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玉田县民间习俗古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01-27 19:32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玉田泥人  
玉田泥塑从清光绪年间构成算起,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阅历了孕育、构成、昌盛、抢救、复苏以及开发等几个阶段。玉田泥人表现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些半塑半画以画为主的小体泥彩塑,外型单纯精练,以白色作底,敷以红、黄、绿、黑各色,颜色激烈而谐和,在我国民间泥塑范畴以作风共同而占有一席之地。20世纪60年代初,玉田民间泥塑正处于繁衍传播的成熟、昌盛期,集市上泥塑摊点长达一华里,构成了泥人一条街,交往于京、津、东北等地的商贩争相购置。玉田泥塑品种繁多,内容丰厚。从声响上分,有口吹类;从韵致上分,有手动类;从种类上分,有神话故事、飞禽动物、古装戏剧、理想生活等四大种类。  
二、玉田剪纸  
玉田剪纸(2013年入选河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间剪纸艺术为百工之母,重新石器时期各文化类型的彩陶纹样(人面、人形纹、麟纹、蛙纹、云纹、锯齿纹、网纹等)就已表现出先民们对视觉物态深入的认识和悟化才能。玉田剪纸,有剪与刻两种,即在纸上剪出各种单纯而明快的图案,如人物、花草以及鸟兽虫鱼等形象,作装饰之用,普通以大红纸和粉红纸等为资料。  
制造工序是:首先要将准备剪的各种颜色的纸剪块、折叠,然后用剪子剪,剪的手法灵敏多样。普通是左手捏着纸,右手握剪子剪形,来剪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图形,最后将剪完的作品停止抚平平展、张贴即可。  
玉田剪纸制造主要散布在玉田县的石臼窝镇、鸦鸿桥镇、玉田镇。玉田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天文环境,丰厚深沉的文化底蕴,多彩多姿的民间传统美术和憨厚的民俗传统,因而为本县剪纸艺术的发作、开展与传承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旧日,剪纸用处较广,如窗花、门签、鞋花、兜肚花、嫁妆盒花、寿枕、炕围花等,文化内涵丰厚,具有深沉的大众根底和极强的生命力,1949年后,随着生活风俗的改动,除窗花、门签、炕围花等依然盛行外,大多作为艺术品供人欣赏,作品普通都反映出一种最朴素的审美观念和民间信仰。  
每到惊蛰节气和端阳节的日子,村里的巧手阿婆就会剪些“公鸡蝎子”、“小剪子剪蝎尾”和“蜈蚣”、“蜥蝎”、“蛇”、“疥-”等剪纸。听说把:“小剪子剪蝎尾”的剪纸压在坑角或贴在窗户上,可消弭一年毒虫叮咬。关于喜庆之日的剪纸有“团花”、“如意”、“蝴蝶”、“喜字”、“朱雀”、“平(瓶)安和(荷)美”、“安全短命”、“本固技荣”。  
剪纸人物的正、侧面,特别是侧脸的眼睛,大约占头部的二分之一,鼻子和嘴在脸蛋儿轮廓线上精巧地翘起。剪纸人物身上的部分花纹普通用对称折叠或多角折叠的办法,随意剪出各种花纹,有“锯齿纹”、“月牙纹”、“梅花纹”及各种精巧俗气的小花朵。代表作有:“穿开裆裤的小男孩”、“耍大刀的师傅”、“拄拐杖的老爷”、“采花姑娘”、“戴艾花簪的小嬉妇”、“拿着香荷包的老人”、“回娘家”等,都是先剪轮廓,后按人物服饰特性转着弯地逐渐剪出各种部分花纹。  
