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宁海县民间习俗

  • 风水民俗
  • 2022-03-19 16:46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位置  
宁海县位于浙江省东部、宁波市南部沿海,象山港和三门湾之间,天台山和四明山山脉交汇之处。东临象山县,南界台州市三门县,西靠台州市天台县、绍兴市新昌县,北接奉化区。地处北纬29°06′~29°32′,东经121°09′-121°49′之间。县域总面积1843平方千米,海岸线176千米。  
二、宁海狮舞  
宁海狮舞俗称“打狮子”,又称“狮子灯”,在宁海盛行盛广。相传历史上舞狮盛行的顶峰时期,宁海全县共有300多个舞狮班。其历史可追溯到梁代。  
宁海狮舞演出在宁海各种民间艺术活动中最为突出。新春一到,宁海各乡镇都组织方式各异的狮子班,走村串户,锣鼓喧哗,敬祖迎神,表达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不祥安全的美妙愿望。舞狮风俗不断传承至今,现宁海城乡尚有10多个“舞狮班”在活动。  
宁海狮舞,依据地域的不同,可分为三种作风,扮演也各具特征。山区为“武狮”,其制造较简单,仅一“头”一“被”,但舞狮动作骁勇,腾、扑、滚、跳呼呼有声。有“扫场、追青蛙、翻腾、鲫鱼溅、上山进洞、舞拳棒、滚响叉、捉狮子”等套路。沿海为“文狮”,制造精巧,形象逼真,扮演中狮子的举止颇文静,有“扫场、拜观音、踏四角、打瞌睡、搔痒、0毛、抖毛、舞拳棒、捉狮子等套路。另外,宁海平原还有“文武狮”,融文狮的温驯与武狮的骁勇于一体,既有强悍、粗暴的动作,如“抢灯”、“舞狮”,又有细腻的刻划,如“嬉狮”、“叠狮”、“咬灯”等,两种截然不同的动作相互交织停止着,一文一武,一静一动,一灵一拙,严密相联,贯串全舞。“捞赏钱”和“麒麟送子”是宁海狮舞最高难度的动作扮演。舞狮完毕后,接着扮演民间精深的武艺,如舞拳、弄棒、跳桌、爬竿、倒走等,最后由一扮演者滚钢叉捉狮而终场。扮演时宁海特有的舞狮音乐贯串一直。  
宁海狮舞的音乐以粗暴为其特性。大锣的声音消沉、余音长;大鼓不用鼓槌,而是用拳头或手掌击打,特别是大锣、大鼓的闷击,能形象地表现雄狮凶猛蠢笨的性格。狮子出场时喇嘟消沉的长音,似雄狮咆哮。在舞狮扮演进入0时,喇嘟急促激昂的高音骤起,又能添加热烈的氛围。  
三、宁海竹编  
宁海竹器编织工艺历史长久,竹编是当地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其编织工艺,因其篾细、坚固,出名省内外。竹编用具坚固、耐用,而且用处普遍。所编织的各种竹器,有套篮,针线箩、提篮等等,品种丰厚且经久耐用。  
四、宁海十四夜饮食风俗  
宁海人提早在正月十四过元宵节,十四夜,这天也叫上灯节,家家户户挂起了大红灯笼,意味着生活红红火火。各家采集樟树枝插到门楣上压瘴气。十四夜的饮食是极为丰厚的,在宁海各有不同,城关及北路西店一带吃汤包,东路一带吃的是团,西路一带饮食中午是米筒,晚上吃“糊了沸”,称“羹”。头年娶了新媳妇的人家,还要新媳妇掌勺做甜羹给邻居们吃,称“媳妇羹”。晚饭后,各家各户“燂址界”。燂址界后,大家出门闹元宵,有看灯会,猜灯谜的。街头巷尾里挂满灯笼,贴上谜题,众人纷繁参与其中。晚上还要停止舞狮舞龙扮演。舞狮队要去新娶了媳妇的人家扮演“麒麟送子”;舞龙队则让人家来抢灯彩。十四夜里,村里普通要演大戏,称“灯头戏”。  
五、深甽十月半庙会  
