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天台县民间习俗与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04-01 17:38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位置  
天台县,位于浙江省东中部,境域范围介于东经120°41′24″~121°15′46″、北纬28°57′02″~29°20′39″之间,东接三门县,南邻临海市,西毗磐安县,北连新昌县,东北交宁海县,西南通仙居县。县境东西长54.7公里,南北宽33.5公里,总面积1432.09平方公里,距省城杭州市223公里,距东海65公里。  
二、方言  
天台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台州片。古越语颜色浓厚,有许多在古代汉语中找不到源头的词汇成分,至今仍保存着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四声八调与读细音,中央特征鲜明。  
三、天台皇都南拳  
皇都南拳,主要传播于天台皇都,起于杭倭,民间又称狮子拳,它将民间舞狮子、狮子盘洞等艺术扮演融入到拳中,并在拳术扮演中配以锣鼓伴奏。皇都南拳主要包括徒手拳和武械拳两个部份,徒手拳有:小洪拳、角脚蹬、雪山、西川、宋江拳、醉拳、罗汉拳、嫦娥拳、猴拳、拼拳、操手、梅花桩等;武械拳有长棒、剑、双刀、樱枪、凳花、拆棒、扁担、四门棍等。它刚柔相相济,气势如虹;重心消沉,步法稳定;发声催力,以力贯元;进退自若,拳法多变。既有南拳的刚毅,又有民间的灵性。  
四、金漆造像技艺  
天台山金漆造像技艺是天台民间艺匠早已应用的一门神秘的传统手工技艺,传播了两千多年。天台山是佛宗道源发源地、道教南宗祖庭,是中、日、韩三国佛教天台宗发源地,对中外金漆造像艺术曾作出严重奉献。“金漆造像技艺”工艺精深,是能综合表现出雕塑艺术、金箔工艺、大漆技艺、彩绘等为一体的特种工艺,是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上公认其为“民族造像艺术之珍宝”“中华一绝”。自东晋起始,天台山采用金漆造像技艺,经千余年的传承与开展,唐宋时期构成金漆造像技艺这一共同手工艺门派,在明清时期趋于成熟。唐鉴真巨匠将天台山的金漆造像技艺传播到日本并在日本发扬光大。清代的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时期的承德外八庙里的五百罗汉像和其它佛像,就是出自天台山几代金漆造像艺人之手。由于天台金漆造像技艺只限于艺匠师承相传,历史上未能构成较大的制造范围,加之战乱不时,使得生灵涂炭,金漆艺匠纷繁改行,使这门技艺濒临失传。上世纪60年代,对散落在民间濒临失传的金漆造像技艺停止发掘、整理,同时采用“金漆木雕造像”与“天台山干漆夹苎法技艺”相分离的办法使这一古老的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生命。  
五、济公传说  
济公传说是以南宋禅宗高僧道济的故事开展演化而来的一种民间口头文学,以天台为中心散布于浙江省境内,并由此辐射全国,影响世界。  
六朝隋唐时期,天台就传播着许多罗汉、癫僧的传说。南宋早期,道济降生于天台,佯狂济世,人称“济癫”。在道济的生前身后,天台呈现了许多关于他的灵异传说,为人们所津津有味。明清以来,济公传说普遍传播于全国各地,成为众所周知的民间故事。  
天台的济公传说内容触及降龙罗汉投胎的济公出世传说,神童李修元的少年济公传说,济公癫狂济世、惩恶扬善、扶危济困、戏佞降魔的传说等。与济公相关的民俗景物传说也非常丰厚。  
济公传说依附于真实的历史人物,具有地域的原生性,同时突出神秘的超自然力,具有情节的神奇性。此外,传说普遍触及生活的各个层面,内容丰厚多样,反映着民众的喜怒哀乐,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主人公的作为也夹杂了禅宗思想和罗汉信仰。  
八百多年来,济公传说已成为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的素材,在小说、书画、雕塑、影视等范畴都有生动表现。同时,济公传说作为一种共同的文化现象,深深地印刻在民众的心里,对推进当代道德教育和中华民族肉体的传承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由于生存的历史环境业已改动,原生态的济公传说目前已处于濒危状态,急需采取实在措施加以维护。  
六、民间工艺  
天台工艺美术要数“三雕”最为知名。  
天台山木雕,与佛教文化相分离,构成佛像雕琢、佛具制造、棕制品、木珠制品、竹制品等具有相当范围的工艺美术产业。唐代天台山开元寺僧人思托所制造的鉴真和尚坐像,成为日本“美术史上最早的肖像雕塑”,为日本国宝。天台山中华佛教城雕琢的千手观音像成为故宫博物院国度收藏。  
天台石雕因材施艺,形象逼真,雕琢精密,层次丰厚。石雕艺人以刀代笔,以石作纸,用不同粗细,不同曲度的线条,圆润流利的刀法,用浅浮雕手法,使佛像产生出真假相生,活灵活现的艺术效果,虽未着色,却能产生多层次变化。  
玻璃雕塑始于20世纪50年代。1981年,天台金全才兴办天台山艺苑,又开辟作风独具的玻璃雕琢工艺,采用碑刻的用刀章法,吸收版画的黑白比照情味,借助现代科技新成果,集浮雕的主体层次和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于一炉,使玻璃刻花艺术新陈代谢,丰厚了玻璃外型言语,题材扩展至鸟兽、山水、人物和肖像等各个方面。金全才使玻璃工艺向大型室内装饰摆设开展,作品进入首都人民大会堂浙江厅、北京第11届亚运会游泳馆等大雅之堂。  
七、文化遗产  
