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宜兴市民间习俗

  • 风水民俗
  • 2022-03-14 17:22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位置  
宜兴市位于北纬31°07′—31°37′,东经119°31′—120°03′之间。地处江苏省西南端、沪宁杭三角中心,东面太湖水面与苏州太湖水面相连,东南临浙江省长兴县,西南界安徽省广德县,西接常州市溧阳市,西北毗邻常州市金坛区,北与常州市武进区相傍。滆湖镶嵌宜兴和武进之间,三氿(东氿、团氿、西氿)相伴市区。全市总面积1996.6平方千米。  
二、文化遗存  
宜兴历史长久,具有7000余年的制陶史和2200余年建县史。先民勤劳质朴,留下众多文化遗存。位于徐舍镇的西溪遗址为马家浜文化时期大型聚落遗址,表现出先民六七千年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和、自然的生活。2002年开掘的骆驼墩遗址,代表了太湖西部山地向平原地带过渡的新石器考古文化特性,对研讨长江下游古代文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被列为2002年中国六大考古发现之一。西渚镇猪婆山曾是春秋战国时期人群寓居点。  
三、周培源故居  
周培源祖居位于宜兴芳桥镇后村,原有两处。一处在后村河南,为周培源祖父所建,是周培源的降生地,80被大火焚毁。现存的一处为周培源父亲周文伯于民国初所建。  
四、东坡书院  
东坡书院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宜兴丁山买田讲学之地。书院历经沧桑,屡次被毁,屡次重建,现今留下的建筑是明代重建的。  
五、徐悲鸿故居  
徐悲鸿故居位于屺亭桥塘河西侧,为砖木构造3开间阁楼房屋,占地518平方米,建筑面积115平方米。故居包括徐悲鸿原生活起居间、弟妹生活间、徐父授书房及一个天井。2000年经重新修建后已正式开放。  
六、安定天国王府  
安定天国王府位于宜城通贞观路,始建于清代,原为史姓宅第,清咸丰十年(1860年),安定军攻克宜兴后,成为辅王杨辅清的府第,后又曾作为忠王李秀成的行辕,为江苏省级文物维护单位。  
七、六月十九吃馒头  
农历六月十九日,宜兴人俗传这天是观音菩萨的成道日。据宜兴民间传说,观音娘娘不只主宰人世生育,而且扶正压邪、普渡众生,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尊崇。因而,在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这天,虽然天气酷热,但宜兴民间家家户户,以面粉调制馒头,由户主率领全家男女,燃点香烛,忠诚地朝观音神像顶礼膜拜,并以特制的大馒头祭供,祈求观音保佑人丁兴隆,子孙兴盛。这洁白松软、味美可口的馒头,也随之成为人们在炎夏时节的礼瑞食品。  
相传到了明代,阳羡(宜兴古称阳羡)民间的酿酒技术日趋精深,寻常百姓家都能制白酒,用发酵的酒酿冲水加面粉调和,然后揉做成一个个大馒头,再放在蒸笼里用旺火蒸熟,蒸出的馒头洁白丰满,松软爽口,香味四溢。旧时宜兴有支《抛馒头歌》唱得好:“一抛东方太阳升,百无忌讳福来临,招财童子前引路,和合送宝进府门。二抛南方南至海,观音老母送子来,先选一个文秀才,后送状元进门来。三抛西方日落山,主家好比沈万山,沈家有棵摇钱树,金银财宝满仓箱。……八抛丙庚辛金全,添福添财又添丁,财喜两旺代代兴,步步脚脚踏金银。九抛北方笑云水,峨眉老君满面笑,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长流水。  
馒头洁白,“发”得大,意味着如雨后春笋勃勃向上,因而宜兴民间至今新居落成、乔迁之喜,还有新婚之喜、生子女办满月酒、考上名牌大学等等,仍有向亲友、左邻右舍送馒头的风俗。农历六月十九日这天,宜兴农家仍有做馒头、蒸馒头、吃馒头的风俗,许多乡下农民做了馒头还特地送给寓居在城镇的亲友,促进一份亲情或友谊;但也有少数家庭主妇怕费事,痛快在小镇上买了许多各种馅心的馒头,回家供全家人品味。  
八、宜兴婚嫁风俗  
1、宜兴大局部地域的结婚流程大致相同,都是上午男方至女方家迎亲,然后回到男方  
家吃喜酒。  
2、宜兴西南部某些乡镇比方太华因间隔安徽较近,遭到安徽传统文化微风俗的影响,  
故婚俗与宜兴其它地域不尽相同,他们的结婚称为“夜婚”,前半程大致相同,上午男方至女方家迎亲,但须在女方家吃午宴,下午将新娘接回男家,正式的喜酒在晚上停止。  
3、宜兴西部一些乡镇如太华、茗岭等地新郎在动身迎亲之前,必需先沐浴更衣,浴汤  
中需放红枣、花生、桂圆、莲子,预示“早生贵子”,洗浴过程中还必需由一名童男添汤,也是生个儿子的寓意。  
4、男方去女方家迎亲必需带有两个方盘(圆盘也能够),两个寓意“成双成对”,方盘  
里装有红枣、花生、桂圆、莲子,预示“早生贵子”,还有喜糖,预示“甜甘美蜜”,爆竹,预示“红红火火”,物品上掩盖柏树叶,预示“万年长青”,方盘用蓝布包裹(有的中央用蓝色围裙包裹),听说可以辟邪,上面掩盖大红双喜。  
5、宜兴东部有些乡镇,比方张泽大浦,男方去女方家迎亲必需还准备两坛黄酒,必需是装在陶土烧制的坛子里,上面贴大红双喜,寓意有多种说法,不一而足。坛装黄酒市面上不太多见,因而必需提早准备,准老婆家在那里的朋友,务必牢记在心,提早准备,否则你很可能在当天急的焦头烂额却黔驴技穷。  
6、宜兴西部有些乡镇如芳庄、潘家坝、元上等乡镇,男方去女方家迎亲时必需带两只活的能生蛋的老母鸡,预示子子孙孙能代代相传,也有其它的说法,请留意,有些注重习俗的老前辈假如没有看到这些东西,很有可能不让你把新娘子带出门,因而必需前期做好充沛的沟通,尊重当地的习俗,做好充沛的准备。  
7、目前有很多地域,东南西北都有,需求男方家带上一只猪腿、一条鱼、一对鸡鸭等生鲜,因而男方在迎亲之前需与女方家多做沟通,早作准备。  
8、男方去女方家迎亲的时分必需带上一条席子,能够是竹席、草席、麻将牌席,反正只需是席子就行,席子称为“还娘席”,意义是新娘子嫁出门了,不能遗忘母亲生育、哺育之恩,要时时感恩,孝敬双亲,另一说法是新娘子出门了,不再是娘家的人了,把席子放在娘家,回来时仍然有一席之地,说法多做多样,不一而足,但这是宜兴一切地域的统一习俗,必需牢记。  
9、女方家送亲时也有很多的考究,男方家送来的方盘,拆开后将东西拿出,还必需再放进去一些,作为行礼,仍旧用蓝布包好后交媒人带回,意为礼尚往来。  
