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龙岩市风水民俗

  • 风水民俗
  • 2022-08-14 19:58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龙岩市地理位置  
龙岩市座落于北纬24度23分~26度02分,东经115度51分~117度45分之间。东西长约192千米,南北宽约182千米,总面积19028平方千米,占福建省陆地面积的15.7%。当中山地14964平方千米,丘陵3101平方千米,平原985平方千米。  
二、文化事业  
龙岩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和著名侨区,客家民系构成的重要起点和重要聚集地,也是中国著名革命老区和中央苏区。龙岩市大力扶持重要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爱护工作,推进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河洛文化等起到地方特色的文化建设,踊跃争取永定土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一月启动古田会议旧址群文物修复爱护利用工作,投入近1300万元;2005年十二月又启动古田会议旧址群维修爱护二期工程,完成投资3200万元。2008年七月六日,中国“福建土楼”·永定土楼在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启动了冠豸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完成古田会议会址群维修爱护二期工程建设,古田镇被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改版、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维修爱护、乡镇文化站建设顺利推进,成功举行纪念胡文虎先生诞辰125周年活动。  
2008年,龙岩市新增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项目,古田会议会址群维修爱护三期工程、龙岩博物馆改版顺利推进,完成2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工程。20户以上自然村均实现通广播电视,完成13万户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  
2008年末全市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9个,剧场、影剧院9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7个,公共图书馆7个,书藏量74万册,博物馆12个。文化系统各种艺术表演团体艺术演出499场,观众71万人次;剧场、影剧院演(映)出场次5081场;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25%;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8.89%;有线电视用户32.09万户,入户率达39.4%。全市出版图书253种,总印数32.2万册;报纸11种,总印数4620.7万份;期刊23种,总印数28.11万册。  
2019年末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6个,影剧院19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7个,书藏量199万册,博物馆14个。文化系统各种艺术表演团体艺术演出502场,观众6万人次;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27%;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8.98%。各级文化馆组织举行展览45个,组织文艺活动206次,服务21.49万人次;博物馆举行58个基本陈列和123个暂时展览,共有1060万人次参观。举行社会教育活动624次,共有35.2万人次参加。  
2019年末出版图书164种,总印数23.2万册;报纸9种,总印数18.33万份;期刊6种,总印数3.6万册。  
国家一级图书馆:龙岩图书馆、上杭县图书馆、霞浦县图书馆。  
三、语言  
龙岩长汀、连城、武平、上杭、永定五县通行客家话,均属闽西客家语方言,占本地语言的75%以上;龙岩市新罗区(闽南方言龙岩话片区)、漳平市(闽南语系漳州腔漳平话;部分地区如溪南新桥等接近泉州地区为泉腔)通行闽南语。还有一般话在该地区使用的非常广泛。  
四、风俗习惯  
娶亲  
闽西客家人的迎娶婚礼别有风情。男家的迎亲队抵达女家后,新娘要站在门口一个画有八卦太极图的米筛中换上新鞋,称为过“米筛”,这是象征留下娘家的活土(财气),到婆家去重创业。接着新娘被背出家门,上车时她的兄弟要用一碗水泼到车上,表明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此时,新娘便要放声恸哭。到达男家后,新娘还要跨过火红的木碳炉,以示“兴盛”。之后才开始婚礼的各个程序。  
客家凉帽  
客家凉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凉帽用薄薄的蔑片或麦杆编成,斗笠的顶部缝着布,帽沿四周除正面外,垂挂着五寸来长的彩布,未婚的姑娘还要在垂布的两端挂五颜六色的彩带。彩带是客家姑娘婚否的标志。凉帽除了有遮阳、防雨、防尘的功效外,亦是客家妇女独特的头饰。  
姑田游大龙  
元宵佳节游大龙是连城县姑田镇的传统文娱活动,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姑田纸扎龙直径70厘米,长600余米,由一百五十节组成,由600余名青壮年参舞,被誉为“天下第一龙”。  
闽西木偶戏  
木偶多至36个,每个木偶由10多条线操吊,木偶身长77厘米,眼珠会转,嘴会张合,四肢能活动。分为文、武小生,文、武老生,正、武、丑、老旦,文、武净和文丑等角色。木偶戏剧目达到几百种之多。  
五、龙岩采茶灯  
龙岩采茶灯又名采茶扑蝶,明清年间盛行于龙岩赤尾山。采茶灯由广东传入,距今约260年。其基本舞步风格独特,步法轻盈、细碎、身体挺拔。舞蹈以穿插变队形为主,通常有几十种花式。采茶灯的音乐, 采纳宫廷流落民间的古曲和当地的民间小调,音乐曲调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并配以戏文、民间故事为内容的唱词、边舞边唱。  
六、闽西客家十番音乐  
十番音乐又称“十班”、“五对”等,因用丝、竹、革、木、金制作的十件乐器演奏而得名。客家十番音乐是历代客家民间艺人传承的民间器乐曲,其乐曲标题多描绘大自然及客家人生活习俗情趣,如《碧水山涯》、《湖光柳色》、《好花圆月》、《梅兰菊竹》、《莺歌燕舞》等。另外,客家十番音乐还汲取了历代戏曲剧种中的曲段、唱段和曲艺作品等。  
闽西客家十番乐队无论乐手的人数还是使用的乐器都没有严格的规定,一支十番乐队通常少则五到七人,多则十到几十人不等。  
客家十番音乐最基本的乐器有曲笛、芦管、琵琶、三弦、二胡、小胖壶、大胖壶、夹板等,笛子为其领奏乐器。客家十番音乐的演奏形式分坐奏和行奏两种,掌板者为指挥。笛子引路(主导),文场和武场间接进行。  
日前闽西客家十番音乐处于后继乏人的境界,急需抢救和爱护。  
七、闽西汉剧  
闽西汉剧是福建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西皮、二簧声腔体系,旧称外江戏,亦称乱弹,主要流行于闽西、粤东、赣南、闽南、台湾等地,影响遍及东南亚地区。清代乾隆年间,乱弹流入闽西后,接连不断汲取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于嘉庆年间逐一衍化成闽西本地的地方戏曲剧种,原来称为乱弹,上世纪30年代初定名为汉剧,50年代末为与湖北汉剧相分别,正式改称闽西汉剧。  
根据剧目清单,闽西汉剧可查的传统剧目总数有836个,《醉园》、《兰继子》、《时迁偷鸡》、《臧眉寺》、《审六曲》、《洛阳失印》、《百里奚》、《大闹开封府》、《二进宫》等是当中的代表性剧目。闽西汉剧的脚色行当分生、旦、丑、公、婆、净六大类,表演程式各行当不同,即使是同一行当也有差异。每个行当均有一套传统的基本功,如“倒吊莲”、“画眉跳架”、“过火坑”、“跳刀尖”、“桌上翻”等武功技艺就为闽西汉剧所独有。  
闽西汉剧唱腔以西皮、二簧为主,兼用昆腔、梆子腔、弋阳腔等各种声腔,并汲取了大量在闽西、闽南广泛流行的民间小调和佛、道教音乐。在闽西汉剧的声腔中,各行当有不同的发音方法。小生、青衣、花旦、正旦用假嗓;老生、老旦、丑用本嗓;黑净发炸音;红净真假嗓结合,强调鼻腔与后脑共鸣,嗓音纯洁洪亮,行腔雄浑舒展,刚柔相济,在全国较为少见。道白与唱词以官话为基础,押中州韵,又结合闽西方言,故有“土官话”之称。闽西汉剧的乐队建制与其他皮簧剧种有显然分别,它以吊规、提胡、洋琴、小三弦“四大件”为基础,加上椰胡、中胡、阮、竹笛、唢呐、号头等民族乐器。乐器中的吊规、大苏锣极具特色,吊规状如牛角,又名牛角弦,发音高尖、清脆,是闽西汉剧的领奏乐器;大苏锣直径80公分左右,重十七八斤,体积巨大,奏出的音乐古朴雅静,舒缓悠扬。  
闽西汉剧和乱弹及湖北汉剧有着亲缘关系,能够从中梳理出地方声腔剧种流变的基本轨迹。在现代化进程加快速度的今天,闽西汉剧也遭遇了生存危机,亟待抢救、爱护。  
八、闽西客家元宵节庆  
闽西为客家人的祖籍地,是客家民系构成地之一。客家人在由北向南的长途跋涉和频繁迁徙中,把古老的中原文化习俗带到闽西,并与当地文化相互渗透,构成风情万种、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元宵节庆习俗是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客家元宵节的“游大龙、走古事、赏花灯、烧炮”等习俗沿袭至今,仍保持着古老、自然的文化形态。  
客家是汉民族一个特殊的支系,中古以前,客家先民大多居住在北方中原地区,因为战乱等因素,从西晋开始,客家先民先后五次南迁。在南迁过程中,客家人不但保留了古老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并且汲取了闽越、畲、瑶等族的文化和风俗,逐一构成闽西客家传统的元宵节庆活动。闽西客家元宵节庆活动主要流传于闽西的连城县、永定县、长汀县、武平县、上杭县五个客家聚居地,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包括连城姑田游大龙、连城罗坊走古事、连城芷溪花灯、永定抚市花灯故事、连城新泉烧炮等。  
闽西客家元宵节庆起到全民性、娱乐性、竞技性、神秘性、艺术性等特点。连城姑田游大龙承传至今已历二十二代,主要道具大龙 采纳杉木板、篾条、棉纸、牛皮等制作,整个活动由迎接“公爹”、制作大龙、游前准备、出龙、游龙、烧龙等环节组成。连城罗坊走古事承传至今已历二十八代,主要用品古事棚重约200公斤,活动包括组织落实、制作古事棚、安神斋戒、准备活动、竞走古事、古事下溪等环节。连城芷溪花灯 采纳竹篾、棉纸、通草纸、蜘蛛纱、米粒珠、彩色木偶头、琉璃杯、五彩小绒球、火螺、花灯竹等制成,其制作包括劈竹篾、制作花灯骨架、刻花板、上糨糊布花灯、制作走马灯、组装花灯等步骤,承传至今已历二十五代。新泉烧炮承传至今已历五代,活动所用器具主要有鞭炮、门板、香纸、蜡烛、“三太祖师”菩萨轿、锣鼓、十番乐器等。  
闽西客家元宵节庆习俗是客家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客家社会形态、传统精神赖以世代相传的一种重要载体,它详细生动地反映了客家人的价值观和审美理想,起到社会学、我们学、民族学、美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九、唢呐艺术(长汀公嫲吹)  
“长汀公嫲吹”据传已有1000多年历史,有据可查的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流行于闽西长汀县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其用“公吹”和“嫲吹”的对奏为主奏,配以二胡、揶胡、三弦、扬琴等弦乐、弹拨乐器和大鼓、小鼓、大钹、小钹、云锣、大锣等打击乐器构成合奏。在传统演奏中,“公吹”、“嫲吹”之间的衔接有严格规定,公吹带头至一定的乐句,“嫲吹”接上。“公吹”的乐句称为问句,“嫲吹”的乐句称为答句。“长汀公嫲吹”也是汀州客家传统鼓乐大型曲牌之一,其结构构成与戏曲唱腔颇为相似,板式有散板,单板(慢板),双板(中板),快板,构成散—慢—中—快的多样板式。  
“公嫲吹”乐器的编配主要是由一对高低音唢呐组成,二者进行对奏、和吹。高音唢呐称“公吹”,其音短而细;低音唢呐称“嫲吹”,其音长而粗。“公吹”所奏旋律称为“雄句”,“嫲吹”所奏旋律称为“雌句”。演奏时,公嫲二吹之间构成对奏、支声关系。  
“长汀公嫲吹”的音乐风格起到质朴、恳切、优美抒情的特点,曲调一问一答、哀怨缠绵,如泣如诉,起到很强的欣赏性。长汀公嫲吹与客家民俗活动相伴而生,早已融入客家民俗并已成为客家传统民俗的一部分。  
十、闽西客家春耕习俗  
闽西客家山民在春播时祭祀神灵,构成民间农耕信仰文化,自明初沿袭至今,仍存“作大福”、“百壶祭”、“犁春牛”等习俗。“作大福”为民间的迎神赛会,是人们为攘除灾害、祈求平安而进行的祭祀活动;并把“二月二”行“保苗祭”和“六月六”行“百鸭祭”的祭祀活动,统称为“百壶祭”;“犁春牛”是游春牛娱乐活动,平常在立春举办。  
十一、中医养生(永定万应茶)  
