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苏尼特右旗民间习俗

  • 风水民俗
  • 2022-02-22 10:33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消费风俗  
营地:营地是畜牧业消费基地。苏右旗牧民在长期的畜牧业消费活动中,构成不同时节在不同营地放牧的共同的风俗。  
走敖特尔:走敖特尔蒙语是走场的意义。是游牧生活的一种方式,遇有旱灾、雪灾时,牧民赶着家畜,到远处草场好的中央暂住下来放牧。  
调驯役畜:调驯役畜如驯马、驯骆驼、寻牛等是牧民在消费中不可短少的一项工作。  
阉割:阉割有阉割羔羊、阉割公马、阉割公牛、骆驼阉割等。  
苏尼特牧民除了以上有风俗的牧业消费活动外,每年停止必要的牧业消费劳动。如剪羊毛、挠山羊绒、灌药驱虫、药浴洗羊、等。还有一些手工工艺活计,如打毛绳、擀毡子、拴鞍具等。  
二、生活风俗  
服饰:服饰有帽子、蒙古袍、马蹄袖、腰带、靴子、坎肩尔等。  
女子服饰:蒙古族女子服饰自成体系。有不同时节、不同场所戴的不同款式的帽子、头巾、首饰等。服饰有个时节、和场所穿的袍子、坎肩(奥吉)等。  
男子佩饰:有戒指、银碗、烟袋、鼻烟壶、褡裢、蒙古刀、马鞭、马鞍、马嚼子等。  
妇女佩饰:妇女佩饰常用的有耳环、手镯、戒指,普通用铜、银、玉石制造,孕妇不戴手镯。  
三、寓居  
蒙古包:蒙古包蒙语称“蒙古勒格日”其结构为圆形穹顶(唐脑)四周用哈纳作壁,再用乌尼杆把唐脑和哈纳衔接固定,再安圆房门,蒙古包的构架成形后,里外包毡,毡子两层或三层,上部用顶毡,下面用围毡。  
帐缝:帐缝是牧民们的简易住处,它有4根梁和2根柱子顶起布缝,周围用橛子固定,用土埋上边角,主要用于暂时走场、打草,或大伙聚会时运用。  
四、主要用具  
勒勒车:蒙古族运输工具,简单笨重,可用牛、马、骆驼拉车,  
棚车:蒙语称“哈木特尔格”,用木条制成半圆形车棚,外面包毡子或凡布,可防风避雨。  
五、温泉  
温都尔阿尔善温泉距苏尼特右旗政府所在地赛汉塔拉镇15公里,距省道呼锡公路3公里。  
苏尼特右旗温泉属中性咸水,水温到达了63度至67度。其中氟、锶、碘的含量均到达矿水浓度,溴、锂、偏硼酸、偏硅酸的含量大大超越“国度医疗热矿水规范”,为世界少有的地热温泉水质类型,作为医疗浸泡运用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有一定的保健和中途夭折的作用。由于含铁元素和其他微量元素丰厚,水的颜色是金黄的,这种温泉在日本称为黄金汤。  
目前,依照国内四星级酒店规范建造的温都尔阿尔善温泉度假村已初具范围,总占地13000平米的二层多功用厅(包括:宾馆、生态餐厅、会议中心)已建立完成、其中占地4000平米的钢构造四合院、别墅区、停车场及温泉洗浴小包间已全部建立装潢完成。企业精密打造的国内第一“黄金泉”、“魔幻水上乐园”、多种特征沐浴、健身文娱、多元化民族餐饮、前沿时髦饮品、茶道以及户外骑马、射箭、卡丁车、“篝火”烧烤等民族特征活动也全部投入运营。  
温泉旅游,曾经成为苏尼特右旗旅游休闲品牌之一。  
地热矿泉洗浴的医疗保健成效主要是应用热矿水的温度、有用矿物质、微量元素对皮肤的浸透作用及水的冲击和自身的浮力到达对人体的疗效,有利于疾病的预防、缓解和治疗。  
六、苏尼特王府  
苏尼特王府属自治区二级文物维护单位。它位于旗政府所在地赛汉塔拉镇以南45公里处,集二线铁路、208国道经此纵贯南北。  
