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海南风水宝地

  • 风水民俗
  • 2020-11-15 10:58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海南正式降温但潮汕闽南坚决不降!分析:是风水宝地也是台风影响
10月22日,随着台风沙德尔的吸引,北方冷空气已经全面南下,对于我国来说,今天我国南方多地已经体验到了冷空气的影响——从风云4号高清可见光卫星云图上看,南海的沙德尔不断吸引冷空气南下,吹散了南方多地此前的持续阴雨,四川重庆贵州湖南多地都已经重见阳光。
而广西南部和广东中部也在冷空气的南下开启了入秋进程,标志着秋天势力已经深入华南腹地。甚至于,在台风沙德尔的吸引下,冷空气南下的幅度相当深入,今早已经正式抵达海南,今天上午7点,海口国家站测得19.6度的低温,这是今年下半年来首次跌破20度,虽然这个气温不算冷,但对于海南来说已经是有些凉意了。
不过,从中央气象台的监测数据上看,今天上午8点,我国还有些地方仍然温暖,除开南海上的西沙等地外,福建南部的云霄、东山、广东东部的汕头、惠来等地占据前几位,表明冷空气虽然已经抵达海南北部,但实际上粤东闽南一线其实仍未降温。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方面,这种情况的原因和地形有关,南下的冷空气虽然在台风的吸引下深度南下,但南岭和武夷山仍然在阻止冷空气的渗透,因此闽南和粤东成了最后的“风水宝地”,暂时免于冷空气的淫威;相反,南岭在广东广西都有缺口,这有利于冷空气南下,所以广东中西部、广西和海南多地都已经降温。
另一方面,南海上的17号台风沙德尔也导致了这种变化,虽然台风沙德尔吸引了冷空气深度南下,但因为潮汕闽南在台风中心右侧,受偏南气流影响,再加上云层相对较多,在夜里能够保温,所以粤东闽南在南部沿海普遍降温的时候仍然温暖。不过,随着冷空气继续渗透,粤东闽南最终还是会降一点温,白天会变得稍稍凉一些。

海南,陵水乾隆年间的水口庙,当地人民背山靠海的风水宝地
水口庙位于椰子岛生态旅游区东侧,距陵城5公里。水口庙始建于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元月13日,传说当时多华村的“水通割田”(即现椰子岛一带)常遭洪灾,村民纷纷祈祷盼神治水,免受其害。正巧,本村一渔翁在河里钓鱼时遇见条奇木漂浮在水中,便打捞上岸并作为雕刻神公之用,经一番筹备后便在距水口港仅几十米的地方建起了水口庙。
水口寺建成后,全国各地的农民和商人为求成功、求安定、求平安,纷纷慷慨捐物,同治三年(1869年)扩建了水口寺的正殿、中庭、前厅和大门,使其面貌焕然一新,在日本入侵中国后,寺庙被摧毁,直到日本投降后才逐渐修复。
本庙中居有“水口侯王”、“水底夫人”、“万天元帅”、“明师公婆”等众神,以侯王为主,都是古代圣贤的立功表现,伟大的成就,建立了太阳,在,鬼魂突出,特别是考虑到人类,水口排名第一个点眼球的表现是农历1月13日,圣诞节,每天第一个农历月的13日成千上万的好男女从四面八方涌进水湾寺,参观祝贺,愿上帝保佑,十分忙碌。


海南古村落流传着讲不完的传奇故事,跟村名蕴藏风水八卦有关吗?