采善堂"万应茶饼"始于清朝嘉庆年间,由永定著名老中医卢曾雄在漳州执医制药而成。"万应茶饼" 采纳独有的高山茶叶和三十各种名贵地道中药材,经独特中药传统炮制工艺加工配制成,整个生产过程有100多道工序,是传统中药炮制和保持传统中药的典型代表。该药可治各种外感和消化道疾病,疗效明显,行销甚广。  
十二、连城雕版印刷技艺  
连城四堡雕版印刷业源于宋、兴于明、盛于清,历史上曾是中国古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其印刷工艺精致,纸张质地好,装帧考究,精巧慷慨;字多为宋体、笔划整齐,字形清秀;校核严谨,讹错甚少。为日前唯一幸存的雕版基地遗址,现存的古书坊、雕版、古书籍、印刷工具及雕版印刷工艺等,堪称印刷与出版史上的活化石。  
十三、闽西(上杭)傀儡戏  
闽西(上杭)傀儡戏和闽西汉剧、闽西山歌戏并称闽西三大剧种,亦是福建省有地方特色的剧种之一。  
上杭被称为“木偶之乡”,上杭白砂乡是中国闽西(上杭)木偶的发源地。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明朝初年,上杭白砂乡张坑农民赖法魁、白砂塘丰农民李法佐、李法佑、温发明等4人,到杭州学高腔木偶戏艺,艺满之后,回到上杭,带回一套傀儡18个(俗称十八罗汉)。白砂乡水竹洋村梁姓先祖由浙江杭州钱塘县迁徙而来,把傀儡戏带入上杭。“田公”是历代木偶戏艺人恭敬的祖师、戏神,“田公堂”是木偶艺人祭供祖师的地方,白砂乡水竹洋建有“田公堂”,历史上传承有“田公会”,有会田收入作活动经费。  
木偶戏传入白砂后,慢慢在本县各乡流传和发展。至清光绪(1875—1908)年间,全县的木偶戏班已发展到120多个,木偶戏在职人士达数百人。据1983年召开的“木偶戏老艺人座谈会”上所追记的(可知班名或班主)戏班有90个(详见《上杭县木偶戏班社一浏览表》)。至建国初期,尚有56个戏班保持活动。  
上杭木偶戏不仅在本县流传,还慢慢流传至龙岩市各县(区)以及闽粤赣边区乃至浙江、湖南、台湾等省的一些地区。据相关资料记载:1865年,长汀涂坊人曹如文,至白砂投师学习木偶戏艺,艺成回乡组建木偶戏(高腔)班,自此,长汀始有木偶戏;1850年,永定坎市人张兆登,至上杭投师学习木偶戏艺,艺成回乡组建(明凤堂)戏班,自此,永定始有木偶戏;1898年,白砂塘丰艺人李如意,与连城县赖源乡徐象球结拜金兰,以次子李金玲过继给徐为子,改名徐传华,迁居赖源,由传华组建(老福星堂)戏班,自此,连城始有木偶戏;1918年,永定木偶戏艺人张隆彩之子张品荣,迁居新罗白沙,随将(老荣顺堂)戏班迁往新罗白沙传习。自此,新罗始有木偶戏;1883年,白砂艺人李佳富,率(佳庆堂)戏班往江西石城演出,后定居石城,木偶戏艺由此传入江西省石城县;清康熙五十年(1694),本县来苏里田背村人刘嵩生移居江西修水县,旋又徒湖南平江长寿街定居,与刘同行有一上杭张姓傀儡戏艺人随其外出逃荒,到长寿后,张以演傀儡戏为生,自此,湖南始有木偶戏;民国时期,本县黄潭(贵兰堂)戏班班主龚贵玉入赘广东大埔,将戏班改名为(新金兰)。  
上杭木偶戏经过500多年的发展,开成了比较完整的艺术体系,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表演艺术家。1954年八月,龙岩专区抽调上杭的丘必书、李贞传、刘锦丛、李象贤,加上连城徐传华、徐火焱,长汀曹如锋,永定张美金四人,计八人,组成“闽西木偶戏代表队”,以《大名府》一剧为主,随带《对玉环》参加“福建省第二届地方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两剧目均获一等奖。同年九月,应选赴沪参加“华东区地方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特种艺术表演奖。1995年正月,应选晋京参加“全国十三省木偶戏、皮影戏会演”,《大名府》一剧被选进怀仁堂为1、1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专场演出。会演期间,中国木偶艺术剧团以及兄弟省市木偶艺术界同仁和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木偶艺术家至“闽西代表队”参观、访问、学习。1986年,上杭木偶剧团创作、演出神话剧《借雨降妖记》(编剧丘亿初),应选参加在泉州举行的“国际木偶节”演出。期间,曾与英国、民主德国、奥地利、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和各省、市木偶艺术家进行艺术交流。十月,上杭县木偶剧团被“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汲取为团体会员。  
经过历代艺人的传承发展,上杭傀儡戏已成为独具特色的艺术剧种,构成了自我的风格和特征:  
(1)木偶戏的演出活动,正如艺人们所说的:“是从儒、释、道三教中借饭吃”。与民间的祭祠墓、酬神灵、安龙打醮、驱邪除秽等民俗活动和传统节日庆典等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后,虽组建成专业化的木偶剧团,也常常被民间请去为节日、民俗活动演出。在现代文化娱乐项目多元化情况下,木偶戏基本上回到民间,使其构成对民间习俗的依存性特征;(2)木偶戏是集雕塑、音乐、表演操作、制作工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从最初的“十八罗汉”十八个木偶发展成“二十四诸天”24个木偶。经艺人的代代相传,在提线技术上有一套“专四台角、打四台角、整冠、拍衣、撩袍、端带”等表演程式,其开台、结尾升堂、迎送顾客等特定场面均有特定场面均有特定的音乐、锣鼓,起到表演程式化特征;(3)经过艺人们的发展创新。木偶形体原先高1尺8寸,渐渐增至2尺5寸,偶线也从五条增至十六条,一些特技木偶装线更多。制造了“揉鞭、揉棍、背人、脱衣、钉刀枪、打五彩、抢人头、弄蛇、舞狮、钻火圈、口中喷火”等特技,动作灵便多变细腻传神,十分逼真,起到表演操作技艺精湛的特征;(4)木偶戏班分高腔、乱弹两种。高腔无伴奏,只用一人主唱、锣鼓和帮腔衬托气氛,有“九调十三腔”等板式,继承了发展了戈阳声腔。而“乱弹”则 采纳闽西汉剧(外江戏)的皮黄声腔,加民族管弦乐器伴奏。无论高腔、乱弹均汲取了当地民间音乐、小调融入剧中构成自我的风格,起到艺术多元化特征;(5)高腔、乱弹各自组班,两种流派独立发展又互相依存,起到共存性特征;(6)木偶戏除演出正规的传统剧目外,还演“传本”“杂剧”,剧目可由东家点演。演“传本”时多由艺人按“提纲”即兴编词说唱。非常是高腔木偶戏的唱腔“向无曲谱,只沿土俗”,演唱中“句调长短、声音高下,能够随心入腔”,人有较强的说唱性特征;(7)上杭木偶戏历史悠久,积蓄了一千多个传统剧目。常演的就有《征东》、《征西》、《平南》、《扫北》、《隋唐》、《反唐》、《华光》、《夫人传》等“传本”(持续剧)以及《双贵图》、《九世居》、《万里侯》、《大名府》、《水漫金山》等优秀传统剧。往往一个“传本”演三五天,《隋唐传》可演五六十天,起到演出剧目丰富的特征;(8)木偶戏相传起源于汉朝的军师陈平,制作偶人“美女”智退匈奴冒顿的故事。加上民间祈福禳灾、请神过醮、节日喜庆必有木偶戏,其精湛的技艺令人倾倒,还有作法安神等民俗表演,成为人们心中的吉祥使者,使木偶戏起到神圣的传奇特征;(9)据“上杭木偶志”记载,最鼎盛时期,上杭境内就有近二百个班社,因为演出市场有限,各班社竞往闽、粤、赣、湘、浙各地演出,跟随艺人的外迁,逐一将木偶戏流传到闽西各县及闽、赣、湘、浙、粤、台湾等省,使其起到了活动范围广、传播面大的特征;(10)经几百年发展,各不同行当说唱发间也不同。生、旦、净、丑四门十二个角色,区别用原嗓、假嗓、炸音等体现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的不同,人偶、动物偶的雕刻、制作也很精细,有的木偶眼睛、嘴马、舌头、手指都能活动,龟、蛇、鸟、兽等动物栩栩如生,给予木偶戏表演细腻传神,制作工橄精致的特征。  
上杭傀儡戏的服饰、冠带、道具的形制,是经历了一个由粗渐精、由简至繁、由小渐大的发展阶段的。从原用料的质地、尺寸规格到制作工艺及穿戴习惯,都能够看出它的发展变化。  
乱弹班兴起以来,木偶戏的服饰日趋统一。也就是说,各个班社都有一套基本的服装,这些服装的名称也比较统一。有以下一些主要的品类:  
(1)服装:五色袍(红、黄、黑、白、青)、五色甲、寿子衣、八卦衣、公主衣、女红袍、门神甲、披风、肚挂衣(官星衣)、马挂、花旦衣、五色裙、老生衣、小生衣、旦衣、三花衣、老旦衣、红旦衣、兰旦衣、田公衣、号挂(兵夹子)背甲、丝托、女云圈、苦裙、观音衣(白衣)、袈裟、雪衣、道姑衣、桶子衣、英雄巾等等。  
(2)冠带:文帝帽、武帝帽、二王盔、平天冠、扎巾盔、帅盔、荷叶盔、太子盔(紫金冠)、大过龙、小过龙、老旦厄、相雕、驸马雕、纱帽(尖、方、园)、文凤冠、武凤冠、狮子灰、太监帽、太师巾、中军帽、九篓帽、文仆、武仆、珠子厄、翡翠、翠雕、秀才巾、公子帽、奴才帽、抓子帽、瓦子巾、和尚帽、观音帽、佛帽、圈子帽、三花帽、飘巾、乡官帽(员外)老生帽、凤帽、道姑帽、帝王巾等。  
(3)道具:圣旨牌、香炉、蜡烛台、文房四宝、蓝子、印、签筒、令旗、令箭、灯笼、马鞭、仙扫、小娃、小鱼、钓杆、网、铳、手铐、枷锁、普扇、白扇、小盆、男性图、女性图、白鹤、刀、枪、蛇、虎、龙、鸟、龟、兽、马、狮、五彩(耙、刀、大刀、铜锤)、鞭、剑、柴刀、板斧、菜刀、锄头、扫帚、鱼叉、锅头、烟筒、包袱、伞、书、珠、葫芦、经箱、褡裢、柴夹、火笼、斗笠、杖、桨、方天战、大关刀、矛、盾、锏、弓、箭、銮等。  
在历代传承过程中,上杭木偶戏约定俗成了若干班规,主要有:(1)正、副台;(2)报锣;(3)“一请二催三赶”;(4)“跳加冠”与“打金榜”;(5)“因公舌”;(6)手语;(7)槌背学锣鼓。  
木偶戏演出习俗,据老艺人刘金寿回顾有0,即:不劝酒,睡高铺;“药王点眼”;“桃园三结义”。  
方寸木雕得形容酷肖装成生旦丑净莫笑他真真假假;  
数条线扯来非常活泼演出悲欢离合看到底节节传神。  
这副44字的长联生动而准确地道出了闽西(上杭)傀儡戏的特色。  
十四、客家土楼营造技艺  
永定客家土楼建筑工艺精致,讲究因时而异、因势造型,有防卫御敌、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好、冬暖夏凉的特点; 采纳当地生土夯筑,墙基宽达三米,底层墙厚1.5米,以圆形为上乘。土楼遍布永定全境,汀江、永定河流域的土楼以方形为多,圆形土楼多集中在金丰溪流域。日前土楼尚存2万多座,是研究古建筑的活化石。  
十五、龙岩适中盂兰盆节俗  
龙岩适中盂兰盆盛会,距今已有560年历史。经南宋大理学家朱熹引荐,纪念保全东晋半壁江山的名臣谢安,按中原传统民俗祭祀,保存了河洛文化的重要特色。每逢干支甲、乙、丙3年的农历十月,便举行一次为期半个月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其目的是增强邻里和睦团结,企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盛、族里平安。  
十六、四堡锡器制作技艺  
四堡锡器制作技艺有700多年的历史,传承至今已有26代。四堡锡器制作技艺主要分布在福建省连城县四堡乡。南宋末年,四堡枧头村青年吴一郎公到杭州其岳父处学习打锡技艺,将学来的锡器制作技艺结合四堡当地的民间民俗文化传统,探究出一套起到浓郁四堡地方特色的锡器制作工艺。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四堡乡枧头村人吴一龙因制作的锡器牢固耐用,美观慷慨,被誉为“能工巧匠,世所罕见”的打锡师傅,被明万历皇帝所赏识,赞誉为“锡状元”,四堡遂成为福建有名的锡器之乡。几百年来,打锡匠们农忙的时候务农,农闲时挑担出外,离乡背井、走村串户、以打锡为生。清代中叶,四堡有打锡匠多达500多人。在上世纪,四堡乡仍有近百位打锡人经营于闽赣两省。  
四堡锡器制作技艺流程包括:一、溶解与压片;二、裁料、制胚、倒模与焊接;三、打磨与抛光;四、雕花、刻字与装饰。相关器起到:锡原料、烙铁、松香、锉子、焊锡、石制模具、名为“锡旋”的特制刀具等。四堡锡器品种分为有用和工艺两大类,全部制作工序全由手工完成。  
四堡锡器制作技艺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它为客家文化和客家文明的延续发挥了巨大的效果。作为客家文明的见证,可通过它深入研究客家人的发源与发展,客家文化的构成、发展与传播以及客家人奇妙的民风民俗,并研究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作为一种工艺美术,其在制作技艺的雕花、刻字与装饰阶段,表现出了极高的雕刻工艺,起到相当的工艺美术价值。  
十七、龙岩咸酥花生传统加工技艺  
龙岩咸酥花生制作工艺可远溯至明朝万历年间,至今有四十多年历史;至清朝末年在龙岩城区及龙门、东肖等乡镇已有十多个较大的加工作坊批量生产龙岩咸酥花生。因为花生产地自然条件优越,传统加工焙制方法独特,使产品起到独特的地方风味,酥、香、脆,其味既香且微咸,咸中略带甘甜,吃起来口感松脆,香酥美味妙不可言。上世纪初,龙岩人常把龙岩咸酥花生作为当地特产馈赠海外侨胞和远方亲友,深受欢迎,“龙岩咸酥花生”的名字也是在这一时期被广泛传播。  
龙岩咸酥花生主要原料是龙岩新罗区地产花生, 采纳传统工艺精制而成,花生仁膜褐色,酥、香、脆,并且脂味较淡,花生内还附有脂肪、核黄素、钙、磷、卵磷脂、胆碱、不饱和脂肪酸、蛋氨酸以及各种维生素,起到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等功效。  
龙岩咸酥花生制作方法分湿焙和干焙二种。湿焙是将每年新收成的花生洗涤干净,然后加盐煮熟后晒干,再放进竹编花生烤笼焙制;干焙则是先将新收成的花生晒干,浸水加盐煮熟,低温慢烤,三天后装入瓮中,即可吃了。  
龙岩咸酥花生制作对每个加工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花生的营养成分,所含的蛋白质可与大豆相媲美,易为人体所汲取,因而起到一定的食品加工工艺价值。自古以来,龙岩人把咸酥花生视为吉祥之物,它象征“财丁两旺”,当地的婚庆、宴席都离不开花生,当地人还把它作为馈赠海外侨胞和远方亲友的上好佳品,使其被给予了一定的文化涵义。  
