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阳曲县民间习俗

  • 风水民俗
  • 2022-02-07 19:39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阳曲县宗教信仰  
旧时阳曲县治太原,故有“山西首县”,“晋阳首邑”之称。交通便利,经济繁荣,文化活泼,各地经商旅游者交往频繁,宗教活动亦很活泼。佛教、道教、伊斯兰教、耶酥教、基督教、天主教各种教派都有。有组织,有堂庙,有活动、历史久的主要有天主教、佛教两教派。  
天主教  
天主教传入境内最早于16世纪中期。明崇祯六年(1633),意大利人金民格之侄金弥格,由绛州来境内传教,初次授洗200人,并在治地太原修建教堂,金弥格被称为太原地域第一任本堂神甫。  
清乾隆三十五年至四十五年(1770—1780),阪寺山建过一座小圣母堂,长五间,宽两间,为境内较早的圣母堂之一,后毁于失修。  
清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1895—1898)由英籍主教艾士杰掌管,由教内著名建筑师李有刚督工,在阪寺山修建范围庞大的圣母堂一座,占空中积56亩。堂系东西向,坐南朝北,院内房屋35间,石窑57眼,其中,教堂长8间,宽3间,尚有后楼8间,阪寺山圣母堂系境内天主教徒活动的中心。因地处阪寺山腰,属后山地带,故俗称“后山圣母堂”。圣母堂四周村庄居民大多信奉天主教,各村均建有小圣母堂。如土岭村的若瑟堂,青尖梁村的德肋撒堂,王家垴村的圣母七苦堂等。从牛头坡至主堂院门前,建有14处“苦路亭”,状似碑楼,供教徒忏悔朝圣之用。圣母堂在教友心中是一圣洁之地,阪寺山圣母堂又系全国第二大天主教活动场所,故赴阪寺山圣母堂朝圣谢恩者通年不绝。尤逢每年8月2日博俊古辣瞻礼日,8月15日,圣母升天瞻礼日,9月2日圣母圣诞瞻礼日(因而瞻礼日通常于白露节举行,又俗称白露瞻礼),来自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忻州、祁县、太原及县内各地的教友,云集阪寺山圣母堂,鼓乐齐鸣,顶礼膜拜,口诵经文,贡献财物,局面颇为壮观。  
阪寺山圣母堂毁于“文化大反动”期间,1986年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太原市人民政府批准重新修复圣母堂,并拨款两万元予以赞助。太原市天主教爱国会指派李建堂神父担任此项工程。维修工程于当年开工,历时两年余,首先加宽铺平了直通教堂的道路,维修、改建、新建了房屋、窑洞,粉刷、彩画、装修了堂内建筑。维修后的阪寺山圣母堂较前愈加雄伟壮观,华丽堂皇。  
清光绪六年(1880)至民国28年(1939),为县内天主教活动的鼎盛时期,据材料记载,民国22年(1933),全县有教堂26座,在教人数9424人。“文化大反动”期间,天主教活动遭到冲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面落实党的宗教政策,经过上级主管部门赞助,教友集资献物等方式,维修新建了局部天主堂。截至1996年,全县共有教堂24座,教徒13000余名,职业神甫5名,散布于全县6个乡(镇),24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在教人数占全县总人口的10%。  
佛教  
佛教阳曲县从建县迄今近两千年,佛教不断是境内宗教活动的一大教种,唐宋为鼎盛时期。截至清朝末年,全县有各种寺庙128座,佛教徒700余人,和尚58人,尼姑9人。民国23年(1934),全县有佛教徒572人。并于崇善寺设立佛教会,出版佛教杂志,佛教活动较为活泼。“文化大反动”期间,佛教活动根本绝迹,寺庙、佛像多有毁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认真落实党的宗教政策,重建、扩建、维修了历史长久并被省、市、县列为重点文物维护单位的寺庙20座,并肯定开化寺、三藏寺为对外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截至1996年,全县有寺庙158座,重点维护寺庙90座。共有佛教徒250余人,和尚5人,尼姑1人。  
二、习性观念  
阳曲县山多川少,沟壑纵横,居民多以农、牧为主。农耕之外还从事经商、狩猎等多种运营。民情纯朴仁慈,作事慎重正直。与人交往,热情好客,坦诚守信。居家度日,布衣粗食,节省朴素。由于贫穷,迷信尚重,易安现状,少求进取。  
辛亥反动,民众觉悟,七七事故后,为中国共产党指导下的抗日依据地。反动的教育熏陶,战争的熏陶,使民众逐步开化,男子自愿报名从军杀敌,为家乡父老报仇雪恨;外出经商作工,改动家庭贫穷相貌;女子争相剪发放足,走向田间;而纯朴仁慈之民风未变。  
新中国成立后,县内交通逐渐改善,与外界经济、文化往来日益增加,加之地处省会太原市的近郊,接纳各方面信息较快,民情有所改动。80年代初,随着变革开放的深化展开,县内经济开展很快,城乡建立,人民生活发作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捐赞助教、扶贫济困、义务劳动、集资修路、赈灾捐献、义务献血等项活动在民众中构成共识,肉体文化和物质文化建立成果斐然。  
随着经济繁荣,生活进步,城镇居民特别是青年人,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穿着、装饰讲排场、比阔气,甚有愈演愈烈之势,与传统的简朴之风颇不谐和。对此,早在90年初,各级政府就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遏止豪华之风,发扬阳曲之传统民风。  
三、民情撷要  
