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字来源
“如皋”之名源于春秋时期,可追溯到《礼记》的木牍和《左传》的竹简。据《安定寰宇记》载:“县西北五十步有如皋港,今易名为秀水港矣。港侧有如皋村,县因以为名。”
如皋港、如皋村的得名取自《春秋左传》:“昔贾大夫恶,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而言。”《十三经注疏》:“是皋为泽也,如,往也,为妻御车以往泽也。”西晋潘岳、唐代杜甫、北宋苏轼等曾以此为题材吟诗作赋。明《嘉靖维扬志》载:“春秋传贾大夫娶妻三年不言不笑,御从如皋,射雉,获之,其妻始笑,即此地,故名如皋、雉皋。”
“如皋”的意义是:到水边的高地。“如”:往也,“皋”:水边的高地。
如皋得名的另一说,则以如皋位于长江北岸沙咀上,平畴弥望,取《荀子·大概篇》中的“望其圹,皋如也”之义为名。
如皋别称雉皋、雉水、东皋,前两名源于射雉说,后者出自西晋潘岳《秋兴赋》“耕东皋沃壤兮”句。
简称别称
“如邑”:“如”,如皋的简称之一,最早呈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史料中不乏“如棠”、“如齐”、“如莒”等辞,战国列御寇《列子·夭瑞》中也有“望其圹,皋如也”之句。如,古作“往”训,是动词,今用作如皋的简称已是名词。
“皋邑”:“皋”,如皋的简称之一,最早亦呈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战国荀况《荀子大概》中有“望其圹,皋如也”之句。据1990年新版《辞海》释义:皋:通“高”,指沼泽,亦指近水处的高地。如皋的天文为“锅背形”,据史载:“1931年黄淮大水,众多成灾,苏北里下河各县一片汪洋,唯如皋凭仗地势较高而平安无事”。“皋”作为如皋的简称亦常见于本邑的地名、单位和产品称号中,如“新皋桥”等,解放前如皋曾出版过《皋报》《皋鸣报》等。“皋”也是如皋市机关团体行文的商定简称。
“雉皋”:源出《左氏春秋》所载“贾大夫如皋射雉”的传说。“雉皋”作为如皋的别称常见于本邑历代文人的书画作品的落款中,如皋才子冒襄,在其诗词书画上都署以“雉皋冒襄辟疆”,与冒辟疆同时期的吴伟业等人在和冒的诗书往来中亦称其为“雉皋公子”。
“雉水”:与“雉皋”同源。如皋历史上曾是一片沼泽地,河湖港汊密布,其中著名的如龙游河、车马湖、牟尼湖、芹湖、秀水港、高阳荡等。如皋的雉鸡常见于古典文学作品中,如在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女秀才偷梁换柱》一文中有诗云:“闻得罗敷未有夫,支机肯许问津无?他年得射如皋雉,保重今朝仆射姑。”“雉水”通常被用于书画作品的落款中,有时也用作地名和学校名,清邑人刘钟愉《王学士宅碑记略》中有“在雉水之东阡,有龙图之旧宅”句,又如旧时如城太邑同仁堂的堂联为“情联雉水,谊笃仙源。”今如城安定小学的前身即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知县赵廷健兴办的“雉水书院”,清邑人刘枝芬特地作有《雉水书院赋》。
“东皋”:源出西晋潘岳《秋兴赋》中“耕东皋之沃壤兮”之句。唐江都人李善《文选注》注:“水田曰皋,东者取其春意。”《辞海》释义:“东皋,泛指田野或高地。”又唐代如皋与江都同属扬州所辖,而如皋在江都之东,因而,如皋的历代文人,就借用带有诗意且方位明白的“东皋”一词来比喻美妙的家乡。一说春秋时长江以北属吴地淮夷(古代的东方人),如皋地处其东南隅故别名“东皋”。“东皋”常见于本邑的地名、商号、流派名、住宅名。
“金城”:源出苏北民谣:“金如皋,银泰兴。”1984年9月14日原扬州地委宣传部长郑铎同志在《游如皋》一诗中云:“古说如皋一片金,相邻泰兴只称银。”如皋是江海平原上最早成陆的地域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如皋人民在长江“金三角”上勤劳耕耘,博得了“金如皋”的美称。“金城”常见于商号中。
“海阳”;为如皋古县名之因循,源于本县天文位置。如皋称海阳最早始于西周,当时如皋为海阳地,隶扬州。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传》载:“楚东有夏州海阳。”后来战国、秦时如皋亦为海阳地。晋武帝泰康元年(公元280年)正式定名为海阳县,至东晋安帝义熙七年改置如皋县止,凡一百三十一年。
