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置
南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中游,天文坐标为北纬24°34′30″-25°19′25″,东经118°08′30″-118°36′20″。东接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东南与晋江市毗连,南部与厦门翔安区的大、小嶝岛及金门县隔海相望,西南与同安区接壤,西通安溪县,北连永春县,东北与仙游县交界。
辖区最南为石井镇的大佰岛,最北为向阳乡的洋坪自然村,最东端是洪濑镇的大洋村,最西端是翔云乡的椒岭村,南北最大间隔82千米,东西最大间隔45千米,全市面积2036平方千米。
二、南安蛇脱壳古阵法
中国古代野战的战役队形称为“阵法”,泉州地域自古以来习武成风,在泉州南安丰州镇桃源村,世世代代传承演练着一种古老的阵法,其被称为“南安蛇脱壳阵”。
所谓蛇脱壳阵,即队形演练采用两行纵队,两队逆向推进,按套路绕阵,队员依序不时交流对手,一个一个过招,犹如蛇脱壳一样,一节一节地行走。蛇脱壳阵参与演练的人数不限,器械能够是各种传统兵器和家具、农具,通称为“家私”,演练的拳法套路是当地传承的桃源拳。
南安蛇脱壳阵有其共同的拳种阵法、兵器套路和历史背景。相传蛇脱壳阵阵法是由明代泉州人俞大猷所创的“独轮车”阵法演化而来,是应对倭寇纵深的分散队形作战特性,旗开得胜的阵法。当年丰州桃源傅应嘉协同俞大猷、戚继光抗击倭寇,有“俞龙戚虎傅蛟龙”之誉。在桃源村,很多农具和家具,如板凳、耙子、扁担、锄头、雨伞等,信手拈来都能够成为兵器,并且每种农具家具都有本人特殊的打法和套路,后来桃源拳融入太祖拳,刚柔相济,注重实战、适用,既承袭北少林北方人身体膘悍的刚烈拳法,又融和了“下南人”灵敏机警的步法,出手快、转门快,一招一式都不虚晃,招招致用,作风鲜明,并传承至今,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原汁原味的太祖拳。
南安蛇脱壳阵的阵法,环环相扣,阵法严谨,攻防有度,能针对不同敌对目的展开有力进攻,是我国目前武林界少有的拳种共同的阵法。桃源蛇脱壳古阵法不只是传承自明代抗倭作战构成的古阵法,而且是在当地半封锁式的环境中传承下来的太祖拳,特别是共同的家私器械和套路,至今仍具有理想意义。
三、广泽尊王信俗
广泽尊王,又称郭圣王,俗称圣王公,俗姓郭,名忠福,祖籍泉州市安溪县,先祖迁居南安诗山。他出生于后唐同光元年(923),卒于后晋天福二年(937)。据传,生前侍母至孝,殁后被乡人奉为神灵,建庙奉祀,称郭圣王。因该庙所在地山形如凤,故称凤山寺。郭圣王的威灵,事迹被中央1上奏朝廷,遂被敕封“威镇忠应孚惠威武英烈保安广泽尊王”,简称“广泽尊王”。
广泽尊王祭典典礼历代传承,主要以祭典、庙会(巡境)、晋香、分灵和故事传说为表现方式。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二,以及农历八月二十二为神诞日,位于南安凤山寺和广泽尊王故居龙山宫内香烟旋绕,大陆、台港澳地域和东南亚、世界各国的信众都要到凤山祖庙举行祭典典礼。各地在建造广泽尊王庙宇时,都要备好神像、辇轿、旗幡、锣鼓、香炉、香火、供品,到凤山祖庙或其左近的广泽尊王庙宇迎请广泽尊王神明。已分炉于各地的广泽尊王庙宇也定期组织信众到祖庙举行谒祖进香活动,求得神火回乡供奉,以示不忘神缘。广泽尊王信俗活动中还保存了各种民间扮演艺术,如闽台地域共有的“过十六岁”共同风俗和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等。
广泽尊王信俗表现行孝、爱民、护国的肉体与美德,以庙宇为载体,以祭典、庙会(巡境)、晋香、分灵和故事传说为表现方式。明清时期,广泽尊王信俗随大量海外移民传播到台湾地域和东南亚各地,仅台湾就有280余座主祀广泽尊王的分灵庙,因而是维系海峡两岸同胞的肉体纽带。
四、南安英都拔拔灯
南安英都拔拔灯,是一种综合民间信仰、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多种文化表现方式的综合民俗文娱活动,每年正月初九晚举行,传承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南宋时,英都的船夫们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收、添丁进财、合家安全,举行了以游灯为主题,并分离迎神,交叉大宣扬、车鼓舞、花鼓唱、“邰狮”等综合性的游乐活动。
五、南安市春节风俗
南安市那的习俗是:大年三十就是吃年夜饭了,初一不能出门,也就是不能四处串门,还有些村初一至初三都要吃素的,不能吃荤,有客人到他们家能够吃,但他们本人不能吃,只能吃素菜!初二女婿日,女婿跟着老婆要回娘家看丈人丈母娘!
六、南安市结婚风俗
1、初识阶段——相亲。
虽说现往常倡导自在恋爱,男女青年皆较为开放,但是在南安这中央大多人仍选择走“相亲”之路,这时媒人就起着无足轻重的作用了。普通相亲分两个阶段:1、先四处托媒人“探听”看谁家有女(男)到婚龄了,一旦“目的”呈现,托人方就先去偷看下,这一步骤称之为“初瞥”,就是“略微看一下”的意义。也有的把“初瞥”的地点选在媒人家。2、假如“初瞥”觉得还好的话,就叫媒人布置男女双方正式地见面,地点普通选在女方家,届时男女双方皆会“派出大队人马参与”,共同参考,俗称:“对看”。当然啦,也有的则跳过“初瞥”这一阶段而直奔“相亲”主题。
2、开展阶段——探家风。
假如“相亲”胜利了,那么接下来女方就要到男方家里“探家风”了。到了那一天,由女方的父母、叔伯、嫂婶组成的的“亲友团”就在媒人的率领下汹涌澎湃地开往男方家,其意就是看看男方的住址及家庭根本状况。回到家后互相听取意见,有的不放心的还托朋友或是亲戚讯问其背景以及年轻人的状况。
3、肯定阶段——谈聘金和衫裤钱(就是衣服钱)、系红包。
假如“探家风”后女方觉得不错的话,媒人就要再次发挥重要作用——谈聘金和衫裤钱。这时势情曾经是差不多了,这一阶段比拟好说,只需女方请求不是非常过火,普通男方是会承受的,当然也有个别讨价讨价的(怎样有点像是在做买卖?)。官桥,聘金普通在66888元左右,衫裤钱则普通在22000元左右,意取不祥,当然这其中有包括给女孩子买金器的钱。聘金和衫裤钱谈拢了,接下来男方就要选一天到女方家系红包,就是先拿一局部钱给女方父母,土话就叫“系三带”。女孩子则要从中拿出一小局部给自家的父母、兄弟姐妹买一身新衣服。
4、稳固阶段——找日子,送日头。
“系三带”过后,男方要准备依照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找喜日,肯定在哪一天后,就把装有“喜日”的红贴子及一小篮糖饼送到女方家,这一步骤就是“送日头”,女方晓得日期后就得紧锣密鼓地准备嫁妆,男方则忙着准备请人、酒席等方面。
5、婚礼阶段——担盘,上头,举行结婚仪式。
