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江宁区民间习俗

  • 风水民俗
  • 2022-03-08 10:44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位置  
江宁区位于南京市中南部,介于北纬31°37′~32°07′,东经118°28′~119°06′之间,总面积156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86平方公里。东与栖霞区及句容市交界,东南与溧水区毗连,南、西南分别与安徽省当涂县、马鞍山市相交,北、东北分别与雨花台区、秦淮区相邻。  
二、麻雀蹦  
麻雀蹦(方山大鼓)民间舞蹈。因以模仿麻雀蹦跳为主要动作,故名麻雀蹦。又由于开端盛行于南京市江宁县方山乡一带,故又名方山大鼓。相传明末时由河南移民带来。安定天国时期是"麻雀蹦"开展的鼎盛期。《天朝田亩制度》使农民有了土地,每年秋收后跳"麻雀蹦"以庆歉收。而舞蹈中所摆阵势,也与安定军作战时的某些阵法类似。大锣大鼓在舞蹈中既是道具,又是伴奏乐器。此舞的根本动作和鼓点有"七五三"、展翅、啄稻、亮翅、抱窝等5种。舞蹈时,双膝一直贴鼓成半蹲,学麻雀蹦跳状,膝部屈伸,带动身体上下起伏,围鼓作上下左右前后大幅度蹦跳。整个舞蹈节拍鲜明,动作形象生动,威武矫健,生动热烈。近年"麻雀蹦"常在大型庆典中演出,深受大众喜欢。  
三、南京牛首山踏春风俗  
牛首山踏春风俗始于东晋,盛行于唐代,传承至今。到牛首山踏春人群主要以南京地域的市民和牛首山周边大众为主,全国各地及海外友人也有慕名而来的。牛首山踏春是南京地域古老的民间风俗,每年春季慕名前往踏青的游人如梭,牛首山遂成为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春牛首”,与“秋栖霞”齐名。  
牛首山踏春风俗的主要内容:一是踏青健身。人们应用闲暇时间,结伴同行参与春牛首踏春活动健身文娱。二是观光赏景。古金陵四十八景中的三景“牛首烟岚”、“献花清兴”、“祖堂振锡”都在牛首山。牛首山有拱北峰、伏虎洞、神蛇洞、摩崖石刻、感应泉、捐躯台、沐英湖、弘觉寺、唐塔、岳飞抗金故垒、南唐二陵、郑和墓等名胜古迹,其周边的狮子山、吉山、岱山也都是观光旅游胜地。历史上春天到牛首山踏青赏景的除普通百姓外,还有慕名而来的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及外地游人。三是拜佛祈福。牛首山自古为佛教圣地,是牛头禅宗的发源地,其创建者法融禅师被誉为“华夏之达摩”。自古以来,忠诚的香客,借春牛首踏青活动之便拜佛祈福。  
牛首山踏春风俗是集郊游、拜佛、揽胜、休闲为一体的民间慕春赏春文化休闲活动,承载着大量的民俗文化事象。到牛首山踏青的民众登山赏景,尽享满山0,饱览名胜古迹,膜拜古寺名刹,既熏陶情操,又发扬了传承文化、民间文化、佛教文化。踏春风俗可以激起人民大众酷爱家乡、建立家乡的爱国主义热情,营造安定、平和的气氛,对构建调和社会起到积极作用。  
为了打造春牛首这一民俗文化品牌,经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江宁区应用牛首山景区山、林、湖、佛、陵、塔六大优势,规划开发尚存的唐宋时期景点——狮子山、祖堂山、隐龙山、隐龙湖、沐英湖、郑和墓等20多处,约10.5平方公里;并拟开发牛首山文化景苑、森林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园、科学苑五大功用区及相配的度假村等生活设备;建立郑和航海宫、南唐二陵书院、唐塔景点,将毗连的万盛山庄、银杏湖、石坝蔬菜大棚等归入春牛首踏青活动范围,赋予牛首山踏春风俗新的时期气息。2007年,牛首山踏春风俗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列入首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铜山高台狮子舞  
江宁区禄口曹村、沈庄一带传播“高台狮子”相传长久、技巧较高,动作细致,情味可掬,口耳眼尾均能活动。演员在叠起的3张桌子和1张板凳上扮演自若,并能在高台上翻腾倒立。  
五、传说轶事:神虎刨泉  
在江宁区淳化街道东山左近,有一处绝幽名胜——虎洞。相传,有一天干旱无雨,从东山的石洞中跑出一只猛虎刨出一口清泉,众人都说这是“神虎”搭救。从此,人们就把“神虎”奔跑出来的洞口叫做虎洞。“神虎刨泉”的传说不断传播至今。  
六、名人  
东吴·甘宁——今江宁土桥人  
东吴·陆绩——今江宁陆郎人  
