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拱墅区民间习俗

  • 风水民俗
  • 2022-03-18 15:32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位置  
拱墅区,中心位置约在北纬30°19′15.02″,东经120°08′14.06″,位于杭州市市区中部。东南接上城区,西北与西湖区、余杭区相邻。面积119平方千米。  
二、王星记扇子  
“杭州雅扇”自古有名,特别是南宋迁都临安(即杭州)后,制扇工艺更为兴旺。明清以后,杭扇消费更为兴隆,当时的杭扇,与丝绸、茶叶齐名,被视为“杭产三绝”,现以王星记扇为杭扇代表。杭州王星记扇庄(现杭州王星记扇厂前身)兴办于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开创人王星斋,故扇庄又名“王星斋扇庄”。王星记扇子共有15个大类,400多个种类,3000多个花色,其中以黑纸扇和檀香扇最负盛名。黑纸扇制造工序需求86道,工艺精深,作风别具,再停止泥金剪贴绘画书法等方式的装饰,使画面丰厚华美,非常名贵,尤以黑纸真金微楷,为世人所称道;檀香扇则采用工艺技术难度极高的拉花、烫花、画花“三花”工艺,制造精巧俗气。王星记扇工艺精巧,历史上屡次作为杭州特产进贡朝廷。在国际博览会上屡获殊荣,远销世界各地,现王星记扇仍有艺人在传承开展,扇面新作辈出。王星记扇子以其共同的艺术性和工艺性,成为我国鹤立鸡群的工艺美术精品。  
三、历史文化  
祥符桥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南北向横跨宦塘河。桥栏板有素面和须弥座,桥柱有莲花和石狮,在京杭大运河申遗时被归入国度级文物维护单位。  
四、拱墅区半山立夏风俗  
今天,5月5日,又是一个立夏日。  
拱墅区第六届半山立夏节如约而至。这不,满城飘来了乌米饭的香味,半山脚下还有跑山、非遗庙会、民俗展现等一系列好玩的活动。  
不过,今年的立夏节,有点不一样。  
去年11月,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经过察看太阳周年运动而构成的时间学问体系及其理论”列入结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拱墅的“半山立夏风俗”作为重要组成局部,参与了结合申报过程,让杭州人熟习的吃乌米饭、烧野米饭、立夏“称人”等风俗登上了世界舞台。拱墅,已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社区。  
和往年相比,本届立夏节内容更丰厚,对半山立夏民风风俗的开掘和展示也更深化全面——这既是一个让当代人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契机,也是拱墅区非遗维护成果全国联动、迈出国界的一次精彩亮相。  
把根留住  
半山立夏风俗世代相传  
二十四节气被称为农耕时期的“时间聪慧”,它将天文、物候、农事和民俗圆满分离,在百姓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分离,曾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  
比方半山立夏节。  
“立夏”这一天,预示着夏天的降临,江南一带农事、蚕事渐入忙季。半山地域老百姓在长期的种植水稻、植桑养蚕等消费理论中,构成了许多极具代表性的立夏风俗,并传播至今构成风气。  
吃“乌米饭”:立夏这天,半山一带不少人家会忙着做乌米饭,这是用一种名叫“乌饭叶”的野生灌木叶子浸出的汁液煮米饭做成的。立夏日吃乌米饭,夏天不容易中暑,而且能够防止蚊虫叮咬,保一夏安全。  
“称人”:是立夏节的保存节目之一,一杆大秤,挂上一把小藤椅。称人的时分有考究,秤锤只能从里往外拿(表示增加)。听说在这一天称体重会带来福气,不怕夏季酷热,不会消瘦。  
采摘蚕豆、烧“野米饭”:这是孩子们专属的风俗,立夏当日,儿童少年形单影只,向邻里各家乞取米、肉。半山上的蚕豆、竹笋任其采掘,然后到野地里去用石头支起锅灶,自烧自吃。  
半山立夏的这些习俗习气,是人与自然调和相处的生动见证,更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一笔文化遗产。  
薪火相传  
把风俗融入现代人的生活  
如何让半山立夏风俗以最适宜的方式传承下去,拱墅区花了不少心机。  
从2012年起,每一届的半山立夏节,除了呈现一系列妙趣横生的民俗活动外,还特别融入了像立夏跑山、半山运动嘉年华、定向赛等现代生活要素,把整个立夏的文化打造得绘声绘色。  
普通来说,传统民俗活动倾向老年人或小孩子,但是半山立夏,同样得到了很多中青年的参与和欢送。  