2006年,浙江省天台县申报的“济公传说”、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度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济公传说,项目类别:民间文学,项目编号:Ⅰ-11。  
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遗产编号:Ⅷ-53,遗产类别:传统技艺。  
2014年,浙江省天台县申报的刘阮传说,入选第四批国度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类别:民间文学,项目编号:Ⅰ-129。  
天台县具有国度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项、省级名录15项、市级名录49项、县级名录135项。  
八、天台县饮食风俗与特产  
主食以稻米为主,薯类、麦类、玉米、豆类为辅。旧时山区滨海局部瘠薄地域,以薯丝为主,今为稻米,薯丝成为城镇居民调剂口味食品。一日三餐,干稀因地因时而异。立夏至中秋,农事忙碌,加一餐点心,称“接力”。菜肴,称“下饭”或“菜蔬”,沿海多海产,山区多山货,平原兼有山海之味。喜食蔬菜与海鲜干制、腌制品,咸菜为常食佐菜。臭苋菜梗汁炖豆腐为特味佐菜。宴请,旧俗有“六碗”、“八碗”等规格,缺乏其数不成席,以第一道菜取名。规格较高者有海参席、鱼翅席、燕窝席等,菜肴多至二十多盘。“十六会馔”,是天台民间最为盛大、最为丰富的宴席。  
风味食品以米粉类、麦粉类为主。有水浸糕、米面、豆面、猪肉麦饼、光饼、鱼面、豆腐圆、蛋清羊尾、五味粥、糟羹、青团、乌饭麻糍、漾糕、灰青糕、重阳糕、糯米圆、麦饼筒、粽子、馄饨,与各地类同。  
糕点以冻米糖、花生糖、芝麻糖最具特征。每年春节家家制造。临海、天台、仙居的“羊脚蹄”,以麦粉加糖成形烤制,形似羊蹄,别有风味。酒类,以黄酒为主,以陈为佳,故又称“老酒”。白酒,俗称“烧酒”、“糟烧”。以杨梅浸烧酒,称“杨梅烧”,消暑解乏,城乡兴行。  
1、天台饺饼筒  
饺饼筒是天台特有而最具特征的食品,每年清明、七月半、冬至和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包饺饼筒作为节日食品,渐渐饺饼筒成了一种中央小吃。  
2、天台火烧饼  
火烧饼是以上好面粉发酵后,拌油酥,捏成饼皮,将用肥膘、细葱剁碎做的馅捏进去做成饼状,再在饼上涂一层喷香的油酥,油酥上撒芝麻,然后贴在火烧饼炉内壁上烘烤成熟。  
3、天台扁食  
天台扁食是浙江天台传统的特征小吃,是麦粉制成的食物。属于春节等严重节日的年节食品。有点像北方的饺子、南方的馄饨,但又有其本身的特性。它比饺子精致,比馄饨饱满。馅的多样性更非饺子、馄饨可比。至于它的外形,略带扁形,颇像耳朵,能够汤吃,也能够烙起来下酒吃。  
4、天台豆腐皮  
天台的豆腐皮,是既能够做主角,又能够做配角的食材,具有轻薄,耐烹煮,有营养,便于携带贮藏的特性。  
5、糊辣沸  
糊辣沸是一种用米粉或“山粉”调成的咸羹,菜肴全部切成小方块,主料选用精肉、冬笋、荸荠、香干、油泡、花生米、川豆、菠菜,也有加上猪耳朵、黑木耳、烘鲞的,再分配上一点辣椒粉,烧煮得热火朝天,既能开胃和中,又富有营养,是天台人年十四必吃的一道美食。  
6、茶叶  
天台是中国最早产茶地之一,是“中国茶叶海上之路”的源头,被誉为“江南茶源、韩日茶祖”;已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大县、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等荣誉。汉末高道葛玄在华高峰植茶,至今“葛玄茶圃”尚存有距今1800年的“茶祖”。其区域品牌天台山云雾茶得云雾滋养,其香气高锐耐久、滋味鲜爽回甘,构成了独具特征的高山云雾茶优秀质量,被誉为“佛天雨露、帝苑仙浆”,已荣获中华文化名茶、中华老字号、浙江四大历史名茶、浙江区域名牌等荣誉,其加工工艺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天台山茶道扮演团曾出访日本等国传播茶文化,并在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荣获“茶艺精深”的奖牌。  
天台产茶历史长久,种质资源丰厚。近年来,“中黄1号”已胜利经过省林木良种认定,其品牌天台黄茶产业作为天台县茶产业的亮点蓬勃开展。  
7、水果  
天台县水果种植历史长久,“天台山蜜橘”建国前就誉满上海,果树资源非常丰厚,栽培较多的有杨梅、柑橘、梨、桃、葡萄、枇杷、樱桃、猕猴桃、柿等种,还胜利引种了优稀良种火龙果、蓝莓、八月瓜、柚类。天台山野生果树资源较多,驯化并获得较好效益的有红树莓、软枣猕猴桃。  
由于天文位置的优越,气候条件对常绿和落叶果树栽培俱宜,且是山区县,光照好,温差大,出产果品色艳、形美、质优、味佳,在全国及省、市各类评选中履获金奖。  
九、名人  
智顗、张伯端、司马承祯、寒山、道济、黄宜、赵汝适、贾似道、徐善述、齐汪、庞泮、释传灯、张文郁、戴兆佳、齐周华、齐召南、陈桂芬、金文田、张翅、陆蠡、陈钟祺、陈克非、孙德中、许轵民、陈荩民、丁魁梅、沈平、杨志泛、曹天风、许杰。  
十、天台县春节风俗  
大年初一“五味粥”春节早餐,各地习俗不一。天台城乡则是一概吃五味粥,所谓“五味粥”,就是白米、红枣、豆腐、红豆(赤豆)、芋艿五种合煮的粥。推究起来,源出于佛寺僧侣新年祷告“五福”来临人世而煮此杂羹。五台素称“佛地”,土民多信佛教,这种风俗也就浸染开来,以此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年到头,百姓能安居乐业。不过,这风俗的由来还得从元末说起,它是当地居民为了感激朱元璋的义军攻占县城而降生的粥,寓意是吃了它,就能招来“五福”。  
而午餐是天台的特征小吃:“绞饼筒”,晚餐是饺子或混沌。  
