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丘区地理位置概述
章丘区是
山东省
济南市辖区,座落于
济南市的东部,位于北纬36°25′-37°09′,东经117°10′-117°35′之间。章丘区地势处于山区、丘陵、平原,南高北低,黄河流经北境。章丘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截至2020年,章丘区总面积1719平方公里,辖17个街道、1个镇,921个村(居)。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十一月一日零时,章丘区常住人口1075784人。
章丘区曾先后获得“全国双拥榜样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黑陶之乡”等荣誉称号。
二、章丘区文化事业
2015年,龙山文化遗址公园一期工程竣工、文博中心“三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顺利开馆。成功承办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龙山文化卫星会议。完成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和明水、圣井、枣园3个镇街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全年开展文化惠民活动200余场,放映公益电影10896场。城子崖遗址西城墙爱护房内城墙爱护方法、城子崖遗址西城墙爱护房改造立项报告等方法通过国家及省文物局批复立项。《百脉泉酒的酿造技艺》、《章丘梆子》等5个项目申报
山东省级非遗项目,成功举行了世界文化遗产日暨民俗手工艺展演活动。电台、电视自办栏目日播出时长区别达10个小时和6个小时。
三、李开先的传说故事
在
济南市正式发布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在民间文学类有一项“李开先的传说故事”被列入遗产名录,这与李开先在文学、戏曲方面的成就是分不开的。
李开先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曲作家,章丘人。嘉靖七年,李开先赴“乡试”中了举人,第二年考中进士。开始在户部做官,任云南司主事。这时明朝北部的蒙古部族接连不断南下骚扰,北方人民深受其害。从嘉靖九年起,李开先先后两次奉命运送军饷去宁夏边防。到前线后,他才发觉边患严重,是由于边帅苟且偷安,防御废弛,军政1。可他们却谎报军情,掩耳盗铃。李开先对此忧心于怀,他曾期望能澄清吏治,强国利民,但小小主事的意见并没有导致重视。
嘉靖十三年,李开先被调到徐州治理广运仓。明朝制度规定,仓务治理,除朝廷命官外,需同时派宦官监督。李开先到职后,看到粮政一样弊端百出,不但部门小负责人串通1,宦官们也都1,运粮的军民深受其害。他决心革除积弊,厉行整顿。当时是宦官横行天下的时代,整顿必先损害宦官们的利益。所以,工作一开始,就处处受到抵制和破坏,使整顿无法进行下去。李开先的抱负虽难以实现,但他忧国爱民的精神却受到朝野的钦佩。
李开先在官场上正直务实,在民间大度融融,文采飞扬。一日,一读书人在朝阳洞内读书,听见脚步声,知是李开先至此。便对洞口吟道:“人对青山山对人,不知谁是主和宾。”李开先听到这人吟出一道七绝的前两句,知是意在为难他。正在这时,一牧羊姑娘吹起了牧笛,李开先马上接吟道:“猛然谷里一声笛,唤出梅花陇外春。”吟罢,二人哈哈大笑起来。
李开先一生有“三好”:一好戏曲,二好藏书,三好交友。其传奇剧作品《宝剑记》以林冲的故事为题材,描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比小说《水浒传》的描写有更深的社会意义,是明代中期的三部重要传奇之一,对当世及后世戏曲界影响颇大。
李开先做官时,其薪俸主要用来购书。回乡后,修建“藏书万卷楼”,所藏以词曲话本最多,有“词山曲海”之誉。后人称赞他的藏书“甲于齐鲁”、“名闻天下”。
李开先在当时文坛上颇受人所重,也为后人留下了相当多美好的传说和故事。
四、东平陵城的传说
东平陵城,始自春秋,兴于两汉。汉代为济南郡,济南国治所。曹操在184年,曾任济南相,而济南历史上唯一的皇帝王莽,就出生在东平陵城。1977年,东平陵故城遗址被发布为省级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五、章丘梆子
章丘梆子,也叫“东路梆子”、“山东讴”。流行地区以中东章丘为中心,是蒲州梆子经河北流入
山东后构成,至少在一百五十年以前,即在这一带流行。另外,还保存有昆曲、本地乱弹、扬州乱弹、柳子、拨子、罗罗、二黄等声腔。乐器以大胡琴、胡琴为主。
六、章丘扁鼓
章丘扁鼓的起源,史料上没有记载,关于它的出处,众说纷纭。据相公镇巡检村老民间艺人姜兆金等人讲,相传扁鼓最早是由先民们从山西带过来的,在济南已流传六百多年。
扁鼓乐队的规模,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三种,多种类型扁鼓乐队的组合形式,乐器配比均不相同。经常见到的是:大型扁鼓乐队有两面特号鼓,四面大号鼓,十面中号鼓,十面小号鼓,两面大低音锣,两面中音锣,两面小锣,八副大帽钹,四副中钹,两副小镲,单设一个指挥。这种乐队声势浩大,能演奏四个声部的鼓曲,适应在固定位置演奏。中型扁鼓乐队通常由两面大号鼓,八面中号鼓,八面小号鼓,八副大帽钹等组成。小型扁鼓乐队通常由四面中号鼓,四面小号鼓,四副大帽钹或有两面小号鼓,两面中音锣,两副中钹,一面小锣,一副小镲等组成。
扁鼓的演奏形式分为移动式和固定式两种。移动式也叫列队行进式,扁鼓队要根据路面宽窄和鼓队规模排好队形,配合其他民间艺术表演边走边敲。固定式也叫阵地式,首先要打好圆场或事先安排好场地,按鼓队规模和每件乐器应在的位置摆好阵势,演奏中带有表演,乐手们边敲、边舞,场面十分活跃。
章丘扁鼓的形状呈扁圆形,由鼓面、簧胆、鼓帮、鼓槌等构成。鼓面用熟好的牛皮蒙制;蒙制鼓皮要有较好的技术,鼓皮的厚薄、松紧对鼓的音色、音量影响很大。簧胆用钢丝制成,镶在鼓里边,它能使鼓的声音更加浑厚洪亮,鼓帮为弧形,用本地木质坚硬而有韧性不易干裂的槐木,枣木等木料制成,鼓帮上镶实用铜或铁制作的环子,为拴鼓背带所用。鼓背带用颜色明艳的绸子等布料制成。鼓槌用和鼓帮相同的木料制成,长度在30—40厘米之间,鼓槌的前部带有弧度。
扁鼓大小不同,大体可分为特、大、中、小四种型号。特号扁鼓的鼓面直径在180厘米左右,鼓帮高在90厘米左右。大号扁鼓也叫低音扁鼓,鼓面直径在120—150厘米,鼓帮高70厘米左右。中号扁鼓也叫中音扁鼓,鼓面直径在80厘米左右,鼓帮高在30厘米左右。小号扁鼓是高音鼓,鼓面直径在50厘米左右,鼓帮高在25厘米左右。
扁鼓乐队常演奏的曲牌有《九龙翻身》、《狮子滚绣球》、《水漫金山寺》、《擂通》、《胡萝卜钻天》、《祈雨》、《锣占鼓》、《宜昌》、《舞风》、《落花船》等。
七、章丘铁匠习俗
丘是“铁匠之乡”,历史悠久。章丘有“五多”,“铁匠多”史书早有记载。在清朝《章丘乡土志》下卷“实业”章节就有具体的记载:“铁工在城乡者十之一二,在外府以及各省者甚多。每年春出冬归,习以为常,无乡镇无之。”又据民国四年(1915年)出版的《山东通志》第四十一卷记载:“唐时铁器章丘最盛,章丘冶山唐时冶铁于此。”可见章丘很早就有采矿冶铁工业。
