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黄岩区民间习俗与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04-01 16:32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位置  
黄岩区市中心约位于东经120°34'北纬28°50',处于台州市中部。地域东西长54千米,南北宽25千米,全区总面积988平方千米。1996年,黄岩区面积998平方千米。辖9个镇、7个乡,区政府驻城关镇。  
二、拷绢手工技艺  
据《台州文化开展史》《台州文化概论》《黄岩县志》记载:南宋嘉定(1208)年间,黄岩丝织品有罗、绫、绢、纱、绉、紬。并以“台绢”为名产,与玉版纸、台柑、台蕈、姜干并列为朝廷贡品。拷绢坚润胜于纺绸,绢面润滑,质硬挺刮,为夏暑避热之上品。拷绢穿在身上,既不沾汗,又能透风,非常凉爽,而且结实耐穿,不易损坏。其技艺从原料加工到做成拷绢几十道工序全由手工完成。染绢用荠莨的根块(专产于山里的一种藤状植物根块,形同现时人们当菜吃的莳药),呈暗红色,其浆特有粘性,纯自然原料,无污染,无毒素。  
加工拷绢流程:煮茧→抽丝→调丝→纺虚→穿扣→进绢→上机→织绢→软化→染绢→拷绢→拷绢衫。妇女调丝、织绢,商贩们收购的白绢,送到拷场拷染。先以白绢浸于“田青”水染成宝兰(拷底),再浸于已煎成的浓荠莨汁中(荠莨专产于山里的一种藤状植物根块,形同现时人们当菜吃的莳药。荠莨呈暗纸色,其浆特有粘性,放入大锅里煎熬90分钟左右成浆糊状,其比例:100斤荠莨需500斤水。然后变成青黑色染料水一同放在大木桶中,再浆宝兰色的绢放在其中伴染),伴染屡次后,绷晒于离地一尺高的木桩上,燥后再涂以少量菜油,上甑炊好即成拷绢。拷绢消费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水平和请求高,难以被现代技术所替代。它蕴涵着丰厚的科学技术基因,是一份极端珍贵的历史遗产,同时拷绢的消费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的出口进一步促进与东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2008年,依据拷绢第六代传人罗华荣老先生的回想并发掘整理制造,屡次与中国丝绸博物馆专家洽谈,使这一濒临失传的手工技艺得以恢复。  
三、台州乱弹  
台州乱弹原名黄岩乱弹,构成于明末清初,盛行于台州、温州、宁波、绍兴、金华、丽水等地域。台州乱弹有三百多个剧目,常演剧目号称“七阁八带九记十三图”,七阁包括《回龙阁》、《兰香阁》等,八带包括《鸳鸯带》、《挂玉带》等,九记包括《拜月记》、《白兔记》等,十三图包括《百寿图》、《双狮图》等。此外代表性剧目还有《三星炉》、《紫阳观》、《汉宫秋》、《连环记》、《长生殿》、《单刀会》、《五虎平西》、《阳河摘印》、《锦罗衫》、《紫金镯》等。  
台州乱弹唱腔非常丰厚,以乱弹为主,兼唱昆曲、高腔、徽调、词调、滩簧等,是全国少有的多声腔乱弹剧种之一。其舞台言语以中原音韵分离台州官话,充溢民语乡韵,浅显易懂,别具特征。伴奏乐器有文场、武场的分别,文场分丝竹管弦乐曲和唢呐曲两类,武场分闹台锣鼓和扮演锣鼓两类。台州乱弹的脚色行当分“上四脚”和“下四脚”,“上四脚”包括生、旦、净、丑,“下四脚”包括外、贴、副、末。随着剧种的开展,行当分类越来越细。在扮演方面,台州乱弹有许多绝技,如“耍牙”、“双骑马”、“钢叉穿肚”、“甩火球”、“雨伞吊毛”等,长期以来不断为人所称道。  
