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宁安市民间习俗

  • 风水民俗
  • 2022-03-05 15:19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位置  
宁安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天文坐标在东经128°7'54"~130°0'44",北纬44°27′40″~48°31′24″间。宁安市幅员面积7924平方公里,东与穆棱市毗连,西与海林市接壤,南与吉林省汪清县、敦化市交界,北与牡丹江市相连。  
二、满族祭奠音乐  
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  
项目维护单位:宁安市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谢景田  
满族祭奠音乐主要表现形态是举行萨满祭奠时萨满演唱的神歌。萨满经过神歌的演唱和神鼓的奏鸣来到达人与神的互相沟通,从原始社会绵亘传承至今,一直坚持着相对的一向性和稳定性。音域普通较窄,旋律平直,多由同度、三度、四度构成。祭奠伴奏的乐器主要以鼓、铃和木板(叉器)三类相分离。具有综合性的艺术特征,融歌、舞、乐、词为一体。  
三、朝鲜族洞箫  
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  
项目维护单位:宁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协会代表性传承人:崔光哲  
宁古塔朝鲜族洞箫是朝鲜族比拟古老的民间乐器。很早就在民间盛行,普通是自我文娱和民间-时为唱歌跳舞演奏的,有时也和其他乐器合奏,演奏的乐曲多是朝鲜族传统民歌《阿里郎》和《桔梗谣》等。制造工艺和演奏技艺受汉族丝竹民间乐器的影响,与朝鲜和韩国的有所不同。朝鲜和韩国的洞箫比拟细小,多是横着演奏,而宁安的洞箫是比拟粗长,竖着演奏。  
四、宁安秧歌  
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  
项目维护单位:宁安市文化体育局代表性传承人:唐甲悦龚云发  
宁安秧歌,包括宁古塔龙灯舞和龙凤船。宁古塔龙灯舞,由1887年(光绪13年)宁安县衙门轿子房轿夫老柳头从关内带来并传授。龙灯扎制方式多种,套路多变,生活情味浓重。龙凤船由一龙一凤、二个花船组、一个船公和四个“灯架”九人组成。船公指挥众人盘绕“灯架”跑出“穿花”、“咬船”等把戏,主要动作一是扮艄公“跑船”,二是摆船“跑船”,表现船在水上划行的情形。动作特性是稳、轻、快,上身平稳不晃不扭,脚下圆场步履轻快,如水上飘。  
五、满族拍水舞  
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  
项目维护单位:宁安市文化馆  
满族拍水舞又名“拍水茶茶妞”,“茶茶”为女真语少女之意。黑龙江省牡丹江宁安一带传播的满族拍水舞,主要表现母亲教女儿们用盆、瓢、勺在河边舀鱼并嬉戏的内容。由1人扮母亲,2人扮姐妹。舞蹈动作有“横影”、“转盆”、“搭盼”、“海青睐”等,具有戏剧性、兴趣性和诙谐性,直接反映出满族人民远古时的生活状态。  
六、满族杨烈舞  
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  
项目维护单位:宁安市文化馆  
满族杨烈舞是反映满族八旗官兵骑射武功神勇、赞颂先祖威武业绩的舞蹈,进入宫廷后称“庆隆舞”,传播于黑龙江宁古塔满族聚居区。每逢春节时扮演,舞者2人(或9人),1人(或8人)着戎打扮八旗军士,另一人扮民间传说中的“妈狐子”,表现军士骑马持弓射杀怪兽的情节。满族杨烈舞具有民族原生态风貌,突出表现渔猎、骑射文化的特征。  
七、满族巴拉莽式  
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  
项目维护单位:宁安市文化馆  
满族巴拉莽式是萨满祭天、祭山典礼(即跳神)终了后,由男女青年起舞直至深夜的群体舞蹈。舞者皆赤膊披发,男着皮裙持手铃,女着柳叶裙。舞蹈有8段,传承下来有“开门红”、“满堂红”、“二点鼓”、“整阵容”和“喜火乐”等5段。巴拉人属黑龙江满族的一支,祖居牡丹江西部张广才岭山区,以狩猎为生,清中后期才下山定居,坚持着每年春季祭天、祭山的传统风俗。巴拉莽式充沛反映了满族先民在远古时对自然、生命和生殖的崇拜。  
八、宁古塔满绣  
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  
项目维护单位:宁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协会  
代表性传承人:贾秀兰  
宁古塔满绣是满族传统的刺绣工艺之一,始于渤海时期。其粗暴拙朴,外型夸大,构图巧妙,颜色艳丽,冷暖比照激烈,具有厚重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民族、民俗特征。题材包括山水、花鸟、草虫、走兽、人物、文字等,方式品类有缎绣、布绣、纳纱、编纱、割绣、十字绣、包绣、补绣等,针法有平针、倒针、长针、缉锁等。  
九、满族说部《弹压宁古塔》  
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  
项目维护单位:宁安市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赵文润  
满族说部是满族先民口耳相传的民间长篇说唱艺术,满语称为“乌勒木”。满族说部《弹压宁古塔》是口头传于牡丹江市宁安地域满族民间的一部长篇说部,集中描绘了努尔哈赤为统一女真各部,派大将军额亦都、费英东、扈尔汉等率兵出征以宁古塔为中心的东海女真窝集部的故事,包罗了天地生成、民族聚散、古代征战、部族发韧及沦亡、英雄颂歌、蛮荒古迹与消费生活等内容。  
十、民间纸扎  
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  
项目维护单位:宁安市文化体育局代表性传承人:付鸿雁  
宁安市民间纸扎历史长久,从清朝不断持续至今。付洪雁的纸扎既带有满族文化颜色,又有中原文化遗址。题材普遍,内容丰厚,有表现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宗教信仰的,也有表现幸福不祥、岁时季节及人生礼仪等的。表现方式有单色、点染、添色、复色组合等,还有适用的枕头、布鞋等绣花用的纸样。  
十一、满族萨满神话  
(1)  
在公元520年,柔然发作了一件萨满制造的宫廷内讧,最终招致可汗丑奴被杀。  
柔然可汗宠信一个名叫地万的女萨满,封为圣母,把太子藏起来,托言上天。事泄被绞死,丑奴可汗复杀执刑之人,惹起了宫廷政变。  
古代史官不用“萨满”这个名词,在文字上只称其为“巫”。在匈奴时期,萨满在政治、军事上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凡战争或其他处于犹疑状态的事情,最后要取决于萨满。北方民族的萨满,大不同于中原的巫。萨满必需具备许多常识或学问,可以察看事物的开展,预测将来,敢预言吉凶。柔然也是如此,只是其传简单未及叙说而已!  
萨满是北方民族的原始信仰,来源甚早,在母系制度的社会里曾经十分兴旺与成熟了。萨满差不多都是氏族首领,被中原神化了的西王母,就是萨满兼酋长。  
发明天圆中央的盘瓠学说的也是一位女萨满,“高辛氏有老妇居宫中,得耳疾,取之得物大如茧,盛瓠中,复之以盘,俄顷化为犬……”。这位老妇就是萨满,成为犬戎之祖。她对天地万物的认识有了新的升华,产生了天圆中央的宇宙观,天地相合则万物生。茧,能够解释为原始细胞,犬代表万物万象,五色化为五行水火木金土,五方东西南北中,五色青黄赤白黑,五味等等的朴素唯物思想和进化的认识,因之就产生了最原始的信仰,即天地万物的自然崇拜。特别是“天”  
是古代蒙古人最高的崇拜对象。柔然就是“天”。柔然汗国就是“天王之国”。  
柔然是丁零、狄历之音变,读音为颠连,汉文写作柔然,实与襜褴同音。  
古人以为来自天体的自然变幻给人以享用,也会给人以灾害。人类在趋吉避凶的本能活动中,对自然界的变幻,产生了畏与敬的思想认识。因这些祸福都来之于天,对天就产生了最崇高的崇拜与信仰。天以外的崇拜对象,古人以为皆隶属于天,皆服从天的意旨,按天所制定的一切去执行。比方万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兴隆与衰亡,都是天在冥冥中起作用。当人类产生了指导者与被指导者以后,古人也就联想到天地万物的指导者,想到了这个神秘的天空是谁来掌管?就模拟人类的分工,模仿了天的主宰者。有人说“狄历”就是北方民族的最高天神,道理虽近,但也不便盲从。  
(2)  
日月星云风雷雨雪等一切自然现象,古人以为都是在天的主宰下,按着天意活动。森林火灾,陆地的水患,疾病死亡等,这是天的惩罚。太阳给以暖和,月亮给以光明,北斗七星指示方向,这些都是使人类直承受益的天表现象。上天主宰一切,大地哺育万物。万物是天所生,万物赖地以长,古人把天比做生身之父,把地比做养身之母,于是又产生了敬拜天地之俗:“匈奴,五月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天所立匈奴大单于”,“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见《汉书·匈奴传》。),五部高车合聚祭天,走马游绕,歌声吟吟,未有如是之盛者。(见《北史·高车传》。)“突厥牙帐东开,盖敬日之始出也。”(见《周书·突厥传》。)“五月中旬祭别人水,拜祭天神。郁督军山西五百里有高山突出,上无草树,谓为勃登凝黎,夏言地神也”(见《周书·突厥传》。),“天所生大突厥。”(见《周书·突厥传》。)“蒙古人供认有一主宰与天合名之曰腾格里。崇拜日月山川五行之类,出帐南向,对日跪拜。”(见《多桑蒙古史》第一章,第33页。)上面所述,皆是北方民族敬拜天地的一些表现。  
由远古的盘瓠,不断传播到元、明、清而不衰。  
“火”给人类生活发明了新的内容,是消费生活上的一次大反动。中原有钻水取火的燧人氏,北方草原树多草盛,自然火早已有之,后世萨满的祭火祝词,明显地表现了对天地的敬拜对与火的尊崇。祝辞曰:杭爱山不儿罕哈勒图山头所生榆树做成的火神女王,你自开天辟地时出生,你从大地母亲的脚印出生,你是天父腾格里所做成。  