深甽庙会是当地的一个严重节日,时间在每年的十月十五,这一天是深甽隔水庵真君大帝的诞辰留念日。真君大帝是南宋抗金名将许宗泽元帅,为留念他的丰功伟绩,也希望他能保佑当地百姓而举行庙会。  
庙会从十月十三开端至十七完毕。每年的十月十四晚上就有信徒到隔水庵真君殿前坐庚申。十五一早家家户户就摆上供品,点起香烛请真君大帝保佑一家安全。深甽十八节龙是真君大帝的护身龙,十五一早就要在殿前舞龙,随后沿街穿巷,绕村一周。村里每年都请来剧团演戏庆贺。各地商贩从十三早上开端就设摊叫卖,不断到十七才完毕。  
六、山头灯人会  
山头村在正月十三为灯头日,规则要停止行会,祭奠白鹤大帝,用一种以食品外型的方式来表示他们忠诚。分为选料、初步外型和精密外型三个步骤。以生猪肝、生鹅蛋、活鸡、羊肚、猪喉管等为原料,种类有姜太公钓鱼、猛虎下山、天鹅戏水、金猴献桃、蛟龙出海等。  
七、方言  
宁海县境内通用宁海话。宁海话属吴语,是吴语明州片跟台州片之间的过渡性方言。宁海话内部不分歧,有比拟明显的南北差别。北部以西店话为代表,接近宁波话;中部以城关话为代表,是正统的宁海话;南部以桑洲话为代表,接近台州话。这种由北往南渐次变化的方言现象,几跟境内的天文环境及过去的行政建置有关。  
八、宁海县过节风俗  
春节夏历正月月朔至元宵节前为春节,俗称过新年。宁海春节的传统美食有红枣汤、番薯汤、八宝饭、八宝菜等,以食物谐音寓意新年不祥:吃红枣汤,寓意整年早些白红火水;吃番薯汤,寓意糊口翻身快意、买卖翻倍;吃八宝饭、八宝菜,寓意八方顺遂、储蓄积聚玉帛。  
元宵节依旧规应以夏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而宁海以正月十四为元宵。但凡说法是,常人们总在过完元宵后再下地劳做或出门做工,宁海人则提早一天。这是其时宁海公众勤奋品德的意味。元宵节晚饭,宁海各天有吃糯米团、麦粉汤包、番薯淀粉汤包、糊辣羹、麦(米)饺筒、青团等分歧习俗。意正在旧年已过。一家人要连合齐心,在新的一年中再立异业。十四夜,吃麦搂麦搂便是将菜叶、喷鼻干丝、虾皮、甘薯粉里丝一讲放在水中煮熟,然后把麦粉放下搅拌,成为薄薄的糊状,就叫"麦搂"。这个典故跟戚继光有闭,那时戚继光在宁海抗倭,为了让战士们御冷果腹,宁海大众就把小麦粉做成麦搂送给他们吃,那一夜恰恰是十四夜,因此就传播下了"十四夜,吃麦搂"的风俗。  
清明节间祭祖省墓,宁海人称为"挂坟"。宁海人在清明吃"青麻糍"、"青团"。在明朗时节采"青"捣麻糍、和"青团"以祭祖,是祭告先祖,一年一度的新春又到来了,祖先将会抓松这贵重时光,辛劳耕耘,争获歉收。宁海人在清明时还作兴"吃蛳螺"。果这个时节蛳螺还已繁衍,最为丰满、肥美,是采食的最好时令,故有"糜烂螺,抵只鹅"之说。  
九、龙舞  
宁海龙舞主要舞的是断尾巴龙,这些龙舞历史长久,渊源流长。如象山的“打结龙”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这些龙舞大多已从过去的敬神、请神、娱神的祭奠活动,逐渐转变为被人们文娱观赏的民间艺术方式。断尾巴龙出自宁海的帽峰山,因此又称其为帽峰山龙,相传这种龙舞始于南宋时期。此类龙舞的龙首尾至少9节,多至几十节,各节装有2米长的木棍,扮演时需十三人共同操作。此龙舞除扮演打四角、打八门、打土桩、打十六桩等舞龙的根本动作外,还需另加四只灯笼,组成男子群舞。扮演时每节龙身各配1人执之,由掌“龙头”者领舞,其他皆随势翻腾,以锣鼓、喇叭伴奏。  
十、祭孔舞  
