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置
淮安市洪泽区地处北纬33°02′—34°24′、东经118°28′—119°10′,横跨“两湖”,纵贯“三水”(淮河入海水道、淮河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地处苏北中部,位于淮河下游,属淮河冲积平原的一局部。东依白马湖,与淮安市淮安区、金湖县及扬州市宝应县水陆相依;南至淮河入江水道(三河),与盱眙县毗连;西偎洪泽湖,与宿迁市泗洪、泗阳两县隔湖相望;北达苏北灌溉总渠,与淮安市清江浦区以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为界,总面积1394平方公里。
二、龟山与小龙女的传说
在淮河与洪泽湖交汇处的江苏省洪泽县老子山镇境内有一座小山,面积约1平方公里,因其水环周围,又形似卧龟状,故名龟山。我国四大水系渎庙之一的,淮渎庙就建在此山之巅,又传大禹治淮时曾在此设立指挥部历史上有诸多考古者到此调查过,龟山由此名誉海内外。提起龟山,当地传播着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相传很久以前,老子山的龟山本是洪泽湖里-数千年的雄性大乌龟,一天深夜,洪泽湖上空忽然雷电闪鸣,使乌龟萌生了春情,怀念起良久未见的恋人即东海龙王的小女儿小龙女。它趁着夜色偷偷的游到东海与小龙女幽会,相见时卿卿我我,互诉衷肠,难离难分。乌龟与小龙女约会之事不料被东海老龙王发现,龙颜大怒,立刻派虾兵蟹将对乌龟停止一顿毒打,致其体无完肤。龙王轻视道;乌龟家族历代是我龙家的奴仆,哪有与我龙家皇亲国戚通婚之理,真是赖-想吃天鹅肉。说完后令打手将乌龟赶出龙庭门外。小龙女见此状奋力对抗,誓词非嫁给乌龟不可,并且以死相逼父王。龙王见小龙女如此坚决钟爱乌龟,无法之下当着乌龟小龙女的面假腥腥地承诺容许了这门婚事,随后提出一个条件,请求乌龟回家准备数日,等备好彩礼嫁妆后再择日来东海娶亲。乌龟信以为真,支撑着伤痕累累的身躯趁着拂晓前的夜色开端回返洪泽湖。乌龟分开东海后,老龙王立刻与天庭雷公谋划毒计,暗使雷公监视乌龟行迹,使法停降大雨,让一切的沟河水系枯槁,然后数日烈日高照,致乌龟死于途中。乌龟怀着庆幸之情,趁着大雨未停水位尚高返回,当临近洪泽湖时,突然天空乌云消散,沟河水系水位陡降,它认识到已中了老龙王的毒计,只要拼命地向洪泽湖游去,但最终因水系迅猛干涸,乌龟游至淮河与洪泽湖交汇处,也就是今老子山境内湖面,再也无法前行。数日烈日高照后,乌龟倍受煎熬。老龙王见乌龟未死,随即请来仙家张果老登上龟背,在龟背上载下一棵神树即银杏树。银杏树根系遇到了龟血日扎数米,茎长数丈,神树根系穿透了乌龟的心脏,将其固定在湖面上。乌龟在最后时辰仍不忘小龙女,朝着东海的方向呼喊,以示诀别,不过多日,痴情的乌龟变成了湖中的一座山。东海小龙女得知本人的郎君乌龟被父王使计害死后,欣喜若狂,冲破龙庭层层阻扰,执着来到洪泽湖上空俯视缅怀已变成青山的乌龟,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都是如此,传说这天龟山上空都会天降细雨,细雨是东海小龙女怀念恋人的眼泪。千年来龟山山清水秀,唯独那棵银杏树被小龙女的眼泪腌死,至今朽木犹存。
三、七湖八汊的来历
流布区域:《七湖八汊的来历》主要传播在洪泽县老子山镇地域。
历史沿革:《七湖八汊的来历》是老子山镇地域的人们,依据水母娘娘的一些传说,分离当地湖汊较多而创作出来的传奇故事。该故事自清末民初传承至今仍坚持原创。
主要内容:水母娘娘从小就给泗州城里一户人家做童养媳,很能干,白昼挑水,夜晚磨面。从她到婆家以后,这家再也没有雇过仆人。水母娘娘也很贤惠,每次挑水把前桶水倒在公婆的水缸里,后桶水留给本人。观音菩萨知凡间俗事,看到水母娘娘很辛劳,发了善心,给了她一根引水鞭和一条珍珠汗巾。通知她,将鞭放在水缸里,就用不着挑水了。
水母娘娘婚后生下一子,脐带是用嘴咬断的,乳名便叫咬脐郎。一天,水母娘娘将儿子放在磨房里就去灶上做饭。等饭做好了去抱儿子。啊!儿子曾经不知去向了。原来,磨房后面有一口枯井,是个通水眼,咬脐郎被小白龙带到龙宫里去了。听说,她的儿子以后变成了秃尾龙。水母娘娘心中非常难过,整天呆在磨房里,茶不思,饭不想。爹娘得知状况后,就派人接女儿回家过一阵子。水母娘娘征得公婆同意后,便跟家里来的人一同上路了。公婆由于没见到儿媳挑水仍有水吃,很是奇异。在水母娘娘走后,就到灶房里看个终究。水缸满满的,但是缸口搭着鞭梢,公婆觉得儿媳怎样这样不干不净的?就把鞭子拿在手里看了看,正准备扔到一边去,谁知刚举起来,就酿成了一场大水患,吞没了半边天。
