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夏津县风水民俗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3-03-30 10:25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地理位置概述  
夏津县,从属于山东省德州市,因“齐晋会盟之要津”而得名,夏津县位于德州市西南部,处于北纬36°53′~37°10′,东经115°45′~116°16′之间,东南与临清市、高唐县相邻,西与河北省清河县以运河为界而相望,北与武城、平原县相接,在省会济南西北方向120公里处。总面积882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夏津县辖10镇2乡2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70个行政村和18个城市社区,依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夏津县常住人口458112人。  
二、地名由来  
夏津县名的来历,自地名普查、县志编纂以来停止过屡次考证,其中“津”字来历说法比拟分歧,皆以大河(黄河)渡口而得。据明嘉靖本《夏津县志》载:(夏津)春秋时为赵齐晋会盟之要津。“津”渡口也,《水经·河水》云:自黄河泛舟而渡者皆为津也。据谭其骧先生的《历史地图集》所标示,夏津地处黄河北上拐弯处的西岸。河水经拐弯的缓冲,来到夏津一带水势转慢,故此地成为黄河东西过往的渡口。夏津之“津”字当以渡口而得。  
三、文化事业  
截至2018年末,夏津县具有各类艺术扮演场所37处,各类艺术扮演团体37家,全年共演出500多场次,比2017年增加100场次;大众艺术馆1家,文化馆1家,文化站15个;公共图书馆1处,藏书20万卷(册),比2017年增加3万卷(册);市级以上文物维护单位2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1处,文物维护管理机构1处,博物馆、留念馆4处。全县具有城市电影院2家,全年放映1.8万场,观众10万人次,票房收入311万元,增长7%。具有播送电视台1座,县播送电视台经过省一级台考核验收。播送、电视人口掩盖率到达100%。
  
四、乡土文化  
夏津县地处齐、赵边境,古为赵国地。旧志载夏津人“素有燕赵之风”,“民性勇直”,因之构成了粗暴豪迈的民俗文化特征。  
五、传统工艺  
夏津民间工艺主要有神像雕塑,家具的雕镂、及玩具制造等。其方式是桌椅等用具花边图案的雕镂,内容多为“不祥”、“如意”、“福寿”等,配以“蚂蚱牙”、“卷草”、“花鸟”、“山水”等图案。玩具制造以泥塑木雕人物、走兽为主。有虎、狮、人等。  
夏津剪纸构图简约,剪法粗暴,是一种颇受大众喜欢的民间传统装饰品。因事而剪,因人而置。过春节剪“连年有余”、“不祥如意”;婚事剪“鸳鸯”、“蝙蝠”、“抱角”、“月亮”;老人华诞剪“短命桃”、“松鹤延年”等。  
夏津书画艺术,素以提高广,从事人员多而著称。人们用书画装点居室,样式夙以“中堂”、“条屏”、“条山”为主,多为纸本图轴。种类有写意、写意;书种兼真、草、隶、篆。清末民初,书法较著名的有李士奎、李毓英、刘晓山;丰厚了夏津县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  
六、民间艺术  
夏津县历史上传统文艺活动主要有高跷、架鼓、狮子舞、龙灯、旱船、小戏曲(又称“小调子”)等。其中以高跷、架鼓为最普遍。武术项目有太极、八卦、少林、伍子等派系。其中以杜缄三的太极拳最具本地特征,其所剑的“太极十三式”、“五星锤”等武术套路,现已重新整理传世。原体委副主任杜建忠的太极拳曾在省市竞赛中获奖,其拳法已整理成书,出版发行。每年元宵节夏津县都有一场别具一格的闹元宵,其中节目以架鼓、高跷以及戏团唱戏为主。  
七、方言文化  
夏津方言属北方方言华北次方言,山东话群。夏津话以县城话为代表,夏津县差别不大,只要在后屯村(今属苏留庄镇)以北稍与原恩县(今属平原县)相同;在城西15公里处的白马湖镇九营,杜堤等十余庄人口音稍近临清话。  
八、中央特产  
1、布袋鸡  
布袋鸡是夏津名吃,又名海味什锦鸡,因其状如布袋,故名。其制造精致,选料精良。须取当年生母鸡,宰杀放血,褪毛,去内脏,剔除骨头,仅余头经油炸、笼蒸,并配以青、红蔬菜拼成图案,望去宛若整鸡伏于锦簇中。上席后,用筷一划,内馅显露,肉鲜馅美,肥而不腻,香嫩适口。  
2、益和成糕点  
益和成糕点始创于清光绪年间,由夏津双庙村糕点名师李森先创制。为进步质量,其曾辗转于京、津、济等地向糕点名师学艺。因此所制糕点在继承传统风味的根底上又兼具京、津、济之特性。为取“和顺增益”、“和气生财”之意,故名“益和成”。  
3、银丝面  
银丝面,又名龙凤面,原为雷集镇张集村张氏祖传面食,迄今已有200余年历史。  
4、苦水羊肉丸子  
苦水羊肉丸子是家住夏津北城苦水村一农民首创的一门手艺,制造羊肉丸子的原料主要有:羊肉、葱、姜、鸡蛋、香菜等。调料有:花椒面、胡椒粉、盐、淀粉、香油等10多种资料组成。  
5、夏津椹果  
夏津椹果味甘似蜜,汁若醍醐,其中白椹果粒大、汁液浓,品味尤佳,为椹中之上品。  
6、宋楼火烧  
宋楼火烧又名灯笼火烧、风筝火烧。选料稍良,用上等面粉,加适量黄豆面。每个折六层,层层刷香油,经锅烙火烤而膨为灯笼形,层薄如纸,香酥可口,个重仅七钱。  
九、婚嫁  
夏津人自古有娃娃婚、指腹婚、换婚、转婚、领婚、冥婚、团聚媳妇、“娶灵牌”(旧时有为死人娶活媳妇,妇女抱灵牌结婚)、“一支两祧”(亦称兼祧、“一支两不绝”,即上辈有弟兄二人,下辈仅有一男孩,便各为之娶一妻,使其往来于两家,所生小孩各归各家)等婚俗。建国之后,诸如指腹、团聚媳妇、“一支两祧”等婚俗均已绝迹。本节仅就现行婚俗作一记叙。  
普通婚俗夏津人在明清之前也是多于20岁左右结婚,夏津人俗称结婚为“成家”,也就是成立家庭之义。民国时期夏津人的结婚年龄也大多在20岁左右。  
建国后,实行了婚姻法,规则了男、女结婚年龄。2005的结婚法定年龄是男22岁,女20岁,男、女到达这个年龄即可到当地民政部门领取结婚证。  
夏津的婚嫁礼仪习俗,与周边县份大致相同,但“十里不同风,八里不同俗”,细节之处亦有不少区别。随着时期的开展,本县的婚嫁习俗亦随之演化,大多是由繁到简,但是随着婚乐和婚礼用具的开展,又有从简到繁的现象。2000年来夏津的婚俗礼仪又杂糅了西方国度的婚礼习俗,因之与传统婚俗又有很大差异。譬如,新嫁女穿婚纱就是新式习俗,传统婚俗,结婚忌白色,白色为素,而婚纱是纯白色,西方国度以为白为纯真,意味感情的忠纯,可是此举与中国的传统婚俗中“忌白”大相径庭,其他如盘头、婚纱照等均系新婚俗。婚俗虽有诸多更新,但其程式却仍有相亲、定婚、注销、结婚(举行婚礼)之程序。婚仪随时期变化而有简繁,其资费的俭奢亦又有不同。建国之后至20世纪80年代,婚礼根本以节省为时髦,而之后却有铺张、朴素之势,究其缘由大致与经济兴替,年景丰歉所关。  
订婚夏津人的订婚习俗,传统上是以媒人相沟通男女双方之家为始,经双方家庭推敲认可后才正式停止,即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若无媒妁沟通,两姓如都是同意定婚,但也须托人为媒从中撮合,此俗自古而然,至今犹存。但“媒妁之言”自古迄今仅是参考,正式裁夺,青年男女须遵父母之命,在双方之父母允准的前提下,经过“相亲”、“过礼”之后,再互递“庚帖”。“庚帖”是订婚男孩、女孩的生辰八字(华诞的年月日时)。互递庚帖称之为“和婚”,即看男女双方八字能否相和。相和则可定婚,相和是标明此婚姻顺畅,且能白头到老,否则,便会悖逆而破败离异。八字相和,即可“落小帖”,小帖就是“订婚帖”,由男方求婚,而女方作答。旧式婚帖内容较为复杂,今之盛行者为简式婚帖,用16开或32开大红纸(亦称玫红纸)书写,于帖右侧居中写“敬求”二字,另起,于帖之正中,高抬纸楣居中,字体略大,书写“金诺”二字,落款为“忝姻眷弟某携子某鞠躬”。求婚帖送达女家,女家例应作答,即回帖。其帖式,于帖纸(大红纸)右侧正中书“谨遵”二字,另起一行,大抬头书“台命”二字,左侧下方书落款,内容亦为“忝姻眷弟某鞠躬”字样。  
婚帖互递后,男家例应给女家一定数量的聘礼(亦叫彩礼),原多为布匹、衣物、首饰之类。迄于20世纪70年代,则多为自行车、缝纫机或手表等。80年代后,聘礼便渐以钱币折合了,金额有“1001元”、“10001元”等,概取“千里挑一”、“万里挑一”之义。同时男家还须摆酒席筵款待媒人、书帖人、亲朋故交等以示庆祝,与筵人员也例应随礼相贺,钱数为数十元、数百元不等。乡村人为孩子订婚,特别男家有安顿声响设备或雇吹打乐班、歌舞团的,其范围略次于结婚,此风有愈烈之势。男女双方之家自落小帖后即是至亲,而互称“亲家”。“婚帖”(小帖)即为婚媾证明,双方均应恪遵,不得毁帖,特别男方不可毁约,旧有“臊男家不臊女家”之说。自古以来人们在子女的婚事上对“落小帖”这一程序是十分注重的,时至2009年在某些乡村中依然保管着这个风俗。  
迄于21世纪以来,夏津人为子女的订婚程序又由繁趋于简,可是简中又有繁,其程序大致是,青年男女相识之后,则过从密切,多有相约漫步、餐馆就餐小酌等交往,此时则互称为“男友”、“女友”,经数月、年余(或更长时间)的交往,彼此理解后,再举行定婚典礼。这种交往,用如今的称道是“相处”,或“处了多长时间”,或“谈着哩”。相处之中,若有感情不合或不中意处,便作罢论,各自“劳燕东西”。2000年以来,青年男女的恋爱办法的确自在,有的一见钟情,如胶似漆,密不可分,乃至同床共枕了。更有甚者,不注销,不举行婚礼便搬到一同同居,不避人前而出出入入,俨然正式夫妇。更有甚者,生了孩子后再去办理注销手续,然后举行盛大的结婚典礼。此举只是为了收回前已“随往”他人的贺礼钱。此俗已是屡见不鲜,有渐被人们认可之势。订婚有一新俗颇值一提,即是“婚纱大照片”。在我国自照相术传入以来,大约就有了订婚照这一业务,不过先前只是黑白照片。20世纪70年代前后,订婚照片仍是以黑白照片居多,彩色照片则是用黑白照片经特殊工艺而使之成棕色后,再用特地颜色或油画颜料分层着色,其技巧颇受欢送。原夏津国营照相馆的老摄影师范俊厚先生所绘的彩色照片,层次丰厚,色彩逼真,其技巧为全县中之佼佼者。70年代前后的订婚照片,大多以2吋、3吋为多,很少有4吋的。其价值仅在1元至1.5元之间。进入21世纪后,特别近年来婚纱摄影馆骤兴,县城之中约近30处,尤以米兰春天设备较齐全。各乡镇也非止一家。订婚男女均各拍摄与真人相等的大婚纱照,手捧鲜花,相依相偎,其价数百元,或达千余元,有的拍照多种姿态,破费有达数千元者,虽是留念,殊属朴素。  