玉田的剪纸技艺外型,主要表现了深沉、娴熟的功力和技巧。经过剪线的阴阳、方圆、刚柔变化而产生出苍古的神韵。其外型具有粗暴而不失雅趣;夸大而不失形美;纯朴而不失乖巧等特性。剪纸技巧上的处置,都需求用丰厚的想象力来附加以一定的文化颜色,从而到达人们心理上的满足。正是民间这种纯朴的信仰,引发和持续了剪纸的特殊情结,使剪纸技艺在长久的历史中漫透着自在肉体的个性。  
三、玉田老酒酿造技艺  
玉田县鸿源酒业有限公司位于玉田县城西南6公里处的林南仓古镇。早在辽金时期,统治者就在该镇后湖左近建有行宫和御林。明清时期已成为水旱码头,商贸集镇。“丰年牌”玉田老酒的前身----玉田老酒,阅历代传承,已成为乡土艺苑中的一块珍宝。玉田老酒是用优质高粮等为主要原料,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人工老窖、陶瓷坛陈贮3年至5年以上,科学勾兑而成。本品具有无色或微黄透明、浓酱兼香、酒香浓郁、绵软甘洌、后味爽净的特有作风。  
玉田老酒酿造历史长久。史载唐太宗东征,击鼓之前饮玉田老酒,得胜后封玉田老酒为御酒;辽金时期著名北方,谓之“圣水”;明清时期酒香鼎盛,畅销华北。鲜明的质量、长久的传承历史、丰厚的文化内容,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共同的酿造工艺,在代代相传中得到创新和开展,使之成为餐桌上的助兴佳品,又具有较高的适用价值。发掘开发玉田老酒,对开展玉田经济,丰厚人民大众饮食文化生活,构建调和社会,将产生促进作用。  
清光绪年间,林南仓镇就有“义兴隆”、“义德泉”等烧锅酿酒作坊。1947年,冀十五军分区将上述两家私营烧锅改为国营酒业公司,解放后为中央国营,称河北省唐山专区玉田县林南仓酒厂和玉田县制酒厂。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玉田制酒厂努力于恢复玉田老酒传统工艺,采用现代发酵新工艺,精心酿制,使这风味共同的历史名酒又重放异彩。著名酿酒专家周恒刚、国度级品酒员、全国女状元金凤兰对此酒给予很高评价,著名作家丛维熙等十几位文坛名流把此酒誉为“南茅北玉”、“北国茅台”及“北国琼浆,唯我独尊”之称号。先后荣获1993年泰国国际名酒博览会金奖;1994年获法国国际名酒博览会金奖。产品销往华北、东北地域,很受消费者欢送。  
2001年,企业更名为玉田县鸿源酒业有限公司。占地26640平米,有酿酒消费线两条,化验及检测设备齐全,年产“丰年牌”玉田老酒系列2500吨。2006年12月,“丰年牌”玉田老酒被国度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称号后,企业着力将“丰年牌”玉田老酒打形成冀东大地上酿酒行业一颗灿烂的明珠。  
四、麻山种玉的传说  
家在洛阳的阳伯雍,为避战乱来到麻山,开出一片荒地,种下从中原带来的玉米种子。山区缺水,又逢大旱,他含辛茹苦从很远的中央挑来泉水浇地。但是,当他看到逃难的百姓口渴难耐时,就把浇地的水给他们喝,结果禾苗枯槁了许多。一天,阳伯雍救活了一位又渴又饿的老人。那老人非常打动,给他一把石子,让他种在又高又平的好地上。于是阳伯雍把石子种在麻山上,结果生出一双双白玉,原来,那老人乃是麻山山神。阳伯雍祷告山神,把白玉变成泉水,让山区不再缺水,结果真的应验了,生出白玉的中央涌出甘泉,阳伯雍凿开一条渠,把泉水引到山下。从这以后,逃难的人们路过这里再也舍不得分开,麻山脚下人家越来越多,开拓出一片又一片良田。这里的人们爱戴他,赞誉他,把最美、最贤惠的姑娘嫁给他。天子晓得件事后,封阳伯雍为大夫,阳伯雍死后,人们在种玉之田四角竖起高大的石柱,当中一顷名为“玉田”。这就是麻山种玉的由来。  