1945年以前,苏尼特王府曾经是苏尼特右旗乃至内蒙古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9月,乌兰夫奉命来到苏尼特右王府,以他的雄才大概和高超的斗争艺术,依照中共中央对内蒙古工作的根本方针,没用一枪一炮,用战争的办法争取蒙古族进步青年学问分子,团结大多数民族上层人士,胜利地处理了“内蒙古共和国暂时政府”问题,从而争取和团结了锡察盟一带主张“内外蒙兼并”“独立”和“高度自治”的权力,使其走上了中国共产党指导的内蒙古民族解放运动的正确道路,为维护祖国的统一树立了勋绩。  
因而说,到苏尼特王府旅游会让大家走向另一种深沉、古典、神秘与长久。  
苏尼特王府建于同治二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863年—1908年)。它是在继承汉式儒家礼制建筑“中轴对称、前堂后寝”之制的根底上,因循喇嘛黄教传统建筑作风,分离蒙古族的信仰改为“前为厅堂、后为佛殿”,其间还搭有数顶大型蒙古包。这些建筑根据不同的用处,面向不同方向,院中有院,院中跨院,院中套院,环环相扣,参差有致,几套建筑勾连在一同,构成了一个华美雄伟、庄严古雅、精巧绝伦的建筑群。  
三百多年风雨和文化大反动人为的拆毁,使东、西两院和后花园早已荡然无存,剩下的仅是中轴主体建筑那些残缺的墙体和显露椽檩的屋顶。固然历经沧桑,但古韵犹存。2007年,旗政府停止抢救性维修,修缮了中轴区,紧接着又投入巨资恢复了东西跨院古建筑的原有风貌。往常,这座兼具了藏汉宫廷作风、行宫与定居宫殿圆满分离的雄伟建筑群落已根本恢恢复貌,并且在2013年正式对外开放,固然时间仓促,搜求有难度,目前只要100余件馆藏文物,但曾经把这里依照博物馆的规范和陈列格局停止了规划,仅设置的展览厅就有22个之多,除了在内容上分为近代蒙古族历史和苏尼特民俗文化主题外,还有恢复陈列、专题陈列、实物展览、模型展览、图画展览、文字引见等等较为完备的展览方式,从而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平面化地使古老的苏尼特部落历史文化底蕴得以再现于世。  
七、巴彦敖包  
解放前,苏尼特右旗境内大小敖包约有上百个,但最有名气的是朱日和境内自然构成的“巴彦敖包”。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日为公祭日,属于社会公用的旗祭敖包。届时,旗王爷等王公贵族、衙署官员都要亲身祭奠。  
敖包祭奠大致有血祭、洒祭、火祭、玉祭四种。  
血祭,就是把本人家最好的肥牛、肥羊宰杀之后,恭恭敬敬地供奉在敖包前。这是一种常见祭法。  
洒祭,(也叫“酹祭”)就是把鲜奶、奶油、奶酒,一滴一滴地洒在敖包前,祈求幸福。  
火祭,就是在敖包前,烧一大堆干树枝,或一大堆干牛马羊粪,祭奠各户走近火边,排列成队绕火三圈,并念着自家的姓氏,供上祭品把全羊肉投入火堆里一同熄灭,烧的越旺越好。蒙古族的萨满教以为火是最圣洁的,因此以火祭敖包。  
玉祭,在古代玉是很贵重的,它常常是奉神的供献品。在远古的祭奠和招魂中成为典礼法器,是人神相同的桥梁。蒙古族在祭敖包时,也有这种礼俗。  
祭奠开端,众人在喇嘛的诵经声和祭奠掌管人的引领下绕敖包款款而行,有的行跪拜礼,有的行躬首礼,献上哈达、美酒、奶食、肉食等,默默地祈愿。向诸神表达牧人的生存愿望与肉体需求。祈求天神赐予雨水,祈求地神赐予丰草,使牧人的生活平安全安,人畜两旺。  
随着社会的开展和蒙古族牧民物质文化生死水平的进步,长期历史沉淀的敖包文化同样注入了与现代文化相顺应的文化成分。牧人们在举行了传统的祭奠典礼之后,在赛马、摔跤、射箭等民族体育赛事的基  
