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讷河市民间习俗

  • 风水民俗
  • 2022-03-02 16:35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位置  
讷河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松嫩平原北端,大小兴安岭南缘,嫩江中游东岸。天文位置介于东经124°18′50″至125°59′30″,北纬47°51′30″至48°56′16″之间。北与嫩江市为邻,东与五大连池市、克山县交界,南与依安县、富有县毗邻,西以嫩江与甘南县、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分界。辖区南北长100余公里,东西宽80余公里,总面积6674平方公里。  
二、鄂温克族萨满舞  
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  
项目维护单位:讷河市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涂玉芝  
鄂温克族萨满舞是鄂温克族经过舞蹈来为生民祈福或驱邪的一种古老方式。主要包含萨满神歌神调和萨满舞蹈,二者统一于萨满典礼活动中,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神歌的歌词以祭词、祝词、咒词为主,内容很广,多即兴编词;神歌曲调精练,原生粗暴,神秘诡谲;舞蹈原始粗暴,多模拟熊、鹰、蛇、鹿等动物,祈天祭地,动作夸大、剧烈、癫狂。萨满舞扮演时,穿戴萨满服饰,如神衣神裙、鹿角帽、铜镜、腰铃等,手执神鼓神槌,神鼓(抓鼓)既是法器又是伴奏乐器。最初由萨满一人完成,逐渐演化成大神、二神两人扮演,也常有多人帮衬应和。  
三、鄂温克族民间传说  
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  
项目维护单位:讷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中心代表性传承人:涂继承  
鄂温克族民间传说是鄂温克族古老的口头文学款式,在黑龙江讷河嘎布卡鄂温克地域传承流布已有300多年历史。鄂温克民间传说主要包括本民族的来源、图腾崇拜、英雄猎人故事、动物与自然的神灵传说、萨满传说、历史人物故事以及说唱故事和叙事诗等,主要代表作有《鄂温克族来源传说》、《尼桑萨满》、《萨满鼓的来历》等。  
四、讷河鄂温克族瑟宾节  
瑟宾节是鄂温克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每年阴历五月中下旬择日举行,届时部落里的男女老幼,都会穿上节日盛装,相聚河谷草滩,共度佳节。往常这一民俗活动,已入选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进入第三批国度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示名单。  
鄂温克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生活在大兴安岭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分离部,只要本人的言语,没有本人的文字。瑟宾节是鄂温克语,意为“欢乐平和”。据悉,目前传统的瑟宾节民俗活动包括祭奠山神、民族歌舞扮演、传统竞技、游戏、野餐酒宴、篝火晚会等,其习俗原始古朴、独具特征。  
瑟宾节的活动从祭奠开端。祭奠普通由家族、部落头领或部落的萨满掌管,在山神牌位或敖包前供奉鹿、牛、羊、马奶酒等祭品,以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兴隆、四季安全。祭奠典礼后,反映鄂温克族民族风貌的歌舞与竞技活动相继展开。在此期间,传统舞蹈鲁日给勒、即兴填词的民歌扮演扎恩达勒和赛马、射箭、摔跤等一系列传统节目逐个演出,直到“风情野餐”开端才会宣布完毕。在“风情野餐”上,晚辈要向晚辈敬献马奶酒,老人则会给孩子们分发不祥礼物。野餐酒宴将持续到篝火晚会开端,篝火晚会是瑟宾节的最后一项内容,也是节日的0。家族或部落里的男女老少,乘着酒兴,围着篝火跳起篝火舞(又叫圈舞),极尽狂欢,直到次日拂晓,才会尽兴而归。  
五、讷河的民俗  
早在1万年前,讷河先民就在这块丰饶美丽的土地上狩猎、生息、繁衍。几阅历史变化,清朝康熙34年在此地设博尔多驿站,主要成员为发配放逐人员,光绪年间设立布特哈总管衙门,宣统2年改设为讷河直隶厅,1913年置县,1946年原中共嫩江省委、省政府移驻讷河,1992年撤县设市。  
讷河博物馆建于1959年,为综合地志博物馆,分资源、历史、10年成就3个局部。资源标本丰厚,历史文物则大局部由黑龙江省博物馆调拨。1964年并入文化馆,中止陈列。  
1997年,博物馆重建并于7月1日开馆,博物馆陈列面积200平方米,馆内设“历史陈列厅”和展厅两处。“历时陈列厅”分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青铜时期、辽金时期、清代、近现代六个局部,展厅还推出一项具有一定范围的暂时展览——《讷河市物质文化建立和肉体文化建立成就展》,从而为讷河市肉体文化建立做出了奉献。  
经过10年的积聚,讷河博物馆已构成了本人共同的馆藏优势,现有各类藏品千余件,有硅化木和更新世晚期猛犸象,披毛犀的骨骼化石;有旧石器时期遗址出土的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一批打制石器。有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的白玛瑙、绿燧石制成的精巧石镞、细石核、长石片等渔猎工具和夹砂陶、凸弦纹陶等具有北方草原新石器文化——昂昂溪文化特性的文物标本。  