阳曲县建县历史长久,历史上又曾为山西首县,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对繁荣。加之战争、移民、迁移等严重社会革新,构成了县域特有的纯朴仁慈、慎重正直、坦诚守信、节俭安分的习俗民情。20世纪初叶的辛亥反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封建、迷信陋习给予有力的冲击,使县内习俗民情日趋安康。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随着移风易俗活动的深化展开,传统的陋习、劣俗逐步萎缩或消亡。从70年代起,由于科学的开展,文化素质的进步,一些不安康的带有封建迷信颜色的风俗被民众摒弃,伴之而生的是富有传统颜色和鲜明时期特征的新民俗。可谓民族之魂的良风美德正在发扬,现代文化新风气正在构成,新人新事新风气大量涌现,必将有力地推进阳曲县传统风俗朝着愈加文化进步的方向开展。  
四、玉皇庙  
玉皇庙位于阳曲县杨兴乡贾庄村西北隅。创立年代不详,明、清均有重修,现存正殿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一进院规划,东西24.63米,南北31.9米,占空中积153平方米。除正殿外,庙内其他建筑均为2001~2005年新建。正殿砖砌台基,宽12.03米,深9.48米,高0.54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柱头科五踩双昂,平身科每间二攒,明间开六抹格扇门,两次间置格扇窗。殿前廊下立有青石碑2通,为清雍正十三年(1735)记事碑及佚名功德碑。新建鼓楼西侧立有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重修玉皇诸神庙碑1通。2003年4月16日太原市人民政府发布为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五、大盂慈仁寺  
大盂慈仁寺,原名天仙圣母庙,位于阳曲县大盂镇大盂中学东侧。创立年代不详,现存主体构造为清代建筑,2007年重建。坐北朝南,二进院落规划,南北长80.24米。东西宽32.94米,占空中积2643.11平方米。中轴上建有山门、过殿、正殿;轴侧有十字歇山顶钟楼、鼓楼、东西厢房、东西垂花门、东西配殿和二进院半环形围廊、井亭。过殿砖砌台基,长10.02米,宽9.90米,高0.60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明间设隔扇门。正殿砖砌台基,长15.05米,宽12.23米,高0.90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五檩前后廊式构架,周围围廊,檐下斗栱一斗三升,平身科二攒。廊柱间均施木雕雀替。明、次间设格扇门窗。  
六、大盂泰山庙  
据殿内梁架题记载,始建于明洪武三十四年(1401)。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清顺治八年(1651)、清乾隆十六年(1750)均有修缮。  
20世纪90年代揭瓦屋面。  
大盂泰山庙概略描绘  
大盂泰山庙位于阳曲县大盂镇大盂村东。据殿内梁架题记载,始建于明洪武三十四年(1401),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清顺治八年(1651)、清乾隆十六年(1750)屡有修缮。  
正殿:坐北朝南,通面阔11.14米,通进深9.9米,占空中积约110.32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六椽,七檩前廊式构架,单檐悬山顶,布瓦屋面,绿琉璃剪边,前坡有绿色集锦。檐下斗栱形制为三踩单翘单昂斗栱,柱头、补间各设一攒。梁枋上均有彩绘。柱头饰有瑞兽铺首。装修已不存。  
大盂泰山庙价值评定  
1.历史价值  
泰山庙的明洪武三十四年(1401),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清顺治八年(1651)、清乾隆十六年(1750)梁架题记,是泰山庙创立年代较早的实物例证,为研讨泰山庙的创立历史提供了根据,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艺术价值  
泰山庙正殿前檐柱头以兽面装饰雕塑精巧,明代斗拱及其彩绘皆具审美价值。  
3.科学价值  
大盂泰山庙是当地为数不多的有明白创立年代的古代建筑之一,其创立至今约有600余年历史,阅历代修缮,但主体构造仍为明代建筑构件,柱径与柱高比、柱高与明间面阔之比、柱高与斗栱总高之比例均契合明代建筑规制,是一处有明白纪年的明代建筑,对研讨泰山神祭奠历史及明代建筑比例关系有重要意义,具有一定的科学研讨价值。  
七、东黄水圣母庙  
始建年代不详。  
历代修建记载无考。  
解放后被学校占用,搬迁后闲置至今。  
东黄水圣母庙描绘  
东黄水圣母庙位于阳曲县东黄水镇东黄水村东部。创立年代不详,现存主体构造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一进院规划,东西宽32.9米,南北长53.2米,占空中积约1751平方米。  
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建有过殿、正殿,东西两侧分列有厢房、配殿、上院厢房和正殿东西耳房。  
过殿:坐南朝北,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灰陶脊饰。前檐装修全部缺失。殿内梁架保管原有彩绘。  
正殿:建于石砌台基之上,高0.16米。通面阔10.22米,通进深8.94米。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正吻缺失。原为六檩前廊式构架,后学校占用期间,将金柱间装修撤除,在廊部砌筑墙体,并装设现代门窗。殿内山尖存水墨画5平方米。  
下院东西厢房: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筒瓦屋面,花瓦脊。明间设窗夹门,次间、梢间装修无存。今人占用期间在室内加设隔墙。  
