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武进区民间习俗

  • 风水民俗
  • 2022-03-14 16:34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名字由来  
三国吴大帝孙权崇尚武功,曾以统一大业为己任,于嘉禾三年(234年)诏复丹徒为武进,取以武而进之意,故名。西晋太康二年(281年),晋武帝恢复丹徒旧称,并分丹徒、曲阿以东地域置武进县。  
二、位置  
武进区位于常州市东部,地跨沿江平原和太湖平原,内抱常州市区,东与无锡、江阴两市交界,南与宜兴市毗邻且濒太湖,西与金坛区相邻。行政区介于东经119"38'~120"12'与北纬31"19'~32"04'之间,总面积约1066平方千米。  
三、杨桥庙会  
名噪一时的杨桥老街始建于宋代,兴于元明,鼎盛于清末民初,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明清时,大批商贾云集于此,筑园建第,至今仍有500余间明清建筑、1000多米石岸保管完好。当年,一座“介宜阳之邑,通南北之衢”的南杨桥,桥上行人熙攘,桥下舟楫相连。繁荣的商贸业、便利的交通、富庶的物质条件,使杨桥庙会应运而生。  
庙会,是我国中央乡土民俗的一种特殊方式。庙会,亦称庙市,是民间的集市方式之一。普通在寺庙节日或规则日期举行。庙会包含两大要素:一是配有集市商贸活动。各地举行庙会期间,市肆林立,游人如织,一派节日现象。为此,民间把赴庙会称为赶节场,人们应用赶节场之际,走亲访友,观景,其乐融融;二是庙会的由来与左近寺庙的祭奠活动有关。由于寺庙所祀人物,除极少数为传说中人物之外,其他或文臣,或武将,他们生前对中央都有过功德,为后人所敬重。  
据考,武进杨桥庙会生成于宋代,盛于明清。相传,每年阴历二月初九是城隍老爷走舅家的日子,而祭奠城隍的风俗在宋代就非常昌盛普遍。每逢二月初九,在杨桥安定庵内外盛大举行庙会,这一风俗持续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题图:杨桥庙会是广阔大众的节日)  
杨桥庙会是集迎神、娱人、敬香、集市贸易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  
二月初九早上,杨桥人在安定庵内举行开光典礼,下午开端“出会”活动。走会是杨桥庙会的重头戏。由会旗队、彩旗队、锣鼓队、头行牌、安定伞、手执兵器的“衙役”等在队伍前面开路,后面紧跟舞大刀、舞马叉、踩高跷、掮轮车、调狮子、悠火球、调犟牛、调龙灯、打莲湘等10余支文艺扮演队伍。紧跟文艺扮演队伍后面的是调三十六行队伍:主要有接生婆、剃头佬、做贼佬、唱莲花落的、摇木椟的、裁缝、木匠、竹匠、泥水匠、收租的、放鸟的、磨剪刀的、郎中、铁匠、皮匠、卖柴的、塑佛像的、唱道情的等行当的人。最后接踵而来的是城隍菩萨坐的八抬大轿。整个队伍至少有400多人。据老艺人回想,当年杨桥庙会最火爆时,参与展演的人员多达三四千人,仅龙灯就有48条。走会队伍按事前议定好的道路动身,边走边扮演,沿途村民、善男信女纷繁跪拜。有的在路边摆上供果点心、茶水,有的鸣放花炮迎接,祈求五谷丰收,安康安定。数小时后,走会队伍抵达城隍爷舅家闸口白家祠堂,经过换衣典礼后,原路返回安定庵,出会完毕。杨桥庙会整个展现、演绎过程要五六个小时,按程序分为出会、接会、走会、舍会。  
常州武进杨桥庙会的生成历史之长久、阵容范围之壮观、扮演内容方式之丰厚是苏南地域所鲜见的。杨桥庙会举行期间,集市贸易繁荣,亲朋好友欢乐聚会,请客吃饭。在平和、开怀的气氛中,人们交流思想,互通讯息,促进情感,无疑,杨桥庙会成了杨桥人一个浩大的节日。  
四、回民马灯  
回民马灯生成于元朝大德年间,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回民马灯是传播于武进雪堰回民村一带的传统舞蹈。  
原武进县有关乡志和《武进县志》皆有回民马灯活动的记载。回民马灯扮演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征,活动方式与汉族马灯扮演有所不同,并还有较多的忌讳内容。回民马灯扮演方式以马灯舞蹈为主,武术、滑稽为辅。  
回民马灯的整个扮演程序为八大内容:  
一、跑圆场:马灯队伍普通有八、九十人参与扮演,到一扮演中央,首先要请围观的观众让出场子来,方法就是跑圆场。二、调八匹:由八个人身前身后扎上用竹篾、丝绵纸做成的马头马尾装成马匹,每一匹马前还有1人双手擎三角旗,叫“督旗”,有红色、黄色、蓝色等各种旗色。其后,由16人组成调八匹扮演队伍在场子中间扮演“八卦阵”,马走八卦阵时的动作有走、跳、腾、跃等马步动作,举“督旗”的人则配合马匹扮演相应的动作。三、调盾牌:又叫“破盾牌”,为武术扮演节目,由五人组成,四人持盾牌,一人舞长柄大刀,在剧烈的锣鼓声中,舞刀人上下左右劈、砍,持盾人迎刀、避刀抵挡,局面惊险,剧烈。四、调花瓶:由四个女人双手持两个半片组成的花瓶(约一米高),扮演花瓶舞蹈,此舞蹈动作轻盈文雅,氛围轻松高兴,刚好和上一个武打节目构成激烈比照。五、青蛇白蛇扮演:由二女分别穿上《白蛇传》戏剧中白娘子与小青的戏剧服装,走步扮演。六、卖鱼婆扮演:由一男人男扮女装成卖鱼婆婆,头戴布巾,腰束围裙,手提鱼篓,篓中有扎制的鱼,扮演卖鱼叫卖的诙谐可笑动作。七、调犟马:由原来的八匹马中的二匹犟马上场,另由一小丑角色上场来捕捉、制服犟马,犟马跑、跳、腾、跃,小丑配以滑稽诙谐的捕捉制服动作和翻跟斗、豁虎跳、竖蜻蜓、盘马索等武感动作,伴以剧烈昂扬的打击乐,使整个节目到达0,最后,用马索绊倒两匹犟马而制服犟马。此节目为压轴戏。八、序幕:由小丑艺人在整个大节目中,交叉扮演蹲在马0后面装出拾马屎的滑稽动作,令人捧腹发笑,从而,使回民马灯扮演在总体轻松高兴、调和欢乐的氛围中而完毕。  
回民马灯普通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时扮演,其时回民兄弟欢聚一堂,观者如云,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常州回民马灯以有别于汉民族马灯的风貌,不断持续、传承至今,仍坚持其共同的扮演作风和艺术扮演方式,这是常州传统艺术的逐个朵奇葩。  
五、阳湖拳  
