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龙泉市民间习俗与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04-03 10:56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龙泉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的浙闽赣边境,天文坐标北纬27°42'~28°20',东经118°42'~119°25',东西宽70.25公里,南北长70.80公里,总面积3059平方公里。东邻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接武夷山国度级景色旅游区,是浙江省入江西、福建的主要通道,素有“瓯婺八闽通衢”、“译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历来为浙、闽、赣毗连地域商贸重镇。  
二、历史文化  
青瓷文化、宝剑文化、香菇文化出名于世,是中国陶瓷文化历史名城和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龙泉宝剑始创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坚韧尖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四大特征而成为“中华第一剑”。龙泉青瓷始于三国两晋,盛于宋元,以“明澈如秋空、宁静似深海”的哥、弟窑瓷器享誉海内外,其中“哥窑”与著名的官、汝、定、钧并称宋代五大名窑。2006年龙泉宝剑锻制技艺、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双双成为首批国度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9年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迄今为止全球独一入选“人类非遗”的陶瓷类项目。2012年龙泉黑胎青瓷与哥窑论证会认定:文献记载的哥窑就在浙江龙泉。龙泉也是中国香菇文化的发源地,人工栽培香菇的祖师爷“吴三公”是原龙泉龙岩村人,龙泉人何澹被称为“香菇文化之父”。  
三、开天门  
开天门是一种依附于宗教典礼的民间杂技,扮演生动惊险,主要传播于丽水龙泉及其周边地域,在庙会或佛的华诞时举行。  
在仪场上竖起4根直径在10寸左右的连叶毛竹代表楼柱,地上挖四个坑立楼柱,中间叠放一张张八仙桌,并以楼柱固定,由特地的翻楼先生在高台上停止扮演,俗称“开天门”。活动时,先由“道士先生”举行一系列施仪方式,再由两名“翻楼先生”自下而上,逐一到顶端掐诀、霸楼、吹奏龙角、开上天门,祈求-下凡,然后翻楼先生自上而下扮演高难度的惊险翻楼动作,口念祈福咒语:翻了一层又一层,家家户户保安全;翻了一重又一重,家家户户保安康,凶星翻到天上去,吉星翻到地上来。具有较强的欣赏性。  
四、龙泉宝剑锻制技艺  
龙泉宝剑是中国古代兵器的代表,著名的汉族传统工艺品之一。因产于浙江省龙泉县而得名。龙泉消费的剑“精巧绝伦,斩铜如泥”,称为龙泉宝剑。唐代诗人李白在他的《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一诗中曾写了“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的诗句。在这里,龙泉成了“宝剑”的代称。  