一方面,半山立夏风俗的很多民俗活动以家庭为主要参与对象停止设置。比方,免费发放乌米饭,从开端的25公斤到2016年的1900公斤,参与人数从原来的几十人到如今的十几万人。每年立夏时节,都会刮起一阵“杭儿风”——家家户户吃乌米饭,这是立夏民俗的一次全新传承。  
另一方面,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交融,吸收中青年的普遍参与。从报名人数来看,今年,共有500余名跑山喜好者参与,成为杭城一大节俗活动品牌。  
今年的半山立夏节,拱墅区还将经过“五点一线”,深挖半山立夏风俗。  
一线就是“望宸线”。  
今年,“望宸线”二期全线贯穿。由世锦赛200米自在泳世界冠军杨雨、皮划艇世界杯冠军许亚萍、杭州电视台资深掌管人杨莅作为领跑嘉宾,率领跑山喜好者们跑山。  
五点就是立夏风俗的五个辐射点。  
跑山起点:虎山公园“仙人谷”设开幕式,展演《迎夏礼乐》。  
展演展现点:“半山游客效劳中心”设专场民间艺术展演展现,并为参与跑山市民分发乌米饭。  
非遗集市点:“半山娘娘庙小广场”设庙会非遗集市,半山泥猫、天竺筷、微型风筝等18个非遗名录项目会聚一堂。  
立夏民俗点:除了传统的称人、斗蛋等立夏风俗体验外,还将展现几件大型农具,让市民重温当年农业消费的情况。  
跑山终点:“望宸阁小广场”设置跑山终点旗架。在这里能够远眺拱宸桥,将拱墅的一山一水尽收眼底。  
值得一提的是,70年前最后的一次祭奠典礼,今年也将初次发掘并恢复。此外,在开幕式上,拱墅区以古礼为据创作了《迎夏礼乐》,数十位身穿民俗服装的演员同时诵吟、扮演,局面蔚为大观。  
砥砺前行  
成立联盟共建社区维护  
半山立夏风俗的维护,站上一个新的起点。  
“二十四节气”列入结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依照结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说法,非遗维护最根本的准绳就是“社区参与”。  
今年,拱墅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立夏”的代表性传承社区,在文化部非遗司、中国农业博物馆、省文化厅等单位莅临现场指导下,发起并召开人类非遗“二十四节气”维护联盟成立大会。河南省登封市、河南省内乡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等县、贵州省石阡县、湖南省安仁县、湖南省花垣县、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浙江省遂昌县、浙江省三门县、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共10个“二十四节气”的代表性社区,以及恭王府二十四节气研讨维护中心、安徽淮南市淮南子研讨会等2家联盟单位悉数参与。  
会上,将以拱墅区非遗维护中心作为发起单位,结合成立人类非遗“二十四节气”维护联盟。  
会议将盘绕“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渊源、开展脉络,以“社区维护”为主要准绳,就维护、传承和发扬的详细措施等展开深化研讨,各联盟单位依托不同城市特性,交流工作经历,讨论维护思绪,共同树立“二十四节气”维护联盟,发布维护条约,共同提出维护建议,初步构成各具特征的文化维护品牌,最终在全国逐步树立系统的“二十四节气”维护、传承、开展体系。  
半山立夏风俗的胜利维护与有效传承,是拱墅区努力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表现,是对运河文化的肉体提炼和历史内涵的积极探究。  
近年来,民俗文化资源丰厚的半山街道经过展开“漫画半山泥猫”大赛,举行非遗进校园宣传活动,启动半山地域历史文化遗存普查等途径,对半山地域历史文化遗存及各类文化活动作了全面深化的发掘和宣传。  
拱墅区第七届党代会提出了“文化引领”战略,传承和维护历史文脉,留住根和魂,让拱墅彰显运河沿岸名区的共同神韵,提升区域中心竞争力,加强拱墅人的骄傲感和取得感。盘绕这一目的,拱墅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理念,完成小文化向大文化的转变、坚持有形文化、无形文化两手抓,做到文化产业蓬勃开展,文化符号随处可见,文化活动丰厚多彩,文化影响深化骨髓。  
为此,拱墅区进一步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以九个“一批”工作任务,即:提升一批文创园区;建立一批文体设备;提升一批文化街区;打造一批文化地标;开掘一批文化遗存;引进一批文化名人和工作室;举行一批有影响力、大众有取得感的文化活动;构成一批文化品牌;培育一批文化高端论坛,真正将“文化引领”的无形内涵细化、落实为有形工作,使运河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消费生活,引领社会风气,成为拱墅人发奋向上、生生不息的肉体基因和丰厚滋养。  
