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昆山市民间习俗

  • 风水民俗
  • 2022-03-15 16:39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位置  
昆山天文坐标介于东经120°48′21″~121°09′04″、北纬31°06′34″~31°32′36″之间,处江苏省东南部、上海与苏州之间。北至东北与常熟、太仓两市相连,南至东南与上海市嘉定、青浦两区交界,西与吴江区、相城区、苏州工业园区、西南与浙江省嘉兴市接壤。东西最大直线间隔33千米,南北48千米,总面积931平方千米,其中水域面积占23.1%。  
二、“万三祭祖”迎新大典  
时间:元旦  
地点:周庄  
活动历史:8活动影响:8参与指数:8  
简介:一年一度的祭祖大典是九百岁古镇周庄的传统民俗活动,周庄人以特有的祭奠方式留念先祖,祈求新一年风调雨顺、谷物歉收。  
三、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山腔、昆剧,是元末明初南戏开展到昆山一带,与当地的音乐、歌舞、言语分离而生成的一个新的声腔剧种。明代初年在昆山地域构成了“昆山腔”,嘉靖年间经过魏良辅等人的改造,昆山腔吸收北曲及海盐腔、弋阳腔的优点,构成坦率细腻、流丽悠长的“水磨调”作风,昆曲至此根本成型。梁辰鱼将传奇《浣纱记》以昆曲方式搬上舞台,使原来主要用于清唱的昆曲正式进入戏剧扮演范畴,进一步扩展了影响。万历年间,昆曲从江浙一带逐步流播到全国各地。明代天启初年到清代康熙末年的一百多年是昆曲蓬勃昌盛的时期。清代乾隆年以后,昆曲逐步衰落下去。新中国降生以来,昆曲艺术呈现了转机,国度先后树立了7个有独立建制的专业昆曲院团。目前昆曲主要由专业昆曲院团演出,有关演出活动多集中在江苏、浙江、上海、北京、湖南等地。  
昆曲是一种高度文人化的艺术,明清许多从事昆曲剧目创作的剧作家,获得了很高的文学成就。《琵琶记》、《牡丹亭》、《长生殿》、《鸣凤记》、《玉簪记》、《红梨记》、《水浒记》、《烂柯山》、《十五贯》等都是昆曲的代表性剧目,其中前三种有全谱或接近全本的工尺谱留存。清代中叶以后,昆曲主要以折子戏方式演出,至今保存下来的昆迂回子戏有四百多出。昆曲新编剧目有《南唐遗事》、《偶人记》、《司马相如》、《班昭》等。  
经过长期的舞台理论,昆曲在扮演艺术上到达了很高的成就,歌、舞、介、白等扮演手腕高度综合。随着扮演艺术的全面开展,昆曲脚色行当分工越来越细,主要脚色包括老生、小生、旦、贴、老旦、外、末、净、付、丑等。各行脚色在扮演中构成一定的程序和技巧,对京剧及其他中央剧种的构成开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昆曲音乐曲调旋律漂亮典雅,演唱技巧标准熟练。赠板的普遍应用、字分头腹尾的发音吐字方式及流丽悠远的艺术作风使昆曲音乐取得了“婉丽妩媚,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昆曲历史长久,影响普遍而深远,它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戏曲扮演的模范。昆曲艺术方式精致,内涵深沉。由于昆曲具有的共同文化价值,因而2001年入选结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清末,昆曲就逐步衰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得到一度的复兴。近年来,随着传统戏曲演出在城市中的衰微,昆曲正面临着生存的窘境,演员和观众队伍不时缩减。昆曲要生存开展,有许多火烧眉毛的问题亟待处理。  
四、方言  
昆山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  
昆山话和相邻的同属吴语的苏州话和上海话都比拟接近,也有本人的言语特征。  
昆山话具有27个声母,41个韵母,7个腔调。完好保存中古汉语的全浊音,保存入声、尖团音分化。  
五、良渚文化  
昆山有许多良渚文化时期的墓葬区,大量玉器、石器、陶器和人体骨架等宝贵文物。这些考古发现关于调查良渚文化社会风貌和探究中华文化来源,有着极端严重的意义。墓葬区一座座大小不一的土丘,是5000年前的先民人工堆筑而成的,用以掩埋氏族领袖、贵族战争民,也用作祭坛。无论是堆筑年代、形态和用处,它们都与古埃及王国建筑在尼罗河畔的金字塔——法老陵墓有着类似之处。  
良渚文化研讨已成为考古界的一大热点。少卿山、绰墩山出土的5件玉器,1995年经国度文物局专家审定,为国度一级文物。  
六、城市意味  
市花:琼花琼花又称聚八仙、蝴蝶花,牛耳抱珠。忍冬科落叶的半常绿灌木,散布于江苏南部、安徽西部、浙江、江西西北部、湖北西部及湖南南部。  
市树:广玉兰  
广玉兰别名洋玉兰、荷花玉兰,为木兰科、木兰属植物。原产美洲,北美洲以及中国大陆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域。  
市标:从整体看,是一个山体的图案,而祥云的图案则构成了“昆”字,暗合昆山市名,而且山体寓意“山高人为峰”,意味昆山人在攀爬现代化新顶峰的征程中永不满足、追求杰出的肉体。  
七、昆山市结婚风俗  
(一)婚礼的前期准备(婚前礼)  
1、嫁妆、聘礼、婚服的准备(即纳征)。  
男方需向女方送聘礼,女方承受聘礼。接着女便当要开端准备嫁妆。最主要的嫁妆为缝被子,必需找儿女双全,丈夫健在的妇女缝制,缝新被子须用红线缝,不能用黑线,更不能用白线。缝制的时间须在农历的9月,不能在10月。忌寡妇或与新娘属相不合的人缝被子,以免给新娘带来厄运。新娘所穿的婚服,都应该是全新的,假如陈旧,新人便有不贞之嫌。此外,婚服忌讳单的,棉的最好。忌有口袋,以免带走娘家的财气。  
2、婚房的准备及忌讳。  
婚房布置在古代礼节中称为“铺房”,亲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拾掇,并备礼前来暖房。既为洞房,风水十分重要,不懂风水仅凭本人喜欢,容易给以后的婚姻生活形成一定的危害。所以婚房布置时需留意以下几点;⑴洞房最好选择在光线明朗,空气流通的中央。⑵洞房颜色不要五花十色,这样做容易发作婚外情。⑶洞房的窗台勿挂风铃,容易使新娘神经衰弱,头晕心烦。⑷洞房不可跨在屋内外之横墙下,夫妻易发作口角。⑸安新床时要把床置放正位,不要与桌子衣橱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对。新床也需放置一些吉利好兆头的物品在床上,例如百合、红枣、莲子,意喻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等。  
(二)婚礼停止中的典礼礼节(正婚礼)。  
1、迎亲时的礼节忌讳(即亲迎):  
男方依照当初双方商定好的“请期”时间去迎亲。“迎亲”的人数忌双数,女方送嫁的人数要逢双。这样表示男家“单”去“双”回,添丁添口,女方双数表示“双双对对”,寓意着白头偕老。如若在迎亲途中遇到另一迎亲车队,这状况叫“喜冲喜”需互放鞭炮或由双方媒人互换事前准备好的花朵来化解。  
2、新娘的礼节忌讳:  
新娘离家时要喜极而泣,且哭的越快越大声越好,这样旺娘家的财运。出嫁当日新娘忌吃夫家的饭,俗云“食郎饭,打郎声”,意喻以后在婆家受冤枉只能忍气吞声,百依百顺,为防止,所以当日只须吃菜而不吃饭。另外新娘出大门时忌双脚踏地,要当心不要踩到新郎的鞋子,入男家大门时也不能踩踏门槛,冒犯了其中任何一条都容易给娘家和夫家带来不好的运气。  
3、新郎的礼节忌讳:  
准新郎在新婚前夜忌睡空床,能够找未成年的男童来“压床”,这样能够早生贵子;新郎家中迎亲时,需吹吹打打,燃放鞭炮,热繁华闹的让新娘进门,忌冷落,且头挂鞭炮忌“头数”太少,假如新娘还没等进夫家门,鞭炮断了声,形成局面冷落,好像办丧事,意头不好。民间还以为鞭炮是“崩崩邪气”,越是大喜的日子,恶鬼越会来捣乱,必需及时的把它赶跑。  