除了吃,在天台,每个人家孩子都要穿新衣服,新鞋……寓意“除旧迎新”,愿来年的生活更美妙。这一天最侥幸的要属孩子了,他们会得到大人们准备的压岁钱……。  
还有,在自己家乡“洪畴”,还有一种特有的习气,固然它是一种封建“重男轻女”思想的遗留,但毕竟生了孩子也还是一件快乐的事。所以洪畴那边有这年生了个男孩,下一年的正月初一办“瓜子酒”的习气。所谓“瓜子酒”,就是将本人准备好的年货摆出来招一些邻里、朋友、亲戚来吃本人精心准备的年货,以示庆贺。每年的这一天,办“瓜子酒”的人家会准备瓜子、花生、米泡糖这些传统年货,如今的人家也会准备糖果、果冻、水果罐头号一些新式年货。这一风俗,曾经不止在洪畴、三合、坦头这一带盛行,就连与洪畴相邻的三门县境内的一些城镇也开端竞相举行。不过这一风俗由于历史、天文等缘由,只在天台东南角才有。  
而正月初三以后则和其他中央大致相同,是一些走亲戚看朋友之类的风俗。  
十一、天台县元宵节风俗  
作为过年的最后一个节日,元宵节同样繁华特殊。与其他中央有所不同,天台人除了会吃羹外,还有特征的小吃“糊拉沸”,并将正月十四定为元宵节。不过这“糊拉沸”历史上还有一段故事:一个老艺人和其女儿在金兵的铁蹄下,逃到了天台城,但由于过度劳累而昏到在地,于是以为好意人家舀了一碗糊拉沸给其去吃了。吃了一会俩人便眼睛一亮,连连说道:“亮眼糊!亮眼糊!”从此天台人便好吃糊拉沸的风俗。  
同其他中央一样,天台人也喜欢看元宵灯会,但也有与其他中央不同的风俗。在每年的元宵节上,天台、三门等台州整个中央都有这样一个习气,那就是将一些小孩装扮成神仙的样子,然后放在“轿子”或彩车上,为闹元宵时的重要环节,它是人们欣赏的一道亮丽的景色线。  
十二、天台县清明节风俗  
固然天台人在清明节也祭拜祖先,扫墓,但天台人的祭品有所不同,烧了一些常规的食品,还有特有的清明饼和清明铰,其中它们外面的皮也比拟特别。这些皮除了有糯米粉的成分,还有一种叫做“箐”的野菜,这种野菜植株较小,大约只要一株小青菜大小,但是却是真正的野味和绿色食品,也正是有箐的存在,清明饼的皮会是青绿色的。  
十三、天台县冬至风俗  
这固然不是节日,但是它却是古代的天气预告员,它的到来就意味着寒冬真正的到来。在这一天全国各地会吃一些特征食品以表庆贺,但与其他中央不同,天台人的习气不是吃汤圆,而是吃一种叫做“冬至圆”的糯米团。它的做法是先叫糯米粉和上水,然后做成球状,待其熟后,再加上一些甜的佐料使之掩盖在外面即可,这样具有天台特征的“冬至圆”就做好了。  
十四、天台县喜迁新居的习俗习气  
与其它中央不同,天台从旧的住所搬住新家普通要请客吃饭。常常是摆几桌酒席,请上本人的朋友吃一顿,以示本人庆贺喜迁新家的快乐。  
十五、天台县民间婚俗  
1、托媒  
旧时婚姻必凭媒妁,男女两家经过媒人交往说合,选择生辰八字相合,家庭条件门当户对的人家,若找到匹配的对象,经媒人往复奔走,引见状况,定下合八字的日子及有关事项。媒妁就是如今所说的媒人,媒:指男方的媒人;妁:指女方的媒人。因而,媒人普通都是两人。好的媒人都是职业化的,既会思索下双方家庭的门当户对,也会思索到公子、小姐的个人意愿,说一对成一对。  
2、相亲  
先由男方的母亲,媒人和有相亲经历的人去女方家看亲,普通先看女方的容颜如何,再看女方的家庭和家教。根本同意后,便由男方母亲给女方递红包,称为“小定”。接着由女方的父亲,媒人和看亲的共三四人,去男方相亲,主要由女方父亲向男方问话,理解状况。如无大问题,这门亲事就定下来了。所以,旧时的相亲比如今严厉多了。  
3、定恳贴  
经媒人撮合,双方父母同意,男方就择吉日下聘礼称“定恳贴”。女方回礼后以酒席招待并回礼,有子孙袋,意为为男方生儿育女;还有肚兜、红鸡蛋、五色果子等,特别要为男人备一双本人做的布鞋,表示针线活的程度。恳,在天台话里意义是容许和同意。  
4、送日子  
纳聘后,过一段时间,男方择定迎娶吉日,写在红纸帖上,连同礼品和日子钱,一同送到女方家,叫做“起帖”,俗称“送日子”。旧时礼品用金簪一对,衣料数套以及糕饼、福果、短命面等。日子钱普通是银洋一百至两百元。女方也用糕饼、时果作回礼。两家各把糕饼、时果分赠亲友邻居,表示这门亲事已定。送日子的本质就是商定婚期。  
5、嫁奁  
女方依据彩礼的多寡,和自家的财力为出嫁的女儿置办嫁资,筹备嫁妆。嫁奁办好后,女方把品种和数目抄在红纸上,派人送到男方家。男方接到红纸帖后,在结婚的前一天,派出相应的行郎到女方家去抬嫁奁,必需一次抬完。  
6、送嫁  
婚期临近时,女方亲友,邻居皆送贺礼。送给女方的以物为主,多属衣料、日用品、鸡蛋等,俗称“送嫁”,即送嫁妆。做娘舅、兄嫂的最少要送棉被一条,发嫁资时,常常以棉被的几权衡女方的贫富。而普通话里的“送嫁”,在天台叫做“送亲”。  
7、送鸡子  
婚期临近时,新娘家需求大量的红鸡蛋,天台人叫“红鸡子”。结为姐妹的七八人拿出一定数量的鸡蛋相赠,以减轻新娘家的压力,这种风俗称之为“落鸡蛋会”。从实质意义上说,这也是自古至今一种民间互助性质的做法。  
8、着鞋  
婚前,女方要亲手为男方的晚辈制造布鞋,婚后第二天,女方向晚辈敬茶后出示布鞋,奉送给男方晚辈,以示贤惠孝敬,男方晚辈接过布鞋后,要给被新媳妇红包,表示对新媳妇孝敬的报答,俗称“见面钿”。天台人的千层底布鞋做起来很费力气与时间,很能考校女红的功夫。  
9、请大囡  
在接近拜堂的日子,女方的叔伯、亲戚等请行将出嫁的姑娘吃饭、话家常。  
10、送金担  
在拜堂头天下午,男方依据女方的请求,准备好猪肉、桷货、以及菜、老酒一担用串箱抬到女方家,还要在金担里放上“梳头包”给新媳妇,“肚痛包”给丈母娘、“厨头包”给厨头师傅,及两份请柬,一份由新郎父亲出面,敬请老亲翁,一份是新郎出面请舅爷(新妇的兄弟)。  
11、请吃酒  
婚期前几天,新郎须挨家挨户上门去约请晚辈,亲戚来吃喜酒。  
12、头担酒  
拜堂前夜,男方请远道而来的客人和帮助的亲戚朋友吃夜饭,这餐饭叫做“头担酒”。  
13、发嫁资  
十里红妆婚俗  