十八、龙岩田公元帅信俗  
一样是信仰田公元帅的龙岩上杭县白砂镇水竹洋“田公会”,是集傀儡戏班信仰社诞、傀儡行业社会(聚会)、地方傀儡戏展演三者于一体的民间戏剧庙会。闽西傀儡戏在清乾隆、嘉庆年间发展至鼎盛时期,上杭县非常是白砂镇附近周围地区的傀儡戏班社剧增,全县多达108个戏班。为了加强各地傀儡戏班之间的团结及解决相关的问题,水竹洋梁姓“龙凤堂”第十七代传人梁攀秀,在乾隆庚午年(1759)发起建立行业协会——田公会。其后,梁姓族人建一小庙供祀“田公”,称为“田公堂”。各地傀儡戏班每逢神诞都聚集“田公堂”祭拜祖师爷,邻近的傀儡班都会于“田公”诞辰(农历六月二十四)前往水竹洋上香,下午、晚上作庆贺神诞的演出。  
十九、连城客家木偶戏  
连城客家木偶戏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连城县境内。光绪二十四年,上杭县木偶戏班艺人李如意与连城县赖源乡人徐象球共同在赖源乡创办“老福星堂”木偶戏班,培养学徒,自此,提线木偶艺术流入连城。因为接连不断汲取连城当地方言和连城民间艺术养料,构成了起到地方特色的连城客家木偶戏。1930年,“汀连老福星木偶班社”创立;1952年,“连城姑田木偶剧社”创立;1954年,传统剧目《大名府》经创作编排重新走上舞台。  
连城客家木偶戏的剧目共有350个,其风格和特色体现在:1、剧目方面:数量多,题材广,内容丰富。语言通俗,富有乡土味。2、音乐方面:沿袭原木偶戏高腔的某些传统,有一种不同于闽西汉剧的特殊的风韵——“傀儡腔”,常加衬祠,同时在行腔上常作下滑音装饰,文场乐器中的吊规和唢呐为各班必备、必用。3、表演方面:包括扣线、指法等起到不同的特色。连城客家木偶戏属于一种准宗教的戏剧艺术式样,相关器具、制品有:偶人、偶物、持线板、多种脸谱、服饰、冠带、道具等。  
连城客家木偶戏不但有日前中国提线木偶中块头罕见的近1米高的木偶,有“王乞佬”这一特有喜剧角色,还有多种特色表演、独创的木偶书法技艺。另外连城客家木偶戏对台湾地区的木偶戏产生了一定影响,它为传播客家方言、文化,延续民族文化传承,沟通海峡两岸同胞感情,促进民族文化认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效果。  
二十、龙岩春节习俗  
正月初一  
各家择定吉时开门,放爆竹,焚香点烛,敬拜祖宗,男女老幼全新装扮,互道吉利话。家族聚居的大楼里,先请最有福气的人开大门,说“开门大吉”;走出大门又说“脚踏四方,方方得利”,燃放长挂鞭炮;然后,家家打开厨房门,放鞭炮,说好话。早餐普遍为,团圆汤丸、红枣、花生、糯米甜饭。人们不打扫,不洗衣,不挑水。孩童放鞭炮取乐,大人走家串户贺喜。各家为款待前来拜年的亲朋,大多摆出糖果、花生、甘蔗、金桔、甜枣、话梅、葡萄干等。客家备有肉丸、鸡肉、瘦肉、茶蛋、黄酒饷客,称为“食汤糁”,以劝酒至醉为热忱。  
初二  
回娘家走亲戚,岳家热情招待。龙岩、漳平始以荷包蛋、粉干作点心,再行宴请。若是新亲,则更盛大。  
初三  
龙岩城乡表演采茶灯、舞狮。客家盛行舞狮、船灯、龙灯、鼓吹、闹锣鼓和民间艺人的“打新年鼓”。这天,客家人将过年敬神敬祖宗的“岁饭”煮吃掉。是日又称“送穷日”,即把家里垃圾看成“穷鬼”清扫出门。家人不愿出门,也不欢迎宾客。  
初五  
龙岩、漳平称“初五隔开”,客家称“开小正”。开始“祈神”,祈求全年平安发达,烧去悬挂在大门的帘纸,上杭城厢从初五至初十,择日全家团聚饮宴,各食一盘红蛋,以吉利话互勉。是日,能够挑尿捅,做小农活。有些地方开始传统的迎神活动。连城流传民谚有“初一祖、初二郎、初三初四野婿郎(指初三初四拜年迟了),初五初六,有酒无肉(指为时更迟)”之说。事实上人们游乐时间经常至正月中旬。客家俗语云:“有吃无吃,聊(玩)到正月二十”。  
二十一、龙岩婚嫁习俗  
龙岩婚嫁习俗主要规定不论男女双方认识不认识,都先由男方托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父母故意,就托亲人到男家“游家风”,察看男方长相及家境情况。  
提亲  
不论男女双方认识不认识,都先由男方托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父母故意,就托亲人到男家“游家风”,察看男方长相及家境情况。有的先由媒人带男方去女方家,与女方相见认识,男女双方及家长都认可,就由女方把生相及出生日子用红纸写好送男方,男方把女方送来的红纸藏入米缸,逾三天后双方未出不吉利之事,即请算命先生占卜,男女可和合否,如无相尅对冲,即可订婚。  
订婚  
男方要送订婚饼和聘金给女方,送多少双方商量,有的要带九,表明婚姻爱情长久。男方送订婚饼及聘金到女方家后,女方要回赠花生给男方,后男女双方向亲戚朋友分送花生和订婚饼,以告知此婚事已定。女方向亲友送订婚饼后,亲戚要送布料给女方作嫁妆,朋友送红包。接着,男方请人择良辰吉日用红纸写好,加一包“盐米”,把婚期告知女方,俗称“庚贴”,又称“送日子”。此后,男方备办婚事,女方备办嫁妆。结婚:在结婚前一天,新郎及朋友到女方家搬接嫁妆。此前,男方购买的结婚用品,先送到女方家,也作为嫁妆以显耀女方嫁妆的丰厚。  
婚礼当天  
这天,新娘房门前挂喜庆联,把嫁妆所有摆出,点燃长明灯,并请一位年高的女人亲人守新房,亲人与新娘新郎对冲者,不得进入新娘房内。大厅布置很堂皇,张灯结彩,正中悬挂双喜金字,两旁按亲疏辈份挂亲友赠送的贺轴,男方母舅贺轴应挂首位。  
新娘出门,旧习要请一位老练的老妈子陪新娘,向新娘授教婚礼的风俗,井挑一对小灯笼到新郎家,现在陪新娘不请老妈子,而是女方的女朋友。有的山村新娘出门还得新郎去背出大门。迎新娘旧时是坐轿,现在是乘汽车过去。有的地方新娘出门后,女方要办“出阁”喜宴,宴请亲朋好友,现在是女方发帖,邀请亲友到男方家参加婚宴。新娘到男方家叫“入门”,进门时要走大门,公婆及兄弟要回避,不得迎面相遇。接着在大厅举办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交拜。[1]  
婚礼毕  
新郎新娘进入新娘房,后新娘在老妈子陪同下,去见识亲友,泼新娘茶,喝过新娘茶的亲友,要送红包给新娘。此时,请小舅子将女方送来的一对小鸡,从鸡笼里抓出一只,如是雄性,预兆新娘首胎生男婴。中午举行婚宴,宴请亲友。婚宴座位有严格规矩,先得请新郎的母舅入座,坐大厅首位,俗话叫“厅头”,厅头桌由新郎陪坐。开席时,厅头桌没有举杯动筷,客桌不敢开宴。席前席后都要放鞭炮,席前放炮后,晚来顾客就不敢进去赴宴;席后放过炮,顾客一定要离席。龙岩酒菜的地方特色,一定要有烊鱼、什锦。酒席接近尾声,有一道“姜鸡”,是主婚人与新郎向顾客敬酒菜。  
闹洞房  
俗称“彩新娘”。晚上亲朋好友成群结队,打着锣鼓到新郎家,进入新娘房,致词祝贺,如“足踏新娘房,金鸡对凤凰”、“新娘色色新,明年添新丁”,此时新娘向大家“敬茶”,杯内放入冰糖、蜜饯等。然后到大厅,进行“彩新娘”,由宾客派人主持,要求新郎新娘表演节目,唱山歌,喝交杯酒,新娘向新郎点烟等,一直闹到深夜才散。当新郎新娘就寝后,有的躲在窗外偷听新娘语,用小竹竿从窗口插到床前,把蚊帐挑起,称“挑帐眉”。  
婚后第二天  
新郎带礼品陪新娘做客,拜访岳父、岳母及兄弟亲人,女方父母备酒席,宴请新女婿及亲戚朋友,双方互送“彩头”,新郎新娘返回时,丈母娘要送甘蔗、芥菜二棵,表明新婚夫妻爱情甜密、相亲相爱、永结同心。新娘的兄弟姐妹要到屋前送行,新郎发给红包。有的地方接连二、三天回娘家。  
二十二、龙岩市饮食习俗  
1、灯盏糕:是将大米和黄豆浸泡后磨成米浆,调入细盐、味精、葱花,再用汤匙舀到特制的圆勺内,沉入煮沸的油锅中。米浆在沸油中快速膨胀成圆球形,很快就熟,至底面金黄时即可,入口酥脆,因其快速膨胀的过程如同变魔术通常,又称为“魔术糕”。  
2、梅菜扣肉:在龙岩,梅菜扣肉深受大众的爱慕,大到宴客的宴席,小至路边餐馆,都可见梅菜扣肉的身影。将焖好的肉片皮朝下装入扣碗,再摆入蒜瓣、目鱼片,菜干末铺在碗面上,淋上焖汁,上笼屉用大火蒸1小时取出,滗下蒸汁后,翻扣于圆盘。炒锅置旺火,倒入蒸汁烧沸,用淀粉调稀勾芡,淋于菜干扣肉上即成。  
3、下洋牛肉丸:是福建省传统的地方名菜,属于闽菜系,因出产地在龙岩市永定区下洋镇而命名。此菜以柔韧、松爽、味香著称。相传由广东兴宁人传入,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因为永定牛肉丸所用肉料都是精瘦牛肉,低脂肪、高蛋白,所以,多年来一直颇受大家爱慕,成为当地主要风味美吃了一。  
4、油饭:是龙岩人在立夏这天需要要吃的美食。吃油饭预示着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不会饿肚子。油饭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猪肉、油葱、香菇、虾米等。当地人先把糯米和粳米煮八九分熟,然后用猪油爆香葱,再拌上虾米、肉丁、香菇,浇上酱油,撒上调味品,待佐料爆炒到一定火候时,把沥干的米倒入锅中翻炒即可。  
5、糍粑:每逢传统节日、打醮等活动,乡村人家户户打糍粑,演成习俗,流传至今。糍粑是用糯米放在清水中浸泡,后捞起放入饭甑蒸熟,再把蒸熟的糯米倒入石臼,用一把丁字形的大木棰不停地舂打而成;将舂好的糍粑捏成或大或小的扁圆形状,沾上白糖和炒熟黄豆或花生芝麻粉食用,十分香滑可口。  
二十三、龙岩市著名景点  
(一)龙岩市古田旅游区  
古田旅游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座落于福建省西南部,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规划面积7.6平方公里,拥有古田会议会址群、古田会议纪念馆、毛主席纪念园等核心景区,是“全国十大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古田会议会址位于闽、赣、粤三省交界处,座落于福建上杭县古田镇溪背村,原系廖氏宗祠,又名万源祠,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民国初,为推行新学,该祠改为和声小学。1929年五月,红四军第二次入闽,开展土地革命,和声小学改名为“曙光小学”。  
古田会议会址位于闽、赣、粤三省交界处,座落于福建上杭县古田镇溪背村,原系廖氏宗祠,又名万源祠,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民国初,为推行新学,该祠改为和声小学。1929年五月,红四军第二次入闽,开展土地革命,和声小学改名为“曙光小学”。  
祠堂由前后厅和左右厢房组成,建筑面积826平方米。1929年十二月,毛泽东同志主持的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通过了起到历史意义的古田会议决议案。这便是著名的古田会议。  
祠堂由前后厅和左右厢房组成,建筑面积826平方米。1929年十二月,毛泽东同志主持的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通过了起到历史意义的古田会议决议案。这便是著名的古田会议。  
日前,会址大厅已恢复当年开会的原貌。马克思、列宁画像和代表席位、大会会标、主席台以及墙上的党旗都按原样放着。会址左边有荷花池,右边有红军检阅台,后面竖立“古田会议永放光芒”8个红色大字,背后是茂盛的树林。会址对面,有60年代新建的古田会议陈列馆。多是闽西革命文物珍品,是福建省收藏革命文物最丰富、规模较大的纪念馆。  
日前,会址大厅已恢复当年开会的原貌。马克思、列宁画像和代表席位、大会会标、主席台以及墙上的党旗都按原样放着。会址左边有荷花池,右边有红军检阅台,后面竖立“古田会议永放光芒”8个红色大字,背后是茂盛的树林。会址对面,有60年代新建的古田会议陈列馆。多是闽西革命文物珍品,是福建省收藏革命文物最丰富、规模较大的纪念馆。  
1929年十二月下旬,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闽西上杭古田召开,总结了红军诞生以来的建军经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不但解决了怎么样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一重大问题,并且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建军的根本原则。  
1929年十二月下旬,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闽西上杭古田召开,总结了红军诞生以来的建军经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不但解决了怎么样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一重大问题,并且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建军的根本原则。  
古田会议上,毛泽东作政治报告,朱德作军事报告,陈毅传达中央九月来信。大会经过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了毛泽东代表前委起草的约3万余字的8个决议案,总称《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当中第一部分,也是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随后编入了《毛泽东选集》。会议选举毛泽东、朱德、陈毅、罗荣桓等11人为中共红四军前委委员。  
