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五台县民间习俗

  • 风水民俗
  • 2022-02-14 10:41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五台山民间风俗  
1、饮食风俗。佛教戒律规则,和尚必吃素食,称之为斋戒。由印度传人中国的佛教,居于主导位置的是大乘佛教。大乘佛教以为出家人应当从慈善为怀,不可杀生,各种肉食虽不是佛僧杀生所得,亦为别人杀生所得,与佛教慈善相悻。所以,大乘佛教反对食肉,倡导素食。《涅槃经》曰:  
山西五台山  
“从今日后,不听(不允许)弟子食肉,察看如子肉想。夫食肉者,断大慈种,水陆空行有命者怨,故不令食。”  
五台山的和尚尼姑,以油腻俭朴为尚,主要吃大烩菜,即按不同时节以山药、葫芦、豆角、茴子白、白菜等另加少许粉条、豆腐炖煮而成,称为“罗汉菜”。五台山寺院的这种饮食风俗也影响到五台人的日常饮食,大众中凡皈依佛教的人,大多坚持吃素食。“罗汉菜”更为广阔大众所承受,成为家庭饮食中最普通的菜。  
2、服饰风俗。早期僧人的穿着为“百袖衣”,或叫“粪扫衣”,即用渣滓中拣来的各种破布缝制的衣服,或者是被人们丢弃在渣滓中不穿的褴褛衣服。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其弟子向他讨教出家人穿什么衣服,他答复说:“出家人当着粪扫衣”。听说出家的僧人衣着这种褴褛不堪的粪扫衣、百衲衣,就会遏止贪婪,有益于修身养性。后来,僧人固然又改穿“三衣”、“五衣”等僧服,但百衲衣己成为出家僧人的服饰遗制。  
在五台及晋中等地,婴儿降生百日,俗谓“百岁”。过百岁时,最有特征的礼物就是百家衣,其外形颇似僧衲,是集各种颜色的碎布块缝做而成的,固然不一定确有“百家”,但是敛布的家数越多越好。这大抵也是受佛教影响,并赋予新的民俗含义,以为穿上这样的衣服能使孩子除病免灾,身体强壮,长大成人。  
3、丧葬风俗。中国民众远在上古之时,就构成了与现世生界相对的另一个世界生活的观念,对死考的生命续存有着固执的信仰。以这种信仰为内在支撑,构成了“事死如事生”和厚葬隆丧的习俗。民间普遍实行的葬式是土葬,寺院则实行火葬,寺内僧人逝世,犹如佛祖归天一样,以柴草易燃之物架起火化台,烧化尸骨,将骨灰埋入寺院塔林。  
民间风俗对五台寺院生活也有影响。如民间祭奠,来源于古老的祖先崇拜,后来与中国宗法社会构造相联络,构成了富有伦理文化特性的祭租风俗,并深深地渗透到寺院的祭祖风俗里。不过,与民间祭奠不同的是,寺院僧众祭奠之祖并不是与本人有血缘关系的同姓祖先,而是佛门祖师。  
二、五台结婚风俗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但是在旧社会,男女婚嫁是不得自主的。五台风俗称儿子结婚为娶媳妇,女儿出嫁为僻宫妮。男女双方首先需门当户对,双方有的结婚前都没见过面,全凭媒妁引见,父母许诺。《五台县志》记载婚礼普通有六个环节,即:定亲、纳彩、会亲、送期、嫁娶、回门。不论哪个环节都要选吉日才行。  
后来因社会进步,渐渐开展的增加了相亲这个重要环节,即由媒人(引见人)先引见双方家世辈景,如双方条件相当,即可相亲,由引见人引男女双方相见,互看容貌身体。如彼此相互看中,对家世、住房等都比拟称心,就能够换契了。就是双方家长交流孩子们的生辰八字,看大婚小婚合不合,民俗有:鼠配牛代代有,玉兔金犬起高楼,雄鸡高唱蛟龙飞,马羊共圈满罐油,白虎黑猪上等婚,蛇猴相配天地久的说法。还有白马怕金牛,鼠羊不到头,蛇见猛虎如刀割,子鼠见羊万年愁,兔子见龙不持久等等,就是看两个孩子属相能否范冲,属相也配,双方看见也对事即婚成,就可定亲了。  
纳彩:俗称行礼,即男方带彩礼到女方家。彩礼有现金、大洋(以前是元宝银器)、梳妆匣,四色礼等,这些东西如今好多人都不用了,而在过去则大有考究。比方这四色礼均需双分,以取成双配对之意。有镜子一对,意为夫妻明镜无瑕;梳子一对,意为婚姻舒心别扭;针两包,暗含贞操纯真;红线顶针两个,取千里姻缘一线牵之意。另有红兰布料两块,意味兰天红地,比喻切肤之痛。这些过去结婚都有,只是依据贫富而物有贵贱之分而已。届时,女方父母需邀直系亲属,设宴款待,招待新女婿。行礼完了女方家还要准备回礼:红纸包两小包咸盐,取意有缘;再包两小包院里土,意义让两人服水土,无灾病;再包两小包黑炭,意义让小两口以后日子红红火火;还拿两盒洋火柴,寓意夫妻感情热火,永远相爱。还有送的裤子一条连的红裤带两条,算是女方给男方的“长寿裤”,祈盼两人白头偕老。  
送期:又叫送契,普通和行礼在同一天停止,男方选定结婚日期,送女方晓得,俗称送期。双方各自准备嫁娶事宜,置办喜宴,通知亲朋好友届时赴。  