东西配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花瓦脊。装修缺失,屋面瓦件破损严重,部分塌陷。  
上院东西厢房:位于上院东西两侧,面阔三间建筑。前檐墙被改制。  
东西耳房:面阔四间建筑,单檐硬山顶,筒瓦屋面,灰陶脊饰。前檐装修被改制。  
东黄水圣母庙价值评定  
1、东黄水圣母庙,总体规划共同,不设山门、戏台,南端仅过殿一座;寺院虽为一进院落,但上下院规划清楚,是当地清代建筑中少见的规划方式。  
2、东黄水圣母庙现存建筑遗存表现出明显的清代建筑特征,是研讨清代建筑的实例。  
八、烽东石窟  
峰东石窟位于阳曲县大盂镇上原村峰东自然村佛爷沟山崖上。石窟依山而凿在峭壁上,面向西南,开凿于唐代。圆拱形门,高2.2米、宽4.3米。中间开凿一窟,穹窿顶,拱形窟门,窟门上刻有功德佛龛四字,龛楣上雕有二飞天。门外两侧各雕一天王像。右侧天王龛外左侧石壁上刻天王称号为“北方毗沙门天王”,天王面目狰狞,左手托举宝塔,右手置于胯侧。左侧天王头部被凿,双手持兵器交于腹部。窟内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像高均为1.2~1.3米。佛为坐像,身后为舟形背光,馒头髻,颈部刻出三道蚕纹线,身体浑圆。内着僧祗支,外披袈裟,结跏趺坐于仰覆莲须弥座上。左侧弟子面部及双手被凿,身着双领下垂式袈裟,露足,立于圆台之上。右侧弟子头被凿,双手叠交于腹部,左手持环,身着双领下垂式袈裟,露足,立于圆台之上。左侧菩萨大局部被凿,仅可见下身衣裙及左手所持净瓶。右侧菩萨头被凿,身体两侧披巾下垂及地,下身着裙,腿部衣纹呈“U”形,右腿直立,左腿微屈,露足,立于圆台之上。两侧天王像上方有碣各1方。1996年7月阳曲县人民政府发布为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峰东石窟价值评定  
(1)峰东石窟为晚唐时期作品,距今有1000余年的历史,为研讨太原地域古代石造像的传承与开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材料,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峰东石窟内造像、特别是天王造像雕凿传神,并有明白的称号记载,在太原地域比拟少见,具有一定的价值。  
九、青龙镇烽烟台  
青龙镇烽烟台,位于阳曲县侯村乡青龙镇东北,为一座汉代烽烟台。  
烽烟台,又称烽燧,俗称烽堠。是古代防御敌人入侵而修建的传送讯息设备,是古代的“土电报”。烽烟台一词,《辞海》注释;“古代边疆戍兵用烽燧报警而建筑的高土台。隔一定间隔即做一座。发现敌人入侵时,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后也立刻举火,就能够很快传告全线戍兵,做好准备。”  
青龙镇烽烟台,残高约5米,底面直径约10米,散布面积约118平方米。夯土砌筑,夯层厚约0.1~0.15米,并且在烽烟台断面采集有汉代的筒瓦残片,器表施绳纹,内饰布纹。  
青龙镇烽烟台价值评定  
青龙镇烽烟台,为一处汉代烽烟台,是古代防御敌人入侵而修建的传送讯息设备。它为研讨当时的政治、军事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材料,也为当代学者研讨汉代烽烟台提供了珍贵的材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十、桥沟龙泉寺  
始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  
2004年修建龙王殿。  
桥沟龙泉寺描绘  
桥沟龙泉寺,位于阳曲县侯村乡桥沟村西。始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现存主体构造为清代建筑。  
寺院坐北朝南,南北长40.34米、东西宽34.26米,占空中积约1382.05平方米。中轴线上仅存大雄宝殿,东西两侧为奶奶殿、轩辕殿,龙王殿位于西南角。  
大雄宝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灰陶脊饰;六檩前廊式构架,装修位于前檐金柱之间,明间设六抹头隔扇门四扇,两梢间为现代玻璃窗户(今人改制);前檐柱头及补间各设斗栱一斗二升交麻叶一攒。  
龙王殿:位于寺院西北角,原为戏台,后在前檐檐柱间加设门窗装修,使戏台成为周围围合的建筑。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卷棚悬山顶。明间设六扇六抹隔扇门。  
奶奶殿:位于大雄宝殿西侧,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筒瓦屋面,灰陶脊饰;柱头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栱一攒,补间两攒;装修设于前檐檐柱之间,明间为四扇六抹隔扇门。  
轩辕殿:与奶奶殿对称规划。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筒瓦屋面,灰陶脊饰。柱头设斗栱一攒,补间各两攒,均为三踩单昂斗栱;装修与奶奶殿式样相同。  
桥沟龙泉寺价值评定  
1、寺内建筑保管根本完好,是研讨当地清代建筑的实物材料。  
2、桥沟龙泉寺共四座建筑,供奉不同神灵,根本满足了百姓的祭奠需求。  
十一、三畛真武庙  
寺庙创立年代不详,据庙内《重修真武庙碑志》记载,大清嘉庆十一年(1806)重修真武庙。  
2002年维修加固正殿后墙体和山门屋顶。  
三畛真武庙描绘  