北魏天文学家郦道元在名著《水经注》中引《阳氏谱叙》:“翁伯是周景王之孙,食采阳樊。春秋之末,爰宅无终,因阳樊而易氏焉。爱仁博施,天祚玉田。”可见,阳氏远祖阳翁伯,就是“麻山种玉”主人公阳伯雍的原型;这段传说大约降生于春秋末期,距今达2500年以上。晋代文学家、史学家干宝编著的志怪小说集《搜神记》搜集整理了阳公种玉的传说,全文仅200多字。尔后,唐代《孝子传》、五代时期的《仙传拾遗》、清代的《德育古鉴》等古书也记载了这段传说。  
麻山种玉的传说在玉田境内广为传播,其人物情节也不一样。不管是口头传播,还是古书记载,种玉故事的人物情节差别颇多。主人公之姓氏,有阳、杨、羊三种写法,名字有伯雍、雍伯、翁伯、雍等写法;故事情节也有诸多不同:有说种下的是菜子,有说是石子;有说得到的是白玉,有说得到的除白玉外还有金帛;种玉人的结局,有的说“得好妇”并做官,有的说生了十个儿子,都做大官,有的说夫妇二人全都得道成仙……。  
麻山古称古溪山、种玉山,是燕山南麓一座低矮的山头。据清代编修的《玉田县志》记载,麻山山顶确曾竖有石柱,上刻“玉田”二字。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玉田知县徐德昌将石柱换成石碑,上刻“古人种玉处”五个大字。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碑毁。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知县魏德茂易以新碑,此碑至今犹存。麻山南麓有麻山寺一座,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明、清两代,“麻峰种玉”是“玉田八景”中最富魅力的一景。;2011年,本县第一座大型公园定名为“伯雍公园”,园内还有阳伯雍种石得玉的塑像。2012年1月,“古人种玉处”被发布为唐山市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五、玉田县古文化遗址  
玉田县在河北省东部,北靠燕山余脉、南为宽广的平原,蓟运、还乡、金水、兰泉、荣辉、双城等古河道散布全境。远古以来即北水南下,形成了广阔冲积扇平原。据近二、三年县境北部唐自头、薛官屯、孟家泉、后湖定府等处出土的古菱齿象门齿、臼齿,古野牛、真马齿、鹿角等化石证明,远古更新世晚期至少在一万年以前,玉田境内已是草木茂盛的古动物活动之所。我们祖先也很早就劳动、繁衍生息在这水源充足、土壤肥美的好中央,发明了中华民族光芒绚烂的古代文化。  
从本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起,玉田县境内不时发现古文化遗址、遗物。特别是1981年城关左近发现的西蒙各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和富乐村、上坎古文化遗址,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讨所、河北省文物研讨所三次来人到此考察,肯定了其文化类型、年代和意义。  
1、玉田县典型的西蒙各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位于城东四里,在村南里许的原清水寺废墟土岗上,属城关镇。遗址高呈现有低洼空中四米,上面耕土层为30—35厘米。包含有新石器时期晚期陶片、残石器及商周到汉代陶片,还有后期的砖瓦、瓷片;第二层即文化层,厚约130厘米,其中包含新石器晚期灰层、半穴居遗痕、袋状灰坑、陶片、石器,并包含突破这一文化层的后期文化堆积和墓葬,以及“鱼骨盆”等;第三层是褐色粘土,约90厘米,无陶片发现;以下即原生土沙层。遗址内涵丰厚,现存面积约四五亩。  
