玉行头好,同福价钿老。”新同福系叶良金(艺名蒲门生)、杨盛桃(阿桃儿)所组建,演员阵容齐整,名艺人徐郑、炳虎(叶啸风〕、邱一峰(小生水)皆得蒲门生亲传,名扬艺坛;另一演员高玉卿,观众昵称“大姆旦”,演技精深,数十年间独步昆班,弟子达200余人;从而永嘉昆剧声名大振。其后有杨永棠、杨银友继承永昆衣钵。  
抗日战争时期,永昆艺人日渐凋谢,观众锐减。1951年,兼并新同福、新品玉、一品春、南春班社零散艺人,成立温州地域巨轮剧团。1954年,划属永嘉县,称永嘉昆剧团。它曾以具有生角演员杨银友、旦角演员周云娟等一批杰出的扮演艺术家而风行一时。五十年代赴上海演出《荆钗记》、《琵琶记》、《绣襦记》等,博得分歧好评,上海名家俞振飞观后曾有“南昆北昆,不如永昆”之赞。1957年,温州戏曲学锻炼班为永嘉昆剧团培育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员,现又有一批学员在上海培育,可谓历经风雪而无畏,照旧生意盎然,今2000年春天更以一出《张协状元》名震昆坛,博得行家分歧赞誉。温州确实是一个人杰地灵的中央,一代又一代的温州人用热血肥美了这片热土,但一次又一次的经济浪潮,带来了无限经济利益的同时,却卷走了温州人心中最朴素的文化。温州戏曲、曲艺作为瓯越文化的重要组成,作为温州人文情怀的真实写照,却在一步一步地远离,远离……,我们熟习的乡音已离我们日渐远去。  
永昆,温州昆曲是中国南方昆曲的一个流派,因盛行在永嘉一带,又称“永昆”。它与苏州昆曲根本类似,但曲调稍紧,节拍教快,其道白多用温州方言。伴奏以笛为主,其曲调古朴、轻柔、缠绵动人,其抑扬快慢,按固定曲牌演唱,规则非常严厉。其剧目有《琵琶记》、《雷峰塔》、《连环记》等,扮演艺术上具有朴质、自然、明快等特性。  
四、拦街福  
汉族祭奠旧俗。盛行于浙江温州等地。温州此俗,起于何时,尚无实考,据清乾隆《永嘉县志》载:“二月朔,通衢设醮禳灾,名拦街福,以后循次取吉为之,至三月望日止。”可见,此俗在清初已盛行。温州城内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从康乐坊开端,至三月十五日五马街止,主要街道依次举行祈福活动,如今的拦街福都在温州城内的锦江路一带停止了,拦街福为中央性传统节日。  
拦街福举行之日通衢设红楼,扎花门,张布幔,悬灯结彩。氛围热烈。街头还演出戏曲、弹词、木偶,以及滚龙、踏高跷、猜灯谜几集各种文娱活动之大成、同时家家设祭台、摆盆景、陈花卉,称作“花祭”。店铺以减价招来顾客,各方游客云集。人晚灯灿辉煌管弦齐作,城门大开,任人出入、活动至午夜才息。第二天,别处街道又举行“拦街福”。  
现代的拦街福中心包括:龙头船,龙灯,十二月令绸塑,彩塑宝塔和形形色色的人物、家具、食物米塑。街道两旁张灯结彩,各有不同的店铺一字排开,出卖包括中央特征小吃、全国各地小吃、零食,出卖工艺品以及向人们展现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浙江乐清细纹刻纸、黄杨木雕、浙江洞头贝雕等等。品种丰厚,款式繁多。  
五、永嘉学派  
