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湘东区风水民俗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08-18 15:30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地理位置概述  
湘东区,隶属江西省萍乡市,西与湖南省醴陵市交界,西南与湖南省攸县交界。湘东区位于赣湘边界,是江西的西大门,素有“赣西门户”、“吴楚通衢”之称,全区面积858.76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湘东区辖8个镇、2个乡、1个街道,156个行政村(社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十一月一日零时,湘东区常住人口为304423人。湘东区文化底蕴深厚,有“民间绘画之乡”、“铜管乐之乡”、“花锣鼓之乡”、“傩文化之乡”的美誉。湘东区境内有碧湖潭国家森林公园,有红豆杉、檀树、银杏等珍贵树木,有煤炭、石灰石、铁矿、粘土矿等储量多品质高的矿产资源。  
二、文化事业  
2014年末全区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县区广播电视台站1座,有线电视台1座。年末全区共有专业技术人员4678人,当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14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2069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2095人,未聘任专业技术职务526人。  
三、历史文化  
湘东区有“民间绘画之乡”、“铜管乐之乡”、“花锣鼓之乡”、“傩文化之乡”的美誉。2011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湘东傩面具”称号。  
四、湘东旱龙船(第四批省级)  
位于赣西边陲的湘东区民间有句俗语:河里赛水龙船,岸上划干龙船。划旱龙船也叫划干龙舟,因靠近萍水河湘东段,是湘东端午节前后由来以久的一大民俗活动。据老《萍乡县志》和《湘东诗苑》第一期里记载,湘东划旱龙船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83年前后任萍乡知县的胥绳武所作的萍乡竹枝词为证:“东去湘西写官板,西下湘东浆倒划,中五十里船不到,两岸桐油兼苎麻”。当中浆倒划是划旱龙船一个特有动作。  
五、春节习俗  
童谣里的春节氛围,自腊月二十四扫扬尘便开始了。  
昔年少年的眼中,看到父母穿戴着十分严整的破衣烂衫,并且披蓑衣戴斗笠,对屋子进行无死角大扫除,心里在感觉滑稽可笑的同时,也开心地明白,这是一种正在接近幸福的美好。  
打扫环境、清洗器具、拆洗被褥、洒扫庭院,掸拂尘垢,疏浚渠沟……忙碌且专注的身影,既有荡除穷运、晦气,以祈来年舒心、吉祥之意境,也有追求雅洁、清爽神气的精神。  
紧接着,便是倒计时的指望。  
指望着指望着,在首尾相接的童谣声中,春节的脚步声终于到眼前了。  
跟春节一墙之隔的是除夕。除夕对曾经的人们来说,最大的憧憬,便是年夜饭中的美味佳肴。年夜饭是年前最丰盛的一顿大餐。年夜饭讲究的是既要吃饱,更要吃剩,由于“剩”即“余”,吃剩才叫“有余”,从旧年到新年,“年年有余”。  
年夜饭的妙味,还在于家人的团圆,天伦尽享。年夜饭后,开始守岁。守岁便是熬年夜。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直到午夜之后方睡,或待天明。这个守岁在现在的人们看来,兴许颇难理喻:在清寒而四壁透风的乡下,衣难蔽体的寒冬,没有电视,没有手机,也没有别的娱乐节目,这样的日子是怎么饶有兴趣地熬到午夜的?实际上,因素很简单。这天,甚至包括准许歇息的三天,都能够纵情地玩,能够干自我平常不可以随便干的事:看小说,打扑克,做游戏……不会被训斥,不会有谴责,甚至连怨尤也没有。由于家长说过,假如春节这三天心情好的话,一年里便都会心情好了。  
正月初一凌晨一到,雷鸣般的鞭炮突然炸响,新年的序幕,在一片爆竹声中开启了。原先站在偏僻之处的欢乐,以及原本严寒的夜,在这一刻热闹活跃起来。鞭炮宛如舞台上的演员,以中国传统说唱的方法,开始了一场与欢乐相关的大型实景演出,将人们一同带入幸福深处。这不但仅是现代戏,更是重现在历史长河中连绵传承的层层叠叠的文化。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时光,在古代与现代之间穿越穿梭,令人迷离又惊讶。  
