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磐安县民间习俗

  • 风水民俗
  • 2022-03-24 16:31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位置  
磐安县地处浙江中部的大盘山区,南北长54公里,东西宽47公里,磐安县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南翼,距上海300公里,属上海4小时经济区范畴。行政归浙江省金华市管辖,西连永康、东阳、横店,北靠绍兴、嵊州、新昌,东依宁波、奉化、台州、天台,南临丽水、缙云、仙居。  
磐安地处浙江中部,东经120.17’~120.47’,北纬28.49’~29.19’之间.东邻天台,南接仙居、缙云,西连东阳、永康,北与新昌交界,是台(州)、处(丽水)、婺(金华)、绍(兴)四州之交接地带,为天台山、括苍山、仙霞岭、四明山等山脉的发脉处——大盘山脉的中心肠段。总面积1196平方公里。  
二、方言  
磐安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金衢片。  
三、磐安叠牌坊  
磐安叠牌坊历史长久,据传,这一民间艺术方式来源于宋代,到了明代,戚继光在台州领兵招募义乌、东阳、磐安等地将士抗倭,曾在磐安玉山地域锻炼兵士,并建寨防卫。后来,一些抗倭兵士回到家乡,把军队中的阵式、搏斗、攀爬等一整套军事作战技术与叠罗汉分离起来,使这一民间艺术愈加如虎添翼。叠牌坊是整个叠罗汉活动的0,方式又分大牌坊、小牌坊、亭阁、摘荔枝等多种。大牌坊有五层,第一层5个大人4个小孩,第二层5个大人2个小孩,第三层4个大人,第四层4个大人,第五层一个大人,并排叠成牌坊外形,全部重量全靠下面的五个鼎力士支撑。亭阁也有五层,都是四人面对面站立,层层叠起,外形如亭阁,最上面的人还要扮演倒立(俗称竖蜻蜓)、倒挂等杂技动作,整个扮演场景壮观,触目惊心,蔚为壮观。参与金华市八婺十大优秀民间艺术大赛,取得十大民间扮演艺术精品项目称号。  
四、磐安炼火  
炼火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活动,主要传播在磐安县双峰、仁川、深泽乡一带和左近的一些地域。传统社会里,中央上遇到灾害、瘟疫,或是村民生病,常常要请人掌管法事典礼,又称“踩火”。参与的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活动有一定的戒规、典礼、程序,夜间在广场上举行。届时需求大量的木炭、干柴,在广场上分别堆成若干堆,燃成熊熊大火。炼火者赤膊、光脚,高歌狂舞,大声呐减,冲进通红的火炭堆上奔跑,动作粗暴有力。踩火与原始社会狩猎到野兽时围着篝火庆贺狂欢的场景颇类似,山区以篝火驱野兽也由来已久。在后世流变过程中又带上巫术颜色,以为能够用来驱逐妖魔鬼怪,祛瘟去邪,避祸消灾,成为法事典礼而相沿成习。近年来,当地民众尝试在传统根底上增加了钻火箍、在火堆中滚叉、武术等扮演与阵图,使整个活动更具中央特征和古老的艺术气氛。  
五、迎大旗  
迎大旗又称迎龙虎大旗,传播在磐安县玉山区域。据县文化电广新闻出版局潘丽霞副局长引见,最多时曾有36面大旗云集茶场庙。玉山茶场庙初建于宋代,是为了留念晋(茶神)许逊而建,庙内塑有许逊像(称真君大帝),老百姓在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都要自发地举行盛大地迎大旗活动以示留念,那一天,集茶场四周摩肩接踵,繁华特殊,家家户户都要约请亲朋好友来观看迎大旗。  