历史悠久铁冶曾世界领先
章丘铁匠制作的宝剑,在2000年前就已经是国家级的名产品,成为皇帝恩赐公卿重臣的特殊礼物。今知欧洲人用炒钢法冶炼熟铁的技术在18世纪中叶才出现,可见章丘铁冶当时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
早在汉武帝时,有鉴于铁的重要地位,下令设立特意治理机构。在全国设铁官48处,山东占了1/4,即12处。在章丘境内有东平陵(今龙山街道办事处),与章丘县接壤的有历城、嬴(今莱芜市西北)、千乘(今高青县)、奉高(今泰安)4处。从以上布局中不难看出,东平陵不仅是郡驻地的政治中心,并且也是国家一级行政区——郡的冶铁中心。当时的章丘铁匠在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章丘约在春秋初期开始使用铁质农具。铁质农具的兴起和使用,带动了矿石采掘的迅猛发展,促成了铸、锻行业的产生。铁用于农业生产是一场农具革命,使农业生产起了质的变化。据《山东通志·卷四十一》记载:“唐时铁器章丘最盛。”冶山和山下的唐冶村(因区划调整,已划入历城),即因唐朝时曾在该地开采矿石冶铁而得名。可见章丘铁匠始于春秋,兴于西汉而盛于唐,历2700多年。
世代相传铁匠子弟遍天下
打铁这一行,虽说是苦力营生,但在人们的平常生活中谁也离不开它,到处都有买卖可做。设备只需一辆二把手小车,上载一个风箱、一个砧子,外加三把钳子、两把锤,还有行李铺盖、锅碗瓢盆……就能够组成一个流动的“小工厂”。每进一村,选一街头或要路,就地盘炉,锤子一响就有买卖可做。铁匠做饭不必特意炉灶,加夜工不必照明,有道是“南京到北京,打铁不点灯”。每日两顿小米干饭,咸菜一碟,改善生活也不过是青菜炖豆腐。无处不节约,无处不省钱,买卖仅仅有赚没有赔,于是,打铁这一行业便成了旧时寒门小户的热门追求。
学打铁不必拜师、谢师,也不需要识文解字(指过去)。进门学拉火,当年给工资,出徒不计年限,什么时候掌握了技术什么时候就能够为师领炉开业,挣钱养家糊口。这在过去是有别于其他行业的。这么一来,师传徒,徒带徒,一代接一代。亲连亲,友教友,一辈又一辈,铁匠子弟就遍布乡里了。
1949年以前,一踏入章丘,差不多是村村锤头响,一派别有天地的铁匠世界。为谋生,创大业,他们四方奔走,有的远涉重洋徙履异域。所以有人说“天下的章丘,遍地的‘侉子’”。可见当时章丘铁匠遍布之广。
章丘铁匠众多,普集镇的万山、三山峪、珠窝,埠村镇的徘徊、埠西等村,都是章丘有名的铁匠庄。当中万山村的万、李两姓,自始迁祖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县来章丘定居后,世代打铁,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了。
人才辈出能工巧匠技艺精
章丘铁匠不但多,并且出了相当多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清光绪年间李朝贞(埠村镇徘徊村人)打制的镰刀(人称徘徊镰)行销于河北、内蒙古和东北各地,一时为全国“镰刀之最”。同代人袁斗宝(相公镇袁庄村人)打造的创地板镢,因好使耐用而远近闻名,畅销不衰。
相传清末,章丘境内就有步枪。民国初,袁绍绪、袁绍年锻制的土枪、火铳之类的民用武器,享誉山东、河南、河北等地。1940年被人称为巧铁匠的任继述(埠村镇南凤村人),被王连仲招去干枪炉(小兵工厂)。他仿照缴获的日本武器,研制的多种步枪、手枪,自用并出售,同时还可以创造特制手枪(枪牌橹子)、转盘机枪、捷克机枪、掷弹筒等先进武器。
流落异乡的章丘铁匠,也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慧才智,创制出一省或全国闻名的名牌产品,如号称北方“刃具之最”、历经200年不衰的青州刘家“大三”剪刀,其创始人刘恒清原籍即章丘。
以品类繁多、音质纯正、音量洪大而享誉全国的周村铜锣,是200多年前一位流落在周村的章丘籍柴姓小炉匠(俗称“锔破”的,属铁匠的分支)制造的。在上世纪30年代,一度出现了京剧舞台上竞用周村锣的热潮,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李万春、黄桂秋、奚啸伯、杨宝森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到周村演出无不购买周村锣,可谓“周村锣声天下闻”了。
乐在当中走四方吃百家饭
过去贫穷的章丘百姓为了生活不得不从事这一常人不情愿干的体力劳动,打铁人的主要活动地方是“铁匠炉”,它又可分为“坐炉”和“行炉”。“坐炉”就是在自我的宅院里盘上一座“七星八卦炉”,再安上砧子,置全锤子、钳子便成了一个生产单位。遇到忙的时候,兄弟姊妹、老婆儿童都能够伸手干活,有的全家人都成了铁匠。街坊邻居来串门的时候,假如正碰上打铁干活儿,别的不讲,说一句“我来打两锤”或“我来扇几下火”,拿起家什就干。“坐炉”大都是跟随四季变化生产的一些锄、锨、镢等小农具和平常生活用品,逢集迎市拿了去卖的。打“坐炉”非常重视质量,由于打铁的多无形当中存在着竞争,所以,要下工夫创自我的牌子。
打“行炉”也叫打“乡铁”、“打跑铁的”。铁匠们将风箱、铁砧等打铁工具装上独轮车游走四方,招揽买卖。有句顺口溜是“风吹一炉火,锤打四方财”,说的就是打“行炉”。打“行炉”通常三人一伙,师傅一声令下“快着把路赶”,把前的人在前面口里不住念叨“一马平川”、“一溜慢上手里脚”、“一溜慢下手外脚”、“里驱绊”、“外驱绊”、“拐弯大调往里(外)甩”、“二挂腿报撤”等等,这叫开路报道。铁匠来到一村庄,通常先找村民喝一次酒,然后便点火开工,由于打铁人讲的是义气。庄里人家闻讯送来要修理的工具,讲好条件、要求便离去。到了说好的时间来拿,就一定拿得到。
他们吃饭也很非常,通常都是随车带着锅碗瓢盆等,但许多情况下却用不上,由于不是被这家叫去吃上一顿,就是那家给他们送来一餐。这百家饭就够他们吃上一阵子的。假如碰上婚丧嫁娶也免不了被请去。要是碰上什么热闹,比方耍猴、唱戏的,也能够撂下锤子去看两眼。可见他们的劳动尽管艰难,却也是别有一番味道的。
过去,铁匠都供奉老君。老君是历史上道教的创始人老子李耳,传说他门下有三个弟子:铁匠、窑匠和道士。假如庄里建有老君殿,春节后铁匠便去烧香磕头。有的还持袍美体,祈求打铁发财。假如没有老君殿,铁匠们就在家里自供一肖像顶礼膜拜。
八、章丘芯子
飘色,又称抬阁、芯子。集服饰、色彩、化妆、装饰、表演和金属工艺等技艺于一身,起到造型美、色彩美、装饰美和工艺美的特点,是民间艺术百花园的一朵奇葩。
章丘芯子起源于明朝,是受颤轿的启迪,起初人们为了驱赶邪魔祈求吉祥,将男女青少年扮成神话中的天神形象,在扎制的平台上或方桌上舞动,随后慢慢演变成为一种文化娱乐形式。章丘芯子《三小赶脚》和《三打白骨精》既保留了民间传统艺术精髓,起到浓厚的乡土气息,又糅合了杂技、化妆、服饰等技艺,造型新颖,表演俏皮,出色演绎了民间传统艺术。