古田会议上,毛泽东作政治报告,朱德作军事报告,陈毅传达中央九月来信。大会经过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了毛泽东代表前委起草的约3万余字的8个决议案,总称《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当中第一部分,也是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随后编入了《毛泽东选集》。会议选举毛泽东、朱德、陈毅、罗荣桓等11人为中共红四军前委委员。  
古田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宣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反对以所有借口削弱党对红军的领导,需要使党成为军队中的坚毅领导和团结核心。把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把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这是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得以明确,古田会议决议所以成为我党我军建设的伟大纲领及重要里程碑。  
古田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宣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反对以所有借口削弱党对红军的领导,需要使党成为军队中的坚毅领导和团结核心。把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把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这是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得以明确,古田会议决议所以成为我党我军建设的伟大纲领及重要里程碑。  
毛主席纪念园座落于会址东北侧。纪念园中矗立着一尊汉白玉主席像。主席像为1969年制作,2009年安矗,高7.1米,寓意着七月一日党的生日。基座3米,共计10.1米,与第一歇息平台有1.949米,寓意着1949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基座为正八边形,寓意着红军的八角帽。基座周围还镌刻着毛主席不同时段的毛体诗词,整个主席园设计昭示着国家兴盛,人民安康。  
毛主席纪念园座落于会址东北侧。纪念园中矗立着一尊汉白玉主席像。主席像为1969年制作,2009年安矗,高7.1米,寓意着七月一日党的生日。基座3米,共计10.1米,与第一歇息平台有1.949米,寓意着1949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基座为正八边形,寓意着红军的八角帽。基座周围还镌刻着毛主席不同时段的毛体诗词,整个主席园设计昭示着国家兴盛,人民安康。  
这里松竹茂密,群山环抱,视野开阔。主席园左侧山势高亢宏伟,右边山势绵延起伏,山环水抱,聚天地山川之灵气,得日月星辰之精华,彰显了伟大领袖的风采和挥手之间的气度。  
这里松竹茂密,群山环抱,视野开阔。主席园左侧山势高亢宏伟,右边山势绵延起伏,山环水抱,聚天地山川之灵气,得日月星辰之精华,彰显了伟大领袖的风采和挥手之间的气度。  
1969年制作,2009年六月六日安矗。像高7.1米,寓意为七月一日党的生日。整个主席像平台巧妙蕴育了伟大领袖的生平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主席基座为正八边形,象征着红军的八角帽,边长为4.1米,寓意毛主席自1935年一月遵义会议后到1976年九月执政41周年。  
1969年制作,2009年六月六日安矗。像高7.1米,寓意为七月一日党的生日。整个主席像平台巧妙蕴育了伟大领袖的生平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主席基座为正八边形,象征着红军的八角帽,边长为4.1米,寓意毛主席自1935年一月遵义会议后到1976年九月执政41周年。  
基座周围还镌刻着毛泽东生前写的《沁园春•雪》、《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等毛体书法诗词,体现了领袖人物在中国革命道路上不同的思想意境和乐观的革命心态。基座3米加上像高7.1米共为10.1米,和基座第一平台宽194.9厘米,寓意为1949年十月一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球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八边形对角线为9.9米,与第三平台边长19.76米,寓意为1976年九月九日毛主席逝世。   
基座周围还镌刻着毛泽东生前写的《沁园春•雪》、《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等毛体书法诗词,体现了领袖人物在中国革命道路上不同的思想意境和乐观的革命心态。基座3米加上像高7.1米共为10.1米,和基座第一平台宽194.9厘米,寓意为1949年十月一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球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八边形对角线为9.9米,与第三平台边长19.76米,寓意为1976年九月九日毛主席逝世。  
古田会议纪念馆座落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是推荐古田会议历史及其意义的专题革命纪念馆,建于1964年。全馆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拥有馆藏文物11000多件,当中珍贵文物2000多件,为福建省文物数量最多的革命纪念馆。  
古田会议纪念馆座落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是推荐古田会议历史及其意义的专题革命纪念馆,建于1964年。全馆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拥有馆藏文物11000多件,当中珍贵文物2000多件,为福建省文物数量最多的革命纪念馆。  
陈列馆建于1972年,有10个陈列室;陈列展览展线长306米,展出文物400多件,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古田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二是光辉的古田会议决议、三是古田会议永放光芒。  
陈列馆建于1972年,有10个陈列室;陈列展览展线长306米,展出文物400多件,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古田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二是光辉的古田会议决议、三是古田会议永放光芒。  
古田会议纪念馆为市属副处级事业单位,现有编制40人,工作人员60多人,下设文物资料科、陈列宣传科、保卫科和办公室,管辖古田会议会址、红四军前委机关暨红四军政治部旧址耕心堂、红四军司令部旧址中兴堂、毛泽东《星星之火能够燎原》写作旧址协成店、0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文昌阁、0闽西特委机关旧址树槐堂、红军哨所旧址文光阁等7处文物爱护单位。  
古田会议纪念馆为市属副处级事业单位,现有编制40人,工作人员60多人,下设文物资料科、陈列宣传科、保卫科和办公室,管辖古田会议会址、红四军前委机关暨红四军政治部旧址耕心堂、红四军司令部旧址中兴堂、毛泽东《星星之火能够燎原》写作旧址协成店、0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文昌阁、0闽西特委机关旧址树槐堂、红军哨所旧址文光阁等7处文物爱护单位。  
40年来,古田会议纪念馆始终保持高举革命传统教育的旗帜,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效果,累计迎接招待观众400多万人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先后被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首批十大优秀社会教育基地”、“全国首批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福建省一级达标纪念馆”等殊荣。  
40年来,古田会议纪念馆始终保持高举革命传统教育的旗帜,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效果,累计迎接招待观众400多万人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先后被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首批十大优秀社会教育基地”、“全国首批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福建省一级达标纪念馆”等殊荣。  
文光阁座落于古田会议会址右前方,清嘉庆始建。文光阁是红四军在古田开展军事整训期间的主要站岗执勤点,当地人称其为红军哨所。2018年九月,被列为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文光阁座落于古田会议会址右前方,清嘉庆始建。文光阁是红四军在古田开展军事整训期间的主要站岗执勤点,当地人称其为红军哨所。2018年九月,被列为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笃厚堂,建于1806年,占地面积约为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平方米。座落于古田会议会址北边约170米处,该房屋为单层砖木结构,附近周围是砌半砖墙(青砖),后面有拱型草排(阳院背),上下厅是木柱结构、房间接墙为土木结构。坐东朝西,前低后高,属典型的客家围拢屋建筑。  
笃厚堂,建于1806年,占地面积约为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平方米。座落于古田会议会址北边约170米处,该房屋为单层砖木结构,附近周围是砌半砖墙(青砖),后面有拱型草排(阳院背),上下厅是木柱结构、房间接墙为土木结构。坐东朝西,前低后高,属典型的客家围拢屋建筑。  
1929年五月、十二月红四军进驻古田时,笃厚堂作为红军住房,非常是十二月古田会议期间,红四军的总务科、军械处、卫生所等后勤工作部门均设立于此。2018年九月,被列为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1929年五月、十二月红四军进驻古田时,笃厚堂作为红军住房,非常是十二月古田会议期间,红四军的总务科、军械处、卫生所等后勤工作部门均设立于此。2018年九月,被列为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毓公祠又名荣兴堂,座落于古田镇八甲村,建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因建祠人廖毓公(字荣兴)而得名。1929年十二月中旬红四军进驻古田后,在此设立红四军士兵委员会。2018年九月,被列为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毓公祠又名荣兴堂,座落于古田镇八甲村,建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因建祠人廖毓公(字荣兴)而得名。1929年十二月中旬红四军进驻古田后,在此设立红四军士兵委员会。2018年九月,被列为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中兴堂座落于上杭县古田镇八甲村,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属围垅式建筑,房屋布局为一正三横。1929年十二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进驻古田,红四军司令部设在中兴堂。朱德同志住在后厅左厢房。  
中兴堂座落于上杭县古田镇八甲村,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属围垅式建筑,房屋布局为一正三横。1929年十二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进驻古田,红四军司令部设在中兴堂。朱德同志住在后厅左厢房。  
红四军进驻古田后,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人在这里召开了各级-表联席会议,号召到会的同志一起起来肃清多种非无产阶级意识。经过10多天的学习和讨论,代表们加深了对党内多种非无产阶级错误思想的认识,提出了纠正办法。  
红四军进驻古田后,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人在这里召开了各级-表联席会议,号召到会的同志一起起来肃清多种非无产阶级意识。经过10多天的学习和讨论,代表们加深了对党内多种非无产阶级错误思想的认识,提出了纠正办法。  
除踊跃协助毛泽东工作外,朱德还在这里起草了“关于军事问题的报告”,在古田会议上宣读。同时撰写了《新游击战术》,这是一部崭新的马列主义军事著作,它注重实践和战例,用生动通俗的语言剖析军事理论。  