旧时,天台周边地域嫁女儿以朱金木雕家具作陪嫁,出嫁前一日,发嫁妆的队伍延绵数里,从万工轿、抗箱,到子孙桶、红脚桶、女红用品等等,种类繁多,数不胜数,而且还要做到箱箱满、桶桶满。一路上队伍首尾不相见,朱金鲜亮,得意洋洋,蔚为壮观,称之为“十里红妆”。  
14、开面  
婚礼这天的五更时分,女方要举行“开面”典礼,即请儿女双全、福气好的老年妇女,用两条红丝线互相交织,替新娘绞去脸上的汗毛,这样新娘的肤色会变得粉嫩美观。  
15、敲竹杠  
清晨,男方派来花轿、吹鼓手、弟兄及亲友组成迎亲队伍前往女方家,女方的亲戚朋友将大门关住,向迎亲队伍讨要“开门包”,随迎亲队伍来的媒人客客气气地上前塞进果包和钱币,刚才放行。反之,女方进门时,男方亲戚朋友亦以一条竹杠横搁在大门口,不让花轿进门以此来“敲竹杠”要红包。  
16、抬轿  
花轿一路吹吹打打,如遇棺材,则视为财气的凶兆;花轿与花轿相对碰,则各走一边;同向而行的花轿喜相逢,会呈现抬着轿子飞跑抢大手位(左边)的场景,大家相互追抢取乐。  
17、上轿  
新妇化装穿上凤冠霞帔,待到吉时,鼓乐手吹响“上轿曲”,催新娘起轿。吹过三遍,由新娘兄弟从房内背到天井,放在麦笠上换鞋。新妇穿上绣花鞋后再由兄弟背到花轿上,这样娘家的风水就不会被带走。此时,新娘要留点眼泪,称为“离娘泪”,以感激父母的哺育之恩。  
18、牵新妇  
花轿抵达,大开正门,鞭炮声声,喜迎新人。男方用新草席或红毛毯放在轿前,由男方两位少女牵接轿,扶出新娘接入新房。这时新娘左脚迈进新房门槛预示先生男,反之则先生女。普通娘家出门会叮嘱,新娘多属迈左脚。  
19、喂新妇饭  
新娘一到房内就有一个妇人前来意味性洗面,然后限三口饭,口中念道:“尊重公婆,两夫妻日子好好过,发财致富,多子多福……”这个意味性前来洗面的妇人,必需有财有势,家丁兴隆。这样就会为新娘“借福”。  
20、吃喜酒  
传统的喜宴普通要摆上三天三夜,以长幼尊卑有序地吃喜酒。普通晚辈、舅公吃的是“第一顺酒”,吃完后,由新娘坐在东一位,便开端“第二顺酒”。  
21、拜堂  
拜堂的中堂也称“喜堂”,喜堂正中张贴喜字,红灯高挂,得意洋洋。新郎父母坐正中,晚辈坐两旁,新郎穿上状元衣,带上状元帽,立在边上。拜堂礼由司仪掌管,等到新娘牵到,一对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三拜毕,伴娘拿来一条打上同心结的绸布,新郎新娘一人一端,在伴娘的引领下进入新房。  
22、把酒舞  
拜堂婚礼到达高潮时,由容颜身体都比拟美的六位姑娘在琴声、笛声等漂亮的乐曲声伴奏下翩翩起舞、把酒,姑娘要做到笑不露齿,行不动裙,手里的酒杯酒不能溢出,舞艺动作请求很高。“把酒舞”将婚礼繁华氛围推向极致。  
23、偷衣服  
闹洞房者在新郎新娘就落前成心弄坏门闩,或者躲在床下榻柜后面,待新人熟睡后,偷走他们的衣服。第二天新人起来后无衣服可穿,为难地等在新房中,差人以厚礼换回衣服。更有甚者,要新郎新娘另请一桌酒席吃,刚才完毕闹剧。  
24、捧茶  
拜堂的第二天早上,由新娘为夫家人捧茶,经过这种礼仪,新娘和晚辈相互认识,加深理解。  
25、和气筵  
动动嘴巴,念拗口诗词、歌谣,接答对联的文闹又称为“暖房”,在闹洞房取乐猜拳时的酒席称为和气筵。  
26、拉马桶尿  
待闹房的人们走后,叫先叮嘱好约四五岁的亲戚子侄,到马桶里撒一泡尿,预示新娘会生儿子,讨个好彩。新娘会奖给小孩成双搭对的红鸡蛋。  
27、送洞房  
更深夜静,新郎由伴郎捧着龙凤花烛蜂拥送入洞房。举凡上楼进门,均由男伴高诵喜曲,以博一趣。摊被典礼要选福寿双全的女眷,被角藏有红鸡蛋酬报。房中设有宴席、果品,新郎新娘排坐一同,喝合卺交杯酒,讲讨彩头话。伴郎弟兄开怀畅饮,吃了”坐堂羹”,伴郎、伴姑致贺词,一齐退出新房。  
28、闹洞房  
闹洞房前要行“撒帐礼”,新郎新娘双双坐在床沿上,司仪唱撒帐歌,并把五谷、桂圆、莲子和铸有“长寿百岁”字样的铜钱撒于床帐中。之后,平辈的、晚辈的、晚辈的亲戚朋友开端闹洞房。他们极尽所能,想出种种游戏节目,让新郎新娘当众扮演,以逗乐取笑。至于来宾贺客不讲礼法,对新郎新娘、伴姑小妹恣意戏虐取闹,以至闹得不可拾掇的,称为“武闹”。  
29、望三日  
结婚后的第三天,新娘的兄弟必用庆篮担和红口袋担,内放海味佳肴、麻糍、状元糕等食品,来探望姐妹,请亲戚入席,称“望三日”。新郎家亦办丰富的筵宴送行谓“请新舅”。  
30、回门  
回门俗称”回门嬉”。婚后满月,新娘应回娘家,新郎备礼双双同去,新郎第二天即回。新娘留住一、两个月,也有住到过年才回夫家,娘家亦备回礼。  
十六、天台县著名景点  
(一)台州市天台山景区  
座落于浙江省东中部的天台山,东连宁海、三门,西接磐安,南邻仙居、临海,北界新昌。是驰誉海内外的国度级景色名胜区,以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和济公的故土而出名于世。  
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度重点景色名胜区,1992年又被列为“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景色区总面积达187.1平方公里,景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厚,自古以来有“大八景,小八景,有名有胜三十景,终究共有几景,数来数去数不清”之说。天台山集诸山之美,其最大的特性是古、幽、青、奇。东晋文学家孙绰在《游天台山赋序》中描写道:“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绚丽矣。”明代大游览家徐霞客脚印遍天下,三上天台山,写下二篇游记,并将《游天台山日记》赫然标于《徐霞客游记》篇首。清代著名学者潘耒在旅游天台山后发出了浩叹:“吾脚印半天下,所见名山岳镇多矣,大率山自为格,不能变换。掩众美、罗诸长、出奇无量、探究不尽者,其惟天台乎!……台山能有诸山之美,诸山不能尽台山之奇,故游台山不游诸山可也,游诸山不游台山不可也。”对天台山的自然景观作了高度的评价。天台山景色名胜区  
