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光泽县风水民俗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08-14 19:02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光泽县地理位置  
 光泽县座落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北段,闽江上游、富屯溪源头,东邻南平市建阳区,南临邵武市,西南与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西与资溪县,西北与鹰潭市贵溪市交界,北与上饶市铅山县毗邻,东北连武夷山市。全县总面积2240平方公里。  
二、光泽县名字由来  
光泽从新石器时代,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四千多年历史,但建县却始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  
光泽县名字的由来,有三种说法:  
1、以景好而命名  
光泽,含山光水色之意。清康熙版《光泽县志》就以“青山耸翠,碧波潴秀”八个字来描绘县境的地理特征。指境内群山耸立,林海茫茫,形如绿宝石,熠熠生光。又是溪河纵横,涧泉稠密,百溪之水;全然集聚之地。把光泽二字注释得淋漓尽致。  
2、以产银而成名  
光泽,其字义是指物体表面反射的亮光。唐武德七年(624),割邵武县之北的光泽、鸾风二乡置洋宁镇时,就有光泽乡之名了。传说,唐初时,光泽乡在北路,因太银的银矿质量很好,县令到光泽巡按时称赞“此银甚佳,光泽很好”,唐高祖李渊看到后也赞美“此银妙哉,光泽佳矣”。地名所以而来。  
3、以传说而得名  
一是相传很久以前,光泽县叫乌纱县,白天黑夜都黑洞洞的,像是乌纱盖顶。因素是一条修练了千年的黑龙精,把整个县城弄得天昏地暗、鸡犬不宁。后被下凡视察的二郎神除去。百姓为感激二郎神除灭龙精,重见光明,福泽人间,便把“乌君县”改叫“光泽县”。二是传说远古时代一个赤脚大仙赴王母娘娘蟠桃会路过此地时得知没有县名,看到四周光秃、平地窄小,便随口取名为“光平”。几年后这位大仙又去赴蟠桃宴,再拂云一看、此地已成凡间仙境,感叹这里的百姓勤快,今后定会福泽无边,于是就把“光平”改成“光泽”,代代相传沿用。 
三、过年习俗  
古时人们都是使用农历,来计算时间日子。清版《光泽县志》“风俗”篇记载了当地从农历年初到年尾,四时年节都有自我特有的风俗习惯。元旦,正月的元日,就是当今的春节初一。家家挂钟馗像于庭中,谓之“辟邪除魅”。门上春帖以红纸书联,还有色纸缕金钱或花草人物遍贴于厅柱门庭,谓之岁钱,“以著更华彩之意”。“五鼓爆竹开门”,家家放炮后,家中先焚香,男女穿着新衣,顺序先谒拜天地贺新年。然后才开家门,向左邻右舍道贺新年。说是过去有纷争的邻里通过新年互贺,旧有的怨恨也冰释殆尽。各家备有礼物,走访亲友,请新女婿,喝酒吃肉庆贺。当地民谣曰:“贺岁喝到初五六,有酒也无肉。新年正月,“各坊迎神”。城中当时8个坊轮流从初二开始迎接福神降临,龙灯挨家拜。有钱人家或庙会招戏班看大戏,演赣剧和当地三角戏,庆祝升平。沿街装饰楼台,夜点花灯,龙灯、狮灯、茶灯、船灯、花灯、蚌壳灯等灯舞闹年一直到元宵。立春,常在正月,接春在当地是大节,一年之时在于春。时辰一到,家家户户放炮,摆上供桌供品。用白菜和葱蒜等绿叶长青的菜用红线扎起,以示“迎春接福”“新春大吉”之意和春季万木兴荣的好兆头。初九是玉皇大帝生日,兴办祭祀活动。“上元观灯”,初十至十五非常是元宵节张灯结彩,鼓乐花灯,彻夜不息。十五过后,“里塾就学”,家人的子侄后辈开始择吉日延师课以诗书,农工商贾各开始就业。当地谚语:“烧讫上元纸,各人安生理。”  
“二月惊蛰”,这天当地人用石灰撒在家中房子的柱磉上,“谓可避百虫”,可具有防潮防蛀防霉等效果。春社社日这天,“各乡举社祭,以祈丰年”。二月十五为花朝日,民间“有扑蝶之游”。春风扑面,阳光明丽,相当多女子到花园或郊外赏花扑蝶游玩,及聘者选此为吉日嫁娶。“三月三日”,当地人家取泉水酿酒,“云是日转冬水,酒可过伏天犹不坏”。这天的水最好,还是冬水,如开春的水酒会酸。“清明祭扫”,“登山祭扫先莹”。一家或一族长辈率队登山,为祖墓劈草开路,清扫坟头,挂纸于坟树上,并摆上肉酒糍等供品进行祭扫。家中包文子,即清明果做供品,清明祭扫根据家资而定丰盛。清明自扫祭先人,还有近祖、远祖,与族人共同做,最终合家合族在家和祠堂中吃团圆饭,谓之“吃清明”。清明祭扫通常前三后七,是定期。不可以拖过谷雨,说是过了谷雨再祭,先祖魂灵尝不到,所以当地有谚语云:“过了谷雨闭墓门。”新坟祭扫则在春社前,云:“新坟不过社。”“五月五日”,端阳日,又称天中节。“取菖蒲艾葛藤悬门户,谓可压鬼禁蛇”。这天,家家户户门上悬挂葛藤,插上艾草。家家备节茶,上山采百草回来煎汤一家人饮用,谓可驱百病。轮流用药水洗浴,说是能够避疮毒。切蒲根泡酒加朱砂雄黄调服,说是能够去病延年益寿。还实用酒涂脚或喷酒家中周围,能够防蛇解毒。裹角黍,又称包棕子,节前家家“用箬叶裹米而熟之,名曰角黍”。妇人“采胜”,以红色纱为袋盛符,以五色绒做方胜,绣蔬菜蒜艾虎等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于背上,呼为宝娘。当地“端午竞渡”,八坊各出一舟,为龙舟竞渡。彩旗沿岸,摆酒肉为选手壮行。