4、其他观礼人的忌讳:  
贺婚是人情世故,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所以“凑份子”是理所应当的。主家需准备记账本,记好“份子钱”等到未来人家办喜事的时分也要“凑份子”且数额要多于对方当初送来的礼额。当新娘步入男家时,翁姑二人以及孕妇和守孝之人要做逃避,以防相冲。同时孤寡、再婚妇女、穿白衣服者忌进入洞房,属不详之兆。结婚当天,若是碰到闷热天气,一切参与婚礼的人,都不能扇扇子,不然会有拆散的意义。  
(三)完婚后的风俗忌讳(婚后礼)  
1、完婚后三日,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  
“回门”须在当天日落前赶回夫家。若是遇到特殊状况,赶不回来,在女方家留宿,夫妻也要分开睡,以免冲撞了娘家人给女方家带来倒霉。  
2、新婚四个月内。忌新人在外面过夜。  
制止参与任何的婚礼丧事。忌用新娘的镜子照他人,因新娘的喜气比拟重,用镜子照別人,会让新娘的福气流失。  
古代婚姻考究的六礼,实践上相当于现代的婚姻法,和现代一样都是出于对婚姻的注重所制定的行为标准。固然“六礼”大局部深受中国古代的封建迷信思想,但是换个角度,也有它所积极的一面。比方:男女双方在婚配前不能单独相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说在现代屡遭非议,但在以前,却防止了男女因婚配年龄较早形成的无知与轻率,有利于婚姻的稳定持久。  
八、昆山人过年有什么风俗  
大年三十为元旦,昆山俗称"大年夜"。  
家家户户准备过年,洒扫庭院,干净户室,张贴门联及"姜太公在此,百无忌讳"等。大户人家入晚墙门间点起大门灯笼,厅堂房室各类宫灯齐明,灯烛辉煌,当晚举家夜宴,长幼聚会一堂,名曰吃"年夜饭",亦称"合家欢"。年夜饭餐毕,围炉团坐,边品香茗,边食瓜子及干鲜果品,长者笑谈掌故及"山海经"直到深晚,是谓"守岁"。子夜十二时正,鸣放"关门爆仗"意为除旧迎新。父母待子女人睡后,在其枕下置放红纸包好的"压岁钱",以保佑子女一年四季身体安康。  
正月初一  
俗称"年初一",为"岁朝",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晨起要放三响"开门爆仗",以示吉利。随即至河中提取净水一桶,称为"财水",长幼均盥洗,各穿新衣,小辈要向晚辈拜年,晚辈要赐给"压岁钱"。厅堂中悬"喜神"像,供奉茶点,点烛焚香,敬肃跪拜,并上吾昆共同之糯米糖年糕祭奠。"糕"谐音为"高",取"年年高升"之意。早点有的吃小圆子,俗称"百岁圆",以求福寿;有的吃糕团汤或赤豆汤,以求团聚;有的吃面条以求短命;也有吃南瓜、鸡蛋、百合汤、莲子汤等等以各种吉利语来讨口彩的,依据各家庭族规和经济状况而定。  
节日饮茶,不管自饮或待客,常用檀香橄榄和雨前茶叶一同冲泡,俗称"元宝茶",这茶初尝苦涩,而回味甘津,比喻否极泰来,吉利进财。年初一,普通不串门作客,合家聚会。昔时家庭文娱少,从初一到十五,街头巷尾四处有"冬冬锵、冬冬锵",敲锣打鼓之声,为节日添加了繁华欢乐氛围。初一同封井三天,不扫地,若有果壳纸屑等则扫集于利市台下,以桌围遮盖,过日肃清,不动刀,以图吉利。熟人见面相互作揖道"祝贺"或"祝贺发财",表示贺年。初一至初五,商店歇业,街上大多是卖小孩玩具如风车、刀、枪、剑、乾及戏剧面具等以及水果、糖食的小摊。  
大年初一早上昆山人普通吃些什么?普通是吃桂花白糖年糕圆子汤,这是有“名堂”的,寓意“高快乐兴团团聚圆”,“糕”还有“步步高升”的意义,圆子又叫“百岁圆”,祈求福寿。关于年糕还有一段传说:春秋战国时吴王阖闾命大臣伍子胥担任构筑苏州王城,阖闾死后其子夫差即位,他听信奸臣谗言排挤、压制伍子胥。伍子胥悄然地对身边的人说,他死之后,假如遭遇荒年或紧急状况没有粮食,你们能够到相门挖城墙底下的城砖吃。后来伍子胥自刎,越王勾践大举反攻包围吴国,苏州城内断粮,人们想起了伍予胥的话,纷繁去挖相门城砖,认真一看,原来所谓“城砖”乃是用糯米粉熬熟重复捶打,十分坚韧,既可承重砌墙,必要时能够蒸而食之。后来吴地的人们每逢过年就要制造这样的“年糕”来留念伍予胥。  
当然大年初一也有吃面条和其他食品的,昆山人叫做“各人各欢欣”。而千灯、花桥、陆家等一些乡镇大年初一早上必需吃饭,谓之“年早饭”,而且这“年早饭”必需男主人亲身下厨上灶,男主人乃是当家人,这意味着一年到头以吃饱肚皮。陆家乡村在“年早饭”开饭时第一铲刀白米饭要先喂给牲畜家禽吃,至今还有这个风俗,这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够六畜兴隆。石浦镇的风俗大年初一早上要喝糖茶,佐以糕团或筒条,忌吃粥,忌吃别家饭,吃别家饭则不吉利,意味着“讨饭”。老年人初一早上必需搓一段草绳,叫做“起绳头”,意味着好日子会不时持续下去。在乡村,大年初一要举行“照田财”或叫“打田财”活动,祈求五谷丰收。在昆山,这个风俗曾经有了好几百年的历史,不断传承到了现代。  
“打田财”最早的方式是将稻草绑在竹竿上做成火炬,看火焰的颜色偏红还是偏门来预测明年的旱涝状况,完毕时要把火灰放在床头边,代表财富。但后来方式有了变化,就是农民们在自家的田角边燃烧成捆的稻草,称之为“汰田角”,边烧边喊:“汰汰田角落,白米三石六”,还用火把照田,曰“放田财”,反映了仁慈农民祈求歉收的心愿。信佛者大年初一清晨要去寺庙烧香,称之为“烧头香”,以示忠诚之意。这个风俗往常愈演愈烈,大年三十还未到半夜昆山玉峰山前华藏寺曾经人声鼎沸拥堵不堪,以至要动用警力维持次序。  
据清宣统元年(1909)太仓缪氏《会刻太仓旧志五种》之《昆山郡志》记载:大年初一昆山马鞍山华藏寺要举行“岁忏会”,“士女骈阗,车盖相属”,去参与的信徒特别多,道路以至为之阻塞。未知“烧头香”之俗能否源于“岁忏会”,年初九是“天帝(玉皇)诞辰”,老百姓叫做“天华诞”。《昆新两县合志》:“初九日为大诞,清真观道侣架阁于庭,设醮祀上帝,俗名斋天,观者如堵。”这个日子在水乡古镇千灯特别繁华,数华里长的石板街上人们扶老携幼摩肩接踵都出来“轧闹猛”。因这天正好又是巨大的爱国主义学者顾炎武的华诞(据史料记载其实应该是“忌日”),所以有人说这同时又是家乡百姓留念乡贤亭林先生诞辰的活动。而按张浦、南港等地风俗年初九要去赵陵山进香,当地有谚云:“只要年初九,呒没年初十,过了初十做生活”,就要为春耕消费作准备了。  
九、昆山市名人  
春申君  
陆逊  
陆机  
陆云  
祖冲之  
朱燮  
范成大  
刘过  
卫泾  
朱德润  
顾瑛  
沈万三  
卢熊  
王履  
顾坚  
夏昶  
费信  
叶盛  
毛澄  
卢志  
方鹏  
顾鼎臣  
魏校  
魏良辅  
归有光  
俞允文  
梁辰鱼  
郑若曾  
郑若皋  
郑若庸  
葛成  
王佐才  
归庄  
顾炎武  
陈圆圆  
叶方蔼  
龚贤  
徐元文  
徐乾学  
朱柏庐  
吕熊  
徐秉义  
王鸣盛  
王学浩  
潘道根  
王韬  
赵元益  
余天遂  
方还  
郑伯钧  
邱樾  
钱鸣球  
胡石予  
朱文鑫  
闵采臣  
李肖白  
钱复  
陈定达  
吴粹伦  
沈详骥  
戴轶凡  
王德森  
俞时骧  
张志和  
叶楚伧  
汪盛年  
王慰伯  
费公直  
黄佩林  
朱文熊  
徐士浩  
吴秀松  
陆修棠  
陈华鼎  
陆瘦燕  
俞启葆  
沈体兰  
于景让  
徐祖正  
陈大衡  
陈其鹿  
钱大钧  
蒋英  
严雪亭  
丁善德  
冯英子  
张成  
王安  
十、昆山市饮食风俗与特产  
1、奥灶面  
奥灶面出自奥灶馆,位于现亭林路,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2、万三蹄  
万三蹄出自明代富翁周庄沈万三的家里。相传江南巨富沈万三“家有筵席,必有酥蹄”。  
3、正仪青团子  
青团子从前是江南中央清明节扫墓用的祭物,皮子粳糯混杂,馅心酿制粗糙,普通为农家自食。传说清朝末年,正仪镇有个叫赵慧的女子,发现一种酱麦草是做青团子青汁的好原料,而用手工磨的粉做的团子更为柔软细腻,又不粘牙,寄存数天不决裂、不发硬、不变色。  
