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集安市民间习俗

  • 风水民俗
  • 2022-02-28 16:17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集安特产  
1、特产  
集安是我国人参主产区之一,2005年产鲜参3500多吨,约占全省的30%,全国的25%,鲜参总收入约占全省的45集安物产——人参%以上,鲜参总收人打破2亿元,占乡村总收人的21%。集安是蜂产品消费基地,一切产品均源于长白山。集安江鲤鱼纯自然养殖,以长白山之源头的鸭绿江水拦截养殖,产品以鲜活鲤鱼上市,体表光泽,鳞片完好,体态匀称,无粘液,肌肉坚固,有弹性,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平安、优质、营养之佳品。2002年,荣获吉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吉林省名牌产品”称号,省重点开发产品。  
自然野生物产有松籽、山核桃,蕨菜、刺嫩芽,大叶芹,刺五加,针蘑,柞树蘑等。其它经济作物有黑木耳、苹果,梨,李子,草莓,山楂等。  
2、人参  
集安是我国人参主产区之一,2005年产鲜参3500多吨,约占全省的30%,全国的25%,鲜参总收入约占全省的45%以上,鲜参总收人打破2亿元,占乡村总收人的21%。参业已成为集安乡村经济的主导产业,财政收入的支柱,集安人参具有鲜明的特性和共同优势。“集安新开河人参”是全国独一的人参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荣获第十六届日内瓦博览会金奖,人参系列产品主要有红参、白参、西洋参、高丽参、别直参、鲜山参、生晒山参、山参片、山参粉等,而如今林下栽参战争地栽参已初具范围。  
3、蜂产品  
集安是蜂产品消费基地,一切产品均源于长白山。截至目前,全市养蜂4.1万多箱,同比增加17%;产量达1020多吨,同比增加3.3%;完成产值1550万元,同比增加3.3%。并扶持和推进相关企业深化蜂产品开发。目前,消费出蜂蜜、花粉、蜂王浆、蜂胶四大系列二十多个种类,因其丰厚的纯自然营养成份、成效明显的共同优势,越来越遭到游客的喜欢。  
4、葡萄  
集安是出名的葡萄基地,1400公顷的葡萄园绵亘数十公里,一片连着一片,犹如一道绿色长廊,绵亘在集安市沿鸭绿江一线,主栽耐寒山葡萄,种类有:双红葡萄,北冰红葡萄。  
双红葡萄糖酸适中,酿制的冰红葡萄酒呈现深宝石红色,具浓郁的蜂蜜和杏仁复合香气,优质甜型葡萄酒:呈深宝石红色;具有椴树花香蜂蜜香、野草莓香、野山杏仁香、北方小浆果香气、陈酿橡木香和青草香等诸多香气交融;浓郁的甜中显露出酸的气息,构成了冰红葡萄酒特殊的味感骨架。冰红葡萄酒富含苦涩味物质源于酒中的多酚和单宁类化合物,多酚和单宁类化合物也使甜红冰红葡萄酒变得更醇厚、饱满,突出了冰红葡萄酒独具特征的典型作风。双红以其质量好,产量高成为酿造山葡萄干红首选种类,双红葡萄酒,清亮,果香酒香明显、谐和,口味舒顺,浓郁爽口,余香长,典型性好。  
北冰红葡萄成熟期短,果穗长,圆锥形9月下旬成熟,。北冰红葡萄延期到12月份采收,酿造的冰红葡萄酒深宝石红色,具有浓郁的蜂蜜和杏仁复合香气,酒精度11.78度,总酸含量11.40g/L,总糖含量55.80g/L,适合酿造干红冰红葡萄酒,冰红葡萄酒复合香气还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已成为葡萄酒珍品中的极品,价钱极端昂贵。秋季九十月之,是葡萄收获时节,金灿灿的阳光下,掩映在浓荫中的葡萄如串串玛瑙,光荣熠熠,吸收成群的游客来此采摘,拍照纪念。  
5、刺嫩芽  
刺嫩芽的嫩芽为食用局部,食用办法多样。能够生食、炒食、酱食、做汤、做馅,或加工成不同风味的小咸菜。它味美香甜,清嫩醇厚,野味浓郁,是著名的上等山野菜,被誉为“山野菜之王”。多年来,不断是出口的主要野菜种类之一,而且供不应求。深受国内外广阔消费者的称誉。可称得上是“美味山珍”。  
6、板栗  
叶椭圆状矩圆形,疏生刺毛状锯齿。栗果果肉致密细质,味香甜,且营养丰厚。可生食、炒食、煮食、磨粉,又可制成糕点、糖果等。栗木致密坚硬,是良好的建筑、造船用材,枝叶、树皮等含鞣酸较多,可提取工业原料。吉林省是板栗种植的北线,以集安岭南地域栽培较多。每年10月前后为板栗采摘时节。  
7、鸭绿江鲤鱼  