不知不觉,我走读海南古村落已逾三载。每逢周末,我都会背上行囊开始走读,在悠远绵长的古道上,在青山绿水间,寻访那些出尘绝世的古老村落。
走过那么多地方,有那么一个鲜为人知的古村落,不仅风景美如画,而且村名蕴藏八卦风水,流传着讲不完的传奇故事,让我至今难忘。
木兑古村
古村落名为“木兑村”,位于海口市甲子镇。村前坐拥风光旖旎的美界湖,村后背靠登高岭,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人杰地灵,不失为一个古朴恬静的世外桃源,亦是一方风水宝地。
木兑村的传奇之处,当先从村子的名字说起:木兑村的“木”暗喻八卦的“震卦”,代表地理方向的东方,象征太阳初升,万物欣欣向荣;“兑”就是八卦里的兑卦,代表地理方向里的西方,象征日落而清凉,金性冷肃,是兑金聚银的要地。
由此看来,开村先祖取名“木兑”,除了寄予美好的愿景之外,似乎别有一番深意。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木兑村无数个传奇故事由此缓缓拉开了帷幕。
木兑传奇
木兑村自开村之后,一代又一代的村民们崇礼好德,尊师重教,兼有文明、礼让、谦和等优秀品质,留下了一段又一段传奇故事。这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当数村里人口口相传关于“百寿婆祖”的感人事迹。
据村里族谱里“莫氏孺人传”记载,百岁婆祖莫氏生于清朝康熙年间。她16岁时,嫁给了木兑村高姓十二世祖键公的次子涵,可惜没过几年,丈夫英年早逝。当时莫氏年仅20余岁,膝下育有一儿一女。
村里好心人劝说莫氏改嫁,但她为了两个年幼的子女,婉言谢绝了村民的好意。她以“勤劳、勤俭、勤勉、勤助”作为治家格言,孝敬长辈,与妯娌、姑舅等相亲相爱,和睦相处。不仅如此,她助人为乐,敦睦邻里,深得乡民们的爱戴。
为旌表莫氏的感人事迹,朝廷特此下旨在村里特立“贞寿坊”一座,以示劝其坚贞之操。据族谱记载她享年119年,是为高寿;众人评价为夫守节、孝敬长辈、团结宗亲、乡邻和睦,是为高节;不图回报、不计前嫌、不惧危难,是为高品。因此,“贞寿坊”亦称“百岁坊”、或“三高坊”。
一个300多年前女子一生的传奇故事,至此代代相传。她的优秀品质永远感染了每一位木兑村村民,一种高节、高品的人文精神逐渐在村中生根发芽。
木兑人文
在木兑村,博大精深的民间智慧随处可见。村落总体布局追求天地和自然万物和谐,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群规划严谨有序,沿着地势由低到高逐层而起,错落有致。
在我看来,如此这般山水相依的建筑理念,就是质朴的真,极致的美。这不仅是木兑村民居的特色,也是木兑村先人们信奉的人文色彩。
穿过一座古村门后,木兑村的古风古韵便慢慢显现了出来,一条绵长狭小的青石板小巷贯穿了整个村落。古朴的石屋相守相偕,顺着小巷一字排开,一砖一瓦透露出岁月的沧桑,记录着古老的传奇。
在一处老房子密集之处,有一根石头牌匾横跨在两座石屋之间,正面匾额刻着“太和门第”,背面为“共庆长春”。据村民所说,此牌匾为朝廷下旨建造。
“太和”,是太平和睦之一;“门第”,是指家世,后指显贵之家;“太平门第”是指太平和睦,显贵发达。
“共庆长春”,取自于明·张居正 《圣寿节贺表》五:“命协贞符,万载仰长春之庆”,象征绵延兴旺,万古长春。
由于是朝廷下旨建造,此匾额具有一定的地位等级,象征“武官下马、文官下轿”不可逾越的传统。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村里曾出过有身份地位的乡贤名士。
村里现存20多座清末民初的古石屋,飞檐翘角,古朴雅致。每一座都在无声讲述着这里的人文历史传奇,诉说着它从古至今的岁月变迁。


海南有一处4A景区,风景秀美,历史悠久,很多游客都没有来过
海口居海南岛之北,相比于三亚温度稍低,四季也更分明。作为省会的它,聚集了省内各种优质的教育、医疗、人才资源,因此更适合作为定居地。虽并不主打旅游,这里却并不乏美景和文化历史并存的景点。
文笔峰位于海南省定安县中部,除了浑然天成的秀美山色,文笔峰以道教文化旅游区而闻名省内。道教南宗的创始人、南宗五祖白玉蟾就是归隐在这里。对道教有所了解的游客来到文笔峰,会更觉趣味。这座五门六柱七牌楼的建筑便是大罗圣境。在道教传说中,中国有三十六重天,最高的一层为大罗天,是神仙世界的首都、道教的最高境界,所以也可以说这座牌楼是人与神的分界。知道了这一点,再走过去,是不是会生出一种莫名的仪式感?