并悬赏利物,为当地富户捐赠,胜之谓夺标。六月六日,月日俱阴,当地风俗以鸡酒相送,谓吃了可去阴气。各家牵狗去河中先浴去臭,以除家中秽气。七月七日,为七巧节。民间“以面做饼,谓之巧饼”,给家中儿女吃,吃了会聪慧。以竹缚为层楼,饰之以彩纸,绘上牛郎织女像“谓之巧楼”,立于家中人会生巧。还有“量桥”,即走桥风俗活动。“中元祀先”,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在家中净室立先人神位,上供诵经。在街巷要冲处或野地点香烛和烧金银纸锭敬送鬼神,让亲人不受鬼神打搅。“中秋赏月”,八月十五为中秋节,要进行秋祭,家家要做圆饼祭亲人。由于月圆时节,秋日霜降,人生死两隔,有凄怆之心。同吃圆饼,有生时同赏月过节通常。民间还有“掏瓜卜子”“摸秋”“祭月神”等习惯,文人则有相聚吟诗弹唱,品酒赏月至夜半之举。“重阳登高”,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民间有“过了重阳再无节”之说。当地人“饮朱萸黄酒,谓可避邪”。还有文人名士携酒登高,感怀人生,以鱼酒相酬,以诗互和。“十月祭墓”,是月亦祭墓,“一如清明之仪”。家家这天用彩纸糊为衣着,拿到墓上焚烧,“谓之送寒衣”。天气渐凉,以表在世亲人的关切之意。“冬至祀先”,这天“作米之丸以祭”。敬供家中神龛上的先人灵位,然后一家人再吃。民间还说这天做豆腐最好,可放很久不坏。“岁除酬岁”,岁末这几天,家家扫尘,打米磨糕作糍,亲友之间互酬酒肴,赠过年食品,说是岁仪。二十三四为过小年,民间祭灶神。谓之请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辞岁除夕”,大年三十,家家团聚,吃年夜团圆饭,饮酒作乐。说吉利话,长辈给小辈包钱,谓之“压岁钱”。招新女婿上门家宴,以示至亲与家人父子无异。“守岁至旦”,是夜富家烧炭火,围炉燃烛鼓乐饮酒通宵达旦。贫家烧松光一家围之,笑语欢声到天亮,“谓之守岁”。  
光泽古时年月的风俗,在当时有很大的影响,直接主导着人们的平常生活。如除夕守岁,不管贫富人家都会围炉守到天亮。民间说是老天爷五更前会洒钱给人间,守的人都有一份,当然这是虚幻之言,而人们却因此守一份吉利,以此祈求来年生财,日子富足。如元宵节的花灯,是过年城里最大的活动,家家都挂灯,户户都亮堂,街上满是观灯的人。元朝本地著名的诗人危德华观赏光泽城的元宵灯节后,写下了《元宵杂咏》一诗:“杉关兵寝不传烽,花县元宵乐事同。记得汉宫祠太乙,彩楼银烛绛绡笼。”再如七夕量桥风俗,每年七月七晚,当地人要进行量桥,即走桥。城乡男女老少,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这个习俗活动。挑选父母桥、夫妻桥、子孙桥三座民间信仰的廊桥,分三年三次走。人们烧香祈祷走过,说是一生就会父母平安、夫妻美满、子孙满堂。还有的风俗有相当多人生踊跃的意义和有用的价值,更为人们流传。如正月十五“烧讫上元纸,各人安生理”,过后人们需要要去忙生理,该读书的读书,该做买卖的做买卖,该下地劳动的下地劳动,不要沉溺于正月喝酒打牌中,延误了生计正事。如端午备节茶,这时间草药长势最好,药性最强,采回后服用效果最佳。并且留下干药草在家,一年四季备用。  
跟随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这些古时的年节风俗已渐渐远去。除过年、清明、端午、中秋、冬至等大节的风俗外,作为当地文化遗产保留下来外,其他的节俗都少有再现。但这些习俗是当年中原客家人和当地土著人融合的标志,是当地古时文化方法的见证,保留了古时人们伦理、道德的思想观和生活习惯,透视了当时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是当地文化发展的里程碑。  
而今,闽北光泽县这些风俗作为传统年节文化项目保存下来,让人们透过这些风俗了解当地人们当时的社会发展、思想理念和生活生产方法,对研究当时光泽人们的思想文化,有许多借鉴效果。相关部门重视爱护这些古老的四时年节风俗文化遗产,定时举行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这些风俗文化研究,传承民间风俗文化,丰富民间文化内容。建议将年节传统的“茶灯舞、三角戏、七夕量桥”等风俗申报为市县级文化遗产项目,确定每项风俗文化的传承人,建立每项风俗文化的传承发展机制,让这些古老的民间传统风俗文化瑰宝得到传承发展,焕发出更加绚丽迷人的光彩。  
四、中秋习俗  
“敬月神”  
“敬月神”,就是中秋佳节的夜晚,月亮出来时,乡村人家早早就在院子、门前或禾坪上放上桌子,上面摆着茶、酒、月饼、柚子、花生等,谓之“敬月神”。当地人对“敬月神”极为虔诚,摆上供品,在月光下默默地祈求。祈求完毕,大家共同吃这些月神“光顾”过的食物,儿童吃了会聪慧伶俐,无病无灾,大人吃了会平安健康,生活幸福。  
这个中秋“敬月神”的习俗,源自当地一个久远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当地发生兵乱,西路一带村子里的青壮年都被大兵抓去,大半年时间过去生死不明,音讯全无。那年中秋晚上,月亮出来,相当多人家在月光下无心赏月,摆上酒饭祈求亲人回来。这晚的后半夜,大家蓦地都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个白胡子老人对他们说:“我乃月神,感于你等心诚,我在今晚让亲人回到你身边!”人们一下都醒了,半信半疑,怀着美好的心愿对着月亮坐着不睡,期待好梦成真。奇迹果然发生了,家家门口都有亲人的叫门声。打开门一看,果然是亲人都回来了。听他们述说被大兵抓走后关在一个山寨里做工,今天晚上,他们在睡梦中被一个白胡子老人推醒,说带他们回家。老人带着他们走出寨门,而守兵在身边也没有察觉。他们的腿上被老人附上了神力,数百里以外几个时辰就跑到了家里。  
