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和抬皇(黄)杠
南和县河郭乡历史上曾划分为七个牌,抬黄杠活动主要由西边四个牌,即赵牌、梁牌、樊牌、郄牌(庄)四牌组织的,因而,杠头打的大旗上写的是“四牌公”三个大字。四牌公大旗不断由抬杠领袖即杠头保管,千百年来世袭至今,其次是头杠保管杠谱,普通不能外传。抬黄杠主要集中在河郭乡、贾宋镇两地,抬黄杠时,河郭乡“四牌公”到贾宋镇送杠,而贾宋镇接杠,其间都有一定的典礼。黄杠共三十二杆,由家族世袭保管。
普通杠是由杠箱和杠杆两局部组成,杠杆长六米,粗十二公分,由弹性木料做成。杠箱在中间,重约三十公斤,杠箱两边各有铁环一个,杠杆上绑有两串铜铃,随着杠杆颤抖,有节拍拍打,三十二杆杠同时作响,繁华特殊。杠箱顶部用彩绸彩球彩带编织在一同,两边插有鸡毛掸子两个,上下摇晃,美不胜收。抬杠时,三十二杆黄杠,后面装备三十二匹马,并且谁的杠谁担任找马、训马、骑马一包到底。扮演时,杠头高举“四牌公”大旗,三十二只杠按次第排列其后,由三眼枪鸣枪开道,在杠头指挥下,由杠头率领,依照杠谱请求,踩着杠的震颤鼓点,时而徒手倒肩,时而外八步内八步,杠杆在脊背上恣意转动,两个抬杠人前后默契配合,翩翩起舞。黄杠套路二十四式,高处望去非常壮观,分别是三环套、金香炉、剪子股、四大金刚、抬佛爷、宝葫芦、四大瓣、对瓣枣花、凤凰单展翅、凤凰双展翅、轱轳贯钱、单头蝴蝶、双头蝴蝶、外十二倒肩、仨鱼一头、四门斗底、金八吊、里十二倒肩、里罗城外罗城、老婆串门、拉风匣、野鸡旋涡、赛马。特别是野鸡旋涡和赛马,人、马、杠一同运作,人欢马叫,如万马齐喑,使抬杠艺术到达0,给人民以力和美的肉体享用。
二、送黄粮与抬黄杠的传说
南和县城北,自古就有两个友好村,一个河郭,一个贾宋。每年正月二十一日,河郭村的人,总要抬着黄杠,到贾宋村去玩社火;贾宋村的人也像款待亲戚一样热情招待他们,相传,这是东汉末年,黄巾军与官兵打仗时留下的规程。
张角率领黄巾军起义后,汉灵帝刘宏惊惶失措,派中郎将卢植到巨鹿来镇压,刘备、关羽、张飞在半路上投靠了卢植,跟着官兵来动巨鹿,卢植率领主力攻打广宗(界桥之战)去了,关羽率领一局部兵卒进军南和,在南和城北摆开战场。
关羽屯兵县城,黄巾军部将黄龙驻扎在张路村,两军相距十八里,你来我往经过数次交锋,关羽丝毫没占上风,还损兵折将。这天关羽听到探马来报说黄巾军的粮草快用完了,于是他率领人马趁夜深人静偷袭黄巾军寨,快到张路村时,关羽停下马来,见村里静悄然没有动静,心生疑心,亲身勒马到村头向里张望,只见在月光下,黄巾军寨里隐约可见粮草如山、粮屯遍及,再向农户一探听,一个农夫对他说,黄龙率领局部黄巾军向南去了,关羽大吃一惊,以为中了调虎离山之计,黄龙率军抄其后路去了,于是赶紧拨马向回撤。
当他调转马头,刚走到贾宋村边,就见远处迎面过来一队人马,兵强力壮,气势昂扬,并带有许多辎重。关羽犹如惊弓之鸟,不敢恋战,催马绕道就跑,没跑多远,探子赶来报道,“黄巾军营中的确空寨,粮草都是土堆假装,前边队伍,正是送粮的百姓和黄巾军”,关羽听了又气又急,回转马头下令遣散百姓争夺军粮,决不可让黄巾军得到粮草。官兵与送粮人员交起手来,瞬间间刀光闪闪、杀声震天、昏天黑地、尘土飞扬。正在激战间,突然从贾宋村里冲出黑漆漆一群人,手持长矛钢叉,直奔关羽杀来,不一会,官兵被打的丢盔卸甲,抛投鼠窜,就连关羽的马屁股,也被戳了两个窟窿,多亏他跑得快,不然小命就在这里归西了。
原来这些日子黄巾军只顾打仗,没来得及筹措粮草,营中给养的确不多了,为了掩饰空虚,黄龙让兵卒在村前堆起一溜土堆,用席围上,写上粮屯号码,跟漏填粮垛一样,摆下迷惑计。同时派人到河郭一带富庶村庄筹集粮草。河郭一带的百姓听说黄巾军缺粮,纷繁捐献,很快收起米粮百担。为了把米粮平安送到黄巾军手里,与黄龙商定,一方面由村民抬送米粮,一方面由黄巾军将士护送迎接。当送粮人员走到贾宋村边,恰巧碰上关羽,双方就战了起来,贾宋村民听说官兵拦截黄巾军粮饷,一同涌出村来,向官兵猛烈扑杀,官兵被到得哭爹喊娘,死伤百人,这一天正是正月二十一日。
