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显顺琵琶演奏
琵琶又称“批把”,是我国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民族传统乐器,被称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琵琶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到了唐代,琵琶的开展呈现了一个顶峰。当时上至宫廷乐队,下至民间演唱都少不了琵琶演奏,成为当时十分盛行的乐器,而且在乐队处于领奏位置。到了公元十五世纪左右,琵琶演奏已具有一批以《十面潜伏》、《霸王卸甲》等为代表的武曲以及以《月儿高》、《思春》、《昭君怨》等为代表的文曲。显顺琵琶演奏则是对琵琶这一古老民族乐器演奏技艺的创新和开展。
在民间有“千日琵琶,百日筝”的说法用以形容琵琶演奏的难度,使琵琶难以停止推行和提高。琵琶演奏难以提高的根结就在于琵琶演奏技法上的“弹挑速度”这一难关,演奏者的弹挑速度只要在每分钟180拍以上才可将乐曲表达完好。而能到达这一速度的人却需长时间的学习方可完成。
周显顺先生以此作为科研课题停止研讨,最终发明出独有的“弹挑速度锻炼法”使学生在短短一年,以至最短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即可到达每分钟208拍。并且,周显顺先生还于2006年12月29日兴办全国独一一所琵琶专业学校—显顺琵琶学校。学校自建校以来分别获“国度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琵琶培训基地”、“中国琵琶之乡”等称号,为发扬和传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推行和提高琵琶这一中国古老的民族艺术,作出了积极的奉献。
二、龙山区节省过春节风俗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是大家消费的旺季。辛劳繁忙了一年,过年了,办年货、添新衣、放鞭炮、享美食、彻夜燃灯……平常舍不得花的钱,如今消费高点儿,享用一下生活,是人情世故。中国民间自古就有“粮丰肉足过肥年”的风俗,但这样却容易产生铺张糜费的现象。
年夜饭吃成了“面子饭”,一家人吃不了几,却菜多量大,每天走亲访友,剩菜剩饭堆积只能倒掉;烟花爆竹成千上万元的购置不心疼,更有水桶般粗的大礼花,污染环境还容易形成火灾;红灯笼整夜亮着,电视没人看也要开着,空调也是“超负荷”运转着。有人说,这不正是过年的氛围嘛!平常省点儿也不能在过年时小气。正是这种思想,致使春节期间的粮食糜费非常惊人。
其实,过年真正的年味儿不在于物质上消费了几,而是包含在各种传统风俗和典礼中,表现在亲人团聚、密切沟通的心灵满足上。按需购置、剩菜打包更是一种文化风气。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今天,我们国度物质丰盈,人民生死水平稳步进步,但节俭节约是我们的传家宝,到什么时分都不能丢。只需一家人围坐一同,烧几道爱吃的菜肴,开心肠看看节目、聊聊工作与家常,吃一顿团团聚圆的年夜饭,畅想一下新年规划,这样的年同样有滋有味。
又到年关岁尾,春节行将来到。今年这个年,我们每个人都将节省融入到春节中去,要年味儿,不要糜费,置信我们都能从中得到肉体上的愉悦、轻松和满足。
三、龙山区结婚风俗
1、求肯