10、女方家在准备嫁妆时,有一些东西也是必不可少的,比方帐子和竹竿(有些中央用甘蔗替代),马桶(能够用痰盂替代,里面必需放几个熟鸡蛋),小凳子等等。宜兴一切地域都一样。  
11、女方家在准备被褥的时分,必需要在里面放几个熟鸡蛋或者红枣、花生、桂圆、莲子,预示“早生贵子”。  
12、新娘子在家里等候新郎迎娶时必需坐在父母亲床上的被窝里,称为“暖床”,出门的时分要穿母亲的鞋子,直到走出自家大门才干换上本人的鞋。  
13、男方迎亲的人员在迎接嫁妆时,必需先把帐子和竹竿拿出门,到新房的时分也要先把这两样物件拿进门。马桶必需由一位未婚的男性搬运,拿进新房后必需要把里面的熟鸡蛋拿走,预示将会有好运降临。  
14、新人出门的时分普通由新娘的哥哥或弟弟(新阿舅)将新娘抱到门外,由新郎给新娘穿好鞋子,再由新郎抱到婚车上,也能够由新娘的哥哥或弟弟直接从家里抱到婚车上,再由新郎穿好鞋子,下车时由新郎抱到新房中,都代表女家与男家交接的意义。  
15、男方家要事前约请好铺床叠被的人,人员普通是生了儿子的女性,铺好后要先请一个童男在床上滚几下,新人才能够坐上去,也有的中央还要童男在新马桶里撒一泡尿,都是预示“早生贵子”的意义,新人要把被褥里的鸡蛋或其它东西拿出来当天吃掉。  
16、宜兴大局部地域的回门典礼都是在结婚正日之后的几天,但西部有些中央,比方张渚、西渚等,回门是在当时,新人出村后下车回到女方家里送上回门礼,吃一碗馄饨。  
17、酒席正席由男方家主办,女方家则在过几天后办“回门酒”,宜兴大局部地域,男方家的喜酒只布置男方亲戚赴宴,女方家只布置送亲的人员参与,女方家的亲戚则是参与女方家主办的“回门酒”,因而男女双方的亲戚都不见面,也不认识,如今很多新人都在酒店男女双方家共同办喜酒,就没有这个考究了。  
18、宜兴西部一些乡镇如芳庄、杨巷等地,女方家的亲戚则是两次酒席都参与,结婚正日他们也全部跟到男方家吃喜酒,过几天回门的时分再到女方家吃回门酒。  
九、男欢女喜  
宜兴传统的民间舞蹈“男欢女喜”,是带面具的双人舞。“男欢”与“女喜”原称“男禓”、“女莽”,传说为“疫神”。它是以民间的传说创编的,在庙会演出出,称“踩莽”或“调莽”,以表达人们消灾降福的愿望。该舞蹈的历史可远溯至元末明初,迄今已600余年。  
“男欢女喜”舞蹈始于明初,盛于清代乾隆年间,至20世纪30年代,臻于圆满,自成流派,长盛不衰。其故事富有想象力和浪漫颜色,耐人寻味,情节大致为:春光烂漫,绿野千里。“男欢”、“女喜”新婚,得意洋洋,乘船返归故里,途经小镇,停舟泊岸。只见一抹斜阳,河山似画,心为醉之。又见道旁桑树,绿叶满枝,桑椹累累,两人手舞足蹈步入桑树林,采食桑椹,品味鲜甜。旋入市肆,在店中购置胭脂香粉。暮霭升起,觅店投宿,用过晚膳,已是家家灯火,烛影摇红。一天劳累,睡意袭来,不觉伏案而眠。子夜醒来,退窗远眺,银色月光,一泻无遗,树影婆娑,夜凉如水。双双祝故里百姓,人口安定,五谷丰收。“男欢”、“女喜”二人,终于1为神,在人们的思念和祝愿中,化成一对彩蝶,翩翩起舞。从此比翼双飞,长相守,永不离。  
“男欢女喜”舞蹈中最根本的节目,就是依据上述故事情节而来。除“钥匙头”是收场的亮相外,计有“荡湖船”、“采桑”、“买胭脂”“打店”、“点灯”、“送茶”、“男睡”、“女睡”、“开窗望月”、“打神”和“花蝴蝶”等十余个。每次演出均无固定次序,而是由“男扇”暂时见机行事,翩翩起舞。唯有张渚的“男欢女喜”依据任杏生老先生的口述传艺,节目次序固定,故事情节完好,并经过想象,使“欢、喜”虽死犹生,舞姿动人,反映了大众的思念和祝福。  
“男欢女喜”舞蹈,起初仅在庙会演出出,腾跃以降魔,挥扇以驱灾,是属于祭奠性质的,舞蹈随着历史的推进而改动了原始“跳神”式的动作,逐渐改编、充实成为古朴、典雅的民间舞蹈,大众自演自乐。平常演出时,每至一村外,先敲“送信锣”,然后进村即挽一个“钥匙头”(一种舞姿,甚漂亮)。这时各家各户大门口,均在事前置终身箩,内放有稻谷和一把柴灰。男禓、女莽挨门逐户略作舞蹈后,随带杂工就将各家的谷与灰倒入挑箩内,表示已将“倒霉”收去。然后在晒谷场上扮演几段即去他村。如经事前商定,能够多扮演若干节目。它吸收许多大众围观,摩肩接踵,繁华特殊。只见笑容可掬的假面,脉脉含情,互相嬉戏,随着男扇的挥舞,不时变换节目,俨然是一对新婚夫妇踏青游春的欢乐状态。一地演毕易地再演出时,观众相随,百看不厌,还吸收了许多外乡人,不远数里而来,可见其艺术魅力之大。  
“男欢女喜”演练者都是农民、渔民,他们自推领头,挨户捐赠,自筹经费;无专业团体,无专业演员,无演出舞台,演时则聚,演后即散。民间艺人代代相传,依据各自对舞蹈的想象和审美观念的不同,不时地在动作、舞姿力度等方面,有所变化开展,最终构成了“上盘”、“中盘”、“下盘”三种不同流派。上盘:下蹲动作较少,蹲则微蹲,考究雍容端庄,胸部以上变化较多;中盘:下蹲度较上盘略低,但又似蹲非蹲,状多古雅,隐异神秘;下盘:下蹲动作较多,跨度大,腾跃力度大,有弹性,有生龙活虎之势,气度非凡。  
“男欢女喜”的音乐伴奏仅仅大锣一面,伴奏时也只是三击四拍的不时循环,依据舞蹈动作的动慢而变化其节拍速度。这种伴奏貌似单调,假如伴奏者配合严谨,快慢谐和,有时深沉、凝重,有时高亢、激昂,却能使舞蹈添加生机,让观众肉体振奋。以至将伴奏的声响“洞!洞!咣!”作为“男欢女喜”的代名词,舞蹈进村,老少皆呼“看洞!洞!咣!”1981年,为参与镇江地域“金山之秋”音乐会,宜兴市曾试编了“男欢女喜”片段“洞房花烛夜”的民乐伴奏曲,演出效果甚佳,舞蹈作风和音乐伴奏均获好评。  
十、观蝶节  
观蝶节,又称蝴蝶节,双蝶节,盛行于宜兴地域,源于宜兴的梁祝民间传说。  
宜兴是梁祝民间传说的来源地之一,每年阳春三月,宜兴张渚镇善卷洞的芳草花丛之间,飞舞着成千上万的彩蝶。其中一对硕大的蝴蝶,形影相随,黑色的被人们视为祝英台,黄色的被看作是梁山泊。据传,自唐代以来,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周边村民自发前来观蝶,恰与传统的踏青风俗合为一体,由此商定成俗,衍生为观蝶节。  
观蝶节有相似庙会的活动方式,以手执蝴蝶旗的旗手与护旗手为领队,依次有“蝶仙”、“神队”、“三十六行”、“武术”、“城隍”、“十殿”、“许愿”等行进队伍,前往碧鲜庵,一路鼓乐喧天。2002年后恢复举行,成为梁祝文化的民俗展现活动。  
四月江南,飞红点翠;陶都宜兴,喜迎嘉宾。4月8日,经过改造和打扮一新的国度4A级善卷景色区人头攒动,彩旗招展,彩蝶翩跹。由宜兴市人民政府主办、宜兴市旅游园林管理局、宜兴市文化播送电视新闻出版局和张渚镇人民政府承办、善卷景色区和根大生态园协办的“2012梁祝文化旅游节暨观蝶节”盛大开幕。  
