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连(普兰店)结婚风俗礼节?
想讨教大家大连市(或普兰店)的结婚风俗是什么,从两家人第一次见面,到结婚的一系列习俗礼节。从男方角度来说。
我是安徽女孩和男朋友在一同两年半了,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男朋友家是大连普兰店的,房在上海买不起(认了),他在老家也没房子,他妈妈说彩礼只给两万,其他什么都没有了,并且是领结束婚证以后给,大连都这样吗。
他家也不是穷的揭不开锅那种,普通小康程度吧。
说到他妈只给两万,你们一定觉得我是有身体有缺陷,智力有问题,难看到极点,好逸恶劳。
自己172cm身体匀称长相不算丑本人有稳定工作和男朋友赚的钱一样多。我男朋友收入不断没我高3个月前我们才持平的。
请大家说说大连的或各地的结婚风俗礼节吧
我说的是老大连人,包括北三市的局部城市家庭的风俗,不包括后来由于移民产生的一些新风俗。大连几年来结婚都没有彩礼这一说,我没上大学之前都以为彩礼是新中国成立前地主娶媳妇什么的弄出来的风俗,如今就是说着玩玩,上大学以后晓得真的三观震裂…不敢置信这是2021年。有一些大连的男女结婚基本连房子也没有,就俩人本人攒钱买,我有个姐姐家还是女方买的200多w的房子。还有女同窗父母早就买好房子给女儿留着结婚用的,口头上说的是“怕未来去婆家受气”,其实也没那么夸大,就是觉得能帮女儿就帮,开心就好。大连家庭宠女儿的水平在全国都稀有。我就更喜欢女孩,厌恶男孩,本地朋友也有很多这么想的。大连这边就是“嫁女”的觉得不是很浓烈,女孩结婚以后和本人的父母,兄弟姐妹关系仍然很严密,基本没有说就是从此就变成婆家人一类的,而且女的家庭位置高,不用恪守那些什么男尊女卑的,我家亲戚还有在姥姥家过年的。大连在过去是个前殖民地加移民城市,封建剩余少,有点西化。其实说实话大连男女和外地男女结婚,估量外地人大约率会不顺应。
当过一次普兰店伴郎。别的没记住,就是记得有个锁头要我砸开,有个红绸子要我扔到房顶。也不理解缘由,同求科普。
【理想友人邀,我还是个花季少男答这个作何】彩礼?觉得你这样所以“才”给两万?不要自卑了好不好?!我家也是普通家庭爹妈历来不说什么彩礼不彩礼的当时结婚也是穷得一清二白哪里的彩礼?结婚好好结婚和钱扯什么关系本地结婚没听说过什么特地的彩礼钱人家给你两万是顾及您本地风俗不要搞坏了好么?!还有拿彩礼几来判别算不算作践本人?话可能剧烈了点嗯我并没有歹意礼节不同确实要尊重才好啦~
二、正月二十五龙凤日风俗
有关“龙凤日”在普兰店地域有一种神奇的传说
唐朝年间,普兰店地域的庄稼遭受了千载难逢的虫灾,老百姓眼看着密密麻麻的硕大的虫子啮齿着一片片娇嫩的庄稼,却毫无方法。
有一天,人们突然发现,一群群“小龙”和“凤凰”,在只剩下秸杆的庄稼地里上下翻飞,忙忙活活。令人奇异的是,转眼间一切的虫子都被“龙凤”吸到天上去了,无影无踪。没过多久,人们欣喜地看到,曾经半死了的庄稼也都长出了绿油油的叶子,慢慢地健壮起来。
于是,“龙凤”能驱除虫子的说法便在民间传开了。人们为了感谢“龙凤”的恩德,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五,定于“龙凤日”。从此,家家户户串“龙凤尾”,挂在家中驱虫子,悬在梁上除灰尘。小孩子也戴着“龙凤尾”,惊奇心喜,欢跃奔跃,街头巷尾,春潮涌动。
