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路桥区民间习俗与文化

  • 风水民俗
  • 2022-03-31 17:34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位置  
路桥地处浙江中部沿海,中国黄金海岸中段;境域东濒东海,南接温岭,西邻黄岩,北连椒江。陆地东西最长33.3公里,南北最宽18.8公里;介于北纬28°27′~28°38′和东经121°13′~121°40′之间;内陆总面积274平方公里。  
二、路桥区民俗风情  
路桥位于浙江东南,傍山面海,景色秀丽,它有着极端丰厚的海岛、民间习俗习气和传统的生活典礼。从历史上看:台州人民勤劳质朴,爱学习、讲礼义,正如《台州府志·习俗志》中所说:“士重廉耻,代产伟人。宋明以来,人文蔚起,卓然为浙东生色”。  
路桥历史长久,习俗的来源也很古老,随着消费的开展,劳动用具不时改良,生活用具也逐步考究。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运用的青铜器,近年来在路桥不时出土。  
唐代武德年间,改临海郡为海州。不久,又改海州为台州,分临海置永宁县(后改称黄岩县)。从此,台州之名不断沿用到今天,由于当时台州偏处海隅,交通蔽塞,朝廷把它当作贬谪罪臣的荒蛮之地。《新唐书·骆宾王传》载:“武后时,(宾王)数上疏言事,下除临海丞。”(《骆丞集》中有《久客临海》诗,与唐书记载吻合);又据《新唐书·沈全期传》载:“会张易之败,遂长流灌州,稍迁台州录事,从军事。”这些著名的文士来到台州,关于台州文化的开展和礼仪风俗的构成,都或多或少有所奉献。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唐至德年间,号称“诗、书、画三绝”的广文博士郑虔,因安禄山之祸牵连,被贬谪为台州司户从军。八年后,死于任。郑虔关于台州文化的开发,具有很大功劳的。《台州府志》记载:“虔选民间子弟教之,大而婚姻丧祭之礼,小而升降揖逊之仪,莫不以身帅之。自此民俗日淳,士风振渐振焉”。诗人杜甫和郑虔是好友,他在《得台州郑司户音讯》一诗中,曾称誉郑虔“为农山涧曲”,和憨厚的台州百姓打成一道,郑虔在台州教授了几百名子弟,郡城“弦诵之声不绝于耳。”他死后,百姓建造“广文祠”留念他,还把祠前的路称为“广文路”。不断沿称至今。  
北宋中叶,由于社会比拟安定,台州各县官吏,大都注重整理习俗的工作。据《嘉定赤城志》记载:皇佑年间,仙居县令陈襄,兴办学校,开展教育,并亲身写《劝俗文》,在生活、消费、岁时、礼仪等方面,提出一套比拟完好的伦理道理,请求百姓照着做,逐渐构成习俗习尚:如“乡闾有礼(岁时应酬,有以恩意往来;宴饮坐老少,坐立拜起。)”;“贫穷患难,亲戚相救(借贷钱谷)”;“婚姻死丧,邻保相助”;“行者逊路,耕者逊畔(地有界畔,不相侵奇)”;“斑白者不负载于道路(子弟负重执役,不令老者担挈)”等等。天台县令郑至道和临海县令彭仲刚,也很留意民俗工作,提出“重婚姻”、“正丧服”、“崇忠信”、“崇俭素”等等。这一套风俗,渐渐在台州构成,对改动当地台州原始落后的风貌,起了一定的作用。据《台州府志》记载:当时整个台州,由于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斗米百钱,鱼肉每斤三十钱,薪柴茹绝易得”。显现出一派家给户足的气候。  