宜兴旅游风情展暨宜兴旅游推介会、2012中国宜兴梁祝文化旅游节暨观蝶节第二届梁祝戏曲票友竞赛、2012中国宜兴梁祝文化旅游节暨观蝶节第二届风筝约请赛、“善卷洞杯”2012全国东西南北中羽毛球大赛、首届蝴蝶风筝展、宜兴市梁祝文化研讨会、宜兴、景德镇中青年陶艺作品展、百名游览社老总走进梁祝故里、百辆自驾车纵横梁祝故里、万名游客欢聚梁祝故里……一个个丰厚多彩的旅游活动使整个活动奇光异彩,“梁祝故里”发源地善卷景色区沉浸在一片节日的欢乐海洋之中。  
农历3月28日,是宜兴传统的“观蝶节”,这一天是民间梁祝故事中祝英台的化蝶之日。祝英台所降生的祝陵村坐落在善卷景色区左近的螺岩山下。村外毛竹参天,村上杜鹃遍地,每到春夏之交,红花、绿树和翠竹相映间,彩蝶翩跹,传说“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就发作在此地。“观蝶节”是民间留念“梁祝”的重要活动,历来深受中央百姓与广阔游客的喜欢,已成为宜兴市文化与旅游的主打品牌。为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大市”建立,进一步提升宜兴旅游整体形象,宣传“梁祝文化”,打响“梁祝故里”品牌,彰显宜兴旅游共同的个性,宜兴市人民政府主办了“2012中国宜兴梁祝文化旅游节暨观蝶节”,经过这一具有影响力的活动,扩展宜兴在全国与世界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中外游客走进宜兴、理解宜兴,充沛表现生态宜兴的魅力和深沉的历史文化底蕴。  
梁祝传说出名全国,享誉世界。宜兴市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梁山伯祝英台之乡”的称号,2006年已被国度列为首批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荐项目。宜兴市政府对梁祝文化的维护、研讨、传承和宣传十分注重,把它列入“十一·五”开展方案,宜兴对梁祝文化的维护、传承和开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分歧好评。“2012梁祝文化旅游节暨观蝶节”是梁祝文化的大展示,祥瑞庆佳节,吉庆锣鼓、扇舞、木兰舞扮演等等具有宜兴中央民俗风情节目竞相呈现,歌曲、戏曲、曲曲唱梁祝、有琴弦、打莲湘、唱春等10多个曲艺队分散在各景点唱梁祝;《十八相送》、《彩蝶舞九天》等20多个梁祝歌舞戏曲节目在景色区舞台演出,使得万余名中外游客纵情领略了梁祝文化的深沉文化底蕴和共同魅力。  
“中国宜兴梁祝文化旅游节暨观蝶节”是宜兴最具特征的旅游文化节庆活动,每年都吸收着大批的中外游客前来看望梁祝文化并旅游观光。江苏省旅游局副局长经圣贤、无锡市旅游局局长王建平、宜兴市市委常委周斌等指导列席了“2012中国宜兴梁祝文化旅游节暨观蝶节”开幕式。宜兴市旅游局分别与安徽泾县旅游局、浙江长兴县旅游局以及丹阳市旅游局等六城市旅游局签署了区域旅游协作协议,停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客源互送。来自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等地旅游部门指导和游览社的老总以及万余名中外游客一同见证了这次别具一格的梁祝文化旅游节。  
十一、宜兴过节风俗  
1、过年(春节)农历(下同)正月初一是宜兴民间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这天人人穿着全新,互相见面说吉利话,不准说脏话。清晨,由男主人第一个开门,放炮仗,然后烧团子、赤豆粥,端给女人吃,表示对妇女一年四季劳累的答谢。年初一,首先向祖宗神位拜年,然后向自家晚辈拜年,普通不出门。初二,出门走亲访友,但必需先拜舅父的年。初三至初五,新嫁娘夫妇由妻兄弟领回拜娘家年,晚辈家分别轮番请客,称“待新官人”,“请新娘子”,晚辈给小辈“压岁钱”。拜年客上门,普通都留吃新年饭,约至正月半完毕拜年。拜年时,见面互道“祝贺发财”、“见面发财”,小辈称晚辈“身体安康,像老寿星一样”,晚辈答“读书聪明,像老虎一样”。  
2、正月十五宜兴称“过正月半”(元霄节),各地出灯,故又称“灯节”,并有灯谜、高跷、龙灯、马灯、狮舞等民间游艺,著名的宜兴“十番锣鼓”响遏行云。灯会最盛莫过于徐舍美樨村。宜兴城在城隍庙演元宵戏,民间彻夜尽欢,称为“闹元宵”。妇女能够结伴赏灯,以三更为度。宜城镇于1982、1983年组织了大范围的提灯会。  
3、二月初二为“土地菩萨”华诞,家家有荠菜馅团子接“灶君”。城乡竞为“土地会”,多演“人丁戏”,祈求人口安定。解放后已中止。  
4、二月初八“祠山菩萨”华诞。张渚有祠山殿,祀汉张渤治水有功。俗传祠山有风山、雨山、雪山三个女儿迎送宾客,请客风、送客雨。张渚、鼎山有庙会,演双人假面古典舞蹈“男欢女喜”。解放后已中止。  
5、二月十二为百花华诞,又称“花朝”凡种花、果树者,都给树枝扎红绸条或红纸小旗,名为“赏红”,现已为植树节取代。  
6、清明家家门上插柳条,青少年放纸鹞。清明前上坟扫墓,飘纸钱,家家做“羹饭”祭祖。解放后改祭扫烈士墓,宜城镇每年组织各界去太隔烈士扫墓。近年来,以飘纸钱祭祖的方式又渐恢复,乡村有些中央还折纸烧锭。  
7、四月初八吃乌饭,此日演戏称“乌饭献”。又俗传佛祖释迦牟尼华诞,各寺院以香汤浴佛,称“浴佛节”。又传,目莲以青精树(一名南天烛)叶浸糯米煮成“乌饭”,瞒过鬼卒救出其母,此俗传至今。八、夏至吃馄饨,吃罢称体重,今后者已废。  
十二、宜兴庙戏  
翻开宜兴戏剧纷乱的画卷,一部部经典的戏剧传记、一个个响亮的戏剧名角、一样样锦绣的优秀品种,汇成了宜兴戏剧史的五光十色。三省接壤的风水宝地,集聚着各地的艺术精髓,让宜兴的戏剧,更为传统、更为纷乱、也更为精彩。光拿宜兴庙戏来说,从明清以来,直到解放前后,“有庙必有会,逢会必有戏。”在宜兴空中上,曾有每年千场扮演的兴盛现象。啥时节演啥戏,啥节气做啥剧,啥际遇祈啥福,可谓品种纷乱,方式多样,不胜枚举。  
正月初五请财神,坐落在宜兴城青云巷内的城隍庙,锣鼓喧天,爆竹声声,千客集聚,连同张渚城隍庙几处,扮演开春榜首场庙戏“财神戏”;“小小年初一,大大正月半。”每到元宵节,几处城隍庙又要演“元宵戏”,特别是青云巷,要热烈上一星期,而南部山区的湖父镇还要扮演“龙灯会”;正月二十日,是城隍庙向“门徒”各户分送“开印单”,开印之时,必演“开印戏”,一同,“门徒”们还集聚在一同,念佛、坐夜。同日,官林司徒庙还扮演“许愿戏”,许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全部顺顺利利。锣鼓喧天的正月,正如收场锣鼓,正式摆开宜兴庙戏千场轮番的前奏。  