天台山的自然景观得天独厚,人文景观长久绚烂。这里即有汉末高道葛玄炼丹的“仙山”桃溪,碧玉连环的“仙都”琼台,道教“南宗”圣地桐柏,天下第六洞天玉京;又有佛教“五百罗汉道场”石梁方广寺,隋代古刹国清寺,唐代诗僧寒山子隐居地寒石山,宋禅宗“五山十刹”之一万年寺和全国重点寺院高明寺;还有那画不尽的奇石、幽洞、飞瀑、清泉,说不完的古木、名花、珍禽、异兽,因此取得“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美称。  
“佛国仙山”还培养了无数神奇的传说。千古传播的汉朝刘晨、阮肇采药遇仙故事就发作在这里。天台山是自然的植物园和动物园,奇草异木、珍禽异兽极多。有隋梅、唐樟、宋柏、宋藤,有被称为“长生不老药”的乌药和“救命仙草”的铁皮石斛。特别是广布千米高山的云锦杜鹃,龄逾百年,古干如铁,虬枝如钩,枝繁叶茂。每年暮春,淡红、嫩黄之花竞相开放,花大而艳,一树千葩,团花锦簇,望之似锦若霞。树之古、面之广、花之盛,全国少见,为天台山一大植物奇迹。另外,还有大灵猫、苏门羚、云豹等珍稀野生动物。这些都极大地丰厚了天台山的景色旅游资源。  
天台山不但自然风光奇丽秀美,人文沉淀深邃厚实,而且旅游的区位条件也相当优越。往东有“蒋介石故居”所在的国度级景色名胜区雪窦山,北有“越中胜境”国度级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和新昌大佛城相接,南有温州雁荡山,西有浙中金华双龙洞,兰溪诸葛村和东方好莱坞──东阳横店影视城,可谓旅游要冲、黄金地带。如今,以天台山为中心,涵盖浙东的二小时旅游经济圈正逐渐趋于成熟,浙江旅游界为此编有“天台居中,游遍浙东”的顺口溜。  
天台是中国最早产茶地之一。天台山盛产优质高山茶叶——云雾茶,还降生了东方茶文化——中国茶道。天台山还盛产中药材、有白术、茯苓、石斛等名贵药材1000余种,其中“天台乌药”质量共同,是中医的“长生不老药”。“石梁”牌高山蔬菜生长在千米高山,是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已远销上海、山东、福建、江苏及本省各城市,并出口到香港、澳门。  
(二)天台山国清景区  
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初名天台寺,后改名国清寺,寓“寺若成,国即清”之意。南宋列为江南十刹之一,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国清寺是一处文化沉淀极端深沉文化千年古刹。陈隋之际,智者巨匠(538—597)在天台山创建了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宗派——天台宗。唐贞元年间日本高僧最澄至国清寺求法,回国后在日本比叡山创立了日本天台宗。11世纪,高丽僧人义天至国清寺求法,又将此宗传入朝鲜,国清寺遂成为日本、朝国佛教天台宗的祖庭。随着对外文化交往的深化,每年来国清寺朝拜祖庭的日、韩僧人达数千人次之众,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往的一个窗口。  
国清寺,文物古迹荟萃,保管着大量的文物古迹,有历代御赐的金银器、铜铸品和丝织品,有碑刻、写经、书画,有木雕、玉饰、佛像,有中外文化交流的宝贵礼品。其中智者巨匠遗物贝叶经,经陈寅恪审定是古印度《莎恭达罗》梵文剧本。从隋塔上取下的七方菩萨像线画碑刻、寺内磅礴飞动的王羲之“独笔鹅字”碑、寺后唐代柳公权“大中国清之寺”、宋代黄庭坚寒山子诗、米芾“秀岩”、朱熹“枕石”等摩崖石刻,无不闪烁着千年古寺历史的绚烂与文化的辉煌。  
(三)石梁飞瀑景区  
位于县城北22公里的天台山中,景区面积6.5平方公里,石梁飞瀑集天下山水奇迹于一体。  
沿西入口处向下即进入了金、银溪翠谷之中,沿溪而行,山峦滴翠,古木参天,怪石遍及,奇峰突兀,是一处步移景异、触目皆成景的绝佳胜地。  
翠谷全长1800余米,最为著名的有“犀牛望月”、“老僧入定”、“千年睡狮”、“万年龟象”、原始木荷林、“应真沐浴潭”等等美景。  
[石梁飞瀑]  
步上徐霞客观瀑处的观瀑亭,眼前恍然大悟,一瀑三折突如其来,一自然石梁横架半空,蔚为壮观。其梁长约7米,梁面宽不盈尺,如苍龙耸脊,横亘在两山峭壁上,鬼斧神工,世间稀有。  
梁上金溪和大兴坑溪在此集合,飞流直下,构成落差30余米、宽10余米飞瀑。遇大雨滂沱,瀑水冲梁而过,水力飞泻,声若惊雷,极尽宏伟绚丽之致。古人有“冰雪三千丈,风雷十二时”之句来形容石梁飞瀑的壮观。  
石梁上游50米处,有瀑如龙尾,与形似苍龙的石梁互为照应,融为一体,犹如神龙掉尾,景观奇特卓绝,令人遥想。  
石梁飞瀑旁有方广寺,瀑底左侧的下方广寺,为天台宗,茂林修竹,掩映其间,为佛教五百罗汉应真之所,现寺内供有五百罗汉雕像。其他景点:  
[法华晨曦]  
从金溪、银溪的交汇处向右折,沿银溪向上游约200余米处有巨石大印,上雕琢着“法华晨曦”四字,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大印,现正准备申报“中国吉尼斯”纪录。离大印约100米处,有一外形如壶的瀑布俗称小铜壶,其状与东边的大铜壶极类似。  
[铜壶滴漏]  
石梁东行3.5公里,有一因地层裂陷而成的腹大口小的壶形瀑布,壶高15米,径达7米,壶壁岩石润滑,呈古铜色。瀑水泻落壶中,盘旋打转,然后从形似壶嘴的岩隙中喷出,注入深渊,构成一泓碧潭,宛若古代计时工具“铜壶”之滴水,故名“铜壶滴漏”。  
[龙游涧]  
在铜壶滴漏下游数百米处,有一条长十余米、宽尺余,上宽下狭的自然石涧,宛如游龙躯壳,逢水流湍急时,一喷数十米,如白龙跃空,蔚为壮观,人称“龙游涧”。  
[珠帘春水]  
涧旁一40余米的瀑布贴崖下坠,如一匹白练挂于岩壁间,又似千万串银珠下挂,组成一张轻柔可卷的水珠帘。清名人齐召南称“珠帘春水”。  
(四)赤城山  