浦江乱弹又名金华乱弹,来源于南宋末年,构成于明代中叶,盛行于浦江、临安、建德、桐庐一带和婺、衢、处、温、台诸州及江西、福建等地。因它发源于浙江中部的浦江县,故称浦江乱弹。浦江乱弹是以浦江当地民歌“菜篮曲”为根底,在诸宫调讲唱艺术和南戏的互相影响下开展而成的。自南宋末年至明朝中叶的数百年间,它不断以讲唱艺术的方式传播于世。明代中叶,浦江乱弹由坐唱转为舞台演出。  
浦江乱弹的主要声调有三五七、乱弹三尖、二凡、芦花调、拨子等,各分若干板腔,自成完好的系统。伴奏乐器有文堂、武堂之分,文堂包括笛子、板胡、科胡、唢呐等,武堂包括鼓板、大小锣、大小钹等。乐器演奏技巧很高,尤以“三五七”及器乐曲“花头台”最具特征。演奏的曲调华美、流利、伸展,同时具有激昂、高亢、悲壮、沉郁的心情特性。浦江乱弹的脚色行当分为13门,包括花旦、正旦、贴旦、老旦、小旦、大花、二花、小花、四花、老生、老外、副末、小生等,其扮演具有文戏武做、武戏文做的特性,程式标准,粗暴有力,富于乡土气息,在特技和武打扮演方面也别具特征。浦江乱弹剧目大约有三百多个,现已搜集到近200个,代表剧目包括《玉麒麟》、《百花台》、《寿红袍》、《碧桃花》、《凤凰山》、《全家福》、《醉打山门》、《瞎子拿奸》、《卖胭脂》等。解放后,浦江乱弹成为婺剧的一种主要声腔,现已无浦江乱弹的专业和业余剧团,但在浦江县至今还有几十个以唱浦江乱弹为主的民间坐唱班。  
四、新前武术  
黄岩新前武术活动源远流长,始于清乾隆五年(1739),至今已有270年的历史。当时有一位身怀武艺,深谙武术之道的游方和尚来到新前定居,并设帐授徒,代代相传。民国时学有成就的有七成本(牟村)、仁标和尚(七里)和方荣(温州人)等人,新前武术自此繁荣。现有黄岩南拳、少林、洪拳、八卦等30多个拳种70多个套路。  
新前百姓崇武习武之风历来昌盛。习武健身的大众约占人口的25%,其中七里村到达60%,许多家庭三代同堂习武。在新前这片土地上,曾呈现了许多武术名师。民国时期牟村的七成本为人急公好义,凭着一身武艺,仗义执言,乐为大众排忧解难,在远近方圆百里享有名誉。其子戴贤江,继承父志,技击功夫上乘,解放前曾任山东济南镖局镖师,闯荡江湖,掌管公允,颇负盛名。被誉为“江南武林宿将”的七里村李元善师傅,是位有影响的民间武术巨匠,在上个世纪50多年中,曾授徒不下三千人,不收分文报酬。1984年参与全国武术观摩扮演时取得一等奖,1985年被评为全国安康老人,浙江省武坛不少名手均出自他的门下。李元善师傅的一套共同少林拳术被录成图像,并被国度收藏。还有李良柱、何利鲍、马友义、徐昌文等武术名师。徐昌文创办台州国际文武学校,培育了一大批武术人才,推进了黄岩武术的鼎力开展。  
五、黄岩翻簧竹雕  
“黄岩翻簧竹雕”是我国竹刻工艺品中的主要种类,也叫“贴簧”、“竹簧”、“反簧”。黄岩翻簧,来源于清同治年间,据材料查考,由民间竹刻艺人陈尧臣所创。其工艺将毛竹去节去青,留下竹簧,经煮晒压平,胶合或镶嵌在木胎、竹片上,然后磨光。雕琢以阴线浅刻为主,也有薄浮雕。雕琢题材有人物、花鸟、山水、对联,雅俗共赏。产品以对联、翎筒、朝珠盒、雅扇等为主,是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和鲜明中央特征的民间手工艺品。1929年黄岩翻簧竹刻对联在杭州西湖博览会上获银奖;1933年在南京全国工艺品展览中获特别奖。建国以后的六十年代,黄岩翻簧竹雕的消费到达鼎盛。近年来,由于黄岩翻簧工艺工序繁复,经济效益不高,故逐步丧失活力,濒临消亡。  
六、佛教  
东汉至三国,江浙建寺36所,其中黄岩6所,为今两省之首。宋代寺院91所居台州第二,其中禅寺33所。北宋赐额50所,名列台州第一。1985年后,陆续批准开放,现有批准活动场所48所,较大有隐居寺、广化寺、东林寺、崇福寺、净土寺、方山寺、清修寺等。历代高僧有唐代师彦,南宋法照和妙伦,元代秋江和无愠,明代清浚和居顶,清代所澄和敏曦,民国谛闲和摩尘。(《黄岩县志》第十八篇社会,第563页)  
七、道教  