二月初二,西庙巷果利庙与芳桥等地,必扮演“土地戏”;二月初八,高塍胥村殿与和桥祠山殿等地,扮演“祠山戏”;二月十二日,和桥城皇庙与芳桥等地,同演“百花戏”;二月十五日,在分水等地,扮演“祭山神戏”;二月二十八日,在万石大尖烈帝庙,又演“庙会戏”;二月三十日,在都山临津,扮演“节场戏”等。这戏韵流转的二月,着实兴盛了宜兴城乡遍地。  
三月三,新芳安乐山寺、屺亭蒋山庙与漕桥等地,共演“庙会戏”与“敬神戏”;三月初八,新建闸上村又唱“庙会戏”;三月二十八日,太华山东岳庙,唱起“庙会戏”;再是四月初八,也是阳羡榜首人物周处的诞辰日,在宜兴周王庙与芳桥等地扮演“目连戏”;五月十三日,也是关云长华诞,在宜兴北门巷内的关王阁,必演“磨刀戏”;六月十九日,在南新西锄的“百子堂”,扮演“观音戏”,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都云集该地,央求观音送子,子孙兴隆;六月二十三日,在宜兴西部的“死水码头”杨巷镇,又唱响“水龙会”与“唱两头红戏”;再是秋天,官林滆湖的集义渎,扮演“湖神戏”;周墅乌溪的王泥郎相公庙与和桥关帝庙等处,扮演“相公戏”、“大王戏”等,以确保一方风调雨顺。除此之外,各地还有不定期的“水龙戏”、“花神戏”、“灵官戏”等,一年千场戏,轮番精彩纷呈着宜兴各地。  
在喜庆戏里,如正月十五的“元宵戏”,元宵后演“红灯戏”,祝寿时演“贺寿戏”,修家谱演“修谱戏”,散谱时演“散谱戏”,立碑挂匾演“立碑戏”、“拜碑戏”、“贺匾戏”等;在释教戏里,有“开光戏”、“封印戏”、“地藏戏”、“伽蓝戏”、“东岳戏”等;在许愿戏里,又有求苗壮的“青苗戏”,田熟时名为“待青苗”或“待秋斋”,求家畜强健演“牛郎戏”,求蚕肥茧丰演“茧花戏”,求捕捉满载演“渔汛戏”、“渔民戏”,求雨演“龙王戏”,求得雨水后演“谢降戏”,求免水患演“敬大王戏”,求人丁平安演“人丁戏”,祭消防水龙演“水龙戏”,失火后祭火神演“谢火戏”,求灭蝗虫演“猛将戏”,求孩童安度痘花期演“花戏”,祭家魂野鬼演“孟兰会”和“施孤戏”,各行各业祭祖师爷的“公会戏”等等。真可谓“样样都演戏,事事都有戏。”  
在宜城、丁山、和桥、张渚四大镇以及宜兴西部官林、杨巷一带的庙会戏,普通都在春季,所谓“春戏庆丰盈”。官林、杨巷一带每年春季有不少节场,都是从过去的庙会演化过来的。而宜兴南部山区太华、茗岭等地大多数山村,都有戏楼供扮演、平原地域多庙台供扮演。宜兴东部太湖边上有七十二渎,秋季盛行演“青苗戏”,所谓“秋戏求安定”。  
清点宜兴千场庙戏,探寻宜兴戏剧前史,再联络宜兴文化兴盛之今天,一个个文化艺术节的胜利举行,如陶瓷艺术节、梁祝文化节、素食文化节、竹文化节、目连文化节等等,一切的文化底蕴、艺术堆积,都离不开这一块风水宝地。  
十三、抛梁  
昔日在乡村,盖房子、娶媳妇、生孩子,被看作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件事情。而上梁,则被视为盖房子的最重要一环,家家户户到上梁时都要举行盛大典礼,俗称抛梁,祝福房屋结实、家庭兴隆。最近,湖氵父镇张阳村徐太生、徐斌爷俩,为他们新建的房屋盛大举行了上梁典礼。  
所谓上梁,是指上房屋的正梁。正梁会选用樟木、檀木等优质木材,在中间缚上一块红布,梁上贴红纸,上书“上梁大吉”四个大字,再覆以红布或红被面,系上云片糕,喻“步步高”。过去上梁典礼开端时,在正屋当中摆上八仙桌,上供鸡鸭鱼肉、糕点果品,两边柱子贴上喜庆的对联。然后,由瓦工和木匠扛梁登梯上梁,随着扛梁人一步步登高,主人家燃放鞭炮,木匠唱赞词。  
上梁典礼要用到糕粽团聚。为此,徐家人提早几天就忙开了,女人们围坐在大竹匾周围,包团子、裹粽子、做馒头;男人们则忙着上笼下笼、烧火蒸煮。第二天装篮,团子、尖脚粽、重阳糕,一层层叠放,堆得满满当当,红纱巾一兜,满是喜气。90多岁的阿婆是个捏面高手,考究的她还做了如意、元宝、寿桃等糕点,个个灵动。  
上梁典礼得选择良辰吉日。11月11日,上午10点18分,徐家人点燃了炮仗、小鞭炮、烟花,站在屋顶上的瓦工和木匠,将事前准备好的团子、糖果、花生等抛向围观的人群中,称为“抛梁粑”,意为“财源滚滚来”。匠人们边抛边说不祥话:“抛梁抛到东,东方日出满堂红;抛梁抛到西,麒麟送子挂双喜;抛梁抛到南,子孙代代做状元;抛梁抛到北,囤囤白米年年满。”大人小孩边应和,边在地上抢糖果,此时爆竹声、人声繁华不已,氛围到达高潮。有些手脚慢的人抢不到,有些村民没来得及来抢,这些都不要紧,徐家人早就备好逐个送上,以示同喜同乐。中午,徐家人准备了丰富的酒席招待匠人、帮工和亲朋好友,并分发红包。  
随着时期的开展,往常在乡村,上梁典礼已不常见,即便有农家建房举行上梁典礼,与过去相比也已大不相同,上梁歌已根本停唱,糕粽团聚多是买来的,典礼也删繁就简,但人们对美妙生活的祝福照旧。  
十四、宜兴初五迎财神风俗  
每年大年初五,清晨开端,纷至沓来的鞭炮声就开端响起,几乎比元旦夜还要繁华。这是为什么呢?由于大年初五这天,是老百姓迎财神的日子,听说谁家的鞭炮放得最响,财神来年就会住在他的家里。在宜兴,也有一个关于迎财神的很有意义的传说。  
传说当年徐阁老(也就是明朝弘治年间的内阁首辅徐溥)年迈告老,皇帝恩准退休还乡。由于徐阁老是四朝宰相,声名远播,自然也树敌不少。皇帝生怕有人对徐阁老不利,就在宜兴老家为徐阁老家里建造了一座白虎堂,并亲笔御书,只需徐阁老身在此堂中,就没有人可以加害——有点相似清朝免死铁券一类的东西。  
徐阁老荣归故里,安享暮年。那一年,过了年,大年初五的时分,民间开端迎财神了。由于堂堂宰相内阁首辅也是人中龙凤,是天上文曲星宿下凡,自然目光独到,能看到凡人看不到的东西。于是徐阁老沐浴焚香、玉冠锦袍,端坐在白虎堂中,敞开大门,静静等候。  
果真,清晨天轻轻亮,一位白胡子老人渐渐走来。经过徐家大门的时分,徐阁老一看便晓得是财神到凡间了,便起身迎接,说:“先生何不来我家坐坐?”这位老者自然就是财神,由于大家在天上都是同事,抬头不见低头见,到了凡间也不好不给面子,于是老人就跟着徐阁老进了白虎堂。  
茶过三巡,徐阁老想想本人年岁大了,未来逝世了子孙怎样办呢?就对财神说:“我家书香门第,又是宜兴望族,先生不如就常住我家吧?”财神摇摇头:“我是要去常州康家作客的,阁老的好意只能心领了。”  
徐阁老很奇异:“常州康家是什么名门望族?为何平常没有听说过呢?”  
