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州龙舞
金州龙舞具有100多年历史,曾为金州区乃至大连市取得过无数荣誉。金州龙舞作为大连地域民间传统文化,具有一定意味意义。
传说
听老人讲,130年前,清朝淮字军提督刘茂休驻防金州。正月十五灯节这天黄昏,官兵们列队来到渤海边,面向大海伫候。好久,只见远处海面划过一只帆船,官兵们赶忙点燃香和蜡烛,齐刷刷地跪在那里。船到岸了,船上的12名清兵擎了一条宏大的纸龙战战兢兢地上了岸。龙登陆后官兵们向它三拜九叩,一时间鞭炮齐鸣,锣鼓喧天。礼毕,官兵们尾随巨龙回到马步十二营。龙到营门,擎龙的清兵全体跪地,边舞龙边进营门。而龙出营门时,同样,舞龙兵士也要跪地,龙尾先出。
西门外(园艺村)人,自见到龙的第一天,就被龙吸收住了,何时能有本人的龙呢?由于军营警戒森严,百姓别说观龙就连营门也进不去。后来,驻军换防,每年元宵节同样都要从海上运来一条硕大的纸龙,所不同的是,耍龙时营门大开,百姓们能够同观、共欢。
小青年们尾随耍龙的兵士主动攀谈套近乎,这样,小憩时便能够摸摸龙皮,擎擎龙把,但学耍龙还是可望不可及。
那时龙耍完后,普通都寄存在城隍庙里,这个机密被扎棚匠张德员发现,他约了纸匠李田英夜潜城隍庙,借着月光把龙头图样和构造画出来。尔后,这两位胆大心细的能工巧匠,集大家聪慧,经过重复揣摩,精心制造,扎成了本人的龙!
落户
自从有了龙,西门外人“龙兴”多了。刚进腊月门,城里的名门望族,文人雅士大小买卖家都毛遂自荐,力争上游地集资捐款,平民百姓为图个吉利也前来凑份子,买资料、扎龙、制鼓。凡捐赠者不论数额大小,厚此薄彼,都要拉上一个名单,用双红纸贴在城墙上,在榜者光彩,观榜者敬羡。
耍龙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个个精明强悍,鹤立鸡群,令人刮目,真是一人舞龙全家“展扬”,这一尊俗直传至今。解放初期的禹长富、王茂有、邵振清都是耍龙能手,在观众中都是有影响的汉子。
一天,大孤山大红崖子军营请西门外的龙,刚出城门王茂有的烟瘾上来了,便借解手之机溜进大烟馆。节骨眼上发现缺了王茂有,大家慌了手脚,就在这紧急关头,从观众之中走出一个彪形大汉,名叫吕逢春,西门外人都管他叫“天王”,身鼎力不亏。救台如救火,“天王”二话没说,操起二十多公斤重的龙头,“嗡”地一声,把个豪情壮志的龙排活了。因用劲过猛,龙把“咔嚓”一声断了,他扔下木柄,紧握龙头,继续正常“运转”。喝彩声、鞭炮声不绝于耳,事后人们才晓得龙把断了。出了营门,“天王”觉得膝盖凉嗖嗖的,低头一看才发现棉裤都磨破了。
龙,在西门外“安家落户”、“繁衍生息”,至今曾经传下六七代的耍龙人了。古稀的韩谦才老人擎了60多年的龙把,持柄不弃,他的儿、孙、姑娘、女婿一家6口都活泼在耍龙的舞台人。
规矩
听说,当年耍龙的规矩可大了。西门外有一座玉皇庙,由于玉皇大帝是“主管农业”的,就在他正月初九华诞这天开端耍龙。人们在玉皇大帝尊像前摆好贡品,点燃红烛,烧起香火,顶礼膜拜,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在悠扬的唢呐声中龙灯起舞。之后,把龙擎到龙王庙下的海边,龙头意味地往水里一扎,表示喝水,饱饮一顿后,便得意忘形,肉体振作地进得城来。