据《鄞县通志》记载清代乐舞有初献舞宣平之舞一成,亚献舞秩平之舞二成,终献舞叙平之舞三成,乐舞向列六佾,每佾六人共三十六人,光绪三十二年复改八佾则乃六十四人。”另据《敬上录》第十册记载:“天子亲祀则备宫悬舞八佾,太学比古诸侯当轩悬而舞六佾,群库比古卿大夫判悬而舞四佾,邑库大夫比古特悬二佾。”(载自《中国民间舞蹈集成·浙江卷·宁波分卷》)在宁波众多的祭孔舞蹈中,尤以宁海的祭孔舞蹈最具特征。据《浙江民间舞蹈集成·宁波卷》载,宁海城关的《祭孔》舞佾除反映内容为祭孔尊孔而外,还组织礼仪扮演,局面十分繁华。其演出活动可达一天一夜,扮演者40多人,众人边乐边舞;其道具有山鸡羽、笙、横笛、龙头拐杖、两盏九联灯等;其扮演者的服饰依据历史上各朝穿戴,颇具特征,其伴奏曲调为丝弦鼓乐。当“祭孔”开端,扮演者手执山鸡毛或龙头拐杖,随乐挥舞,其次第是先舞九联灯收场,再龙头拐杖扮演,后舞山鸡毛集体祭礼。相传,此舞自宋代起便在宁海城乡演出,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七举行一次。  
十一、灯舞  
灯舞在宁海城乡传播甚广。其方式有马灯舞、船灯舞、车灯舞等多种。这些灯舞的一个共同特性就是扮演手舞足蹈,内容多为表达浙东沿海人民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妙愿望,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出海捕鱼平安返航,不祥如意的心愿。  
十二、宁海平调  
宁海平调,又称“宁海本地班”,在宁海北部亦称“调腔”,是浙东富有特征的中央戏曲剧种之一,主要盛行在宁海、宁波、台州、舟山一带。宁海平调唱腔、扮演十分有中央特征。唱腔以曲牌体为主,多为阴、阳两声分离。普通老生发音较高亢、洪亮,多用鼻音;小生较挺拔、有力,多用假嗓;净角较粗暴、雄壮,声带振幅大。演员一人前台唱,后场众人帮唱,遇到较长拖腔时,常常会依据字韵,将句末一字割裂开来,按其音韵行腔。白口以宁海官话为准,声音洪亮,听起来很动听。扮演以耍牙绝活最精彩,口含四颗、八颗以至十颗野猪獠牙,在口内,时而快速弹吐,时而刺进鼻孔,时而上下左右歙动,或有两颗刺出鼻孔,特别是有两颗牙一直藏于口内,仍要唱、做、念、打,这一绝技称为“绝活”,可与四川变脸媲美。此技相传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为老艺人杨先达(艺名红毛老生)所擅长。另外有些扮演技巧如老艺人刘乾木(小丑)的“雀步”,葛时烟(小生)的“抱瓶滑雪”、“一马双鞍”、“买菜吐红”等,均有较高难度,也是宁海平调一大演技特征。宁海平调,是宁海县的一个中央剧种,约始干明而盛于清,已有三四百年历史。它的唱腔。属于调腔的一个支派、具有腔调高亢而婉约,一唱众帮,锣鼓助节,不托管弦的特性、其帮腔有混帮、清帮、全句帮、片断帮、一字帮等多种方式。其语音,除小丑用苏白外,根本用宁海方言、读书音",故县人又称之为'本地班"、当时盛行在宁海、象山、黄岩、温岭、临海、仙居、天台、奉化等地。后到宁波、舟山、杭嘉湖以及上海一带作过短期演出。解放初期,平调一度停演。  
十三、宁海县名人  
叶梦鼎(1200—1279),字镇之,号西涧,宁海东仓上宅人。南宋王朝右丞相兼枢密使。  
胡三省(1230-1302),中国宋元之际史学家。字身之。宁波宁海人。南宋理宗宝佑年间进士。历任县令、府学教授等职。[68]  
方孝儒(1357--1402),方克勤之子,字希直,又字希古,号逊志,时人称"缑城先生。"又因在蜀任教时,蜀献王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  