男女双方有意之后,男方会选着一位伶牙俐齿的媒人(通常为女性),带上一些男方准备的糖酒、腊肉等,去女方家求亲。此时,媒人会竭力撮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完成男方的托付。若女方家长收下了礼物就表示默许了这桩姻缘,随后就是“通族”即女方家长向父老乡亲宣布本人女儿的婚讯。“通族”分为两种,一种是口头上的即女方父母挨家挨户通知别人女儿的婚讯,另一种是女方办一场酒席(酒席所需的物品一概由男方提供),请父老乡亲吃一顿饭,在酒席上宣布女儿的婚讯,这顿饭是不能收父老乡亲的礼金的。
2、定亲
求肯胜利以后就是定亲,俗称“写八字”、“吃耳朵酒”。酒席照旧是由男方提供物品,女方举行,宴请乡邻。“写八字”就意味着正式的定亲,男方当然也要来参与“写八字”,主要是来认亲,认识女方的一些亲戚朋友。在酒席开端之前,男女双方要互相交流生辰八字,同时要请风水先生把结婚的日记定下来,俗称“报日子”。酒席完毕后,男方要把事前准备好的糖、酒、粑粑等给前来参与宴席的父老乡亲,粑粑普通是四个或者六个,不能是单的,也不能是八个,由于人们觉得“八”有“倒八辈子霉”的意义,不吉利。需求留意的是,男方既要给女方的乡邻(多为父亲一方的人)准备粑粑,也要为女方母亲娘家一方准备粑粑,所以双方一定要事前磋商好详细的人数,肯定礼物的数量,可多不可少,由于在送出父亲方的礼物之后,要确保母亲娘家方的礼物照旧是足够的。
3、结婚
“八字”写过之后,女子离家的日子也就开端倒计时了。这时,男女双方都会为婚礼繁忙,女方要置办嫁妆,男方置办结婚所需物品。在结婚前一个月(也有七到十天前开端的),女子就会中止下地做活,开端进入“哭嫁”环节。哭嫁是整个土家婚嫁风俗中最为共同、最为动人心弦的环节,土家族女子从十二三岁起就开端学习哭嫁,并且哭的好不好也成为权衡一个女子能否贤惠的规范,假如哭不好或者不会哭,就会被人看作没教养,以至遭到歧视。总的来看,哭唱的内容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头”、“哭祖宗”、“哭上轿”等。“歌词”既有一代代传播下来的、传统的,也有新娘和“陪哭”的姐妹们即兴创作的。哭嫁歌是新娘为了表达分手之情,由新娘哭诉、亲人们劝慰劝导的一种以哭伴歌的方式,它抒情性强、曲调消沉、哀婉动人,被音乐家誉为“中国式的咏叹调”。
在婚期到来的前一天要停止“圆礼”,所谓“圆礼”是指男方需为新娘买一套衣服、鞋子等,同时也要为女方提供酒席所需的猪肉,这些都要男方请人送到女方家,同时女方也要为男方买一套结婚用的衣服和鞋子,让来人带回去给男方,不能让人空手回男方,不然很是失礼。
“园礼”后就是大婚之日,这一天的宴席称为“接客酒”,意为广接各方亲朋好友,这时客人需求给一定的礼金以示恭喜之意。第二天便是“戴花酒”,女方举行“戴花酒”,要摆出一切嫁妆,亲友送礼恭喜,同时给新娘“开脸”,用红线将脸上汗毛扯掉,把眉毛修成弯月形,解辫挽髻于脑后,插上银饰,头围新丝帕,标志着新娘已不再是懵懂少女而已为人妇。“戴花”普通在堂屋由礼仪师举行,此时新娘的晚辈需求给新娘一个红包,俗称“嫁妆钱”,可多可少,视亲疏而定,视条件而定。新娘戴完花以后就会回到闺房,依照风水先惹事先看好的方位坐在床上等候男方的迎娶。
4、送亲
当男方的迎亲队伍进入新娘的村寨时,在正式进入新娘家之前会有一个“拦门酒”。所谓“拦门酒”是要在新娘家堂屋门口放一张八仙桌,摆上包谷烧酒,并请来寨中德高望重的族老和歌师来组织典礼。迎亲队伍来到堂屋前时,首先由女方主管把门的族老唱讲贺词,然后迎亲队伍中最年长且名望高的长者唱答谢词。若男方的唱答能让女方称心,则在门前饮酒,开门接客,否则就会被关在“门”外(普通不会成心刁难男方,若男方答复不上来,女方会给一些提示)。