男方在结婚前一天需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担盘。什么叫担盘呢?就是男方准备好一些东西:猪脚、礼品等必需品,载到女方家去,女方不能全收,只收一局部,然后再加进些芝麻、五谷之类的东西让担盘的人载回去,由于以前都用人力挑的,所以叫“担盘”,担盘这天媒人要同去。男方在结婚前一晚还要请人铺床,铺床也是要非常考究的,应依据新郎的生辰八字摆好床的方位,床脚的四角还需垫上“金纸”,同时新郎当晚还得请个童男(最好是属龙的,较为不祥)跟其同睡。
冲动人心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结婚即意味着成人,各种民间成人典礼就必不可少。结婚当天清早,男女双方父母均要选定吉时为新娘新郎“上头”,也称“嫱头”。这种典礼是用头梳从头往下梳三次:一梳梳到头(白头偕老之意),二梳案齐眉(相敬如宾),三梳儿孙满堂。以前,女方在出门之前还需请人“清算脸上的杂毛”,方言叫“满敏”,如今这典礼大多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了。新娘子出门前还要在被窝里“犹抱琵琶半遮面”,直到“千呼万唤始出来”之时还必需哭着向父母辞行。即便你是满心欢欣也要硬挤出几滴眼泪——以示对父母的不舍和对父母哺育之恩的感谢,否则会被他人笑话的。新娘的母亲及嫂婶也需哭着为其送行,俗称:“哭缘”,出门之前新娘的兄弟要帮新娘翻开红伞(用红伞取代红盖头),新娘要出门时需撑着红伞从一个上面放着燃香火炉的米筛上跨过,听说是能够辟邪。新娘的叔伯还要帮其“挑花担”。新郎则要前来将新娘接到轿车中,到了新郎家中,两个新人也同样要跨过相同的米筛火炉以去邪,到新郎家时新娘也需撑红伞直至“进房”。新郎新娘“进房”的时间也是有考究的,“进房”时新郎的家眷需逃避(不能看)。然后新婚夫妇典礼就完成了,之后喜宴正式开端。
喜宴的筹办总是非常丰富的,旧式喜宴需求有二十四道菜,如今固然有所变革,但有几道菜是有内在含义不能更改的,比方:整鸡一出表示宴席到了一半;最后一道菜是一个甜汤,表示甜甘美蜜。喜宴到了一半时分新郎新娘要出来敬酒(或请茶),答谢亲朋。宴席的坐次布置也是非常考究的,席位按房子的左右苍龙**来分主次,主席上坐的常是新郎的舅舅等主要亲戚,大舅是坐主位,与之相对的次席主位上座的是新的舅爷,称作“国老位”。
喜宴完毕后,等好友都散后,新娘还要在新郎的陪同下给双亲和直系亲属敬“乌糖茶”。敬茶应按长幼次第逐一停止,新娘在敬茶时还需准备给公公和婆婆的礼物,并第一次叫声爸和妈,其它的也需在新郎指引下逐个称谓。到了晚上夫妻同房前,两人还要同喝“合欢茶”,要以红枣、花生、桂圆、龙眼等泡入茶中,是取“早生贵子跳龙门”之意。有的中央晚上还布置“闹洞房”、“认亲同”等节目,大家都会玩得很尽兴。
6、完毕阶段——回娘家,请女婿,请亲家。
婚礼完毕后第二天,新娘子就要第一次回娘家,女方父母要张罗着请女婿,到时参与的人是:新郎和伴郎、新娘和一个未婚女孩(有的中央是未婚男孩)、女方的亲戚。男方那天还要带足那天用的烟和钱,由于那一天请客的烟和钱要由男方出。宴席完毕后新郎要和伴郎先回家,而新娘则要等到行将天亮后跟挑甘蔗的小女孩(取“甘蔗”寓为甜密和节节高)回婆家,取义为“入门乌,生搭补”(入门天亮能够生男孩),新娘回到婆家时新郎的家眷仍需逃避(不能看)。
婚礼完毕后第三天,男方就要准备请亲家了,方言叫“台亲家”。这一天参与人数比拟少些,分别是:男方父母及其直系亲属、女方的父亲、陪同女方父亲一同来的两三个同辈人,女方的母亲在这一天则不能参与。
婚礼后大约五日内,女方还需回一趟娘家,到了那一天,女方的兄弟还需来到男方家带新娘回家。
七、南安市丧葬风俗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古人坚信灵魂不散,人死以后会以另一种方式庇佑生者,由此对死者产生敬畏之心,所以在礼节上尤为注重,生怕犯了忌讳。
而在400多年前的南安梅山,却有这么一位祖先,早早认识到繁冗的丧葬风俗带来的弊端,便巧用良计,率领族人废除陋习。至此,芙蓉李氏每逢族人逝世,只需将一切准备就绪便可出殡,不用择日定时,这一新风持续至今。
为了感念他的恩泽,后代族人尊称他为“中厝老爹”。
“中厝老爹”是何许人?与南安芙蓉李氏家族又有什么关系?翻开尘封的历史,我们试图走近他、理解他。
家风厚重
五月的微风,温暖轻柔。在南安市梅山镇竞丰村,沿着光前南街往南走,来到一条3米多宽的街道支路,沿着支路徒步行走10米,一座富有闽南气息的古大厝,便呈如今眼前。
600多年的风雨沧桑,年久失修的古厝也曾破漏不堪。往常看到的古厝,由后代子孙出资修缮,于2008年落成。
古厝墙垣白石红砖,琉璃盖顶,瓦筒翘脊,犹如燕子的翅膀伸展而开。听闻有人来访,管理员赶紧开门迎客。走进青石铺就的庭院,周围放满了盆景,绿树鲜花,花香四溢。大门横匾上“黎怀堂”三个大字,熠熠生辉。
“黎怀堂”为芙蓉李氏九世祖李渐故居。屋内装饰古朴典雅,丹青美轮美奂,更添几许书香气息,让人似乎看到那个垂髫少年,正端坐灯下苦读诗书的容貌。大厅两侧墙上的两副对联“格察体用堪世象,殊胜详祯悉恒常”“秉公示廉彰品济,诚信恤民志省身”,是后人对李渐终身的形象概括。
即使岁月变化,也无法抹去家风的厚重。大厅正墙上,还留有李氏的家风家训:有孝悌忠信者是吾子孙,无礼义廉耻者非我族类。以“孝悌、忠信、礼义”为中心的李氏家风,世代传承,家族肉体得以持续,涌现出不少的贤能志士,而李渐也是其中之一。
追随脚印,来到南安市国专小学操场站台,李渐的墓位于此处。据族谱记载,李渐公墓址位于芙蓉乡山尾山,坐南向北。只可惜在小学扩建中,墓域被侵损,墓碑等毁荡无存。往常看到的,只是一个用石头堆砌成的站台。每逢清明时节,李氏族人都会相约来此祭扫。
捐薪资军
李渐自幼天资聪颖,从小勤苦读书。母亲雷氏出身名门闺秀,知书达理。秉承李氏家风,父母亲对其训导非常严厉,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李渐学业显扬,淹通书史,优于同龄人。
固然才气横溢,李渐的仕途却不那么顺畅。直到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37岁的李渐才在福建乡试考中举人,因试卷列优,经吏部挑选授职,初授宁德县学博(教官)。
官场生活三十载,李渐历任建阳县令、江西抚州金溪知县、山东济南淄川知县、北直真定曲阳知县等职位,虽政绩赫赫,士民拥护,但官职由升而降,降而复升,升而复黜,可谓尝尽宦海浮沉。
虽然如此,李渐一直不忘出仕初心。李渐在济南淄川任知县时,这个中央达官贵人等有权有钱有势的家族居多。曾有官员多次纵容其族亲放马践食庄稼,百姓不堪其扰,持棍将马击毙。而这官员却不问青红皂白,派兵缉拿百姓30人,关押于县衙。李渐得知后,非常愤恨,立刻请求该官员释放无辜百姓,并上书呈报省府,将该官员降职处置,从而为民申冤。
但是,也由于这件事,李渐得罪了济南府一些豪强家族,反被诬告。
幸得当时调查官吏的主事官员检查辨明,李渐得以正名,并被调任浙江温州平阳。不过,时为浙江温州平阳的督抚,却又复议此事,将他贬为常州府幕从军。
清廉爱民的李渐,一年后升职为曲阳县令。为官期间,流寇猖獗,他奉命严守城池,每天操练兵士,置办器械兵甲武器,军费耗资颇重。为了不分摊于民,他带头捐赠本人为数不多的薪俸,以资军需。
无法上司经常过来巡视调查,吃喝拿要,索要礼物。面对入不敷出的财库,李渐不堪其扰,68岁的他决然辞官,投笔从戎。
中厝老爹