东晋·谢安——居今江宁东山  
南朝·陶弘景——今江宁陶吴人  
唐·李白——居游东山,作《东山吟》  
唐·法融——居牛首,牛头宗开创人  
北宋·王安石——三次出任江宁府尹  
南宋·岳飞——牛首抗金  
南宋·秦桧——今江宁汤山桦墅人  
元·文天祥——于江宁麒麟作《金陵驿》  
明·方孝儒——今江宁禄口人  
清·袁枚——江宁县令  
清·邓廷祯——今江宁麒麟人  
民国·史量才——爱国报业巨子,江宁龙都人  
当代·单霁翔——南京江宁人,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级)、故宫博物院院长。  
七、地域文化  
长江文化、秦淮河文化、湖熟文化在这里融汇;秣陵、丹阳、湖熟西汉侯国的历史文化在这里沉淀;牛首山佛教、方山道教、湖熟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在这里生存开展。史有“上元之民善商,江宁之民善田,龙都之民善药,善桥之民善陶,陶吴之民善剞劂,秣陵之民善织,窦村之民善刻”之说及“天下望县、国中首善之地”之佳誉。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建县,晋太康2年(公元281年),晋武帝南巡,慨叹“外江无事,宁静于此”,至此正式定名为江宁。古金陵四十八景中有八景在江宁,有着东晋谢安“东山再起”的典故和阳山碑材、南唐二陵等名胜古迹。  
1993年,发现于江宁区汤山街道雷公山上的葫芦洞(奥陶纪灰岩溶洞)中的南京直立人头盖骨是中国古人类学研讨的一项重要发现,南京猿人化石距今约60万年—35万年,关于研讨中国古人类散布演化,以及更新世人类生存环境,特别是长江中下游的环境,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南京猿人洞出土一对男女头盖骨,相隔仅5米,同一化石点发现两个人种,全世界只要南京一处。这不只让“南京猿人洞”成了全球独一的同一化石点发现两个人种的中央,也为人类多地来源论提供了有力根据,中国人并非来源于非洲。  
1951年,发现于江宁区湖熟街道的湖熟文化遗址是“台形遗址”中最早发现的一处,考古学者们以为“湖熟文化”大致上相当于中原的商周时期,它是一种江南“荆蛮族”土著文化。湖熟文化遗址内有梁台、船墩、神墩、老鼠墩、前岗等10多处,是新石器时期晚期至商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即“湖熟文化”遗址的中心区域。“湖熟文化”遗址的散布极广,约有400平方千米,其四周山脉绵亘,当中为秦淮平原的圩田区。“湖熟文化”遗址出土了很多遗物,有石器、陶器、青铜器。遗物的发现标明:大约在3、4000年以前,湖熟这块中央,就曾经有人类活动。  
八、江宁区饮食风俗与特产  
1、湖熟板鸭  
板鸭,是江宁湖熟久负盛名的特产。相传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清朝时作为贡品进献皇宫,称为“贡鸭”。官吏之间也经常以板鸭为礼物相互捐赠,名曰:“官礼板鸭”。  
2、东山老鹅  
东山老鹅就是指将鹅剁成块,与土豆块红烧,因其共同做法最早出自南京江宁的东山镇,故得名东山老鹅。往常,在南京街头的以本地菜为特征的饭馆里,我们都能吃到“东山老鹅”这道菜;做得好的,也有不少家;众多的“东山老鹅”在菜品方式上简直分歧,但论及口味,关于饕餮达人来说,似乎还是以东山街道上的为佳。  
3、糖醋小排  
全瘦的排骨并不好吃,所以需准备带点点肥的排骨。将排骨剁成4厘米长的小节,洗净沥水,用厨房用纸吸去外表水分。姜切片,大蒜切片,葱白斜切成厚片。炒锅置大火上烧热,倒入油,烧至5成热(油锅轻轻冒出烟气)时,调中火下入排骨段,炸3分钟,用筷子逐一翻面,再炸2分钟,各面呈焦黄色时,排骨中的水分也大局部干了。锅中参加盐、老抽、鸡精、姜片、蒜片,与排骨同炒,倒入没过排骨面的温水,大火烧开,改小火炖煮30分钟。排骨入味香软时,加白砂糖、米醋、香葱粒,大火收浓汁即可。  
4、骨头汤  
骨头汤的每根骨头都是经过选择的,上面有肉有筋,根根有骨髓。汤汁很鲜,能吃的出来不是加味精鸡精之类的调味料作出来的,而是经过长时间的炖煮。鲜美的骨头汤配上大白菜,使得汤愈加的美味。假如你不想吃其他的菜肴,你能够在吃完骨头之后点一些菜,把汤当底汤,吃火锅。  
5、红烧麻鸭  
买回来的鸭洗净剁块后绰水备用。锅内热油,放入白砂糖熬糖色。鸭块放入锅内煸炒。鸭肉翻炒平均,让每块鸭块都包裹上糖色。裹满糖色的鸭块内放入生抽、花椒、姜翻炒。花椒和姜炒香后参加少许水,调入适量盐,水开后改小火渐渐炖煮至鸭肉酥烂出锅即可。  
九、江宁区著名景点  