人们感激月神的赏赐,都向月亮行礼。从此,这里的人们就有了中秋夜祭月神的习俗,并流传下来。  
“拔芋卜子”  
“拔芋卜子”习俗流传在民间千百年,说是在中秋的夜晚,嫦娥也就是月光娘娘,会给新婚夫妻和无子女的夫妻送子。送多少个儿女,就附在芋这种植物下面,你去拔一棵芋数数下面的芋子就可晓得。于是中秋夜时,新婚或无儿女的夫妻,会在空地上点香烧纸祭拜月光娘娘,然后到地里闭上眼睛随手拔一棵芋回来,点点芋头旁边有几个芋子,就意味着今生你有几个儿女。  
该县止马镇岛石村老农民何玉富说,有的当年要成亲的准新娘女方回男方中秋礼时,也会回一棵挂满芋子的叶茎,表明成亲后会多子多福。相当多夫妻明知是迷信,但却乐此不疲地在中秋夜“拔芋卜子”,期望能实现美好的愿望。  
“摸青”  
“摸青”就是在中秋佳节这天夜晚,亲朋好友到野外聚会。人们各自从自家地里采来柚子、枣子、石榴以及南瓜、黄瓜、毛豆等青色食物,然后围坐在共同,点起火支起锅来煮熟食物。大家边赏月边吃东西,边唱歌跳舞,做游戏、讲故事等。  
相传这中秋夜“摸青”聚会风俗的来历,在民间还有一个故事。说是清咸丰六年(1856年),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带兵进攻福建,中秋之夜恰好来到光泽杉关。当时月色正好,兵士们都动了思乡之情,不愿再走,于是石达开下令在此休息赏月。附近相当多百姓听说太平军来到,纷纷采摘地里的柚子、枣子和南瓜、豆子、茄子等,升起火来煮熟犒劳义兵。义兵和百姓围坐在共同,边赏月边吃食物,唱歌跳舞,其乐融融。  
从那时起,每年中秋之夜男女老少都自发聚集在野地,像那晚一样庆贺佳节,以这种形式纪念太平天国义兵。远远而望,野地到处火光簇簇,都是“摸青”聚会的人群。随后年年这么,这种风俗就保留下来。  
五、三角戏(光泽)  
三角戏,亦称三脚戏。并有茶灯戏、采茶戏、花鼓灯、三人土戏等别称。主要流布于闽北的南平市辖管区内,以及三明市辖管的泰宁县等地。而以光泽县较为集中,清代至今从没有间断过。而今民间仍有三角戏艺人,以及采茶灯、马子灯艺人在活动。  
从三角戏的剧目、唱腔、艺人师承关系等方面比较,三角戏与赣南采茶戏、上饶采茶戏和抚州采茶戏有紧密的亲缘关系。光泽三角戏既演采茶灯、马子灯,又演赣南采茶戏的早期剧目。“姑嫂观灯”、“挖笋”、“磨镜子”、“补背褡”等小戏,并且还演从湖北黄梅、江西上饶传过来的“喻老四”、“蔡鸣凤”等系列“串戏”。光泽县成了三角戏(采茶戏)南传北流的重要中转站和交换地。光泽三角戏是集采茶戏之大成的一个艺术品种。它既演以歌舞为主的茶灯戏、又演行当齐全的大戏。  
一九五四年八月,当时的建阳专区文化部门派出以光泽、邵武两地艺人组成的三角戏代表队,参加福建省第二届地方戏曲观摩演出。三角戏作为正式名称列入福建省地方剧种名录。  
沿武夷山脉的丘陵山岗地带,是中国著名的产茶区,武夷岩茶饮誉海内外。这里是采茶歌舞乃至采茶戏曲(三角戏)产生与发展的温床。也是采茶歌舞南流北传的中转要冲。在《武夷山志》卷二十一中收录有明吴拭的一段记述:“山中采茶歌,凄哀清婉,韵态悠长,每一声从云际飘来,未尝不潸然坠泪,吴歌未能便动人这么也。”清初诗人查慎行在《武夷采茶词》中写道:“手挽都篮漫自夸,曾蒙八饼赐天家;酒狂去后诗名在,留与山人唱采茶”。这证实至迟在明末清初,武夷山区就有“唱采茶”活动。因为明、清两代数次对东南沿海实行海禁。武夷茶也时改南运为北销。武夷山北麓的江西省铅山县河口镇,与武夷山南麓的崇安县(今武夷山市)星村镇,成了闽赣两省的茶叶集散地。并以此为中心构成了包括闽北和赣东的茶叶收购与销售网。光泽茶园也是武夷茶区的重要部份。每到采茶季节,大量江西茶工与茶商进入闽北。两省边界地区在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也日益密切。  
日前,三角戏的这种艺术形态的主体部分是从外省传入。是沿闽、浙、赣、粤四省边界山脉走向,从武夷山脉至五岭一带多向交流和传播,并在清末构成规模。  
三角戏在不同地方或同一地方,保存了它在发展过程中的多种形态。从茶篮灯、马灯表演,到“二小”(二小旦或一小旦一小丑)、“三小”(二小旦一小丑)戏、至直“半班”(二小旦、一小丑一小生和三场面)等多种规模的演出形式共存,不同发展阶段的保留剧目共存。所以,在其它流行过三角戏的地区已失传的剧目,如“双扶船”在江西只闻其名,无人会演。在光泽仍能看到,人们并能由此而寻找到它的发展和流传脉络。三角戏的名称也可能是在“三小戏”时期构成。  
主要演出剧目有《下南京》、《姑嫂观灯》、《凤凰山》、《青龙山》、《拷打红梅》以及“喻老四”和“蔡鸣凤”系列串戏。艺人们作为地方剧的代表,数次到专区和省会参加多种汇演和观摩演出。演出的剧目有《双劝夫》、《观灯》、《双扶船》、《打长工》等。他们的演出都获得好评或获奖。  
唱腔分类:通常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曲专用曲,即一支曲牌只用于一个剧目。再一类是[湖广调]。湖广调可通用于所有剧目。  