五、拱墅区春节福字活动风俗  
春节纳福,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今年春节,拱墅区的居民不但能够看到精彩的聚福扮演,还能免费领到“福”字和春联,免费拍全家福。艰难家庭还能吃到免费的年夜饭。  
眼看春节临近,拱墅区如今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这些“聚福送福全家福”新春纳福文化活动。  
聚福活动  
时间:2月6日左右(详细视天气状况而定)  
地点:运河文化广场旗杆前  
方式:300人左右的文体喜好者,衣着自备的大红、粉红服装,以快闪的方式,疾速组成“福”字人墙。  
送福活动  
时间:2月6日左右(详细视天气状况而定)  
地点:运河文化广场东西两侧  
方式:组织文化意愿者剪“福”字,写“福”字,写春联,由参与造福活动的10名文体喜好者,到华联超市入口处、拱宸桥头向行人免费赠送“福”字。  
“建华送福”慈悲年夜饭活动  
时间:2月8日前  
地点:全区各阳光食堂  
方式:由民营企业建华集团出资,经过各街道阳光食堂集中举行、废品年夜饭配送到户、净菜配送到户等方式,让全区2000余名艰难大众幸福过年。  
全家福活动  
时间:2月1日-6日  
地点:小河直街、拱宸桥畔、富义仓  
方式:湖墅街道、小河街道、拱宸桥街道各征集10户代表性家庭,如百岁老人家庭、四代同堂家庭、三代同堂家庭、三口之家、新婚家庭、劳模家庭、外来人员家庭等,由三名摄影意愿者分别担任免费拍全家福。全家福照片将放大至12寸,配以相框赠送给各拍照家庭。  
六、拱墅区饮食风俗与特产  
1、南宋定胜糕  
南宋定胜糕始于宋代,千百年来不断为杭城人民所喜欢。南宋定胜糕外层是精制的香米和糯米粉,米粉细而平均,里面是豆沙馅,中间混有少量白糖和桂花,定胜糕的颜色绯红,意味着战争的凯旋。  
2、糖桂花  
金桂、银桂香气浓郁,是加工调味品的自然原料。将脆制过的桂花和白糖拌和在一同,即成了市场上常见的糖桂花。  
3、泥蒜炒年糕  
泥蒜炒年糕是浙江杭州的一道特征美食之一。泥蒜炒年糕制法共同,先将年糕煎至两边金黄,泥蒜放姜汁洗净、出水,取油少许爆炒香蒜末、姜末,下泥蒜,参加特制酱料,再下年糕爆至干香即可。泥蒜炒年糕是浙江杭州的一道特征美食之一,色泽诱人,年糕鲜糯干香,海鲜味十足。  
4、脆皮马蹄糕  
脆皮马蹄糕制造过程并不复杂,首先马蹄粉、马蹄捣成糊状,上笼蒸熟后取出,冷却后,参加糯米粉、白糖,放入冰箱内冷却,然后切成条状,撒上芝麻,最后下油锅炸成金黄色,出锅即可食用。  
5、木瓜酥  
木瓜酥以木瓜条和面粉为主料,先将水参加面粉里搅拌平均,并擀成饼状,把木瓜条包入面饼成椭圆形,放入五成油温中炸至金黄色即可。木瓜酥外型美观别致,外脆内嫩,幽香可口。  
6、火蒙鞭笋  
原料:  
嫩鞭笋400克、干虾子5克、味精2克、白糖10克、湿淀粉10克、芝麻油10毫升、色拉油500毫升、绍酒10毫升、酱油25毫升、奶汤125毫升  
制法:  
(1)将鞭笋洗净,对剖开,用刀拍一下切成条块。  
(2)炒锅置中火上,下色拉油,放入鞭笋,颠锅略煸,随即参加奶汤,盖上锅盖,移至小火上煮5分钟后,加精盐、味精,用湿淀粉稀勾薄芡,起锅装盘,撒上火腿未,淋上熟鸡油即可。  
特性:  
笋壮鲜嫩,红白相映,色泽雅丽,食时爽脆,为杭州传统名菜中夏令时菜,是1956年浙江省认定的36个杭州名菜之一。  
7、粟子冬菇  
粟子冬菇集“干果之王”的栗子和“山珍”佳品冬菇于一馔。栗子果实粉糯,冬菇肉质嫩滑,一菜两味,配以绿色蔬菜,颜色清楚,清新美观,是1956年浙江省认定的36种杭州名菜之一。  
原料:水发冬菇75克、栗子300克、绿蔬菜100克、白糖10克、味精2克、色拉油40毫升、湿淀粉10克、酱油20毫升、芝麻油10毫升。  
制法:  
(1)选用大小平均直径2厘米左右的冬菇,去蒂洗净。栗子横割一刀,放入沸水煮至壳裂,用漏勺捞出,剥去外膜。  
(2)炒锅置旺火上烧热,下色拉油,倒入栗子、冬菇略煸炒,加酱油、白糖和汤真相大白50毫升,烧沸后,放入味精,用湿淀粉调稀勾芡,淋上芝麻油,起锅装盘,周围缀上焯熟的绿蔬菜即成。  
特性:颜色清楚,清新美观,香酥鲜嫩,是杭州传统名菜中深秋时菜。  
七、拱墅区著名景点  
(一)杭州香积寺  