除踊跃协助毛泽东工作外,朱德还在这里起草了“关于军事问题的报告”,在古田会议上宣读。同时撰写了《新游击战术》,这是一部崭新的马列主义军事著作,它注重实践和战例,用生动通俗的语言剖析军事理论。  
松荫堂,又名永东楼,座落于古田镇八甲村,始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属砖木结构。属围垅式建筑,二层二进五厅七开间土木楼房,建筑面积850平方米,占地面积1235平方米。房屋布局为一正两横,正楼分正门、前厅、天井、大厅、厢房和后厅,两横是两侧护厝。大厅为叠高平房、后厅为二层楼房。整座建筑融合了南方建筑和客家建筑的特色,飞檐翘角,雕梁画栋。  
松荫堂,又名永东楼,座落于古田镇八甲村,始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属砖木结构。属围垅式建筑,二层二进五厅七开间土木楼房,建筑面积850平方米,占地面积1235平方米。房屋布局为一正两横,正楼分正门、前厅、天井、大厅、厢房和后厅,两横是两侧护厝。大厅为叠高平房、后厅为二层楼房。整座建筑融合了南方建筑和客家建筑的特色,飞檐翘角,雕梁画栋。  
20世纪20年代,外国传教士强行租用松荫堂为礼拜堂。1929年五月,红四军第二次入闽到达古田后,外国传教士都先后离去。十二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进驻古田,把前委机关和政治部安扎在松荫堂。毛泽东、陈毅以及前委机关和政治部的工作人员也住在这里,踊跃为快要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作准备。  
20世纪20年代,外国传教士强行租用松荫堂为礼拜堂。1929年五月,红四军第二次入闽到达古田后,外国传教士都先后离去。十二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进驻古田,把前委机关和政治部安扎在松荫堂。毛泽东、陈毅以及前委机关和政治部的工作人员也住在这里,踊跃为快要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作准备。  
1929年十二月中旬,红四军进驻古田后把前委和政治部安扎在这里。毛泽东、陈毅以及前委和政治部的工作人员也曾居住在这里,踊跃为快要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作准备。前委书记毛泽东在此起草完成了两万余言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草案》,为古田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9年十二月中旬,红四军进驻古田后把前委和政治部安扎在这里。毛泽东、陈毅以及前委和政治部的工作人员也曾居住在这里,踊跃为快要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作准备。前委书记毛泽东在此起草完成了两万余言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草案》,为古田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筹备召开古田会议,毛泽东忙得不亦乐乎。白天,参加多种座谈会、调查会;晚上,整理笔记用料,起草决议草案。冬季的古田山区寒气袭人、酷冷难当,每当夜幕降临,贺子珍就在她和毛泽东居住的卧室里,用废弃的直径近一米的饭锅生起一盆炭火。这一锅热腾腾的炭火和着一盏如豆的煤油灯,伴着毛泽东度过了相当多不眠之夜。为古田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筹备召开古田会议,毛泽东忙得不亦乐乎。白天,参加多种座谈会、调查会;晚上,整理笔记用料,起草决议草案。冬季的古田山区寒气袭人、酷冷难当,每当夜幕降临,贺子珍就在她和毛泽东居住的卧室里,用废弃的直径近一米的饭锅生起一盆炭火。这一锅热腾腾的炭火和着一盏如豆的煤油灯,伴着毛泽东度过了相当多不眠之夜。为古田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吉兴堂,又称红四军军医处旧址,上杭县文物爱护单位,座落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八甲村。据古田廖氏族谱记载:“吉兴堂”为古田廖吉兴、廖永兴兄弟所建。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564平方米。抬梁穿斗式土木结构,悬山顶,左右两侧有天井和横屋。  
吉兴堂,又称红四军军医处旧址,上杭县文物爱护单位,座落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八甲村。据古田廖氏族谱记载:“吉兴堂”为古田廖吉兴、廖永兴兄弟所建。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坐东北朝西南,占地面积564平方米。抬梁穿斗式土木结构,悬山顶,左右两侧有天井和横屋。  
1929年十二月红四军进驻古田,军医处即设于此处。建筑内布置了不同题材的红色收藏展。2006年六月,吉兴堂被发布为第七批上杭县文物爱护单位。2018年九月,吉兴堂被发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爱护单位名单及爱护范围。  
1929年十二月红四军进驻古田,军医处即设于此处。建筑内布置了不同题材的红色收藏展。2006年六月,吉兴堂被发布为第七批上杭县文物爱护单位。2018年九月,吉兴堂被发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爱护单位名单及爱护范围。  
1928年四月,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在井冈山成立。红四军在建立军事、政治机构的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后勤机构,设有军需处、留守处、军医处、军械处。鲍刚为首任军医处处长。  
1928年四月,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在井冈山成立。红四军在建立军事、政治机构的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后勤机构,设有军需处、留守处、军医处、军械处。鲍刚为首任军医处处长。  
(二)福建土楼(永定)  
福建土楼·永定客家土楼以其历史悠久、多姿多彩、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效齐全、内涵丰富著称于世。2008年七月,以永定客家土楼为主体的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春节,胡锦涛视察永定土楼时指出:“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美满相处的典范,期望一定要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守护好、传承好、运用好。”2010年四月,永定土楼荣获“最古老、最多、最大、最高”等四项基尼斯纪录,2011年八月荣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洪坑土楼群座落于永定区湖坑镇东北面的洪坑村。由玉成楼、庆成楼、振成楼、永源楼、福兴楼、景阳楼、阳临楼、朝阳楼、庆福楼、光裕楼、九盛楼、福裕楼、奎聚楼、如升楼、万盛楼、尚德楼、辉萼楼、庆宜楼、永昌楼、永成楼、福兴楼、集源楼等组成。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清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土楼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楼、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另外还有以生土建造的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关帝庙等。奎聚楼、福裕楼、如升楼、振成楼为该土楼群的代表,当中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于2001年五月被国务院发布为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永定土楼从古代至解放前,是客家人自卫防御的牢固楼堡,土楼用土石夯筑,不必钢筋水泥,但坚固如石。土楼的大门是用十厘米厚的杂木制成,外钉铁板,有的楼门上还装有防火水槽。圆形土楼一、二层不开窗户,有双层的外层开窗,除用于通风纳光外,也便于狙击入侵之敌。土楼最高层处设有瞭望台,以便了解敌情。土楼除防范外.还有防火、防震、防兽和通风采光等效果。并且冬暖夏凉,是一种特独的建筑。  
永定土楼是国家5A级景区,也被人们戏称为“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座落于福建省龙岩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奇的山区民居建筑,永定土楼千姿百态,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致、种类繁多,大约分方楼圆楼两大体系,现存著名的圆楼360座,方楼4000多座,被称为一座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土楼博物馆。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教授茂木一郎说:“土楼像地下冒出的巨大蘑菇,又像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这“黑色飞碟”有青山怀抱,绿水围绕,田园烘托,既壮观,又抒情,其诗情画意和豪迈气概,让人留下相当多遐思和无穷的想象空间。  
更故意思的是,在这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土楼里,居住着几十户人家几百号人,他们同祖同宗同血缘同家族,过着共门户、共厅堂、共楼梯、共庭院、共水井的和睦生活。像这种聚族同楼而居的生活模式,倒也热闹温馨。  
初溪土楼群座落于永定区下洋镇初溪村,由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组成。当中的集庆楼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是福建土楼中年代最久远的土圆楼之一,其结构十分独特,楼里有72部楼梯,一户一梯。  
高北土楼群座落于永定区高头乡高北村。全村几十座土楼,依山傍水,高低错落。最早的五云楼建于明代。承启楼高四层,内四圈,结构复杂。整个土楼内部有四道防火墙,分割成四大部分;承启楼西侧的侨福楼始建于1962年。侨福楼因出了11个博士而闻名于世,又被称为“博士楼”。侨福楼结构相对简单,楼内空阔仅仅有最外层的一圈;五云楼离承启楼百米之多,特点是没有石砌墙基。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是高头乡--中现存最古老的建筑。楼前墙体向内已倾斜1.5米。  
土楼公主——振福楼  
振福楼建于1913年,座落于湖坑镇下南溪,依山傍水,风景十分秀媚。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共有3个厅堂,96个房间。振福楼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圆楼,它按八卦布局设计,楼内用了相当多石料和砖料,雕刻精细,也是一座外土内洋、中西合壁的土楼,被称为振成楼的“姐妹楼”。建楼者苏振泰,贫苦出身。读过几年私塾,先学刨烟,后学卖烟,在广东、上海等地经营烟丝买卖发财,挑选了这片风水宝地,用几万大洋建起了振福楼。苏振泰的子孙许多,在海外的后裔就有上百人,很多是专家、学者。  
土楼王子——振成楼  
振成楼座落于湖坑镇洪坑村,建于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悬山顶抬梁式构架,分内外两圈,构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格局。前门是“巽卦”,而后门为“乾卦”。外楼圈4层,每层48间,每卦6间;每卦设一楼梯,为一单元;卦与卦之间以拱门相通。楼内有一厅、二井(暗合“八卦”中的阴阳两极)、三门(即正大门和两头边门,意合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和八个单元。卦与卦之间是隔火墙,一卦失火,不会殃及全楼;卦与卦之间还设卦门,关闭起来,自成一方,开启起来,各方都能够相通。一旦盗贼入屋,卦门一关,即可瓮中抓活鳖。祖堂似一个舞台,台前立有四根周长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台两侧上下两层30个房圈成一个内圈,二层廊道精巧的铸铁花格栏杆,是从上海运到此楼嵌制的。大厅及门楣上有民国初年黎元洪大总统的"里堂观型"、"义声载道"等题字。楼内还有永久性楹联及题词二十余幅,充分展示了土楼文化的内涵。  
全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堪称中西合璧的建筑奇葩。1995年它的建筑模型与北京天坛作为中国南北圆形建筑代表参加了美国落杉矶世界建筑展览会,导致了轰动,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  
