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夏县民间习俗

  • 风水民俗
  • 2022-02-12 20:10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夏县蛤蟆嗡  
蛤蟆嗡是传播在山西省夏县祁家河乡西山头村一带的传统小剧种,据已故老艺人杨红俊生前追想,蛤蟆嗡约构成于光绪初年,属于南北方民间俚曲互相交融的产物,后因胡琴手杨学银自制成一种可以演奏出蛙鸣般声响的胡琴停止伴奏,遂取名“蛤蟆嗡”。  
清末民初,蛤蟆嗡有了较大的开展,曾有过20余人的“自乐班”,购置戏箱,在舞台上停止演出。它的音乐分为唱腔-乐曲牌两大局部,属于套曲体,依据唱词的格式和不同的情节套曲演唱。主要曲调有《扬高调》、《花鼓调》、《莲花调》、《阴丝调》等。乐队分文武场,文场只要两把胡琴和一把四胡,声音洪亮,悠扬;武场有大小板鼓、铙钹、小云锣、小跋等,声音大方激昂,雄壮有力。锣大于蒲剧马锣,锣中心有一深窝,击奏的声音很像蛤蟆鼓鸣;钹大于蒲剧铙钹,钹窝较浅,拍击出的声音也像蛤蟆叫。  
蛤蟆嗡的题材普遍,有的取材于历史故事,如《闹酒店》、《闹马房》等,主要是表现英雄主义,讴歌劳动人民对抗封建-的斗争;有的来源于民间传说,如《兰桥会》、《渔舟配》等,主要是描写恋爱婚姻,表现妇女追求对等自在的美妙愿望,具有反封建礼教的倾向。但蛤蟆嗡题材大多以反映理想生活的为多,如《小寡妇上坟》、《买瓦盆》、《钉缸》等,主要赞扬大众淳朴、质朴的质量。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灾荒战乱,老艺人相继逝世,乐器丢失,剧种濒临失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地政府积极发掘和传承这一民间剧种,成立乡文艺宣传队,编排了一些现代剧目,但传统剧目消逝殆尽,音乐和唱腔也改头换面,往常蛤蟆嗡剧种已趋于灭绝,亟待抢救和维护。  
二、夏县宫灯(柴森宫灯)  
山西省运城地域的制灯历史长久,最为著名的有夏县和新绛两地。据载,唐代薛村(属运城管辖)灯就已成为贡品进入宫廷,尔后,这一带的制灯技艺薪火相传,不时创新。明清时期,由于统治者的推崇,夏县地域的宫灯产量大增,可谓盛极一时。千百年来夏县宫灯制造不时开展创新,其间不乏名手巧匠才思矫捷者,为其技艺的传承做出了突出奉献。  
夏县宫灯应用于传统祭奠活动、各式庆典、元宵节庆、迎神赛会等民俗活动中,以木制雕琢工艺灯为主,它将笼统构成复合装饰和光动机制融于一体,是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征的综合空间艺术产品。夏县宫灯上的雕琢普通以龙凤等不祥题材为主,辅以漂亮伸展的植物题材,显得华丽精致而又典雅怡人;宫灯上的彩绘普通绘有仕女图、四季花卉、历史典故、戏曲故事、神仙佛像、农事耕作、季节习俗、岁时民风、不祥图案等题材,使得夏县宫灯既精巧生动又形象各异。代表作品有木雕宫灯、彩绘宫灯、龙凤宫灯、五彩工艺灯、铁架古装长形灯、旋转彩灯等。  
夏县宫灯方式多样,表现题材普遍,雕琢精巧,彩绘生动,既精巧又典雅,既华丽堂皇又纯朴大方,表现了夏县民众的巧妙匠意和心灵手巧;“灯”、“丁”语音相同,意味人丁兴隆,喜庆不祥,也反映出民众普遍的审美特征和兴趣追求,具有浓重的中央特征。  
三、手工空心挂面制造技艺  
鲁因村位于夏县裴介镇北端,地势平整,气候温和,物产丰厚,有“天府之村”的佳誉。鲁因手工空心挂面相传由鲁因村张氏先祖张正明朝永乐年间带入,迄今约600余年。  
鲁因手工空心挂面选用优质小麦粉,用食用盐和水和面,经过化盐水、和面、上案、破大条、过大条、过中条、过小条、上面、开面、上架、下架、切断包装12道工序层层发酵而成,整套工序约36个小时。由于鲁因村特有的水土缘故,做出的挂面有筋头不回汤,口感好,再加上其纯手工制造过程,加工出来的挂面白、净、细,耐煮,空心易消化,深受当地民众的喜欢,至今久销不衰。  
鲁因手工空心挂面耐煮而不回汤,利于消化,是人们在宴席、逢年过节、孝敬老人、访亲探友的最佳时髦礼品。  
四、卫夫人的传说  