阳湖拳,原名为“常州南拳”。《武进县志》载称:阳湖拳为宋代南侠常州人展昭(展雄飞)所创,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阳湖拳发源于常州武进地域。自宋代起,历经展昭、姚言、唐荆川、白太官、陈坤书、蒋浩泉等常州籍武术大家的传承和开展,构成了既具“南拳北腿”的作风,又有江南水乡特征的“阳湖”拳派。现盛行于常州、无锡、苏州、南京、上海及苏北、浙江、福建等地域,并外传至东南亚地域和日本等国度。  
阳湖拳首创了“南北兼收、拳腿并重、原地旋翻、幅度颇小、快速骁勇、精悍乖巧、近身短打、进多退少、练拳唱曲、开合呼吸、”的武术作风和中央特征。以地域辨别为茅山派、横山派、阳山派、西山派、紫阳派五大派系。  
阳湖拳原有500多个套路,现存100多个,分别为以下三个流派控制:其一,茅山派拳械套路有:岳家拳、呼家拳、林冲十八手、武松脱铐拳、鲁达醉打山门、阴手齐眉棍、秦琼双锏、武松双刀、岳王剑、岳家枪、板凳拳等30多个。其二,横山派拳械套路有:前五虎、后五虎、金台手、猴拳、醉八仙、提铃手、天罡拳、赶魔十八棍、狮子楼剪刀、阳湖剑、杨家枪、青龙偃月刀、麒麟锤、双斧等30多个。其三,阳山派拳械套路有:鲁智胜下山、兴唐拳、三节棍、月牙铲、武松棍等近30个。此外还有用于不同场所的套路:如对练——一对一,一对二,一对三,一对多人;对打套路——对打,连打,追打,行打等;群战套路——“三英战吕布”、“金沙滩”、“白水滩”等。阳湖拳的常规兵器令人头昏眼花,主要有: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镗、棍、槊、棒、流星锤等。此外,还有船桨、鱼叉、扁担、稻叉、翻耙,连枷,板凳、绳索等特殊兵器。  
师祖展昭曾被皇帝封为“御猫”,传人姚言曾被宋徽宗封为常州太守。明朝抗倭名将唐荆川弟子戚继光将阳湖拳融会贯穿,发明了戚氏长拳,锻炼出威震四方的戚家军。清朝阳湖拳师高登被封守边副元帅。阳湖拳传人蒋浩泉,上世纪50年代,曾任中南海中央警卫团“搏斗新技”总教练。  
阳湖拳在历史上曾屡次发挥过抵御外侮、保家卫国的严重作用。明代名将唐荆川、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开展了阳湖拳;安定天国护王陈坤书用阳湖拳锻炼兵士以抗击清兵。这以暴制暴、悲喜交集的非凡事迹和以武力抗争外侮的历史英雄人物,都与阳湖拳严密联络在一同,表现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英勇抗敌的勇武气概和大无畏肉体。  
阳湖拳在战争时期,以武术扮演的方式呈现,在民间庙会、行会等大型民俗活动中都有精彩展现。建国后,在历年的全国性武术扮演中夺得多枚奖牌。特别是近年来,阳湖拳在国内外武术竞赛中已获奖牌300多枚。阳湖拳代表性传承人杨金孝悉心培育的年轻传人频频在国内外武术赛事中得奖。其高足刘雪美在2010年香港国际武术竞赛中,一次就取得阳湖拳的劈挂拳、双手刀、梅花剑等五个项目的金奖;同时,其再传弟子张曦亦分别取得阳湖刀、阳湖耙等四个项目的金奖。常州选手的矫健身手博得了中外专家、武术家的高度赞誉。  
六、常州素火腿制造技艺  
素火腿是一种极具常州中央特征微风味的名菜,其生成工艺和技艺,传播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常州佛教文化和饮食文化有机分离的产物。  
梁武帝萧衍是武进县万绥乡人。公元502年,他在建康城(今南京)建都。梁武帝登基后,笃信佛教,舍宅为智宝寺,并拜志公和尚为师,做了不出家的佛教弟子。梁武帝戒杀生,吃素食,还屡次召集全国各地名僧到京城议事,组织展开争辩,佛教徒要不要吃素?最后多数名僧构成共识:做一名合格的僧人必需要“五戒”。“五戒”的头一戒就是“戒杀生”,佛教徒应该吃素。于是,朝廷传旨天下,僧人一概吃素。梁武帝身为皇上,为僧人作表率,祭奠祖宗、祭奠天地神灵用的“五牲”——牛、羊、猪、鸡、鱼都改用豆制品或干面替代,但保存原名,所以便有了素鸡、素火腿之类的菜肴称号,不断沿用至今。南北朝后,这一饮食风俗传入民间。  
常州素火腿以义隆素菜馆制造的素火腿为最佳,已有100余年历史。常州素火腿选料精良,配方科学而严谨,采用传统、精密的制造工艺流程。常州素火腿用料主要有豆腐衣、藕粉、鸡蛋等,配以适量调料,经过精心制卤、渍皮、挤干、铺摊、涂糊、叠卷切断、包扎、蒸熟等多道工序、工艺,辅以多种自然名贵香料精制而成。  
废品常州素火腿色泽棕红,芳香四溢,入口微甜干鲜,韧而柔软,醇郁爽口,切成薄片,淋上麻油,看似火腿肉,是佐餐、下酒、外出旅游休闲之佳肴,也是捐赠亲友之佳品。据常州中央文献记载,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海城隍庙曾设专柜,专营常州义隆素火腿。1989年常州素火腿荣获中商部优质食品“金鼎”奖,后为《中国菜谱》所收辑。常州素火腿是常州市十大名点之一。  
常州素火腿的主要原料是豆腐衣,而豆腐衣主要的营养构成则是优质的大豆蛋白。这种自然植物蛋白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据国度高级营养师审定剖析,常州素火腿中既含有丰厚的蛋白质,还含有相当含量的维生素E及钙、钾、镁、硒等矿物质成份。  
常州素火腿制造技艺表现了江南人做事精密考究,追求“食不厌精”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在历代的传承中,聪颖的常州人对素火腿,研制出了20余种烹饪办法和品类,主要有:素火腿干丝、素火腿炒豌豆、素蜜汁火腿、素火腿冬瓜盅、辣子素火腿丁等,使人百吃不厌。  
七、调犟牛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农耕消费活动中,牛是人类劳作的主要工具,也是不可短少的朋友,农民在与牛长期相依为命的过程中,树立了深沉的感情。为了表达这种感情,杨桥人于明朝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在永福庵塑了“牛郎菩萨”,同时创编了“调犟牛”这一传统舞蹈。  
相传,清乾隆皇帝在第三次微服私访下江南时,经过杨桥安定庵门前,恰遇杨桥人在扮演调犟牛舞蹈,乾隆观后不由拍手叫好。由此可见,调犟牛这一传统舞蹈在杨桥地域已有长久的历史渊源。  