夏津县未婚年轻男女择偶规范也随着时期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旧时的传统观念则是以家庭勤劳节省,且有田产、积存为规范。对男孩的请求是以忠厚诚实,且勤劳能干为规范,所以就有了“小孩诚实牢靠,家庭是过日子人家”这样的择偶原则。进入20世纪70年代前后,青年女子择偶则以现役军人为时髦,由于现役军人干好了可能转干,军官转业可有工作,女人找这样的配偶可保衣食无忧。  
除上述外,当时年轻妇女择偶的理想人物是商业、粮食、供销、物资等部门的青年男子,在当时即是公安、司法、工商、税务也不能比较,特别是教育界更是嗤之以鼻。进入90年代,则注重文凭,有文凭就能包分配,就有稳定的工作,工作稳定即有固定收入,婚后生活自是闲适,所以当时年轻女子择偶规范有一顺口溜,其词:“公公是当官儿的,丈夫是上班儿的,自行车是冒烟儿的(摩托车),缝纫机是锁边儿的。”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商品认识愈加浓烈,崇尚钱财,物欲横流,因而,年轻人的择偶观念又大有改动。男孩子要找有钱的丈人,既可娶妻,又可致富,真是一箭双雕,而青年女子择偶想法亦是一模一样,要找就找有钱的婆家,即是大旬余的老丈夫也不计较,只需有钱就可保终身享用不尽,似此之择偶观念的变化真是今昔霄壤,令人匪夷所思。  
结婚旧时定婚(即“落小帖”)之后,即着手择日子(俗称“看日子”)结婚。择日子是选一个良辰吉日举行婚礼,择日子的办法是先以女方的属相(生肖)看“行嫁月”。有道是“正七迎鸡兔,二八虎和猴,三九蛇共猪,四十龙与狗,牛羊五十一,六腊马及鼠”。按上述的阴历月份,再以“嫁娶周堂图”肯定日期。另还有一种变通的方式,这就是每年阴历十二月(腊月),在夏津县的习俗里,“腊月”里无论何属相(生肖)都可结婚,故称腊月为“乱月”。择日子结婚这一习俗在夏津普遍而盛行,至今无论城乡仍保管着这一风俗。不过随时期的开展,夏津人择结婚日子也有了一些变化,即选用一些庆典或节日时举行,如“劳动节”、“国庆节”、“元旦”“香港回归”、“申奥胜利”、“奥运开幕”等等。  
结婚是人伦之大事,当家长的对儿女的婚事均非常注重,择定日子,便着手准备各种物件,如各种用品、洞房的装饰,即是便盆子也准备,须提早十几日乃至月余就要张罗布置。结婚前1至2日是关键时辰,亲朋好友均纷至沓来,洞房装饰,贴窗花、喜字自是必不可少。窗花的内容有“抱角”、“月亮”、“双喜字”等,“月亮”意味团聚,双喜意味连理之福,于结婚前一日,由村中或本家族的儿女双全,家庭圆满的妇女粘贴在洞房的门、窗和墙壁上,用上述妇女贴窗花是求其吉利。  
接嫁妆是结婚的一大程序,嫁妆即陪嫁的用品。须在结婚的前一日的早晨或上午接取,但亦有当日结婚当日接取的,称为“当天忙”,为数较少。20世纪80年代之前,接嫁妆多用拉车(地排车)、挑担子或拖拉机、挑担子。陪嫁用品分装在各车、担之上,一些茶具、镜品等易碎物件多放于挑担内,接嫁妆的车担愈多,则证明陪送物品愈多,女方也愈加光荣。迄于90年代以后,乡村人结婚接嫁妆多用农用三轮车或四轮车,城区多用“130”系列车或客货两用车。  
夏津为产棉大县,传统习俗上人们嫁闺女准备“陪送物品”,多在结婚前一、二年就着手办理,轧棉花,纺线、织布,准备陪嫁衣物、被褥的资料。夏津人旧传统“陪送”闺女有“四铺四盖”、“六铺六盖”、“八铺八盖”、“十铺十盖”(铺盖,即被褥)之说,总之是多多益善,有人还有借他人的新被褥以充嫁妆数量,壮门面的。进入21世纪以来,夏津人的陪嫁物种类类大有改动,逐步向电动、机械方面开展,衣物、被褥则相对减少,而洗衣机、电视机、摩托车、电动车、三轮车、拖拉机、电脑等物件渐多,其中电视机、电动车为必备物件,富有之家还有陪送轿车的。陪嫁物品的几自古以来就以贫富而定,富则多,贫则少。陪嫁的物品,其资费亦不一定全是女方所出,我国自古就有男方给女方下聘礼的风俗,夏津人也自然概莫例外。有不少男家,将准备好的结婚用品送往女家,再在接嫁妆时一并接回,这样既是聘礼,又壮了女家的门面,此俗至今人们仍在因循。后来聘礼逐步不送物品,而是以钱钞折合,聘礼之数有万元、数万元不等。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聘礼曾有“三金一提”、“三金一木兰”之说,即是男方给女方买“金戒指、金项链、金耳环和收录机”或“金戒指、金项链、金耳环和木兰摩托”之类。近年来,各房地产开发如羊角飓风,猛烈异常,夏津县城特别城区随处可见开发的商品楼。因之,嫁闺女的陪送物品,有钱者还有陪送三室两厅或三室一厅的楼房。但是交往同样,所以也有女方向男方索要的,有的双方因而事而龃龉,招致决裂。  
在乡村,人们为儿子办婚事起盖新房是必备的,有不少还向村中申请新宅基,即是原有旧房、旧宅基也不用,所以呈现了村中旧宅多寓居老人,村边新宅多寓居年轻夫妇的现象。结婚新房的建筑构造,多是砖混、楼板构造,近年又慢慢开展为楼板顶上加起脊,或平房以楼房式隔断,总之条件请求越来越高,房屋质量越来越好。此风刮起,有经济条件的人家自不用说,条件不具备的人家,也须同流合污,相互攀比,跟头趔趄,勉为其难,致使盖房后,经济宽裕,生死水准大为降低,此风一同,有增无减,使乡村一些经济条件较差之家,直是叫苦不及。  
结婚物品准备妥当之后,待客筵席是为大事了,夏津的旧传统,结婚喜筵是当日办理,21世纪以因由于商品经济的开展,人们的广为交往,朋情渐浓,朋友日多,所以结婚的喜筵分两局部举行,先是撒帖请客待“朋情”,再于结婚之日设筵款待宗族亲戚人等,在婚筵的办理上,前者优于后者。亦有“朋情”与宗族、亲戚一同款待的。待朋情的筵席多在饭店、喜筵中心举行,并须提早数日或十数日“撒帖”,约请客人。  
为子女办婚事,撒帖待客理在当然,历史也非止一年。80年代之前,只要儿子结婚才撒贴,90年代后,女儿结婚也同样撒贴,男女对等了。但迄今为子女办婚事撒帖之面是日益普遍,致使冒滥繁杂,笑话百出。有给不太熟习的人下帖,有的重帖,有的分别给父子同时撒帖,有的将被请人的姓名写错,直是不顾脸面而贻为笑柄,说的直白一些,撒帖人意在多收礼钱,而随礼者只能是“礼到人不差”了。  
结婚前一日,除接嫁妆外,庭院的布置自是不少的,张贴喜联,门挂红绸团花,张灯结彩。结婚之礼仪张贴喜联之历史已不可溯稽了,迄今此俗仍昌盛不替。红纸黑字,书体有隶、楷、行、草等,但用篆书者较少。对联之外还有横披,双扇门还须贴“门心”。喜联内容,写横披传统词语有“五世其昌”、“龙凤呈祥”、“天作之合”、“月老红线”、“秦晋之好”等等,对联词传统的有“诗歌杜甫其三句,乐奏周南第一章”、“喜麟趾呈祥,卜五世其昌”等等不一而足。更老的喜联词有“共羡齐眉吴市案,相看挽手鹿门车”、“种玉人怀咏雪才,五色云吟门似彩”、“彩笔喜题红叶句、华堂欣咏采蘋章”。门心多用五字联,两扇门心均从左右往里读,贴对联时应留意,若一旦贴反,便是从里往外念了,是为大忌。有一副很古老的门心,词云“文嫁渭水、禹娶涂山”。较考究者各门都有专用联语,如堂屋、洞房、厨房等。有副厨房用联颇是有趣,词曰“百菜莫如白菜好,诸肉不及猪肉香”。  
职事人等,设总理(亦有称提调的)、付总理(总理助理)、大柜、内柜等,且有武职、文职之分,如大柜、内柜的人员为文职,厨灶、跑堂送酒菜、火夫、水夫则是武职。大柜人员管理礼薄帐目、钱钞等事务,内柜则管理酒烟糖茶等物品的分发事务,各职事人等均受总理提调理制。职事人员普通于举行结婚礼仪的前一日下午到职,借桌櫈、垒锅灶,切肉、顺菜忙个不亦乐乎。上职的人们是有完好组织的,环环相扣,任务明白,故详细办事人员又俗称为“武职散办”。  
2000年以来,待“朋情”的结婚筵席是于结婚仪式的数日或十数日之前举行的,席面几以“朋情”的厚薄及朋友至交的几而定,有数席、十数席、数十席,以至上百席不等。筵席的价值普通为140元、160元、180元或200元以上。菜也有12个、14个、16个等规格的分别,但无论何规格都是“双鸡”、“双鱼”。就是以不同的烹调方式做两样鸡、鱼,如做鱼有“干炸带鱼”、“红烧鲤鱼”之分,每席同时上此两样,这种筵席摆设法,在夏津传统上是较少见的,其滥觞可始于21世纪以来。婚筵的用酒,普通是白酒,多是本县酒厂所产的系列酒,如漫川、宋楼、锦川、夏洋等系列。婚筵亦有上啤酒的,但为数较少,只是在夏天的个别席面上,“堂戚席”(即女席)用红酒,多是低档葡萄酒。应指出的是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因婚筵数量较少,其习俗也尚节省,大多是用低档白酒,或散装白酒。婚筵用烟,其品牌随时期而不同,上世纪70年代之前,品牌有“大丰产”、“灯塔”,较高档的有“雪梅”。迄于新世纪以来,则以“哈德门”、“八喜”、“钻石”为通常婚筵用烟,“将军”、“石林”则略高一筹,亦有用青岛产“一枝笔”牌香烟的是较丰富的婚筵了。喜筵的糖果多用纸包的糖块,但近年来多包装精巧而质量低下,放入口中,不觉甜美,如含玻璃珠儿。婚宴用的瓜子有西瓜子和葵花籽之分别,用西瓜子居多,亦有同时上两样的。进入21世纪后,特别近年来,婚筵待客大多在饭店举行,所以城区乃至各乡镇驻地的“喜筵中心”随处可见,但其饭菜质量却是平平,这也是“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缘故,不少席面大半残剩,故人们又多以塑料袋(又称便当袋)带回喂狗、猫,真是暴殄天物,习尚奢侈,令人扼腕。  
