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置
诸暨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会稽山脉与龙门山脉之间,浦阳江中游。北纬29°43′,东经120°14′。毗连绍兴市柯桥区、嵊州市。东阳市、义乌市、浦江县、杭州市桐庐县、富阳区、萧山区等县(市、区)。全市面积2311平方千米。
二、方言
诸暨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
三、婚俗
诸暨婚俗历史比拟久,很多东西保管的好,一顶八抬花轿,两侧各有身着清一色长衫的六名行郎压阵保驾。行郎由男方延请,在吹吹打打的迎亲中,他们手提轿灯,前呼后应,显得特别招眼,把男方夸耀虚荣的戏唱足了。
四、诸暨蛋雕
蛋雕,亦称“蛋壳雕”,是用雕琢手法在蛋壳上表现绘画效果的一种外型艺术。蛋雕艺人在禽蛋薄薄的壳上雕琢出各种各样的人物、风光,运笔奏刀,经过细腻纤巧的刻划。表现出婀娜多姿、清爽秀丽的纹络,精镂细雕出大千世界。不同“蛋雕”作品有不同雕琢方式,
有的仅在蛋壳外表施刀,而有的则是将整只蛋镂空,两者各有所长。颜色方面也有上色和不
上色两种,但普通多不上色,而是全凭蛋壳本性。
诸暨博物馆珍藏的一套蛋雕作品,为蛋雕艺人冯红伟所作。她的作品“水浒人物”是以著名人物画家戴敦邦先生所画水浒人物为底本,所雕人物冉冉如生,是不可多得的民间工艺佳品。
2013年1月,被列入第五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后溪霸王鞭
民间舞蹈霸王鞭(又作秧歌棒、金钱棍,其扮演称为打连厢)不断传播于安华镇后溪村一带,新中国成立之际,民间还较盛行。尔后,《霸王鞭》这一民间舞蹈便逐步衰落、稀有,以至埋没无闻。在《霸王鞭》这一民间舞蹈濒临失传之际,安华镇后溪村老年协会及时停止抢救,并与交巡警协作以此舞蹈方式为根底停止交通平安宣传,获得良好社会效益。
《霸王鞭》这一民间舞蹈扮演方式:男女老少皆宜,人数不限,可作单人或双人扮演,尤以集体扮演为佳。正式扮演时,务必化装装扮,男女有别,头戴彩冠或首饰,身着古式舞衣,腰束彩带,足穿花鞋,手持花棍(霸王棍、连厢)有持单棍、双棍之别,一面舞动霸王鞭使之发出悦耳的脆音(响),一面歌唱,伴有丝竹,动作和队形划一多变,众合节拍,常按274拍子和4/4拍子挥舞花棍和变换队形。演毕集体外型、道喜。
2008年11月,被列入第二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镬糍
镬糍即糯米锅巴。它以糯米为原料,以无结块,略呈焦黄为上乘。
镬糍是水乡共同别致的名点心,来客时加糖用干水冲泡,便成了一碗香喷喷的“锅糍汤”。制造镬糍是件力气活,又是件技术活,手艺普通的人制造的镬糍都是结块,并且伴有焦块,冲泡时不宜溶化。
七、赵家拳棒
赵家拳棒历史长远,最早可追溯到唐末宋初,由檀溪何氏一脉世代相传。咸丰年间,泉畈村何文庆率众抗捐,组建“莲蓬党”,后又转战浙东,花明泉村建造武祠,外聘武师,使赵家拳棒侧重于实战搏斗的一面在不时的交流与碰撞中得到长足开展,强盛的习武习尚孕育了武术名家何长海和国民党中将何竞武。
解放后,泉畈、花明泉两村武术仍有传承,在各类地域武术竞赛中偶露峥嵘。2003年,在瑞安举行的“瑞王杯”浙江省国际武术大会暨浙江省传统武术竞赛中,花明泉村民何福田、何灿雨一举夺得三项武术竞赛的第一名,荣获4枚金牌。2006年,取得杭州第二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大会单打金牌、双打银牌。
赵家拳棒以宗族血脉为传播途径、以实战应用为主要目的(后又衍生为扮演),以“崇武尚德”为思想精华,不时开展,自我完善,穷尽几十代武师的聪慧,融会贯穿各地武术的精髓,最终构成了庞大、完好、独立的武术体系。包括枪、刀(单刀、双刀、大刀)、钉叉、火球(单流星、双流星)等;中盘,包括棍棒(单头棍、吊棒、夹枪)、套拳(大小五拳、大小白虎拳)、盘五、千抓手、武松脱铐、反角短打、三十六靴、梅花结顶等;破阵,有四门刀(俗呼“开四门”)、圆圈阵、变化阵、元宝阵等。
2012年6月,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八、诸暨鹦哥调
诸暨鹦歌调来源于清中期,盛于清末民国初年,是一种以说唱为主的扮演艺术。演出多以说唱与小型杂扮相分离的方式,内容常为世俗神态,反映民间传奇、市井逸闻及百姓家常故事,而尤以男女私情为多,故常遭官司府榜禁。有一人说唱,一人伴奏;也有二人说唱,二人伴奏的。其主要伴奏乐器有二胡、三弦(或琵琶)。演唱者击小鼓打小板,曲调清丽婉转,流利悦耳,富有清爽的江南民间特征。
鹦歌会演员少,灵敏性强。有时仅一二人,无法扮演,则自拉自唱,沿门卖唱度日。后因由于越剧的崛起,许多鹦歌调艺人转到越剧界,鹦歌调艺术就日渐衰退了。解放初期,尚存少量艺人演出,到“文革”期间,就偃旗息鼓了
目前,传统艺人根本逝世,但尚存少量曲谱,尚有演唱过鹦歌调的少量中老年业余艺人。
2010年10月,被列入第四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九、十里红妆
“十里红妆”是旧时嫁女的局面,人们常用“良田千亩,十里红妆”形容嫁妆的丰厚。旧俗在婚期前一天,除了床上用品、衣裤鞋履、首饰、被褥以及女红用品等细软物件在亲迎时随花轿发送外,其他的红奁大至床铺,小至线板、纺锤,都由挑夫送往男家,由伴娘为之铺陈,俗称“铺床”。蜿蜒数里的红妆队伍经常从女家不断延伸到夫家,汹涌澎湃,似乎是一条披着红袍的金龙,弥漫着不祥喜庆,夸耀家产的富足,故称“十里红妆”。
裕昌虢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旧址位于江南古镇逐个枫桥,兴办者骆公成林。骆公后嗣为复兴祖业,维护越地古老文化,经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征集了大量的明清家具,十里红妆,牌匾字画,越绣银器,竹艺锡器及各种木雕、石雕、砖雕、铜饰等工艺品万余件,充沛显现了古越大地优秀的文化遗产,无不浸透了民间艺人杰出的聪明才智,尽力展示了诸暨式家具和工艺品大气精致的绚丽风格。从2001年开端,诸暨市“裕昌号”已投入300万资金,搜集了各种婚庆礼仪用具1000多件,已在诸暨市东白湖镇树立了“十里红妆”展览厅,并向社会开放。2012年,“十里红妆”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裕昌虢民间艺术馆的藏品,曾长期在绍兴展出,党和国度指导人-、-、李鹏、-、-、-、-、-等均前来参观,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照片。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在浙江任职期间,曾屡次前来参观指导!