土楼王——承启楼  
承启楼坐落在福建省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依山傍水,面前是一片开阔的田野。这里有数十座大大小小、或圆或方的土楼,错落有致高低起伏,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土楼画卷。承启楼的楼名是今人江静波教授补题,楼门联是:“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承启楼从明代崇祯年间破土奠基,到清代康熙48年(1709年)竣工。三代人经过八十三年的努力奋斗,终于建成这座巨大的江姓家族之城。相传在建造过程中,凡是夯墙时间均为晴天,直到下墙枋出水后,天才下雨,承启楼人有感于老天相助,所以又把承启楼称作“天助楼”。  
书香门第——衍香楼  
衍香楼。是一座造型别致的圆形土楼。楼前小溪、流水,风景别致。内厅仿府第式建筑,有后堂、中堂、前堂,厅左右侧有厢房。厅内及楼-墙、左右小门等雕刻精致,墙壁上书------画精美,龙飞凤舞。整体布局协调、统一、美观而有用。  
最为奇特的是楼后有三棵二百余年的古松树。曾于1979年至1981年持续三年于夏秋之交的傍晚,徐徐冒起烟雾,直上云霄,有上千人看到了这一奇妙景观。1993年五月七日傍晚又出现一样奇观。衍香楼历代以诗书传家,现居住在衍香楼里的有16户近百人,当中教师25人,大中专生32人,是典型的书香门第。  
地址:龙岩市永定区凤城镇河滨路1号  
类型:古迹历史建筑  
(三)高北土楼群(土楼王景区)  
高头乡的高北土楼群是“福建土楼”的世界文化遗产景点之一,是永定土楼的代表之一,楼群分布于永定县东南的高头乡11个自然村内。景区里有“圆楼之王”美誉的承启楼和历史悠久的五云楼、世泽楼以及有“博士楼”之称的侨福楼等土楼,众土楼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呈现一派美妙无比的田园风光。  
高北土楼群座落于永定县东南面的高头乡高北村,距县城凤城镇47千米。现有市民71户,306人,多为江氏族人,以农耕为主业。  
高北土楼群背靠海拔近800余米的金山,林木葱笼,正面30米处为过境公路。高头溪自西而东从土楼群前穿流而过,汇入永定县三大河流之一金丰溪。  
列入申报的土楼有承启楼、五云楼、世泽楼、侨福楼4座土楼。承启楼坐落在高北土楼群的核心位置,东为世泽楼、五云楼,西邻侨福楼。均保存完好。  
该土楼群每一座土楼的附近周围均铺设青石板小道,楼与楼之间亦以青石板小道相通,并区别有一条青石板路通到楼后的总干道,总干道则一直延伸到后山腰。  
1999年四月,该土楼群被发布为永定县级文物爱护单位。保存基本完好。当中,承启楼于2001年五月被发布为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承启楼  
承启楼坐北向南,由四个环环相套的同心圆楼组成,外径63米,是内通廊式圆楼的典型。楼中心是大厅、回廊和半圆形的天井组成的单层圆屋。雕梁塑栋的大厅为祖堂,又是全楼的议事厅。  
第二环1层,有20开间和3条过道。第三环2层,底层有34开间,还有2口水井和7条过道,房屋与二环之间有小天井,房后筑放置杂物的小间。第二三环原是作为会客、读书、休闲的地方,以后人口增多,大都改作厨房、饭厅或住房了。  
外环主楼4层,67开间,设4架楼梯、1个大门、2个侧门。外环底层墙厚1.7米,二层以上依次递减,顶端仍有1.1米;圆形屋顶出檐巨大,爱护土墙免遭雨淋。外环4架楼梯分布在东南、东北和西南、西北四方,连通各层走廊。在外环大门厅的左右、两侧门的南侧及中轴线后端连外墙处,各夯子墙至四层作隔墙。  
门、梯和后端的子墙,将外环分为八卦,每卦8间,共64间(含4个楼梯间,不含3个门),全楼平面布局与《易经》先天六十四卦图的太极、两仪、三元、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相呼应。  
承启楼是圈数最多的圆楼,4环楼屋外高内低,环环相套。大门与厅、厅与左右侧门有通道,圈与圈之间有巷道,楼中廊道回转,重门掩映,进入楼内,就如进入一个迷宫,令人莫辨东南西北。鼎盛时居住过80多户600多人,全是同族人。楼中布满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美术教授茂木计一郎称它是“家族之城”。  
承启楼这种平等的聚居方法,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范例,它厅堂的一副对联便是最好的解释:“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重法人伦。”  
”  
世泽楼  
世泽楼坐落在高头乡高北村,为长方形土楼,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坐北朝南,占地约5100平方米。  
高4层。宽40.8米,11开间;长41.2米,12开间。每层38开间。主墙厚1.6米,一、二层不开窗。一、四层为内通廊式,二、三层四面各有两间伸至回廊外边,不可以相通。二层以上不设厅堂。楼内侧每隔一间以生土墙承重,每两间之间以土坯砖相隔。中厅已废,两侧为石木或土木结构单层厢房。  
后厅为祖堂,上方悬挂匾额“邦家之光”。全楼设4道楼梯、1座大门,内院两边各有1口水井。楼门石刻楹联为“世传勿替家声远,泽本遗风椒衍长”。紧邻承启楼,两楼相距不过十多米之遥,楼顶屋檐方圆结合,构成一线天式的景观极具观赏性。  
侨福楼  
侨福楼坐落在高头乡高北村西北部,承启楼西侧。建于1962年。圆形土楼,坐北朝南。直径45米,高3层,内通廊式。全楼有30间(厅),设1个大门。  
第二层通廊由木质结构悬挑,第三层通廊挑出更多,且设腰檐,檐下以木板封闭作贮藏室。祖堂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在后侧中轴线上,向内院明显,正面有4根西式圆形石柱。内院以花岗石铺地。楼前为-墙围合而成的院落,设外大门。2013年发布为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侨福楼被称为“博士楼”,出了11个博士,当中还有个女医学博士。楼主已经83岁高龄,每当有游客来都会起身迎接,跟大家打招呼,此楼内通廊式,祖堂中西合璧。  
用时参考  
2小时  
交通  
乘永定开往高头的公交车可达  
门票  
门票50元/人  
开放时间  
8:00-19:00  
景点位置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  
(四)洪坑土楼群(民俗文化村)  
洪坑土楼群座落于湖坑镇东北面的洪坑村,距县城45公里。13世纪(宋末元初)林氏在此开基,2000年有638户2310人居住在该土楼群内。林氏先人在此开基时所建方形土楼崇裕楼、南昌楼已坍塌。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清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  
土楼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楼、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另外还有以生土建造的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关帝庙等。奎聚楼、福裕楼、如升楼、振成楼为该土楼群的杰出代表,当中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于2001年五月被国务院发布为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洪坑溪自北而南贯通全村,两面群山耸立,树木葱茏,溪流两岸地势狭长。123座土楼沿溪而建,当中明清时期的土楼有58座。该土楼群的类型和精品较多,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土楼布局合理,与山林、小溪、自然村落组成风景秀媚、色调美满的画面。  
洪坑土楼群是永定"三群两楼"中的“一群”,由玉成楼、庆成楼、振成楼、永源楼、福兴楼、景阳楼、阳临楼、朝阳楼、庆福楼、光裕楼、九盛楼、福裕楼、奎聚楼、如升楼、万盛楼、尚德楼、辉萼楼、庆宜楼、永昌楼、永成楼、福兴楼、集源楼等组成。林氏先人在此开基时所建方形土楼崇裕楼、南昌楼已坍塌。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清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  
振成楼,占地5000平方米,悬山顶抬梁式构架,分内外两圈,构成楼中有楼,楼外有楼的格局。外圈4层,每层48间,按八卦形设计,每卦6间。卦与卦之间以拱门相通。楼内有一厅、二井、三门和八个单元。祖堂似一个舞台,台前立有四根周长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台两侧上下两层30个房圈成一个内圈。  
振成楼坐落在洪坑村中南部,由洪坑林氏21世林鸿超兄弟等人于民国元年(1912年)建造。俗称八卦楼,以富丽堂皇、内部空间设计精巧多变而著称。其局部建筑风格及大门、内墙、祖堂、花墙等所用的颜色,大胆 采纳了西方建筑美学所强调的多样统一原则,达到了极高的审美境地,堪称中西合璧的生土民居建筑的杰作。  
。  
该楼坐北朝南,占地约5000平方米,由两环同心圆楼组合而成。外环土木结构,高4层,直径57.2米,内通廊式。两面坡瓦屋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  
楼内按中国传统《易经》八卦原理布局,以青砖防火墙分隔成8个单元,楼房呈辐射状8等分,寓意乾、兑、坤、离、巽、震、良、坎八卦,每等分6间起脚为一卦。每卦关起门户自成院落,打开门户全楼贯穿。每层2个厅、44个房间,共有208个房间。底层每单元各自与内环天井围合成一个院落。  
每个单元的青砖隔墙均有拱门,使各层的内通廊畅通无阻。底层和二层不开窗,底层为厨房、餐厅,二层为粮仓,三、四层为卧室。底层的内通廊以三合土铺面,二层以上每层楼以较薄的青砖铺地板,有隔音、防火功效。三、四层内通廊的屋檐下设精美的园林风格的木质靠背栏杆。外环共有4道楼梯,东、西两侧区别开一双扇边门出入,两门对称,可直通楼外东、西两边的耳房。  
边门花岗石门框,门扇以铁板封面。楼大门、门厅座落于中轴线上,楼门花岗石门框,门扇以铁板封面,门楣镌刻楼名,两边镌刻楹联:“振纲立纪,成德达材。”  
”  
内环高2层,砖木结构,每层2厅8间,两面坡瓦屋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内通廊式;与全楼的主厅—祖堂围合,中间为花岗石板铺面的天井。底层不开窗,除了后向(北面)的祖堂和东、西、南面的厅堂及梯间以外,其余房间面积较大,用作客厅、宴会厅;间面为活页式木质门扇,上半部为木条,供通风采光,门扇所有打开后可使之变封闭式为敞开式。  
外环后向为阔口厅,较宽敞,与内环后墙、两侧的青砖隔墙围合成一个院落。厅前为天井,厅口两侧区别设拱门,与外环的内通廊贯穿。厅内供奉观音神阁。厅后壁两边悬挂木刻楹联:“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怀。”  
内环南面的厅堂约占2个房间位置,又称中堂或中厅,座落于中轴线上。其后向与内环的通廊之间,以8块镂雕木质活页门扇相隔,既是中门,又是壁照。旧时中门通常关闭,仅仅有在重大节日或迎接贵宾时才打开。它还是外环进入内环的直接通道。  
其南面设正对楼大门的内环正门,石质门框,门楣镌刻当年中华民国总统黎元洪题写的匾额,两边镌刻楹联:“干国家事,读圣贤书。”门槛前设石质台阶,前向天井两侧为通往外环的回廊。内环东西两侧对称的厅堂俗称庐厅,也兼作连接内外环东、西走向的主要廊道,其东侧为超庐厅,右侧为醒庐厅,区别与侧门相对,石刻柱联区别是:“振刷精神担当宇轴,成些事业垂裕后昆。”“醒世金绳觉,庐山面目真。”前者为民国初期(20世纪初)中国五大书法家之一李派代表人物、大书法家李瑞清的笔迹。  
内环的正门与两侧回廊、楼门厅围合前面的天井,自成院落。内外环以天井相隔,组成多个院落;后向东西两边各有一口水井,俗称阴阳井。天井中的花圃与内院融为一体,体现了园林风格布局。  
内环二层的内通廊,装饰图案精美的西式铸铁栏杆。二层的房间旧时用于迎接招待顾客。前向南面为阔口厅,面积与其楼下的中厅相等,但前向一段内通廊的地板比同一层楼通廊两边段高0.2米,作为楼内演戏时楼主长辈席和贵宾席。  
祖堂非常引起注意,它座落于内环后侧(北面)。当中心大厅有2层楼高,屋面则高于内环屋面;前向立有4根西方风格、高至中心大厅屋檐的圆形花岗石柱;大厅前面两边为花岗石栏杆,中间开口与石台阶楼中心以三合土铺面的天井相通,也起到古希腊的建筑特色;前向敞开式,后向两边各设一个砖砌拱门与外环廊道连接;后向和左右两面墙上有多幅名人题词、书法。  
与其他土楼的祖堂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但突现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是宗族议事、婚丧喜庆、迎接招待宾客亲友、设宴请客的公共地方,还是演戏的舞台。祖堂前4根石柱,中间两边镌刻柱联:“振乃家声,好就孝悌一边做去;成些事业,端从勤俭两字得来。”两侧镌刻柱联:“能不为息患挫志,自不为安乐肆志;在官无傥来一金;居家无浪费一金。  
该楼开创了将西方建筑文化融入客家圆楼建筑的先河,此后在永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85年,该楼模型作为中国建筑模型之一,在美国洛杉矶国际建筑模型展览会上展出。  