童保暄(1886—1919),字伯吹,浙江宁海人,人称“浙江之蔡锷”。辛亥反动浙江起义发起人,浙江克复后,曾任暂时都督。1919年5月27日追赠陆军上将衔,1919年5月23日病逝,时任陆军中将、浙江陆军第一师师长。  
潘天寿(1897—1971),早年名天授,字大颐,自署阿寿、雷婆头峰寿者、心阿兰若掌管、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  
柔石(1902~1931),浙江宁海县人。原名赵平复,作家,反动家。  
张明养(1906--1991),研讨员,浙江宁海清潭人。  
192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政治系,曾任复旦大学教授、系主任,上海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编辑,世界学问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国际关系研讨所研讨员,国内问题研讨所副所长等职。  
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民进第四至七届中央常委兼宣传部部长、中央参议委员会副主席。是第五、第六、第七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  
长期从事编辑工作,对国际政治问题有较深化的研讨。著有《国际裁军问题》、《国际政治讲话》、《现代外交的根本学问》等。  
应野平(1910—1990),浙江宁海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协常务理事,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声誉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童衍方,1946年生,浙江宁海人。号晏方,别署宝璧斋、爱竹庐。师历来楚生。现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国度一级美术师、西泠印社副社长兼审定与珍藏研讨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潘公凯,1947年1月24日出生于浙江宁海,国画巨匠潘天寿先生的二公子。1996年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2001年6月至今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等。  
陈伟俊,男,汉族,1966年6月生,浙江宁海人,1986年8月参与工作,1985年6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政府副主席。  
十四、宁海十里红妆婚俗  
十里红妆是宁海及浙东地域特有的传统婚妆系列及相关民俗。当地嫁女的嫁妆,大到床铺家具,小到针头线脑,一应俱全。迎嫁妆队伍汹涌澎湃,绵亘十里,非常气度。十里红妆范围气势之大,数量之多,门类之齐全,制造工艺之精深,艺术价值之高,消耗之昂贵,均为全国稀有。  