水母娘娘走着走着,只听身后呼呼作响。转身一看,只见连天大水跟踪而来。忙掏出那条珍珠巾揩擦,把水挡了回去。由于汗巾水淋淋的,不时往下滴水,走一路滴一路,滴下的水又构成了七湖八汊(通往湖里的河沟又称湖汊),这七湖八汊同样吞没了大片良田,淹死了许多人畜。后来,观音菩萨晓得了这件事,发话将水母娘娘捕捉起来,投入水牢,这样,水患才得到了停息。
四、李太公分牛
流布区域:《李太公分牛》在洪泽地域传播,尤以洪泽县高良涧镇越城村为代表。
历史沿革:《李太公分牛》因兴趣性很浓,自明清传承至今,根本坚持了原创内容。
主要内容:从前,有一个老头,他家喂了十七头牛,有三个儿子,他生病临终前对三个儿子说:“我死后,老大分牛的二分之一,0分牛的三分之一,老三分牛的九分之一。”
不久,老头死了,兄弟三人便按老爷临终前的话分牛。可是,无论怎样也分不好,迫不得已,他们只好讨教李太公。李太公已有九十多岁了,他向来公平,老幼都尊崇他。他晓得三兄弟的来意后,便笑眯眯地牵出本人的一头牛说:“走吧,你们分不好,我送你们一头再分,这样有十八头牛就好分了。”
老大分十八头的二分之一是九头牛,0分十八头的三分之一是六头牛,老三分十八头的九分之一是得到两头牛,兄弟三人还是分了十七头牛,他们各自分到了牛,快乐地回家了,而李太公仍旧牵着本人的牛也回了家。
五、洪泽湖撒网
流布区域:《洪泽湖撒网》主要散布在洪泽湖及周边地域。
历史沿革:撒网(俗称旋网),撒网是洪泽湖渔民很久以前就创造的一种渔具。在洪泽县三河镇塘埂村西周遗址调查中,已发现有陶质网坠(调查报告《东南文化》1992年第1期第134――147页)。可见撒网在洪泽湖地域已有了长久的历史。
洪泽湖渔民撒网渔技传承至今,对维护洪泽湖渔业生态均衡起到了很好的维护作用。
主要内容:撒网是洪泽湖渔民创造较早的一种渔具,它在制造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能够扩张,也能够收缩。它在操作运用方面能显现渔民特有撒网技艺,渔民能依据不同的地形条件抛撒出各种不同的外形,同时撒网还在织网时规则了网眼的规格,当捕鱼时,小于网眼的幼鱼,就不会被捕捉。这对维护洪泽湖渔业生态均衡起到了很好的维护作用。撒网品种主要有麻线撒网、棉线撒网和尼龙线撒网三种。
相关信仰与忌讳:《洪泽湖撒网》无信仰和忌讳。
六、洪泽湖击鼓升帆
流布区域:《洪泽湖击鼓升帆》主要流布在洪泽湖及其辐射的周边地域,尤以西顺河镇洪祥村为典型。
历史沿革:早在一千多年前,洪泽湖已有渔民生息繁衍,那时已有风帆船,大的有几十吨,小的只要1吨左右,风帆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动力,借风的力气,差遣船向前行驶。因通常船帆借风力顺风而驶,故有成语“好事多磨”,人们常常以“好事多磨”寓意办事别扭。所以洪泽湖渔民每年过了禁捕期(鱼虾繁衍期),开捕时总要举行击鼓升帆典礼。这种古老的风俗曾经传播了近千年。宋代著名书画家苏轼(1037——1101年)在咏洪泽湖的诗中写道:
微风萧萧吹菰蒲,开门看雨月满湖。
舟人水鸟两同梦,大鱼惊窜如奔狐。
此生忽忽忧患里,清境过眼能须臾。
鸡鸣钟动百鸟散,船头击鼓还相呼。
主要内容:洪泽湖的帆船历来为渔家人所珍爱,古时没有机器船,帆便是行船动力,众多的行船人经过多年的理论,逐渐完善其制造工艺,从单帆船开展到五帆船。故渔民对升帆特别注重,特别是每年开捕初次升帆都要击鼓扮演,展现着洪泽湖上渔家的豪迈气概。每到节庆或打歉收时,渔家人总是扮演升帆,表达本人心中美妙的祝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相关信仰与忌讳:不得说渔家忌讳言语如“翻”、“倒”、“沉”等。
七、洪泽湖地域十二月农事歌
流布区域:《洪泽湖地域十二月农事歌》流布在洪泽湖地域,在洪泽县乡村传播较广。
历史沿革:洪泽湖地域有着长久的农耕历史,这里的人们有着丰厚的农耕经历。《洪泽湖地域十二月农事歌》就是洪泽湖地域农民依据时节所做农事而创作的歌谣,至今在洪泽湖地域普遍传播。