旧时,因调犟牛舞蹈节拍明快,兴趣性强,常被常州、无锡、宜兴等地的达官贵人、知名绅士相邀前去扮演,遭到人们的普遍好评。调犟牛扮演普通在春耕消费之前或农闲时节停止。  
调犟牛扮演幅度、强度大,普通布置在野表面演,也可在舞台上扮演,但扮演空间不能太小。由于深受广阔大众的喜爱和欢送,近年来,武进地域无论是在严重节庆活动中,还是在举行大型庙会期间,都能看到这项传统艺术的精彩展现。  
调犟牛大多以群体扮演为主,由三个人组成一组,一人扮牧童,两人伙伴扮一条牛,可分扮演,也可单独扮演。牛郎手持牛鞭一根,牛郎服饰为黑色背心、黄色短裤、穿草鞋或光脚。大、小水牛外型各一具,内型骨架由竹片、木条、铅丝组成,牛皮采用布料加上棕毛制造而成。调犟牛扮演中普通用锣、鼓、钹、镲等打击乐器伴奏,衬托扮演氛围,控制扮演节拍和舞蹈动作的持续性。两人伙伴扮一条牛,既需求相当的默契又需求圆满的谐和才能。  
扮演内容交融耕牛的生活习性和生活规律,人们对耕牛的-办法等。详细情节有:牛啃草、牛喝水、牛擦痒、牛撞人等,加上扮演者之间的精心演绎和谐和扮演,使调犟牛这一传统舞蹈具有明快、幽默而共同的艺术作风。  
进入新时期,经杨桥陈焕佳、唐寿海等民间老艺人的重新整理、发掘,这一古老的传统舞蹈得以重生。2007年,杨桥调犟牛参与武进区民俗风情旅游节展现。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江苏馆开馆之日,杨桥调犟牛应邀作精彩扮演,遭到中外游客和观众的分歧好评。  
八、常州酒酿元宵制造技艺  
关于酒酿的记载,元代张昱在《湖上漫兴》诗中云:“尊中酒酿湖波绿,席上人歌凤语清。”明代徐弘祖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有卖浆者,连糟而啜之,即余地之酒酿也。”由此可见,在我国,食用酒酿的历史不短。  
常州酒酿元宵是常州地域的传统特征小吃之一。以糯米元宵配以优质甜白酒(酒酿),佐以糖桂花,其味软糯酸甜,酒香怡人,深受广阔大众的喜欢。  
常州,为江南鱼米之乡,物产富饶之地。据中央史料记载,唐宋的常州地域就已糟坊密集,西门一带经日酒酿飘香。  
元宵,古时称“浮圆子”、“圆子”,也称“糖圆”,作为元宵节的应时食品,在宋代已极为盛行,后慢慢成为人们日常喜欢的小吃。  
100多年前,常州名点巨匠傅裴玉高在常州城区局前街毕家弄开店,其擅长动脑,即在传统元宵中参加酒酿,始创色、香、味、形俱佳的酒酿元宵。  
常州酒酿元宵制造的主要工艺流程有三大局部组成:制酒酿、制元宵、组合桂花酒酿元宵。  
制酒酿需用上白元米(糯米),经淘净、蒸熟,再用凉水淋浇,再将酒曲碾成粉末平均拌入其中,放在容器中自然发酵,普通因时节、温度的不同,控制不同的发酵时间。  
常州酒酿元宵色泽洁白,其形圆如玉粒,其味入口软糯有劲,酒香四溢,酸甜可口,并含有丰厚的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成份,酒酿芳香甜润,暖肠胃、活血脉,有滋阴补肾的功用,为百姓所喜欢。后因其共同的风味,酒酿元宵的影响逐步扩展,渐而传至上海。上世纪四十年代,常州酒酿元宵在上海大世界文娱城“落户”,成为名扬沪上的常州品牌休闲小吃和名点。当时的上海《申报》曾屡次载文,对常州酒酿元宵的美味推崇有加。(题图:味软糯甜、酒季怡人的常州酒酿元宵)  
当年,在常州地域,美味斋汤团店的酒酿元宵最负有盛名。有200多年历史的常州光明酒酿店的桂花甜白酒亦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喜欢。1998年,义隆素菜馆制造的酒酿元宵,以其质量上乘被评为常州市名菜名点。  
现今,在常州市内多个具有范围的小吃店均有酒酿元宵出卖,如常州糕团店、义隆素菜馆等名店。当前,马复兴面馆、常州糕团店关于常州酒酿元宵制造技艺的传承较好,这亦是我市名点维护充溢希望之所在。  
九、遥观鹞灯  
常州市武进遥观镇的鹞灯有着长久的历史,从元末明初构成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武进阳湖合志·卷四》记载,每年正月初至清明节期间,在遥观四周乡村都有放飞鹞子和鹞灯的民间风俗。  
据考,鹞灯的始创由元末明初扯天灯杀“鞑子”演化而来,当时,元朝统治者为掌控局势,在江南一带,实行了十户三鞑子的做法。为团结起来对抗元朝的统治,广阔百姓以“扯天灯”为信号,统一行动杀鞑子。  
那时遥观街上有一座“五都庙”(现为国宁寺),庙门口竖着一根高高的杆。每年正月初一至三月二十八日的遥观大庙会,人们都会扯起十多盏灯笼,以示安全或预示歉收,这即是“天灯”。当时五都庙左近有5座小庙,都在正月初一至三月二十八日期间扯“天灯”,互相间停止了暗中竞赛,谁的天灯高,灯笼多,谁就显得有能耐,亦预示来年的歉收,所以大家争相把桅杆越竖越高,灯越挂越多。后来五都庙来了一个杭州的和尚,看到这一景况便揣摩起来,最后特制一个大鹞子,放飞到天上再挂灯,这样就处理了挂灯的高度和挂灯的盏数,一时人们都仿效着编扎大鹞子,一到晚上村村争相放飞鹞灯,此风俗从此延传至今。  
数百年来,遥观人制造鹞子及灯笼构成了特定的传统工艺及绘画艺术。在扎制鹞子的形制大小方面都有严厉的尺寸比例,而各户在制造鹞灯的过程中,又构成了各自的特征。每次到晚上放鹞灯时,村里都会推举一位有名望的长者掌管祭奠典礼。这位长者应先梳洗沐浴,换上新装。然后,差人抬着鹞灯到田野去,摆上香案花红,三跪九叩拜天地,祭鹞祭灯,燃放鞭炮,敲锣打鼓。典礼后,放飞鹞子,由主事人亲手点第一盏灯,并挂在绳子上,依次把几十盏灯挂完为止,一盏接一盏随风筝升向天空,构成一串串灯光带,鹞灯也越来越亮,形态万千的鹞灯犹如天空仙女散花,灿烂耀眼,煞是美观,局面颇为壮观。  
鹞灯放飞普通以自然村为主,遇到丰年或严重事情,大家都会多放一些,并在鹞子上贴上字或画上图,如“百业兴隆”、“五谷丰收”,以示庆祝,以求安定盛世,风调雨顺,万民安康。  
十、掮轮车  
据历史文献记载,掮轮车产生于隋朝,是为留念常州人陈杲仁而设立的。陈杲仁,公元583年,为隋太仆丞元祐的部将时,参与了平定浙东义军。后来,其又助吴兴郡守沈法兴,攻打江南十余郡,逐步成为江南最大的中央权力。陈杲仁在率领兵士攻打南京时,因城高而巩固,久攻难以破城,最后用轮车攻下了南京城。自唐代以来,陈杲仁便成了常州及周边地域民间庙宇所普遍供奉、尊崇的武烈帝。后列入官方正祠,为神祗,且不断遭到朝廷的封赐。  