赤城栖霞:是赤城山的云霞美景。每当朝阳东升或夕阳西下,云雾旋绕山腰,霞光覆盖,光芒耀眼。  
元邑人曹文晦《赤城栖霞》一诗形容为:“赤城霞起建高标,万丈红光映碧寥。美人不卷锦秀缎,仙翁泻下丹砂瓢。”导  
游  
旅游道路:山门——中日友谊林——紫云洞——济公西院——济公东院——悟月楼——玉京洞(赤城道院)——餐霞洞——梁妃塔介  
绍  
距县城和国清寺均为2公里,景区面积1.3平方公里。赤城山,又称烧山,是水成岩剥蚀剩余的一座孤山,“不与众山同一色,勇于平地拔千仞”。因其山赤,石屏列如城而得名,是天台山中唯一的丹霞地貌景观。  
赤城山旧时,台州称“赤城郡”,天台县称“赤城”,皆因而山而得名,故赤城山又是台州和天台的标志性名山。  
赤城山上多岩洞,其中有称号的就有18个。诸洞之名大多带有“云”字和“霞”字,如紫云洞、白云洞、香云洞、栖霞洞、瑞霞洞、餐霞洞等,大约因“赤城霞”和“赤城潮”而命名。这些岩洞均留有佛教、道教胜迹,汉高道葛玄、茅盈于此炼丹,晋高僧昙猷于此建寺,唐天台宗九祖湛然居此讲经,宋-济公居此读书,因此,赤城山又是一座佛道双栖的仙山。  
赤城山早在千年前即已名闻华夏。晋孙绰《游天台山赋》中就有“赤城霞起以建标”的千古名句。无数文人墨客慕名来此旅游,如唐许浑、刘禹锡,宋陆游、洪适、元杨维桢、曹文晦,明徐霞客、王思任,清潘耒、齐周华等,留下了浩如烟海、弥足宝贵的诗词曲赋和山水游记,为名山增辉。北京颐和园澄爽斋南城楼,至今仍高悬着古匾额“赤城霞起”,可见赤城山早已名扬京城。  
主要景点:山门、中日友谊林、望霞亭、悟月楼、紫云洞、济公院(西院)、济公东院、玉京洞(赤城道院)、餐霞洞、梁妃塔。  
[山门]  
位于国赤公路北边。七路公交车在此设有停靠站,站旁竖有大型的景区指路牌。山门与赤城宾馆毗连而居,门外路旁竖有景区简介和导游图,景区内诸景点了如指掌。  
进山门,古色古香的石牌坊扑面而来。牌坊正面额题“赤城栖霞”,反面额题“济公故里”,点出了赤城景区的特征。  
[中日友谊林]  
赤城山停车场西北面有一座矮矮的馒头状小山。山脚竖有一块醒目的石碑,-“中日友谊林”。  
中日友谊林就在这矮矮的馒头状小山上,生气勃勃。这是1996年4月在留念智者巨匠圆寂1400年的日子里,中日天台宗僧侣和有关人士亲手所植。树种有苍松、翠柏、桂花和日本樱花,隐喻中日友谊万古长青。  
游步道至此分为两条,一条往前直达山麓的紫云洞,一条住右上山经过望霞亭、十八盘通往山腰的济公院。  
[望霞亭]  
建在中日友谊林所在的馒头状小山顶部,为一座六角仿古石亭,是瞭望“赤城栖霞”美景的佳处。  
上山的游步道穿亭而过,系条石铺设,建筑游步道的资金为菲律宾钟鼓善信同侣解囊相助,亭柱有联:“红霞灿烂,原从太极丹烟出;缁衣蹁跹,许是海潮碧落生。”  
[悟月楼]  
是一座小巧剔透的亭台建筑,飞檐翘角,古色古香。台门上悬挂“悟月小筑”四字。门内为一花木扶疏的小院,北倚山,南临崖,“悟月楼”横匾悬于楼上,楼柱有联:“美丑自辨别,水镜无尘堪朗照;仙凡相距近,蟾宫有路任漫游。”点出此处的两大美景——“飞檐挂月”和“水镜映月”。  
济公是禅宗高僧。禅宗是主张“顿悟”的,就是经过“静虑”,忽然醒悟。济公在瑞霞洞读书之余,常常单独对月深思,有一次忽然感到心如明镜,悟出了禅机,于是决议出家,这也是文人雅士对月把盏、吟诗作赋的好中央。  
(五)高明寺  
智者塔院东行三里的山腰处便是高明寺,地处佛陇山间,峰峦环抱,幽溪环绕,环境幽丽静谧,为智者巨匠创始的天台山十二古刹之一。  
寺始建于唐,初名幽溪道场、幽溪禅院、净名寺,今存建筑为明万历年间重建。寺内佛经、文物颇丰,“高明讲寺”、“大雄宝殿”匾额均系康有为手笔。  
全寺有10余座殿宇,200余间房间,殿宇巍峨,清幽俗气。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西方殿。  
寺东有钟楼一座,楼中置铜钟一口,重5000斤。撞钟时山鸣谷应,声闻十里之外,故前人以“塔头风、高明钟、万年柱、国清松”为天台山寺庙四绝。  
寺东幽溪亭,上刻“幽溪”两字,为智者巨匠手迹。亭对面有一巨石横空,四石相承,自成一洞,名“圆通洞”,掩映于丛林之中。洞左近有许多摩崖石刻,崖北峭壁上有一大“佛”字,直径达7米,为民国名僧兴慈所书。寺周尚有香谷岩、灵响岩、巾子岩等诸景。  
(六)华顶寺  
位于华顶森林公园。寺前有拈花室、伏虎坛。山门悬挂着“莲花净域”的匾额。罗汉楼上层供奉五百罗汉,下层塑四大天王。东西两庑为客堂。  
大雄宝殿和罗汉楼之间,虹桥跨水,雕栏玉砌,芳草茵茵。大殿五开间,轩敞绚丽,中奉释迦、迦叶、阿傩三尊佛像,左右塑二十天和十八罗汉。释迦背后奉观音、韦陀。后侧供智者巨匠、药师、达摩、定光、弥勒和伽蓝诸像。  
1929年冬,华顶寺遭火。两年后,光慈接任住持,修建殿宇,范围初具。近年又修建了高18米的千佛殿。  
背景学问:智者初到天台山,曾经一个人到华顶山露天坐禅,向西拜读《楞严经》苦修。后人就在修头陀行、摆脱尘俗懊恼的巅峰修建了茅蓬。宋初又建造了“降魔塔”和“智者巨匠拜经处”的石碑。  
后晋天福元年,国师德韶在山麓创立华顶圆觉道场,宋治平三年改名善兴寺,即华顶寺。元代无见先睹住持期间,中外禅僧前来问法者纷至沓来,兴极一时。  
(七)济公故居  
济公故居位于浙江天台古城北门外永宁村石墙头,是济公“-”的出生地,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景点。  
故居因岁月清洗,历经沧桑,荒颓沦圮。2002年天台县人民政府批准并斥资修复济公故居,2004年5月完工正式开放旅游。重新修缮的济公故居充溢南宋时期气息,包含济公文化内涵,具有浙东中央建筑作风的仕宦人家宅第格局的画卷。  
故居占地16亩,建筑面积6310平方米,主要由济公李氏祖居、陇西园、永宁村三大主体组成。  
济公李氏祖居为南宋浙东“三进九明堂”形制建筑,是济公出生之地、生长之所,故居内有厅堂、卧室、书房、佛堂、祖堂,内部摆设陈列的古家俱、画像、图片以及有关济公的生平、研讨材料,再现了南宋时济公李府的生活形态,使人们加深对历史上真实济公的理解;  