财神说:“康家只要老夫妻两个,还有一个小儿子,是个小手艺人,平常特地做皮叽木梳的。老两口平常与人为善,做了很多好事,我是要去他家作客的。”财神起身一揖,“多谢阁老赐茶,告辞了”说完飘然出门。  
徐阁老心想,我名门望族竟然还不如一个小手艺人,大怒,遂下令,后世子孙不得敬财神,也不得迎财神。  
而常州康家,后来由于制造的皮叽木梳在世界博览会上荣获了金奖,全世界订单如雪片飞舞般涌上门来,从此财源广进,日进斗金。  
这就是年初五迎财神在宜兴的传说,听说尔后徐阁老子孙还真是遵守祖训,年初五不拜财神,不晓得如今还有没有这个规矩?  
注:皮叽木梳——跟普通的梳子相比,梳齿中间多了很多很细排列很密的小齿。以前的人个人卫生不像如今,头发里经常长虱子,皮叽木梳就能在梳头的同时把虱子剔下来。  
十五、宜兴盾牌舞  
相传大明王朝的常遇春遭受虐待,他的部将张衡和陆习避难出逃,来到当时宜兴官林座庄圩当长工避难。官林座庄圩北靠滆湖、东临马公荡,经常被一些湖荡盗匪攻击。张衡、陆习晓得后,便组织当地村民停止自卫抗击。当年马公荡里有一盏风灯,远远地看见有盗匪来了,村中的青壮年就会立刻被召集起来,沿着长堤点起火堆,在火堆边上料理起短刀,盾牌,摆开变化莫测的阵法,英勇威武的气势和局面,令盗匪落荒而逃。马公荡边上的人有真功夫的说法,一传十,十传百,方圆数十里,无人不知。马公荡边上的村民学会了盾牌武术后,白昼耕作,晚上点燃柴火就着火光舞蹈,远远看去,就像是在火里穿进穿出,非常威武。“盾牌武术”从此成为湖荡沿岸村民自卫抗暴的当家武艺,代代相传,至今不衰。  
官林“盾牌舞”来源于明代初年,盛行至今,集武术、舞蹈、鼓乐于一体,展示了古代两军对垒,格斗厮杀的战争局面。  
现今,在各级政府及文化部门的关心扶持下,官林“盾牌舞”得到了传承和开展,并在原阵式的根底上新陈代谢,开展为男子盾牌、女子盾牌、少儿盾牌。主要阵式有行路阵、金钩阵、双喜阵、梅花阵、提篮阵等十多个阵图。  
“盾牌舞”除了经常参与各地庙会和有关的庆典活动,还先后参与过华东地域民间文艺汇演、无锡太湖博览会、宜兴市秋洽会、善卷旅游景色区“梁祝”文化艺术节等各类庆典活动,2007年1月和2008年1月,还被中央电视台“一年又一年”栏目和上海卫视“行走民间”栏目拍摄了“盾牌舞”专题片。现已被列入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六、宜兴民俗中的英雄崇拜现象  
三月是学雷锋月,雷锋是一个时期的偶像,是一个时期的英雄,关于英雄,我们总有不一样的定义。超人是英雄,蝙蝠侠是英雄,雷锋是英雄,而我们宜兴也历来不乏本人的英雄,不乏本人的英雄崇拜。  
曾经崇拜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祠庙  
宜兴历史上对一些出色人物的崇拜由来已久,而且历代不衰。明万历以后的宜兴旧县志都有记载,下面这张表格,是根据康熙年间的一书中记载而整理,同时根据后志作恰当补充完善。  
英雄崇拜的主要方式  
宜兴人崇祀”英雄”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方式上,实践存在三种:  
1、牌坊。牌坊是最具我们民族特征的经典建筑物之一。为某些胜利人物立牌坊,能够说是对”胜利人士”或英雄人物最初始的崇拜、表扬方式,这在古代宜兴是一件十分盛行的事。雍正初有记载的宜兴城乡牌坊共97座,宜兴城内有71座。  
宜兴的牌坊,最具特征的应该是周延儒的会元状元坊,整体用洁白秀丽、精摹细琢的纯汉白玉石建造,约面宽三间,三层楼高,六角造形,上复三顶,上下参差,纵横陈置,正面明间上层大额雕琢五只鹤,五鹤飞翔于沧海之空。匾额阴刻”会元状元”四个大字,字大盈尺,相传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的手笔。再向上,有竖写”恩荣”两字。下层大额枋线刻锦地,其上浮雕单龙,额枋题刻”万历癸丑科会试第一名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周延儒”,坊墩有石狮四座,相对嬉戏。周延儒官至首辅(宰相),故该坊又称”相国牌坊”。  
2、专祠。牌坊普通只是供人”仰视”的一种宣传载体,有些人物因其功劳宏大,仅仅以牌坊的方式让人知晓、供人”敬重”,后人觉得远远不够,在后世人心目中,他们应该得到更高规格的留念和供奉,他们有理由以另一种方式永远”生活”在后世人的生活之中。所以,在建造牌坊之外,后人还为他们树立了”专祠”,这相似于如今的特地留念馆。我们宜兴大约有50处专祠。  
3、合祠。古代宜兴的”英雄崇拜”还有一种集中的方式,就是由中央政府分类树立留念性的”祠堂”,如名宦祠、乡贤祠、忠义祠、孝悌祠等。这些祠堂从其名号上就能够知晓其根本功用,各个祠堂里面供奉的人物,普通都由当地政府和当地士大夫共同商定。对遗漏的一些重要历史人物,也能够”增补”,对新近过世的一些”够格”人物,根据一定程序也能够增入。这些祠堂的建立或者依附于学宫,或者依附于其他公共建筑,或者是由其他公共建筑改建。  
十七、宜兴市饮食风俗与特产  
宜兴市物产丰厚,所产陶器尤以紫砂最为有名,享有“陶都”佳誉。丘陵山区盛产多种名特优茶、板栗、毛竹、竹笋和杨梅,阳羡紫笋茶唐朝时就定为贡茶,咸肉煨笋(腌笃鲜)是宜兴特征菜肴。  
1、高塍猪婆肉  
高塍猪婆肉是宜兴美肴之一。该肴始出于本市高塍镇桃园村陈氏家族,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上乘高塍猪婆肉,选不肥不瘦、年龄在五、六年左右的母猪为料。  
2、宜兴乌米饭  
在宜兴,立夏前后,端上来的,很可能就是乌米饭,盛在盘子里,幽香扑鼻,晶莹黑亮,在阳光下透着蓝紫色的色泽。这并非天生的“乌米”,而是将粉白莹润的糯米,用草汁泡得乌漆争光,然后蒸熟而成。  
3、芳庄羊肉  
每年10月后,宜兴小镇芳庄就会满城洋溢着一股诱人的肉香,引得过客垂涎欲滴,又到一年全民吃羊肉的时节啦。于是家家户户的羊肉如春笋般地冒出来,冷盘,热烩,味香而无膻味,蘸当地人特制的甜酱,或在火锅里烫一下入口,真实是过瘾,令人赞不绝口。  
4、徐舍小酥糖  
徐舍小酥糖是江苏宜兴的中央名点,用精密白糖、剥壳芝麻、特制饴浆、上等面粉等原料,经过焙炒,打屑,扳酥等十多道工序,精工配制而成。经过这么多工序制造出的小酥糖,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钙,磷,维生素C,维生素A等微量元素,是理想的保健食品。具有香、甜、酥和爽口等特征,因而历来受人称道,尤为老年人所喜欢。  
5、和桥豆腐干  