龙泉宝剑有着长久历史。相传在春秋末期,越国铸剑巨匠欧冶子云游江南各省,当他抵达浙江龙泉时,发现秦溪山下,有一泓湖水,甘寒清洌,湖边有七口井,恰似天空北斗星座:用湖水淬剑,能加强剑的刚度,正是铸剑的好中央。欧冶子就在湖边支起炉灶,用左近山中铁英铸成“龙渊”“泰阿”“工布”三把宝剑献给了楚王,遭到重赏,“龙渊”宝剑也从此知名了。后人为表示留念在井旁修了欧冶子将军庙,并将铸剑地改名为“龙渊”,这里所产宝剑也都刻上龙凤和七星标志。由此传下技艺。后来庙宇旧迹犹在,七井尚余一井。唐朝时,龙渊剑名声大震。后因避唐高祖李渊讳,以“泉"代"渊”,“龙渊”改称“龙泉”,即今浙江龙泉。后来人们又将秦溪山湖改名为剑池湖,并在山北麓树立欧冶子庙,还假造了不少关于龙泉宝剑的故事。  
龙泉宝剑又称“七星剑”,按其不同性能分为三种根本类型:硬剑(以刚利著称)、软剑(以柔韧著称)和传统武术剑。此外,还有云花剑、手杖剑、鱼肠剑、鸳鸯剑等29个种类,近百种样式。  
龙泉宝剑的制造要经过炼、锻、铲、锉、刻花、嵌铜、冷锻、淬火、磨光等28道工序。在长期的开展中,经过历代铸匠锦上添花的研究,龙泉宝剑在产品的质量上构成了坚韧尖利、刚柔相济、寒光逼人、纹饰巧致四大传统特征。  
龙泉宝剑选材讲究,有“三斤毛铁半斤钢”之说,锻打火候控制得当,成分平均,花纹清爽;淬火方式也很共同,研磨非常考究。龙泉宝剑的锻打技艺中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兵器史、冶金史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龙泉宝剑不只是健身武术器械和影视舞台道具,还是赠送外宾的国礼,为海内外民众和剑术喜好者所珍爱。  
龙泉宝剑在古代大都无鞘。后来,用当地特产的花梨木制造剑鞘及剑柄。这种花梨木,质地坚韧,纹理秀美,古色古香。再饰以银、铜,更使龙泉宝剑如虎添翼。  
龙泉宝剑,既是精巧的手工艺品,又是运动器械,蜚声国内外。东南亚国度的华裔、华人,喜欢把它挂在室内或床头,既为避邪,又是装饰。  
新中国成立后,龙泉宝剑在坚持原有特征的根底上,扩展了消费范围并开发出大批新产品。1972年,第二、三代传人沈焕周与其子沈新培二人竭心铸就四柄高档龙泉宝剑,作为国礼赠送正值访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1992年龙泉剑又在国际武术博览会上荣获金奖。龙泉宝剑作为中国传统的工艺品和武术运动用具,越来越遭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推崇和喜欢。  
五、端午赛龙舟  
旧时农历五月初一~初六日,均要举行浩大龙舟竞赛。龙舟长10米,宽1.5米,选用杉木全材制造;龙头、龙尾则用樟木精雕,舟身描写鳞甲图案,中间架布蓬,莲内有乐手指挥,锣鼓、丝弦、管乐伴奏;舟内设16个档位,32名选手,穿一色背心,各持一桨。五月初一日下水,初五日正式竞渡,初六日上岸。相传朱元璋吴王府从军胡仲渊(龙泉人)在五月初四日出师,故本县局部中央提早于初四过节。  
六、石马老酒闹花灯  
元宵节但凡到石马看龙灯的客人,家家户户都会热情接待,免费吃喝。这一风俗代代相传持续至今。每年正月十五到石马看龙灯的客人纷至沓来  
七、安仁板龙闹元宵  
板龙,龙头宏伟壮观,制造精密。龙身用一块长2.2米的木板做成,也称一节,每节板上将九支长短不一的篾弯弓,用四个大小不一的篾箍将其固定成弓箭形,作为龙骨,糊上棉纸,贴上金、银龙鳞、红龙脊,内装三支蜡烛,每节龙身两头各打一圆孔,两节之间串上龙棒,上下插上捎钉,衔接而成,依据村规民约,每户出一位舞龙手,每户出一节板龙身,村坊的户数则决议着板龙的长短!盘舞阵式有“跑马阵”、“盘龙阵”、“元宝抽心”等。每逢元宵之夜,各方游客到此过节品味到一顿丰厚的民俗文化大餐。  