十里红妆主要包括婚嫁典礼中的“迎嫁妆”风俗和红妆器物的制造工艺传承两局部。“千工床、万工轿、十里红嫁妆”是众所周知的民俗现象,又是江南手工技艺的集中表现。十里红妆中的器物类主要由自然矿物朱砂和黄金为主的材质装饰,集中了雕琢、堆塑、描金、勾漆、填彩等工艺手腕,也包含了小木作、雕作、漆作、桶作、竹作、铜作、锡作等民间匠作。绚丽华美的朱金颜色,构成了它共同的艺术作风和装饰特征。十里红妆为研讨江南地域婚俗文化提供了实证,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局部,具有民俗学、社会学以及历史、艺术、人类学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动,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十里红妆器物制造所需的自然材质的匮乏,十里红妆已濒临消亡的危机。宁海县人民政府树立了“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出版了《十里红妆》、《红妆》等多种学术专著,已成为维护研讨十里红妆的中心。  
十五、宁海北路丧葬风俗  
宁海北路通常指的是西店、深甽一带,同属天台山脉镇亭山麓,山水相连,民风相近。民众个性固然分别有山的厚重、海的狂放,却也大同小异,婚丧嫁娶习俗根本类似,红白喜事都有亲友赶场。人们常用“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八字来权衡一个人的福气。特别是生死,来到这个世界,父母、亲友为之欢欣;分开这个世界,子女、亲朋为之悲戚。于是,满月、建屋、婚嫁都要祝贺、恭喜;患病、逝世皆需探望、吊唁。  
目前乡村,当推白事最盛大,并由此催生了相关的职业和经纪人,比方司仪、厨师、和尚、道士,还有入殓师、唱班、抬棺材的、搭建灵堂的,以至专业哭丧的。各个行业之间相互通气,哪里有丧事,音讯闭塞,一呼百应,配套效劳。  
专业筹办丧事的行业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儒,人之需也。孔子早年就是个吹鼓手,后来著书立说,教授弟子,就以“儒”为名树立儒家学派。之后无论如何改朝换代,葬礼都是和孝道联络在一同的,人死为大,入土为安,曾经成为人们的共识。长期的封建制度把丧事搞得非常复杂,百姓不堪重负。新中国树立后,号召丧事简办,人们也一度响应号召,除掉了一些陈规陋习。随着经济社会的开展,红白喜事攀比之风盛行,大肆铺张糜费,宴席规格越来越高,以至破费几万、几十万建造奢华坟墓。近年来,党员干部制止大操大办,带头刹住奢靡之风,乡镇、各村建造公益性公墓,努力清除丧葬陋习,回归文化轨道。如今简单地引见一下宁海北路的丧葬风俗。  
送丧的大致步骤为:送终、摊尸(朝门板)、小殓、报庙、死亡注销、报丧、搭建灵堂、哭拜吊唁、择日、做道场、放焰口、大殓、做祭、出丧、合墓、关山、做“七”、祭日。同时,请一桌老婆婆念经,供做道场、放焰口用。  
送终:得知亲人将要死亡的音讯,无论人在哪里,都要赶回来奔丧。父母亲咽气之前子女齐齐赶到,算有福气。当亲人断气,哭声震天,四周的人听到,就晓得哪位曾经走了。假如逝世的年岁很大了,哭声固然高亢激越,却听不出几悲伤的滋味,由于依照普通的说法,90以上的人逝世叫仙逝,是老人福气好的表现,不用那么伤心了。只要年岁尚轻的亲人离世,才会哭得死去活来,欣喜若狂。  
小殓:帮死者洗身子、穿上寿衣、寿裤、寿鞋等,男的戴好帽子、女的包好头苏,盖好子孙被。也有请人给死者美容的。  