础上又多了文艺演出、招商引资、经贸洽谈等内容。  
最后,祭奠的人们开怀畅饮,尽兴狂欢。青年男女常常借此溜出,登山玩耍,互相跟随,谈情说爱,商定终身。人们所熟习的“敖包相会”之歌,就是青年男女相约敖包前,互相表达爱恋之情的真实写照。  
八、脑木更国度地质公园  
“脑木更”汉话的意义是“弓箭”。它因土质发红,在平整的草原上突兀出来一处高百米的台地,所以又被人们称为大红山。大红山由东北向西南走向,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有一条比拟缓的斜坡能将车开到顶上。把车停在台地中央,又是一处平平整坦的戈壁滩,由于平面特别大,所以不觉得在顶端。近山而观,其形活像一张绷紧弦的弓。西南空地上,有一独体圆锥形红黏土山,形似烽烟台,高约百余丈。遥望如尖箭头拔地而起,刺破青天,直入云霄。这就是牧民们世代作为神物供奉的脑木更敖包。2014年1月,脑木更被批准为国度地质公园。脑木更第三系规范地层剖面自然维护区,对研讨第三纪埋藏学及古天文、古环境、古岩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九、浑善达克沙地  
“浑善达克”的正确读音是“温泌达克”,汉话的意义是孤驹。相传成吉思汗西征经此沙地时,乘马为其最心爱的孤驹,因而而得名。  
浑善达克是内蒙古中部和东部四大沙地之一。往常日趋扩张的沙漠就像一条巨蟒横亘在草原上,以每年2-3米的速度无情的吞噬着片片绿洲,风沙不只危害和搅扰着当地牧民的消费生活,暴虐之势直逼古老的京城和其他现代都市,以至要挟日本,韩国等领国。向世人拉响了最令人担忧的生态警报。  
1978年11月,简直与变革开放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一个彪炳史册的严重决策——在我国四大沙地,八大沙漠南缘及黄土高原建立大型防护林。当代最为悲壮而宏伟的生态史诗由此拉开了帷幕。  
我们推介的中央叫乌日图淖尔,汉译:长长的湖泊。是牧民额尔登巴特尔5000亩草场的一局部。2003年在施行京津风沙源管理工程时,被列为封沙育林项目区。2009年,额尔登巴特尔在该项目区内应用蓝天、碧水、草地、沙漠构成的一道共同景色开拓了生态旅游点,是苏尼特右旗草原生态旅游的精髓局部,1A景区。  
这里没有一点人为的造作。在这里,你才晓得什么叫心醉蓝天,这种蓝,蓝的纤尘不染,难怪这苏尼特被人们称为蓝色的蒙古高原。而这一切,当你找一个好的视角从水中再望,居然在水上水下对影而出,天蓝水蓝,云白水白,草绿水绿,花红水红。光影像魔术师一样变幻出油画般的颜色,十分漂亮。夏日里的乌日图淖尔,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神奇的湖泊,才绽放成了一片绚烂多姿、亦真亦幻的盛宴。  
十、毕鲁图庙  
毕鲁图庙距朱日和镇11公里,是苏尼特右旗现今仅存的独一一座寺庙。听说在1708年,从西藏走出三个发扬佛教的喇嘛,他们云游了大片草原,看风水,选地址,谋划建庙。来到苏尼特后,以为德王府南麓的宝日敖包合适建庙。  
于是其中一名叫哈日毛日图的喇嘛掌管设计施工,取名“毕鲁图庙”。以后陆续建立,成百列“勒勒车”和驼队从远在400公里的内地,几次的往复拉运着石块、砖瓦、檩椽,构成了具有朝克沁殿(行政教务殿)、道格西德殿、刚珠日殿、丹珠日殿、伊苏殿等五个殿和十二个仓这样范围的,气势雄伟、外型美观的建筑群落。能够说,这座黄教藏式建筑是用忠诚和汗水砌筑的。如今健在的活佛叫巴达玛嘎日布,曾担任旗人民政协第六届、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现任锡林郭勒盟宗教协会会长。  