随着时日的推移,掮轮车渐而由军事攻城之用,传至民间,成为广阔民众庙会活动的传统竞技节目。与调大头、调小鬼、调龙灯、调狮子等组成系列扮演节目,遭到广阔民众的喜欢。旧时,每年常州地域武进湖塘烈帝村庙会、谭墅庙庙会及青山桥庙会、小茅山庙会的迎神赛会中,掮轮车均有出色的扮演。  
轮车由铁背褡和竹兜(竹架)组成。铁背褡为用铁条按照人体肩胛、胸部轮廓做成的状似背褡肩架。扮演时铁背褡架于肩上,扮演者的头则由中间伸出。肩架的周围经过铁条向外延伸,各连有一根竖起的铁柱,铁柱之间又有铁条相连成为一个方形架子。竹兜由竹篾扎制成一个大兜。竹兜大小与铁背褡相吻合。竹兜上下左右缀有珠花、绢花、镜片,呈有“二龙戏珠”、“龙凤呈祥”、“八仙过海”等图案,大兜安顿在八、九尺高作支柱的木柱上,木柱下端即安装这铁背褡。竹兜中坐着男孩、女孩各一人,装扮成《白蛇传》中的许仙和白素贞或《牛郎织女》中的牛郎、织女等人物形象。掮轮车者必需臂力过人,腰力强劲。由于掮轮车者身着铁背褡,竹兜坐上童男童女,重量足有200多斤。掮轮车者普通穿白衣放裤,腰扎红绿绸巾,左手拿毛巾,右手执蒲扇,走步稳健,还要随着铿锵的锣鼓节拍舞动,踏官步,技高的能踢腿,做半膝急左、右转,右腿跪式、左腿独立、拱手、作揖、三步一坐马势等动作。由于掮轮车是一项有一定风险性的杂耍活动,所以四周有三四人手执铁叉护卫掮者的平安和轮车的均衡。掮轮车行进时有打击乐器伴奏,氛围热烈,气势浩荡,是行会队伍中最引人瞩目的扮演方式。  
掮轮车是集传统体育、杂技、武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扮演项目。当年,掮轮车是龙城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娱方式,亦承载了数代常州人关于往去岁月的宝贵记忆。时至今日,掮轮车的持续和传承,不只生动演绎了常州传统文化的特征,而且还生动地复原了我市这一曾经名噪一时的民俗活动。因此其具有重要的历史研讨价值。  
十一、圩墩村传说  
圩墩遗址位于常州市戚墅堰区大运河南侧的圩墩村、市四中、梅港小学及左近一带,在这周边传播着有关于圩墩村的一系列神奇的传说故事。其流布区域主要以圩墩村为中心,辐射至周边雕庄、潞城、横山桥等乡镇,盛行于常武地域。  
圩墩遗址是迄今发现的常州市区最早的先民定居地之一——圩墩村新石器时期遗址,文化堆积较丰厚。经过五次的考古开掘标明,圩墩新石器时期遗址居民是太湖流域先民中的重要一支。圩墩村传说主要有远古时期圩墩村传说、圩墩金牛的传说、王坟的来历等内容组成。  
圩墩村的传说通知我们:远古时期的圩墩人生活材料主要来源于打猎、捕鱼、采集野生植物,以种植饲养为辅。他们的劳动分工普通为:妇女和老幼以采集业为主;青壮年以捕猎业为主。那宽广的滩涂,纵横的河汊里,有取之不尽的河蚌;茂密的树林里有丰厚的野果。妇女老幼们便天天在那里捕捞采集。这给圩墩人的生活提供了稳定的食物。青壮年们依托力气和聪慧,担负着既辛劳又风险的捕猎劳动,他们到很远很远的中央,进密林、踏荒原,寻觅着野兽的踪迹。在岁月的变化中,圩墩村人积聚了与大自然斗争的经历,发明创造了许多消费工具和生活用具。《王坟的来历》是圩墩村传说的代表性作品。说的是圩墩村东,有一个小池塘,人称金牛池。相传当年南朝齐高帝萧道成驾崩就葬在圩墩,曾用一头水牛作祭品,将牛身分红三段,牛头葬在齐高帝墓前,尾巴葬在墓后,齐高帝墓则成了牛身子。过了几百年后,一天,有人突然听到了牛的叫声,再认真听听,这声音原来是从齐高帝的坟墓中发出的。在一个酷热的夏天夜晚,一条金黄色的牛到小池中饮水,正巧被人见到了,这牛就一头钻进水中,消逝了。以后就再也没人见到过。于是,人们就把这小池塘叫做金牛池。其实,那头金黄色的牛仍在池中。偶然有一回夜深人静之时,金牛来到送仙湖洗浴,恰巧碰上江西老俵到送仙湖识宝。它便星夜兼程,逃到了常州西面的一个小镇上躲藏起来。人们便把这小镇称作金牛镇。可是,没过多久,那识宝人寻到送仙湖的“通天芦”后,带着它也来到了那小镇,于是,这金牛就被“通天芦”所降。最后,还是让江西老俵牵着牛鼻子走了。这小镇便是如今的武进奔牛镇。而金牛池和金牛镇都只成了个空名。  
圩墩人在勤劳劳动中,发明了人类历史和文化,亦发明了今天的圩墩村。圩墩村传说带着远古文化的气息,传播迄今,为我们认知和理解先民在农业、狩猎、捕捞、交通以及日常生活等诸事象,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佐证。  
十二、杨桥捻纸  
杨桥捻纸艺术的生成、开展源于我国历史上的捻军。  
据史料记载标明,捻军的前身为捻子、捻党。捻党、捻子最早来源于明天启年间(1621年)。“捻”是皖北方言,通指“一束”为“一捻子”。参加捻子的人大多为贫困百姓,而且捻子成员多为同一个宗族﹑祖亲﹑乡里,久之这些汇合体便自称为“捻党”、“捻军”。这里的“党”之义为“乡党”,泛指乡里乡亲。每捻人数不定,数人,数十人乃至数百、数千人皆可成一捻。捻党初时从事打富济贫、抗粮、抗差等活动。为争取生存权益,对抗地主阶级的剥削和欺凌,捻党不时会聚力气,打击中央豪绅地主。他们采取行动前,普通要举行典礼,点燃捻纸,为鼓舞斗志,捻党人把打击对象捻成各种人物外型,并付之一炬,以表现决战到底、誓不言败的决计和自信心。捻军中的一支东捻残部,辗转江淮之间,后于同治年间迁移到了苏南诸县。其中朱氏捻子来到武进南杨桥定居下来。同时朱氏捻子带来了捻纸制造技艺、工艺及一整套共同的祭奠典礼。据传,朱氏祖先当年曾为一大旗旗主,其捻纸技艺曾为皖北一绝。  
制造一件捻纸作品需求经过设计、选材、裁剪、上浆、刮浆、压制、折叠、捻制、拼装组合等10余道工序、工艺。杨桥捻纸作品的内容非常丰厚,有消费风俗类的,如“三十六行”、“打渔人”、“调春牛”、“调财神”等,有民间故事类的,如“西厢记”、“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有生活风俗类的,如“十二生肖”、“福寿”字画等作品。  
杨桥捻纸早先在丧葬风俗中普遍应用,后用于庆典、祝寿、上梁、乔迁等喜庆活动。近年来,经过捻纸工艺的不时改良,内容不时充实,杨桥捻纸作为共同的工艺品频频被有关单位和日本、美国等国多位喜欢中国民间艺术的珍藏家所珍藏。  