宋代文人王安石的《元日》,在描绘春节的欢乐气氛的同时,也生动记录了百姓喜迎春节的细节。在除夕与春节新旧交替的时刻,欢乐的人们送走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着春季的气息……  
爆竹响过,在新年的第一天,在初升的太阳照射着千家万户的时候,心里随之温暖的人们,便开始贴起了春联。春联的原始,是“桃符”,有去邪驱恶迎接吉祥之意。不过,时光递进,人们贴春联更在于一种千年文化习俗的传承。春联,既是洋溢喜气的字,也是文学殿堂里独特而漂亮的花。或豪放若大江东去,或婉约如小桥流水,粗犷像旭日喷薄,细腻似风拂杨柳。内质不同,却都字如珠玑。  
“福”字并对联“喜居宝地财兴盛,福照家门富贵辉;好年好景平安宅,多财多福富贵家”。兴安作  
新年,开始于心灵深处的艳阳照射。愿望中那道高大神圣的门,在正月初一打开,门后豁然开朗的是久违的热爱,以及身心的放松。  
春节,人们所见的,是铺陈视野的寥廓和心情的怡然——天宇朗清,山水四合、朱花锦池;琼林辉景,玉宇璇阶,云门露阙……规制古朴,舒心怡神,俨然阆苑仙境。时光如水,跌宕婉丽,几千年间袅袅婷婷地一路走来,风韵丝毫不减当年。人间春色何所似,欢乐幸福相因依。  
当然,春节的美妙还不但于此,还在于压岁钱!在年夜饭后,或大年初一早上,长辈们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传说,压岁钱能够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便能够平平安安度过新岁。压岁钱不在金额,而在意义。压岁钱得之不易,须给长辈下跪叩头,且口中庄重祝福才行。不过,得到压岁钱时那种欣喜,是那么难忘。这,当然是传统影像。现在的“恭喜发财,红包拿来”,不但短缺仪式感,还显得太功利,且少了相当多风韵。  
在那个年代,或者曾经的曾经,春节,是童年眼里触手可及的彩虹,是贫穷少年的心灵阳光,是苦涩生活里的甜蜜憧憬,是沉郁心境中的飞扬梦想。  
昏黄的光阴,笼罩着历史。  
与我们隔江对望的时空,这个每年里最伟大的传统节日,在持久的岁月中循环出现的欢跃与指望,对前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宛如拂晓夜幕中的启明星。  
但今天却不一样了。在这个长生不老的节日面前,今天的我们兴许变得熟视和平静,少了些许激情,甚至理解不了它在时光深处的光辉。那是由于今天我们的生活无论物质的,精神的,差不多要啥有啥,并且能够不必祈祷,便能每天“过年”。  
从岁月的尘埃中走来的今之春节,除了盛大的传统节日气氛以外,还365天地传递着国家的伟大、制度的优越和时代的幸福。  
凝聚智慧的节日  
一路走来、蹀躞成长的春节,不但是夙愿的叠加,也是智慧的结晶。它并非一个简单的节日,而与星象相关,与农时相关,与文化相关,与科学相关……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天地崇拜和祖先信仰的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是中华民族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节日,能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也是祈福、美食和娱乐的狂欢。  
古往今来,每年的第一个月都叫元月或正月。虽叫法相同,但不同朝代,元月的详细日期却并不相同:夏朝以孟春元月为正月,商朝以冬天十二月为正月,周朝以冬天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则以十月为正月……也就是说,在那些朝代里,迎新年与迎春季的时间并非一致。而将二者统一并沿用至今者,是落下闳。落下闳,姓落下,名闳,西汉时期天文学家,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汉武帝元封年间,因为当时的历法与天象严重不合、影响农业生产,令百姓烦忧,汉武帝便下旨编造新历。除依靠以司马迁为首的官方天文学家外,还征聘民间天文喜好者进京。落下闳在同乡谯隆的介绍之下来到长安,并在邓平、唐都等人的协助下,采取了当时先进的计算方法,在实测的基础上,修制了一部新历。该历改革了不合理的岁首制度,改孟春为岁首,正月初一为新年第一天,并依照春、夏、秋、冬顺序,编入二十四节气,令春种、夏忙、秋收、冬闲的农事与四季轮回合拍。又改革了置闰方法,使节令、物候与月份安排得更为准确。经比较鉴定,汉武帝认为落下闳所制订的这部历法优于其他17部历法,便在公元前104年予以了实施。这部历书便是《太初历》。  