依据几年来采集、考察和该村在此挖土用沙当中发现的遗物、遗址,磨制石器有:石镰、石刀、镐形器、石铲、石锛、石陶拍、磨制石器的砺石。其中大小不同的二十多件石斧,形体多硕大厚重,横剖面呈椭圆形。极少数带有錾制痕记。打制的细石器文化传统器物、器形有:燧石制造的三角形凹底石镞、刮削器、雕琢器、石钻、尖状器、石叶、石片和石核。骨器有鹿角铲。陶器多手制,分泥制红陶、夹砂红、褐陶,泥质灰白陶、少量的外红内黑泥质红陶和掺有烧碎的贝壳粉红、褐灰陶。  
可见器形的有:鼎、鬲、罐、钵、夹砂烧制的陶纺轮、泥质红陶拍等。较多的是夹砂三足器绳纹褐陶鬲。有的形体高大,均通体遍施绳纹,袋足深浅不一,下附较高的圆锥状实足,直到足尖。也有少数平尖实足的。鬲形多鼓腹,口沿处常有一周附加堆纹,带有器耳的极少;器表多红褐色,器内多烧用痕黑色。其次是平底绳纹后划弦纹侈口罐形器,少数的泥质红陶钵等。  
值得留意的是,1983年还发现了几枚应用废纹饰陶片打敲制造的“陶圆饼”,与1984年《考古》第11期第967页中引见的和迁安县安新庄新石器时期遗址②发现的类同。其确切用处考古界正在讨论,疑为“瓦卜器”。此物有的正反两面中间各有不透的浅孔。我县重新石器时期晚期遗址到唐、宋墓葬中都有发现。共采集到六、七十片。直径多为3—5厘米,出土最小的为汉朝的2厘米,最大的一个晚期宋代的为9厘米。因初次发现待考。陶器的纹饰主要有:绳纹、方格纹、堆纹、弦纹、指甲纹,有少量的泥质红陶上带有“之”字纹。另发现一只北京琉璃河刘李店出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类型的螺旋形铜条指环③。  
半穴居遗址和灰坑中还发现马齿和烧过的兽骨,以及烧过的支垫炊具用的自然石块、烧土等。  
西蒙各庄新时器时期文化遗址的器物多发如今半穴居遗址或袋状灰坑、灰层、墓葬痕迹中。出土的遗物多是消费、生活、狩猎用具。从其器物、遗址看,如有“之”字纹泥质红陶、泥质红陶敛口钵、直口深腹钵、折腹钵和泥质灰陶钵残片,有的口沿以对钻孔系绳,应属于赤峰红山文化类型。其它如铜条指环、夹砂绳纹鼓腹陶鬲等,则多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  
东蒙各庄古文化遗址的石棺墓群和商代古井,位于西蒙各庄古遗址东约二、三百米处。1983年发现与此有关的至晚应属于唐山小官庄石棺墓④类型的东蒙各庄石棺墓群。其形制是盖、梆、底均以3—6厘米左右厚,腐蚀风化很严重的大小不等,自然的石灰岩石板拼砌而成。为东西方位的独身墓。墓长多在1.5—2米之间,宽约37—40厘米,高约40厘米,将容尸身,是成年人和少年的墓葬。五六座墓葬中共出土遗物有:两件石斧、两个夹砂红褐陶大绳纹小桶形罐、绳纹红陶钵形器残件、夹砂红褐陶绳纹小型陶鬲、用夹砂绳纹废陶片打制的陶纺轮与一枚薄陶片打制的“陶圆饼”,大人和少年的大腿骨等。未见铜制件,显然为商周时期古墓葬。  
该墓群西南200多米处,近两年还发现有河北省藁城县台头村商代古井⑤类型的两口古井。井底距如今空中3.5米左右,靠近的泥土稀薄如漆。其构造形制:上部井筒约2.5米,高处早已与自然土合一。仅从下部井盘以上看,尚能辨识出原为大口土筒。下部井筒收缩后,井底是叠垒六、七层“井”字形的木井盘。井盘以直径约30厘米粗木料砍截为1.6米的元木,用斧类劈成四半搭接的。井内实践长度0.93米,宽度略同。它的外形,证明了甲骨文中的“井”字造字依据。木虽炭黑,但纹理明晰可辨是柞木、松木。每根两端缩进0.16米处,0.19米宽的穿插咬口,分明地有窄刃铜斧、铜锛锛砍痕记。全部井盘不见锯痕。南北两井相距仅四五十米。南边井底出土了少量破碎纹饰陶片,初辨为罐形器。北边的井底出土遗物有:一件小型提水工具,手制的绳纹加弦纹折肩大侈口鼓腹平底黑陶罐。下半部已被水泡掉黑皮。高约20厘米,口沿直径约23厘米。同时出土一件有浸泡痕记的夹砂绳纹褐色残陶鬲。还有原掉在井内的细石器文化传统器物刮削器等。根据这两眼古井形制和出土遗物应属于商周时期遗存。它是本县已知的最早古井。  