迎亲队伍进了门会遭到主人热情的招待,女方也要为送亲做最后的准备了。当出阁吉时到了,会有“拖亲”,即比新娘年长的女性“阻止”新娘出阁,表达对新娘的不舍。“拖亲”后,新娘必需从堂屋出门,当新娘跨过门槛的一霎时,礼仪师会讲一把筷子(通常为十二双)扔向新娘的头顶,口中念到:“一把筷子十二双,今朝送你到外乡。贵也从今天起,贱也从今天完”。当筷子要落到新娘头上时,送亲队伍中会有人给新娘撑开一把伞,防止筷子砸到新娘。而送亲的人选早在“接客酒”那天就由主任和礼仪师磋商肯定下来了,送亲队伍中的“送亲婆”是最为重要的角色之一,普通由新娘的嫂子、婶婶、姑姑等充任。无论是男方的迎亲队伍,还是女方的送亲队伍在肯定迎亲或者送亲时都要遵照一条规则,即俗语所说的“姑不娶,姨不送”,意义是姑父不能为男方迎亲,姨妈、姨夫不能为女方送亲,由于“姑”和“孤”谐音,“姨”和“一”谐音,两者皆有“鳏寡孤单”之意,不吉利。在新娘出门之前,新郎要见岳父岳母并向他们保证本人会好好看待他们的女儿,凡事会让着她,叫岳父岳母放心。偶然也会有“哭女婿”,即岳母放心女儿不下,请求男方好好看待本人的闺女。但是,普通状况下是不会呈现的,由于女儿出嫁是喜事,应该要让女儿开开心心出门,不宜毁坏喜庆的气氛。
新娘出门后要在村头洗一下脸,意为不能带走娘家的一粒灰,而这个洗脸水新娘不能本人倒掉,会有人帮新娘倒的。新娘在分开村子的时分,不能回头,要不断走到男方家。
在抵达男方家之前会有个叫“回喜神”的典礼,俗称“拦送亲婆”,即男方会在进入男方家的必经之路上放一个小的八仙桌,有人手拿一只大公鸡,拦住“送亲婆”的路(“送亲婆”多为两人),口中念念有词,然后一刀杀死公鸡,一脚踢翻八仙桌,送亲队伍方可继续前行。之所以要这样,是由于人们置信新娘从屋里出来时会带着女方祖先的鬼魂,这个典礼就是为了驱逐掉新娘身上的鬼魂。
“回喜神”之后就是拜堂成亲了。新娘与新郎在堂屋中央相对而立,由礼仪师掌管婚礼,大致可分为拜天地、拜祖宗、夫妻对拜三局部。
拜完堂之后新娘和新郎就会停止“抢床”,所谓“抢床”就是看谁先坐到床上,由于有谁先坐到床上以后就是谁当家的说法。这时,男方多会有人来阻止新娘先坐上床,所以“抢床”多一男方的成功而完毕。当新娘坐在床上时,新郎的侄女或者其他小女孩会给新娘端来一盆洗脸水,新娘在洗过脸之后需求给小女孩一个红包。在随后正式的宴席上,送亲队伍中的“送亲婆”要和男方选出的两名妇女(不一定是两名,数量要和“送亲婆”数量分歧)“讲礼性”,双方会以歌唱的方式表达对新婚男女的祝愿,其内容触及极广,有时也会成为双方之间的竞赛,很是有趣。席间,新娘和新郎会给参与宴席的来宾奉上“鸡蛋茶”,而客人则需求给一定的礼金。这时,客人们会尽力地玩弄新人,整个宴席便在高兴声中完毕。
5、回门
阅历了送亲以后,整个宴席就曾经告一段落了,客人们根本上都散了,但是整个婚嫁的程序并没有完毕。依据传统,新娘要在来新郎家的前三天连续起三个早床,不然的话就会被以为懒散。有的婆婆比拟强势的话,就会在前天晚上把火用水浇湿,新娘在第二天早上要想方法把火烧燃起来且不能去他人家取火种。
成亲之后,新娘新郎要回新娘家一趟,俗称“回门”,分为两种,一种称为“回三朝”即在婚后的第二天会娘家,这样的话,新娘新郎必需当天去当天回,不能再娘家过夜,所以普通两家间隔较近的才会选择“回三朝”;另一种则称为“回五朝”即在婚后的第四天回娘家,这时,新娘新郎能够再娘家玩一天后再回去,所以合适两家间隔较远的。在“回门”的时分有点需求谨记的是,新娘结婚时穿的鞋子是不能穿回娘家的,而新郎则没有这方面的请求。
婚礼是人生的大礼仪,所以各个民族的婚俗礼仪即便是方式上有所区别,其寓意都包含了人们对美妙生活的期盼和祝愿。
四、龙山区丧葬风俗