2006年十月五日,山东省民协常务副王映雪主席带领章丘芯子代表队参加了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在广州番禺举办的“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国首届民间飘色艺术展演”活动。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以及澳门行政区的28支飘色队伍共800多人参加了本次展演,山东代表队表演的节目《王小赶脚》和《三打白骨精》获得这次展演的最高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有近10万人观看了这次展演,使广州居民和各地参演队伍充分领会了齐鲁大地的民间艺术风采。
九、章丘春节习俗
春节自古至今是每年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俗称“过年”。
章丘民间进入腊月(农历十二月)就开始郑重地筹备“过年”。扫房舍、更新衣、置办柴、米、油、盐、纸码果锞。平常节衣缩食,过年却开支慷慨,大有比富之意。俗话说:“没有买全的年”,“过年,过年,不到年买不全。”
过年的礼仪活动许多,尽管各地稍有不同,但礼仪程序都很规范,主要有办年食、贴春联、挂家堂祭祖、照厅、祭神、守岁、拜年、串亲等。
进入腊月,人们便开始置办年货。杀猪屠羊、磨面、蒸馍、做年糕、碾黄米、摊煎饼、做豆腐等等,春节前后的食物都要备足备全。
到腊月二十八、九,要装备香炉、扎搭供天爷的天地棚,写诸神牌位。要供的神许多,有天老爷、玉皇大帝(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财神、灶王、井王、牛王、马王、树神、车神、磨碾神等,要打纸、拆香做好供神准备。
腊月三十日要贴好各路神牌,有条件的要张贴春联。春联的内容十分丰富,大都是道德教育和吉利话。如大门对联写“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书香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正房门上写“国泰民安,人寿年丰”;店铺门口写“买卖兴隆通四海,财源茂密达三江”;宅神堂两边写“年年多吉庆,月月保平安”;灶君堂两边写“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等等,不一而足。还有,粮囤、畜圈贴条幅,如:“五谷丰登”,"“粮食满仓”;猪羊马圈则“六畜兴盛”等;迎壁墙、卧室内大都贴倒“福”字。
除夕要挂家堂祭祖,家堂通常是高约两米,宽约八、九十公分记有家谱的卷轴图案画,有的是有牌位的木柜式神龛,多在除夕下午挂好摆好后,由家中男性到村头请祖先。请祖先是用传盘端着酒具,手执三炷香,朝祖莹自语:“爷爷、奶奶回家过年了”。返回后把香插入家堂前的香炉,同时摆好供品,一直供到初一下午,送走祖先后撤下。
除夕的晚饭前,家家在门前点燃一堆干草,谓之“照厅”。家家门口一篝火,户户相连,一街一串。同时焰火齐放、爆竹齐鸣,颇为壮观。据传说这是为了给在外归来的人照路,好让他们赶快回家。等火熄灭了,把灰烬摊开构成一个半圆形,罩住自我的大门口,这样妖邪就不敢靠近了。在章丘有些地方也有称“照请”、“照廷”的。据清道光十三年《章丘县志》载:“除夕贴宜春、换桃符、轰爆竹,置草一束于门前,燃之,曰:照厅。”
“照厅”之后,上香供神。晚饭后、不再串门,全家人围炉团坐,大人、小孩不可以坐家堂前的椅子(因祖宗们已来家过年了),要说吉祥话,不许说不吉利的话。
是夜,全家人团聚在共同,饮酒叙谈,终夜不眠,以待天明,俗称“守岁”,也叫“熬五更”。其含意是:人们认为“祖先一年回家一次,做晚辈的守在已故祖先身旁,以示孝敬”。诗人白居易有诗曰:“守岁樽无酒,思分泪满巾”。
初一零点过后,鞭炮齐鸣,先后给诸神烧纸钱、燃放火鞭。水饺煮好后,先敬天地诸神,再敬祖先。用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二碗,意在期望人多兴盛。有的还要吃大钱饺子,即饺子馅中包上铜钱,谁吃出铜钱,谁就有好运。吃过水饺,天放亮,便开始拜年。首先是家拜,一家人当中,晚辈给长辈拜年、平辈之间互相拜年。成人出门拜年要先到家庙给先祖磕头,后来各家互拜。旧时拜年晚辈对长辈要叩头,平辈间作揖。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要赏给“压岁钱”。商人们先要敬财神,然后互拜。
从初二开始,各家各户,备上礼品开始相互走亲串友,互拜新年。通常,初二是走新亲,即新婚女婿到岳父家拜年;初三、四、六走七姑八姨等各远亲。按习俗,初五是不走亲戚的。
走亲戚不可以迟于初七、八。民间常说:“走亲戚走到初七、八,有东西也不给他欻(吃)!”是嫌晚来不敬呢?还是年货已少难以款待,没人说清。
正月初五为五马日,民间又称“破五”。旧时,绣惠一带此日通常不走亲戚,山后寨一带则早起,有“早起不遭口舌”之说,相当多商家称初五为财神生日,要鸣放鞭炮,祭祀财神,吃象征元宝的水饺,期望买卖兴隆,财源茂密,这天最忌讳说“赔”、“散”之类的话。
正月初七为人日,民间称"人七日"”。旧时,章丘民间此日要吃过年剩下的老菜叶、葱皮等做的小豆腐,百姓称“渣豆腐”。民间多以此日的天气阴晴来判吉祥,天气朗为吉利,有的地方此日忌讳妇女做针线活,谓之“人日做针线,专扎婆婆眼”。
正月初十,是石头生日,有祭石头的活动。过去,这天不准搬动石头,也不准搬动碾、磨等石制器物。在僻道古巷、通衢要道、路口、常有上刻“泰山石敢当”字样的石碑,其意是“避邪镇妖”。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称“上元”。正月十五日是大地回春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家家户户亲人团聚,一起欢庆;满街花灯,争奇竞巧。因而这天又称“元宵节”或“灯节”。
章丘正月十五闹花灯,最具特色的是设灯棚。据清道光十三年《章丘县志》载:“元夕设灯棚,具傩戏。次日过桥走百索试灯,前后三夕,无风为丰年兆。”所设灯棚如轿似亭,棚顶呈轿顶形,内有大型古戏人物画像,多为嫦娥奔月、桃园结义、三顾茅庐之类。灯框镶在灯架上,灯框多用绢纱蒙之,灯面是用工笔彩绘的古典名著中的人物故事,所绘人物,栩栩如生,故事情节,回回相连。除了灯棚以外,富贵之家如西关高家、旧军孟家还要做灯轮,常用锦绣加以裝饰,再挂上龙灯、风灯、走马灯、方纱灯、裙子灯、五彩灯、还有盒子灯,灯面上还要写上各家的堂号,以显家世兴盛。店铺楼上楼下,皆挂满彩灯,同时置办酒席供菜,焚纸、烧香,敬天、敬地、敬月、敬财神。是夜,爆竹声声,灯火辉煌,真乃“火树银花不夜天”。相比之下,乡村穷困之家则显得窘迫,有诗云:“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贫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元夕豪门红烛淌,上元贫家清泪流。”庄户人家也要图吉利,多自我制作面灯和萝ト灯,即用面粉做成多种形状或把萝ト雕刻成多种花样,倒上油插上灯芯,点燃,别有一番农家乐趣。旧时,章丘民间还习惯用玉米面和豆面做成十二生肖灯,做工细致,形象逼真。十二生肖灯的寓意在于清除病灾,使人口兴盛。另外还有代表十二个月的月灯。月灯的寓意在于祈祷该月种植的农作物取得丰收。章丘旧时山后寨和龙山一带,正月十四日挂“麦子灯”,十五日挂“高梁谷子灯”,十六日悬挂“杂粮灯”,十七日挂“菜园灯”。哪天晚上无风雪,就象征着当年哪种庄稼丰收。民国时期规定,元宵节前后三天为灯节,十四日称为试灯,十五日称为正灯,十六日称为残灯。