婚礼待客均设“大柜”,如如今的超市“收银台”,有专司书写礼薄的,有专司收款的。新婚贺礼厚菲不一,各以本地习俗与礼数往来的厚薄而定。夏津在民国年间,普通1~2个大洋,即是厚礼,礼再厚者则是少数,缺乏为训。20世纪70年代之前,乡礼普通为1~2元钱,朋情普通5元为正常礼数。当时有几人或十几人共同送一块镜匾(亦称玻璃匾,有镀水银的,有彩画的)或送一套“中堂对子”(中间一大画轴,两边配以对联)做为贺礼的。“中堂”的内容多为“公鸡牡丹”意为富贵不祥,或“凤凰牡丹青松”,意为富贵长春等,对联则多用喜庆言词。送“中堂”或镜匾者多写贺词,如“贺×××、×××同志新婚(或新婚贺禧)”,下款写与贺人的姓名。这种贺礼俭朴大方,悬挂壁间十几年以至几十年仍能看到贺赠人的姓名,文雅朴茂,富于留念意义。还有送“幛子”做为贺礼的,即布料或褥面、被面,在庭院里悬挂起来,五彩缤纷,花色炳焕,幛上亦书贺词及送贺礼人的姓名,但这几种贺婚方式到20世纪80年代根本消逝。  
90年代以来,新婚贺礼以10元、20元和40元为根本数,近年又增为60—100元为根本数,40元以下则为薄礼,据夏津习俗贺礼在千元以上者,登录礼薄的较为少见,大多直接送到喜东或应收受人的手上。  
结婚之典礼亦随时期变化而有所不同,20世纪50年代之前,新娘坐轿,新郎骑马。新娘满身红衣,凤冠霞帔(如古代“诰命夫人”的装束);新郎则穿红“官服”,前后黼黻,如戏装,头带乌纱帽,上插绒花,十字披红,犹如古代状元及第,着冠袍游街,所以在旧时称男人娶媳妇为“小登科”,即是此意。旧时官轿如遇到结婚的仪仗队也要避路让行,以示敬贺。时至民国,结婚新郎穿中山服,带礼帽,足蹬革履。建国之后至70年代又改为穿学生服、国防服及中山服,颜色有黑、兰、灰或草绿。迄今又改为西装、茄克、唐装(中式服装均不上袖,是袖与肩连在一同的,可唐装是上袖的,与纯中式服装不同)。传统礼仪新郎与新娘子各乘轿、马,20世纪80年代之前则用自行车,牌号有飞鸽、永世、国防(后改金鹿)等,愈新愈好,后又改为乘吉普车,其他效劳人员乘自行车。2000年以来,结婚多用轿车,考究者用黑、兰、红统一色彩,有用六、八、十辆或更多者。有的还用一辆白色轿车领队,取“白头到老”之义,真是别出心裁。新婚夫妇的轿车,则须特地装饰,挂红绸、插花,粘贴喜字,还有的装上一对新婚模型人,其他车辆则各挂红绸。凡迎亲的执事人员都须胸前扎一红布条,如今又改为全佩带胸花,扎红布条成为旧之遗风。迎亲时,新郎须由“陪娶”(有经历的执事人,担任迎亲典礼事务)陪同,并且还须一个6~7岁或10余岁的男孩压车,叫“压车童”,此童在新娘子上车后,便改乘其他车。  
迎娶队伍至女家大门前,便由执事人布置停放,新郎由司事者引到女家正堂屋的上座就坐,普通坐于北房屋八仙桌的右侧(即东侧座),司事者以烟、茶、糖果之类相款待,“陪娶”仍在侧座相陪,女家也须有年长且有学问的人陪着新郎闲谈,以等候新娘子装束装扮停当后启程。因各地习俗有别,即在县域内也不尽相同,有的中央须为新郎准备筵席,新郎由陪娶之人相陪入席,女方则以年长及有阅历者相陪,酒筵只是方式,并不推杯换盏地大喝、大吃,只是略做表示而已。  
新娘子整装终了,新郎则例应到“闺房”迎接,以红绸团花相牵缓缓而行,由执事人伺候送入轿(车)内。新习俗是新郎到新娘子闺房前,常被关于门外,执事人等索要入门之资,常是对峙不下,众喙喧闹。旧时,新娘子上轿时,有由其家兄抱上轿的习俗,今已大多省去了。  
新娘子多由娘家的兄嫂相送,其伴嫁女有4~6人不等。新娘子的哥哥例应提“捧盒”(一种长方形,长近80公分,宽近40公分,高约20公分的木盒子。普通用紫檀色漆成,光亮可鉴)内盛4色礼,有生水饺若干个(新娘子娘家按新娘子的年龄,每岁两个包成)另有鱼一条,“宽心面”(宽面条)一把,其他礼一色。新娘子下轿(车)后,执事人应把水饺煮熟让新娘子吃几个,其他分食之,任何人都可吃。鱼则挂于洞房的梁的前端,取“余粮”之义,宽心面煮熟亦应让新娘子食之。此后,男方之家应在捧盒里放糖一包,或压盒礼2角~2元不等,将捧盒照旧系起,让新娘子的哥哥带回。  
传统习俗,“捧盒”装好礼品,应用一条土布长巾(用木织机织的长条花土布长巾)系起来(以便于拎提),放在车上。此外,新娘子的哥哥还须将带来的“大饭礼单”(此系古代风俗。古代嫁女三天后,女家则例应送熟食给闺女,称“餪”,亦称“餪女”。后来逐步改折为钱币相送,称“餪敬礼”,俗又称为“大饭礼”),大饭礼单的书写,右起首应写“奉申餪敬”四字,后则开列新娘子的奶、姑、姥娘、姨、妗、姐等人的礼钱数额,每人若干,最后合计。如今的此类礼单,开头便直接写“大饭礼”三字了,大饭礼按一定数,新娘子的娘家应留下一局部(数额因各地习俗不同而不一),其他到男家后,由新娘子的哥哥交大柜收存。婚娶时,新娘子须带陪送的公、母鸡各一只,结婚后,母鸡可养着下蛋;公鸡可留下报晓,亦可卖掉用其值买盐(取缘分之义),但不可宰杀煮食之。  
新娘子上轿(车)之前,女方的执事人应给“压轿(车)童”以钱钞,并劝其下轿(车),今则改为红包,每包数十元,百元不等。压轿(车)童可再三讨价讨价,拒不下轿(车),女方的执事人便一再给与红包,压轿(车)童诡谲者可索款额达两三千元。  
新娘子上轿(车)后,迎亲仪仗队便沿预先定好的途径回归,道路是向里转,即往左转,直至家门(忌原路返回)。旧时婚礼多雇吹打乐班,乐班则随迎亲队一路吹吹打打,呜哩哇啦,引得沿途人们围观,若有拦轿闹喜者,陪娶的执事人便以香烟和糖果打发。迄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村中人为儿子办婚事有不少雇佣吹打乐班的,吹打乐班所用乐器传统以民族乐器为主,如笙、笛、唢呐、板胡、二胡等。进入21世纪后,这些民乐班又增设了电子琴和扩音设备,曲目还多了舞蹈和盛行歌曲。有的还掺杂了摇滚舞蹈,窜蹦腾跃,连滚带爬,构成既非民乐又非西乐的特殊乐班,此又为一新风俗。  
迎亲的队伍,旧时让鼓乐队随同,一路吹吹打打,回到男家大门前停下,新娘子由伴嫁女扶持下轿(车),新郎则以红绸牵引新娘子在红毡上缓步而行,其间则应有跨“马鞍”和迈“火盆”的程序,取“安全不祥,红红火火”之义。新郎、新娘子缓步行至正堂屋内(亦即仪式台)停步,由执事人导引行礼。旧时并须由公公(公爹)用秤(预先准备一只装满粮食的斗,并插秤一杆,放在正堂屋,亦即仪式台的桌上。旧为八仙桌,公婆分坐于左右侧椅子上,公居右〈东面〉,婆居左〈西面〉等候仪式)将新娘子的盖头(亦称“塔头”)挑起。据传统的意义是新媳妇过门,公婆的心如秤一样公平,而看待儿媳象看待闺女一样。可如今的电视剧或婚庆公司掌管的婚礼中,有的是让新郎用秤挑新娘子的盖头,真是新旧皆非,谬差万里。挑去盖头,司礼人(今称司仪)便尖着嗓子高声喊叫“一拜天地”、“再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新娘子进入洞房后,当日是不能再出门的,听说是忌讳“迈二道门槛儿”,概取婚姻久长之义,所以旧时女子出嫁时,不能多餐多饮,以减少便解。  
进入21世纪以来,婚庆公司骤兴,县城、乡镇在在可见。青年男女的婚礼多雇佣婚庆公司办理,其道具有声响设备、红地毯、彩门(充气门)、另还有幸福门、黄金大道(用金黄布铺道)等,独出心裁,把戏繁多。婚庆公司的主要角色是司仪,司仪常常又是领班和老板,其他另有司仪助理、效劳人员若干。司仪均用普通话掌管,但程度却良莠不齐,有的普通话里杂以夏津方言,听起来不无别扭之感,所以人们又调侃地称之为“夏普(夏津普通话)”,司仪的掌管词多用调笑戏謔的言语,用以逗乐,以增加喜庆氛围。如今的婚礼如西方国度在教堂中举行的婚礼,新郎西服革履挽着手持鲜花身穿白色婚纱的新娘子的手缓缓步入仪式台前,伴音也与西方教堂婚礼相仿,但不同的是没有神甫和圣经,也远不及西方教堂婚礼庄严典雅,更没有中国传统婚仪的严肃而又喜庆的气氛,司仪只是一味的说笑打诨。其程序则是主婚、证婚、嘉宾代表等致词后,便是新婚夫妇谈恋爱经过、改口(称公婆爹娘或爸妈)、喝交杯酒等。公婆则须掏红包给儿媳,有600元、800元或千元以上等数目,交杯酒之风俗与中国传统婚礼中的“合卺酒”相相似。婚礼停止的同时,执事人则向新夫妇身上洒彩纸屑和彩丝,纷繁扬扬,缠缠绵绵。扒新娘子的鞋,则是新兴的风俗,大约始兴于20世纪90年代,有的在新娘子一上轿(车)就被扒掉了鞋,下车时由新郎抱下来,不断抱到仪式台前,直累得新郎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扒鞋的人多是年轻的小伙子,赎鞋索值自300元、500元,以至千元,有竟达数千元的,闹喜的人与喜东讨价讨价,各不相让。新娘子则赤着脚站在仪式台上,若在冬天更是苦不堪言了,常是另找一双鞋先衣着仪式,弄得局面为难。无独有偶,除了“扒鞋”,还有索“筷子钱”,这就是给“新亲”(多是女亲,新娘子的娘家人)上了酒菜而不上筷子,使“新亲”不能开席,要筷子钱也多是青年小伙子,也是讨价讨价,对峙不让,有时竟发作口角,出言不逊,局面之为难更是不可思议,但商定俗成,迫不得已。细思之,此习俗大可废止。  
吵嚷喧闹的新婚午餐过后,“新亲”例应到洞房中稍坐,看一下新婚用品能否齐全,也顺便与新娘子道别,之后,便可告辞回去了。所带“捧盒”的四色礼品,由喜东派人布置好之后,便仍用土布长巾系好,让新娘子的兄长带回。  
新婚之夜,闹洞房之后,再由新郎的伯婶母或嫂子(嫂子辈数人为其铺被褥,铺被褥者亦应是儿女双全且家庭圆满的人)铺放被褥,并要口中念念有词,“这边扯,那边拽,有了孩子叫奶奶”、“这头短,那头长,有个孩子叫大娘”、“一人拽一头儿,一年一窝猴儿(求多子之义)”有的则信口假造,其词多是早生子,多生子之义。在铺被褥的同时还须撒一些栗子、花生、红枣之类的东西,寓意早生子,男孩女孩花着生,早立子。  
新婚礼仪过后的次日,新郎须送新娘子回娘家,称为“回门”。送新娘子回门之前,新夫妇例应上坟扫墓,这习俗大约与古代考取功名后,回家祭祖的风俗相相似,扫墓时应用大红纸压坟头。新郎送新娘子回门仍须用捧盒打礼,礼为猪肉一刀(即一刀割下的一块肉,重量随意,但不可剌两刀,所以叫“一刀”肉)、藕两节、粉条一把、鱼一条,共四色(4样)。鱼普通不吃,依旧带回,传统意义上说鱼是通路的,回时女家亦应凑成四色礼回奉。  