卫夫人,名铄,字茂漪,自署和南,生于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年),卒于晋穆帝永和五年(349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东晋女书法家。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卫铄夫李矩亦善隶书。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王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书,卫夫人是“书圣”的启蒙教师。  
卫夫人的传说源远流长,主要流布于其故地山西夏县尉郭、苏庄一带。关于卫夫人的生平故事,《山西书法通鉴》、《山西历史人物传》、《点击中国书法》等十多种书籍和史料中均有记叙。在民间,卫夫人的传说主要源于私塾、学堂、小学,经过教师传给学生,学生传至家庭乃至社会。  
卫夫人学书求变求新,她规摹钟繇,深得“汉隶”笔法,参以卫氏家传之风,融会贯穿一体,善长隶书和正书。关于她的传说、故事,夏县当地主要传播有:《卫夫人学书》、《卫夫人与“墨汁雨”》、《笔阵图与黑龙潭的传说》、《玉石白菜》、《卫夫人与画鹅点睛》、《卫夫人慧眼识羲之》等。卫夫人学书、授徒、创新的传说故事有极强的凝聚力,对鼓励广阔青少年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科学的肉体,务实的态度,发奋学习,积极进取,安康生长,必将起到有益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五、晋南土布织造技艺  
晋南土布织造技艺,是随着棉花栽培和棉纺织技术传入黄河流域而逐渐开展起来的,至今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今天在黄河流域中东部的永和县,这一传统技艺依然保管完好。“晋南土布”既是当地民众床单、被褥的当家资料,又是旅游留念品的“宠儿”,深受广阔大众的喜欢。  
土布织造的根本工序有弹花、搓花卷和纺棉等。主要工艺有纬线制造、经线制造和上机织布。其中,缠拐子、浸线子、蹾线子、晒线子、拉线子、解线子、卷线子等工序具有比拟大的操作难度,既需求织工具有娴熟的技术,又需求有足够的耐烦和丰厚的经历。所以,不断以来晋南土布织造技艺都是乡村妇女经过身传口授加苦练而得以传承。20世纪六七十年代始,土布消费逐步淡出根本消费范畴,仅有少数村民还能控制土布织造的传统技艺。如今随着人们生活的富有,消费观趋于多元化,土布在某种水平上也成为安康、时髦的代名词,这也为土布织造工艺的传承和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根底。  
晋南土布织造技艺表现了劳动人民自给自足、勤劳质朴的民风,是一本鲜活生动的历史教材。  
六、弦儿戏  
弦儿戏是传播于山西省夏县庙前镇的民间小剧种,大约构成于清嘉庆年间,因早期的弦儿戏伴奏是用三把同样的丝弦板胡,故弦儿戏又被称为“六弦戏”。  
弦儿戏属于套曲体,原有曲调17个,现保存常用的有“闹调”、“苍凉”、“五更”、“岗调”、“赴场”、“扭丝”、“背官”等7个。此外“青油罐”、“不得紧”、“紧述”、“慢述”、“半碗”等曲调均已失传;在器乐运用上,以弦奏为主,主奏乐器有大心板鼓、大心马锣、枣木梆子、小战鼓等。主要剧目有《白玉兔》、《珍珠衫》、《花柳木》、《烧骨记》、《回龙阁》、《阴阳扇》、《小姑贤》、《会风扇》、《张连买布》、《三伙打灶》、《磨房相会》等。  
抗日战争时期,弦儿戏曾一度停演十年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重返舞台。“文革”期间,弦儿戏被禁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夏县文化馆在调查研讨的根底上,积极开掘抢救,依据老艺人的清唱,记载了四本长达10万字的传统剧目。目前弦儿戏剧团已不复存在,剧目恢复艰难很大,弦儿戏濒临失传,亟需维护。  
七、夏县的结婚习俗  
由于是最好的朋友要结婚,所以在她家呆了几天,昨天她结婚了,我心里真的是很快乐!  