辞官时的李渐,两袖清风,素手空囊,就连回乡的盘缠都没有。当地士民得知后,为他捐资捐粮,李渐才得以返乡。
回乡时,妻子蔡氏曾经逝世一年。面对一贫如洗,囊无分文,李渐难过满怀,看到父亲在房里题写的“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更是慨叹万千。
老当益壮,未移白首之心。生活的波折,并没有让李渐日日嗟叹,相反,他立志要为家乡做点奉献。看到家乡没有私塾,李渐四处访问本地族亲,开端捐献办学。本乡的、外乡的,但凡有志于学的青年才子,扛着包袱,纷繁上门请教,投身于李渐门下。
把教书育人当作暮年生活的乐趣,李渐带了一大帮青年人,当上了孩子王,把一生所学毫无保存地贡献给学生。
千古家训,泽被后世。除教育外,李渐还对家风家训十分注重。李氏家规族训名为《家范录》,收录在《芙蓉李氏族谱》里,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由芙蓉李氏六世祖李汝夏首修,是芙蓉李氏后世子孙的治学、为官、做人等方面的标准原则。
返乡后的李渐亲身掌管对《芙蓉李氏族谱》停止第三次、第四次修复,并特地对《家范录》停止了修补,细致记载先贤的业绩,族人事迹,以昭前人徽光,启后人之景仰,效前辈之风范。能够说,在他手里,李氏芙蓉家风文化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家风家训的感化下,李氏人才辈出、代有贤能。仅明清时期,这个家族就有国学生、太学生、贡生、儒士等400多人,中进士、文武举人6人;近代更是走出了李光前、李引桐等一批出名中外的慈悲家、教育家。
往常,后人将传播至今的家风家训提炼成句,建馆展现,将孝悌与廉洁谨记于心,让家族肉体得以持续。
虽本身节省,但看待乡亲,李渐却仗义大方。在外任官几年,凡是遇到芙蓉乡亲前往经商相访,他总是提供膳宿便当或给予回乡路费赞助。回乡之后,凡是乡中有何不平之事,约请他出面,无论亲疏,均以公允,无不迎刃而解,深得邻里敬重,在乡中颇有声威,大家尊称他为“中厝老爹”。
废除陋习
数千年来,民间素有择日定时出殡的风俗,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中央持续这一陋习,劳民伤财,苦不堪言。但是,早在400多年前,芙蓉李氏就走在了废除陈规陋习的前面,其族人逝世,只需一切准备好就能够出殡。
改动这一陋习的,正是李渐。《南安芙蓉志》记载,1623年,李渐母亲逝世,时任建阳县令的他得知后,日夜兼程返家为先母奔丧。依照当时的风俗,族人逝世后,必需选择好日子才干出殡,家人还要守灵多日,帮助料理事务的乡亲也都疲惫不堪,且破费颇多。就连遇上风雨天气,出殡时日也不可更改,众人愈加劳累。
丧礼完毕后,李渐因县衙公事未能在家久留,之后又接吏部令,调任江西抚州金溪县令。赴任途中,李渐在客栈中住宿。那晚山居寂寥,回想先母奔丧、在家见闻,李渐辗转难眠:“自揣吾先母如是,族人亦皆然。此俗实属弊端,切需易改,但如易改,福祸难料。辗转思虑,务须追求即可改陈风陋习,又能庇佑宗亲安全之双全良策。”
都说死者为大,面对世代承袭下来的出殡风俗,改动可非易事。在明朝,张天师是整个道教的教主,龙虎山张天师在百姓心中的位置,更是无比尊贵。经过再三思虑,李渐翻山越岭、困难跋涉,前往与金溪县毗连的龙虎山天师府,为族人求来安全灵符,于返乡探亲时,供奉于中厝厅堂,并通告族人。
自此,芙蓉李氏族人过世出殡不用择日定时,持续至今。
而他传播至今关于“废除陈规、智改陋习”的典故,已成为南安移风易俗的一个标杆。
人物:李渐
李渐,字自进,号黎怀,生于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芙蓉李氏九世祖。明万历癸卯科(公元1603年)举人,历任宁德县学博(教官),建阳县令,江西抚州金溪知县,山东济南淄川知县、北直真定曲阳知县等职位。卒于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享年83岁,被后人尊称“中厝老爹”。
遗址:黎怀堂
黎怀堂坐落在梅山镇竞丰村光前南街,由李渐之父所建,建筑占空中积300多平方米,已有685年的历史。由于年久失修,破漏不堪,2006年,由后代子孙出资修缮,并在2008年落成,为留念李渐的恩德,中厝落成时树名“黎怀堂”。
八、南安市饮食风俗与特产
1、鱼卷:特征小吃,鱼鲜劲道、鲜美可口。
2、肉粽:特征美食,香糯可口、肉香四溢。
3、面线糊:传统小吃,滋味鲜美、营养丰厚。
4、土笋冻:特征小吃,味美甘鲜、软滑爽口。
5、麻糍:传统小吃,软糯香甜,滋味鲜美。
6、海蛎煎:传统美食,外酥里嫩、鲜美无比。
7、甜粿:特征美食,质地软嫩、气息芳香。
8、石花膏:特征小吃,种类多样、滋味清甜。
9、润饼:传统美食,润脆香酥、营养丰厚。
10、绿豆饼:特征小吃,松酥清甜、凉快适口。
九、名人
李贽(1527-1602)溪美人,明代出色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
洪承畴(1593~1665年)清朝定鼎中国的重臣。泉州府南安县二十七都英山霞美乡(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乾隆因洪承畴为叛明降清的人,列于贰臣甲等列入《清史·贰臣传》。可与汪精卫媲美。
郑胜利(1624.08.26-1662.06.23)泉州南安石井镇人,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胜利,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李光前(1893-1967)梅山人。华人爱国企业家。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1964年马来亚最高元首授予光前“丹斯里”荣衔。
叶飞(1914-1999)南安县人。1914年出生于菲律宾吕宋岛。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著有《叶飞回想录》等。
黄仲咸(1920-2008.7.30)南安市码头镇仙都村。印度尼西亚实业家、慈悲家。
吕振万(1924-2015),水头镇朴里村人,1924年出生。1996年他被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
十、南安市著名景点
(一)宝湖岩
英都历史长久,山川俊秀,地灵人杰,名胜古迹殊多。古有七岩八院之盛,前人曾以七岩装点成一首诗:“翁山夜闻滴水声,古迹岩前狮子亭。云从古室石佛在;水到湖内浊自清”。诗中咏出七岩的称号依次是英山岩、滴水岩、古迹岩、狮子岩、云从古室、石佛岩、湖内岩。由于年代长远,世事沦桑,几经兴废,七岩尚保管至今的仅有云从古室和宝湖岩两处。
宝湖岩原名湖内岩,座落于英都芸林村龙湖山西麓,背南朝北.禧座丁山葵向兼午子方,地号为“真人坐禅”。岩内供奉如来、菩提祖师诸佛像,由于岩处高山,站在岩前,极目远眺,可阅尽无限风光,大有“举首千峰收眼底,回眸万象入岩前”之佳景。岩后山恋迭翠,万木争荣,一派“深山藏古寺”之画卷,正谓“深山寂寂藏仙阁,涧水涓涓伴梵音”。