龙一进西门(宁海门),阵势可大了,由灯官老爷开道。灯官穿皮袄毛朝外,脖子上带了一串铜铃铛,手里拿着大烟袋,坐在绑在木杆一端的太师椅子上,木杆固定在推车上,应用杠杆作用,上下起动。灯官是管灯的,看哪家买卖的门灯不亮,他就用烟袋指一指,表示批判。谁家门前的灯亮又美,他就停下让龙耍一阵子,乐得掌柜的赶紧给赏。正月里那些朱门富户达官贤人都要请龙队到自家门庭舞龙,一是庆祝新喜,二是求得一年的吉利。
二、金州饮食风俗
1、大连鲍鱼:素称“海味之冠”的鲍鱼,自古以来就是海产“八珍”之一。鲍鱼名为鱼,实则不是鱼。它是属于腹足纲鲍科的单壳海生贝类,因其形如人耳,也称“海耳”,辽宁大连沿海岛屿众多。
2、大连虾夷扇贝:大连市从日本引进虾夷扇贝养殖曾经近30年的历史。目前曾经成为大连市海水养殖的支柱和优势产品。虾夷扇贝营养丰厚,是贝类水产品的重要种类,其闭壳肌蛋白质构成特殊,据剖析每百克含有63.7克蛋白质、3克脂肪、醣类15克、钙47毫克、磷886毫克、铁2.9毫克。
3、金州黄桃:大连地域的黄桃是我国古老的黄桃种类“早生黄金桃”的自然杂交实生苗后代中之佼佼者。大连黄桃又以金州区的种类最好,产量最高。
4、金州毛蚶:近几年来,金州新区无公害水产品产地和产品掩盖面不时扩展,渔业规范化建立进程不时加快,为申报农产品天文标志打下了坚实的根底。“金州毛蚶”申报农产品天文标志,将进一步标准产地范围、苗种消费、养殖加工、监视管理,更大地提升质量特征和品牌价值,促进产业开展,增加渔民收益。
5、金州海蛎子:金州海蛎子是辽宁省大连市金州新区的特产。海蛎子的生物学称谓叫牡蛎。金州海蛎子为国度农产品天文标志维护产品。大连海蛎子养殖区主要集中在长海县,金州新区杏树街道、大李家街道以及金石滩等地。海蛎子的生物学称谓叫牡蛎,是海洋中常见的贝类,南粤称蚝,闽南称蛎房,北方渔民称之为海蛎、石蛎。牡蛎属贝类,肉肥美爽滑,营养丰厚,素有“海底牛奶”之美称。
三、金州狮子舞
1880年间,英国海军侵扰渤海湾三个多月。清政府从中原调来毅军、铭字军、淮军、湘军共5000多兵士,在大连湾修建炮台工事,为了慰劳施工兵士,阴历九月,清军一大型木船在黄海大连湾靠岸,从船上卸下两只舞狮放置在海滩上,被在大连湾烧香的金州莲丰村老王三看到,老王三对舞狮产生了浓重的兴味,便开端揣摩扎狮子,几经研讨,用竹子和线麻做狮子头,用麻袋做狮子皮,扎制出一对狮子,以游玩的方式开端舞狮,后将扎制手艺传给和他一同游玩的同伴,那位同伴又传给王善祥(艺名小王四),1908年元宵灯节,小王四就率领郭振帮、韩云等人在金州城内开端舞狮,从此有了金州狮子舞。
金州狮子舞(北狮)俗称耍狮子,舞狮在正式扮演中,要点睛采青,具有成熟的套路;在非正式场所下,由演员自在即兴发挥。自降生以来,不断为金州民众所喜欢。并且成为当地一项不可短少的民间文化活动。当时金州城每逢严重节庆,必有狮子舞助兴扮演,观者如潮,其名誉也日积月累,这种艺术方式成为当时社会条件下,当地人肉体生活的寄予和主要文娱方式。自从有了舞狮,金州人城内城外都繁华起来了。特别城内各家商贾纷繁签约舞狮,争取到自家店铺舞狮,“点睛采青”求发大财,通灵气,使买卖红火。城内商会在百姓及商贾的请求下,每年腊月约请舞狮队增强排演,修理道具。统一组织布置,许多喜好舞狮的百姓和商贾热情支持,并送上红包。捐资者被写在大红纸上,张贴在街头、城墙上,以示光彩。舞狮从大年初一就走街串巷,扮演从不连续。舞狮在金州名声很大,传播越来越远。常到复州城、辽阳等地舞耍。