北方民族对天地敬拜之外,就算对火的崇拜与信仰了。火是人类最直接的受益者,她给人以光明、暖和,持续人的生命,调济人类生活,改动人类生活的环境条件。《周书·突厥传》曰:“突厥之先,出于索国(见《辽海丛书·全辽备考下》布特哈志略:本汉属北夷索离国。匈奴北确有索国。),在匈奴北,其部落大人曰阿谤步,兄弟七十人,其一曰伊质泥师都,狼所生也,居跋斯处折施山(当即《唐书·黠戛斯传》中之白山,今汗腾格里山,在乌鲁兀穆河西北。),即其大儿也。山上仍有阿谤步品种,并多寒露,大儿为出火温养之,咸得全济,遂共奉大儿为主,号曰突厥。”突厥祖先尚处于无火时期,是伊质泥师都开端运用火。  
古人自从发现和运用火,就把火置于仅次于天地的崇高位置。火能为人造福,火也能消灭一切,古人以为火是天的使者,是生活的力气,聪慧的源泉,肉体的支柱,兴隆兴旺的意味。自从火在氏族家庭中获得一席优越位置之后,古人就以为火是直接察看行动,鉴别善恶的神灵。祭天地用清水,祭火用榆柳松脂。  
不盲目的梦境,启迪了人类的想象才能,日常在消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由于冥思苦想会在梦境中反映出来,有时还会得到答案。一朝一夕,在人的思想中就产生了“翁衮”(翁衮,蒙古语“灵”也。)的认识形态,以为万物自身之外尚有“灵”,就逐步构成了“万物有灵”的认识形态。  
(3)  
古人在消费生活和对大自然的斗争中,感受了自然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自然界对人类的各种刺激,促使人类感情激动,产生了遥想,开阔了视野,原始的朴素的哲学明芽了。个他人表现出激烈的求知愿望,对自然变幻,反响敏锐,产生了追索探求的请求,在冥思苦想中神态失常,或痴呆疯傻,或喜怒无常。但这种人都具有丰厚的消费经历和干练的生活学问,在素日的察看中积聚了各种常识,粗知自然变化、社会开展和事物进化的规律,更擅长察看人的心理状态,逆料普通事物开展变化的结局,这种人物的呈现,给氏族或社会带来了幸福,她能够指导消费、控制分配,大都被推选为氏族长或部落的领袖,这就是后世的所谓萨满,或珊蛮。萨满在蒙古语里是沉思默想的意义或紊乱纷乱的意义。这种人若再具有特异功用或懂些幻术之类的东西,那就愈加玄乎而赢得人们的尊重与信任了。若再控制一些民间传播的医药学问,用肉体疗法和药物分离去给人治病,那就更神乎其神了。  
国内外学术界分歧供认萨满来源于太古时期。采集经济的时期,萨满曾经构成了,她率领人们趋吉避凶,寻觅食物。原始狩猎时期萨满就更为重要,她领着人们追踪猎物,指导和组织围猎。氏族社会构成以后,人类的社会单位是以图腾形象为标志而辨别的。萨满就是氏族首领,她团结本单位的成员,给在以肉体力气,排难解忧,指挥消费,管理分配,向大自然进军。  
《多桑蒙古史》说:“萨满者,其幼稚宗教之教员也。兼幻人、解梦人、卜人、星者、医师于一身。击鼓诵咒,逐步激昂以致怅惘,以为神灵之附身也。继之舞跃暝眩,妄言吉凶。”萨满由产生、昌盛不断到衰亡,并没有构成象其他宗教那样的组织方式,没有堂皇的庙宇建筑,没有庄严庄严的1塑像,没有统一的经卷,没有繁文复杂的仪礼。1咒语祝辞赞语也是口传心授,灵敏多变。笃信萨满的北方民族,谁也没想到为萨满立庙建寺,只要翁衮所依托的灵堂,这灵堂是石头堆砌而成,只是选择在高山峻岭之上,使人可以很容易看见和拜祭。它起着捍卫行旅,保佑一方的作用,它的适用价值是路标,可以依据石堆的式样,判别出地点方向,从而不会迷路。这些灵堂在北方的草原上四处都是,蒙古人称之为“敖包”。萨满死后,要进入灵堂受祭,当地的英雄人物或有益于中央的长者,死后都要进入灵堂受祭。终究哪些灵堂祭奠哪些人物?只要当地人晓得,由于没有灵牌之设,也没有设灵牌的风俗,外地人无从知晓。  
“灵”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肉体觉得。来源于梦境,是一种幻觉,是人类自身的自我觉得。原本是虚无空泛的,古人却要煞有其事地大作文间。古人以为天之灵在天上,树之灵在树中,山水之灵在山水之间。只要在特殊状况下,“灵”才独立于躯壳之外。生人之灵影随形,大人物死后,“灵”才干进入灵堂受祭。这些“灵”,都是人类的维护者,人类感到有某种巨大的“灵”,监护着本人,肉体上就产生了平安感,在工作时以为“灵”在护卫着本人,就产生了无所畏惧的肉体。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受思想支配,这就是人的“灵”。自然界的运动规律,也被归结到物体自身之灵在起作用。这就构成了“万物皆有灵”的概念。  
“萨满”自身必需具备“反响敏税,承受才能疾速,逻辑性强,预见精确,判别少差误”,若自身再有“特异功用”(《蒙古秘史》记载着通天萨满阔阔出在严寒的天气里,赤身裸体出入于森林之中,坐在冰河当中,水蒸气在他头顶上浮动。),在的复杂的事物当中禁受了考验,获得了人们的信任,这就是萨满。  
萨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方式,她没有教主,没有宗教的指导阶级,没有职业萨满,不脱离消费,不受报酬,所得祭品,大家分享。她是在人与大自然的斗争中构成的。萨满的认识形态充溢了与大自然格斗的战役肉体。这些都表如今萨满的一切活动中。萨满作法不是文质彬彬的诵经礼拜,而是高歌狂舞,锣钹锵锵,促使人们肉体振奋、斗志昂扬,教人以战役的姿势,向一切艰难斗争。没有俯首贴耳遵从摆布的祈求祈祷,也不寄予任何希望于来世,更没有天堂天堂之说。  
十二、响水水稻种植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  
项目维护单位:牡丹江市大众艺术馆渤海镇文化站  
代表性传承人:赵昌男  
响水水稻俗称“石板稻”,种植于牡丹江上游宁安市的渤海镇,因生长在火山玄武岩石板上而得名。唐代渤海国将中原水稻种植技术引入,1646年,汉民李元清尝试在石板上种植水稻,历经几代人后在选种、育苗、栽培、田间管理等方面构成了一套共同技艺。其选用晚熟种类,生长期140天以上,以“水稻两段式”和“水稻一段超早播”育苗,大垄双行栽培。响水大米富含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各类微量元素含量极为丰厚,米饭柔而不粘、口感鲜美。  
十三、满族萨满家祭  
项目批次:省级第1批  
项目维护单位:宁安市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关玉林关云太邢玉霞  
萨满家祭是传播于东北宁安地域的一种民间的传统祭奠活动,以氏族为单位,每三四年举行一次,时间为3天。由于祭奠仍由察玛(即“萨满”)掌管,并跳传统的萨满舞,供万物有灵的祖先神及自然崇拜等诸多典礼,萨满家祭已成为研讨萨满教的活化石。  
十四、宁安宁古塔满族冬季捕鱼风俗  
宁安宁古塔满族冬季捕鱼是满族重要的消费活动。先请有经历的渔民(也称“鱼把头”)选定打渔地点后,在冰面上打好两排冰眼,让大网在冰下穿过,然后逐步围拢,最后在出网口把冰下的渔网拉到水面上。冬季捕鱼在起网前要举行祭奠典礼,经过祭网、醒网,祈求神灵保佑,保佑万物生灵永续繁衍,百姓生活不祥安康,下网安全顺利,喜获歉收。  
十五、朝鲜族流头节  
项目批次:省级第1批  
项目维护单位:宁安市文化馆  
朝鲜族流头节(农历六月十五)来源于古代农耕时期。“流头”为“东流水头沐浴”,即到向东流的河水中洗头沐浴,祭拜农神与祖先,净身驱除杂鬼,祈求歉收与安康。主要活动有:“流头荐新”,祭拜农神与祖先典礼;“食流头面”,驱除杂鬼避邪;“东流水头沐浴”,驱除身体不洁不祥;“设流头宴”,农人纵论农事,文人吟诗作赋。  
十六、鞑子秧歌  
“鞑子秧歌”传播于牡丹江宁安一带。宁安是满族先民肃慎的发详地,满族民间文化艺术蕴藏丰厚。  
“鞑子秧歌”扮演次第为:“花棍前引路,女真随后边,鞑子压阵角,老妈来回串”。老鞑官坐抬椅饮酒,见到美貌姑娘即上前调戏,老妈赶来周旋维护姑娘,并将银牌天使灌醉,老妈率领众人把鞑子团团围住一顿痛打,扮演完毕。“鞑子秧歌”舞队人数有六七十人之多人物扮相以戏曲人物为主,队员手持的道具有彩棒、霸王鞭、花扇等,行进时,队中打有许多面长方形旗帜。这些都和汉族秧歌类似。一旦扭起来,满族文化特征便显现出来。大幅度地扭动的双臂,转动灵敏的腰部,特别是下装(男)的步伐是“弓箭步”、“大别步”和“蹲裆步”,以短健为美。扮演突出突出“逗”与“浪”,妇女动作漂亮愉快,猎人与武士动作刚毅粗暴,老妈和老鞑官则充沛表现出“浪”。受汉族民间艺术影响,“鞑子秧歌”音乐及服饰满汉融合。音乐由满族小曲与汉族乐曲组成,行进中用汉族曲牌,进入场地扮演则奏满族小曲,这些都带有浓重的满族生活特性。  
“鞑子秧歌”十分文化,考究礼数。每当正月各村扭秧歌,村村串演路遇时,都要由“大老爷”出面相互致礼。双方“大老爷”出队前,三次相互碰肩。施碰肩礼,这是典型的满族礼节。这种“鞑子秧歌”以白旗寨为中心传播于铁岭的东部山区。从人物扮相到舞姿,都可看出这是满族先民在本身歌舞方式的根底上,交融汉族秧歌的某些成分而构成的满族秧歌。  
十七、满族东海莽式舞  
满族东海莽式舞是满族舞蹈的集大成者,经过舞蹈表现出了满族的消费、生活和狩猎等情形,再现了满族的浓郁民族特征。  
“满族东海莽式舞”是满族人家在喜庆的节日里举行的歌舞活动,共分九折十八式。这九个不同的舞段既可是一个有机整体,也可独立成篇。舞蹈反映了女真族渔猎征战生活的情形。往常,渔猎生活没有了,以其为载体的歌舞自然没了攀援的树干。  
“满族东海莽式舞”又俗称九折十八式,是女真时期就曾经传播的舞蹈,内容丰厚。据东海莽式舞的传承人孟秀霞引见,它是满洲诸舞的根底,其中包括了各种舞蹈的根本动作,总歌诀是:  
东海蟒式最为先,九折十八记周全。  
起式穿针摆水步,身手步肩紧相连。  
不祥步稳是关键,每折之间用此连。  
单双奔马是武步,弓马刀枪临阵前。  
怪蟒本为杂耍段,爬抖扭甩翻跳欢。  
盘龙戏水更出色,恰如歉收庆丰年。  
九折,是九个不同的舞段,能够连舞也能够单独成舞。即:“起喜”、“穿针”、“摆水”、“不祥步”、“单奔马”、“双奔马”、“盘龙”、“怪蟒出洞”、“大园场”。十八式,是舞蹈中十八个根本动作。计有:手的动作三式:双摆、穿针、划水。其中双摆分前、后、左、右、上、下等不同动作。  
目前在中国,可以完好地展现“满族东海莽式舞”,展现萨满祭奠活动的传承人,只要在黑龙江省宁安市。  
十八、宁安珍珠球  
项目批次:省级第2批扩展  