男女双方到了当地认可的婚龄,男女双方就协商结婚的日子。也就是下日子,下日子前先分别找阴阳先生看利月,属相不同利月也是各不相同,媒人到双方家里谐和,要把娶亲日子统一,普通是男家先请阴阳先生选择日期,也就是定利月。但这利月吉日却是以女方属相来定。为此还有一首《利月歌》:鸡兔相配正七月,虎猴二八白了头,三月九月宜猪蛇,龙狗四月十月好,五月十一牛羊配,六月腊月马鼠交。要是无法走利月,赶赶乱岁无懊恼。利月美观,但终究在哪天却必需阴阳先生依据女方天干地支四柱八字及周堂图等推算。反正不论谁都要做到无妨无克大吉大利才好,否则就有凶神恶煞挡道,于女方不利。普通选利月也大多选择秋了liǎo八(秋天)以后到二三月份播种以前。为什么选这几个月了,由于古时人们在这几个月都是闲时,不用上地干活,做事宴的食物也不怕坏。普通选三个日子,一主两次,由引见人拿上礼物通知女家,普通女家都同意男家的日期。但仔细的女家还要另请阴阳先生对对日子,看有无“妨忌”。双方各自准备嫁娶事宜,置办喜宴,通知亲朋好友届时赴宴。关于焦急要结婚的,在五台一带,腊月二十三以后叫“赶乱岁”,无论什么属相这几天都能够不择日子,任选哪一天都能够结婚。但普通人家也都不想赶这个乱岁,固然说腊月二十三神仙都上了天了,百无忌讳,但也没有好的吉日,又赶上快过年,人们还忙的准备自家过年事宜,所以太过仓促。  
在这点上我们五台徐家就不用忌讳,由于徐家十五世祖徐继畬被清同治皇帝恩赐了半副銮驾,而銮驾普通是皇家专用仪仗,銮驾出行,神鬼逃避,百无忌讳。徐继畬逝世后,这副銮驾则也成了家族荣光,每到婚嫁时便借用銮驾开道,一是为正告神鬼逃避,再也借此显耀身份。  
日子定好后,男女双方就开端准备婚礼的事情了,你比方说女人们缝制新婚被褥。老家习俗要请“十全人”(父母、丈夫、儿女俱全的妇女)来缝制,取意“十全十美”。而且在缝制之前都要先洗手擦脸,考究新手新脸,中午还要管饭。最主要的是在缝制被褥中间要多讲一些荤段子,讲得越多,男女双方关系就越好。听说有的结婚后没几天就吵架、离婚的就是由于此时缝制被褥的人没讲故事。  
男人则进来采购事宴上用的好黄米,准备做糕。到晚上不忙了,磋商请帖安人吃糕的事,预算席面有几。第一个要告的就是老爷舅舅家,这是一切亲戚中坐首席的(老爷舅舅是女儿外孙的主子家),礼节最重的。而且必需新郎官亲身去,路上不能稍办其它事,必需特地去,去了还得叩头。再下来是姑姑家、姨姨家。同样是表兄弟的也有考究,老娘家的是上表兄弟,姑姑家的是下表兄弟,姨姨家的则又在姑姑家后头,特别是安席的时分次序位置绝不能颠倒!  
会亲:为款待新媳妇上门,男方邀亲朋,设宴席,请新媳妇及嫂嫂来男家,看看房屋、会会亲戚。届时,男方亲属均给新媳妇拜礼。  
嫁娶:乡村婚嫁礼仪繁多,普通都是三天。但要实算可不止,都要提早七八天就开端准备了。由于旧时做事宴都在本人家里院里做,一切的吃的、喝的、用的都要提早准备,还得提早在院里盘一个大的炉子,用来做饭炖肉。周边邻居,家人父子,妯娌婆妇们都要来帮助。你家的桌子,我家的碗盘一切用具都要借来,东西准备齐全就开端准备吃的喝的,做豆腐、蒸馒头、烧煨。当然事前会贴一份“职事人员名单”,选一名懂礼识道的经理,把各种任务分配清:总经理、记账、司仪、保管、摆席、做糕、伙房、担水、烧水等等。  
第一天,俗称安鼓。大门贴喜庆对联,院内搭灯结彩,亲戚朋友齐来布置新房贴窗花。厨房也开端忙活了,提早在妯娌婆妇们当选的好手们都到厨房帮助切剁摆碟烧煨,糕匠们也开端蒸糕。赶午时普通都做出糕来了,这时都要放几个二踢脚炮,寓意步步高升。五台自古有句俗话:“东冶的馍馍,大兴的糕,槐荫的宫妮不用挑。”所以五台做糕普通都是选用东冶北面的北大(dài)兴、南大(dài)兴的黄米面制造而成。俗称“大黄米糕”,软糜子碾出来的米叫大黄米,软谷子碾出来的米叫小黄米,小黄米磨成的面也能做糕,但口感是硬了难咬,软了发粘,一拉就断;而大黄米磨的面做成糕软筋,有拉劲儿,有弹性。故五台人骂那些鬼精不识礼数的人为小黄米糕,苶精(筋);称誉好女人为大黄米糕。南北大兴一带无霜期较长,水土好,糜子面粘性大,粘性大。经过碾磨的去皮糜子面经笼蒸制、上色、油炸而成。但五台的糕不同于其它中央,五台糕要经糖色上色,再经油锅炸制后,特地有糕匠往“擂奎”(瓮子的一种)里旋着放糕,然后盖好盖,放在“锅头起”(火炕最热的中央),外面再围上“盖地”(棉被),吃得时分一层层取出,暖洋洋的,筋绵粘韧特别好吃。因“糕”和“高”谐音,故吃糕意味着步步高升。实践上现糕不如馏糕香,炸好的糕回锅馏一下再吃,更增加了粘性,再蘸上些儿糖,味怪(那个)香甜筋软就更木得说了。说的很轻松,但实践做的时分才晓得有多难。民间有句话叫:糕没好赖,全凭掇揣。做糕是事宴上最苦的营生,老家做糕普通都在院里配房里,中央小,人还多,坐下看火也憋屈,还呛。糕匠们先把糕面擦好,等锅开了,把糕面一层层撒进去,糕面一蒸好,糕匠们就要冒着被烫伤的风险在暖洋洋的水蒸气下把蒸熟的黄米糕分红几个坨子,当然捣之前手上要蘸满凉水,然后一坨一坨依次从笼里捣出来放在掇糕的案板上。这边有担任掇糕的师傅事前就曾经在糕案上抹了凉水,以防粘,紧接着疾速地把糕揣成片状再卷成枕头状,快速掇给下一人掇揣,第一人接着锅里刚捣出来的坨子掇揣。第二个人接过掇揣好的糕来嘭嘭嘭地几下揣好后又啪啪啪几下卷住,砰的一声摔给下一个人。如此重复直到把糕掇揣得有了筋骨且不粘手,便抹上油放在雷奎里;接着后面又有糕匠把掇揣好的糕揉戳成胳膊粗细的样子,然后用手把住,把拽成一样大小的糕块子,后面又有糕匠来把这些糕块子抹上事前熬好的糖色。那边倒了胡麻油的油锅温度也正好起来了,随着“哧啦”的一声,第一个糕下锅,那股人们熟习的馋馋地滋味便飘了出来。  