山歌多以对唱方式,旋律流利,如《山歌便唱山歌王》、《对花》等。表达妻子思夫盼郎心情的恋歌有《唱五更》等,也有借唱四季十二个月物事,表达情怀,如《思一郎》、《长工叹》等。  
八、拜祖师爷  
在龙泉,哥窑弟窑的开创人章生一、章生二被后人尊为窑业祖师爷。过去在烧瓷的龙窑、鲤鱼窑的窑头,都张贴有“师父榜”。师父榜除祀师神位外,并附祀山神、土地、搬水章子、运水郎君。每逢农历初二、十六两日,瓷匠必需置办酒肉、茶饭、点香烛在窑头师父榜前祭奠,磕头膜拜,然后分食祭品,俗称“过日”。  
九、择基建窑  
建窑首先请风水先生择定吉地和黄道吉日才干开工建窑。开工时,要在窑地设祭礼神,以求烧出好瓷器。建窑日严禁儿童、孕妇入窑池,也不许有人挑粪桶从窑地前经过,以防冒犯神灵,降祸于窑。  
十、祭窑  
农历七月十八日为祭窑日,俗传这一天是哥窑祖师章生一“窑变瓷器”制成的日期。届时窑匠要沐浴斋戒,在祖师爷的香案上放置用面捏成的童男童女,在窑头师爷榜前设祭,点香烛跪拜,祈求祖师保佑烧出漂亮瓷器。  
十一、窑场用膳  
窑工在窑场用膳不能说话,用膳时碗筷不能碰响桌子,也不能把筷子架在碗上。  
十二、入窑  
入窑要择三、六、九的日期,并要祭奠祖师、山神、土地。在入窑的整个过程中要讲不祥语,要严禁秽物经过,避免秽气入窑,影响烧窑。  
十三、做窑福  
在龙泉不论是建瓷窑、瓦窑、炭窑时,在窑旁都要立“窑公”。开窑点火必先祭奠“窑公”,并备酒肴请师傅,即做窑福。  
十四、龙泉市结婚风俗  
按龙泉古代的传统婚礼风俗,男女双方无论是自在恋爱还是媒人牵线,都要有月老作为中介人。  
结婚的礼金礼品由女方向男方提出,经双方商定后,写成礼单,然后由男方依据新人的出生年月时辰择定结婚日期,用红纸写成书帖,择良辰美景送到女方家里。  
娘家要为女儿出嫁备好一套嫁妆,伴随新娘前去婆家,主要有衣裳厨、梳妆台、小桌子、小椅子、衣帽箱、小鞋箱、五色桶(即洗衣桶、洗面盆、洗脚盆、提水桶及子孙马桶)等等。  
在结婚的前一天晚上,要由女方家出一个家庭和睦、父母双全又育有儿子的人装置婚房里的婚床,再将寓意早生贵子的四品——红枣、花生、桂圆、莲子铺在新娘床上面。  
结婚典礼主要是摆三筵酒,第一筵“发媒酒”要请贺喜的亲友和相帮人,为正宴摆酒做好准备工作。第二筵是结婚当日新娘入门的“正酒”。第三筵是“孝敬酒”,庆祝婚礼终了,请众亲友和相帮人喝酒。  
男方到女方迎新娘,要用三抬轿。第一抬是新娘坐的花轿,第二抬是亲家舅送新娘的草轿(简易撑篷轿),第三抬是月老坐的草轿。花轿要4人抬,草轿用2人抬。  
新娘上轿前,头戴凤冠,下穿长裙,不可显露女人小足,再由亲家舅抱上花轿,还要站在竹制米筛上,向娘家交钥匙,然后由一个唢呐先生举一杯红酒泼轿,宣读泼轿词:此酒不是特殊酒,黄母仙娘甘露酒,此酒拿来有何用,此酒拿来泼轿亭。福乙,此轿不是特殊轿,鲁班师父传教造。上面造起龙凤顶,下面造起金砖凑地平。左边造起龙行雨,右边造起凤朝阳。前面造起麒麟对狮子,后面造起八卦定乾坤。福乙,一泼天,天官赐福。二泼地,地官正禄。三泼人,人短命,寿比南山竹。四泼百煞西天去。五泼五男并二女,张弓二九代同居。六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七泼七子登科,为国立业。八泼八仙过海,八仙海妹好姻缘。九泼九天赐良缘,艳情艳丽,天长日久。十泼十子团聚,家徒四壁。福乙,今年娘家插花去,明年夫家抱子回,唢呐先生来侍候,外面鞭炮响连天,大吉大利,大贵大富,起轿!  