项目维护单位:宁安市文化体育局代表性传承人:关常富  
宁安是满族先民肃慎族的发源地。古代满族先民在牡丹江流域采珍珠的消费活动中,创造珍珠球这项体育竞技活动。竞赛方式简单,用球代表珍珠,两个球拍代表"蛤蚌",维护珍珠不被他人采到。双方对垒,每队出6名运发动,用网兜来得到珍珠,最终以珍珠的数目分出胜负。此活动既有极强对立性又有游艺性,请求参赛队员具备高超的技艺和团队配合肉体。  
十九、杨氏家族萨满鹰神祭  
杨氏家族鹰神祭具有两个特性。一是祭奠的内容和方式齐全,内涵深入。最明显的是家族和野祭(也叫大神祭)相分离,而且以野祭(祭大神、鹰神)为主,以此为中心统领其他家祭项目。据史书载是在清代时,朝廷明文规则民间只准搞家祭,不准搞野祭。杨氏家族能从原始的远古传播至今,保管了这笔财富实属不易。鹰神的大神祭,是满族萨满祭奠的宗旨和灵魂。二是方式内容标准严谨,一丝不苟,一切讲礼仪,一切服从礼仪。大萨满杨学勤说,祭奠,一切讲规矩。杨学勤28岁时和他的兄弟们从他的叔父大萨满杨宗义学习祭奠,学来的一招一式都精心做了笔录,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十分标准,一点都不能走样。  
杨家的祭奠共停止了三天,第一天是上午九时到村头路边已选好的神树下去祭奠,间隔神树200米时,鼓手要敲起神鼓伴全族人前行。来到神树下,在正式典礼前往树上系7根野雉翎,这也是崇鹰的标志,系花、五彩纸、红头绳,都在鼓声中停止。在正式祭奠时,要杀一口黑猪,把黄酒、猪血、红茶供奉在祭桌上,点上达子香,由萨满唱神歌祭奠,然后全族人三叩九拜,由女萨满颂读祭词,最后又由女萨满用首神树甩香碟、洒酒、转三圈完毕。第二天的祭天更是有板有眼,一丝不苟,唱的神歌和伴奏都有严厉的规则。家祭和祭天时唱的神调和鹰神祭唱神调是不一样的,每一种祭奠的神鼓伴奏都是不一样的(鼓点有老0、新0、五点、九点、紧九点、紧点、单点六种),什么时分用那个鼓点都不是随意乱打的。不能坐西炕,不能带狗皮帽子,不拿鞭子,筹办白事时走窗不走门,不近仙,不近黑大神,不吃不见天日的动物,祭奠杀了三口猪,一定要一次吃完,还不能炒着吃等等,一直充溢忠诚、崇拜、敬畏的情感。第二天早晨祭祖,一直是沉浸在庄严、庄严、忠诚、敬畏的氛围之中。晚间停止的鹰神祭,把祭奠推向了0。香烟旋绕,高香红火,神歌高亢,鼓声震天,整个氛围给人以震动,给人以力气。随着激起的鼓声,人们热血奔涌,给人以宣泄和慰藉,给人们以满足和平安快乐之感。由于萨满祭奠不是创生,而是从一万多年前旧石器时期以至更早的时间自发产生,由于信仰万物有灵。萨满教能够说是中国北方(重点是宁古塔的满族)原始文化的中心,是历史上来源最早、持续最早的原始宗教,它的突出特征是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这三个崇拜中最重要的是自然崇拜,由自然崇拜开展到图腾崇拜。满族也和其他阿尔泰语系各民族一样以为人是由宇宙中的“天神”主宰,是万物有神支配着人类。  
杨氏家族的萨满鹰神祭为什么说是很有价值的稀有文化遗产呢?主要是它通知人们并证明给民众,它是满族先民文化的源头,证明我国在历史上有三个文化源头。(黄河、长江、黑龙江)黑龙江不只是源头之一,可能还是总的源头,黑龙江文化或东北文化可能比黄河、长江文化产生期还要早。  
满族鹰神祭的价值和源头,应从满族先民的肃慎族谈起。依据一些学术著作记载。“发源于渤海湾南岸的东方夷人,主要以鸟为图腾,普遍崇拜从他身畔升起的太阳”。以鹰鸟作为太阳的意味,还充沛论证萨满文化发源于肃慎故地。据讲“肃慎”二字,自身就是鹰名,肃慎把本民族称为“鹰的子孙”,到了女真时期,更被直接称之为“东方之鹰”,所以先民把鹰崇拜为本人的化身。鹰在萨满教中是领略神,萨满借神鹰在空中展翅翱翔,能够随空通达于天堂地府。由于历史的变化,鹰神祭只是众人一种对图腾神的崇拜和敬畏,是一种活在人们心里的笼统神。所以杨氏家族的萨满戴上鹰神帽,打起意味为桥和船的神鼓,萨满的鹰神仿鹰鸣叫唱起神歌,召唤鹰神的到来。当把祭猪换到室内,萨满跳起猖獗的鹰神舞,鼓声腰铃一阵比一阵急又响亮,萨满舞者和族人一同对神的莅临惹起狂热心情涌上人的热血之中,借助神的能力,舞者和振奋了人的实力,到达互为交融统一,完成了天人合一的境地。赞颂了鹰神自在豪放不可打败的肉体,赞颂了人的生命力的肉体自在,唱起了生命的颂歌!这种鹰神祭,实践上是祭奠了人自身,崇拜了人类本人,这恐怕是萨满祭奠最基本的意义和生命力长存的价值。  
德国学者安德烈·洛海尔说萨满教为原始艺术的综合体,称萨满是最早的艺术家。中国是萨满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降生于镜泊湖畔的牡丹江流域的肃慎古族的萨满文化遗存,证明我们脚下是萨满文化“活化石之乡”,我们应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应用好这笔“非遗”财富,为发扬民族文化,建立中华民族肉体家园做出我们的奉献。  
二十、宁安纸扎  
纸扎,又称扎纸,亦称扎彩。从事这项工作的匠人普通称为“纸扎匠”,是扎灯、扎旱马等物的行业,主要是为丧俗扎制各种燃烧祭奠用的纸人、纸马、纸幡之类,固然属于迷信活动,但其扎制技艺却是民间艺术的一门共同行业。  
扎纸工艺是先以竹篾或芦苇,绑扎出物件的骨架,然后以白纸裱糊,最后加彩绘完成。用于殡葬典礼中的扎纸作品有纸幡、纸人、纸马、纸屋、纸箱等类,有的还开展到门神、狮虎、仙鹤、十二美女(歌舞伎)、人子花(四老、四少、四盆花)、二起楼(有楼阁的房子)、聚宝盆、金银山、马车等。如今有的纸扎匠为了赚钱,又扎出轿车、彩电、电冰箱之类,为丧葬活动效劳,实缺乏取。  
如今,扎纸工艺也普遍用于年节期间的文娱活动,如跑旱船的船用纸扎的腰灯,毛驴、狮子亦作此状。在临澧就有龙灯、狮子、竹马、旱船、花草、河蚌、鱼、花篮、绣球等多种纸扎道具,用于年节的歌舞和灯会之中。  
二十一、宁安朝鲜族传统服饰  
中国朝鲜族是从明末清初陆续从朝鲜半岛移居东北逐步构成的一个少数民族。迁入初期,朝鲜族人民多寓居于偏远的山村,服饰的原料主要以自织的麻布和土布为主。二十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浸透和近代文化的输入,机织布和丝绢、绸缎等面料开端传入,服饰的颜色也随之多样化。朝鲜族传统服饰素净、淡雅,颜色以白色为主,意味纯真、仁慈、高尚、崇高,因此朝鲜族素有“白衣民族”之称。  
朝鲜族传统服饰最大的特性是斜襟,无纽扣,以长布带打结。男女服饰迥然不同,男人穿裤,女人穿裙。男装的特性是裤裆和裤腿都较宽,裤脚系布带,便于盘腿席坐;妇女为短袄长裙,袄的长度刚能遮住胸脯,长裙长及脚跟。  
朝鲜族服饰由于采用平面裁剪法,穿在身上,直线显得简约明快,曲线则显得文雅而富于变化,圆满地表现了服饰的直线美和曲线美。同时,朝鲜族服饰颜色的搭配遵照“阴阳五行”原理,应用服装的颜色和衣料的材质演绎不同作风,使比色搭配和近似色搭配相得益彰。但总体上以上衣用亮色、下衣用暗色最为古典。  
朝鲜族传统服饰多沿用朝鲜李朝时期的民间服饰,是朝鲜族在长期的消费、生活中不时演化、开展而逐步构成和固定下来的,保存了朝鲜民间服饰的显著特性。此外,古代朝鲜的社会、文化、民俗等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因此大量自创了中原隋唐时期的服饰,这对研讨当时的社会消费、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朝鲜族官服是指过去历代王公贵族的服装,依官位、官职、身分而异,但根本式样大致分歧。冕服为其代表,用黑色绸缎做团领,肩部有带色之龙,袖口画有火、华虫、宗彝等图案。裳用红绸缎缝制,裳前有藻、粉米、黼黻的图案。“藻取其洁,粉米取其养入,黼取其断,黻取背恶向善”。还有男、女装之别。  
男装衣短,裤长肥大,加穿坎肩,也有外着道袍或朝鲜长袍者。道袍是过去士大夫、儒生的常服,后成为男子出门时的礼服。长袍当大衣穿,有单、夹、棉之分。  
短衣长裙,是朝鲜族妇女服饰的一大特性。短衣有长长的白布带在右肩下方打蝴蝶结。长裙多有长皱褶。裙有缠裙、筒裙、长裙、短裙、围裙之分。短衣,朝鲜语叫“则高利”,是一种斜领、无扣、以带打结、只遮盖到胸部的衣服;长裙,朝鲜语叫“契玛”,腰间有细褶,宽松飘逸。这种衣服大多用丝绸缝制,颜色非常鲜艳。  
年轻女子普通爱穿筒裙、短裙,老年妇女常穿缠裙、长裙。冬天,中老年妇女在上衣外加穿棉(皮)坎肩。  
二十二、文化  
莺歌岭文化、渤海文化、流人文化、宁古塔文化及近代反动历史文化等,构成了宁安浓郁的民俗风情。莺歌岭遗址,是文献中最早记载的中国北方肃慎人繁衍生息所在地,出土的“陶猪”被定为国度一级文物。国度级重点文物维护单位——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是中国中世纪空中建筑遗址保管最丰厚、规划最完好、遗址最丰厚的一处古都遗址,国宝一级文物——石灯幢。  
作为清代的著名放逐地,宁安保管着由宁古塔通往吉林、盛京(沈阳)及中原的必经之路大石桥、为督办边务的钦差大臣吴大澄而修建的望江楼、宁古塔城西的名胜“西阁”、远近出名的北国第一名泉——泼雪泉、张缙彦等著名流人树立的“七子诗社”、反动教育基地张闻天工作室、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马骏留念馆等丰厚的历史遗存。  
“宁安”满语旧称宁古塔,汉译为“六居址”,是指本地的六个大部落。这里是远古及夏、商、周时期肃慎人故地、唐代渤海国的京都、金代始祖函普的始居地,更是大清王朝的发源地和北国重镇。近代,宁安是东北著名的反动老区和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抗日依据地。  
流人文化  
清人入关后,对它的“龙兴”之地——东北地域实行特殊的维护政策,以山海关为限严禁关内人随意出关,进入东北地域落户,对东北是想“封禁”大约持续了200年左右。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为封禁时期文化,以流人为主体的文化代表了清朝关东文化,故又称“流人文化”。  
海东文化  
宁安这块土地上曾是由古代少数民族靺鞨人树立的渤海国的国都——上京龙泉府。渤海国是从属唐朝的中央政权,它雄踞东北长达200多年。由于渤海国深受中原文化影响,仿照唐朝典章制度,吸收唐代文化,终于开展成强大的“海东盛国”。它不只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实力,而且文化也绝后繁荣,特别是以文学艺术为主的肉体文化成就更为突出,在当时的中原地域和日本国都取得了很高的评价。这就是著名的”海东文化”。  