杨桥捻纸属朱氏家传,其代表性传承人朱琪自幼跟随祖母学艺,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从整体而言,杨桥捻纸的生成历史与制造过程,都具有鲜明的共同性。而其中心捻制工艺在纸艺制品中更是独树一帜。杨桥捻纸的艺术多样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捻纸题材的普遍性、人物外型的多样性,即世间万物,都可入捻。欣赏过朱琪捻制的鸿篇巨制“清明上河图”,无不为之惊叹不已。  
杨桥捻纸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中央特征,其外型夸大、颜色鲜明、构图丰满、古朴,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历史研讨价值。  
十三、芙蓉荡湖船  
芙蓉位于常州市东北部,因原镇址地处名噪一时的芙蓉圩而得名。芙蓉桥多,河道纵横,“十万八千芙蓉圩”显显露浓郁的水乡文化气息。因水而秀,因水而盛,共同的天文条件和环境,亦由此催生出了带有鲜明地域特征的传统舞蹈——荡湖船。荡湖船,又称采莲船,是提灯赛会、大型喜庆、节庆活动中扮演的最常见的舞蹈方式。在常州各辖市区乡村均有传播和散布。  
据史料记载,荡湖船早在唐代已大面积传播,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据多位老艺人回想,荡湖船在清代已盛行于常州地域各县属乡镇。  
芙蓉荡湖船的扮演方式,受江南风俗的影响。扮演时,扮演阵容极为壮观,4只大荡湖船和8只小荡湖船同时铺开。每只大荡湖船中渔姑舞动花船,随着音乐,模仿水上驾舟的技巧动作,灵敏发挥。船两旁有船夫手持划桨来回作划船状,船首有渔公手持芭蕉扇;船尾有渔姑挥舞着花手帕。两人模仿撑船、摇橹和划桨,并以身体代船闲逛而行。同时,辅以问答方式的对唱。通常状况下是渔公设问,渔姑作答,互相逗趣。唱词幽默生动。音乐旋律明快,风格欢乐、热烈。演唱曲调主要有《滩簧调》、《大补缸》、《杨柳青》等。8只小荡湖船虽为陪衬,却常常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乐队在船后随舞蹈边走边演奏打击乐、弦乐和吹奏乐。  
芙蓉荡湖船扮演最大的特征是“荡”,荡出情味,荡出妙处。每只船渔公、渔姑身段动作齐整、夸大,唱和流利。扮演者普通的身段、舞蹈语汇有:“荡摆步”、“迎浪步”、“波浪荡步”、“金鲤甩尾”、“矮步划桨”。扮演者的一举一动一直呈现船的晃动感,表现驾彩舟、唱山歌、庆歉收的喜悦情形。芙蓉荡湖船扮演阵容壮观还表现在随行的扮演队伍方面,这些人物角色依次有:大头娃娃、挑着花担的姑娘、蚌壳精、虾兵蟹将、看客等。这些角色的扮演作风或幽默逗乐,或诙谐诙谐,令人琳琅满目,笑声和喝彩不绝于耳。  
芙蓉荡湖船是常州江南水乡文化开展的产物,其扮演作风、扮演角色的设置都与水乡风情有关。无疑,芙蓉荡湖船的生成和开展,关于我们理解、研讨江南民俗史和演进史,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  
十四、白龙观道教音乐  
白龙观位于常州武进横山桥镇,在横山景色区紫霞峰南黄猫岭东面,坐北朝南,总占空中积达三万余平米,亭台楼阁,依山而建,山环水抱,气势特殊,留鸟云集,四季花香鸟语,真可谓人世之佳境。  
白龙观道教音乐来源于东晋年间,昌盛于明、清时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道教音乐的方式有声乐和器乐两类。声乐方式有独唱、齐唱和散板式吟唱。器乐方式又有鼓乐、吹打乐以及管弦合奏等。器乐方式常用于法事的开头、结尾、唱曲的过门以及队列变换、禹步等局面,而声乐方式则是斋醮音乐的主要局部。其声乐体裁主要有“颂”、“赞”、“步虚”、“偈”等格式。  
白龙观道教音乐主要用于玄门日诵,早晚念经及做阴事和阳事,阴事为超度亡灵,阳事为祈福迎祥或庆贺寿诞良辰。阴阳两种法事都有固定程序,进入各程序时要伴奏各种乐曲,每当法事开端,先由“天下同”、“打冲头”、“走马锣”、“四击头”等锣鼓技法闹场,等人到齐后开端起乐,选用曲牌随阴、阳法事心情而定,如庄严的常用《朝天子》,凄苦的常用《天河水》,愉快的常用《迎仙客》,节拍明快的用《大富贵》、《龙虎斗》,过渡的用《老八板》等,构成器乐、打击乐和声乐三位一体的演奏方式。诵经不同于唱歌唱戏,大都具有似唱似念的特性,有全念的,也有全唱的。念经时用木鱼伴击,一字一板,或两字、多字一板,有时吹、打齐鸣。唱经、曲调并非一曲到底,大多采用戏曲板腔手法,节拍视心情而变化。  
白龙观道教音乐中的经韵音乐和曲牌音乐交相辉映,构成激烈的衬托、渲染作用,表现出众信徒对仙界的向往和对神灵的崇敬。其有机地吸纳了江南丝竹和戏剧曲调旋律等多种艺术元素,古朴典雅,漂亮动听,既可让众信徒遭到情操的熏陶,而关于众多观赏者,也可到达潜移默化的审美感染和心灵净化。  
诵经是白龙观每个道人的必修课,其-必需会读会唱,背诵如流。但由于道教音乐历来奉行“口口相传”的做法,无文谱记载。为抢救、维护白龙观道教音乐,2000年,道长孔新方掌管、召集常武地域相关音乐工作者30余人,集中白龙观半月之久,运用多种办法,对白龙观道教音乐停止了全面整理,由此留下一批较有价值的曲谱、录音乐带材料。  
十五、武进区结婚风俗  
武进的结婚风俗,应该分离周边,这是常州(金坛、溧阳、武进)一代的婚俗:  
金坛,溧阳地域的婆媳不能见面  
在金坛,溧阳两市,有着新媳妇进门,婆婆要躲起来,不跟新媳妇见面的习俗.  
其缘由是说,在新媳妇进门要见到婆婆的话,两人以后会闹的  
金坛,溧阳地域新娘出门要兄弟背  
在金坛,溧阳地域这新娘出娘家门,这规矩大哦.  
当新郎接新娘时,新娘是坐在床上的,这鞋要新郎帮新娘穿,出门时由新娘的哥哥或弟弟背出门,新娘脚不可着地.要不断被背到彩车上.  
在这2个地域,有的新娘的鞋要到新娘被背上彩车后才被换掉,美名其曰:不能把女方家的财气带到男方家.  
金坛地域的三遍汤  
看标题奇异吧,听我往下讲  
这新郎方面的迎亲队伍到新娘家,便遭到了热情的接待,在金坛地域就有三遍汤的接待.  
何为三遍汤?红枣一碗,汤元(元宵)一碗,茶叶蛋一大盆(本人拿着吃),这就是所谓的三遍汤.  
不象我们常州市区,一碗枣子莲心就把人接待了.  
我个人以为:吃这么多干嘛,不要吃酒席了?  
