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
山东省辖县级市,由
烟台市代管,座落于烟台市西部,西临渤海莱州湾,介于东经119°33′-120°18′,北纬36°59′-37°28′之间。莱州市属胶东丘陵,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全市陆域面积1928平方公里,海岸线108公里。莱州市属暖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截至2018年,莱州市下辖6个街道、11个镇,市政府驻文昌路街道。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十一月一日零时,莱州市常住人口824708人。隋朝,境域为掖县。文帝开皇五年(585)废东莱郡,改光州为莱州,仍治掖城。炀帝大业三年(607),改莱州为东莱郡。1988年四月,撤销掖县,建立莱州市(因古莱州府驻地得名),为山东省辖县级市,烟台市代管。烟潍公路过境,莱州港在境内。主要旅游景点有云峰山、大基山、千佛阁、黄金海岸。文峰山摩崖石刻为国家重点文物爱护单位,毛纪墓、当利故城址、栾大墓、神仙洞、蒜园子新石器遗址等为省级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二、莱州市文化事业
截至2018年末,莱州市拥有市文化馆、市图书馆两个“国家一级馆”,市博物馆1个,剧院、电影公司各1个,京剧团、吕剧团2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镇街综合文化站17处,达标提高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57个。举行文艺演出、展览比赛等大型文化活动120场次,送电影下乡1.2万场次。新增莱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项、代表性传承人47人,新增
烟台市非遗项目3个,现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6项、
烟台市23项、莱州市105项;省级传承人7名、
烟台市25名、莱州市101名。莱州市草辫入选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3个项目入选省振兴目录,朱桥镇入选2018年全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20个典型乡镇(街道),状元笔展示基地入选
山东省第二批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十百千”示范点。莱州市获第三届
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称号。
三、莱州市历史文化
古遗址
蒜园子新石器遗址
蒜园子新石器遗址,出土夹杂红褐陶、灰褐陶、红陶、泥制黑陶盆形鼎、罐形鼎,有附加堆纹和弦纹纹饰的陶片及石斧、石锛、石磨棒等石器。关家桥新石器遗址出土残半月形双孔石刀、残扁平石器、红陶片。西大宋新石器遗址出土残石刀和夹砂红陶片等。经国家社会科学院考古专家鉴定为新石器中、晚期遗址。
古城址
古城址夏过国都城遗址、商沙丘城遗址、当利故城遗址、临朐故城遗址、阳乐故城遗址、阳石故城遗址、光州故城遗址、曲台故城遗址。汉代当利故城遗址出土铜器有:正方形刻字铜印、铜狗、铜铺首、铜镜片等,货币有五铢钱、货泉、货布、大布黄千等,铁器有釜、铁权、匕首、钁、铲等,陶器有瓮、壶、盒、扁壶、豆等残件,有长方、正方、弧形砖和子母口砖,有筒瓦、板瓦和圆形、半圆形瓦当等,饰文字、鸟兽、云纹等图案。其他出土文物区别有绳纹、布纹陶片,五株钱、刀、剑等。
四、莱州居民间艺术
莱州玉雕
莱州玉雕,莱州所产之石,可供雕刻者甚多,有冻石、毛公石、竹叶石、豹纹石、翠星石等,当中冻石碧绿润腻有透明感而近似玉,居诸类之首,故名莱州玉。莱州玉雕靠艺人的世代相传得以延续。莱州玉雕作品许多。实用功浩繁、价值几千乃至数万元的高档巨作,也有精致别致的小件雕饰;有体态优美、驾祥云、托花盘的“天女散花”、有怀抱玉兔、腾飞于碧空的“嫦娥奔月”、还有“如来”、“观音”、“牧童骑牛”、“飞马”等,以及种类繁多的花鸟类产品,炉、瓶、尊等端庄的仿古产品,图章、镇纸、书档、笔筒、笔架等文具产品。莱州玉雕讲究形神兼备。雕刻艺人以料取材,因材施艺,用料自我的天然美与技巧、形式的工艺美巧妙有机地融为一体,制造出统一美满的艺术美。
莱州玉雕,历史悠久,经过历代雕刻艺人对传统的玉雕工艺的积淀、探究和创新,莱州玉雕品种接连不断增加,已发展到8大类120多个品种,2000多个花样。
石雕
莱州的石材加工产品中,起到文化含量是石雕。它是莱州石材业一个重要支柱品类。莱州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其石雕艺术源远流长,并在本地曾留下过众多的历史遗迹。明清两朝,莱州城里建有46座汉白玉(大理石)牌坊,牌坊飞檐凌空,造型雄伟,刻工凝练,这些古代石雕艺术瑰宝,是本地工匠用本地石材雕刻而成。莱州的石雕艺术,在国内独树一帜。济南市泉城广场、上千立方米的《中华医药图》石雕、重达50吨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巨石屏风”、气势恢宏的大连老虎滩群雕等石雕工程中,都有莱州石雕的影子。
剪纸
剪纸在莱州有历史的悠久,贴在天棚、窗户、门、墙等处。花样繁多,有神话传说、戏剧场面、花鸟虫鱼、吉庆如意、劳动场景等图案,如《喜鹊登梅》、《鸳鸯戏水》、《凤凰牡丹》、《八仙过海》、《耗子娶亲》、《富贵图案》。
民间歌谣
民间歌谣有《上梁歌》、《潮汐歌》、《盐民苦》,情歌《大闺女》、《大公鸡上碾台》……,生活歌《小老鼠叽嘎叽》、《割大锯》……,儿歌《打七巧》、《圆月》……《盐民苦》唱词:“下雨盐民愁,晴天盐民苦。烈日往来盐池中,赤脚蓬头衣褴褛。斥卤满地踏霜花,卤气侵肌裂满肤。糠秕野菜未充饥,食罢相看泪如雨。”《上梁歌》有十三段歌词,内容丰富生动,唱出了盖新房的喜庆气氛。最终一段词为:“金斗开,银斗开,上梁的饽饽拿出来。东不打,西不打,先打修主头一把。打了修主打四方,先打东方射金光。四海升平千家乐,幸福的日子似水长。”
民间音乐
有多年延续的是婚嫁、丧葬人家的鼓吹乐班。他们带的管乐器有:唢呐、笛子、笙、长杆号等,打击乐器有:大锣、小锣、云锣、大钹、小钹、乐鼓、银铃等,弦乐器有:二胡、三弦、京胡等。演奏时分行进演奏和坐棚演奏。演奏曲目分师徒相传的古曲、戏曲曲牌等。唢呐曲目有《朝天子》、《万年庆》、《喜新婚》、《长门怨》等60多支,戏曲有《二进宫》、《让徐州》等20多支。全县多的时候有40多个鼓吹乐班。
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自诞生以来,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鲜亮的特点成为太极拳五大流派之一,
山东省莱州市程郭镇大武官村因出了吴式太极的始祖和第二代传人被尊为“吴式太极拳故乡”。作为一种百年绝门武功,传统吴式太极的套路和剑枪棍的功夫又传至全国及海外,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过国的故事
胶东第一封国——过国的故事,讲述了四千年前过国兴衰的一系列传奇故事。