香积寺位于杭州湖墅香积寺巷,始建于宋安定兴国三年(978年),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原名兴福寺,大中祥符年间,宋真宗赐名香积寺至今,是杭州湖墅地域的著名寺庙,曾是灵隐、天竺朝山香客的集散地,素有“运河第一香”之佳誉.每天运河上千余船只往来,运输忙碌,夜间灯火通明,寺内繁华特殊,促进了湖墅地域乃至杭城的商贸、旅游的繁荣,对佛教禅宗文化的传播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香积寺内原有宝塔二座,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据《湖墅志略》记载:僧祥文于康熙年间住香积寺,拓展寺基造毗卢阁,并于寺前建石塔二座,现仅存一塔,该塔八面九层,下有须弥座,用白石雕凿,仿木构造楼阁状,斗拱仿宋式,第三层东面悬匾,上刻“慈云”两字,南门作半启状,第五层有一门翻开,有一-自门内出来。该塔构造手法、浮雕作风为清代之代表作。1963年,该塔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市重点文物维护单位,1997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香积寺在初创阶段,虽运用的是北宋年号,但实践统治权并没有发作基本变化,真正的统治者仍然为钱俶,而钱俶一生崇信佛教,在杭州建造了许多寺庙及佛塔,因而香积寺初建初期,仍坚持着吴越作风。后来,由于元朝末年朝政黑暗、兵荒马乱、生灵涂炭,香积寺和其它寺庙一样都曾遭受过灭顶之灾。到了明朝立国之初,由于明开国元首朱元璋曾有出家阅历,并在崇信佛教同时,对佛教停止了大范围的拆并、整合,香积寺及周边寺庙都得到了大范围的重建及扩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香积寺已成为佛教丛林中的大寺院。清康熙年间,毗卢阁和双塔的建立,使香积寺的开展到达了高峰。  
变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宗教信仰自在政策的不时不得人心,杭州社会经济文化事业的不时开展,广阔市民的肉体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时进步,香积寺的复建提到了杭州市党政指导应有的议事日程,新香积寺的复建工程于2009年初正式启动。依照建立“二十一世纪都市新寺庙”的目的,以五代吴越为根底,以明清为定制的历史定位,建筑作风表现了半传统半文化的特征,努力再现“杭州运河第一香,湖墅市井风情地”的繁荣胜景。  
2009年香积寺胜利复建,成为国内独一主供大圣紧那罗王菩萨(监斋菩萨)的寺庙。新建的香积寺恢复了被撤除的东塔,对原有的西塔停止了整修,坚持了双塔的原有风貌。从香积寺牌坊进入,依次为天王殿、大圣紧那罗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寺内两侧还有观音殿、文殊殿、普贤殿、钟鼓楼等建筑,各类造像共34尊。  
新香积寺在中轴线上以“伽蓝七堂制”为依托,分别布置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并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布置具有本寺特征的大圣紧那罗王殿,这在全国也是无独有偶的。中轴线两侧分别依照“四大名山”的布置,于大雄宝殿前后两侧分别布置普贤殿、观音殿、文殊殿、地藏殿。新香积寺在寺庙两侧设计两排建筑,在不对称性规划上停止了大胆的尝试。  
(二)中国刀剪剑博物馆  
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坐落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博物馆建筑由桥西土特产仓库改建而成,以文化遗产的角度、专题的方式解读了刀剪剑“物开一刃为刀,两面开刃为剑,双刀相交则为剪”的共同文化。常设展览面积2460平方米,由“刀与剑”、“剪刀的故事”两个展厅共同构成。于2009年9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  
(三)香积寺石塔  
香积寺石塔,浙江省重点文物维护单位。位于杭州城区拱墅区香积寺巷内。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为七级八面石塔。仿照灵隐寺双塔建造,但腰檐明显减少,构造手法和浮雕与灵隐寺双塔截然不同。是清代初年石塔建筑的代表作品。  
(四)如意里民居  
如意里民居(桥西民居)地处杭州市拱墅区拱宸桥街道如意里,拱宸桥西南方,东起桥西直街北段,西至不祥寺弄。  
如意里两侧为2层木构造楼房,共约30套民居,长30米,宽3米,屋后为一层木构造附房。居民四周为土质防火墙包围。民居进出,须经过防火墙里门。旁人看来,更象个大宅门。1896年10月1日杭州海关开关时,用此民居作为当时海关工作人员的办公之处。1937年日寇入侵杭州,运河沿线房屋、树木皆毁。如意里房屋幸免遇难。目前整个建筑群根本坚持了建造时风貌。  
(五)小河直街  