《太初历》由于科学完整,被后世朝代使用之际,只作过几次小的修改。正月初一,历史上称为上日、元日、改岁、三朝、正日、元辰、元旦等等,也是节庆之日,但却并不叫“春节”。辛亥革命以后,改用公历纪年,为分别《太初历》(误称“夏历”,实际上与真正的夏历分别很大)和公历,而把“夏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改称为“元旦”。1970年,“夏历”改称为“农历”,并沿用至今。  
因为落下闳是《太初历》的缔造者,便有了“春节老人”的尊称。落下闳的故乡阆中,也因之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春节里鞭炮声声,伴彩烟升起的,是轻歌燕舞般的心情。娴雅清逸,如明丽暖阳下悠漾的春芳,鲜嫩而又有着润泽的香甜。春节的爆竹烟花消隐于视线之后,沉寂便来了吗?不是,是春来了。春节的欢庆,在时光西移的过程中渐渐隐退,原本的闲逸变得忙碌起来,取而代之的是农桑。  
春姑娘从春节出发,婀娜起舞,给我们最憧憬的春季的景致。春来了,爱与期望便开始播种,璀璨我们渴望的心窗。专注的心静下来,春风浇灌愿景,希冀蓬勃生长,朝阳般的儿歌唱了起来: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开始了又一轮循序渐进。  
春节,是春季的节日。中国的春,存在于万千文学作品之中。翻开《诗经》,首篇便是关于春季的场景描写: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诗经》三百第一篇,春季的荇菜打头阵。  
还有《小雅·出车》: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诸这么类春季的描写,总让人读之而联想出这样的场景:一群群桃花般的女子,盛开着青春的芳华,春风习习,红披绿偃,在寥廓的天地里缠绵。  
春的美好,还不但在于其容颜,更在于劳作。  
索索缲车谷口闻,  
鸟催农事日纷纷。  
新生野水瓜藤绕,  
旧作田塍井字分。  
耕雨每怜黄犊健,  
带经犹爱小儿勤。  
晚风独立溪桥外,  
流水桃花一队云。  
明代止庵法师的这首《南浦春耕》,总让人看到中华民族的勤劳。实际上这种晴耕雨读的场景无处不在。再信手拈来的一首清代姚鼐的《山行》:  
布谷飞飞劝早耕,  
舂锄扑扑趁春睛。  
千层石树遥行路,  
一带山田放水声。  
实际上春季最漂亮的身影,还有采桑养蚕的女子。在古人眼里,蚕是向死而生的伟大生灵,与世无争,自得其乐,吐丝成茧而后破茧成蝶,神奇的过程如同修仙的精灵。蚕,也高度体现了中华民族秉持的勇敢、执着、奉献、勤劳、善良、热爱、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关于春节的童谣里,也唱“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蚕……”  
春节里人们重视衣食住行,也是感恩大自然的馈赠。由于春节不但是一年中最欢乐的日子,也是最丰衣足食的日子,人们祈盼新的一年里能够每天都过这样的节。民间习俗中,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八,区别是鸡、犬、猪、羊、牛、马、人、蚕过年。鸡、犬、猪、羊、牛、马跟我们的食、住、行相关;而蚕,则与衣相关,并且与锦衣华服相关。所谓“君子至止,锦衣狐裘”,蚕所吐之丝,乃霓裳羽衣的原料来源。而霓裳羽衣不但轻盈美丽,更是神仙之服。《楚辞·九歌》便载,“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元代袁桷《甓社湖》中“灵妃夜度霓裳冷,轻折菱花玩月明”,也是描写神仙的。所以蚕在中国古代有着至高的地位。春节里,古代的人们会到蚕神庙、蚕神殿、嫘祖庙等地,烧香点蜡、挂红放炮,祭奠蚕神,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六畜兴盛、人丁平安、蚕事顺遂。  
春节,自然会有歌舞。是谓“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而歌舞,既展示的是心情,是身姿,更展示的是霓霞般轻盈漂亮的衣着。关于歌舞的起源,说法甚多,当中一种便来自嫘祖提倡的栽桑养蚕。  