夏帝大禹一统中国,封本族人邰的长子旻灌为过国的国君,封其次子旻鄩为戈国君,古人以国为姓,这是过、戈二姓的起源。
旻灌在今莱州城北三十里处建国立都,这是历史上胶东大地上第一个封国—过国。旻灌勤政爱民,为管理境内水患,他亲自率领百姓开河引水,历两年,开出一条大河,百姓们感激这位国君,称这条河为“王河”(即今天莱州境内的王河。因汉武帝曾在这条河边上设祭乞雨,随后此河也有“万岁河”之称。)旻灌鼓舞百姓种粮栽桑,使这一带百姓很快地富裕起来。由于旻灌对朝廷忠心无二,禹王对他十分宠信,赋予其龙服、龙旗、龙仪仗的荣耀。而且特许旻灌招兵守护海疆。随后这里成为一处百姓聚落地,今称为过西村。
夏王朝传到太康时,东夷族慢慢强盛,当中有穷氏首领后羿攻进国都,把握了夏政权。后羿不善治国,整天寻欢作乐,把全部的军政事务交给家臣寒浞统管。寒浞早有野心,他密谋杀害了后羿,还把他的肉剁碎煮熟,令后羿的儿子吃,后羿的儿子不吃父亲的肉,也被寒浞杀死了,寒浞杀尽了后羿的亲随,掌握了夏政权。寒浞当政后,朝廷上下反对之声接连不断,当中最不服从号令的是旻灌为主的过国和旻鄩为主的戈国。为了制服异己,寒浞令长子浇(音nao)和次子许区别攻打一心保卫帝相的过、戈二国。戈国先被攻破,旻鄩引败军逃到过国。浇和许合力攻破过国都城,旻灌和旻鄩抵挡不住,只好率领残兵和青壮百姓逃出城去。寒浞未捉住旻灌和旻鄩,怒气难平,遂下令屠城,一时间城中老弱百姓尽被杀死,房子也全被烧毁。一座漂亮的都城差不多成了一片焦土。旻灌和旻鄩出城后,看看随从仅剩一百余人,为了躲避寒浞追杀,只好临时逃入离都城五十余里的东莱山中。东莱山,今称大基山,山中草深林密,环形的连山中间是一片谷地,只在西南处有一缺口,过、戈二位君主率领众人进入谷中,没有御寒的衣着,也无有一点粮食。想到国都已失,想到寒浞不会放过自我,二位君主怕被俘受辱,在山谷之南沟边上自杀了。旻灌的儿子过悻和旻鄩的儿子戈岿与同族人共同埋葬了二位君主的尸体,筑一石屋立了二位君主的灵位,又在石崖上刻了“过灌戈鄩、二侯遗烬”八个字,以记住墓穴的位置。为避寒浞追杀,二人让众人各自改换姓氏,刺血记住寒浞屠城的暴行,藏好封国金券,各自逃生前,约定复国后再回来为二位君主重修坟墓。
寒浞击败政敌后,又把帝相杀死。为了巩固政权,他将儿子寒浇封为过国君,为使寒浇得到百姓信赖,他也学旻灌的样子,在国都西南方开掘一条小河,以自我的名字命名为“浞河”(今莱州浞河)。他在开河工地的聚落处住了一夜,将这个地方命名为“浞里”(即今浞里村),以显示自我亲民之举。过悻和戈岿四处躲避追杀,几个月后风声稍弱,二人投奔到同受禹王分封的飂(音Liu,古国名,址在今河南南阳一带)国叔安君处。为了两人的安全,叔安君让太子豢龙将过悻和戈岿另藏他处,豢龙将二人秘密带到他的好友、一位任姓人家中,让二人临时归附任姓宗族,在这儿悄悄地住下来。这户任姓人家对过悻和戈岿十分怜悯,千言万语多方安慰二人,对待二人象亲骨肉一样。考虑到为不使任姓家族因隐藏罪犯获罪,更主要的是为了组织复国力量。二人在任家居住一段时间后,过悻以任姓人身份回到过地,隐身在国都西南处海边一带开展复国活动。戈岿则在过地之南边境处(今平度一带)活动,等待时机起事。光阴如梭,转眼四十年过去了。这时,帝相的遗腹子少康已经掌握了一部分军队,他在当年夏朝遗臣的帮助下,举起复国大旗,过悻和戈岿踊跃响应,各方力量汇集一处,一举攻破寒浞占领的都城,将寒浞诛灭。
寒浞死后,过悻和戈岿便领兵讨伐寒浇。军中有位名叫女艾的异人,有飞檐走壁的功夫,他得知寒浇力大无穷,勇武过人,本部军中无人能斗得过他,便自告奋勇去暗杀寒浇。他设计混入城中,夜晚摸进浇的宫殿,悄悄进入浇住的房间,摸摸床上有人睡着,便一刀杀死,砍下头后匆匆出城回到营中,等到报功时,才看清这颗头颅是女性的。随后才获知当夜寒浇不在房中,杀的不过是寒浇的妻子。过悻好言安慰女艾一番,决定另设计杀浇。此时的寒浇尚不知其父被杀之事。他发觉妻子被人杀死,还弄不清是什么因素,好在宫中美女很多,每天仍然恣意娱乐。这天,他又带领一些随从出城射猎,在城东不远处,发觉了一只梅花鹿,他自恃本领高,笑骂车马无用,弃车而追,疾步如飞,把随从们远远地甩在后边。追至东南方离都城二十多里的王河北岸,突然面前涌出一伙猎人。寒浇还未弄清晰怎么回事,已被这伙猎人和十几条猎犬团团围住。他只好仓促应战,即使勇武超众,但只身一人,顾前顾不了后,不一会儿,腿被猎狗咬住,一跤扑倒,群犬上前一阵乱咬,那伙猎人上前割了浇的头颅,到城下高喊:“寒浇逆贼,已伏天诛,尔等胁从之人投降免死”。城中寒浇的军士见君主已死,纷纷投降。
寒浇的尸体抛在野外,散发着恶臭,当地百姓用土掩埋成一个大冢,被后人称为“浇冢”。(今尚存)。当年诛杀寒浇的地方,被人们称为“诛寒台”,“诛寒台”前面的沟被人称为“诛寒沟”,随后这里逐渐聚成一个村落,为今朱汉村。
消灭寒浇势力后,过悻被少康帝封为过国君主,他上任安抚百姓后,约堂弟戈岿和本族人去东莱山祭过、戈二侯。当年逃往各地的人闻讯也都回来了。这些人在逃难时大都改换了姓氏,除有过、戈、任三姓外,有人改为国姓夏、姒,还有的改为柯、殷、龙、郭、国、葛、施、相、倪、尼、刘等,统一记下共有十六姓,于是大家公尊东莱山为十六姓氏发祥地,共尊姒邰为一世祖。
过悻和戈岿与本族人重修了二侯坟墓后,在墓旁又为二侯建了祠堂,修了“刺血亭”和“暴寒亭”,刻石记下寒浞屠城暴行,记下当年1的痛苦和复国的艰苦,这个故事也一直传到今天。
六、姑嫂塔的传说
莱州市城东六十华里,驿道镇台上村与周官村南三华里有一座山,因山巅建有两座塔,右一座塑有小姑像,左一座塑有嫂子像,两塔合称姑嫂塔,人们称这山也叫姑嫂塔。两塔东西相傍而立,高约7米,塔门向东。塔顶如葫芦状,用花岗岩雕刻而成。塔身用大青砖砌成,塔基为青石条所奠。塔东偏北有一座钟楼,内挂一口大钟,粗两人抱,敲时声传数十里,古时何用,无记载。(但看塔周围都有女墙相护,山势平整处还修有两层,都是巨石而垒,很像是古代的哨所。立于山顶,四面八方的山川、道路、村落等一目了然,甚至能看清晰70里外西海中的帆船。古代战事多,在这里设哨卡而建警钟楼是顺理成章的。)山北崖陡,难攀登;东西坡较缓,有羊肠小道可上山;南有山门,砌有石阶,拾阶而上,正至塔前。两塔前设有香炉,常年香火接连不断。塔西南方有一石龟,背驮石牌,铭记着建塔的目的,是为教育乡民姑嫂和睦相处而立。
惜“文革”初塔、楼皆毁,仅存残垣遗址。石牌也不知去向,甚是憾事。1993年,台上村几位老者怀旧,自发组织乡邻捐款重修,响应者众多,数十里外也有许多资助者。重修仍用原来的基石,而塔身则改用红砖。塔形与原形基本相似,但比原塔矮了两米,塔顶石也小了相当多。姑嫂塔重现了山巅,这座山又名副实际上了。但不知何故,却没有重修鼓楼,如能重修,此山会更为壮观。现在游客就络绎不绝,到那时,无疑会成为旅游胜地。
相传,姑嫂是河南人,家乡遭水灾并遇兵荒,家人皆遇难,只剩她二人相依为命。姑嫂俩一路逃荒到了莱州这座山下,在一间护园的小茅屋里住下。台上村的村民看她们可怜,又老实正派,便让她俩长期地住下来,随后又让她们住进了村中的碾房。姑嫂俩早、午、晚三时出门讨饭,上午和下午便在碾房前给农妇哄小孩,教导的儿童可听话了,村民们很是高兴。有的时候雨雪天出不了门,反而有人送饭给她们吃,把她们看成了自我的乡邻、朋友。更令人赞扬的是,姑嫂俩从无有争执拌嘴过,从来都是互敬互让,亲如姐妹。一旦哪一个有点伤疾,另一个尽其所能,照应得无微不至。一直到老。
姑嫂去世后,人们都很想念她们。特别是那些老年人,常常在晚辈跟前说起她俩的事,意在教育他们怎么样和睦相处,礼让有道。随后台上村的“会首”(旧时民间多种叫做会的组织的发起人。也叫会头。)偶做一梦,梦见姑嫂已得道成仙,灵魂要继续在台上村居住,保佑当地百姓。会首确信无疑,于第二天便召集乡邻商讨此事。乡邻们听说姑嫂成仙托梦,无不欣喜,大家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出力,在会首的带领下很快在村北建起了一座“姑嫂庙”,现60余岁的老人还曾见过),每月十五日进香祭奠。据说不论多么顽皮的小孩到了姑嫂庙,便不哭不闹不惹事了,个个都成了乖儿童。所以,农忙时,有的农妇便把儿童送到姑嫂庙,让姑嫂的神灵看护。尤如姑嫂凡身仍在,儿童们在此玩耍嬉戏从不出问题。