玉蟾宫是一座宋式风格的大殿,供奉的是道教南宗第五祖白玉蟾。整个宫阙颜色鲜亮,虽然雕梁画栋已有些褪色,仍掩不住庄严高贵的气息。飞檐设计轻灵飘逸,远远看去,这宫阙仿佛是天宫落人间。文笔峰的景色和道教文化让这里颇受瞩目,电影《私人定制》还曾来此取过景。
道教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自南宋以来,中国道教内丹派分为南宗与北宗两系,北宗以陕西终南山的全真派为代表,而南宗主道场则选择了偏隅南海之上的海南,皆因为海南是南宗五祖白玉蟾的故乡。
南宗五祖白玉蟾被誉为海南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文化名人,出生在海南琼山。 无论诗文还是书画,白玉蟾都达到很高的艺术造诣。离开海南的时候,白玉蟾年仅十二岁,作为天才少年被推荐到京城去的,参加“神童科”考试。
文笔峰自古以来就是海南一方科甲兴旺的象征,被海南人民视为“龙首龟背”的风水宝地。除了白玉蟾、清官海瑞、名臣王弘诲、探花张岳崧等都出生此地,或与之结缘。仅明清两朝,文笔峰周边就先后出了进士12名,举人93名,近代更是人才辈出,使文笔峰成为海南人文兴盛的标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写的诗句用来形容文笔峰再精当不过。文笔峰并不高,仅百余米,山顶却常年云雾缭绕,如有仙人居住。
景区内设有观光车,游客可以根据体力和时间进行选择。上山途中随处可见道教文化标志,气势恢宏的玉蟾宫、八仙贺寿的石刻、寓意丰富的道家壁画等,每一处都值得慢慢领会。
除了道教文化,这里还和盘古文化有着不解的渊源,传说中文笔峰是盘古开天辟地后出现的第一座山峰,是由盘古的鼻梁化成的,因吸纳天地之精气,所以成为了祥瑞之地。
充满道教和盘古文化的文笔峰总是显得神秘又寂静,大大小小的屋宇静默在云雾之中,触目可及皆是青翠的绿,鸟语虫鸣不绝于耳,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植物香,在山中静静行走,很容易便生出心如明镜的通透感受。


在海南,每个地名都藏着一段故事
海口
在汉代,属珠崖郡玳瑁县。到唐代,设白沙津,是当时琼州与雷州海渡和贸易的港口。南宋时,设海口浦,范围包括今天的海甸与海口市区。可知海口地名出于南宋。元代,海口浦代替白沙津,成为海南渡海和物资进出口的主要港口之一。
明代筑城,按兵制改建为所,称“海口所”或“海口区”。清代设置海口海关,并在白沙门建港。民国初期的1912年起,海口所改称海口镇。1926年脱离琼山县,开始建市。1950年4月23日海口解放,同年6月正式设市。后琼山县并入海口市,成为现在的海口市。
三亚
三亚1984年建市,因三亚河而得名。三亚河由六罗水、水蛟溪、半岭水三条河组成,以六罗水为主流,发源于三亚市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交界的中间岭右侧高山南麓,自北向南流,经三亚市区注入三亚港入海。
三亚河汇入大海处形状呈“丫”字形,定居这里的人形象地把该河称之为三丫,本地方言中,“丫”与“亚”同音,后来逐渐被人称之为三亚河,三亚河是与当地人生活最密切相关的河流,因此得名三亚。
鹿回头
古代一位英俊的黎族青年猎手,头束红巾,手持弓箭,从五指山翻越九十九座山,涉过九十九条河,紧紧追赶着一只坡鹿来到南海之滨。前面山崖之下便是无路可走的茫茫大海,那只坡鹿突然停步,站在山崖处回过头来,鹿的目光清澈而美丽,凄艳而动情,青年猎手正准备张弓搭箭的手木然放下。
