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意思是把死者装进棺材。各地时间不一,有死后3天、5天或7天入殓,如陕西渭南大荔县是出殡前一天上午入殓。
仪式
入殓时,由死者的儿子抱尸入棺。晋东南沁县一带,讲究把死者的头部用红布围上,然后由其长子抱头,还有4人或6人抬身体,脚先头后出屋。屋外用毯子遮阳或打伞,浮山等地称为“上不见天”。入棺时,死者的脚要先进,然后平放棺内。原来死者袖口和裤脚系的麻披,这时要解掉。有的地方在男人死者的右手放鞭子,左手放馒头;在女人死者的双手都放馒头。鞭子称为“打狗鞭”,馒头称为“打狗干粮”。襄汾一带,死者绝气后要用白布束身,入殓后把白布取出,分给儿孙束腰,名为“留后代”。晋中祁县等地,死者头部要枕一种特制的凹型空心枕,上绘日月、山川、花卉图案,枕中实以线香、五谷等。死者身上再铺七张银箔,最终从头到脚蒙红布七尺,此布须由已嫁女儿置备,俗称“铺儿盖女”。
入土开路
给死者铺盖停当以后,棺内还要放置一些生活用品和死者生前的心爱之物,但绝对禁止放入毛织物和毛皮制品,如毛毯、毛毡、皮褥子、毛皮鞋之类。民间认为犯了这一忌讳,就会“着毛变畜,错胎转生”。除了再撒一些五谷、纸钱外,还要在棺内放置一些驴蹄甲片和生铁片。生铁片最好是用犁铧碎片,取“入土开路”之意。
人殓完毕后,棺盖斜盖于棺身之上,仍留缝隙。待死者亲属最终检视后,在夜里或阴阳先生择定的时辰盖棺。
盖棺
盖棺,又称“合棺”喻,家人、亲友齐集,揭去死者脸上的蒙面布或纸,向死者告别。死者如系女人,还要请其外甥或娘家人检视穿戴、铺盖,看有无异议。然后正式盖棺楔钉,家人、亲友跪拜告别。晋中祁县一带,合棺前要把死者身上盖的红布由脚部往下拉,露出颜面,然后顺势把红布撕下一条,快速合盖落木锁、即棺盖与棺身之间的榫卯。钉棺一侧用钉七枚,每颗钉子上把撕下的红布条各垫一小块。钉棺时,全家回避不动哭声,仅仅有死者的儿子须立在棺旁口喊“躲钉”。这在山西南北都是大体一致的。参加钉棺的邻里、朋友都要身系红布条,并要给钉棺的人赏封,称为“喜钱”。盖棺以后,死者的子女还要手拍棺木数次,俗称“叫醒”。襄汾等地,死者的儿女要做“撅片面”于灵前供献,然后由参加入殓的人分吃,表明从此与死者永诀了。
在入殓第二天半夜,沁县等地要置备纸马素车、香炉锡箔和纸人,由死者的子女哭送到将来出殡必经的十字路口烧化,为死者送行,俗称“送魂”。闻喜一带,在死者去世的第三夜,家人于城隍庙、土地庙叩拜之后,要由死者的一个女儿手提汤水罐,暗中摸索浇奠,并呼唤死者。还有有一个代替答应,凡三呼三应,然后哭出庙门回家。往返要有意绕远,回家后哭奠烧纸,名为“烧上路纸”。偏关等地,家里有人亡故后,或三夜、或五夜、或七夜不等,家人要去城隍庙哭叫,呼唤亲人回来,俗称“叫夜”。亲友在这几天内,要赠送提灯,丧家以灯多为荣。民间认为,人死后要受城隍神审判,审判无罪后,家人便以灯引魂归来。所以这一习俗又叫做“送灯”。
入棺