元宵节是民间娱乐的高潮。民间多种杂耍、游艺共同出动,锣鼓喧天,唢呐齐鸣,载歌载舞,欢声沸腾;有舞狮子、耍龙灯、跑竹马、划旱船,还有扭秧歌、跑驴,最受人们欢迎的要数“芯子”和“高跷”。
元宵之夜,吃元宵,是民间习俗,因元宵用料讲究,费用高,旧时仅仅有富裕人家能买能吃,贫穷人家是难以享受到的。一家人围坐边吃边说,其乐融融。雪白的元宵盛在汤碗里,热气腾腾,歌曰:“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
正月十六日虽是元宵节的尾声,但在民间却仍有“年味”。
旧时,绣惠城隍庙正月十六日开门,为放公日,多有人去许愿、祈祷。曹范兴国寺此日香火极盛,来此讨签问卜祈福祛灾者,络绎不绝,偶有侥幸者,便烧香还愿,三牲祭佛,挂袍美体,大加施舍。另外,还有”走百病”之俗,这天妇女们多穿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穿巷,登城远眺,摸钉求子,尽兴游玩,直到夜半始归,俗称:此日到野外走一走,能够祛病避灾,不衰老。
十、章丘区丧葬习俗
山东章丘的出丧仪式平常在下午一点左右举办,出丧的整个过程主要有上路、舍捞、起棺、留财、埋葬五大环节,接下来共同看一下山东章丘传统的出丧仪式。
首先、上路:上路仪式开始时,男女孝眷们每人要拿一根燃着的香,用纸钱包着香的下部,一边哭泣、以便诉说“爹或妈上西南了”。接着办事的人准备一把椅子,由逝者的次子把灵桌上的牌位请到椅子上,然后是长子上香。上香结束后长子在椅子后面,次子在椅子左边,三子在椅子后边,三个儿子架着椅子,嘴里喊着“爹或妈上西南了”。假如逝者仅仅有一个儿子就端传盘,传盘上放死者牌位,假如有先死者也要把先死者牌位放上。
前来帮忙的搬着还有一把椅子,拿着棍子先到村外准备好。椅子要放在西南方向,等孝子们一到,便把放牌位的椅子摆好,向着来的方向,前面放上供菜,孝子跪在前面,长子祭奠完毕,站在办事的准备好的那把椅子上,手持木棍指向西南方,喊:“爹(或娘),上西南,”,
连喊三遍,当地人称“指路”。等长子喊完后从椅子上下来,办事的便开始点燃烧纸,这个时候长子要把排位仍到火礼。接下来孝子们围着转三圈,规则是男孝子在外圈按逆时针方向转,女孝子在内圈按顺时针方向转。转完后带头的领着孝子往家走,顺序是男在前、女在后,孝子们要齐声痛哭进家门。
其次、舍捞:把“捞饭”时剩的米汤倒入水桶,假如家中没有米汤,请帮忙的去井里把水桶摆一下,然后提上来,通常桶内都会有点水,再放上一点碎馒头即可。假如这时不可以马上舍捞,需要提着,不可以放在地下,直到舍捞时直接递给孝子。由长子提至大门外,棺材往哪个方向走,便将米汤朝哪个方向泼去。泼完之后,转身哭着回去,跪在屋门的左侧。(舍捞之后,水桶能够随便放)。
再次、起棺:男的主事的将奠浆的碗拿在手中,站在棺材头部右侧,用封棺材口时用的斧子将碗敲碎,同时高声喊:“前后噢,起!”。帮忙抬棺材的同时将棺材抬起往外走。女主事的将一个篦子上面放豆腐片四块,映在门槛下,灵从下面经过。男孝子们在前面先走出大门,朝着棺材跪下,长子前面放着一块石头,上面扣着一块瓦,下面放着灵棚里的多种费纸、提头,办事的将纸点着,长子将瓦拿起来,凹面朝上,摔在石头上,称为“摔瓦”。同时棺材也抬放到灵车上。
等摔完瓦,男孝子们便站起来朝前走,棺材在中间,女孝子在后面,披着“披布”,“手帕”(区别由其娘家或婆家准备)。边走边哭,一直送到庄外。办事的拉一男孝子到女孝子前跪下给女客磕四个头,办事的大喊:“谢女客”。男孝子将孝帽子摘下来,女孝子将“披布”“手帕”以及“搭头布”都摘下,就回家去,回家时女孝子一边走一边拾路上的石子,回家后儿媳妇放在粮食囤里,女儿放在阳沟里。
留财:起棺之前,死者的女儿和儿子“留财”,快要旌布上的麦麸子放到自我的衣襟里收起来。儿子站在棺材头部往上,女儿站在棺材脚部往下胡拉。然后撤掉棺材前的灵桌子起棺。还有,丧主家要请一个“留财的”在棺材出门之后。在停灵的地上打扫,有门口向里扫,嘴里说,一扫金二扫银,三扫扫出个聚宝盆,将盛浆水的盆扣下。女孝子们回来以后,儿媳妇将盆抱起放到仓库里。然后女孝子去暖坟,长子媳妇下到坟坑里暖坟。多烧纸筐里带的芝麻秸、秫秸穰等,一边烧,女儿在上面便问“烧的啥?”儿媳则回答“烧的豆秸”,上面接着说“有了儿童就中秀才”,“烧的啥?”“烧的秫秫穰”,上面接着说“有了儿童就中状元郎”。通常是三句,还有一句是“烧的啥,烧的芝麻秸,有了儿童好当官”,“煎的啥,煎的糕,你高俺也高”“煎的啥?煎豆腐,你富俺也富”。然后在坟四角埋上栗子枣(意思是早立子)。
埋葬:逝者火化回来后,次子抱骨灰盒,长子领着众孝子,朝自家墓田走去。当尸体去火化的时候,那些帮忙的去刨坟。刨好坟坑之后,再用砖砌成一个比骨灰盒稍大、形状与棺材相同的坑,头宽脚窄。头部砌有一个香堂子,要将长明灯、一罐水,一罐干粮、茶壶、茶杯以及倒头饭放在里面。死者是男的,在上手(死者的左边为上);死者是女的,在下手。这是由于夫妻合葬为男左女右,一侧的香堂子正好是两个坟的通道。在孝子前面,还要请人抬一个小食盒,里面放供菜,在埋之前摆上供一下。另外还要花钱找一个一辈子不会结婚的光棍挑着“纸筐”,筐内放着一罐水、一罐干粮、长明灯、茶壶、“倒头饭”、“打狗饼子”、隐身草等,一进墓田孝子们便开始放声痛哭。
男孝子跪在坟前,长子下到坟里,把坟扫干净,把纸筐里的东西摆在香堂子里。点着长明灯,放倒头饭时把筷子拔出来,往身后扔去,再铺上褥子,放上骨灰盒,盖上被子,被子上放旌布。然后长子上来,由帮忙的用石板盖住坟坑,插上一根秫秸,每个儿子各提三下,说:“爹或妈长了”做三回。然后孝子把封鞋子的布撕下扔在坟里,或坟前连同隐身草烧掉。男孝子要将孝帽子摘下撕掉。之后孝子们就能够回家了。女孝子上坟时,要把女孝子“搭头布”上的“孝帘子”“麻辫子”撕掉。至此,丧事基本完成。
十一、章丘结婚习俗
章丘定亲先由媒人推荐(谓“提亲”),讲究“门当户对”。男女双方父母基本允许后,请
算命先生卜定男女双方的
属相、
生辰,互不相克时,就算“宜谅”。
属相忌讳为“
白马怕
青牛,
鸡猴不到头;
蛇鼠如刀挫,
虎羊一旦休;
龙猪难为配,最怕犯
兔狗”。再经过一段相互了解,双方家长允许后,男家持
庚帖、彩礼到女家求亲,互换
庚帖(称“
八字”或“下柬”)作为定亲的标志。迎亲,男方卜定
良辰吉日,通知女家。女家便赶制嫁妆,亲友送礼祝贺(称“上头”)。迎亲前头天晚上,女家送嫁妆,男家张灯结彩,贴喜联,大门、洞房贴上大红“喜”字。迎亲前一天,新娘要开脸,发型由束辫变为盘髻。迎亲时,新郎乘轿,吹鼓手奏乐,宫灯、锣鼓、彩旗开道。至女家,由吉人送上“五色粮食”。新郎叩见岳父母后,等候新娘上轿。新娘身穿嫁衣,头蒙红纱,两臂区别挂一串栗子和红枣。上轿前吃水饺(称“起轿包”)。花轿抬至男家门口,落轿,放鞭炮。大门上摆一对红纸包砖,上面各有红筷子一双。新娘下轿前,要喝面条(称“落脚面”)。由子女双全的妇女把糕放在轿前。新娘由嫁女搀扶,下轿第一步踩在糕上(谓“步步高”),然后踩着红毡朝男家缓步移行。至男家门口,要迈火盆,越马鞍。进门后,由主婚人指挥新郎、新娘在院内供桌前拜天地。至洞房门口,新郎用擀面杖挑去新娘的“蒙头盖”(红头纱)。后新娘入洞房,更衣,上炕坐定。女家同村的姐妹到洞房送“小饭”。时近中午,亲戚、邻里带红纸包祝贺,由平辈人领新人拜谢。中午,摆筵席,喝喜酒。晚上,新婚夫妇喝罢喜酒,婚礼结束。
十二、章丘区饮食习俗
