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上城区民间习俗

  • 风水民俗
  • 2022-03-17 16:56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位置  
上城区是杭州市的中心城区,东南面濒临钱塘江,中南部夹枕着凤凰山和吴山,西面紧贴西湖,区域中部的东河和中河纵贯全区境内。  
二、历史文化  
上城区现有国度级文物维护单位6处(胡庆余堂、闸口白塔、凤凰寺、梵天寺经幢、宝成寺麻曷葛剌造像、南宋皇城遗址),是表现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区域。  
三、杭州金银饰艺  
杭州金银饰艺历史长久,上可追溯到五代吴越国。据史料记载,吴越归宋时,贡奉之物中金银器皿颇多。近年从西湖雷峰塔地宫出土的吴越时期的鎏金纯银佛像,便是最好的佐证。南宋皇室迁都杭州,大批为皇室效劳的能工巧匠纷繁南下,使杭州的金银珠宝首饰技艺集南北大成。清末民初,杭州经济繁荣,商贾云集杭城,金银作坊有了开展,1865年上海方某来杭,在珠宝巷开设信源银楼,后乾源、义源也相继开设,地处信源两侧。此时珠宝巷已成为杭州金银饰品买卖中心,据民间三十五年《浙江工商年鉴》载,当时有大小银楼49家,清泰街就有19家之多,以信源实力最雄厚。后因由胡雪岩侄儿胡止祥继盘,由于运营有方,讲信誉,技艺精,使“信源”品牌众所周知。1972年,组建杭州金银饰品厂,重树“信源”品牌,产品外型漂亮,手工技艺精良,屡次在全国同行业评选中获奖。信源老艺人有俞守康、许镐生、卢连成、陈仁山等。信源金银首饰有戒指、耳插、挂件、手镯、手链、胸针、领夹、袖钮等八大类。样式达数百种。足金类首饰重点工序有:出初胚,锻打、理细、上槽板、窝拱、修剪、绕簧、剪粒、套联、焊接、制钩、衔接、成型、刻凿、制环、套装等。K金首饰工序有:按宝石形做置口,搭花外型,锉制修整,抛镀后嵌宝等。手工刻花工艺,分二类,一类是依据设计画稿,由钢刻师傅在钢坯上刻凿图案,供镶嵌制造工压花片作产品外型。另一类主要是足金锁片(挂件)直接在金片上刻花。杭州金银饰艺根本特征可概括为坚实、耐用、精致、美观八字。作品设计新颖,工艺精深,浑然天成,不留加工痕迹,通体光亮,精致入微。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杭州金银饰艺几经兴衰,前辈艺人大多去世,后继乏人,如不抢救维护,实有濒临失传之忧。  
四、杭罗织造技艺  
杭罗是中国丝绸代表种类“绫罗绸缎”之一,杭罗与苏缎、云绵同列为中国东南地域的三大丝绸名产。杭罗原产杭州,由纯桑蚕丝以平纹和纱罗组织结合构成,绸面具有等距规律的直条形或横条形纱孔,孔眼明晰,质地刚柔滑爽。衣着温馨凉爽,耐穿,耐洗。多用作帐幔、夏季衬衫、便服面料等。  
杭罗历史长远,南宋时,杭罗已崭露头角。《咸淳临安志》卷八《丝之品》载:“罗:有花、素两种结罗,染丝织者各熟线罗,尤贵”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十八《物产、丝织品》云:“罗:花素、结罗、熟罗”。可见当时杭罗已有多种种类。据《杭州市志》载:元、明、清时的杭州丝绸中,“罗”不断是一种主要种类:“罗中的秋罗、绮罗均为名产。”  
福兴丝绸厂是目前杭州市独一可以消费杭罗的厂家。该厂厂长邵官兴(1954年生)是杭罗织造技艺的传人,他与祖父邵明财(1864-1914)、父亲邵景全(1907-1990)三代均擅长织罗。杭罗织造工艺流程大致如下:原料厂丝→浸泡→晾干→翻丝→纤丝→摇纡→织造→精练→染色→服装→绣花→成衣。福兴丝绸厂消费杭罗技术精深,质量上乘。  