给死者穿着入棺。《礼记·问丧》中载:“死三日而后殓。”人死后不马上入殓,主要是为等候死者复活。如不复生,就举办殓礼。装殓尸体的用具大都为棺材。淮安民间殓尸的棺材有好各种,但以木棺为主。在木棺中,因制作的时间不同,也有不同的名称,在人未死前制作的棺材称寿材,为了敬祝老人长寿,又称“百岁坊”;亡人停尸后,开始筹集木料,请木匠打制,因时间紧,需快速完成,宛如走马,称“走马材”。因寿木质量不同,制作的棺材也有分别,一是用四块薄板安钉而成,简易如匣,称“薄皮材”。二是“一二三”,即盖板厚三寸,底板厚一寸,两墙板厚二寸,此棺为通常百姓家所用。三是“四五六”,即盖板厚六寸,底板厚四寸,两墙板厚五寸。四是“天地同”,即盖底厚度相同,通常皆超过六寸以上,两墙板较厚,底稍薄。五是“有撑棺”,即棺外有套棺,古时,有木椁、石椁、砖椁等。验有“小殓”、“大殓”之分。
小殓
小殓,给尸体裹上衣衾,此仪于死之次日早晨进行,其过程是:先在床上铺席,再在席上铺绞(用以扎紧尸体所穿衣的宽布带);绞上铺衾(覆尸的被盖),衾上铺衣,再举尸于衣上,然后依相反的顺序穿着装束;束绞时,绞要掰开末端,然后掏上冒(装尸体的布袋,分上、下两截,上称质,也叫冒,下称杀),上盖夷衾(覆尸的被子)。至此,亲者痛哭,哀止,小殓礼成。
大殓
大殓即入棺,也称“入室”、“入殓”等。入殓前,有的丧家要请阴阳先生推算入殓时辰。有的还要请道士,按死者生肖和死亡的月份干支,以五行说法,推算犯冲的生肖和忌讳事项,将其书写,张榜贴于墙。死者入棺时,凡生肖犯冲的族人、亲戚,需要远避,否则对丧家不利。民间认为死人是一种遭殃,故这类榜文称“殃榜”。入殓的时间,有死后三天、七天入殓者,也有死后当天入殓的,称“走马殓”。入殓前要用呈文纸,将棺内四壁糊好,棺底铺上青麻杆,杆上糊呈文纸。也实用黄纤纸糊棺内四壁,棺头贴上用金银纸剪成的太阳、月亮、北斗图案。尸体头顶用红布围上,腋部兜上红绸巾,入殓前,先于棺材底部铺上一层草纸,草纸上面盖一床棉被,两头分置“元宝枕”,供死者搁头和脚。此时,孝子及众子跪立棺头,其它亲戚围棺痛哭。
进棺
入殓时,由长子抱头,次子抱脚,如子多,则其余子均抱腰,请来的亲友或举重(抬棺人员)四至六人,用绸巾兜住死者的腰,先将尸体的脚放入棺内,然后缓缓将尸体平放入棺内。再用红线拴一枚方口铜钱,由上而下对准死者鼻子,另用一根红线从棺头中线拉至棺尾中线,拉直后,看尸体鼻子与棺头、棺尾中线,三点是不是成一直线,假如不成一直线,即调整尸体位置,还有的用一根细棉绳,两头各系一枚方口古铜币,挂在棺材口上,死者就放在绳子上入殓。尸体放好后,抓绸巾的亲友快速解下绸巾,拴在自我腰里,俗称扎了此巾,将来腰不疼。尸体放入后,再于尸体两侧分置死者生前所爱之物、衣着、穿戴、饰物、生活用品和冥器等。有的入殓时还在尸体枕下垫一些带籽的棉花,取绵延有子之意,以求后代子孙人丁兴盛。一切送老物放好后,在尸体上,依次叠盖亲友所送的“重被”,最终一条为孝子、孝孙所送,俗称“子孙被”。至此,入殓结束。
盖棺
盖棺又称“铆钉”、“煞扣”、“合棺”,快要棺盖盖上。有的在封何之前有“眼殓”俗仪,即安葬前,停厝在堂,棺盖不可以合缝,以备亲人一睹遗容,最终与死者遗体告别。也有的因亲人远离家乡,待等远方亲人回来一睹遗容。有些死因不明者,开始也不封棺,等验尸或问题处理后,再行合棺。盖棺时用四颗铁制的“寿钉”,由木匠以斧头将钉子楔入。当中三根楔到底,铆入棺帮,死者男人,则三根钉为左二右一,如死者是女人,则三根钉为右二左一。另一根寿钉成桃形,称“主钉”按男左女右楔入棺盖前一侧。
躲钉