年复一年,村民们尽受姑嫂神灵之恩,却忽略了一件事,没有及时搞好庙中卫生。有的时候因儿童们不懂事,弄得庙中屎尿遍地。于是,姑嫂又托梦“会首”,让他在南山顶上找块清净透风之地,姑嫂俩晚上好去透透风、歇歇身。并告诉他第二天在哪个山顶上看见三块新砖,就在哪建。第二天,“会首”领人寻觅,在东南方大沟山顶发觉了三块砖,但见山顶无平地,又离台上村远些,便在同大伙商量后,在离村较近的山上修建了姑嫂塔。
现在年龄七八十岁的老人回顾说,从他们记事起,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姑嫂塔热闹非常。台上、周官两村的人们一大早就起床,抬着木制的盛满供品的食盒,敲锣打鼓,前往姑嫂塔祭奠,焚香叩头,祈祷姑嫂,以保平安。祭奠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山谷共震。祭奠参拜毕,人们才回家过节。而到了晚上,又有小青年们到山上燃放烟花,双塔在烟花的映衬下壮观而神秘。
当地人还传说,有的强盗绑票,把人劫持到姑嫂塔,等不到亲属去赎,姑嫂便会在半夜显灵,松开遇难者的绳索,彩带一展,面前就会出现一条平整的大道,直通家门,不一会儿就会平安回家。使绑票人落空。说得有名有姓有地点,神乎其神,而且有好几起,当中就有古台、连夼、黄山郭家的人。这样一传,姑嫂塔更添神秘色彩,百姓愈加虔诚,正月十五焚香祭神便成为当地的习俗。诸多传说皆寄予着人们的愿望,期望姑嫂和睦,家人平安。在中国,还有几处姑嫂塔,用意可能也是这么。
七、莱州节日习俗
莱州一带,农历腊月三十上供,家家都要蒸饽饽,饽饽有不同的形状,圆形的饽饽呈大馒头状,顶上十字挑出十三个鼻,嵌入红枣,还有元宝形、动物形等。饽饽除了食用还要供奉,供桌上、粮缸里、窗台上都要放不一样式的饽饽,有的饽饽蒸熟后用食品色点染,既中吃又好看,饽饽蒸熟裂开了口叫“笑了”。春节上供大枣饽饽。枣饽饽为圆形,上面还印有六个红色图案,用来供祖先、老地老母、财神、菩萨、天地众神。供桌上五个枣饽饽叠放在共同,三十接神,正月初三撤供品,正月十五再供五个大饽饽和三个大圣虫。供奉时中为祖先,右供财神,左供菩萨,意为多财多子。“圣虫”的“圣”,莱州读作“升”,意为“生粮”,寓意五谷丰登。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又叫“女儿节”、“乞巧节”,旧时妇女要供奉织女,以乞心灵手巧。莱州制作各式各样的“巧饼子”以乞巧,早些时候七月初六开始供奉,七月七撤供,七月十四再供上,意为送巧姐姐。许多大人都把“巧饼子”用线串起来挂在小儿童的脖子上。七月七婆家要做巧饼送给新娶进门的儿媳妇,也有的送十个大饽饽、面鱼、包子。
人的一生当中要经历满月、百岁、婚礼、寿礼、葬礼等礼仪,乡村也非常注重这些人生礼仪,这时人们要蒸制一些面花礼馍,或馈赠邻里亲友,或祭祀供奉,皆取如意吉祥、祈福祛灾之美好愿望。在莱州一带,早些时候生儿童十二天后要抱着儿童回姥姥家,这天要带一些面花、鸡蛋等,当中最主要的是“包子”。包子是用发面做的,这种包子B平常吃的包有菜馅的包子,而是无馅的面包子,也是一种花馍,比通常的包子大两三倍。包子上面用手拧出摺子,形状如同官帽。包子谐音“抱子”,象征着把儿童包起来,做成官帽的式样是期望儿童将来能做大官,所以当地乡村也叫“抱包子”,大吉大利的意思。莱州有的地方儿童出生一百天叫“过百岁。”姥姥蒸面花送给外甥叫“送百岁”,主要是面虎、桂花、月鼓等,期盼外甥健康成长。
莱州婚礼习俗中,男女订婚要互送巧饽饽,男方给女方送发面做的二十个面桃,女方留下十个,然后回赠男方龙凤、鸳鸯、金鱼、狮子、佛手、蝴蝶等对数不等。这类巧饽饽体型较大,约一尺有余,上面插满了烫面做成的小型面花,称“枣花”,亦有早立子之意。结婚时,姑姑、舅舅、姨等至亲要送八个寿桃形的大饽饽,上面插满了鸳鸯戏水、喜鹊闹梅、八仙庆寿、比翼双燕等。结婚时娘家要做一对鱼、一对富贵,象征富贵有余,一对鸳鸯,象征着恩恩爱爱、白头到老,鸳鸯用红线系在共同放在脸盆里,寓意平生相随。鸳鸯在婚后让女婿食用,面鱼、包子、富贵要在回娘家时每样带回一个。而盖新房上梁时为求上梁大吉,要供奉圣虫、龙凤呈祥、狮子把门等面花,以象征家业兴盛。另外,还要蒸制上百个花样不同的小饽饽,在上梁时撒给乡亲。撒完饽饽,上梁仪式便宣告结束。有的木匠、瓦匠不会唱喜歌,东家则要请特意唱喜歌的,唱喜歌的一定是口齿伶俐、能说会道之人。唱喜歌时能够根据东家的情况编一些令人逗笑的词句,围观的人也必然是笑声接连不断。当天中午,东家摆上丰盛的上梁酒宴,招待全部工匠宾朋,大家为新房的快要落成一起庆贺,气氛喜庆热闹。
八、莱州结婚习俗
送带
俗称“送红定儿”。经媒人推荐,双方家长允许后,由媒人代男方送给女方两副红带子,几尺红布,女方收下就算允许订婚,此事只在双方家长间进行。
下礼
双方约定时间,男方至女方家送布匹、衣物、花、粉和置办女方嫁妆的现金,外加几十个“桃饽饽”。女方向男方送“枣花”。
讨生时,回生时
以折叠的红纸“生时帖子”要来女方的年龄、生日、时辰、称“讨生时”。然后,请先生查看吉日良辰,定下结婚日期告知女方,是“回生时”,与古礼“请期”效果相同。
送粉面
男方给女方家送面粉、肉和贵重干海产品。
送嫁妆
婚前两天,女方向男方家送陪嫁物品,通常人家送一柜、一桌和被搁、凳子、被褥、枕头及茶壶茶碗,拜匣、镜子座钟等桌面上的摆设。富有的家庭则家具加倍,还有加其他日用物品。贫困户仅仅送箱子和被褥。
将媳妇,是两家皆张灯结彩,屋里外粉刷一新,门上贴喜联。贺喜的亲朋带贺礼,送给男方的称“喜仪”,女方的称“填箱”。
婚服:女的穿蟒袍玉带,戴凤冠霞披,头蒙“罩头红”。
迎亲的队伍顺序为:吹鼓手、打灯的、贴喜帖的、最终是花轿。
迎面有障碍物的需要贴喜帖,期逢凶化吉。到男方家门口,鸣鞭炮后,男方搀扶新娘的“将迎客”要小心翼翼的将新娘扶入屋内,递上“如意”或“宝瓶”,开了锁,和新郎拜天地后送入洞房,吃“开口面”、喝“交心酒”,女方踏用红布包着的黄米糕上炕“坐床”,俗称“闹富贵”。
搬二日、送三日
婚后第二天,女家来人迎回新娘,让新娘回娘家歇息一天,俗称“搬二日”。翌日再由“送客”将新娘送回丈夫家“过三日”。
滚床起源:
相传这滚床的习俗起源于东北地区,一户人家连生数女不见儿,愁坏了主家,结果他夜梦仙人指点,只需男孩到炕上连打三个滚儿就行,结果这家抱来了双胞胎男孩,果然就生了一对儿子,消息快速扩散,成就了这一习俗。这个传说某种程度上说虽有重男轻女之嫌,但却为新婚增添了很多喜庆气氛,以致流传沿袭至今。
新婚当天早晨,当初缝制被褥的“福命女”早早来到喜主家铺床,大红大花铺满床面,几铺几盖叠得整整齐齐地码放在床头,床单上撒上大红枣、双仁带壳花生、桂圆、栗子(板栗)和糖块,寓意早生贵子、甜甜蜜蜜,当然这些东西都是双数的。有的人家还在床角放置几枚硬币,期望财源滚滚、夫荣妇贵。
新郎新娘进入婚房前,平常挑选新郎亲戚家的儿童先行滚床。现在流行三四岁或者更小一点的两个儿童,一男一女,龙凤双胞胎最好。
在大人的指挥下,儿童横躺在床上,先从床尾滚到床头,再从床头滚回床尾,这么反复三个来回就行。
滚床需要围观,床边挤满了看热闹的亲朋,有的儿童害羞,执拗着不做,大人就连哄带劝,剥糖块塞饼干,或者许以购买玩具,结果有的仍不为所惑,保持不做,大人就假装恼火地抱起儿童扔上婚床并挠他痒痒,儿童就势滚几下,引得围观者哈哈大笑。