陇西园是济公李府私家花园,内有水池、水榭、钓月亭、醉仙楼、游廊和济公药铺。园内花木扶疏,雕饰精巧,园构得体,美奂美仑,极富江南园林之俗气与宋室外戚的显贵。陇西园内的济公佛殿,奉济公玉石立像,背屏为五百罗汉楠木群雕,为民众朝拜之所。殿侧假山,小桥泉瀑,奇石幽亭,相映成趣;  
永宁村由观霞阁、两座牌楼及南宋古邻居建筑组成,重现了古村风貌。一条赭溪自北向南穿村而过,是少年济公生活的“摇篮”。  
济公:俗名李修缘(又作修元、心远),生于南宋,系宋真宗驸马李遵勖裔孙。李家世代仕宦,为官清正,积善崇佛,乃台邑名门望族。  
济公长成于赭溪畔,攻读于赤城山。弱冠之年皈依佛门,先入国清寺,受具足戒于西湖灵隐,后至净慈寺。其性介而洁,其行狂而疏,扶危济困,抑恶扬善,诗酒翰墨,隽永超诣,异行神迹,蜚声宇内,时人称之“济颠”。  
(八)济公院  
即济公西院。位于赤城山。西院建筑作风奇特,依势造房,表现济公形象、个性。这是天台籍建筑学家-齐康院士的力作。取得海内外建筑界的高度评价。1993年获全国“建筑师杯”优秀奖,1996年被评为浙江省景色名胜区优秀建筑。  
主要由破袈裟、破帽、酒葫芦、破鞋、破扇等一系列象形“小品”组成。并以游廊相接,构思奇特,新颖,妙趣横生,是国内首创之建筑群体。  
院内有二处奇水十分特别,引人瞩目。左边的叫“风沼”,水从洞顶滴下,奇异的是旱天滴水不绝,雨天反而无水。右边的叫“龙池”,水自公开流出,终年不绝,人称“仙水”,传说能治皮肤病。  
[袈裟台]  
济公西院的前山门朝东而开,名“袈裟台”。门上高悬“济公院”匾额,两旁有“赤城绀宇传中外,宋代禅师旷古今”门联。  
袈裟台依山就势建造,柱高13米,从根底直透屋顶。台的构造酷似破袈裟,四面透风,宛若破烂飘然,有超凡脱俗之感,构成袈裟台屋顶的根根椽条斜插土中,隐喻济公肉体永远扎根天台山。屋顶与岩壁间挂有一串环状佛珠,勾勒出一顶济公帽轮廓,谐趣盎然。  
[“破帽”]  
主院形似济公的破帽子,取名“八盖阁”,隐喻济公帽法力掩盖五湖四海。当中的济公立像,左看似笑,右看似哭,正面看则似非笑非哭,再现了济公诙谐、潇洒的形象。  
八盖阁内上悬“千古圣僧”匾额,四柱两副楹联描写了济公佯狂度世、惩恶扬善的肉体。其一为:“两只芒鞋,到世上扶贫济困;一把破扇,分为间正道邪风。”其二为:“不诵经,不谈禅,不守斋规,专管人世不平事;无挂碍,无恐惧,无边法力,要救天涯无辜人。”阁内栏杆连椅,可供游人小憩。  
[葫芦斋]  
整个建筑外形像一个横放的葫芦,在这里吃狗肉面,喝葫芦酒,别有一番情味。站在游廊上,能看见山下有一葫芦塘,听说就是济公的酒葫芦变的。顺着这台阶走下去,还有像济公破鞋的只履门和形似破扇的小客房的建筑。  
[“破鞋”]  
葫芦斋下行便是“只履门”(即后山门)。其建筑形如济公的一只破芒鞋。山门四面敞开,顶上藤蔓缠络,野趣盎然。  
上悬“桑梓饱德”匾额一块,寓济公行侠终身,功德圆满。壁挂济公画像,衣不蔽体,只履过桥,飘逸潇洒。  
画上题词:“帽儿破,衫儿破,两袖清风,流水小桥,逝世何妨仅只履;名儿夸,德儿夸,寸心明月,浮云富贵,修行岂必在山门。”  
[“破扇”]  
松月轩建在“只履门”门外西侧,为游客接待室。雅室数间,坐北朝南,冬暖夏凉,其构造前宽后窄,形若济公的一把破扇子,寓济公持扇行侠之义。四周苍松环抱,环境清幽。应景联:“月与苍松寻旧约,轩迎墨客作新诗。”道出了松月轩的特征。  
(九)琼台仙谷  
琼台仙谷在县城西北8公里处。这里是典型的花岗岩峡谷景区,素有小黄山之誉。沿峡谷北行,山崖对峙,奇峰纷呈,绿水碧潭,飞瀑流泉,渐行渐高,越入越奇。  
主要有八仙湖之娟秀,双阙峰之雄奇,悬空廊之精巧,龙潭瀑之壮美,跨鹤台之孤耸,通天栈道之俊俏,仙人座之灵气等美景。景区毗连国度重点建立工程桐柏抽水蓄能电站,漂亮的自然风光、深沉的仙道文化底蕴和现代化大工程的英姿,圆满的分离,让人憧憬。  
[琼台双阙]  
这里溪涧迂回,两山夹峙,一峰在溪谷绝壑中擎天而立,高约30米,犹如石笋,又似青螺倒饮于水。古人以溪谷为舟,螺峰为篙,故名“螺溪钓艇”。  
石笋上游有碧螺潭,潭水碧绿如茵。潭左有一剑形瀑布泻于两岸之间,上有一石横嵌,俨若石梁,此即“小石梁”,梁内有葫芦潭,峭壁坠瀑。徐霞客称此景“非石梁所能齐也”。  
[仙人座]  
在琼台,出峡缝,往南转弯便来到“仙人座”。是在崖壁上自然构成一个浅龛,一人盘坐,绰绰有余,能够想象,当天高气爽之夜,又值明月当空,在此俯视沟壑明灭虚幻,夜岚飘渺,岂不是一片难以名状的神话世界。相传琼台是王乔驾鹤飞升之所。宋代张无梦曾在此炼丹。  
相关传说:这里是“仙谷”,相传轩辕皇帝在此受金液神丹,晋周灵王太子王乔曾管理桐柏金庭入兼管吴越水旱常乘鹤往复于此,东汉刘晨、阮肇在此遇仙,八仙常在这里度凡聚会。  
这里是“道源”,相传汉时道教丹鼎派代表人物葛玄在此炼制金丹,唐代高道司马承祯在此-,屡次得到唐皇朝的征召,南宋张伯端在这里创始道教“南宗祖庭”。  
(十)智者塔院  
智者塔院(塔头寺),又名真觉寺,俗称塔头寺,位于县城北金地岭(佛陇山),是我国佛教天台宗开创人智者巨匠(538-597年)的初修之地,始建于隋开皇十七年(597年),现存建筑系清代重修。  
院内供奉一座石制宝塔-智者巨匠肉身塔,塔身高7米,雕琢典雅精致,第一层正面龛中端坐着智者巨匠塑像,神态逼真。每层都刻出栏、枋、柱、斗拱,全塔的构件上都有精致的浮雕。据《天台山全志》载,智者巨匠圆寂后葬于此。  
由于塔内是智者真身所在,故凡来天台山国清寺朝拜“祖庭”的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其他诸国宗教界人士都要到此拜谒  
院内有一座唐元和六年(811年)翰林学士梁肃撰、台州刺史徐放书的《智者巨匠修禅道场碑》,即唐碑。碑记叙智者终身事迹及天台宗七代祖师简况。  
塔院左侧古道上有天台宗祖师章安、荆溪、幽溪三位高僧墓,左近还有“普贤境地”、“教源”、“佛陇”等摩崖石刻。从智者塔院往东一里,另还有海灯法师捐资题刻的“智者巨匠说法处”,相传智者巨匠曾在此讲经说法。  