1983年以来,金州北狮坚持参与各种演出,屡次应日本、韩国等国度和地域约请参与演出,在国度省市大型演出中屡次获奖,2003年取得全国南北狮王争霸赛银牌,2005年获全国龙狮约请赛金牌,2006年代表辽宁省文联参与韩国中秋艺术祭大赛北狮取得金奖,2007年获辽宁省第五届农民运动会第一名,2008年参与了北京2008奥运会、残奥会火炬接力大连站扮演,同年,在第六届全国农运会上获套路编排金牌、自选套路扮演银牌、规则套路扮演银牌、全能铜牌。
但是,在面临着市场经济影响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由于短少经济效益的吸收,金州北狮的继续传承面临艰难很大,目前只要1支舞狮队在艰难的条件下坚持活动。
四、金州区端午邻居节风俗
“邻居节”的特征之一:“浓情端午·粽叶飘香”——百人包粽大赛
每逢端午,吃粽子都是节日里不可或缺的风俗,为了营造浓重的节日气氛,更好的传承包粽风俗,湾里街道城志社区经过“邻居节”这个平台举行百人包粽大赛,丰厚社区居民业余生活的同时,促进邻里和睦、社区调和。
“邻居节”的特征之二:DIY香囊很低碳
做香囊是老传统了,香囊里塞了雄黄、艾叶、樟脑等香料,挂在胸前可辟邪、驱蚊。在古代是配饰,如今人们喜欢挂包上、钥匙扣上,或衣柜里,有清爽空气的作用。
“邻居节”的特征之三:发扬剪纸文化手手传承非遗
清代端午节,民间盛行在门扇窗户上贴《镇邪剪锥》、《火钳夹蛇》、《金钟扣蛤蟆》民俗剪纸。人们想象用剪刀、锥子、火钳剪锥钳死五毒,保佑全家人安全幸福。他们以为剪刀、锥子、火钳、金钟是神物,能够驱鬼、退盅,贴上此民俗剪纸,百害就不敢进门。此次“邻居节”街道约请辽宁省优秀民间艺人、金州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高晓莉教师教授辖区居民端午剪纸。
“邻居节”的特征之四:“面塑”文化展现添加节日气氛
让更多的辖区居民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居民零间隔接触、体验面塑艺术。街道本次节日为契机,应用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面塑来表现居民对传统节日的感悟与了解,约请大连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刘吉成先生现场制造端午面塑作品,经过城志社区“邻居节”活动不只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让辖区居民都成为发扬传统文化的受益者,展示了辖区居民文化调和、互助有爱的肉体风貌。
“邻居节”的特征之五:全民齐参与欢乐嘉年华
端午佳节是合家聚会、共享欢乐的日子,为了贴近民众、走进社区,将欢乐带给更多的家庭,随同着“百人包粽大赛”的展开,“邻居节”经过文艺演出、包饺子、包粽子、顶鸡蛋、编系五彩线、猜谜、品味百家宴等节目,促进邻里互动,活泼节日氛围。
“邻居节”的特征之六:“粽香携祝愿端午献爱心”——关爱社区孤寡老人和贫穷家庭
在包粽竞赛完毕后,由社区工作人员把包好的粽子蒸熟送后送往社区特困家庭和孤寡老人,让他们在品味香粽、同享用节日气氛时,感遭到温馨和睦的邻里深情。
“邻居节”的特征之七:高扬主旋律、富有与时俱进的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