滚床结束后,喜主家的“大了”(执事主管)要赏以红包致谢。现在滚床每人200元的红包。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儿童暂时“来神”,短短一会儿时间,就给人家的婚床尿湿了一大片,不过不必担心,喜主家人绝对不会恼火—据说对于新婚夫妇怀孕生娃的祝愿,这童子尿的“法力”更其灵验,婚床被尿是吉利加吉利的上等好事。
九、莱州市名人
张瑞敏,男,汉族,1949年一月生,山东莱州人,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
王沪宁,男,汉族,1955年十月生,山东莱州人,1977年二月参加工作,1984年四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国际政治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教授。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央文明委主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中共第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十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
鲍国安,男,汉族,1946年六月生,籍贯山东莱州平里店镇婴里村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凭借在《三国演义》中的出色表演,获得中国电视“飞天”、“金鹰”男主角双奖。在著名导演都晓老师的电视剧《大法王寺之聪慧小空空》、《少林寺传奇之乱世英雄》、《少林寺传奇之大漠英豪》饰演寺中方丈
李登海,男,汉族,1949年九月生,山东莱州人。被称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齐名,共享“南袁北李”的美誉。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任志强,男,汉族,山东莱州人,中共党员,创建了“华远”房地产品牌,在房地产界起到极高的知名度,与万科的王石,北京万通的潘石屹并立于中国房地产界领袖。现任北京市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华远集团总裁,同时兼任北京市商业银行监事、新华人寿保险公司董事。北京市政协委员,持有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硕士学位。
宿双宁,男,汉族,1951年十一月三十日生,山东莱州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自1992年起参加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后任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
杨振山,男,汉族,1935年七月生,山东莱州平里店镇贾邓杨家村人。同济大学计算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双杨电脑高科技公司创建人。研究和开发国内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理论和软件开发,主持开发的双杨OA办公自动化软件,在国内已经在国内统计、电力、烟草等系统推广使用,产生较好的社会价值。
曲星,男,汉族,1956年五月生,山东莱州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外交学院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得巴黎政治学院政治学博士学位。1985年至2006年,任教于外交学院,主讲当代中国外交、中法关系史;2006年至2009年,任驻法国大使馆公使;2010年至今,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费翔,外祖母是莱州人,也有人说费翔的祖籍是莱州。
常昊,祖籍莱州。
魏宁,中国女子射击队队员,女子飞碟双向选手,2001世界杯飞碟射击总决赛中以97中的总成绩摘取了女子双向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射击女子双向飞碟比赛中获得亚军。
王育琨,著名治理专家和并购专家,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中国企业家思想研究中心主任,全世界并购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山东大学经管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特聘教授,多家企业集团顾问。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世界银行顾问,知名企业集团副总裁。十几年做企业的经历,给了他一种“以心比心”的研究方法,“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著有《传递梦想:奥巴马给世人的200个忠告》、《解放企业人的心灵》等畅销书。
张宗昌(1881—1932.9.3),字效坤。山东掖县(今莱州市)人。外号“狗肉将军”、“混世魔王”、“长腿将军”、“三不知将军”、“五毒大将军”、“张三多等,奉系军阀头目之一。张宗昌曾残酷镇压青岛日商纱厂工人罢工,导致“青岛惨案”。1932年九月三日被山东省政府参议郑继成枪杀于津浦铁路济南车站。
吴化文,(1904年—1962年),字绍周,山东人,原冯玉祥部任参谋,他先是追随冯玉祥,后投奔蒋介石,再投靠汪精卫,又反投蒋介石,最终加盟解放军。
王磊,1914年出生于山东掖县,新中国建立以后,1950年任西南大区贸易部部长,1953年任中央商业部副部长,“文革”后期任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1978年三月后任商业部部长,1982年后任国务院财贸小组组长,国家经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1994年十月逝世,享年80岁。
刘岐云(1919—2006),原名刘绍基。1965年七月调任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兼第一副馆长。“文化大革命”期间,坚守岗位,赴艰历险,使图书馆免遭劫难,被人们誉为“国家书库的守护神”。1971年与相关单位合作,编写了《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及其《简本》,任编委会主任。因此荣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980年筹办图书馆职工业余大学,兼任校长。