半后晌时,提早预定好的“响打的”五台八音会就来吹奏了。普通婚庆时都是吹奏的“大打”,就是得胜还朝、过街、撩单子、十二层楼、耍娃娃等套曲,此为最上曲。晚上要吃“十全人”给包下的岁数饺子另加天一个地一个。  
第二天是娶亲:五台这边习俗普通在迎娶前(如今也有前一天就送的)都要送一块“奶布绸”,一刀“离娘肉”。规格没有几,随贫富决议。在旧社会,新郎坐骄到女方家迎娶,如今都换成汽车了,同去者有娶戚、伴戚,或四人,称双娶双伴;或二人,称单娶单伴。娶亲的普通是叔叔或者哥哥,伴戚是姐夫。另有放炮的人普通是弟弟或侄子。女方嫁女,新娘要早早起床,吃母亲准备好的甜食,意味婚后生活甘美。然后请“完人”又叫十全人来给新娘梳头打伴,管称“剃脸”或“开脸”,标志着姑娘时期的完毕。新郎来娶亲时,女家设宴款待,并择一接近孩童(普通是妹妹或侄女)给新郎插花,披红绿彩带。娶上走的时分先由新娘母亲点上灯,拿上抹布给女儿擦擦轿,如今是打手电,寓意女儿走的光明大路。另有送亲的大戚人、送戚(普通是叔叔婶婶或哥哥嫂嫂。男方娶回媳妇时会先布置送新娘的男晚辈在亲友家休息品茶,宴席开端前,由男方迎新娘的男晚辈在乐队的乐声中迎接新娘的男晚辈到宴席上座。)相送到婆家,但姐姐不能送。自古有“姑不娶,姨不送,姐姐送了妹妹的命,婶婶送下金圪洞”的说法。最后还择一男童(普通是弟弟或侄子)送嫁妆,跟上新娘去男方家俗称“背皮箱”。娶亲队伍在快回到婆家时就要下轿,新郎官的朋友们此时会让新郎背上或楼楼上新娘,走一步转三圈,嘻嘻哈哈地往回走,当走到大门口时,新娘子要跨过事前在门口正中摆放的马鞍(后来是大凳子),还要跨火盆。这些都寓意着新娘跟了新郎没二心,不论前面是龙潭虎穴都会恩恩爱爱、共同应对。新娘子被娶到婆家后,送亲的婶婶或嫂嫂跟着到新房。旧俗要先喝红糖水,寓意以后日子甘美;再喝豆面汤,寓意和和气气,长寿百岁。五台人考究豆面是喝而不是吃,而且是素喝,捞豆面时先舀半碗原汤在碗里,然后再捞一筷子豆面打叠放在碗中,然后把提早配好的调面素汤浇在面上,最后拿上筷子再挑一挑面。一切都比拟考究。喝面时,边吃面、边喝汤,满家飘香(调面素汤是用胡麻油、花椒、葱花、插芒花、醋、盐、香菜、原汤调制而成)。后来改成喝挂面汤。  
再下来叫抓富贵,事前准备一个木制调盘,里面放上大小不一定各种银钱,新娘只能抓三次,抓下几都是新娘子的,抓的越多代表以后的日子越富贵。下来就要举行结婚典礼拜堂成亲了,拜谢晚辈亲朋,然后送入洞房。接着开端迎大戚人,亲朋好友入席会餐。安席的时分考究颇多,特别是这头闸子席不好安,有主宾次宾之分,可不敢弄错,大戚人、老爷、舅舅、姑父、姨夫等首席普通都在院子正中,其他陪席都按辈分、年龄大小依次摆在两侧入座;新房里是新娘子、女大戚人、姥娘、妗子、姑姑、姨姨等女人们。其她也依辈分、年龄依次入座。期间设乐吹奏安席乱弹来,什么口琴、二胡、管子、唢呐一同上,众亲朋一边吃席一边听戏,合座皆欢。五台人做事宴,普通清贫人家,是四盘一海碗,俗称“五饼的”席,即两个凉菜(藕根、海带)两热(烧豆腐、烧山药)、一大碗杂烩菜。五台烧豆腐烧山药普通用糖色上色后,经过高温走油,再长时间炖制而成。杂烩菜以油炸豆腐(切丝)、粉条为主,辅以豆芽、刀豆、黄花菜等。中上之家普通是五奎四盘,俗称“九件的”席,即烧山药、烧豆腐、炖丸子、杂烩菜等各一碗,再配四个凉菜。也有六盘六碗的,俗称“六六席”;八盘八碗的,俗称“八八席”。还有“六六席”外加鸡鱼的,叫“六六龙凤席”;“八八席”外加鸡鱼的,俗称“八八龙凤席”。不管哪种席,过去普通均为素席,稍有钱的人家才在上面搭配几片烧肉。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人民生死水平逐渐进步,大都改作肉席,鸡、鱼、鸭、海参也屡见不鲜。俗话说:“大小事宴三闸子”,这头闸子就是亲戚朋友们,第二闸的是家人父子们,第三闸子是伙房、跑堂、杂役还有自家人了。三闸子席吃完,根本上天就黑了,晚上年轻人闹洞房,要喜糖,调花嘴,把戏百出,欢乐异常。风俗有“三天里头没大小”的说法,除了公公和大伯子,谁都能够参与,但普通也都是些没结婚的后生们。  
第三天,在旧社会,新郎新娘需拜家庙、祭祖坟,拜谢请人。人们常说:做事做事,多有不是。亲的是讲亲咧,礼节不周扯淡;不亲的都是讲礼咧,一定要留意礼节周到!特别是家里做事宴,常发作过失,不是安错了这位就是怠慢了那位,或者是哪个礼节上有了说法,其实说起来都是小纠葛。于是,在这第三天就要把那些平常礼节上没有交往但需求约请、感激的都请得吃上一顿饭,以示好。新郎新娘相偕赴女方家,俗称回门,女方家这天才是正日子,各地亲戚朋友们都来,宴完回归,不能过夜。  
归宁:新娘新郎婚后在新婚洞房住满十日,俗称“住居”。满了十日后,亲家上门叫女儿回娘家,以后就能够在娘家过夜寓居了。归宁完毕后,媒人的工作才算告了一个段落,男方须送礼给媒人表示谢意,以前传播的是五十个馍馍五十个糕,如今也变成其它较为适用的了。  
至此,婚礼才算完毕。婚仪排场与否,需视贫富而定。家以奢华为荣,贫家则力图俭简。迎娶工具,旧社会富家坐轿,穷家则坐架窝、骑驴。新社会,有条件的多坐汽车,普通人家则骑自行车或步行。  