新婚的第三日,是新娘子的娘家人送其回婆家的日子,俗称“会亲家”。例应由新娘子的父母、伯父母、叔父母等人参与,并且须带四色礼,亦用捧盒盛起来,礼品款式与上述大致相同。回时,男家亦应凑齐四色(女家带来的捧盒礼,若留则补,但须凑齐四色即可)礼于捧盒内,让新娘子的父母带回。是日中午,男家则应具酒席筵相待,并由本家族中有德望、学问或社会位置的人相陪,意在认亲家。  
经过结婚礼仪(仪式)的三天繁忙,新婚大礼即属告成,在夏津习俗上则谓之“紧三天”。新娘子过门后的头三年,每值年下(春节)新娘子的娘家则应打花糕(用红枣和面粉做成,用面抟做成桃、榴、花、叶等图案外形,一层红枣,一层面做成的图案等物,叠三至五层,底大上小如宝塔状,有的还以红绿颜色装点、装饰,像一件艺术品。虽不及如今的艺术蛋糕的外型之细,但却比之更具古朴典雅,谦恭笃诚的意义),于腊月廿八日之前送到新娘子的婆家,待年卅上供时,供于家神桌上。翌年正月初三,新娘子回娘家时,应切一半花糕带回娘家,回归时,娘家则应以八个年糕(即黄面枣糕)、糖葫芦及火烧等物回赠,以求红红火火,与步步登高之义,这个礼节须行三年,过三年乃止。应附带阐明的是新娘子娘家所打的花糕,三年里应是一年比一年大一些,最后封顶如宝塔状,迄今此风不泯,只是多以蛋糕代之。在夏津习俗里,新娶的媳妇,头三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二两节,新娘子应回娘家过节,夏津俗语中有新媳妇“正月十五不观灯,观灯死公公”;“二月二不踩仓,踩仓死婆娘(婆母)”之说。  
结婚礼仪愈繁琐则靡费愈多,关于结婚的用费,夏津人传统上都崇尚节省,这个习俗是自古构成的。在清朝初年官府就加以倡导,清乾隆间夏津县知县方学成就亲身撰文倡导节省办婚事。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夏津人办婚事仍崇尚节省,但80年代后,特别近年来渐趋奢侈,且有愈烈之势,此风有悖于节省的优秀传统,实大可消刹之。  
十、丧葬  
夏津人习俗,人将逝忌于炕(夏津人旧俗均睡土炕)上“咽气”(即中止呼吸),应于未断气之前着寿衣抬于灵床之上,家人围之,俟其断气后大痛举哀。并即焚香纸,下“倒头面”(煮面条一绺,分三小碗盛之)供祭。继之,裂白布分孝服给至亲及近支脉的族人,并按逝者年龄剪“纸骨头”(一束用烧纸剪成的纸把儿,按逝者年龄,分男左女右挂于大门侧)挂于大门一侧,并书“报丧贴”(旧时丧贴内容开列极细致,诸如逝者姓名、年龄、身份、住址、逝世时间与发丧时间等均明白开列,后来逐步简化,只是由送贴人向接贴人口头传达有关事项了。)告知亲友,按时吊唁。旧俗,逝者的接近之人到齐后即可“入殓”(即装入棺材),若有亲人在外地不能及时回归者,应待其归瞻遗容后再“入殓”。推行火化后,人逝应于当天火化,若有至亲不能及时回归瞻视遗容者,可延至三天后火化,因当地有“两天火化,阻碍四邻”的说法,故有此俗。  
乡村人治丧,旧时由本族人和邻里襄助办理。建国之后,由村委(原称大队)派人掌管和布置职事人等,本族人辅佐治丧。公职人员逝后,大多由其所在单位为主,组成治丧小组办理。设总理(俗称大“提调”)、副总理、文职(书写花圈、礼簿人员)、武职(布置桌凳、饭菜等的人员)等,各司其职,办理治丧事宜。逝者若系县级以上者,例应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组织有关人员举行“向逝者遗体辞别典礼”,并写出逝者生平,分发给参与辞别典礼者,且在电视台播发讣告。“辞别典礼”后,逝者家人再于家中办理吊唁、祭奠典礼,以致发丧安葬。  
夏津人传统风俗,丧期分三日、五日、七日、九日,其丧期天数普通按逝者的岁数、身份及家庭经济状况而定。年岁大,或身份高,且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丧期则相对长一些。自20世纪90年代始,丧期以三、五日两类最为普通。县城西及西北一带大多以三日为期,县城左近则以五日较普遍。以五日丧期为例,一、二、三日为亲戚、宾朋的吊唁之日,第四日为闭丧日,旧时此日无人吊唁逝者,但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闭丧日”亦有前往吊唁者。人逝后,第二日晚有“送盘缠”与第四日晚“辞灵”的典礼。两种典礼中,凡逝者的亲戚朋友都应齐集参与祭奠。发丧前一日下午,治丧人员上职办事,贴丧联(今多改为白纸条,无文字内容),称为“封门”。借桌凳、砌灶、治办菜肴,备办丧筵。书写“丧牌”为文职人员一大要务,(因发丧前日晚将“纸骨头”燃烧,所以写“丧牌”代之,宣布丧事。)书写“丧牌”大有考究,如“父丧”称“先考丧”,落款称“孤子×××泣白”;“母丧”称“先妣丧”,落款称“哀子×××泣白”,父母都逝世了,则落款为“孤哀子”。丧牌内容如逝者姓名、年龄、安葬时间,以及落款中的嫡、庶、继子等各种状况均应简明标示,内容考究复杂而细致,此不便细列。发丧日清早,饭前“鸣丧”,文职人员例应撰写“鸣丧文”悬于灵前供桌之上,并高声宣读(后来从简,只书“鸣丧文”三字带之。)“鸣丧”时,与祭人等齐集嚎啕大哭,祭讫,用早饭。正午,有“午祭”之典礼,文职人员例应撰写“午祭文”今亦简化为“午祭文”三字,而无实践内容了。午祭为丧仪大典,治丧人例应派人导引孝子行“三跪九叩”大礼而伏匍号哭,如是三遍。继之,则由逝者的婿、甥及表亲中的晚辈行“三跪九叩”大礼,谓之“行殿”。  
起柩发丧(俗谓“起灵”),普通定于下午三时以后。文职人员例应撰写“起柩文”一纸(如上述午祭文等)悬于灵前,并于街道燃烧牛、马(男用马,女用牛)一具,继之,拆棚起柩。旧时,木棺过重,抬棺人围而抬之,例应有号子统一步伐,喊号人尖着嗓子高喊,抬棺人齐声而应,孝子执幡倒退引棺缓缓而行。至街巷中,则停柩“路祭”,凡逝者的婿、甥、表亲等例应“行殿”。然后,孝子执幡摔盆,引柩就道,缓行至墓地安葬。夏津旧俗中有“俎道文”和“祀土文”等,今已省去了。夏津旧传统,治丧间有书写“铭旌”如影壁,上书逝者生平者,此俗自2007年以后又有复兴。  
夏津人的传统习俗,人逝后以入土为安,崇尚木棺土葬,自实行火化之后,又逐步演为以下几类安葬方式。一是将骨灰盒置于墓内预先修砌的一小砖池中,再以水泥预制板盖之,然后掩埋。二是用两只大瓷盆将骨灰盒扣在其中,放入墓穴掩埋。三是将骨灰盒装入大木棺(后又有石棺及水泥棺)中,埋入坟墓。诸如此类仍是木棺土葬的遗风。然迄今仍有偷埋以逃避火化者,多发作于偏僻乡村,终是少数,此风于城西沿运河一带较浓烈。  
夏津人过白事,传统上有雇吹打乐班的风俗,多是富有之家雇佣吹打乐班。乐班以传统哀伤的曲会演奏,同时唱局部戏曲唱段,如河北梆子、豫剧、吕剧、评剧等唱腔或折子戏。此俗在建国后至20世纪70年代前曾一度废止,但在90年代后,此风又起,且以盛行的西方音乐或盛行歌曲掺入,用吉他、电子琴等西洋乐器演奏,有的以盛行的迪斯科、霹雳舞、摇滚舞扮演。丧东也有同时雇佣一传统乐班与一歌舞团对台演出的,传统乐班咿咿呀呀,歌舞团窜蹦腾跃,有的竟以“半裸”方式扮演,人们围观如墙,有的陪灵者亦有着孝服挤入人群中观看的,真是匪夷所思,令人大笑绝倒。  
2000年之后,在一些乡村中有修建土地庙(祠)的,因之,过白事“上庙”的习俗又有复兴。发丧时放爆竹,这是旧时发“红丧”(亦称“礼教丧”)时的一种丧仪。自20世纪90年代后,此习俗自运河西传入夏津。发丧时放爆竹愈多愈显光荣,有的竟以机动三轮车或拖拉机拉爆竹沿途燃放,送丧队伍在烟雾洋溢中,随着乐班的粗细乐曲而号哭缓行。夏津旧时吊唁逝者,送挽幛是一种普遍的赙礼,在黑、兰色的布料上贴以白纸书写的挽词,严肃严肃,而且丧后,布料可做衣服,不致糜费。自上世纪90年代初,夏津人吊唁逝者大多送花圈,而送挽幛者绝少了,逝者身份愈高则花圈愈多,部门送、个人送,有的竟达数百具,发丧时以卡车如柴草普通堆于车上,拉至墓地以火焚之,此俗太显奢靡。  
发丧之翌日,丧家例应上坟祭奠。后则于“三七”、“五七”、“尽七”(即七十天)、“周年”、“三年”、“五年”、“九年”、“十五年”、“二十年”、“二十五年”、“三十年”逝者忌日上坟祭奠。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镌刻墓碑者渐多,民政部门曾一度取消,人们遂将碑掩埋公开。但自2000年以来此风又起,在城区与大的乡村中都有镌刻墓碑的石匠和料场。石碑碑阴刻有碑文,夏津人书写碑文旧有程式,工稳规矩,今之新碑文多错谬百出,不堪入目,贻为笑柄,此为旧俗之复兴。  
十一、传统节日  
春节,旧称“岁朝”、“元旦”、“元日”、“元旦”等,夏津人则俗称为“过年下”。且以“腊八”、“腊月二十三”两日为之“前騶”。  
腊月初八,夏津人俗称“腊八”或“腊八节”。是日,人们有食“腊八粥”(又称“腊八饭”)的风俗。以粉条(俗称“粉干子”)、红枣、花生仁、红豆(又称“红小豆”)加小米面或玉米面煮粥,或以豆腐(夏津当地所产的一种厚约半公分的豆腐。称为“干豆腐”,亦称为“千层豆腐”)、粉条、香菜、大葱炝锅后加小米糗成粥饭,另加白菜或辣椒粉为佐料,趁热啜食,其味颇佳。腊八早晨,粥饭煮成,热气蒸腾,满屋香味四溢,一家人围于桌边共餐,一团和暖祥瑞气候。粥为暖和之食,最宜冬日啜食。腊八,正值三九严寒中,夏津人以此佳食驱寒,其意图与时令颇相贴切。不少人在腊八这天,用醋腌制“腊八蒜”以备春节食用。特别是大年初一早晨,吃水饺蘸腊八醋,另有一番风味。  
腊月二十三,是为辞灶日,或称“辞灶节”,有“小年”之称谓。夏津人于此日有蒸“年糕”的风俗。以黍面(又称“黄面子”)与红枣蒸成窝头状,故又俗称“枣糕”、“黄面糕”、“黄面窝窝”。黍面粘腻,红枣甜美,滋味殊美。是晚,人们以年糕与糖果(一种用黄面子加糖做成的如藕状的甜食品)及水饺为主祭品,并用秫秸插成“马”形,以红纸剪成鞍鞯祭奠灶王。祭讫,遂将旧灶王神像及“马”共纸钱焚化。主祭人且须念念有词“灶王、灶王,上天朝玉皇。少说闲话,多带五谷杂粮”,亦有念“灶王,灶王,上天言好事,归宫带不祥”,如是三遍乃已。夏津风俗,若有家人在外,不能于是日回归者,便不辞灶。应于元日早晨焚祭辞灶,并于元日早晨将新灶王神像贴于灶边墙上。贴时神像应向里(左)略倾斜,以祈“人烟旺盛、不祥”之义。“辞灶”之俗,迄今在夏津不少人家犹存,在乡村尤为普遍。  