迎大旗是磐安著名习俗之一,与大纸马、大凉伞、大宫灯并称“四个呆头大”。《磐安县志》载:“农历十月十六日,从各村来的大旗均竖于茶场庙前田畈中,主竿1根,撑竿60根,放松索8条。主竿分上下两段,下段为一根大杉木做成,套在下段之梢,衔接处用9个铁环紧扣。60根竿头系于套接之处,似伞架。主竿顶旗头。旗头高2.5米,直径1米。形如葫芦,饰以流苏。旗头下系麻绳8根,为旗索,备竖旗时用。旗面套在主竿上段,用绸300丈做成,上绘龙虎凤花鸟,边饰翠布。旗竿下端有井字形脚架,供迎竖时扛抬。参与迎竖者称旗脚,每面需120个壮汉”。  
“十月十六日迎大旗”是磐安县玉山地域各村云集茶场庙,举行浩大的庙会活动。一为留念真君大帝许逊,二为祈求来年五谷丰收,百业兴隆。迎大旗为留念晋朝人许逊。许逊,晋道士,曾为旌阳县令,感晋室纷乱,弃官东归,周游江湖,宋代封为神功妙济真君,即神话中的四大天师之一。玉山,是唐代贡茶“婺州东白”茶叶的主产地之一,赵基(瑾山先生传)云:“茶场者,故宋所催茶地也,自东晋始”。《浙江乡村旅游志》载:“玉山茶场初建于晋……据传,许逊者,以传播道教文化游历于此……派道徒带名茶样品回去施茶,许仙逝后,立坛留念”。玉山的茶叶能销往四处,与许逊有关,本地奉其为“真君大帝”。以前茶场殿前曾有一碑记载其恩德。  
迎竖大旗系为道教之仪,源于战国,始于东晋而盛于元明。当在南宋,相传所迎的旗原来不大,后越变越大,以示盛大,至今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普通的大旗长17米,宽16米,计270多平方米,大约用绸360米,大的有600多平方米。中间彩绘宏大龙虎凤。故称龙虎凤大旗。最多的年份曾迎四十面。  
迎大旗典礼非常壮观,几乎令人张口结舌。三声龙炮响过,锣鼓齐鸣。一声号令,众人一齐用力,大旗缓缓竖起。旗杆由一根12米长笔直的杉木,接上一根15米长的毛竹,箍钉而成。共27米长;竖旗需52个青年或壮汉,24个担任竖杆,24人各担任衔接支撑旗杆中部周围的毛竹。4人担任4根系于顶端的牵引索,3人担任系于杆的3根牵引索,使旗迎时垂直稳定,1人担任1根开路索。尚有许多担任围护或接替。旗一竖正,一时龙炮震天,锣鼓声动地,群情喝彩雀跃。竖起后,由众人找抬,冉冉绕场一周,此后固定于场上。  
六、铜钱鞭  
相传,南梁昭明太子萧统,通晓文墨,为避谗,于大通初年(公元527—530)隐居大盘山。带龙马二将除暴安良,为民除害,还亲身上山采药为人治病,并率领山民种植药材,后世尊萧统为盘山圣帝。听说龙马两将使得一手好鞭法,习用马鞭为兵器,战时马鞭舞得呼呼生风,犹如蛟龙戏水,惊天泣地。后来,大盘山民模拟龙马两将的兵法,创制了一套马皇鞭,战时的鞭法逐步演化成为一种集文娱、健身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大盘山民为留念萧统,在大盘岭头建昭明院,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据传是萧统得到成仙的日子),边舞边敲称为“打马皇鞭”,用以祭奠盘山圣帝。后马皇鞭又演化成镶嵌铜钱的竹棒,故又称“铜钱鞭”。铜钱鞭阵容大,动作漂亮,在我地传播普遍,是一种优秀的民间艺术。  
七、玉山大鼓  
玉山大鼓经过开掘整理,交融南北鼓乐精华,刚柔并济,内涵丰厚,乐手们用锣、鼓、锸敲打合奏时的欢跃、平和与热烈来表达节日的欢跃和歉收的喜悦,粗暴豪迈的鼓点和振奋人心的节拍彰显盛世豪情,展现新乡村气候和新农民风采。是近年来我县民俗节目的一大亮点,前不久,代表金华市参与了第二届浙江省“千镇万村种文化”展演活动,并获奖。  
八、四轿八车  
四轿八车传播在深泽乡一带。道具有四把花轿,八辆彩车。每轿中坐一姑娘,另有两个轿夫,两个丫环,两个媒人,边上还有二人提灯笼;每辆车中坐一个姑娘,一个车夫在后边推车。扮演时,乐队在前,后跟媒人,接着是花轿,轿与车按一把花轿后距离两辆彩车反复排列,列队纵向向前推进。在广场上扮演先绕大圈,然后插花走阵。轿扮演者动作谐和,走两步退一步,同走十字步,坐轿的人与轿夫配合默契;车夫推车,步伐是进一大步,另一脚跟进一小步;媒人动作滑稽诙谐,全部人员还要扮演遇到风雨时的动作。整个扮演愉快.  