“宁海”:为如皋古县名之因循。古代既曾领辖如皋,又曾为如皋的一局部。如城的宁海路即源于此。
“郧”:源于如皋古地名。春秋时属吴国的郧地即在今如皋东。杜预注:“郧,发阳也。”清江永《春秋天文考实》援用《汇纂》:“今江南扬州府如皋东立发坝,古发阳也,亦名古郧。”古《汉语大词典》与今《辞海》均采用了如皋东立发坝的说法。后讹传为今立发桥(原名力乏桥),清乾隆《一统志》记载:“力乏桥即立发桥,又称发繇口,发繇亭,立发口等。”
“泽雉”:是由“雉水”演化面来的,偶见于诗文书画中。
“海陵”:为如皋古县名之因循。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206年),封其侄刘濞为吴王,如皋属吴王所辖,改海阳名为海陵。清嘉庆《维扬志》载:“因其地并海而高,故名海陵。”《辞海》载:“海陵,古县名,西汉置,以其地高阜而又傍海得名,治今江苏泰州市。”如皋曾属海陵地域。
此外,如皋历史上尚有“嵋山”等的别称,台北市如皋同乡会出版的《如皋文献》第一辑中所载的柯新民《全国第一大县——故土如皋》一文中云:“如皋别称有三:‘曰膑山、曰嵋山、曰雉皋’”。
二、位置
如皋市位于南通、泰州、苏州三市接壤处,南与张家港市隔江相望,北与海安市、东与如东县衔接、东南与南通市通州区毗连,西与泰兴市、西南与靖江市交界。全市总面积1576.47平方千米,其中,长江水面99平方千米,如皋长江岸线全长48千米,可直接应用长江深水岸线18.6千米。
三、城市标志
市树:银杏;市花:月季。
市徽:外形为菱形,近似如皋市行政区域图形,底色为天蓝色。中间为如皋市市花月季花花蕾、花叶、花枝组成的变形美术字“皋”字和一段古城墙图案,为金黄色。古城墙寓意如皋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皋”字形月季花的花叶呈水浪状,且城墙在上,水浪在下,意味如皋南临长江;城墙和水构成三角形,花蕾在中间,有长江三角洲上一枝含苞欲放鲜花的寓意,意味如皋市经济建立及各项社会事业在变革开放中蓄势待发。花蕾伸出城墙,意味如皋市在原有根底上会愈加欣欣向荣。
1997年年底,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相关通知肉体,中止运用如皋市市徽。
四、如皋生活风俗
如皋居民以汉族为主,民风淳朴质朴,民俗与扬州相近,在长期消费、生活中,构成了饮食、服饰、住行、婚姻、生育、寿诞、丧葬、节庆、祭奠等方面的共同的民俗风情。旧时,如皋岁时风俗有立夏中午吃甜菜、儿童称体重,端午节吃粽子、儿童戴百索和香袋,中元节烧经祭祖、“斋孤”,中秋节吃月饼、藕饼、鸭子等,尤以春节前后祭奠活动为多,且伴有诸多忌讳。婚丧风俗有新娘子结婚当月内不能到亲友、邻居家串门,丧事中“烧冥屋”、演“僮子戏”等。寿辰风俗中的贺百岁最为盛大,主家要烧制“百岁碗”赠与亲友和乡邻。民间有做“青苗会”,演“僮子戏”,唱“仪兴调”(越剧)、“下河调”(扬剧)、“七字段”,春节期间演荡湖船、踩高跷、扯扯腰、打花鼓、舞龙灯、唱道情等风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树立社会主义新风气,制止各种封建迷信活动,社会文化水平逐渐进步,民俗亦发作很大变化。传统节日中一些不安康的旧风俗被扬弃,有些节日被赋予积极安康内容,同时还逐渐构成了一些新习俗。
五、如皋过节风俗
春节
初称“稔”,寓禾谷丰稔之意,民间习称“过年”。1912年(民国元年)改称“春节”。春节前,旧时有“腊八节”、送灶、元旦等一系列祭奠活动。农历十二月称“腊月”,初八为“腊八节”,用“七宝”或杂果、菜煮腊八粥,留念释迦牟尼成圣。二十日起,称夜不称日。二十四夜“送灶”,焚陈年灶神像和灶灯,供灶糖和赤豆饭。开端掸尘,赶办年货,蒸馒头、糕。元旦日称“三十夜”,互送年礼,换桃符、门神,贴春联、喜笺、烧经,屋檐插芝麻稽儿和冬冬青(女贞枝),用蒲包装石灰粉在庭院中空中打“元宝囤子”。晚间接灶,合家团聚吃守岁酒,晚辈给“压岁钱”。于庭前院中竖高竿点挂“天灯”。守岁至子时(24点整),迎春开端,千家万户燃放鞭炮。
初一晨起,晚辈向晚辈拜年,祝福添福,吃枣茶、糕点、圆子。用吃“陈年饭”、烧陈草,表示家境富有。不开井厕,不扫地倒渣滓。初二新炊,称“开生”,邻里亲友相互拜年,主家盛情招待。