和桥豆腐干是江苏宜兴久享盛誉的传统名产,相传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因其味特别鲜美,著名遐迩,清朝的皇帝赞扬它为食中佳品,定为贡品。其特性是干咸而不涩,甜而不腻,香而不厌,细细咀嚼,香喷喷,甜滋滋。  
十八、宜兴市名人  
周处(236年—297年),字子隐,吴郡阳羡(今宜兴市)人。西晋大臣,东吴鄱阳太守周鲂之子。  
陈庆之(484年―539年),字子云,义兴国山(今宜兴市)人,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名将。  
蒋之奇(1031年——1104年),字颖叔,一作颍叔,常州宜兴(今宜兴市)人,嘉祐二年(1057)考“春秋三传科”中了进士。官至太常博士,后又考中“贤良方正科”,升为监察御史。  
徐溥(1428年―1499年),字时用,号谦斋,南直隶宜兴县洑溪(今宜兴市)人。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  
卢象升(1600年―1639年),字建斗,又字斗瞻、介瞻,号九台,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宜兴市)人。明末抗清名将。  
周培源(1902年―1993年),江苏省宜兴县(今宜兴市)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主要著作有《理论力学》等。  
蒋南翔(1913年―1988年),江苏省(今宜兴市)人,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1933年秋参加中国共产党,主编《清华周刊》和《北方青年》等进步刊物。  
周乃翔,男,汉族,1961年12月生,江苏宜兴人。现任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  
徐悲鸿,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丁俊晖。  
十九、宜兴市著名景点  
(一)下裴桥  
下裴桥,在宜兴市芳桥镇虞山村下裴自然村。2003年3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发布为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下裴桥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为单孔石拱桥。南北向(南偏东10°),两侧各有石阶17级,青石基,桥面及券石为花岗石质。桥长16.90米,桥面长2米,中宽2.95米。坡长8米,堍宽3.90米,坡度11°。中间两枕石间距3.55米(内距),4.30米(外距);龙门石直径0.75米。拱券厚0.24米,花券厚0.14米,桥铭石厚0.35米。矢高3米,净跨4.40米。桥孔两侧均有阳文桥联,东侧联语为:“数点屺虞峰隔离半里,一溪烟雨水静锁孤桥”。西侧为:“百渎安澜舆梁成岁暮,双虹落彩图画出天工”。桥铭:民国癸亥下裴桥孟夏重建。  
(二)西城桥  
西城桥,位于宜兴市高塍镇西村吕家自然村东端。2003年3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发布为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西城桥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为单孔石拱桥,东西向(南偏东35°),青石、花岗石混砌。其中桥身为青石,桥面、踏步、桥拱、枕石为花岗石。桥通长20.72米,桥面长2.10米,中宽3.40米,堍宽3.75米。桥孔净跨7.20米,矢高4.57米。枕石长4.10米,宽0.20米,枕石间距5.80米。坡长9.30米,坡度15°。桥面有旋涡纹龙门石,桥两侧各有石阶20级,石阶中间有趟石。  
(三)新四军一纵留念地  
新四军一纵留念地,在宜兴市太华镇襄阳村。1985年1月宜兴县人民政府发布为县级文物维护单位,1996年11月撤销,2003年3月宜兴市人民政府重新发布为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新四军一纵留念地建筑原为民国时期太华地域富户汤林庆的私宅,民国三十二年(1943)十月至三十四年(1945)十月,襄阳村为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后改为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的活动驻地。司令部设在汤芝盘家。其秘书处、顾问处、供应部、被服厂、修枪所等均设在这座楼房左近的民居中。1944年,中共苏浙区委扩展会议两次在此召开,苏浙公学亦在此上课。  
主体建筑面东座西,背靠震乾山(俗称阳山界),有楼房两进,面阔共九间,通面阔31.30米,进深19.85米。每三间以高墙隔成独立的院落。现中间三间已被拆改,南侧两进建筑也已破败。在其北侧有边楼6间,面南座北,面阔17.83米,进深8.30米。其东侧一间为穿堂,正中三间正厅,西侧2间为厨房、浴室。其西侧尚有楼房3间,面南座北,面阔11.50米,进深10.70米。  
(四)鲍氏故居  
鲍氏故居,位于丁蜀镇西东庄村61号。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发布为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鲍氏故居,建于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共三进,通面阔9间25.40米,进深48米。第一进进深7.45米,后有砖雕墙门,一二进天井进深15.40米,天井间有上世纪七十年代新建的平房;第二进进深9.40米,二三进天井进深5.50米;第三进进深10.20米,为二层楼房。鲍氏故居现为居民住宅,有多户居民分住,一切权状况复杂。房屋总体构造尚坚持原有格局,但改建较多。  
(五)丁蜀陈氏宗祠  