丧葬传统,指长期得以持续的丧葬行为或丧葬风俗,它是丧葬思想的表现方式,能够经过对墓葬形态、范围、随葬品等的剖析提醒出来。我以前提出早期中国文化演进有北方、中原和东方三个形式,墓葬特征是辨别这三个形式的主要根据之一,但对其反映的丧葬传统的讨论则浅尝辄止。李伯谦经过对红山、良渚、仰韶大墓及其丧葬风俗的剖析,提出中国古代文化演进存在两种形式,但讨论重点在仰韶时期;张弛对中国史前葬仪案例停止过较多分析,但落脚点放在了中国社会的整体演进和权益形态方面;刘莉更早对墓葬形态、礼仪活动等的研讨则仅触及龙山文化。本文将研讨的时间范围集中在黄河、长江流域的龙山时期,将研讨重点放到提醒丧葬传统的大地域分异,尝试对龙山时期的丧葬传统及其与文化形式、传说时期部族集团的关系等问题略作讨论。
龙山时期,就是和龙山文化大致同时的黄河、长江流域大部地域文化所处的时期,绝对年代在约公元前3千纪后期至公元前2千纪之初。它既是一个时间概念,也有特殊内涵,即属于这个时期的“各个文化彼此连成一片”,以黑灰陶为主,并且“除齐家文化外,都曾被称为龙山文化”。像彩陶盛行的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马厂类型等,固然也在这个时期,但并不契合“龙山时期”的条件,也就不在讨论之列。
本文讨论丧葬传统,以对大中型土坑墓的察看为根据,不包括小墓和婴孩瓮棺葬。这是由于较大范围的墓葬,墓室构造常常更复杂,随葬品更多,更有可能表现彼此的差别,特别是丧葬思想上的差别。
从对大中型墓葬的剖析来看,龙山时期存在较为分歧的丧葬大传统,如根本都是土坑竖穴墓,大多都是单人仰身直肢葬,包含逝者入土为安、永居公开家园的观念;同一墓地或茔域的墓葬多有共同风俗,排列有序,构成具有血缘身份认同的“族墓地”,反映出祖先崇拜、慎终追远、珍爱历史记忆的思想。这种丧葬传统至少自公元前7千纪裴李岗文化时期以来就在中国大部地域盛行,绵长持续至龙山时期,成为早期中国的文化特质之一。另一方面,假如认真辨析,会发现龙山时期墓葬也存在不少区域性差别,大致能够分出三个丧葬小传统。
龙山时期的丧葬传统主要辨别为以下三个地域,此外还包含一个惯例,即晋西南临汾盆地的陶寺文化大墓。以下细致阐明。
(一)海岱地域,以龙山文化为代表
目前所知龙山文化级别最高的墓葬,就是山东临朐西朱封的3座大墓。其中M202小半部已被毁坏,墓葬外室恢复面积约40平方米,周围有开阔规整的二层台;内室恢复面积约11平方米,内置一椁一棺一边箱,外壁有多颜色绘,华美考究;随葬品丰厚,有刀、钺、笄及笄首等精致玉器,蛋壳杯、鬶、罍等精致陶器,彩绘木盘,以及绿松石片近千(当为嵌绿松石高级木器残迹)、鳄鱼骨板数十(当为木箱外表装饰或者鼍鼓鼓皮残迹)。M203比M202略小而大致相似,重椁一棺,值得留意的是在内外椁之间有彩绘木器和25件低火候彩绘明器。最早发现的M1比拟特殊,该墓有重椁一棺一边厢一脚箱,棺椁彩绘,随葬品丰厚宝贵,级别应当和上述两墓近似,但墓室仅约11平方米,显得过于局促,不扫除外室已被毁坏,这只是墓葬内室的可能性。山东泗水尹家城的5座大墓比西朱封略低一个级别,墓室面积一二十平方米不等,最大的M15墓室面积约25平方米,重椁一棺,有大量鳄鱼骨板和陶质小圆锥体,当为鼍鼓鼓皮残迹及鼓钉,其他墓葬一椁一棺,随葬精致陶器,也有成套的低温陶,有的墓葬随葬猪下颌骨多达30余副,但根本不见玉器。此外还有更多3~5平方米的中型墓葬,有二层台和木棺,随葬数件到二三十件陶器,以及少量猪下颌骨,根本不见鼍鼓等高规格物品。
海岱地域的龙山文化大中型墓等级清楚,大墓墓室阔大,四边有二层台,有多重棺椁,标准考究,或许棺椁制度已初步构成。较多精致的黑陶壶、罐、杯和陶鬶,当多属盛酒、热酒、饮酒的配套酒具,还有作为兵器的钺等玉器,作为乐器的鼍鼓,以及精巧漆木器等宝贵随葬品,都表现出主人居高临下的社会位置和一定的礼乐气氛。随葬大量品种丰厚的适用陶器或“生器”,有较多猪下颌骨,当为其家族具有较多财富或者有许多人参与送葬吊唁的反映,阔大墓室和多重棺椁也必需以占有较多财富作为根底。而少量陶明器的随葬,则在强调生死之别。总体来看,东方海岱地域龙山文化表现出富贵并重的丧葬思想,可称之为海岱传统。