元宵节
正月十三上灯,吃圆子;十八落灯,吃面条。十五为元宵节,是灯节顶峰,灯具多样,以兔灯为多,取玉兔拜月之意。民国时期,如皋城兴“孔明灯”,又称“扬灯”,数盏红绿灯凭仗热气升空飘行,蔚为壮观。放焰火,种类繁多。
清明
农历三月间,阳历常为4月5日。民间住宅门口插柳枝,吃杨柳叶荞麦屑摊饼,“上坟”祭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每逢清明节,各界祭扫烈士墓,敬献花圈。民间仍有祭祖风俗。
端阳节
农历五月初五,称“端午节”。室内悬挂钟馗像,门首插菖蒲、海艾,儿童戴百索、香袋。早餐吃粽子。午餐有红五绿十色菜肴。正午时,用雄黄酒喷洒屋角,驱杀毒虫,并用雄黄酒在儿童额头上写“王”字。旧时,城镇午后停业闭市,戏班专演“白蛇传”,兴踱午。现插艾叶、菖蒲、吃粽子和踱午等习俗尚存。
立夏
农历立夏日,民间早晨煮吃鸡蛋、鸭蛋和馒头干儿,中午吃甜菜。儿童戴皂桷叶、栀子花和称体重的风俗。
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俗称“六月六”。封建王朝时,皇宫晒龙袍。民间曝伏晒书。妇女用皂角洗头,男人下河洗澡。入伏造酱,制瓜菹。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称“鬼节”。旧时,民间盛行“七月斋孤”,布施“野鬼”,烧纸锞,化“千张”,用彩纸糊制衣物,白昼沿街挂,夜晚烧化。节日中午,挂祖先像,烧经祭祖,吃扁食(饺子)。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俗称中秋,亦称“八月半”。民间习气吃月饼、藕饼、鸭子等。中秋之夜,合家团聚,欢宴赏月于庭中。旧时,晚上敬供“月光娘娘”,需上香,供月饼、瓜果。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民间有重阳登高、饮菊花酒、佩茱萸囊之俗。市售“重阳糕”,插彩色小旗。1986年,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决议将重阳节定为全市“敬老日”,展开敬老活动。
十月朝
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朔日”。此日烧经祭祖,煮食赤豆,寓送走苍蝇蚊子。谚云“过了十月朝,早上斫草晚上烧”,标明草木枯黄气候枯燥。
冬至
农历十一月间,阳历12月22日为冬至日。俗有“冬后十天阳历年”之说。冬至前一日为“小冬”,祭祖。冬至日为“大冬”。旧时“大冬大似年”,闭市一日,亲友拜贺。
民间今存小冬烧经,大冬早晨吃圆子之俗。
六、如皋婚嫁风俗
旧时,如皋婚嫁礼俗繁琐,多封建迷信之举。
提亲又称“做媒”、“说媒”。媒人称“大宾”、“月老”。
访亲双方家长各自私访,着重理解操行脾气、身体条件、家庭经济情况等。
相亲媒人陪同男子给女方“看人品”,称“看相公”,女子多不出面,暗中窥看。
看人家媒人陪同女方母亲、姑嫂等人至男家观看,女方中意即在男家吃饭。否则,随时告辞。
压帖又称“发口喻”、“行草纸帖”。用草纸写女子的“生辰八字”,加一空白草纸,以示成双,再用红纸封皮,折成四边有口的方纸包,由媒人送至男家,压在圣柜上右方香炉脚下。三日之内家宅倘有碎碗破甑、夜间响合、孩童纷争之事,皆称“不祥”,即退帖,中止议婚。
算命合婚压帖之后,男方若举家“安定”,则请卜求签,算命合婚,看男女八字相合或相冲。
议婚经媒人调停议定,男方给女方金银首饰、礼金或高级衣物等,女方常常提出高请求,讨取财礼。
定婚又称“下定”、“行小帖”,选择良辰美景,由媒人陪同男子到女家行换帖礼,交流龙凤庚帖。定婚后,确认双方联姻关系,男家逢节送礼,女方恰当回礼,节的次日接未婚女婿吃饭,商定喜日。
迎奁妆女方在喜日前1~3日内,将嫁妆搬至男家,以多为荣。嫁妆清单由媒人交男方主母点收。
铺床男家请一对三代齐全、家庭安泰及属相相合的夫妇,称“福佬儿”、“福太太”,协助铺床、搀亲、送房。喜日前,“福太太”为新人缝被单,张帐子,在新房贴窗花、红双喜。铺床时,被中放若干红枣等干果,供孩童摸取。
迎娶结婚之日,男方用执事、乐工、花轿或车迎娶新娘。轿至女宅,鸣炮奏乐,女家上红枣茶、敬糕粽团。新郎登堂行祭祖礼,再行奠雁礼,向女方献花红冠戴。新娘于先一日沐浴、静卧、吃干食,花轿进门后起床,梳妆装扮。新郎至房门向新娘三揖,表示“亲迎”。花轿起程时,鸣炮奏乐。