始于周代刘奉林修道委羽山,汉代司马季主遗有赤鲤岩钓鱼台。南朝始建大有宫,宋徽宗赐内宫镛钟等。元代赵与庆传入全真龙门派。1933年,大有宫举行全真龙门登录典礼,来自全国11省高道40多人、省内百余人参与盛典。1940年编《宗谱》载,自元代至民国,大有宫有3230位宗师、律师和嗣师。民国时,大有宫道人散布台州、温州264所宫观,占两地总数97%。黄岩现有开放场所42所。(《黄岩县志》第十八篇社会,第564页)  
八、应万德反教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东南乡天主教徒仗势专横。蓬街武生应万德组织“香会”,提出“除灭洋教”口号,集中千余人,拆毁十余处教堂。并与清兵对立,攻打县衙失败后,被捕遇害。  
九、住宅  
旧时砖木构造平房或双层楼房,多畚斗楼式。“口”字形谓全透,“日”字形谓两透,“目”字形谓三透。每透又分3间、5间“一”字形和7间“凹”字形。1986年,邮电部发行普23《民居》邮票,其中第14枚《浙江民居》是城关天长街住宅,面街背河,临街设店面,内部兼作起居室,后部临水作厨房。《中国古代建筑史》引见黄土岭山区住宅,应用地形灵敏运用上下落差台状地基,在其上建屋。(《黄岩县志》第十八篇社会,第545页)  
十、筵席  
普通待客用8碗菜肴,第1碗用海参谓参菜,用鱼胶谓胶菜,用香菇谓香耳菜;再有鱼、肉、蛏、虾(蟹)、笋和莳药共8碗。宴席“六大六小全席”,由6大碗、6小炒、12碟、2点心组成。大型宴席“八大八小全席”,由8大碗、8中盆、16碟、4点心组成。(《黄岩县志》第十八篇社会,第547页)  
十一、中秋节  
黄岩八月十六日是中秋节。为留念元末黄岩籍方国珍起义,占领浙东3府,保境安民20多年。十六日是方母周氏诞辰。(《黄岩县志》第十八篇社会,第552页)【吸鸦片】清道光二年(1822年),乡村遍种罂粟,民间盛行吸烟。浙江巡抚刘韵珂上书:“黄岩一县,城乡吸烟,高高日出,阒无其人,月白灯红,乃成鬼市。”1935年,县长汤日新发布黄岩三害:土匪、花会和烟毒。(《黄岩县志》大事记,第12、18页)  
十二、古代民风  
宋代“承平号无事,里无贵客,百姓厌渔猎,不识官府”。南宋亡,“缙绅先生窜匿山谷,或服衰其身,或恸哭荒郊断垄间,如表考妣。其民皆结垒自战相守,力尽则阖门就死而不辞”。明初“建文逊国”,黄岩人“委身殉国,杀身成仁。道德文章,赫然重于天下,士皆激昂奋励,以礼义廉耻为先,以行俭名节为贵”。明中叶“民静而安,俗朴而俭。忠节孝义史不绝书,天下称文献之邦者,莫之先焉”,“富贵之归故土者,至城市必舍车而徒,见父老以齿为序”。清代“富厚之家布衣蔬食不事鲜美,农工商贾各勤其业;鲜游惰好闲之民,无强悍善斗之俗”,“黄岩其民秀而敏,人人殊异;皆以文艺相应,有邹鲁之风。”(明《万历县志》卷1习俗,清《光绪县志》卷31风土)  
十三、黄岩斜  
市民有自觉起哄习气,言论行意向一面倾斜。集市贸易尤为突出,要么置之不理,要么一哄而上抢购一空。(《黄岩县志》第十八篇社会,555页)  
十四、花会  
清末民国成千上万人参与的大型赌博活动。由赌棍、无业游民和山乡富户组成“花会筒”,赌技高者任“筒官”,出资合股开设。选择县境山角为场所“挂彩会”,上有34名花会人物小旗。筒官依据参赌者捺钱在各花会人物款额,决议其中1人,将小旗高挂大树,谓“花会开筒”,捺钱参赌据此决议胜负。(《黄岩县志》第十八篇社会,第556页)  
十五、食饼筒  
又称麦饼筒。用麦粉放贴锅,烙成大而圆薄饼,放肉片、绿豆芽、蛋皮、笋、豆腐干、米面等馅料,卷成筒状而食。(《黄岩县志》第十八篇社会,第548页)  
十六、黄岩区订婚风俗  
订婚又称“文定”,昔称“纳吉”及“纳徵”,订婚固然不像结婚般繁复,但传统风俗仍十分注重,男女双方均需准备若干礼品,其过程如下:  
新郎先在家行完家祭,然后与媒人同乘一车前往女方家迎娶。下了车,进了门,红包可跑不掉哦!  