1、辛寨肘子
辛寨的肘子是当地“婚宴四大件”(鱼、肘子、鸡和丸子)之一,是每场婚宴都必不可少的菜肴。
2、黄家烤肉
是济南名吃,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年历史,以整猪烤制、皮黄、酥脆爽口、肥而不腻、久放长存而闻名。
3、章丘大葱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辣味稍淡,微露清甜,脆嫩可口,葱白很大,适合久藏。
4、柴家香肠
和肉丸一样,在章丘名声在外,吃过的人表明,柴家香肠异香扑鼻、肥瘦适中;肉丸滑嫩鲜香、口感上乘。
5、周拉扒鸡
在章丘周拉扒鸡享有盛名,其用料相当考究,制作出来的扒鸡皮黄、肉鲜、味美,可谓色香味俱佳,素来是章丘人宴宾馈友之佳品。
6、龙山豆腐
以优质大豆为原料和特有的井水、独特的生产工艺制作而成,浆细,含水多,质嫩不流,洁白如雪,富有弹性,吃了唇齿留香,口感极佳。
7、明水香稻
明水香稻是章丘市的名、优、特产品,盛产于明水百脉泉畔,其粒微黄、呈半透明状,颗粒饱满、米质坚硬、色泽透明、油润光亮;米饭吃起来十分爽口,清香之气能令人食欲大增,所以济南百姓俗称“香米”。
十三、章丘区名人
邹衍(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战国末期齐国人。主要学说是五行学说、“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又是稷下学宫著名学者,因他“尽言天事”,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又称邹子。他活动的时代后于孟子,与公孙龙、鲁仲连是同时代人。
王莽(前45年~23年),字巨君,祖籍龙山平陵城古址,西汉孝元皇后的侄儿,建立新朝。
房玄龄(579~648年),名乔,字玄龄,相公庄街道房庄人。唐初名相。
李清照(1084~约1156年),号易安居士,明水街道人。南宋女词人,其父李格非,北宋文章名流,其夫太学生赵明诚,宰相赵挺之次子。
李开先(1502~1568年),字伯华,号中麓,章丘区绿原村(埠村街道东鹅庄)人。明代杰出的戏曲家、文学家。
孟洛川(1851~1939年),名继笙,字雒川,亚圣第六十九代孙,刁镇旧军村人,近代著名民族商业资本家。
郭恒祥(1894~1929年),又名郭月庭,埠村街道埠西村人。民国十四年(1925年)从青岛回章丘,是章丘的第一个共产党员。历任全国铁路总工会副委员长、中共章丘特支书记、章丘县贫民会会长等职务。民国十八年(1929)一月九日被章丘县锦屏区国民党政府区长杀害,年仅34岁。
十四、章丘区著名景点
(一)章丘百脉泉公园
百脉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与趵突泉齐名并列,曾巩云:“岱阴诸泉,皆伏地而发,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百脉寒泉珍珠滚”,居章丘八景之首,是中国北方独具特色的泉景公园。百脉泉公园因地缘势,沿水之滨,建有青少年乐园区、名泉水景区、花园景树区、幽静学习区、密林散步区、龙泉寺、清照园。
脉泉座落于山东省章丘市区明水百脉泉公园明水湖西岸龙泉寺院内,在世界泉水之都——济南市的七十二名泉中名列第二,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就诞生在这里。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卷八》称:“百脉水出土谷(鼓)县城西,水源方百步,百泉俱出,故谓之百脉水”。唐代《元和郡县图志·卷十》称:“百脉水出县东北平地,水源方百步,百泉俱合流,故名之”。金代《名泉碑》将趵突泉、百脉泉单独并列。元代《齐乘》称:“盖历下众泉,皆岱阴伏流所发,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清百脉泉
道光《章丘县志》称:“百脉泉座落于县(绣惠镇)城南25里,明水镇东,绣江源也。方圆半亩许,其源直上涌出,百脉沸腾,状如贯珠,历落可数,故名。”历代章丘县志都把“百脉寒泉珍珠滚”列为章丘八景之一。泉池“品”字形,正面题刻“百脉泉”三个大字,两边楹联“空明通地脉,活泼见天机”、“一泓清沁尘无染,万颗珠玑影自圆”、“绿筠雨过色偏好,黄稻风来香细生”等为历代名家题写。
水中疏疏朗朗的藻体,壁上密密实实的苔藓,把池水染的碧翠。水中锦鱼戏游,生机盎然。泉壁和梵王宫大殿墙上镶嵌着多方诗词、楹联、花卉石刻。当中有明代进士、著名戏曲家
李开先《游百脉泉》诗:水劲无过济,脉泉更著名。不霜清见底,漱石寂无声。
地址:章丘市汇泉路2017号
营业时间:6:30-19:30
游览时间:大约3小时
价格:50元/人
特色景观:清照词园:清照词园是一处“园在水中、水在园中、景在词中、词在景中”的特色山水人文园林景观,享有“中国第一词园”的美誉。
游览线路:南门--隆泉寺--清照园--清照词园--北门--船坞--青少年乐园--南门
讲解员价格:80元/团
公交车:
1、节假日、黄金周期间济南旅游汽车站(英雄山路71号)每日7:30—8:30发百脉泉公园专线车。
2、游客可在长途汽车东站、旅游汽车站乘到章丘明水的长途车到达章丘市除汽车站,乘坐章丘市内公交车1路、2路、4路、6路在公园下车即可。
自己开车指南:
(1)G20青银高速--309国道--双山大街路口--明水--百脉泉街--公园南门。
(2)G20青银高速--刁镇出口下--明水--清照路--公园北门,下高速后大约需要40分钟车程。
(3)G20青银高速--经十东路--世纪大道--双风山路--铁道北路北行--公园南门。
停车场信息:
停车场座落于景区各入园门口,游园可免费停车。
(二)济南野生动物世界
济南野生动物世界森林覆盖面积达92%,景色优美、空气清新、环境宜人。景区共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为步行游览区,南部为乘车游览区。步行游览区以“主题式”展示分区,由鸟鸣花谷、吉象领地、生态广场、林梢王国、花豹小径、虎啸山谷、青龙印象等7个区域组成,乘车游览区以“地理生境”展示分区,由非洲草原、高寒山地、澳洲山林、狂野地带、亚洲草原等5个区域组成,采取散养和圈养相结合的方法,饲养着各种珍稀爱护动物120种,近2000余头(只)。
济南野生动物世界座落于市区南部国有柳埠林场的国家级森林公园跑马岭景区内,距市区40公里,平均海拔高度700米。
野生动物世界1999年九月二十六日开园,分为步行游览观光区、森林休闲区、食草动物区、猛兽区、综合服务区和动物饲养繁育中心等六大区域,放养各种动物100余种,2000余头(只),是日前国内规模最大、野趣最浓的森林野生动物王国,在亚洲也堪称一流。园区内有海狮馆、鸣禽谷、生态奇观、袋鼠园、游禽湖、鳄鱼湾等游览点百余处。园区内还建有高标准的云顶酒楼、娱乐城、停车场,以及快餐店、礼品店,融动物科普、园林艺术、娱乐休闲于一体。
步行游览观赏区环山抱水,松枫错杂,融生态奇观、猴谷、孔雀园、澳洲鸵鸟园、鳄鱼湾、游禽湖、奇石林等景观于一体。