公公不扒灰,孙子哪里来  
在武进地域有句话,公公不扒灰,孙子哪里来.意义是要公公和媳妇乱搞,才会有孙子出来.因时间悠长,转变到如今曾经成恶搞节目.  
这在武进地域办酒常见,在饭店办酒还好点,要在家里办酒可就全武行全上了  
在家里办的话会搞些锅底灰往公公脸上涂,头上带顶破草帽,一手拿箕斗,一手拿扒斗用扒斗敲箕斗,嘴里还要叫,公公不扒灰,孙子哪里来,边上人是捧腹大笑.其如今恶搞成这扒斗是用厚铁板做的,加长加厚型,一个有百来斤重,公公这一背啊,汗马上就下来了,这个重啊.  
其恶搞公公,婆婆也不放过,会给婆婆带副墨镜,一只镜片上贴张红纸,这就叫睁一眼闭一眼,胸空还要挂2空醋瓶,意义是不吃醋.  
媳妇么当然也跑不了,要跟公公喝交杯酒,有时身上还要披授带,上写:一心为公.  
男方正日之前要请南方晚辈“抬媒”,吃一顿,这个你父母肯定晓得啊  
去接亲宜早不宜晚,由于那天每个人都是很冲动的  
正日,男方多准备红包就能够了,几要看女方爱“tiao”的人多不多了,红包几能够咨询女方。不论有没有小舅子,给你的开门的人一定要给最大的红包,什么688、888、1188····看你的手头了,普通会添一点,多给一个包(100就能够了),到新娘子闺房中有几道门可能就要付几次红包,关键还是看闹的人了,进了大门之后的红包都是小包哦!另外给拎子孙桶(以前用马桶)的人也要准备一个特别的红包。  
手捧1束花,什么花问花店。还要找个接新娘子的人,你的表妹啊什么的,应该是未婚的,不过最近我看见有结婚的也能够(由于方案生育,亲戚少了)。  
婚车嘛,不说了  
新娘从他们家门出来,你把她抱上车,到了新房抱下车,不要沾地。  
女方新亲到了你家,准备红枣汤就能够了,意义意义就算了,这个不关你什么事,你父母晚辈们会布置。  
假如在酒店办的,不一定要把新亲全接到新房那边,请晚辈就能够了,就是坐轿车的,坐客车的可直接去酒店就能够了。当然最好全去,这个最好也依照女方的意义办。  
结婚当天多接近点女方新亲,给人个好印象,固然你的压岁钱要到后面的回门才有。  
酒嘛,尽量喝千万别醉!  
记得跟丈母娘说点抚慰话,嫁个女儿终归不舍得。  
闹洞房,常武没有,即便吃的是晚饭也没有  
但有种状况,正日吃的是午饭,但晚饭男方还会另外款待本人的朋友,为了不收份子,不吃正餐的。记得别闹得太过,重新娘子的角度去想想。  
不需求问他人,其实你晓得的,也应该问问丈母娘的意见,一切按女方的请求办,你挣了一个人呢  
女方的话,准备得比拟多诶。你是女方的话,我再说吧  
十六、风土民俗  
女回娘家“歇六月”  
立夏时节“尝三鲜”  
二月十二“花朝节”  
二月初二“龙抬头”  
十七、冬至大如年  
“岁朝春”与“踏双忙”“送灶”与“接灶”  
“三尸神”与“掸檐尘”  
“马和尚过江”与“惊蛰闻雷米似泥”  
十八、常州漕运  
古常州由于其共同的天文位置,在“漕运”历史上占重要位置,上通京口,下行姑苏,河川纵横,湖泊密布,北环长江,南抱滆湖,东南占太湖一角,襟江带湖,有仅次于太湖的芙蓉湖,形胜甲于东南,故常州成为“三湖襟带之邦,百越舟东之会”的交通枢纽。  
十九、国度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江苏省常州市的“常州小热昏”,入选第三批国度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曲艺项目类别,序号7。  
二十、民间工艺  
根雕、金坛刻纸、梳篦、乱针绣、汉画砖刻屏、留青竹刻。  
二十一、武进区名人  
武进历史上曾出过1500多名进士(其中状元10名),名列全国县级前三名。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音乐鉴赏家季札受封武进,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生于南兰陵(今武进),梁昭明太子萧统组织编纂集秦汉两晋诗文总集《昭明文选》。至清代,武进有以庄存与为代表的今文经学派、以恽敬为代表的阳湖文派、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以恽南田为代表的常州画派等,中医孟河医派名家众多,清末民初有“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之说,赵翼、黄仲则诗作喜闻乐见,洪亮吉精于史学、舆地学,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创始中国近代谴责小说之先河。现代有中共早期指导人、反动活动家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和中共早期反动活动家董亦湘,抗日救国“七君子”中的李公朴、史良,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冯仲云等。  
二十二、武进区丧葬风俗  
常州佛教兴盛,百姓丧事少不得和尚参与,乃一地之习俗也。入夜,外戚散尽,三位和尚与至亲共行法事,有三个内容,详细称号和含义我不便启齿讯问,只得略作推测。  
第一个内容大约是“招魂”或“送行”。地上铺一竹席,以米作图,中有“破天堂”,蝙蝠,城墙之类。席上一凳,旁竖招魂幡,凳上下皆有菩萨像。竹席四面皆铺稻草。诸位至亲持一枝香,随老和尚缓步绕圈,不时鞠躬。老和尚一路念经,语调抑扬,时摇铜铃,面露悲戚。数十圈罢,至亲跪拜稻草之上,典礼完毕。我想,这可能是在送行吧!  