集安江鲤鱼纯自然养殖,以长白山之源头的鸭绿江水拦截养殖,产品以鲜活鲤鱼上市,体表光泽,鳞片完好,体态匀称,无粘液,肌肉坚固,有弹性,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平安、优质、营养之佳品。2002年,荣获吉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吉林省名牌产品”称号,省重点开发产品。  
8、林蛙  
林蛙又称蛤什蚂。肉质细嫩、滋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既是高级营养药物,又是人们食用的美食家肴。其雌蛙的输卵管,俗称蛤蟆油,经枯燥加工后,成为高级营养品。林蛙油含有锌、钼、硒等微量元素,高含氨基酸,还富含雌性激素,突出特性是低脂肪、高蛋白,是蛋白质的良好补充品,这是普通植物药材所不具备的优点。蛤蟆油还能够制成高级糖果。  
9、梅花鹿  
集安有长白山地域最大的梅花鹿种鹿繁衍基地,具有中国最好的梅花鹿种鹿。优越的天文环境、便当的交通条件和优秀的种群优势,鹿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  
二、集安饮食风俗  
1、石锅拌饭  
在陶锅内放入米饭及菜肴,再炉火上烤到锅底有一层锅巴,喷香诱人,石锅拌饭又称为“石碗拌饭”,具有朝鲜风味的特征风味,后来演化为韩国的代表性食物。听说,锅拌饭之所以名噪一时,是由于它曾经是朝鲜时期向中国进贡的菜肴,在当时中国皇帝的钦点之下,不声名远播也难。  
2、高丽火盆  
口味颇多,有猪肉口味的、羊肉口味的、鸡肉口味的、狗肉口味的、还有海鲜的、鸭肉的、蘑菇的……把火盆里的火生好,生火的同时要把那些资料都炒一炒(豆腐、米肠除外,由于很容易熟),少放些酱油、盐、味精什么的,在平盘底铺几块肥肉,再把豆腐铺在上面,然后把炒好的那些资料都放到上面,最后把平盘放在火盆上,完成。  
3、烧烤  
明火烧烤最具特征的自助式风味小吃,将炭火放入立式火炉内,上面罩上一个铁丝网,将拌好料的食品(牛、羊肉,板筋、鸡翅、鱼、土豆片等)直接放在明火上烧烤,用蘸料,配上芝麻酱、孜然、辣椒面、白糖、盐、味精等辅料,香气诱人,具有朝鲜族特征风味烧烤就出炉了。烧烤的口味关键在拌料及蘸料上,至于如何口味最佳只要老板晓得。  
4、度假村农家饭  
集安依山傍水,景色秀丽,以养鱼池、农家院特征度假村颇多,曾经构成范围,为集安旅游的一大品牌。度假村的农家饭,具有自然的淳香和共同地域特征:纯大锅江鲤鱼、柴鸡炖磨菇、大锅炖豆角、本地鸡蛋、鱼锅饼子、鱼锅土豆、江边咸鸭蛋、山地瓜、刺五加、刺嫩芽……会让你满嘴溢香,乐不思蜀。  
三、集安不同民族生活忌讳风俗  
1、满族忌讳  
(1)狗忌。满族最突出的忌讳为不准杀狗,禁吃狗肉,禁穿戴带有狗皮的衣帽。听说,此忌讳风俗源于“义犬救主”的传说。又说,狗在家畜中智力兴旺,忠实主人,为猎人的好助手而忌杀之。  
(2)祭奠忌讳。家堂中的祖先牌位忌讳乱摸乱动、以至忌灰法落于上,否则,以为是对祖灵的凌辱。祭祖供品,忌用破鼻、破耳、破尾的雄羊;忌用杂毛猪,而要全黑、无杂毛的公猪。必需在西炕搓杀猪绳、磨杀猪刀;杀猪人忌右手持刀。祭祖时要烧香,并在大门挂谷草反,以备祖先莅临喂战马之用。草反左近严禁孕妇、寡妇和戴狗皮帽的人接近。该族对马极为崇敬,有专供祭奠用的马(“他合”马)。此马不事农务,不准骑乘(尤禁妇女骑乘)不打鬃,不剪尾。满族奉貂为家神,捕貂前亦须祭奠貂神。捕貂时禁穿戴貂皮衣帽,获貂后禁当场剥皮,走出百步之前方可。  
(3)产忌。怀孕5月以上者,禁入马棚,亦不准牵马。产房内禁放玉器,产妇亦忌见玉器。故产前须把一切玉器拿出来产房或用红布包好。  
(4)婚忌。旧时满族有不与汉人通婚的忌讳风俗。俗语云:“旗民不交产,满汉不能婚”。此忌讳现已改动。  
(5)丧葬忌讳。忌棺材从门而出,以为门是为活人所设,死人不可用,故有窗户出棺之俗。孝子治丧后百日内忌剪发,制止参与宴会及文娱活动。送葬后,亲人不许在家哭,否则会再死人。禁外人(包括亲友)穿孝孕妇进入住宅。  
(6)忌老少无别。晚辈对晚辈不准冒犯,进晚辈房间,须面对晚辈者垂手而立。长者赐座,只可半坐于北炕稍,双手扶膝。晚辈不得与晚辈同桌共餐。路遇晚辈或兄长,须问安,并站立路边,让其先过,本人方能动身。  
2、朝鲜族  
喜食狗肉,但婚丧与佳节不吃。朝鲜族人十分尊重老人,晚辈不能在晚辈面前喝酒、吸烟;吸烟时,年轻人不得向老人借火,更不能接火,否则便被以为是一种不敬的行为;与长者同路时,年轻者必需走在长者后面,若有急事非超前不可,须向长者恭敬地阐明理由;途中遇有长者迎面走来,年轻人应恭敬地站立路旁问安并让路;晚辈对晚辈说话必需用敬语,平辈之间初次相见也用敬语。忌讳人称“鲜族”。  
四、集安市美景  
1、五女峰国度森林公园  
五女峰国度森林公园,坐落在吉林省东南部鸭绿江畔,长白山南麓的老岭山脉。总面积68.6公顷。森林掩盖率94.5%,年均匀气温6.5℃,年降雨量947毫米。较大山峰26座,最高海拔1337米,是国度首批20个重点景色示范园之一。  