陈氏宗祠(又称石皮场),位于丁蜀镇南河社区365号。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发布为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陈氏宗祠建于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南偏西10°),原为三进,现仅剩一、二两进。通面阔9间25米,进深30.55米。第一进进深10.60米,原大门前有两块雕花门前石,现移存居民家中。第二进正厅天井长17.15米,第一、二进之间有砖雕墙门,墙门外宽2.80米,雕有如意纹、凤凰、牡丹以及“萧何月下追韩信”等图案。第二进西侧厢天井进深6.40米,宽6.85米。西侧厢房进深11米,屋内路砖铺地,青砖墙裙。  
(六)大塍安定桥  
大塍安定桥,俗称西庵桥,位于宜兴市新庄街道大塍村紫溪队(紫溪西庵旁)。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发布为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大塍安定桥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单孔石拱桥,东西向(西偏北35°),青石质地。桥通长10.10米,中宽2.55米,净跨3.40米,矢高2.30米,桥底面到水面高度2.50米。坡长6米,堍宽3米,坡度15°。枕石长2.80米,宽0.24米,厚0.18米,间距2.80米。券石厚0.20米,花券厚0.09米。桥铭:重建安定桥。桥铭石长1米,宽0.45米,厚0.20米。  
(七)路氏节孝坊  
路氏节孝坊,位于周铁镇徐渎村。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发布为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路氏节孝坊,立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为青石质地。残高3.50米,宽2.96米,方位朝西(西偏北17°)。牌坊上端横额上刻有“旌表儒士蒋定九妻路氏之坊”、“大清乾隆五十三年”等字样,并有双龙戏珠、双狮绣球等石雕纹饰。两侧柱上有对联:抚遗孤于百日,绍先勤于千秋。现牌坊上层已残缺,四周有石构件散落。  
(八)李家窑址  
李家窑址,位于丁蜀镇汤渡村何家自然村村中,窑西为原窑户的老房子,北为民主路。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发布为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窑址为南北向(南偏东10°),堆积面积约1200平方米,产品以罐等日用器为主。窑址长60米,宽15米,窑头窑尾根本坚持原样,窑床完好。因未停止过考古开掘,其创烧年代尚难确认。  
(九)静云禅寺  
静云禅寺,位于丁蜀镇蠡墅社区台山村284号,即台新窑西南面山坡上。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发布为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静云禅寺建于清中期,原为四合院,现存二进五开间,东西两侧为厢房,东侧厢房现已撤除。通面阔16.50米,进深27米。该寺在宜兴旧县志和有关史料中均有记载。  
(十)江苏省宜兴陶瓷采购供销社码头  
江苏省宜兴陶瓷采购供销社码头,位于丁蜀镇潘家村344号。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发布为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码头长500米,为20世纪70年代所建。江苏省宜兴陶瓷采购供销社,占地90多亩,原有小丁山之称,早期为苏北客户进出运输陶瓷的集散地。20世纪上半叶,宜兴陶瓷的销售,除“窑户”与顾客直接买卖外,主要有窑货行运营和船民商贩长途贩运两种。1954年,为顺应陶瓷产销开展需求,成立了“宜兴陶瓷批发站”。在尔后的20多年中,对绝大局部日用陶瓷产品实行统购包销,经过均衡产销方案、改善运输条件、扩展运营网络,使宜兴陶瓷消费江河日下,商品掩盖全国城乡。  
(十一)宜兴见龙桥  
见龙桥,位于宜兴市新庄街道东岸村。2009年5月,宜兴市政府将其发布为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见龙桥建于清代,单孔石拱桥,东南-西北向,花岗石、青石混砌。桥面长2.15米,宽2.70米。西北坡长6.40米,坡度20°,台阶18级,下堍宽3.25米,趟石宽0.40米,厚0.13米。东南坡长7.30米,坡度20°,台阶18级。龙门石长宽为:0.85*0.85米。枕石长3.15米,宽0.27米,厚0.22米,间距4.15米。净跨5.50米,矢高3.20米,桥底面至水面高度3.40米。券石厚0.22米,花券厚0.08米。桥铭:重建现龙桥。桥铭石长2米,宽0.40米,厚0.26米。  
(十二)黄龙山北坡窑址  
黄龙山北坡窑址,位于丁蜀镇潘南社区(原台西村)。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发布为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黄龙山北坡窑址共有二座,位于黄龙山紫砂泥料矿西坡,依山就势而建,其中一座窑保管完好,窑体为南北走向,中部有一处塌陷,深达三米,从塌陷处可见窑床墙壁及局部装烧的产品残留在窑中,有大缸等器物。该窑址堆积面积约有1000余平方米,主烧缸等大件器物。该窑址向西100米,有一南北走向的窑,宽度约为2.5米,堆积厚约3米,产品主要为陶罐、茶壶等。窑址紧靠黄龙山紫砂泥料场,北临山前路,西面因挖紫砂泥构成水潭。由于黄龙山开挖紫砂泥料,窑址已被挖断。  
(十三)后亭桥  
后亭桥,位于宜兴市屺亭街道后亭村(东河口自然村)六庄桥南300米,锡溧漕运河西侧。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发布为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后亭桥建于清代,为单孔石拱桥,青石、花岗岩混砌,其中桥身为青石,券石与踏步为花岗岩,南北向(南偏东30°)。桥通长12米,桥面长1.75米,中宽2.75米,净跨4.90米,矢高3.10米。北坡长4.90米,堍宽2.85米,坡度19°,趟石宽0.42米,厚0.17米。南坡长5.35米。枕石长3.60米,宽0.48米,高0.16米;桥铭石厚0.30米;拱券弧长1.82米,宽0.33米,拱券厚0.20米,花券厚0.14米。踏步宽0.37米,厚0.18米。桥底有双龙戏珠浮雕图案,直径0.50米。桥铭为:“里人重建后亭桥光绪己亥年”。  