旧社会,贫穷人家有童养媳者,成年后,略推圆房、择吉同居。寡妇再嫁,亦尴尬事。名门妇女要为夫守节,从一而终。普通人家,生活无着只得另行改嫁。但礼仪简单,届时男家派人去娶,普通并不大宴宾朋。婚姻法公布后,寡妇再嫁同新婚一样,能够完整自主,唯所遗子女财富需妥善处置。旧社会,穷人终身娶不下媳妇,死后常有娶鬼妻者,称为冥婚,至今仍有传播。再后来,婚嫁礼仪日趋简单。男女自在恋爱者日渐增加。父母主婚者为更少。男女定婚后,即到政府领取结婚证。许多青年男女,愿意游览结婚,分离旅游,大开眼界。  
三、五台县建房风俗  
五台境内各村人们相处平和,睦如亲人。每当遇谁家垒墙盖房,婚丧大事,则邻里相帮,亲友相助。住的房屋以木构造居多,黄土坡以北,多为砖墙瓦顶;  
东冶建安地域,则为土墙平房为主,东南西北四合头房;清水河两岸,常以石头旋洞寓居;大局部地域都有靠崖的就以掘窑而住。解放前,住房普通一连三间的居多,分的里外间,里面那间多放瓮子以寄存粮食和日杂用品;外间二间,一炕一地一个大灶火,摆设箱柜,是人们的生活起居之所。也有单间住屋,普通都做新婚洞房,均砌对门火炕。台怀地域稍有不同,建房低矮,一堂两屋。解放以来,建房规划各有不同,有连排房(正房)院子,采光好;有四合头院子;屋内构造,多设套间或后洞,既考究了卫生,又便当了生活。再往后,都通了自来水,洗澡、上厕所都不用出院里了。庭院之中,古以前槐后榆为佳,栽杨植柳为不祥;后来人们有了经济价值又栽种北京杨等;现今,栽种果树、梨树、葡萄树居多.  
建房当中,大门上方普通都有相似“福禄寿”“守家风”等不祥词。在用土筑墙时墙头刻字,立架上梁时有张贴对联的习气,或写“上梁喜逢黄道日,立柱正遇紫微星”,或写“危如累卵,坚似磐石”。这一风俗不断因循未变。  
五台地处山区,过去交通不便,出门多以步行为主,也有骑毛驴代步的,偶有坐轿车者,多为头面人物。解放后,黑色油路和乡村公路通往五湖四海,自行车已成为极普遍的代步工具,公共汽车亦为多数人乘坐。但是,不少老年人还坚持着过去的习气,若路途不远,宁步行,不坐车。假如进来在街口地头碰见熟人,也从不客套,多不握手,常以笑会意。若遇生客,谦恭之态行于色,但不善应酬之词,多以笑容相迎。偶有问话则以“娃娃发结哇?庄稼好哇?或者问哪儿个呀?”等为主要内容,给人一种憨厚的印象。  
如遇有客上门,不分尊卑贵贱,必定改善生活,热情款待。普通以油糕、烩粉的(由山药粉面自制)、炒鸡蛋、煎杂菜接待,盛饭以满当为敬,就餐以剩为习。夏秋时节,人们常常端上饭到街上,边吃边谈,说说笑笑,饶有幽默。五台人历来生活简朴,虽吃穿不愁,但大都省吃俭用,节约度日。穷人家娃娃多,舍不得花钱,常常零钱攒整钱,都存起来,以前是为了买房置地,如今一则为盖房,二则为娶媳妇。而有钱的是怕露富,普通不愿外借。五台人乡土观念十分深沉,又十分团结,有“富不喜外,穷不嫌乡”,“学会五台话,能把洋刀挎”的说法。  
历来外出走工者很多,又有“学会五台话能把瓦刀挎”的说法,但走工者都要在腊月二十三日“灶爷爷上天”前回家,以求与家人过个团聚年。不论是城镇还是乡村,自古传播着结干亲的交友方式,两个相好的宫妮结为干亲,称“实弟妹”;两个相好的男孩结为干亲,称“实弟兄”。称对方父母为“老干”、“干娘”,交往频繁,感情笃厚。  
自给自足是五台人的生活传统。解放前至解放初期,多数人家自种烟叶(小兰花)和油料,并本人制造食油、灯油和酱醋,很少出钱购置。若遇必需置办的生活必需品,则以粮换物,或者粜粮得钱,再行置办,力争不求于人。那时,小农经济的消费方式非常明显,农忙务农、农闲从匠是极为普遍的现象。所以,全县有多种匠艺人,如蒋坊的瓦匠,五级的木匠,虎汉的铁匠,龙王堂的泥匠,唐家湾的毡匠,台怀镇的铜匠,南茹村的塑匠,槐荫村的布袋匠,大王村、安家村、峡口村、前堡村的编织匠,东冶的纸匠、泥匠、铜匠、皮匠、壶皮匠、小炉匠等等。建安地域的瑶池、张家庄,钉称、张箩、钉盘碗者很多。他们挑担四出,沿村献艺,早已远近出名。无技为匠的农民,牵驴驮炭是冬天的主业,他们以此积累“过年”用品,辛劳备至。解放后,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渐趋崩溃,商品交流的范围越来越大,货币的作用日积月累。以粮换物的现象依然存在,但均以市值为准。劳动习气亦有改动,过去,以黄土坡为界,下善担,上善背;如今随着交通事业的开展,担与背逐步向车辆载运过渡,大大解放了消费力。  
五台人在穿衣装扮方面崇尚朴素简约,力戒朴素。听说,在过去,农家衣裳鞋袜,均用河北平山土布自家手工缝制。简直家家的女人们都做得一手好针线。五台境内气候冰冷,最显著的特性就是一年四季喜欢穿贴身背心,俗称“腰的”。春秋穿单腰的,再凉点穿夹腰的,冬天则穿棉腰的(双层里面絮的棉花),既保暖护腰,又便于劳动。  
四、五台山过年风俗  
五台山人称”僧人山”,因寺庙菩苹一地而出名于世。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拉开了五台山春节的序幕,家家户户20点左右燃放爆竹,欢迎神仙上天言好事,..  