2、鸭绿江景色区  
鸭绿江为中朝界河,发源于长白山南麓。流经吉林省的长白县、白山和集安市,辽宁省的宽甸县、丹东市、东港市,最后注入黄海。鸭绿江全长795公里,流经集安境内162.5公里,总流域面积32466平方公里。  
3、云峰湖景色旅游度假区  
云峰湖景色旅游度假区坐落在集安市以东、鸭绿江上游40公里处,意味中朝友谊纽带的云峰大坝,和大坝截流构成的海拔218.5米,面积102.5平方公里的人工湖组成。对岸即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泛舟湖上,可以看到朝鲜人民劳动生息的身影,领会共同的民族风情,不用出国,却能感遭到异国情调。除大坝和厂房外,云峰湖度假区还有许多自然景点和人工景点。有铁塔银线,高山飞瀑,寻幽石洞,铁桥春早,云水远眺;有日伪时期的建筑、铁桥,有花园式的街道。  
4、老虎哨清水山庄旅游度假区  
老虎哨清水山庄旅游度假区距集安市区60公里,经“关门砬子”、“石林”等景区;水路距集安市40公里,可领略“神龟”、“小漓江”、“金龙湾”等景观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异国风情。  
5、将军坟  
将军坟位于集安市东北约4.5公里的龙山脚下,“东方金字塔”之称,建于公元五世纪初,为高句丽王朝第二十代王短命王之陵。整座陵墓呈方坛阶梯式,边长31.58米,高13.1米,用石条1100多块。  
6、好太王碑  
集安市区东4公里外的禹山脚下,为高句丽第19代王“好太王”的墓碑。好太王碑树立于东晋安帝义熙十年(公元414年)。是用一整块角砾凝灰岩稍加修凿而成,略呈方柱形。  
五、集安市春节风俗  
集安春节风俗:  
1、扫尘  
“春节扫尘二十四,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期就有春节扫尘的习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其意图是要把一切穷运、倒霉通通扫出门。这一风俗寄予着人们陈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降临,家家户户都要清扫环境,清洗各种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四处弥漫着欢欢欣喜搞卫生、干洁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氛围。  
2、守岁  
元旦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元旦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辰普通为夜半时分。  
3、拜年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晚辈拜年,祝晚辈人短命安康,晚辈可将事前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听说压岁钱能够压住邪祟,由于“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能够平安全安渡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元旦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如今晚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风俗依然盛行。  
4、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约、精巧的文字描画时期背景,表达美妙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方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氛围。这一风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端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来源及各类作品的特征都作了阐述。  