摊尸(朝门板):人死了,先用两条长凳、一块门板搭好简易的床,南北方向,靠板壁,把尸体放门板上,面部覆白毛巾,头和脚下各点上灯,叫作“脚头灯”,一碗清水,上面放把沙�4�8刀,点香蜡烛,备好菜肴:鱼、肉、豆腐、新腐(油豆腐)香干、豆芽、粉丝等,叫起床羹饭。把死者的床铺搬到室外,垫被、席子、枕头、被子等都烧掉。子女或者亲戚朋友日夜守灵。期间,女儿、媳妇每天清晨至孝堂啼哭。  
报庙:烧好引路牒、经,派人提着灯笼,带着香烛,去家庙或宗庙“报庙”,跟掌管神闭塞报死者逝世的时间,并恳请给亡灵以照顾。假如白昼,需求带伞。同时,到乡镇、街道社会综合事务所停止死亡注销,注销户口,领取安葬费。  
报讯:派人到直系亲戚(母亡先舅父姨妈,父亡先伯叔姑妈)“报讯”,报讯人腋下夹把雨伞,雨伞要倒头夹(伞柄朝前),路人看到就晓得是报讯人经过,疾速逃避。遇过桥、过河(溪坑)、上车、下车都要叫一声“过桥了!”“过河了!”“上车了!”“下车了!”。假如报讯人喝茶、用过点心,旁边要放双碗筷、酒杯、茶杯。报讯人吃好,喝好分开,叫一声“某人,回去了!”做女儿必需哭送,摔碗;假如是普通亲戚,就把碗摔碎,而报讯人不能回头。如今普通是打电话、或者微信群发通知并相互转告。  
搭建灵堂:有专业人员,也有特地的道具:充气白拱门、铁架子、灵堂帘子、白事对联、花卉等。一个电话,人到物到,不消两小时,搭建胜利。正中放死者遗像,尸体放入冷藏箱,棺木四周鲜花蜂拥,播放哀乐。  
吊唁:亲戚前来朋友吊唁,都是到灵前,点三支香,默默祭拜,孝子孝女穿孝服一旁含泪答谢。假如娘逝世,娘家人过来奔丧,外甥、外甥女等要到道口跪迎。  
择日:依据死者出生年月日以及坟山的坐向,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下葬。假如不选日子,三天或者五天以内把丧事办好。  
做道场:请和尚、道士做“度亡法事”,浅显讲就是给死者超度,减消死者生前的罪孽,早日脱离苦海,协助死者的灵魂引导往极乐世界。主要是烧经、九龙包等。和尚拿拜佛布摇摆,驱逐别的鬼魂争夺。烧好后,经灰装进拜佛袋,给死者随身带走,以备黄泉路上用。  
放焰口:又叫“施食法事”,是亡灵赴黄泉路前的欢宴,吃饱了以免堕入饿鬼道,能够带亡灵一切曾经逝世的晚辈、亲人一同来享用,等待得到他们的照顾。桌子供死者牌位,素食、黄酒等,和尚、道士念经超度。拜忏时儿孙执香随和尚旋佛;化蝶时盘绕锅跪着。堂前立一枝“华竹”,挂满小麻糍,最高处插“华手”,典礼后大家能够抢,叫“抢华手”。西店出丧后放焰口,深甽有出丧前放的,也有出丧后放焰口的。  
大殓:把尸体入棺,道士念材头经,并报随葬品,如女儿、媳妇的子孙被,死者生前喜欢的衣服(需求纯棉的)、物件等,道士每报一物件称号,孝子跪着应对:“有!”。  
做祭:分家堂祭、客堂祭,是整个过程中最盛大的典礼。做家堂祭时,灵前两张桌子。第一张桌子摆放荤素菜肴贡品,如肉、鱼、豆腐、新腐香干、面(粉丝)等;第二张桌子放各色糖果、水果。下面放五牲(西店放第一桌):猪头、豆腐、鱼、面食、麻糍。祭奠开端,孝男戴三梁冠、穿麻衣、腰系草绳、脚穿草鞋、手执孝杖;孝媳孝女戴孝斗、穿孝服、腰绖、穿白布鞋。礼生(司仪)掌管典礼。孝子、孝媳、孝女等披孝戴麻执杖哀哀出幕。鸣炮奏乐,分起鼓、再鼓、三鼓;鸣锣、亚鸣锣、三鸣锣;大吹、小吹、大小合吹,鸣锣发炮。孝子执杖出幕,举杖鞠躬,一拜,再拜、三拜。主祭者向香案前跪行三上香,后面兄弟跪伏;主祭者灵前斟酒,三进三鞠躬,斟酒毕,三退三鞠躬,复位,执杖鞠躬、三拜;主祭者向祭席前跪,行三献礼,执礼盘,初献酌,初献箸、初献食、初献肴、初献汤。亚献酌、亚献食、亚献肴、亚献面。三献酌、三献食、三献肴、三献饭。献茶、献稷、献帛。