杭罗传承至今,在化纤织物的冲击下,渐趋萎缩。厂家大多中止消费,传人普遍年事已高,相继逝世,福兴丝绸厂虽硕果仅存,运营情况也非常困难。  
五、杭帮菜烹饪技艺  
杭州菜源远流长,它与宁波菜、绍兴菜共同构成传统的浙江菜系。杭帮菜最早能够追溯到距今一千多年的南宋,当时临安作为繁华的京都,南北名厨济济一堂,各方商贾云集于此,杭菜到达鼎盛时期。据理解,杭州菜历史上分为“湖上”“城厢”两个流派。前者用料以鱼虾和禽类为主,擅长生炒、清炖、嫩熘等技法,考究清、鲜、脆、嫩的口味,注重保存原汁原味。后者用料以肉类居多,烹调办法以蒸、烩、氽、烧为主,考究轻油、轻浆、油腻鲜嫩的口味,注重鲜咸合一。变革开放以来,杭州菜与兄弟菜系越来越融为一体,博采众家之长,成为无宗无派的集大成者。  
据统计,市场上经常供给的杭帮菜有500多种。古往今来杭州名厨辈出,对祖国烹调理论和技艺作出过重要奉献。宋孝宗时,钱塘门外的宋五嫂就是一位烹制鱼羹的高手,她的“宋嫂鱼羹”至今让人津津有味。选料时鲜,制做精密,颜色鲜艳,种类繁多,杭帮菜深得中外宾客的赞扬。  
原料的搭配和调料的运用,不断是反映中央菜特征的标志,某一地域的原料组合,加上这一地域的调料运用,便构成了该中央的菜点特征。一方土育一方人,杭州地处江南水乡,气候温和,当地人饮食口味偏油腻,素日喜食鱼虾。一切这些,决议了杭帮菜肴注重原汁原味,烹饪时轻油腻轻调料,口感鲜嫩,口味纯美,色、香、味俱全。现今的杭州菜肴南北口味融合,考究“二轻一清”,即轻油、轻浆与油腻。  
六、上城区过年风俗  
“过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一提到“过年”两字,就会唤醒许多人的美妙想象和回想。如学生放假,工作停工,压岁钱,守舍,吃年夜饭,闹元宵等。往常,回家过年,是每个人一年到头最盼望的事!  
过年  
但是我们中华民族这么大,天南海北各地的过年习俗习气也不尽相同,就拿上城区来说吧,上城区人过年也有一些特别的风俗和活动,可能与你家乡有点不同,不信你往下看!  
过小年风俗不同:小年,其实也就过年的“预演”,北方人,到了腊月二十三,就要过小年了,而南方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但上城区人所谓的“小年夜”,其实是腊月二十九,也就是元旦的前一天。不过上城区人根本没有小年夜的风俗,由于第二天就正式过“大年三十”。  
年货种类差别:年货与各地大致差不多,但是主要不同的是,要多一些非肉类生冷食物,北方人习气置办熟食年货,如炒瓜子和花生、五香向日葵、甜大糕、油炸京果、萍果,梨等水果。上城区人习气买些腊笋、冬笋、白鲞、海蛰、鱼(鲤鱼或鲩鱼)、韭芽儿、黄豆芽、荸荠等。  
过年  
扫尘有考究:扫尘其实就是清扫卫生,清扫卫生是春节前南北方都有的习气,借助打扫表达除旧之意,一家人干洁净净过新春。但是,上城区人考究扫地一定要“扫进来”,不能“扫进来”。即打扫时,笤帚千万不能从里往外扫,而要从外往里反扫,意义就是把如意、财气往里收,这是老上城区对来年家中不祥、财富不时增加的美妙希冀。  
年夜饭不同:上城区人的年饭,鸡鸭鱼肉,一应俱全,而且比拟重口,具有浓厚的中央特征。凉拌海蛰头、酱鸭儿、蒸鱼干、熏鱼、酱肉、皮蛋、白劖鸡、元宝鱼、春卷儿、八宝菜、腊笋烧肉、鲞烧肉或鲞烧鸡、油豆腐烧肉……这一顿年夜饭,是家庭主妇能够繁忙一天的“大事”,也是全家老小最最等待的。你家乡有这么考究吗?  