2012年6月,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香榧采制技艺
香榧,呈现在距今约1亿7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为第三纪孑遗植物宝贵干果。据《名医别录》、《暨阳宣氏宗谱》等古籍内容推断,枫桥香榧历史长久,已有1300多年的人工栽培史。现存香榧林标明,枫桥香榧的范围和产量都是全国之最。从唐宋时期大量歌咏香榧的诗词中能够看出,当时枫桥一带香榧曾经作为商品流通,享有盛誉,曾经产生栽培和加工的技艺。至于清代,则曾经加工成“双熄香榧”,并贴上“枫桥香榧”的大红标签,远销杭沪苏甬等地,名扬四方。
枫桥香榧加工技艺主要分采摘、后熟、加工三大环节,每一道程序都极为复杂,依托榧农精深的技艺和丰厚的经历才干完成。传统特征工艺消费加工出来的枫桥香榧,种子成熟丰满;经二次堆沤后熟,外壳干净完好,香味纯真无异味,破壳、去衣容易,品味香酥有鲜滋味。不只具有共同的自然幽香味,沁肺入腑,而且颗粒完好,平均齐整,呈长尖状倒卵形,无明显焦斑和杂质。天工合一,相得益彰。这种传统技艺加工而成的香榧不只具有丰厚的营养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所富含的“白卡丁”、“紫杉醇”等成分是目前世界上抗癌药物的重要成分,另外,枫桥香榧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仅2009年,枫桥香榧的产值离达2.9亿元。
2012年6月,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一、南孟祭礼
南孟祭礼是宋朝时期迁入诸暨的孟子后嗣为主所传承的祭奠礼仪。孟子是儒家文化集大成者,他继承发扬丰厚了孔子学说,被后人尊为儒学亚圣。为更好的传承先祖孟子思想、发扬儒家文化,由此产生了南孟祭礼。八百多年来,祭礼绵亘不绝。
诸暨是南孟祭礼的主传地,目前十二都区域有孟子后嗣2万余众,是孟氏在南方的中心聚居区,此地属典型的江南丘陵区域、距杭州40余公里,秦朝设县、文人辈出,可谓人杰地灵。据《宋史》、《浙江通志》记载,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哲宗孟皇后临朝监国,命内侄信安郡王孟忠厚(孟子47代孙)护驾南渡,其幼子孟德载以勋戚南渡著功劳,于绍兴十七(1147)年封爵诸暨。为秉承先祖思想,迁移后十二都南孟就开端了祭礼,与山东孟子祭奠仪式一脉相传。嘉定丁丑(1217)奉旨在夫概里(十二都)建孟子庙,四时专祀。明代是南孟祭礼的鼎盛时期,多任诸暨县令均筹资修缮孟子庙、大兴祭奠,祀典详备,礼仪盛大。
南孟祭礼由宋时四时专祀,明时演化为春秋两祭,20世纪60年代改为每年一祭,以孟子生辰周历四月初二为期祀。祭礼形态多样,有祭品、祭乐、祭舞、祭文等,奉祭者多元,有官祭、民祭、宗族祭等。典礼内容共同,有启户排班、起乐迎圣、三献礼、行五传礼等,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生动地阐释孟子思想中的“礼乐祭奠”。风教影响普遍,十二都区域被誉为“风教之基地,耕读之模范”,并以此为中心,先后辐射到杭州、金华、上海、湖南等地,孟子后嗣更是名人辈出,昔有明代诗人孟蕴(明宣宗颁旨贬责“建坊立祠”),今有孟执中(中国工程院院士)等出色英才,文化传承,源远流长。
南孟祭礼传承了孟子的中心思想,传扬了崇学仁善行孝的操行,构成了敦亲睦族、调和相处的新风气,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教育传播价值、民俗研讨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社会调和价值。虽在文革期间一度停废,但在政府、社会有识之士及孟子后嗣的共同努力下,往常树立了省级传统节日维护基地,南孟祭礼得到了较好的维护和传承。
“南孟祭礼”于2010年10月入选第四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2月入选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二、礼户元宵棚灯会
岭北镇礼户村迎棚灯曾经有300多年历史,每逢闰年的元宵节皆迎棚灯。诸暨习俗各地元宵节以舞龙居多,唯岭北镇礼户村只迎棚灯不舞龙。听说礼户村地形酷似“燕窝”,俗传“黄龙蟠燕”为不吉,故礼户村从建村开端从不舞龙,亦不允许别村舞龙队进礼户村。1947年,由于战事连起,村里中止迎灯,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才恢复这一活动。
礼户棚灯制造以魁星形象为主体。魁星,亦作奎星,俗称文曲星,传说魁为主宰文章兴衰之神,古代汉族民间信仰的神祗所绘神像为魁立鳌头之上,多为读书人奉祀。礼户棚灯的魁星形象就是依据传统说法制成,他站在鳌鱼背上,手执神笔及金印。魁星扎成后,其双眼在未开光钱以红纸封贴,需至正月十四朝拜太公前方能“开眼”。
礼户村现有近200户约600人口,简直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均会制造棚灯。魁星至正月十四的良辰吉时开光(即“开眼”)后,拜魁星的村名陆续不时,或携猪头鸡鸭,或带元宝蜡烛,至祠堂向魁星祭拜,以保子孙后代能中状元;保佑全家不祥安全、五谷丰收,反映了人们对文化之盼望。
迎棚灯时,由4名童男抬魁星,两块头牌抢先,后跟着近百只棚灯,灯后有蜈蚣旗,蜈蚣旗每为本村养牛户所迎,蜈蚣旗又称青草旗,能保家畜安全强健。蜈蚣旗后是掌仙灯、令旗、令架,香亭、魁星,最后则是督旗。迎灯队伍汹涌澎湃,钱有大锣开道,后有大锣收门,魁星前还配有乐队,边行边奏。礼户村最多的一年迎过99棚,一棚为7-9盏。每闰年的元宵节,礼户棚灯与全市各地龙灯队、舞狮队、竹马队等一同进城扮演,给诸暨元宵踩街添加了一道亮丽的风光。
“礼户元宵棚灯会”于2015年11月入选第六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三、刀画
刀画,即刀笔油画的简称,来源于明末清初,随着近现代油画的兴起,得以不时开展,成为一种新型的绘画艺术方式。
刀画采用油彩原料,先在油布或纸上涂抹,经过特殊的刀笔在木板、布、纸上有规律地操作,到达理想效果。普通多以山水田园景色为主题,把对自然的爱,融入刀尖。在作画时,采用钢刀为主要作画工具,以推、刮、擦、点、拍等刀法为主,画笔、布和泡沫等工具为辅。创作者先将整个画构思完好前方可作画,在绘画的过程中层层推进一挥而就,在油彩未干之前将整个作品完成,在绘制的过程中不能随意涂改以坚持画面的分歧性和画面的整洁度,使画面看起来愈加流利明快。
刀画构图雄奇,考究气势,画面质感激烈,用精深的刀法将西方油画的绚丽颜色、写实效果与国画的章法、写意相分离,扬长避短,集平面感、真实感与颜色极强的特性于一体,刀刀有章,刀刀见法,有雅俗共赏之妙。
诸暨为越国古都,西施故里,传统美术底蕴浓重,传播千年,诸暨刀画在传统题材之外,充沛兼收暨阳风土人情,加以创作,构成了浓郁的地域特征。目前已普遍运用于家庭、饭店、商场等公共场所的装饰,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装饰价值和珍藏价值。其特性是作画速度快,易学易推行,市场前景开阔,为大众提供视觉享用的同时开拓了一个新型的创作学习范畴,是暨阳绘画艺术的又一道亮丽景色线。