为什么要叫三声福乙呢?相传,福乙是鲁班的徒弟。造廊桥时,师徒在廊顶上钉椽,因福乙聪明绝顶,手艺超师,鲁班心生不均衡,遂将福乙从廊顶上推下。福乙立刻手举斧头钩住廊顶上的木横条,问师傅真心还是假意,师傅答复是真心,福乙就放手投河自尽。为留念福乙,民间但凡造屋上梁、造廊桥竖柱、结婚泼花轿、葬坟封龙口,都要叫三声福乙。  
迎亲队伍的前后次序是这样排列的:最前面是一个举着彩旗引路人,旗手后面是2—6名父母双全、手提点着蜡烛灯笼的接亲客,紧随接亲客之后的是几名伴娘,伴娘后面跟着新娘的花轿,花轿后面紧跟着草轿,草轿之后是抬杠(两人抬一杠,抬着新娘的嫁妆、猪肉及印着木制刻花饼印的点心饼,有好多杠),队伍的最后是个唢呐先生,途径每一个村庄都要吹唢呐,放鞭炮。  
新娘到,进正门,在正堂上间大厅下轿,唢呐奏《满堂红》曲,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交拜,齐入洞房,大厅地上铺红布袋至新娘房间,新娘踏在布袋上,步行到新娘房间。深夜,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先由一个接亲客双手举起红烛台,点上红蜡烛,率领新郎新娘拜见父母双亲、伯父、伯母、叔父、叔母、舅父、舅母、姑父、姑母等,逐个鞠躬,然后由接亲客送入洞房,新郎新娘向接亲客鞠躬致敬,由接亲客打开新娘房门,并喝彩:天长日久,百子千孙,龙凤姻缘,百年好合。  
结婚后的第三天,新娘由新郎陪同回娘家,带上礼物回去见女方父母,但必需当天回夫家。  
1951年土地变革后,彻底废弃了旧的婚礼习俗。八十年代变革开放后,人民生死水平不时进步,传统的婚礼习俗也有了一些恢复,但更多的是变革创新。  
十五、龙泉市饮食风俗与特产  
1、龙泉和菜  
龙泉和菜是龙泉人每家每户在春节前必备的一道菜。“和菜”意味着和气、和美、和睦、和顺,将腌萝卜、冬笋、海带、香菇、油炸豆腐、胡萝卜、黑木耳、芹菜、生姜、大蒜叶等十多种素菜切成细丝炒熟,五光十色,让人垂涎欲滴。  
2、安仁鱼头  
安仁鱼头以其滋味鲜美而名声在外。鱼头选用安仁紧水滩出产的花鲢鱼,豆腐采用的纯手工制造的卤水豆腐,配之以生姜,自制的红椒、紫苏,佐之以酒醋等调料,经煎、煮、加料调味而成。  
3、油老鼠  
一种颇有特征的面粉油炸食品,因形似老鼠,故叫油老鼠,做法是将面粉搅成浆糊状,摊平,馅入萝卜丝,同时拌入青葱和辣味,然后将馅合拢成老鼠饼状,悄悄放入油锅里滚炸,当饼色现出金黄色时,即可出锅,趁热享用,奇香扑鼻,松脆爽口,清淳甘辣,妙趣横生。  
4、茶丰泥鳅火锅  
用龙泉查田镇茶丰一带的本地鳅所烧的泥鳅火锅,没有泥腥味,且"味美而不油腻,香辣而不上火",因之查田、茶丰两地的泥鳅馆生意很兴隆,吸收了不少过路食客。  
5、紫苏土豆饼  
煎成两面金黄的土豆饼,参加灵魂的佐料——紫苏,撒点料酒、撒上葱花,诱人的色泽,香味四溢的土豆饼就新颖出炉了,能够说紫苏土豆饼是龙泉人心目中的白月光存在。  
6、龙泉粉皮  
提起龙泉美食,粉皮一定不会被遗忘。龙泉人对粉皮有着特别的喜欢,大大小小的餐饮店里一定会有粉皮,饿了来一碗,馋了来一碗,从早吃到晚,从小吃到大,不断吃不腻。关于龙泉人而言,粉皮已不只仅是一种美味,更是浓浓的家乡的滋味。  
7、黄粿  
黄粿与年糕类似却又与其不同,黄粿黄里透绿,色泽晶莹、幽香柔韧,非常可口,滋味幽香,营养丰厚,既可当菜又可当主食。是中国福建省松溪县、浦城县和浙江省龙泉市及庆元县等地的传统年节食品。  
8、生粉粿  