我和她认识曾经有十年的时间了。  
记得那时和她吃饭在一个碗里,穿衣服根本上就是一样,好多人说我俩很像。我俩的华诞也只差三天!  
家乡结婚时的习俗习气和别的中央是不一样的,下面给大家引见引见。  
首先说的是吃饭的不同。吃饭时间是不同的:九点吃早饭,两点吃午饭!晚上只要本人家里的人吃饭。女方家里早上是馄饨臊面(共有三层:碗底放几个馄饨,中间是细挂面,最上一层拿各种菜丁汤浇一下),滋味自然是不用说,有的人早上会喝好几碗!桌子上普通是六个菜,两个肉的四个素的。男方家里是面筋汤面。午饭呢普通是女方家里的比男方的好。女方家里有烤鸡有烤鱼、有虾、晋糕(江米蒸两次,每次30分钟然后米挖出来放到另外一个盆里,上面放些枣,再放在锅里蒸上20分钟,出来就是晋糕了。想吃的时分拿勺子挖点放在碗里,放点糖滋味很绝)、四汤(两咸两甜:鱿鱼汤、木耳汤、莲子汤、醪糟汤)、豆芽炒肉.....最后一个是小菜,馍馍夹着很好吃。  
第二说的是结婚的女方和男方。早上女方主要的事项就是去化新娘妆,画完妆回来,和两个伴娘还有特地拿包的人吃顿新娘饭,朋友们不能和新娘一同吃,只能坐席吃饭(我们这把吃高价饭叫做吃席),吃完饭,就十点了,然后新娘坐在床上等着新郎和一大群人来接,普通到了十一点半,就能听见炮声,还有乐队的声音,这时新娘家的人就会有所准备,由于接新娘子的一大群人来了!新郎来了!新娘家的管事的人会把他们带到厢房,新郎一伙人会围着桌子坐着吃水果,然后精彩的就来了!新郎的朋友这时就开端整新郎!拿几块点心一同塞到新郎的嘴里,新郎还不能吐,要咽下去。困难的吃下去后,开端让新郎吸烟,两个鼻孔一个鼻孔一根,两个耳眼一个耳眼塞一根烟,嘴巴里最少含八根,准备工作准备就绪,就有人开端点烟,新郎还不能把烟掉了,这一招真是绝了!哈哈,整的新郎是又流眼泪又咳嗽的!然后又让新郎喝辣椒油!真是绝,这些招真不晓得跟谁学的!然后乐队就想响起来了,新郎要进新娘门!我们这些女方的朋友们,这时分也就开端发挥作用,我们把门一挡不让男方进,挡门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再次整新郎,二是为了要挡门喜钱。我们要让男方在门口大声对新娘喊三声:***,我爱你!并且是不同言语的,还让让房里的新娘听见!然后就让新郎进门,这时新郎就会和新娘一同出来,在厢房和新娘父母辞别,这个一家人会哭个稀里哗啦!辞别完父母后,乐队响起来,我们就准备去新郎家,在村里走一大截,目的是让村里人看看新娘和新郎,出村后,我们会坐上车子,奔向新郎家!到新郎村子口,全部人会下车,新郎用红绳牵着新娘,新娘后面跟的都是些亲人和朋友,我们一群人会绕着村子的大路又会走长长一截,这时会有好多人看新娘漂亮不漂亮.....  
在路上我们会要好多红包,直到男方家,到男方家门口,新郎的朋友就会把新娘的鞋子脱了,然后新郎把新娘抱着到新房门口.....  