小年拉开春节的正式序幕  
腊月***三随着晚间声声炮竹响遏行云,拉开了五台山春节的序幕,家家户户20点左右燃放爆竹,欢迎神仙上天言好事,寄予人们美妙的愿望。这天也称为小年,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而要举行祭拜灶神的典礼。  
民间传说,腊月***三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每户人家的善与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而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糖(或蜜)消融,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曰为:上天言好事。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特地告人世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此说法传播的比拟普遍。  
垒旺火  
从下午5点左右开端,人们用当地的肥碳磊起了高大的旺火,中间装有木材等易燃的东西,以备大年初一燃放。  
放安神跑  
年三十晚饭后家家户户放三声爆竹。并在天地爷神位前焚香,敬纸,民间称为安神。犹如人世宴会前发散请柬,约请天地诸神,列祖列宗。俗语“安神不响炮,爷爷不晓得”,安神炮响过之后,村人就不再***行动了。  
包饺子  
元旦晚上,神炮响过后,一家人围坐在一同包饺子,谈天说地。包饺子时,要包一个铜线或硬币,第二天谁吃到谁有福。假如家里娶有新媳妇,还要包红枣、花生,枣谓早获麟儿,花生喻有男有女,今天己经成为鼓舞大家多吃饺子的文娱行为。  
熬年  
一夜边双岁,五更分两年,元旦夜,民间很少睡觉,老年人珍惜时间,不愿在睡梦中渡过最后时辰;青年人心情活泼,不想入睡;家庭主妇要把每个人的新衣服拿出来,交给各人保管,第二天换穿。一家人围坐,或说,或玩。如今大局部家庭有不睡觉活动,欢乐面调和,民间称为熬年。午夜,人还要吃几个饺子,称为“交子”,钟声呼过十二点,便迎来了最盛大的新春佳节,春节的一切庆祝活动便坚持着开端了。  
烧头香  
烧香之俗,在中国古已有之,在中国,人们敬神拜佛要烧香,而世界上其它国度同样也会在神灵前烧香礼敬。作为佛教发源地的印度烧香,也源于早期信仰活动。同时由于印度环境要素的关系,还构成了他们当地特有的烧香风俗。  
五台山作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首,每年有来自海内外的香客数以百万之多,这不只源于五台山在佛教界的位置及其数千年连绵不时的香火,更主要的是五台山之灵气吸收着无数的人们前来进香、礼佛、许愿还愿。  
撞头钟  
敲钟偈曰:“闻钟声,懊恼轻;聪慧长,菩提生;离天堂,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游人、香客到寺院都要撞钟三下,至于为何要撞三下?听说撞钟三下,分别代表福、禄、寿。这里的福指的就是福喜临门,禄指的就是***厚禄,寿指的就是中途夭折。所以凡到寺院烧香礼佛的人,大都要撞钟三下,以祈身体安康、福禄呈祥、懊恼消弭、善根增长。  
五台山的佛钟有55口,但最大最有名气的则是大显通寺钟楼的“震悟大千”幽冥钟了。大显通寺钟楼分上下两层,通体望去,巍峨敦厚,宏伟壮观。二层中间的阁内,供有地藏菩萨,梁山上悬挂着一口大的铜钟,叫作幽冥钟。这口铸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的钟,钟身高达2.7米,厚约8厘米,外径1.8米,重达9999.5斤。相传讳皇帝“万岁”故缺乏万斤。钟口边缘为波浪形,外部铸有楷书佛经1部,共万余字,字迹至今仍端正明晰。下层石券门洞长15.4,宽13.6米,可供游人往来。石券门洞正面洞额上,嵌着“震悟大千”四个楷体金字的横幅石匾一块,长1.6米,高0.7米,青石阳刻,蓝底,是***启四年(公元1624年)秋尚赏司卿姜吉礼立的,意为钟声远播,佛法无边,唤醒大秋世界芸芸众生的错愦迷惑。反面的石券门洞额上,也刻着“慈云普渡”四个楷体金字,意为佛以云彩那样广阔的慈心普遍度化众生。凡五台僧尼圆寂后,将名字写在纸上,贴在钟身,意为与钟共存。  
五台山敲钟的风俗由来经久.每年的家历节日里或逢初一、十五,特别是近年来的春节期间,当地居民、来山的香旅居士、善男信女和游客都纷繁力争上游地去敲钟。传说在显通寺撞一次“震悟大千”钟,敬一炉香,可得事业有成、名利双收之利益:在殊像寺撞一次钟,敬一炉香,可得聪慧增长、成才成名之利益……  
在五台山撞钟与别处不同,因一年中有12月、14气、72候,合为一百零八。故撞108下。详细撞法是:紧7下,缓8下,平20下,是为一通。如是三通,连撞105下,然后再撞3下,有后共计108下。其意义是:紧7下,等于撞钟者念诵“大方广佛严经”7字,这会使人云掉懊恼。缓8下,等于撞钟者念诵“奄伽罗帝耶娑婆河”八字,即会突破天堂,救出受苦受难的众生。平平***下者,等于撞钟者念诵“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欣赏性法界性,一切惟***”20个字,这是向水陆众生施工队食的意义。“三通”等于念诵“奄哑牛”3个,宫是在祝福死者早早往生极乐世界。  
大年初一接神  