二十三、宁安市结婚风俗  
送礼:按普通风俗,参与婚宴都要准备一份小小的贺礼,用红纸或特地印制的双喜字封包,里面放进恰当的贺礼金,礼金数目依据客人的经济状况和与新郎、新娘关系的远近亲疏而定,但最好要取双数,含六为“禄”,八为“发”,百为“白头偕老”的意义。  
入席:参与婚礼要依照主人或掌管人的引导就座,假如没有人引导,能够和熟习的亲友坐在一同,但应留意不要主动坐到“新人桌”或“父母桌”。席间取菜、吃食要考究礼貌。  
敬酒:新郎、新娘到各席敬酒致谢时,大家起立举杯,和新人先悄悄碰杯,再道“祝贺”。不要把新郎、新娘灌醉,不要东拉西扯,要把新人在每桌敬酒的时间控制在3分钟内,以让他们圆满完毕宴会,早入洞房。同时,本人在酒席中,也不要大喊大叫,要节制饮酒,以免醉后狂言失礼。  
撒纸屑:结婚仪式上,人们欢笑着把五彩的纸屑撒向天空,撒向新郎、新娘,也撒向前来道贺的客人们。这种习俗来源于意大利。中古时期,意大利凡参与婚礼的人,要向新人撒一把五彩缤纷而细小的糖果,祝愿新人过着甘美的生活。到了19世纪,人们把撒糖果改为撒彩色纸屑。  
祭拜:男方在婚礼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要举行。  
安庆礼:依八字、房屋座向……拜母床。  
祭祖:男方出门迎娶前,应先祭祖。  
迎亲: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六的倍数最佳。  
燃炮:迎亲礼车应於途中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食姐妹桌:新娘动身前要与家人一同吃饭,表示分别,大家要说不祥话。  
请新郎:礼车至女家时,一男童持茶盘恭候新郎,新郎下车后予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家。  
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问好之后,应持捧花给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姐妹或好友应刻意阻扰,经新郎乞求后以九九九元红包礼成交,喻长持久久。  
盖头纱:新郎予捧花后,将新娘头纱放下并挽出大厅。  
拜别:新郎与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叩拜父母道别,新郎行鞠躬礼即可。  
出门:新娘由一福份高之女性晚辈持竹筛或黑伞护走,进入礼车。  
礼车:应悬挂一棵由根至叶的竹子,根上挂著萝卜,意自始自终。礼车前方则有朱墨画的八卦竹饰。  
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终身肖不祥之男童持扇置于茶盘给新娘回赠红包礼。  
不说再见:当一切人要分开女方家时,绝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泼水:新娘上礼车后,女方家长将一碗清水、稻谷及白米撒向新娘,代表女儿已是泼进来的水,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掷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将扇子掷至窗外,谓弃坏性子;掷扇后应哭几声,且在礼车后盖竹筛意味繁荣。  
迎娶队伍以竹筛为先,青竹连根带叶,竹端系猪肉一片,防邪神白虎。  
燃炮:一路燃放礼炮,车抵男方家门时,家人应燃炮竹。  
摸橘子:由拿著两个橘子的小孩迎接新人,新娘轻摸橘子,并赠红包答礼。  
牵新娘:新娘下礼车时,由男方一福气晚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入厅。  
忌踩门槛:门槛代表门面,故新人应横跨门槛过去。  
新娘入厅后要跨过火盆踩碎瓦片。  
敬茶:将新娘引见给家中晚辈认识。  
拜天地: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相拜,送入洞房。  
进洞房:以竹筛覆床,桌上置铜镜压惊,新人共同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同心,并求日后生男。然后新郎掀开新娘面纱,合饮交杯酒、吃甜汤,意味早生贵子。  
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  
观礼喜宴: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典礼。  
送客:喜宴终了后新人立於门口端喜糖送客。  
吃茶:由男方已婚亲友喝新娘的甜茶说不祥话并赠红包。  
二十四、宁安市民风民俗  
宁安市是一个集汉族、满族、朝鲜族、回族等多个民族的聚居地,民间文学也表现出多民族的特性,各族人民都有本人的民间文化。  
顺治十年以后,宁古塔时满族就和汉族等各民族共同生活在这里。由于长期杂处,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因此构成了宁古塔满族文化的既有“山野之风”又有“中土之礼”的民族特征。  
满族的民间口头文学比拟典型地反映了这一古老民族的经济生活、认识形态、信仰崇拜、性格素质、言语特性、风土民情等。  
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具有长久的传统。朝鲜族男人和老年妇女喜欢穿素白衣服,年轻妇女喜着色泽鲜艳的绸缎。服装特性是短衣长裤,妇女短衣长裙。  
回族兄弟不擅长歌舞,但在文娱活动上也有他共同的艺术喜好。他们喜欢耍龙灯、舞狮子。男女以长衫为主。喜着蓝、青、灰、白颜色。男人常戴白色圆布帽,妇女头部爱蒙青纱。  
习俗传说是盘绕习俗习气及节日活动而构成的。这些传说以文学手法来阐明某种习俗构成的缘由,节日活动的构成,饮食起居的特别规则等等。这些传说依托习俗带上了文化颜色。  
肃慎时期的莺歌岭文化  
肃慎是最早见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寓居在东北地域的古老居民,它是靺鞨人的祖先,满族人的远祖。远在商周时期已为中原所理解,和中原有着亲密的往来。肃慎文化是中国文化有机的组成局部,肃慎人是中国多民族历史开展长河中的重要成员。  
依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开掘,能够肯定肃慎散布在今长白山以北,松花江中上游和牡丹江流域的广阔地域,牡丹江流域是肃慎人活动的中心。  
宁安市镜泊湖畔的莺歌岭遗址,就是商周之际肃慎人的文化遗存。莺歌岭位于镜泊湖南端东岸,1963年考古开掘,发现4座寓居遗址和一处灰坑,分上下2个文化层。莺歌岭上层文化距今3000多年,正是中原商周时期;莺歌岭下层文化距今5000--6000年,相当于上古尧舜时期。当时寓居在莺歌岭一带的原始居民,运用磨制的石斧、石锛、石凿、石刀、石磨棒等从事原始农业、牧业。从出土的小陶猪,能够看出具有驯化特征的野猪模型,阐明肃慎人已有初期的畜牧业,出土的鹿角锄,可证明肃慎人已有了原始的农业。瓮、罐、釜、盘、杯等手制夹砂黑灰陶、红褐陶器是他们的根本生活用具;他们寓居在半地穴式的方形或长方形原始住屋里。  
春秋战国时期,肃慎社会有了进一步的开展。各个家庭组成氏族公社,许多氏族公社又组成部落每个氏族公社大致上有一百多人到数百人。  
石器是肃慎人的主要消费工具。他们用石斧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种上御寒的黍和粟。用石刀收割庄稼。男人主要从事农业消费和狩猎,女人主要从事捕鱼、纺织、家务、饲养牲畜(主要是养猪)和局部农业消费。她们用纺轮将麻纺成线,织成麻布。再用骨针缝制成简单的衣服。  
肃慎族的丧葬风俗较为共同,人死后放在石板或石块铺垫而成的矩形石棺中,有次序地掩埋在公共墓地里。从石棺大小不等,随葬品几来看,此时肃慎人已开展到私有财富和贫富分化的萌芽期。在宁安渤海博物馆里,就有当时用过的石棺。特别是王博宇、汪军二位先生所编著的大型画册《宁古塔》(五千年石文化)用莺歌岭以及牡丹江流域出土的大量文物,有力地证明了莺歌岭及牡丹江流域是我们的祖先肃慎人的故土。  
东汉时肃慎称为挹娄。《后汉书》卷85《挹娄传》中记载:“挹娄,古肃慎之国也,在扶余东北千余里,东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不知其北所及。”市内东京城镇的东康遗址,其年代相当于中原的三国时期,是挹娄人的文化遗存。东康遗址出土的陶器,以夹沙红陶和泥质红陶为主,也有些泥质黑陶。从出土的石器工具、陶瓷的生活用具上看出挹娄人主要从事较原始的农业、畜牧业和渔猎业。  
公元4世纪至6世纪,南北朝时挹娄改称为勿吉。勿吉各部落散布在长白山以北,牡丹江、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以及苏联沿海州等广阔地域,社会开展是不均衡的,其中开展最快的是寓居在粟末水(松花江)中游的如今吉林市左近的部落,这是勿吉的主要局部。  
隋唐时期,肃慎人被称为靺鞨。《归唐书》卷199《靺鞨传》中说,“靺鞨,盖肃慎之地,后魏谓之勿吉,在京师东北六千余里。东至海、西接突厥,南界高丽,北邻室韦。其国凡为数十部,各有酋帅,或附于高丽,或臣于突厥。”  
当时的靺鞨有数十个部落,其中主要部落有七个,即伯咄部、安车骨部、拂涅部、号室部、白山部、黑水部、粟末部。其中的安车骨局部布在牡丹江流域。  
大祚荣基于其父乞乞仲象曾受唐封“震国公”,因而他自称“震国王”,国号“靺鞨”。靺鞨国的树立,标志着靺鞨族的开展进入有国度组织的阶段。  
渤海国文化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渤海文化是其中的一个耀目光环,渤海文化在中国关东黑土地文化中占领特殊的位置。渤海上京故城(龙泉府),位于宁安市渤海镇,是当今世界保管最为完好的中世纪都城遗址,据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渤海国共传国229年,历经十五代王,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物质财富和肉体财富。  