三畛真武庙位于阳曲县大盂镇李家沟村三畛自然村西。创立年代不详,现存建筑遗存为清代建筑。1996年7月阳曲县人民政府发布为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真武庙整体院落坐北朝南,二进院落规划,二进院建于高约3米砖砌台基之上,与一进院之间以石阶相连;一进院仅存戏台。南北长65.22米,东西宽27.23米,占空中积约1775.8平方米。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建有戏台、山门、正殿(真武殿)。  
戏台:建于土崖之下,坐南朝北,面阔三间,分为前后两局部,前台为演员扮演的场所,后台为化装、休息区;前台为卷棚歇山顶,后檐为硬山屋顶,前后檐屋面在檐檩处相交,中间以木隔断相隔。建筑建于高约1.5米台基之上,共设柱三排;后台梁架构造为五架梁通前后檐,五架梁出头处压于前檐抹角梁之上。前台不设墙体,后檐两侧山墙上开设掖门,供演员从侧面进入后台,上部设六边形什锦窗(现已封堵)。  
山门:建在高约3米的砖砌台基上,前檐设石阶通道。台基两侧开券洞(西侧封堵,东侧可通行);面阔一间,单檐悬山顶,灰陶筒瓦屋面;板门装置于两侧山墙中部;山墙前檐部位绘有门神画像。  
正殿(真武殿):位于中轴线最北端,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单檐硬山顶,筒板瓦屋面。建于高约1米台基之上。装修装置于前檐金柱之间,明间为六抹隔扇门,隔扇心为斜方格式样;两梢距离扇窗被后人改作现代玻璃窗户;明间置两根盘龙柱子抵至梁底,两柱间供奉玄武大帝像。殿内山尖绘有山水人物画约5平方米。  
三畛真武庙价值评定  
1.历史价值  
三畛真武庙创立年代不详,现存最早的维修记载为清嘉庆十一年(1806),距今约200余年历史,为研讨当地古建筑提供了实物例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艺术价值  
山尖壁画精巧,建筑古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3.科学价值  
选址:建于人工砌筑的高台之上,是村内的至高点,阐明村民对玄武大帝的尊崇与敬重;  
戏台功用设计合理,由两山掖门进入后台,后台为梳妆及准备场所,中部隔断上开设板门,演员由此抵达前台,在同一座建筑内完成了一切的扮演工作,为研讨古戏台规划设计提供了实物材料,具有一定的科学研讨价值。  
十二、青龙镇龙王庙  
据梁架题记,清同治八年(1869)重修。  
2007年复建山门、过殿、碑廊等建筑,维修戏台、大殿。  
青龙镇龙王庙描绘  
青龙镇龙王庙坐北朝南,一进院落规划,南北长84.78米,东西宽17.08米,占空中积1448.04平方米。中轴线上建有戏台、山门、过殿、大殿,一进院东侧有碑廊一座,二进院建有东西配殿,除大殿及戏台为原建筑外,其他均为2007年在旧址复建。  
戏台:砖砌台基,高0.5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硬山卷棚顶,台中设木屏隔断,走马板上阴刻有“镜花、水月、神德战争”字样,明间西侧大梁上题记“大清同治八年(1869)岁次己巳仲夏之月重建”。  
大殿(龙王殿):建于高约0.8米台基之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灰陶屋面,绿色琉璃剪边。梁架构造为六檩前廊式建筑。前檐金柱中出抱头梁插于前檐檐柱柱头斗栱内做耍头;装修装置原前檐金柱之间,明间为六抹隔扇门,梢间为隔扇窗。大殿前存一清嘉庆六年石供桌。  
青龙镇龙王庙价值评定  
1.历史价值  
青龙镇龙王庙自创立之始,各村香客于此行香、进礼、作乐,岁无连续,是一处具有较早祀雨历史的庙宇。  
2.艺术价值  
大殿前香案镌刻“嘉庆六年七月二十六日”题记,上部绘制的龙王画像与正殿内雕塑相照应,雕琢精巧,形象逼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3.科学价值  
青龙镇因其建筑群形似行龙而得名,龙王庙为其龙头,其选址位置配合整体建筑群规划,庙内建筑规划规整,严厉依照中轴线排列主要建筑,且建筑等级明白,为研讨建筑规划提供了实物材料。  
十三、青龙镇文昌宫  
据梁架题记,创立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重修;  
2007年,重修过殿、二进院东西配殿、一进院东配殿,其他塌毁建筑在旧址重建。  
描绘  
青龙镇文昌宫,位于阳曲县侯村乡青龙镇村北高坡上。创立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重修。  
文昌宫建于一高坡之上。坐北朝南,二进院落规划,中轴线上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入寺牌楼(新建)、山门(新建)、献殿、寝宫(新建),山门两侧为入寺偏门;东西两侧一进院东厢房、西厢房(新建),二进院东西厢房,寝宫两侧为东西耳房(新建)。  
现存建筑中,献殿为明代遗构,二进院东西厢房、一进院东厢房为清代遗构,其他建筑全部为近年在旧址复建。  
献殿:明代。面阔三间,进深七椽,周围围廊歇山式建筑,灰陶筒瓦屋面,灰陶脊饰。脊檩上有“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题记。装修为六抹隔扇门,隔扇心为龟背锦式样。山尖部有明代水墨山水画约6平方米。  
一进院东厢房:清代。面阔三间,五檩前出廊式构造,单檐硬山顶,筒瓦屋面,灰陶脊饰。五架梁出头搭置与平板枋之上,梁架共设两缝,置于明间两侧柱头;两侧山墙在廊部设掖门;装修安于前檐金柱之间,明间设门,两梢间为窗,隔扇心为套房图案。  
二进院东西厢房:清代。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前后檐椽飞全部为砖雕;明间设门,次间为窗,隔扇心为龟背锦图案,门窗楣为石拱券式。  
青龙镇文昌宫价值评定  
1.历史价值  
文昌宫是一座历史长久,集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建筑技术信息的综合体,保管了传统建筑开展演化的重要历史信息。  