永嘉文化中,有著名的永嘉学派。永嘉学派是南宋时期可以与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成鼎足之势的重要学术思想流派,开创人是郑伯熊兄弟、薛季宣、陈傅良等,他们分别是温州鹿城和瑞安人,永嘉是当时的州治所在地,故称为“永嘉学派”。稍后的思想家叶适是瑞安人,继承和开展了永嘉之学,进一步扩展了“永嘉学派”的影响,在当时的学术思想界有无足轻重的位置。  
详细到永嘉学派的近代命运,近代温籍学问分子从永嘉学派的文献中吸取了思想精髓,在近代情境中停止了发明性的转化,正如陈黻宸说:“通商以来,习尚稍移,浮浅之徒,侈谈西学,抄袭失据,转或刍狗诗、书,求其融会中西,贯串古今,通经致用,蔚为一代儒宗者盖鲜。夫以中国四千年圣人之治,不为之鲜扁弥缝,修吾声名文物,而徒震惊乎异域杂霸功利之见,儒术之衰,非吾辈责欤?”(《陈蛰庐孝廉〈报国录〉序》,《陈黻宸集》第511页)能够说,“贯串古今,通经致用”是南宋永嘉学派的思想灵魂,叶适以为这是向儒家“道之本统”的回归(参见何俊《叶适与道统》,《叶适与永嘉学派论集》);“融会中西”则是永嘉学近代存续的详细方式,而这三者又统一于温籍学问分子对“儒术”的近代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近代儒家学问分子对儒家“道之本统”的新见解、新境地。因而能够说,永嘉学派近代命运这一个案,展现了儒学在各种情境下存续的某种规律。  
六、永嘉四灵  
中国南宋中叶的诗歌流派,代表南宋后期诗歌创作上的一种倾向。永嘉四灵指当时生善于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的4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赵师秀(字灵秀)、翁卷(字灵舒)。因他们同出永嘉学派叶适之门,其字或号中又都带有“灵”字,故称永嘉四灵。4人中徐照和翁卷是布衣,徐玑和赵师秀做过小官。他们的诗风承袭晚唐,选择了晚唐诗人贾岛、姚合的道路,请求以清爽刻露之词写野逸清瘦之趣。诗体的特性是:继承了山水诗人、田园诗人的传统,满足于啸傲田园、寄情泉石的闲逸生活。在艺术上,又能刻意求工,忌用典,尚白描,轻古体而重近体,尤重五律。以至请求全诗字数不得超越40字。在较大水平上纠正了江西派诗人以学问为诗的习气。他们的成就极有限,但在当时的诗坛却得到普遍的反响。  
“永嘉四灵”是南宋诗坛独树一帜的诗歌流派,对前人,它改造江西诗派,去除其弊端;对后来,它启动江湖诗派而再创新、开展。全祖望在《〈宋诗纪事〉序》里把宋诗的开展归结为“四变”,从陆游等“中兴四大家”到“永嘉四灵”为其中的第三变。“四灵”诗歌并非“寒蝉哀鸣”,也不是远离社会理想,只透露“狭窄的心理”。它在宋代诗歌史上应有较高的位置,对它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评价,特别是对积极用世方面的评价,需求打破由来已久的思想定势,多一些多元认识和宽容认识。  
“四灵”呈现的时分,江西诗派的影响已渐趋衰弱。“四灵”客观上也想突破江西诗派的藩篱,学贾姚,少用典等等,都含有与江西诗派南辕北辙的企图。叶适以为他们的诗风是对唐诗的复归,其实以“四灵”的才干,从本质上来说,他们只是由于不满表现着典型宋调的江西诗风,从而又回到了宋初崇尚晚唐体的老路上去。  
七、永嘉过年有什么习俗习气?  