主要内容:
正月立春雨水勤,农活布置要抓紧。
二月惊蛰接春分,家家户户忙春耕。
三月清明谷雨连,育好小秧是关键。
四月立夏小满到,田间管理最重要。
五月芒种夏至天,夏收夏插紧相连。
六月小暑大暑到,耘趟推耙除杂草。
七月立秋处暑来,防旱防涝防虫灾。
八月白露到秋分,秋收工作要认真。
九月寒露霜来临,抢种三麦不能停。
十月立冬小雪天,防火灭鼠粮平安。
冬月大雪到冬至,集中劳力搞水利。
腊月小寒大寒连,植树造林建家园。
八、洪泽湖鸭枪狩猎技艺
流布区域:《洪泽湖鸭枪狩猎技艺》主要流布在洪泽湖、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区域。
历史沿革:洪泽湖鸭枪狩猎技艺历史长久,据清代《清河县志》记载:“湖滨之乡野凫肥硕,秋高霜重,络绎人市,其味清腴。”阐明到了清代洪泽湖鸭枪狩猎收获颇丰。据《洪泽湖志》记载,民国时期,洪泽湖野禽仅次于鱼虾的大宗产品之一。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洪泽湖制止鸭枪狩猎后,已无人从事鸭枪狩猎。
主要内容:洪泽湖水面广大,自然饵料丰厚,既是鱼、虾生长繁衍的好中央,也是野禽的天堂。由于洪泽湖的野禽多,渔民为了增加收入,60%的渔户有鸭枪,并组成“枪帮”。
鸭枪狩猎普通采用:单枪游击战;组枪歼灭战;多枪潜伏战。假如在某一范围有10只―50只野禽,猎手采用单枪狩猎,先在枪溜(架-的专用小船)上扣上几只鹛鸭作迷子,然后猎手衣着皮衩下水躲在枪溜子后面推船行进,或猎手伏在船舱里,手拿木板划船行进。进入有效射程内瞄准猎物就放枪,命中率较高。假如用这种办法打大雁,只能打小群的,不能打大群的。由于大群雁有专职站岗放哨的雁,一有动静,哨雁会发出叫声,雁群听到叫声就立刻飞走。而小群的雁没有站岗的,一枪能够猎获8只―10只。若在某一范围内有几百只獐鸡和野鸭,枪帮多采用多枪歼灭战。他们组织五六条枪溜子排成一字形,枪按上下层次排列,这样既可猎获水面的野禽,又可猎获飞起来的野禽。猎捕前几条枪溜子同时行进,当枪溜子进入有效射程内,领袖挥手表示,枪手按枪由低到高排列次第点火。通常一组排枪能猎获100只―300只野禽。为了对野禽停止诱捕,枪帮经常在空阔且水草繁茂的地带设潜伏,在枪溜子上撒一层水草,再在上面扣上几十只鹛鸭作迷子。猎手在距枪溜子100米以外停止守护,用一根长100多米的细绳子拴住导火索,等到野禽聚的较多时拉动导火索放枪,这样也能取得较多的猎物。
九、洪泽湖鹅
洪泽湖鹅是全省首个经过省级审定的家禽新种类。洪泽湖鹅跟别的中央的鹅不一样,这里的鹅最好不要腌制,由于肉太嫩,一腌就不合算了。洪泽湖鹅嘴巴刁得很,只吃原粮和牧草,全县特地种植了25000亩养鹅用的牧草,因而是绝对的无公害产品为此。如今,洪泽湖鹅不只“跑”遍了全国,鹅产品已进入欧美市场。
十、洪泽春节风俗
贴春联
挂年画
守岁
舞狮子
大拜年,晚辈先向晚辈拜年,然后至亲友家贺年。亲友第一次见面时,说些“恭贺新喜”、“祝贺发财”、“祝贺”等话,相互恭喜。新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普通选在年初三。老人自年满60虚岁开端,每10年在春节期间设宴庆贺。
元旦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交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祝贺发财。
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生怕把“财气”、“如意”扫了进来,只能从外往里扫。
春节“打神鼓”之风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用力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氛围热烈。
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风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常年青翠。