《山海经·海内经》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路史·后纪五》载,“黄帝之妃西陵氏曰嫘祖,以其始蚕,故又祀先蚕。”所谓先蚕,即为最先教人们栽桑养蚕织丝的神,又称先蚕神,随后又称祭蚕的仪式为先蚕。《通鉴外记》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黄帝元妃,治丝茧以供衣着,后世祀为先蚕”;《汉日仪》载,“春蚕生而皇后亲桑于菀中。祭蚕神曰菀窳妇人寓氏公主,凡二神。北齐始祀黄帝元妃嫘祖为先蚕神,以与妇女相合。嗣后道教;民间皆以其为蚕神,奉祀至今。”  
栽桑养蚕是中华民族先祖的智慧制造,它涵养及书写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发达的文明,也集中地展示出中华大地农事的华彩。唱着山歌出门采桑,摇曳身姿如风摆柳。勤劳善良,心灵手巧,采桑姑娘柔美了绚烂的历史。  
蛾眉曼睩,樱唇轻启;桃红轻漾,粉面含羞;柔荑轻捻,花影拂拂……  
舞姿写意,温婉似风;流光随形,华美如绸;夭桃灼灼,空灵绰约……  
柔软润滑的青春在节日里曼妙,传统沿着时光之河流淌。青云紫雾彩霓裳,众芳飘扬春荡漾。以劳作的姿势舞蹈的女子们,哪只是罗敷的叠影,更是中华文化多姿的灿烂。  
采桑女子不只生活在古代,而是一直生活在绵延的农事里。采桑,也成了节日里农事的代表。期冀流连,美好轮转。采桑女子由少变老,又由老变少,一代代更迭,延续着甜美丰润的幸福。  
中国最先走向世界的特色产品是丝绸。“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中国丝绸影响着世界。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叙,“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并把这条西域交通要道命名为“丝绸之路”。  
春,是春节故事情感跌宕起伏的续集。  
春风沉浸,涟漪风淡,潜荟葱茏,竹阴松影。  
仙逸白鹭,亭亭独立,莺歌燕语,芳菲尽发。  
野花吹尽竹娟娟,  
尚有黄鹂最可怜。  
娅姹不知缘底事,  
背人飞过北山前。  
养眼的绿意,洗肺的空气,静心的宁谧,恬志的浮云……这并非远离红尘的异度风景,是与文明同行,与自然同行。沿着叠印了前人无数脚印的中国农历行走,上演人间烟火的世界,山水如画,紫气氤氲,云水汤汤,钟灵浩荡。  
六、湘东区饮食习俗  
1、田园酱鸭:萍乡田园酱鸭系由优质土鸭、上等酱油、食盐、白砂糖、味精等原料,在秉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配方,经真空包装和炎热的天气保鲜处理而成。产品口味独特,营养丰富,肉质密切干爽,味美肉鲜,食后回味无穷。  
2、广昌白莲饮料:莲子汁是以白莲为主要原料加工饮料,利用高科技食品工技术精制而成,该产品保持了广昌白莲特有的清香和功效,起到口感细腻、滋味醇正、冰凉快口、温热清香等特点。  
3、熏腊肉:熏腊肉是一种特有的饮食风俗。熏制的方法是,先将肉用盐渍十天左右,若是腿肉,要用刀划上几条口子,将盐渍透。尔后将肉悬挂在离火盆高一米处,用木柴、锯末、谷壳等熏烤。熏烤时火候不可太大,宜文火慢熏,半月后见肉泛金黄色即可,再用清水洗去烟垢晾干,食用时可蒸可炒。  
4、麻辣鱼:萍乡麻辣鱼包括草鱼、鲢鱼、小毛鱼系列。原料均 采纳农户养殖的鲜鱼。通过杀菌,配料多重工序后,滋味独特,口感细腻,回味悠长,香辣鲜皆有。在不失鱼原营养价值的基础上又可以生津开胃,而且物便宜美,即可作菜又可作为旅游食品。  
5、大烩羊肉:浓厚香辣,味美汤鲜。萍乡盛产黑山羊,因为此羊专食野生树叶树支,从不吃所有饲料,所以生长速度很慢,萍乡人在处理此羊肉时与外地不同,先是剁成几大块,放入大锅内猛火烧开而后小火慢炖,待皮烂脱骨之际打捞出来,原汤待用,将骨肉分离,再将熟透羊肉切成6厘米厚,用茶油爆炒出香味,而后放入原汤调味。即味美无比,更是营养丰富。  
七、名人  
张晓耕  
民间指墨画家  
张树鳍  
曾任万安县承审员  
张濑芳  
曾任萍乡县靖卫团主任,党政委员参事  
欧诗才  
曾担任浏市小学首任校长  
段一中  
曾任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江西省赣北抗日游击区总政治指导员  
刘起丰  
萍乡学生运动的重要骨干  
袁德生  
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  