旧时,棺盖钉礼仪甚多,有的以孝子、孝妇的发丝剪下几根,缠绕寿钉尖。也有将其头发剪下一小撮,用黄纸包好,穿在寿钉上。有的钉“主钉”时,要请舅舅及表兄弟来楔。此时舅舅可借此来训斥那些不孝顺的儿孙、子媳们,同时提一些难题,孝子需要应允,否则不予楔钉。这时,仅仅有请族中有威望者出面说情,孝子磕头谢罪,舅舅才答应楔钉。还有的,男丧由族长执斧楔“寿钉”,女丧由母舅操斧。丧者的儿媳和未出嫁的女儿各拔三根头发挽钉钉入。主钉上拴一红布条,舅舅或族长举斧示意后,由木匠铆钉,此时死者亲属齐跪灵前,为亡灵喊魂,意使其免受惊吓,楔左面钉,要高喊死去的亲人向右边“躲钉”,楔右面钉,要高喊死去的亲人向左边“躲钉”。
入殓后,随将“倒头饭”、“引魂灯”(亦称“倒头灯”)、“丧盆”(烧纸盆)专供前来吊丧者磕头用。
入棺前,由上一辈族亲陪同长子,边行边哭泣往水滨,投钱于水中,顺流以瓶装水,叫“买水”。盛回之水作为最终一次供奉父母,以报养育之恩。入殓时,棺内要填满纸、手巾、扇等平常用品。此时,家属要环绕棺柩俯伏爬行一星期,叫“爬棺”,以示告别。然后择时下钉,每下一钉,都要说一句吉利话。除孝男孝女外,其他人与入殓时辰相冲克的,不可看死者入殓。通常人家,在死者入殓后即择时出殡,富户人家在出殡前设灵堂,叫“企厅”,“企厅”有的一年,有的长达三年,每七日叫漆工来漆棺,以防流出尸汁。设灵堂以供亲友前来吊唁,孝子轮流侍守棺侧。当有亲友前来吊拜,孝子要跪迎跪送陪拜,孝女要放声哭泣。
棺材
入殓用的棺材,各地以木棺为主。木材以木质坚硬的柏、樟为上等,油松、楸、槐等次之,柳木为通常。晋中祁县一带讲究不管何种木质,在棺前挡板上必用柏木,至少也须镶嵌一条。板材时兴厚大,最厚者六寸,拗五(五寸五分)以上均为上等,依次等而下之,底、盖、侧均为整块者称为“独幅”,若干块拼合的则区别以其所拼块数称为“X块头”。整个棺形为长方形,前高后低,前宽后窄。棺木外涂油漆,有黑、紫、红、黄几种颜色。
不到50岁的死者,棺木涂以朱漆,称为“红棺”;50岁以上涂以金黄色,称为“金棺”。棺木外面通常有彩绘图案,上等木材更以木质本色为底,作素色推光漆画,显得金碧辉煌。图案通常为百寿图、四季图、二十四孝图或“万字接连不断头”。棺木前头正面绘云纹莲台,书写“XX之灵柩”;小头绘香鼎、燃香,有的地方画白菜。有的棺木前头正面还写有“福如东海”、“音容宛在”等吉祥语句。棺木内涂以松香或用黄表纸裱糊,取的是“黄金入柜”、“遗泽子孙”之意。棺木内还要贴上用金银纸剪成的太阳、月亮、北斗图案。雁北平鲁、晋中祁县等地,在棺木内底部另附一块凿有七个孔的衬板,叫做“七星隔板”,表明死者“驾鹤仙去,身入西天”。棺底,晋中祁县一带铺以石灰、五色绸、线、五谷,再放上七枚铜钱、七块生铁,铺上金箔纸剪成的钱状物七张,然后铺上褥子。晋南等地与此大同小异。不论放什么物品,谷草都是少不了的。五寨一带称为“坐草”,取的是“落地而生,坐草而归”之意。
随葬品
旧时称放在棺材内随棺材一同埋葬的物品为随葬品,随葬品多为死者生前常用之物。
人们在卫生盒内也放置一些死者身前爱慕的小物件或常用的生活用品,如木梳、手帕、扇子、小礼品等,期望他到另一个世界使用,以表明对死者的关怀。因为随葬品和遗体共同火化,非常要注意不可以放入金属、塑料制品,这类物品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导致环境污染,还会损坏火化设备、污染骨灰。