春联的品种比拟多,依其运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依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中央;“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5、年画  
春节年画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隆欢乐的喜庆氛围。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习俗和信仰,寄予着他们对将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来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只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厚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收》、《六畜兴隆》、《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妙愿望。我国呈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构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征。  
我国现今我国珍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传播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画了老鼠按照人世的习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局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分离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方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开展成挂历,至今风行全国。  
6、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来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能够发明出喜庆繁华的氛围,是节日的一种文娱活动,能够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种类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严重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祝,图个吉利。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域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消费的爆竹花色多,质量高,不只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7、祭祖  
新年为岁首,第一件事就是祭奠祖先。这一礼仪,有的中央称之为“拜春节祭祖家堂”,由于祖宗是称为“家亲”而不是称为神的。  
祭奠祖先普通在家中停止。有的中央,家家户户在堂屋中悬挂祖先画像,但多数地域是供着祖先的牌位。元旦子夜前后,开门放鞭炮之前,祭祖的活动便开端了。祖先的牌位前摆好美酒佳肴、时令果品,供列祖列宗享用;点燃香纸蜡烛后,家长率子孙行叩祭礼。在祭祖时,要面对列祖列宗的牌位,逐项禀报家中一年来发作的喜庆事情,大到娶媳、聘女、生儿添丁,小到生活怎样等。  
民俗专家表示,新年祭祖的意义是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及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后代繁荣兴盛,诸事顺意,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思想。  
8、接神  