2.艺术价值  
文昌宫献殿内山尖壁上彩绘精巧,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整个建筑群构图完好,功用性较强,表现了当地建筑营造的艺术追求。  
3.科学价值  
文昌宫建筑群沿中轴线规划,建筑等级明白,充沛应用了自然地势,将其建筑功用设计处置得非常胜利,不管在选址、环境分离还是建筑空间处置上,具有一定的研讨意义。  
十四、狼孟城址  
清光绪二十三年《山西通志》载:狼孟,战国时为赵国城邑,秦置狼孟县,两汉因之,西晋末废。  
描绘  
狼孟城址,位于阳曲县黄寨镇黄寨村东约100米一山峁上。1996年7月阳曲县人民政府发布为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狼孟城古时是南至太原盆地、北至忻定盆地的交通要道。城左右夹涧幽静,南临大壑称狼马涧,有“断涧为城”之称。清光绪二十三年《山西通志》载:狼孟,战国时为赵国城邑,秦置狼孟县,两汉因之,西晋末废。《读史方舆纪要》载,“狼孟城在太原府北七十里,俗名黄头寨”。  
狼孟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180米。地表残存城墙长约400米,以东、西二墙保管较好,其中东墙残存约135米,西墙残存约64米,南北墙低矮。城墙基宽3~4米,顶宽0.5~1米,残高0.5~5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10~0.20米。城内现为耕地。  
狼孟城址所在的黄寨村,古称黄头寨、黄土寨,因村内存黄土夯筑堡寨而得名。村内仍保存有许多清代民居,大街上店铺林立,商贸繁荣。  
狼孟城址价值评定  
狼孟城址历史长远,为战国至西晋的一处重要城址。虽阅历代毁废,但仍保管了根本完好的城址范围,这为研讨战国的夯筑以及历代的建筑工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其所处的天文位置与历史文献相佐证,证明了该城址乃至该地域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镇、交通要道。这对研讨太原古代的经济、军事有着极端重要的作用。  
十五、黄花洞佛寺  
黄花洞佛寺始建年代不详。  
明弘治元年(1488)重修观音堂。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重修石墙山门。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重修观音寺马祖石祠墙。  
清康熙八年(1669)重修寺院。  
清康熙十五年(1676)金桩圣像。  
清康熙十八年(1679)重修观音堂。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创立斋室。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新建戏亭。  
清雍正四年(1746)重修关圣殿。  
清乾隆七年(1742)增修圣母庙。  
清乾隆九年(1744)重修千佛洞。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重修红峗山佛殿。  
清嘉庆四年(1799)重修观音堂。  
清道光四年(1824)重修红峗山圣母庙。  
清光绪九年(1883)重修圣母庙。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重修红峗山马感龙神祠。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对奶奶庙、观音堂停止维修。  
描绘  
黄花洞佛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东黄水镇东黄水村东北约8千米红峗山山腰处。  
红峗山,因夏季满山怒放黄花,又名黄花山,始为道教场所,后佛教逐渐渗入。  
黄花洞佛寺,始建年代不详,据碑文载明嘉靖、万历、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均有修缮。  
主建筑群分为上中下三重院。登台阶入山门,即进下院(禅院),由三楼九窑洞组成,三楼已毁,窑洞供僧侣休息生活所用;中院由新建的龙王殿和圣母殿组成,殿内供青、白、黄、赤、黑五龙神像,专司雨职,为百姓祈雨之地;出中院左拐登七十二级石阶,过石门洞即进上院,上院有马赶祖师洞、奶奶洞、观音堂等建筑。  
石门洞上嵌有石碑两通,一通刻有“重修石墙山门(明万历二十二年立)”,另一通刻有“泰山行祠、香山圣母、子孙圣母、永司山、法台山”字样。石门洞上方为“马赶祖师洞”,洞分前后两室,前室呈扁形,后室呈圆形,  
奶奶洞,位于马赶祖师洞左侧上方,庙门口两侧石镌“九巷彩凤云中落,半夜石麟天上来”,上方刻有“天仙圣母碧霞元君”,正中为碧霞元君像。两侧佛台上塑有高0.4米的70多尊明代泥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观音堂,位于奶奶洞东侧,依山势而建,坐北朝南,创立年代不详,据碑载明、清均有修缮,现存为清代作风建筑。面宽三间,进深6.2米,半坡顶,明间设四扇六抹格扇门,窗形制已改。堂内供奉观音像三尊,两山墙保管有佛传故事壁画,共计17平方米。  
黄龙洞,位于黄花洞佛寺东侧,依山而凿,坐北朝南,石券拱门,深约4.75米。  
黑龙洞,位于黄龙洞东侧,依山而凿,坐北朝南,石砌洞门,深约3.1米。  
白龙洞,位于黄花洞佛寺最东侧,依山而凿,坐西朝东,洞口宽约4.5米,深约10.7米。  
千佛洞,位于奶奶洞的北侧,距空中高约20米,明代石窟。窟宽3.75米,高5米,深8米,四壁镌有高0.12米、宽0.09米的佛像数百尊,每壁正中雕一坐像,高0.27米,宽0.18米,均结跏趺坐,身着通肩袈裟,双手合十。  