一、吃麦芽糖  
麦芽糖作为永嘉山区一种传统零食,每到过年走亲戚,走朋友,“伴手礼”里面总少不了这种糖。永嘉县最早开端做麦芽糖的是碧莲镇应界坑村,至今在每年过年的时分,仍坚持制造这种传统的零食。  
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应界坑村麦芽糖,在过去,村民们过年制造麦芽糖主要用来祭灶神,给孩子当零嘴吃,而如今,村民们制造麦芽糖更多的是为了庆贺新年的到来,更是想借着芳香甘美的“麦芽糖”表达对美妙生活的希望。  
二、舞龙  
每到新春,永嘉民间很多中央都有舞龙的风俗。舞龙也是正月里的重头戏。在锣鼓声中,龙灯俯首摇尾,蜿蜒游动,多由十多个壮汉举竿来回奔波,繁华特殊。舞龙灯祈福,是许多人难以忘怀的春节记忆。  
三、蒸松糕  
寻年味,迎新春,每逢过年,具有年味儿的传统糕点——松糕总会令人格外思念。筛粉料、装蒸屉、放红枣、随着股股热气从蒸屉中窜出,没多久,香甜软糯、美味可口的松糕就新颖出炉了,每一口都透着过年的香甜。  
四、品味千层糕  
在永嘉很多中央,千层糕成了过年桌上必备的主食之一。因其糕和“高”同音,有步步高升、江河日下的意义。  
五、还冬  
俗称解冬,是古代腊祭百神遗俗之一,典礼普通在近年边时举行。有钱人家于元旦当日,选择潮涨时在中堂摆设香案,供以猪肉、猪头、米鸡、年糕、金银纸元宝等祭品,还有各种南北货、海货。有的人家还将一条鲜鲤鱼放在水盆里。  
每样祭品都贴上红纸,再点烛炷香致祭天地百神。普通来说,先祭“宅神”,称“谢年”,亦称“送岁”,再祭祖先和“神袛”。还要在天井里设火盆曰“爆红”,也叫“燎火盆”。祭毕,放鞭炮,扫地送渣滓出门,称“扫岁地”。  
八、永嘉县生活风俗  
1、竹枝词  
是一种具有乡土气息的古代民歌。《永嘉习俗竹枝词之一》记叙了清末民初温州中央年尾的风土人情。从民俗文化与俗民日常生活的关系上剖析.它所描绘的晚清温州春节民俗文化,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民众的物质满足:山海依托的饮食风俗;其二,民众的心灵慰藉:变通性的民间信仰;其三,民众的自我文娱:憨厚多样的民间游戏.共同构建一个典型的三位一体式春节文化形式。  
2、婚俗  
在永嘉楠溪江一带的中央、男女双方肯定(恋爱、订婚、结婚)都认可的人、女方第一次上门到男方家中、男方晚辈都会给(红包)的。女方认同关系要收下红包、改日男朋友到女方家中、女方晚辈回礼一下会更好一些。订婚、普通都是选择一个好日子、男方和朋友(媒人)、带礼金和相关物品到女方家中来、早上来、吃了中午饭、下午就回的。有的女方会回礼一些礼金及糖果和一桌的盆和碗的。结婚、女方办嫁妆、男方办酒席。(媳妇能送一床的被子给公婆更好的、公婆也会回礼的)。其中永嘉婚俗,新郎只要一个伴郎,且新郎是没有座位的。新娘有九个伴娘,凑成一桌。  
3、寿诞  
普通从30岁开端,亲戚会逢十送礼庆祝,有“三十糕(松糕),四十熬,五十担寿桃”的说法。60岁起逢十皆“做寿”。主人家摆寿桃酒,亲戚送寿礼,寿翁分寿桃,相沿成俗。个别老人做八十、九十或单百寿的,典礼更盛大,有为寿翁钉寿匾的风俗。  
4、舞龙灯  
每年元宵前后,本村舞龙队和外地来村舞龙队,争先到各幢道坦中演舞。  
5、划龙舟  
每年端午前后都有龙舟竞渡之举,“一村一船遍一邦,处处旗脚争飞扬”,河两岸摩肩接踵,繁华异常。龙船船身绘画龙鳞,船上旗帜和划手服饰皆同一颜色,分为13档,每档2划手,加上挥旗、击鼓、点头、桡手等共36人。竞渡时各“龙”齐头并进,煞是壮观。  
6、看戏  
在楠溪江两岸,为了增加节日氛围,丰厚乡村的业余生活,许多村庄,每年都有一定的演出。到时分,全村男女老少都自带椅凳前去欣赏,而许多小贩们就集聚集在那里,这一切都成为小孩的自然文娱场所。  
7、满月  
在楠溪江,孩子出生的一个月,都叫“满月”。旧时,家里人将设酒宴亲月好友来庆贺。外婆家要送礼,内有寿桃、红蛋、花生、福寿糕及四季衣物。至今仍保存此风俗。  