早在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晚段的山东泰安大汶口墓葬中,有些曾经有二层台和木棺,随葬品多达100多件。属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焦家墓葬,更呈现多重棺椁和大量玉器随葬品。可见大汶口文化时期曾经构成富贵并重的丧葬思想传统,龙山文化得以继承和开展。
(二)江汉地域,以石家河文化为代表
已知石家河文化的最大墓葬,就是湖北天门肖家屋脊M7,墓口面积约6.6平方米,足端两侧有二层台;内室或有木棺;102件随葬品中除1件石钺外,其他均为陶器,并且明显分为二层台上和墓主身旁两组:足端二层台上是62件高领罐类,墓主身侧则有壶形器、小鼎,足下置29件斜腹杯。肖家屋脊M54,面积仅约2.7平方米,但在墓主人身侧分三层划一叠放99件陶高领罐。
依照范围,石家河文化已知大墓仅相当于龙山文化的中型墓葬,有二层台但不一定四边都有,不很标准。或许有木棺,但与多重棺椁的龙山文化不可同日而语,又缺乏宝贵随葬品,阐明对墓主人的位置上下并未刻意标榜。石家河文化大墓随葬品较多,除墓主身侧的斜腹杯、壶形器、小鼎等可能与饮食或“宴饮”意味相关,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常常在二层台等位置划一摆放大量具有贮藏功用的适用高领罐类,下葬时或许都盛有粮食或酒等,其财富贮藏或者“炫富”颜色浓重。石家河文化也有少量特地制造的低温随葬陶器,有强调生死之分的一面。石家河文化所表现出的重富轻贵的丧葬思想,可称之为江汉传统。
江汉传统至少能够前溯到大溪文化油子岭类型和屈家岭文化。在江汉平原属于屈家岭文化的邓家湾、肖家屋脊等地的较大墓葬,二层台上常放置数十件高领罐等,和石家河文化的状况很类似。但有的墓葬随葬玉石钺等,和石家河文化还是有一定差异。早在属于大溪文化油子岭类型的湖北京山屈家岭M2中随葬70余件陶器,多为小型明器;枣阳雕龙碑M16随葬猪下颌骨达72副,但却不见其他随葬品,重富轻贵的丧葬思想曾经表现得很是分明。
(三)广义中原地域,以中原腹地的王湾三期文化、内蒙古中南部—陕北—晋中北等地的老虎山文化、晋西南的陶寺晚期文化为代表
已知王湾三期文化最大的墓葬,就是河南汝州煤山M7,墓室面积约3平方米,周围有二层台,内室有木棺;随葬品14件,包括1件玉斧,11件低温涂朱的陶壶、豆等。老虎山文化的大墓、陕西神木神圪垯梁的M7,面积约13平方米,却不见二层台;木棺内一仰身直肢的中年男性,当为墓主人,棺外一侧身屈肢的青年女性;在壁龛有陶器6件,每件上面有一个石器盖。陶寺晚期文化的较大墓葬M2384,墓室面积约3平方米,随葬品仅5件,包括壁龛中的3件陶器和1件玉钺,以及随身玉臂环1件。
依照范围,已知中原龙山文化大墓也仅相当于龙山文化的中型墓葬,有二层台和木棺,但不如龙山文化的阔大考究,随葬品很少,但有宝贵品,阐明其侧重于表现社会位置的上下,而并不很在意财物的多寡。特别神木神圪垯梁墓葬男性墓主人棺外的女性,无论其身份为妻为妾,与墓主人的附属关系了如指掌。中原龙山文化墓葬随葬品既有适用器,也有特地制造的低温随葬陶器,着意表现生死有别的观念。中原龙山文化所表现出的重贵轻富的丧葬思想,可称之为中原传统。