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杭州市北部,地处京杭大运河、小河、余杭塘河三河交汇处。东临小河,西临和睦路,南临小河路,北临长征桥路。  
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以小河直街为中心,沿运河、小河散布的民居和航运设备整体风貌和空间特征仍根本保管,具有一定的范围,在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中应属于整体传统风貌较为完好的街区之一。街区真实地反映了清末、民国初年运河沿线下层人民的生活环境,保存着一定数量的历史建筑,其建筑特征、街巷风貌、运河航运遗址依然保存着共同的风貌。自宋代以来,这一区域不断是运河沿线的重要区域,经过民国年间的繁荣后留下的历史遗址类型众多,历史文化内涵较为丰厚多样。  
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是集中反映清末民国初期城市平民寓居文化生活、消费劳动文化和运河航运文化的重要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一条以坚持传统寓居商住功用为主,持续杭州中央传统特征文化和展现运河航运文化,集商住、寓居、休闲功用为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  
古老的大运河两岸,至今还保存着一些古街巷遗存,小河直街就是一处古韵悠悠的近代典型江南水乡名居。  
(六)拱宸桥  
拱宸桥位于大关桥之北,东连丽水路、台州路,西接桥弄街,连小河路,是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桥长98米,高16米,桥面中段略窄为5.9米宽,而两端桥堍处有12.2米宽。三孔薄墩联拱驼峰桥,边孔净跨11.9米,中孔15.8米,拱券石厚30厘米,为拱跨的1/52.7和1/39.7中墩厚约1m,合大孔的1/15.8;眉石厚20厘米。采用木桩根底构造,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据《古今图书集成·杭州桥梁考》和康熙《杭州府志》载,由明末商人夏木江所倡建。此桥在清代几经破坏重建。顺治八年(1651年)桥身曾坍塌;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由浙江布政使段志熙倡率捐筑,云林寺的慧辂极力捐募款项相助。雍正四年(1726年)右副都御史李卫率属捐俸重修,把桥加厚2尺,加宽2尺,并作《重建拱宸桥记》。同治二年(1863年)秋,左宗棠率湘军及“常捷军”向杭城的安定军猛攻,由于拱宸桥桥心设有安定军堡垒,经战火洗劫,桥再次频于倒塌。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杭人丁丙的掌管下重修。十九世纪末杭州开埠后,日自己在拱宸桥桥面中间铺筑2.7米宽的混凝土斜面,以通汽车和人力车。解放后,杭州市人民政府规则制止通行机动车。  
拱宸桥目前为杭州市市级文物维护单位,由于近百年风、雨水的腐蚀,砌体外表风化严重,桥面石阶和石栏板也有部分破损,鉴于该桥为文物,日常养护也仅局限于清算桥梁杂草上,并增强巡查,发现病害及时上报。  
该桥所属的运河段为V级航道,过往船只较多,再加上拱宸桥方孔只允许单向通航。主墩上被过往船只碰撞较为明显。  
2005年9月26日,一辆货船在经过拱宸桥时,撞到中洞的拱圈,拱圈石料被撞损。2005年11月23日,在前一次该桥被撞损拱圈未修复的状况下,相同位置再次遭受撞击。  
拱宸桥在杭州拱墅区北部,以桥得名。拱宸桥横跨运河,东连丽水路、台州路;西接桥弄街,连小河路,是石构造三孔桥。杭州市地名办的工作人员说,相传在古代,“宸”是指帝王住的中央,“拱”即拱手,两手相合表示敬意。每当帝王南巡,这座高高的拱形石桥,意味对帝王的相迎和敬意,拱宸桥之名由此而来。该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当时的举人祝华封,募集资金造桥。清朝顺治八年,桥坍塌。在康熙五十三年,由布政使段志熙倡导并率先捐款,林云寺的慧辂和尚极力捐募款项相助,历时四年,建成如今的这座拱宸桥。1895年,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签署后,杭州列为通商口岸。1896年在此地树立洋关,抗打败利后,洋关废弃。如今的拱宸桥,名字已演化为方向性区片名。  
(七)高家花园  
高家花园位于杭州市拱墅区长征化工厂内,为清末民国初年私家园林,现为杭州市级文保单  
位,间隔省级文保单位--拱宸桥不到300米。  
高家花园据传最初为清末军机大臣李鸿章远亲高懿承在清朝末年所建。关于高氏的生平记叙  