正在此刻,忽见火光一闪,烟雾腾空,坡鹿回过头变成一位美丽的黎族少女,两人遂相爱结为夫妻并定居下来,此山因而被称为“鹿回头”。根据这个美丽爱情传说而建造的海南全岛最高雕塑“鹿回头”已成为三亚的城雕,三亚市也因此得名“鹿城”。
文门村
回望文门村的命名,要说到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钦差大臣苗曹汤边巡海南,行至文门,当地的山川风物令他眼前一亮:只见四周青山怀抱,岭脚、狗尾两河左右于此汇合流入南海,山水相辉映的自然生态环境,给人以得水藏风、祥云紫光高照,此乃一方风水宝地的感觉。
于是,他便兴致蓬勃入此地驻足, 并欣然以“文门”二字取为村名。“文” 自然蕴含历史文化之意,“门”似乎与人的往返进出相关。事实上,古老的黎寨“文门”就是当时州官朝宦驻足隐歇的地方,或是他们往返崖州的驿站。
马岭村
《崖州志》曾记载,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从这里经过的人要沿着山路翻越马岭这座大山,山上有一条石缝,来往行人必须从这条石缝上跨过去。但是骑马到这里,马都不肯跨过去,一定要骑马的人牵着才肯跨过去,所以这座大山被称为下马岭,后来在下马岭下面的村庄,人们也称之为马岭村。


海南惟一探花张岳崧风水传奇:两代婆媳凤地同墓
稍稍懂点历史文化的人,都知道海南唯一探花郎张岳崧。网上网下,多角度全方位解读这位明清海南四大才子之一的身世、读书、做官和“书绝”的文章多多。然而,在其“海南第一家”中,包括琼州三大才女之一许小韫在内,有两代婆媳生而相依、死后同墓的感人故事,却鲜为人知。她们长眠在丹凤舆地,缘何远离张家男人和张氏宗祠?或许就是深谙风水的张岳崧生前早已布设的一个个谜,任由今人猜测与探秘。
张岳崧的风水迷局:
一条并不宽阔的村道,被盛开的三角梅簇拥着,由西向东延伸。这是海口市甲子镇新昌村委会仕梅头村的主道。该村听起来,和一眼所看到的一样,是个并没有什么名气较为偏僻的普通村庄。
由可以行驶汽车的村道,转向不是水泥地的小道,朝北边的几户人家走去,仅几十米处,左手边就立着两块石墓碑。两碑共着一个坟头,削瘦的坟头被杂草灌木遮掩,几乎难以看见。
然而,这里却埋葬着一个异常凄凉而催人泪下,堪称海南清代以来最感人的亲情故事。至今已有146年,仍在民间流传,而且还将继续传诵。
刚峰在仕梅头村探访廖氏墓。
左边稍矮的墓碑是许小韫的,右边是她婆婆吴氏的。许小韫是清代海南顶尖的美丽才女,不仅是清朝定安县志唯一记载史籍的古代才女,被后人誉为有诗文留存于世的海南三大才女之一,而且位居中国百名古代女诗人之列。她工诗善画能文精绣,出身书香世家,是广东榜眼许其光胞姐,海南唯一探花张岳崧之长孙媳。其婆婆吴氏是浙江宁海知州吴嗣瑚之孙女、张岳菘长子张钟銮之妻。
许小韫生于道光五年(1825),经为父守制三年期满考中进士后,与家父结识的张岳崧次子张钟彦牵线,20岁时嫁给年幼丧父的张岳崧长孙、秀才张熊光为妻,不足两年女儿降世,甜蜜的光阴持续到婚后7年,便被漫长凄愁的日子所代替,年仅27岁的丈夫不幸病逝,一年之后唯一的女儿又不幸夭折,这两次灾难使她伤心欲绝,但想到夫君临死前让她替自己尽孝道的嘱托,她又一次次强打起精神,替婆婆分忧,一起苦撑着风雨飘摇的老家。
张岳崧后人张党权在仕梅头村向考察者介绍常夫人之墓。
同治八年(1869),早年守寡后专心抚养遗孤并掌管张家全部事务的婆婆撒手人寰。自己守寡已达17年,悉心伺候婆婆24年的许小韫失声痛哭几至气绝,按习俗做完一切,在送其入殓出殡后,她道声“吾可以死矣”,便一连绝食七日,终于一缕香魂随婆婆同去,享年44岁。