五台山地域传统的民俗活动,从正月初一零点开端,正式进入春节。民俗第一项庆祝活动为接神,愿意是迎接天地诸神下界与民同乐,今天己经成为迎新辞旧的主要意味了。内容有点旺火,燃年草,响鞭炮,点神灯,等等。旺火位于当院,年草置于门外,要由家长亲身点燃。起起床后不能贸然出门,先点一个爆竹,室外爆竹,室外爆响,称为开路炮。点旺火,要称发旺火,取意发财、旺盛、红火。在家长发旺火时,孩子们穿上新衣服,围着旺火燃放鞭炮;妇发们则拾掇家务,整理祭奠天地诸神、列祖列宗的供品。此时此该,村村户户,鞭炮齐鸣,万里长空响成一片,硝烟中夹杂着旺火、年草熄灭松枝、柏中的芬芳气息,天上人世全部沉浸在热烈欢乐的氛围中。接神时,要将诸神位前的灯点着,俗称“端灯碗碗”。神灯点着了,就意味着诸神己经下界到府,与民同乐,保佑全家,四季不祥。  
五、鞭杆  
鞭杆又称鞭杆子,汉族武术短器械之一,在甘肃、山西、宁夏、陕西等省盛行较广,尤以山西为盛。据不完整统计,山西境内传有八仙鞭、12手鞭、13鞭、15手鞭、24鞭、32手螳螂鞭、36鞭、梅花双十字鞭、三才鞭、尺八鞭、56手舞花鞭、盘龙鞭、63鞭、心意六合短棍、八合鞭、乱马撅、子母随手鞭、纽丝鞭、九连环鞭、七星鞭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五台人张含之及弟子陈盛甫、杜大兴、武跃文等传授的驼骡鞭。明清时期晋商以骆驼和骡马组成驮帮,向外保送煤炭和土特产以交流钱物和生活用品。在当时的条件下,骆驼与骡马是长途运输的主要工具,晋北的驮帮主要往来于西北口外(今内蒙一带),由于路途悠远,常有匪徒-,为了自卫必需停止武功修习,在实践外出运输中,深感携带刀,,剑,棍等武器既不便当,又惹人留意,因之创造发明了用赶骡马的鞭杆代作武器,经过长期的理论和武术家的提炼,便构成了烦琐适用的技法和不同的套路,不断传播至今。  
鞭杆既能够单练,也可对练(如“鞭杆对打”),鞭杆的根本套路有“十三鞭”、“三十六鞭”、“陀螺鞭”等。演练时,单手或双手持鞭杆,梢把并用,常常调手换把。其击法有戳、劈、挑、扣、蹦、点、击、撩、拦、截、拨、架、推、挎、绞、压、舞花等。演练中请求手不离鞭,鞭不离身,走鞭换手洁净利落,动作有左有右,身法伸屈吞吐,办法刚柔相济,力贯鞭梢。  
鞭杆深受民众喜欢,它包含了多种武术器械技法的精髓,其理论体系与传统哲学、兵学、医学有着亲密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研讨价值。  
六、温氏空心澄泥砚制造技艺  
温氏澄泥砚是我国历史上倍受文人雅士所推崇的文房用具,系唐代宰相温彦博所创,曾作为御用贡品而出名。  
温氏空心澄泥砚制造工序大致能够分为以下步骤:一是选料,五台山滹沱河河床5米深沉淀层中的古澄泥是制造澄泥砚的上乘原料。二是浸泡,先将堆积多年的精密胶泥经过滤后装入绢袋中沉淀,把澄泥用水泡成液体状,经过180目的细滤网过滤,使泥的细度达标,然后将泥置于细密绢袋中阴干。三是配料,将各种原料打澄、过滤、合理搭配,重复理论,处理粘接问题和澄泥的可塑性。四是设计、雕模,用石膏雕琢样品,再用石膏翻出澄泥砚的模具。五是制坯,用石膏模具做出空心砚台泥坯,并停止荫干。六是雕琢,再经雕琢、打磨,雕琢工具有铲、刀、尺、圆规,其中刀有宽、窄、圆、平、尖等几十种。七是烧制,控制火候,运用共同的窑变技术,不只一窑能烧出青铜色、紫铜色、豆绿色、鳝鱼黄等十几种颜色,而且一件砚台同时有几种颜色。温度的掌控是砚台质量的保证。温度低烧不熟,过高容易瓷化,这一套烧制技术相当失密。八是打磨抛光,去掉澄泥砚上面不润滑的泥沙,使之愈加光亮美观。  
温氏澄泥制品继承了我国传统工艺,外型古朴大方、色泽典雅,具有储墨不涸、发墨益亮、质坚细腻、温润沉静的特性,为书画喜好者的经典佳品。  
七、丁村民间传统棉纺技艺  
丁村作为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所在地,保存了明清以来北方劳动人民的许多消费生活风俗。由于气候与天文条件的优越性,当地人很早就会耕作烧陶、纺线织布(丁村遗址里出土的陶纺轮可证明)。明代以来,随着棉花和纺织技术的引进,丁村家家户户都学会了种棉和纺织,这种传统技艺不断开展到今天。  
老土布,又叫老粗布、手织布,是旧时期沿用的一种纯棉纺织品。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过轧花、弹花、整棉絮条、纺线、打线、染线、落线、整花型、整经作纬、掏棕、栓机、织布等大大小小72道工序,均为纯手工制造,制品有白布、蓝条纹布、红条纹布、绿条纹布、花色方瓣布、素提花布、色提花布等十多个种类。与其他纺织品相比,手工老土布具有精工巧作的纺织工艺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冬暖夏凉、透气吸汗、手感厚实、质地柔软、绿色自然,千百年来,不断被当地人制成床上用品、衣服鞋袜而普遍运用。  
民间传统棉纺技艺的产生是人类服饰风俗的又一次严重革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从养蚕种麻到纺织丝麻,处理了人类对丝绸麻缌的需求,固然棉纺品传入内地还缺乏千年,但它已取代了丝麻的位置,成为中华民族穿着被服的主导用品。  
八、五台山石砚雕琢技艺  
五台山石砚雕琢技艺传播于定襄县河边镇及其周边地域,该地盛产制造砚台的文石资源,民众多以雕琢砚台为业,能工巧匠甚多。《定襄县志》载:“本县最早的工艺美术制品业是石雕业。清代和民国时期……特别是河边的制砚业,名声更盛。《中国实业志》记,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河边村有制砚户12户,从业人员35人,年产石砚31800盒,产值12720元(银元)。”1952年,当地出土了明万历年间所制的“犀牛望月砚”,证明其石砚雕琢技艺年代长远。  