出借礼盘,叩首复位,执杖鞠躬三拜;主祭者献祭文,读好灵前焚化,三拜;主祭者向左入,三进灵堂三鞠躬,焚化锡箔,焚毕,三退三鞠躬,复位执杖鞠躬,三拜;主祭者礼毕,执杖入内。孝媳执杖出幕就位,鞠躬拜,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欠(起身),拜(跪拜)。主祭者向香案前跪行三上香,初上香,亚上香,三上香。上香毕,叩首复位,执杖鞠躬,拜,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欠,拜。主祭者向右入,三进灵堂三鞠躬,灵前斟酒,斟酒毕,三退三鞠躬,复位执杖鞠躬,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欠,拜。主祭者向席前跪行三献礼,手执礼盘,初献酌,初献箸、初献食、初献肴、初献汤。亚献酌、亚献食、亚献肴、亚献面。三献酌、三献食、三献肴、三献饭。献茶、献稷、献帛。三献毕,出借礼盘,叩首复位,执杖鞠躬,拜。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欠,拜;主祭者向右入,三进灵堂三鞠躬,焚化锡箔,焚毕,三退三鞠躬,复位执杖鞠躬,拜;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欠,拜。主祭者礼毕,执杖入内。然后是孝女主祭,内容和孝媳同。客祭礼仪和主祭根本相同。做几场祭,看死者亲属派系几,主事者事前列出单子,按次第停止,但不能超越晚上12点钟。  
在乡村,也有依据死者的身份、位置举行追思会等吊唁典礼的。先发讣告,通知亲友某人逝世的时间,何故逝世,享年几,追思会的时间、地点。举行典礼时司仪引领祭奠的人默哀、鞠躬,单位指导致悼词。悼词写死者生卒年月、生平事迹、社会奉献、表达悲哀和思念的心情,最后写祝颂语,如“千古不朽”“一路走好”“安息”之类。接着主人家致谢辞,然后向死者鞠躬辞别,宣布典礼完毕。  
出丧:备三碗菜(鱼、肉、黄花菜等)、三碗酒,点燃香烛,孝子跪着,扶棺木。土葬时抬棺材人直接把棺材抬到坟墓,路上棺材不能落地,坟前放两根圆木,棺材放圆木上推进坟圹,工作人员放好坟面石。2001年宁海县实行殡葬变革,9月15日,尸体开端火化。于是抬材人把灵柩抬到路口,由灵车接送到殡仪馆火化。车辆次序:第一辆,买路撒纸钱、引路幡开道;第二辆:死者遗像照、牌位;第三辆:灵车。后面车辆坐送丧人,亲人戴白帽,戴白花或黑色臂章,一切送丧车辆前面放“奠”字。火化终了,长子捧骨灰盒,女婿捧牌位、遗像照,车辆挂红线。亲人送到公墓,扔掉红线、白花、奠字,掉头回来,由工作人员安放骨灰盒。送丧人回到丧事现场,车、人都要洒净水。  
关山:下午三点后,孝子携带水壶、草结,到坟墓四周洒水,来回三次,叫死者储蓄好饮用水;点燃草结,叫死者留好火种,以后生活得自理了,然后哭拜而回。  
做“七”:和尚计算布置好“头七”(能够七天,也能够六天五天,防止撞七。深甽有“男不撞头,女不撞脚”的说法),然后“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满七”。“六七”是女儿做的,要请帮助的人吃饭,所以最盛大。孝子“七”内不能理发,不能参与文娱活动。  
“百日”“周年”“上新坟”:人死百天,要祭奠。备菜肴、酒、饭,点香烛,烧经,祷告。到周年也要祭奠,典礼、内容相同,如是者三。新坟得上两次,第一次上坟赶在他人上坟前,第二次清明节前,和众人时间同,如是者三。  
