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沁县民间习俗

  • 风水民俗
  • 2022-02-09 17:01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沁县丧葬风俗  
沁县民间的丧葬风俗主要有十个步骤,目前依然盛行。  
停尸;  
人死后,把死体放在木制的门板上,给死者上遮白纸,门上贴白纸,当日夜里到土地庙里压白纸,俗称“纳纸”。  
报丧;  
人死当日,子孙要到人主家(死者男到其舅舅家,女到娘家)送丧布报丧,俗称“送三”。入木;在死后第二天晚上,送魂行进行。尸体入木前,先把镇物(七星板,煤灰、七个古币、金银元宝《纸做的》)按请求放入棺内,然后把尸体移入棺内,最后盖棺。  
送魂;  
人死后第二日夜深人静时,备纸马、香火、谷草、路灯等,由子孙男女哭送到通往坟地的十字路口。送魂队伍出村时,前有插路灯者后有泼饭者。到指定地点后,纸扎、香火同谷草一并燃烧。送魂后,即可通知亲朋出殡的时间。  
灵堂;  
出殡前一天,架设灵棚,移棺木于灵棚中。灵棚正中摆设祭奠物品、牌位、遗像和香炉,子女及亲朋按长幼、亲疏依次吊唁。夜间,有子女守灵,有乐队吹棚,亲友迎至。  
出殡;  
择吉日出殡,出殡前要,先迎供、烧香、跪拜,然后移棺木于灵轿内,由孙男引魂幡前行,孝子扯灵,女辈子孙在棺后护灵鼓乐吹奏送出村外。路祭后亲朋、邻居即可返回,子孙随灵到墓地择定时辰下葬。其后,由抬灵人复墓成丘,把哭棍和引头幡插于坟头上,撒五谷,烧纸扎,子女痛哭后返回。  
复三;  
葬后第三天拂晓之前,子女带祭品到坟头哭祭,,并往坟头上覆土,表示再三留恋,思情不绝之意。  
近七;  
葬后第一个七天,称为“近七”。每个七天,子女都要到坟头哭祭一回,不断到七个七日完毕,各个七需用不同的祭品。“近七”后,可脱去重孝,至此就是办完丧事了。  
百日;  
随后一百天那天,子女要带祭品到坟头哭祭。周年;死后每逢周年,子女都要带祭品到坟头上坟,直到十周年满。其中以一、三、五、十周年为重祭年,此时亲朋都要前来扫祭。  
丧事中有:寄埋、合葬、移坟等。  
二、沁县婚嫁风俗  
结婚嫁礼仪,早在明、清以成规,直至民国时期仍恪守以下程序:提亲、合婚、定亲、下聘、定期、迎亲、拜天地、闹洞房。婚姻重生辰命相和门当户对,轻职业学问和金钱彩礼。但随着社会开展与时期变化,这些风俗随之发作变化。  
婚龄;在建国以前,男子在13~20岁,女子在13~18岁,盛行早婚。新中国树立后,《婚姻法》规则婚龄男子20周岁,女子18周岁。九十年代后普通结婚年龄为男24岁,女22岁,但随着学历的增高往后延长。合婚:旧时有“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的乡俗。男女婚不能自主,悉听“父母之命,媒约之言”。新中国成立后,合婚之俗逐渐废弃。彩礼:女方向男方索要彩礼的风俗至今盛行。但内容差异很大。定期:肯定迎娶日期须请阴阳先生选择利月。利月即就女子属相而言,肯定迎娶日期。如“正七鸡与兔,二八虎合猴,三九蛇共猪,四十龙合狗,牛羊五十一,鼠马六十二。”这种风俗有一定迷信颜色,如今男女应不拘泥于旧俗。迎娶:迎娶之日有一套繁琐的礼仪礼节。如女方把预先准备好的衣服、家具送到男方家,俗称“送嫁妆”。女方姥姥家要陪送把食簏抬食物到男家,俗称“长寿饭”。迎亲时由炮手、乐户相随,新郎必需亲身到女方家把新娘接回,俗称“亲娶”。临行时,女,并且由舅、叔(伯)、哥、弟四人伴行,俗称“送亲”;第三天,女婿陪女儿一同回娘家,午饭后返回,俗称“认亲”;结婚后第九天,娘家派人(普通为兄弟)去婆家把女儿接回家住百天,俗称“叫九天”。  
三、沁县宅居风俗  