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风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撤除后,此俗慢慢冷淡。
春节期间,江苏地域的旧风俗中还有许多忌讳,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以免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随着科学学问的提高,有很多不科学的风俗也逐步被人淡忘;安康有益的文娱休闲活动,却不断持续下来。
十一、洪泽乡村风俗体验篇
洪泽县公河公社(现洪泽区三河镇)位于三河之北,与盱眙、金湖两县隔淮水相望。笔者在那里生活过6年,40多年过去了,对当年那里一些乡村风俗还浮光掠影。
姑娘、妇道(结过婚的妇女)爱穿“金丝蓝”。我所在的双坝大队三队社员的生活不富有,青黄不接时以至有人家断粮,但姑娘家和妇道们也和其他队人一样,特别喜欢一种叫“金丝蓝”的浅蓝色的“洋布”(比拟薄的棉布)做褂子。“金丝蓝”穿的人多了,无论是在田里劳动还是赶集,乍一看去就像统一制造的工作服,给人一种洁净利索、素净的觉得。“金丝蓝”布在公河供销社布柜上经常脱货,一些妇道便托我们知青回城时帮她们代购。
姑娘、妇道们的衣服和鞋大多是本人做。她们那时的上装多是带大衭的,一排布纽扣纽在右边。她们本人剪裁布料、一针一线地缝制。大姑娘家、妇道们穿的鞋多是本人捻线、糊骨子、纳鞋底、做鞋帮、绱鞋。特别是未出门的姑娘家会这些针线活,是会给她相亲时加分的。有的姑娘还会给本人的鞋子绣上美丽的花儿,更显出她的心灵手巧。
三角巾是那里女人打扮的一种“标配”。一年四季中除夏天外,姑娘和妇道们都爱头戴三角巾(棉方巾按对角线折叠而成),头巾在下巴处系一个结。头巾颜色因年龄而异,姑娘家多爱红色,结过婚的妇女依年龄而异用红色或绿色,老太太则爱用棕色。三角巾的作用,一为挡风保暖,二为遮灰避尘。
不是茶的“茶”。洪泽乡下的农民仁慈、热情、好客、大方,不论来客是在上午九十点钟,还是在下午两三点钟,主人一定要为客人上一道“茶”。说是一道“茶”,其实是一顿小吃,端上来的是一碗饱含主人盛情漂着油花、葱花的埋着三个鸡蛋瘪的挂面。面是那种手工做的自然晾干的面条,细细的,长长的,盐度较大。来客普通也不好怎样客气,只要把“茶”吃下去,才干让主人心里踏实。
青年男女嫁娶须经媒人布置好的“三部曲”。首先是“相亲”。女方的姑娘及姑娘的姑姑、姨娘、舅母等一帮人随媒人到男方家相亲(实践是掌眼顾问)。去相亲的人不只看男孩的容颜谈吐,还要看男方的家庭成员和家境,以至经过看男方家的草堆大小来判别男方的经济情况。男方则要准备一桌饭菜好生款待,其他全凭媒人一张嘴说好话。接着是“会好”。“会好”就是定亲。相亲后,男女双方若没有意见,男孩随媒人到女方家商谈好结婚的有关事宜,双方缔结为亲家。“会好”时,男方须给女孩带一身衣服的布料,给女方父母带两条大糕、两斤大馃子和礼金,那时的礼金多为几十元。“会好”后,媒人还要在双方之间进一步沟通,男孩给女方送“五对布”(五身衣服的布料)和头上戴的、脚上穿的,送依据双方生辰八字择定的结婚时间等。第三步是办婚事。男方到女方家带人要带烟带糖带鞭炮,一切行动听媒人指挥……双方各自宴请亲朋好友。“三部曲”所选的时间都是双日,这是很考究的。三队赵序岗的小女赵兰芬在“会好”后不到三个月就出嫁了。记得1969年她出门的那天,吃完中饭后,她身着一身红衣裳,脚穿一双红布鞋,头戴一朵大红花,高快乐兴地跟男孩和媒人,步行分开娘家去婆家。这就是那些年洪泽乡村盛行的“媒妁之言配鸳鸯”的婚姻形式。他们婚后大局部家庭生活都很和睦,这应归功于相亲团的把关和两人的缘分。但那时也有遵父母之命的“亲上加亲”的近亲结婚……留下诸多遗憾。
暖房时要说喜话。婚日前一天晚上要铺喜床,谓之暖房,暖房还要喝暖房酒。1969年秋,房东赵序金大儿赵可业娶了涧前大队傅庄的一个姑娘,过门时还没有正式名字。她不识字,圆圆的脸,齐耳短发,快人快语,做事敏捷。暖房那天晚上,是钢蒺庄上儿女双全的桂香做“全福”。桂香铺喜床时每说一句喜话,一旁围观的要大声附和叫好。记得桂香当时是这样笑着说的,“蒿草青”——附和的人叫“好!”——“穰草黄”——“好!”——“我给新人铺喜床”——“好!”——“两头铺得高高的”——“好!”——“当中铺个子孙塘!”——“好!”当时,赵可业的弟弟赵可高、父亲赵序金大爷也在一旁笑嘻嘻地张大嘴巴喊:“好!”