湖内岩始建于元末明初,后来湮废了,《明弘治,明崇及清康熙版<南安县志>》均有记载据传。岩废后,乡人将佛像皆移至岩边石洞内。清道光年间适有村民洪龙章上山砍柴到石洞避雨,联想到本人家庭贫穷,诸佛无家可归,在佛前举杯许愿:有朝一日外出营生,如萌生迹,将重建湖内岩,-许之。此后先到同安做小生意后又展转到了上海。由于勤经善营和诸佛保佑,颇有积存,家资日渐殷厚,不久即发财金玉返乡。除在芸林村乌石自建三座汉式大厝外,有还愿重建湖内岩“更名宝湖岩”清道光14年(834年)安溪知县刘枢亲笔题书“宝湖古地”牌匾,至今尚保存于岩内。原楹有一对冠头联说:宝殿拟大雄此地无非佛,湖源通上海其间即是仙,就是记叙这一奇事的。
重建后的宝湖岩有正殿、两庑、两厢,原为石木构造。其建筑独具特征是双柱珠双柱斗,一梁腾三门之秒;相传在重点时分在原地址原柱珠上加上一新柱珠,为了对称又柱上用双柱斗。但是因年深月久,阅历了一百六十余年风雨。岩诗破损不堪,为保管名胜古迹,于1995年春成立以洪顺成,洪明宗,洪双喜为首的筹建会。各方善信,积极献资,同年择吉开工。重修大殿,增建后殿,尼勒殿,天王殿,及周边配套:塑千手观音,十六罗汉诸佛,以及四大天王。耗资钱四百一十万元,2004年正月举行开光仪式。
修建后的宝湖岩飞龙走脊,富丽堂皇,范围恢宏,即存原貌,又展新姿。诸大佛金身重范,并新建一条三公里长盘山公路,直通岩下,增建庭阶、山门、池、亭等景点;修整十八弯“龙宫洞”及护界寨、虎啸涧、歇困石、诸多景观[真人坐禅,黄龙赐水,龙宫洞天,仙人弈棋,
四叠奇岩,枫林夕照,飞霞流泉,竹海听涛,虎啸龙湖,天子陵寝,等宝湖十景]成为英都一处“一干二净清修地,十景争奇极乐天”的极佳旅游胜地。
宝湖古地,展示新姿,既是参禅礼佛圣地,又是旅游观光佳景。
(二)天柱山名胜景色区
天柱山名胜景色区位于福建省南安市西北部蓬华镇境内,有“一柱参天戴九重,千峰俯地拜万寿”之称,因而天柱山也称作万寿山。
该景区有诱人的八景:即万寿山石巅、双湖茗香、山门引翠、花径流觞、弈对八仙、望人双阳、春烟锦柱、石井盈梁。相传当时八仙来此玩耍,弈棋厮杀,山水沉醉,三天不忍离去,铁拐李说:“欲去需留迹,后会自有期。”于是便在华美桥下的石板上留下了这个足迹。至今,天柱山上有弈对八仙,华美水尾有仙迹、仙人洞、仙人把盏、摩崖石刻等遗址,抚今忆昔,让人浮想联翩。
天柱岩是景色区的主要景点,始建于宋朝咸淳九年(1273年),至今已有720多年的历史,僧侣最多时到达178人。历代以来,天柱岩几度重修,往常,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大雄宝殿内供奉一尊重3.8吨、高2米的释迦牟尼玉佛,是祖籍蓬华镇苏厝村旅居印尼的高僧圣忠法师从缅甸进口的,同时进口的还有檀木云岩祖师、钟、鼓、香炉及佛经、法器等。1985年,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为天柱岩题写寺名,历代书法家也都有题辞、楹联、匾额或诗词。离岩寺500米的天柱山最顶峰岩石上,还有一尊神秘的石雕巨佛像,宋朝兵部侍郎诸葛延瑞的《题天柱岩》诗云:
耸翠层峦势接天,岩崖风紧欲摇巅。
地跨南永为雄镇,巨佛镌成不计年。
南宋之时,巨佛已不计其年,可见历史之长久。这尊巨佛像到底是哪个年代由谁镌刻的,至今依然是个谜,有待人们继续去考证。
天柱岩后面,有开山祖师云岩祖师墓;岩前,有历代和尚墓。这方形和圆形的石雕水缸,是历史的见证。岩寺前这口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六角形水井,更有着漂亮而又神奇的传说。
天柱山海拔千米以上,全年月均匀气温只要16.3度,是个避暑胜地,旅游天柱,四季皆宜。天柱烟霞,四时皆胜。朝晖夕阴,气候万千,风烟雨雪,变幻莫测。山峻峭而日月近,峰挺拔而星斗低,雨水足而千峰润,气候温而万物荣。阳春有雾海奇迹,竦身山上,看花开花落,望云卷云舒,随他起云落月,还我立地顶天。盛夏无酷暑烈炎,他乡赤日炎炎,我自清风凉凉。金秋可登高望远,周围山川,斑斓若画,松竹碧而枫叶丹,稻禾黄而花果香。登上万寿石巅,微茫可辨泉州东西双塔,认真可观鲤城双阳两山。严冬可煮酒赏雪,冬游天柱,经常能遇见下雪,银装素裹,冰雕玉砌,莫诩北国冰世界,欣看江南玉山川,这也是天柱景色区独有的奇迹。
从宋代至今,文人墨客,留下了许许多多佳作名篇,风月无价,山水有情,许许多多的文物古迹随同着漂亮的传说,会使人心往神驰,恋恋不舍。
共同的旅游资源,吸收了有识之士前来投资,2005年10月,台商张朝宗先生投资500万美圆开发天柱山旅游资源,如今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开发后的天柱山,将成为集生态、度假、文娱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吸收八方宾客。
(三)南安仙都宫
仙都宫(铭镜社)位于南安市诗山镇码头镇接壤处,行政区域属于码头镇.行政村为仙都村,旧时称为山兜村。
仙都宫旧址在水尾庵尾地,以宫内敬奉-年代推算,公元990年之前就已有宫观且香火旺盛。该宫历阅历史朝代变化。佛教兴衰变化最终还是留传下来。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被拆毁,但村民信仰-之心犹在,私自烧香拜神不减。故在一九九八年台湾信士谢耀芳先生拜托余文挺先生来村与子贤先生联络辅佐本村重建宫事宜。子贤先生二次邀本乡内外信士乡贤会议。组成仙都宫筹建会,在台湾台南幸山堂堂主林育忠先生、住持林郭玉先生、信士谢欣霖先生率炉下众信士捐钱壹拾捌万伍仟元和村内外众信士、信女捐资拾多万元资金支持下为宫的建立筹足了资金。新宫址由本村福地宫显佑尊侯-坛前一举三信杯择定,座向乾巽兼戌辰,是年农历五月初四日动土奠基,八月完工。建成的宫宇冠冕堂皇,红墙绿瓦,雕龙造凤。既有古刹风貌,又有现代化建筑的风范。占空中积有1600平方米。宫观建成后即举行了诸-进宫安座大典。
由于子贤先生努力做工作以本宫远景压服人。2000年旅居马来西亚侨心腹士黄水山先生、信女叶秀英女士乐捐钱伍万伍仟元建成了仙都宫戏台。旅居印尼侨心腹士黄瑞泉先生捐资壹拾伍万元,建了宫接待室“迎宾阁”,做了宫水泥路面和宫前大水泥埕等。2010年本境信士黄海波先生、信女洪琼萱女士诚敬捐资钱伍万元,维修了本宫屋面和建成了戏台前看戏屋架厝。现时的宫观依山傍水,面对白云笔架峰,侧拉钟山文笔之颠。庙宇、迎宾阁、戏台、石桥、栏杆、绿树红花构成自然的自然景点,颇有诗情画意。是本村和海内外众善信朝-进香之圣地,也是仙都人民休闲活动、文化交流的场所之一。
本宫正殿敬奉铭镜社太子尊王,按现时书籍记载排列为九太保,威平戊戌年(公元998年)降生成-,称号为兑保,玉勒圣号为五常军元帅。是十三行祠中最为显赫的-之一,太子尊王的剑印二位童子殿前敬奉。正殿同时敬奉益高堂清水真人,福地宫显佑尊侯,后旅港信士黄荣光、黄嘉欣、黄思凯、黄银殿、黄银座先生又塑凤山寺广泽尊王和妙应慾德仙妃副金身及左殿伽南大王敬奉,右殿敬奉白云室观音佛祖。本宫敬奉的-千多年来,英灵显赫,为众信士信女救苦救难,消灾除病,驱虫保歉收、风调雨顺四时保安全,化干戈为玉帛,化解人世矛盾。促进世人调和相处,许愿有求必应,使众信士信女无不信服敬重。又如留传至今的“古瓦窖救佛驾”“夜留宿圣佛除疫情”“大肥猪跟佛驾走三里”等。诸-显赫动人新奇的传说故事讲不完道不明,但都深深地印记在众信士信女的心中,使众善信由心发出对诸-更忠诚、更敬重,是为千多年来香火不减反而更旺盛之源也。