中原传统至少可前溯至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而以庙底沟类型之末或西王类型之初的河南灵宝西坡墓葬最具代表性,其大墓面积12~17平方米,墓室以木板封盖,特设脚坑,随葬精巧玉钺以及成对大口缸、簋形器等陶器,彰显出墓主人具有崇高位置;但随葬品最多一墓不过10余件,且多为粗陋明器,反映出生死有度、重贵轻富、井然有礼、质朴执中的特性。更晚属于谷水河类型的孟津妯娌墓葬中,最大的M50面积达20多平方米,有二层台,墓主人臂带象牙箍,俨然是重要领袖人物,但并没有其他随葬品,仍然重贵轻富。
(四)晋西南临汾盆地的陶寺文化大墓
陶寺遗址有6座陶寺文化早期的“一类甲型”大墓,墓室面积约七八平方米,原来应有二层台和木棺,但根本都被破坏,有大量宝贵物品随葬。以M3015为例,面积约8平方米,有木棺,遭毁坏后残存随葬品200多件,包括彩绘鼍鼓、陶鼓、石罄、玉钺、V形石厨刀、彩绘陶壶、彩绘木豆、木俎、彩绘木仓明器,以及猪骨等。其他此类大墓还出土彩绘蟠龙纹陶盘等重器。其下还有其他层次不同的大中型墓葬。其中属于“二类甲型”的M2172,随葬品中残存的猪下颌骨就有58副,属于“二类乙型”的M2200,墓室脚端划一摆放猪下颌骨132副。陶寺还发现一座陶寺文化晚期的大型墓葬M21,面积约18平方米,四壁底部有壁龛11个,有木棺,还在填土发现一可能具有殉葬性质的青年男性骨架;墓葬被毁严重,但仍残存随葬品100多件,包括彩绘陶簋、陶豆、石厨刀、木俎、猪骨,琮、璧、钺、戚、兽面冠形饰、璜等玉器,有10头猪一劈两半,典礼感很强。
陶寺文化的大墓,随葬品非常丰厚,既有大量玉器、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等宝贵器物,也有不少普通适用陶器和猪骨,饮食共存,礼乐互见,富贵并重,与陶寺晚期文化等其他中原龙山文化的状况有显著区别。究其缘由,陶寺文化的构成,是东方的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传统西移,并与当地文化交融的产物。不但其玉器、彩绘器、鼍鼓、厨刀等来自东方,其丧葬思想也深受东方影响。但其墓葬范围和棺椁规制仍然无法和龙山文化相比,仍有本身特性。也就是说,陶寺文化大墓所表现的有一定特征的富贵并重的丧葬思想,是中原和东方交融的结果。
三
上述龙山时期的三个丧葬传统与我曾提出的中国文化来源的三个形式,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海岱传统对应东方形式的海岱亚形式,江汉传统对应东方形式的江汉亚形式,中原传统对应中原形式和北方形式。丧葬传统自身就是文化形式的重要特质构成,但文化形式还包括聚落形态、社会组织、专业分工等更多方面,二者并不完整是一回事。
龙山时期三个丧葬传统的涵盖地域,还与蒙文通提出的上古“三民族”和徐旭生提出的传说时期部族“三集团”的散布地域恰相对应:海岱传统对应海岱民族或东夷集团,江汉传统对应江汉民族或苗蛮集团,中原传统对应河洛民族或华夏集团,这也是饶有兴味的。前人辨别“三民族”或“三集团”的主要根据是世系和地域,而不同的世系或血缘认知、不同的生活地域,正是构成不同文化风俗、丧葬思想、丧葬传统的条件。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传说时期的中国古史自有其真实历史背景。
五、龙山区特产
(一)辽源蘑菇
辽源市蘑菇品种繁多。有榛蘑、松伞、粘蘑、柳秃子、杨树蘑、草蘑、白蘑、雷窝、猴腿、地茸(地皮)等品种。在春末夏初、秋季雨后为生长旺盛时节,大众到田间或上山采集,鲜、干蘑除自食外,多余局部出卖。
(二)龙泉春酒
龙泉春酒产地范围为吉林省辽源市现辖行政区域。
【1】原料请求
1.酿造用水:产地范围内的公开水源,水质契合国度生活饮用水相关规范。