宋室南渡以后,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台州被称为“辅郡”,“薰郁涵浸,遂为文物之区”。特别是淳熙年间,著名的理学家朱熹来台州讲学,受业者很多。当时台州被称为“小邹鲁”。民间婚嫁、丧葬、岁时、礼仪等习气,“遵文公(即朱熹)家礼”,进一步完善起来。由于经济逐渐活泼,习俗非常繁华。郡城的岁时节日也很繁华,特别是上元节,自正月十三至十八日,各家门前挂灯棚,悬灯于上,以兆丰年。夜晚,“人家及街市热爆仗,放流星花筒,或设鳌山,赛巧衙奇,喧乐彻夜”。显现出一派斗美夸丽的风俗。  
南宋确立的各项风俗,元、明、清三代根本没有改动,只不过明代以后有些礼仪愈加繁缛。  
明、清两代,台州民俗开展变化的共同特性是:开国初都崇尚节省,到后来则愈来愈奢糜。这与统治者的倡导有关。据《明史》记载:明初“士绅衣皆土缣,非达官不得用拧丝,女子非受封不得长衫束带”。王士性《广志绎》中也说:台州“舟楫不通,商贾不行,其地止农与渔,眼不习上国之豪华,故其俗犹朴茂近古”。随着国度安定,经济逐步繁荣,明代中叶以后,朴素之风抬头。《赤城新志》记载:“民庶丈夫辄衣文绮,履丝策肥,妇女饰以金翠珠非。嫁娶盛资……宴饮珍器盈席,竟夕宣扬。俭者则嗤其,贫者自以为惭”。清代也一样,开国初年,俗尚节省。荒瘠的山区更是如此。黄岩柯怡园的《山庄杂咏》诗,描写康熙初年台州百姓的生活:“履是菅芒犹贵着,衣非希俗亦单蒙”;“豕生难饲频占卜,鸡病思医每问方”。反映了他们的节省和质朴。但到乾隆、嘉庆以后,台州有钱的官、商,“丧葬嫁娶之费,争事角胜”。百姓也受奢风影响,婚丧方面怕因节省受人讪笑,只得拼命挣扎。不少人因而弄得“破家荡产”。道光年间,台州还盛行“嗜烟(鸦片)之风”。鸦片战争后,中国沦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台州爱国之士,于义愤,纷繁结社聚会,提出“戒烟救国”,并作《戒烟歌》、《戒烟戏》上街宣传;而一些无聊的耆旧文士,置国耻于不顾,也结社聚会,饮酒作乐,写些树碑立传,掩饰安定的诗词,反映了新风旧俗之间的斗争。  
一九逐个年,孙中山指导辛亥反动,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树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反封建礼教的新文化运动,开端影响了台州。特别是一九一九年迸发的五四运动,在台州惹起了很大的反响。当时由进步学生和社会青年组织的“台州救国协会”,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移风易俗、建立中华的主张,并且在台州各县积极展开宣传。对封建迷信和妇女缠足等落后风俗,停止了揭露和批判。  
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台州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读书的大专院校进步学生,受党的影响,把马列主义思想传播到台州来。宣传反帝反封建道理;还和当地青年学生一道,运用演“文化戏”的方式,教育大众废除旧俗,实行新风。如有一次演戏前,先向观众讲述男女对等的,讲女子应当和男子一道参与社会变革,不能再躲在闺阁中抚弄青丝发,涂脂抹粉,做男子的隶属品。接着,演《劝剪发》。四个女学生在演出时现身说法,当众剪去本人头上的青丝发,使台下的妇女大为感奋。从此,青年女子剪发之风,在台州盛行起来。其他剧目如《劝勿带耳环》、《我不如笼中鸟》(反映受封建礼教压制的媳妇内心的苦恼)、《空谷兰》(反映后母优待前妻子女)等等,都很有教育意义。大众非常欢送。“文化戏”当时关于废除台州旧俗、促进肉体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进步青年的鼎力宣传和社会的停顿,封建礼教在台州逐步被废弃。妇女“天足”和寡妇再嫁,已不再被人耻笑。思想比拟开通的青年,大都追求自在婚姻。结婚时不再采取旧的迎娶方式,而是由主婚人和证婚人掌管,举行简单的婚礼,俗称“文化结婚”。  