九、磐安县春节风俗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分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元旦才爬上岸,吞食家畜伤害人命。因而,每到元旦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规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元旦,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现象,只要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规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依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氛围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忽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平安无事非常惊奇。这时,老婆婆才豁然开朗,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愿。这件事很快在四周村里传开了,人们都晓得了驱逐“年”兽的方法。(客家人的传说)  
从此每年元旦,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逐个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习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十、磐安县丧葬风俗  
浙江省一带人死后多为土葬。旧时丧葬典礼复杂而繁琐,而且有浓重的迷信颜色。老人弥留之际,子女必需侍立左右,直至逝世,俗称“送终”。瞑目时,烧草鞋、雨伞、包袱、香纸、锡箔,叫做“送盘缠”。将遗体置门板上,移至中堂或堂前右侧,头垫七块瓦片,面盖草纸,口含一枚红纸包好的铜钱,脚后点一盏青油灯。同时差人带一把雨伞往亲友家报丧。到亲友家,将雨伞顶朝上,竖于门槛上,亲友接到凶讯,即备礼前往吊丧。女婿送寿桃、粽子、猪头、全鸡、全鹅;普通亲友送香纸、寿被、挽联、绸缎被面等。入殓,俗叫“落材”。殓棺前给死者梳洗更衣,然后由长子捧头,女儿或女婿捧抱进棺材,放入木炭、石灰包,再将亲友送来的“寿被”逐个盖上,并由女儿、媳妇报送者姓名,最后合棺,谓称“封材”。  
出殡典礼最为盛大,富有人家,出殡前要请道士做三日天夜道场,超度死者,叫“做功德”。出殡日,要请有位置者宣读祭文,燃烧神像,子女披麻戴孝,足穿草鞋,在孝堂拜见吊孝亲友。出殡时,女婿举坟头伞、背纸钱袋前导。亲友戴白帽、白兜、捧香随后。一路鸣锣击鼓、吹唢呐、散纸钱,直至墓地。棺材入土后,以砖为廓。晚上备“白事酒”宴请送丧亲友,回赠每人毛巾一条,或白布五六尺,谓“谢孝”。建国后,丧礼的封建迷信内容大多废弃,葬仪从简,普通以送花圈,佩黑纱、小白花,举行追悼会表示哀悼。1979年后,城镇逐步通行火化,乡村仍以土葬为主。  
十一、磐安县饮食风俗与特产  
磐安县是“中国香菇之乡”、“中国药材之乡”、“国度级生态示范区”、“中国香榧之乡”。  
为顺应全县药材、香菇、茶叶等六大农业支柱产业开展的需求,1998年中国磐安特产城正式开业。市场占空中积19950平方米,建筑面积15731平方米,总投资1540万元。内设药材、饮片、鲜菇、干菇等买卖区,年买卖额2.5亿元,可同时包容1万多人上市买卖。特产城是磐安县投资最多、范围最大、层次最高的农产品龙头市场和县重点市场。产品销往大江南北,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的主要市场上占有很大重量。  
特产买卖区的磐安深野农特产批发商行运营食用菌类:香菇、木耳、银耳、喉头菇……;土产类:山茶油、土蜂蜜、小溪鱼干、泥鳅干、黄花菜、山珍果、笋干、蕨菜……;茶类:磐安云峰茶、龙井茶、银针茶、野生金银花茶、野菊花茶、小叶苦丁茶等。  
1、磐安三角叉:磐安的三角叉其实和新昌的芋饺是同样的东西,是磐安人逢年过节都要吃的一种中央小吃。鲜美可口,既糯又柔。  
2、方前扁食:扁食是方前当地人一年到头常吃的食物,严重喜庆事宜及亲朋好友来访,扁食是不可或缺的点心。  