刘仁政,字敏斋,一九零四年十一月十七日生于山东省掖县朱桥镇(现为莱州市金城镇)埠西村,幼年迁居北平,十八岁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附中高中部。按当时家庭的经济条件全部能够继续读大学深造,但父亲要他到自家经营的振德兴顾绣皮货行去帮忙。刘仁政由学徒做起,熟悉业务后慢慢接受托付经营振德兴行。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商行的业务有很大发展,也使其父亲得以颐养天年,专心从事他的慈悲事业,并供养弟妹四人读完大学,乃至留洋深造。
王成斌,原北京军区司令员。
十、莱州市饮食习俗
1、莱州全羊汤:莱州的全羊汤也是比较有特色的,是一道地道美食。莱州的羊汤滋味鲜美,没有羊的膻味,喝起来比较醇厚,是一种非常好的滋补佳品。
2、莱州梭子蟹:莱州梭子蟹学名为“莱州三疣梭子蟹”,俗称大蟹子,是指以“莱州”地名命名,在原产地域范围内捕捞和养殖的梭子蟹。因背甲隆起三个疣瘤,整体似梭子形,故学名为三疣梭子蟹,是莱州市的特产海鲜。
3、莱州对虾:莱州对虾是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的特产。中对虾是莱州独具特色的地方品种,被誉为莱州“四大海鲜”之一,滋味鲜美,营养价值高。
4、莱州大竹蛏:莱州特产大竹蛏属贝类,莱州沿海的胶莱河至过西的浅海区出产颇多。皮薄肉嫩,滋味鲜美,是很受人们欢迎的营养珍品。
5、麻渠大糖:麻渠大糖是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平里店镇麻渠村的特产。平里店镇麻渠村制作大糖,已有数百年的历史。麻渠大糖在莱州市久负盛名,冠各种土产糖果之首。
6、云峰大樱桃:云峰大樱桃是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云峰山的特产。云峰山大樱桃口味甜美纯正、营养丰富、比通常大樱桃早熟、颜色分为红、黄、紫等,获国家地理标志证实商标。
十一、莱州市著名景点
(一)大基山森林公园
大基山是道教文化发祥地,这里的旅游资源丰富,山势险峻,森林覆盖率达80%,草本植物230余种,野生动物20各种,有多处山泉,历代摩崖石刻24处。
大基山主峰海拔500米,另有350米以上的山峰10座,整个山势呈环状,西南角有豁口,自成天然门户。山中林木茂密,空气质量奇佳,风景宜人,所以很多志书中称此地为“郡之甲胜”。先秦至清末一直有道家在此山谷中-,故当地人称为道士谷。大基山古称东莱山,是中国道界五名山之一,古往今来一直是人们乐于休闲游览的佳地。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几次提到“世上名山有八座,三座在夷蛮之地,五座在中国,在中国的有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山,是黄帝会神的地方。”
大基山道士谷是全国日前最大的山谷道场。已修复的道教建筑有太清宫、昊天观、三官殿、万寿宫、先天观、白云庵、黄帝庙、光月庵、二侯祠、圣水祠、霁月楼、戏楼等十余处。
大基山海拔478米,自山谷至山顶分布历代摩崖刻石24处。北魏光州刺史、著名书法家郑道昭于公元512年在此山留下宝贵题刻12处,均刻在山内险峻的摩崖之上,主要刻石有《登大基山诗》、《中明之坛》等,同云峰山郑道昭刻石成一体,同为国际书法旅游专线,每年迎接招待日本书法团体约600人次,1998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大基山又名道士谷,上千年来,是道士、道姑修身养性的好去处,至今仍留有道观庙宇古迹,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全真教七真人之一邱处机曾在此-,并在西山摩崖留有题刻。近几年来,日本书法界为爱护大基山的郑道昭刻石先后捐资630万元,建造了四个爱护碑亭,成为佳话。该景点由于古时为-之所,所以山深林茂,日前尚不具备其它旅游要素,但是交通很方便,从城区沿莱海路向东直行10公里可达山谷,进山路是5.5米宽的水泥路面。
大基山道士谷是全国日前最大的山谷道场。已修复的道教建筑有太清宫、昊天观、三官殿、万寿宫、先天观、白云庵、黄帝庙、光月庵、二侯祠、圣水祠、霁月楼、戏楼等十余处。
具体地址:莱州市区东南8公里
(二)马家庄现代农业园
马家庄现代农业园是一处集粮油生产、果木哺育、种植养殖、休闲旅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观光采摘园林,主要由景观园林、野生动物园、游乐场、果林种植基地、果蔬采摘基地、林下养殖示范基地、生态园酒店、生态垂钓场、财福源和千亩花海十大模块组成。庄园所在属典型的丘陵地貌,山水相连、绿树围绕、果蔬飘香,景--人,不可多得。
地址:烟台莱州市程郭镇马家庄村
(三)莱州中华月季园
“中华月季园”座落于莱州市云峰山北麓,园内栽植五大类、七个色系的月季20多万株,是中国日前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生态月季园。中华月季园园内布局分为“一轴、一环、四区”。一轴:由牌坊、二十四节气景观柱、月季仙子组成;一环:为一朵含苞欲放的月季花型环路,使整个园区贯通为一体,行道树主要 采纳枝下高为3米的五角枫;四区:为入口景观区、滨水区、月季文化展示区、月季种植资源区。园区栽植绿化苗木200各种、1万多株,栽植杂交茶香、丰花、藤本、微型、蔓性五大种类,七个色系,20多万株月季。另外,园区内建立的月季种植资源库现已爱护收集1500多个月季品种,当中所发掘爱护的中国古老月季更是月季中的活化石,是现代月季的鼻祖。日前中国古老月季活体存世极少,而中华月季园内已收集到20多个品种。中华月季园也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景观效果。
(四)莱州黄金海岸生态旅游景区
莱州黄金海岸生态旅游景区位于秀美富饶的莱州湾东岸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o941508′,北纬37o390622′,西部濒临莱州湾,东拥海岸松林,南距著名的中国长寿之乡莱州市25公里。景区沿海岸西南起刁龙嘴,东北至三山岛,总规划面积约20平方公里。大自然将山、林、滩、海、金赐给这块神奇的土地,是国内唯一既有非常好的沙滩、优质的海水、广袤的松林、地下又蕴藏丰富黄金的海岸。
三山岛一带海岸古为仙域,安期、羡门仙者常在此聚会(《史记.封禅书》有记载)。当年秦始皇、汉武帝为长生不老寻仙问药,多次到这里游幸,在三山祭祀阴主,在王河祈雨,隐见有神龙护佑,留有轶闻和遗迹,座落于景区入口处的会仙湖就是所以而得名。此湖有渠通王河,源接东南,北临三山,草木葳蕤,气静风和,游人聚此恍若仙游。巍然独立在湖边的松树,苍劲挺拔,颇具仙风道骨,似挥臂迎客。湖内生长着各种鱼虾,野鸭、灰鹤、海鸟常常落脚在这觅食嬉戏,也是钓翁的钟爱之地
神龙山因处于祥瑞龙庭之地而得名,是景区临海第一高度,山体蜿蜒如龙,地面绿草如茵,由三十各种观赏植物构成的山林,景色随季变幻,三季斑斓多彩,冬天白浪绿野。在秀媚生景掩映中有高雅恢宏的高尔夫练习场和会所,潇洒挥杆,可入诗画。广袤苍翠的松林如天然氧吧呵护着海岸,富含负离子的空气全天候新鲜可人,颐养居者身心。两千多米的欢乐金滩绵长开阔,沙粒晶莹如金,水质清澈,坡缓浪柔,夏天不腥不闷,气候温凉干爽,可以同时接待万人下海洗浴,历年被检评为“水质最好,最适合游泳的海水浴场”。这里出产的鱼、虾、贝、蟹,肉肥味美,犹以对虾、梭子蟹、文蛤、竹节蛏为贵,被誉为四大海鲜,古为贡品,吃了美不可言。欢乐金滩上建有海鸥广场、高尔夫沙滩广场、海上游乐园、金滩娱乐场、休闲长廊和冲淋设施,可满足游客各种娱乐需求。开园以来,这里已承办多届全国、亚洲大学生沙滩排球赛和中韩帆船拉力赛。