有关研讨渤海国历史及文化的材料,由于历史的特殊缘由,真实是太少了。但是在《旧唐书》、《新唐书》中有关记载还是较细致的。此外,在《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契丹国志》、《大金国志》、《通史》、《金史》等书中也均有记载。  
《新唐书》载:“中宗时,使侍御史张行岌招慰,祚荣遣子入侍,睿宗等先天中,遣使拜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所统为忽汗州都督,自是去靺鞨号,专称渤海。”这是渤海族名的来历。唐代时郡高于县,下辖县,渤海郡王,是唐代的一个中央政权的军政长官。大祚荣、大武艺唐王朝都被册封为渤海郡王。安史之乱后,渤海仍不时向唐王朝朝贡,唐肃宗深为打动,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进封大钦茂为渤海王,“渤海国”名,正式从此开端。“渤海国”的含义,仍是唐王朝的中央政权,渤海从大祚荣开端,传国十五位王,都是经唐王朝册封,方能认可。  
《新唐书·渤海传》载:“初、其工数遣诸生诣京师太学,习识古今制度,至是遂为海东盛国。”对史称“海东盛国”的渤海文化停止研讨,其意义极为深远。  
著名渤海史学家金毓黻先生在其大作《渤海国志长篇》的“叙例”中说:“渤海立国,始自唐武后,讫干后唐明宋,草祚二百二十九年,几与唐相眙终,称为海东盛世,淘不诬矣。”那么渤海立国的主体民族是哪一个民族?史料中明白记载,渤海国是我国唐代靺鞨族的一支粟末靺鞨树立的,靺鞨在秦以前称为“肃慎”,《竹书纪年》载:“息(肃)慎我北土也。”在殷周时就已和中原有着亲密联络,就已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向中原朝贡的贡品是木若矢石弩”。汉代时,族称号为挹娄,南北朝时称为勿吉,分为粟末、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由山、黑水七部。到隋代,族称号为靺鞨,唐初分为数十部。其中以黑水部最为强大,散布臣今黑龙江中下游,松花江流域及东北的广阔地域。当时臣服于中原王朝,隋末唐初时,中原大乱。靺鞨诸部有的附于突厥,有的附于高丽。  
在公元七世纪中期,唐灭高丽,靺鞨领袖大祚荣降唐,迁居到营州,即今辽宁省朝阳,武则天百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契丹领袖李尽忠叛变,攻陷营州,大祚荣等参与其事,所以唐王朝派大军来平叛时,大祚荣等便率众东逃,武则天赦其罪,封乞四比羽为许国公,封乞乞仲象为震国公,乞四比羽不授命,被唐斩杀,后乞乞仲象亦死,柞荣迎战,大败官军,祚荣骁勇善战,靺鞨人和高丽遗民等纷繁归附,权力强大,后归于唐。  
唐王朝为了有效的管理东北边疆,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于黑水靺鞨地置黑水军,次年置黑水都督府,任命黑水靺鞨领袖为都督,并领该州刺史,同时派内地官吏任长史。渤海为忽汗州都督,由此可见东北版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渤海人敏而好学,能积极地汲取中原的先进文化,由于师法盛唐,进而加快了渤海的封建化,使渤海地域华风大炽。被史家称为小中华,渤海盛国,其管理的区域南到泥河(今朝鲜龙兴江),与新罗为界,西接契丹,东至大海,北抵黑水,由于深受盛唐影响,其行政制度和行跛区制,完整仿唐,大仁秀时期,把整个区域设置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以肃慎故地为上京龙泉府、领龙、湖、渤三州,府治龙州府,故址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的渤海镇。中京显德府,领显、卢、铁、汤、荣、月、兴六州,府治显州城,故城即今吉林省敦化敖东城;以馘貊故地为东京龙原府,又名栅城府、统庆、盐、彩、贺四州,府治庆州城,故城在今吉林省珲春西南八连城;以沃沮故地为南京南海府,领沃、晴、椒三州、府治沃州城,故城在今朝鲜咸镜南道之咸兴;以高丽故地为西京鸭绿府,领神、恒、丰、正四州,府治神州城,故城在今朝鲜慈江道鸭绿江东南岸之长城里。  
固然了辽灭渤海,大火焚毁上京龙泉府,但是存留下来的遗址、遗存、文物仍然证明着那段辉煌的历史和绚烂的文化。渤海国作为唐朝的一藩属国,崔忻井石碑是渤海国附属于唐王朝的物证。上京故城遗址、大石佛、石灯幢、八宝琉璃井等文物、遗址所显现的文化信息,能够看出渤海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个方面师法中原的历史印证。  
渤海国政治制度是仿效唐王朝,国王总揽国度的一切军政大权。最高权利机构为“政堂”、“宣诏”、“中台”三省,为管理、审核、行政三大机构,相当于唐朝的中书、门下、尚书三省;设置忠(吏)、仁(户)、义(礼)、智(兵)、礼(刑)、信(工)六部十二司(每部辖二司),还有寺、院、监、局等机构,军队编制上有十二卫。  
渤海国在经济上也很兴旺,当时已有了本人的冶炼业、手工业、农业。《新唐书·渤海传》载:“俗所贵者,有太白山之兔,南海之昆布,栅城之豉,扶余之鹿,郢颉之豕,率宾之马,显州之布,沃州之绵,龙州之绸,位城之铁,卢城之稻,湄沱湖之鲫。果有丸都之李,乐游之梨。”渤海镇左近发现的渤海时期的水渠干道、分水堤、退水沟遗址能够证明“响水大米”的千年历史。  
渤海国的文化、教育从多方面吸收唐朝时期的中原文化和儒家思想,引进佛教,建造寺庙,兴隆寺内的大石佛、石灯幢是最有力物证。学习、援用唐朝的文字、书契及官方行文和文学艺术方面也到达相当高的程度。仅以渤海国的诗文为例,固然渤海诗人墨客留下的诗文不多,但从有数的篇章中,能够品味到其造诣之深,像杨泰师的《夜听捣衣诗》、王孝廉的《对月思乡诗》,其韵律和意境,是和李白、杜甫同类相近,能够和唐代诗人的作品相媲美的。  
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有一首十分有名的诗即《送渤海王子归本国》:“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九门凤月好,回首即天涯”。这首诗热情地赞扬了渤海王子的惊人诗才,更深入的含义是提醒了中原文化和海东文化的不分彼此的亲密关系。渤海国时期保管下来的文献很少,仅有表一篇、书十五篇、牒五篇、笺一篇、墓志铭二篇,数量虽少,以一斑窥全豹,也可看出渤海人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  
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多元统一的大文化,渤海文化是这大文化中光芒的一环,研讨发扬继承渤海文化,就是取其精髓,使其愈加发扬光大、为多民族统一的大中华文化添光加彩。  
唐朝时期的渤海国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位于宁安市渤海镇内,是一处范围庞大的中世纪都城遗址。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格外城、内城和紫禁城三局部。外城范围较大,包括现渤海镇政府所在地和团结、渤海两个村子,外城墙用土夯成,高有3米,上顶宽1·5米,城墙周长16千米,四面共建八座城门。内城位于外城之北面中部,城墙是用夯土和碎石筑成,墙身现存高约1米,周长4.5千米。紫禁城在内城的北部,玄武岩筑成,墙身高而宽,残墙仍有3米高,南北长800多米,东西宽600米,呈长方形,城内5座宫殿遗址由南向北依次排开。  
渤海国是我国东北满族的先祖靺鞨人为主体,树立的第一个具有完好体系的政权。靺鞨领袖大祚荣于公元698年建国,自封震国,都城设在今吉林省敦化市敖东城,史称“旧国”。公元713年,大祚荣承受唐朝的册封,获渤海郡王的称号,并领忽汗州都督,改震国为渤海国,成为臣属唐朝的蕃属政权,又是唐朝管辖下的一个州府--忽汗都督府。  
渤海从高王大祚荣时期——公元698年开端,传位15代王,公元926年被契丹族政权大辽国所灭,历时229年。渤海国昌盛时设5京、15府、62州、100多个县。其版图包括如今的吉林省绝大局部,黑龙江省的大局部,辽宁省的一小局部,以及俄罗斯滨海地域和朝鲜的咸境北道、咸境南道、西江道、慈江道战争安北道的一局部,成为幅员广大的“海东盛国”。  
渤海国的政治一开端就“宪象中国”,奉行王权至上的君主专制政体,中央政权和乎完整是当时唐朝体制的“移植”。渤海国也设三省六部,其中六部的建制直接以儒家的忠、仁、义、礼、智、信命名,这在中国历史上(包括各中央民族政权,蕃属政权)是无独有偶的。  
渤海国时期经济繁荣、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纺织业的产品都在中原很有名气。日益繁荣的经济与当时铁在渤海时的普遍运用,有很大关系。从肃慎、挹娄、勿吉时的运用石器、陶器到运用铁,这是一个很大的飞跃。近年来出土的渤海时期的铁器有铧、铲、镰、刀、凿、刨、矛、剑、镞、盔、甲片、锅、盒、函、香炉、风铃、剪、钉、锅、佛像、门饰、户枢等,出土的铁器种类多、质地好、外型美,足见当时手工业之兴旺。  
渤海国的交通较为兴旺,无论是陆路、水路都有重要干线和航道,当时的水陆交通,主要有通往唐朝的朝贡路,通昔日本的日本路,还有与周邻陆路交往的营州路、契丹路。据考证,在229年中,遣使唐朝的使者有130屡次;远渡重洋去日本达35次,去昔日本使团人数最多的一次达359人。  
被誉为“海东盛国”的渤海国比拟有完备的学校教育系统,其教育制度也是效法唐朝的。渤海国是以粟末靺鞨人为主树立的国度,有许多人承受了中原的儒学教育,学习唐朝,输入中原文化、国策,促进了渤海文化教育的兴隆兴旺。  
渤海国官学也象唐朝一样,分为中央官学和中央官学。中央有国子学、四门学、弘文馆、崇文馆、律学、书学、算学、医学、天文历学等,并有教授皇族贵族子弟的学校。中央创有州学、县学、医学、玄学等。除了官学,各种方式的和学更为提高、兴旺。同时还派遣留学生赴唐朝、日本去学习。  