接神是为新旧年分野,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有的子时一到就开端举行典礼,有的到“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端接神,有的则在“子正”之前方接。接神的典礼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的最长者掌管。由于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时来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于接何神,神从何方来,要预先查好“宪书”,率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如辛未年的“宪书”上指示:“财神正东、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南等”。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燃烧,同燃松枝、芝麻秸等。  
9、踩祟  
接神后,将芝麻秸从街门内铺到屋门,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声,称为“踩岁”,亦叫“踩祟”。由于“岁”与“祟”同音,取新春开端驱除邪祟的意义。  
10、接财神  
旧时从春节接财神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表示欢送财神来临,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要说些吉利话,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之类的口彩。  
六、集安市丧葬风俗  
集安作为高句丽历史上时间最久的都城所在,留下了大量的高句丽遗存,是中国境内高句丽陵墓最为集中的区域。时值今日,散布于集安地域的高句丽陵墓仍达一万余座,是学界研讨高句丽问题的中心区域。经过相关专家,特别是考古工作者对集安等地域高句丽陵墓的开掘和研讨,已对高句丽人的墓葬构造、相关规制、陪葬风俗等问题有了一定水平的理解。但是,受历史文献所限,对高句丽民族原始的且独具特征的丧葬风俗,却很难完整经过考古开掘来得以整体解读。因而,虽然有如此丰厚的民族文化遗产作为研讨对象,也有大量考古成果不时问世,但是,高句丽共同的葬俗民风至今尚未破解。高句丽人生前的生活风貌,不能单纯的经过文献记叙或仅靠考古发现来做全面平面的审视,希冀更为科学地将文献材料与考古成果相分离,才干更全面地提醒其共同的民族风貌。  
近代高句丽问题的研讨始于集安地域好太王碑的发现,迄今为止,关于好太王碑的研讨曾经持续了将近一个半世纪之久,无论是从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艺术文化学等各个方面,好太王碑的相关研讨成果斐然,特别是为学界研讨高句丽历史提供了极端宝贵的信息和素材,是高句丽研讨中的显学。但是,具有“海东第一碑”佳誉的好太王碑,并没有由于其研讨者队伍的庞大或研讨时间的耐久而竭尽了其研讨的价值,反之,随着新世纪以来史学研讨手法的多样化与研讨视角的转变,使好太王碑身上更多饶有价值的东西呈如今我们面前。它照旧是高句丽史研讨的重要宝库,而盘绕在其身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我们的深化开掘和继续讨论。笔者试以“好太王碑”(即广开土王碑)中好太王停丧三年刚才下葬的记叙为切入点,配合《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的载记,对高句丽人共同的葬俗予以剖析和阐释,以复原千年之前高句丽人悬殊于其他民族的共同风俗。  
(一)高句丽葬俗研讨的回忆  
关于高句丽葬俗的研讨起步较早,成果亦较多,很多研讨高句丽问题的专家都在论著中触及了与此相关的内容。耿铁华的《高句丽民俗概述》就较早地论及了高句丽男女成年婚嫁以后便开端准备送终衣物,待人死后,根据死者的身份、位置肯定下葬日期,实行火葬,并有二次葬的风俗。1张志立的《高句丽习俗研讨》经过高句丽墓葬形制、丧葬风俗两方面引见了高句丽的丧葬习气。2李殿福的《高句丽民族的社会生活》照旧是在述论高句丽人停尸三年才择日下葬,有厚葬和守丧风俗,及考古学所能反映的墓寝营造问题。3孙进己的《高句丽族的风俗》以为高句丽人承受了汉族的服葬制度,并且留意到了从《三国志》到《隋书》在记叙中关于高句丽葬俗的一些变化,4但是,却没有停止展开性阐述。上个世纪的研讨很明显能够看出,虽然诸多学者对高句丽丧葬风俗做了相关论述,但都是作为整个高句丽风俗中的一局部来停止论及,鲜有深化性和开辟性的研讨,总体呈现出受文献资料的限制,且研讨手法及视角滞后等特性。进入新世纪以后,盘绕高句丽的丧葬风俗的研讨开端呈现出专业性和拓展性,如宋娟、耿铁华讨论了高句丽陪葬制度和殉葬风俗。5此外,李殿福、孙仁杰、苗威等学者以高句丽能否存在“回葬”制度展开学术争鸣,6从而将高句丽葬俗的研讨课题引向深化。但是,总体来看,关于高句丽丧葬风俗研讨的重点区域,主要还是集中在考古学的相关开掘,而考古学讨论的中心大都是高句丽人死后的墓葬结构、陪葬器物等方面的问题,因这方面的研讨成果较为丰盛,这里不再累述。但当前学界,就高句丽葬俗的共同性和全面性仍然呈现研讨不深,解读不够到位等特性,高句丽人的葬俗仍是学界尚需着眼关注的学术空白区域。  
