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平顺县民间习俗

  • 风水民俗
  • 2022-02-09 19:33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平顺转九曲  
九曲黄河阵也称转九曲或转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关于九曲黄河阵的来源,各地有着不同的解释,有的说它是道家阴阳太极图的变形;有的说它源于古代战争中的迷魂阵图形。《帝京物略》载:“正月十一日至十六日,乡村人缚秸作棚,周悬杂灯,门径迂回,藏三、四里,入者如不得径,即久迷不出,曰‘黄河九曲阵’也”。可见,“转九曲”活动在民间历史长久,非常盛行。依照民间传统说法,每年正月十三各路神仙便会入凡间观灯,十四日开端“转九曲”,百姓们燃香焚纸、持灯鸣炮、鱼贯而入、哀求安全、循环往复、岁岁安全,不断持续至今。  
平顺县石城镇白杨坡村元宵转九曲灯历史长久,据《白杨坡志》记载,清光绪年间,村人岳志得将河北邯郸的九曲黄河灯用白布当图纸,照抄图样带回来家乡,开展成为当地的民俗文化文娱活动。平顺转九曲灯场设在平整、宽阔、避风的场地。布置时,准备361根木杠,杠高五尺左右,横竖各栽十九行,共361根,意喻一年天数。杠间相距约米许,杠顶安油灯一盏。油灯普通用地瓜、萝卜做成,中间挖有一凹,为“灯碗”,也有用胶泥做的泥灯,在灯里倒上麻油,放上棉花搓成的灯捻,外罩五颜色纸糊成的灯罩。杠与杠之间用麻绳按规则衔接起来,一排与另一排栅栏之间留出通道,正好构成一个四方城城图,像一个很大的城廊,九曲回廊,途径反复。大城廊又分为九个小城廊,分别以金、木、水、火、土、日、月、罗喉、计都九个星宿意味九个门廊,也称“九曲黄环阵”。活动时,进场先由一年岁大的领袖领头,高举红灯,身后是拳家伙,耍拳人持刀、、剑、戟紧随其后,再往后是八音会和提着各种彩灯的人们,汹涌澎湃,排生长队,弯蜒迂回,持灯鸣炮,烧纸点香,开端转灯。转灯考究越走在前边越好,因而,进场时非常拥堵,人们早早守候,等候抢个头筹,祈盼消灾免难、人畜安全、五谷丰收、幸福安康。  
信息来源:山西省政府办公厅  
二、平随手工纺织技艺  
山西省平顺县白杨坡村自古就有种植棉花的传统,当地人为满足本身需求,构成了以棉花为原料,展开手工纺花、织布的传统。据清光绪《白杨坡志》记载,白杨坡土地主产棉,而昼夜纺织,出土布颇多,远销他境。十八世纪三十年代,村人岳志得将村里零散纺织户集中起来,在河北邯郸创办了“兴得布店”,所织布匹贩售到河南、河北、安徽等地,年销家织布84万匹。近代以来,国内外大范围的机械纺织对传统手工纺织技艺构成宏大的冲击,但是白杨坡村一直以手工纺织出名周边,技艺传承至今。  
平顺白杨坡手工纺织以本地及周边所产棉花为主要原料,请求必需是晴朗枯燥时采摘的成熟棉花,详细工艺流程分为晾晒、轧籽、弹花、搓花,把搓好的花纺成线,打穗、落线,然后上织布机织出废品布,废品布再由工艺精深的技艺人做成各种日用品和工艺作品。整个工序严谨、纯熟,织成的土布外观明晰,平均,手感细腻柔软。以土布为原料制造的日用品衣着温馨,夏季透风吸汗,冬季保温效果好;以土布制成的传统手工艺品,民间文化气息浓重,中央特征鲜明。  
白杨坡村棉花纺织历史十分长久,有着普遍的大众根底,民间以家庭或口耳相传为主,使得技艺上不时传承,创新。现往常,随着人民生死水平的不时进步,纯自然、绿色环保型日用纺织品越来越遭到人们的喜爱,纺织手工艺品既是日用品又是工艺品,深受市场欢送。  
三、刮街  
刮街是长治平顺县一带正月十六停止的一项民俗活动,主要散布区域为平顺县北部浊漳河谷沿岸,包括北耽车、阳高、石城二乡一镇,以石城镇白杨坡村最为典型。平顺刮街是古代“乡人傩”的遗形,大致产生于宋代以后,主要是借助神灵的力气,将村中潜藏的妖魔鬼怪、-污秽,驱逐出村庄,以求一年平顺安康。  