旧时因经济条件所限,普通人家寓居以容身为主,温馨为铺,不求庄严辉煌,崇尚质朴。富商之家,周围围墙,一块砖包。“五裹三,七裹三”的四合楼院,一进三串院,为上等宅院。平民住宅多是平房矮屋,土窑土楼,宅院狭窄。山村土窑洞占80%左右,窑顶墙皮厚,窗户小,保温隔热,冬暖夏凉。近石山居民多修石窑。屋内多修土炕,摆设粗陋,寓居拥堵,老少同炕。房屋择向均喜座北朝南,称之为正向。建筑构造多为三间三檩和五间三檩,间架7尺左右,入深八尺左右。  
如今,住宅条件改善,普通人家院门不朝西、北,大门不与家门正对,如正对要修照壁。院门多建门楼,瓷砖贴面而有横幅,既美观又气度。  
四、沁县饮食风俗  
建国前,沁县乡民生活贫富悬殊。平民以米、谷、高粱、玉米为主,贫穷者则以谷搅糠充饥。早饭普通是粗粮掺糠做的窝窝头,午饭时红面加豆面做的擦圪斗,晚饭多食用和子饭或热饭(剩饭加热)。建国后,县民的生活逐渐改善,但不很考究。上世纪80年代后期,白面、大米成为主食,各种炒菜在居民的餐桌上日趋普遍,‘有客来,上饭店’。粗粮已成为调剂生活的辅助食品,但和子饭、测圪斗、汤面、小米米汤、馒头,依然是沁县人喜欢食用的家常便饭。  
五、沁县端午风俗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只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日称号,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端午风俗。  
沁县是浊漳河、沁河的发源地,也是华夏农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作为“北方水城”的沁县端午节经过世代传承开展,构成了插艾、带五色线、包粽子等特征文化传统,并且生动的分离了赛龙舟、民俗展等文化活动,表达了民众祈福避凶、竞技健身等良好愿望,鲜明的表现出人与自然调和相处的永久主题。  
沁县端午节曾经成为融赛龙舟、民俗展览、沁州书会、传统民间文艺、集会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民族传统节日,发掘和维护此项节俗活动对发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山西119个县区中,沁县是少有的富水县,西湖、瘦西湖、北海、南湖、圪芦湖五个水库围城而建,乡乡有水库,村村有河流是这里的真实写照。静静流淌的河水,生气勃勃的森林,环望周围,河滩、田野、丘陵、山川满是绿色。绿色烘托着蓝天、鲜花装点着翠绿,幽雅中有虫鸣鸟叫,胜似江南。  
从2009年开端“北方水城美丽沁州”端午民俗文化节共连续举行了10届,并跻身为全省四大传统节庆活动之一。以良好的水生态为平台,龙舟竞赛、钓鱼竞赛、民俗展演、戏曲扮演、沁州书会等一道道文化大餐向外界展示了别样的沁县。游水城、赏民俗、看龙舟成为省内外游客端午小长假的抢手目的地。仅2018年文化节就有80多家新闻媒体、上万名游客莅临沁县,文化节的举行让低迷的沁县重新焕发出勃勃活力。  
划龙舟、赛龙舟不断是江南水乡大众喜爱的水上运动,而在北方城市,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很少有龙舟活动。但在沁县这方水土上,不断有赛龙舟的风俗,沁县龙舟队还屡次代表山西省参与全国龙舟竞赛。端午民俗文化节的举行为龙舟运动搭建了舞台,来沁县看龙舟竞赛成为山西游客、以至是北方游客首选之地,许多游客感慨“早知有沁州水城,何必下江南”。  