入殓风水禁忌
1、忌出葬时,抬棺者说「重」字:
在出殡时,抬棺者应保持肃静,禁讳说到「重」这个字。若不小心脱口而出,可能会生出变故,如棺柩更重而更加抬不动,或是于行进间,抬捍断裂造成棺木掉落地上。
2、忌带孝者观看建庙、婚嫁,或接触产妇及婴儿:
因通常人认为带孝者身上带有不祥之气,所以凡是与神事及喜庆相关的场合,如建庙、安灶,或是婚礼、喜宴,都应幸免参加。否则在带孝者的凶气感染之下,将造成建庙不灵,或新婚夫妻感情不睦。而若带孝者接触到产妇或婴儿,将致使产妇难产,以及婴儿夭折等不幸的事发生忌参加丧礼的人,与亡者生辰八字相冲克
因「子午相冲,金木相克」的道理,假如亡者是子年出生的,那么不管亡者的亲朋或好友,凡是午年出生的人,都不可以参加送葬仪式。另外,孕妇、婴儿,也禁忌送葬,恐怕沾染到不祥之气。
3、忌参加丧礼的人,与亡者生肖相冲克:
在丧礼上,平常会贴有一张告示牌,解释有那些生肖是与死者的生肖相冲克,需要回避。有的还会在灵堂里放一盆水,给来参加丧礼的来宾洗涤,以除不祥之气。
4、忌入殓时啼哭,将眼泪滴在亡者身上:
在举办入殓仪式时,亡者的亲友应当保持镇静。此时忌讳有人啼哭,否则会使亡者不忍离去,其魂魄将无法升天,而滞留丧宅。若因啼哭而不小心将眼泪滴在亡者身上,将使得亡者留恋人间,不得转世超生。
5、忌七月时出葬:
七月被通常民间视为鬼月,此时阴间的鬼门大开,相当多鬼魂被流放到阴间来。若于七月出葬,可能会招引更多的鬼魂出现,鬼煞大作,对丧家更为不利。
6、忌守丧期间剪发、剃胡须:
根据民间的习俗,在家有丧事期间,其亲人不可以剪发及剃胡须。通常人认为这是为了表明极度哀伤悲痛,以致于无法顾及修饰边幅。而其还有的用意,则是为了避邪,以不修边幅的模样,使自我跟平常看上去不一样,让亡灵鬼魂认不出来,以免受到侵扰。
7、忌讳去世时候身边无亲人
旧时人们很重视传宗接代,认为老人去世的时候,需要有后辈儿孙在场,以便老人走得时候有人送,不孤单;老人在阴间也不必常常牵挂,灵魂可得安定。假如老人是在全部亲人在场的情况下去世的,就是最大的福气。相传白族认为老人死在儿孙怀里,是儿孙在报答养育之恩,俗称“接气”。
8、忌讳让死者光身而去
北方许多地方都讲究,在死者断气前就要穿好殓衣,不可以让死者光着身子而去。所以旧时,老人们在到了一定年龄以后,儿孙们往往就要在闰月年为其准备寿衣,让老人们看着放心。
寿衣的件数、质地是很有讲究的。件数要单数,诸如五、七、九件不等,忌双数,怕凶祸再次降临;材质上则忌用缎子,因“缎子”和“断子”谐音,而多用绸子,由于“绸子”和“稠子”音同,寓意福佑后代多子多孙;寿衣还不可以用皮毛制作,怕来世转为兽类。
9、入殓时候的忌讳
逝者入殓的时候有许多忌讳:
(1)入殓的时候忌讳泪洒尸身。在入殓的时候,亲人们要临时忍住悲哀,操纵住眼泪,以免泪洒尸身。
(2)入殓前后忌讳猫、狗接近尸体,认为会导致死者突然挺立或成僵尸。
(3)棺材忌讳用柳木。棺木以松柏用料为佳,禁用柳木。由于松柏象征长寿,柳树不结籽,恐会绝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