渤海国的宗教主要是佛教。在渤海国的高句丽故地鸭绿府一带,佛教早于公元372年,就已从前秦传入,并得到疾速的传播。在宁安市境内的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中佛寺有10多处,在和龙、珲春,直到俄罗斯的滨海地域都有佛寺遗址。在渤海国境内,特别是广阔的遥远地域也存在萨满教,其中心思想是万物皆有神灵。  
渤海国的建筑比拟兴旺,城市建筑也很讲究,主要引入了唐朝的建筑文化。渤海城分平原城和山城。平原城至少有130多座,分京、府、州、县四级,山城有几十座。仅黑龙江、吉林两省经过调查就有平原城52座,山城36座。俄罗斯、朝鲜也有发现。  
渤海时期宁安境内重要遗址有:上京龙泉府、城墙砬子山城、岱王山城、牡丹江边墙、七孔桥、镜泊湾沟二十四块石、三灵古墓。重要文物:大石佛、石灯幢、崔忻井石碑、八宝琉璃井、舍利子、文字瓦、石器等。  
渤海国时期代表性的历史人物主要有:高王大祚荣(第一代)、武王大武艺(第二代)、文王大钦茂(第三代)、民间传说人物:红罗女。  
大金国始祖来源  
宁安,清代称之宁古塔,至今已有三百四十多年的历史。由于它是清王朝的“龙飞胜地”和统辖黑龙江、吉林两省的将军衙门北国重镇而出名于世。这里历史文化长久,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的“肃慎古国”;唐朝时期的“渤海方国”;也由于这里又是大金帝国女真完颜部的始居地,金源文化的发源地,让宁安这片黑土地更显得神奇。  
在渤海国被契丹族的辽王朝灭后的189年,女真族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于公元1115年树立大金国,定都上京会宁府(今哈尔滨市阿城区),用十年灭辽国,两年灭北宋,于1153年迁都燕京(今北京市宣武区),占领了中国半壁江山,迫南宋称臣纳贡,周边的高丽、西夏等皆为藩属国,在中国的夏、商、周、秦、汉、唐、宋朝代史的序列之后,有了金的持续。不只创始了北京城作为国都的历史,也为中华民族的大交融,我国北疆确实立,今日祖国雄鸡幅员的构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  
金朝是唐代东北靺鞨族的后嗣、女真族树立的帝国王朝。南宋洪浩在《松漠记闻》中说:“女真即肃慎国也,东汉谓之挹娄,魏晋谓之勿吉,隋唐谓之靺鞨,其居分六部,有黑水部即今日女真。”《金史·本纪第一》记载:“金之始祖函普居完颜仆干水之涯”。仆干水即今日牡丹江。辽时牡丹江上游称之忽汗水,后转称仆干水,中下游称之和罗海川。“金之始祖函普居完颜仆干水之涯”,应在牡丹江上游的宁安镜内。经查阅文献材料和实地调查,“完颜仆干水之涯”的位置,应在镜泊湖区的西南,今日的宁安市沙兰镇的尔站河一带,完颜部族的活动范围可达牡丹江主流海浪河等地域。清代的《满洲地志》也有明白的记载:“金代始祖起于宁古塔”。从金朝始祖函普到金太祖阿骨打十余世的北战南征建国称帝,寓居在牡丹江两岸的完颜部族是成就这一伟业的中心力气,宁安可谓金源文化的发源地。  
古之“白山黑水”是指长白山地域和松花江源头天池至黑龙江流入大海所连结的一切水系。牡丹江流域是松花江最为重要的主流之一,她山川连绵江河交织,“南瞻长白,北绕龙江”是“白山黑水”的中心区域,自古就是人类生息的好中央。  
公元926年,建都于宁安市渤海镇的渤海国被辽所灭。辽国惧怕渤海人怀旧汇集造反,将渤海遗民,特别是皇室贵族大户都强迫迁到辽宁省的辽阳以南,编入了辽朝户籍,史称“熟女真人”。这时黑水靺鞨已改称生女真,其中完颜部的权力开展较快,从今哈尔滨市宾县的松花江主流蜿蜒河畔,来到渤海故地“仆干水之涯”,同散居的渤海遗民成为了这里的主人。  
当时生女真完颜部,还处在原始氏族的末期,固然有了原始农业,但主要经济还是以采集、渔猎为主。他们耐辛劳,忍饥渴,善骑射,过河不用船楫,浮马而过,有诱鹿,捕兽之技,捕虎、捉熊为家常便饭,常以血缘关系为主体几十人,以至上百人停止围猎,这也是后来开展成金朝“猛安谋克”军政民合一的军事行政组织的根底。(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猛安之上置军帅),他们在博得生存的磨炼中,变得机智、果断、强悍、不怕死,能征善战。但族群之间也常因地盘,财富,婚姻发作纠葛和打斗。这时从长白山东麓来的一女真长者函普(60岁),以其足智多谋化解了完颜部族之间的矛盾,使其完毕了长期自相争斗的场面。如一次函普所到的部落同另一部落固然是同一部族,但却因一点财富纠葛而长期发作殴斗,仇杀不止。函普就对两落长劝慰:“不要用互相拼杀的方法处理纠葛,假如由于杀了一个人而结下冤仇,两部落殴斗不止,会有更多的人被杀,那就不如去制裁当时的凶犯一人或用财富赔偿受害的一方”。两部落被压服了,逐步消弭了怨仇,从此友好。其中一部族为了表达感谢,将完颜部族的一贤女嫁于函普,后来函普有了二男一女,函普也被接纳为完颜部族人。函普为了从基本上处理部族之间的纠葛,同各部落长商定规矩:“今后谁杀了人,就让他家出一人到受害者家做奴隶,如赔偿就出马十匹,悖牛十头,黄金六两;如遇偷盗鸡、狗、马者,以桎梏拘械,用柳条笞挞外赔偿七倍”,这便是女真国最初的国俗。完颜部也从此用聪慧和文化替代了野蛮、愚蠢,为女真的崛起打下了最最少的根底。由于函普曾生活在较先进的社会环境中,不只理解管理社会的一些办法,也懂得较先进的消费技术,所以函普还“劈木为克文契约,教人举债生息,勤于耕种者,逐至巨富”。由此函普遭到人们的尊重,远近皆服,被推举为完颜部联盟的领袖。  
函普死后,其长子乌鲁继任领袖,史称德帝,德帝长子跋海,史称安帝,安帝子绥可,史称定昭皇帝,即金的四世祖。从函普到绥可任完颜部领袖,完颜部族在“仆干水之涯(牡丹江),宁安这片黑土地上生活了近一个世纪,他们的经济和社会都有了飞跃的开展和进步,特别是到了绥可任领袖后,完颜部族的经济有了质的变化,女真原始社会开展进程的四个重要事情都发作在绥可时期,他一改女真完颜部夏逐水草,冬季穴居的旧俗,率部由仆干水之涯(牡丹江),逐定居安出水之测(松花江主流,今哈尔滨市阿城区),始筑室有栋宇之制,教人烧炭炼铁,耕垦树艺,刳木为器,制造舟车”。使其处于原始渔猎经济为主,转到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形态中来,特别是铁的普遍运用,到达了史无前例的水平,不只促进了农业反动的开展,也大大加强了军事实力。这一时期的冶炼铁的技术要比当时的欧洲还要早二百年,这标志着女真完颜部已进入到了人类开展过程中的野蛮高级阶段,迈进了“英雄繁荣时期”,为女真族系肇兴于阿城建国称帝,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金源文化,浅显地说就是在金代历史开展进程中,以阿城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为中心的黑龙江区域内的女真族文化。金源源头文化则是指在此之前的初始文化,是牡丹江两岸山川、河流培育了完颜部族,使他们在此产生灵感和聪慧,不畏本人的弱小和力气的薄弱,不只勇于走出大山,放弃习气的采集,渔猎经济生活方式,完成农业反动并迈向工业的门槛,将理想的目的瞄准了中原大地。这是一种自强不息,勇于追逐逾越的肉体支撑的结果;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宁安最需求的珍贵肉体财富。  
当金源文化在中国大地大放异彩,金王朝完成了占领中国半壁江山,迫南宋称臣纳贡,周边的高丽,西夏等皆为藩属国的幻想时,金朝的皇帝也没遗忘为大金王朝打下最初基石的“居仆干水之涯”(牡丹江畔)的金朝四世祖,金朝定都北京的第二年(1155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将其四世祖函普,乌鲁,跋海,绥可等墓从东北迁葬到今北京市大房山的金朝皇陵。  
历史用无可辨驳的史实通知我们�“金代始祖起于宁古塔”,这里是金源文化的源头。  
辽金时期的金代源头文化  
九世纪下半叶,渤海开端走向衰落。在渤海国被大辽国沦亡后的189年,女真族崛起,其领袖完颜阿骨打于公元1115年树立大金国,定都于上京会宁府。大金是唐代靺鞨的后嗣女真族树立的王国,《满洲地志》“金氏始祖起于宁古塔”。南宋洪皓《松漠记闻》:“女真即肃慎国也,东汉谓之挹娄,魏晋谓之勿吉,隋唐谓之,其居分六部,有黑水部即今之女真。”《金史,本纪第一》载金始祖函普“居完颜仆干水之涯”。仆干水即牡丹江,仆干水之涯即牡丹江上游宁安境内。  
10世纪初(约公元919年),生活在长白山东麓乙骨岭一带的女真人函普来到仆干水女真完颜部。函普擅长处理部落纠葛和矛盾,与各部落商定国俗,“劈木为克如文契约,教人举债生息,勤于耕种者,遂至巨富”。由此,函普受人敬重,远近皆服,被推选为女真完颜部领袖。函普曾孙绥可,史称献祖,即金四世祖。绥可任领袖后,完颜部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作了宏大的变化和进步,女真社会开展进程中产生四个严重革新,即“教人烧炭炼铁,耕垦树艺”;“遂定居安出虎水侧(今阿城市)”;“始筑室有栋宇之制”。其经济社会形态由原始渔猎经济为主,转为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形态;特别是铁器的普遍应用到达史无前例的水平,冶炼技术比欧洲先进200多年。  
宁安有较多的金代文物古迹,如沙兰镇东、西营城子古城遗址,渤海镇城子后山遗址,海浪镇大牡丹古城遗址,江南乡缸窑遗址等。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文物是城子后山城遗址出土了金代末期东夏国的铜印,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昭德皇后(即乌林答氏,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孙子完颜雍的妻子)。  
清朝时期的宁古塔  