4、阳澄湖大闸蟹  
阳澄湖的大闸蟹可算是昆山一绝,有很多名人为吃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而特地到昆山一游。当地人有种说法,农历九月吃雌蟹为好,而在十月吃雄蟹则更好。  
5、三味圆  
三味圆俗称汤面筋,用水面筋作皮,馅芯以鸡脯肉、鲜虾仁、猪腿肉加葱、姜、黄酒等调料剁细精制而成,在鸡汤内煮熟,皮薄馅嫩。晶莹别透,集点心、菜肴、鲜汤为一盆。著名古建筑专家陈从周品味后,即兴挥毫题词:“江苏昆山周庄三味园。味兼小笼汤包、馄饨之长,天下美味也”。  
6、石浦羊肉  
昆山“北有巴城大闸蟹,南有石浦全羊宴”,石浦羊肉在昆山、上海周边曾经声名鹊起,“石浦羊肉赛人参”,石浦全羊宴的冷盘有羊肚、羊肝、羊心、羊眼、羊耳、羊舌、羊鞭、羊杂碎、白切羊肉等组成,其中白切羊肉是石浦羊肉中的招牌菜,不加任何佐料烧制而成的白切羊肉,只需蘸上一点盐花或是鲜酱油,羊肉入口光滑,没有一丝膻味,只要醇香,渐渐细品全是鲜、香、肥、嫩的至真美味。  
7、爊鸭  
周市爊味酱鸭,简称爊鸭,是昆山著名特产之一,其特性是色、香、味俱佳,有“一家爊煮,满街飘香”之誉。周市爊鸭,源远流长。1999年,周市爊鸭被评为江苏省名菜。  
十一、昆山市著名景点  
昆山市内的亭林公园融自然景物与名胜古迹于一体,玉峰山"百里平畴,一峰独秀";千年古镇锦溪被誉为“中国第一博物馆之乡”;古镇周庄以"中国第一水乡"出名海内外,赵陵山良渚文化遗址被誉为1992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顾炎武墓、秦峰塔、文昌阁等历史名胜;阳澄湖、淀山湖的水上风情园、国际游园、高尔夫球场、赛车俱乐部、度假村庄等现代化旅游项目,令人乐而忘返;昆石、琼花、并蒂莲人称昆山三宝;盛产大闸蟹的巴城,以及千灯、淀山湖等地均为受欢送的旅游目的地。  
公园:生态森林公园、亭林公园(玉峰山)、丹桂园等。  
寺庙古刹:华藏寺、崇宁古寺、延福教寺、全福寺等。  
古镇古城:周庄、千灯、锦溪。  
度假村:阳澄湖度假区、淀山湖度假区。  
(一)周庄古镇  
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著名古画家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则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有着近九百年的历史,有丰厚的文化蕴涵。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等曾居周庄。周庄也是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的故土;周庄也曾留下柳亚子、陈去病等人的脚印。  
“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若要在中国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水乡古镇,毫无疑问,她就是“中国第一水乡”周庄。难怪2001年-也特别喜爱周庄,把她定为上海以外的举行地之一。  
若要选中国最抢手的水乡古镇,周庄想必首屈一指。周庄是水的世界,自然有它共同的-形态微风味。那绝不是一两幢古建筑、三四座老石桥,就能反映出来的。那是一种活生生的-气息。你可凭个人的察看力去觉察它,也可毫不在意便感遭到:沿水巷而建的石驳岸和穿竹石栏;镶嵌在岸边,变化无常的缆船石;商店出卖的草鞋;河畔洗菜、淘米的妇女;围坐一同绣花聊天的老妇;街角的裁缝店;享用日光浴的马桶;以至民居洗濯后的流水声……。毕竟,它无处不在,而且常常成为摄影师最爱捕捉的镜头。很难想象这么一个小镇,旺季一天内的最高旅游人次竟能够达一万以上。难怪有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一个周庄)。  
周庄旧名贞体里。北宋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将庄田13公顷捐给全福寺作为庙产。老百姓感其恩德,遂将贞体里该名为周庄。  
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昆山市境内西南33公里,是个具有九百余年历史的水乡古镇,被澄湖、淀山湖和南湖所环抱。由于有河湖阻隔,使它避开了历代兵焚战乱,至今仍完好的保管着原有的水镇建筑物及其共同的格局,全镇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居民为明清建筑;如元末明初巨富沈万三后嗣所建的沈厅、明初中山王徐达后嗣所建的张厅,都是明清住宅的模范。  
周庄四面环水,为泽国,南北市河、后港河、油车漾河、中市河,构成“井”字形。居民傍河筑屋,依山成街,河道上横跨14座古桥,还有那份敦厚纯朴的古镇民风,呈现一派古朴、明静的幽雅,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难怪周庄不断成为摄影师、作家、艺术家、以至电视电影的取景最佳地点。  
周庄的魅力在于她的文化蕴涵,沈厅、张厅、迷楼、叶楚伧故居、澄虚道院、全福寺等名胜古迹,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欣赏价值。有河有街必有桥。周庄古桥多,极具特征。著名的有双桥、富安桥等。  
双桥位于周庄古镇的镇中心,由世德桥和永安桥组成,两桥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古代的钥匙,所以俗称钥匙桥。1984年陈逸飞的画作《故土的回想》即以双桥为主体,双桥因而出名,周庄也因而名闻中外。  
双桥位于周庄古镇的镇中心,由世德桥和永安桥组成,两桥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古代的钥匙,所以俗称钥匙桥。1984年陈逸飞的画作《故土的回想》即以双桥为主体,双桥因而出名,周庄也因而名闻中外。  
全镇桥街相连,依河筑屋,小船轻摇,绿影婆娑,崇尚返朴归真的游人会情不自禁地吟诵: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辑好夷游。  
双桥始建于明代,后来屡有修缮,世德桥在河面的倒影与桥洞自身构成一个规范的圆,外型漂亮,是摄影喜好者和美院学生摄影、写生的对象。不过节假日时,双桥这常常是古镇最拥堵的中央,每一个游客都想和这个古镇地标合影。  
双桥始建于明代,后来屡有修缮,世德桥在河面的倒影与桥洞自身构成一个规范的圆,外型漂亮,是摄影喜好者和美院学生摄影、写生的对象。不过节假日时,双桥这常常是古镇最拥堵的中央,每一个游客都想和这个古镇地标合影。  
安定桥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重建,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梁刻有莲座图案,桥身石缝里长着藤蔓,十分上镜。  
安定桥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重建,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梁刻有莲座图案,桥身石缝里长着藤蔓,十分上镜。  
玉燕堂原名“怡顺堂”,俗名张厅,始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50),为明代中山王徐达之弟徐孟清后嗣所建,清初出卖给张姓人家。共六进,房屋60间,占空中积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84平方米。正厅南侧设有幽暗狭长的备弄,足有20米长,左侧可连通堂楼,右侧可进入花厅,备弄底下有一条晶莹的小河穿越水阁而去,与南湖相通,一副“桥从门行进,船自家中过”的建筑特征,是我国保管完好的明代民居之一,为无数古建筑家们看重。  