初冬的蟹塘
今年小雪后的初冬时断时续公开了几天小雨。雨后的空气格外清爽,但天气也格外清冷。
土地流转后的水乡双坝村,田、塘广大。全村土地七分种植,三分养殖。外乡的年轻人多在外营生,留守老人无地可种,仅在家屋前后和沟畔路边种点蔬菜,屋后的猪圈前围上栅栏或尼龙网,养点鸡、鸭、鹅,过着悠悠然的恬淡日子。
村西的倪庄、甘庄、姚庄、李庄的原居农户,在家开门便见周围打上土堰、围着蟹板和铁丝网的成片蟹塘。蟹塘的东南西北都装有“电子眼”,兴化来的养殖大户在这里搞了2700亩的蟹塘养殖。“双节”已过两个月,一泓泓蟹塘里喝着洪泽湖水长大的螃蟹多已起塘,空水后的蟹塘中间像大海退潮后显露了大片的浅滩,白昼,偶有几只白鹭立于其上。塘周围留有螃蟹栖息的凹槽,凹槽里的水如20多米宽的壕河拱卫着黝黑濡湿的浅滩,映着蓝蓝的天和纱状的云,在初冬的暖阳下泛着粼粼的波光。
起塘的大螃蟹按公母、大小分别装进黑塑料网兜,被转移到位置居中的一泓清水盈盈的蟹塘中存养,装蟹的网兜系在离岸20多米的几排固定的蟹栏上,两台水幕机喷出伞状的水幕为螃蟹增氧。
乡村的早晨是清美的,初冬早晨的蟹塘则在清美外多了份清冷。晨晴时,目视寥廓的天穹与广大的大地相吻的东方,晨曦渐被金红浸淫。继而,一轮金红色太阳冉冉升起,在它完整分开地平线时,是带着全身的光明和希望跃但是出,整个天地间愈加明朗。太阳染红了东方的云霞,染红了田畴、村落、道路、沟渠,染红了蟹塘,塘边沟坎枯草上的白霜也多了层颜色。蟹塘里的浅滩罩上了红幔,塘水倒映着红日、彩云和淡蓝色的天,清冷的蟹塘沐浴着一派祥气瑞色。
夜幕来临,存养螃蟹的那泓蟹塘和周围蟹塘静寂无声,黑魆魆的一片中难见蟹塘水面。向东望去,远处的一排塘灯似晶亮的眼睛与天上忽闪的星星一同看护着蟹塘,灯光星辉一同映入塘水之中,幽幽的蟹塘显得神秘而空灵。
螃蟹发货多在黄昏停止。存养螃蟹的蟹塘西边平台的右上方挂着的一盏大LED灯,照亮了平台和八九个正在繁忙的蟹工,他们都衣着齐胸的防水大皮衩。水里,运送螃蟹的平底小船交往于塘里拴挂螃蟹黑网兜的横栏与岸边;岸上,白色的灯光中,蟹工们一网兜一网兜地区分螃蟹的公母,然后将螃蟹网分别放入行将运走的两只盛满水的长方体大塑料箱中。平台西边的蟹工食堂的饭菜香逸出了房外……一辆冷藏车则停在塘边的南北水泥路上。
初冬的蟹塘是清冷的,但有暖意。今年的满满收获,明年的殷殷希望皆包含其中。甭说抓蟹的冷,数钞的热,令人遐思,让人幻想,那觉得堪比螃蟹滋味美!
“不到庐山孤负目,不食螃蟹孤负腹。”苏轼的诗简约明快地道出了对螃蟹的钟爱。几年里,螃蟹曾是人们生活中的朴素品,受消费者的景仰和追捧。而往常初冬,螃蟹仍然可堂而皇之爬上平常百姓的餐桌,给人以鲜美、惬意和满足。
哦!初冬的蟹塘。
盼雪
雪,洁白无瑕,小若星点,大似鹅毛,飘飘洒洒,大名鼎鼎,翩跹人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雅俗同赏,尽显对雪景的赞誉。
冷得跺脚的冬天,少有人腹诽大雪的降临,都喜言“瑞雪兆丰年”。在孩子们的眼里,雪来自神奇空寥的天上,是圣洁的精灵,迎接一场白雪,犹如阅历一次漱心的洗礼,个中自有满满的乐趣。
50多年前,小雪根本上按节气“小雪”如期而至。冬至翻开了九冬的门扉,小雪便是先遣的信使,它带着对来年农业的希冀,播种对大地纯真的爱。那一颗颗小小的雪粒,体积不大质量小,淮安人称之为雪(chǎi)。雪刚落下乍看有点干结,没有六角形或羽状的雪花那样飘逸,坠落大地也有点仓促。这种雪很自然会让人联想到白色的面粉,孩子们见到雪会稚声欢叫:“下干面喽!”是的,不消一小时,房屋、空中上就会上铺上薄薄的一层白干面似的积雪。
孩子们更喜欢大雪,哪怕是漫天飞舞,落满棉帽、双肩,钻进脖颈。雪地上行走,鞋底下吱吱作响,似美好的韵律,让人心里酥酥痒。堆雪人,打雪仗,摔个跟头是常有的事,爬起来随手掸掉沾在衣服上的雪继续打闹不停。雪地里,孩子来回奔跑,喝彩雀跃,狗儿也会加到愉快的氛围中来,摇头摆尾地跟在孩子们前后……留下一串串明晰的足印。孩子爱雪、盼雪,是童心童趣所致。
在中国南北天文分界限上的淮安,四季清楚,炎夏热哈哈,严冬冷咝咝。淮安这个中央的冬天,雪很少缺席,若某年不下雪,人们会感到缺憾和失落,也会有怨言的。由于,气温冷热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农谚道:“冬要冷,夏要热,不冷不热,五谷难结。”1971年农历六月,正逢水稻分蘖发棵时节,太阳曝晒得水稻田的水发烫,人在树荫下扇扇仍大汗淋漓。一天下午,一场暴风骤雨浇凉了火热的天气,后来气温不断没上来。那年的水稻就减了产。