拜堂轿至男家,鼓乐齐鸣,灯烛辉煌。花轿放在堂屋正中,公婆上下首分坐朝外,妆妈掀轿帘,“福太太”搀出新娘。依次唱拜天地、祖宗、尊长,新人互拜。拜堂终了,新郎新娘入洞房。
合卺新房设开席,有的用傧相相陪,新郎新娘相饮“交杯洒”,新郎复出酬应宾客,新娘端坐床前方凳上,称“坐富贵”。有客看新房,由女宾相陪,敬红糖茶。
送房由“福太太”及妆妈在房内用贴红纸的筛子及红烛照新娘、照窗户,寓避“四眼人”(孕妇)及属相相冲之人。到选定的时辰,由“福佬儿”进房,由一对有“福”的人送房,“福佬儿”说吉利话。礼毕,福佬儿出房,由妆妈铺被置枕,枕边放红枣,给新郎次晨先吃,称“早子”,并分别叮嘱一番。然后退出,拉好房门。
开脸婚后次日清晨,妆妈进房送红枣子汤,用棉线将新娘脸上的汗毛捻去,称“开脸”。尔后不称姑娘,一年之内通称“新娘子”。
看朝喜期次日上午,新娘的兄弟前来看朝,先进新房略坐,敬清茶、桌盒糕点后,看朝的人告辞。接着,新人向来宾行礼。
待新娘公婆以开席待新娘,入座的除新郎新娘,还有10多岁的姑娘。盘头倒酒说“鸽子”,上头菜时,新娘谢席。此席为方式,入席者仅意味性吃一点。
下厨结婚三日,新娘事炊。
回门多为3天回门,有的是满月回门。女家以筵席招待新女婿。午后,趁太阳未落回去,新娘从娘家用锡茶壶装糖回来孝敬公婆等尊长。
弥月结婚满月,女方兄弟清晨来迎请,并宴宾客。新娘子不满月不能到邻居家去串门,否则,被以为“毛脚姬”进门,视为不吉利。若有特殊事情非进邻家不可,要用“火叉”置于门槛上,给新娘子跨过,表示“烫毛脚姬”,可避忌讳。
会亲男家约请女家及诸姻戚赴宴,男女两家诸亲相互认亲。交生:新娘在夫家过第一个华诞,娘家须送寿礼,谓之“交生”,夫家摆酒庆祝。
清末民国初,如皋学问界曾倡导“文化结婚”,但未能推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旧的婚嫁风俗逐步清除,倡导节俭节约办婚事,诸如集体婚礼、新婚茶话会、游览结婚等。但仍有一局部人筹办婚事铺张糜费,有的竟索要高额聘礼。
七、如皋人的饮食养生办法
江苏如皋市是全国六大短命地域之一。一方水土哺育一方人,是什么样的特征饮食支撑如皋人生命远航呢?
如皋属江苏省中部地域,南有吴楚文化的影响,北有齐鲁文化的浸透,表如今饮食习气上明显地带有南北交汇的特征,主食既吃大米,又吃面粉,时不时还喜欢吃一定的杂粮;做菜甜不及南方,咸又逊于北方,但总爱放点糖才感到吃出个鲜味来;也吃点辣,也吃点蒜,但究竟不能忍耐太冲太烈。于是量体裁衣,兼收并蓄了南北两种饮食文化,如皋短命饮食文化由此降生。
1、淡
如皋人习气于粗茶淡饭,以素为主,回绝大吃大喝,暴饮暴食。青菜、豆腐是如皋人的当家菜,家常菜。调查如皋的百岁寿星,他们爱吃的蔬菜依次是青菜、韭菜、菠菜。如皋人无论多忙,天天都要有个“下锅菜”,鱼呀肉的倒不一定天天有,但绿叶菜蔬则是不可或缺的,一家子热汤热水也就吃得有滋有味了。
这“淡”还表现在饮食方式上一干二稀。早晚两顿吃稀饭,74%的百岁老人,终年是一干二稀,好些中年人也粥碗一捧心就滋养了。医圣张仲景在名著《伤寒论》中称誉稀粥“补不恋邪,攻不伤正,不碍胃气,有疾助疗,无病养生”。
关于饮食,古人主张:“甘而不浓,酸而不酷,咸而不酽,辛而不烈。”如皋俗谚道:“鱼上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安全。”油腻的食物,普通都利于消化吸收,而且能够避免多种疾病。如皋人饮食考究个“淡”字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2、杂
吃得杂,摄入营养比拟全面、平衡,满足身体各局部的需求。如皋百岁寿星中93%以上既吃大米、面粉等细粮,又食玉米、大麦、元麦等粗粮;他们吃的稀粥主要是粳米、玉米面、大麦糁。粗粮、细粮、蔬菜、水果、花生、白果等,既有正餐,又有小吃,还有零食,五花八门。药补不如食补,寿星们简直异口同声地答复:“样样都吃不拣嘴。”
3、鲜
如皋地域田畴平旷,河港交织,这就是一座新颖食品的自然仓库,使如皋人吃东西有条件考究个“出水鲜”。罐头食品、保鲜食品近几年才时兴起来,属于少壮派们的时髦,大多数如皋人仍然崇尚一个“鲜”字:肉要当天宰的,虾要当天捞的,鱼要现剖的,蔬菜要早上拔的,毛豆要早上剥的,豇豆要早上摘的,豆腐、豆干绝对要当天做的!