山粉粿是以山粉为主制造的菜肴,做法是取山粉若干碾细,加适量水或煮肉卤汁拌和,加被揉碎的熟毛芋、豆腐、猪肉末、冬笋粒,香菇粒,小葱,虾仁及酱油、盐、黄酒,味精、胡椒粉等佐料拌和成糊状,然后置蒸笼蒸熟即成块状。拿出用刀切块即可食用,可汤食,也可炒食,油而不腻,口味颇佳,是龙泉地地道道的一道好菜。  
9、龙泉宝剑  
龙泉市消费的龙泉宝剑,相传开创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二千六百多年历史。民间普遍传播着欧冶子铸剑的故事。龙渊也是龙泉剑最初的名字。据传有一次欧冶子汲水淬剑,突然呈现了“五色龙纹”,七星斗像,人们就将铸剑的中央称为“龙渊”,把剑称为“七星龙渊剑”。至唐代因避高祖李渊讳,便把“渊”字改成“泉”字。  
10、青瓷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于2006年列入首批国度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正式入选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名录。在龙泉曾经有130多家青瓷企业,从业人员5000多人,涌现出了徐朝兴、毛正聪、夏侯文、张绍斌4位国度级青瓷巨匠(3位中国工艺美术巨匠、1位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巨匠),10位省级工艺美术巨匠和28位高级工艺美术师。  
龙泉窑消费历史长达1600多年,作品主要以釉色吸收人,是最著名的颜色釉瓷器种类。施釉常常屡次,釉较厚,玻璃光感很强。龙泉窑的白胎青瓷,胎质细腻致密,白中泛青。釉层温和无开片,足底露胎处呈赭红色,俗称"朱砂底"。举世闻名的龙泉窑粉青釉和梅子青釉,釉质晶莹的青玉,其色彩可与翡翠媲美,达中国古代青色最佳的境地。  
11、香菇  
龙泉是世界香菇发源地之一,自然条件非常优越,所产段木香菇、代料香菇质地优厚,菇形园整、色泽纯粹、香气浓郁,滋味鲜美,深受客户的欢送。随着食用菌适用技术的提高,消费得到了很大的开展,年产干菇7000多吨,年外销鲜菇5000多吨,产品畅销世界各地。已构成消费、销售、加工一条龙效劳体系,香菇消费已成为龙泉市乡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95(福州)全国食药用菌产品展现与新技术交流会上取得《全国食用菌先进县》的荣誉称号,“龙宝”牌香菇在首届农业博览会获银质奖。已树立了2个大型的香菇买卖市场,占空中积13000平方米,年买卖额到达2亿多元。  
十六、龙泉市名人  
自古以来,龙泉英才俊贤辈出,宋朝天圣至咸淳251年间,龙泉一县就出进士248名,是中国科举史上的一大奇迹;宋代永嘉学派主要代表和集大成者叶适、南宋诗人叶绍翁均为龙泉人,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取得者莫言祖居地也在龙泉。  
欧冶子  
春秋末期,战国初期越国人宁波人(约公元前514年前后)。相传是龙泉宝剑开创人。发现了铜和铁性能的不同之处,冶铸出了第一把铁剑“龙渊”,创始了中国冷兵器之先河。  
章生一、章生二  
兄名生一,弟名生二,龙泉人氏,相传是哥窑和弟窑的开创人(1127年前后)。南宋初期于琉田,即今小梅镇大窑村同业于瓷窑。又因其作品作风继承龙泉晋唐青器,又名“龙泉窑”,亦称“章窑”。所以世称章氏兄弟是创始龙泉青瓷鼎盛时期的标志性人物。  