宫观的历史长久,二00六年被(福建省浅显文化研讨会)(福建省中央文化丛书编委会)列入为福建省中央历史文化古迹研讨单位。
(四)南安龙峰寺
位于南安县官桥镇黄山村。
龙峰寺始建于隋大业四年(608)。相传宋初扩建成为三殿二落,寺两侧有钟楼、鼓楼各一座,寺前有一八卦莲花放生池,范围雄伟,住寺尼姑百人之多,称“百姑庵”。元代,百人尼姑四处规避灾害,寺庙被掠取焚毁;元泰定年间(1324-1328)重新修建。经明清两代,又恢复先前气势,但清朝后期和解放前,又遭到毁坏。
在2000年重新修复龙峰寺中,陆续发现古代该寺的40余件南宋初期遗物。
依据遗物,可初步判别原先该寺范围比拟庞大,预算大约占地将近4000多平方米,由三大殿组成,与当地的说法分歧。在一块石槽上依稀可见一行字迹:“绍熙三年(1192)内子□正月掌管沙门□道置造”,剖析当时修建该寺的是和尚并不是尼姑。从遗留下来的地基看,大殿当时由7开间构成,面积大约460多平方米。在出土遗物的两侧也发现一些地基,按宋代的寺庙构造应该为寓居区,可见该寺范围。
--------------------------------------------------------------------------------
龙峰寺,因其地有潜龙隐凤之势,故初号龙凤亭,俗称今名。又因寺前一古井,其水甘洌,四时不涸,故又名龙津少林寺。位于南安三十五都罗山之麓,地属圍山乡。主奉三世尊佛及观音大士,次祀少林列祖。其规为重檐歇山顶五开间三进三通门,周围设回廊,两侧翼堂互对,环列为屏障。坐镇壮观,秀峦耸于后,佳木环其傍,承天地之滋养,沐日月之精髓,真乃潜龙隐凤之洞天福地也。
考其史,溯始于宋初乾德四年(966)丙寅季春,泉州少林游方僧依印识天文,见其地有潜龙隐凤之势,因此结庐苦修。迄太祖宝三年(970)庚午仲春,端赖乡绅耆郭重诚、黄逸儒、萧清源、曾公明等君襄助,始改土木构。太宗端拱二年,郡贤曾会应掌管僧素勋之邀,匾曰“龙津少林寺”。仁宗天圣九年(1031)辛未泉州少林寺名僧悟道入主是寺。励精图治,激浊扬清,苦节成务,泾渭清楚,于景祐三年(1036)丙子季春,缘化鸠众修缮是寺,增殿堂廊庑、禅堂、演武厅等。时兵部常侍郎吕晏额曰“妙法宏传”,而制置使欧阳纬则匾云“慧灯永亮”,并联曰“南天秀岳依印天山;曹洞宗风祖灯续焰”。淳熙三年(1176)丙申仲秋,住持僧了悟又新。宋末元初,僧俗武林弟子抗元,为国舍身者十六位,青史留名。景炎二年(1277)丁丑年十一月二十六,悉遭兵毁。逮及元大德十年(1306)丙午仲春,僧福常缘化重建,寓苏禄国乡胞李海峰,倪清池襄助毕工。迄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甲子仲春,寓京都乡绅郭景福、黄丰黎、曾宏达偕旅两广巨商萧云观、吴可逸、陈建初、吕毓慧等君捐题,延僧子默董乃事全拆卸重新起盖,其中轴线依次有照墙、山门、钟鼓二楼、天王殿、圆通殿、大雄殿、藏经阁,并分别东西南北院,各院宗师自掌门户,然辖属寺主。其所练少林七十二艺者,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如千斤脚、流星腿、腿踢功、打木人、铁沙掌等;待一定根底后,再练硬功和轻功,如纵身上房、灸针指、铁头功、轻身术、金刚掌、铁布衫等。然斯寺农禅武功兼备,时人称善。时郡贤礼部主事陈章应回乡探亲,游于此,见斯时禅风丕振,联曰“山以凤名喜见祥云瑞霞;寺因龙象欣闻暮鼓晨钟”。宣德三年(1428)戊申九月,住持僧本范偕乡耆郭彦昌、曾闻翔捐题缘化庀修。正德九年(1514)甲戍六月摇摇欲坠,瓦砾不无浸漏,住持僧周济爰请檀樾董事鸠资庀葺。时乡贤浙江道御史黄秀华联曰“龙腾华夏千禧临福地;凤舞南天万德俱庄严”。而邑人广东参政傅宾凤书曰:“龙德庄严;峰林锦绣”。至于南京户部侍郎吕图南则额云“真如妙相”。
明季福王命王观光佐郑国姓御清,而寺住持僧普德暗助郑师军饷。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迁界,祸及斯寺,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又遭洗劫,寺僧纷繁遁入永春德化深山密林避难。后因慑于上方淫威,无人敢言重修,圮废。
(五)观山村
自古闽南俗语——“有观山富,没观山厝;有观山厝,没观山富”。观山村是“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也是“南安第一侨郷”。
观山村有着多元且丰厚人文旅游资源,早期观山村藏于大山之中,不受外界干扰,使得村内的人文旅游资源得到较好的保管,其华裔文化、闽南文化、农耕文化、“番”文化、茶文化历史长远,互相融合,构成观山村共同的文化景观。而这些文化的融合,主要表现在其建筑上。
观山村整体风貌特征为汇合闽南传统作风的古厝、南洋作风的古厝、苏式作风的古厝为一体的新作风。全村具有百年以上建筑共有20多座,最早的一座距今有500多年历史。具有闽南文化载体之称的古厝20多座,维护较好的有10多座;具有南洋作风的古厝3座,其中维护较好的有2座;苏式作风的古厝1座,目前维护较为完好。很多建造精巧,装饰华美,厝内花罩、飞罩、花窗、砖雕、石雕、木雕、灰雕饰物等工艺运用普遍,许多石构件、木构件都难得一见,而且很多融入东南亚的建筑作风,其共同的建筑作风,全国仅有,甚是少见,具有深沉的文化内涵和研讨价值。
村址门口有棵八百多年的山牡荆树。这些厝屋与青山、绿水、梯田、老树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神奇古朴、美丽的画卷。所以被称为“古厝大观园”。
(1)番仔楼——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是观山村的主要标志性建筑之一,由著名华裔李功藏先生于清末时期建造,占空中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当初,李功藏为建这座厝整整花了10万两白银。“每一块墙砖、柱石,都是手工打磨而成的,屋内的地板砖则是近在咫尺从南洋运来的”,整个建筑目前保管完好。李功藏建厝时,之所以定下了“外西内中”的建筑作风,是与他在印尼做生意的阅历分不开的。据悉,李功藏还曾在泉州改建修复“洋宫”仿古牌楼。
(2)石印厝——观山村的“石印厝”是在闽南地域很少见到苏式老厝,是仿前苏联建筑建造的,而且糅合了许多闽南建筑元素。从整体上看,“石印厝”是左右呈中轴对称,平面规矩,有三进,后屋高过前屋,回廊宽缓伸展,红漆窗户竖长简单,华美中不失庄严庄严。
(3)丰墘大厝——始建于民国十九年,是典型的闽南红砖大厝。其外墙白石再加红砖垒砌,皇宫式拾间大厝加俩边护厝,用地一亩多。前红砖围墙,后石头筑砌秀土,大埕,天井,巷沟空中皆由白石条手工加工铺设。大厝空中花砖全由印尼海运而来,大厅的木作非常精致,装饰的金粉就用了五市斤。大门青草石影雕对联,手工精致,正面留个青草石窗子,全部由一块青草石挖凿加工而成,手工的精密可谓不相上下。