玉燕堂原名“怡顺堂”,俗名张厅,始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50),为明代中山王徐达之弟徐孟清后嗣所建,清初出卖给张姓人家。共六进,房屋60间,占空中积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84平方米。正厅南侧设有幽暗狭长的备弄,足有20米长,左侧可连通堂楼,右侧可进入花厅,备弄底下有一条晶莹的小河穿越水阁而去,与南湖相通,一副“桥从门行进,船自家中过”的建筑特征,是我国保管完好的明代民居之一,为无数古建筑家们看重。  
玉燕堂的正厅仍然保存着殷实人家的容貌。整个大厅明亮轩敞,期间布置以红木打形成的家具,古色古香。大厅庭柱一抱粗左右,较为稀有的是该柱础是木鼓墩,这也是它为明代建筑的显著标志之处。厅上匾额两边与屋顶左右都结彩张灯,让整个厅堂寂静中显露出一点喜气繁华之意,似乎让人回到前朝主人举行宴会,迎送宾客之时。  
玉燕堂的正厅仍然保存着殷实人家的容貌。整个大厅明亮轩敞,期间布置以红木打形成的家具,古色古香。大厅庭柱一抱粗左右,较为稀有的是该柱础是木鼓墩,这也是它为明代建筑的显著标志之处。厅上匾额两边与屋顶左右都结彩张灯,让整个厅堂寂静中显露出一点喜气繁华之意,似乎让人回到前朝主人举行宴会,迎送宾客之时。  
玉燕堂因其本身的幽雅古韵,1995年发布为江苏省文物维护单位。同时也成为江南六大水乡之一—周庄的著名景点了。  
玉燕堂因其本身的幽雅古韵,1995年发布为江苏省文物维护单位。同时也成为江南六大水乡之一—周庄的著名景点了。  
敬业堂俗名“沈厅”,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由沈万三后人沈本仁建成,共七进五门楼,占空中积2000平方米,大小一百多间房屋,为典型的“前厅后堂”的建筑格局,前部是水墙门,供停靠船只、洗濯之用;中部是墙门楼、茶厅、正厅,为接送宾客,办理婚丧事及议事之处;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后厅,为生活起居之处。前后楼屋之间均由过街楼和过道阁衔接,构成一个大的“走马楼”。  
敬业堂俗名“沈厅”,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由沈万三后人沈本仁建成,共七进五门楼,占空中积2000平方米,大小一百多间房屋,为典型的“前厅后堂”的建筑格局,前部是水墙门,供停靠船只、洗濯之用;中部是墙门楼、茶厅、正厅,为接送宾客,办理婚丧事及议事之处;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后厅,为生活起居之处。前后楼屋之间均由过街楼和过道阁衔接,构成一个大的“走马楼”。  
沈厅位于周庄富安桥东堍南侧的南市街上,坐北朝南,七进五门楼,大小房屋共有一百多间房屋,散布在100米长的中轴线两旁,占地2000多平方米,为江苏省重点文物维护单位。沈厅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由沈万三后嗣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建成。  
沈厅位于周庄富安桥东堍南侧的南市街上,坐北朝南,七进五门楼,大小房屋共有一百多间房屋,散布在100米长的中轴线两旁,占地2000多平方米,为江苏省重点文物维护单位。沈厅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由沈万三后嗣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建成。  
据《周庄镇志》记载:“沈本仁早岁喜欢邪游,所交者皆匪类。及父殁,人有‘不出三年,必倾家者’。本仁闻之,仍置酒,召诸匪类饮,各赠以钱,而告之曰:‘我今当为支持门户,计不能与诸君游也!’由是,闭门谢客运营农业,于所居大业堂侧拓敬业堂宅,广厦百馀椽,良田千亩,遂成一镇巨室。”看来沈本仁是属于那种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人物,他没有把上辈人遗传的家产挥霍殆尽,在父亲死后发愤耕耘,拓展家业,建成了颇具范围的沈厅。  
据《周庄镇志》记载:“沈本仁早岁喜欢邪游,所交者皆匪类。及父殁,人有‘不出三年,必倾家者’。本仁闻之,仍置酒,召诸匪类饮,各赠以钱,而告之曰:‘我今当为支持门户,计不能与诸君游也!’由是,闭门谢客运营农业,于所居大业堂侧拓敬业堂宅,广厦百馀椽,良田千亩,遂成一镇巨室。”看来沈本仁是属于那种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人物,他没有把上辈人遗传的家产挥霍殆尽,在父亲死后发愤耕耘,拓展家业,建成了颇具范围的沈厅。  
在周庄的近千户民居建筑中,明清和民国明期的建筑至今仍保管有60%以上,其中有近百座古宅院第和60多个砖雕门楼,还有一些过街骑楼和水墙门,这在江南水乡是有代表性的。在这些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数沈厅。  
在周庄的近千户民居建筑中,明清和民国明期的建筑至今仍保管有60%以上,其中有近百座古宅院第和60多个砖雕门楼,还有一些过街骑楼和水墙门,这在江南水乡是有代表性的。在这些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数沈厅。  
沈厅共有三局部组成。前部是水墙门和河埠,特地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濯衣物之用,为江南水乡的特有建筑;中部是墙门楼、茶厅、正厅,是接送宾客,办理婚丧大事和议事的中央;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和后厅屋,为生活起居之处。整个厅堂是典型的“前厅后堂”建筑格局。前后楼屋之间均由过街楼和过道阁衔接,构成一个环通的走马楼,为同类建筑物所稀有。  
沈厅共有三局部组成。前部是水墙门和河埠,特地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濯衣物之用,为江南水乡的特有建筑;中部是墙门楼、茶厅、正厅,是接送宾客,办理婚丧大事和议事的中央;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和后厅屋,为生活起居之处。整个厅堂是典型的“前厅后堂”建筑格局。前后楼屋之间均由过街楼和过道阁衔接,构成一个环通的走马楼,为同类建筑物所稀有。  
七进厅堂内,占地170平方米的松茂堂居中。正厅面阔11米,前有轩廊,进深7檩11米,厅后有廊。正厅正面成正方形,厅两边是次间屋,有楼与前后厢房相接。屋面为两坡硬山顶,除6檩至7檩为单屋顶棚,其馀都是双屋顶棚。  
七进厅堂内,占地170平方米的松茂堂居中。正厅面阔11米,前有轩廊,进深7檩11米,厅后有廊。正厅正面成正方形,厅两边是次间屋,有楼与前后厢房相接。屋面为两坡硬山顶,除6檩至7檩为单屋顶棚,其馀都是双屋顶棚。  
厅内梁柱粗大,镌刻有蟒龙、麒麟、飞鹤、舞风等花饰。厅堂中央悬匾一方,“松茂堂”三个凸出的泥金大字,为清末状元张謇所书。朝向正厅的砖雕门楼是五个门楼中最雄伟的一个,高达六米,三间五楼,上覆砖飞檐,刁角高翘,下承砖斗拱,两侧有垂花莲,下面是五层砖雕,布置紧凑。正中有匾额,刻有“积厚流光”四字,周围额框刻有精密的红梅迎春浮雕。  