宁安旧称宁古塔。宁古塔为满语,“宁古”汉译为“六”,“塔”(特),满语“居址”之意,也就是六个部落。宁古塔一名的呈现出在明万历年间,最早载入史册的是《清大事志》。是满族的发源地之一,是清统一东北、入主中原的依据地,是清初统辖盛京以北的重镇。满族的远祖是肃慎、挹娄、忽吉、靺鞨、女真,这些是同一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称谓。公元1610年,努尔哈赤派大将额亦都招服宁古塔。公元1625年,满洲镶蓝旗人兴佳以牛录额真(佐领,四品)率兵驻防宁古塔。公元1627年,满洲正蓝旗人戴珠湖以昂邦章京(大将军,正一品)镇守宁古塔。满洲正蓝旗人吴巴海为第二任昂邦章京,满洲镶蓝旗人沙尔虎达为第三任昂邦章京,沙尔虎达之子巴海为第四任昂邦章京,即第四任宁古塔将军。清朝廷都北京后,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清朝在旧街设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底邸,公元1666年,巴海将宁古塔等处将军底邸迁至新城(宁安镇),宁古塔成了“北达三姓可控赫哲、鄂伦春诸部,东达珲春直抵朝鲜之背,东襟大海视日本诸岛若在天涯,间东北各道居中扼要重镇”。公元1676年宁古塔等处将军底邸迁至吉林乌喇,宁安新城为副都统衙门所在地,萨布素为副都统。之后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宁古塔不断由副都统镇守,属黑龙江将军管辖,萨布素为首任黑龙江将军。宁古塔新城建城340多年来,巴海、萨布素、吴大澄等在宁古塔新城“设官庄”、“开官地”、“立民屯”、“徙罪犯”、“谪流人”、“稽私宋”、“置俘兵”、“收贡物”、“通驿站”、“抗俄兵”,构成了独具特征的民族习俗,发明出光芒绚烂的传统文化,留下了丰厚多彩的文物古迹,清代的北方重镇成为今天远近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如今,宁安市仍留有大量的宁古塔时期遗址和文化遗存。宁安镇内就有“觉罗城”和皇亲府遗址,以及大石桥、泼雪泉、“七子诗社”、望江楼、西阁、文庙、山东会馆等文化遗址。石岩镇的三道亮子遗址及黑妃的故事影响深远,沙兰镇为宁古塔时期重要驿站,在此二吕村发现了钦差大臣吴大澄勘界石刻。渤海镇的上官村、东京城镇下窨子村、海浪镇所在地等都是宁古塔时期重要官屯,其他乡镇也有很多历史遗址,宁古塔时期一切的文化遗存是宁安得天独厚的珍贵财富。  
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物主要有:巴海、萨布素、吴大澄、黑妃(淳怡皇贵妃)以及吴兆骞、张缙彦、杨越、方拱乾等。  
二十五、宁安市饮食风俗  
1、镜泊湖鱼宴:特征美食,种类多样、滋味鲜美。  
2、酸菜炖血肠:特征美食,滋味醇香、鲜美细腻。  
3、小鸡炖蘑菇:传统美食,滋味鲜美、风味极佳。  
4、冷面:传统美食,深受各路食客喜欢。  
5、筋饼:特征小吃,皮薄柔软、口感劲道。  
6、鲤鱼丝:传统美食,滋味鲜美、营养丰厚。  
7、石锅拌饭:特征美食,做法简单、滋味鲜香。  
8、玫瑰酥饼:特征小吃,深受当地人喜欢。  
9、吊炉饼:传统面食,外焦里嫩、幽香可口。  
二十六、宁安市著名景点  
1、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东京城。渤海是中国唐代在东北地域以靺鞨族的粟末部为主体树立的中央政权,前后设有“五京”,上京龙泉府为其首府。  
古城四面环山,三面濒临牡丹江。唐玄宗天宝末年,文王大钦茂自旧国迁都到此,但贞元初又迁往东京龙原府。贞元十年(794年),成王大华玙迁还上京,尔后不断作为首都,直至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天显元年(926年)灭渤海。中国科学院考古研讨所(后属中国社会科学院)于1963~1964年对此遗址停止了大范围的勘探和开掘,进一步探明了都城的形制和规划。  
上京城的建制和范围完整是仿唐都长安城而兴筑的,分内城、外城和宫城三个局部,全城的平面呈长方形,外城周长17.5公里,城墙用石块砌筑,厚约2.4米,城外有壕沟。城的四面共有十门,南北两面各3门,东西两面各2门,对称散布。城内有东西向大街5条,南北向大街3条,均成直线;各条大街纵横穿插,将全城划分为许多规整的长方形区域,其间设坊;各坊有石砌的围墙,大多数坊仅两面临街。  
内城在外城的北部正中,周长约2.5公里,城墙石筑,残高3米左右。  
宫城在内城的中央,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390米,东西宽约1050米,四周绕有石墙,四面各开拓一个宫门。宫殿区在宫城的中央,现仅存有五重殿基,南北排列在中轴线上。前两殿为仪式和朝会之处,范围最大,殿基砌石,并装饰有石雕的螭头,空中铺印宝相花纹的方砖,石柱础上置绿釉陶的“柱座”;屋顶铺有灰瓦,兼用绿釉瓦,屋脊置绿釉鸱尾和兽头。后边的3座殿范围较小,应为寝殿,有炕道、烟囱等取暖设备。  
宫城的东侧有禁苑遗址,其南有一个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池塘,北侧原有两个东西相对的亭子,还保管着当年的柱础石。池塘东西两侧有人工堆砌的假山以及一些楼台殿阁建筑的遗址。  
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为研讨渤海历史和唐代城市史、建筑史的重要实物材料。1961年3月,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被国务院发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2、宁安渤海风情园  
渤海风情园,是近年渤海人民新开发的著名景色旅游区。开园不久,即出名省内外,每临旅游时节,游人如潮,纷至沓来,省市乃至中央指导相继来观光调查。  
渤海风情园位于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王宫北侧。主景区玄武湖水域80万平方米。据传此处原为王宫后花园;另有专家考证这里当年是建筑王宫时的采石场,玄武岩采多了,便构成一处偌大的深坑,后来引进忽尔汗河水,于是构成一片宽广的水域,由引得名玄武湖。文革之前的玄武湖不过是个渔场,后来被废弃闲置,岸边乱石嶙峋,杂草丛生,甚是凄凉。  
但是在变革开放的今天,在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渤海的后代子孙在市镇两级政府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鼎力相助下,以古老的法海国为文化底蕴,鼎力开掘发扬历史文化,突出民族风情和中央特性,充沛应用这块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把开旅游业视为朝阳普,经过重复论证、科学规划和精心设计,采取谁建立谁受益的作法,走出一条民间办旅游的胜利之路。风情园1997年3月开工兴建,1997年6月28日落成开园,发明出百天规划,百天建立,当年受益超千万之奇观。  
渤海风情园的门楼古朴简约,门楣上方,黑龙江省委书记徐有芳题写的“渤海风情园”几个大字,遒劲有力,清爽醒目。园内白山西寨、黑水古寨、革末革曷水寨、上官渔家、王城大街、水帘洞、朝鲜民俗园、女真大院等各大景区,神韵各异,自成格局。面对那一座用椴树构建的原始味十足的木屋,那古香带有唐风的街市和城楼古堡,那旌旗招展、寨门横波、战船林立的水上建筑群,那展现渤海人宗教信仰的图腾物,使你似乎穿过历史邃道,走入当年的渤海王城,走渤海先民的原始部落,使你无法摆脱那浓浓的民俗风情和那悠远的历史文化气氛。  
园内的景观,奇光异彩,千奇万幻,令你琳琅满目。湖上碧波千顷,岛水相依,水榭长廊,弯弯曲曲伸向湖心,楼阁亭台建造典雅,参差有致。湖畔绿树成荫,花草遍地,蜂飞蝶舞。园外水车慢转,稻畦连天,一派田园风光。每当夜幕来临,园里园外火树银花,灿若繁星,凭栏瞭望,眼前景致虚无缥缈,美如空中楼阁,置此佳境,无不恋恋不舍,心荡神驰。  
3、紫菱湖  
紫菱湖位于镜泊湖上游五公里处,在吊水楼瀑布与火山口公开森林之间,湖水面积53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的最大一块保存完好的火山岩湿地湖。坚硬的石板地层和翠屏山的环绕是其它湿地所不具备的。紫菱湖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集山、水、林、草、花卉与岛屿于一体,吸收来成群的野鸭、白鹭、花鹭、老鸹、莺、杜鹃、山鸡、鹌鹑、麻雀等,或在空中展翅,或在湖中戏水,恬淡调和,是一处以水取胜、以岛诱人的旅游度假的仙境。这里水温较低,特别合适冷水鱼——虹鳟鱼的生长。湖中鱼类的生长周期普通善于其他湖泊,因而这里的鱼肉嫩鲜美,与众不同。  
位于镜泊湖瀑布与火山口之间,是中国最大一块保存完好的高山湿地。面积约200万平方米,湖水面积达60万平方米,是一个以水取胜,以岛诱人的旅游佳境。举目环顾,风姿共同的紫菱湖水树交错,绰约多姿,数十个小岛伏于湖面,奥妙莫测,宛如幻境。明澈见底的湖水游鱼可数,朵朵莲花装点其中,幽香细细。在蓝天与白云、浓郁与碧水之间,苍鹰、野鸭舒翼展翅,恬淡而调和;鸟语雀喧不绝于耳,缭绕于天际。在这里,您能够尽享湖中游艇、池中戏水、伸杆垂钓之乐。  
镜泊湖景色名胜区是以自然湖光山色为主的火山溶岩堰塞湖旅游景色区,令国内外游客心驰憧憬。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块神奇的土地上闪烁着一颗明珠--紫菱湖生态园则愈加令人垂青了。  
紫菱湖生态园位于镜泊湖瀑布与火山口之间,是中国最大一块保存完好的高山湿地。从镜泊湖驱车西行5公里,便到了集生态旅游、度假、休闲文娱、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  
紫菱湖生态园是牡丹江天利和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在不毁坏原有自然风貌的根底上兴建的一系列配套设备,具有可接待200余人的大型宾馆,并可提供会议效劳。湖区建筑端庄典雅,独具特征。依窗瞭望,湖光树色尽入视线。在葱翠的万木中,亭台楼苑相映成趣,为清纯秀丽的生态园减色生辉。  
温馨的环境和圆满的效劳将使您难以忘怀。  
4、镜泊湖瀑布  
镜泊湖瀑布是中国最大火山瀑布,又称“吊水楼瀑布”,持久以来,牡丹江不断是一条很温柔的河流,一万年前的火山迸发,改写了牡丹江的生命流程。第四纪玄武岩流在吊水楼左近构成了自然堰塞堤,拦截了牡丹江出口,进步水位而构成了90多平方公里的镜泊湖。  