普通来说,夏季越热,冬季会越冷,冬天频繁的寒流遇到暖空气会孕育更多的雨雪。冰雪对祛除虫害、进步墒情很有好处,有利于来年农作物的生长。
大雪洒落下来,农民就会笑脸相迎。是啊!一年忙到头,正好在雪季里安心肠养精蓄锐,筹备过年。每到大雪飘舞的时分,他们有的焐在被窝里抽旱烟,有的围着烧着干牛粪或稖头穰的火盆翻着双手烤火,有的妇道在火盆旁捻线、纳鞋底。也有人在家耐不住,便拎一根木掍,带一条土狗,冲进白茫茫的雪中,四下里寻觅田边沟旁的兔子窝。雪天的兔会蛰伏,饿的时分也得四处寻食,必定会在漫无边沿的雪野里留下爪印,打雪兔的就循迹寻觅雪地里的兔子窝。在雪野里扑哧扑哧地跑,身上虽冷,但心里是暖洋洋的,由于充溢了企盼。其实兔子很狡猾,打兔人空手而归是常有的事。过去农人爱雪、盼雪,就是祈望来年五谷丰收日子好过些。
如今,人盼雪是另外一种心境,就往常年,淮安的首场雪如期而至。雪前寒流警报紧催家家忙防冻、人人多添衣,雪后树白地白路润滑,气温骤降至负10度。这样的天气里,人们却生出了别样的生活情致——城乡住户,热火朝天,火锅老酒,推杯换盏。今日淮人盼雪,很大水平就是为了在诗意般的雪世界里尽享生活的丰腴、温馨和惬意。
十二、洪泽区结婚风俗
《洪泽湖地域农民传统婚嫁风俗》流布在洪泽湖地域,尤以洪泽县岔河镇为典型。
历史沿革:几千年的历史开展使中国传统婚嫁和节日构成了许多风俗和忌讳。《洪泽湖地域农民传统婚嫁风俗》传播已久。随着时期的开展,许多旧风俗已不复存在,如童养媳、娃娃亲、抢亲、指腹为婚等。但仍有一些传统风俗在传播,如订婚、结婚、闹洞房等。
主要内容:
议婚
由父母做主选择对象,请媒人说合,然后开具年庚八字送给男方,男方父母则将男女年庚请算命先生合八字。
合婚
如男女对彼此的条件表示称心,接着交流生辰八字,由双方或男方请人合婚,看命相能否相克,属相能否相冲,比方木命与火命是相克,水命与土命也不能成亲。属相有四忌,如“白马犯青牛,羊鼠一旦休,蛇虎如刀绞,鸡犬泪交流”,如有不合,就不能成婚,由于“阴阳有定准,错配不到头”。
订婚
双方肯定联姻后,男方筹备衣料、食物等彩礼,馈送女方,俗称下礼,一切程序,都由媒人牵线,订婚年龄不分大小,有攀窝子亲,并考究门当户对,俗称板门配板门、笆门配笆门。父母媒妁言命,理所当然,全包儿女,终身婚姻绝对服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瘸瘫瞎癞命里必定,不得毁亲。
催婚
男方向女方提出结婚当年,在端午节前时要向女方家催婚,俗称追节。追节所需的物品包括粽子、草帽、毛巾、雨伞、衣服等,且这些物品都要是双数的,女方家就晓得今年男方家准备迎娶了。
结婚
旧称带媳妇,结婚需男方择定吉日,送请女方认可后,交清彩礼,然后迎娶,女方乘坐花轿到男方,结婚举行拜堂典礼,并有闹洞房的风俗。
开脸
新娘子在出嫁这一天,上轿前,有伴娘从婆家带来的荜牙,也就是一个小方盒子,内有鸡蛋、胭脂花粉、红头绳、红线,红线就是开脸用的,母亲用红线压在女儿的脸上绞去汗毛称之为开脸。
哭嫁、泼水
乡村过去盛行的一种习气,在女儿出嫁当天,妈妈要做两件事,一是一定要哭几声,名为“哭嫁”,听说假如不哭女儿以后生孩子会是哑巴的。二是要用脸盆打一盆水向门外泼进来,意义是说“嫁进来的女儿泼进来的水”,再也收不回来了。
双刨
男方在结婚当天早上,有媒人倒一斗米让新郎在米里刨三下,然后再抄三下,剩余的米带到女方家里,同样叫新娘也在米里刨三下,然后再抄三下,再把剩余的米带回男方家里。意味婚后生活富有,俗称“双刨”。
接轿、下轿喜话
洪泽湖地域传统结婚中,新娘都要用花轿接娶,当花轿到婆家时,有特地的人,被称为宝奶奶在轿旁接轿,接轿时还要讲喜话的,如:“喜鹊落门台,宝奶奶两边排。五福进门喜,走出贵人来”。当新娘下轿后进门前,也要讲喜话,如:“一步一花开,二步上瑶台,三步花如金,四步大发财,五步五福全,六步六开泰,七步生七巧,八步八俊才,九步九连生,十步十全来”。
新娘进门喜话
一进大门把头抬,当官老爷走出来。老爷做官清如水,当年生下状元来。二进大门步步宽,脚脚踩的銮殿砖。銮殿砖上按八卦,三斗三升菜仔官。三进门来到前厅,粉白墙上画麒麟。麒麟画在白墙上,子子孙孙入翰林。……
“拜堂”喜话