端午民俗文化节的另一道文化大餐是沁州书会,沁县是山西省首家曲艺之乡,每年文化节都要举行沁州书会。来自山西、河南等地的曲艺名家齐聚沁州,停止曲艺展演、文艺商讨,特别是中国曲协2012年慰劳演出,山西省曲协2018年慰劳演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曲艺名家刘兰芳、李金斗、李建华等逐个登台献艺,大同数来宝,武乡琴书,沁州三弦书等曲艺文化在这里交流,促进了沁县曲艺文化的大开展大繁荣,“沁州书会”在中国的曲艺界内颇负盛名,“南有马街,北有沁州”名誉日隆。  
文化节期间,慕名而来的游客纷至沓来,他们远离城市的繁华,享用世外桃园的幽雅。接近水文景观、体验红色文化、品味古典文化,吃农家饭、住农家房、赏田园景,沉醉其中,依依不舍。  
六、沁县民俗文化协会  
沁县民俗文化协会注册成立于2006年10月5日,是一个以发掘、维护、研讨、传承沁县民俗文化为主体的民间社团组织。协会以章程为大纲挈领,五年来,一步一个足迹,一年一个起点,由小到大,由低到高,有粗到精,有点到面,较好地完成了协会各项工作。那么,民俗协会终究作了那些值得骄人的工作和成果呢?透过数字看本质,管中窥豹知全局。让我们以一组数据来反映阐明:协会注册会员由成立时的18名开展到今天XX名,下设6个分会;协会成立5年多来,先后筹集投入资金12万余元,搜集各种民俗生活用品、农耕消费工具等2100多件,组织县境内能工巧匠200余人制造木雕、石刻、根雕、刺绣、服饰、布艺、剪纸、编织等十大类民间小手工艺品3000多件,举行了民间手工艺制造展览8届;兴办了沁县民俗馆,其中有婚庆礼仪、农耕文化、民俗工艺、民俗文化系列展演以及御书楼五个展室;累计接待大众13万余人次,其中接待省、市县各级参观学习、旅游团队近150余次;代表县政府外出到北京、太原、长治参展10余次,先后五次参与了省、市组织的博览会、展销会、大峡谷攀岩节等系列活动;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号召,配合县计生委共同举行了“好娃娃”工程全市人口文化现场观摩会;应用阳光工程平台培训了各类民间工艺人才200余人次;培育、惩处了民间工艺制造传承人、民俗古籍珍藏喜好者以及老物件无私贡献者累计300余人次;组织协会会员近150多人外出参观学习取经20余次;国度级、省、市县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简直年年有,月月有,编辑出版了《沁县民俗文化》等各类书籍、刊物、宣传材料更是难以统计。五年来,为广阔民间手工艺人和民俗喜好者搭建了一个展现本人才气的平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作出了一定的奉献。农耕馆和民间工艺展创始了长治市各县(区)由协会办展馆的先河。2007年先后被山西省、长治市肉体文化办命名为“山西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立特征教育基地”  
七、沁县美食文化  
1、和子饭:根本组合为小米、薯类、蔬菜和各种面制食物饭菜合一,是所谓调和饭。特性是味如酸奶、黄亮筋韧、清热解渴。  
2、三合面:用白面粉、黄豆面粉、小粉面粉按比例拌和而制成。这种面条柔韧润滑、久煮不溶,浇卤滴醋食之,口味鲜美、豆香气浓。  
3、枣糕:为满汉全席十大糕点之一。枣糕原是清朝宫廷御用糕点,曾有宫廷第一糕点之美称,其味香远、入口丝甜。  
4、小米焖饭:食时,舀上一碗小米焖饭,放上一些红、白萝卜丝菜或者尖椒土豆丝更佳。具有色泽金黄、软绵香甜的特性。  
5、干馍:是沁县名吃之一,外形为圆形,中空有心。馍在火圈内烤熟,外表不焦不生,吃起来香脆可口。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