观山村坐落于大墓寨山下,乡道仑眉线东南方向贯串全村,乡间小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全村建筑以“古大厝”传统建筑为主,辅以现代建筑。观山村群山环绕,森林掩盖率高,动植物品种丰厚,自然风光漂亮。村内树木葱郁,溪流蜿蜒,鸟鸣山幽,茶香醉人,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置身其中,能领略到原生态的自然风貌,回归远离尘嚣的肉体家园。境内有1400亩的铁观音茶园,层层叠叠的茶园随山起伏,四处洋溢着清幽的茶香。
山间云雾旋绕,宛如仙境,下坑溪和中新厝新穿过村庄,河水明澈见底,河流两岸有大量阔叶林,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观山村内有闽南名山皇旗主峰,景色秀丽、巨石峥嵘、涧泉飞溅、绿树葱笼、苍鹰鹧鸪、画眉飞翔啼鸣,多处泉水潺潺流出,处处鸟语花香。晨观日出云海,暮眺晚霞炊烟,登高临远、碧空如洗、远山近水、美景名茶,令人心旷神怡,恋恋不舍。
皇旗尖生态茶园——观山村有着长久的茶业开展史。皇旗尖生态有机茶园,占地859亩,始于民国期间李春禧创立、李昭峰为制茶师的眉峰茶场,坐落在眉山生态林维护区,终年云雾旋绕。
皇旗尖茶园四面环山,千亩茶园依山拾阶而上,红豆杉、松树、肉桂、相思树、含笑、柿子、柳树……各类树种遍及,而青山环绕深处,一汪湖泊犹如镶嵌在玉环当中的一块亮堂翡翠。每到四五月之交,春茶采摘时节,满山茶香让游人恋恋不舍,在这里不只能够体验制造铁观音茶叶,还能够登上皇旗尖山顶观日出,以至还能够极目远眺泉州中心市区的东西塔。
(六)山美水库水利景色区
山美水库水利景色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九都镇山美村,以山美水库为主要依托而建,是国度级水利景色区。山美水库总库容6.55亿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分离防洪、发电等综合应用的大型水库工程。水库工程于1958年开工兴建,1972年建成投产,其后曾停止过加固和扩机扩蓄工程。
山美水库总库容6.55亿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分离防洪、发电等综合应用的大型水库工程。水库工程于1958年开工兴建,1972年建成投产,其后曾停止过加固和扩机扩蓄工程。
山美水库位于海峡西岸中部、福建省四大江之一的晋江主流东溪中游南安市境内,是省水利厅管辖库容最大的水库,泉州市一座集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综合应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水库始建于1958年,期间曾两次下马。1967年初,水电部批准复工修建,1972年10月建成投产,其后曾于1978~1982年、1994~l997年分别停止加固和扩机扩蓄工程。水库枢纽工程由主坝、副坝、溢洪道、引水隧洞及水电站公开、空中厂房等组成;大坝按Ⅶ度地震设计,为粘土心墙土石混合坝,按防御百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停止校核;水电站现三台机组装机容量6万Kw,年设计发电量1.32亿kw.h。
水库集雨面积1023平方公里,多年均匀来水量14亿立方米,总库容6.55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96.48m高程,相应库容4.72亿立方米,具有近多年调理功用。
30多年来,山美水库为泉州经济社会的开展做出重要奉献,被誉为"泉州人民的生命库"和"泉州的生态调理器"。一方面是水库调度在枯水期每天向下游供水200~400万立方米,水库供水水质达Ⅱ类规范,保证400万人口生活消费和65万亩农田灌溉的用水需求,为保证泉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开展提供水资源支撑;另一方面是承当防洪调度重要任务,调洪库容2.24亿立方米,汛期蓄水削峰错峰,维护下游200多万人口生命财富平安。
山美水库管理处系泉州市直属事业单位,水库建成投产后,曾完成连续平安消费1O周年无事故记载,先后获国度二级企业、水利部一级管理单位称号;水产品获省级《无公害产品证书》。
山美水库水生态系统将展开维护修复试点为净化流入山美水库的原水,保证饮用水源平安,我市将于今明两年展开山美水库水生态系统维护与修复试点工作。
山美水库是泉州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其水质优劣不只关系下游几百万人民大众的饮水平安,而且关系到泉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山美水库水生态系统维护与修复试点项目位于山美水库入库河口至桃溪与湖洋溪交汇处区域及库区周边地域,共包括6项工程,即前置库工程、桃溪水体原位净化工程、库周农田径流污染控制工程、库周生活污水处置系统、生态重建与景观建立工程、亲水岸坡工程,工程建立总投资约3760万元。
日前召开的山美水库水生态系统维护与修复试点项目可行性研讨检查会上,专家组以为,依据《山美水库流域水源地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可研报告引荐的山美水库水生态系统维护与修复试点的技术道路根本可行。
工程概略
山美水库于1958年建于福建省泉州南安市九都镇(九都镇时属火箭人民公社),大坝的位置在当时九都山美村(曾经吞没在水库底),所以定名山美水库。集雨面积1023平方公里,占东溪流域面积的53.4%,总库容6.55亿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分离防洪、发电等综合应用的大型水库工程。水库多年均匀来水量14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95米高程(石砻),相应库容3.95亿立方米。发电最低工作水位80米,调理库容2.077亿立方米,60米高程以下为死库容(0.19亿立方米)。
山美水库工程于1958年开工。1959年4月,为贯彻"集中力气,保证重点"的基建方针,依据省、地委指示,山美水库作为保存工程项目,暂时停工。1960年初,山美水库工程第二次开工。年底,因国度经济暂时艰难,工程又暂时停工。1967年,山美水库工程列入国度基建方案,同年7月大坝开工,国度投资5000万元。
1970年12月,福建省委提出加速建立山美水库的意见。翌年3月,中共晋江地域革委会中心指导小组增强山美水库的指导,成立山美水库党的中心指导小组。至11月初,工地组成4个基干民兵团以及各专业施工连队共计88个连队23843人。广阔民兵、工人、技术人员夜以继日艰辛斗争,投入工程建立。
1972年7月,大坝工程完工。9月30日,电站一号机组试车胜利,并入地域电网运转。翌年9月22日,水电站二号机组试运转胜利并入电网。
当时施工中将溢洪道陡坡段取消,改做挑流鼻坎,其下300米没有衬砌。1974年、1975年汛期两次试泄洪,最大泄洪量700立方米/秒,下游冲刷土石方30万立方米,泥沙梗塞于下游河道中,电站尾水位抬高1米,影响发电。