黄花洞佛寺是明朝晋宁化王朱济焕宁化府佛堂,也为明末清初阳曲名人傅山先生的云游隐居之地,傅山亲书“气生道成”匾额,现存于县文物旅游局。  
清道光二十三年的《阳曲县志》卷二记“东黄水村东北岩崖峻峭,松柏苍然,上有天佛洞,地佛洞,马赶祖师洞,多著灵迹,有傅山题‘黄花山’三字匾额,所以该山风光秀丽,洞多有灵迹。”  
黄花洞佛寺价值评定  
历史价值  
黄花洞佛寺是明朝晋府宁化王朱济焕宁化府佛堂,也为明末清初傅山先生的云游隐居之地,现存牌匾等真实的记载了这一历史事实及其历史环境。  
黄花洞佛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存,由寺内现存的大量明、清石碑和石碣,记载了创立、重修等历史重要事情,确切的记载了文物古迹本身的开展变化,是一处保管历史记载较多,历史较长远的古代建筑群,具有一定的历史学研讨价值。  
艺术价值  
建筑艺术:黄花洞佛寺建于山腰,建筑全部依山而建,绵亘100多米,空间构成漂亮。  
景观艺术:建筑规划、运用功用合理,建筑内壁画明晰,塑像精巧,浮雕线条流利;建筑全部位于高地之上,范围虽小却纤巧俗气,殿阁不高却大气端庄,景观设计意境共同。  
科学价值  
黄花洞佛寺建于山腰,各组院落之间全部以石阶相连,选址规划共同,充沛应用了自然环境所赋予的条件,把一个范围不太大的文物建筑群,处置得非常胜利,不管在选址、环境分离,还是建筑群空间规划处置上,具有很高的科学研讨意义。  
社会价值  
黄花洞佛寺作为祭奠性建筑,其建筑群和历史环境至今保存完好,环境漂亮,是当地重要文化资源,对中央社会文化和经济开展有积极地推进作用。  
十六、悬泉寺  
悬泉寺位于阳曲县西凌井乡伙路坪村前斧柯自然村南约5千米官山山腰。原为晋王府家庙,据碑文载宋熙宁年间(1068~1077)有“玄泉”额,明成化年间(1465~1487)、弘治年间(1488~1505)续建,清代屡次重修,1991年至1998年又补修新建,现存主体构造为明清建筑。寺内建筑依崖壁而建,自西向东绵亘150余米,依次为山门、钟鼓楼、伽蓝殿、大雄宝殿、地藏殿、三圣殿、观音堂(上建藏经楼)、斋堂、七佛洞(自然石洞)、龙王殿等建筑,占空中积241平方米。除大雄宝殿、地藏殿、观音堂及七佛洞为明清遗构外,其他均为1991年以后新建、复建。观音堂砖砌窑洞,3孔,平顶。七佛洞为清代开凿的石洞,新建木构前檐。庙内存碑10通,石幢1件,以及局部残碑残件。2013年5月发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十七、帖木儿塔  
帖木儿塔位于阳曲县杨兴乡坪里村史家庄自然村东200米。共由3座塔组成,散布面积约85平方米,中为石塔,东西为砖塔,平面规划呈三角形,东西塔相距14米,石塔距东西塔约9米,均为元代建筑。中塔为史公仲显墓塔,是元大德九年(1305)也先帖木儿为留念其父史仲显所建,五层八棱墓志铭石塔,高3米,塔基由八边形石座与圆形仰莲台组成,塔身平面八边形,每面镌刻先祖姓名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八角攒尖顶,上承仰莲座及宝瓶式塔刹;东塔为武德将军云南腾冲路、达鲁花赤也先帖木儿墓塔,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西塔为也先帖木儿其弟拜延帖木儿墓塔,建于元至正十三年(1353)。东、西塔形制相同,均为三级楼阁,平面八边形,高约6.5米,塔身各层设塔檐,檐下设砖雕仿木斗栱,四铺作单抄,二层均设平座,二层正面嵌建塔石碣,载墓主人及建塔题记,八角攒尖顶,上施山花蕉叶及宝瓶塔刹。也先帖木儿,生卒年月不详,汉名史彦昌,史家庄人,官至武德将军云南腾冲达冲路、达鲁花赤。2013年发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十八、不二寺  
不二寺位于阳曲县黄寨镇首邑路社区首邑西路74号。原位于黄寨镇小直峪村,1987年迁建于现址。不二寺,又称不二禅院,据脊檁及碑文记载,建于北汉乾祐九年(956),宋咸丰六年(1003)重修,金明昌六年(1195)再修,元、明、清各代均有修缮。现仅存三圣殿,金代建筑作风,建筑面积184.19平方米。三圣殿青石台基,长13.1米,宽14.06米,高0.76米,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前檐设廊,殿内梁架为四椽栿对前乳栿通檐用三柱。檐下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重栱计心造,里跳五铺作双抄,柱头及补间铺作各一朵。补间斗栱施真昂,后尾挑至平榑以下,平梁上施双层叉手,为别处所稀有。前檐留神间设板门,两次间为直棂窗。殿内佛台正中塑华严三圣等像9尊,为金代遗作,主尊释迦牟尼,结迦趺坐于须弥座上,背光精巧。文殊居右,普贤居左,为他处少见。东山墙绘有东方三圣、十二神像和舞狮图,西山墙绘有西方三圣、十六罗汉和礼佛图,廊墙、檐墙绘力士、侍女等内容壁画,共计137平方米,为明代作品。寺在旧址存元代祖师塔1座,在现址存明代幢式塔1座,碑9通,其中金、元记事碑各1通,清记事碑5通。另有从他处移至寺内明碑1通,昭和十五年(1939)碑1通。不二寺是金代建筑的代表作,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2006年5月国务院发布为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十九、开化寺  