丧葬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组成局部,有着深沉的文化底蕴,表现了生者对死者的尊重、追思和哀悼,并希望亡灵脱离苦海,早登极乐,让死者安息,生者安全。当然有许多迷信的成分,我们必需抱着“汲取其精髓,剔除其糟粕”态度,保存好民间传统习俗。  
十六、宁海县饮食风俗与特产  
胡陈洋芋、岔路黑猪、望海茶、翠冠梨、红阳猕猴桃、越溪跳鱼、宁海白枇杷、宁海脐橙、水车萝卜、长街泥螺、岔路麦饼、茶院番薯面(臭冬瓜、臭苋菅、臭菜心)、大佳何对虾、西店牡蛎、宁海青蟹、凫溪香鱼、长街蛏子、宁海梅林鸡、前童“三宝”(前童豆腐、前童香干、前童空心腐)  
1、糟羹:特征美食,深受当地人喜欢。  
2、长街蛏子:特征美食,壳薄肉嫩的长街蛏子在每年的清明前后滋味最为鲜美肥硕。  
3、垂面:传统美食,滋味鲜美,耐人寻味。  
4、麦焦筒:特征美食,在有点酥脆有点绵软的薄面皮里,能够自在地裹入雪菜、马铃薯、粉丝、小海鲜等。  
5、麦虾汤:特征美食,麦虾汤除了麦虾外,汤里还有青菜、香菇、夜开花丝、小白虾、蛤蛎等等,滋味鲜美。  
6、前童三宝:特征小吃,分别为老豆腐、空心豆腐和香干,由于其口味的共同性以及浓郁的历史价值被统称为前童三宝。香滑细韧、坚固耐嚼。  
十七、宁海县著名景点  
1、伍山石窟  
伍山石窟是一个人工采石构成,历经800多年的石窟,曾经发现大约30余个洞窟群,共800多个洞窟。  
伍山石窟分为一个主景区和两个分景区。伍山石窟主景区包括不周神山、聪明山水、岳井洋景区和伍山度假区,将分别建成洞室园林观光区、洞窟童话游乐区、海湾盐场观光区以及宾馆别墅度假区;道士岩和石兰山这两个分景区,将建宗教、石文化区和洞窟野营探险区。  
2、野鹤湫景区  
野鹤湫位于黄坛镇西部,《徐霞客游记》记载的梁皇山的北麓,距县城15公里。  
景区内自然景观丰厚,有浙东地域最密集的瀑、潭群。18级飞瀑,36泓龙潭,或缓或急,或宽或窄,绵亘数公里。  
整个景辨别为六个分景区:野鹤溪、闲云溪、云鹤坪、野猪头、丁山等。  
3、梁皇山  
梁皇山原名桐柏山,位于宁海县城西面11.4公里前童镇北部边境。属于南干山。西接大门山,东连岵岫岭、封山,南为大红山。东、北与黄坛毗邻。山多松、竹、薪柴。主峰768.2米。明崇祯《宁海县志》作梁王山,载有:“旧传梁太清(547-549)末,侯景作乱,陈霸先兵起,有王子避地于此,故名”,后改为梁皇山。明代天文学家徐霞客曾至此山。  
4、前童古镇  
前童古镇位于宁海县城西南14千米处,是浙东地域保管至今的一座具有儒家文化古韵的小镇。  
5、浙东大峡谷  
浙东大峡谷位于浙江省宁海县境内,规划总面积约160平方公里,中心景区30多平方公里;距宁波114公里,宁海县城29公里;距沿海大通道甬台温高速公路岔路出口9公里,是一处以自然山水风光为依托,以道家和台岳文化精粹为内涵,以青山绿水、奇峰怪石、溪流飞瀑、原始森林和现代游乐为特征的生态景色区。  
6、南溪温泉  
中国三大著名温泉之一,它坐落在宁海县城西北天明山幽谷中,距宁波市区76公里。南溪温泉被天台山和四明山环抱,据测定,这一带地热水不但蕴藏量大,水温适中,且水质明澈透明,品位甚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人们浴后有肌肤滋养,心境伸展之感。对各种皮肤病、关节炎以及神经、消化、心血管等方面疾病有明显疗效,南溪温泉是华东地域少有的旅游、避暑、疗养、度假、休闲胜地。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