不用说,新颖食物原汁原味,食物的营养成分毁坏最少,还能让人领略一种共同的风味,所以吃鲜既是考究营养滋补,又是懂得饮食审美享用。大麦上场就做“焦屑”,如皋俗谚说:“六月六,吃块焦长块肉。”元麦刚熟就做“嫩嫩”,这是往常恐怕只要如皋人才会做的绿色食品;荞麦一收上来,荞麦糊粉、荞麦糊糊、荞面摊饼……全面开花吃个鲜;玉米长胡子了,雅称“珍珠米”的嫩棒头的甜香又飘在街头巷尾。
4、野
俗谚说:如皋人,生得怪,有菜不吃吃野菜。说怪也不怪,如皋滨江临海,四季清楚,气候潮湿,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大自然为如皋人采吃野菜,回归自然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如皋人饭桌上一年四季都有新颖的碧绿的野菜佐餐,真实是口福不浅!记得一位高邮人曾写过一本《野菜谱》,上面记叙的数十种野菜,现代如皋人盘碟里都有它们的踪迹。往常如皋人吃野菜全是作为副食品,为了调理口味。春天的香椿头、枸杞头、榆树头,夏天的芦笋、小蒜,秋天、冬天采之不尽、食之不竭的胡萝卜缨。荠菜、芫荽,特别是受如皋人普遍欢送的黄花(苜蓿),炒则碧绿碧绿,腌则金黄金黄,吃起来心旷神怡。如皋人喜欢吃一种蕈子,方言叫“圈子”,一种黑褐色的“蘑菇”,一丛丛地生长在老树根、草丛里。物以稀为贵,在市场上就是比扶植的雪白的蘑菇还抢手。人们吃野生的食物产生的那份心旷神怡的觉得,那份共同的心情,那天人合一的境地,可谓如皋饮食文化的一大特征。
八、短命文化
如皋人古来多短命,百岁老人频出。如皋首位有文字记载短命老人为东汉人吕岱,生于东汉延熹三年(160年),80岁“迁上大将军”,93岁任吴国大司马,吴安定元年(256年)96岁病逝。首位有文字记载百岁老人为李嵩,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出生,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109岁卒。明嘉靖《如皋县志》增设《列传·耆寿》卷,明嘉靖、清道光、同治及民国4部《如皋县志》记载百岁寿星51人。
民国22年(1933年),全省气候普查时,认定如皋“最适合于人之生存、物之繁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20世纪90年代后,如皋短命老人迭现。2007年起,全市健在百岁老人占总人口比例不断坚持在1.8/万以上,远远高于世界短命乡规范(0.7/万)。2008年10月6日,如皋市被命名为中国短命之乡。2010年10月28日,如皋市被确以为第六个世界短命乡,为独一地处经济较兴旺地域短命乡。
2018年年末,全市总人口141.97万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数39.06万人,占总人口27.5%,其中,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6.48万人,9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0.94万人。百岁老人403人,占总人口比例2.84/万。其中:男性88人,女性315人;年内新增154人(男性39人、女性115人)。全市有百岁夫妻1对。
九、反动传统
如皋反动老区,有着辉煌的反动斗争进程和荣耀的反动传统,是全国较早传播反动火种的红色地域。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在如皋正式成立,是江苏境内独一的一支被列入中央红军序列的正轨军。在中国反动军事博物馆内中国反动依据地表示图上标出了如皋,是当时全国十五块红军游击区之一。
十、如皋方言
如皋方言属江淮官话泰如片,受吴语影响较大,与赣方言和客家方言均有渊源。如皋方言小片含当前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市、泰兴市和东台市南部及张家港市段山地域,总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总人口约500万人,以如城话为代表。如城及四周地域言语为如城话。如城以西3千米外即有泰兴话神韵,细音摩擦明显,称为西乡话。白蒲、九华与通州区接壤,为两地过渡方言带,其南半部言语均带有南通话特征的两套齿擦音,称为南乡话。南境永安沙一带成陆仅数十年,移民来自18个省区,其后代虽运用如皋方言,但村、圩间每有差别,称为圩田话。
历史上,江淮官话泰如片就长期属于扬州府,当年扬州府的区域极大,根本上包括了现今扬州、泰州、南通的全部和盐城的南部,但泰如话仅散布在古海陵县范围内。历史上如泰方言区长期处于扬州府东部边缘地带,由于中心海陵县不时地析置出各地的依托,其文化呈衰落迹象,但这一区域对内极端统一而与外区别。
十一、如派盆景
如派盆景系中国盆景七大流派之一,与岭南派、沪派、扬派等各领风骚,以其“云头雨足美人腰”的共同外型享誉海内外。中南海、钓鱼台、毛主席留念堂等重要场所以及一些中央国度机关,均可见如皋盆景的身影。如皋花木盆景栽培始于宋代,兴于明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市先后有600多盆盆景在国际国内竞赛中荣获大奖。2012年,在荷兰举行的2002年世界花卉园艺博览会评选出的9枚金奖中,如皋独得3枚。如皋是华东地域最大的花木盆景出口基地,花木盆景种植面积有20多万亩。