地上金沙滩,地下黄金湾,全国最大的海岸金矿就坐落在景区北界,登临百米黄金观光井塔可俯瞰万倾碧波帆船点点,可眺望海中翠螺—芙蓉岛,幸运可遇海市蜃楼仙境。当年苏东坡到此留有《望东海》诗赞曰:“忆观沧海过东莱,日照三山迤逦开。玉观飞楼凌雾起,仙童宝盖拂天来。不闻宫漏催晨箭,但觉檐阴转古槐。供奉清班非老处,会稽何日乞方回”。神奇的山,宜人的林,富饶的岸,迷人的海,使这里成为名副实际上的魅力黄金海岸。
特色景观:观海听涛、松林晨露、金滩晚霞、贵人顶观景
自驾游:1.烟台至莱州黄金海岸景区:烟台绕城高速公路-荣乌高速公路-疏港高速公路-永和路-城港路2.青岛至莱州黄金海岸景区:青银高速公路-青新高速公路-沿荣乌高速公路-在王河大桥朝莱州港区/S7401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梁郭互通立交-沿梁郭互通立交行驶710米,过梁郭互通立交约200米后直行进入烟台莱州疏港高速公路-莱州疏港高速公路3.济南、潍坊、东营至滨海旅游度假区:济广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荣潍高速公路-新潍高速公路-荣乌高速公路-沿荣乌高速公路行驶54.3公里,在王河大桥朝莱州港区/S7401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梁郭互通立交-沿梁郭互通立交行驶710米,过梁郭互通立交约200米后直行进入烟台莱州疏港高速公路-永和路-城港路-直行到达目的地停车场:免费停车公共交通:乘坐118路、21路在莱州滨海生态省级旅游度假区下车;
(五)莱州云峰山旅游景区
云峰山又名文峰山,林壑尤美,景色秀媚,春桃、夏槐、秋枫、冬松堪称四时美景。其山峰一石突兀,两侧各有一矮峰,宛如文房中的笔架,故俗称笔架山。云峰山海拔326米,正所谓“山不在高,有文则名”,公元511年,时任光州(州治今莱州)刺史的北朝大书法家郑道昭所刊刻的21处摩崖掩映在此山的幽径密林之中,距今已逾1500年矣。当中以《郑文公碑》、《论经书诗》、《观海童诗》等最为著名,被誉为“隶楷之极”,是中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另有宋明清刻石20余处,构成了错落山中的天然碑林。清代中叶以后,碑学日盛,云峰刻石受到学界和书家的高度关注及重视。清代学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提出了“北碑体多旁出,《郑文公碑》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的论段;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云峰山石刻体高气逸,密致而通理,如仙人啸树,海客泛槎,令人想象无尽”。将云峰刻石列为“妙品之上”;叶昌炽更是看重备至,《语石》中说“郑道昭云峰山上下碑及《论经诗》诸刻,上承分篆,化北方之乔野,如筚路蓝缕,进于文明,其笔力之健,能够剸犀兕,搏龙蛇,而游刃于虚,全以神运。唐初欧、虞、褚、薛诸家,皆在笼罩之内。不独北朝书第一,自有真书以来,一人而已”。碑派大家赵之谦、日本书家吉田苞竹等也是推举郑道昭为“古今一人”。
1986年云峰山摩崖石刻被国务院发布为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书协等单位相继举行过云峰诸山北朝刻石学术讨论会、全国书学讨论会、第二届云峰刻石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云峰刻石1500年等活动,也促成了众多云峰刻石研究著作的相继问世,使云峰刻石在国内外学术界、书法界的影响接连不断扩大。
景点位置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区南7.5公里
(六)初家村景区
莱州市驿道镇初家村,座落于莱州市区东25公里,属经济薄弱的山区村庄。初家村交通便利,村西侧省级公路—朱诸路贯通南北,与秀媚的崮山美女峰遥相呼应,村内茅草房、石砌墙、石板古巷等百年传统古村落风貌犹存。该村四面环山,自然生态环境非常好、山水资源丰富。
近些年以来,初家村依托自然生态优美、历史底蕴深厚的独特禀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叫响“胶东老山村、修养初发地”品牌。依托丰富的农、牧业生产资源,建设“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摘农家果、品农家乐”为主题的农业观光体验型乡村旅游;依托浓郁的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建设被服厂、地下医院等红色教育基地,弘扬胶东红色文化。依托当地丰富的传统风味食品、土特产品,拉长乡村旅游的商品产业链,增加当地群众共收入。日前,初家村已建成观音庙、望海亭、芍药亭等特色景观16处;规划打造农家乐等餐饮类饭店3家、农家客栈10余家,床位数30多个;建有银杏园、油葵园、大姜园等农家园区多处,面积1000余亩。
自从发展乡村旅游以来,村里的旅游资源优势对外凸显,到初家村踏青、享受清新空气、绿色空间的人更多,慕名参观旅游初家旅游景点的人也络绎不绝。
地址:烟台莱州市驿道镇初家村
(七)当利故城遗址(含栾大墓)
当利故城座落于莱州市沙河镇路旺侯家村西。东北距莱州城区约20公里。城址座落于莱州市西南地区近海平原上,城址东约1公里处,有一条季节性小河自东南向西北汇入珍珠河后入海,城址东临侯家村的民房;南约2.5公里处,大沙河由东南向西北流入莱州湾;西北约2公里处为烟潍公路;面北距海不足10公里。
1957年、1981年,掖县人民政府发布为县级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1987年,烟台市人民政府发布为烟台市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199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当利,西汉时所置县,与掖县同属东莱郡,东莱郡治于掖县,东莱郡领17县,当中,掖县、当利、阳乐、阳石、临朐、曲成在今莱州市境内。
东汉时,东莱郡治移于黄县,领13县,阳石、阳乐并入当利,当利、掖县均属东莱郡。
三国魏时期,东莱郡仍治于黄县,领12县,卢乡、当利、掖县、曲成在今莱州市境内。
西晋时,东莱郡复治于掖县,当利、掖县均属东莱郡。
北魏时期,置光州,光州辖东莱、长广、东牟三郡,东莱郡仍治于掖县,当利县属长广郡,长广郡治于今平度。
北齐时,废当利,并入掖县。
隋时,复置当利,属东莱郡,东莱郡仍治于掖县。
唐时,废当利。《唐书地理志》:贞观元年,省曲城、当利、曲台三县入掖。
当利县自西汉初期的设置,至唐贞观年间废除,延续了八百多年,此后再未恢复。
《掖县志·古迹》:“当利城,城西南三十六里,汉县。……《郊祀志》云:武帝以卫长公主妻栾大,更名其邑曰当利公主。北齐废,唐复置,寻省入掖。遗址尚存,即今卢(今作‘路’)旺村。”