食草动物区是济南野生动物世界最大的放养园区,区内林木茂盛、绿草丛生,地形高低起伏,陡坡、缓坡与山间盆地相连。羚羊、骆驼、牦牛、羚牛、犀牛、野驴、长颈鹿、斑马、鸵鸟、梅花鹿、麋鹿、白唇鹿、白臀鹿等产于五大洲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种珍稀野生食草动物栖息的总面积256万平方米的园区内,构成了独特的生态景观。
猛兽区内集中了凶狠的掠食者,仅兽中之王——老虎,就有东北虎、孟加拉虎(白虎、雪虎、金虎)等多个品种,当中特别以金虎最为珍稀。来自非洲的雄狮,貌似憨厚、蛮力惊人的黑熊和棕熊,短跑冠军猎豹以及狼、狐狸等,已经构成了自我的家族和群落。动物饲养繁育中心聘请了起到丰富的野生动物饲养繁育经验的国家级专家,购置了大量先进的科研设备,成立了动物医院、饲养室、生殖研究所、育幼园等机构,并通过精密、细致、严谨、科学的工作,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全面的健康保障。
地址:章丘市埠村街道办事处
营业时间:8:30—17:30
游览时间:大约4小时
游览线路:入口处、鸟鸣花谷、吉象领地、虎啸山谷、生态表演场、林梢王国、花豹小径、蓝角马馆、獴哥密室、斑马馆、青龙印象、河马馆、犀牛馆、亲子乐园之侏罗纪乐园、乘坐小火车游览乘车游览区
配套服务设施:
餐饮:金虎餐厅、金丝猴餐厅、河马餐厅、摩卡餐厅
游客服务中心:受理问询,投诉处理并为游客提供多种便携服务设施(提供热水,公话,邮件,广播,小电器充电,导游服务,投诉受理业务,简单医药护理,童车轮椅雨伞的租赁)
公交车:
①长途汽车总站南站发车,途经火车站东站、大明湖北门、洪楼广场、汽车东站到达新济南野生动物世界。②济南西客站发车,途经市立五院、体育中心、燕山立交桥、邢村立交桥到达新济南野生动物世界。
自己开车指南:
①沿经十路往东行至经十东路与埠村路交叉口(章丘绣源河鹅庄大桥东)南行七公里到达园区。
②济莱高速(济青南线)埠村收费站下,北行2.4公里到达园区。
(三)济南植物园
济南植物园座落于济南市章丘区埠村,占地面积1158亩(2015年数据)。2004年三月由济南市园林局筹资建设,2006年九月二十六日正式开园。
济南植物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齐鲁山水新十景、济南市优秀旅游景区。济南植物园内分为科普馆、银杏园、牡丹园等十余个园区,起到植物科学研究、种质资源保存、植物知识普及、新优植物推广、游览观赏休憩、生态示范展示等功效,是山东济南新一代综合植物园。
济南植物园位于中纬度地带,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其特点是季风显然,四季分明,春天干燥多风,夏天酷热多雨,秋天天高气爽,冬天严寒少雪。年平均天气温度13.8℃,无霜期178天,最高月均温27.2℃(七月),最低月均温-3.2℃(一月)。年平均降水量685毫米。年日照时数1870.9小时(2009年)
济南植物展览区以引种收集中国东北、西北、华北、中南地区的温带树种为主,规划引种栽培109科936种植物,日前已引种栽培植物88科200属533种近40万株,并收集保育有珍稀濒危植物(国家一、二级爱护植物)10余种,当中包括玉铃花(StyraxobassiaSieb.etZucc)、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对节白蜡(FraxinushupehensisChu,ShangetSu)、榉树(Zelkovaschneideriana)、青檀(PteroceltistatarinowiiMaxim.)、银杏(GinkgobilobaL.)、水杉(Metasepuoiaglyptostroboides)、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Hemsl.)Sarg.)、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郁金香(Tulipagesneriana)等,同时引种栽培有北美海棠、日本樱花、美国薄荷等观赏价值极高的国外新优植物品种,被命名为“山东省引进国外智力花卉苗木国外新成果示范推广基地”。
植物规划 采纳分类系统和专类园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配置,划分为裸子植物区和被子植物区。
裸子植物区域, 采纳分类学家郑万钧教授的分类系统:苏铁科、银杏科、松科、柏科、红豆杉科、罗汉松科、三尖杉科。
被子植物区域, 采纳美国植物分类学家克朗奎斯特分类系统展览专类植物,将被子植物分为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两大类。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纲)分为6个亚纲:木兰亚纲、金缕梅亚纲、石竹亚纲、五桠果亚纲、蔷薇亚纲、菊亚纲。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分为五个亚纲:槟榔亚纲、泽泻亚纲、鸭跖草亚纲、姜亚纲、百合亚纲。
地址:山东省济南章丘市埠村镇埠西村
(四)济南朱家峪民俗旅游区
景区称号:乡村旅游(山东省旅游特色村)乡村旅游(山东最美乡村)
朱家峪村经600余年沧桑,仍较完整的保存着古桥、古道、古祠、古庙、古宅、古校、古泉、古哨等建筑,上下盘道,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即有被誉为“现代立交桥原型”的康熙双桥,又有600年前的-古道,还有互应式道观文昌阁与魁星楼、关帝小庙、朱氏家祠、坛桥七折等人文自然景观300余处,古朴文雅,弥足珍贵;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山村的活百科全书”、“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
“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朱家峪座落于明水城东南5公里,胡山东北脚下,距省会济南40公里,从309国道(经十东路)南行1.5公里便到该村。
朱家峪原名城角峪,后改为富山峪,朱氏于明洪武四年(1371)入村,因朱系国姓,又将富山峪改名朱家峪。据省内外专家考证,古村土台子出土陶器残片和斑鹿角化石,夏商时期有庐于此,距今3800年以上。自明代至今,虽经六百余年沧桑之变,但仍较完整地保留着原来的古门、古哨、古桥、古道、古祠、古庙、古宅、古校。
朱家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尤为重视文化教育。自明末至建国前,先后有文峰小学、女子学校和山阴小学各一处,各种私塾星罗棋布,有近二十处,故人才济济,才人辈出。
2002年六月,章丘市人民政府将朱家峪评定为“历史文化名村”。2003年十一月。该村又被山东省建设厅评定为“省历史文化名村”。朱家峪古村为梯形聚落,上下盘道,高低参差,错落有致。该村三面环山,北临齐鲁世博精品园,南接胡山,西连胡山森林公园,村南头、文峰独秀,庄北首,文昌0,笔架山偎依着村西首,东崖下,清泉长流,村四周尚有九山不露头。
