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夏至的由来与习俗

  • 风水民俗
  • 2023-01-06 17:29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斗指午;太阳黄经90°;于公历六月21~二十二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差不多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至是太阳北行的转折点。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慢慢变短。对于中国座落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来说,夏至过后,正午太阳高度开始逐日减少;对于中国座落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过后经南返,太阳再次直射后才开始逐日减少。  
天气温度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属阳;夏至尽管阳气较盛,且白昼最长,但却未必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所以时接近地表的热量仍在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夏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时也是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民间有在夏至拜神祭祖的习俗。另外,夏至后,人们普遍会食用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来避暑。  
夏至是什么意思:北半球白昼大于黑夜  
夏至指的是太阳黄经为90°的时间点,在夏至的时候有以下的特点。一是,太阳的赤纬最高,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在北回归线以北观测太阳正午高度角最高。二是,在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晚。南半球反之,在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内出现极夜。  
夏至是什么意思:日照充足,降水较多  
中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通常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天气温度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通常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通常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夏至的由来是什么: 采纳土圭测日影确定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 采纳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六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开始,至七月七日(或八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差不多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  
夏至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人们发觉了大自然的四季更迭等,慢慢认识到一年中气候、物候的变化也有规律可循。在每日的黄昏时候察看北斗七星,人们发觉在不同的季节,“北斗”的方位和斗柄的指向不同。所以北斗七星很早就成为指示季节的星空标志。如《冠子·环流篇》中写道:“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明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据陈希龄《恪遵宪度》说明[夏至]:“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之名由此而来。在夏至这天正午时分太阳呈绝对(接近)直射状,北回归线地区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奇景,“立竿无影”现象只发生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  
夏至的传统习俗  
祭神祀祖  
夏至是“四时八节”之一,民间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古代农耕社会的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择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多种定期节日,拜神祭祖丰盛祭贡品发展出节日宴饮活动,也渐渐构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庆祝方法,即所谓节庆民俗。  
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夏至南北要吃面  
自古以来,中国一些地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许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冬至饺子夏至面”  
夏至节  
夏至和冬至一样,属于中国民间重要的节日,古时称“夏节”、“夏至节”。清代之前的夏至日曾全国放假,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宋代《文昌杂录》里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  
食俗地域差异  
在中国不同地区夏至有不同习俗。例如在中国西北地区如陕西,夏至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预防小麦受虫害。而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验肥瘦。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在某些地区,夏至多有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家吃饭的习俗。舅家必备苋菜和葫芦做菜,俗话说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里就有力气,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腊肉,说是吃了就不会疰夏。  
北京:  
“冬至饺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能够大啖生菜、凉面了,由于这个时候气候酷热,吃些生冷之物能够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绍兴:  
旧时,在浙江绍兴地区,人们不分贫富,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而绍兴地区龙舟竞渡因气候故,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此风俗至今尚存。  
无锡: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秤体重,期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漠河:  
漠河市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县份,因为纬度高,使漠河地区在夏天产生极昼现象,时常有北极光出现,所以人们称漠河市为“中国的不夜城”、“极光城”。漠河白夜产生在每年夏至前后的9天中,即六月十五日—二十五日,此时漠河多出现晴空天气。  
山东: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青少年们用麦秸编一个精巧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岭南: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岭南一带的人以借名想吃的“专利”。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的人也是非常爱好在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习惯延续到今。“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反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非常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现在跟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接连不断提高,家家户户在夏至日杀狗的景致已不复存在。然而,家家户户吃狗肉的习惯依旧如故。  
陕西:  
夏至食粽子等。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