与此同时,随着山海之利逐渐开发,台州的消费风俗,也起了变化。特别是海上渔业消费,过去都是一家一户用较小的“水刮船”,在海边捕鱼,捕得的数量不多;这时都改用较大鱼。《台州府志》记载:渔民们为了捕更多的鱼,“北走崇明,南距瓯闽,……‘红头’渐多,至千余对”。为了顺应新的消费需求,老渔民、老石匠和老工艺人和商铺,都招收大批徒工协助工作。于是,各种拜师学艺风俗,都在构成。  
三、台州路桥的习俗有哪些  
没吃过山东煎饼或北京春盘的外地人,大约想象不出台州食饼筒的滋味。食饼筒是台州人端午的主食。终年吃米,端午吃麦,这在南方滨海城市,习俗的确有些别致。  
做食饼筒要先从麦饼开端。将麦粉和成湿的粉团,在鏊盘上摊成薄饼即成。一面先烙定型,随即翻身烙另一面。不待饼黄就出锅,这样络出的饼才软和好卷。薄饼都是街上买的,每块八毛钱。端午这天,家家不蒸米饭,但照常炒菜,且种类比昔日还要多几样。常见的素菜有:土豆丝、绿豆芽、芹菜丝、洋葱丝、茭白丝,黄豆泥,土豆泥。荤菜有:肉丝、鳝片、肝片、鸡蛋皮、肚丝等等。还有炒米线,炒绿豆粉之类。留意,这里没有用到海鲜,好象是成心不用的。大约要凑成十种菜肴才好。菜重量不用多,但要分开炒,分开放。吃时将买来的饼摊在桌上,将上述的菜,随个人意愿挑几样,摊到饼上。然后象卷席筒那样卷起来,卷至一半时,将一头折起来再卷,这样食饼筒在竖起来时,不至于流汤淋汁。饼筒卷好后,径约寸半,高五寸有余,用双掌相握,即能够低首咬食。普通饭量的男人,吃一只就饱了。女人和孩子饭量小,有的半只就够了。卷时假如两头折角,卷好后从中间切成两段,即为半个。宾馆里待客的食饼筒普通比拟小,也是切成两半的半只,旁边配有一小碗特地调制的油汤,吃时将汤灌入食饼筒中,滋味更好。台州酒店都用食饼筒做招牌点心,招徕顾客。  
素常在家中吃食饼筒,照例要配碗萝卜(方言叫菜头)排骨汤的。边饮边食,“滋溜滋溜”很有味的样子。吃时大人小孩都会由衷地说一句,“由好巧格!(真好吃啊)”。渔市有一种软骨的海鱼叫水孱,用它和豆腐煮汤,其味亦好。吃水孱是能够不用牙咬的,将鱼段归入口中,用舌抵住,收腮一吸(方言叫呼,称吸为呼,趣极),肉骨即离,嫩比豆腐。其骨亦柔滑,无刚性。所以有当地人也称水孱为豆腐鱼。水孱犹宜于没牙的老人,和怕鱼刺的孩子。  
居家过日子,台州人没有不喜欢食饼筒的。但是这种吃法却几有些北方人的影子。依据我的领会,食饼筒应当来自于北方。有两种可能,一是抗倭的戚家军从北方带来的。最早应当是在兵士间传播。做一块麦饼,将菜裹起来食用,既便当行军打仗又美味可口。它不用碗箸,能够减少部队后勤保证的压力。二可能与满清的旗兵相关。梁实秋先生写过一篇北京小吃的文章。文中提到的春盘,与台州的麦饼最为相类。也是以饼裹菜,吃法上没有什么不同。台州滨海,在清代海禁期间,戍边旗兵的一些饮食习气,可能影响了台州某些饮食习俗的构成。  
食饼筒是台州温黄平原独有的食品。端午吃食饼筒者,大致散布于黄岩、椒江、路桥、温岭三区一市。至于台州的其他市县,也有不少人家吃“麦油煎”。“麦油煎”是食饼筒的另一个别名。台州周边的宁波、温州、绍兴、金华,没有吃食饼筒或麦油煎的习俗。  
端午放假前,同事鲍阿姨请我去她家吃麦油煎。她用手指了指不远处的白色建筑群,说她家就在那里。我想非亲非故,又是端午,大约不便作客的,便谢辞了她的好意。  
办公室周小姐说,商城左近的“都市贝贝”、“四季百盛”餐馆做的食饼筒滋味最为地道。明天朱朱反正要逛街,中午就带她去“都市贝贝”吃食饼筒,看看与自家做的,终究有什么不同。  
四、浙江申台州市路桥区的春节习俗有哪些啊?例如二十几日应该做些什么?还有一些习气那等等……  
各位大虾帮帮助把、狠急的、拜托啦!!!!!  
就是浙江的春节应该做些什么啊?  