刮街每年正月十六下午举行,活动时先由村上年龄最大的老人在三神庙前焚香祈祷,然后鸣炮启程,队伍按事前预定好的道路将全村街巷“刮遍”,最后,再返回神庙,活动完毕。刮街队伍有严厉次第,走在最前面的是持两根三眼和放鞭炮的开路者,其后是两支火把,由谷草绑缚,长约三丈,由三四个人抬着。第三排有铡草刀两把,砍柴刀两把,红樱两把。第四排是灯笼,分两排,普通每排四只。第五排是火斗,火斗由铁片做成,款式和水桶类似,但铁条之间有间隙,下面由铁条衔接,半腰有一柄伸出,柄为空心,一根木棍插在中间,作取火斗之用。第六排是持楼铧的四个人,楼铧也绑缚在木棍上,持楼铧人不时将楼铧放在火斗上熏烤,待其发红时,浇以食醋,分发出阵阵醋香,称作打醋坛。第七排是八音会,八音会后跟十余面五颜色旗。再往后是拳家伙(即古代演练拳术时所用的乐器,和八音会的乐器有区别),拳家伙后面是八仙、秦叔宝、尉迟敬德等将官武士和持刀剑戟的武术扮演者。最后面是踩着高跷和装扮成各种人物的人。  
平顺刮街是元宵社火中以“禳瘟祛灾”为宗旨的民俗活动,它是唐宋以来民间“乡人傩”的演化,具有比拟重要的民俗学、社会学研讨价值。  
四、独辕四景车赛会  
独辕四景车赛会是山西平顺县的汉族民俗活动。作为该县东峪沟九天圣母庙一年一度的浩大庙会“大赛会”上的主要社火之一。四景车定型于明代,车高13米,通体用彩色丝绸扎制,由车棚、盆、车楼、桅杆组成,车前套有两头梢牛。“四景”并非车身有四处景观,而是指车内巧妙的设计和共同的工艺。  
四景车产生与当地的九天圣母庙庙会颇有渊源。  
九天圣母庙位于平顺县城西北社乡东部的东河村,属宋代建筑,距今已904年,是国度级重点文物维护单位。九天圣母庙在当地影响很大,特别是每年三月举行的范围浩大的古庙会特别令人关注,是当地百姓最乐于参与的一次盛会。会上的汉族民间社火门类繁多,其中就有四景车4辆、社楼24抬、神驾2抬、神马24匹、抬杠、报饰(彩童)、小跷、高跷、社鼓、民乐队、行户乐队、庙党乐队、扛妆、神旗、牌、伞、银伞、弯驾……应有尽有。而在这些社火当中,四景车是最引人瞩目的盛景。  
古庙会名叫大赛会,也叫跑车会,其内容主要是汉族民间工艺和民间扮演艺术的展现。大赛会来源年代已不可考,有关专家依据四景车的构架设计、车体外型酷似北京故宫的角楼,故此推断开创于明代。据有关专家考证,九天圣母庙庙会是九天圣母的祭奠大典,而四景车则是祭奠活动中的仪杖车。  
清朝咸丰年间岁贡牛联奎老先生作诗盛赞:“四景神车不计年,八村五社会传播,赛朝例卜三春幕,宴酒先尝二月天。二十四马楼列后,几重社鼓引当前。东下南北西流转,信奉丹宵太乙仙。”  
抗日战争迸发后,战场的硝烟同样飘散于此,世道暗无天日,百姓生灵涂炭,一年一度的九天圣母庙大赛会1中缀了,尔后几十年的岁月中,人们再也没有见到四景车的影子。直到变革开放后,1985年春节,北社村委为发扬民族文化,继承和挽救民间文化遗产,顺应民意,才把四景车照原样复制出来,供村民在节日间欣赏。  
2005年农历四月初四,中缀了66年的九天圣母庙大赛会复会,四景车赛会再次与世人见面。  
四景车从下到上共分三节。第一节为车厢,高1.5米,长6.8米,宽1.8米;第二节为盆,平面方形,高3.6米,宽1.7米;第三节为楼,高6.8米,装饰雉翎高1.5米。车总高约13米,宽1.7米。车通体用木质构架。第一、二节装饰通车用彩绸、彩纸手工扎制。  
四景车的所谓“四景”,并不是车自身的四种景致,而是车自身构造有四处巧妙的设计。  
一是一根独木辕套两头大健牛;  
二是用一根牛角杆和三个木犋环环相套承驾辕头;  
三是第二节的主木构架,不用卯不开榫直立在底平板上,用麻绳上下捆扎紧固;  