“刀画”于2015年11月入选第六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四、绍兴螳螂拳
螳螂拳是一种突出技艺性的名拳,有骁勇善战斩钉截铁的狠势。螳螂拳是明末王郎所创,传播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当时王郎寄居山东某寺院与掌管僧其师兄研习各种拳术,因师兄外出云游,王郎独居寺院无聊闲坐山间丛林中偶见螳螂捕蝉,双爪兼用,悟通它手足并进的特殊动作,又取猴子捕雀快速凌厉之步法,创编了螳螂拳。
螳螂拳约一百余年前传入上海“精武体育会”。当时精武体育会正在发扬光大之际,延聘南北各派武林高手传授武艺,总教练是赵连和武师、罗光(钢)玉武师。郦锡祥(字伯康)拜罗光玉为师学艺,回乡省亲时又将螳螂拳技法传授给郦锡槎父子俩。
在历史的开展和演化中,以实战应用为主要目的(后又衍生为扮演),以“崇武尚德”为思想精华,不时开展,自我完善,历经了几十代武师的聪慧,融会贯穿各地武术的精髓,最终构成了庞大、完好、独立的武术体系。它模拟螳螂迅猛技巧的手法,猴子轻灵快速的步法,内有罗汉功外有铁砂掌,随机多变,内容丰厚。
三十年代,郦松庭在诸暨旧制中学读书期间,先后2次赴杭在万松林扎营盘参与童子军检阅,参与螳螂拳及擒拿搏斗扮演。
1982年11月4日,郦松庭范元通等人参与在湖州举行的浙江省老拳师武术扮演赛。
1983年3月7日,绍兴举行地域武术工作会议,会议期间举行武术扮演赛,男子有郦松庭,女子有郦妍娣(系螳螂拳第八代传人)等人参与竞赛。
1983年月,王家井公社农机员楼祖祥(系螳螂拳第八代传人),自筹资金举行有80名学生参与武术锻炼班,教练员郦松庭。
1983年11月,浙江省民间武术扮演赛在杭州举行,郦松庭、范元通代表绍兴市队参赛,郦松庭获八路梅花螳螂拳三等奖。
1984年2月,郦松庭随诸暨市武术协会到枫桥、牌头、城关作巡回扮演。
1984年5月,绍兴市中小学生武术竞赛在诸暨举行,诸暨楼海明(系螳螂拳第八代传人)获少年男子拳术套路第一名。
1986年5月郦松庭积极响应国度号召,参与武术发掘整理工作作出奉献,遭到绍兴市体委惩处。
1988年3月25日,诸暨县体委下发诸体[1988]9号文件“关于同意树立诸暨县武术协会牌头辨别会的批发中发布郦松庭为武术协会牌头分会副主席”。
1991年10月,郦松庭获浙江省民间武术扮演赛三等奖。省体育总会授予郦松庭龙泉宝剑一把。
1998年10月又获绍兴市第五届运动会太极拳乡村组第二名,1999年分获诸暨、绍兴市老年人乡村太极拳竞赛一等奖,优胜奖。
2004年第二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竞赛在杭州举行,螳螂拳第七代传人,84岁高龄的郦松庭获八路梅花螳螂拳金牌。其女儿郦妍娣获八路梅花螳螂及扫擂棍2枚金牌。
在2005年第三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竞赛中,85岁的郦松庭携女儿郦妍娣、孙子郦峰明、外孙胡凌华、曾孙女郦燕宇5人四世同堂夺得八路梅花螳螂拳集体项目金牌;胡凌华取得B2组螳螂躲刚第一名。郦峰敏获C1组螳螂蹦步第一名。郦燕宇获A2组小螳螂第一名。
2006年第四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竞赛中,郦松庭外甥胡凌华获MA4组扫擂棍第三名,曾孙女郦燕宇获FA3组小螳螂第一名,曾外甥楼宇杰获白猿偷桃螳螂拳MA2组第四名;郦燕宇、楼宇杰两人获FMA2组棍对练第一名。
周建伟师从精武螳螂第七代传人郦松庭习练七星螳螂拳,共练六年。在2007年第五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竞赛中获“斗肚大操”、“小螳螂拳”两枚金牌,胡凌华获MA6组螳螂躲剛第一名。在2008年中央电视台康龙武林大会螳螂拳擂台争霸赛中周建伟获得全国十六强的优良成果。
由于郦松庭自己及其亲属子女八代传人的出色成果。
2012年7月,浙江省武术协会,浙江省对外体育交流中心授予郦松庭——开展武术特殊奉献奖。
2013年10月,92岁的郦松庭荣获第八届“全国安康老人”称号,中国老年体协、中国老龄协会联名颁发奖章和证书。
“螳螂拳”于2015年11月入选第六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五、拳棒(全堂拳棒)
铁崖故里全堂村从属三贤故里枫桥古镇,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尚武之风承传长远,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杨氏祖先中历代武将迭出,清代乾隆年间到达高峰,随后瓜瓞绵绵,世代传承。民国1914年成立永兴会,会员多达200余人,永兴会活动频繁,会员武艺精深,至今尚传诵民间。全堂国术团成立于1945年,除文革中缀之外,传承至今。
全堂国术在传播和演化过程中,以宗族血脉为传播途径(后不分姓氏)、以实战应用为主要目的(后又衍生为扮演),以“崇尚武德、扶正祛邪、传承武术、强身健体”为目标,不时开展,自我完善,穷尽几十代武师的聪慧,融会贯穿各地武术的精髓,最终构成了庞大、完好、独立的武术体系。全堂国术门类多样,可分徒手和器械两大类。
徒手类有梅鹿、路通、小金锵、黑虎、十字拳、-拳、洪拳、猴拳、少林六通短打、罗汉十八手(散打)等。
器械类有长枪、单流星、双流星、双头棍、单头棍、象鼻大刀、双节棍、三节棍、镗叉、狗头耙、铜棍、斩马大刀、南阳大刀、凳花、对子棍、双刀破棍、梭斧扑刀、双枪、牛角枪、锏盘枪、双孤拐、竹筒枪、孤拐铁尺、虎头牌枪、刀盾牌、棍盾牌、扁叉盾牌、梭斧盾牌、虎头盾牌等。
“拳棒(全堂拳棒)”于2015年11月入选第六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六、棕编
诸暨的棕编集美术、编织、工艺于一体,地域特征鲜明,文化内涵浓重,历史长久,具有较大的适用性、艺术性、欣赏性等价值。
诸暨棕编主要有“棕叶编”与“棕皮编”两大类。“棕叶编”,以棕榈树叶编织如蒲兜箩、小畚斗、青壳蛋以及虼蜢、蜻蜓、小青蛇等儿童玩具,逗人喜欢;“棕皮编”以棕皮及以棕皮抽制成的棕丝(棕毛)编成蓑衣、扫帚、拖鞋等消费、生活用具,其中蓑衣是旧时农民雨雪天干农物不可或缺的雨具。据《光绪诸暨县志·物产志》载:“以棕榈制衣御雨,谓之蓑衣,兼用以作绳、缚帚、切履底,又穿作床绷”。1924年《诸暨民报五周留念册·诸暨概观》载:“山地多种棕,取其棕以制衣,谓之蓑衣,能够御雨。或缚作帚,或穿作绷,用途颇大”。由棕皮编织的器物运用普遍,特别是棕皮经过加工后制成棕绳,编织的“棕棚眠床”,既透气,有弹性,是南方湿润天气运用的最佳寝具,至今仍为大多数家庭所运用。境内的同山镇,祖辈们靠穿制“棕绷”出卖营生,曾是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主要途径。
“棕棚眠床”制造,普通用植木(其性较硬)做成大小不等的棕棚架,用精制的棕丝打成棕绳编织,并且依据用户的请求能够编成丰厚的图案。“棕棚眠床”制造普通经过打棕绳、制棕棚架、穿棕绳三道程序,固然工序较简单,但劳动强度较大,技术请求高。随着现代席梦思的开展,变革开放后,“绷棕棚”这一行业日渐萧条。