叶适  
南宋著名学者,与朱熹齐名。字正则,祖籍龙泉,多有匡救弊端之言,称水心先生,为永嘉学派开创人。宋史《艺文志》有叶适《习学记言》45卷;《四库全书》有叶适《习学记言》50卷;《水心卷》28卷等。主张通商惠工,扶持商贾,流通货币。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之萌芽,就出自叶适。  
何执中  
北宋大臣,字伯通。举进士。初为台(今浙江省临海县。一说今安徽省凤台县)、亳(今安徽省亳州)二州判官。徽宗(赵佶)时跟随蔡京。1105年(徽宗崇宁四年)任尚书右丞。四年后代蔡京为尚书左丞,并以太傅致仕。  
汤思退  
南宋著名政治家,官至宰相。字进之,号湘水。  
叶涛  
北宋著名诗人(1050—1110),官至三品龙图阁待制,系王安石弟王安国之婿。  
管师仁  
北宋著名政治家,官至正二品副相(1045—1109)。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拜资政殿学士,佑神观使。葬于汴京,封南阳侯。《两渐名贤录》称其为“名宦”。  
叶绍翁  
南宋著名诗人,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人氏(1200年前后在世)。原姓李,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年)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建炎三年(1129年),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龙泉同乡进士、当朝参知政事(副相)真德秀过从甚密。  
叶大庆  
南宋著名考古学家,字荣甫,授建州州学教授。上自六经诸史,下逮当朝名家著作,无所不谙,并以词赋知名于时。对诸生授业解惑,辨伪纠谬,谈论准确,说理透辟,深得学子爱戴。暮年,身患痼疾,杜门辞教,将数十年之教学笔记,整理成《考古质疑》一书,后收入《永乐大典》。  
吴三公  
原名吴煜(1130—1208)。南宋龙泉县龙溪乡龙岩村人,相传是世界“砍花法”人工栽培香菇技术开创人。因其排行老三,后人敬称“吴三公”。创造了“砍花”、“惊蕈”种菇法,传之于世。  
十七、龙泉市著名景点  
凤阳山位于龙泉市东南50公里处,面积150多平方公里,维护区内植物资源极为丰厚,其中白豆杉、华东黄杉、长柄双花木等20余种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维护植物名录》,野生动物众多,有云豹、苏门羚、黄腹角雉、赤腹鹰等,其中国度一级维护动物9种。素有“清凉天地”“自然公园”之佳誉的凤阳山,是休闲度假、旅游避暑的好去处,极端最高气温只在30.2度。维护区内有景点近百处,其中江浙第一顶峰——黄茅尖,海拔1929米;瓯江发源地——龙渊峡;全省海拔最高的人工湖——凤阳湖;世界香菇文化遗址——凤阳庙,以及小黄山,双折瀑布等,都是旅游胜地。沿途你能够感遭到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亮叶水青冈、高山矮曲林、山地灌丛等平面植物景观带的原始森林风貌。  