春节的风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祝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开展中,构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习气,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期就有春节扫尘的习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意图是要把一切穷运、倒霉通通扫出门。这一风俗寄予着人们陈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降临,家家户户都要清扫环境,清洗各种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四处弥漫着欢欢欣喜搞卫生、干洁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氛围。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将事前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听说压岁钱能够压住邪祟,由于“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能够平安全安渡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元旦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以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能够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珍藏,磋商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五、路桥各地传统习俗节目  
春节里,路桥各地节目精彩纷呈,各具特征的戏曲扮演、传统的“比大猪”庙会活动以及意愿者为村民拍全家福等活动,给繁华的春节添加了别样的底蕴。  
福气到家新年分割线  
“比大猪”  
正月初八上午,路桥区峰江街道举行了传统的“比大猪”庙会活动,吸收了五六千村民前来参与。  
“比大猪”是当地绵亘了的上百年的传统民俗活动,也是最有特征的习俗之一。每个村都精心选择出本村最肥的一头猪,洗刷得白白净净,破开的肚皮下垫起了个两尺高的斜架,它们身贴红纸、口含金桔、头顶红缎、耳挂灯笼、现场25头猪好像受阅的方阵依次排开,十分壮观,依照个头重量比出上下,预示来年村民生活能节节高。  
每年正月初八举行正式的“比大猪”活动曾经持续30多年了,颇受当地老老少少喜欢,他们希望这个传统风俗可以持久地保存下去。  
戏曲扮演  
在桐屿街道山羊居,一场场戏曲展演活动给村民们带来了《九斤姑娘》、《哑女告状》等经典剧目,吸收上万名观众,将戏台围得风雨不透。  
越音袅袅,鼓乐悠扬,前来看戏的台下的观众大多是乡村老戏迷,他们陶醉在戏曲的意境里,在欢声笑语中感受新春。  
春节里,路桥人有过年有赶集、看大戏的风俗。今年春节,镇文化站组织一些传统优秀曲目,节目轮番在各村居登台,让村民过一个热繁华闹的喜庆年。  
公益“全家福”  
春节期间,台州市路桥区摄影家协会30多位意愿者展开一场以“摄影进万家,暖和全家福”为主题的公益摄影活动,在路桥区桐屿街道飞龙湖区凉溪村为村里准备房屋拆迁的村民拍摄“全家福”。  
摄影意愿者分组进村,深化各村(居),为一户户人家精心停止“全家福”照片摄影,用定格的影像,在房前、门口、车边,记载和复原村民的日常生活,为村民留下一个称心的照片。并将打印制造好的相框作为新春小礼物赠送给村民。这也是路桥摄协在春节期间为民效劳、送文化下乡的重要活动之一。  
六、路桥区结婚风俗  
1.其实算命红纸写了要三到五点起来面对东南化装的,只是我们不在意这些就没照做(假如一定要那么干,能够起来画一笔眉毛)  
2.戴铜镜,只要怀孕的新娘能够不戴,其他状况下都倡议戴上,特别是结婚当天有孕妇来喝喜酒的(更不能够正面对着孕妇),假如说没有,那也可能是你不晓得人家怀了,有备无患。能够脖子上也能够腰上。说是进门的时分翻一面,反正我是没掏出来再翻。我是红绳穿起来挂脖子上然后塞衣服里,不影响美观。铜镜普通家里传下来的,没有能够借来或是卖黄金的店面都有,我买来35块钱。  
3.我朋友非要跟我说右脚进门,后来被洗脑,进门的时分战战兢兢右脚先进去。。。  