“小年”过后,置办年货者渐多,集日百货萃陈,人们熙来攘往,摩肩接踵,车辆毂辕相连,辚辚于市,俗称为“赶年集”。诸如鸡、鱼、肉、菜、烟、酒、糖、茶以及干鲜果品、烟花鞭炮,一应物件,无不购置,以备春节之用。21世纪以来,人们年货中的海产品,如海参、海带、海鱼虾及菌类菜,如木耳、银耳、蘑菇等占的比例渐大。  
“蒸装”是夏津人的传统习俗,迄今仍存,即自“小年”始,人们便烹、炸、煎、蒸准备年饭。以馒头(俗称“馍馍”)、包子及炸、煮食品为主,另外,要炖猪、羊、牛肉及鸡、鱼等。因春节期间,人们有串亲访友、玩耍休闲的风俗,“蒸装”便是为过春节准备的应时快餐。在春节快餐中,炸藕饸、豆腐饸、茄饸之类的油炸食品为必备食品,藕饸为其中的佼佼者。将藕切成夹子,内填肉馅,滚粘面糊入油烹炸,酥脆香美,滋味甚佳。年饭中的炸藕饸之俗由来已久,其缘起已无从稽考了。炸藕饸、豆腐饸、炸鱼、炸肉之类除为人们年饭中的必备食品,也是春节祭奠的必备供品。  
在春节“蒸装”中,夏津人旧有蒸“稷面窝窝”的风俗。“稷面窝窝”又称为“稷面黄子”,是以稷米面(稷,谷子的一种,穗子细长,米白色)加面粉,经发酵后蒸成一种窝头状食品(不少人以普通小米面替代稷面)。有的在锅篦上摊成稷面糕,熟后切成方形或菱形,味同“稷面窝窝”。此食品今已少见。  
腊月二十九日(小尽为二十八日)的下午是过春节最繁忙的时分,贴春联、挂灯笼、贴门神等事务都要于是日下午完竣。贴春联在夏津约于上世纪90年代复兴,贴门神复兴于21世纪以来。春联、门神今多以彩色印刷,质地精良。“小年”过后,街衢有专市出卖。手写春联今已少见了,仅在书法界人士中,每届春节尚有书写者。夏津人旧有于门两侧悬挂“侧柏枝”的风俗,用以插香祭门神,且柏为常青树,亦取其持久之义。此俗今已根本绝迹。  
上述工作完竣,须将庭除院落逐一打扫,务使清洁,同时,将水缸储满水。夏津习俗“年三十”、“年初一”两日不能扫地、挑水,听说有祈求“聚财”之义。  
岁杪之最后日(大尽月三十日,小尽月二十九日)与新年元旦,是年尾与年首,为春节之两主日,分别称为“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旧有“年年年头接年尾”之语。是日早,传统习俗,人们大多早早繁忙,于北堂屋门东侧摆设桌案,张贴“玉皇神像”及“全神像”。布列供品,如猪头、鸡、鱼、果品等,以祭奠天地神祗。夏津习俗玉皇神像应至上元节中午祭奠发送,全神像则于大年初一早餐前祭焚发送。除上述事务,还应于北堂屋内迎门墙上张挂“家堂图轴”(俗称“主子”,即列祖列宗牌位图),并于“家堂图轴”前摆放近支祖宗神主牌位小神龛,俗称“神主匣”或“神主盒”。桌上除香烛外,另应布列供品,以鸡、鱼、猪头、“东坡肉”(俗称“东宝”肉)为主祭品,另配以干鲜果品等。是日早,各家应由男子持点燃的整把香到郊外、村外,向祖茔方向插香三根,跪拜,并口中念道“请爷爷、奶奶回家过年”等语。然后起身径直回家,不可回首张望。进门后,例应燃放鞭炮,并放“拦门棍”(预先准备的木棍儿)于门槛边。然后,将所持之香插植于香炉内,焚纸钱膜拜,称为“请家神”,上述风俗迄今不衰,在乡村中尤为普遍。夏津人传统,供祭“家堂图轴”,多以嫡长子孙为主,但也有不少庶支脉祭供者。  
大年三十的午餐为重要年筵,夏津人于是餐无不鸡、鱼、肉(普通是猪、羊、牛肉。夏津人旧俗忌食驴肉,称为“鬼子肉”,但进入21世纪以来食驴肉者渐多,此为新习俗,但祭奠绝无用驴肉者。)等。各色肴馔摆满桌案,无论荤素尽可布列于席。全家人皆团坐于桌边推敲饮宴,共祝新年。是餐主食多为馒头、包子。21世纪以来,人们过年渐以海味菜及素食为主,且以米饭为主食者渐多。酒类原以白酒为主,且以当地所产白酒居多,饮用色酒者绝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则以白、啤、红三样酒随意而饮了。进入21世纪后,凡“年三十”、“年初一”的午、晚餐,有于年前预定于饭店、酒店的,届时全家老幼齐集饭店中用餐。亦有春节间兄弟姊妹举家相邀于饭店、酒店中聚餐的,此为新俗且有愈烈之势。  
年三十下午,包饺子备翌日之早餐,是为春节要务。夏津人有于年初一食素的习气,谓求一年“素净安全”,所以大多包素馅饺子,但包肉馅的亦复不少,特别生意人家,寓义“肉头”,来年生意兴隆。还有人在饺子中包入一枚铜钱(今多以硬币代之)以为游戏。听说,翌日早餐食之者,新年大有福祉。包饺子的同时例应包小饸子(用饺子皮两个,中填馅,合而捏成)10数个,并擀面条一轴,与饸子共煮为是日晚餐,一家人连汤分食,取“和顺”、“久远”及“合子利”之义,或说面条为“钱串子”,以求来年发财。  
是日夜为元旦夜,又称“元旦”、“除夜”。是之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人们有守岁风俗,夏津人称为“熬三十”,各家聚会守岁,不少人竟彻夜不寝,坐以达旦。自20世纪90年代后,人们多是一家人围于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饮茶并佐以干鲜果品,闲谈守岁。至清晨0点(或于子时),放鞭炮迎新春。是时城乡各处鞭炮爆响,烟花升空,一片欢跃。进入21世纪以后,爆竹、烟花品种渐多,但因其价钱昂贵,人们大几量购置,仅应故事而已。  
大年初一,各家各户无分老幼皆着新衣履,晚辈给祖父母、父母叩头贺岁。晚辈例应给晚辈幼稚以压岁钱。数额原以3-5元即已不菲,至10元者已多为高额。进入21世纪后,压岁钱数陡增,大多百元以上,有的达数百元乃至千元以上者,此风已近奢靡了。元日早餐,各户均以水饺为食,吃其他食品者绝少。餐后,于晨色曦微中,各姓氏按支脉、派系相聚而串门贺岁,称之为“拜年”。若于街衢相遇,无拘何姓,人们都相互拱手贺岁,口称“过年好”、“新年好”。本姓氏族人互拜之后,其他姓氏若关系亲密者亦应登门拜年。是日下午,大多家庭均包水饺,以备翌日早餐。水饺多为肉馅,由于夏津人风俗,自初二日始便可食荤腥了。  
初二日,是为“送家神”,上坟扫墓日。早餐之后,将“拦门棍”竖于门槛边,各姓氏男子,或阖族,或按支脉相聚而去祭扫祖坟。有的姓氏阖族醵资购置鞭炮、烟花,在上坟前及至墓地燃放,还有的各姓氏族竞相燃放,以夸耀族大人多,是为传统陋习的剩余,实缺乏取。夏津旧俗,凡大姓家族有于是日集体上祖坟的风俗,凡本姓氏于族谱中载录的男子均可参与,路远者也可派代表参与。也有定于初五日或初九日集体上祖坟的,称为“上老坟”,或两年一度,或五年一回。有的姓族以支脉而轮番做东,或阖族按男丁分摊醵资购置香纸、鞭炮,铺设筵席,吃“伙饭”的。也有的姓族还同时雇佣吹打乐班,以造氛围,夸耀气势。是为旧俗,建国后曾一度泯息,但自20世纪90年代后,此风又渐复兴。  
初三日,夏津人习俗中大多是走亲戚的日子(在城北苏留庄一带有初二走亲戚的风俗),主要是拜谒岳丈、外祖、姑表、姨表等至亲以贺新禧。是日,县城与各大集镇街衢店铺,大多燃放爆竹开门停业,其中以糕点、烟酒、果品类门市尤为火爆。各色货物布满店铺(近年来多为“超市”)内外。人来人往,自行选购,问钱讨价不绝于耳。道路之上,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绵亘不时。2005年以来,私人购置轿车者渐多,因而春节期间串亲访友乘轿车者四处可见。夏津习俗,春节后的走亲访友不得过正月,至二月则与习俗礼仪相悖,已失贺岁之义。自初三日始,人们或踩高跷、敲架鼓、唱小调儿,或打牌、饮筵,嘻乐游冶。有的村庄自腊月中旬便组织演练架鼓,唱小调儿和排演中央小戏剧,于本村或周边村庄演出,直至元宵节,有的以至到二月初始停歇。但自20世纪90年代后,也有不少人自初三日起,便逐步上班工作,各操其业了。  
初五日,俗称为“破五”,何谓“破”?询于里老亦不解何义,故于此存疑,以待后考。夏津人于是日例应包水饺过节,俗有“捏捏严实”、“捏捏严稳”之说,迄今过“破五”节的风俗犹存。  
在夏津人的习俗中,元宵节之前为春节的范畴,过了元宵节,春节就渡过了。俗语有“年也过了,节也过了,该干什么干什么吧!”的说法。元宵节,正月十五日,亦称“上元节”,夏津人则俗称“过正月十五”。是日,为春节过后的第一个传统大节,因是时正值农闲,旧有“闹社火”之俗。人们以高跷、架鼓,或彩车、旱船等传统文艺方式庆祝元宵节。自20世纪80年以后,每届元宵,由县文化部门牵头,以各乡镇、部门为单位组织架鼓、高跷等活动,于县城区集中扮演。是日上午,人们扶老携幼,络绎于道,鼓乐、高跷、彩车、架鼓队伍迤逦相接。县城街衢,万头攒动,人如潮涌。鞭炮爆响,振聋发聩;鼓乐铿锵,此起彼伏。粉墨高跷,婆娑穿舞;笙管铙钹,佳乐悠悠,纷繁热烈,难以言表。入夜,则灯烛相连,灿若繁星。夏津人有扎花灯的风俗,但今多以购置的红纱灯内设电灯泡取代了。旧时,每当元宵夜,还有“撒云灯”(以扎制的纸、纱灯笼,借熄灭的油棉花热力而升空,往常之热气球)、“悠花灯”(以碎铁屑冶炼后放入两只大碗中,左右两盏,以绳系之,一人持中悠转,若流星,旋转如飞,火花四溅,炫然如七彩火环。)之俗。近几年,“悠花灯”于元宵夜又有呈现,人们颇感新奇。21世纪以来,每当元宵夜,县里组织于城区空阔之处集中燃放焰火,原在体育场,后改在开发区、城区南侧、九龙湖等处。烟花飞空,五彩缤纷,聚散变幻,或方或圆,各成体势,火树银花,照如白昼,人多往观,围者如堵,一派平和欢乐。据考,庆元宵传统文艺游戏,概为旧之“社火”、“社戏”之遗风。  
筑仓节,正月二十五日。是日早,于日出之前,人们在“天井”(院子)中以草木灰撒成圆形若干个,直径约1.5至2米不等。中心处撒五谷杂粮一把,铜钱(今多以硬币代之)数枚,称为“打囤底”。有的村庄还有在屋内“打囤底”,与院中款式相同,用以祈求新年粮棉丰稔。此日午餐,人们多食油饼、面饼或饸子,为是日特征食品。饼与饸子为圆形,亦取“打囤底”之义,另有“屋内为钱仓,屋外为粮仓”之说。  