之后举行的典礼我看明白了,叫做“破天堂”。经过一路“奔走”,死者至亲来到了“阴间”。老和尚继续带领大家绕圈,每至一面,口中念佛,手中招魂幡在席子上画不断线,死者女儿用手将米向两边拨拉,成“城门大开”之状,如是四个方向皆大开城门,其含义为死者亡灵能够顺利出入。典礼终了之后,凉席上所摆之米都收入脸盆,按习俗,是要让和尚们带回去的。我想,大约是旧社会时大米宝贵,这些米能够给庙里吃用。往常,和尚们不太稀罕这个了。  
第二个内容大约是“祝愿”或“超度”,至亲各持十枝香,随老和尚绕死者棺材转圈,一路齐诵“阿弥陀佛”,每走一圈,都有一个老人来收走一枝香。转至棺材尾,至亲们可持铁棒敲打一桐钵,发出“当当”声。老和尚念的经,有的词句能听懂,相似红楼梦中《好了歌》。  
第三个内容是“放焰口”,由于妻子身体不适,我陪她回家,没有参与。“放焰口”是给恶鬼施食,超度亡魂,网上皆可查到。  
昨天夜里的“法事”,是我第一次遇到,所以特别新奇。和尚与家眷共同参与,活动性较强,也有宗教特征。  
第二天出殡时,和尚一路吹响长长的特制唢呐,声音异常苍凉,使人听之落泪。  
葬礼的其他典礼,如大宴宾客,孝子登高,吃棺材饭,席上皆有老豆腐,出殡时石灰分道,居民倒放扫帚以避倒霉,坟头放铜钱,这些与我家乡大同小异。  
二十三、武进区饮食风俗与特产  
武进区是苏南淡水鱼养殖基地,主要淡水鱼除扁、草、鲤、鲫、鲢等大宗鱼类外,还精养和温控养殖鲑鱼、鳝鱼、甲鱼、鲟鱼、鳗鱼等10多种名贵鱼类,温控养殖面积达数千公顷。虾类养殖种类主要有青虾、罗氏虾、基围虾、龙虾等,清水蟹以中华绒鳌蟹为主。  
1、小笼包  
小笼包具有皮薄透明、卤汁丰厚、蟹香扑鼻、肥而不腻、汁水浓郁、肉馅鲜嫩的特性,辅以香醋、嫩姜、风味更佳,可谓常州一绝。  
2、大麻糕  
糕色呈金黄,香脆、松软、甜鲜,皮薄酥重,层次清楚,为江苏地域风味名点,是独具常州风味和口感的传统美食之一。  
3、稻草鸭  
稻草鸭系常武地域颇有特征的传统农家菜,其烹制技艺可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和多种营养成分。  
4、加蟹小笼馒头  
首创于清道光年间,个形小巧,别具一格。蟹油金黄闪亮,肥而不腻,蟹香扑鼻,汁水鲜美,皮薄有劲,馅心嫩滑爽口,配以香醋、姜丝佐食其味更佳。用精白面粉、熟板油、蟹粉、猪肉配以调料加工制成。地处西瀛里迎桂茶社的小笼馒头质量最佳。  
5、芝麻糖  
芝麻糖原名麻团糖。相传北宋末年,康王赵构南渡,常州、武进地域的百姓把麻团糖改为火铳那样的圆柱形,贡献给康王,以鼓励抗金复国的勇气。常州芝州色泽白亮,具有甜、香、松、脆的特性,食时不粘牙。它是捐赠亲友的佳品,也是很好的营养品。  
二十四、武进区著名景点  
1、春秋淹城旅游度假区  
春秋淹城旅游度假区位于武进中心城区,占地400多公顷,2010年投资4.36亿元。旅游区以春秋淹城遗址为中心,划分为淹城春秋乐园、春秋淹国古城城遗址、春秋文化休闲区、淹城野生动物园、淹城仿古商业街区、春秋文化旅游地产区等六大功用区。  
2、淹城野生动物世界  
淹城野生动物世界位于武进中心城区,紧邻春秋淹城遗址,距常州市中心8千米。该动物园是以野生动物生态散养为特征,集动物野趣欣赏、休闲文娱、科普教育和古文化展现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主题公园。园内有亚洲象、白虎、节尾狐猴、中国最大的蟒蛇等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共200多种近万头。  
3、太湖湾旅游度假区  
武进太湖湾旅游度假区位于武进南部雪堰镇境内,天文位置得天独厚,东临国度旅游度假区无锡马山、西接陶都宜兴分水,规划范围39.6平方千米,以低山丘陵为主,山脉主要来自浙江天目山,山丘占土空中积的66%。大气环境达国度一级规范,植物生长繁茂,植被良好,共有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百余种,鸟类70多种。  
太湖湾沿湖岸线长约7千米,共有山头19座,山坞11个,大小水库8个,临湖有7个山湾,由东向西依次为小城湾、潭底湾、百渎东湾、百渎西湾、凤凰(绿豆)山湾、庙堂山山湾、百渎永丰(十八步山)湾,湖中还有大焦山和小焦山两座。  
4、环球动漫嬉戏谷  
环球动漫嬉戏谷于2011年5月开园,它位于太湖湾旅游度假区内城湾山北部,是全球首个以动漫艺术、游戏文化为主题、分离真假互动体验特征的大型主题乐园,占空中积74.13万平方米。  
5、武进烈士陵园  
武进烈士陵园前身为武进市烈士留念馆,于1996年移建于春秋遗址淹城西侧400米处,占地128亩;由市政府斥资4500万元(其中武进市人民捐资1000万元)于1999年初步建成。2000年清明举行揭碑典礼,并正式对外开放。  
烈士陵园由牌楼、留念碑、祭扫广场、引桥及留念馆等局部组成。高7.6米、宽9米的牌楼题名为原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所书;留念碑为卧式,高6.3米,宽14米,采用进口印度红花岗岩贴面,正面为毛主席手书体“反动烈士永垂不朽”8个金色大字,反面为中共武进市委、市人民政府敬撰的碑文;4000余平方米的祭扫广场全部用花岗岩铺地,周围由人工挖掘的河道环绕;烈士事迹陈列馆为4层楼房,建筑面积4623平方米,外墙周围均用花岗岩干挂,馆名沿用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史良所书“反动烈士留念馆”。  
烈士事迹陈列馆采用不同的展现手腕,有高科技的多媒体投影技术、场景艺术和各种雕琢、绘画艺术品与内容丰厚的版面组成,展现方式丰厚多彩。两层2100余平方米的展厅内陈列了为中国反动事业献身的2000余位烈士的生平事迹;三楼180余平方米的影视厅可供100余人停止爱国主义及反动传统教育。  
陵园内绿带环抱、流水萦回,四季花团锦簇、松柏常青,艺术与建筑融合、庄严与身败名裂姿并存。烈士陵园将坚持建园目标,以教育为本,努力修建全方位的、较完善的爱国主义和反动传统教育基地。2004年被江苏省委宣传部命名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3月被常州市委宣传部评为“先进单位”。  
6、常州市青少年地学科普馆  
江苏省常州市青少年地学科普馆坐落在武进区城东小学内,是江苏省独一一个建于小学的地学科普基地。  
基地以“提高地质科学学问,珍爱地球资源环境”为理念,以共同的石类展览和地质科普为载体,展现了地球的层圈构造、岩石的类型、生命的演化进程等内容。基地内的空中沉降模型,形象生动地演示了公开水超量开采招致空中沉降等地质灾祸的机理。整个科普基地占地3000平方米,主要设备有江苏省人民政府施行的“苏锡常地域空中沉降预警预告系统工程”的1号标—马杭基岩标,它属于永世性空中沉降监测设备,与江苏省地质调查研讨院联网,并于2009年与北斗一号卫星对接,能够实时采集和传输监测数据。另建有科普馆及配套设备、暂时展厅、科普报告厅、活动室、图书馆、实验室、材料室等配套专用室,各室都装备了声光电等多媒体展现设备。  
多年来,基地充沛应用优质科普教育资源,努力在教学的各方面浸透科普教育。方式多样的活动吸收了大量的少年儿童参与,培育了他们的科学思想、科学肉体以及对科学的兴味,并把科普教育辐射至家庭、社区。2006年,基地还树立了基地的专题网站。  
科普馆先后被命名为常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常州市青少年地学科普馆、江苏省地球科学教学协作试点单位、常州市环境教育基地、常州市综合理论活动基地、全国少先队研讨理论基地、常州市阳光驿站。  
7、宋剑湖生态旅游区  