(一)贡礼官:俗称“押箱先生”,特地担任送礼行聘事宜。贡礼官必需控制人数(凑成双数)、车辆(六辆或十二辆)、聘金(双数且用红纸包装妥当)、六件礼。  
(二)家祭:动身前往女方家纳采之前,男方先行在家行祭祖典礼,这时将纳采所用之“盒仔饼”或大饼,上香祭告列祖列宋,将前往某处女方家下聘,请示列祖列宗保佑这段姻椽美满幸福。  
(三)动身:行完家祭后,贡礼官担任将一切聘礼搬上车,新郎与媒人同乘一事,前往女家。  
(四)红包:动身前贡礼宫除了打理人数、车数、聘礼外,也得提示新郎多准备红包。如:前来开新郎车门的舅爹、“压桌”、六名随去的亲人都需备有新娘见面礼、捧洗脸水的女方新友、媒婆礼。  
·订下终身后如何下聘  
“吃米香,嫁好婿”,六礼中要有米香饼。  
·为什么要准备四色糖呢?  
是意味新人甜甘美蜜,白头到老的意义。  
聘礼不只代表男方报答女方家长的心意,感激女方家千辛万苦抚育行将过门的新嫁娘,同时也代表了男方的面子。所以大多数都愿意添置得风风光光、体面子面,而且每件聘礼也都包含了讨吉利、增圆满的意味意义。  
聘礼通常分简单的六件礼或考究的十二件礼,聘礼的多寡按照个人的预算布置,同时无妨托媒人向女方家长讨教,讯问女方意见,做个一举两得的排场。  
·男婚女嫁正式退场  
霹哩叭啦!鞭炮声响起,男方迎娶的人到啦!当天要停止祭祖、奉茶,直到戴上牵手到白头的戒指后才算礼成。  
·大礼过后,女方如何回礼?  
中国人一向考究“礼尚往来”,在男方过大礼后,女方自然也要备回礼,可不能让男方空手而归啊。  
查日子:汉族婚姻习俗。又称报日子。盛行于广西多数县乡。乡村议婚订婚的一个步骤。男女青年相识理解后,禀告父母,托媒沟通,男方给女方送彩礼,然后定婚期。  
订婚  
旧时多先请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停止。有些中央双方家长相会为子女订婚。如全州县一带,双方意见分歧后,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给女方,商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长和舅舅到男家相会,男方设宴招待。小伙子执壶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后敬自家舅舅,然后先客后主依序敬酒。双方商定婚期,订婚告成。此后男女送女方重礼、聘金,女方准备嫁妆,男方准备家具,依期举行婚礼。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对糯米粑(俗称“团聚粑”)送到男家,男方心照不宣,盛情招待并请左邻右舍陪客。普通均尊重女方建议将婚期提早。  
贺郎歌:汉族婚姻习俗,盛行于桂东北兴安县一带。拜堂、晚宴后,亲友蜂拥新郎于正厅,唱贺郎歌。即兴现编贺词,也有戏谑、诙谐之词。亲友唱一首,新郎饮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闭门以待,男女对唱《开门歌》,尽兴方开门。进门后唱歌闹房,由“恭贺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饮到10杯(酒力不胜者可由男歌手代饮)。然后唱《交欢酒》,新人双双同饮一杯。最后歌手扣门唱《扣门歌》以完毕婚礼。  
坐红堂:汉族婚姻习俗,盛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男女青年结婚前夕分别在自家祭祖并承受尊长训诫。新娘穿红挂饰,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细声坦率唱《哭嫁歌》,念父母恩,叙姐妹情。姐妹们叮嘱新娘过门后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赞新郎俊秀勤劳。当新娘诉说不如意的心事时,姐妹们多方劝慰。唱到深夜衣依依辞别并赠礼品。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厅,承受晚辈节俭理家,为人处世之教。教诲完毕老人退堂,小伙子们说笑打诨追新郎,欢乐深夜方散。  