五台山石砚主要采用定襄县河边镇文山上的文石制造砚台,其工艺流程从采石到废品一共需求七道工序:1、采石,首先用锤、錾等工具剔除围岩,然后选择适合制造砚台的石料,关于可应用其颜色、外形设计共同图案、外型的石料,要精心采选、别离。2、设计,依据石料外形、质地、花纹、颜色、大小停止构思,按照石料自然形态根底,设计适宜的作品图案。3、成形,依照石料与设计作品的差距,运用钢锯去除不需求的局部,使石料根本成形。4、雕琢,雕琢技师需求胸有成图,目光敏锐,刀法娴熟,精确、快捷。对每一件作品都潜心研讨,精摹细琢,使其在作风、工艺和制造上尽量到达形神合一,比例适中,构造合理。普通依照由表及里、由粗及精的程序重复停止。5、打磨、抛光,运用砂布、砂纸,由粗到细重复打磨,使外表光亮、平整、柔润、美观。6、加温上腊,7、配盒包装。  
五台山石砚外型古朴,色泽丰厚,在雕琢技艺上,手法共同,配以精巧的手工雕琢图案,加上娴熟的雕琢刀法,成为宝贵的艺术精品,具备了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九、五台山佛乐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属太行山支系,因有顶似平台的五座山峰而得名,是全国唯一兼有汉传佛教(称“青庙”)和藏传佛教(称“黄庙”)的佛教圣地。五台山佛教音乐包括声乐和器乐两局部。“声乐”是在法事典礼中对各种1的演唱,主要有“和念”、“令调”、“吟诵”和“直数”四种方式。“器乐”是由若干件乐器和法器组成乐队,为1诵咏中的局部曲调停止伴奏或单独停止器乐演奏。器乐演奏的乐曲称为“小曲”。  
五台山佛教音乐的谱系是“工尺谱”,以师父带徒弟的口传心授方式传承。五台山僧人在点笙(调音)方面有共同的技术手腕和调音法。  
五台山佛教音乐在近两千年的开展过程中,不只一直沿用随佛教进入中国的“歌赞”、“转读”、“唱导”等方式,而且还保管有唐宋以来各时期盛行的歌曲和乐曲。其中常见的早课曲目有《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等,晚课曲目有《弥陀经》、《忏悔文》、《蒙山文》等。  
五台山佛教音乐是音乐艺术与宗教相分离的产物,是社会开展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也是五台山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它被以为是北方佛教音乐的代表,除五台山所属地域外,在整个北方及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  
十、五台县丧葬风俗  
人的终身,生老病死,是人生中的一种方式生存过程,那都是一种人生必经之路。人固有一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但是,随着中央的差别性,办理丧葬的礼仪也各有各的方法。北方的五台丧葬典礼就更具有代表性。为此,本文就把这里的丧葬民情习俗做一引见。  
丧葬俗称“白事宴”。办丧事是人生礼仪中的最后一件大事。旧时,们囿于迷信和孝道,希望亡故的祖先在另一个世界安享极乐,特别注重死者的丧葬。丧葬典礼普通分为送终、入殓、报丧、送丧、出殡、服三、烧七、百日、周年、三周年。  
点灯  
送终老人病危前,通知外地和外出的儿女回家,守在身边,讯问倾听遗言。死者咽气后,将寿衣给死者穿戴划一。寿衣为棉、绸,忌用皮缎。寿衣有棉有单,总数必需为单数。传统款式是男性穿袍子,女性穿裙子鞋底绣莲花,寓为“脚登莲花上西天”。有钱人家给死者口中含玉或金银无玉无金银的人家,多嘀金属钱币,称“口含钱”。死者手指上戴元宝戒指小元宝握在手里。死者穿上寿衣,理发沐浴后,将死者抬在门板上,将张麻纸放在门槛上,用铁锤捣三下连起来,掩盖在尸身上,叫“倒头纸”,同时在尸身前点灯、上香、供献。  
入殓死者入棺叫“入殓”。时间普通为死后的当天晚上人定以后特殊的在第三天晚上人定以后。棺材的选料比拟考究,有钱人家用松柏木普通人家用杨木,忌用柳木。木板厚度普通为2寸~4寸。寿棺普通是死者生前闰年制造,忽然逝世者,暂时赶制或购置。入殓这天,子女们戴麻纸孝帽,腰系麻绳,儿媳、女儿还要卸头饰、撒头发,用白纸捻扎发,父死扎左鬓,母亡扎右鬓,孝子穿倒跟鞋。  
棺底撒青灰,放石炭、干草、香和黄纸,铺褥子,将死者生前用过的枕头内的填充物换成干草节。然后将死者抬入棺内,一手托腮,一手扣胯,男左女右,两侧塞上死者生前用过的衣物。入殓后,闺女要在棺材上贴金,越多越好。灵前摆放方桌,上摆长明灯、饭碗、祭品。方桌前摆放祭桌、砂锅、窖纸盆。孝子孝女每天早上哭祭,族人每天太阳落山前送纸。  
报丧入殓后,立刻组织人员筹办丧事,设总管、知客、主祭、采购、厨师、土木、外务。总管由家族里德高望重的人担任,职责是布置治丧工作,掌管丧礼典礼,处置丧葬中遗产继承、死亡纠葛、费用担负等问题出殡日期肯定后,依据亲戚的主次远近,分头派人前去报丧。旧时,报丧者由族内侄子担任。他们每到亲友家,都要将死者死亡的缘由、日期和送夜出殡时间、丧事的人戚范围通知各亲戚,各亲戚留报丧者喝拌汤。  
送夜也叫“送行”。这天上午布置灵堂、贴丧联、挂挽幛,灵前方桌上摆放死者遗像、蜡台、香炉、灵牌、金银斗、聚宝盆、摇钱树、纸人、纸马等,大门口挂祷头纸。下午,女儿为死者请饭。太阳落山后,孝子手拄哭丧棒,跪在灵柩大头左侧干草上,孝女、孝媳坐在灵柩小尾右侧凳子上,孝侄、孝孙依次站立在灵前左侧。吊唁开端,先左邻右舍、村人,再亲戚朋友,最后是主导家。哀乐声中,吊唁人在主祭人的陪同下,对死者各行其礼。孝子、孝侄、孝孙按辈分回礼示谢。祭毕,族亲集体烧纸。晚饭后,亲属瞻仰遗容。  
女儿用新棉花为死者沾脸,众亲戚为死者苫布,苫毕,灵前跪拜。送行开端,两人用谷糠拌煤油在路两侧放路灯,主祭人端着条盘在前,乐队紧跟,两人抬纸扎轿子或马(男马女轿),孝子在两旁护送,各亲戚排成两行随后,在悲切的唢呐声中,缓缓向五道庙送行。抵达五道庙,主祭人和主导家一同进五道庙上香斟奠后,燃烧全部纸扎。孝子、孝女由亲戚扶持,从原路哭回(送出不哭返回哭)灵前,钉棺。  