(二)高句丽的停丧风俗  
据《三国志·高句丽传》记载,高句丽人极为注重死后的生活,所以其“男女已嫁娶,便稍作送终之衣”,且有“厚葬”之习。7该记叙很容易使人以为高句丽人在成年之后,即婚嫁之际,便开端选择本人的墓地,为本人修建墓冢,这样,才足以显现其对死后厚葬的注重。但是,好太王碑中的一则记载,却提醒了高句丽人实则是于死后才开端兴建墓冢。在好太王碑第一面第六行中载记,在好太王三十九岁时,即于在位第二十二年的东晋安帝义熙八年(412年)“晏驾弃国,以甲寅年九月廿九日乙酉将就山陵”。8显然,这里透露着一个重要的讯息,就是好太王在薨世后并不是马上入葬,而是在死后的第三年,也就是义熙十年(414年)才下葬。如此,反映了高句丽人具有停丧的风俗。对此,亦得到了文献上的印证。晋人鱼豢的《魏略》中便记高句丽人“其死,葬有椁无棺,停丧百日。”9及至唐人李延寿撰《北史》时,记高句丽人“死者,殡在屋内,经三年,择吉日而葬。”1看似高句丽人停丧时间有一个前期为百日,然后期则延长为三年的变化过程,孙进己以为这是因受汉族服葬制度的影响。2笔者以为,停丧风俗,一方面反映了高句丽人厚葬的传统,另一方面则透显露其是死后才修墓的情况。  
停丧之俗,汉地确实有之。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在其著《家范》中便指出:时人死要择黄道吉日方可下葬,如近期无佳日,则停丧待葬,因而才有“久而不葬”之俗。另外一种状况则是,有的人由于“贫无以办具”,即没有钱备置安葬的各种物品,也不能使祖先入土,这恰恰反映了企图厚葬祖先的想法,停丧即是为了筹备厚葬之陪葬物品而待葬。宋人庄绰也说:“又信时日,卜葬尝远,且惜殡攒之费,多停柩其家,亦不设涂甓,至顿置百物于棺上,如几案焉”。3这阐明,宋代汉人停丧不葬的习俗,究其缘由便是:一,迷信风水,希冀葬事吉利,给生人带来富贵兴隆;二,企图厚葬,但眼下经济力气缺乏,寄希望于日后兴旺了阔绰地打发祖先,多备陪葬之物。显然,相比拟汉地直至宋朝时才昌盛起来的停丧风俗,4高句丽人早在东汉时期就有该传统,因而,说该俗受汉族影响没有理论根据。从文献可知,高句丽人停丧的风俗由来已久,以至早于汉地,其缘由,盖源于高句丽人产生之日就有喜“厚葬”的风俗,《三国志》中便言其“金银财币,尽于送死”。5但是,并不是一切人都有才能停止厚葬,所以如宋朝时汉人停丧的后一种状况类似,高句丽亡者后人停丧待葬最大的缘由是企图为逝者筹备更多的陪葬财币。  
另一种形成高句丽人停丧风俗的缘由,可能是人死后才修建墓冢。好像高句丽人对陪葬品数量丰厚狂热的追求一样,其对墓冢规格的请求必然一模一样,与肃慎人“死者其日即葬之于野”不同,6显然最大的区别是高句丽人对墓冢修建的需求。但有别于野葬能够当天下葬,墓冢修建有着时间上的请求,从高句丽人对墓冢之注重水平来看,百日的停丧期正是一个颇具范围的墓冢修造的周期。假如死者是亡于冬季,那么势必要待开春能够破土时放可修墓,这样时间周期将愈加漫长。相比之下,一位君主陵墓的修建则更消耗时日,所以,停丧时间越长,则预示着其亡者墓冢范围的愈为庞大。作为高句丽同源民族的夫余人便有着“其俗停丧五月,以久为荣”的传统,7显然,夫余人是以五个月的停丧期为基准,停丧时间愈久愈为家族光彩,隐含着其坟墓修造工程的浩荡。  
依据好太王碑中的记载:“国岗上广开土境安全好太王二九登祚(391年)号为永乐大王……卅有九晏驾弃国(412年)以甲寅年(414年)九月廿九日己酉将就山陵于是立碑铭刻功劳以示后世焉”。8《三国史记》亦载,好太王二十二年(414年)“冬十月,王薨。”9好太王义熙八年(412年)十月薨亡,到义熙十年(414年)九月廿九下葬可见,它阅历了足足两年时间的陵墓修建期。那么,什么证据又能证明高句丽人是死后才修建陵墓呢?其实,从高句丽闵中王的事迹中,便可得到证明。闵中王四年(47年),其狩猎于闵中原,见到一口石窟,于是叮嘱左右大臣:“吾死,必葬于此,不须更作陵墓。”10显然,从闵中王的交代中便能看出他在位四年亦未修建陵墓,而不是在即位伊始便开端为本人修建王陵。