据这位活佛讲,毕鲁图庙是苏尼特右旗较早建成的寺庙之一,至今已有13位活佛转世。他还说,毕鲁图众多庙宇在破坏前都是雕梁画栋,重楼复阁,聚集了许多能工巧匠们的聪慧和力气。那飞檐斗拱的建筑,绰约多姿的佛像,华丽堂皇的绘画装饰,均具有共同的民族艺术内涵和欣赏价值,表现了人们追求不祥幸福的心愿。  
1966年的“文革”中,毕鲁图庙被造反派严重破坏。庆幸的是,大殿当时作为战备粮库保存了下来,1989年,旗人民政府落实宗教政策,修缮了这个大殿。  
往常,每年农历5月16日、6月13日、6月29日,毕鲁图庙都要停止“庙敖包”祭奠典礼和“千盏灯会”等祭奠活动。  
十一、千年古榆  
额仁诺尔苏木位于我旗边境,距旗所在地赛汉塔拉镇120公里,这里由于生长着好多千年古榆树而远近出名。  
听老人们讲:当他爷爷的爷爷在世的时分,古榆就这么大了。  
他们的话一点也不假。大家都晓得榆树是生长迟缓的树种,长到如今这样:树高25米、树围7米、掩盖500平方米的范围,至少得一千年,树木专家审定的结果也是这样,因而本地人把这棵树称为千年古榆。这些古榆树可在零上45度、零下40度的环境存活,是一个刚强的树种,被赞为“生命之树、英雄之树、肉体之树。”又被称为“活着的植物化石”,被旗人民政府列为维护植物停止管理。  
荒漠草原上树木稀少,有的中央方圆几十里才长一棵树,它的内涵是多树中央的人难以想见的。特别是沙地里的榆树,在与风沙和干旱的格斗中,练就了一副铮铮铁骨。所以,蒙古族的老老少少都坚持以为古榆是神,护佑苍生的神,以为这样的树木有一种神奇而强大的灵气和生命力,酿造了荒漠的盎然活力。  
十二、岩画  
位于额仁淖尔苏木所在地西端10公里左右,有一条长约10公里左右的蜿蜒山谷,当地牧民称之为“德勒哈达”、“希拉哈达”。这些中央的巨型石头上散布着大量的岩画,现已定为旗县级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岩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方式,它是在社会消费力不兴旺、文字初创时期,具有自发性的创作。这种创作能够说与神话具有同样价值。  
岩画较其他的艺术方式保存着更多的人类原生态的东西,与人的情感、心理等生命情状有更直接的联络。这就为我们探求前人的心理状态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德勒哈达岩画的外型技法各不相同,有凿刻、磨刻和线刻,古朴粗暴,像儿童笔下的形象,颇得天真自然之美。能够说,它到达了庄严中见活泼,方正中见变化的艺术效果,是极为原始质朴的绘画艺术品。就其内容而言,有日月和星宿、牲畜和动物、狩猎和博斗等局面。  
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岩画学家盖山林先生以为,这些凿刻在坚硬石头上的文化艺术反映的是从远古青铜器时期直到明清时期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社会生活、习俗习气以及他们的思想认识.实真实在记载了他们的消费理论、生活情形以及这些民族部落的历史。在世界岩画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给今人留下了无尽的遥想空间。  
十三、乌兰牧骑  