过年  
包粽子:过年吃粽子,可能你还没听说过,但是老上城区过年吃粽子是一种传统的风俗了。粽子有米有肉,有咸有甜,寓意生活富足,且冰冷时节易于保管,上城区粽子以四角粽居多,口味以酱油肉粽和细沙粽子为主。  
压岁钱:压岁钱与其它各地差不多,元旦夜家中晚辈在年夜饭后,必给孩子压岁铜板。祝愿晚辈安全!不同是孩子们拿到压岁铜板后,要压在孩子的枕头底下,才是真正的“压岁”,也有等孩子睡着以后,偷偷放在孩子枕头下的状况。  
守舍:你家乡守舍的风俗可能是守到十二点之后,放一串开门鞭炮后,就睡觉,年初一早上能够吃一点起来再开门,而老上城区人年三十有不睡觉的习气,就是从吃年夜饭开端,一整夜不睡,为的是迎接新春到来。  
过年  
初一吃年糕:大年初一早上,南方人普通都是吃汤圆,寓意团团聚圆,北方人吃水饺,寓意弯弯顺,即万事顺利。而上城区人最欢欣吃年糕,谐音“年高”,寓意年年高升。  
闹元宵:元宵节各地活动较多,如舞狮子、舞龙,听书,看戏等等,而上城区人似乎仅有观灯赏灯!老上城区有民谚:“上灯圆儿落灯糕,正月十五闹元宵”。正月十二“上灯”,即开端搭灯,正月十五各地都会举行灯会,届时逛灯会、看花灯、猜灯谜,男女老少不亦乐乎,而灯会也是上城区整个春节民俗活动将要完毕的标志。直到正月十八“落灯”,上城区人才算真正过完年!  
七、上城区结婚风俗  
1、说媒  
上城区民间婚礼,根本上因循南宋婚礼的'风俗遗风。旧时男女婚配封建颜色极浓,中等以上人家都要请媒婆说合,叫做“穿婚”。男、女方问卜得吉“定帖”后,男家择日备礼邀女家,两亲相见,谓之“相亲”。如女方中意,即以金钗插于冠髻中,名曰“插钗”。若不如意,则送彩缎两匹,谓之“惊”。  
2、订婚  
正式结婚前的一种典礼,古称“缔姻”,又称“传红”。订婚这天,两家都挂灯结彩,厅上供和合二仙神马,燃点红烛,约请亲友吃订婚酒。  
3、行聘  
订婚后,男家要行聘,古称“纳征”,如今俗称“聘礼”、“财礼”,依据男家状况,以送金银、绸缎为主。女家受聘,亦必有答礼,称为“回盘”。  
4、发奁  
结婚日期肯定前一日要发奁,俗称“发嫁妆”。旧时,富有大户嫁妆甚厚。嫁妆先在家中布置陈列,何桌在先、何物在后,都有一定的格式。到了男家必需照样陈列。最前面的嫁妆,必为子孙桶,桶内盛有红蛋、喜果各一包。女家嫁妆无论如何丰厚齐全,唯眠床必需男家准备。女方家长必需在棉被内放一些“花生”,以讨“生儿育女”化生的吉利。  
5、迎娶  
婚礼的正日,俗称“拜堂”。早一日下午,花轿抬至男家大厅,晚间,百烛齐燃,灯火辉煌,称为“亮轿”。女方早一日亦要备席请新娘,称为“辞家宴”,俗称“别亲酒”。  
古俗,婚礼系昏礼,须晚间举行。杭俗大都在日间,拜堂之日,以巳午未三时为多。花轿从男家动身,到女家后停在厅上。新娘由喜娘随同着遍辞父母和家眷亲戚,然后,由一人执红烛,一人执红灯笼,引上花轿。花轿由四人杠抬,官宦人家还能够鸣锣喝道。这也是浙江女子出嫁的特殊习俗,相传系南宋康王赵构为感激宁波女子救命之恩而特地封赠的“半副銮驾”。  
6、三朝回郎  
即新亲上门,就是女方亲属上男方去,旧时都要在结婚第三天举行。如今男方习气第二天就约请女方父母及姐妹兄弟上门。旧时还有吃三道茶等礼节,如今吃一餐新亲上门酒。婚后三天,新郎偕新娘一同回娘家,拜见岳父岳母,俗称“双回郎”。旧时,新娘回娘家,多则住一月,少则七天,再由新郎接回家。  
八、上城区丧葬风俗  
1、送终  
杭俗:当病人弥留之际,应力图全家人全体赶齐“送终”,诸如子女、兄弟姐妹远在异乡,怕赶不上,家里人总要想方设法,让病人喝参汤“吊命”。在外的亲人闻讯后,心急如火,日夜兼程,尽可能赶回家“送终”。当病人喘大气,快要断气时,“送终”的亲人抓紧为垂死者洗手脚、揩脸面,并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寿衣给他(她)换上。  
2、报丧  
晚辈逝世后,即遣族人或近邻向亲友家报丧,杭人俗称“报死讯”。报丧时,不管天晴天雨,报丧者都要用右手倒挟一把雨伞,俗称“倒挟报死伞”。这个特殊的标志,使他一路得以便当,其别人不会路上同他罗嗦。  
报丧者到了目的地不能进屋,雨伞要伞柄朝下,放在门外。亲友一看来者的这般举措,就晓得是来报死讯。如亲友不在本地,丧家则写信报丧,报丧信,信口须用火烧焦,俗称“焦口信”,或不封信口,俗称“启齿信”。  
3、七七追荐  