四是第二节主木构架上端和第三节主木构架下端相接点,不用卯不开榫,而是四条麻绳上下捆扎固定。车的动力除两只辕牛和两只梢牛拉拽外,前面用两根直径约5厘米的麻绳由近百名粗壮劳力拉拽,车后和车左右还备有4根牵绳,以防车体歪闪倾倒。  
四景车从东河九天圣母庙到主会场(圆心肠)相距约5公里,中间还要经过约50米、45度的土坡,其路途之远,坡度之大给跑车带来一定的难度。  
四景车承载着千百年来当地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蕴涵了丰厚的汉族传统文化发明成果,它是百姓欢庆安定盛世、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的喜庆艺术产物。  
2011年独辕四景车赛会入选国务院批准文化部肯定的第三批国度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1211,项目编号Ⅹ-136)。  
五、平顺县饮食风俗  
平顺县美食有馅饼、平顺八股油条、手工豆腐、平顺潞党参、奇炒、上党腊驴肉等。  
1、馅饼:是晋东城乡百姓过节待客的佳品,用白面烙制而成,色泽金黄、皮薄如纸,油润鲜香。  
2、平顺八股油条:以水面团制条,八条合拢炸制而成,故称八股油条,脆香可口、成形别致,遭到当地及周边县市大众的喜欢。  
3、手工豆腐:每逢婚嫁、过年等重要日子,手工豆腐是当地人必做的美味,在岁月长河中,勤劳聪慧的平顺人用古老的技法赋予手工豆腐最共同的口感,成为世世代代不能忘却的滋味。  
4、平顺潞党参: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的特产,参条纤长、质厚味纯、皮黄肉红、色泽鲜艳,三五叶、松花头、花淡黄、有芳味,人称党参之王。  
5、奇炒:用白面、鸡蛋、白糖、盐、小苏打和面,做成麻将大小的块炒制而成,奇炒奇在炒制时所用的不是油,而是当地出产的白土,这种白土洁净无污染,含有矿物质,是小吃的一局部,像裹着糖粉,但并无牙碜的觉得。  
6、上党腊驴肉:色泽鲜艳、醇香可口,以其共同的风味让美食家倾倒,享誉古今,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  
六、山西平顺县的民风民俗  
我是一个学生希望尽快得到山西省平顺县民风民俗的细致材料做一篇论文  
我说的是民风民俗不是艺术类型  
平顺有上党落子、上党梆子、平腔、干板秧歌等剧种。民国26年(1937)县牺盟会首创专业剧团。之后,剧团曾两度并分,以上党落子为主体剧种。自1956年参与晋东南地域第二届戏曲汇演到1996年,平顺县剧团共参与省级调(赛)演6次,演出剧目20个,集体获奖4次,个人35人次;被省级以上电台、电视台录音、录像并播放剧目16个。  
平顺县民间文艺,以吹奏、泥塑最为有名。民国28年(1939)扬威村的郭海兰率班参与长治8县首届民乐吹奏大会名列魁首;1953年苗庄村郭仁贵率班赴太原列席“山西省民间音乐吹奏汇演”获第二名;1956年川底村郭群娥参与全省民间艺术会演,塑造了民族英雄岳飞的塑像,一举知名;1989年9月,西社八音会在长治市“临漳杯”民间器乐大奖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班主曹建国荣获最佳演奏奖。1992年曹建国率班代表长治市参与山西电视台举行的民问器乐竞赛获一等奖,曹建国等曾赴中央电视台吹奏扮演。  
播送电视、体育、卫惹事业也都从无到有不时开展。1996年平顺县被山西省政府授予“文化先进县”和“播送电视先进县”的称号。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