(十一)餐霞洞  
位于赤城山玉京洞右上方,每当清晨霞起的时分,阵阵云霞都飘进右边这个岩洞中,仿佛被吞吃掉一样,故名“餐霞洞”。崖上有民国大总统黎元洪题的“秋霜比洁”四字。  
洞旁边有水井为掬井,“掬”字,就是双手捧出之意。清末天台才女齐秀兰,因丈夫病死,无钱掩埋,就用双手捧上葬夫,居然捧出一个很深的凹坑,后积水成井,后人称之为“掬井”。  
站在洞前,人在霞光映照下显得容光焕发,因此这里成为早晨锻炼身体的好去处。  
(十二)葛仙茶圃  
葛仙茶圃历史长久,据《天台山志》记载:“东汉末年葛玄植茶之圃已上华顶。”归云洞口几株茶树称为“茶祖”,至今仍然奄奄一息。每年四五月间,云雾茶飘香之际,也是硕大的红、黄色云锦杜鹃怒放之时,华高峰呈现出一片“瑶池天府”的美景。  
(十三)寒岩  
寒岩夕照:洞左侧百步处,峭壁如嶂,高约百米,一挂飞泉纷扬飘洒,似珠似沫,时疏时密,夕阳映照其上,珠沫闪闪烁烁,特别是阵雨过后,彩虹挂在岩壁间,使人头昏眼花,美好绝伦。介  
绍  
寒岩,天台山第一大洞,称“寒岩洞天”。高15米,宽18米,旧时拊石洞,由于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在洞中书有“潜真”二字,而改名“潜真洞”。  
唐代出名国内外的文言隐逸诗人寒山子曾长住于此。洞前的寒岩寺遗址。  
寒岩洞有“龟”、“蛇”相守,是自然岩石生成。特别是石蛇,大如粗柱,从公开钻出,翘首望天,象极了。  
洞口有块大石,称“宴坐石”,是寒山子宴坐之处。寒岩洞右半山上,两崖对峙,中架一石桥,桥洞高五、六米,桥下冬百般无水,故称旱石梁,又称“鹊桥”。  
(十四)华顶国度森林公园  
位于县城北25公里,景区面积7.5平方公里。华高峰是天台山的主峰,海拔1098米。身临绝顶向西南瞭望,能看到八大山峰,华顶山状如莲花的花心,周围群山向而拱之、层层相裹、形似花瓢层层围裹,象八叶莲花。“华”是“花”的古字,又当天台最高处,故称华顶。  
华顶高寒,夏季均匀气温不超越25度,是得天独厚的清凉世界,是理想的避暑胜地。这里植被繁茂,自然风光漂亮。  
其中尤以千变万化的云海、灿烂耀眼的日出、幽香甘冽的云雾茶、灿若云霞的云锦杜鹃、江南稀有的隆冬雾淞和银装素裹的华顶晴雪而名扬中外,“杜鹃、观日、雾淞、雾茶”被称为“华顶四绝”。  
华顶还是茶的故土,盛产华顶云雾茶,相传三国吴时葛玄在此植茶,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日本、韩国茶叶原种地,杭州龙井茶引种之地。在这里度假品佳茗,是最大的享用。  
华顶山主要景点有建于晋天福元年的华顶寺,至今香火鼎盛,游人如云。还有广袤的葛仙茶圃、拜经台、太白读书堂、黄经洞等。  
[葛仙茶圃]  
历史长久,是三国吴时高道葛玄手植茶圃所在。据  
《天台山志》记载:“东汉末年葛玄植茶之圃已上华顶。”归云洞口几株茶树称为“茶祖”,至今仍然奄奄一息。  
每年四五月间,云雾茶飘香之际,也是硕大的红、黄色云锦杜鹃怒放之时,华高峰呈现出一片“瑶池天府”的美景。  
[拜经台]  
沿着宛蜒的公路登上华顶最顶峰,有上万平方米的空阔地,曾是陈隋之际的智者巨匠求拜(楞严经)的中央,故名拜经台。这里可眺东海、北瞻钱塘、西望括苍、南招雁荡。终年晓雾岚烟,白云旋绕,云气氤氲盘结,又有华顶归云之称。  
拜经台是观日出的最佳处。每年秋高气爽,清晨登上高峰,看到一轮红日跳出海面,宛如一个宏大的火球,光华烨烨,绚烂耀眼。  
[太白读书堂]  
唐时,李白登临华高峰,挥毫写下了“天台晓望”的旷世诗作,高吟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并在山上结庐潜读。拜经台下数百步,有留念唐李白的“太白读书堂”。  
[黄经洞]  
曾是书圣王羲之求师白云先生裂帛书写黄庭经的中央,在往常的避暑山庄左近的“右军墨池”,是王羲之苦练永字八法洗笔之处。  
(十五)济公东院  
济公东院位于济公院东边、十八盘上端三岔路口,有白云洞,依山势而建,面积1704.7平方米。另有葫芦形池塘一口,月映池塘波光粼粼,有“葫塘洗月”之景。介  
绍  
济公东院位于赤城山上,山门朝西南而开。门口高悬“济公东院”匾额,有门联“-神奇传世代,赤城灵秀甲东南。”山门内为门厅,柱上有一副用生动诙谐句法撰写的对联:“上上弯弯弯上山门朝-,来交往常常来世路度凡人。”  
进山门,仅见一条露天楼梯,楼梯头高外敞门上写着“台岳南门”匾额,寓赤城山为天台山南大门之义,是济公堂的入口处。跨进此门,富丽堂皇的济公堂即呈现眼前。  
济公堂:坐北朝南,四开间,建筑面积410平方米。正门悬挂“济公堂”匾额,金光闪闪,为全国书协参谋权希军老先生所书,笔力苍劲,娟秀潇洒。  
堂前平台,中有近百平方米,视野开阔,群山记忆犹新,是月夜欣赏“葫塘洗月”的观景台。堂门有联:“葫塘洗月、绿树婆娑、清夜钟声连广宇,石窟迎曦、红霞绚烂、吉晨仪礼祭高僧。”  
进济公堂,迎面见一尊高3.08米,庄严慈祥的济公金身坐像。像上方悬“扶危济困”匾额,旁有联:“生疑求智眠云悟月霞城立庙怀高士,革故鼎新行侠修心赤县歌颂济公。”  
济公像的座墩分上下两层,上层八边形,条石揣摩砌就,上雕琢天台山“八大景”;下层乱石叠砌,参差有致,八脉相通;意味-端坐天台,慧光照射大千世界。  
白云洞:济公堂前方为白云洞,洞高8.5米,宽27米,深10米,内供济公佯狂度世的百态像,每尊济公像表述一个济公扶危济困、惩恶扬善的小故事,发人遐思。  
洞上方高悬“排云洞”、“圆觉巨匠”匾额,两旁有联:“百态三身除腐祛邪升正气,九门一洞更新换旧胜当年。”  
双联亭:傍倚白云洞东西两首,建有颇富特征的“双联亭”。上下三层,飞檐翘角,游廊通联,情味盎然。左为“永宁亭”。以济公出生地命名,寓永远安宁之义;右为“心远亭”,以济公法名命名,含心胸高远之意。设计者之匠心独具,令人叹为观止。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