闵中王的交代透显露高句丽国王显然是在死后才由后人为其修陵,若生前便择陵地,则与高句丽礼法不合,这一点从其薨亡时的另一则记叙便可得到佐证。据载,闵中王于在位第五年(48年)薨逝,“王后及群臣重违遗命,乃葬于石窟。”1此处尤有值得深味的中央,因如前文所述,闵中王生时留有遗命,即死后葬于石窟,不用更作陵墓,那么其死后依照先王遗命即可,可是从字面来看,却是王后与群臣难以违犯闵中王生前的遗命,才将其“葬于石窟”之中,那么行文完整不用言“重违遗命”,直接“众唯遗命”即可,“重违”(难以违犯)之句似乎透显露王后和群臣的尴尬之处。从好太王停丧三年刚才入葬,得出高句丽人是死前方建墓地,以及《三国史记》中其他关于高句丽人死葬风俗的记叙中能够发现,此处“重违遗命”有着更为深层的缘由,使王后及群臣所“重违”即尴尬的不是闵中王生前简单的一个遗命,而是高句丽人的一种共同的习俗传统,即以身亡之地为所葬之地的风俗。  
(三)早期亡地即葬地的共同风俗  
与高句丽闵中王记事中王后及群臣“重违遗命”一样,一直困惑着学界的还有关于高句丽慕本王死葬的记叙,据《三国史记》载,慕本王六年(53年)时,其由于政暴虐,被慕自己杜鲁所弑杀,“遂葬于慕本原”。2学界对此皆百思不得其解,为何慕本王自己被慕自己杀害则要葬于慕本原?显然,此举不是出于对慕自己的震慑,由于从文献能够看出,关于慕自己杜鲁之行径当是以义举而记之,况且,后继之王为族弟宫,王位转移成为古邹加再思的脉系,不存在子孙为祖先雪恨的企图。从对慕本王死事记载来看能够复原出两种情形:其一,是慕自己杜鲁为慕本王生前侍卫,时辰陪伴王左右,忿其嗜杀成性,而弑之以救黎民,其杀王之处并无交待;其二,则是慕本王到慕本地域巡视,杜鲁作为慕本地域的接待者,陪在慕本王左右,因见慕本王之暴虐,亦从解救黎民于水火动身,基于义愤而杀慕本王,杀王之地点恰在慕本地域。而从文中之“遂”字可见,当时之情形应该是属于第二种状况,即慕本王被杀之地就在慕本地域。分离前文的剖析,高句丽人是死前方建陵墓,而慕本王死时正值冬十一月,显然,此时并非能破土修建陵墓的时节,也就是说,将慕本王顺势葬于被弑之地,不是出于国人恶其行而置其不顾,或继位者不愿拉回国内城地域安葬,而应当是高句丽人特有的一种丧葬风俗所致。对此,参合众多文献可查的高句丽人亡地与葬地的状况,即可发现,高句丽人确实有着以亡地为葬地的特殊风俗。  
《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第一个明白记载亡地与葬地者为琉璃明王之太子解明。史载,高句丽当时刚刚迁都国内城,琉璃明王留太子解明在古都驻守。当时周边的黄龙国王赠解明强弓以示好,而解明错当寻衅之举,将弓折断。显然,此举恶化了高句丽的对外环境,惹起了琉璃明王的不满,而解明出于孝道,为解父王之交困和怒气,于砺津东原,触枪而亡。事后,高句丽以太子之礼,将其葬于东原。3显然,解明死于东原,而其葬地亦为东原。假如说解明之死葬可能只是代表了王子待遇的话,那么,紧接着琉璃明王之死,则透露了国王仍然是遵照这样死葬同地的风俗。  
琉璃明王在位第二十九年(10年),作离宫于豆谷,即豆谷离宫。琉璃明王三十七年(18年),“薨于豆谷离宫,葬于豆谷东原”。4豆谷离宫之所在,有学者做了考证,以为,“豆谷,就是通沟;豆谷离宫,是集安梨树园子南遗址;豆谷东原,是集安通沟河以东、故国川原以西、国内城以北的高阜、台地。”5笔者以为,首先,集安当今之地名与古代没有持续性,集安阅历过满清封禁的漫长荒芜期,现今地名都源于封禁解除的清末,用今日地名训诂古代地名音韵并不适宜;其次,离宫,当间隔都城有相当间隔,不应在都城须臾远之内,如此近的间隔没有修建离宫的必要。所以,从琉璃明王亡于国都之外,照旧没有回到国都安葬,而是就葬在薨驾之地可见,高句丽人之亡地即葬地的风俗照旧适用于国王。  
假如说解明与琉璃明王仅是个案,缺乏以代表整个高句丽人风俗的话,其后仍有多人之实例能够佐证该风俗的存在。  
大武神王时期,北溟人怪由助高句丽击败夫余军队。次年,怪由亡,理应是亡于故里,即葬之于北溟山阳。1新大王时之重臣明临答夫,因击败汉朝军队有功,新大王将坐原和质山两个中央赐予明临答夫为其“食邑”,2从文献记载高句丽王数次赴质山狩猎可见,其地当远离国都,而明临答夫老死于何地未明示,但记其葬于质山,而从坐原地处高句丽与汉的接壤之处,是汉屡次进兵征伐高句丽的战场所在,3数次陷于兵燹和战乱之中。由此可见,作为国王经常狩猎之地的质山才更合适于颐养天年,那么明临答夫最有可能便是在食邑之地的质山寿终正寝,亦契合了死葬同地的风俗。  
假使上述两位重臣之死葬因文献载记不够细致,仍缺乏以有压服力的话,那么,王子发歧和烽上王的事例则进一步证明了高句丽人死葬同地的结论。  