1、南京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  
南京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位于江宁区汤山街道,是集碑、泉、洞、湖、寺为一体,融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国度级旅游度假区。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是世界著名温泉疗养区,居中国四大温泉疗养区之首,是中国独一取得欧洲、日本温泉水质国际双认证的温泉,有“千年圣汤,养生天堂”之佳誉。汤山古名“温泉”,因温泉而得名,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千年前,汤山温泉就曾于南朝萧梁时期封为皇家的御用温泉,自南朝以来,历代达官显宦,文人雅士来此旅游沐浴,南北朝萧梁时期被皇帝封为“圣泉”。汤山温泉日出水量5千吨,终年水温60-65℃,含3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皮肤病、关节炎、风湿症、高血压多种顽疾疗效显著。  
2、佘村明清代建筑群  
佘村明清代建筑群位于江宁区东山街道佘村社区,由潘氏住宅和潘氏宗祠组成,潘氏住宅位于宗祠西侧10米处,为潘恒才建造。住宅南向,共有三个宅院组成,每宅三进,共计60余间,占地约750平方米,建筑主体构造为三房两进式,占空中积约350平方米这组建筑民国十年修造过。该建筑群是由潘氏住宅和潘氏宗祠两局部组成。据《潘氏宗谱》记载,该组建筑是清朝顺治初年始建,后又屡次重新改造。  
3、湖熟清真寺  
湖熟清真寺位于江宁区湖熟街道水北大街39号,是湖熟街道回民停止教礼活动的主要场所。该寺始建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修理,重建大殿。清真寺内刻有两块碑文,相继记载着清真寺历代史记与三次创伤后的愈合。  
4、横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原址  
横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原址位于江宁区横溪街道呈村社区,原为大地主于少璋的住宅,建于1913年,号称九十九间半。1938年新四军第二支队进横山,粟裕司令员及钟期光主任曾在此住过。1940年8月“横山事故”后,江(宁)、当(涂)、句(容)、溧(水)中心县委派员重返横山。1941年8月恢复横山县委,并成立横山县抗日政府,经常挪动。1943年横山抗日民主政府指挥机关设在呈村,指导抗日。解放后作为反动留念地加以维护,1982年8月13日被列为南京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5、邓演达烈士殉难处  
位于江宁区汤山街道晨曦社区,1957年中央人民政府出资修建,建有留念碑1座、纪事碑1通、汉白玉石雕花环1组、台阶四层22级。  
6、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  
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位于江宁区谷里街道,牛首山又名天阙山,是金陵四大名胜之一,因山顶东西双峰形似牛头双角而得名。古有牛首烟岚、献花清兴、祖堂振锡等金陵美景,还遗存了很多历史古迹,吸收无数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在此修身养性、品茗作赋,留下诗词400多首。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以“补天阙、藏地宫、修圣道、现双塔、兴佛寺、弘文化”为中心设计理念,长期供奉佛顶骨舍利。整个文化旅游区涵盖佛顶圣境、宝相献花、隐龙禅谷、谧境禅林、天阙小镇五大功用区,是融佛禅文化、金陵文化、生态景观为一体的生态胜景、文化圣境、休闲胜地。  
7、杨柳村古建筑群  
杨柳村古建筑群位于江宁区湖熟街道杨柳村,是南京现存范围最大的明清民宅遗存之一,也是江南地域典型的古民宅建筑,带有典型的南京地域特征,是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杨柳村古建筑群始建于明代,清康熙、乾隆年间先后改建。古建筑群坐北朝南,背靠马场山,前临杨柳湖。原有宅院36个,今存较完好的有17个,共36进、366间房屋,占空中积1.12公顷。建筑群均为多进穿堂式的高墙深院,其中最大的翼圣堂有7进、18道门槛。宅院间闾巷相连,青石铺路。  