富乐村古文化遗址,位于村西高地,约五、六亩。此处发现有磨制石斧、穿孔石斧,不规则形的石陶拍(或为搓米器),红、灰陶绳纹罐,古灰坑、灰层及较多的夹砂褐色尖足陶鬲残件,也有平尖实足的。口沿多有附加堆纹。陶器纹饰多与西蒙庄古遗址类同。细石器文化传统器物有:刮削器、石叶、石片、石核。还有战国到汉代的“鱼骨盆”。器形为掺有贝壳粉烧制的绳纹红、褐色圜底陶罐。普通的直径约40厘米,长约60厘米左右。多以两三节横放套接。三节者中间的无底,也有少数的与灰陶绳纹瓦罐拼用。是葬以无服之殇⑥的小孩陶棺。  
上坎村古文化遗址,位于村北。这里发现有两件小型穿孔石斧,一件有孔石钺(过去村民亦曾在此发现过一件粗大笨重的石斧),夹砂陶鬲残件及古灰坑、灰层。细石器文化传统器物有:刮削器、石叶、石片与带纹饰的废陶片制造的“陶圆饼”和大批后期的“鱼骨盆”等。  
依据以上城关左近几处古文化遗址状况能够看出,这里的古代先民是从事农业、渔猎、畜牧消费的。重新石器时期晚期到商周或更晚些,我们祖先就大量聚居于此。在考古学上属于新石器时期晚期和青铜时期古文化遗址。因此玉田县以西蒙各庄为代表的古文化遗址,上限时间能够追溯到距今四、五千年。  
除上所述,玉田县发现的古文化遗址、遗存还有十几处之多,绝大局部在县的北境古河流域及古泉一带。如1983年发现的燕山口村北的古遗址,采集到有磨制石斧、石锛、夹砂红褐陶片与细石器文化传统器物刮削器、石叶、石片、石核。1960年发现的三乐台陀头山左近的古遗址,采集到石斧、夹砂陶鬲残件。1982年发现的螺山左近的古文化遗址,出土有磨制大宽刃石钺、穿孔石斧、夹砂陶鬲残件和大量的晚期“鱼骨盆”。麻山寺古遗址,发现过石斧、夹砂陶片、陶纺轮。1983年发现的东八里铺乡的刘庄村东古文化遗址,出土有石斧、夹砂陶鬲腿等残件。1984年发现的虹桥东高地古遗址,采集到残石斧、夹砂陶片、绳纹灰褐陶片、晚期的“鱼骨盆”。1959年在暖泉河东发现一件石斧,后于药王庙东出土夹砂鬲腿、矮裆鬲。1983年发现的城东荣辉河西岸姚家坟地块古遗址,有古灰层,采集到带有錾痕磨刃石斧、燧石打制直径约5—6厘米的石球武器、夹砂红褐陶鬲腿与夹砂红、灰陶纹饰陶片。60年代初兴建玉田县大礼堂和1984年兴建玉田县款待所后边四层大楼挖地槽时,出土过磨制残石斧、残石器。城关周庄窑厂左近出土了较完好的小型红褐陶鬲。杨家套左近出土过早期陶纺轮、夹砂绳纹陶片。沈官屯庙东村南发现夹砂红褐陶鬲腿、绳纹红灰陶残件。东马头山村北山麓、十里坨、孤树、大白山、孟家泉左近、马坊、定府、郭家屯、李官屯等地都发现过石斧。因此,这就更进一步证明了玉田县的早期古文化遗址、遗存是很普遍,范围很广。  
据《左传》、《史记》、《玉田县志》记载,玉田县历史是从春秋时无终子国开端,在此以前尚无确考。但近些年县境北部发现的这些以西蒙各庄新石器时期晚期为典型的古文化遗址、遗存,保管下来的大量遗物、遗址是很难得的。这不只对玉田县古代文化提供了史无前例的一些历史材料,也补充丰厚了河北省东部、唐山市区的原始文化内容,对研讨讨论我国中原地域与东北地域的原始文化过渡桥梁地带的关系也有重要意义。  