讨钥匙:汉族婚姻习俗,盛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新娘之嫁钥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亲郎”掌管。拜堂前,新郎向送亲郎送封包讨钥匙,以便拜堂后翻开箱子,展现其中谷米钱物,意味婚后五谷丰收、家庭富有。送亲郎嫌少不接,新郎屡次添加。送亲郎收下封包,新郎讨得钥匙后,欢欢欣喜与新娘拜堂。  
看屋:汉族婚俗之一,乡村议婚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又名看家门、查家。盛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届时女方和两位称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亲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访家况(也有女方自己不去的)。男方设宴招待。媒人引见议婚双方相识。女方亲友代提财礼请求,男方当时通常一概应承,并赠诸宾客“行脚钱”。次日,双方经过媒人细议。有些中央还允许进入议婚男子内室翻箱倒柜察真情实况,之后再经过媒人议婚。  
十七、黄岩区饮食风俗与特产  
特产:黄岩蜜桔(本地早等)、黄岩枇杷、东魁杨梅、马鞍山葡萄、翻黄工艺品等。  
1、猪肉麦饼  
又称肉圆麦饼。制造办法大致与家常普通菜馅麦饼相同。唯体型略小。取精肉剁糊做馅料,非常美味。  
2、红糟鱼丝  
是一道黄岩区著名美食。主要食材有黑鱼、绿色蔬菜、葱白等。入盘后色香味俱佳、美味可口。  
3、雪菜大汤黄鱼  
是一道黄岩区传统名菜。黄鱼鱼体肥壮、肉质坚固,汤汁乳白浓醇,口味鲜咸合一。  
4、十拼  
一说席饼。初到黄岩,摊档处处有之。将肉馅、豆芽、蛏子肉、红烧肉、蛋皮等十样菜肴,卷入大张春卷皮子中,一头封煞,一头翻开,浇入肉卤,咬吃。另用绿豆面碎汤过过。此汤用牛肉干丝、蛏子肉及绿豆线粉煮成,极鲜。  
5、稻香红烧肉  
是上好的宁溪土猪五花肉配上陈年花雕酒,经小火焖制而成。肥而不腻,一抿就化。  
6、水浸糕  
旧历年底,家家以粳米粉蒸熟捣揉制造条状年糕,浸水加明矾贮藏。以多为荣,常常来年二三月尚有贮藏。以糯米蒸熟捣制成块状或厚片状者,称“麻糍”,也有浸水久藏的。大多改家庭手工制造为作坊机械加工,城镇居民大多改为随时购食,不再水浸久贮。  
7、青团  
清明前后,采野菜煮熟捣浆,和糯米粉作团,中裹馅料,底垫楮树叶或新竹箬,笼蒸而成,别有幽香,且能助消化,旧为寒食节食品。甜的为青饼。  
8、乌饭麻糍  
春夏之交,采乌饭嫩叶(俗称乌饭脑)捣汁,和糯米蒸捣而成,外沾松花,色香味俱佳。通常呈条片状,中裹豆沙成卷者特佳。  
十八、黄岩区著名景点  
富山大裂谷  
现有八大分景区,因古崩塌缘故,矿石出露,游客可一路揽胜,寻宝探奇。  
黄岩大瀑布  
黄岩大瀑布群位于浙江黄岩西部上郑乡大溪坑村,与黄岩石距临近。瀑布群由四条瀑布组成,均属于悬瀑。其中恩坑瀑总落差约130米,瀑布最宽可达30米左右。  
中国柑橘博览园  
位于澄江街道凤洋村,距黄岩城区7千米。区内建有多个功用区,分橘花欣赏区(4月—5月)、休闲区、农耕体验区。  
浙东十八潭  
十八潭有桐树流金、重门开天等十个景点。一些景点的名字充溢了浓郁的红色人文气息,由于这里曾经是红军战役过的中央,穷山恶水中留有战士们的血和汗。  
柔极溪探险漂流  
位于黄岩屿头乡柔极溪,上游为布袋山和石人峡景区。距黄岩城区45分钟车程。  
布袋山  
主要由弥勒谷景区、古村落景区和布袋溪漂流三大景区组成,也称为一拖三景区。  
黄岩石窟  
它是一处历经千百年构成的采石胜景。  
十九、黄岩区名人  
(一)历史人物  
杜范  
南宋大臣,历官殿中侍御史、右丞相兼枢密使等职  
谢希梦  
淳熙十一年进士,历任大理寺司直,嘉兴府通判  
严蕊  
南宋中期女词人  
戴复古  
南宋“江湖派”诗人  
方国珍  
元末明初浙东农民起义军首领  
陶宗仪  
史学家、文学家编有《辍耕录》三十卷  
曾铣  
明嘉靖进士,任兵部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二)近现代人物  
王彦威  
清末大臣,历任工部衡司主事、太常少卿等职业  
陈安宝  
陆军上将  
林蔚  
历任国民反动军旅长、国防部顾问次长、陆军二级上将  
陈芳允  
“两弹一星勋绩奖章”取得者  
方秦汉  
桥梁专家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