奎聚楼  
奎聚楼坐落在洪坑村西北部,建成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坐北朝南,占地约6000平方米,三堂两落。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大门、门厅、天井、中厅、天井、大厅(祖堂前厅)、祖堂,两侧为横楼。主楼方形,土木结构,面阔33米,进深31米,底层墙厚1.5米,内通廊式,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前半部分高3层,后半部分高4层,前低后高,落差较大。前半部分的一、二层不开窗,后半部分因靠近后山,一、二、三层不开窗,全楼只设一个大门出入。  
该楼前楼与后楼的屋顶都分成3段,作断檐歇山顶,两侧的横楼屋顶则作悬山迭落。主楼底层为厨房、餐厅,二层为粮仓,三层以上为卧室。两侧横楼的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之间,从底层至三层均以青砖砌筑的防火墙隔开,内通廊以砖砌拱门贯穿,两面砖墙两边对称。其实这两面砖墙同时也是前楼后楼的分界线。底层内通廊以鹅卵石铺面,二层以上均以较薄的青砖铺面,能够具有防火效果。祖堂座落于后楼中轴线上,它在全楼中所占的位置超过其他土楼。内院套一个由祖堂的前厅与中堂两边的回廊围合成的小合院,回廊均向中心的天井开敞,外侧围绕披屋。  
祖堂及披屋的地板均以三合土铺面。左、右两边的披屋除了作为浴室、卫生间以外,还各有一口水井。水井区别在当中一间开敞的披屋内,瓦面各开一个与井口大小相近的缺口,既使井口露天,又便于楼主在雨天时抽水。祖堂雕梁画栋,其前厅砖木结构,高2层,楼阁式建筑,重檐歇山顶,与后楼的腰檐相连接。二层棚厅为“敦礼堂”,装饰华丽,其飞檐下悬挂楼主林奎飏入痒、出贡后荣获的“选魁”匾额。后楼第四层的腰檐中段明显一段小屋顶,使祖堂前向构成4层重叠的屋檐,层次分明,宏伟壮观,相当多人所以而把该楼称为中国西藏布达拉宫式的建筑。  
福裕楼  
福裕楼是永定府第式土楼的代表,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楼前有三个大门,在主楼和横屋之间有小门相隔,外观连成一体、内则分为三大单元。楼门坪和围墙用当地河卵石铺砌,做工精细,与大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外形像三座山,隐含楼主三兄弟“三山”之意。奎聚楼占地6000余平方米,高约15米。中厅高,两厢低。  
福裕楼坐落在洪坑村北部,东临洪川溪。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坐西朝东,占地约4000平方米,三堂四落府第式(五凤楼)。中轴线自东而西依次为:门坪、内大门、门厅、前天井、中厅(祖堂)、后天井、后厅。面阔45米,进深37米,后向宽41.4米,后墙两个角区别收进1.8米,收进部分深9米。楼内共有166个房间、22个厅堂、28道楼梯、6个天井、2个侧门、2口水井、6个浴室。  
主体建筑即前、后楼和两侧横楼,均比一般的五凤楼高一层,更具防卫功效。后楼比中堂高一个台阶,中楼比前楼高2个台阶,前后楼为土木结构,外表以石灰抹墙,与两侧横楼连接。前楼高2层,后楼高5层半,两侧高5层。内通廊式,歇山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后楼底层为厨房、餐厅、客厅,二层为粮仓,三层以上为卧室;前楼底层为门厅、厢房,二层为卧室;中楼底层为祖堂、厢房、过道等,二、三层为观音厅、卧室等。  
主体建筑纵向自西向东分为中间和南、北3个部分,各部分的前楼区别设一门,中间的为大门,两边的为仪门,比大门稍小。前楼大门为花岗石门框,刻楹联。  
楼门厅两侧为厢房,厅后向立一堵与一层楼等高的双合三开隔扇,既作为中门,又作为照壁,6块活页门扇上半部分镂刻馏金图案。隔扇后向是三合土铺面的长方形天井,隔扇两侧各设一个小门,与中厅(祖堂)前面天井两边的过廊连接,过廊比其他过廊宽敞,能够摆设宴席,加宽部分的前向各开一小门通往横楼。登上过廊后向的2级台阶,便是中厅走廊,其两边各开一个门通往横楼。作为祖堂的中厅,砖木结构,高大宽敞,厅口向着前面的天井开敞,比同一座楼的其他房间高一米多,雕梁画栋,装饰精美。  
该楼前堂(楼)、中堂(楼)为断檐悬山顶,后堂(楼)为断檐歇山顶,飞檐翘角。前、中、后堂(楼)屋顶作3段迭落,由前往后层层升高,屋顶坡度比其他种类的土楼的屋顶坡度要大得多,更显得气宇轩昂。  
如升楼  
如升楼是永定众多土楼中小巧玲珑的土圆楼,俗称“米升楼”。如升楼是单圈结构,楼周长仅仅有56.6米,直径为18.2米,屋内天井圆形,屋顶瓦面内侧连缘为八卦形,外侧边缘为圆形。  
庆成楼坐落在洪坑村东南部,振成楼的东南侧,建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正方形土楼,坐东北朝西南,占地约1100平方米。高3层,面阔7间,进深6间,中为天井,内通廊式,一、二层不开窗,全楼设4道楼梯,1个大门,1口水井,后厅为祖堂。  
地址:龙岩市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  
(五)连城冠豸山  
冠豸山座落于连城东1.5公里处,平地拔起,不连岗,位自高,不托势,而自远,外直中虚,方园40里。1993年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冠豸山旧称田石,因其峰似巨冠,故名。又因奇山峻石到了明代,垒城开地,筑南北堑关墙,凿石磴,建书院,成为远近驰名的“上游第一观”。奇,远望如欲放的莲花,又名莲花山。自宋绍兴三年(1133年)连城置沿以来,就已开发,元代辟为名胜.  
冠豸山为丹霞地貌,峰岩峻峭、景致迷人,有清泉穿石,声出峡谷的苍玉峡;有清澄如镜的金字泉;有两峰壁裂,望天一线的一线天;有状似孤独,光耀人间的“照天烛”;有泉清风爽可容百人的莲花洞;有风姿绰约,神形毕俏的姊妹岩;登丹梯云栈至山顶远眺,有“身疑上天游,摇荡白云里”置身仙境的感受。  
冠豸山东南有石门湖,潭深壑浅,湖清山秀,登艇游湖,山环水绕,沿途有,“渴子饮泉”、“大象戏水”、“猴猕撞钟”、“疯僧戴帽”等胜景。  
冠豸山历代留下相当多摩崖石刻和楼台亭阁及书院等人文景观。今尚存半云亭、松风亭、东山书院、修竹书院、灵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余处。最为珍贵的有林则徐登临冠豸山,存于东山草堂的手书横匾“江左风流”,清干隆名士纪晓岚,在任福建提督学院时题写的“追步东山”宝墨。  
近些年以来,冠豸山景区建设有了很大发展,重修了游山道路,植树种花十万余株,修建了长寿亭、凝碧山房等,改善了旅游服务设施,吸引了大量中外游人。  
(六)梅花山·华南虎园  
梅花山·华南虎园景区座落于上杭步云乡,与古田会议会址景区相连。景区内有千年红豆杉、华南虎等五十各种珍稀动植物,被誉为“北回归线荒漠地带上的一颗绿色翡翠”,是集绿色生态、科研科普、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景区。  
梅花山自然爱护区东西宽20公里,南北长19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9%。核心爱护区为89208亩,人迹罕至,是华南虎、梅花鹿、蟒蛇的重要栖息繁衍地。爱护区内有全国罕见的大面积大径组天然杉木林。据福建记载的20株“杉木王”梅花山有六栋。据科考资料初步统计,爱护区仅维营京植物有近2000种,有杜仲、建柏、马桂林、风光水、长苍铁村、稳花杉、半枫荷、沉水律等珍稀树种;有三尖杉、红豆杉、钟等木、黄杨木、紫心木、南方铁杉等名贵树种,还有65种竹类,大量珍贵药材、珍稀野花卉等。  
梅花山优越的森林生态环境,为野生动物的生长繁衍制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一野生动物的避难所”、“天然动物园”。这里有兽类100各种,鸟类300各种,两栖类30余种、爬引类60各种,山溪鱼类36种,浮游动物近百种。才华南虎、金钱豹、云豹、羚羊、黑鹿、黄腹角雉,白劲长足雉和蟒蛇等国家一级爱护动物。龙岩市委、市政府对梅花山的旅游综合开发高度重视,建立梅花山旅游经济综合区。1998年月月成立中国龙岩梅花山华南虎解救中心,并在上杭县步云马坊的茶盘洞建立华南虎虎园。虎园内还配套设立“蛇园”和“猴国”。  
梅花山自然爱护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野生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为了爱护梅花山珍贵森林生态系统和奇特的自然景观,1985年五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闽西梅花山自然爱护区。1988年九月经国务院批准,梅花山自然爱护区升列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爱护区;1992年二月,在原林业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召开的“中国自然爱护优先领域研讨会”上,爱护区以“现存华南虎数量最多、活动最频繁的区域”被确定为“对全世界有影响、起到国际意义的”世界A级自然爱护区;1992年十一月,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爱护行动计划第二次研讨会上,爱护区以“物种丰富、特有种多,在东亚植物区系中为华中、华南、华东区系交汇处”,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爱护行动计划》“中国优先爱护生态系统名录”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先爱护区”;1993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爱护区网络;1998年,根据国家林业局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级自然爱护区治理的通知》精神,龙岩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爱护区治理处更名为“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爱护区治理局”。  
梅花山自然爱护区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极为独特。爱护区地貌特征以中山地貌为主体,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西部高,东部低,山地面积占96.3%,少部为丘陵与盆地。区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6多座,最高峰石门山海拔1811米。地质岩层以侵入岩花岗岩为主;气候呈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的特征,年平均天气温度为13-18℃,无霜期长达280天;年降水量为2000mm,降水期长,降水量大,是福建省暴雨中心地带之一。因为地质断裂构造和流水深度切割效果的影响,以最高峰石门山和将军山为中心构成放射状的水系分布,是福建省闽江、汀江、九龙江三大水系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有“水流三江地”之称,被誉为“八闽妈妈山”。  
梅花山境内层峦叠翠,群峰突兀,有奇特的自然景观。如延绵数公里的黄连孟大绝壁,高山瀑布有兴隆瀑布、锣声瀑布,以及铁山罗地盘溪寨瀑布等。有大自然长期雕琢而成的丘山老鹰石、桂和的姐妹石、马坊的禾仓石、铁山罗地的三层石和出米洞,以及大源村的“金龟下蛋”等奇岩怪石,还有马头山寺、南蛮王墓、黎岭步云书院等人文景观。闽西民谣:“梅花十八洞,洞洞十八里,里里十八窟,窟窟十八只金交椅”。金交椅指的是地下矿藏资源,日前已发觉和开发的有铁、锰、铅、锌、钨、煤、磁铁矿和水晶石等。因为梅花山自然爱护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独特,区内自然资源展示出显然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多样性。根据科学考察和森林资源调查统计,爱护区内仅维管束植物有184科734属1628种(含变种和亚种),当中蕨类植物107种,被子植物1499种,裸子植物22种。陆栖脊椎动物362种,约占全国总数的1/7,当中哺乳类66种,鸟类198种,爬行类69种,两栖类29种,鱼类65种,昆虫2000余种。在这众多的野生动植物种中相当多是古老的了遗、珍稀、濒危的种类。据统计,有国家重点爱护植物18种,当中国家一级爱护植物有钟萼木、南方红豆杉和莼菜3种,国家二级爱护植物有杜仲、鹅掌楸等15种,省级爱护的珍稀、濒危植物53种;重点爱护动物计有45种,当中国家一级爱护动物有华南虎、豹、梅花鹿、蟒蛇等8种,国家二级爱护动物有黑熊、短尾猴、金猫等37种。物种繁多、资源丰富的梅花山,被中外专家赞誉为“回归荒漠带上的绿色翡翠”、“动植物资源基因库”。  
1991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专家与国家林业部在闽、粤、湘、赣四省开展华南虎野外种群调查后认为:“中国特有虎种华南虎,不但在梅花山生存、繁衍,而且仍在频繁活动。梅花山自然爱护区是现存野生华南虎分布数量最多、活动最频繁的区域。”赞誉梅花山是“华南虎的故乡”和“华南虎最理想的栖息地”。因而华南虎被国际自然联盟与自然资源爱护联盟列为世界最濒危物种。1998年,梅花山自然爱护区在龙岩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在全国启动解救华南虎项目工程,先后从苏州、桂林调入华南虎种虎六只,开展华南虎野化繁育。同时投入1400多万元巨资,在爱护区外缘的上杭县步云乡马坊村建立占地近7000亩的“中国虎园”。三年多来,经虎研所人员精心实施繁育技术,使5号公虎、4号母虎获得成功0,于2001年和2002年先后自然繁育出小虎二胎共6只,存活5只。华南虎种群数量的接连不断增加,标志着华南虎在高海拔原野式散养繁育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与发展。  