打这儿以后,河郭和贾宋的村民就结下了深沉的友谊,成了患难的朋友。每年这一天,河郭的村民,都要仿照原来送粮时的样子备下三十二杠,表示送粮,三十二名骑着高头大马的勇士和三百二十名村民、兵丁,以示护送,汹涌澎湃到贾宋村去感激援助之恩,这叫做送杠。贾宋村的人,也以同样多的人数来迎接,这叫做接杠。两村在交接的时分。还要依照安定道的规矩,举行严肃的典礼:双方相对跑在村口,随着杠首的指挥停止交接。
年复一年,经年累月,这种活动,逐步演化成一种民间喜闻乐见的社火:人要化装,麻药挂彩,杠上披红挂绿装饰的五彩斑斓。加上锣鼓响器,吹吹打打,非常繁华,一切人员,依照杠谱请求,踩着鼓点,手舞足蹈,范围庞大,变化万千。
抬黄杠
送黄粮
送给黄巾做粮饷
黄巾吃了打豪强
……
这种抬杠的习俗,不断传播到今天。
三、南和县花朝节习俗风俗
现代多数人都把花朝节时间定在农历二月十二,这固然说不上错,但是过于板滞了。
比方说,有人就以为“二、八两月为春秋之半”,而最能代表四季的就是“风、花、雪、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物了,所以就有了和秋夕(中秋)对应的“花朝”。准确到日,“春序正中”就是二月十五。所以把花朝节日子定为二月十五,这有一定的说法。
但是“花朝节”,又叫“百花华诞”,跟花期息息相关的。而花期受时节、气候的影响,并不绝对固定。所以各地的花朝节日期能够不同,只需大致上对得上花期,都合理。这个时间。大致是在“惊蛰”到“春分”之间。由于这时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萌青,百花或含苞或吐绽或怒放。
虽说花朝节时间特殊,但是一旦定下来了,就不要随便改动,这样就免得人们对日期产生误解了。
至于说花朝节的来历,有两个传说。据传武则天嗜花成癖。她执政后,每逢夏历二月十五,总要令宫中女眷采集花瓣,和米一同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恩赐群臣。从那时起,民间就流行起花朝节吃花糕的风俗。在当时,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十五花朝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三个“月半”,都被视为极端重要的节日。
还有另一个传说,神话颜色就比拟浓重了。<博异志>记载了一个故事,大意是:唐天宝年间,有一个叫崔元徽于园中品茗赏花,忽见一群容貌艳丽的女子来访问,其中有个小巧小巧的姑娘叫醋醋。女子们称要借此地与封姨相见。接着,便来了一位明眸皓齿的少妇,众人口称封姨。其间的过程不表,总之结果是,会面双方不欢而散。
十二花神
次日晚,那位醋醋姑娘再度登门——原来昨晚那些女子皆是花精,她们要来人世花苑迎春怒放,可是那位叫封姨的风神出头阻挠。花精们本想借机向封姨求情,不意结果不欢而散。往常她唯有向崔元徽求助,她要崔元徽准备一些红色锦帛,画上日月星斗,在花朝节当日五更悬挂在园中的花枝上。崔元徽依言行事。当日果真有狂风,可是枝上的花卉有了彩帛,所以没被吹落。
当夜,众花精又幻化成人向崔元徽致谢。还各用衣袖兜了些花瓣劝他当场和水吞服,崔元徽因而延年至百岁,且年年此日悬彩护花,最终登仙。后来此事流成风俗。由于悬彩的时间布置在五更,故名“花朝”。这大约也是花朝节赏红的由来。
赏红
习俗方面,不胜枚举,归结起来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就是饮食,无论是直接食用花瓣制成的花糕,还是食用意味春天的野菜,这都跟花朝节所处的时节息息相关。
二是游赏,扑蝶和赏花,带起了迎春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