4.普通来说,女方爬上婚车半路就不能下车,直到进门然后就不能出门了。只是如今大家要么拍外景,要么又去酒店吃饭,关于老思想就看婆家有没有想法了,我是压服了我婆婆要换白色婚纱出门拍外景(毕竟结婚就一次,毕竟请了跟拍)  
5.结婚当天不能发脾气,然后我家胖子就被我叔叔灌酒欺负了,我又没法发作。喝了不断升杯就倒的胖子回家葛优躺了,幸亏下午外景苏醒过来不受影响  
6.听说结婚那天家里不能关大门,父母不在家就需求有邻居看顾,我老娘不放心非要本人留家里管着  
7.婚房的门不能关,晚上新人睡觉了关了就不能再开了(听说新娘把本人衣服压新郎的衣服上,以后就能管住他)  
8.男方家里的镜子不能照,都要贴红纸,所以卸妆全靠本人觉得啦  
插播一下子孙桶的风俗,我们的桶就小商品十几块钱塑料的,放衣柜里,桶里除了红鸡蛋还放小酒壶跟头发,酒壶里装的是菜油(至于为何放这样的酒壶,看图)。我看我婆婆还装了五色谷跟棉花球一样的东西。  
9.结婚当天男方提供香烟和西洋参,女方本人准备喜糖。手上抱着的孩子也有香烟喜糖的份,人手一包烟糖,桌上放两包供宾客酒席上抽(我婆婆家办三天,三天都是人手一包烟,有的人是前两天桌上放两包不按人头分)。西洋参我是按一户两份,我婆婆家是一户一份  
10.男方家的小家电,窗帘都是女方采购,床是男方担任,窗帘挂的时分留一个角结婚前一天再挂,床也是结婚前一天再挪端正  
11.出门都是从家里分开的,所以我也是回到家里拜过后才算出门,宾馆和酒店都算不上正式出门。(为了这出门,家里人都不同意我找宾馆,最后还是沟通下来随我)  
12.男方吃了饭就本人回去了,留下伴郎和伴姑。等我进门的时分他们要分开家到旁边的房子里不能和我碰面,直到我进门了才出来  
13.伴娘伴郎伴姑的人数为双数,而且我婆婆这边说伴郎得是没有结婚的男孩,伴姑也是一样。伴娘无所谓结没结  
14.媒婆送礼。媒婆在结婚当天拿一条厚毛毯给新人跪拜用。我婆婆准备钱跟猪肉给媒婆,然后当天媒婆在女方是没有西洋参,男刚才分西洋参,新人跪拜了家里老人后就是媒婆,再亲戚。  
15.长那么大其实没见过新人用红伞,看了我朋友用过后,她就让我用,她是临海的,挡什么详细的遗忘了。反正冲着她的伞美观,我也想戴,然后结婚的时分就准备了  
七、路桥区饮食风俗与特产  
1、食饼筒  
食饼筒是台州一种十分地道的小吃,详细做法是外面用一张面皮,然后包着猪肉、土豆丝、豆腐干、炒米线、鸡蛋丝等。  
2、炊圆  
特征的小吃,经过糯米粉揉成团,然后用手工制造成形,再用蒸笼烹饪而成。  
3、豆面碎  
是用红薯粉制造而成,食用时通常会参加碎排和虾皮。  
4、冬至圆  
用糯米粉揉成团,然后制造成圆的外形后用蒸笼蒸,跟炊圆不同是冬至圆里面是每月馅的。  
5、姜汤面  
制造姜汤面的主要资料有米线、猪肉丝、虾、贝壳、荷包蛋等。  
6、番薯庆糕  
用糯米跟番薯粉用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同,然后加上白糖或者红糖后放到炉子上蒸熟即可。  
7、蒋山竹笋  
蒋山竹笋,已有千余年历史,记载于宋代时传播较普遍的乡谣:“蒋山竹,下洋峙谷,长旬屋”。蒋山6000亩竹笋基地,地处海拔150米的黄泥山上,土质丰厚,环境优越,出产的竹笋绿色无公害,笋质洁白,细嫩,味鲜肉爽,口感极佳。蒋山竹笋,营养丰厚,含大量纤维素及维生素、蛋白质、多糖体等。常食竹笋一有促进食欲,协助消化,解除便秘,保肝健脾等作用,二有促进肌体妖嫩纤细,皮肤皙白的保健美容美体作用。  
8、光饼  
简介:中有小孔能够串绳,便携带,俗称“肚脐饼”。光饼扁圆形小麦饼,炉烘胖发,半脆半软,可口而便保管。中有小孔能够串绳,便携带,俗称“肚脐饼”。传为明戚继光抗倭时军士所带干粮,故又称“光饼”。  
9、黄岩蜜橘  
黄岩蜜橘属芸香科,又名早橘。宽皮橘类。树势强壮,分枝不,耐寒、耐旱、怕涝,抗病力强,是丰产稳产的早熟种类之一。果形扁圆,顶微凹;成熟后橙黄色,油胞小而密生,润滑;皮薄,易剥;果肉鲜黄、娇嫩,汁中量,甜酸适口,略带香气。10月中旬上市。除供给国内市场外,还运销10多个国度和港澳地域。  
八、路桥区著名景点  
【妙智寺】妙智寺建于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之年(960)。宋《嘉定赤城志》载,所奉灵感观音从四川扛来,到路桥再也扛不动了,而且彩云环匝观音像,于是就在此建寺。  
【东岳庙】东岳庙位于三桥庙北,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年(1574)。东岳庙,旧为五保议事之所。庙宇建筑群由山门、过常殿、大殿、娘娘殿、后殿组成,建群参差有致,气势雄伟,庙内共供奉着大小几百尊塑像,其中大的塑像有50尊。  