“乌兰牧骑”就是内地歌舞团的名字。“乌兰”为“红色”之意,“牧骑”为“树杈上的嫩芽”。翻译成汉语是“红色的嫩芽”,后来又被人们引申为“红色文化工作队”,或“红色文化轻骑兵”。  
乌兰牧骑是苏尼特人的一大自豪。2013年1月9日,苏尼特右旗被内蒙古自治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内蒙古第一支乌兰牧骑降生地”。  
1957年,苏尼特右旗民间文艺活动开端活泼起来。旗直机关、企业、学校每个周末都要自发的搞联谊活动,唱歌、跳舞吸收了好多大众驻足观看。特别是逢年过节,各单位还自编、自导、自演一些节目下牧区巡回演出,很受牧民欢送。原文化室文艺宣传队组织方式和演出方式显然不能顺应牧区地广人稀的特性了。为了更好地展开丰厚多彩的文艺宣传活动,6月17日,旗指导决议成立一支专业演出队,队长由原文化馆馆长出任,演员中有机关工作人员、牧民共9人。装备了两辆“勒勒车”、四件乐器。  
就这样,享誉全国、世界有名的文化宣传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在苏尼特草原宣布成立了。  
起初的几名乌兰牧骑队员吹、拉、弹、唱、舞无所不会。比方,报幕员,报完幕便拿起一件乐器弹奏起来,伴奏之后,还能为您献上一曲独唱歌曲,舞蹈演员们退场,报幕员又在队列中呈现。演出前后还是图片展览解说员、日用商品售货员、时势政策宣传员、业余文艺辅导员和摄影员、播音员、理发员等。  
他们来自草原,来自农牧民,他们和草原、和农牧民大众有着永远分不开、扯不时的情结。他们想农牧民所想,急农牧民所急,送农牧民所需,探索出了“牧忙分散、牧闲集中、灵敏机动、便当大众”的活动方式,在农牧业大忙时节,他们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生活,积聚素材,构思创作。闲时,他们则演出依据农牧区大众消费生活加工创作的小型文艺节目,演出不受场地、舞台、布景、灯光、声响、乐器、服装等限制,因此被誉为“一辆马车上的文化工作队”。  
乌兰牧骑的这一特性正是由其效劳目标所决议的。他们面向基层,面向大众,深化到蒙古包,使世世代代、祖祖辈辈生活在文化瘠薄、信息闭塞的草原上的人们,终于有了本人的文艺队伍。所以,蒙古族老乡亲切地称之为“玛奈(我们的)乌兰牧骑”。  
1957年9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召开全区大众文化工作会议,推行了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试点经历。从此以后,乌兰牧骑之花就开遍了内蒙古自治区。  
半个多世纪以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一直坚持发扬主旋律,每年都能创作出一批大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为民族地域文化事业的繁荣做出了突出奉献。  
乌兰牧骑演员不断与牧民情相依、心相连,遭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邓颖超、乌兰夫、习仲勋、杨静仁等党和国度指导人的赞扬,并屡次接见过参与全国巡回演出的乌兰牧骑队员们。关于乌兰牧骑所坚持的先进文化的方向,党的三代指导人都给予了充沛肯定和高度评价。周总理屡次叮嘱队员:“不要进了城市,忘了乡村,要不忘过去,不忘乡村,不忘你们的牧场”;“望你们坚持不锈的乌兰牧骑称号”。邓小平同志题词:“发扬乌兰牧骑肉体,一心一意为人民效劳。”1997年,江泽民总书记题词:“乌兰牧骑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阵线上的一面旗帜。”  