朱家峪有大小古建筑近二百处。大小石桥三十余座,井泉二十余处,庙宇十余处。康熙立交桥、文昌阁、魁星楼、关帝庙、朱氏家祠、-故道、坛桥七折、东岭朝霞、古柏亭立、团山瀑布、碧塘倒影、狮子洞、云雾洞、朝阳洞、仙人桌、仙人桥、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数不胜数。所以,朱家峪被专家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
古庙—关帝庙建于明代,夏修于清嘉庆戊辰岁(1808)。庙虽小而建筑独特,三面尽用大青方石扣砌而成,楣石横贯,精雕双龙戏珠;左右石柱,细刻飞龙攀援。关帝即关公,文武兼备,忠义之士,历代为世人所崇祀。
古祠—朱氏家祠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建祠近六十年之后,复修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荷月。朱氏家祠共分里外两院。祠堂系细凿大青方石、青砖、木椽、小瓦、翘檐、出厦之结构,祖传、略仿岱而建。堂前院中原有名木四株,现仅存高大百年桧柏一棵,依旧生机勃发。
古桥—康熙双桥分东西两座,相距约十米。东桥建于康熙九年(1670),西桥建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距今三百余年。上下行人通车,十分方便。桥身全用青石砌成,虽不必灰泥,历经风雨雪霜,依然牢固,被专家誉为“现代立交桥的雏形”。
古道—-古道又名义路,建于明代、复修于清代,长约三百米。-,即指上行与下行。旧时,不管出村或入村,人与车马均靠右边走,秩序井然,与当今交通规则不谋而合。村民倡议复修此路,故又名“义路”。
古墙—礼门、圩墙等修建于鸦片战争(1840~1842)期间,为防匪患之苦,确保村民平安。礼门整体用青石筑成,可登高远眺。同时,经礼门用石墙连接东西两山,石墙高三到五米不等,约一公里左右。一百六十多年过去了,仍旧较为完整的保存下来。
古校—山阴小学由当时重视教育的朱氏后人提倡并踊跃修建,于民国三十年(1941)兴工,竣工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九月。学校系四进院于一体,布局美满对称,构成长方形整体,占地6.6亩。校门仿黄埔军校校门而建。学校建筑结构,全是青石根基,砖镶玻璃门窗,小瓦屋面,白灰墙,系上世纪四十年代初章丘地区一流学校。
古阁—文昌阁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主体用大青方石筑成,上建0,下筑阁洞,浑然一体。屋脊是由十余块大型方砖透雕而成的二龙戏珠,被专家誉为“清代砖雕精美之作”。建阁至今,未修复一次,依旧牢固如初。文昌阁座北面南,与文峰山顶魁星楼遥遥相对,魁星点状元,文昌主仕途,其内涵融为一体,这种互应式道教建筑,在全国也实属罕见。
古宅—进士故居等建于明嘉庆年间,距今二百年以上,系宅门院、主房院、私塾院、藏书楼于一体,因当时屋主被皇帝钦命为“明经进士”而得名。古宅除部分木檐腐朽外,其他部分基本保存完整。
古泉—长流泉、坛桥七折等南池建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仲春,北池建于民国十年(1921)三月。在南池南北两面石墙上,各有一石雕龙头,相对而视。每当开泉季节,凉爽的泉水便从龙头喷涌而出,注入方池,清澈见底,泉水属优质水源,已列入济南市郊风景区名泉。坛井,口小,内阔,状若坛,井水系文峰山下潜流涌出,甘甜适口,从没有干涸。在坛井北、东、南三面,建有七座小桥,纵横交织,曲折相连,坛井与七桥,相依为伴。昔日,绿柳下,石桥边,洗衣村姑,四时接连不断。
游人登礼门顶部,可迎旭瞻麓,一览山乡之秀美。深秋天节,可赏漫山红叶,大雪过后,玉树琼枝,群山玉峰,更让人留恋。
文峰山上的“齐鲁第一状元钟”“江北状元碑”将激励有志学子奋发图强。欢乐谷内民间体育器械一应俱全,游乐器械更是让青少年流连忘返。
文峰山庄、清泉山庄、金鹰山庄等多处旅游餐饮住宿地方让游客在领会大自然的风光后,品尝一下纯天然野生、绿色无公害食品的美味和甘甜的泉水沁人肺腑的感觉。
朱家峪景区笑迎海内外的游客来观光、休闲、娱乐、健身、访古、探幽、归真。
地址:济南章丘市官庄镇朱家峪村
(五)百脉泉酒业景区
百脉泉酒业有限公司工业旅游于2011年五月十九日携“中国首个旅游日”对外开放,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分布为“五馆一院一长廊”的游览格局,可谓一步一景点、一景一故事。
同时还能够深入白酒生产一线,见证酿酒、灌装等一系列生产环节,更能够亲自选择出自我满意的美酒进行免费封藏。
能够说,章丘酒厂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这么这种小厂不知消逝了多少,而百脉泉酒厂通过十几年的改革发展令人耳目一新,不仅存活下来,并且生机勃勃。
进门后浓厚的企业文化精细的展现出来,给人一个经营者十分注重内涵的印象,由此可窥见到产品的品质。
整个厂容厂貌整洁有序,企业文化既现代又深远,展现了产品的渊源,能够说处处赏心悦目,值得赞美。
(六)红山翠谷景区
“红山翠谷”是“五彩山村”的五大主题项目之一。章丘区紧紧环绕脱贫攻坚这一主题,发挥章丘旅游资源优势,通过“旅游+扶贫”模式,打造的“五彩山村”乡村旅游项目,投入运营以来,共迎接招待游客8万人次,餐饮住宿近2万人,营业收入120万元,带动农特产品销售近500万元,辐射带动全镇增加旅游收入600万元以上。日前,该项目已安置村内剩余劳动力30余人,带动20余户贫困户脱贫。
“红山翠谷”景区附近周围山水相依,自然风光优美。该景区规划以“一核一环四组团”的综合布局,“一核”,即漫山红叶观赏核,梳理附近周围红叶林相景观,打造核心观赏区;“一环”,即悠享缤纷游憩环,基于原有道路,修建彩林步道、登山小道,便于游客近距离观赏景色;“四组团”,即“综合服务组团”、“百里画廊组团”、“花海彩林组团”和“湖光山色组团”,规划建设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及仙果品吧等项目,提高提高服务功效。
地址:章丘区垛庄镇小石屋村
(七)章丘市绣源河水利风景区
章丘市绣源河水利风景区东至滨湖路,西至○九路,南至济南植物园,北至朱各务水库,南北全长约三十里,当中水域面积8655亩,景观绿化面积约10000亩,属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
风景区建设紧扣“以水为脉、以绿为衣、以文为蕴、以人为本”的主题,展现清柔秀美的水景观和自然美满的湿地景观。当充满希冀的、迷人的晨曦,照射在绣源河上时,远望去,婉如一条玉带,镶嵌在水与天的画卷中。“绣源晨曦”因其独特的魅力成功入选“章丘新八景”,同时被提名参选“泉城新八景”。绣源河水利风景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上游垛庄水库,中游大站水库,下游朱各务水库提供充足的水源),以绣源河河面风景为主体水体景观,以多种花卉、乔木、灌木合理布置的自然景观,以水幕电影及音乐喷泉相互结合的科技景观,构成了河道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工程景观融为一体的别致景色,是旅游、娱乐、休闲、度假胜地。风景区分为郊野度假、中央游憩、休闲娱乐和生态涵养四个功效区段。章丘之眼瀑布区为绣源河景区的核心景观,瀑布主体工程建筑艺术效果较为显然,观赏性较强。风景区内气候温柔,四季分明,风景资源在时间上分布合理,适游期延伸至全年。空间上合理利用地域优势,起到布局科学的特点。河流、湿地、林带、建筑组合完美,河内12座坝体与五座景观观赏桥相互辉映,层次分明,置身当中能够挑选不同层面为视点,相互转化,呈现各异视觉效果,相映成趣。