枢纽建筑
枢纽建筑由主坝、副坝、输水隧洞及公开发电厂组成,主坝根底组成为石英岩、花岗岩,设计抗震烈度为8度。枢纽工程共完成土方235.82万立方米(其中大坝填方159.19万立方米、溢洪道开挖51.25万立方米)、石方105.95万立方米、混凝土4.63万立方米,总工程量350.4万立方米。共投资4497.57万元。
主坝为粘土心墙土石混合坝,坝高73米(保坝加固前),相应坝顶高程105.5米,坝顶长305米、宽8米,最大坝底宽312.8米。根底应用帷幕灌浆防渗。副坝紧连主坝左端,为护坡式,护坡高40米,顶宽10米,长100米。
溢洪道在左岸300米处山凹,保坝加固前为开敞式宽顶堰,堰顶高程宽度56米。堰上设充水式橡胶坝,长56米,高5米。末端为鼻坎,高程84.5米。
输水隧洞设于右岸,其主洞兼施工导流、泄洪和引水发电三用,长303.8米,直径7米,其后为泄空泛段长213米。隧洞设计最大泄洪量为595立方米/秒。
保坝加固
山美水库原设计洪水规范为"百年一遇",校核规范为"五百年一遇"。保坝加固工程新规范设计为"百年一遇",洪峰流量5960立方米/秒,校核为"万年一遇"加20%,洪峰流量14400立方米/秒。水库防洪库容由1.31亿立方米增至2.6亿立方米。1979年3月,加固工程由福建省水电工程局施工,1983年6月竣工。主坝高度由73米加至75.5米,溢洪道由56米加宽至82米,改设6扇宽12米、高11.68米弧形钢闸门,装置6台2×37.5吨电动卷扬机启闭控制运用,设计泄激流量由3150立方米/秒增至8570立方米/秒。加固工程总投资1254.71万元。
灌区工程
山美灌区是全国42处50~100万亩大型灌区之一,是福建省唯一灌溉5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原规划灌区范围包括惠安、晋江、南安、泉州3县1市48个公社(农场)902个大队,耕空中积134.34万亩,其中原有水利可保灌60.7万亩(原有蓄水10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34座,总库容2.61亿立方米,100万立方米以下水库库容1.05亿立方米,电灌装机5784千瓦,机灌装机38382马力以及其他小型水利工程)。
山美灌区总体规划是以山美水库为主干,充沛发挥原有水利工程作用,尽量应用晋江等区间径流水源引水灌溉,统筹调度,使灌区的水利工程联成灌溉网。工程的详细布置是:山美水库发电尾水流经东溪至金鸡水闸分水,扩展、延长金鸡北渠,经过洛阳桥闸衔接惠东南干渠,灌溉惠安农田。在应用原金鸡南渠的同时,新开高渠输水至晋江灌区;并于金鸡水闸上游分散引、提以及经过仕头电灌站提水补充石壁水库晋江灌区,将其水量调给南安沿海;泉州由金鸡南、北渠直接灌水。
灌区工程中,北干渠于1975年3月30日竣工通水;南干渠于4月15日通水。全部工程于1977年9月完工,共完成土石方1219万立方米,投工2132万工日。建成惠安后海、惠东南(包括仑前、东溪、东岭三级),晋江晋南、仕头、新华、洪窟、长福,南安四都、东山等灌溉万亩以上电灌站11座、小站11座,总装机97台15731千瓦(惠安7站21台3775千瓦、晋江5站42台9285千瓦、南安4站22台2095千瓦、鲤城6站12台576千瓦);改、扩建水轮泵3座;扩建和新开南北干渠两条总长43.96公里,电灌站干渠9条总长40公里,灌溉干渠28条总长212.07公里;新建渠道建筑物2122座,其中有环城桥隧洞、大坪山隧洞、洛阳桥闸、仑前暗涵、浔头七孔闸、曲江渡槽、东溪暗涵、树兜分水枢纽、石船山暗涵、埯内隧洞、赤店隧洞、大仑渡槽、陈林渡槽、旦厝暗涵、张林暗涵等重点建筑物116座(其中隧洞5座总长3460.6米,暗涵17座总长3920米,渡槽25座总长6404米,公路桥25座,各种水闸29座,倒虹吸7座,排水涵1座,其他工程7座);建成山美水库至泉州110千伏输电线路长34公里,泉州后茂110千伏降压站,装机2台3.5万千伏安,35千伏线路8条总长111.1公里,35千伏安变电站9站14台2.9万千伏安;10千伏配电线路总长113公里,变压器37台12050千伏安。山美灌区工程共投资3385.5万元,其中国度拨款2596.14万元。
南北渠扩建工程1973年,南渠扩建工程开工,应用原有进水闸,在晋江下游南岸杏麻防洪堤段增建玉田水闸,水闸净宽3米,进水量8.5立方米/秒,渠道总进水流量扩展到38.5立方米/秒。并开玉田引水渠4.78公里,流量为8.5立方米/秒,与旧南渠在1+417处集合,集合处至树兜分水枢纽段渠道流量由12立方米/秒扩展到38.5立方米/秒。分水枢纽后设上下两渠,低渠应用旧南渠保存12立方米/秒的流量不变,新开高渠,流量26.5立方米/秒。由泉州的树兜到晋江的加沙桥,全长11.58公里,有暗涵等主要建筑物6座,排水建筑物8座,交通桥54座。南渠还思索船只通行请求,可从晋江双沟低渠上溯经树兜分水枢纽船闸进入总干渠,再由玉田新开渠过玉田水闸进入金鸡水闸上游。1975年4月15日南渠扩建竣工通水。北渠扩建工程于1973年7月开工,增建进水闸1孔,净宽3.0米,闸底高程由原来6.5米降至6.0米。设计进水流量由6立方米/秒扩至22.5立方米/秒。渠道由原11.44公里扩展延伸到24.74公里,入洛阳桥闸的设计流量为16立方米/秒,沿渠有主要建筑物31座,普通建筑物163座,大坪山隧洞长1509米。1977年4月,北渠扩建完成通水。北渠的建成对农业增产发挥明显作用,解放初期灌区水稻亩产175~200公斤,1970年增加到480公斤,1979年亩产达700公斤。北渠还担负着供给泉州市区工业、居民用水,减轻沿渠区内涝灾的作用。
洛阳桥闸工程洛阳桥闸位于洛阳江下游、洛阳古桥上游500米处,南联鲤城区桥南村,北接惠安县洛阳镇,是山美灌区北渠输水惠安县的衔接工程,又是福厦公路重要桥梁之一,具有灌溉、交通、防潮、排洪等综合效益。工程于1971年1月开工,1974年7月完工,同年10月1日公路桥正式通车。
管理与效益
山美水库工程投入运转后,收到灌溉、防洪、发电和综合运营效益。工程原设计灌溉用水量6.5亿立方米,灌溉面积61.67万亩。核定灌溉面积为65万亩,其中晋江县(含今石狮市)42万亩、惠安县12万亩、鲤城区6万亩、南安县5万亩,至1990年配套灌溉48万亩。灌溉效益显著,灌区农作物单产逐年增长。灌区建成后,农作物单位面积年均匀增产144.5公斤,水利灌溉效益每亩年增产28.9公斤,灌区年增产13872吨。
工程供应泉州市工业消费和居民生活用水流量2.44立方米/秒,年用水量0.77亿立方米。
工程原设计防洪效益是确保南安县码头、梅山、洪濑、康美等沿岸3万亩耕地和洪濑镇20年一遇洪水不成灾,对晋江下游防洪堤经过削减洪峰流量和错峰调度,减轻洪峰压力,进步抗洪才能。1985年6月第4号台风期间,上游降雨量234毫米,入库洪峰流量1287立方米/秒,水库水位由81.25米上升至91.22米,拦洪1.43亿立方米,没有溢洪。1990年第9号台风期间,7月30日至8月5日,库区均匀降雨量506.9毫米,入库洪峰流量2380立方米/秒,洪量达3.37亿立方米,接近20年一遇,库水位由94.16米升至96.88米,最大下泄流量1230立方米/秒。