山民在穿制“棕绷”的同时,又逐步应用棕的下脚料(棕毛、棕皮、棕梗、棕籽等)停止巧手编织,创作出棕龙、棕狮、棕象、棕鹰等一系列鬼斧神工的“棕编”艺术品。“棕丝”拒水防腐,宜于保管。制造时,先将采下的棕毛、棕皮、棕籽等晒干,依据动物外形,先用下脚料-,构成根本轮廓,然后对棕皮、棕毛、棕籽等停止细加工,经过剪修,制成鳞片、羽毛等,然后以细绳分别在雏形各部停止穿刺编扎,整个工艺流程繁琐而细致,如一条“工艺龙”制造时间约需一个半月之久。其中同山镇唐仁村寿新灿完成了棕编工艺从传统适用产品向现代工艺品的转变,创作出微型蓑衣、棕帚及棕龙、棕狮、棕鹰等一系列作品,被中外艺术喜好者誉为“诸暨一绝”,其作品被多家博物馆所珍藏,并销往全国及海内外。
“棕编”于2013年1月入选第五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2月入选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七、生漆脱胎技艺
生漆脱胎技艺,主要用于佛像的制造。佛像,是佛陀塑像的简称,由于形相皆以释尊为主体,所以佛像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理想特征。佛像是造像数量最多的一类。包括释迦牟尼佛、强巴佛、无量寿佛等等。菩萨造像在佛教造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例如观音、文殊、普贤、地藏菩萨,他们的造像显得亲切、庄严,表现了慈祥、漂亮、宁静的审美情调。
在佛教寺院中,供俸着许多种佛像,由于其身分不同,佛像的形象、资料、品种也不相同,佛相依其身分,可分为佛、菩萨、明王、天等数种。
佛像的制造技艺包括:木雕、泥塑、生漆脱胎、铸造。嵊州生漆脱胎佛像的显著特征是"颜色绮丽,光亮如镜",人们对它产生好感在一定水平上取决于髹饰上的丰厚多彩。其传统髹饰技法有黑推光、色推光、薄料漆、彩漆晕金、锦纹、朱漆描金、嵌银上彩、台花、嵌螺甸等;新中国成立后,又开展了宝石闪光、沉花、堆漆浮雕、雕漆、仿彩窑变、变涂、仿青铜等技法,并且把髹漆技艺同玉雕、石雕、牙雕、木雕、角雕艺术分离起来,使漆器的外表装饰美不胜收。
脱胎佛像在我国传统的朱、黑等漆色根底上以"真金碾泥为色",即以真金、真银碾成金粉、银粉作调和料,处理了普通漆色干后变为黝黑、难与其他鲜艳颜料调和的艰难,增加了蓝、绿、褐等多种鲜艳的漆色,且漆色经久不变;有的装饰还用上了刻银丝、刻金丝、螺钿、镶嵌等,使脱胎佛像愈加精巧。
“生漆脱胎技艺”于2015年11月入选第六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八、佛像塑造技艺
佛像塑造技艺是一项泥土为资料而制造的外型艺术,绍兴、诸暨一带虽有一些零星的佛匠,但却程度不高。而草塔青山村杨崇钧为首的一支以家族传承的佛像塑造技艺工匠队伍,有很高的艺术程度,享誉江南佛教界和雕塑界。
杨崇钧师承担时号称“江南金刚手”的杨礼岳师傅。由于杨崇钧天资聪明、勤奋好学,经过师傅4年的-和操作理论,很快控制了泥塑的全部技术,后来就独立给全县许多庙宇雕塑佛像。由于他参悟性强,肯动脑子,不久在全县一带颇有名气。1955年,国务院决议重修杭州灵隐寺,杨崇钧招聘前往,他与其他工匠一同,克制艰难,胜利地完成“天王殿”和“大雄宝殿”里的全部泥塑佛像,并遭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和佛教人士的赞扬。
1979年之后,随着宗教政策的开放,全国许多在“文革”中破坏的寺院亟待修复,杨崇钧率领儿子、孙子到许多有名的寺院去雕塑佛像。十多年间,先后为宁波天童寺、阿育王寺,普陀山普济寺、梅福庵,杭州的净寺、三天竺,江西的云居山真如寺等地,塑了如来、四大天王、观音、韦陀、十八罗汉等千余尊佛像,遭到了许多宗教界人士和多处美院师生的赞扬。最重要的是他-了他的二个儿子和几位孙子,他们后来都成了泥塑高手,到如今曾活泼在各地寺院,并且开端转化为艺术创作的方向。其孙杨姜明、寿利剑等创作的泥塑作品先后屡次获省美术工艺大赛金奖、银奖。
“佛像塑造技艺”于2015年11月入选第六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九、毛笔制造技艺
毛笔,别称毛颖,管城子、管城侯,是“文房四宝”之一。毛笔来源很早,典籍记载,见于商朝;湖南长沙和河南信阳,均有战国竹杆毛笔出土。在诸暨,也有制造毛笔的传统,清、民国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有不少制笔作坊和销售的笔庄。
毛笔资料主要分毛料和杆料两类。毛料多为动物的毛羽加工而成,有山羊毛、野兔毛、黄鼠狼毛、香狸毛、马鬃、猪鬃、鼠须等。杆料以古竹梗为主,(亦有用铜管、红木、檀木、牛角、象牙等制成的),还有扎线、黏合剂、松香、麒麟菜、漆片、生漆、六角菜。
“毛笔制造技艺”于2015年11月入选第六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十、诸暨西路乱弹
诸暨乱弹又名“西路乱弹”,是浙江省以演唱乱弹为主,常与杭嘉湖水路班合流,兼演徽戏、梆子和少数调腔剧目的多声腔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演员多为诸暨艺人,主要盛行诸暨四周一带,如杭州、绍兴、金华等地域的局部县区。
“乱弹”一词,含义有三:
一是自明至清初,陕西中央戏梆子腔(秦腔)因用弹拨乐器伴奏而被称为乱弹。清初刘献廷(1648-1695)《广阳杂记》卷3载:“秦优新声,有名乱弹者,其声甚散而哀。”此为目前所知最早有关乱弹腔之记载与描绘。后亦以此称梆子腔系统之戏曲。《桃花扇》作者孔尚仁(1648-1718)作有《乱弹词》:“乱弹曾博翠华看,不到歌筵信亦难;最爱葵娃行小步,氍毹一片是邯郸。”翠华系皇帝仪仗中一种用翠鸟羽毛装饰之旗,此处喻指皇帝。是说“乱弹”曾为皇帝演出过,若非亲眼目击,真难置信竟有如此精彩。演员葵娃之台步,走得无人敢比,吸收得艺徒们就像到邯郸学步一样地向其学习。
二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对昆腔以外各剧种之统称。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新城弱录下》载:“两准盐务,例蓄花、雅两部,以备大戏。雅部即昆山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诸暨西路乱弹”应属“乱弹”在传播过程中受诸暨当地言语、曲调等影响而开展衍变成的“高腔类”声腔系统。
三是指京剧。瞿秋白《乱弹代序》云:“在同光(同治、光绪)之世,我们就慢慢、慢慢的听着那昆曲的笙笛声离得远了……而‘不登大雅之堂的’乱弹——皮黄,竟然登上了大雅之堂。”此处所谓“乱弹”即指“京剧”也。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云:“从前享大名的角儿,差不离都有文武兼全、昆乱不挡的身手”(第2集5章),文中亦以“昆”“乱”对举。