2.高粱:产地消费的红高粱(糯高粱)酿酒,其淀粉含量60%至62%,水份13%至15%,糯高粱中支链淀粉含量占淀粉总量95%以上。
3.小麦:东北三江平原优质小麦,质量契合国度相关规范请求。
【2】酿造用曲
中高温包包曲,储存期不少于三个月。废品曲质量请求如下:
项目指标
糖化力(mg葡萄糖/g.h)450~800
液化力(g淀粉/g.h)1.6~2.2
发酵力(gCO2/100g.48h)0.8~1.5
【3】消费工艺要点
以优质高粱、小麦为原料,采用中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堆积网菌,入池发酵,出池蒸馏,原酒入贮酒容器内,经自然老熟、陈酿增香而成。
1.配料:回醅量为主料的5倍,量水为主料的18%至22%,曲粉为主料的19%至22%,稻壳为主料的18%至22%。
2.入窖条件:坚持入窖水分57%至60%,淀粉14至16%,温度夏季平地温,春秋冬季17℃至19℃,发酵期60天。
3.稻壳清蒸:辅料稻壳运用前要停止清蒸,圆汽清蒸时间不少于30分钟,无生糠味和异杂味前方可出甑摊晾备用。
4.酿造用曲:采用中高温大曲,使酿制出的浓香型酒具有共同的风味。
5.堆积网菌:收堆温度26℃至30℃,堆积顶温35℃至50℃,时间控制在44至48小时。外表察看见有大量的魄斑点(菌落)呈现,闻有很浓的水果香气和甜味即可入池。
6.量质摘酒,分级储存:依据每个馏分酒的成分含量的差别停止分级、分段摘酒,放入储存容器中贮存,酒头,酒尾待回到底锅复蒸。
7.储存容器与贮存时间:采用储存容器陶坛、大容器连续分质贮存;新酒入陶坛常温贮存1年后,按质兼并到大容器中,贮存时间5年以上作为调味酒用。
【4】质量特征
1.感官特征:
项目高度低度
酒精度(vol)40.1%~68.0%38.0%~40.0%
色泽和外观a无色或微黄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物
香气窖香浓郁,以己酸乙酯为主体复合香气,陈香典雅窖香较浓郁,以己酸乙酯为主体复合香气,较陈香典雅
口味绵甜醇和,香味谐调,
余味悠长绵甜较醇和,香味较谐调,余味较长
作风具有本品典型作风
2.理化指标:
项目指标
高度低度
酒精度/(%vol)40.1~68.038.0~40.0
总酸(以乙酸计)/(g/L)≥0.350.30
总酯(以1计)/(g/L)≥1.501.20
己酸乙酯/(g/L)0.70~2.800.50~2.20
固形物/(g/L)≤0.400.70
a标签标示值与实测酒精度不得超越1.0%。
3.平安及其他质量技术请求:产品平安及其他质量技术请求必需契合国度相关规则。
六、龙山区景点
1、福寿宫:坐落于辽源市区中心龙首山南麓东辽河畔。福寿宫中轴线北侧,龙首山山顶,其建筑范围为全国道教之首。
2、工农山城址:位于龙山区工农乡工乡村栾家山山上,城址坐落地势险峻,范围较大,城垣保管较完好,夯土筑成,城墙最高处为5米,断面呈梯形。
3、龙首山城址:坐落于辽源市龙首山山上,该城依自然山势叠土夯筑,是高句丽时期颇有影响的一座较大范围山城。此城周长约1200米,城垣设两个城门,城四隅均有角楼痕迹。
4、龙山湖:位于鸭绿江中上游,是吉林省名胜旅游区。龙山湖由中朝两国的界江,鸭绿江拦截而成。条状蜿蜒伸展,长130公里,宽2公里,窄处仅400米。
5、杨木水库:位于辽河源头,距市区14公里,距长春80公里,是全市最大水库。全库区水面10平方公里,周边长25公里,两岸群山环抱、风光秀丽,生态环境良好。
6、叶赫东城遗址
叶赫东城遗址位于龙首山公园内西门,是清太宗皇太极外公所居之城,史称叶赫东城,西门处可见旧城墙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