九、永嘉县饮食风俗与特产  
永嘉县特产有香鱼、田鱼干、乌牛早茶、碧莲早香柚、东皋红柿、上吴枇杷、沙岗粉干。  
1、楠溪素面  
素面条做好后,要在阳光下暴晒几天。细丝翻飞,素面飘飘的景致非常心旷神怡,可谓楠溪一景。纯面条煮熟时晶莹剔透,与清汤相伴,加黄酒,以香菇、葱花、蛋丝或荷包蛋为配料。淳香清素、洁白娇嫩、细如银丝、婉转飘逸,令人食欲大增。  
2、永嘉麦饼  
之前沙头镇四周有很多沙地,这种地不种稻米,但合适种麦,家家户户简直都种麦。每年收割上千斤的小麦,在家里吃够了,多出来的就会磨成面粉做麦饼,成了旅社和庄稼汉的主食。以后永嘉麦饼的用料越来越精密了,滋味也越加丰厚,从粗糙的路边小吃摇身变为永嘉县的特征美食,备受食客的喜爱。  
3、永嘉田鱼  
生长在稻田里的永嘉田鱼,是一种形似鲤鱼,味胜鲫鱼,鳞如金鱼,色如金鱼。本鱼为鲤鱼的变种,是合适稻田养殖的优秀种类。它的食性杂,顺应性广,繁衍力强,成活率高,生长快,肉质嫩滑,营养丰厚。如今,永嘉县以茗岙出产的田鱼最为知名。  
4、金粉饺  
金粉饼,也叫山粉饼、锦粉饼。这是永嘉岩头的特征。把芋仔煮熟,剥皮,拌入山芋粉(番薯粉),搅拌平均。取盘菜、肉末、冬笋、豆腐、胡萝卜等做馅,包成三角形(或半月形),放蒸,吃的时分加热调味,为冬至、春节或平常待客食品。  
5、烤全羊  
烤全羊在楠溪江能够说是很有口碑的,能够在龙湾潭、岭上人家和狮子岩吃到,全羊烤出来后,皮十分薄,香味从里面分发出来,以至连骨头也是十分脆的,十分好吃。  
十、永嘉名片  
中国泵阀之乡  
到“十一五”期末,永嘉县泵阀工业总产值将到达200亿元,其中出口占30%以上,并建成浙江泵阀检测中心、研讨开发中心、信息网络中心,泵阀产业科技进步奉献率达50%以上。  
中国乌牛早茶之乡  
永嘉乌牛早的特性是早、佳兼备,芽叶肥壮、微显毫,对原料请求十分严厉,其加工技术与西湖龙井工艺类似。消费时间在2月底至4月中旬50余天之内,雨水开采,谷雨完毕。  
中国拉链之乡  
2002年12月30日,桥头镇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命名为“中国拉链之乡”。  
中国钮扣之都  
据统计,到2004年底桥头镇钮扣企业已达560家,钮扣年产值超500万的企业有290家,其中500-1000万的有12家,超1000万以上的有17家。从业人数达8535人,年产量为11.85万吨,年产值达13.84亿元,直接出口额1.5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33%。2002年12月30日,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桥头镇“中国钮扣之都”的桂冠。  
中国教玩具之都  
2005年桥下教玩具业销售收入15亿元,占全国教玩具市场60%的份额,并有30%产品出口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国度和地域。  
十一、永嘉县名人  
潘天立,字制成,号云衡,登景福(892-893)进士第,授南京员外郎,历湖广廉访使,莅政清慎,发奸摘伏如神。著诗文《归闲集》二十卷,列于郡志。  
潘文虎,靖康丙年(1126)武状元,步骑将领,成忠郎。  
郑伯熊,字景望,登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初授黄岩县尉,年少而坚不可磷,人称石莲县尉,隆兴初召试正字除太常博士,后继任国子监丞兼太子侍读进国子司业宗正少卿,龙图阁学士,赠敷文阁待制谥文肃,为永嘉学派主要开创者,著有《敷文书说》、《郑景望集》等。  
郑伯海,字彦容,绍兴辛未(1151)进士,授海门尉,浦城丞,知南昌县,擢知英德府不赴,除沿海制置司参议,持身廉慎家居立义塾事家学(永嘉事功之学)生徒常500人,后人名其里曰学堂前距伯熊居所百余步,时人称为东西二郑。  