8、阳山碑材  
阳山碑材位于江宁区汤山街道西北侧的阳山南坡,是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是明成祖朱棣为颂扬其父明太祖朱元璋功德而开凿的神功圣德碑遗址,为取此石材,有“天下第一碑”之称。阳山碑材应用该处山体中完好性好又非常宏大的栖霞灰岩开凿出,由碑座、碑额、碑身三局部构成。将上述三局部按碑式垒起,总高度达78米,总重31167吨,可谓绝世碑材。左近的明文化村,就是以开采阳山碑材为主脉设计建造的,力图再现历史场景。  
9、南唐二陵  
南唐二陵位于江宁区谷里街道祖堂山南麓,包括李昪及其皇后的钦陵和李璟及其皇后钟氏的顺陵,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范围最大的帝王陵,是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南唐二陵由南唐江文尉和韩熙载设计,东为钦陵,西为顺陵,二陵均为砖构造多室墓,陵墓建筑完好。前者刻字填金,标明了陵名及下葬年代,后者有数以百计的男女宫中侍从俑、舞俑以及各种动物俑,为南方唐宋墓中所稀有。南唐二陵开掘有600多件文物出土,其中玉哀册、陶俑等尤为宝贵。玉哀册记载了封建帝后的祭文,也是断定墓主身份的主要根据。为研讨五代十国时期的帝王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  
10、上坊孙吴墓  
上坊孙吴墓位于江宁区东山街道上坊,是中国发现的范围最大、构造最为复杂、出土瓷器最多的大型东吴砖式墓葬,为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上坊孙吴墓于2005年12月22日开掘,为土坑竖穴砖室墓,由封土、墓坑、斜坡墓道、排水沟和砖室等组成。前室顶部置巨型覆顶石、前后室四隅嵌兽首形石灯台、后室有大型虎首状石棺座等墓葬设备。墓主身份不明,但肯定为帝、王级别。  
11、邓演达烈士殉难处  
邓演达烈士殉难处位于江宁区汤山街道晨曦社区沙石岗,邓演达于1931年11月29日被蒋介石机密杀害在麒麟门外沙石岗,时任京沪卫戊司令陈铭枢出资在邓演达殉难处左近将他掩埋,并书墓碑:“故友邓择生先生之墓”。1957年,中央人民政府出资在紫金山南麓灵谷寺修建邓演达烈士墓,将其遗骸重新安葬。2001年邓演达殉难处由江苏省政府出资重新修整为陵园。园内建有留念碑1座,纪事碑1通,汉白玉石雕花环1组,台阶四层22级。  
12、郑和墓  
郑和墓位于江宁区谷里街道,南北长300米,东西宽60米。墓周原有三、四十亩耕地,为郑和香火田。西边有一村叫郑家村,为郑和墓的坟亲家守坟所居。1985年重修,有墓园、墓盖石、台阶、神道、碑亭、陈列室接待室等。石质墓包坚持回族和穆斯林葬仪与规格,建筑为仿明代作风建筑。郑和墓为郑和重要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学术价值。200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维护单位。  
13、桦墅石佛庵石窟  
桦墅石佛庵石窟位于江宁区汤山镇桦墅村,时期为明代。  
桦墅石佛庵石窟为南京市文物维护单位。  
14、李瑞清墓  
李瑞清,字仲麟,又称“梅庵”,别号清道人。是我国晚清著名书法家,又是字画鉴赏家。辛亥反动后分开南京,隐姓埋名,遁居沪上,黄冠舒适,自号“清道人”。暮年在沪滨以卖字鬻画为生。由于他在书法艺术的源流讨论上,有不少共同见解,因此声名大噪,求其书画者纷至沓来,拜题学艺者接踵而至,连日本书法界名人也多渡海追求他的书画,他和当时我国另一位书法家曾熙(农髯)齐名,深得著名书法家吴昌硕的赞扬,已故书法家胡小石、国画巨匠张大千均为其自得门生。他的代表作之一《松石牡丹灵芝图》深为艺术界所推崇,也得到吴昌硕称誉,并写有《清道人画松歌》,说他的画是“手披作画捻苍然,气候崛疆撑南山”,点出了李瑞清书画艺术上独树一帜的特征。  
1920年8月初,李瑞清因中风逝世,享年54岁,其墓葬于南京南郊牛首山东麓今雪梅岭东侧。墓座北南向,墓冢高1.3米,为块石和混凝土砌筑,坟圹周长约20米,远看呈马蹄状,墓侧生长有十多株女贞子和高大乔木,苍翠挺拔。目前墓园经整修已恢复古观,苍山翠色掩映其间,俗气质朴,四周是农舍人家,山村水郭,环境非常幽静。同时在牛首山宏觉寺塔东侧雪梅岭罗汉泉(一名感应泉)旁建玉梅庵,以志留念。  
1992年3月被列为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15、徐绍桢墓  