诸暨为越国古都、西施故里,具有长久的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扮演历史;是我国江南音乐戏曲发源地之一。这里曾孕育了一批古代的戏剧家、音乐家、舞蹈家和曲艺家,“诸暨西路乱弹”就是一朵怒放于诸暨民间的戏曲奇葩,是一个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学术价值的优秀剧种。
诸暨乱弹以[三五七]、[二凡]为根本唱腔,局部剧目演唱[扬调]或调腔徽戏以演唱[西皮)t二黄]为主。有吹打曲牌数十字。以笛定调,分尺调及正宫调两种。扮演剧目多以家庭题材为主,故有“宜路(绍兴乱弹)为天下,西路(诸暨乱弹)为人家,小歌班(女子越剧)为老嬷(老婆)”的民间谚语,固然俚俗,却把这三种中央剧种扮演内容作了区别概括,传统剧目有《双贵图》、《日旺牌》、《铁灵关》、《九件衣》、《药茶记》等。演唱言语以诸暨中央官话为根本语音,扮演动作激烈夸大,乡土气息浓郁。戏班普通24人,有三花脸(大面、二面、丑)、四白脸(老生、小生、老外、副末),五包头(正旦、花旦、老旦、作旦、小包头),五后场(鼓板、正吹、副吹、大锣、小锣),四厢房(头担、二担、三担、值头)和班主、成头、管饭。
“诸暨西路乱弹”由衰落走向绝迹。究其缘由,除社会动乱外,尚有下列要素:一为戏班之半职业性体制。艺人均为占有少量土地之农民,有戏演戏,无戏业农,一年中七个月演出,艺人无力亦无暇作艺术上之进步。二为剧种激进性较强,少有新陈代谢,跟不上戏曲开展形势。三为无专职科班,学徒多系个别拜师学艺,而唱腔难学难记,屡屡学七八年方能上台演戏。且唱戏者社会位置低下,不得入家谱,故少有学戏传承者。四为内部宗派严重,尤以“徽乱合演”之后,两派竞争颇为剧烈,互相排挤,乃至退出戏班,以至搭伙。
其后徽戏流入,兼演徽戏,于戏班名前冠以“文化”二字,如文化长春、文化红福、文化阳春、文化舞台等。清未,渐趋衰落,戏班急剧减少。民国初至抗日战争前夕,仅存文化阳春、文化长春等三四个戏班。抗日战争时期,艺人星散。1949年,仅存文化红福一班,时演时辍,勉强支持。
1962年初,浙江省文化局拨专款抢救西路乱弹,诸暨县文化主管部门召集流散老艺人金红茂等举行内部演出。4月,成立诸暨西路乱弹剧团,王天木(小生)任团长。剧团招收男女艺徒28人停止培训,老艺人金红茂(花旦)、李才标(正旦)、王梅堂(正吹)等9人任教。是年,县文化馆辅佐艺人发掘和整理传统剧目9个,记载曲调30余个。1963年,记载整理传统剧目5个、曲调80个。其间,演出经过整理的传统剧《双贵图》、《日旺牌》、《铁灵关》、《双鱼坠》、《紫薇亭》、《九件衣》、《药茶记》、《散潼关》等,移植演出新编历史剧《于谦》等。1965年上半年,开端排演《自有后来人》、《芦荡火种》、《智取威虎山》、《社长的女儿》、《渡口》、《补锅》等现代剧目。8月,西路乱弹剧目团与诸暨越剧团兼并,乱弹老艺人渐次退休,新艺员逐步转业,不复有专业乱弹演员。
二十一、西施传说
西施居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美的意味。西施传说的发端地——浙江省中北部的诸暨,曾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古都。
西施传说产生于春秋末期,来源于民间口头讲述,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墨子》和《孟子》等,阅历代口耳相传,传播范围扩展,内容不时丰厚。西施传说以吴越争战为历史背景,以西施终身传奇阅历为主干,以人物传说(如“东施效颦”)、地名传说(如“白鱼潭”)、物产传说(如“香榧眼”)、习俗传说(如“三江口水灯”)等为枝叶,从不同角度讴歌了西施的美丽、仁慈和“为国甘献身”的贡献肉体。
西施传说历史长久,自发端传播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传承历史。其传播地域普遍,不但传播诸暨全境,辐射江浙乃至全国,以至远播韩国、日本及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度、地域和世界各地华人区。西施传说内容丰厚,触及人物、地名、物产、习俗等,简直涵盖了民间文学的一切范畴,除以民间文学口耳相外,传说还以曲艺、戏剧等多种方式加以传承流播。
作为中国丰厚多样的人物传说之一,西施传说除了民间文艺学自身的学科意义之外,还具有其他方面的重要价值:(1)文学价值:传说作为文学提高读物,传播极广,老少咸宜,而且历来是各种文学款式的创作源泉,以西施传说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多种多样;同时,经过文学方式的传播,又扩展了“西施传说”的影响,丰厚了传说的内容。研讨其中相辅相成的关系,对繁荣文学艺术具有重要意义。(2)美学价值:西施作为一个审美符号,在中华民族审美史上占有无独有偶的位置,值得从美学角度停止深化研讨。(3)认识价值与史学价值:西施传说依附于吴越争战而产生,是对古吴越历史文化的民间诠释,对研讨春秋史有重要参照价值。(4)人文价值:传说表扬真善美,崇尚英雄主义和献身肉体,对发扬优秀的人文肉体,有积极意义。
二十二、草塔抖狮子
草塔抖狮子是一项集体育、杂技与木偶技巧有机分离的扮演文娱项目,源于清朝,与当地的赵氏台阁、杨家舞龙同时产生。宋末元初,赵氏(宋皇室后嗣)与杨氏(宋名将杨继业后嗣)因战乱先后逃居草塔,但因诸多缘由彼此不断尔虞我诈,特别因水源灌溉问题争斗愈发剧烈,直至清朝官府介入争斗才逐步停息。借此良机,夹在赵氏、杨氏中间的朱氏(宋理学家朱熹后嗣)受斗岩石狮启示,提议每年二月十九传统庙会之际,台阁迎春龙狮呈祥,以示邻里和睦相处,并得到深受争斗之苦的赵、杨二族赞同,赵氏台阁、杨家舞龙、朱氏抖狮遂由此而来。1925年《诸暨民报五周年岁念册·习俗志》记载,“有束身习拳勇者,刀枪戟剑分队献技,有演狮搏线球者,或悬狮于架内以一人牵之擢而搏毬”。据此推断,草塔抖狮子至少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舞时拉索,使球动狮舞,故得抖狮之名。草塔抖狮子由1个狮笼、1个彩球、5只狮子和若干纤绳组成。五只狮子着色艳丽,雄壮威武,寓意深入,饰以黄、绿、蓝、红、褐五色,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
出迎时,四个青壮大汉身着民族服装,扛笼而行,后有八人牵线,控制彩狮在狮笼中或跳、或抖、或扭、或举趾搔耳,再由一位会武功的引狮人抛球逗狮,彩狮合鼓点翻腾起舞,扮演出抖、调、腾、扑等各种姿势,再配以女子威风锣宣扬奏敲打,尽显欢庆氛围,载托了人们对美妙生活的向往。
草塔抖狮子地域特征鲜明,文化内涵深沉,寓意极为丰厚,具有重要的艺术欣赏和历史文化价值。虽在文革时期由于历史缘由曾一度中缀,但在政府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往常草塔抖狮子得到了及时、有效的维护,重登民间艺术大舞台。传承至今,草塔抖狮子参与省内外各种扮演,极大丰厚了大众文化生活,促进社会文化和乡村调和。
二十三、竹马舞
竹马舞俗呼“跑竹马“,是一种彩扎与舞蹈相分离的民间艺术,在诸暨市十二都、应店街、马剑等地都有这一传统。竹马的编制颇为费工,如今只要几位老人尚能编扎。每年入冬之后,选砍上好毛竹,劈成圆而细长的竹篾。分别编成马首前身与马尾后身两个局部,然后裱糊上种种颜色的彩纸、彩绸或彩绢,于是就有红马、白马、黑马、黄骠马、雪青马...