花姑节,正月二十八日。夏津为产棉大县,自古有敬棉花神—“花姑神”的风俗。旧志载,夏津县城东朱庙村,原有花姑庙一座,气势恢宏,香火颇盛。朱庙村名即由此花姑庙而得来,可见夏津人敬花姑祈求棉花歉收之俗由来已久。是日之午餐,人们多食水饺或饸子。  
龙翔节,二月初二日,俗称“龙抬头”。是日清早日出之前,人们例应以草木灰打“仓囤”若干个,如正月二十五,以祈丰年。但二月二之“仓囤”有阶梯,即在圆形之外加一小梯形,谓之梯子。其义为“仓囤”之高,须登梯攀爬,喻囤粮之多。夏津人俗称正月二十五日之“仓囤”为“囤底”;二月二日之“仓囤”为“囤尖”。是日,人们以炒黄豆(用盐水浸过的大豆)、炒面球(以糖水和面,抟如红枣大小,入热沙土中翻炒,熟后酥脆香甜)为特征食品。人们将炒黄豆称之为“蝎子du”,听说食之可防蝎虫伤害。大约旧时蝎蛇、虫豸较多,为防伤害才有此俗。是日,人们以水饺为午餐。旧有戴艾之俗,取驱邪之义,此俗今已绝迹。二月初二,夏津人还有剃头(理发)的风俗,寓义“龙抬头”祛风祛火,一年不头痛。  
夏津人的习俗是过了“二月二”,春节的庆典俱已告竣。因而,以上诸节俱属春节中的仪节范畴。  
清明节,俗称“寒食”(按转义“寒食”日应在清明前一、二日)。夏津人旧有到郊外“踏青”和食重生野菜“迓春”的风俗,迄今犹存。是日为扫墓日,人们多赴墓地焚化纸钱,祭奠追念祖先。宋朝人诗中有“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之句,可见此俗由来之久。自2008年始,清明日凡行政机关及文、卫、教等界公职人员例应休假一天。  
端午节,五月初五日,又称“端阳节”,夏津人则俗称为“五月大五”或“五大五”。是日,人们多以黍米(黄米)或糯米加红枣或糖,用芦苇叶包粽子,旧称“角黍”。黍米、红枣粽子,清爽甘美,为粽中上品,为夏津俗传粽子种类。因粽子的包制、烹煮工序复杂,今人们多惧繁琐而不做此食品。但自21世纪以来,人们多去商店中购置,回家煮食,今又有无论冬夏常年沿街叫卖粽子的小商贩。因而,除端阳节外,人们可终年购食了。按古义吃粽子本为留念诗人屈原,但今多已淡忘,只是吃粽子过节而已。夏津旧俗有于端午节在门前插艾棵,或头戴艾枝的风俗,称“艾虎”,取趋吉避邪之义。此俗今已绝迹。  
乞巧节,七月初七。旧时夏津人中青年女子有于是日“乞巧”的风俗。七月初七是神话故事“牛郎、织女”相会之时。概因织女是天上的巧女,是人世妇女崇拜的偶像,故构成此俗。  
中元节,七月十五日。夏津人旧时有过“中元节”的风俗,此俗迄今已不存在了。如今人们的风俗,只是在是日扫墓。因而时,不少新颖瓜果多已成熟,用新瓜果祭奠祖先,取“荐新”之义。  
中秋节,八月十五日。夏津人对此节备加注重,其隆盛水平仅次于春节,是春节之外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人们多于节前数日即着手准备过节物品,如猪、牛、羊肉及鸡鱼和各色蔬菜、果品等。月饼为过中秋节的必备特征食品,夏津的传统月饼以“五仁”月饼为正宗,为过节和馈送亲友之佳品。中秋节为团聚日,即便旅居在外地的人也多回家过节。是日夜,人们多于“天井”中摆设香案,布列月饼及各种果品祭奠月神。中秋正值天高气爽之时,夜空澄澈,明净如水,圆月当头,清辉四射。一家人聚会月下,食月饼,赏月华,叙亲情,话丰年,颇有一番韵致。  
重阳节,九月初九。夏津人旧俗有于此日蒸花糕、造菊花酒和登高的风俗。并有“追节”的风俗,即男女订婚后,男方亲家给女方亲家馈送过节礼品。旧时重阳节,人们还有戴艾枝之俗,以求趋吉辟邪之义。上述风俗今已根本无存。1987年,国度将此日定为“老人节”。是日,各部门、单位均慰劳退、离休的老干部、老同志。儿、女们也给祖父母、父母买礼品,祝老人安康短命,此为新兴之风俗。  
送寒衣节,十月初一。是日为扫墓日,此俗由来已久,自明代之前即已有此习俗。是时,天气入冬,寒气渐重,人们以各种色纸剪纸衣裤燃烧祭奠祖先,谓之“送寒衣”。  
冬至节,旧有“履长”(献鞋袜给尊长)之贺,今此俗已绝迹了。迄今仅有个他人家过此节日,也只是包饺子为午餐,大多数人家已不过此节。  
冬至节过后,再就是进入腊月的腊八节了,又可为过春节做准备了。  
十二、谱牒编修  
夏津人旧有编修家谱的风俗,多数姓氏族都有本人的家谱。建国后至1985年,由于人们把续修家谱视为旧习俗,因此修编者甚少。迄于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县志的编纂和地名普查,特别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注重与开掘应用,所以编修家谱者又逐年增加。  
续修家谱的期限,传统习气普通是20至25年续修一次,大多是在过春节时兴修。因春节期间,族人相聚,便于商榷,有在前倡修者,本族人们便会欣然响应。修谱之初,首先组建修谱委员会,或可叫小组。由族中有德望、位置,或辈分高且年长的人充任主任、组长、监修。其他设走访、编辑、誊录等职事,分曹司事,各自傲责。经费来源,旧时修谱大多于族中的林地、墓地的收获中支付。近些年新续修的谱书经费,或按族中人、户均匀分摊;或不拘款数而自愿捐献;或由族中殷实之家出资;或由富有者独家承担,不一而足。新谱格式大致与旧谱相去无几,但有的也有不少改良,诸如,女人以本姓名入谱,不再但称“某氏”;闺女入谱,不再仅录男子。并在“凡例”中明白标出“以示男女对等”。凡有文凭、职位、德望、成就者均于其名下作简述。凡招赘者能够其本姓名入谱,不再改姓氏等等新风气,均为族谱的新式格式。新谱的卷首除将历次修谱的“序文”照录、附载外,然则新序文也例不可少。或由一人作序,或数人共序,或数篇序文并列,用以记载本姓氏族的渊源,族人的迁移、定居等状况,以及修谱的经过和重要事项等。序文多是由本族中有文化、德望、位置或辈分高且年长的人执笔或署名。旧谱序文用文言文撰写,而新谱序文多用文言,但也不乏文言文。序文后载列“凡例”、“世次铭字(即辈分用字)”、“族训”等内容。夏津县所续的谱书大多都增有“世次铭字”,内容亦如旧谱,多取不祥、便于书写而且读之上口的字。如“吉清希学宏,兆树金庆兴,富贵荣庭远,常在文延中”、“万善同归,大学至道”、“卫国复兴华,荣廷延庆祥”、“世廷庆如云,为光克敬守,志奇怀大学,九慎相继永”等等,不胜枚举。族训是旧谱格式,但新谱也有不少附设“族训”者,内容多为节俭忠厚,努力向上、敦宗睦族,恪守法度等。家谱正文为“世系”,新谱与旧谱修续方式大致相同,或以“纲目(亦有称之为‘根系’、‘葡萄’者)”状,以引线连系世次而次第排列;或按世次、行辈依次排列继续。新谱还有于书楣处开列各人的上承页码,用以溯追其父、祖,而直至始祖的续法,极便检索,是为新谱的一大更新。除以上内容,新续谱书还添加人物简介和人物传略,若史志格式。凡本族人有位置、名望,或对本族有奉献者均可列简介入谱,过世者可载录传略,是为新谱书又一更新格式。因摄影工具的开展,不少新谱载录彩色照片,如修谱人员合影、家族聚落变化、较知名的人物等等,丰厚了谱书内容,加强了直观性,是为新谱格式又一大改良。旧谱多是手抄,线装,迄于民国时,始有活字铅印。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印刷技术的开展,新续谱书的印刷、装帧也随之大为改观,大多是彩印、平装,有的还带有护封,而且还以楷、隶、行、黑体、宋体等字体来辨别各种内容,此亦为新谱书的一大改良。新谱印刷数量大多是据本族人几而定,大都是本族人凡结婚树立家庭者均可藏存1册,每当春节可于椟中取出,放之桌上供族人、亲朋翻阅。  
近年来,夏津县的较大姓氏族编修族谱,设立修谱委员会(小组)后,有经数年编写成书的,其格式之细、内容之精当,概可想见。2000年以来,夏津县各姓氏族编出不少格式完备、编排得当,而且印制精巧的新谱书。诸如城西露观寺《徐氏族谱》、城南南王庄《王氏族谱》、乔官庄《李氏族谱》、城东北张集《张氏族谱》、城内中山北街《李氏族谱》、南屯子《王氏族谱》、城东左庄《左氏族谱》、城北东季庄《倪氏族谱》、城西中亚村的《鞠氏族谱》等。其中城内中山北街《李氏族谱》、城东左庄《左氏族谱》、城北东季庄《倪氏族谱》等已被山东省图书馆珍藏,并颁发珍藏证书。迄于2010年,全县各姓氏族的谱书业已大多续修,未续修新谱书的姓氏族已为数不多了。  
十三、名人  
栗祁(1537—1578),字子登,号东岩。城东栗庄村(今属夏津镇)人。明嘉靖壬戌科进士。致仕于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  
张金称(?—617年),鄃(今夏津县)人,隋末农民起义首领。体貌壮伟、骁勇任侠。  
崔鸿(?—525年),字彦鸾,北魏史学家,台阁大臣崔光的侄子(世居今白马湖镇西部)。仕魏为中散大夫,郎中加前将军。以本官修辑国史,后累官至给事黄门侍郎,加授散骑常侍、齐州大中正。  
崔光(449年—522年),北魏清河人。本名孝伯,字长仁。(世居今白马湖镇西部)孝文帝赐名光。崔光幼年家贫,嗜书好学,后为人撰写书稿,以润笔之资奉养父母。北魏泰和六年(482年),崔光仕魏为中书博士著作郎,与秘书丞李彪共撰国史,后李彪解职,史事由崔光专职。后因谋略功,实授太子少傅,迁右光禄大夫。熙平元年(516年),封为平恩县侯,加授太子太保。  
耿纪东(1929年—1948年),男,汉族,雷集镇耿庄人,1945年5月入伍,华北野战军68军战士,立场坚决,爱憎清楚,誓为全国的解放而斗争,纵横沙场,作战骁勇,遭到战友的赞誉和上级的惩处。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在河北张家口战役中牺牲,曾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十四、著名景点  
(一)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为国度AAAA级旅游景区、国度水利景色区。  