彭作霖  
历任修水、余江、莲花等县县长  
汤增璧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和忠诚的革命活动家、毛泽东的国文老师  
吴学周  
中国分子光谱研究创始人  
八、湘东区著名景点  
(一)浏市古街为湘东区  
浏市古街座落于湘东镇浏市街居委会,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遗址。  
2012年三月二十九日,湘东区人民政府发布为第二批区级文物爱护单位。  
爱护范围:古街最东端20米、最南端30米、最西端20米、最北端30米。  
建设操纵地带:最东端20米、南30米、西30米、北40米。  
(二)萍乡南岗口省级湿地公园  
萍乡南岗口省级湿地公园座落于萍乡市湘东区东桥镇,总面积102公顷,湿地面积63.9公顷。  
(三)钟鼓寨  
钟鼓寨座落于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南面的东桥镇西南。因两山山形如钟似鼓得名,并寓“钟鼓乐之,琴瑟友之”之意。鼓山高且平,山顶有旱地近1000平方米,山腰多岩,其东面一岩最大,岩内建有包公庙。腰部立有烈士碑。东面山顶紫石一脉向下延伸,形如鼻梁,鼻脊下有数百级石级宛如悬空,令人毛骨悚然。清代诗人邓寅曾游于此,留有绝句:  
尖峰顶上对平峰,  
午后晴云雨后松。  
想是仙岩楼佛境,  
高悬暮鼓和晨钟。  
(四)白竺村  
白竺乡是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下辖的一个乡,座落于湘东区东南部,是赣湘两省四县区(攸县、莲花县、芦溪县、湘东区)交界之地,距萍乡城30公里。  
全乡总面积176平方公里,境内以山岭居多,山林总面积2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植被丰富,境内还有银杏、红豆杉等名贵国家爱护的树种。  
白竺的人字瀑布,在这边算是很不错的一个地方,就是去哪里的路不是太好走,进入瀑布的路也是有点崎岖,不过这也变相爱护了这个地方  
景点位置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白竺乡  
(五)赤山石洞口宣王傩神庙  
石洞口傩文化的起源,据当地杜氏家谱中“傩自周始”的记载来判断,石洞口的傩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  
石洞口现存的傩庙综合杜氏家谱中所述: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29年)由时任萍乡知县杜谷珍之子杜传芳倡头集资兴建,至今有622年历史,期间进行过几次重修。  
傩面具是傩文化中最具特征的符号。跟随历史的进程,它的内涵愈来愈丰富,覆盖面愈来愈宽,从原始的驱赶疫鬼,发展到驱恶、逐疫、祛灾、避难、镇邪、占卜、治病、求子、求财、祈禄、纳吉等等。跟随道教的产生,佛教的传入和我们思维能力的慢慢提高,傩面具的形象也逐渐丰富起来,道、教两教神话中的人物、神诋、历史英雄人物、民间故事、传说人物,充实了傩面具形象队伍。慢慢朝着宗教化、世俗化、人性化、写实化的方向发展。据石洞口从事傩祭活动的老道士遗存下来的道书中所列举的明清时期傩神面人物有600多个,当中有天神、地神、冥神,历史人物、征战英雄。这些傩神除在庙中的神殿上挤得满满的外,凡居住在石洞口的百姓家都在家中设了神案,供奉着一两只或三四只傩神面具。真可谓家家设神案,户户有傩神。  
石洞口的傩舞(旧时叫仰傩神、踩傩神或跳傩神)历史上就誉满萍城,并慢慢从娱神演化成人的文化活动。清乾隆年间有一位就任萍乡知县的胥绳武,写过一首咏傩《竹枝词》:“五隅年例扮迎春,忙煞城里城外人,所幸太平有个事,顽随衡去跳傩神。”石洞口傩舞,音乐古朴,舞姿粗犷,色彩神秘,且展示出不同层次、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的痕迹,不但有着深奥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观赏价值,给现代艺术以借鉴和启迪,还为宗教学、民族学、历史学、艺术学、我们学乃至东方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活教材。  