【陡门宫】位于塘桥旁,明嘉靖年间建。嘉靖三十七(1558)年四月,倭寇从栅浦分路焚掠路桥、长浦、泽国、沙角等地。戚继光率领民众抗倭,部下四将:孔、傅、朱、章,一马当先,英勇牺牲,民众立庙奉祀,尊为元帅。门口建有戏台,每逢农历十月十六,称为元帅寿日,有戏班演戏。  
1949年后,移作他用,戏台亦改建民房。1994年4月经原黄岩市人民政府批准为道教活动场所,改名为“陡门宫”。  
【文昌阁】文昌阁位于南星桥(俗称磨石桥)侧,三汊水交流处。建于清初,康熙十三年(1674)三月,耿精忠响应吴三桂叛清,疾速占领福建,接着派曾养性攻浙江温州、台州。曾养性进攻黄岩前,驻兵路桥。为了不打搅居民,曾养性调查环境,在南星桥畔筑堤填址,驻扎军队。“三藩”平后,文昌阁却留了下来。文昌阁祀文武二圣。前有二层楼三间,兼当大门用;后有二层楼五间,是主房;左右各有二层厢房三间;最后是平房八间。门楼上是“奎星楼”,用四正柱立于浮雕的大青石磉上,雕梁画栋;  
【陶氏际平堂】在南栅东数十步。嘉庆五年浙江巡抚阮元治海防,留宿于此,用八分书为题堂扁。后屋毁于火,陶氏犹世守此扁。  
【李诚敦说楼】李诚在石曲建有“敦说楼”,藏书数千卷,多善本,为两浙藏书家之一,编有《敦说楼书目》四卷。至民初李氏家道中落,藏书亦尽售别人及被用于糊壁或生火者。后敦说楼失火,未散的藏书全部被焚。  
【蔡氏是亦园】在石曲。蔡尧家颇富,于所居南傍水构屋,种花满畦。  
【杨晨故居】路桥河西街“杨家里”,是晚清进士杨晨故居。杨晨曾任监试官、同考官,监察御史,工科、刑科给事中等官。杨晨立朝敢言,所陈动关国度大事;他为中央灾民求赈;还在北京、上海等地筹建台州和黄岩会馆。中日甲午海战后,杨晨辞官还乡,投入到家乡建立事业中。他集资兴办“越东轮船公司”,创始台州的航运事业;他还兴办多所实业学校;筑鉴湖,倡导种桑养蚕。  
【宾兴祠】路桥宾兴(助学)事业,在同治十年(1873)由杨晨的父亲杨有声与本地人共同捐立。石曲李曲东首先捐田30亩,后逐步添购到370多亩,将每年所得的租谷收入供应读书人去省乡试、去京会试时的川旅费。光绪二十八年(1902)建造宾兴祠于东岳庙对面关庙之侧,有楼屋7间、平屋2间,并置谷仓。光绪三十一年(1905)科举废,一切长进分给小学奖金及文官考试游学川费。为留念创立宾兴的乐助人,不断在重阳节设宴款待乐助人的子孙。并举行祭奠乐助人的徽祭典礼。后阶段,只需路桥人有中学毕业以上学历的都能够享用分猪肉的权益,数量减少到每人二市斤。  
九、名人  
陈安宝(1891~1939),字善夫,1891年出生于浙江黄岩县横街乡马院村(今台州市路桥区横街镇马院村),少时父母双亡,家境贫困,作新小学校长准免费入学。20岁参军南京入伍生队,后入湖北陆军准备学校。民国5年(1916)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科第3期,任浙军2师连长,营长。1926年,参与北伐,大小40余战皆捷,升79师中将副师长,1935年任师长。1937年抗战迸发后,率部参与淞沪会战,痛击松井石根指挥的日本华中方面军,立有战功,1938年夏提升为第26军军长兼第79师师长,移驻江西永修,12月专职26军军长。1939年5月6日,在南昌会战中激战日军,中弹牺牲,终年49岁。1940年7月7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赠陈安宝烈士为陆军上将。  
陈叔亮(1901—1991.7),名寿颐,著名工艺美术教育家、书画家,原黄岩保全上陈头村,今路桥区峰江街道人。三十年代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曾任中、小学教员。“七·七”事故后,率领一些爱国青年赴延安。1938年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曾参与延安文艺座谈会。1946年任山东《海滨画报》社长,1951年任华东文化部艺术处副处长,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处长,艺术教育司副司长,1958年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二、三、四届理事。1981年5月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首届副主席,掌管日常工作。擅长中国画、版画、书法。  
方国珍(1319年―1374年5月8日),又名方谷珍,台州黄岩(今浙江黄岩)人,元末明初浙东农民起义军首领。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