高句丽第九代王故国川王与第十代王山上王王位嬗替之际,故国川王男武之弟、山上王延优之兄发歧(一名拔奇)因未能嗣位而愤怒投附公孙氏,企图借公孙氏之力气夺回王位。山上王延优以其幼弟罽须御兵于发歧所领之汉兵,罽须在裴川打败发歧,并以兄弟之情奉劝发歧,发歧惭悔,自杀于裴川。后罽须以兄弟之情使山上王延优不只善待了发歧的后人驳位居,封其为古雏加,4而且山上王又“命有司逢迎发歧之丧,以王礼葬于裴岭。”5显然,裴川与裴岭是高句丽语译成汉语的同一个中央,发歧亡身之地,即为其归葬之处。  
高句丽第十四代王烽上王,是高句丽历史上因暴虐而被弑杀的一位国王。但是,正是由于被弑杀,其后的继位者为王室旁系,所以对烽上王在位之事多诽谤之词。烽上王在位记事有“鬼哭于烽山”的谶纬之语,显然是美川王继位后所假造的天象预示烽上王亡于烽山的伪矫资料。6烽上王在位第九年(300年),国相仓助利趁其狩猎于侯山之际,发起政变,另立美川王为新君,烽上王在侯山自杀身亡,死后葬于烽山。7同样,与裴川即裴岭的高句丽语译成汉语实践为同一个意义一样,文献中所谓“侯山”实践就是“烽山”的另一种音译。也就是说,烽上王也是亡身之地,亦即为其归葬之地。  
随着高句丽日趋完善的封建制度和文化革新,其习俗礼制也会随之有所变化。自故国壤王之后,文献再无关于高句丽人归葬状况的记载,所以,关于高句丽后期葬俗能否发作变化难以调查。但从前面的相关剖析可见,在高句丽前期,高句丽人这种亡地即葬地的风俗不断真实存在。可能在小兽林王公布律令时起,高句丽文化制度开端有所变化,大量汉化的典章和成文法出台并予以施行,8特别是到了广开土王和短命王时期,这种汉化之风已卓见效果,高句丽原有的一些习俗制度势必发作了变化,高句丽国度一些趋近中原的礼法制度日臻成熟,这从广开土王碑及集安高句丽碑中呈现守墓烟户的成文性法令能够窥知。  
如此,便可了解前文所述,闵中王死后,“王后及群臣重违遗命”所尴尬之处,不是闵中王死后要葬于石窟的“遗命”,而是高句丽死于何地则葬于何地的文化传统。固然,国王狩猎之处多在国都左近,但依据往复都城5—7天的路途来判别,1从国内城到这些狩猎区至少应有一天的行程间隔,而闵中王不可能临死之际还鞍马劳顿的前赴闵中原石窟待命升天。所以,闵中王是死于国都后,而远葬于非死之地的,这种葬俗显然是有悖于高句丽传统的,但有碍于闵中王生前留有遗训,所以王后及群臣才违犯传统,将其葬于非死之地。这才是闵中王死后,“重违遗命,乃葬于石窟”的缘由。  
高句丽后期的诸多记事,还能依稀见到一些高句丽人仍有该传统的遗留。如《温达传》中载,平冈王时期(平冈王当为平原王,即平岗上好王)的驸马温达,在与新罗交兵的阿旦城中箭,途中身亡,死后柩不肯动,直至公主亲身来扶棺才得以移棺归葬。2剥离传奇的成分来看,灵柩不走,表现了随行之人欲循传统就亡地而葬的想法,而温达亡于丽罗边境,双方属地时有变化,不利于公主日后祭拜,所以公主到来后依如闵中王一样处置,反传统将其运回国内安葬。此举则被中原人视作对忠贞爱情的了解,其实实质所反映的恰是高句丽人亡地即为葬地的风俗残留。  
综上所述,高句丽人前期有着以死亡之地而葬之的传统,这可能与其以为亡地即为灵魂安息之场所的信仰有关,只要这样,灵魂才干得到最好的归宿。这种传统可能随着高句丽文化制度的不时开展有所变化,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深入影响高句丽人的丧葬制度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到了短命王迁都平壤之后的高句丽后期,能否仍然坚持这样的风俗?因文献所限,还不能得到全面的洞悉。关于高句丽人这种悬殊于其他民族传统的发现,能够更好的了解为什么其有停丧风俗的存在,那就是由于生者并不能预测到死亡之所为何地,所以不可能在活着的时分就择地修建墓冢,如闵中王活着的时分便交代本人死后葬地的状况,在当时高句丽社会来说是违犯传统的。同时,这一风俗的发现,能够有助于学界更为合理的去审视如豆谷东原、闵中原、慕本原、烽山原的所在,这些或为离宫、或为国王狩猎之地,理应间隔国都有相当的一段空间间隔,所以,对这些王陵的认定,当以远离国内城之周边而求之。  
七、集安市饮食风俗  
1、石锅拌饭:集安传统美食,食材丰厚、滋味鲜香。  
2、集安板栗:集安特产美食,板栗肉质细腻、滋味甜美。  
3、高丽火盆:集安特征美食,滋味咸鲜、风味共同。  
4、集安蜂蜜:集安特产美食,口感甜润、滋味幽香。  
5、朝鲜烤肉:集安特征美食,肉质鲜嫩、嚼劲十足。  
6、鸭绿江咸鸭蛋:特征小吃,口感细腻、滋味咸香。  
7、酱焖林蛙:集安特征美食,细腻嫩滑、滋味鲜美。  
8、山葡萄:集安特产水果,汁水充足、滋味甜美。  
9、鲜族泡菜:集安传统小吃,口感洪亮、滋味酸爽。  
10、凉拌蕨菜:集安特征小吃,口感脆嫩、滋味幽香。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