石洞口傩文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重新“出土”以来,先后被选入首届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展览会、“中华百绝”博览会、南戴河“万博文化城”展览会、香港国际傩面具展览会、第五届国际民间艺术节上展览、展演,为提高萍乡在国内国际上的知名度作出了一定的奉献。前些年应邀赴宝岛台湾参加客家文化活动月,傩舞“土地赐福”、“钟馗驱邪”和“和尚道士观风水”轰动了全台,十四家新闻媒体对石洞口的傩舞表演进行了高度的评价。石洞口傩舞为两岸民间文化交流当了排头兵。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先后有法国、西班牙、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多批傩学专家学者前来石洞口考察探秘。国内亦有很多傩学专家学者前来专访。中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石洞口真可谓是傩文化的宝库,“三宝”(傩庙、傩面具、傩舞)圣地。  
石洞口地理位置优越,距萍乡市区仅仅有五公里,与秋收起义广场和安源纪念馆遥相呼应,构成了品字型的旅游框架。  
日前,萍乡傩文化已成为国家AAAAA级古色文化景观。  
(六)毛家湾文化村  
毛家湾文化村由萍乡市毛家湾食品有限公司投资建造,占地60亩,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延伸,以侗族和江南古民居委整体建筑风格。座落于国家萍乡高新工业园北区,319国道与迎宾大道交汇处,北临长杭高铁萍乡(彭高)站,紧接沪昆高速路口,背靠田中湿地公园,新建的市政府大楼眺首可望。  
毛家湾文化村以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教育为依托,以“生态美食、崇尚自然、民俗演绎、传承历史”为经营理念,集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内设:农家餐饮、青少年乐园、垂钓休闲、农耕民俗、生态农庄、禽类饲养、快乐烧烤、拓展培训、客房棋牌、名人雕塑、食品加工、红色文化展示等。2011年总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完成税收100万元。  
(七)泰和寺  
泰和观音禅院,原名泰和庵。小地名叫“苍龙吐珠”,系风水宝地。这里风景幽静,空气清新;两山环抱,一径独出;门前古樟蔽日,后山枫林成片;院内梵音缭绕,钟鼓长鸣。为弘扬佛教文化,满足佛教信徒的宗教生活以及大众文化休闲的需要,泰和观音禅院于2003年开始扩建改造,累计投资8000多万元进行修缮改造,全新面貌的泰和观音禅院于2007年十月面向世人全面开放。日前泰和观音禅院是江南地区综合规模最大的寺院之一。景区现已初具规模,客源稳定,年迎接招待游客、香客约10万人次左右。  
泰和庵始建于晋代,初建台,后改为庵,历代香火旺盛。现在的泰和观音禅院是中南地区赫赫有名的佛教文化圣地,建筑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土地使用面积约48亩,尼众数十人。仿古式的主体建筑,依地势起伏而架构,中轴线上,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大悲殿、法堂、藏经阁等仿古式礼佛宏愿圣地。逐阶而上,层叠高耸,气势宏伟,雕刻精细,栩栩如生;民居式的附属建筑,傍山形蜿蜒而平砌。左右两侧,三合院、五观堂、居士寮、客堂等静心禅思、夙兴夜寐的地方,错落有致、朴实无华。合理的布局,肃穆的氛围,使古老的泰和庵展示出胜于以往的兴旺景象。高规格的建筑,佛缘精深的僧尼、信众,秀媚的自然景光,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崭新的泰和观音禅院,必将依佛的意愿为萍乡的稳定、繁荣和发展作出应有的奉献。  
温馨提示:泰和寺座落于萍乡西郊里善村,从城南汽车站坐萍乡至麻山客车至井冲右拐便能到达。  
(八)麻山幸福村景区  
萍乡市麻山幸福村景区座落于萍乡市湘东区麻山镇,距离萍乡城区10公里,总面积3.9平方公里,农户586户,人口2573人。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媚,春来山花烂漫,盛夏瓜果累累,秋日天高气爽,寒冬腊味飘香,加上规模宏大的农业景点,微观的农事体验,使游客置身当中,飘然欲仙之感美不胜收,属原生态的自然田园风光,是休闲旅游的首选之地。  