三角戏因人员少、行头轻、易深入大剧团不易进入的深山老林。剧情又多是平民百姓的家庭趣事和悲欢离合故事,容易导致观众心理共鸣。群众不但爱看也爱自我表演,也可以自我表演。故有民谚曰:“没有皇帝没有官,越看越心宽”。“结一次婚,演一回戏,死到阴间不悔气”。可见人们对三角戏的热爱。  
茶灯戏、三角戏因为社会基础发生了变化,一些传统民俗活动相对降低,茶灯戏、三角戏主要活动场地慢慢萎缩,演出平台日益降低。同时一些颇有造诣的艺人因年事已高,逐一退出舞台,有的相继谢世,年轻艺人在技艺上又不可以独树一帜,或不情愿学,传承队伍发展步履维艰,濒危状况十分严重。  
2010年,“三角戏”(光泽)被列入南平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六、木雕活字印刷(光泽县)  
在光泽县寨里镇,还保存着一种古老的木雕活字印刷作坊。他们仍然沿用着千百年来先民们发明的印刷技术,早在北宋仁宗时期(1041-1048),传说中的毕升就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在同时期人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就有具体的资料推荐。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梦溪笔谈》中所推荐的活字模是用泥雕烧陶而成的,而在光泽县寨里镇,民间艺人邱盛衍,至今仍保留了自雕的木活字模印刷书籍的技艺。并且还起到有用价值。从古至今一代一代仍在传承的一种古老技术,仍有顽固的生命力,不可不谓是一种奇迹。《梦溪笔谈》中推荐的泥雕陶字技术,幸免了木雕活字不可以经久的缺点。但经过接连不断的改进,到了明、清时期木雕活字技术越来越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跟随国外铅字技术和印刷机器的传入,民间木雕印刷越来越式微,只保留了少数起到重要文化意义的老作坊。民间小作坊几近绝迹,然而在光泽县寨里镇却长期保留了一家活字印刷小作坊。日前能追溯的传承谱系大致可查出上三代和下一代,这种小作坊之所以能继续存在是与一种民间习俗相关,在一些宗族编修族谱时,习惯用木雕印刷制品。有些庙宇印制经本和纸质敬神用品也爱好木雕印制,故此小作坊还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所以才可以延续下来。光泽县寨里镇木雕活字印刷技术仍沿用了《梦溪笔谈》中所描述的活字创造方法,并且还有有用价值。不可以不说是一个奇迹。活字印刷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尽管现代印刷技术有了飞快的进步,但木雕活字印刷仍能够存在下去,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对其进行妥善的爱护和继承,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极好的教材,但是日前仅仅有一个家庭拥有此项技术,而传承人也仅仅有一位,此项技术极有失传的惊险,需要加强爱护措施。  
2010年,“木雕活字印刷”被列入南平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七、光泽畲家过两个年习俗  
光泽县是个畲家人集中的地方,全县有8个行政村是少数民族村,有约40个畲家人的聚居地。并且这些畲民基本都是在明末清初时由中原到江西入闽或闽南闽中等地迁徙而来这里,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清光绪丁酉(1897)《增修光泽县志》“风俗略”记载:“光泽山环南干,水建上流,界于开闽,自成风气。虽杂处此土者有畲民(居山谷种山)。”《光泽文史资料》的“光泽畲族漫谈”篇中记载:“光泽畲族主要有蓝、雷、钟三姓,其分布的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在高山的山腰地区,他们通常几户或几十户聚居一处,自居村落,但也有畲汉杂居一些的。”  
相传很久以前,畲族有蓝姓、雷姓两位祖先因受不了财主的盘剥,相约拖家带口一路到这里,盼望能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过好日子。可是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生活无着,无奈之下先后向当地的财主借了许多钱和谷,来安家生存和生产。畲家祖先在山里刀耕火种,开荒种粮,尽管沐风栉雨,勤劳肯干。可是每年收成有限,除去开支,还债都还不够。每年到年关时,财主带着打手每天来逼债,就是大年三十晚上也上门来,弄得畲家祖先一家过年不得安定。无奈之下,畲家两位祖先只好大年三十躲出去,躲过了旧年就躲过了一年。由于“新年不要债”,财主也不敢破坏这个公序良俗,大年初一就没有债主上门。  
畲家两位祖先大年三十没办法在家过年,要躲到第二天大年初一早上才敢回家。可是由于被逼债,家中没有准备什么过年的东西。当时畲家两位祖先身边的蓝姓儿子和雷姓儿子都大了,还有分家过日子,于是畲家两位祖先只好到各自的儿子家去过年。早上蓝姓儿子家过,中午雷姓儿子家过。这样相当多年过去,畲家人的生活逐渐好了,把过去的债都还掉了。畲家祖先再不要像过去一样大年三十要出去躲债,可是旧历年还是要过,这是世人几千年普遍的传统习俗,畲家祖先也不可以例外,他们像汉人一样大年三十晚在家安心过年。但是为了告诫子孙不忘当年大年三十被逼债的苦日子,就规定畲家后人从此每年需要过两个年。即大年三十晚过老年,大年初一过新年。三十老年共同过,大年初一早上蓝姓子孙家中过新年,中午雷姓子孙家中过新年,于是就有了畲家人都“过两个年”和“大年初一过年”的习俗。  