厅内梁柱粗大,镌刻有蟒龙、麒麟、飞鹤、舞风等花饰。厅堂中央悬匾一方,“松茂堂”三个凸出的泥金大字,为清末状元张謇所书。朝向正厅的砖雕门楼是五个门楼中最雄伟的一个,高达六米,三间五楼,上覆砖飞檐,刁角高翘,下承砖斗拱,两侧有垂花莲,下面是五层砖雕,布置紧凑。正中有匾额,刻有“积厚流光”四字,周围额框刻有精密的红梅迎春浮雕。  
澄虚道院是周庄一带有名的道观,它是一个道教圣地,道教始创于东汉,由张陵创建,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道教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追求修身养性,长生不老。澄虚道院始建于宋代元祐年间,已有900多年历史,原名“圣堂”,是吴江澄虚人士来此捐建,故名澄虚道院,十分不幸,由于年久失修,道院已有所毁坏,1994年周庄政府出资重修,又重现了当年的相貌。  
澄虚道院是周庄一带有名的道观,它是一个道教圣地,道教始创于东汉,由张陵创建,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道教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追求修身养性,长生不老。澄虚道院始建于宋代元祐年间,已有900多年历史,原名“圣堂”,是吴江澄虚人士来此捐建,故名澄虚道院,十分不幸,由于年久失修,道院已有所毁坏,1994年周庄政府出资重修,又重现了当年的相貌。  
周庄博物馆原为清末民国初期一朱姓人家住宅,解放后为镇政府办公之处,90年代中期修缮,整理后作为景点开放。建筑面积一千多平方米。馆内主要展现了民间的生活用具、农具等,还有当地出土的一些中国有名的黑皮陶器。  
周庄博物馆原为清末民国初期一朱姓人家住宅,解放后为镇政府办公之处,90年代中期修缮,整理后作为景点开放。建筑面积一千多平方米。馆内主要展现了民间的生活用具、农具等,还有当地出土的一些中国有名的黑皮陶器。  
特别提示:  
1.从周庄镇上乘坐三轮车到古镇门口的话需求讲明道路和价钱,有时分会呈现车夫带着游客转古镇一圈然后加价的状况。  
2.环镇水上游和景区内的摇橹船游不是同一项活动,环镇水上游在景区售票处买票或购置联票,景区内摇橹船需前往码头买票乘船,150元/船(最多可坐6人)。  
地址:苏州市昆山市周庄镇全福路43号(古牌楼出入口)  
(二)锦溪古镇  
位于江苏省,昆山市的锦溪古镇,东与上海近邻,西与苏州交界,距上海虹桥机场60公里,距古镇周庄8公里。  
古镇锦溪,因镇内一条彩若锦带的小溪而得名,泽浸环市,街巷依水,古桥联袂,素有“36座桥,72只窑”之佳誉。  
锦溪自古为文人骚客荟萃之地,西汉名将马援在此练兵;三国辅吴将军张昭墓葬于斯;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在此隐息;唐朝文学家陆龟蒙暮年的大局部时间在此寓居;宋代诗人吴文英,状元卫径,元人马致远,以及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祝允明、文征明、沈周等辈相继在此步酬吟唱,为之留下了大量的诗歌文章。  
锦溪又为南宋皇妃的香肖玉殒之地。史载,南宋绍兴末年,孝宗赵昚宠妃陈妃病殁,水葬锦溪五保湖上,锦溪因而亦被赵昚皇帝御旨改名长达800余年。  
地址:苏州市昆山市锦溪镇邵甸港路18号(昆山锦溪旅游效劳中心)  
(三)千灯古镇  
千灯镇位于长江三角洲,从属江苏省昆山市,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12万,其中本地人口5万,外来人口7万。位于昆山市南15公里。东接上海青浦区,距上海虹桥机场30公里;西邻苏州,离苏州市中心35公里。  
古镇千灯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古镇物华天宝,人文荟萃,素有“金千灯”之美称。是明末清初出色的思想家、文学家、爱国学者顾炎武先生的故土,其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断鼓励着天下无数仁人志士。远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已有先氏生存繁衍,发明了绚烂的史前文化。她美丽、丰饶、古老而充溢活力,至今仍保存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棋盘式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没想到千灯更小。说浅显点,就是一座小庙,一座破塔,一条石板街,几个名人故居。没有什么东西美观,也没有什么东西好吃。"假设这是你游千灯的感受,那你不是真正的游客.只能说你没雅兴.  
千灯古镇是一个历史文化名镇,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是很难让游客在脑海中留下记忆的;游千灯古镇应该去寻千灯的文化.  
千灯历史上的名人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有顾炎武,顾坚等,古迹有:秦峰塔,古戏台等,文化特征的店铺有:聚珍堂,雅玩阁等;就历史文化名人顾炎武而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的这一名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顾炎武作为封建时期的巨大学者,他的道德言行,学问文章固然带有那个时期的局限性,但其对后世的进步影响还是不可磨灭的。  
秦峰塔--又称释迦佛塔,位于千灯镇尚书浦西岸,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由里人王束捐宅,僧从义开山,建波若寺,里人王珏捐宅以广寺基,建造此塔。因位于秦柱山之阳,名秦峰塔。至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般若寺改为延福禅院,秦峰塔亦停止重建,从那时算起,至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  
雅玩阁是一个缺乏二十平米的雕琢作坊展现室。店内有一师傅叫雅风,是一个耿直的江湖艺人。店主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本地女士叫芳芳,店中有着再现明奇人王叔远的核舟记一牧长不过4.5厘米、宽只要2厘米、高2.1厘米。的小小核舟,分上下两层,共有8扇窗,每扇窗都能翻开。船上是共有29个人,一个人只要一粒黄豆大小,但每个人的五官明晰可见。船上还雕有牡丹等饰物。真是精妙绝伦。令人赞赏不已  
地址:苏州市昆山市千灯镇尚书路1号  
(四)绰墩遗址  
绰墩遗址位于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正仪绰墩村,其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中心区面积29万平方米,文化内涵从下至上依次为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马桥文化,另有唐宋时期遗存。1961年1月,南京博物院在停止太湖地域考古调查时发现该遗址。1982年7月30日至8月7日,南京博物院在昆山文化馆配合下,对遗址停止调查与开掘。1998年至2004年由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及昆山文物管理所三家协作,先后停止了六次考古开掘,开掘总面积3393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期至唐宋时期各类遗存450处,其中,有房址14座、墓葬95座、灰坑177个、水井90口、水稻田64块、水沟8条、河道2条,出土各类器物1000多件。  