开化禅寺位于阳曲县大盂镇西北2公里,同不二寺、龙池山庄、黄土人家、石岭关及小五台山组成了阳曲县108国道一日游精品线路。2013年5月发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开化者,开蒙化恶也。无量寿经讲:“入重言音,开化一切”故名开化寺。寺庙始创年代无考,现存金皇统年间(1141——1149年)移建的宋金建筑作风的殿宇,寺庙坐北面南,据碑文载:为皇帝敕封的寺庙。因而建筑规格较高,建制十分严谨,依序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殿、东西两侧东有观音殿,西有地藏殿。其中大雄宝殿为宋金建筑作风的原物原貌,大殿坐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琉璃瓦剪边悬山顶,前有廊、檐下置斗拱阑额、普柏枋。角柱出侧角,沿柱设泥塑吞口,留神间柱子比其他柱子略粗,有明显柱侧角,斗拱出双昂,耍头为龙口含珠,明次间斗拱为两朵,双昂内转双抄,六抹折扇门,七檩梁架。培养了整座大殿庄严雄宏的气势。是整个寺庙中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殿内佛台上塑有释迦牟尼的三身佛像、四智菩萨、迦叶。阿难,佛台下东西分列护法金刚,共计11尊,佛像神态各异、造形逼真,栩栩如生,是开化寺宝贵的文物精品。大殿留神间门额上“大雄宝殿”牌匾,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字体工整,笔力遒劲。  
二十、大王庙  
大王庙,又称“无梁殿”,位于阳曲县东黄水镇范庄村,它始建于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为盂县藏山神赵武之行宫。2013年5月发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边长9.7米,平面呈正方形。殿顶为单檐歇山式,素面脊,总体上显得端庄质朴。大王庙的文物价值,主要在于它的无梁建筑构造和外型,它用72根立柱为根底,上加额枋而成杠架,周围用斗拱后尾层层叠起支撑下全檩,构成井架构造来承载殿顶。殿内无柱,亦无间缝梁架。四角又加抹角梁加固,下置垂莲柱,既突破了直角的传统构造,又增加了殿内的景观。有人称它为“悬梁朵柱法”,乡民又叫它是“转角殿”。构筑之妙,确为国内稀有。殿内塑像无存,三面墙上有壁画,共计88平方米,另存有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石碑各一通和明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石桌一通。  
二十一、阳曲县饮食风俗  
阳曲县美食有河上咀豆腐干、阳曲大红、阳曲酥梨、白桃子、阳迂回饼等。  
1、河上咀豆腐干:河上咀豆腐干是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的特产,河上咀豆腐、豆腐干、醋等名扬四海,尤以河上咀豆腐干出名。  
2、阳曲大红:属于太原独有的一种水果,七月底成熟。近几年来大红的价钱逐年上涨,它以其色泽鲜艳,表面美丽,口感香甜,上市时间早而出名。  
3、阳曲酥梨:阳曲酥梨在安徽山野引种,经过多年的区域驯化栽培,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后来居上”,糖分含量高达17%,阳曲酥梨以其形正,色好,果心小,有香,脆爽爽口汁多味甜而出名全省。  
4、白桃子:白桃果皮薄、味甜、汁多。等到桃子成熟的时分,只需用嘴吸吮桃根,白的桃子就只剩下一个果皮了,清朝时曾为贡品献上朝贡,享誉全国。  
5、阳迂回饼:将硬黄米与少量黄豆、玉米磨成粗面,以温开水煮软,置热炕发酵,加适量碱、少许糖,搅成糊状,舀入黄儿,以温火烙制,只烙一面,待熟后,将饼折成半圆,故名折饼。颜色呈金黄色,疏松多孔,甜美适中。  
6、阳曲小米:山药是太原市阳曲县的特产。盛产于阳曲县的“白马掌小米”,大致上有两个新种类,一种是东风亮,另一种是朱砂红,其营养成分丰厚,所含的脂肪和蛋白质比稻米和小麦高。由于其米质好、滋味好,阳曲小米在市场上很受欢送。  
二十二、阳曲结婚有什么风俗?会不会恶整伴娘了?  
如题。我给一个朋友当伴娘,男方是山西阳曲的。当地有什么风俗了,会不会恶整伴娘了?  
我就是山西阳曲的,这里的确是有整伴娘的风俗。娶亲当天男方的接亲的去女方家,女方先是要红包,等进门之后男方就会找鞋,鞋事前藏好了,伴娘晓得在哪里,男方就会问伴娘鞋的位置,就要整伴娘到说出鞋在哪里为止。还有,吃饭敬酒的时分伴娘要帮新娘挡酒,酒量要好才行,不然几下就被灌醉了。吃完饭在下午会在新郎家玩一些游戏,主要也是伴娘和伴郎的整蛊游戏。不过看时间了,有时分也不一定玩游戏。  
二十三、阳曲县的春节风俗  
春节到了,街头巷尾人流如潮,勤劳劳动一年的人们,纷繁走出家门,享用节日的闲暇,男女老少个个脸上春节到了,街头巷尾人流如潮,勤劳劳动一年的人们,纷繁走出家门,享用节日的闲暇,男女老少个个脸上都弥漫着愉快的笑容,大街上的颜色也比平常鲜艳多了。只见彩旗飘扬,各色商家标语、条幅顶风招展。商场门口挂着一只只大红灯笼,看一眼就让人心里暖和。湛蓝的天空中,一只只彩色气球在阳光的照射下艳丽耀眼。微风拂过,大小气球顶风起舞,又似乎在向路人点头致意。商场里愉快嬉闹的局面透过亮堂的玻璃门窗,射入路人的眼里,使人不由自主地随着彩色的人流,汇入其中。春节是大人的节日,更是小朋友们的节日,儿童玩具、书籍、文具柜台更是异常繁华,孩子们来了一拨又一拨,领走心爱的玩具,留下欢声笑语,春节的家中也不同素日,门上要贴“福”字,吃饭要放鞭炮,晚上要放焰火,还要看春节晚会。吃饭的人也比素日多了,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聚在一同。桌上的菜也比以前丰顺多了,鸡鸭鱼肉、粗茶淡饭都有。吃好了饭,大家在一同谈天说地,聊聊天,喝喝茶,说说话。春节真繁华呀,我真想天天过春节。不过想一想,平常也不比春节差。都弥漫着愉快的笑容,大街上的颜色也比平常鲜艳多了。只见彩旗飘扬,各色商家标语、条幅顶风招展。商场门口挂着一只只大红灯笼,看一眼就让人心里暖和。湛蓝的天空中,一只只彩色气球在阳光的照射下艳丽耀眼。微风拂过,大小气球顶风起舞,又似乎在向路人点头致意。商场里愉快嬉闹的局面透过亮堂的玻璃门窗,射入路人的眼里,使人不由自主地随着彩色的人流,汇入其中。  