光泽畲家人把“过两个年”看得很重。就是平常再节俭,但过年的东西都不可以少。每年过年都置办双份的年货,准备丰盛的菜肴,过好两个年。他们在大年三十晚上过老年,供奉祖宗,一家团聚,最终共同守岁火,放炮封门。第二天正月初一,蓝姓的人家早上又重新备办菜肴,放炮开门,供奉祖先,请来家族中的长辈,全家团聚又一样过一次年。而到了中午,雷姓的人家也是一样,又重新过一次年。  
随后为了分别,畲家人普遍把大年三十过年称为“过老年”,把大年初一过年称为“过新年”,畲家从此就一年过两个年。历经数百年,这“过两个年”的习俗都没有改,并且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八、光泽县结婚习俗  
中国自古以来被誉为礼仪之邦,礼数之事自然不可小觑,对于婚姻大事更是这么,各地的婚礼风俗和讲究不尽相同,家乡光泽乡村更有着另一番风格。  
中国婚礼中的“三茶六礼”犹言明媒正娶,旧指正式婚姻。中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  
“三茶六礼”作为光泽一种古老的乡风民俗,在其长远的地域文化中源远流长。“三茶”,即定婚时的“下茶”,男女双方许下终身时,男方以“百果”相送,意喻百年好合;结婚时的“定茶”,男方以莲籽、枣子为礼,比作连子连心、早生贵子;同房时的“合茶”,是指男女进入洞房后,两人合饮一杯茶警示男女双方要同甘(干)共苦。  
“六礼”纳采就是男方请媒人到娘家去说亲。算是婚礼中的第一步。  
旧时婚姻多凭媒妁之言,都由男方请媒人先往女方提亲,称“报吉”。女方允许后,交出写有女儿生辰八字的红帖,即“庚帖”,称“出帖”,俗称“出八字”。男方取得庚帖后,压在祖宗牌位前的香炉下三天,称“压庚”,然后请算命先生算男女生辰八字是不是相克,称“合婚”,也称为“问名”。如五行相冲相克,则退回女方“庚帖”,并附送一些礼物示歉。新社会实行婚姻自主,但乡村很多地区仍流行说亲。城市男女青年大多数为自由恋爱,也有经人推荐而相识,征得家庭允许确定婚姻关系的,称之为“找对象”。  
男方将双方八字卜得吉兆后,择定吉日,决定缔结姻缘,称着“纳吉”也叫纳八字、订婚。“纳徵”就是男女双方订婚后,男方按女家的要求所送的聘礼。  
男女到了结婚的年龄,男方择日定婚期,备礼告之女家,叫做“请期”,民间的说法叫——报期。通常在结婚前一个月。  
男方到女方家里去接人,谓之“迎亲”。“六礼”的时期、名称各异,所送聘礼也很有讲究。  
乡村的订婚礼。合婚之后,就进入了定亲阶段,即由男方备礼物到女方定下亲事。礼物平常是一对金耳环或一枚金戒指,也有送金项链的,还要带上女方需要办酒席的海鲜、家禽等,这天新郎要亲自前往,所备的礼物不可以为奇数,务必偶数。现金也称为聘金。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礼,即把聘礼中的部分聘礼退还:如猪心(意在有心去就有心归)等。女方在定亲时,要给亲朋邻里分送糖果、瓜子、花生等食物,请邻居喝擂茶,吃糖水,告知亲事已定。  
迎亲。婚礼中最主要的程序。迎亲有两种:一种是新郎迎亲,另一种是男方请“好命人”代迎。这时,新娘往往放声大哭,这叫“哭嫁”。一方面是为远别父妈妈而哭,另一方面据说仅仅有流泪,才可以使娘家富裕。彩轿来到丈夫家门口,新郎家要放鞭炮迎接。新郎用脚踢轿,卷轿帘,拔下新娘头上的如意,往新娘额上作势欲扎。踢轿、扎如意,意在给新娘下马威:今后一切须如夫意。这是夫权的暗示。接着新娘在伴娘搀扶下跨过门槛底下一堆燃着的“火烟”。新娘进门之后,要在婆家请来的“青娘母”陪伴下,与新郎吃“合房圆”,进洞房,上厅堂给长辈、平辈端茶行礼等。这时,青娘母应在旁诵祝颂歌辞。娘家在新娘迎娶当天,要派小舅子送梳妆盒赠与男方,愿新娘在婆家人人合意。  
伴随社会的进步,文化的传承,观念的变化,现在的光泽婚嫁习俗透视着新的时代风格。它既有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有新的文化元素。在光泽,婚礼习俗是极其复杂的,在光泽婚嫁习俗中大量的规矩,也让光泽婚嫁习俗成为闽北的富有浓厚地区色彩的婚俗文化。  
九、光泽县饮食习俗  
1、文子:文子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清明果,平常用鼠曲草剪碎磨浆,连同浸泡磨成糊的米共同拌和,温火煮成面团状。捏团成皮,以腌菜、笋、菇、豆子、油豆腐、辣椒等做馅,馅料比较各种的,包成绿皮,类似包子,再入笼蒸熟,即可以吃。  
2、花饼:春夏时节,光泽人会上山采摘被当地人称为“油罐子树”的植物结出的白花瓣,洗净后放进磨好的大米浆,再添加盐、糖、葱、韭等佐料,薄薄地摊在锅底,用文火烘烤,翻面烤成外表金黄、内里米白的花饼。花饼出锅香气袭人,嚼起来柔软甜逸,非常好吃。  
3、脚掌糍:脚掌糍因形状如人的脚掌而得名,名字虽不好听,但吃起来油香满口,滑润不涩,香辣咸风味俱佳,邵武的脚掌糍最为出名。  
4、芋糍:选取易烂的芋子,蒸熟煮烂皆可,去皮冷却,尚有余温,加入适量碾细的红薯淀粉,揉匀,摘成小坯子,馅料依个人口味自定。一碗芋糍端在手里,红的辣椒、白的葱头、绿的葱花、黄的姜丝,碗中漂着几个圆溜溜土头土脑的芋糍,真是色香味俱全,怎能不令人大动食指。  