洪泽湖居民结婚是人生的一大喜事,其中有很多的礼仪,其中在拜堂时,掌管人要针对性的讲喜话以示恭喜,这时的喜话固然都是祝愿拜堂的吉言,但内容表述不尽相同,如:“郎才女貌配成双,我送新人进喜房。今年请我吃喜酒,明年生下状元郎”。
洪泽湖地域闹房风俗
“闹房”也就是闹洞房,洪泽湖地域有热繁华闹发大财的“闹发”之说。大喜之日的黄昏时分,男方的迎亲队伍将新娘迎来,新娘低头走进“洞房”后,除“保奶奶”、伴娘等一干人员陪同外,普通是不让其别人进房的。洞房里还有个忌讳,丧偶的俗称“半边人”和属相犯冲的人制止入内,比方新郎、新娘两人中有一人属“鼠”,那么则请宾客中属“蛇”的人免进。待喜宴开席后,亲朋好友草草的喝几杯酒,吃几筷菜,便张罗着“闹洞房”。闹房时不分辈分大小均可逗新娘子取乐。新娘亦可戏弄闹房者。最有趣的是将新娘的公公扮成花脸后,让他扛上灰扒,在新娘房里一边转游一边唱扒灰小调。
回门
男女结婚的第二日,男女双方需再回女方家中,称之为回门。
男女结婚后的第三日,男女双方需回女方家中,女方则从家中带走以前在家所穿衣物等。
换亲
换亲亦叫还门亲,多在贫穷家庭中,双方的儿子娶不到媳妇或很难娶到,双方父母做主替儿女换亲,而且不过彩礼。
招赘
招赘即招婿,旧社会入赘的人没位置,民间有:“倒插杨柳不生根,招郎女婿不是人”的说法,入赘后,男方改名换姓,子女随女家姓。建国后,移风易俗,招婿不受人歧视,子女能够随父姓,也可随母姓。
童养媳
建国前有童养媳的婚姻风俗,贫困的劳动人民或因天灾人祸、或因儿女过多,无法营生,忍痛将未成年的女儿给人做童养媳,(儿童时就作为人妻哺育,成人后举行婚礼)建国后,这种陋习已被取消。
守节
封建礼教倡导从一而终、夫丧不得改嫁,叫守贞节(俗称守寡),顺应礼教,替父母争光,荣宗耀祖。建国后,婚姻自主自在。
做新客
新年里有贺年、拜年风俗,大年初一,左邻右舍,相互问好,即便是素有隔膜,亦应返往常,笑脸相迎,对家住外村的亲友晚辈,春节期间,要备礼物登门拜年,表示尊崇,新婚男女第一个新年去岳父母家拜年,俗称做新客。
换婚
“换婚”,又称“调亲”、“姑嫂换”等,即双方各以其女儿给对方为媳妇,或以姐妹给对方兄弟交流为妻。换婚普通都是双方家庭贫穷,娶不起媳妇而所为。现已绝迹。
指腹联姻
“指腹联烟”即指腹为婚,在双方大人同意下,当双方女眷怀孕时,即指腹为婚,如一方生男,一方生女,长大后则结为夫妇,此俗现已绝迹。
娃娃亲
“娃娃亲”亦称“小女婿”、“小丈夫”。旧时,为尚处于幼年时期的男女定亲行为,是双方家长决议,以媒说合,定下婚约,待男女双方长大后再举行婚礼,结为夫妇。
抢亲
“抢亲”亦称抢婚,常常有两种状况招致,一是有约抢亲,普通是在男女青年相恋,由于男方家庭贫穷,女方父母不同意,在男方亲朋好友的协助下停止抢亲,但不能动武伤害女方家人。另有一种,是在女方默许下,由男方组织佯抢,这种状况普通是女方家无力为新娘备嫁妆,以抢亲来顾及面子。现已绝迹。
相关信仰与忌讳:洪泽湖农民在婚嫁期间,忌讳说对新郎、新娘或男女双方家庭不吉利的言语。
十三、洪泽区丧葬风俗
《洪泽湖地域丧葬礼仪》主要流布在洪泽湖地域,尤以高良涧镇为典型。
历史沿革:洪泽湖地域民间丧葬礼仪源于清代,20世纪50年代较为盛行。20世纪60年代,由于受“文革”的冲击,传统的丧葬礼仪被以为是封、资、修的产物被制止。“文化大反动”完毕后,传统丧葬礼仪逐步在民间恢复。
主要内容:洪泽湖地域构成共同的民间丧葬礼仪已有200余年历史。普通中青年死者丧葬典礼举行的比拟简单,以至连乐队也没有,主要是家人沉浸在对死者的悲哀中,无心按正常典礼筹备,为其筹办丧事者,为了早将死者入土为安,以减少其亲人对死者的悲哀怀念,故将典礼从简。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逝世,则完整不同,不但礼仪程序繁而且筹办的很严肃。一是老人临终前首先将他(她)移到长子的堂屋,晚辈赶到现场跪着送终。二是将死者放在柴草铺上,面部用火纸(草纸)罩住,用盖被和白布遮盖身子,身下垫着被子,这就叫升高。儿女、子孙穿孝服、戴孝帽,坐卧在死者身旁守灵。三是人死后派专人往亲友家“把信(报丧)”、等丧主(上表亲,娘舅家人)到前方开吊。开吊后,宣布丧事开端。还有的要扎孝灯,孝灯上写上姓氏堂号,如:姓赵的就写上“半部堂”,姓王的就写上“三槐堂”等。四是每天由家眷亲友前往土地庙送饭,由孝子捧着筛子,里面用酒杯装着饭菜,在安葬前要送三次。五是死者入殓时,孝子要“三请四邀”求拜丧主封棺。