几乎同样的故事在张家悲情上演,虽然是上一代但命运的安排却将其放在了后面。同冶十三年(1874),张岳崧的四儿子张钟琇(举人)的妻子廖氏,几乎是效仿侄媳许小韫追随婆婆的壮举,完成了与自己的婆婆常氏、张岳崧二夫人同葬合墓的心愿。
在仕梅头村西边的吴氏、许小韫婆媳合葬墓地。
和吴氏、许小韫婆媳墓几乎如出一辙,同样是在朝北边有几户人家的小道上,同样离村道几十米处,常氏和廖氏婆媳同坟两碑,土坟一样在杂草灌木间,不同的身旁有两棵几乎连体的高大古树,浓荫蔽日,凉气阵阵袭人。
“这两个婆媳墓,前几年我都来上过坟!”张岳崧后人、是直系第八代如今独守故居的张党权说,“文革”时她们的碑被挖走铺路了,后人找镇政府,又先后要了回来立在原处,“关于常氏婆媳的资料很少,她们怎么死又怎么葬这里的,我们都说不清楚!”
张岳崧在老家高林村勘设的月井。
三代人,两对婆媳,四个墓碑,两座孤坟,按辈份座落在村子东西。
虽然在同一条村道的同一侧,也有着近乎相同的墓葬规格和形制,但对于今日拜谒者来说,追寻历史,仍有万种感怀,以及说不出的百般滋味。
两坟相距千余米,中间隔着一口大池塘和一片林地。荒草凄凄,杂树丛生。良婆贤媳,似乎仍在无言地书写万世恩情,以励后人。
张岳崧故居。
张岳崧和张钟彦父子进士及第,张家便成为海南第一旺族,但这对父子先后于1842年、1863年分别死在家乡和在河北的任所后,张家境况便大不如从前。
张家的各代婆媳们,除个别随夫而行,大多留守张氏家乡高林村。她们在世时,张家成年男子几乎全部外出,或拜师求学或为官谋生活,婆媳们相依相伴;她们去世后,竟没有葬在为夫们长守的老家,而且也无张家一名男性相伴,还是婆媳间相依。——这种独特现象,古今罕见。
张岳崧在文豪村的墓地。
“高林村到甲子镇3公里,而来这个仕梅头村是8公里!”张党权说,以前由镇上到其家有石板铺的官道,张岳崧由京城回来,就走官道,后来破坏了,现还能找到几百米。而从其家到仕梅头村,以前有的只是羊肠小道。
张岳崧本人葬在据高林村较近的毛头村,该村现已因他改为文豪村。
记者清明节前到现场看到,龙雕石碑的主墓一侧是其大夫人梁氏之墓,据说雕有凤凰的碑上文字是张岳崧亲笔所书。紧挨的另一侧,是其大儿子张钟銮之墓。其三儿子、作为叔叔为许小韫收集出版诗稿的张钟璘之墓,在主墓约10多米处。都在村口路边较为平缓的坡地上,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墓群——尽管如今缺少修整,四周显得杂乱不堪。这是怎样一块宝地,民间一直有各种说法。
郭义东介绍张岳崧给土良村写的对联。
对于张岳崧二夫人等墓地及其所在的仕梅头村,如同隐秘之地,则极少人议论。后人也只知道,这些墓地都是张岳菘生前所购。
但在常氏婆媳墓不远处有口深井,村民们对其则谈性颇浓。据该村林姓家谱记载,康熙六年(1688),林氏二十一世孙所文公携全家移居仕梅头村,择地而居,立屋临泽掘井,井约一丈余深,由青石砌成,四周由石板铺平,成村中唯一水源地。村民世代感恩饮用,将其称作“文公井”,不仅树碑传承,而且每年自发清淤,一直沿用至今,井史村韵悠久已达300多年。
张岳崧少年读书的李氏祠堂。
“仕梅头村乃丹凤舆地!”海南著名学者刚峰经过一番勘探后说,俯瞰地势,其形如一只展翅之凤凰,在迎来第一缕东来紫气后,仿佛正朝东南方飞翔。
张家两代婆媳分葬在左右两翼,而相嵌在田垅之上的文公井,则如凤凰之眼,“故泉水一年四季源源不断,无论天旱地荒,永不干涸,且水质清澈见底,味醇甘甜!”