竹马舞的扮演者均为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在脸上勾勒各种脸谱,穿上相应的古戏服,然后将马前半身缚在胸前,将马后半身缚在身后腰部,舞出各种阵型,阵型丰厚如一角阵、梅花阵、跑满合等三十余阵,令观者琳琅满目。
今则以马剑镇相公殿村竹马队为最著名。相传自明代开端,相公殿村即有跑竹马的传统文娱活动。竹马队除在本村文娱外,经常被邻村亲友约请扮演,至于左近圆桥、圆路、庙会等庆典时更要去庆祝助兴。1995年,市文化局为发扬民族文化,曾举行过全市元宵节民间艺术大会串。有关部门对竹马舞作过整理和辅导,充实了新的舞蹈内容,以顺应演出,在城区演出后,观众耳目一新,取得分歧好评。1996年还参与绍兴市第二届艺术节,取得银奖。竹马舞民间艺术还被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绍兴卷》。
2006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十四、水龙节
直埠镇姚公埠三村,位于朱公湖与下四湖畈之间。俗话说,湖沿湖沿,草坡连片。在解放前的漫长岁月里,这里的村民大局部居于草舍,故火灾频发,村民们身受火灾之苦。为了使村民们有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当时三村的族长们联议,决议成立三村义务消防队,并从中选择年富力强的村民百余,组织起三支水龙队,担负起三村义务救火消灾任务。为及时消弭火患,在全体村民中进步孩子防火认识,经三村商议,大约从民国十年(即1921年)开端,肯定每年的农历5月20日为水龙节。是日,三村的水龙(蜡制式或木制式),都要拉出来比武操练。其目的的有三:一是检查水龙性能能否良好;二是考验各队员能否拉得出,打得响;三是唤起全体村民的防火认识,遂构成传统的水龙节。
二十五、名人
(一)历史名人
西施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助越灭吴。
郑旦
与西施齐名,并称“浣纱双姝”。
南阳慧忠
唐代三朝国师,中国禅宗鼻祖六祖惠能门下五大弟子之一。
洞山良价
唐代高僧,佛教曹洞宗开山之祖。
王冕
元代画家、诗人,以善画梅花著称,代表作《墨梅》。“诸暨三贤”之一。
杨维桢
元末明初文学家、书画家,江南诗坛首领,首创“铁崖体”诗风。“诸暨三贤”之一。
戴良
元代著名诗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其诗神姿疏秀,亦高出一时”。
戴思恭
元末明初医学家,明代三朝御医,传承朱丹溪医术,被誉为“国朝之圣医”。
蒋贵
明朝初期将领,败松潘,破鞑靼,征麓川。
陈洪绶
明末清初书画家、诗人,创高古奇骇的人物画风,为画坛一代宗师。“诸暨三贤”之一。
金岳霖
近代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
金善宝
中国科学院院士,农学家。
赵忠尧
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
毛汉礼
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海洋学家。
斯行健
中国科学院院士,古植物学家、地层学家。
吴中伦
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学家、森林天文学家。
方先之
骨科先驱、中国现代骨科医学奠基人。
孙大雨
近代著名诗人、翻译家,“清华四子”之一。
余任天
近代著名画家,新浙派绘画代表人物。
冯圣法
国民反动军陆军中将。
冯契
哲学家、哲学史家。
祝大年
中国现代写意重彩绘画、壁画和现代陶艺的开辟者。
何长海
武术家,创“武林活拳”。
其他
范蠡、阮佃夫、冯时行、骆问礼、陈字、孟蕴、姚燮、杨肇泰、余缙、余文仪、释善继、杨必高、屠倬、陈遹声、宣澍甘、何文庆、包立身;
蔡元培、俞秀松、张秋人、宣中华、宣侠父、汪寿华、何赤华、郑复他、蒋智由、蒋尊簋、蒋鼎文、郭忏、陈德法、宣铁吾、俞叔平、陈兼善、蒋志英、蒋伯诚、蒋瑞藻、郑鹤声、钱之光、金艳芳、陈时骥、魏如、柴德赓、杨则民、斯烈、寿志高、何燏时、杨开渠、蔡叔厚、周子祯、邱宗岳、周师洛、周诚浒、寿振黄、何增禄、何关牛、金兆均、姚文元、何文隆;
(二)当代名人
政界
陈敏尔、黄奇帆、何东昌、梁焕木、蒋巨峰、吕祖善、张仕波、胡祖才、葛慧君、周国富、黄旭明、袁宝成、陈智敏、孙永波、吕新华、葛焕标、徐自强、杨石毅、周煦明、楼富强、陈金彪、章月燕、徐文光、戚哮虎;
商界
钟睒睒、冯海良、宣建生、孙伟挺、姚新义、周晓光、朱志平、赵林中、王利品、寿柏年、赵友永、王志良、柴慧京、宗佩民、阮华君、吴建龙、汪曦光、赵锐勇、阮铁军、陈利祥、陈利浩、石昌佳;
科技
何毓琦、胡济民、袁道先、徐承恩、孟执中、孙优贤、斯华龄、周立伟、徐国良、俞君英、何吉欢、周仲荣、斯其苗、戚益军、李寿枬、骆抗先、周国模、王自磐、周江丰、阮耀钟、冯绥安、斯重遥、陈敏恒、何荣汾;
学术
俞荣根、金灿荣、杨国荣、俞可平、陈振汉、朱云汉、汤纲、黄朴民、周天游、扬之水;
文学
海飞、萧白、杨佩瑾;
艺术
骆恒光、何占豪、徐双喜、陈励忠、晨晓、斯舜威、赵雁君、楼国明、徐银森、周华金、寿崇德、蔡旺林、何涤非、姚建杭、俞包象、陈民;
教育
斯霞、蔡朝阳、冯德全;
体育
楼云、边洪敏、马芳;
演艺
俞飞鸿、俞柏鸿、邬靖靖、钱惠丽、青山、赵晗君、杨彤、孟科娟、赵海英、郑国凤;
二十六、诸暨市丧葬风俗
【成敛】
旧时,老者逝世的第二天,即要举行“成敛”之仪。首先,一家子孙儿女都要披麻戴孝、放声大哭,与材夫一同将素日放置的寿材(棺木)抬至香火间,继而又将祖先遗体护送到香火间,遗体抬扛时不可露天,而须用一把雨伞遮住遗体上半身。寿材一放在香火间,成敛大礼就要开端,一家老幼、亲朋至戚,都围住棺木,作最后的辞别。
“材夫头”首先在棺木底铺上四十九个石灰包(又称石灰粽),听说灵魂在阴间要路过一个恶狗村,这些石灰棕是对付那些恶狗的。但是,再在上面铺上草席和棉被。
等这些准备就绪后,成敛典礼开端,首先是“买水”。由长子穿上亡人之“寿老衣”(父母的外套衣衫),背挎招魂袋,腰系黄丝带,是母亲逝世的还要穿上百褶裙,与兄弟一同用一根称杆扛一酒壶。长子穿著“寿老衣”,头上有人高撑雨伞,由敲锣者开路,亲属家眷随后伴行,至山脚田边的江河池塘,摆上贡品,烧过纸钱,点燃香烛,此后再丢三枚铜钱入水,然后舀上半壶清水,遂回香火间。
“买水”归来,就要给死者沐浴了。死者家人皆跪拜于地,“材夫头”手持毛巾,将壶中之水倒出少许,作洗浴状,口中念念有词:某某公(婆),给你洗头,给你洗脚,给你沐身。沐浴毕,又手执剪刀,作修剪状,口中复念念有词,给死者修指甲、趾甲。
(实践上,为死者“沐浴”这一风俗相传长远。早在《礼记·丧大记》中就记载:“管人汲水,交给沐者,御者差沐于堂上。”)
“沐浴”终了后,为死者穿上方才长子穿过的“老寿衣”,挂上招魂袋,腰间缚上金丝带,是女性的还要穿上百褶裙,并从死者口中拉出“含口菱”,听说不将“含口菱”拉出,下世投胎是要成哑吧的。
接下去的典礼是为逝者梳头。“材夫头”执木作梳状,每梳一下,高声唱喏“一五”,家人跪拜着齐声答道“远”;又唱“一十”,齐声答复“远”;如此十五、二十、二十五……依据死者年龄数完好数,再数零头。
(依照诸暨的风俗,家慈实足年龄75,虚岁76,逝世后加上闫年闫月报数为78,数到“七十五”“远”后,再数“七十六”“远”、“七十七”“远”,“材夫头”唱诺到“七十八”,众人便放声大哭。)
继而是遗体入棺典礼。此时由长子捧头,幼子捧脚,“材夫头”用一块白布(谓之“千斤布”)提腰,众亲扶持,悄悄将遗体放入棺中。此后,将一件件四季衣衫放入棺中,每放一件,“材夫头”必大声唱诺,谓之“报衣单”。衣衫放毕,再放入小被,每一个女儿都需有一床,小被只二尺来长,一端不缝口。还有各种日常用品,最后还要放入几样用糯稷菽杆做的特殊物品,如梯子(“天梯”)、拐杖等。
一切该入棺的东西都放入了,子孙们见过最后一眼遗容后,就在棺面上扯上丝棉,谓之“千香面”。并在棺材头尾两侧挂出几缕红绿线,谓之“引道路”。然后,推上棺盖,但暂不落钉,众亲人此时必扶棺恸哭。真可谓“宁可隔千里,不可隔层板”!