往常,随着社会的开展,旗乌兰牧骑有了本人的办公大楼、活动舞台车和全区最大的2000平方米的多功用排演厅。同时,他们更新了灯光、声响、乐器、服装、道具等设备,装备新队员时也留意选拔专业人才,据统计,现有50多名队员中,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占80%。  
乌兰牧骑自降生以来,先后创作音乐、曲艺、木偶戏等作品两千多个,屡次在全盟、全区乃至全国获奖,获奖作品多达六百多个,参与拍摄过电影《祖国啊,母亲!》、电视剧《马头琴的故事》等,获得了令人注目的成果。乌兰牧骑还作为文化艺术的友好使者,走出国门访问演出,把友谊的歌声传播到世界各地。  
2012年2月23日,代表我国赴美国巡演的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回到故土。在10天的时间里,15名演员在洛杉矶、圣地亚哥、拉斯维加斯、旧金山等地贡献4场精彩演出,观众达2万人。他们把共同的蒙古族艺术文化带到了大洋此岸,遭到美国观众的欢送。  
2012年11月7日晚,乌兰牧骑为党的十八大献礼,在首都北京解放军歌剧院盛大演出蒙古风情音舞诗《我从草原来》,为首都人民激情贡献独具草原文化特征的艺术盛宴。  
乌兰牧骑是时期的骄子,也是民族优秀传统的发扬光大者。近60年来,乌兰牧骑队员走了一批又一批,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乌兰牧骑扎根基层、面向大众的初衷没有变,一心一意为人民效劳的目标没有变,艰辛斗争、无私贡献的本性没有变。  
一切这一切,是乌兰牧骑历久弥新的法宝。因而,乌兰牧骑青春常在,乌兰牧骑旗帜不倒,乌兰牧骑事业绚烂辉煌,这就是内蒙古各族人民的自豪------草原上的乌兰牧骑!  
十四、赛汉塔拉旅游文娱园  
在广大的苏尼特草原上,有一处白云蓝天,绿树如荫,湖光山色,鲜花争艳,鸟啼鹿鸣,景色如画的绿色园区。一座座蒙古包在绿草丛中显得格外圣洁,古色古香的亭台令人不由有一丝怀古之幽情。方式各异的住宿小木屋使你有了门庭若市的觉得,这就是苏尼特右旗赛汉塔拉旅游文娱园,往常已成为人们旅游、度假、消遣的绝好去处,在草原上已显现出一道亮丽的景色线。  
赛汉塔拉旅游文娱园,位于赛汉塔拉东南3.5公里,208国道在园区前面穿过,向南延伸至北京仅600公里,向北抵达边防口岸城市—二连浩特市也仅有106公里,省道呼锡公路可便利的通往首府呼和浩特和锡林郭勒盟行署所在地—锡林浩特市,交通非常便利。  
园区地处古河道上,公开水资源非常丰厚。蒙西电网横穿园区,110千伏高压双线路从园区经过,能够充沛的保证整个旅游度假园区的用电。园区内交通、通讯根底设备较好,园区已通油路,程控电话和挪动电话网可通往世界各地。  
旅游文娱园始建于2000年,经过三年的建立投入近千万元,现已逐渐构成以草原生态风光和民族风情为主,人造景点为辅的景观园区。整个园区南北长3公里,东西长3.5公里,总占空中积约10平方公里,建筑面积为57000平方米,园区栽种树木18万多株,树苗圃2000平方米,规范化羊饲舍1800平方米,饲养驼鸟的场地8000平方米,蔬菜大棚14400平方米,人工草场1300亩。大小蒙古包90顶,套间客房20套,欧式接待大厅一座,供展览珍品的木屋一座,博物馆一座,成吉思汗金顶大帐一座,并塑有九龙壁和八骏马雕塑各一座,固定资产已达700多万元。整个园区建立已初具范围,已建成吃、住、行、娱、购、游为一体的具有民族特征的草原生态旅游企业。  