晚上闹洞房,能把小两口整死,真是一言难尽呀!  
八、夏县饮食风俗  
1、馉圈馍  
馉圈馍,夏县的特产,把面粉里和上鸡蛋,然后放了芝麻,花椒叶,盐,做成一个圆形的圈圈后,放在炉子里烤,烤出来后能够寄存很多天,越嚼越香,滋味很像陕西的锅盔,普通结婚时都习气用馍做礼物。  
2、粉浆饭  
粉浆饭是运城市夏县的著名小吃,用豌豆或板豆做粉浆原资料,用共同炒制香浓葱花与之调和,参加黄豆花生,再下一些宽薄面条,依据个人口味再撒上香菜或韭菜、油泼辣子和花生碎,几乎可谓圆满,酸、辣、香、浓!是无数夏县人最喜欢的故土美食。  
3、祁家河柿饼  
祁家河牛心柿饼,又称牛筋柿,产于中条山区祁家河畔,相传为太上老君和张果老专用果品,具有中条山特有纯自然之质量,个大、肉厚、食之耐人寻味,其肉质细腻、糖汁使蜜、滋味共同、色味具佳。  
4、小酥肉  
酥肉是山西的传统名菜,用猪肋条肉切块,经过煮、炸、蒸等多道工序烹制而成。晋中一带唤作“香酥肉”,晋南民间宴席多称“小酥肉”,制法略有变化,将五花肉切小片,拌淀粉鸡蛋糊腌制,然后用油炸至金黄色,与炒好的木耳、玉兰片混合,放入蒸锅蒸制而成。  
5、夏县板栗  
原以野生为主,具有外形美观,面有光泽,水分少,易剥皮,出粉率高,肉质细腻,香甜味美,营养价值高等特性,现已大范围人工栽培。  
6、枣蛋馍  
枣摊馍是拳头大小的个头,分为两种。一种是往里面包一个煮熟的鸡蛋,另一种是往里面包一些柿饼碎、花生碎、葡萄干、瓜子仁、麻花碎、核桃仁等不同馅料,皮薄馅多,外焦里嫩,非常美味。  
九、夏县特产  
1、夏县板栗  
夏县板栗:以野生为主,具有外形美观,面有光泽,水分少,易剥皮,出粉率高,肉质细腻,香甜味美,营养价值高等特性。现已大范围人工栽培。  
2、泗交黑木耳  
泗交黑木耳是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泗交镇的特产。泗交镇黑木耳历史长久,早在唐宋时期,就作为贡品,质量好,营养价值丰厚,有降血压、降血脂的特殊功用。泗交黑木耳为国度农产品天文标志维护产品。  
泗交镇位于距夏县县城东南27公里的中条山腹地,因地处法河、南河、王家河、寨里河四河聚集处而得名泗交。森林60余万亩,森林掩盖率达82.8%,夏季均匀气温比运城市区低9-11℃,泗交漂亮的自然环境,秀丽的丛林山水,丰厚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自然氧吧”。  
泗交镇盛产香菇、木耳历史长久,早在唐宋时期,就作为贡品,质量好,营养价值丰厚,有降血压、降血脂的特殊功用,是泗交的名牌、名片之一,全镇共有200余户种植香菇、木耳。年产量20000余公斤,远销秦、晋、豫三省。  
2013年,夏县咱老家土特产专业协作社申报的“泗交黑木耳”经过农业部农产质量量平安中心检查和组织专家评审,施行国度农产品天文标志注销维护。  
夏县咱老家土特产专业协作社  
所在地域:2013年  
地域范围  
泗交黑木耳散布于山西省夏县中条山腹地泗交镇,介于东经111°14′16″—111°47′21″,北纬34°53′56″—35°23′57″之间,南北长28公里,东西宽16.5公里,区域面积3.8万公顷,触及17个行政村,即夏县泗交镇唐回村、下秦涧村、任家窑村、窑头村、泗交村、砖庙村、于家岭村、王家河村、西沟村、太宽河村、曹家庄村、东交口村、马家庙村、圪马沟村、架桑村、温峪村和大寺坪村。总消费面积2.0万公顷,年总产量7500吨。  