昴山在锦溪镇,距县城约16公里。有仙坛、老鹰岩、和尚面壁、马鞍背等景色点。危崖峭壁耸人天际,四时云气冥晦。绝顶有青石平如几,方丈余,旧志载,上有古刻“云台”二字。明邑人叶子奇诗:“昴山青削入云霄,五月风高雪欲飘,应有仙人骑白鹤,月明闻得夜吹箫”。山上有庵,建于宋代张氏时宪、时敏二公手。昴山始为真德秀(龙泉木岱人)夫子设教之地。逮至元末,从军胡深倡改学堂作禅堂。抗日战争时,著名学者陈虞孙游昴山题联云:“脚下拥千峰,应不输雁荡名山仙霞胜迹;眼前临大劫,犹可听白云妙偈紫竹梵音。”  
棋盘山在龙渊镇水南村东。光绪《龙泉县志》载:“棋盘山,境致幽寂,上有枰石状如削成,因名”。有伴云庵,登山可览全城风光。山间有“公婆岩”、“棋盘石”。每逢三月三踏青节,男女老少,尤以年轻夫妻联袂登山,谒“公婆岩”,祈夫妻和睦偕老。  
玉华山又名破刀山,在宝溪与上垟镇接壤处。海拔1392.1米。清《龙泉县志》载:“玉华山在六都,距县九十里,峰峦秀特,不可凭凌,元季李升尝结庵隐此。”两峰之间峭壁高百米,相距数米,其形酷似刀劈,峡谷间构成穿风峡。山间绿树婆娑,流泉清沏,凉风袭人。  
石房山今名独山,清代徐应亨《石房山》诗:“峻嶒见独山,鼓楫向西湾。喷雪滩声急,留云石色斑。峰回频指点,径仄断跻攀。转意浈阳峡,彷徨积翠间。”自紧水滩水库建成后,一改“喷雪滩声急”旧貌,独山如擎天之柱屹立于明净的“仙宫湖”畔,湖光山色相映成趣。  
留槎洲亦名仙洲,又来由蒋溪与秦溪冲积汇成,故又名蒋秦圩。在南大桥西,形似琵琶,面积约2平方公里。双流奔逝,洲峙于中。昔林木蓊郁,桃柳相映,亭阁挺拔,虹桥横跨其间。北宋时期,龙泉乡宦何之奇(字才翁,何琬之父)与杭州太守苏东坡同泛西湖,偶谈及此景,苏公叹曰:“得非张骞所乘之槎乎?”遂为之命名为“留槎洲”,并书“留槎阁”三字相赠。才翁携归,刻匾于桥阁上。诗人陈舜俞亦题诗一首:“闻说槎洲似沃洲,一溪分作两溪流。长桥跨岸虹垂地,高阁腾空蜃吐楼。浩荡乾坤供醉眼,苍凉风雨送行舟。凭谁为问槎边客,一定无人犯斗牛。”后人称苏东坡榜书之道劲,陈舜俞题诗之警拔,留槎阁之宏伟为三绝。元末,苏东坡书榜毁于战火,亭阁亦数兴数废。  
佛山又名得道仙尖。在石达石、大沙乡接壤处,海拔792米。元末,县人胡深曾筑寨于此。有岩泉四季滴沥,甘冽益脾。依岩架屋。古人勒字于岩壁。年久字迹漫漶难辨。晴日登临,一城之胜俱揽。言语学家徐震锷(字声越)于1941年游佛山作《石壁寺》诗:“苍崖孕竹树,栏槛凌虚空。天风过笙鹤,云意在何峰想象山中人,礼星秋树杪。煮石寒泉阴,日月出不早”。  
白云岩在白云乡自水桥村头。旧志载:“传宋德?中,幼主人闽过此,日暮屯兵其上,俾人就溪各负一石为垒,今犹存”。山上有白云庵,宋处士管师复隐居于此。仁宗闻其名,召至,不仕。问其何故,对曰:“满坞白云耕不尽,一潭明月钓无痕。”其题白云庵诗:“入寺层层百级梯,新堂更与白云齐;平观碧落星斗近,俯视红尘世界低。”  
青云山在锦溪镇半溪村,距县25公里。山有廉贞、文笔、贵人峰。大岭从山脚直通庙门。村民邱金荣建屋于庙下半岭间。邱勤朴敦厚,自幼自学诗文,热爱书画,虽世代务农,却知书识礼,文化传家。其庭院周围遍植花卉竹木;厅堂内书画盈壁,令游人心旷神怡。  
披云山,位于浙江省龙泉市浙闽赣三省接壤处,为仙霞岭山脉中的著名山峰和中心区域,海拔1680米,以因终年难得不披云而得名。它是瓯江、闽江、钱塘江三江的发源地,有着非常丰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山中奇峰叠嶂、怪石嶙峋、风光秀丽、风光怡人,令人叹为观止。同时披云山还是处州反动的摇篮,中共浙西南特委驻地,粟裕将军六进披云山,打响了红军入浙第一枪。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