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总面积12.8万亩,森林掩盖率62.8%,林木资源有55科117属210种,地貌变幻奇特,沙丘绵亘不绝,伏跃跌宕,古树参天、活力盎然,构成一条自然变换的绿色屏障,其中百年以上古树近3万棵,是平原地域宝贵的原生态自然资源,有“北方落叶果树博物馆”之佳誉。  
名胜简介:  
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是平原地域宝贵的原生态自然资源,有“北方落叶果树博物馆”之佳誉。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天衣无缝、美仑美奂,“义和香雪”、“沧桑雾霭”、“锦屏落玉”、“十里槐洞”等自然景观美不胜收,椹果园、杏坞园、香雪园景区美丽如画、风采各异,故道庄园、农家院带来无限的田园风情;温泉度假村集水疗、观光、文娱、休闲、度假于一体,是旅游休闲的最佳选择;大云寺历史长久,表现了深沉的佛教文化;滑雪场、滑草场、加油向前冲、森林高驾车、海盗船、勇者之路等文娱项目带来精彩的休闲光阴。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春季鲜花如潮,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飘香,冬季冰情雪趣。  
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是2000多年前古黄河遗址,千百年前“地半沙滩,不宜稼禾”,当地居民便种植果木,封沙造林,清朝中期已是-茫茫、果木成片。为把这片珍贵的资源维护好、开发好,县委、县政府顺天应民,把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的维护与开发作为施行生态旅游的重头戏、完成富民强县的“十大工程”之一。现森林公园已完成投资1.9亿元,公园内的根底设备、效劳设备、文娱项目建立日益完善,景点道路全面贯穿,45公里客观光路,将天绿园、椹果园、金杮园、杏坞园、度假村、森林游乐园、会盟广场、文化创业园、佛教文化区(大云寺)、香雪园、自然维护区、中恒葡萄采摘园、槐林狩猎场等景区连为一体,成为一处集休闲文娱、绿色采摘、观光旅游、经济开发于一体的大型高效农业区、生态观光区、景色旅游区,构成一带两区多园格局。  
截止目前,森林公园已连续胜利举行四届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梨花节、槐花节、椹果文化采摘节、香梨采摘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年吸收游客130万人次,局面庞大,盛况绝后,扩展影响、提升人气,胜利打造“游黄河故道、赏千年椹果”生态旅游品牌。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已荣获国度AAAA级景区、省级森林公园、国际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山东省十大生态旅游景区、山东省最具生长力景区、山东省最适合拍摄影视剧的中央、山东省首批优秀汽车露营地等多项称号。在国度旅游局拟定的首批国度旅游线路中,森林公园被归入“黄河文化”国度旅游线路。往常,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已成为华北平原的“绿色明珠”,成为“银夏津”一张最靓丽的名片。  
地理位置:  
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依托黄河故道而构成,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东北3公里处,间隔济南120公里、德州70公里、聊城50公里,处于京九、京沪两大动脉之间,西距京九35公里,东距京沪30公里,南距308国道14公里,315省道横穿而过,青银高速在景区南侧经过。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为山东夏津的自然景观,以其地形地貌论,地势平阔,坦荡无垠。夏日郊行,一片青葱,极目远望,绿野碧空相接,令人心胸坦荡,逸兴遄飞。冬天,特别雪后,大地玉砌,万物琼妆,郊行远眺,一览无余,倍显乾坤之广大。  
景区揽胜:  
公园由一带两区十园组成,一带即为45公里观光路,便利通畅,道路两侧种植木槿、玉兰、海棠、樱花、垂柳等欣赏树种。在静谧的观光路两侧,经常可见到单车喜好者、跑步人士、自驾游者的身姿。十园有天绿园、椹果园、如意园、杏坞园、大云寺佛教文化区、田园度假村、森林游乐园、香雪园、中恒葡萄采摘园、槐林狩猎场等。公园中屹立着多处大型雕塑,古朴质雅,文化气息浓重,是游客必到拍照纪念的中央。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苏留庄镇东北315公路(近惠津湖)  
(二)槐林狩猎场为国度AAA级旅游景区。  
槐林狩猎场,完整原生态现象,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总面积达1000余亩,园内主要树种为刺槐、间有龙柏、松树、杨树,并有白玉鸟、喜鹊、画眉、杜鹃、野鸡、野兔等鸟兽49种。生气勃勃的槐林漫无边沿,宁静中的温馨与浪漫漫山遍野,是动与静的圆满分离,是旅游和度假的“自然氧吧”。相传刺槐林与黄河有着不解的历史渊源:曾几何时,有着五千年中华文化意味的九曲黄河,迂回穿越崇山峻岭,来到一望无际的中原后,像一个长途跋涉走累了的顽皮孩子,在这里歇歇脚,绕个漩,打个滚,抖落挟带的风尘和泥沙,平原黄河流域的沃土上,便降生出无数逶迤起伏的沙岗。大风起时,黄沙滚滚,吞噬良田,挤塌房屋,让几代人望沙兴叹……刺槐无疑是流沙的克星,它扎根黄沙,持续并蓬勃着本人的生命。兴旺的根系,像缚龙的长缨,紧紧缚住肆无忌惮的流沙,营造出碧草如茵、鸟语花香的自然小气候。刺槐树,成为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成为黄河故道的共同景色。  
(三)夏津龙湖公园为国度AA级旅游景区。  
龙湖公园位于县城西南部,是“碧水绕城”工程的组成局部,为工程提供调蓄水源。总投资7000余万元,全园面积520余亩,其中水面面积420余亩,围湖绿化景观面积近7万平方米。  
公园分为主入口区、亲水游憩区、儿童活动区、运动健身区、文化休闲区、林中休闲活动区、水生植物栽植区、城市形象展现区、临水步行区、湖心岛和游船码头。  
公园内植物种植表现复合植物群落景观,注重群落景观的整体连续性和近赏效果。依据不同区段的周边环境特征构成不同的植物景观特征。夏风览香:广场中高大乔木列植,与广场铺装方式相谐和,营造出规整的平面规划。绿地中强调中层、下层植物的品种和配置,选用了大量的开花植物和芳香植物,使游人穿行其间,赏花闻香,兴味盎然。暮霭琴音:应用树木的叶色深浅不同,发明夏日暮色中生气勃勃的风光。丹林秋月:强调几近自然的植物配置,充沛应用并分离地形,植物种植疏密有致层次丰厚,富于变化。草坪开阔,树木配置疏落有致,色叶植物装点其间,远景植物浓厚、致密,构成空间、颜色、明暗上的比照,景观更生动、自然。晴虹引练:人行道边多种植松柏类、大叶黄杨等常绿、半常绿植物,经过上、中、下层植物的合理配置,在景观上构成自然变化的绿色背景,功用上起到远辟道路喧嚣,营造宁静空间的隔离作用。花架两侧成排成行种植大乔木,将游人视野引导到岸边。柳堤映日:堤也是园内重要的旅游道路之一,堤上除桃红柳绿、碧草的风光外,更衬以冠大浓荫乔木为背景,水中植物倒影明晰可见。  
(四)德百温泉度假村为国度AAAA级旅游景区。  
德百温泉度假村项目坐落于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内,总投资100亿元,一期投资10亿元,由香港奇明国际有限公司和山东德州百货大楼(集团)有限义务公司共同投资开发。项目总占地2900亩,一期开发占地630亩,项目包括五星级温泉度假酒店、景观园林、大观园生态餐厅、室内温泉、室内游泳馆、大型室外温泉、养生馆、新型生态农业园、颐养中心等项目。二、三期项目包括颐养中心、古镇、湿地公园、房产开发等项目。德百温泉度假村是-议接待、餐饮住宿、温泉旅游、度假养生于一体的综合性温泉度假胜地。  
园林景观区占地100亩,其中人工观光生态湖占地45亩左右,湖北面为假山,湖中央有观光小岛。景观区主要包括游乐园、活动中心、垂钓园、停车场等内容组成。充沛发挥绿地效益,满足四周居民及游人的不同请求,发明一个幽雅的环境,充沛表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的设计思想。  
度假村酒店建筑以汉唐作风为主,建筑主体高度为三层,包括接待中心、客房、会议、餐饮、洗浴、更衣、文娱等。后面为大型室内温泉馆,包括室内泳池、室内浴场、水上文娱等。室外温泉区包括十一大系列的56个泡池,四季祥瑞区、名汤养生区、汤池木屋区、冲浪区、特征风情区、美白养颜区、保健理疗区、唐风唐韵区等等。  
度假村颐养中心建筑以汉唐作风为主,后期将种植大量景观树木及有色林木,景中有水,水中有景,更大水平地提升空间价值。  
项目东侧为新型生态农业观光园,包括无土栽培展现大厅、室内果蔬采摘、花卉养殖、农家动物园、百果园、垂钓园、民俗文化广场等。让温泉休闲度假与生态旅游有机分离起来,营造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休闲场所,是集消费、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新兴观光项目。  