镜泊湖瀑布是让人震动的,每当夏季洪水到来之时,镜泊湖水从五湖四海漫来汇集在潭口,然后蓦然跌下,像无数白马奔腾,非常壮观。吼叫奔腾的湖水漫过平滑的熔岩床面,从断层峭壁上飞泻而下,在丰水期时构成宽达二三百米、落差二十多米的大瀑布,浮云堆雪的奇景让人看了就冲动。拥抱洁白瀑布的是黑石潭,赭红色的熔岩将一条河流的急迫衬托得无比惊心,那是水与火的妥协,那是冰冷与火热的生命交融。  
交通: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从牡丹江市向南经古城宁安,再向西行抵达东京城后,从这里不断行驶30公里便可抵达。  
周边景点:在镜泊湖发电厂西北50公里处的大干泡左近有火山群可旅游。  
5、三陵坟  
渤海三陵王陵区,位于上京龙泉府遗址以北偏西约5公里的牡丹江北岸,陵墓散布范围很大,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500米,在这一区域内有三、四个独立的陵园。“三灵坟”就是三陵王陵区的1号墓,称为“三陵1号墓”。  
“三灵坟”背阴向阳,北依青山,南向流水,左沟右谷,与京城遥遥相望。古人以为这里是风水宝地,西北3公里的中央就叫“风水崴子”。  
“三灵坟”——“三陵1号墓”在清道光年间被盗,毁坏严重。但还能够看出墓室是以磨光的条石砌筑的,外涂白灰,中央有石砌的棺床。从墓顶及左近发现的础石、文字瓦、花砖、绿釉瓦、石狮等文物可知,“三灵坟”上曾建筑奢华的享殿,四周曾建筑围墙。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黑龙江省文物工作者对“三灵坟”一带用电磁法停止了物理探测,物探范围15万平方米,探知除“三灵坟”以外,还有5、6座范围较大的墓葬,有的有壁画。根本能够认定“三灵坟”一带是渤海重要的王族陵墓区之一。在停止物理探测的根底上,新开掘一座墓葬,就是“三陵2号墓”。“三陵2号墓”是渤海大型石室壁画墓,是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它整个墓室建在公开,墓顶空中稍微突起,整个墓葬由墓道、甬道、墓室三局部组成。全由规整的玄武岩块、条石砌筑。墓室底石砌凹槽状,中间规整的长方形凹坑里面摆放15具人骨架,多数是成年人,还有婴儿。头朝南,仰身直肢。甬道、墓室壁面和藻井里绘有精巧壁画,有人物和花朵图案,大局部已零落。墓内没有随葬品。填土中发现陶器残块、文字瓦、铁镞等。“三陵2号墓”在王陵区内,墓室构筑精巧,却不见随葬品,又是多人合葬,这是极为少见的现象,为研讨者提出一个难度很大的课题。  
6、宁安大石桥  
大石桥是古城宁安最美丽的寻幽揽胜的去处。大石桥背山面水,后有鸡鸣山,前临牡丹江。古朴壮观的大石桥,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这座古桥始建于金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初建时叫“长板桥”,为木质构造。后改修石桥。几百年来,几经修缮。宁安人说起大石桥,总会提起金油匠修桥的故事。听说同治年间,有个姓金的卖油郎,是个终生未娶的光棍汉,卖油经常过往此桥,他见石桥破损不堪,便倾其终身积存,把大石桥修缮一新。  
大石桥是以青石砌筑的单曲拱桥,桥长25米,宽4.5米,高7.3米。桥面两侧对称排列56根石立柱,柱顶均雕琢石桃。石柱之间的石板护墙刻有图案。桥下呈高4米多的巨型拱洞,泼雪泉水从桥洞一泻而下,流经山谷,注入牡丹江。大石桥周围林荫遮日,古桥流水,景致非常诱人。现已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维护单位。大石桥西南崖上建有石亭,内置两通石碑,刻有记载大石桥的铭和碑文。  
7、桦树川水库  
桦树川旅游区是以桦树川水库为中心的景区。桦树川水库库容量达1.19亿立方米,既可灌溉又可防洪。在水库大坝上高挺拔立的桦树川电站,其发电量已并入国度电网。桦树川水库是宁安最大的渔业消费基地之一。其养鱼水域达400公顷。年均产鱼五六万千克。  
桦树川景色区,最先迎接你的是一座横跨公路的仿古牌楼和沿山崖脚下的18个形态万千的镇山龟。这里青山巍峨,湖水浩荡,乘游艇泛舟水上,清风扑面,神清气爽。绕水东去,可见一处花艳林密的半岛——“情人岛”。情人岛两侧,沙滩细软,是自然的湖滨浴场。湖区东侧有一山峰,临近山顶有“仙人石”,传说天上的太上老君来此炼丹,落脚这块仙人石上。入夜,垂钓喜好者支起简易帐蓬,点燃篝火,手持钓杆,夜以继日,乐此不疲。  
8、马骏留念馆  
马骏留念馆坐落在古城宁安的带状公园之中,与两岸绿柳婆娑的牡丹江交相辉映,非常壮观。留念馆于1995年6月落成,同年8月正式开馆,总建筑面积1283平方米,为三层楼仿古建筑。留念馆前面为苍松翠柏和鲜花所蜂拥,8根白色擎檐柱,弧形蓝膜玻璃的钙塑门窗,白色的大理石墙面,光华耀眼具有回族特征的蓝琉璃瓦屋顶及飞檐,是留念馆显得古朴凝重。二层飞檐下悬挂着-同志生前亲笔题写馆名的匾额。  
如今,马骏留念馆已成为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1999年,马骏烈士生平事迹陈列被评为“黑龙江省十大优秀陈列”之一。2001年,马骏留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又被国度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马骏,宁安人,回族。中国0早期党员,反动家,“五四”运动中的学生首领,曾率领京津学生大闹天安门而被誉为“马天安”,是-、-同志的密切战友。1920年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参加中国0,1925年9月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大反动失败后奉调回国。担任北京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担任重建北京市委,同年12月3日不幸被捕,1928年2月15日在北京英勇牺牲,年仅33岁。  
马骏留念馆开馆十多年来,社会效益斐然,前来参观者纷至沓来,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这里已成为机关企事业、乡村党支部、驻军指战员、广阔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停止爱国主义和反动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当严重节日,这里都成为大范围、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中心,2006年接待观众52万人次。如今,马骏留念馆已成为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民族团结教育基地。1999年,马骏烈士生平事迹陈列被评为“黑龙江省十大优秀陈列”之一。2001年,马骏留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4年,又被国度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马骏留念馆现展出739件展品。最为宝贵的有:“五·四运动”中留日同窗会赠给马骏的留日留念章,马骏设计并运用的书柜、书桌,展开公开反动活动的接头标志物茶瓶、念珠。这些文物从不同侧面,引见了反动先烈为中华民族解放、唤醒民众,奔波呼号,英勇献身的光芒业绩。  
9、莺歌岭遗址  
莺歌岭遗址位于宁安市,年代为新石器时期,类别为古遗址。  
1999年1月10日,莺歌岭遗址被发布为第4批黑龙江省文物维护单位。  
10、东康遗址  
东康遗址位于城东乡东康村东侧,马莲河北岸二级阶台上,年代为铁器时期,类别为古遗址。  
1986年12月17日,东康遗址被发布为第2批黑龙江省文物维护单位。  
11、镜泊湖城墙砬子山城遗址  
镜泊湖城墙砬子山城遗址位于城西南30公里,镜泊湖中部西岸高山中间,年代为唐代,类别为古遗址。  
1981年1月27日,镜泊湖城墙砬子山城遗址被发布为第1批黑龙江省文物维护单位。  
12、东夏国城子后山城遗址  
东夏国城子后山城遗址位于镜泊湖发电厂西2公里处,牡丹江左岸高出水面50余米的山顶上,西南距举世闻名的镜泊湖瀑布3公里,年代为金,类别为古遗址。  
1981年1月27日,东夏国城子后山城遗址被发布为第1批黑龙江省文物维护单位。  
13、西营城子城址  
西营城子城址位于宁安市,年代为金,类别为古遗址。  
1999年1月10日,西营城子城址被发布为第4批黑龙江省文物维护单位。  
14、上官地古桥址  
上官地古桥址位于宁安市,年代为渤海,类别为古遗址。  
1986年12月17日,上官地古桥址被发布为第2批黑龙江省文物维护单位。  
15、洋草沟墓群  
洋草沟墓群位于宁安市,年代为渤海,类别为古墓葬。  
1986年12月17日,洋草沟墓群被发布为第2批黑龙江省文物维护单位。  
16、省虹鳟鱼场墓群  
省虹鳟鱼场墓群位于宁安市,年代为靺鞨至渤海,类别为古墓葬。  
1990年12月29日,省虹鳟鱼场墓群被发布为第3批黑龙江省文物维护单位。  
17、湾沟二十四块石遗址  
湾沟二十四块石遗址位于镜泊乡东南约12.5公里松乙沟内,在山谷北坡的向阳山麓处,年代为渤海,类别为古遗址。  
1990年12月29日,湾沟二十四块石遗址被发布为第3批黑龙江省文物维护单位。  
18、宁安兴隆寺  
宁安兴隆寺位于宁安市,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1986年12月17日,宁安兴隆寺被发布为第2批黑龙江省文物维护单位。  
19、宁安望江楼  
宁安望江楼位于宁安市,年代为清,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1999年1月10日,宁安望江楼被发布为第4批黑龙江省文物维护单位。  
20、重唇河城址  
重唇河城址位于宁安市,年代为唐渤海,类别为古遗址。  
2005年1月31日,重唇河城址被发布为第5批黑龙江省文物维护单位。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