C、风水之谜藏玄机
张家不仅是出官最多的,为清朝海南唯一旺族,而且不乏才女,除了长孙媳许小韫,还有张岳崧的长儿媳吴氏、二儿媳符素文、三儿媳赵淑芳、堂侄媳王氏……都是传奇的才情女子。
“清朝海南学习最好的,不仅因才高赢得嘉庆皇帝点赞‘何地无才!’而且官是当得最大的,丛二品,相当于现在的副省级!”刚峰说,张岳崧为官履历较多,政绩突出,一生注重文化教育,功业卓著。但要跳出定安看张岳菘,会看到岛屿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衔接,“尤其要放大格局看,才能看出他的更多不同凡响之处!”
记者在高林村的张氏宗祠,看到张岳崧手书之阴刻葵木楹联,为其书艺震憾;在其故居看到其亲手种植分别喻意做人清白、为官廉洁的一株百合花和表明书香门第、美丽人生的一丛含笑花,为其至今葱郁散发芳香而激动不已。
最早出于伏羲时代的风水,本为相地之术,是临场校察地理的方法,通俗地讲,就是能找到利于活人居住、死人休眠的好地方,能藏风聚水,水动风生,风生水起,以致吉利旺丁旺财等。古代读书人懂风水,像张岳崧能成为进士中探花,是读了五花八门很多书的,看风水对其来说也是“小菜一碟”。——这一点,很多专家学者深信不疑。
“张岳崧殿试一甲第三名后返乡,将高林村8个山岭重新命名并写了8首诗!”刚峰说,最著名的,是他在村里勘设了日井和月井,相距百余米科学设置的日月双井,常年不枯,张岳崧曾有诗赞曰:“川源焦竭患旱魃,兹泉依旧鸣潺湲”。
选墓和选井一样重要,在风水格局中必不可少。张岳崧既然重视家居风水,对阴宅风水自然不会忽略。以他当年之慧眼,观仕梅头村之境域,自然能看出那里山清水明,坡麓荫蔽,水田环绕,龙凤呈祥,阳宅阴穴错落有序,是个鸟语花香,风和日丽的一块绝佳的风水宝地。
凤凰,传说中的神鸟,百鸟之王,自古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丹凤朝阳”寓有完美、祥瑞、前途光明等涵意。仕梅头村如若是凤地,将继大夫人生有两男后又给生有三子的二夫人常氏,和受委托掌管张氏家族全部事务的大儿媳吴氏等张家大院代表性、压轴类女子,分别葬于凤翅以主富贵,是否是张岳菘生前早已“招呼”,便极有可能。
翻阅史书,常见各类笔误。还有一些杜撰或虚构的故事,只为烘托历史人物形象,让人对作者一番好心感到“莞尔”。不想往张岳崧脸上“贴金”,也无意编写故事误导别人,但一番探寻后,又不得不将两代婆媳合葬之墓的用地选择与其“挂钩”。
专家学者在张岳崧后人引导下在仕梅头村探访婆媳合葬墓。
土良村是张岳崧少年读书地,在其家穷寒之时,该村的李氏祠堂作为一处私塾免费供他读了6年。在其荣归故里后,不忘母校之恩,专门给题写了对联:“土养生英杰,良培出俊贤”。如今,这幅对联已被村长郭义东让人镌刻在村名旁的建村牌上,供南来北往的人阅读。
“而不少人更感兴趣的,则是祠堂里一幅对联,那幅对联是原先一直传抄下来的!”郭义东说,是否为张岳崧所作已不可考,那幅贴在祠堂柱上的对联已残缺不全,有“良屯欢善聚凤”之字样,不知这“聚凤”之说是否与仕梅头村的“凤地”有关。
尽管风物有所改变,仕梅头村已不是清代张岳崧购地时的模样。地脉有无破坏,也难以妄测。但如今,该村家家均有80岁以上的老人,而曾经一身诗香的许小韫,或许也像“凤凰涅磐”一样获得永生,“不死鸟”长守这块福地。