德百温泉旅游特征金街位于度假村西面,金街全长381米,总建筑面积8854㎡。建筑以汉唐作风为主,主体两层,部分三层,是集旅游、购物、餐饮、文娱、休闲为一体的旅游休闲购物街。金街的建立将改善森林公园的整面子貌,提升区域整体形象,而且由商业繁荣而产生的商气、人气为改善民生发明了条件,完成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德百温泉度假村地处国度4A级旅游景区,出则旅游度假,入则休闲养生,是养生度假、颐养天年之风水宝地。  
(五)夏津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位于城区北部,处于中山路与银城路(308国道)交汇处,总面积160亩(含道路),其中绿化面积55643平方米、铺装面积22646平方米、水面面积5000平方米、游园路3723平方米。  
公园设计盘绕“一心、两轴、五园”展开,由一个主入口,两个次入口组成。一心:指公园中心处的主题雕塑区,面积1.63万平方米,设有文化柱,可以充沛表现公园的文化气息,同时棉都崛起也是我县的县标。两轴:人文轴即东西轴,由迎宾区、主题雕塑区、亲程度台构成的展示历史文化的东西主轴线;生态轴即南北轴,是接近自然,休闲游憩的主轴线。由两条主轴线分红五大园:迎春园、紫薇园、月季园、常青园、水系园。迎春园位于西北部,表现春天的蓬勃朝气,内设戏鸽园、沙园,加之局部儿童文娱器材,是儿童活动的主要场所。紫薇园位于东北部,占地1.3万平方米,以成片栽植紫薇为主,园内设置门球场,老年人健身器材,让老年人身处花海不觉老的觉得。月季园位于西南部,占地1.5万平方米,以各种月季种植为主,中心的月季池,选择多色多样的月季密植。设有多种健身器材,是中青年活动健身的好去处。常青园位于东南部,占地1.7万平方米,一年四季常青,大树成荫。是人民休闲漫步玩耍的好中央。水系园占地0.54万平方米,与六五河相衔接,是公园灵性的表现,也是人民休闲玩耍的好场地。此外,在主入口处设置两排拱门及两处凉亭,供人们休闲观光,加强公园的文化文娱功用。  
人民公园兼具公共绿地和城市广场的双重功用,是集休闲、观光、对外展现、-、健身、文化文娱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  
(六)九龙口湿地水利景色区为国度水利景色区、国度级湿地公园。  
山东省夏津县九龙口湿地水利景色区位于德州市夏津县,规划面积2.46平方公里,水域及水利设备用地2.12平方公里。景区以九龙口湿地为依托,是集湿地维护、湿地科普与现代治水文化展现于一体,彰显人水调和,发扬水生态文化的水利景色区。  
九龙口湿地水利景色区旅游资源独具特征。景区湿地类型多样,生物资源丰厚,野生维管束植物56科129属177种,脊椎动物25目49科81属109种,其中有国度重点维护鸟类12种;景区内水系纵横交织,水库、南水北调输水干渠、泄洪等人工水运设备齐全,能充沛展现现代治水理念;景区内蜿蜒迂回的木栈道、随风摇曳的芦苇荡、亭亭玉立的荷花,兴趣十足的景观小品美不胜收,让人恋恋不舍。  
近两年来,景区经过新三支渠疏浚整治工程、六五河部分人工植物浮岛水质净化工程、城北水系公园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及龙湖公园景观绿化等措施,构成了水资源丰沛、河湖贯穿、调蓄滞洪功用完备的水系网络,逐渐构建了“一带、三区”景观规划。景区全方面、多层次完善配套设备,不只建成了管理中心、停车场、码头号根底设备,还建成了游步道、休闲广场、亲程度台等休闲文娱设备,并且设置了垂钓、湿地植物认知等体验项目。  
九龙口湿地水利景色区建成后,景区将在湿地功用的根底上完成防洪、灌溉、生态、旅游的综合应用,与周边“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会盟台遗址”与“窦王点将台”有机交融,成为集湿地科普、休闲文娱、观光体验于一体的休闲旅游胜地。  
2015年11月被批准为第十五批国度水利景色区,2014年被批准为国度湿地公园。  
(七)夏津碧霞宫  
碧霞宫座落于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是一处主祀碧霞元君的道家宫观。此地,也正是夏津县道教协会所在地。  
顺着修缮一新的“向善大道”可直抵碧霞宫山门。山门前悬挂有“碧霞宫”匾额,及夏津市道教协会大牌匾。穿过山门,可见一殿斗角飞檐,立于正前方。此殿供奉的是道教护法神灵官爷。灵官殿后面是一条通往碧霞宫正殿的笔直甬路。甬路两侧分别立有为复建庙宇而捐资出力的功德碑。一路走来,让人不觉对这些发善心大德居士生出敬重。  
功德碑后面,是两处略显幽清的绿地。绿地上塑有仙鹿母子乳哺相依的雕像,虽是寒冬,却也让人因而而生出一些暖意。在绿地东南角,有一小亭,亭中拴着一匹骏马。传说,此马为碧霞元君泰山奶奶的坐骑,老人家正是乘坐此马行遍中华大地,护佑妇女儿童终身安康安全。  
碧霞宫正殿即碧霞祠,主祀碧霞元君。这里也是平常碧霞宫的道长们每日修习早晚功课经以及为善信祈福行道之地。  
碧霞祠殿门旁侧刻有复修碧霞宫正殿碑记。碑记写道:碧霞宫正殿修于2005年,时因条件所约而塑造较简。为广阔道教、教化十方,住持张君崇凤、弟子李君高林(俗名国林),偕众信士奔波谋划,更赖忠诚信士红霞医院朱红霞筹资捐献,今得以复修正殿,重塑神体。殿内供奉神像三尊,谓大奶奶、二奶奶、三奶奶。  
正殿两侧各有配殿数座,分别是三清殿、玉皇殿、财神殿以及各位女性神仙会聚一堂的娘娘殿。  
凡遇祖师圣诞及天开黄道之日,碧霞宫一切道众在住持张崇凤道长的率领下,均会为当地善信以及十方道众祈福消灾,以佑天地中华。  
(八)中恒葡萄园  
中恒葡萄园位于夏津县苏留庄镇,占空中积300亩,是集葡萄采摘、葡萄酒、椹果酒加工于一体的现代高科技种植园。有玫瑰香、藤稔等食用葡萄20多种,赤霞珠,烟73等酿酒葡萄10多种。  
中恒葡萄园于每年八月上旬举行葡萄采摘节,游客在自在采摘新颖葡萄的同时还可以参观葡萄酒酿造基地,学习葡萄种植、生长学问。  
中恒葡萄园毗连槐林狩猎场,地理位置优越,葡萄种植面积大,栽培方式先进,消费的各种葡萄口味纯粹,酿造的葡萄酒深受游客的喜欢。  
中恒葡萄园旅游资源丰厚,每年都举行浩大的葡萄采摘节,此外,游客还能够在专业人员的引导下,用传统办法酿造葡萄酒。葡萄中含有矿物质钙、钾、磷、铁、蛋白质以及多种维生素B1.B2.B6.C和P等,还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常食葡萄对神经衰弱、疲倦过度大有裨益。把葡萄制成葡萄干后,糖和铁的含量会相对高,是妇女、儿童和体弱贫血者的滋补佳品。  
中恒葡萄园葡萄品种丰厚,除酿酒葡萄赤霞珠、烟73外,还有鲜食葡萄,采摘期长达2个月,有美国红提、巨峰、玫瑰香、金手指、乍娜、巨玫瑰、维多利亚葡萄等种类。  
地址:德州市夏津县苏留庄镇北2公里  
(九)会盟公园  
会盟公园位于城区西部,南临龙湖公园,西靠西环路。总投资7000万元,总面积480亩。  
公园总体设计理念以“调和、共升”为主题,景观设计中表现山水景色的调和;功用规划上表现休憩游乐与古代古典建筑景观展现的调和;构图上表现真假变化、运动与静止的调和。力图最大限度的改善生态环境,努力完成人与自然的调和统一,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周边土地价值、提升水体调蓄才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地域文化内涵为主要内容,把夏津历史文化注入公园景观规划建立之中,充沛表现我  
县长久的历史文化特征,向人们展现一个文化、安康、谐和开展的新夏津。  
分离南部龙湖公园的建立,在公园北部构成一处人工山体,丰厚地域景观风貌,防止平原地域自然环境单调相同的现象,从而增加城市景观的层次和内容。人工山体的建立,也构成了整个城市西部景色区的良好背景。  
总体景观上构成“一山一湖”的风貌特征。公园总平面规划以相似的太极图为构图形式,构成“两轴、五园”的构造方式。应用园路的流线型布置,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物、铺装场地及其它设备分离,以发明连续展现园林景观的空间或观赏前方景物的-线为目的,把“两轴、五园”的景观有机联络起来,构成完好的景色构图。  
(十)香雪园  
香雪园面积1000多亩,由京剧大家梅葆玖先生题字,园内建有义和团运动、贵妃醉酒、西厢记、梁祝等雕塑,园内有梨树数万株,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梨树多达2000余株。  
梨园初构成于隋末唐初,相传公元619年(唐武德二年)夏王窦建德与隋军宇文化及大战于聊城,最终大获全胜,曾驻军黄河故道,在梨园犒赏全军。往常呈如今大家面前的梨园,经过了千百年的沧桑变化已开展成为面积一千多亩、梨树数万株、百年以上古梨树两千余株的大型景区。  
梨园一年四季,美景各有不同。  
春季,梨花满园,“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  
夏季,绿浪滔滔,尽在眼底,清风扑面,凉快宜人,将是避暑消夏的最佳去处。  
秋季,云淡天高,北雁南飞,黄梨红叶,五彩缤纷,空气中洋溢着梨的香甜。  
冬季,寒烟漠漠,-雪原,能够让您眼界大开。假如您有幸遇上难得一见的雾淞奇迹,您更能够领会到什么叫做人世仙境。  
金秋时节梨园内硕果飘香,鸭嘴梨,金黄梨,雪花梨,面梨,酸梨等二十多个种类相继成熟,一个个酥脆细腻,皮薄肉嫩,桨汁丰浓,甜美爽口。金秋时节来到梨园,不只能够采摘香梨也能够挖花生,刨地瓜,体验农耕之乐。
夏津县风水相关知识延伸阅读  
一、夏津县算命哪里准  
夏津县算命哪里准测手相感情不顺利破解  
1、应用气运破解法......【详细】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