(如今推行火化,普通租用一口同时也是冰柜的棺材,不断用至到殡仪馆为止,故无需落钉。)
然后,家人手牵着手,围着棺木顺走三圈、逆走三圈,成敛仪毕后,锣鸣炮响。
灵柩定放处,灵堂周围挂出亲戚朋友挽送的花圈、丧礼,灵柩前悬一白帏,中书一“奠”字,前置供桌,桌上点香烛、立灵牌(如今普通用遗像)、置供品,供品中必有一只全鸡,谓之“材头鸡”。
在旧时,这日晚餐,四方至亲友好均聚首,东家设酒席款待,谓之“吃成敛大饭”。但女儿、媳妇则将菜肴放在灵柩上,围住棺材吃饭,谓之“盖瓦爿”。(如今,由于死者的遗体要赶紧送去火化,常有改在出殡当天中午才吃“成敛大饭”的,我亦从之也。)
【伴灵】
在旧时,这日晚上,全家上下、亲朋好友,长夜不睡,并得请道士做“道场”,谓之“伴灵”。
道士普通七人一组,是夜,道士们穿起道袍,手执宝剑,尘拂仙帚,又念又唱,还有音乐锣鼓伴奏。道士轮番上场,一人要扮演好几个角色,前面一人唱,唱腔的拖腔由数人帮腔,调子抑场顿挫,有时激昂,有时悲切,愈加丝弦,锣鼓、耍头伴奏,至于道士们唱的调子和内容,都很难听清。俗语说:“亮眼道士,瞎眼戏子。”就是说道士“伴灵”有一定的书本记载,其中的规矩、仪程和演唱内容,大约也只要道士晓得。
诸暨民间有句俗语:“三坛不入木,四坛要吃粥。”说的是道士每演完一个段落称“一坛”,也就是说到第四坛时,就要吃夜点心了。吃过夜点心,伴灵人均有些怠倦困意,而此时道士最精彩的扮演开端了,谓之“破狱”。一道士扮作丑角容貌,称“命官”,一道士道貌岸然,一本正经,称“真人”。真人神态严肃,命官表情幽默,真人依规矩程序演出,而命官却能够现编现唱。两人遥相呼应、一问一答,甚为逗人,伴灵众人皆被命官诙谐、戏谑的言语、夸大的动作引得哈哈大笑,睡意也被赶得无影无踪了。
“破狱”之后就到清晨了,道士们还要到东家厨房念唱一番,谓之“慰灶司”。
(如今已没有道士“伴灵”了,普通人家都用锣鼓队。家慈生前看中的那个锣鼓队确实不错,除了吹、打、敲以外,竟然还有一个“土歌手”,那晚扯着嗓子唱了大约有三个小时。)
二十七、诸暨市春节风俗
舂年糕
年糕是绍兴地域传统迎春的节日不祥食品,因其音同“年高”,寓“年年高”之意,因此成为百姓过年必备的传统年货。从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开端,简直家家都要舂年糕。而舂年糕,做五牲和生肖也成为民间辞旧迎新的重要民俗活动。
祭灶
每逢腊月二十四,家家设食供奉灶神两天。在当地,人们以为灶神除执掌灶火外,还调查人世安定并告知天帝。每年的供奉就是为了“贿赂”灶神,求他在天帝面前多说两句好话,以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祝愿
祝愿是为了“谢神祖”,绍兴人俗称“请大菩萨”,鲁迅先生称之为“年终的大典”。祝愿的日子在祭灶神之后,元旦之前,各家各户并不分歧。祝愿之前,须洒扫庭院,彻夜煮福礼。福礼即鸡、鱼、肉、牛、羊,最好要全的,称为“五牲福礼”。祝愿时点燃蜡烛,主人面朝屋外,向天而拜,然后依辈分及年龄大小,轮番祭拜。
看社戏
每逢庙会和大年,社戏成为水乡绍兴最“露脸”的演出。戏台搭在湖中央,戏台前的湖面上挤满了小划船、出畈船、乌篷船。社戏深深地植根于绍兴人的心中,但凡有个喜庆之事,无论是知名的绍兴小白花越剧团,还是民间的戏班子,个个炙手可热“水乡观戏”成为绍兴人一道必不可少的新春“大餐”。
二十八、诸暨市饮食风俗与特产
1、西施豆腐
西施豆腐为诸暨的传统风味名菜,无论是起屋造宅、逢年过节,还是婚嫁、寿诞、喜庆、丧宴,屡屡成为席上头道菜肴。相传,乾隆皇帝游江南时,与宠臣刘墉一同微服私访来到诸暨,两人尽心玩耍,信步来到苎萝山脚小村,只见农舍已炊烟袅袅,方觉肚中饥饿,在一农家用餐,享用“西施豆腐”后,不由击桌连宣称妙,闻其菜名,“好一个西施豆腐”,脱口而赞。
2、干菜扣肉
选用本地的优质乌干菜,配以农家瘦猪肉,按苏东坡“慢着火、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的办法烧制,香味醇厚,别具风味。
3、西施团聚饼
诸西施团聚饼以纯粹精密的面粉或荞麦粉作皮子,用山地土产香脆萝卜、青葱、香椒与鲜猪肉拌和为馅,手工包制而成的一种扁圆饼子。以文火煎烤而食,其味爽而不腻,辣而不重,又香又鲜,深受当地百姓的喜欢。
4、诸暨三鲜
蒸三鲜厚重殷实,层次清楚,蛋皮包裹着鲜香的肉,虽叫“三鲜”但食材并不止3样,有手工制造的蛋卷、肉丸、发制的肉皮,还有河虾、鹌鹑蛋以及猪心猪舌。
5、年糕糳
将大米粉蒸成的粉团子趁热揉成年糕片子,包上现烤的葱油饼,其表面软糯,内里酥脆。
6、岭北盐焗鸡
相传曾经有一千六百年的历史,盐焗鸡制法共同,风味诱人,整只鸡色泽金黄,既坚持了鸡肉的鲜嫩,又使其皮脆肉嫩,耐人寻味。
7、西施舌
在西施故里有一种点心被称为“西施舌”。糕点师用吊浆技法,先用糯米粉制成水磨粉,然后再以水磨粉包入枣泥、核桃肉、桂花、青梅等十几种果料拌成的馅心,放在舌型模具中压制成型,汤煮或油煎均可。这种点心颜色如皓月,香甜爽口。相传唐玄宗东游崂山时当地厨师给他做了这道菜,由于此菜美味非同凡响,加上汤汁腻滑质量爽口滋味鲜美,令唐玄宗吃后连声叫好,招来厨师问其菜肴来历与称号,厨师是个不擅长作文的秀才,见牙蛤汤菜里有辅料鹅舌,加上诸暨苎萝村美女西施天下皆知,便急中生智说是“西施舌”,令唐玄宗大为称心,西施舌便由此而传播。
8、同山烧
幽香型白酒,因产地在浙江省诸暨市同山镇而得名,素有“江南小茅台”之称。同山烧以诸暨特有的高脚拐糯高粱为原料,取同山镇上汲龙水酿制而成,因地处盆地,终年恒温窖藏,因而酒质清澄,口感甘洌,其中尤以同山醉美,被称为南派幽香模范。同时,固然同山烧是一种白酒,却因其共同的酿造工艺,酒色红润,倒在杯中,恰如红玉入尊,因而也享有“酒中君子”之称。