郑伯英,字景元,隆兴元年(1163)第四名进士,历任秀洲判官,杭州、泉州推官,授宁德县丞、福建提刑司干。其学与兄伯熊齐名。  
潘文孝,绍兴五年(1135)进士,太常寺主簿。  
潘文饶,字明则,绍兴八年(1138)进士,建宁教授,学本濂洛,为士林所宗。  
潘文礼,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金城知县。  
潘庭翼,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  
潘宇,乾道八年(1172)进士,袁州教授。  
潘斗建,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福建帅参,微州知州。  
潘希白,宝佑元年(1253)进士,临安节制公事。  
潘颐,号藤隐,隐逸著《正卿文集》一卷。  
潘文奎,字景昭,号渔庄,昆阳村人。明惠帝建文二年(1400)进士,任左春坊司直郎,升腐同知。清慎宽厚,其文章词翰,为当时所重。七次参与编制国史,终官福建布政司参议。  
潘海,乾隆五十年(1785),著《守耕堂集》。  
潘宗耀,嘉庆六年(1801)举人,丹徒知县。  
潘光分,嘉庆十五年(1810)举人。  
潘熏,嘉庆二十三年(1818)岁贡,石楼知县,朔州知州。  
潘宗澜,道光五年(1825)拔贡,就职州判。  
潘铭恩,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文山知县,路南知州普洱庄知府。  
潘铭宪,道光二十三年(1843)杂选,广东普宁知县。  
潘福荫,荫补铭恩子,宾川知州,顺宁知县。  
王毓英(1852~1924)  
叶墨卿(1855~1940)  
高玉卿(1864~1936)小名太,永嘉昆剧旦角演员,观众昵称“大旦”。平阳县白石河人。民间有谚:“看了大旦,三天不吃饭”。  
刘景晨(1880~1960)  
张光(1878~1970)  
黄方栋(1881~1910)  
谢磊明(1884~1963)  
柯逢春(1886~1984)  
胡荣铨(1886~1972)  
章兴娒(1899~1980)  
杨其苏(1890~1924)  
刘廷芳(1891~1939)  
曾耕西(1893~1990)  
陈仲陶(1894~1953)  
梅雨清(1895~1976)  
谢用卿(1898~1944)  
夏承焘(1900~1986)  
叶在湄(1902~1974)  
朱子常(1909~1934)  
陈田鹤(1911~1955)  
江宫秋(?~1940)  
陈沙兵(1920~1979)  
马孟容(1890~1932)  
马公愚(1893~1969)  
陈勉村(1894~1938)  
徐石麟(1896~1953)  
郑振铎(1898~1958)  
方介堪(1901~1987)  
郑曼青(1902~1975)  
刘筱艳(1911~1947)  
刘隐笙(1916~1986)  
许思言(1918~1987)  
潘怀素(1894~1978),原名潘茳,字思白,昆阳村人。少年有志于学,20多岁即远渡重洋,先后留学日本和德国,取得博士学位。民国10年(1921)6月在日本留学期间,曾参与郭沫若与郁达夫兴办的“发明社”,从事文学翻译工作,推进新文化运动。回国后,任《晨报》记者,又为多所大学教授。24年(1935)“一二九”运动期间,潘怀素是北京大学17位教授联名发起关于抗日救亡宣言人之一,又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开创人之一。建国后,任国务院参审。酪爱音乐,在乐律方面有很进修诣。1953年,辞去政务,努力于乐律研讨,成为中国隋唐燕乐和民间乐律研讨专家。1978年春,以84岁高龄从温州去北京,因路途劳累,一病不起。在辞别人世的最后一刻,手里还紧攥着乐律材料和文稿。潘怀素为中国创始的律学研讨新路,在1983年11月北京召开全国首届律学学术讨论会上,取得高度评价。  