当年,张岳崧为后人购地,有无更深的思虑和奥秘,让今人看不出的玄机。也许只有问其本人,当然这难以实现,只有留下悠悠之叹。


涉嫌受贿官员32万买所谓海南第一风水宝地
近日,海南海口龙华区环卫局原局长林亚福涉嫌受贿100多万被捕。省检察院向媒体发布的消息中称,林亚福利用“抵充”的方式,花32万元为其先人在海南所谓第一风水宝地陶公山购买了一块160平方米的墓地。
4月28日下午,记者经过4个小时的寻找,在龙华区龙泉镇美仁坡卜史村陶公山找到了林亚福购买的墓地。该墓地离明代高官唐胄墓不到500米。
此前,网上盛传林亚福所购墓地就在龙泉镇陶公村。28日,本报记者按图索骥来到龙泉镇,令人奇怪的是,记者问了许多人,均不知道该镇有一个叫陶公村的地方。随后,记者通过网络搜索海南风水宝地,才知道其位于云龙镇和龙泉镇交界处,该地并不叫陶公村而叫陶公山,在云龙镇岭脚管区坡仑村附近。
记者来到坡仑村村口,一块水泥石碑上标有唐胄墓园方向图。又经过10多公里的驱车,记者来到唐胄墓园所在地。这是一片不高不低的山,为陶公山5个小山丘之一。山上种满了发财树。“这里的土地很肥沃,所以我们就长年在这里种植发财树。”来自贵州的种植户周先生说。
墓园就在唐胄墓旁
陶公山上很少有当地人居住,记者几经寻找才在山上找到两户外地种植户。当问到林亚福购买墓地一事时,两人均摇头称不知道。记者从唐胄墓地返回时,突然被路边一座并不起眼的墓地吸引了。这座墓从建筑设计方面和唐胄墓相比并不起眼,但是墓地前面两棵高约10米的雪松,在这片到处是低矮发财树苗的山上显得很抢眼。
记者下车查看墓碑铭文。这块墓地内,一共有5座坟墓,立在墓地正中间是一座大坟,在该坟左边,分别有四座小坟。大坟墓碑上写着“中华正直�考林二公之墓”,立碑者为:亚福、亚雄、亚江等人,立墓时间为2008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从墓碑上的铭文推断,其他几座坟墓可能分别是林亚福的其他亲人之墓。
陶公山多为官宦魂归处
当日下午,记者通过多方打听证实,林亚福所购墓地所处的山丘以前归琼山区云龙镇坡仑村管辖,后划归龙华区美仁坡卜史村管辖。尽管相关方面不愿意向记者透露林亚福所买墓地的具体地点,但记者从省检察院一名工作人员处证实,林亚福所买墓地确实处于云龙镇和龙泉镇交界处。
陶公山位于南渡江畔,面积4000余亩。由5个小山丘组成,犹如躺着的五指山,又似卧龙,蜿蜒伸向南渡江边。5个小丘,俗称五岭,各有名号,分别称从衡、思峒、光螺、居碌、居林。五岭递相拥护,互为扶持衬托,因此古时候,陶公山又称为扶山。该山被道家经典著作列为全中国72处风水宝地中的第24位,有海南第一风水宝地之称。
记者查阅史料,魂归此处的海南历史上较有影响的人物有:海口浦人王克义,系明永乐四年(1406)丙戊科进士,曾任都官和江西建昌府推官;明户部侍郎唐胄;明监察御史、常州知府陈实,明弘治十五年(1502)壬戌科进士;明兵部、吏部、户部给事中、明万历十四年(1586)丙戌科进士许子伟等。(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张期望)  (来源:南海网)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