5、糯糍粑:用当地产的优质糯米经水泡后,放进饭笼里或锅里蒸熟,再倒进石臼里,一人用木杵舂,一人翻动,民间俗称打糍粑。直打到黏稠成泥状,挑起接连不断。再加上一些香油,用手揉搓成拇指般大小的丸子,放进装有炒熟的芝麻、花生、豆、糖的粉碗中,滚过沾满后即可以吃,这种做法的是糯糍粑。  
6、仙草糕:光泽夏秋时节人们在山边田野栽种的一种本地人叫仙草,又叫凉爽草的茎细杆高的小草。人去采来晒干洗净,放进锅里加水煮,经碱馏、滤汁后倒入锅中煮开,逐渐地加入一定比例的地瓜粉或山芋粉调和至浓稠成黑亮块状,然后捞出用清水去碱,用刀划成一块块豆腐大小浸在装有凉水的盆桶中。食用时用爪篱捞出放入碗中加糖,入口软滑,凉爽甜润,全身顿爽,暑气全消,是光泽夏秋天节最有名的凉爽小吃。  
十、名人  
光泽县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包括李巽、陈泰、何秋涛在内的34位进士。宋元时期“李氏七贤”享誉理学界;清代何秋涛所著《朔方备乘》是中国近代史第一部论述中俄关系的代表巨著;清嘉庆年间三兄弟同登进士,誉为“三凤齐飞”,至今仍有“太史府第”遗址;另外,还培育了布衣诗人黄镇成、清代书法家陈道生、毛鹤龄等名人贤士。  
十一、光泽县著名景点  
(一)光泽鸿建山庄  
鸿建庄园,坐落在光泽县大陂路,距城区1.5公里。总占地面积300余亩,当中养殖水面200余亩。这里青山碧水、树绿花红、孔雀开屏、空气清新、气候伊人,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1、总体环境  
(1)经营区附近周围生态环境好,与环境协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一级标准,属城效无噪声,位于光泽饮用水源边,水质优,污水排放达国家环保标准,有环保证书。  
①农庄美食区一角  
②龟鳖、鱼养殖园一角  
③农庄大门  
(2)建筑结构好,布局合理,外观与环境相同协调,乡村旅游标志清楚,起到特色,位置显然,经营占地面积300.08亩,用于迎接招待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  
①水乡渔村标志  
②农庄民俗餐厅建筑  
③农庄宾馆建筑  
2、基础设施  
(1)有6米宽水泥硬化路直通农庄,有公交车,各条旅游线路畅通,卫生、游步道全硬化,有乡村特色,有4处停车场,分小车、中吧、大吧三种类型停车。  
①农产品采摘观光车  
②农庄第二停车场  
③六米宽水泥硬化路直通县城,距县城仅1。5公里,道路两傍均有绿化树  
④休闲小道  
⑤生产区硬化道  
(2)游客中心位置合理,规模适度,具备业务咨询,食宿安排、活动安排。公共厕所男女分设,卫生整洁,布局合理,全为水冲式生态厕所。垃圾桶标识显然,有特色,数量充足,旅游标识位置合理,醒目,字体易于识别。  
①农庄游客中心  
②农庄多功效厅  
③有科普乡村特色指路标识  
④有科普、乡村特色垃圾桶  
⑤农庄公共厕所  
3、农家院住宿条件  
建有星级宾馆1座,有专用科普培训大楼,有小别墅,设有房间38间,有标间、三人间、四人间和豪华套间,另设有学生钢板床120床,方便学生夏令营使用。  
①农庄星级标间  
②农庄豪华套间  
4、餐饮服务  
餐厅能同时容纳400人用餐,设有迎接招待人数150人以上的旅游餐厅一处,闽北第一桌可以接待50人用餐,有豪华包间6个,通常用餐间7个,每个包间都要设有水冲式的厕所和流动水的盥洗设备,餐厅装饰能体现乡村特色,菜点有特色,80%以产自农庄,全都使用无公害农产品。  
①农庄大型旅游餐厅  
②农庄闽北第一桌  
③农庄民俗餐厅  
④农庄豪华包间,全使用红木家具  
⑤农庄鱼宴酒楼  
5、乡村游特色活动  
农庄开展有标准游泳池,青少年冲浪池,垂钓竞技场、休闲钓蛙池,混水摸鱼池,徒手捕鱼、拉网、拾龟鳖蛋,采摘、吊床、鳄鱼谷、观鱼亭、采莲、竹干舞、OK厅,棋牌室、种菜,农产品无公害检测,农业科普游、包文子,舂米,水上寻宝。游客停留时间至少2天。  
①农庄游泳场  
②农庄垂钓竞技场  
③农庄混水摸鱼场景  
④家庄采摘活动  
⑤农庄观鱼、喂鱼  
⑥农庄科普游  
⑦农庄青少年冲浪池子  
6、旅游商品销售  
农庄种有葫瓜工艺品、龟鳖鱼、观赏鱼、小彩兔、观赏南瓜等农产品工艺品,有礼品老鳖、鳄鱼肉、圣农食品、海鲜菇、土鸡蛋、板栗南瓜、矿泉鱼、上庄菇、干坑红茶、野菜干等。  
(二)乌君山  
乌君山座落于光泽县城东约20公里处,北接武夷山自然爱护区。因顶有岩形似猴子,俗称猴子山。乌君山最高峰海拔1477米,方圆约20公里,有大小峰峦30余座。  
乌君山自古便负有盛名,山上有乌君洞、飞泉岩、仙桥石、巨蟒出洞、神龟下山、风动石、会仙岩、美人石、夫妻岩、水帘洞、香炉峰等20余处胜景。山间溪流纵横,风光奇特,奇松怪石,蔚为壮观,有光泽第一名胜之称。  
(三)管蜜村  
李坊乡管蜜村座落于武夷山脉北麓、光泽县西南部,距县城35公里,东与邵武市沿山镇红路村接壤,西与李坊乡增排村交界,南与李坊乡贯庄村、长源村相连,北临李坊乡石城村,地域面积35.31平方公里。全村有6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417户1560人口。闽江源头富屯溪的上游西溪贯通全境,两岸植被葱郁,自然资源丰富,盛产黄花梨、毛竹、茶叶。  