,只知其为清末民国初杭州市的工商业主,主要运营剿丝、丝织品等。  
解放后高家花园划归杭州市长征化工厂,化工厂将其作为厂内工人俱乐部运用。进入二十世  
纪末,长征化工厂倒闭,四周地块近年施行大范围旧城改造,花园作为文保单位由拱墅区政  
府接收。区政府本着维护文物的准绳,决议对高家花园停止整修。  
高家花园东临京杭运河,南与杭州第一棉纺厂遥对,西南、北面为原长征化工厂厂区。现存  
局部占空中积约1200M2,据称别墅原面积数倍于此。园内现仍保存两幢建筑--南华楼与  
爱日楼,还有水池、曲桥、人工假山、小花坛等。  
南华楼为现存高家花园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占地约220M2。正立面五开间,通面宽1602M,通进深1270M,室内面宽为三开间,进深四柱,为二层楼歇山顶花厅建筑,方式为砖  
混与木构分离的中西合璧式样。水池位于南华楼南面和东面,迂回迂回,池岸用太湖石驳砌  
。  
爱日楼名曰楼,实为一层四坡顶洋房,坐西朝东,占地约190M2,四开间,通面阔1827M  
,通进深1037M,平面为矩形,带前廓,正立面做成六个西式砖拱券,廊两侧入口也做成  
拱券。建筑为砖木混合架构。  
(八)富义仓  
富义仓占空中积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由三进院落、三排仓房组成。为时任浙江巡抚的谭钟麟担任,始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建成于光绪十年(1884),为大运河沿岸现存的著名古粮仓之一,与北京“南新仓”并称为“天下粮仓”。仓名取“以仁致富、和则义达”之意。现为浙江省省级文物维护单位。  
富义仓解说词  
游船驶过御码头我们会看到运河的一段主流,它叫成功河,大家看,就在哪里,河上的桥是2006年重新翻建的华光桥。大运河与成功河的交汇处华光桥的旁边,左右逢源的这块古建筑群就是大江南北有名的富义仓遗址。  
富义仓坐落在杭州拱墅区偏南的一处风水宝地上,这是座清朝时期修建的,那时的水运尚很兴旺,特别是江南一带进京的贡粮,大多数都由大运河漕运运至京城,所以,运河两端京杭两地有很多大小不等的储粮仓,像离通州最近的北京内城东直门内就有:北新仓、南新仓、新太仓、禄米仓等国字号的粮仓,至今那里很多胡同还以粮仓的名字命名。杭州也一样,有永济仓、盐义仓、富义仓、仁和仓等散布在运河两岸。湖墅地域作为历史上京杭大运河南端的一个货物集散地,仓库特别多。杭州也有很多地名叫原来所在粮仓的名字,如:仁和仓北弄、仁和仓南弄等等。  
富义仓是硕果仅存的最后一个古老仓库,有着100多年的历史。富义仓是在漕运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位置,素有“北有南新仓,南有富义仓”之说。  
清光绪六年,杭州粮食告急,浙江巡抚谭钟麟在霞湾巷内购地建粮仓,历时四年始成,将粮仓命名为富义仓。当时粮仓有五六十间,每间20平房米左右,能够存四、五万石谷物,是杭州百姓最主要的粮食供给地。年吞吐量多达几十万石,对日常百姓的粮米供给及贡粮储藏都起到了极端重要的作用。拱墅区就是京杭大运河南端的货物集散地,是江南供物漕运的起点,交往运输非常忙碌。随着先进粮米仓储机制的树立,古老的米粮仓曾经成了“下岗职工”,大多数以翻建成现代化的民居写字楼等,但唯有富义仓凭仗它残破的院落、石基、木板、土围墙、青瓦顶的式样,和它饱经风霜的年轮,原汁原味地耸立在那里,为我们保存着历史上曾经的辉煌。在一扇曾经不能开合的门板上“社会主义结合大院”的曾用名还记忆犹新,那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大锅饭的产物,也应算是文物了。  
最吸收人的还有粮仓的东南角,人们走下华光桥参观富义仓的必经之路上,骑河沿生长的两棵歪脖老槐树中间夹一棵挺直的小槐树,仿佛是向游人们热情地打着招呼,他们伸展着老态龙钟的身板殷切地欢送着我们,这三棵树凑在一同叫“二老携子迎客槐”。朋友们,既然他们一家人这样热情,你还不找个时间看看他们去。  
(九)司徒雷登故居  
司徒雷登故居坐落在杭州市天水桥耶稣堂弄1-3号,是一幢占地200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楼。听说,这幢小楼是司徒雷登的父亲来杭传教时建造的。两岁时,司徒雷登迁居此地。  
司徒雷登故居于1985年被列为杭州市文物维护点。2001年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向有关单位购得产权,并按原样停止了维修。杭州名人留念馆副馆长房友强引见说,工作人员简直翻阅了如今所能找到关于故居的一切图片文献材料,尽量复原当时生活的原貌。目前故居仅开放了一层的4个房间,布置成客厅、书房、卧室和餐厅4个生活场景。4个房间分别展现了司徒雷登早年在杭州的生平事迹、在北京兴办燕京大学和他在华做大使期间的一些宝贵老照片等图文材料。  