绰墩遗址不只面积大,而且内涵丰厚保管较完好,被国度文物局评为中国2000年重要考古发现,是太湖地域发现的文化序列最为完好、文化遗存极为丰厚的一处重要史前文化遗址。  
地址:昆山市巴城镇正仪绰墩村  
(五)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  
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成立于2009年2月,她依托阳澄湖独有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正全力打造以中心度假区、生态休闲区、莲花岛体验区为主体,具有国际水准的综合性生态休闲旅游区域将成为海内外游客观光、休闲、度假和文娱的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现有阳澄湖中最美丽的两个半岛“美人腿”和“莲花岛”是品味江南水乡文化,回归生态自然的度假胜地。  
1、阳澄湖莲花岛:  
阳澄湖莲花岛被评为“苏州十大生态旅游乡村”,和“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  
小岛四面环水,形似莲花,镶嵌在湖中,因而得名“莲花岛”。岛上总面积3平方公里,家家以蟹为业,以湖为生。这里以盛产正宗阳澄湖大闸蟹而出名,在莲花岛吃蟹,原汁原味,野趣盎然。岛上油菜花、向日葵、杭白菊四季花卉飘香,莲花居、农耕博物馆、风车阵、农家水车、观光水牛车、风情渔港等特征项目独具水乡特征,被誉为“大闸蟹故土”的莲花岛是集吃、住、游、乐、购为一体的原生态休闲风情小岛。  
莲花岛往复船票:50元/人(游船);60元/人(快艇)  
2、阳澄湖美人腿半岛:  
“美人腿”半岛由北向南,宛如佳人玉腿,婉婉伸入湖中,从而得名,传播至今。“美人腿”长约12公里,是衔接阳澄湖镇和苏州的主干道,同时也是一条休闲观光大道。两旁水域广大,碧水如镜,相继建有特征花卉欣赏区、清水公园、香草园、湖八鲜美食苑等一大批旅游休闲观光点。  
特产:  
1)阳澄湖湖八鲜:相城有着丰厚的水资源,淡水湖水产种类繁多,素以“青背、白肚、金爪、黄毛”著称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出名遐迩,远销美国、日本、韩国、香港、澳门等国度和地域,与甲鱼、桂鱼、白鱼、清水虾、菱角、莲藕水产品并称为阳澄湖湖八鲜,深受消费者的喜欢。  
2)阳澄湖大闸蟹:今年吃蟹何处去?莲花岛上最正宗,在莲花岛吃蟹,原汁原味,野趣盎然,纵情体验“不是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苏州”共同意境。  
地址:相城区阳澄湖镇澄消路  
(六)锦溪宜兴紫砂博物馆  
在宋代,人们发现了一种特殊的陶土,它与普通的陶土不同,其砂粒尤为细腻,质地特别坚致,色泽呈紫红色,非普通陶土能够比较,是陶土中的佼佼者——这就是紫砂,仅产于宜兴丁蜀镇的一条山脉深处。紫砂壶自呈现与宜兴地域的钦茶风气有着重要的渊源,明初时又在江南文人雅士的推崇下,逐步呈现了紫砂壶艺,融诗、书、画与篆刻于一体的紫砂茶具,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  
中国宜兴紫砂博物馆位于上塘老街南端,于2002年5月对外迎宾,集陶都宜兴紫砂精品于古镇锦溪,让往来游客饱览古往今来从粗暴到细致、从笼统到写实、从夸大到仿真的紫砂艺术文化。一尊紫砂造像“将来世佛”弥勒佛,特别是那巨型“东坡提梁壶”,以夸大的手法仿制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点炉煮茶的那把提梁壶。此壶粗砂手制,彩描手绘,从制造、枯燥直至煅烧废品,历时200多天,净重1、5吨,可供2000人同时饮用。  
在展厅中,陈列着历代紫砂名壶,有紫砂壶雏形——宋代紫砂壶,有明代时大彬提梁壶、陈子畦的圆灯壶,有清代邵大亨的掇球壶以及蜚声海内外的“曼生十八式壶”,还有彩陶、均陶堆花和紫砂瓶等现代紫砂艺术创作精品,其中不乏近年来在国内、国际上获大奖的作品。  
馆内展出的大彬提梁壶,与故宫博物院的大彬款紫砂胎包漆方壶、扬州博物馆的时大彬六方紫砂壶同为国之重器。明代紫砂大师陈子畦的圆灯壶,是明代初年“像生壶”的佳作。“曼生十八式”,是由清西泠八家之一的陈鸿寿(号曼生)铭文,号称“一门眷属”的紫砂艺术人杨彭年制造,乃紫砂界的传世珍宝。  
(七)亭林园  
亭林园位于江南水乡昆山城内西北隅。园中玉峰山形似马鞍,百里平畴,一峰独秀。1906年始辟地为马鞍山公园,1936年为留念顾炎武(号亭林)改名亭林公园,2000年更名亭林园。占地850余亩,绿水青山,秀色相映。  
景色特性  
“东南第一山”,文征明赞玉峰语也。玉峰胜迹悠远丰厚,古有七十二景,梁代慧聚寺,号称“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为之滥觞。玉宇琼台、妙峰塔、凤凰石、文笔峰,神灵来仪;昆石、琼花、并蒂莲,是谓玉峰三宝;山间一览、野鹤、林迹之亭,翠微之阁,登攀歇望,人文荟萃。  
山前有亭林留念馆、昆曲博物馆,柏木葱翠;山后有夏津梅花之墩、遂园家山之轩,竹林深幽;康熙幸临,染翰留诗,品味高雅,宜仰宜观。东山洞窟奇诡,有朝天、黄泥、连环之别;西山生态景区新构,有玉峰文化遗址、罗汉莼菜古桥、良渚文化巨雕,又有老人峰、群豕峰、栖霞洞等。“江东之山良秀绝”,亭林玉峰景致漂亮,功用、设备完善,诚为广阔游客观光、休闲之绝佳所在。  
亭林园位于马鞍山东麓,创于1906年,初名马鞍山公园。为留念明清爱国学者顾炎武先生,更名为亭林园。亭林园历史长久,名胜古迹众多,素有“江东之山良秀绝”、“真山似假山”的美称。园中有昆曲博物馆、昆石馆、盆景园、华藏寺、儿童乐园以及顾亭林留念馆、顾鼎臣祠堂。园内还有著名的玉峰三宝:昆石、琼花、并蒂莲。  
昆山亭林园内马鞍山中,其色白如玉,故马鞍山又名玉峰山,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昆石自然多窍,色泽白如雪,黄如玉,晶莹剔透,体态玉洁冰清,绰约多姿,外形无一相同,非常奇巧。它具有皱、瘦、透昆石图片  
、漏、伛诸特性,故又名巧石、玉石、小巧石。历来被视为艺术观赏、案头清供及园林用石的佳品。  
昆石与灵壁石、太湖石、英石同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石”,又同太湖石、雨花石并称为“江苏省三大名石”,她是大自然恩赐给昆山人民的最佳礼品,昆石的英钟原岩生成于“寒武纪”,距今已五亿年。经过二亿年的屡次地质变化,公开的二氧化硅热溶液,充填到原岩裂痕中,以硅代灰岩,结晶成“昆石”,昆石主要矿物质是石英,摩氏硬度可达7级,内部构造、晶石构造复杂而精巧。这一点是其他三大名石所不可比较的。  
石作为集天地之灵气的物质,受人喜欢。中华民族历来有爱石、崇拜石的习气,而历代文人对昆石的喜好和崇拜更是绝后的,赞誉昆石之诗词有数十首,其中不乏名人名作。  
南宋的爱国诗人陆游,写了一首菖蒲七律,用“一拳突兀千金值”,阐明当时昆石售价不菲,可见昆石受人钟爱,身价之高。元代的著名文人郑元佑,说:“昆岗曾蕴玉,龙伯珠玑服,仙灵薜荔衣”,把昆石之质量,形态描写的活灵活现,最后“一泓天影动”,“阅世忘我老”,表达了昆石对自然,对诗人的影响。另一位元朝名士张雨,他弃官后,忽儒忽道,又精音律,又爱昆石,他的七律,也是喜闻乐见,“隐若连环蜕仙骨,重于沉水辟寒香。孤根立雪依琴荐,小朵生云润笔床。”  
同一马鞍山所采之昆石亦各各不一,踞富有采凿和雕琢昆石经历的老艺人引见,就有数十种之多,如玉峰东山的杨梅峰、雪花峰、西山的荔子峰,后山的海蛰峰,但以山前翠尾岩上的鸡骨峰、胡桃峰最为名贵。  
琼花  
亭林园的琼花,被誉为“昆山三宝”之一。其中园内最大的一棵花树,已有303年树龄了,连理交枝,树冠周整,可谓今世“琼花之最”。琼花每年四月中旬开花,花期十天左右,每年花盛期,天天吸收了上琼花图片  
万的中外游客前来欣赏。  