2、无终国到战国时为燕国所灭,玉田县属燕地。1964年玉田东街邮电局在路北院内打井时,发现第一眼三块绳纹大陶瓦圈砌的古井。直径约1米,深约4—5米。每层陶瓦瓦高约40多厘米,厚约3—4厘米。井底出土遗物有:模拟手形大小相仿的铸铁挖井工具,绳纹灰、红陶三足鼎与小型绳纹红、灰陶罐提水工具以及料质的发叉等。近三、四年来,相继又在新立村的县党校大楼工地左近发现相似的5眼古井。县工会大楼西边的城关家畜市和其北部左近发现5眼,三里屯村北4眼,下坎村东1眼,西查家屯村南l眼,彩亭桥火车站东南2眼。共发现了十八眼古并。但井底出土遗物未见三足器,多是绳纹灰陶罐形器残件。牲畜市左近出土的五眼陶井中,南边有一眼井底发现两块馒头大的铸铁锭、一件铜器零件和王莽“货泉”铜钱。东边桥东有一眼井是以凿铆工艺构造方木叠垒的井盘。出土遗物有绳纹陶井大瓦残件和灰陶绳纹罐等。其东南部发现的一眼是属于边挖边沉砌瓦圈技术的整陶圈古井。井圈直径75厘米,高30厘米,井圈外饰以打印方格纹。显然这些古陶井是春秋战国到汉代的遗存。  
东西蒙各庄左近出土过铜镞和燕国“明”字刀币。林东大街西头也发现过十几斤。特别以1979年12月,城关三里屯村北出土的燕国“明”字刀币很难得。它是整划一齐分着捆麻绳未散的窖藏品。一大绳纹灰陶罐达260多市斤。1979年8月,玉田县火车站候车室北150米远、原挖沙大坑处,发现一座土穴汉墓。出土刻有“□、□、□”三个大篆字尚很尖利的青铜短剑、两把铜座铁刃戟、秦“半两”与成堆的汉“五铢”铜钱,以及玉环、象牙、长方形小饰件和彩绘陶罐残件。另于暖泉河修水库时出土一把长刃青铜剑。1983年,城关三里屯东北出土过铜矛和陶甑残件。玉田城关左近、螺山等地普遍地有“鱼骨盆”发现。1981年,城关西牲畜市高土丘南还发现比“鱼骨盆”陶棺大的葬具,形制是绳纹附加弦纹烧有短支足的三节小型圆瓦棺。  
特别是1982年彩亭桥火车站左近发现了战国晚期到汉代内涵丰厚的古文化遗址。出土六座成组的地穴古陶窑。一组烧陶器的三座窑紧挨在一同,其直径均为1.3米—l.4米,耕土层下可见高度约1.3米左右。内壁都是抹以6厘米厚泥土烧成砖质的窑堂。这些窑就是烧灰陶豆与其它绳纹灰、红硬陶器及绳纹小筒瓦、大板瓦和小型草袋纹饰砖的古窑。该遗址并采集到一个陶网坠、七枚陶纺轮、一枚石纺轮与三四种甑孔长圆不同的灰陶甑和大量的灰陶豆残件。还有磨金属的砺石、河卵石制的搓米器,成堆的绳纹小筒瓦、大板瓦残件,小型汉“半两”铜钱和汉代的铁锥子等。城关左近也发现与彩亭桥遗址类同的古地穴陶窑,以及出土较多的秦汉时“半两”、“五铢”、“货泉”铜钱,以及铜镞和铜带钩,早期的汉代铜镜及陶耳杯、陶猪、陶狗、陶博山炉和硬灰陶鼎等明器。此外,西五里屯的小型汉墓,也有铜矛、铜镜出土。  
引为留意的是,1984年在麻山西北白各庄山麓发现的晋南北朝时期,一座中型拱券很有价值的完好砖墓。出土了成套明器:如青瓷制品虎子、塥【?】(分格盘)、手摇磨和灶的模型、狮形水盂(或称狮形烛台)、猪圈模型、以及陶猪、陶狗、陶鸡、银器件等,计二、三十件。疑此处为“玉田阳氏”墓群⑧。城关西王庄铁道南小型土穴墓,也出土了隋代很厚重的青瓷小碗,外壁挂半釉滴痕,假圈足,碗心留有三个支烧点记。  
在1983年玉田城关西牲畜市土丘发现一座砖砌唐墓。出土的随葬品有:六枚“开元”铜钱、铁夹簧剪刀、硬陶纺轮和厚重的海兽飞禽葡萄铜镜。铜镜修复后部分仍可照人。其中还有下部无釉的双系青瓷大罐、硬灰陶盘和带有很少纹饰的硬灰、红陶罐等十多件遗物。临近的另一座砖砌唐墓也出土了“开元”铜钱、陶罐和一枚“陶圆饼”。  
从以上这些遗址、遗物看,则就又证明了玉田县在春秋战国时燕国和无终子国到秦汉及后期的文化遗存。  
综上所述,玉田县境内近些年发现的重新石器时期晚期原始文化因循下来的古文化遗址、遗存,不只有力地追溯、证明了玉田县的长久历史,也充实、丰厚了我国古代史材料。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