1957年调查时,当利故城址周长约2公里,有东西城壕,地高约1米,周围是平原,后经过整地,高台地形尚存,但附近周围风貌已破坏。1973年调查时,为一南北长约450米,东西宽约100米,向南缓平的台形高地,高约1米。1982年调查,南北长约175米,北部宽约62米,南北宽约58米,北部高约1米,向南缓平的台形高地。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当利故城址残存为一南北长约175米,东西宽约80米,北高约1米,向南缓平的台形高地。高地北部中央建有一再生塑料厂,厂房占地约400平方米。其余地表及高台地周围均为耕地。
从1992年起,该村慢慢在城址东、南沿路建设厂房,侵占了爱护范围,使原有环境有所改变。
当利故城址地表暴露大量带纹饰的汉代砖、瓦、瓦当、陶片及烧土、灰坑等。文化层深0.80—1.5米。出土陶器多为灰陶,夹砂红陶次之,纹饰有绳纹、弦纹、素面各种。器物历年来多有出土,铜器有:印、兽、兽形饰、铜镜碎片及五铢、货泉、货布、大布黄千货币等;铁器有:釜、铁券、-、钁、铲等;陶器有:瓮、壶、盒、扁壶、豆等残件,砖有菱格纹、兽纹等,瓦当饰文字、鸟兽、云纹等。
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当利故城址曾出土过一些珍贵文物,最重要的为齐刀币窑藏。1983年五月,农民整地时发觉了一处窟藏,所有为齐刀币,总重约47公斤,计960余枚,面文可分5种,即“节墨之法化”、“安阳之法化”、“齐之法化”、“齐法化”和“齐返邦长法化”。以“齐法化”数量最多。属春秋至战国时齐之货币。少数断残,大多保存完整。此次出土的齐刀币所有上交烟台博物馆。1982年五月,文物普查时,在故城址附近村中征集到的齐刀币达90余枚,面文分为四种:“节墨之法化”、“安阳之法化”、“齐之法化”、“齐法化”。
当利故城址是莱州市境内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城址,是研究汉至唐代历史的重要佐证用料。
当利故城址之东南,有一大冢,传为汉代方士“栾大墓”。
栾大墓座落于莱州市沙河镇南王家村南约100米处,南侧濒大沙河约1.5公里,北紧临沙河至路旺的公路;墓东南不足1公里处的卞家村南,原有两大冢,名曰“双士冢”,现封土已平;墓西北1.3公里处为汉当利故城址。历经考察认为,当利故城址、栾大墓与双士冢均为汉代遗物,三者之间应当有密切的联系。
此墓为栾大墓的说法,《莱州府志》与《掖县全志》等早期地方志书均无记载。栾大墓的说法,最早见于《四续掖县志》:“栾大墓,在九区路旺乡南王家村里许,明显地面,高逾二丈,面积约二十余丈,无碑志,土人相传为汉方士栾大之墓,墓东有沟名大栾沟,附近地名亦号大栾。”
1957年、1981年,掖县人民政府发布为县级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1987年,烟台市人民政府发布为烟台市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199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1957年调查时,栾大墓为一方形土冢,长、宽各约61米,高约13米。1973年调查时,直径约35米,高约13米。“文革”中,整个栾大墓被群众建窑取土烧砖,后又曾将封土卖给沙河水泥厂。1981年调查时,直径约8米,高约6米,仅余窑壁处可见层层夯土。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残留土冢直径约4米,高约5米。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南王村与卞家村在墓北、东、南爱护区内沿路大面积占地建设厂房,现墓东侧的厂房已建至墓侧,仅有十几米的距离,爱护标志石已被推倒。
根据历次调查记录可知,墓之封土,系夯打而成,夯层厚约10—15厘米,黄花土,土质较纯,夹少量蚌壳、陶片。墓地表暴露有带纹饰的汉砖,泥质灰陶豆柄、豆盘,夹砂红陶素面鬲足、扁凿式鼎足、器物口沿等,与当利故城遗物相似。
《史记》对栾大其人记述甚详。“栾大,胶东宫人……言多方略,而敢为大言。”汉武帝极想能与神仙相接,并得到长生不死之药。这也就是汉武帝多次巡兴东莱的主要因素之一。栾大是有名的方士,自言常与神仙相接,并能得到长生不死之药。起初,栾大多次做法,博得了汉武帝的信任,为了表明对栾大的宠信,汉武帝拜栾大为五利将军,以二千户封为乐通候,赐甲第并僮仆千人,又将自已最宠爱的卫长公主嫁给栾大。“栾大见帝数月,佩六印,贵震天下。”随后,急于想得到长生不老药并与神仙相接的汉武帝,多次督促栾大,而栾大的屡次作法,屡次失败,终被汉武帝识破。骗局败露以后,于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栾大被腰斩于市。
(八)蒜园子遗址
蒜园子遗址座落于莱州市城区东南约1公里处的文峰路街道蒜园子村东南、万家村北的一高台地上。
蒜园子遗址以南不到3公里处是东西横亘的云峰山,成为遗址的屏障,北约250米处有南阳河自东向西流过,遗址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南阳河的支流由南向北汇入南阳河。南阳河古称“掖水”,掖水发源于大基山、云峰山等,向西流经饮马池、钟家疃、仲家沟,流经城南,这一段俗称“南阳河”,从城西南折而向北流,又名“掖西河”,向西北流入莱州湾。掖水是莱州市主要河流之一,属季节性河流,现上游建有饮马池水库,因而水流量大大降低。遗址南约1.5公里处,为新建的中华月季园。遗址东端是由市区通向云峰山景区宽敞的云峰大道,遗址南约1公里处为烟潍高速公路。
蒜园子遗址是在1981年四月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觉的。
蒜园子遗址系一高台地,中间略高,向四周缓平。遗址高出北部的蒜园子村约2—3米,遗址南北长约370米,东西宽约360米,总占地面积为13万多平方米。现在,遗址上大部分种植农作物,也有种植蔬菜大棚者。遗址的大部分保存基本完好,但因遗址紧临村庄,村民建房对遗址也时有破坏。1994年前后,遗址西南角上万家村盖新房三排,房屋大都建在遗址上,北部蒜园子村建房亦有小部分房屋建在遗址上,因建房对遗址的破坏现已被制止。
根据对遗址的调查,可见到文化层的断崖较多,北崖最为清楚。第一层为耕土层,厚约30厘米;第二层为黄褐土,厚约45厘米,附有战国时期陶片;第三层黑板土,厚约15—60厘米内含紫荆山类型的陶片,器形有鼎、小口罐、罐等,为大汶口文化层。
该遗址面积较大,地面暴露遗物较为丰富。遗址南部暴露遗物以龙山文化陶片较多,遗址北部散布紫荆山类型的陶片较多,战国时期遗物只在北断崖第二层采集到。
紫荆山类型的陶片以夹砂、云母、滑石的红褐陶为主,夹砂灰褐陶次之。纹饰有划纹和附加堆纹。器形有鼎、小口罐、钵等。
龙山文化陶片以夹砂红陶为主,泥质黑陶少的。纹饰有附加堆纹-纹。陶器为轮制,器形有鼎、盆、罐等。
战国时期的陶片为夹砂或泥质灰陶,可辨器形有豆、盆、罐、板瓦等。
1981年,在北断崖处曾发觉一座土坑竖穴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墓被原始文化层所压,深约40厘米,长、宽均被破坏而不明。从残存人骨看,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左手压在盆骨下,墓中无随葬品,填土中的陶片均是紫荆山类型的陶片。墓主人为一成年男人,年龄在20岁左右。
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在遗址东南部一处果园的西断崖上发觉了两个较大的灰坑,采集到磨光蛋壳黑陶片及红褐夹砂陶片;在遗址南部发觉了大面积的红烧土痕迹;在遗址西部采集到石刀一枚。