它以隋炀帝下扬州看琼花而出名,是我国独有的古老珍稀花卉,望文生义,它是像玉普通明洁的花。古代诗人盛赞它为“天下无双独此花”。散文家欧阳修在扬州任太守时,特意为琼花建了“无双亭”。  
琼花又名“聚八仙”。“琼花”是从花的颜色上命名的,“聚八仙”则是以它八朵雄性花聚会成环的根本形态命名的。此外,琼花的雌性花未开之时如粒粒鲛珠那样明丽,因此又称“蕊珠”。而待蕊珠放花,则又如秋桂怒放,是为“玉蕊”,亦与秋桂同称“金栗”。  
琼花很美。它玉洁冰清,艳姿天成。每年,“三月将尽四月前,百花开尽春萧然”时,她却独树一帜,“冰生肌骨成瑶琼。”远望,满树繁花压枝,玉环琳琅,千盘万盘,层次井然,洁白纷披,胜似琼瑶,大有“二月轻冰八月霜”的觉得。近看,那八朵晶莹的小花,对对成双,团团相聚,犹如八位仙子围聚在一同缀成一个个银光铮亮的玉琢。它在翡翠般低垂的密叶映托下,显露出阵阵幽香,风姿绰约,体态娴静,神色飘逸,耐人玩味。  
并蒂莲  
并蒂莲:并蒂莲又名“千蕊莲”,前人亦称“千叶莲”,不坚固,叶小,藕窳、又不结莲蓬,纯属欣赏植物。并蒂莲  
相传它是由元代诗人顾阿英(又名德辉)从印度带回来的名种,原栽种在正仪镇东亭,所以又称“东亭荷花”。并蒂莲有“双萼并头”、“九品莲台”、“四面拜观音”等,花头最多簇生有多至十三个头并在一同。而以双双并蒂为最佳。东亭并蒂莲在五十年代迁至亭林园,并移植到苏州拙政园和杭州西湖,周瘦鹃曾作文记之,称它“色香双绝,不同凡卉”。往常亭林园内的并蒂莲,开得比以往繁盛,看它红姿映翠,幽香远溢,真可一饱眼福。  
地址:苏州市昆山市马鞍山东路1号  
(八)秦峰塔  
“千墩墩上塔层层,高入青霄碍野鹰。我欲登之四海,秋风病骨未堪胜”。这是明代正德时期,昆山的一任知县方豪登千灯秦峰塔后发出的慨叹。  
秦峰塔,位于昆山千灯镇市河尚书浦西岸,塔为砖身木檐楼阁式,方形七层,总高度为39.5米。每层绕有腰檐、平座,塔顶部设有塔刹。塔刹以覆钵、承露盘、五重环“相轮”及“宝瓶”组成,均为铁制,高7米,重近3吨。塔刹顶端四根“浪风索”同塔顶层的四翘角紧紧相连,牢牢稳住整个塔身的重心。  
秦峰塔,外为方形,内壁底层为八角形,二至七层同为方室,各层的高度战争面逐层收缩。塔内设有楼板木梯,可登至顶层,每层四面均设有壶门,可探身塔外,远眺周围景色。  
该塔原属波若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因建于秦望山(今废)之南,故得名秦峰塔。  
在中国历史上,南朝梁武帝统治的40多年间,“内政良善,文教繁荣,呈现了南朝文化的最盛期。”同时,南朝佛教在梁武帝时期也到达了无以复加的水平。  
梁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奇才,他不但在儒学、文学方面表现出杰出的才智,还笃信佛教。他废道崇佛,广建寺院,本人“事必躬亲”三次捐躯同泰寺。试想,一国之君醉心佛教到如此地步,在他统治之下的整个国度,佛事的昌盛就不可思议了。查阅中央史志发现,昆山曾经有过的寺院,大多数也是在梁武帝统治时期兴建的,千灯的秦峰塔就是那个时期的产物。  
秦峰塔,曾阅历过屡次兴废,至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朝庭下令将原波若寺更名为“延福教寺”,还重建佛塔,今天从塔砖铭文得知,该塔当时名呼“释迦佛”塔。元代末年延福寺毁废,唯有塔存。明洪武年间重修寺塔;明代末期,塔身局部自然破坏,至清时由僧人捐献重修,恢恢复状。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一场大火,将秦峰塔上一切木构件烧毁,致使依附于木构造上的一切构件零落,塔衣荡然无存,唯存塔身,却平安无事。  
建国后,为稳定塔身,对塔停止了维护性维修,1957年,江苏省人民政府还将其定为省重点文物加以维护。为宏扬民族文化,有效地维护历史文物,1994年起,昆山市文管会与千灯镇人民政府携手,并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筹措资金百余万元,历时近10月,对昆山最古老的建筑秦峰塔停止了彻底维修,恢复其宋代相貌,再现了秦峰塔昔日的风采。如今游客能沿着扶梯,拾级而上,直至顶层,重新体验、感受篇首方豪诗中的意境。登塔远眺,几十里江南大地尽收眼底。  
秦峰塔是美的,首先是由于其外型及整个塔身的收分恰如其分,层与层之间的层高变化,既契合建筑上的物理原理,也顺应人的视觉审美请求。无怪乎当地的老百姓,将秦峰塔形象地比作成了位俊俏而纯情的少女,称其为“美人塔”。秦峰塔是古老的。在昆山这块有着长久文化史上的土地上,现存最古老的建筑要数秦峰塔了,它关于我们研讨中国的佛教建筑、宋代建筑的外型艺术都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塔上镶嵌的44尊明代的砖刻佛像,也是研讨中国佛教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材料。  
秦峰塔四周原有延福寺的众多建筑群体,废毁后改成居民住房及公共设备,仅存几千平方米的塔园及局部后来恢复的寺院建筑,构成了秦峰塔园。园虽不大,但实是一个休闲探幽、寻古揽胜的好去处。  
(九)集善桥“安定天国”刻字  
集善桥“安定天国”刻字位于昆山市赵家村。  
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安定天国军队进军上海时,曾经此桥,桥面板上刻“安定天国”四字的楷书,字迹明晰。是建国后独一发现刻有“安定天国”年号的桥梁。是一座南北向的三铜石板桥。全长21米,宽1.43米,高约5.1米。  
(十)玉燕堂(张厅)  
玉燕堂原名“怡顺堂”,俗名张厅,始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50),为明代中山王徐达之弟徐孟清后嗣所建,清初出卖给张姓人家。共六进,房屋60间,占空中积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84平方米。正厅南侧设有幽暗狭长的备弄,足有20米长,左侧可连通堂楼,右侧可进入花厅,备弄底下有一条晶莹的小河穿越水阁而去,与南湖相通,一副“桥从门行进,船自家中过”的建筑特征,是我国保管完好的明代民居之一,为无数古建筑家们看重。  
玉燕堂的正厅仍然保存着殷实人家的容貌。整个大厅明亮轩敞,期间布置以红木打形成的家具,古色古香。大厅庭柱一抱粗左右,较为稀有的是该柱础是木鼓墩,这也是它为明代建筑的显著标志之处。厅上匾额两边与屋顶左右都结彩张灯,让整个厅堂寂静中显露出一点喜气繁华之意,似乎让人回到前朝主人举行宴会,迎送宾客之时。  
玉燕堂因其本身的幽雅古韵,1995年发布为江苏省文物维护单位。同时也成为江南六大水乡之一—周庄的著名景点了。  
地址:苏州市昆山市周庄镇北市街38号(周庄古镇景区内)  
(十一)敬业堂(沈厅)  
敬业堂俗名“沈厅”,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由沈万三后人沈本仁建成,共七进五门楼,占空中积2000平方米,大小一百多间房屋,为典型的“前厅后堂”的建筑格局,前部是水墙门,供停靠船只、洗濯之用;中部是墙门楼、茶厅、正厅,为接送宾客,办理婚丧事及议事之处;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后厅,为生活起居之处。前后楼屋之间均由过街楼和过道阁衔接,构成一个大的“走马楼”。  
整个建筑范围雄伟,规划严谨,雕饰华美,精雅古朴。1986年、1990年、1996年分别停止了维修,1995年发布为江苏省文物维护单位。  
沈厅位于周庄富安桥东堍南侧的南市街上,坐北朝南,七进五门楼,大小房屋共有一百多间房屋,散布在100米长的中轴线两旁,占地2000多平方米,为江苏省重点文物维护单位。沈厅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由沈万三后嗣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建成。  