徐绍桢墓位于江宁区麒麟门外小白龙山,时期为1937年。  
徐绍桢墓为南京市文物维护单位。  
16、云台山新四军抗日烈士墓  
云台山烈士陵园位于江宁区横溪街道云台山东南脚下的官塘山坡,占空中积10000多平方米,是江宁区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陵园内掩埋着87位(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铭牌上写65位)牺牲的新四军抗日烈士。每年都有大批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中小学生前来此凭吊祭扫。  
留念塔碑高16.5米、宽5.4米,塔身正面雕琢着“云台山抗日烈士永垂不朽”贴金大字,塔前有宽阔的大理石平台,平台之下有烈士陵园三门大牌坊(宽15.8米、高8米)。陵园内建有陈列馆。馆内规划抗日铁军、挺进东南、江宁烽烟、浩气长存、深切缅怀等五个篇章,展现了江宁地域抗日战争时期悲喜交集的英勇人物和事迹。  
巍巍云台山,位于横山西北、江宁区西南,西北依江宁街道陆郎桥,东南为横溪镇,距南京主城36公里。云台山东麓,巍然耸立着云台山抗日烈土墓,该墓园占空中积1600平方米,墓内安放着新四军二支队三团营长邱立生、政治教诲员王荣春等65位烈士遗骸。高达16米的留念塔上红星闪烁,碑文为:云台山抗日烈士永垂不朽。留念碑和陵墓四周种植青松翠柏,庄严庄严。云台山烈士墓和山上的每一寸土石,都见证了云台山烈士们当年浴血奋战的悲壮历史。  
云台山新四军抗日烈士墓为南京市文物维护单位。  
17、尤列墓  
尤列墓位于江宁区汤山街道小白龙山,时期为民国。  
尤列墓为南京市文物维护单位。  
18、邓演达烈士殉难处  
邓演达烈士殉难处位于江宁区汤山街道晨曦村沙石岗,时期为近代。  
邓演达烈士殉难处为南京市文物维护单位。  
19、新四军一支队指挥部原址  
新四军一支队指挥部原址位于江宁区横溪街道横山社区上庄村,时期为民国。  
新四军一支队指挥部原址为南京市文物维护单位。  
20、侵华日军骑兵锻炼基地司令部原址  
侵华日军骑兵锻炼基地司令部原址位于江宁区东山街道双龙街60号气候学院内,时期为民国。  
侵华日军骑兵锻炼基地司令部原址为南京市文物维护单位。  
21、上坊孙吴墓  
上坊孙吴墓又称上坊东吴大墓,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上坊镇(现已并入东山街道)中下村一个名为“孙家坟”的小土岗南麓,前对青龙山,背依黄龙山,于2005年12月22日出土,墓主身份推断为高等级贵族或是孙吴宗室。  
上坊孙吴墓墓坑长21.5米,宽14.4米,为土坑竖穴砖室墓,由封土、墓坑、斜坡墓道、排水沟和砖室等组成。开掘前,墓葬的大局部封土、前室顶部及墓坑、墓道、排水沟上部填土已遭施工毁坏。  
上坊孙吴墓是中国迄今发现的范围最大、构造最复杂、出土瓷器最多的孙吴墓葬,其范围远远超越朱然墓及其旁的朱然家族墓,超越湖北鄂州发现的墓主推定为孙吴宗室的鄂城钢铁厂孙将军墓及鄂钢饮料厂一号墓,以至超越了被开掘者推定为吴景帝孙休定陵的马鞍山宋山大墓。  
2013年南京上坊孙吴墓被国务院发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22、湖熟镇文化遗址  
湖熟镇,位于南京中华门东南26公里处,属江宁县。湖熟镇文化遗址散布在秦淮河两岸的高地上。1951年,南京博物院在此发现古遗址10余处,同时试掘老鼠墩和前岗两处。前岗是江苏境内最早开掘的一处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遗物与南京北阴阳营遗址下层文化相同。老鼠墩为相当中原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遗址,这类遗址,以后在宁镇丘陵地域陆续发现了200余处。由于湖熟镇是宁镇地域这一类型遗址的初次发现和开掘的地点,所以考古界就将这种相当中原商周时期具有中央特性的青铜文化,命名为“湖熟文化”。消费工具以小型长条形石锛和半月形石刀为主,石斧较少,还有青铜小刀和箭头号。陶器质地以红陶为主,灰陶次之,晚期几何印纹陶增加,主要器形有鬲、甗、鼎、盆、罐。  
23、昝庙遗址  