出殡前,死者的女婿或侄女婿捧着死者画像抬着纸轿或纸马停止巡游,每当巡游到死者好友家门前时,他们都要摆路祭为死者烧纸钱,以表示对死者的思念。富有之家还举行立牌位典礼。六是出殡安葬选择吉日,通常农历正月初三、五、七、九日子不能出殡,其他日子均可。出殡前,先请风水先生看好墓地,挖好墓穴,棺入墓穴前,孝子要脱鞋“焐炕”。培土后,一切戴孝的人将孝帽孝巾收起,到路边跨火堆、吃糕。七是人死后请风水先生立一张七单子,七天为一个“七”,共七个七,每七要烧纸吃饺子吊祭,犯几七,这个七的第几天为逃避日,夜间亡灵回家探望,家里要备办酒菜放在桌上,天晚时,全家按指定方向去他人家借宿一夜以免犯冲。到六七时,亲友都来吊祭。八是80岁以上高寿人去世葬礼程序固然同上,但都视为“喜事”。丧家鼓乐喧天,唢呐齐鸣,吹的是喜庆曲调。并请参与典礼的客人吃丧饭,宴席完毕时,赠送寿碗给客人。九是如有人在大年三十死亡,为了不突破过年的喜庆气氛,丧家要等过了年初一再举行丧事。
相关信仰与忌讳:如有人在大年三十死亡,为了不突破过年的喜庆气氛,丧家要等过了年初一再举行丧事。
十四、洪泽区饮食风俗
1、黄集羊肉:以肉质好、肌纤维细嫩的优质徐淮山羊为原料,经秘制加工制造而成,鲜而不膻、风味共同。
2、鱼饼:其做工十分精密,用料非常考究,以青鱼为主要原料,废品色泽晶莹、外型圆润、入口嫩而不腻、百吃不厌的特性。
3、蒋坝鱼圆:有个民谣:“蒋坝鱼圆光又圆,吃在嘴里嫩又鲜,夹上筷子颤巍巍,落到地上碎如银,色香味形俱上佳,可谓菜中一奇葩”,这是许多食客对我们蒋坝鱼圆的赞誉。
4、荷包饭: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水域广大,自然资源丰厚。特别盛产野生荷藕,渔民经常采来绿色的荷叶制造幽香味美的“荷包饭”,成为洪泽湖渔民饮食文化中的一束奇葩。
5、洪泽湖银鱼:又名银条鱼、冰鱼,玻璃鱼,为名贵水产品,春夏两季时肉质最肥美。洪泽湖银鱼,形似玉簪,色如象牙,软骨无鳞,肉质细嫩,滋味鲜美。
十五、洪泽区著名景点
综述
截至2010年底,洪泽区有中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维护单位2处(3个点),市级重点文物维护单位6处,县级重点文物维护单位10处。
洪泽,境内名胜古迹众多,聚集着被誉为“水上长城”的洪泽湖大堤(全国重点维护文物)、历尽沧桑的镇水铁牛、乾隆御碑、老子炼丹台、龟山巫支祁(水母娘娘)井等历史景观。湖畔半岛—老子山是著名的道教胜地,老子李耳曾在此隐居炼丹、施医求人,留下了仙人洞、青牛蹄印等古迹。洪泽湖中百座湖心岛、千顷荷花塘、万亩芦苇荡等自然景观和三河闸、二河闸、高良涧复线船闸等。境内有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约有7大类、37种、91处。其中,国度自然旅游资源分类的26种中有11种,人文资源48种中有26种。旅游资源在空间上主要集中在洪泽湖大堤、三河闸、老子山、龟山、淮河口滩涂、钱码诸岛等6个地域。
洪泽,具有仁和左家楼原新四军军部原址,西顺河新四军二十六烈士陵墓,仁和江淮大学原址等多处反动留念地。
洪泽湖古堰旅游景色区
洪泽湖古堰旅游景色区,北起西顺河镇,南至蒋坝镇,东至洪三公路,西依洪泽湖,占空中积为13万。景区重点建立了水釜城景色区、渔人湾景色区、洪泽湖欢乐园、洪泽湖大堤及沿线节点等几个局部。洪泽湖古堰,古称高家堰,国度级重点文物维护单位,被誉为“水上长城”,始建于东汉建安5年(公元200年)。古堰有信坝遗址、周桥越堤险工段遗址、镇水铁牛、乾隆巡视古堰留下的诗文碑刻等景观。
三河闸水利景色区
三河闸水利景色区位于洪泽湖东南岸,主要包括三河闸、洪泽湖镇水铁牛、白鹭自然维护区、月牙湖、洪泽湖水利碑廊、刘少奇下榻处等六个自然、人文景观。三河闸全长697.75米,共63个孔,每孔净宽10米,是淮河流域第一大闸。
老子山旅游度假区
老子山因老子在此炼丹而名扬天下。老子山三面临水,突兀于洪泽湖南岸,从唐至清不断是文人荟萃、僧侣膜拜之胜地。主要景点有温泉、龟山、安淮寺。
大不祥寺
大不祥寺位于高良涧镇越城境内,占地67亩,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由山门殿、大雄宝殿、华严讲堂、藏经阁、居士楼构成,可包容3000人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