(十四)顾景舟故居  
顾景舟故居,位于丁蜀镇陶机东区16号。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发布为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顾景舟故居面南坐北,面阔三间12.35米,进深11.30米,其中东面的一间缩进4.30米。整个建筑是一幢二层小楼,东南面紧临小河,对岸是景色漂亮的龙溪公园。顾景舟曾在蜀山南街78号寓居过,此屋为吴同苟家,还曾在毛振声家寓居过。1954年树立蜀山陶业协作社至今搬过16次家。如今位于龙溪公园旁的顾景舟故居,是顾景舟1990年直1996年逝世寓居的中央,是其暮年生活和寓居的中央。  
(十五)公立宜兴中学门楼  
公立宜兴中学门楼,在宜兴市宜城街道人民南路江苏省宜兴中学内。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发布为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十六)葛氏故居  
葛氏故居,位于丁蜀镇华都小区北中庄村6号。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发布为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葛氏故居建于清咸丰年间,建筑坐北朝南(南偏西15°),共三进,通面阔8间24.80米,进深39米。第一、二进为平房,第三进为二层楼房。第一进进深8.20米,前天井进深1.90米,一二进之间天井进深4.50米。第二进进深10.50米,二三进之间天井进深3.50米。第三进面阔8间,进深9.60米,东侧凸出0.60米,以前称为“聚水堂”。第三进东面有附房三间,面宽14米,进深6.10米,附房天井进深2.60米。整个建筑墙基用青石条叠砌,石条长1.05米,宽0.33米。  
(十七)丁蜀凤凰桥  
凤凰桥,位于宜兴市丁蜀镇桃渊村涧氵众组。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发布为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凤凰桥建于清代,单孔石拱桥,东西向,阳山石、花岗石、青石混砌。桥通长28.80米,中宽3.80米。净跨7.50米,矢高4.50米。西坡长13.40米,上堍宽3.80米,下堍宽4.70米,台阶29级;东坡长13米,上堍宽3.90米,下堍宽4.10米,台阶28级。中间趟石宽0.38米。券石厚0.26米,花券厚0.10米。枕石长4.45米,宽0.35米,厚0.22米,间距5.30米。桥铭石长2.30米,宽0.50米,厚0.27米。桥铭:重建凤凰桥。桥下部为阳山石,上部为青石,河通莲花荡。  
(十八)丁蜀镇建新村  
戴家窑,又名青年窑。位于丁蜀镇建新村兴隆自然村(金家湾)。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发布为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戴家窑址为南北向(南偏西10°),创烧于清末,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停烧。产品以罐等日用陶为主。现存窑址东面为厂房,南面、西面为民居。戴家窑址四周根本坚持了原有的窑场规划,窑体呈南北走向,头南尾北,长50米,宽15米。窑头离画溪河四十余米,这一地带为当时废品堆放和外运装船的场所,而窑西侧为一片清代民房,现根本保管完好,为当时窑主的住房;窑东侧有5000平米的场地,当时为窑场陶坯、燃料的堆场和作坊,现仍在停止泥料加工。戴家窑西面50米处有仍保管较为完好的戴家祠堂。  
(十九)大虞桥  
大虞桥,位于宜兴市官林镇都山村山北自然村向北一公里。2009年5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将其发布为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大虞桥建于清代,单孔石梁桥,南北向(南偏东35°),花岗石、青石混砌。桥通长23.28米,桥面长7米,中宽3.50米。净跨5.90米,桥底面至水面高度4米。南坡长8.30米,堍宽4米,坡度12°,平堍长4.35米。北坡长7.70米,堍宽3.95米,坡度12°。南北各有石阶20级。北面岸桥长29.20米。枕石间距5.65米。  
(二十)宜兴市博物馆  
宜兴市博物馆全馆建筑面积二万五千平方米,范围在内地县级城市中首屈一指,包括通史馆、现代名人馆、风土馆、尹瘦石珍藏馆、茗茶名壶馆等七个独立展厅及两个临展厅。藏品序列完好,器类丰厚,更以陶瓷、铜镜,法藏寺出土佛教窖藏文物为亮点精品,全面表现宜兴历史厚重、人杰地灵、崇文厚德的中央特征。  
宜兴市博物馆自2010年10年奠基,2013年5月开端向全社会征集藏品,2016年10月开端试运营,历经六年多的建立和两个多月的试运营,终于0-收官,正式向公众开放。全馆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作为宜兴地域独一一座全面反映中央历史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宜兴市博物馆承当着珍藏、维护、研讨、展现和宣传宜兴城市历史文化的任务。为充实和丰厚馆藏品,2013年,市博物馆筹建办成立,先后共举行了10次民间捐赠活动,并赴台湾、北京等地征集藏品文物,已征集了近3000件藏品。同时,筹办了“宜博讲堂”“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等,普遍调动各界力气,鼎力传播博物馆文化。  
该博物馆在通史馆用丰厚的馆藏文物和中央文献材料,不只展现了宜兴历史开展脉络,还以新石器时期的中央典型陶器、两汉时期的陶器、六朝时期的宜兴青瓷、宋代的佛教窖藏、明清时期的紫砂、均陶、瓷器,展现了宜兴的七千年陶业史。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