作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江西省农业旅游示范点所在地,麻山幸福村环绕乡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加收入,以葡萄、草莓、无公害蔬菜、果树栽培、花卉苗木等产业发展为重点,以“观农家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采农家果,干农家活,体验农家生活乐趣”为内容,把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与新乡村建设、与改善乡村环境、与建设优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与提高农民素质、与民俗文化爱护、与打造乡村品牌相结合,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充分利用肥壮的土壤,广阔的田野,正在踊跃打造生态农业、特色农业、规模农业,严防多种污染,营造清新宜人的自然环境。日前,全体村民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建设红色吸引人、绿色陶醉人、休闲留住人的乡村旅游景区。景区内现有游客迎接招待中心2处,讲解员6名,32户农家乐住宿餐饮迎接招待户,可同时迎接招待500人;860亩葡萄基地、35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00亩草莓基地、桔、栗、梨等百果园200亩,150亩山花园艺场、观赏鱼、龙虾等水产养殖基地;腰鼓队、军鼓队、狮灯、龙灯、民乐等地方传统体育文化展示;萍乡老三篇、四大土酒、茶叶、萍乡腊肉、萍乡花果等土特产销售,搭建了葡萄走廊、铺设了观景小道并修建了公厕、景观桥等,最后建设成为集农业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农家乐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  
温馨提示:从城南出发沿萍麻公路至麻山镇前1公里左拐便能到达幸福村。  
(九)秦人古洞  
秦人古洞,座落于湘江东岸,位于株洲茶陵县枣市镇岩口村长春坞西端的山陬,这里是佛道的“洞天福地”,更是人和自然美满相处的“世外桃源”,系茶陵八景之一。  
秦人古洞内分两层,上层须搭梯而上,人爬到上层,就象走进装饰豪华的会议大厅,穹顶钟乳倒悬,象灯饰,象绵幕绣帘,地面有石桌石凳,惟妙惟肖;下层须涉水而入,穹顶悬挂的钟乳晶莹剔透,既象人,又象飞禽走兽,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秦人古洞中有一溪流,流出的水澄沏,荡击岩石。溪流从洞中来,到洞中去,自成“水系”。  
溪涧两岸地势较平缓,秦人古洞外,有桃树一二十株,虽不是“有桃千树”,但到了春暖花开时节,一定能看到“桃花夹岸”的景致,寻到“桃花流水去千年”的诗境。  
秦人古洞有多大多长,谁也说不准。徐霞客当年考察此洞时,由于洞中的洞口太多太小,也没有弄清晰洞有多大多长。当地人传说,有人从安仁县的一个洞口倒了一担谷糠,从秦人古洞中漂流出来。  
(十)曹源洞  
曹源洞座落于湘东北部,距萍乡市区13公里,离湘东城区中心3公里。因座落于洞岭(古称金山)之下,又洞中溪流源自曹家山,故称为金山曹源洞。  
洞内遍布钟乳石、石笋、石花、石幔,玲珑剔透,千姿百态。内分干洞和水洞两部分,干洞长约600—700米,最大的地方可以接待1000多人,高处达40米。入洞,约行十来米,有一长15米、宽20米、高30米的大厅,四周石乳丛生,上下犬牙交织,中间是一个九品莲台,一形似观音的石人端坐于上,又有一小石人拜伏于前,宛如真人。水洞蜿蜒曲折,时大时小,时高时矮,泉水自潭底涌出,从石缝中流出洞外,水中常可见鲤鱼游走。此水常年不绝,灌溉着千余亩良田。利用此泉水现已开发出一片200多亩的水产科技场,放养珍稀鱼种,除进行科研外,还可供人们观赏、垂钓。在洞外,山的右侧有一幽静的山谷,沿着山路两旁,有五座圆形的小山丘,是当年战备油库的五个巨大的储油罐,当地人称“蒙古包”。现油库已搬走,留下五个直径40多米、高20多米的圆形外壳,里面冬暖夏凉,是避暑休闲的理想地方。  
景点位置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泉田乡甘泉村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