1973~1990年,水库发电用水量148.8亿立方米,排洪约32.4亿立方米。水库养鱼水面19620亩,年年放养,累计捕鱼17.5万公斤;库区山地3510亩,全部植美洲松等林木,种荔枝、龙眼、杨梅等果木1万多株(430亩),种茶树65亩,年收茶叶3000公斤。
山美水电站位于泉州市区西北50公里处的南安县码头乡大坂村,地处晋江主流东溪中游。水电站装机容量为2台1.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年设计发电量1.05亿千瓦时。山美水电站水库总库容6.5亿立方米。正常高水位库容3.95亿立方米,以灌溉为主,分离发电。大坝为粘土心墙土石混合坝。实践坝高75.2米,顶长305米,底宽360米,上宽8米。1971年12月,开端设备装置,安装1台天津发电设备厂制造的HL-211-LJ25型1.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次年9月30日试车胜利,并送电至110千伏后茂变电站。1973年9月22日,又1台同厂同类型1.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投产,并入山泉电网运转。
该站1980年并入福建电网,担负泉州地域调峰的电站。水库电站原设计年发电量1.05亿千瓦时,1972年10月至1990年底,累计发电14.076亿千瓦时,总产值达10254.52万元,创利润2563万元。
(七)灵应景色旅游区
灵应景色旅游区位于南安市东北部洪梅镇玳瑁山,自省道305线沿洪(濑)六(都)公路可直达景区,北连南安乐峰、洛江区罗溪镇,南接洪濑镇,东与洛江区双髻山景色区遥相照应。
灵应寺是闽南著名的千年古刹,史传佳话:“灵应签、仙公梦、灵应出茶叶、仙公出米石。”它座落在泉州市南安洪梅镇六都的玳瑁山南麓。据传后唐年间有个神童――李文愈坐化于玳瑁山南麓枷吊藤中,乡人柯长者奇遇感其灵异,将他的真身塑形成佛,祀奉为“祖师公”,并建岩曰“紫帽岩”。“紫帽岩”历经宋、元、明、清各代屡次修缮扩建,范围庞大(六落)。明末清初,改岩为寺,称为紫帽寺。清道光末年,因连年旱灾,武荣知县梁韵清到紫帽寺向李公祖师求雨很灵验,顿时普降甘霖,拂晓百姓欢欣若狂,梁知县也深感祖师公之灵应和厚恩,即呈报皇上,赐名为灵应寺,灵应寺由此愈加名扬遐迩。
(八)叶飞故里
叶飞故里红色旅游区位于南安金淘镇占石村,以雄伟的泉州华裔反动历史博物馆为中心,串联起叶飞将军故居、侨心园和虎石等景观。先后被命名为省侨联、泉州市和南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国防教育基地,福建省纪委廉政教育基地,泉州市红色旅游A线首站,年接待游客4.5万多人次,是廉政教育、党的大众道路教育为一体的红色旅游区。
泉州华裔反动历史博物馆位于叶飞将军故居前方,设置有“华裔将军叶飞专题陈列”和“泉州华裔反动历史专题陈列”两个展厅。其中,“泉州华裔反动历史专题陈列”共收入泉州籍华裔反动人物213人,展现辛亥反动以来泉州籍华裔支持祖国反动,不懈追随“国度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出彩人生和光芒业绩。
叶飞故居建于120多年前,占空中积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80平方米。陈列馆共布置了家乡家族童年、投身反动、烽烟岁月、心系海防、建立祖国、余热生辉六个单元,图文并茂,表现了叶飞将军辉煌终身。
侨心园则为留念菲律宾归国华裔叶飞将军而兴建的,园内建有四角和八角凉亭,寓意华裔从五湖四海返乡归来。
虎石位于泉州华裔反动历史博物馆前下方,该石头正面看像龟,侧面看似一只卧虎,巨石上有一株300多年的大榕树。听说,叶飞兄弟俩小时分常在巨石的榕树下读书,又因叶飞将军生肖属虎,后人将这巨石称为虎石。
作为景区所在地,占石村是我国著名华裔将军、开国上将叶飞的故土,以及第二次国内反动战争时期“安南永”中心县委金淘工委会所在地,是闽南地域著名的反动老区。红色的斗争历史留下叶飞将军故居、红二军游击队医院、反动烈士留念碑等诸多红色遗址。
(九)凤山寺
凤山寺,原名郭山庙,又名将军庙、威镇庙,位于泉州南安诗山镇西北角凤山麓,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初年(公元936-947年),供奉郭圣王。
郭圣王,俗名郭忠福,诗山郭山人,生于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八月十二日。传说郭忠福长工出身,7岁丧父,牧牛俸母,乡邻郭孝子。由于他自小勤劳劳动,身体不支死于荒野。后人念其孝,立庙奉为神明,四时祈卜吉凶于神,以将军礼祀之,故郭山庙又称将军庙。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敕封为“威镇广泽侯”,并赐庙额“威镇庙”。到了宋宁宗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年),乡邻增修庙宇,使之殿寝、廊庑、门庭、层阶齐全。直至宋理宗开庆初年(公元1259年),加封“威武英烈广泽尊王”,并赐建寺宇以祀。因郭山地形类凤盘舞,从此改名为“凤山寺”。尔后三百年,风荡雨淋,栋宇虽有修缮,但寺貌未作扩建创新。
凤山寺范围,纵为16丈,横1.4丈。寺殿分前后三殿。主(中)殿高1.8丈,夹室各一,东夹室锶尊王、尊妃像,从其坐古藤化身之旧迹,室后为内寝;西夹室供奉释迦牟尼、南海观世音金身。前殿高1.85丈,中祀尊王,旁祀崇德侯、显佑侯、黄太蔚、陈将军,以其有功于王。殿宇疏以庭院,绕以墙垣。垣屋翼于左右,有30余间,为寺僧聚纳之处。庙门高1.4丈,明代举人、永春颜廷渠题寺匾“凤山览胜”。门内一巨石,山峭卓立,状若云鬟,昔人喻为凤髻。门外列砖为庭,曲磴层阶穿数而出。
(十)南安郑胜利留念馆
为经念民族英雄郑胜利收复台湾的光芒业绩,1962年在其家乡南安市石井镇郑氏小宗祠建“郑胜利留念馆”,1981年在鳌峰山建新馆,馆内陈列郑胜利头发、玉袍、靴等重要文物200余件。
郑胜利留念馆引见英雄终身的丰功伟绩。前展厅表现了留念馆的中心主题,有郑胜利全身立像,“郑胜利大事年表”、“郑胜利传”及郑胜利“复台”、“北伐”诗篇,以及“郑胜利承受荷兰殖民者受降典礼图”和“台湾人民热烈欢送国姓爷郑胜利”的彩色画像。
中展厅陈列三方面内容,一为“文韬武略、少年俊秀”,二为“北伐抗清,威震东南”,三为“收复台湾、建立宝岛”。
后展厅陈列的内容是“丰功伟绩,流芳千古”,有从郑胜利陵墓出土的宝贵文物,稀世珍宝,还有大量的古典籍史料以及众多名人书画家所题绘的书画等等。
南安郑胜利留念馆
站在三殿楼上阳台遥望相距仅6海里的金门岛,可勾起人们盼望统一的绵绵情思,祈盼着在不久的未来,两岸的同胞可以在一碧万倾的浯马襟江共同耕耘蓝色的田园。
留念馆西侧鳌石山上还建有占地近百亩的园林式碑林,镌刻了郑胜利的诗词及中外名人的题词等。留念馆枕山面海,水光山色,蔚为壮观。
交通郑胜利留念馆位于南安市石井镇。间隔泉州市区4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