产品质量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黑木耳腹面黑色或黑褐色,有光亮感,反面暗灰色,耳片充沛展开,完好平均,新颖干净,无异味,无霉烂,无流失耳,无虫蛀耳。2.内在质量指标:经现代科学化验剖析,每100g鲜黑木耳中,各类氨基酸总量为8-11g;其中铁含量13-17mg,钾素约900-1100mg;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B1含量约为50-70μg;维生素B2约为700-1000μg。黑木耳营养丰厚,被营养学家誉为“素中之荤”和“素中之王”。3.平安请求:泗交黑木耳严厉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布的NY-T528-2010食用菌菌种消费技术规程组织消费。  
3、山西小酥肉  
晋式第二蒸,是山西小酥肉。酥肉是山西的传统名菜,用猪肋条肉切块,经过煮、炸、蒸等多道工序烹制而成。《名食掌故》记,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封其第三子朱高燧为赵王,府内侍女知赵王有喜食烤肉习气,就选用上好猪肉先煮再蒸后炸,配大葱、面酱佐食,深得赞扬。因参加紫苏调料,称为“紫苏肉”。后传于民间,晋中一带唤作“香酥肉”,晋南民间宴席多称“小酥肉”,制法略有变化,将五花肉切小片,拌淀粉鸡蛋糊腌制,然后用油炸至金黄色,与炒好的木耳、玉兰片混合,放入蒸锅蒸制而成。  
小酥肉在运城一带民间宴席多取羊肉制造。而晋城行菜则选用肥猪膘先煮再蒸后炸,称“紫酥刀背”,是上党中央传统菜肴,而其民间多选五花肉先炸再煮后蒸,称“胡卜肉”,是逢年过节、喜庆婚筵必上的菜肴。长治一带则改进创新有酥肉芥末粉皮汤,已为当地名吃。全晋会馆改进创新有王家小酥肉酸菜鱼唇菜,据传晋商灵石王家主人王谦曾参与康熙六十一年乾清宫“千叟宴”,受御赐龙头拐杖一把和鱼唇菜一道。王谦回乡后,命家人将鱼唇配以山西小酥肉、酸菜烹制,滋味极美,成为王家家宴的头菜。东南亚王氏宗亲会客人在全晋会馆品味此菜,赞不绝口,并留诗留念“春风走马汾水边,丰年留客作清欢。几回梦里今非梦,王氏宗亲聚太原。”  
4、晋南驴  
产于山西省南部的运城、临汾两地域的22个县,以夏县、闻喜两县为中心产区。散布于中心产区各县。据1983年统计,产区有晋南驴12万匹,其中中心区两县1.5万匹。  
产区地处我国古代文化兴旺的黄河流域,是我过农业开发较早的地域。从夏县当地的文物古迹考证,也是夏禹王的故土。由于晋南和陕西关中地域仅一河之隔,故从汉朝向关中一带引入驴后,必将经过黄河扩散到这一地域。由于产区有长久的农牧业开展史,又有著名的运城盐池和许多大小煤矿,农业耕作,粮棉和煤盐的运输,历史靠驴、骡驮运。这种客观的经济需求,促使农民对役畜的精心喂养和选种选配。历史上构成的在庙会上展现各种饲养种驴户所饲养的种驴的质量,借以争取选配母驴的群选方式,不断持续到本世纪初期。当地人民喜欢驴,视驴为不可短少的牲畜。产区农民习气种植苜蓿,应用鲜苜蓿与麦秸碾青的调制办法,使驴等牲畜全年都能得到请饲草。在管理上,做到畜圈坚持清洁,每天刷拭驴体,饱不加鞭,饿不急喂,热不急饮,孕不拉磨和三分喂七分使的经历,促进了驴的正常发育和安康,使其体魄、构造都得到进步和改善。1949年后,人民政府在夏县树立种驴场,承当晋南驴的选育工作。各县有组建多处改进站,实行人工受精,选育优秀种驴为广阔乡村的母驴配种,进一步进步了晋南驴的质量,并向外地输出大量优质种驴。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上一篇:绛县民间习俗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