9、香榧
作为全国香榧的主产地,诸暨应用和栽培香榧已有1300多年历史。诸暨市具有香榧种植面积10万亩,盛产4万亩,百年以上香榧树4.1万株,建成了面积50平方公里的香榧森林公园,是全国香榧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市,年产量达700吨左右,占全国香榧总产量的60%以上,冠军、野珍被评为中国著名商标。赵家镇、东白湖镇香榧主产区的农民人均收入中,仅香榧一项就达7000元。1997年,诸暨被国度命名为“中国香榧之乡”;2007年,诸暨又被命名为“中国香榧之都”。
10、珍珠
诸暨是有名的珍珠之乡。世界上98%的淡水珍珠产自中国,而中国80%以上的淡水珍珠来自浙江诸暨,2008年中国的年珍珠总产量到达1400吨。山下湖华东国际珠宝城是浙江省重点建立项目总规划面积达12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越30亿钱。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性的珍珠珠宝消费与加工中心,集散与物流中心,品牌展现与贸易中心,资金流通与商情发布中心,珠宝文化交流与商贸旅游购物中心。
11、马剑馒头
马剑馒头,又名浦江馒头,以其出自浙江诸暨市马剑而名,又因马剑曾受辖金华浦江县,故又名浦江馒头。
二十九、诸暨市著名景点
1、东白湖生态旅游区
东白湖生态旅游区由东白湖、东白山、西岩瀑布、斯氏古民建筑群等景点组成,山水秀美,风光旖旎,尤以斯氏古民建筑群出名于世,建于清嘉庆年间,整个建筑群以14个单体建筑组成,最大达12500平方米,保管完好。以建筑恢宏,构思巧妙而出名,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文物维护单位和省级历史文化维护区。
2、枫桥大庙
枫桥毛泽东指示的"枫桥经历"降生地,人文底蕴深沉,为省级历史文化维护区,历史文化名人“枫桥三贤”——陈洪绶、王冕、杨维桢,周恩来停止抗日演讲的枫桥大庙。
枫桥大庙始建于南宋,重建于清代,有钟楼、鼓楼、前厅、戏台、中厅、后厅、东西厢房等组成。整座建筑雕梁画栋,造作精致,氛围宏伟。1939年3月31日,周恩来同志亲临抗日前线,途经枫桥时,在大庙戏台上向各界人士作过抗日救国演讲,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1981年发布为县级文物维护单位。坐北朝南,平面长方形,中轴线依次为门厅、戏台、中厅、后厅,两侧有厢房、钟、鼓楼、耳房等。门厅面阔五间,明、次间抬梁式,稍间穿斗式,单层硬山造。戏台与门厅相连,平面方形。藻井用穹隆斗拱、梁枋。雕琢精巧,富丽堂皇,中厅呈凸字平面,面阔三间二弄,前后屋面勾连,范围庞大,用材讲究。大庙原名紫薇侯庙,祭奠明朝敕封船工杨俨为护国保民紫薇侯而建,清咸丰年间毁。不久里人集资重建。枫桥大庙范围庞大,造作考究,构造精巧,保管完好,是研讨民间庙宇建筑的重要实物,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留念意义。
3、西施故里旅游区
国度AAAA级旅游区。主要以西施文化为主题,充沛展现古越文化和故里风情,该区域将建立成为一处自然风光漂亮、文化内涵丰厚、旅游设备健全、经济效益良好、具有时期生机的景色旅游胜地。汤江岩:是浣江五泄国度重点景色名胜区主要景点之一,在诸暨市西南同山镇,距诸暨市区20公里,斗岩景区相距缺乏10公里,杭金衢高速牌头出口6公里,交通便利。因景区世居汤姓,浦阳江流经段称汤江,江边山林巾耸立的摩天巨岩,也就称汤江岩。
4、五泄景区
位于诸暨市西北郊20公里处,总面积为50平方公里,属国度重点景色名胜区、国度AAAA级旅游区、国度级森林公园。
五泄景区主要由碧波荡漾的五泄湖,四季如春的桃源,一水五折飞瀑撼人的东源和幽雅深邃的西源峡谷等四个景区组成。景区以瀑、峰、林称胜,以五级飞瀑为精华,景区内群峰巍峨,壁峭岩奇,飞瀑喷雪,溪涧峥琮,林海茫茫,仓紫万状。斗岩景色区:位于诸暨市西南部,距市区和五泄景色区均为15公里,景区面积8平方公里。
5、中国香榧森林公园
位于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东南十公里处东溪乡(今属赵家镇)的会稽大山深处,总面积约50多平方公里,以“古榧奇姿、林茂树古、重岩飞瀑、人文装点”为主要特征,是集旅游观光、避暑度假、疗养健身、科学调查、修习教育、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维护于一体的综合性森林公园,园内植被资源丰厚,集聚了6000多亩香榧,是世界上香榧栽培面积最大的中央,具有香榧古树3万多株。这些古老的香榧树错综复杂,有的扭曲多弯,有的挺拔入云,令人百看不厌。
6、斗岩景色区
斗岩景色区是浣江-五泄景色名胜区的重要组成局部,为典型的丹霞地貌特征,自然风光以奇峰险岩、怪石幽洞、茂林清泉著称,有斗岩大佛、千佛山、金井龙潭、白云禅院、西黄岩等景点。
7、汤江岩景区
汤江岩景区是浣江-五泄景色名胜区的重要景点,是中国青少户外拓展运动基地,景区三面青山一面湖,由汤江岩、虎洞山、灵屏寺、五指山、安华湖等主要景点构成,有着“岩高百丈,奇险历落,无山不崖、无崖不石,无石不洞,无洞不穿”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