司徒雷登1876年出生于杭州的一个美国传教士家庭,1919年兴办燕京大学并任校长,1946年出任美国驻华大使。1949年分开中国。  
(十)西湖文化广场  
西湖文化广场位于杭州市武林广场运河北侧,地处杭州市中心,属下城区辖区,距西湖仅2公里,占地13.3公顷,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室外广场约10万平方米。主塔楼是41层170米高的浙江环球中心。整个广场集文化、文娱、演出、展览、健身等一体。整个广场设计将以杭州特有的西湖文化、运河文化和古塔文化为建筑背景,分离现代文化的绮丽意象,表现秀外慧中的吴越文化实质。  
(十一)登云桥  
登云桥位于二圣庙前东端,横跨中河,东出长宁街,址二圣庙前。始建于宋,重建于明。  
《浙江通志》、《嘉靖仁和县志》:登云桥新建,旧名西桥,宋时有平籴仓。《仁和县志》:贡院在此,每棘闱榜发,获隽者由贡院赴布政司饮宴,宣扬导行,必登此桥,取登青云之义故名。  
此桥系多级台阶单孔拱形石桥,运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始建于明,清康熙重修。北面桥洞顶石刻“登云桥”三字。两侧桥栏均用大青条石组成,正中一块长225公分,高46公分,厚19公分。其他青石桥栏长短不一,计19块。桥洞两侧各有52×37×15公分的石雕龙头二只,形象温和,线条流利,毛发随风飘张,颈上纹式为叶纹,鼻为蒜鼻。此桥于1972年红卫机械厂为通行汽车,在台阶上铺设一条二米宽的钢混构造的路面,1982年人民政府将原青石台阶改水泥台阶。1986年重建,不通汽车。登云桥拟定为杭州市文物维护点。  
(十二)古通济桥  
古通济桥位于下城区北部,石桥街道东北。建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5),桥基为半山山脚岩石,直接以石砌筑,故称石桥。原名古通济桥,拱形,长13.1米,宽2.3米,高3.7米。桥碑铭诗叙景,诗曰:“一箭春水开通镜,两岸桃花夹彩虹,通畎浍以滋我稼,济往来而达行迹”。  
下城区的石桥街道就因而而得名的,详细位置在石桥社区桃花漾,北景园以南,石祥路甘长村以北,东新路以东现为杭州市文物维护单位。  
维护范围:桥体外扩约5米,总面积为283平方米。  
建立控制地带:东至维护范围外扩约20米(至地块线延长线),南至维护范围外扩约15米(至地块线),西至维护范围外扩约30米(至地块线延长线),北至维护范围外扩约20米(至地块线),总面积为2816平方米。  
(十三)武林广场  
武林广场位于西湖之北,市区省展览馆前面。因场处武林门地片内,故名。四周新建高楼林立,有电信大楼、杭州大厦、杭州剧院、杭州国际大厦、杭州百货大楼等。遂成杭城繁华而花园式的中心广场。  
一九八五年建成广场喷泉,泉池直径为36米,形似五瓣梅花,花芯为跳红瞅舞的三少女塑像。五个花瓣有五个少女塑像,各手操乐器,或琵琶半抱,或轻吹芦笙,或长笛斜倚,或弹拨箜篌。群雕形象生动,呈现出手舞足蹈的氛围。每当欢庆节之夜,随着八个灯柱上的声响,奏起悦耳的民族乐曲,主喷泉即飞出33米高的水花,似兰花、似水杉、丝喇叭花等,和池周一白只小喷头弹出弧线,烘托出水中75只彩灯,斑驳陆离,璀灿耀眼。此处已成为杭州漂亮的景点。  
(十四)浙江自然博物馆  
浙江自然博物馆,前身是西湖博物馆,始建于1929年,1984年独立建制,该馆面积近8000平方米。是中国本人兴办的历史最长久的博物馆之一,也是浙江省独一以生命科学、地球科学标本珍藏、研讨、展现为主要业务活动的省级博物馆。  
现址位于杭州市下城区西湖文化广场,历经几代自博人艰苦努力地传承、积聚和探究,业已开展成为一个理念先进、国内一流、富有浙江特征的自然博物馆。主要是一座标本库房,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新建的陈列馆于1998年1月对外开放,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馆内珍藏着植物标本、矿物标本、水生生物标本、动物标本和两栖类标本等近10万件,其中不乏宝贵标本,如浙江临海出土的翼龙化石,是全国仅有的几件比拟完好的化石标本之一。此外还有大量国度一类、二类维护动物、植物的标本,有不少还是当年建馆时采集而今曾经绝种的标本。  
地址:下城区中山北路581号西湖文化广场6号  
(十五)京杭大运河杭州段(运河景区)  
杭州位于京杭大运河最南端,运河杭州段是运河历史古迹最丰厚,文化底蕴最深沉的一段。  