昝庙遗址,位于江宁县陶吴乡昝庙村,距南京中华门约50公里,是一处突出空中的台形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分为大、小两个土墩,呈东西向不规则长条形。1975年和1979年,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南京市博物馆停止两次试掘,开掘面积135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3.5米,包含新石器时期和湖熟文化遗存。  
新石器时期遗存堆积较薄,有夹砂红陶,泥质黑皮陶等,未见硬陶。器形有陶鼎等。石器发现甚多,磨制不甚精密。还发现了4座墓葬,墓南北向,无圹,随葬品1—6件不等,有石锛、陶鼎、玉璜等,器物特征表现了崧泽文化晚期和良渚文化早期的特性。  
湖熟文化遗存堆积较厚,可分早晚两期,早期有半袋式圆锥形足鬲、宽扁形足鼎和甗等,以素面为主,硬陶数量较少。晚期陶器有夹砂、泥质、硬陶三大类,夹砂陶以红色为主,泥质陶以灰黑色为多;器形主要有鼎、罐、盆、钵、豆等;纹饰有绳纹、梯格纹、方格纹、回纹、雷纹等数种,硬陶纹道压印较深。石器数量较多,有石锛、半月形双孔石刀、柳叶形或宽扁三角形石镞等。还发现骨镞和双翼式铜镞等。  
24、江宁点将台遗址  
点将台遗址,位于江宁县汤山乡西岗村南侧,遗址范围南北长60米,东西宽50米,面积3000平方米,高出四周空中2.5米左右。1972年发现,1973年江苏省第二期文博干部锻炼班停止开掘。开掘面积130平方米,文化层厚达2.5米左右。分上、中、下三层堆积。  
下文化层的遗存,石制消费工具多经磨光,以锛为主,还有斧、刀、戈、镞等,陶器有甗、鼎、豆、罐、杯、瓮、簋、盘、钵、尊和三足盘。纹饰多见篮纹、绳纹、方格纹--纹,并呈现胎壁很薄的磨光黑陶;素面束腰羊乳袋足甗、三足匜以及石锛为主的消费工具是带地域特性的器物,也有局部器物受豫东王油坊类型、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诸文化要素的影响,可能是龙山文化中的一个中央类型,也有以为由于它自有特征,能够单独命名为“点将台文化”。  
遗址的中层和上层分别属于宁镇地域的湖熟文化早、晚期遗存。早期主要器形有厚胎缸、研磨盆、饕餮纹簋、圆圈纹瓿、梯格纹盆、钵形豆等,时期约当中原商代。晚期主要器形有鬲、甗、罐、豆、簋、瓿等,既有中央特征的半月形石刀、菱形石镞、素面弧档袋豆鬲、密布指捺印痕的甗;又有中原文化要素的双翼青铜镞、敞口厚唇簋、长方形实耳陶瓿,时期约当中原西周时期。  
24、九华山铜矿遗址  
矿址位于南京市江宁县汤山镇东北3公里的南山下,南京九华山铜矿伏牛山矿区银孔山麓108工作面,距地表深40米。1974年发现,1987年夏南京市博物馆与南京博物院协作对该矿址停止了调查。  
该矿以采场为主,井巷为辅的采掘方式,作业程序先打竖井,然后开辟采场。现发现竖井10处,有垂直式,或略带弯曲,其口部外形普通正方形,边长约1米;发现巷道28条,有平巷和斜巷两种,口部外形多近似刀形,径O.75~1.15米之间。层层叠压的井巷,用于运输和通风、排水。采场发现5个,普通空间300平方米,高lO米,上、下相叠,采场之间用梯形竖井串通,当时采用分段法螺旋道开采工艺,层次明晰,明显看出上、中、下三层工作面,并有大、中、小三段,大段长50~60米,中段12米左右,小段3.5米。此种巧妙天时用顶底板构造原理,分层采矿的办法,不只请求有较高的挖掘技术,而且必需对矿床成因理论有所认识。  
当时开采的工具主要为铁凿、铁锤,另有木钩、木质提升矿石的辘轳架和箩筐等。从矿场、井巷内发现的宜兴窑青瓷碗、灯盏看,其开采时期大约是唐代中叶。  
25、南唐钦陵和顺陵  
墓在江宁县东善乡祖堂山南,距南京(中华门)23公里,为南唐烈祖李昪与皇后宋氏合葬的钦陵和中主李璟与皇后钟氏合葬的顺陵。钦陵偏西9度,顺陵偏东5度,两陵相距50米,均座北朝南。现空中已无建筑遗存。  
钦陵范围较大,陵墓上部为一圆形土墩,高约5米,直径30米。墓门外有石灰掩饰的八字砖墙,中为拱形墓门,外表涂朱。墓室分前、中、后三个主室,系仿空中木构造房屋式样,在壁面上砌出柱、梁、斗拱等,平面呈长方形。前、中两室为砖构造穹窿顶,东西各有砖砌侧室l间;后室墓穴为石构造叠涩顶,东西各有石砌侧室3间,主侧室三进13间,互有券门贯穿。墓道全长21.48米,宽10.45米。前室南北长4.5米,东西宽3.85米,高4.3米,四壁正中各辟券门一,室的四角和券门两侧分别隐出八角形方形倚柱五根,柱上施以一斗三升式斗拱,拱承托柱顶枋。一切倚柱、斗拱、立枋等均饰莲花、牡丹和卷草等图案,室顶为四壁起券合拱构造,空中用平砖横列平铺而成。中室长4.56米,宽4.45米,北壁门楣上有双龙戏珠浮雕,门两侧浮雕守门两武士。建筑形制与前室类似,中、后室之间有长2.9米、宽3米、高2.3米的甬道。后室范围最大,宽5.9米、长6.03米、高4.73米。正门为宏大青石板制成的方形石门,顶部彩绘日月星斗,青石板铺砌的空中刻有江河图案,意味帝王统治的天地,室中为青石棺床,棺座两侧有六条飞龙,棺床平面浅刻卷草和海石榴花纹作边饰,其10间侧室均设有陈放随葬品的砖石台。  