林冠夫(1936—),有时用笔名观夫、秦谙,昆阳乡林山村人,著名红学家。1962年考进复旦大学中文系研讨生班,师从刘大杰先生攻读中国文学史专业,研读重点是从六朝到唐宋时期的诗词、散文和传奇小学。1966年毕业分配到文化部下属单位。“文革”后到中国艺术研讨院,从事红学研讨,为中国艺术研讨院研讨员(已退休)、中国红学会副会长。曾任文化部两届学术委员,艺术研讨院学位委员。主要著作有《红楼梦版本论》、《红楼梦纵横谈》、《秦淮旧梦》、《红楼诗话》、《林冠夫小品文集》、《重编今古奇迹评讲》、《唐宋律诗选讲》(协作)、《重编千家诗评讲》(协作)、《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协作)等。  
陈忠远(1975~),字定之,号药愚居士,笔名阿袁、中元等;他多以“阿袁”为名在发文和出书。籍贯温州永嘉陡门的陈忠远(亦即阿袁)曾先后出任温州市区主流媒体暨北京国度级媒体记者、编辑,北京国度级出版社编辑等;现兼任特聘教授。国学成就斐然的阿袁,是当代中国别具一格的青年学者、格律诗人、文学家和鲁迅学家。  
郑建民(1966—),碧莲镇郑山村人,现为浙江大学数学系和计算机图象图形研讨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度CAD工程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著作有《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等,其在计算机图形学范畴的研讨在国际上有较高的程度。  
十二、永嘉县著名景点  
(一)梅坦谷宅  
“梅坦谷宅”全称梅坦谷曲仙宅。位于永嘉县西源乡梅坦村永兴街125-22-26号。  
该民居建于明代,坐南朝北,悬山式建筑。建筑主要由前屋、两厢房、正屋、耳房组成。正屋面宽九开间,梁架为抬梁穿斗混合式,前廊为双步梁。门窗装饰为直棂长窗,两厢房各为二层三开间,前廊为平板吊顶。前屋面宽七开间,前廊为单步梁,梁架方式同正屋。侧带耳房,有小天井,正厅西侧有六间柴房及畜性栏。前厅西侧有小四合院。天井用块石铺地,前屋天井中间用小鹅卵石铺成图案。  
(二)西源三官亭  
西源三官亭位于永嘉县西源乡,年代为明。  
2011年1月7日,被发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维护单位。  
(三)溪口李氏大屋  
溪口李氏大屋位于永嘉县溪口乡,年代为明、清。  
永嘉溪口李氏大屋现有建筑始建于明代晚期,并历经了一个分期建造的过程,时间跨度从明晚期不断持续到清中期,代表了楠溪江民居的建筑技术程度,它与李氏主人及设计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关,也与溪口村长久的历史文化严密相关。  
2011年1月7日,被发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维护单位。  
(四)溪下金氏宗祠  
溪下金氏宗祠位于永嘉县溪下乡,年代为清。  
溪下金氏宗祠为浙南反动委员会原址,位于永嘉县溪下乡溪下村。坐西朝东,建于1901年。该原址由大小两座宗祠组成,大宗祠为两进四合院式规划,四周围墙用块石垒砌。木构造梁架,戏台为歇山式屋面,内设藻井,施斗栱,檐柱头出一跳承檐。小宗祠建于大宗祠南侧,三合院形制,  
1929年12月19日,在西内钟山84村庄农民武装暴-动-的过程中,永嘉中心县委在溪下树立了浙南反动委员会,为土地反动的展开树立了良好的根底。  
2011年1月7日,被发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维护单位。  