京杭大运河始凿于春秋,至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横贯南北4省2市,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历史最长久的运河,这是祖先留下给我们的宝贵物质和肉体财富,是活着的、活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是杭州旅游的一张金名片、也是江南水乡文化体验的经典目的地。大运河流经了富庶儒雅的钱塘佳丽地,记载在案了杭州繁华古都的沧桑沉浮和白墙粉黛的市井百态。不论是徒步、舟游,还是骑行、小憩,都能够触摸到杭州运河华而不燥的厚重之感,观赏到运河沿岸无处不在的风雅之美。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十六)中国扇博物馆  
在中国有着长久的历史和文化,“杭扇”早在南宋时便以“五杭”之一出名。中国扇博物馆坐落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中国独一一个以扇为专题的博物馆,建于原杭一棉原址上,展现古典文雅的扇文化及精深制扇工艺。展常设展览面积2623平方米。于2009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  
(十七)陆游留念馆  
陆游留念馆位于杭州市与延安路穿插的孩儿巷98号,陆游曾在这里写下了名闻遐尔的不朽诗篇:《临安春雨初霁》。  
孩儿巷98号是著名的清代古宅,固然不是陆游的故居,但陆游屡次来杭都住在孩儿巷,而且98号是至今所发现的最接近历史风貌的孩儿巷建筑。  
整个展馆分上下两层,一层为陈列室,包括陆游展区和文史展区;二层为暂时展馆,主要用作材料摆放和学术研讨。  
地址:杭州市下城区孩儿巷98号  
(十八)中国伞博物馆  
烟雨江南,衍生出共同的伞文化、伞的审美、伞的诗意和伞的意味意蕴随同着历史开展的年轮,碾压出一道共同的文化轨迹。中国伞博物馆坐落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是中国首家伞主题博物馆,综合展现以中国为代表的伞文化、伞历史、伞故事、制伞工艺技术以及伞艺术。常设展览2411平方米,于2009年9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  
(十九)手工艺活态展现馆  
手工艺活态展现馆作为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分馆,是对博物馆根本陈列静态展现的活态补充。经过集中展现以刀剪、油纸伞和绸伞、各类扇子为主的传统手工艺,以及其运用于现代艺术中的创意手工艺,在维护和传播此类非遗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根底上,为其传承注入新的生机。  
场馆在坚持了原汁原味的民国年间厂房作风的同时,分离传统手工艺特征,添加了独具特征的作坊式场景以及贯串整个参观道路的图文引见,让观众不只能够设身处地各个历史现场,还能够理解和学习到具有浓重中国历史特征的传统工艺非遗文化。  
展现馆场馆由杭州第一棉纺厂3号厂房改建而成。杭一棉前身为通益公纱厂,是20世纪初浙江省范围最大、设备最先进、最具社会影响的民族资本创办的近代棉纺织工厂之一。作为所在城区近代工业构成和开展的奠基石,见证了杭州近代民族轻纺工业创立开展史,记载了杭州近代工业的开展进程。于1956年改名杭州第一棉纺厂。  
其留存的厂房等建筑是杭州民国时期建筑的典型代表。建筑内部构造保管完善,具有重要的历史研讨价值,已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名录。  
(二十)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是由杭州市政府出资建立的工美主题的博物馆,馆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北起中国刀剪剑、伞博物馆南面,南近登云路,西起小河路,东与京杭大运河相望。博物馆在红雷丝织厂老厂房根底上改造而成,是对中国刀剪剑、扇、伞三大国度级博物馆的扩容和晋级。  
博物馆总规划用空中积7571平方米,建筑占空中积514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930平方米。三楼为3000平方米的根本陈列展区,分为雕琢、陶瓷、织绣、编织、金属工艺、民间工艺美术六大类,集中展现杭州工艺美术的开展历史、成果斐然的艺术成就;第二课堂互动区可展开相关工艺的体验学习活动。二楼为巨匠工作室与暂时展厅,是展开艺术交流、创作研讨的平台。一楼为公共效劳区和精品展销区,还开拓了特地的休闲空间。规划合理、功用完备的馆区能满足不同层次观众参观、鉴赏、学习、交流、购物或休闲的多种需求。此外,四楼的杭州市青少年文化创意培训中心,将与博物馆丰厚的文化资源相分离,共同促进杭州工艺美术的启蒙和开展。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