顺陵的形制与钦陵类似,但范围较小,后室两侧较钦陵各少一间侧室,主侧室共三进11间,悉用砖砌,无石刻浮雕等装饰。墓道长21.9米,宽10.12米。  
二陵曾被盗掘。1950~1951年,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会同江宁县有关单位停止开掘,出土有陶俑、陶兽、陶禽以及铜、铁、漆、木器和玉哀册等文物640余件。二陵是我国古--古学上的一次重要发现,它关于研讨唐宋之际的建筑、绘画、雕琢、陶瓷、服饰以及帝王陵寝制度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它也是建国后江南地域最早开掘的帝王陵墓。为增强其维护,1956年,在李昪墓后室砌钢筋混凝土梁架;1962年,在二陵内加修下水道排水设备。1981~1983年,先后建成围墙、“双阙”、华表式镇墓兽、青石小桥以及碑亭、陈列室、接待室等仿唐建筑。1984年并成立南唐二陵文物保管所,举行南唐二陵出土文物陈列,展出文物及有关材料50多件。  
26、洪保墓  
洪保墓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由南京市博物馆在南京祖堂山社会福利院抢救性考古开掘了明代太监洪保墓,这位太监曾是郑和下西洋船队的副使。  
洪保墓地处祖堂山南麓三阶台地的最上层,空间较为局促。因而,在最初的规划计划中,整个墓园维护区的面积只要1300平方米。依据专家论证会的倡议,新计划中墓园的规划面积有所“扩容”,同时保存了墓穴原有中轴作为墓园的空间轴线,尽可能维持了原有墓穴的空间感。  
洪保墓园应用所处台地的上下落差,设计出三层“观光台”——从下至上依次是入口广场、墓道入口平台和观览平台,构成不同空间层次的旅游空间。底层的入口广场采用下沉式设计,观众可沿台阶登上二层的墓道入口平台,在此能够观赏到墓道入口和墓葬前室的券顶构造;再往上就来到一个环形的观览平台,观众能够围着墓葬走上一圈,居高临下地将整个墓葬构造尽收眼底。  
和很多文物遗址不同的是,洪保墓园的墓葬中心区没有用墙体或围栏封得严严实实,从顶部到前后室都采用了开放式设计,便于观众参观旅游。记者在设计计划上看到,墓葬区的建筑设计以“天圆中央”为理念:观览平台上方将架设一个圆形的轻钢玻璃架,意味中国传统墓葬的圆形封土,与长方形的墓葬上下照应。这个玻璃顶棚好像一个“阳光房”,既能抵御雨水和紫外线对文物本体的损伤,又便于采光,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参观效果。  
2012年1月,作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的重要发现,南京祖堂山南麓出土的明朝太监洪保墓“破格”入选第七批省级文物维护单位。  
27、横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原址  
横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原址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呈村社区,原为大地主于少璋的住宅,建于1913年,号称九十九间半。  
1938年新四军第二支队进横山,粟裕司令员及钟期光主任曾在此住过。1940年8月“横山事故”后,江(宁)、当(涂)、句(容)、溧(水)中心县委派员重返横山。1941年8月恢复横山县委,并成立横山县抗日政府,经常挪动。1943年横山抗日民主政府指挥机关设在呈村,指导抗日。解放后作为反动留念地加以维护,1982年8月13日被列为南京市级文物维护单位。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发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维护单位。  
十、江宁区结婚风俗体验篇  
每个中央有每个中央的婚俗,就像我在吴江见到的那样,即便同在一个地域,不同的乡镇,婚俗还是有着小小的差异。  
老家在江宁的小敏终于踏入了婚姻的殿堂。这关于一切熟习她的人来说,是一件十分值得庆祝的事情。包括她自己在内,许多人曾经遗忘了,在2012年5月20日小敏的网易博客日志中,她写了朋友的一个梦,还有之前一位大姐给她算的命,都说她将来的丈夫就在她家不远的中央,而且家人和他很熟习。往常,这居然都已成真。  
这就是缘分!  