1985年获中国盆景评选展览会3等奖。罗汉松-雀舌1盆,两弯半外型,树龄120余年,1985年获中国盆景评选展览会2等奖,现存水绘园景色区澹园内。迎宾雀舌松1盆,清代作品,1982年获江苏省盆景展览会优秀奖,存水绘园景色区澹园内。迎宾罗汉松-中叶,制造于1910年(清宣统二年),1982年获江苏省盆景展览会优秀奖,存水绘园景色区澹园内。雀舌两弯半大、中型各1盆,水制造,1987年分别获江苏省盆景展览会荣誉奖、三等奖。虎刺1盆,定名“绿荫深处”,存绿园内,雀梅1盆,定名“饱览人世春色”,树龄180年,如皋绿园制造,1990年日本大阪国际花卉博览会上获国际奖和最高荣誉奖-国际优秀金奖。1993年5月,如皋绿园制造的“春晓”和“榆树”盆景,又以其独具一格的艺术外型,双双取得第三届全国花卉盆景博览会金奖。该地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盆景出口基地,花木盆景销往世界各地,仅绿园每年就约有10万盆盆景销往意大利、荷兰、法国、日本、德国等国度。
十二、风筝文化
如皋与北京、天津、潍坊并称为中国四大风筝产地,如皋风筝以活鹞和板鹞为主要特征,折叠风筝和组合声响风筝是全国首创。
十三、如皋市饮食风俗与特产
1、糖醋黄鱼
产于吕四鱼场的大小黄鱼,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黄鱼含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钙、铁等多种营养成分,大黄鱼胶更是高级营养补品,黄鱼吃法较多,糖醋黄鱼是南通名菜。
2、董糖
董糖系明末如皋爱国名士冒辟疆的爱妾董小宛亲制而成,故称董糖。其特征是入口易化,酥松香甜,食之口齿留香,回味久长,营养丰厚,老少咸宜。
3、林梓潮糕
林梓潮糕选料考究,以当年产优质糯米、粳米舂成米粉,拌各绵白糖、金桂花、松仁及红绿瓜丝,用荷叶垫底,制成圆形糕坯,精工刀切,水蒸而成。刚出笼时不粘手,弹性如海绵,米香、桂香、荷香,沁人心脾,香而不浊,甜而不腻,柔润爽口,风味纯粹。既是可口的点心,又是捐赠亲友的上乘礼品。
4、如皋三醉
旧时如皋,江海河特产资源丰厚,以志书所载名菜“如皋三醉”为例:醉河虾、醉江鲟、醉文蛤合称“醉三(仙)鲜”,是如皋传统名菜。
5、缸爿
是南通市民价廉物美的早点。烧饼店的师傅将一块面团,拉生长带状,宽约6~7寸,浇上一条豆油线,抹上一层细盐,对折成2寸许,用手掌一下一下压实,然后用棒捶卷压,一面卷,一面用棒捶打台板,于是面团越拉越长,再用菜刀依45度斜线,一刀一刀切开,成为两头尖的平行四边形,最后将其排列划一,涂上一层糖稀,洒匀一些芝麻,一块一块地用手贴到炉筒里去,不一会,略带焦黄、两头微跷,香喷喷的缸爿就出炉了。
6、斫糖
糖呈姜黄色,看起来挺硬,不过放在嘴里一会儿就软。固然此糖粘牙齿,不大甜,还带点焦味,但因廉价,买者可用钱买,也可用破布、废铜、烂铁等物交流。
7、印糕
是春季应时食品,农历三月初一开端上市,用米屑蒸制而成。蒸印糕须用木框蒸笼,每次蒸16小方块,每块印着福禄寿喜、牡丹菊花之类的文字或图案。
8、白蒲黄酒
白蒲黄酒素有“液面子包”美称,曾获1993年东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1995年北京国际食品及加工技术博览会金奖。现由南通市白蒲黄酒有限公司消费。
9、如皋萝卜
如皋萝卜栽培具有上千年历史,因其生津开胃、清火降气之成效极佳,如皋民间传播着“晚吃萝卜早吃姜,不需医生开药方”至说。1983年获外经部“荣誉证书”和江苏省优质食品奖,1985年获全国出口产品优秀荣誉奖状。
10、如皋肉松:如皋肉松的消费始于1914年,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牌。1992年“如皋牌”肉松获香港国际仪器博览会金奖。
11、如皋香肠
历史长久,是出名全国的种类之一。其消费始于清同治年间,1992年获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12、如皋火腿
如皋火腿消费始于清咸丰初年(公元1851年),与浙江金华火腿、云南宣威火腿齐名为“中国三大名腿”,有“北腿”之称。
13、东串猪
由如皋农民长期培育而成。其顺应性强,生长快,繁衍率高,皮薄,肉质更为鲜美,瘦肉率高,是灌制如皋香肠、香肚,加工如皋肉松、火腿等名特产品的优质猪源。
14、如皋丝毯
以消费工艺丝毯出名的如皋工艺丝毯厂,曾两次为我国政府制造大型艺术壁挂,作为国度礼品赠送结合国。该厂与著名画家、艺术院校协作完成的多幅丝毯,被国外著名博物馆购置收藏。
15、白蒲茶干
古名“菽乳干”,开创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营养丰厚,蛋白质含量高,老少妇孺皆宜,是家常和旅途中的经济便当食品,也是筵席上的冷盘佳品和荤素烩炒的优质配料。