杭俗人死须做七(每逢7天祭奠1次)以思念死者。“头七”须第六日上,俗称“敲头六儿”。头七由儿子请和尚宣扬敲打为亡父(母)诵经拜忏。“四七”,多由亲戚送。“五七”,最为盛大,亲人应到齐。杭俗前一日晚,在门口设望乡台,即用门板搭台,摆供桌椅,椅上披死者衣衫,上罩伞一把。说是到了五七,死者要回来探望家乡亲友。“六七”须女儿做,“七七”又称“断七”。杭俗普通人家只做七个七。  
4、厝柩  
旧时杭俗通行“厝柩”,就是将死者棺木停放一至三年后才下葬。清末城区厝柩之所,清波门外有叠叠山庄,钱塘门外有迎晖山庄,民国时以凤山门的南山会馆,特地停放灵柩。  
其他,杭城有不少同乡会馆,亦特地为各地外乡人客死杭州而厝柩的,以便外乡人扶柩归葬家乡。郊区乡村都将死者棺木,停放在本人菜地竹园或山上,简单的盖以茅草、稻草,考究的周围砌以砖墙,盖以灰瓦,好似小房屋一座。天长日久,日晒雨淋,污水四溢,极不卫生。此俗民国时即有法令遏止,但令行不止。  
九、上城区名人  
1、厉声教  
厉声教(1935.1.7-2017.8.6),籍贯浙江杭州。出色外交家、国际法学家、教育家、双语作家、文史学家、诗词家,前南京市足球队队员、篮球队队员。他于1956年进入外交部工作,代表新中国参与了中缅、中印、中朝、中苏等边境会谈及结合国海洋法会议等严重国际会谈,被公以为国际海洋法和中国边境与海洋事务权威专家,是《结合国海洋法条约》中文本的主要起草人与定稿人之一,并参与了英文本的起草与定稿工作,为国度的外交事业作出了出色奉献,遭到周恩来总理的点名肯定与两次接见。其研讨成果曾遭到毛泽东主席与周恩来总理等中央指导同志的高度注重。他在国学文史方面造诣颇深,同时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被誉为“诗人外交家”和“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他是首位在西方多家知名媒体具有个人专栏的中国外交家。  
2、郁达夫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反动烈士。曾留学日本,毕业于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发明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陶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怀鲁迅》等。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二十九日,郁达夫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反动烈士。1983年6月20日,民政部授予其反动烈士证书。  
3、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勋绩奖章取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能,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55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争取下回到中国。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讨所所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声誉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等职务。  
4、厉麟似  