宋剑湖生态旅游区位于武进区遥观镇,规划总面积5.63平方公里,其中湿地水域面积达4000多亩。旅游区将“生态”与“乡土”两大主题有机统一,在修复湿地生态的同时,建立集休闲度假、度假酒店、科普教育、生态寓居、商务办公为一体的生态公园。依照规划设计,旅游区主要景点有:喷泉迎客、栈桥赏景、百步得福、玉螺传说、泛舟荡漾、嬉戏果园、钓鱼台、芦苇风光、阳光草坪等。  
开放时间:08:00-18:00(售票:08:00-17:30)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遥观镇今创路10号  
8、福源米厂原址  
福源米厂原址,位于武进区丁堰街道梅港村委河东街,与市级文保单位万安桥隔大运河相望。房屋应建于民国初年,曾为武进第八米厂。现存建筑体量较大,具有鲜明的时期作风和行业特征。  
9、刘家巷刘氏宗祠遗址  
刘家巷刘氏宗祠始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2016年在祠堂旧址复建新祠二进,辅房二进。现存有创立宗祠碑记碑一通,抱鼓石等建筑构件。  
2018年3月2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刘家巷刘氏宗祠遗址为常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地址:武进区横林镇崔桥刘家巷  
10、崔桥吴氏宗祠遗址  
崔桥吴氏宗祠遗址建于清雍正年间,2012年吴氏族人对祠堂停止了修建,现存二进院落。常州吴氏为季子之后,是常武地域仅存的吴季子祠遗址。  
2018年3月2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崔桥吴氏宗祠遗址为常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地址:武进区横林镇崔桥吴家村  
11、潞城安定庵原址  
潞城安定庵原址位于武进经开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几经破坏,清代复建,现房屋一进,面阔五间,坐北朝南,硬山式砖木构造,目前正在修缮中。  
2018年3月2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发布潞城安定庵原址为常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维护单位。  
地址:武进区潞城街道潞横路东首  
12、洛阳戈氏宗祠遗址  
洛阳戈氏宗祠遗址位于武进区洛阳镇洛东村戈家头。宗祠始建于明朝,雍正初年戈楫其子立山公率族人协力复建。宗祠坐北朝南五楹三进加附房。砖木构造硬山带马头墙传统古建筑。此项目与第五批戈楫墓兼并。  
13、青城墩遗址  
青城墩遗址位于横林镇张村,南距大运河2公里,距太湖20公里,北距寺墩遗址12公里,距长江24公里,发现于二十世纪70年代,曾出土玉琮、玉瑗等良渚文化遗物。  
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为配合工程建立,南京博物院、我市考古研讨所、复旦大学组成结合考古工作队,对青城墩遗址停止抢救性考古开掘,获得重要成果。为维护遗址真实性和完好性,我市修正相关规划,对该遗址施行旧址维护。2019年3月,该遗址被发布为江苏省文物维护单位。  
青城墩遗址主要为新石器时期遗存,内外两重壕沟和-多个遗址点拱卫中心土墩,共同组成了一处5000多年前(崧泽文化晚期至良渚文化早中期)的高等级聚落。遗址中发现有房址、墓葬,并出土新石器时期至历史时期的玉器、石器、陶器、金银器、瓷器、铜器等各类遗物500余件。  
青城墩遗址是以寺墩遗址为中心的环太湖北部崧泽-良渚文化聚落群的重要组成局部。所发现的崧泽文化时期的大型房址和墓葬,以及两重环壕和重要遗物,是迄今发现的环太湖地域5500年至5300年间最高等级遗址之一,是良渚文化的直接源头,与同时期的辽宁牛河梁、安徽凌家滩遗址具有同等重要位置,是长江下游地域在中国文化来源阶段的代表性遗址。  
14、礼嘉王氏宗祠  
礼嘉桥王氏宗祠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鱼池村,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清雍正年间(1723—1735)增建后进,嘉庆十四年(1809)改建宗祠,在原址上扩展祠堂范围,历时8年建成。  
礼嘉王氏宗祠,历史比拟长久。据《周陈王氏宗谱》记载,中沙礼嘉王氏是周陈王氏是随北宋南渡而来到武进礼嘉的。中沙周陈王氏是北宋宰相王旦(王文正公)一脉的后嗣,而王旦的父亲王祜(王晋公)曾在北宋初年任兵部侍郎。当初他曾“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大文豪苏东坡收入《古文观止》的名篇“三槐堂铭”说的就是这件事。以后,王氏子孙不管迁移何处,如建宗祠就都取名“三槐堂”。  
王氏宗祠原为五楹四进,中间有一个大天井,是经典的歇山式徽派建筑。歇山式建筑在我国古代运用很多,它指的是庙宇殿堂的屋顶方式,即在殿顶两侧的两面坡截断后立起一面墙,然后再构成一个斜坡。这样建筑就有厚重感和纵深感,气势恢宏,美轮美奂。并且指导当地肯定了修复计划,遵照“修旧如旧”的准绳,恢复它的历史原貌。  
王氏宗祠堂屋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共4进。依次为门厅、三槐堂、槐荫堂、槐恩堂。整个宗祠堂屋占空中积2172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达1100平方米。  
第一进门厅6楹5间,正中为“礼厅”,前檐筑石库门楼,门额嵌砌砖雕楷书“王氏宗祠”4字,两侧楹联“五马家声远,三槐世泽长”。门后悬挂“王文正公祠”横匾。屋后天井中筑2条平行凉棚式穿廊衔接到第二进。  
第二进厅屋名“三槐堂”,6楹5间,前后超檐下均构筑沿廊。前檐下悬挂“三槐堂”横匾,堂内正中塑有先祖王旦全身坐像。屋后天井东西两侧各筑进深3楹,面阔3.5间的碑廊,陈列《先祖像赞》碑、岳飞《题王氏家谱跋》碑、《钱振锽丁丑避难留念》碑、《周陈王氏修缮宗祠碑记》及《修祠续谱功德》碑等。  
第三进名“槐荫堂”,6楹5间,前檐翘角下筑沿廊,檐下悬挂“槐荫堂”横匾,堂内自左至右分别塑有中沙礼嘉桥支祖王真一坐像,南渡始迁祖王皋坐像,中沙祖王吾伍坐像。  
第四进名“槐恩堂”,进深5楹,面宽5间,供奉王氏列祖列宗牌位。另在正屋两边附建有厨房、库房、大仙阁等辅助房。  
精巧的砖雕和木雕也是王氏宗祠的一大特征,内容有飞鸟花卉、山水人物,构图考究,刀法细腻,都是典型的江南作风,有很高的艺术程度和观赏价值。远远望去,马头墙,粉墙黛瓦,砖雕门楼,飞檐重脊,在蓝天映托下,诉说着昨日辉煌,不由让人遐想当年风光。  
礼嘉桥周陈王氏祠堂,自嘉庆十四年(1809)改建以来,不曾范围维修过,房屋建筑日显破败。为维护祠堂文化遗产,故王氏族人于2006年9月启动宗祠修复工程,历年余,于2007年9月修缮完工,恢复了祠堂原有明末清初的建筑形制。2008年2月26日,被发布为第四批常州市文物维护单位。  
15、武进白龙庙  
白龙庙位于江苏常州、无锡接壤,横山桥镇,始建于南朝陈代。它座北朝南,亭台楼阁,山环水抱,气势特殊,留鸟云集,四季花香鸟语,真可谓人世之佳境。  
白龙庙位于紫霞峰南坡,与大林寺隔岭相望,始建于宋绍兴年间,相传有项女误食仙桃而孕,含羞自尽,胎化白龙,因而建庙奉祀,供奉白龙娘娘。清光绪四年(1878年)重建玉皇大殿、东岳殿、十王殿、圣母殿、接官厅、欢楼等主要建筑,有屋百楹。  
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发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维护单位。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