管蜜村村尾是一片起伏的葱绿,山丘上是2000多亩的茶园,平地上种着1000多亩、几万株的梨树,这就是远近闻名的管密黄花梨。每年春分到清明之间,上千亩的梨花同时绽放,一夜之间这里就会变成雪白色的花海;这里的茶叶都带上梨花的天然香气,泡上一杯清茶,花香混合着茶果香、茶香扑鼻而来,再看看眼前的绿色,不由得让人想起这里的地名“天堂山”。十里河谷狭窄弯曲的长源峡谷,可乘筏而下过竹海穿果园;万亩原始生态林的大岗山里,藏着太多大自然赋予管蜜的漂亮。管蜜的漂亮也得到了多方的认可,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村”、“海西十大魅力乡村”。2014年九月二十五日正式通过南平市三星级漂亮乡村验收,同时还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漂亮乡村示范村。  
西溪,是闽江源头富屯溪的上游,在交通不便的几十年前,山上的毛竹就是在河边打成竹排,成百上千张地从西溪顺流漂到福州贩卖,时间长了,遗落在河滩上的竹根,长成郁郁葱葱的竹林,竹林边连绵着差不多望不到头的芦苇荡,奶白色、粉红色、绛红色的芦苇花在风中摇曳着,美得让人恍惚。  
西溪两侧,民居、码头一字排开,从唐宋起这里就是重要的水运枢纽,造就了一片繁华;清澈、平缓的西溪水缓缓流淌,迎着溪水赫然耸立一座巍巍名山-狮山,状如雄狮,南岩陡立如狮首,山体中凹如狮腰,山环绕着水,水倒映着山,间或还划过打鱼的竹排,宛若一幅秀美的山水画卷。  
(四)光泽县天池水利风景区  
清溪流域:有高家水库和霞洋水库点缀其间,高家水库坝址操纵流域面积180km2,总库容3886万m3,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旅游、休闲、观光、供水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  
霞洋水库:如明镜般,晶莹透澈;又似少女那明媚的双眸,令人心怡。接近黄昏,暮霭初上,夕阳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如点点碎金洒在水面上。渔舟唱晚,山鸟归林,水面逐渐氤氲四起,如一层雾纱覆在水面上,一片模糊。  
天池景区:中部海拔800~1000m处,分布着众多的瀑布,有穿云瀑、饮涧瀑、千尺瀑、三叠瀑等。  
景区森林:森林覆盖率达72.13%,温暖湿润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孕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蕴含着众多的珍稀珍贵树种,有刺桫椤、苏铁、银杏、水杉、水松、南方红豆杉等国家Ⅰ级重点爱护野生植物,以及金毛狗蕨、柔毛油杉、金钱松、华东黄杉、香榧、钟萼木、闽楠、福建柏、凹叶厚朴、鹅掌楸、地枫皮、半枫荷、香樟、花榈木、毛红椿、香果树、喜树、伞花木、榉树等国家Ⅱ级重点爱护野生植物,以及沉水樟、青钱柳、华东野核桃、华南桂、三尖杉等省级重点爱护野生植物,不胜枚举,极具科考价值,可谓“植物基因库”。丰富的植被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环境。当中属国家一级爱护动物有蟒蛇、黄腹角雉、黑麂等,国家二级爱护动物有虎纹蛙、大鲵、猕猴、穿山甲等,福建省重点爱护动物有眼镜蛇、黑斑蛙、白鹭等。在深山密林、深潭幽涧,常可见鱼虫鸟兽怡然自得,尽显大自然的无限生机。  
大洲谈判旧址:闽赣国共两党著名的“大洲谈判”,达成团结抗战,一致对外协议。大洲谈判遗址成为福建省红色旅游景点和闽北革命教育基地,为天池水利景区增添了深刻的内涵。  
(五)白云峰风景区  
白云峰风景区座落于光泽县城西南面15公里处,由10多座山峰连绵组成,主峰海拔1088米,高高耸立,插入云霄,蔚为壮观。这里属高山严寒地带,天气温度低而凝结成深厚的云雾,所以终年雾锁云绕。非常是晨暮山谷氤氲,云雾四起,布满与上天相接,仿佛为山峰披上一层神秘的雾纱,留给世人一个漂亮的梦幻。就是在晴朗天气里,也只在中午前后云雾才会渐渐散去,山峰才会露出本来的面目。站在峰下远远而望,峰顶始终有一片片白云缭绕,经久不去,真乃奇观。  
白云下面山峰幽绿,村庄田地、竹林河流,如一幅灵动的白云山峰图,恬淡优雅,宁静致远,令人心驰神往。上山观云,是游人的一大乐事。当你深入山中,到处古木参天,如进了原始森林,这里号称“万亩生态林”,数百年的松、杉、樟、檀、柏、桂、杏等树比比皆是,大如巨伞,团团如盖,遮蔽得上不见天日,人如小舟在绿海中游弋从山脚到山顶盘亘约5公里,有7000多级人造石级和长长的山道,途经三仙亭、石亭、白云亭3个路段。山谷深深,溪涧纵横,岩石跌宕起伏,险势惊人。  
山风在山谷和树林中横冲直撞,发出骇人的声响,人走到哪里都被云雾笼罩着,朦模糊胧,甚至几米外都看不见物体,让你不知是身处山里还是在云中。正是得利于这山中的地势和蔼候,所以演绎出白云峰丰富的云海奇观景象。登上峰顶的白云亭,这里是观云的最佳处,只见上下一色模糊,脚下一片云海茫茫,一朵朵一团团的白云绕身而过连绵接连不断,你想伸手挽住,白云却从你身边轻轻溜走,让你怅然若失。有的时候如坐在船上,在云海中漂泊,深感惬意;有的时候如纱幔轻覆在身,飘飘欲仙,悠然自在。人似在银色的梦幻中遨翔,只听得山风慢慢地吹,松泉慢慢地唱,鸟儿慢慢地鸣,宛如一曲动人的乐章,让人仿佛置身仙境通常。  
(六)乌君洞  