厉麟似(1896~1970),生于浙江杭州,中国近现代文教界代表人物,著名教育家、外交家、言语学家,中国电化教育奠基人、中欧教育文化交流先驱、新中国外语教育事业奠基人、文化界抗日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圣雄甘地”,在促进国共两党协作抗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早年曾留学日本、德国,获耶拿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和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归国后曾任蒋介石对德外交参谋、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等职,并分别与蔡元培、朱家骅、陈立夫等人一同发起创建了国联世界文化协作中国协会、中国结合国同志会、中德文化协会等近代较有影响的对外组织与文教组织。他国学功底深沉,并通晓德、日、英、法等六国言语,引进并翻译出版了大量西方的著作及影视作品,同时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引见到了西方世界。  
十、上城区饮食风俗与特产  
1、富龙牛肉干  
富龙牛肉干精选江西自然生态农家放养的黄牛腿肉,配以甘草、八角、肉桂、草果等十多味名贵香辛料,分离传统工艺和现代生物技术精制而成。本产品未添加任何色素、香精和防腐剂,原汁原味,营养丰厚,是休闲旅游的安康佳品,也是捐赠亲友的佳肴。  
2、上高炒田螺  
炒田螺是上高县著名小吃,是田螺与一种叫紫苏的芳香草炒制而成。炒时,还会放上辣椒、葱或蒜、豆豉、盐等调味料品,使其滋味更佳。  
3、蒸米粉肉  
宜春地域的粉米蒸肉有其中央特征,烹饪过程内需求3个多小时的加工,蒸出来的美食颜色漂亮,香味扑鼻,粘香可口,肉烂易嚼,肥香不腻,广受喜爱。  
4、野菜粑粑  
野菜粑粑又称艾叶粑粑或蒿子粑粑,是宜春地域一道特征的传统小吃,普通在清明节或是寒食节食用。甜的野菜粑粑里面的馅为豆沙或是碎花生,咸的野菜粑粑里面则是放的碎菜叶。  
5、红薯丸子  
红薯丸子为圆型,泛着金黄色光泽,外皮焦香,内里软糯香甜。每到过年,宜春家家户户都要炸红薯丸子,好像北方人元旦的饺子、元宵节的汤圆一样。  
十一、上城区著名景点  
1、闸口白塔  
闸口白塔位于杭州市钱塘江边闸口白塔岭上,东濒中河,南临钱塘江,西望六和塔,北靠玉皇山。通体用湖石雕凿叠砌而成,由61块石块拼接砌筑成28分层,外观八边九级,仿木构楼阁式,正面朝南偏东。石质塔身通高14.4米,生铁铸成的塔刹通高3.4米,总高近18米。  
2、凤凰寺  
凤凰寺在羊坝头,位于中山中路西侧。原名真教寺、礼拜寺,因原建筑群形似凤凰,清代改称凤凰寺。据清康熙九年《真教寺碑记》载,寺始建于唐,毁于宋,元至正元年(1341年)西域人阿老丁重建。寺坐西朝东,面积约2600平方米。  
3、梵天寺经幢  
梵天寺经幢位于江干凤凰山麓、梵天寺路梵天寺遗址前。共两座,幢高15.76米。是吴越建筑艺术与雕塑艺术分离的珍宝。梵天寺为五代吴越国名刹,八边形,由基座、幢身、华盖、腰檐、山花蕉叶、宝珠、仰莲、方柱、覆莲等构件层层迭建。  
4、宝成寺麻曷葛剌造像  
宝成寺麻曷葛剌造像位于吴山瑞石山东麓的宝成寺内。宝成寺为四合院民居方式,大殿横长。五代吴越国王妃仰氏始建。“麻曷葛剌”位于宝成寺大殿正视岩壁右侧,镌于元代。“麻曷葛剌”是梵文“大黑天”的音译。麻曷葛剌造像龛形横长,一龛三尊。中为主尊麻曷葛剌(像高138厘米),两侧分别为胁侍文殊与普贤(像高100厘米)。  
5、清河坊历史文化特征街区  
清河坊街区位于杭城南部景区吴山脚下,距西湖仅数百米,占地13.66公顷,是杭州目前独一保管较完好的旧城区。清河坊自古是杭州的繁华地段,有丰厚的历史人文遗产和文化底蕴。河坊街新宫桥以东,是南宋时期宋高宗寝宫——德寿宫遗址。南宋时被封为清河郡王的张俊就住在当时称之为御街的安定巷,故这一带被命名为清河坊。南宋时期,清河坊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历经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直至解放初期,这一带仍是杭城商业繁华地带。  
钱学森故居  
钱学森故居位于小营街道方谷园2号,占地1.3亩,是一座江南作风的传统庭院,钱学森儿时曾与父亲钱均夫、母亲章兰娟在此寓居生活。故居一楼正厅展出了钱学森先生的著作、信函、手稿、证件、照片等。图片展分为“杭州之子”、“航天之父”、“情系故土”三个局部,讲述着钱老对党和国度的丰功伟绩和对故土杭州的深情厚意。二楼是实物展陈厅,陈列着钱家人当年用过的书架、书桌、文房四宝、床、衣橱等,古色古香的家具实物。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