依托华南虎野化繁育基地,梅花山“中国虎园”同时建立了食草动物(偶蹄类)豢养区,园内现有梅花鹿、黄麂、矮马等30多只,还散养有猕猴、孔雀、天鹅等珍稀动物各种。梅花山爱护区生态公益林爱护工程和华南虎栖息地爱护工程的建立,“中国虎园”的建设,不但使梅花山这块“回归荒漠带上的绿色翡翠”闪烁出夺目的光芒。梅花山奇特景观和丰富的珍稀资源,成了中外游客理想的休闲游乐的好去处。  
(七)龙岩天子生态旅游区。  
天子温泉旅游度假区,座落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城区319国道往东2公里,总占地面积1600亩;邻近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土楼”仅35公里,离莆永高速公路永定入口5公里,东距厦深高铁龙岩站50公里,从市区驱车仅40分钟便可到达,交通便利;集温泉养生、休闲度假、商务会议、餐饮购物和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4年五月八日,福建省重点项目永定天子温泉旅游度假区开业。这是永定加大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加快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  
永定天子温泉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控地1600亩,当中温泉度假区600亩,森林公园1000亩。首期投资8亿元人民币,由广东省一客商投资建设,是一家集温泉养生、度假酒店、商务会议、餐饮购物和生态观光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该项目的投入使用,进一步提高了县城城市品位,对增强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影响力,打造县城旅游集散中心,提高县域的旅游迎接招待能力和服务水平起到重要意义。  
永定天子温泉旅游度假区温泉池区明显“嬉戏”娱乐功效,海浪池、大型水疗池、喷水柱廊、青少年戏水池、淋雨蘑菇等各种水上设备为旅客提供不同于传统的温泉感受。拥有130多个大小形状不一、品种齐全的温泉池;还有东南亚风情的园林植被,可称为“池在林中,林在池中”的感处。度假区被1000公顷的原生态森林所覆盖,让人深在此处,感受不通常的舒心和大自然的能量,体会心灵的共鸣。  
开放时间  
周日-周四:9:00-23:00;周五-周六:9:00-23:00。  
门票  
238元含温泉门票,提供免费无线上网、饮料、储衣柜,泳衣需自备。  
自驾  
三明:长深高速公路-马坑山隧道-长深高速公路-行驶5.6公里,到达终点;  
漳州:沿g319行驶2.1公里,稍向左转进入x606-x606-行驶5.6公里,到达终点。  
地址: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城区319国道往东2公里。  
(八)梁野山风景区  
梁野山风景区为"武平八大景"之首,被誉为"梁野仙山",现为福建省AAAA级风景区。座落于武夷山脉最南端被评为“国家级自然爱护区”“福建省生态旅游示范区”“福建省水利风景区”。集齐峡谷、险峰、绝壁、深潭、怪石、密林等各种景观,有“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天然绿色基因库”、“野生动物避难所”等美誉。  
游步栈道全程6公里,分上瀑布群、下瀑布群两个主要景点,有“神牛瀑”、“草鞋陂”、“通天瀑”、“飞鱼瀑”、“披云瀑”、“佛光瀑”、“金龟瀑”等二十余条姿态各异的瀑布,穷尽人间飞瀑之美,是告别世俗喧嚣,回归绿-的绝佳去处。景区设了观景台和台阶、拦杆,可在此驻足戏水、凭栏远眺、静听水声。  
梁野山国家级自然爱护区座落于武平县境内,山系为武夷山脉最南端,南岭山脉东头,属中亚热带、南亚热带过渡区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16°07'~116°19',北纬25°04'~25°20',总面积14365公顷,是集物种与生态爱护、水源涵养、科普宣传教育、科学研究、对外交流与合作、永续利用自然资源等多功效于一体的“野生植物”类型国家级自然爱护区。爱护区于1991年被武平县人民政府划为禁伐区,1999年二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爱护区,2003年六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爱护区。  
爱护区内生态系统组成复杂,类型丰富,植物群落有6个植被群、24群系、53个群丛。维管束植物种类有199科789属1742种,占福建省维管束植物的46.8%;陆生脊椎动物有30目85科370种,占福建省陆生脊椎动物的48.8%;昆虫有28目193科938种,大型真菌31科63属122种。区内国家爱护的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当中列为国家一、二级爱护的野生植物有14种,野生动物有46种,列入国际自然资源爱护联盟名单的濒危种和易危种有10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1、2的有43种。  
爱护区有中国保存完好的特色资源和森林群落。一是南方红豆杉林。天然分布有近1万亩,从幼苗到胸径1.73m的南方红豆杉大树均生长非常好,林内更新非常好,种群结构呈金字塔型,为国内外罕见。二是原生性钩栲林。钩栲为常绿阔叶林的伴生树种,少的成为建群种。在爱护区孔厦村马头山有66公顷保存非常完好的原生性钩栲林,林内钩栲大树平均胸径达95厘米,为全国罕见。三是稀有的观光木林。观光木作为中国特有分布的木兰科植物,通常仅见零星分布于常绿阔叶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中,极少构成群落。在爱护区内,首次发觉了原生性观光木群落,面积达10公顷,局部大树多达11株,最大胸径115cm,平均胸径71cm,亦为全国罕见。四是过渡地带特征显然的动植物区系组成。泛北极植物区系的南方红豆杉、亮叶桦、水青冈,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的白背瓜馥木、黄桐、鼎湖血桐、绢毛杜英、华南省藤,主要分布于南岭山地的罗浮栲、硬壳桂、乳源木莲、乐东拟单性木兰等都在爱护区内生长非常好。一些种类越过这一区域不可见或少见。  
同时,爱护区是闽、粤、赣交界地区和武平县的重要水源地,是梅江、汀江的重要汇水区,为我县11个乡镇70%的人口和福建汀江、广东梅江两岸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生态保障,起到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2000年一月,经武平县人民政府(武政〔2000〕文1号)批准,成立了梁野山省级自然爱护区治理处,行政级别为副科级,下设4个科室、3个治理所,人员编制15人,由武平县林业局负责治理。2004年一月,经福建省委编办(闽委编办〔2004〕6号)批准,成立了“福建梁野山国家级自然爱护区治理局”,机构级别为相当副处级。其后,龙岩市编委、武平县编委区别以岩编办〔2004〕3号、岩编办〔2004〕47号、武编〔2005〕02号、武编办〔2005〕21号、武编办〔2007〕4号、武编办〔2008〕24号文,确定了内设机构、领导职数、人员编制和机构性质,内设7个科室站,下辖4个治理所,6个检查哨卡、1个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人员编制45人,机构为参公治理事业单位。  
地址:龙岩市武平县城厢镇梁野山景区  
(九)才溪乡调查旧址景区  
才溪红色景区座落于素有“榜样之乡”、“将军之乡”、“建筑之乡”美誉的上杭县才溪镇。景区包括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旧址、光荣亭和列宁台,以及上杭廉政教育基地红色影视展播馆。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全国红色旅游三十条精品线路之一。  
才溪乡调查旧址景区主要包括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才溪区苏维埃政府、才溪区工会(列宁堂)、光荣亭等,以及才溪乡调查纪念馆。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100个经典景区和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才溪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奉献,据不全部统计,当年才溪乡有青壮年3400人参加红军,占青壮年总数的80%,1200多人为革命牺牲,当中40多位烈士为团级以上干部。解放后,涌现了10位将军,4位部级干部,16位地师级干部,才溪自此享有以“九军十八师”为主的“将军之乡”的美誉。  
日前,才溪乡调查旧址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100个经典景区和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才溪乡调查旧址景区  
2013年五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发布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旧址群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十)古田会议旧址  
古田会议会址位于闽、赣、粤三省交界处,座落于福建上杭县古田镇溪背村,原系廖氏宗祠,又名万源祠,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民国初,为推行新学,该祠改为和声小学。1929年五月,红四军第二次入闽,开展土地革命,和声小学改名为“曙光小学”。  
祠堂由前后厅和左右厢房组成,建筑面积826平方米。1929年十二月,毛泽东同志主持的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通过了起到历史意义的古田会议决议案。这便是著名的古田会议。  
日前,会址大厅已恢复当年开会的原貌。马克思、列宁画像和代表席位、大会会标、主席台以及墙上的党旗都按原样放着。会址左边有荷花池,右边有红军检阅台,后面竖立“古田会议永放光芒”8个红色大字,背后是茂盛的树林。会址对面,有60年代新建的古田会议陈列馆。多是闽西革命文物珍品,是福建省收藏革命文物最丰富、规模较大的纪念馆。  
1929年十二月下旬,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闽西上杭古田召开,总结了红军诞生以来的建军经验,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不但解决了怎么样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这一重大问题,并且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建军的根本原则。  
古田会议上,毛泽东作政治报告,朱德作军事报告,陈毅传达中央九月来信。大会经过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了毛泽东代表前委起草的约3万余字的8个决议案,总称《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当中第一部分,也是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随后编入了《毛泽东选集》。会议选举毛泽东、朱德、陈毅、罗荣桓等11人为中共红四军前委委员,毛--当选为书记。  
古田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宣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反对以所有借口削弱党对红军的领导,需要使党成为军队中的坚毅领导和团结核心。  
把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把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这是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得以明确,古田会议决议所以成为我党我军建设的伟大纲领及重要里程碑。  
地址: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  
类型:古迹历史建筑  
等级:AAAAA  
游玩时间:建议2小时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