固然一对新人曾经习气了城市的生活,但还是要回到老家去,办一场传统的婚礼。想必这还是家长的意义。或许他们以为,只要举行这样的婚礼,才会被村上的人认可。另一方面,也是给本人家挣脸面的好时机。  
承蒙小敏的信任,将拍摄婚礼视频的任务交给了我。固然有些辛劳,我倒是挺乐意做这件事情,最主要的缘由是能看到一场原汁原味的乡村婚礼。  
婚礼定在10月16日,而我在15日就已分别去了新娘和新郎家,目的是拍摄一些必要的典礼。  
之前听闻江宁地域的婚俗之一是由舅舅送喜幛(后来听说江浦一带也有此习俗)。无论是新郎还是新娘,做舅舅的要合起来送一幅喜幛,用百元钱拼成一个“囍”,在结婚前一天送到外甥或外甥女家。这是一件很盛大的事情,新人家遇见舅舅过来,要燃起鞭炮迎接。新人家里迎到喜幛,要赶紧挂在堂屋正对着大门的墙上。  
15日早上我先去的新娘家。时值中午,新娘的两个舅舅简直和新郎家的人同时过来,让我有些措手不及,端着相机就冲了进来。  
来帮助的新娘的一位同辈分的壮汉,冲出门就将男方家挑来的一副担子抢了过来,直接担在肩上跑回屋里。放下担子,他冲着镜头笑着展现一只红包——原来如此!一旁的人喊着让他赶紧去悬挂喜幛。  
按照婚俗,男方要用红布把新娘结婚时的红衣服、红鞋子和首饰包裹着带过来。此外还要准备一块猪肉和两条鱼。  
吴江那里也要送这两样东西,不过是在迎亲的时分。吴江用的是两只猪蹄髈和两条大鲤鱼,这样的话也便当男方家迎亲后带回去。南京本地很少见到鲤鱼,因而,男方送的是常见的大头鲢鱼。  
男方把新娘结婚时用的一些物品用红布包裹着带过来
我想晓得的是,在有毛爷爷头像的红色百元钞票之前,喜幛上的“囍”是如何处置的?上世纪七十年代,还是毛孩子的我参与过小舅舅的婚礼,那个时期绝对没有这类“习俗”的。  
男方家人分开的时分,大块的猪肉分开了一半,与一条鱼一同带了回去。同时还带走了女方家准备的床上用品——自然也是红色的。  
新郎家在江宁区江宁镇小庄村,与新娘所在的陆郎镇大塘村相距不是很远,开车的话也就二非常钟左右。小庄村与大塘村相同之处在于,这里还坚持着原来的相貌,没有几开发,还有农田在种植。  
江宁镇小庄村的稻田  
进入小庄村,很快就看到路边有个宏大的充气拱门。听说这是新郎的父亲请求摆放的。  
小庄村的房子有一个特性:谁家的房子表面刷上了红色的涂料,他们家一定是有人结婚了。新郎家也是这样。之前看过新娘在微信群里发的图片,觉得整幢楼房仿佛是童话世界普通。  
由于事前打了招呼,新郎的舅舅们到来时我有了充足的准备,举着相机在巷口等候。舅舅们人未到,鞭炮声和唢呐声曾经响起了。  
十一、南京江宁淳化人死亡,我去奔伤,他们为何把袖章及百布丢在地上让我低头去捡  
您好,您的问题我曾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  
南京江宁淳化人死亡,我去奔伤,他们为何把袖章及百布丢在地上让我低头去捡  
您好,您的问题我曾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  
应该是没有这种风俗,要不就是成心的不尊重人,要不就是无心的,普通丧葬风俗不会这样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