16、如皋黄鸡
清嘉庆《如皋县志》便已有记载,属卵肉兼用型鸡种。黄嘴、黄脚、黄羽,故又名“三黄鸡”。肉质鲜嫩、产蛋率高,为如皋养鸡业的当家种类。
17、黄芽菜
清乾隆《如皋县志》便有记载。主要产地在白蒲镇四周。煮则汤如奶汁,炒则嫩脆鲜美,且贮藏,为冬季常备蔬菜。
18、丁堰脆饼
依据《丁堰镇志》记载,清道光年间,丁堰镇徐九如的祖父在中街开设徐恒昌茶食店,极一时之盛。店中库存食油五六大缸,红白糖一次进货数十包。制造脆饼,工艺精深,从不偷工减料。因而,所做脆饼香甜酥脆,不断著名通、如、海、泰、扬及运盐河沿线。后起之管氏兄弟和刘大昌茶食店也一本薄利多销准绳,竞相创优,丁堰脆饼从此出名。
十四、如皋市著名景点
如皋现存大量共同卓异的人文景观,如皋古城内外城河外圆内方,形如古钱,自古以来就是货物集散、商贾云集的生财之地。隋代建筑定慧禅寺,山门北向,曲水环寺,群楼抱殿,为中华寺庙一绝;明代建筑文庙大成殿国内稀有的全楠木构造;始建于明代的古典园林水绘园被誉为海内徽派园林孤本,国度级文物维护单位;如皋师范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公立师范,国度级文物维护单位,内有中国师范教育博物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留念馆(公园)位于如皋城东,占地近300亩,在如皋建军的红十四军,是江苏境内独一的正轨编制中央红军。此外,还有灵威观、法宝寺、济忠井、集贤里、石合泰等许多具有文史价值的遗址和民居,富集着丰厚的旅游文化资源。
水绘园
国度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如皋古城北隅,占空中积约30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为金陵八艳之一董小宛与明末四大才子之一冒辟疆栖隐之处。被中国现代园林之父陈从周教授誉为:“天下名园”。
定慧禅寺
国度AA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隋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地外如皋古城东南隅。山门正对玉带河,东临放生池,西南傍玉莲池,寺院平面布置呈“回”字形,楼堂环绕周围,宝殿坐落中央,构成“水环寺,楼抱殿”的共同格局。
内外城河风光带
国度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如皋古城中心地带,两河环城而绕,外圆内方,形似古钱。内城河古名玉带河,构成于明成代年间(公无1465~1487年);“水环城,城包水”的奇特景色观成为古城如皋独具魅力的风光带。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留念馆:红十四军留念馆景区位于如皋市主城区东南部,占地296亩,总投资约4亿元,内有如皋烈士陵园,由红十四军留念馆、广场景观、青少年红军历史教育馆、户外拓展锻炼基地四局部组成。
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
江苏如皋“东大街”位于古城的东北角,内城河蜿蜒其中,是如皋古城仅存的老街区。“东大街”始建于南宋,阅历代营构,“东大街”具有清末民初的风貌特征。在水运兴旺时期,“东大街”是城内主要的商业街。老街巷里的居民是这座古城最好的读者,在东大街看老人们聊天,更能感遭到古城如皋历史和文化的深沉。
东方大寿星园
位于城区西郊。如皋是著名的国际短命之乡,其短命的历史能够追溯到6000年前,而如皋的短命文化则是世界生命科学中的精髓。这个公园就是历史的浓缩、经典的集萃和最精彩的短命文化的呈示。
灵威观:灵威观为全市独一幸存的道观,与句容茅山道院、苏州玄妙观并列为江苏省三大道观。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民国,代有修缮,几度兴衰。相传,武当山玉公、信公、静公三位道长,于隋朝前来如创建。初名祖师观。
龙游河生态公园
位于城区南部,如皋龙游河生态公园依龙游河而建,规划面积约42公顷,规划河道面积10.8万平方米,占用地的25.7%,为市民们提供了一个亲水玩耍、休闲健身和文化体验的场所。
龙游湖景色区:位于主城区东南如皋科技城内,龙游湖水面面积为1250亩,湖心有两座人工岛,大岛面积60亩,小岛面积36亩。
中华短命文化谷
位于主城区南郊“中国最美乡村”如城街道顾庄社区,涵盖顾庄生态园中心景区、苏通生态观光园、国际园艺城、钱长村200公顷草坪基地、东方盆景园、胡安定故里等众多景点。
十五、如皋市名人
(一)古代
春秋
贾大夫
如皋射雉典故由来
三国
吕岱
吴国大司马、托孤大臣
陈矫
曹魏尚书令、开国功臣
张南
蜀汉将领
北宋
胡瑗
教育学家、思想家
丁锡
志士、慈悲家
王观
词人
王觌
龙图阁学士
王俊乂
宋徽宗赵佶钦点状元
南宋
钱遇
武状元
元
陈应雷
儒学家
冒致中
两淮盐运司司丞、隐士
明
朱显忠
明代开国将军
纪信
明代开国将军、如皋本县城隍
冒政
副都御史
朱希周
状元
马继祖
监察御史
孙应鳌
思想家
钱藻
进士、顺天府尹
苏愚
剿寇名将
郭师古