(五)蓬溪谢氏宗祠  
蓬溪谢氏宗祠位于永嘉县东皋乡,年代为清。  
蓬溪谢氏宗祠,也称康乐公祠,始建于明朝中叶。祠内谢公山水诗碑廊是蓬溪人心中不朽的诗歌丰碑。谢公山水诗碑刻也是我国山水诗的朝圣地。  
大宗祠七间两廊,中有古戏台,戏台前的天井是用楠溪江的自然大卵石铺成的,是一个周围围合的天井式院落。小院中厅挂有“存著堂”的匾额。中堂建有“孝思神龛”,神龛中供置有谢灵运的青石石刻造像。二边厢廊里有36块书法山水诗碑。每方碑刻黑底金字,由书法名家撰写。内容是谢灵运《山居赋》里的句子,以及录有谢公诗歌34首。其中的《山水鼻祖谢灵运碑序》细致地引见了谢灵运的生平事迹。  
2011年1月7日,被发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维护单位。  
(六)埭头村乡土建筑  
埭头村乡土建筑位于永嘉县大若岩镇,年代为清、民国。  
埭头古村位于永嘉县大若岩镇,古称埭川,初建于元顺帝至元年间(1335一1340),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了。埭头村在楠溪江景色名胜区的大若岩景区之中,紧邻崖下库景点,坐北朝南,三面环山,周围风光秀丽。永(嘉)绪(云)公路经过村外临近的小若口和九房村。  
埭头古村依山就势而建,村后是卧龙岗山岗,村前田园阡陌,玉带溪、石护堤、笔架山,村西是崖下库峭壁奇峰,村东是小若岩幽洞美景。  
村中的古屋民居、古建筑众多。单说村中的宗祠,就有陈祠大宗、积翠祠、下房祠、启秀祠、抱朴祠、光裕祠等多座,构成村落共同的宗祠文化。村中还建有明代的吕氏尊神庙,本地人称为土地爷庙。村中的水文化浓郁,具有引水、储水、泄洪功用的水道沟渠构成水系网络,村中古井、池沼多多:池塘有墨沼池、方开一鉴、光前祠池塘、光裕祠池塘、卵石席纹池塘;村中有古井有5处,卧龙岗下的瓜瓢井,形似葫芦瓜瓢,由原石砌筑,泉水甘例,还有屈庐古井和4处民宅古井。这墨沼生香古池塘,是村中最大的池塘,池塘的周边长达600余米,给村民洗濯、家畜饮水带来便当,且有贮水防火的作用,并寓意着村里有文化、墨水多,希冀陈氏族人后嗣读书人仕、光宗耀祖。村中"松风水月"门台之前,有一个长方形的水池,方开一鉴,将临近崖下库奇峰翠壁景观倒影在池塘之中,若隐若现,美不胜收。村中这么多的古池塘,有调理村内小环境气候的作用,很是环保。  
埭头古村有许多古民居及其村落公共建立,构成了一个古建筑群,这个古建筑群,被浙江省政府列为文物维护单位,其内容有陈贤正、陈庆弟、陈曾复古屋古民居,为青瓦、石砌或砌砖围墙、木构二层建筑;有村落公共建筑陈氏大宗、鲁班庙、四份香堂,为青瓦平房,木构建筑,石砌或砖砌围墙,古朴典雅。  
埭头村古建筑的门--具特征,有值得维护的古门台17处,其中列入省文物维护单位古建筑群的门台有8处,其他古建筑门台9处。两边衔接门台的石砌围墙到达1964米。这么多的门台,都是古门台,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建的,有明、清时期建的,也有是中华民国时期建的,其方式各具特征。大都是单屋脊的,但也有双层、砖雕和龙头形屋脊门台,还有砖砌的西洋式门台,纵观这式样各别、方式多样的门台,能够明晰地见证到埭头古村落在建筑的空间形态,融汇和吸收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的建筑作风,也可见证中固乡土建筑文化的演化过程。埭头古村最奇特的门台就算"松风水月门台四面围墙啬,门台建在屋前偏西南方,一个门台在西方开两扇门,在南方叉开两扇门。西方的出门有三个步级紧连石头道路,邻里行走非常便当。而南方开的两扇门,门台前则是一个大大的池塘,行人不可步也!有人猜测,旧时这大户人家,白昼四门大开,邻里交往自若;如在晚上,则四门紧闭,平安防备,若有贵客登门敲唤,则开门台的南门,主人从楼上放下吊桥,让客人从池塘上过吊桥从南门而入。这个猜测,或许有些合理吧!  