“龙凤尾”的制造办法
第七代传承人
1、头一天,要把龙眼做好,由于正月二十五当天用针扎龙眼不吉利。
首先将彩色纸裁成方形,四角对折,叠成三角形。共做9个一样的三角形,留作龙身;再将彩色纸叠成6个长方形,留作尾巴用;将秸杆剪成4—5CM,留作龙凤尾巴用。
2、做龙头:用稍大一点的正方形纸,四角对折,叠成三角形,剪出龙鼻、龙眼、龙嘴,剪完展开成大三角形,在中间夹上黄色纸或黑色纸,再把各部件粘上就行了。
3、做龙身:用五彩纸,折叠成一定比例的蝴蝶形,用红线系在一同,用浆糊粘牢,再剪蝴蝶须,粘在蝴蝶身上。
普通龙身有四种款式:圆形、平面形、平面形、蝴蝶形。过去都是以九为大,并以单数为好。因而,做“龙凤尾”只能单数,不能双数,最多串九层、最少串五层。
4、做“龙凤尾”:剪出20—30CM的长形碎条,碎条的花形可随意裁剪,有锯齿形、镂空形等;将碎条缝在龙身最下面,就成“龙凤尾”了。
正月二十五
小孩挂“龙头”戴“凤尾”
小孩身上戴的“龙凤尾”,普通都是用五色布做的。男孩戴的是圆形,女孩戴的是方形,大小也是按比例做的。再用5CM长的细桃树枝或大蒜梗连在一同,起到辟邪作用,保佑小孩终身安全不祥。
挂“龙凤尾”驱虫
做完后,把形形色色的“龙凤尾”挂在棚顶上、窗框上。五光十色的“龙凤尾”挂在家里,能够起到装饰作用。挂在棚顶上,能除灰;挂在窗框上,能驱虫子。
吃“活菜”
到了中午,要吃“活菜”。“活菜”必需有鱼(寓意“富富有余”)、粉条(寓意“顺别扭当”)、拌凉菜(寓意“家人和睦”)。
“活菜”寓意着人们借此时机家人团聚,期盼今年,粮食满仓,畜业兴隆;家庭和睦,事业兴旺。
第六代传承人
孙喜英是城子坦穿“龙凤尾”传统手工艺第六代传承人,她说,变革开放后,农民生活富足了,一些安康向上、文化的民间习俗、风俗、风情,如千年“龙凤日”也在一些乡下开端复苏,不少中央能看见乡村孩子戴“龙凤尾”。
孙喜英作为第六代传承人在原有圆和方两种以布为原料的根底上,丰厚增加了蝴蝶、花朵、三角等“龙凤尾”,原料又增加色泽鲜艳的手工硬彩纸,旧时,“龙凤尾”孩子们戴,屋内棚顶也挂,往常,除了屋顶挂、窗上挂,门上也挂,曾经作为一种装饰品。
第八代传承人
“龙凤日”还有一个风俗,“龙凤日”这天中午,家家户户吃“小米干饭合着菜吃”,意义是一年四季生菜(财),饥寒交迫。往常小米少了,都用大米替代。“龙凤日”全国各地按习俗过的方式不一样,但目的分歧,期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孩子健壮生长。
每年全街道有四五千户过“龙凤日”,占总户数的60%以上。街道文物维护委员会还准备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小组,组织年轻妇女学穿“龙凤尾”,过“龙凤日”,让历史文化不失传。
图片提供:李智榜
局部网络
从龙凤日开端,
年就慢慢的远了,
一切便回归到平常的生活了。
不由得想起一句话,
“年节好过”。
只愿,越过越开心,
越年轻。
只愿,也不要遗忘了
那些曾经的传承,
只要那些不起眼的风俗,
才会让年节,让生活
更有滋味,更值得回想。
三、普兰店风俗忌讳
普兰店人做任何事情都有个考究,考究个正宗,考究个面子。就拿吃饭来说吧,规矩考究真实是不少,但也却反映出普兰店人朴素的心理和几百年来养成的饮食文化习俗习气。
闷头吃!别说话!“食要静!”