春节是大人的节日,更是小朋友们的节日,儿童玩具、书籍、文具柜台更是异常繁华,孩子们来了一拨又一拨,领走心爱的玩具,留下欢声笑语,春节的家中也不同素日,门上要贴“福”字,吃饭要放鞭炮,晚上要放焰火,还要看春节晚会。吃饭的人也比素日多了,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聚在一同。桌上的菜也比以前丰顺多了,鸡鸭鱼肉、粗茶淡饭都有。  
吃好了饭,大家在一同谈天说地,聊聊天,喝喝茶,说说话。春节真繁华呀,我真想天天过春节。不过想一想,平常也不比春节差。  
关于春节的作文:春节600字作文作文1100字  
春节作文600字  
在每个崭新的日子里,快乐的呼吁着。不经意间。猛的抬头发现世界变了。从昨日的简单朴素变成了今日的绚丽和繁华。不知何时,那硕大的红灯笼跳上了高楼,在风中淘气的摇动这发福的身躯;还有那一泻千里闪着这金灿的亮光的对联,在各自比拼着这看谁更有才……不经意间,春节却踏着轻盈的脚步到来。  
逛庙会  
拖着繁重的步子终于来到这美丽山村的小镇上。老远就听到了叫卖声。走近一看,傻眼了,眼前满是万紫千红衣着艳丽服饰的人们在窄小的街道上挪动着。既然来了,当然是冲啊。“老板,这中国结怎样卖啊”“这个,这个美观着咧,买个挂在家能够保终身安全,很廉价,五块一个。姑娘买几个吧!”“廉价点吧,老板四块一个怎样,我买四个,大家都发财吗!”“好了,卖你,下次再来!”……“老板,来几串冰糖葫芦!”“好咧,冰糖葫芦美观,红似火,来年一定红红火火!”“小哥,夹几片臭豆腐试试!”“欧可,臭豆腐,十里飘香……”  
庙会上,你不只能够购物,品味小吃,各取所需,繁华特殊。更重要的是你能够观赏到独具民间风情的说书和皮影戏。说书先生衣着大红棉袄,有声有色的将古典名着给你娓娓道来。时喜时悲,时紧时松,引得观众满是喝彩。皮影戏我还是见头回,挺有趣的。几个小人儿相互叫嚣着,时踢腿,时鞠躬,像是在给予观众们道祝愿普通……  
庙会上的一切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  
吃年饭  
一波将来,一波又起。大年三十没有一秒是宁静的,五点未到,炮声四起。开饭了,在满桌的佳肴中,有两样是必不可少的。其一,年年有鱼-—鱼;预示着全家富贵不祥有余。其二,是合家团聚的汤圆;预示着全家团聚美满甘美之意。特制的大团桌上,父母兄弟围着坐。我和几个小鬼则草草的吃过饭,便冲进来放烟火去了;而那些良久不见的大人们,倒杯酒相互道唱着“兄弟,来,干杯,祝你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好,我也祝你祝贺发财,干杯”。“爹,我敬您一杯,祝您老身子骨越来越坚固”!“我祝你事业有成,年年有余”……团桌上,痛快响亮的酒杯声预示着来年的兴隆。大人们爽朗的笑声和热情的祝愿预示着来年的绚烂。  
饭间,家家户户又是放鞭炮,振聋发聩的鞭炮声成了连绵的一片,这一刻,过年的氛围也就更浓了。  
拜年  
吃完饭,七点一过大人小孩便又全出动了,三五个大人一桌麻将,一桌牌到清晨。而小孩则二三十人一同结伴而行,家家户户去拜年,从那桥的小道的开端一路走过穿越在丛林的小屋中间,打着自制的小灯笼,走过一家,一个接着一个的道来“祝贺发财”,“祝贺发财”那么这一家便会拿来大袋的糖果,依次发给每个小孩,顿时,他们脸上就弥漫着像阳光般绚烂暖和的笑容。偶然,坐进去,女主人便会拿出本人家里的果盘请不知名的小客人吃。泡茶,极尽地主之宜的热情款待新年送祝愿的小财神们。拜年的小朋友一路上吃着,玩着,叫着,闹着,笑着,幸福的声响不断持续到午饭。  
许愿  
点燃一个个烟花,让它们冲上云霄。累了一天的我们静静的躺在草坪上看着烟花响彻大江南北。烟火颜色是美丽的,仿佛来年的日子美得让人不及顾遐。  
7、阳曲县民俗作文  
春节到了,街头巷尾人流如潮,勤劳劳动一年的人们,纷繁走出家门,享用节日的闲暇,男女老少个个脸上春节到了,街头巷尾人流如潮,勤劳劳动一年的人们,纷繁走出家门,享用节日的闲暇,男女老少个个脸上都弥漫着愉快的笑容,大街上的颜色也比平常鲜艳多了。只见彩旗飘扬,各色商家标语、条幅顶风招展。商场门口挂着一只只大红灯笼,看一眼就让人心里暖和。湛蓝的天空中,一只只彩色气球在阳光的照射下艳丽耀眼。微风拂过,大小气球顶风起舞,又似乎在向路人点头致意。商场里愉快嬉闹的局面透过亮堂的玻璃门窗,射入路人的眼里,使人不由自主地随着彩色的人流,汇入其中。春节是大人的节日,更是小朋友们的节日,儿童玩具、书籍、文具柜台更是异常繁华,孩子们来了一拨又一拨,领走心爱的玩具,留下欢声笑语,春节的家中也不同素日,门上要贴“福”字,吃饭要放鞭炮,晚上要放焰火,还要看春节晚会。吃饭的人也比素日多了,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聚在一同。桌上的菜也比以前丰顺多了,鸡鸭鱼肉、粗茶淡饭都有。吃好了饭,大家在一同谈天说地,聊聊天,喝喝茶,说说话。春节真繁华呀,我真想天天过春节。不过想一想,平常也不比春节差。都弥漫着愉快的笑容,大街上的颜色也比平常鲜艳多了。只见彩旗飘扬,各色商家标语、条幅顶风招展。商场门口挂着一只只大红灯笼,看一眼就让人心里暖和。湛蓝的天空中,一只只彩色气球在阳光的照射下艳丽耀眼。微风拂过,大小气球顶风起舞,又似乎在向路人点头致意。商场里愉快嬉闹的局面透过亮堂的玻璃门窗,射入路人的眼里,使人不由自主地随着彩色的人流,汇入其中。  
春节是大人的节日,更是小朋友们的节日,儿童玩具、书籍、文具柜台更是异常繁华,孩子们来了一拨又一拨,领走心爱的玩具,留下欢声笑语,春节的家中也不同素日,门上要贴“福”字,吃饭要放鞭炮,晚上要放焰火,还要看春节晚会。吃饭的人也比素日多了,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聚在一同。桌上的菜也比以前丰顺多了,鸡鸭鱼肉、粗茶淡饭都有。  
吃好了饭,大家在一同谈天说地,聊聊天,喝喝茶,说说话。春节真繁华呀,我真想天天过春节。不过想一想,平常也不比春节差。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