旅游文娱园现有工作人员80名,管理人员6人,导游2人,保安2人,环卫3人。年接待游客6万多人次,其中入境游客有许多来自蒙古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国度的客人,年停业收入120多万元,完成利润26万多元。如今旅游度假文娱园已被国度正式批准为AAA旅游景区。赛汉塔拉旅游文娱园的主要景辨别为六局部:  
1、人工湖景区:进入旅游文娱园,首先进入视线的是程度面面积118亩的人工湖。鱼儿在湖水中遨游,游船在水面荡漾。堤上绿树成行,堤下的花草争相斗艳,湖水就像一面明镜,倒映着旅游度假村的英姿。  
2、恐龙博物馆景区:苏尼特草原是恐龙的故土。内蒙古博物馆珍藏的查干诺尔恐龙化石和二连盆地的恐龙化石都出自这片美丽的草原。占地60多平方米的恐龙博物馆展出的恐龙化石模型,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3、野生动物园景区:园区内饲养了多种野生动物供游人欣赏。有狼、孔雀、鸿雁、灰鹤、野鸭、梅花鹿、鸵鸟等多种野生动物,人们在茶余饭后温步其间,悠然自得,别有一番情味。  
4、民族竞赛场景区:园区的东南面是那达慕大会的主会场,每年的那达慕大会就在这里召开。届时全旗的蒙古民族身着艳丽的蒙古服饰,手舞足蹈,庆祝草原的牛羊歉收和不祥如意,在竞技场上赛手们各显身手,摔跤、赛马、射箭、等传统的蒙古民族竞赛项目深受游客们的喜欢。周长2公里的封锁式赛马场开阔平整,骑手们骑着膘肥体壮的骏马在赛场上纵情驰骋,让人真正的领略到马背民族的风采。  
5、金顶大帐景区:成吉思汗金顶大帐设计共同,外型宏伟,具有浓郁的民族作风,整个行宫占地15000平方米,为了留念成吉思汗这位民族英雄,在这里建造了金顶大帐,帐内有4米高的成吉思汗雕像,以满足后人对成吉思汗祭奠的心愿和瞻仰这位民族英雄。  
6、蒙餐和蒙古茶吧文化区:在欣赏和旅游之余,你能够走进具有蒙古特征的茶吧里渐渐的品味着奶茶的香甜。48顶洁白的毡房餐厅,能够同时供600多人同时就餐,正宗的蒙餐让您一饱口福。  
十五、花原游牧文化旅游点  
苏尼特右旗“花原游牧文化旅游点”位于苏尼特右旗赛汉塔拉镇巴彦杭盖嘎查。总占空中积约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万平方米,从业人数30余人。旅游点天文位置优越,距208国道0.5公里;距苏尼特王府和朱日和工业园区27公里;距朱日和军事锻炼基地有40公里;距二连浩特市130公里;距呼和浩特市270公里;距锡林浩特市360公里;距北京500多公里。  
旅游点共分为四个区域:1、消费生活区--景点食品原资料均自行消费供给,肉食、奶食全部为绿色食品;2、游客接待区--均由蒙古传统蒙古包接待为主;3、文娱区--以儿童为主的包括:手工蒙古包拼装、沙滩游戏等文娱项目,其次是能够举行苏尼特传统蒙古婚礼项目;4、住宿区--共有五项以规范住宿间方式装修的蒙古包可供游客住宿。  
景点设备齐全,具有大型就餐蒙古包、住宿蒙古包和陈列民族传统工艺品、民族服饰、五畜用品的蒙古包数十顶,为广阔游客提供正宗草原特征餐饮及传统民族竞技项目,民族歌舞等多类文娱项目的综合草原旅游景点,旅游点均匀年停业收入96万元,完成利润39万元。  
“花原游牧文化旅游点”构成了集草原特征景观、民族民俗风情、草原生态和民俗游牧文化为一体的旅游产业景点。突破传统养殖观念风俗的牧人,同时应用本身的民族文化底蕴,走出一条特征化的产业之路,发明出一个新的旅游开发新路子。  