在家里,规矩吃!“食要席!”
固定座,安静吃!“食要安!”
盛好饭,再拿筷!“食要文!”
吃时箸,停时放!“食要矩!”
吃完饭,不留粒!“食要净!”
闭住嘴,不出声!“食要相!”
吃近前,不挑食!“食要礼!”
1
不可走着路吃饭
2
饭前要礼貌性的招呼晚辈,晚辈坐下说吃饭才干吃
3
闷头吃,别说话
4
不许吧唧嘴吃饭
5
吃饭不能呼噜出声
6
要说“盛饭”不是“要饭”
7
不要把筷子插在饭碗上
8
夹菜不过盘中线
9
不许扒拉菜,只能吃眼前的
10
饭要吃洁净,不留饭粒
11
不可敲打盘碗
12
不许吃饭咬着筷子
13
作客时,主人动筷客人才干动筷
14
不许反着手给人倒酒或倒水
15
倒茶不能倒满
16
不许茶嘴对着人。
四、普兰店安波发现重要石棺墓葬群
第三次文物普查野外考古获得可喜成果,大连地域青铜时期人类研讨取得宝贵实物材料。记者日前跟随正在普兰店市安波镇停止野外调查的文物普查工作队采访时得悉,经过两天的走访、调查,考古工作者在安波镇俭汤社区戴家村发现一处重要石棺墓葬群。这一发现证明了此前对这一地域可能存在青铜时期墓葬群的猜想,为研讨大连地域青铜时期人类散布、丧葬风俗提供了宝贵的实物材料。
普兰店博物馆馆长付文才通知记者,该处文物主要集中在安波镇俭汤社区戴家村山坡上。2003年、2004年前后,当地村民上山拓荒,发现连片石棺墓,多达十五六个,呈东西向排列,有大有小,墓内有陶罐等物。当时村民将组成墓四壁的石板挖出来砌了墙,将墓地开垦为耕地。这次野外考古,考古工作者实地丈量了墓葬旧址,从旧址现场和村民处取得当年墓中出土的局部陶罐,在间隔该墓葬群约500~600米外的另一个山坡上,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一处单独的石棺墓。
安波镇俭汤地域是我市著名的青铜时期墓葬区。早在上世纪50年代,在这里发现省级文物维护单位石棚沟石棚(与石棺墓同为青铜时期东北地域特有的墓葬方式)至今完好保管。在考古界不断揣测,这一地域可能存在青铜时期墓葬群。此次新发现的两处文物,间隔石棚沟石棚均约500~600米,为同一时期墓葬方式,使过去的猜想得到证明。
有墓葬群,左近就应该有人类活动遗址。但至今在该地域还没有发现。目前,考古工作者正在继续调查、走访,以期发现古人类活动遗址。
五、普兰店区贴对联迎春节风俗
大连北部乡村,从腊月二十八开端贴春联封门,二十九,三十也能够贴春联。普通要等家人团聚后再贴。贴对联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把对联分拣好,有的是连在一同,要分割开来。如今的对联多是机器印刷了。
在铁锅里做好浆糊,也是贴对联的准备工作之一。
这是普兰店区墨盘街道农户孙福荣家开端贴对联了。这是街门上的横批对联,悬在空中的,要先贴在木板上,然后搭在两边门垛上。
两边门垛要贴上大字宽幅对联。
贴对联最少要两个人,一个往对联上抹浆糊,递给特地贴对联的人,还要打量一番,看对联能否贴得正。
街门正对的中央贴上“出门见喜”。
水井盖上也要贴上对联。贴对联要从街上开端贴,然后是院里。
这是她家的猪圈,有一些猪仔,正在安康生长。这个猪圈里也贴上了对联。猪们也过年了。
二师兄的家里也贴春联,内容是“肥猪满圈”。
她家的农用车也贴对联了。
大公鸡们的头顶贴上了对联。
这个鸡窝没有鸡,依照风俗也要贴上对联:金鸡满架。
玉米仓上贴上对联。
六、普兰店区古城遗址
张店古城遗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铁西街道二道岭社区平房屯北,是一处由城址与墓葬群构成的汉代文化遗址,分布面积约18万平方米。
城址于1972年考古调查时发现,1979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店古城遗址为夯筑土城,平面呈长方形,分大小2座,大城居北,南北长约340米、东西宽约240米;小城居南,东西长约140米、南北宽约113米;城址面积近10万平方米。城址周边分布着乔屯墓地、孤堆子墓群、陈家茔墓地、姜屯墓地等两汉时期墓葬群,时间跨度达400多年。
经考古学者多年的考古调查和研究,认定该城址是汉代辽东郡县治所在,辽金时期沿用。
张店古城遗址规模之大,遗物之丰富,说明了该城在当时的重要性,为探讨辽南地区汉代人类生存活动、迁徙演变、人群互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材料。
1975年至今,张店古城遗址墓葬区已发掘两汉时期积贝墓、积石墓、积瓦墓、砖室墓、瓮棺葬等不同类型墓葬200多座,说明这座城池使用时间长、人口密度大、文化内涵丰富。