2012年被批准为第九批省级水利风景区,2013年被批准为地十三批国家水利风景区。
(八)章丘锦屏山旅游度假风景区
锦屏山,座落于章丘市文祖镇与垛庄镇交界处,距章丘市区约12公里,海拨近400米。山上松柏如海,苍翠如锦绣,横亘如画屏,“锦屏”一名即由此而得。锦屏山山顶平坦,所以又名平顶山。锦屏山风景区,主峰海拔高度563.5米,是东岳泰山的一支,素有“小泰山”之称。景点划分为朝阳观景区、天庭景区、民俗文化区、锦屏广场、北天域度假区五大区。
锦屏山,又名平顶山,海拔563.5米,方圆25平方公里。山势蜿蜒,叠峰滴翠,风景奇秀。旅游度假区分锦屏广场、民俗文化区、朝阳观景区、北天屿度假区、天庭景区等五大景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清雍正年间,山头店村秀才韩阳成,20岁出家,来锦屏山修行,修建碧霞祠、老君堂,从此,香火渐旺,声名远播。
锦屏山上有唐朝种植的古柏29棵,有560年树龄的银杏树,有龙女泉、朝阳洞泉二处,有朝阳洞、莲花洞等天然溶洞,有三蹬崖、鸡冠峰、马脖岭、迎仙巨石等自然景观。
锦屏山旅游度假区内设有拓展训练、跑马场、射箭场、珍禽观赏及乡间游戏等游乐项目;有二十世纪风云人物雕塑、京剧脸谱和现代雕塑等三大雕塑群;设有锦屏八大碗、塞北全羊宴、锦屏海鲜城、山野风味饭店、天庭大排挡等特色饮食;山下有休闲别墅,山上有娘家村、婆家屯等住宿地方100多个床位,可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小型会议等服务。奇妙、优美的自然风光,配套健全的服务设施,一定会使您流连忘返。
地址:济南章丘市文祖镇三德范村
(九)章丘七星台风景区
七星台风景区座落于章丘、历城、泰安、莱芜四县市交界处,是一处集生态休闲和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游览胜地。平均海拔680米,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风景秀媚,环境幽雅,空气中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000个,是一处绝佳的天然氧吧。建有齐长城、武圣门、四界首、瑶池、鹊桥、七星长廊和吊桥索道等景点。
度假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省道327线横贯当中,西连济南,东接章丘,便于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整个度假区由七星台宾馆、万亩植物园和以齐长城为主要代表的齐长城景区三个部分组成。
主要特点:
(1)生态休闲特色。度假区平均海拔680米,森林覆盖率高达85%,风景秀媚,环境幽雅。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垂直地带性差异显然。非常是盛夏时节,松涛阵阵、凉风习习,是避暑休闲的非常好去处。空气中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000个,是一处绝佳的“天然氧吧”。树种丰富、奇花异草众多,万亩植物园中四季槐,一年四季开花,更是罕见。108名泉遍布当中,更加增添了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2)历史文化特色。度假区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浓厚。齐长城、武圣门、四界首、瑶池、鹊桥、七星长廊、七星阁诉说着七星台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历史上这里曾有兵圣孙武的演兵场,三国时期曹操修建的品官阁,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时纵马扬鞭的拦马摇等众多遗迹。
主要景点:
1、长城。
(1)齐长城:相传是春秋时期齐国公为抵御鲁楚等国侵略而修建,距今已有2500年历史,西起长清,东到青岛黄岛入海,蜿蜒纵横618公里,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当中章丘段齐长城全长42公里。相传“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发生在齐长城。
(2)新建长城:仿照北京八达岭长城样式新建一段长城,全长2000米,当中单面长城800米,双面长城1200米,绵延起伏,宏伟壮观。
2、武圣门:为纪念武圣人孙武而建。山东历史上有一文一武两圣人,文圣人是孔子,武圣人是孙武。相传孙武曾在这里聚兵操练,演绎兵法。武圣门长99.9米,高27米,飞檐斗拱,造型独特。其规模之宏大,设计之精妙,在山东省内的旅游景点中是独一无二的,堪称“齐鲁第一门”。
3、青龙寺:传说,瑶池里有条小青龙常常在这里为非作歹,危害百姓,有一次,它兴风作浪时被赴瑶池参加蟠桃盛会的托塔李天王看到,李天王一气之下就把小青龙压在这里。从此以后,这条小青龙开始皈依佛门,改邪归正,用龙泉灌溉方圆几十里的田地。人们纪念它,就修建了这座寺庙,名曰青龙寺。
4、四界首: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各郡县之间立碑为界,所以位于于章丘、历城、莱芜、泰安四县市交界处,故而得名“四界首”。为纪念这一独特意理位置,在原处设立了四界台,对齐鲁两国和四个地域进行划分,立足此处,可谓“一脚踏四地,一步跨两国”。现存国务院立碑一处。
5、人间仙境:此处树木茂密、空气清新,称为“西岭氧吧”。沿途通天谷、接仙台、蟠桃峰、天街、天门等星罗棋布的景点,向人们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神话传说。
6、瑶池:蓄水量30000立方米,传说是西王母沐浴净身之处,池边罗列十二生肖,寓王母普度众生之意。
7、鹊桥:仿照四川都江堰样式而建,雄伟而壮观。整座桥全长280米,桥面到桥底最深处长50米,中间为软桥,行走其上,危险刺激,堪称“中华景区第一桥”。
8、东岭氧吧:东岭山植被覆盖非常好,空气清新,环境幽雅,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与西岭氧吧遥相呼应。
9、索道:全长860米,最深处长180米,16人吊厢往复式。南连东岭氧吧,北接七星台宾馆。
“清新舒适,最原始的生态山林;气势磅礴,最雄伟的齐鲁长城;七星高照,最吉祥的洞天福地。”这是七星台的真实写照!
地址:章丘市垛庄镇四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