花原游牧文化旅游点是集休闲旅游、牧民生活体验、草原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为根底,以蒙古族游牧文化为突出点,推出蒙古族游牧人的观念、信仰、习俗、习气等一系列具有原始蒙古特征的旅游区。  
十六、金界壕  
金界壕散布在苏尼特右旗布图木吉苏木、新民乡和朱日和镇境内。这条古“长城”遗址,呈南向东北方向延伸,全长111公里。该“长城”建于1115年树立的大金国。1235年金熙宗即位后,西起土默特右旗地夹山(大青山),大致以阴山以北,向北直到今嫩江右岸的尼尔基镇,长约3000公里,墙下掘成一道长壕。故名“金界壕”。金界壕根本上就地取土,“打板墙”的方式建成的,为土质“长城”。由于阅历数朝数代,风吹雨蚀,其真实高度已无法讲究,现有高度约为1米左右。  
据有关人员引见,此古长城为国度级文物重点维护项目,在修建公路208国道工程中,已报请有关部门审批,修路时予以思索维护。  
十七、苏尼特右旗饮食风俗  
1、苏尼特羊肉串:烤羊肉串能够说是风行全国的一种风味小吃,遭到广阔大众的喜爱。烤羊肉串,是内蒙古的一种传统小吃。其做法是:把羊肉和羊油切成薄片,肥瘦搭配地穿在细铁钎上,放在长形的烤羊肉串炉上烤,然后撒些辣子面、精盐和孜然粉,数分钟即熟。  
2、蒙古奶酪:奶酪,俗称酪蛋子,是蒙古族居民非常喜欢的一种奶食品。奶酪,分生奶酪和熟奶酪两种。生奶酪的做法是,把鲜奶倒入筒中,经过翻搅提取奶油后,将纯奶放置在热处,使其发酵。当鲜奶有酸味后,再倒入锅中煮熬,待酸奶呈现出豆腐外形时,将其舀进纱布里,挤压除去水分。  
4、手把肉:手把肉是呼伦贝尔草原蒙古、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游牧、狩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即用手把着吃肉之意。羊、牛、马、骆驼等家畜及野兽的肉均可烹制手把肉。  
5、奶皮:奶皮以牛奶制成。把新颖的牛奶装人盆中,过两三天以后,上面即结成厚厚的一层奶皮。将这层奶皮叠为双层揭下来,内夹白糖,吃起来香甜无比。奶皮多在逢年过节馈送亲友和敬老时用。制奶皮用的牛奶,秋天挤下来的最为理想,由于此时乳牛的膘最肥,乳汁油脂也最丰厚。  
6、蒙古奶茶:蒙古族主要寓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及其毗连的一些省、区,蒙古族牧民以食牛、羊肉及奶制品为主,粮、菜为辅。砖茶是牧民不可短少的饮品,喝由砖茶煮成的咸奶茶,是蒙古族人们的传统饮茶风俗。  
十八、苏尼特右旗吉呼郎图匈奴墓葬考古开掘  
2020年9月下旬至今,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讨所与北京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锡林郭勒盟文物维护管理站等组成的结合考古队对苏尼特右旗额仁淖尔苏木吉呼郎图匈奴墓群2座墓葬停止考古开掘,发现木棺、人骨、铁刀、铁镞、陶罐、漆器及动物殉牲等。2座墓葬地表有圆形石头封堆,1号墓早年被盗,2号墓未遭人为毁坏,但穴居动物将木棺作为巢穴,对墓葬形成严重扰动毁坏。  
据理解,吉呼郎图匈奴墓群是我国阴山以北草原地域发现的第一处匈奴墓群,学术价值严重。本次开掘工作初步理解了该墓群的墓葬构造及丧葬风俗,为匈奴考古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