乌君洞座落于光泽县城东约20公里处乌君山上唯一奇观的景点。北接武夷山自然爱护区。因顶有岩形似猴子,俗称猴子山。乌君山最高峰海拔1477米,方圆约20公里,有大小峰峦30余座。乌君山自古便负有盛名,山上有乌君洞、飞泉岩、仙桥石、巨蟒出洞、神龟下山、风动石、会仙岩、美人石、夫妻岩、水帘洞、香炉峰等20余处胜景。  
山间溪流纵横,风光奇特,奇松怪石,蔚为壮观,有光泽第一名胜之称。乌君山座落于光泽县城东约20公里处,北接武夷山自然爱护区。因顶有岩形似猴子,俗称猴子山。乌君山最高峰海拔1477米,方圆约20公里,有大小峰峦30余座。乌君山自古便负有盛名,山上有乌君洞、飞泉岩、仙桥石、巨蟒出洞、神龟下山、风动石、会仙岩、美人石、夫妻岩、水帘洞、香炉峰等20余处胜景。山间溪流纵横,风光奇特,奇松怪石,蔚为壮观,有光泽第一名胜之称。  
(七)镇江府  
年代:清  
座落地点:光泽县寨里镇山头村  
简介:即太史第,清道光十七年(1837)建。由庭院、正门、外厅、正厅、上厅及围墙组成,面积1690米。正厅面阔五间,进深八间,穿斗式构架,正门悬挂“太史第”匾额,侧边悬挂“金殿传胪”匾额。  
附属文物龚氏宗祠,由庭院、戏台、廊楼、大殿、后殿神龛等组成。清嘉庆十二年(1807)建。硬山顶,斗砖封火墙围合为四合院式。大殿天井前戏台与后殿两天井间通道顶部均有藻井,后殿置神龛。  
爱护范围:镇江府:东至龚美河住宅,西至龚美颜住宅,南至龚起生住宅,北至山头—新丰公路;  
龚氏宗祠:建筑四向封火墙外50米。  
2009年,镇江府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八)光泽大洲谈判旧址  
1936年十二月,“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尽管被迫接受了中共中央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在北方实现了和平。但在南方,却加紧了对红军游击队的进攻。企图“抽干塘水捞大鱼”,在短期内消灭红军游击队。  
闽北是中国人民反日抗顽的重要支点。闽北红军游击队面对几十倍于自我的国民党军,一面进行独立、顽固斗争,一面分析了国内外急剧变化的形势,作出了《关于开展抗日反帝斗争的决议》,向江西、福建两省国民党当局发出“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呼吁。但是,国民党当局却置民族大义于不顾,无视闽北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的呼吁,继续执行其“北和南剿”的反动方针。直到“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并在全国上下一致呼吁抗日的压力下,才被迫作出反应,答应派代表来闽北谈判。  
1937年九月底到十月初,国民党江西省当局派第七保安副司令周中诚、光泽县长高楚衡为代表,中共闽赣省委派黄知真、邱子明为代表,双方在光泽县霞洋乡大洲村举办抗日合作谈判。我方代表提出的条件是:1.实现抗日合作;2.国民党方面释放政治犯;3.划出地方给红军游击队集中休整;4.我方派一代表去请示中央,对方要保证安全;5.将闽北红军改编为闽赣边抗日义勇军,给养问题由国民党政府负责。经过7天的艰苦谈判,双方终于达成协议。1938年初,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开赴皖南抗日。  
大洲谈判,宣告了闽北三年游击战争的最终胜利,同时也在新四军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1995年,中共光泽县委和县人民政府重建了大洲谈判会址,陈列了历史照片和文物,供后人瞻仰。  
(九)光泽九龙峰  
光泽旅游资源丰富。境内,群山连绵,山高谷深,峰峦叠嶂,千米以上的山峰有570余座,故有"一滩高一丈,光泽在天上"之说。名胜古迹众多。据统计,可供游览的人文景观,诸如珍贵的商周时期历史文物古迹,闻名的革命历史胜迹等不下30处,令人美不胜收。  
主要游览资源有九龙峰相传有九条龙飞到境内的山脊盘踞。此后,人们称这九条龙型形状的山脊为"九龙峰"。九龙峰主峰海拔563米,挺拔如笔尖,又称"尖笔峰"。山中古木参天,树荫蔽日。传说600多年前,谭公童年常在此放牧,后得道成仙。他法术无边,能"伏龙驯虎"、"呼风唤雨",为群众造福,受人仰慕。后人为纪念他而建造庙亭。  
(十)牛田东路军指挥所旧址  
牛田东路军指挥所旧址座落于光泽县华桥乡牛田村,年代为1932—1933年。  
简介:1932年十一月至1933年十月,中央红军开展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于该村设立了军事指挥所、兵站、红军医院和-械所等。指挥所旧址,坐南朝北,由大门、前厅、正厅、上厅等组成,占地面积500平方米,东侧围墙保留有“武装拥护苏联”等多条红军标语。附属文物牛田红军亭,是当年红军歇息地方,南北走向,单间,长5.3米、宽4.2米、高3.6米,砖砌外墙,梁架搁墙,硬山顶。  
2013年,牛田东路军指挥所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爱护单位。  
爱护范围:旧址附近周围各外延20米。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