3、磐安拉面:又叫抻面,是一种特征小吃,制造拉面的时分,配料十分考究,拉面师傅的功夫一定要好,同时,汤料也十分考究,十分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欢。  
4、红葱烧腊肉:磐安的红葱烧腊肉是十分有名的,主要原料是腊肉、红葱头、红椒、生姜、葱以及各种调味料,具有腊肉的腊味儿、香味儿同时一点也不油腻,是十分共同的滋味。  
5、清蒸石斑鱼:石斑鱼无论咸水还是淡水,都是鱼中的名品。淡水石斑鱼也并非磐安独有,但磐安石斑鱼个小、体瘦,强健有力,引味和回味都有无量的魅力,不论是干烧还是清蒸,都会给人留下十分深入的印象。  
6、饺饼筒:饺饼筒是磐安县方前一带特有而最具特征的食品,将各种菜摊在饺饼皮的一端,外形成一条状,接着把饺饼皮连同菜筒起来,饺饼筒称号也因而而来,之后放在锅中加油烤,焦黄酥松。  
十二、磐安县著名景点  
【昌文塔】在县城安文镇北,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六月。塔高43.68米,围24.58米,径7.85米。为六棱形七层楼阁式空心砖塔。塔基用条石砌成,塔身全用特制砖,石灰夹缝,外用石灰掩饰,飞檐上翘,外型漂亮。塔每层有三个拱卷形门洞,塔内置有楼梯,铺设楼板,可回旋而上。塔顶铁葫芦用四条铁索固定。建资由安文陈姓捐算。为风水塔,意为使安文兴盛,故名“昌文”。郭一鄂作有《昌文塔记》。原塔顶铁葫芦已倾斜,1987年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1988年竣工,耗资近3万元。1984年重新发布为县级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万工堤】俗称万工城,位于县城安文镇文溪上游西南侧,为使三溪合流改道而建之水利工程。初筑于宋。明景泰间,由陈仔堂加筑“高三丈,长三里,宽二丈,叠石为堤,亘石九重”。嘉靖间,又在城上加筑胸墙。墙内可装备火铳、台枪以防寇,遂为防洪、灌溉、防御之综合工程。因工大资巨而命名“万工”。建国后,重修三次。城上有“永济桥”,为明代所建,今已改建。1984年,发布为县级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夹溪桥】位于尖山镇夹溪岭下,明嘉靖十七年(1538)始建石桥,后屡屺屡建,今之轿建于清代光绪二十一年(1895)。桥高15米,长38.5米,宽6.8米。两岩岸山势险峻,水势湍急,“凿山而垒,腾空而渡”甚为壮观。桥栏上有意味治水之三把石斧和蚊龙图案之雕琢。桥上可俯视“十八涡”之局部景观。明刘悫有记。1990年发布为县级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蔡氏宗祠】位于双溪乡梓誉村,朝东南,背山依水。初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现存大局部为清代建筑。宗祠平面为一纵轴线规划,分别由牌坊式门楼、天井、前厅、穿堂及二小天井和后厅组成,前厅、穿堂和后厅组成“工”字形。整条轴线长32.25米,宽12.4米,成一矩形的平面。其中前后厅檐柱,内拄均虽棱形,有侧脚,柱身上端成卷杀,柱础鼓形,屋檐用勾头滴水。整座建筑梁架构造为穿斗式和抬梁式相分离。宗祠里尚存朱熹题赠的“理学名宗”匾额。1990年批准为县文物维护单位。  
【钟英堂】位于双溪乡梓誉村,建于清乾隆年间。其平面规划为一三合院的建筑,有正厅三间,东西厢房各六间,正厅拼柱全部用抬梁式,厅房拼柱用穿斗式,柱础为带圆点的鼓式形。1990年批准为县文物维护单位。  
【花台山】又名銮舆山、金交椅,位于县城安文镇西侧,今建有宾馆。明陈怀堂开基于山下,建中和堂(今县府款待所)。宋建炎初,陆游幼时寓居安文曾游此山。有“非乌”诗传于世。1951年中共磐安县委设于此。1983年磐安恢复县建制后,县委、县府又曾设于此。  
【石霞岭】俗名西华岭,位于深泽乡、双蜂乡之间。《金华府志》(清·康熙)载:“有日月潭,广亩。”又载:“其上石壁,赤白相间,圆,各二三尺许,如日月状,故名。”  
【短命岭】又名长蛇岭、殊闲岭,为安文镇之东北屏蜂。康熙《金华府志》载:“短命岭高七百丈。”岭上有二亭,中享有住户,施茶;上亭可憩。岭顶为台地狭长盆地,名曰殊闲,其境甚为幽雅。  
【斤丝潭】位于云山乡陈华坑,离城15公里,由瀑布冲击而成。相传水深无底,曾有人以一斤蚕丝结铁放试,丝完而末到底。潭内有赃物沙石树木积存时,偶然水从底部冲出将其物翻出,曰:“洗潭”。旁有龙王庙。周围林木蔽荫。  