城址内外出土了大量战国至汉代珍贵文物——“千秋万岁”瓦当、铜镞、“临秽丞印”封泥、鎏金铜贝鹿镇、玉覆面、“唐长秋印”铜印、“高阳”玉印、鎏金铜车马具、铜镜、钱币及大量陶器。
张店古城遗址从建城伊始即为我国辽东半岛南部的一座重要城池,是大连两千多年城市文明发展脉络的真实物证,在大连城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研究东北地区汉代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巍霸山城(又称吴姑城)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星台街道葡萄沟村巍霸山上,城垣沿山脊依山势起伏环山一周,全长约3000米。该山城是高句丽据守辽东半岛南端时修建的众多山城之一,且制作精良,规模宏大,对于探讨魏晋时期高句丽山城建筑,开展有关高句丽的历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艺术和学术价值。1979年巍霸山城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清泉寺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巍霸山城(含清泉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棚沟石棚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安波街道戴家村石棚屯,坐落在屯东海拔117米平缓的丘陵上。
据调查,此地原有石棚六座,一大五小,五座小石棚中曾出土陶罐和人骨,今仅存残迹;大石棚由东、西、北三面立石和石盖组成,整体较矮而顶盖甚大而厚重,平面略呈长方形,正南北向,面积24.94平方米,保存至今完好,是辽东半岛大石棚群中规模较大也较有特点的一座。
石棚沟石棚为研究原始社会末期辽宁地区巨石文化、丧葬文化及石棚分布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1979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棚沟石棚对研究大连乃至东北亚地区青铜文化,特别是青铜时代墓葬形制、结构,丧葬习俗、历史文化分期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和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城子坦街道金山村,战国至汉代文化遗存,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城山城址坐落在严屯大城山上,碧流河由城下蜿蜒而过,现存城址平面略呈方形,面积约8000平方米。
经考古调查,上世纪50年代前城址尚存夯土墙,后因村民在城址上开荒种田及修建水库取土取石等行为,使遗址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城址内曾出土战国和西汉时期的陶器、铜镞及布币等文物。城址现为耕地,地表散落较多陶片,文化堆积较厚。
大城山城址对研究战国至西汉时期大连地区历史文化、城址分布及特征有重要的历史和科研价值。1988年被新金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大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皮口街道新台子社区新台子屯北,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烽火台台体为砖石结构,平面呈圆形,通高10米。台基由花岗岩石条砌筑,台身以青砖错缝砌成,白灰勾缝,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系一座明代军事警卫的“烽火台”。
该烽火台有石门额一块,额面正中阳刻“永安台”三个大字,左侧阴刻:万历十八年五月吉旦立;右侧阴刻:金州卫指挥□□□□。
永安烽火台对研究明代海防设施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1979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