抗倭名将
冒起宗
才子、进士
李之椿
天崇五才子之一
许直
殉国忠臣
冒襄
文学家
董小宛
才女
清
李渔
戏剧理论家
黄经
篆刻家
许容
篆刻家
姜任修
书画家、诗人
汪之珩
文学家
黄振
戏曲家
乔林
篆刻家
陈嵩
画家
戴联奎
礼部、兵部尚书
熊琏
女诗人、女词人
黄学圯
篆刻家
汪为霖
诗人
沈岐
道光帝师
薛宝田
名医、慈禧御医
周鼎
淮军名将
(二)近代
顾延卿
实业家
周莲
如皋县民国政府首任军政总司令
许树枌
画家
沙元炳
教育家、实业家
冒广生
学者、汉学家
吴亚鲁
反动家
沈卓吾
媒体人
顾仲起
作家
汤景延
全国十大卧底将军之一
现当代
何景平
教育家
沙元榘
教育家
黄家瑞
教育家、书法家
宗孝忱
国学家、书法家
沈立人
台北如皋同乡会发起者
周筱斋
中医学家
魏建功
言语文字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院士
吴俊升
教育家
王盈朝
反动家
薛承宗
台北如皋同乡会声誉理事
刘季平
教育家
沈灌群
历史学家
葛克全
药学专家
朱其文
反动家、外交家
冒效鲁
翻译家
韩德培
法学家
闵乃大
计算机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董同龢
言语学家
任铭善
言语学家
冒舒湮
影评家、剧作家
杜度
经济学家
俞铭璜
文艺理论家
范止安
慈悲家、台北如皋同乡会声誉参谋
丁伯駪
港台著名企业家、香港旅港如皋同乡会会长
李枫
雕塑家
韩德馨
煤地步质学家、煤岩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胡济民
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树声
导弹与航天发起机技术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韩国磐
历史学家
戴树和
化工机械专家
林克
原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管惟炎
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定
计算声学专家
汪中展
参与兴办香港如皋同乡会、加拿大如皋同乡总会
仇士华
科学技术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杨裕生
核实验技术、剖析化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马瑾
结构物理与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闵乃本
晶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沙麟
浦东开发办首任担任人
冒蔚
天文学家
石明松
“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创造人
李昌钰
神探、刑事鉴识专家
周可仁
对外经济贸易部副部长
花汉民
盆景艺术家
黄先祥
导弹发射及运用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冯健男
高级美术设计师
徐玉如
水下机器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郭锡林
空军少将
徐中
画家
沈虹光
作家、编剧
卢新华
作家
黄蓓佳
作家
苗华
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
严纯华
稀土别离工业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夏骏
电视编导、制片人
薛继军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董事长
鞠建东
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人
朱千华
作家
孙友宏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朱美芳
纤维资料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菡
江苏省社会意理学会副会长
周玲美
自行车运发动
丁捷
作家、艺术家
庄小威
生物物理学家、美国国度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何明翰
演员
秦旺萍
短跑运发动
李彤
皮划艇运发动
刘烨
掌管人、演员
赵小亭
出色青年意愿者
陈若琳
跳水运发动、奥运冠军
(三)在如皋有重要阅历的名人
范蠡
圆仁
钱镠
曾易占
曾巩
曾肇
范仲淹
钱勰
岳飞
文天祥
邱陞
李暹
陈维崧
蒋士铨
郑板桥
赵翼
李鳝
龙璋
沈复
周际霖
陈惟彦
海深德
松野觉
何坤
邹韬奋
张爱萍
粟裕
季德胜
陈从周
伊藤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