埭头古村落是颇具特征,其构造形式是比拟全面的一个古村,是楠溪江流域陈氏宗族的一个传统聚居地,并且持续了陈氏宗族聚居的社会构造特征;古村遵照并持续了宗谱制度,并能与现代乡村管理形式相分离,构成了宗族村落的形态;村落持续了具有宗族特征的人文风俗,如村民民间的节庆风俗,山林禁伐民约,重要节庆唱戏等;古村比拟完好地保存了传统宗族村落的各项功用建筑,比方大宗(祠堂)、小宗(香堂)、神庙、书院等,相当完好。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陈志华曾七临埭头,他所著的《楠溪江中游古村落》一书中提到:该村"建筑的人文内涵,建筑规划、作风、风水能够说是世界上无独有偶的!"农历七月初九日,埭头村要请戏班演祭祖戏,村里备办猪、羊、鸡三牲福礼等祭品,由族民公率村里陈氏族众举行浩大的祭祖典礼。这种美丽乡村的历史风情风俗,曾被中央电视台摄入镜头。  
现今的埭头村,曾经是中国景观村、国度生态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  
2011年1月7日,被发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维护单位。  
(七)南垟村乡土建筑  
南垟村的建筑分离地势,大多坐南朝北,较完好地保存了十余栋四合院或三合院方式的古民居群,根本为清中晚期的传统建筑,范围较大,质朴俗气,木雕精深,表现了较高的建筑价值。  
村口位于村落东北处,设有白鹤大帝庙和清代的金氏宗祠,村尾则是现已废置的南岙学堂;村落以纵向主街为轴,向南延伸至村尾,距离以横向大街。  
现今南垟的新建建筑大多集中在村庄北部,南部的历史建筑群固然格局大致保管下来了,但是局部厢房已被撤除又新建砖瓦房,严重影响原有的建筑风貌。村庄最南侧的两栋老宅曾经在修缮和重建,村里的人对将来旅游业的开展同样有着等待。  
在2011年,“南垟村乡土建筑”被发布为浙江省第六批文物维护单位。2017年南垟村列入浙江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单。  
(八)楠溪江景区  
国度重点景色名胜区楠溪江位于浙江省南部的永嘉县境内,景区总面积625平方公里,分为七大景区,计800多个景点。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而名噪一时,是中国国度级景色区当中独一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景区。  
(九)古村落  
在永嘉境内分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古村落。它们给景色区添加了浓重的人文气息,赋予楠溪江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建筑史、规划史的研讨上具有很高的价值。以“天人合一”、“气论”、“八卦”以及阴阳五行风水思想构建的楠溪江古村落,留存着大批完好的宗谱、族谱。  
(十)反动遗址  
永嘉是一块英雄的土地,留下了无数反动者的脚印和不少反动遗址。本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指导人谢文锦在永嘉创立了中共温州独立支部,点燃了浙南反动的火种。1930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在永嘉五尺村宣布成立。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