历年来,在遗址周围所在的村庄征集到的石器有石磨棒、石斧、石锛等。
蒜园子遗址是胶东地区面积较大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从采集到的遗物看,主要分三个时期。紫荆山类型的遗物主要分布于遗址北部,陶器特点与胶东半岛的其它早期遗址很近似,陶质、陶色、器形差不多没有差别;龙山文化的遗物主要分布在遗址的南部,出土的陶器与蓬莱刘家沟出土的相似,但泥质黑陶少的;战国时期遗物只在遗址的北部断崖有所发觉。蒜园子遗址是至今为止我市发觉的最早的、保存最完好的史前文化遗存。
1983年,掖县人民政府发布为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1987年四月,烟台市人政府发布为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1992年六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为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九)南崔家
景区称号:乡村旅游(山东省旅游特色村)
莱州市文峰路街道南崔家村座落于莱州城南4公里,文峰山西麓,现有人口448人,占地900亩,耕地620亩。这里属于丘陵地形,地质地貌和蔼候非常有助于果树的生长,改革开放以来,南崔家人响应党的号召,走劳动致富的路子,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现在,全村种植大樱桃600亩,年产优质大樱桃90万斤;种植石榴50亩,年产优质石榴10万斤,因为地理优势,鲜果上市要比周围村庄早五至七天。跟随威乌高速公路的通车、三兰线公路和文峰山环山路的拓宽开通,高速路以北的三百多亩土地成为商贸经济开发的金三角。村里的大樱桃采摘、村南山地生态开发、水库休闲垂钓、石榴园文化探秘、农家饭品尝等等蕴含着诸多旅游资源,成为文峰山旅游度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莱州市文峰路街道高速路以北崔家路口起步,直接进入南崔家工业园,工业园占地20000多平方米,十几家以机械加工为主的企业在此落户,引领胶东机械创造潮流;沿工业园主街道东行500米,向南穿过高度路桥洞即进入南崔家“千亩大樱桃示范园”,大樱桃示范园入口是一座木质牌坊,牌坊匾额上隶刻莱州书法家协会主席手术“南崔家樱桃园”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穿过大门,沿路东行,一个个木质院门整齐罗列,院门外花香四溢,院门内樱桃飘香,这里年产“云峰仙果牌”优质大樱桃90万斤,吸引客户10000多人,吸引前来体验樱桃采摘的游客10万多人,每年的五月二十二日是云峰大樱桃节,这天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游客享受着采摘的快乐,品尝着大樱桃的甘美和农家饭的芳香,体验着文峰山人的快乐。东行800米绕园西行南进,展现在面前的是南崔家古老的石榴园,院内石榴树如龙似虬姿态各异、造型奇特,《莱州府志》记载这里出产的石榴曾是清廷贡品,五月石榴花开如火如荼,景色宜人,八月石榴成熟,珠宝尽显,尝一口甜中略酸,津液如流,游石榴故园,体验太祖游园之胜景,可谓心旷神怡,沁人心脾。从石榴园出来东行百米,沿乡间小路南下,一潭碧水映入眼帘,这便是南崔家水库,水库占地100余亩,水源来自神仙洞,其水被世人誉为“仙水”,水库被誉为“仙池”,传授宋太祖再次垂钓,钓到十斤锦鲤一条,现在这个地方依旧存在被成为“良钓台”。沿水东进,逐源而去,南行可至神仙洞,北上可到文峰山,南崔家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文峰山的翠阴绿水间,值得一观。
旅游产品包括:年产90万斤的“文峰仙果牌”绿色优质大樱桃,年产10万斤的清廷贡品崔家石榴,更有满山遍野的野果、野菜、野兔、野鸡等土产品。
地址:莱州市文峰路街道
(十)东海神庙遗址
东海神庙遗址座落于莱州市永安街道海庙姜家村西。
东海神庙的历史,最早能够追溯到汉代。据《掖县志》载:“临朐城,城北二十五里,汉县,属东莱郡。颜师古云,齐郡已有临朐,而东莱又有此城,盖各以所近为名也。汉志注云,临朐有海水祠,即今之海庙。”“国之大事为祀与戎”。岳、镇、海、渎为最主要的祭祀内容。东海居四海之首,故东海祭祀居于祭海之首。根据明代任万里的《海庙祀典考》(见附录),从唐代开始,历代均于莱州的东海神庙对东海进行祭祀。唐代之前的祭祀东海的仪式,并不在莱州,而是在会稽。《隋书》卷七载:“开皇十四年闰十月,诏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无闾山、冀州镇霍山,并就山立祠。东海于会稽县界,南海于南海镇南,并近海立祠。”文献所载,于莱州最早的祭海活动是在天宝十年。《唐会要》:“天宝十载……祭东海广德王于莱州界,祭南海广利王于广州界……”。
东海神庙的规模大备,始于北宋的开宝年间。相传宋太祖落难之际,曾至东海神庙,求签于庙中道士,获其指授,遂发大愿。及其即位,遣使至莱州祭祀东海,大修东海庙,翰林学士贾黄中作《新修大宋广德王庙碑记》:“东莱之地,海祠在焉。岁月滋深,规模非壮,岂称集灵之所,徒招偪下之讥。”由此可知,北宋以前,东海神庙虽为朝廷祭海之所,但庙的规模与祭祀东海神的宏大仪式,极不相称,于是进行大修。“唯大圣以有作眷,皇明而烛幽,经久之图,自己为始。于是大匠颁式,百工献能,暗叶占星,岂烦兼并?不资民力,盖示于丰财;无夺农时,诚彰于悦使。长廊千柱以环布,虚殿中央而崛起,窗牖回合其寒暑,金碧含吐其精荧,衮冕尊南面之仪,羽围图永远之制。”其规模可想而知。其后千余年间,历代祭祀东海的仪式均在此进行。因为历代的战火及自然灾害,东海神庙屡圯屡修,从有记载的第一次大修,即北宋开宝年间,其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东海神庙每当遭受自然损毁和人为损毁的时候,朝廷都会进行大规模的修葺。据不全部统计,仅元、明、清三代,对东海神庙的大修就有几十次,明代毛纪的《海庙集》里载有宋、元、明多次复修的碑记。
经历代拓修,至民国时期,东海神庙已经起到东西两跨院、前后各三进的院落规模,总占地面积约40亩。主体建筑有海庙大殿、寝庙(娘娘庙)、钟鼓楼、御碑亭、康熙御书“海天浴日”石坊、乾隆御书“万派朝宗”石坊、望海楼(蠡勺亭)、诸神小祠、道官厅、察院以及厨寮、僧道用房等。所建房屋俱重檐累拱,五彩绘画,壮丽肃然。再加上院内及院外种植着大量的松、柏、槐、桧等,可谓古树林立,荫天蔽日,其规制宏大,轮奂精工,巍然杰立于东海之上。其正殿的海庙画壁是久负盛名的古代“掖县八景”之一。
1946年秋当地军民为预防敌人安据点拆毁。“文革”中遗碑又多遭破坏被砸。今遗有坊座、石狮、残墙、土垣、土台、房基、残碑、碑首、龟趺、柱础、砖瓦等建筑残件。2012年,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从残存的碑刻碎块中发觉明代首辅毛纪的《观海》诗歌题刻残块。
2002年十二月,发布为莱州市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2011年,发布为烟台市重点文物爱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