【安福禅院遗址】又名安福寺,古名安文寺,位于城区环城南路。建于唐代咸通八年(867)。开山僧为古心和尚,宋代绍兴间住持为葛禅师,陆游《别僧诗》。清代名僧为智员、雪山、普祥、普瑞等。今已废,其址已辟为粮库和粮油厂,山门外之大樟树仍踞于公路中。  
【马鬃岭】位于维新乡龙溪村(现名孔家鸟)与仙居县接壤处,离县城55公里。明代嘉靖三十三年(1554)倭寇犯台州。于岭上筑寨,屯兵以备。寇屡犯境,义勇陈百二率众迎战于破岗岭,挫其前锋,寇遂走。清·光绪《仙居县志》载:马鬃岭“延袤三十里为婺台之咽吭,草径坎坷,苍崖陡绝有似马鬃,故名。上为黄山瑞岩村。有药包岩、断井坑诸胜。明嘉靖间,婺人御侯寇于此,石垒犹存,伤呼风门岭。”康熙《金华府志》载:于明嘉靖三十五年筑马鬃岭寨,以御倭寇。  
大盘、高二及始丰溪、溪沪港流域地域高山堆叠,为古代统治者“力所不及”之地,又是至天台、仙居要道,古代名人多有隐居,胜迹较多。今选载6处。  
【大盘山】位于大盘、云山、墨林、双峰、仁川等乡之间,海拔1245米。山顶有湖潭,终年有水,旁有洞。旧志载:相传为南梁昭明太子萧统读书处,后入建腾云宫以志留念。明陈修蟾有《大盆山诣昭明太子祠》诗,又清俞允撰有《盘山洞》诗传世。山岙有村,曰王隐坑.《民国东阳县志稿》载“昭明避谗寓居于此,故名。所遗金钟一枚,于宋时贡于朝廷。”后人以昭明为大盘山之神,称“盘山圣帝”。在大盘岭头建有应济庙,塑梁昭明太子像。庙前有古柳杉一裸,胸围8米余,高25米。挺拔入云如华盖,传“为千余年物”。至今尚存。  
【红军洞】位于高二乡栗树坑村坞导佑自然村(又名坞大义)以南1公里之大平头坑。左右与后都是悬崖绝壁,前有巨石阻挠。1940年底,范连辉等10多名红军战士曾在老百姓的掩护下于此养伤。  
秀美磐安  
秀美磐安  
2012年7月5日,百杖潭景区荣获国度4A级旅游景区,也是磐安首个国度4A级旅游景区。  
十三、名人  
【胡大纯】(1792~1841),胡宅人。清代道光二年考中武举人,授右营千总,兼管江山县汛事,后升任金华守备。  
【厉熙彪】(1930~1975),尖山镇人。小学毕业后以优良成果考取绍兴中学,即以公费就读。后因抗战,政府对公费生的津贴减缩,改读杭州师范。1948年参与党的公开工作,解放初授命在省城组建青年团,接着去参与省委在嘉兴的土地变革试点。完毕后回杭,先后任团省委学校工作部副部长、部长、副书记,浙江省青年结合会秘书长、副主席,全国青年结合会委员,出访过朝鲜、苏联等国度。“文革”期间,反对打倒一切,坚持维护老干部,因此也遭到冲击。派到省五七干校任指导员。1971年调回省委政工组,担任工、青、妇一线,筹备恢复工、青、妇组织。1975年回家省亲因医疗事故而逝世。平常上下班回绝小车接送,自乘公共汽车,生活简朴。  
【张荣甫】(1922~1991),原海军机关直属门诊部主任医师(副师级)。九和乡后箬岭村人。  
【陈修斋】(1921~1994),教授,博士生导师。尚湖镇尚湖村人。1945年毕业于重庆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外文系,继尔任中国哲学会西洋哲学名著编译委员会研讨编译员。1949年起历任武汉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武汉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教授、博士导师,外国哲学研讨室主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理事长,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副理事长。专业研讨方向为西方哲学史。著有《哲学史简编》(合著)、《欧洲哲学史稿》(合著)、《欧洲哲学史上的经历主义和理性主义》(合著);翻译作有《希腊思想和科学肉体的来源》、《人类明智新论》、《莱布尼茨与克拉克论争书信集》等。1988年获国度教委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终身从事哲学史的研讨,1994年逝世于武汉。  
【陈品贤】(1945~1995),安文镇五指岩村海螺人,浙江省公安厅副厅长。  
【陈炉庆】(1923~2002),安文镇康庄人。曾任国民党政府台湾基隆市行署署长,台北市警察局警察长,海港港督等职。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