在周庄的近千户民居建筑中,明清和民国明期的建筑至今仍保管有60%以上,其中有近百座古宅院第和60多个砖雕门楼,还有一些过街骑楼和水墙门,这在江南水乡是有代表性的。在这些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数沈厅。  
据《周庄镇志》记载:“沈本仁早岁喜欢邪游,所交者皆匪类。及父殁,人有‘不出三年,必倾家者’。本仁闻之,仍置酒,召诸匪类饮,各赠以钱,而告之曰:‘我今当为支持门户,计不能与诸君游也!’由是,闭门谢客运营农业,于所居大业堂侧拓敬业堂宅,广厦百馀椽,良田千亩,遂成一镇巨室。”看来沈本仁是属于那种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人物,他没有把上辈人遗传的家产挥霍殆尽,在父亲死后发愤耕耘,拓展家业,建成了颇具范围的沈厅。  
沈厅共有三局部组成。前部是水墙门和河埠,特地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濯衣物之用,为江南水乡的特有建筑;中部是墙门楼、茶厅、正厅,是接送宾客,办理婚丧大事和议事的中央;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和后厅屋,为生活起居之处。整个厅堂是典型的“前厅后堂”建筑格局。前后楼屋之间均由过街楼和过道阁衔接,构成一个环通的走马楼,为同类建筑物所稀有。  
七进厅堂内,占地170平方米的松茂堂居中。正厅面阔11米,前有轩廊,进深7檩11米,厅后有廊。正厅正面成正方形,厅两边是次间屋,有楼与前后厢房相接。屋面为两坡硬山顶,除6檩至7檩为单屋顶棚,其馀都是双屋顶棚。  
厅内梁柱粗大,镌刻有蟒龙、麒麟、飞鹤、舞风等花饰。厅堂中央悬匾一方,“松茂堂”三个凸出的泥金大字,为清末状元张謇所书。朝向正厅的砖雕门楼是五个门楼中最雄伟的一个,高达六米,三间五楼,上覆砖飞檐,刁角高翘,下承砖斗拱,两侧有垂花莲,下面是五层砖雕,布置紧凑。正中有匾额,刻有“积厚流光”四字,周围额框刻有精密的红梅迎春浮雕。砖雕门楼上还镌有人物、走兽及亭台楼阁等图案,包括《西厢记》《状元骑白马》等古典戏文,线条精密流利,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在一块长不盈尺的砖板上镌刻前、中、远三景,其刻工之精、构思之巧,足可与苏州网师园中的砖雕门楼媲美。大堂楼木梁架外型淳厚,一概为明式圆形图案。地板大多是60厘米左右宽的单幅松板,巩固坚固,能够想见当年建造时工程的艰重。大堂楼的栏杆与棂窗制造较为精致,与前厅的建筑作风有所不同,属徽派作风。  
自1983年以后,开端沈厅的修复工程,先后修复了松茂堂、茶厅和大堂楼,开通了走马楼,后厅屋也已与波光粼粼的银子浜沟通。经过修缮的沈厅,恢复了清代建筑的风貌,成为受人欢送的旅游景点。沈厅的第五进中,安放着江南豪富沈万三的坐像,他的面前有金光闪闪的聚宝盆,人们总要用硬币砸一下沈万山的金元宝,听说砸中了,就能招财进宝。从五湖四海来的人们,审视着这位600年前的吴中巨富,或是为了得到某些启迪和自创,或是为了满足祈福的望。不论是什么身份,走进沈厅的每一个人,都会对沈万三这个传奇人物产生浓重的兴味。  
(十二)顾炎武墓  
顾炎武墓地分亭林祠、亭林墓两局部。1956年,顾炎武墓及祠堂被列为“江苏省文物维护单位”。  
亭林祠堂落北朝南,东侧有门与顾炎武故居相通,西侧墙外为顾园。祠南向三间两厢一门楼,以三间相通作一大祭堂。两边墙上及外面走廊墙中嵌有砖石刻碑12块,记叙先惹事略。其中一块有先生所著中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庭中盘槐、桂花各两株。  
亭林墓露台现均用花岗石砌造,石阶七级,围以石栏杆。  
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顾炎武卒于山西曲沃,由嗣子顾衍生,从弟顾岩扶柩回昆山千灯故里,葬于祖茔嗣父顾同吉、嗣母王贞孝之墓穴次位,墓前有碑,上刻“顾亭林先生暨配王硕人合墓”;四周有砖砌矮墙,嵌有清石碑各一块;墓南有明皇朝为旌表先生嗣母王氏的贞孝坊;墓后柳树四棵,周围松柏数十株。  
光绪二十一年(1894年),新阳县知县万厉钧重修了坟墓。民国三年(1914年),广东学者、孔教会掌管人梁鼎芬专程来千墩瞻仰亭林墓及遗腹遗像,并出资拜托先生十二世孙顾子玉等筹建亭林祠。1956年,顾炎武墓及祠堂被列为“江苏省文物维护单位”。  
地址:昆山市千灯古镇景区内  
(十三)赵陵山遗址  
时期:新石器时期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东28公里处昆山张浦镇赵陵村。占地约1万平方米,为一海拔高10.5米的椭圆形土墩,系良渚文化早期大型土筑高台。1990、1991、1995年3次考古开掘,开掘面积2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9米,上层为春秋时期遗存,中层为良渚文化,下层为崧泽文化。共发现以良渚文化为主的墓葬94座。引人瞩目的是,这些墓葬均与土台关系亲密,按墓主贫富贵贱分区掩埋,并有范围较大的集中杀殉现象,这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属初次发现。出土文物600余件,其中玉器200余件,石器130余件,陶器270余件。玉器中神人鸟兽透雕玉饰尤精深。该遗址的发现对研讨良渚时期的社会现象有重要意义,1992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成果之一。列为江苏省文物维护单位。赵陵山遗址北边是草鞋山遗址,东北边有张陵山遗址。  
赵陵山遗址是太湖流域典型的土墩遗址,距今5000多年历史。1990年、1991年、1995年经南京博物院、苏州市博物馆、昆山市文管会结合开掘,发现了有殉人现象存在的大批良渚文化时期墓葬。经三次考古开掘,共清算墓葬大中小94座,出土各种文物600余件,其中神人鸟兽透雕玉坠及赵陵山族徽“源极图”陶盖两件文物尤为宝贵。赵陵山遗址是良渚文化中最早普遍发现殉人现象的遗址,深入反映了良渚文化的宗族关系,被誉为我国最早的“土筑金字塔”。它的开掘对总体调查良渚文化社会相貌和探究中华文化来源有着重要意义。《中国文物报》先后于1991年、1992年、1993年对该遗址作过引见。1992年,赵陵山遗址胜利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也是当时江苏第一次取得该殊荣。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发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十四)双桥及沿河建筑  
旅游周庄,双桥是不能不看的。双桥,俗称钥匙桥,由一座石拱桥——世德桥和一座石梁桥——永安桥组成。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世德桥由里人徐松泉、徐竹溪出资建造,永安桥由里人徐正吾出资建造。世德桥长十六米,宽三米,跨度五点九米,横跨南北市河,桥东端有石阶引桥,伸人街巷;永安桥长十0三米,宽二点四米,跨度0五米,平架在银子浜口,桥洞仅能容小船经过,桥栏由麻条石建成。双桥最能表现古镇的神韵,碧水泱泱,绿树掩映,欵乃声声的小船在桥洞穿过。桥边,一年四季都有来自各地美术院校的师生,在全神贯注地写生,摄影喜好者则端起照相机,选择最佳的拍摄角度。站在市河一侧举目望去,钥匙形的双桥连同不远处的清代石拱桥——安定桥,一个镜头能够摄下市河上的三座古桥。  
江苏省省级文物维护单位第五批2002年10月双桥及沿河建筑清代昆山市周庄镇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