祭奠  
出殡俗称越“发引”。这天,丧事到达了高潮。早晨太阳出山前,开端请祭。祭分油水、三牲、连五、汤饭等,条件好的还有猪羊祭。家族内是每户一盘小供。为了渲染氛围,人们特地将祭品的库房设在远离灵棚的中央,以便在请祭时招徕街人观赏观看。亲戚要给请祭人员小份,或香烟或钱,几不限,依据东家的条件自定。一桌请一次,请回的祭品一桌桌摆放在香案两侧。祭奠时,先亲戚、后家人。看繁华的人们指指划划,评述着两侧的各种大祭,考核着女婿、孙女婿等亲戚的行礼。孝子在主祭人掌管下,以相应的礼节出堂叩谢。最后,主祭人与主导家在灵前祭奠后出引。  
出殡  
出引媳妇、女儿由专人扶持,侄女、孙女等身着孝服,头蒙白布,未婚女子蒙色布,排队哭泣着向坟中央向行进,到十字路口跪拜、哭泣,等候灵柩,俗称“挂孝(号)”。女人“挂孝”出行后,纸扎出行,依次为引魂幡(孙子端)、遗像、灵牌(侄儿端)、引路菩萨、打道鬼、幡子、摇钱树、聚宝盆、金斗、银斗、金山、银山、花圈(其中金斗、银斗、灵牌出村后再端回,服三时烧),然后由大侄子手攀棺材大头,与舁棺人一齐将棺材抬在大门外材架上,执事人打碎摔尸碗,喊“起灵”。  
下葬  
孝子披麻戴孝,手持哭丧棒(女柳木,男茭杆把子或谷草把子),拖灵布拉灵棺起灵。主导家等戚人跟在灵棺后面,在“哭皇天”的哀乐声中,灵棺缓缓向墓地行进到十字路口,亲戚止步,目送灵柩,挂孝女人返回。孝子、孝侄、主导家护送灵柩到墓地安葬。  
服三死者入葬后的第二天,死者的主导家、孝子、孝媳、孝女、孝侄孝孙等都要戴孝到坟头烧纸、烧香以及用纸做成的各种生活用品,俗称给逝者安家。孝子脱孝服,亲属族人脱号衫。  
烧七从死者逝世之日算起,每七天要到坟地停止一次烧纸祭奠的礼仪,谓之“烧七”。普通是一七到七七,七个七中,五七最为重要。这天,死者的亲属带锡箔、冥币、供品、纸等上坟去祭奠。假如烧七之日恰恰同农历日期的初七、十七、二十七相遇,叫做“犯七”。犯七时,闺女要从五道庙至坟头插小白旗、黄罗伞。  
百日旧时有百日守灵尽孝的风俗。遭父母之丧,百日内闭门谢客,不问世事,以至不洗脸,不理发,百日前方能出门。贫困人家,由于生活所迫,条件有限,不拘百日的常例,普通在五七后即出门从事正常活动。百日这天,死者的近亲要上坟祭奠,孝子穿孝衣,供祭品,烧锡箔。这次典礼后,儿女就可脱去重孝了,换成白鞋、白裤或者是素色衣服。21世纪后,白鞋、白裤被孝章替代。  
周年人死后满一年谓之周年。是日,亲戚家人要携带祭品、锡箔同到墓地祭奠、痛哭。回家后设宴款待,主食普通是油糕、馍馍,菜普通是两盘热菜、两盘小炒、三碗豆腐、一碗腰隔、一碗丸子,俗称五奎四盘。三周年亡人的最后一个节日,俗称“三年满”、“过三年”。人们都视为“红事宴”,门上贴红对联,做纸扎,定宣扬,主要亲戚要蒸大祭假如是老伴在世,纸扎就做半幢院;老两口都已逝世,要做全院。近午时分,院中央设香案、立遗像、摆纸扎、供祭品,停止祭奠。祭毕,再到坟地祭奠燃烧纸扎。中午,东家摆筵席宴请客人。孝子、孝女脱孝,孝子要给孝女买一件裤料,俗称“脱孝裤子”。  
十一、五台县美食特产  
1、万卷酥  
五台万卷酥历史长久,来五台山旅游的人们都要品味的糕点,负有盛名。吃起来酥脆绵润,香味四溢。相传,清朝乾隆皇帝朝山拜佛来到五台山,寺庙里的僧人曾以万卷酥供奉他。乾隆皇帝食后赞不绝口。于是万卷酥的名声也不翼而飞。  
2、荞麦碗托  
五台山盛产荞麦,所制荞面碗托,观之晶莹光亮,粉白微青,质地精密,柔软,润滑,细嫩,幽香利口,风味共同,为忻州地域风味小吃之上品。  
3、砍三刀  
砍三刀,又名油布袋,色呈金黄,绵甜利口,是五台山人春节期间的主要食品之一。每年年关,家家制造,户户蒸食,代代相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五台劳动人民生活贫穷,终年以玉米为主食。为了改动这种单调乏味的饮食,五台人便创制了一种粗粮细作的食品。  
4、台蘑  
五台山的五座山顶消费的蘑菇国产地而得名为“台蘑”,滋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台蘑有香草和银盘两个种类。香草滋味幽香,银盘以菌盖大而白如银盘得名。台蘑盖厚、杆粗、杆底锤圆,有油性,晒干后不会发硬。台蘑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著名中成药“舒筋散”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台蘑。由于台蘑肉体肥实,菌盖、肉质肥嫩,油性大,营养价值高,不管干鲜烹饪,都别有风味。入筵席串汤可解肉腻、舒肠胃。素食可解馋、治病、短命,是五台山上佛教徒每餐必不可少的佳肴。  
5、过油山药  
过油山药是算是五台山地域的特征美食了,我们吃过蜜汁山药,山药粥等等,至于过油炸的山药还是很少有中央做的,就算有也做不出五台山的美味来!山药的营养价值不用我说大家也都晓得,用油炸过的山药,外酥里嫩,口感极好,又营养丰厚,是到五台山不得不吃的一道美食!  
6、高粱面鱼鱼  
固然叫高粱面鱼鱼但其实并不是高粱面和鱼制造成的,而是由高粱面活好面,然后放在案板上用手搓制而成的,因其长相像鱼,故而得名!是五台山地域的家常饭,把蒸熟的高粱面鱼鱼搭配羊肉或者西红柿汤调和一下,清新可口,别具一番滋味!  
7、豆腐丸子  
五台的豆腐是浆水豆腐。豆腐丸子以豆腐为原料,先将豆腐捏碎,揉制,团团,成型,以糖上色,入油锅炸制,外焦里嫩后,以汤菜炖煮,入味而食。也当作烩菜原料加以烹制,是年节家家必备的传统美食。  
8、枣馍馍  
枣馍馍也是发面枣糕,快过年的时分,五台家家户户蒸枣馍馍,枣馍馍好吃、喜庆,意味着一年更比一年高。孩子也都喜欢这浓郁枣香的枣馍馍。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