青铜时期文物标本也比拟丰厚,出土的压印篦点纹陶器代表了青铜时期早期文化;出土的红衣陶代表了青铜时期晚期文化;铜镞、弓弭、骨椎、角器、骨鱼镖等反映青铜时期北方草原民族兴旺的渔猎畜牧经济。  
辽金时期遗址出土的仿定窑白瓷、铜马蹬、六鍪铜锅、双鱼铜镜、铁铧犁、铁车辖、石臼、轮制陶、铁镰、陶网坠、铁枪头、铠甲片等,反映了金代比拟兴旺的农业经济和军事防御设备。  
清代的展品主要有中国末代皇后婉容家族墓地的阿那保墓碑和威远将军墓碑、英兴阿将军墓碑碑文拓片和出土的清代瓷器、银器、玉器、玛瑙鼻烟壶、服饰等具有很高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文物标本。  
近现代展柜陈列着抗日联军在1939年运用过的缝纫机和大刀;1956年民主政府树立时的印章等。  
建馆以来,经过展览展现讷河的历史开展进程。吸收观众2万多人次,起到了肉体文化宣传基地的作用。  
齐齐哈尔讷河市境内历史文化遗产丰厚,多年来,这里相继发现了大古堆墓群、青和屯遗址、龙河城址等省级文化遗址和二克浅墓群、学田库勒浅墓群等市级文化遗址共9处。这些古文化遗址为考古学家研讨远去的远古文化提供了第一手史料。  
莽鼐屯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讷河市东境,从属讷河市龙河镇保安村管辖。清初,顺治年间由达斡尔族郭博勒氏所建。据新编《讷河县志》载,1864年(清同治三年)以来不断称谓莽鼐屯。莽鼐,达斡尔语,为“复兴”或“昌盛”之音讹。因在清代嘉庆至咸丰年间(1796—1861年),这里出过十几名达斡尔族将军,俗称“将军屯”。左近原有清代“将军墓”11座。墓前龟跌、石狮、石桌等文物在“文化大反动”中被毁,墓丘夷为平地,今只能凭地步中略高于空中的11个土包确认是原来的11处墓址,称“莽鼐古墓群”。  
据新编《讷河县志》记载:这个古墓群自东向西,前后两排,据历史材料和碑文记载,这里是清代官宦世家达斡尔族郭博勒氏的墓地。前排4穴,由东向西按世代掩埋次第为:  
第一代,布特哈骁骑校、武略骑尉、建威将军莫勤察夫妇合葬墓;  
第二代,振威将军、建威将军绰钦保夫妇合葬墓;  
第三代,布特哈佐领、昭武都尉、振威将军、建威将军雁塔保夫妇合墓;  
第三代,都统、内大臣阿那保夫妇合葬墓。  
后排5穴(按实为7穴),由东向西按世代掩埋次第为:  
第四代,都统中山夫妇合葬墓;  
第四代,都统、总谙达、建威将军博多欢夫妇合葬墓;  
第五代,奉道光皇帝命回籍侍候祖父阿那保原品休致,佐领、昭武都尉巴凌阿夫妇合葬墓;  
第五代,振威将军都尔通阿夫妇合葬墓;  
第五代,盛京将军、诰授建威将军都兴阿夫妇合葬墓;  
第五代,建威将军西凌阿夫妇合葬墓;  
第五代,三等卫士、诰授武德骑尉穆克登阿夫妇合葬墓。  
六、鄂温克族瑟宾节  
国度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鄂温克族瑟宾节”,是鄂温克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瑟宾”一词是鄂温克语,意为“欢乐、平和”。瑟宾节是鄂温克人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它相当于我们汉族的春节,传统的瑟宾节民俗活动包括:祭奠敖包,歌舞扮演,竞技,文娱、捕猎采摘、宰牲、风情野餐、篝火晚会等,其习俗形态原始古朴、独具特征。  
祭奠典礼普通由家族或部落头领掌管。在敖包、神树前,供奉鹿、牛、羊、马奶酒、野山珍等祭品。族人绕祭坛三匝,祈求山神保佑风调雨顺,人畜兴隆,四季安全。  
很久以前,鄂温克人祭奠对象不断是山神,后来受东北亚渔猎民族特别草原蒙兀文化风俗的影响,南迁后的鄂温克人祭奠对象由山神转向了敖包,并不断持续了下来。  
鄂温克人信仰原始的萨满教。萨满舞是萨满教及萨满文化的重要载体与传播形态。鄂温克萨满歌舞主要包含萨满神调、萨满舞蹈。二者统一于萨满典礼或节日扮演中,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神歌曲调精练,原生粗暴;舞蹈多模拟熊、鹰、蛇、鹿等动物,祈天祭地,动作夸大、剧烈癫狂,表现生命的灵异现象或超然意象。  
鄂温克族是一个能骑善射、强悍尚武的民族。传统竞技活动是瑟宾节的重要组成局部。竞技局部内容主要是抢枢、赛马、射箭、摔跤、拉棍、腕力、颈力、拔河、贝奇那、勒勒车等项目。这些项目都是或曾经是鄂温克人的日常消费生活内容,反映了鄂族人民勤劳、英勇、聪慧,悲观向上的民族性格和肉体风貌。  
抢枢在鄂温克的历史上已有近千年了。讷河市兴隆鄂温克民族乡是鄂温克族抢枢传播地,历史上称为“嘎布喀”索伦,这项活动经过竞技竞赛,展示鄂温克人团结向上、强悍拼搏、攫取成功的民族肉体。  
除了抢枢之外,鄂温克族瑟宾节当中还有唱歌跳舞、赛马、射箭等活动。我市的鄂温克族瑟宾节在2011年6月经国务院发布为国度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东北三省独一的鄂温克族聚居区,讷河鄂温克族民族乡也是全国独一的农业鄂温克区。不断以来,讷河市一直支持鄂温克族大众开展,瑟宾节传统内容、民族习俗、原始风貌和节日氛围曾经成为讷河对外的一张名片,为维护和发扬鄂族的人文历史,光大鄂族的民族肉体,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七、讷河市结婚风俗  
举行婚礼那天,新郎要坐上礼车或花轿,到女家去"迎亲",礼车或花轿前边有乐队.新娘被迎进男家后,要参拜天地和父母.礼毕,新婚夫妻入洞房.这时男家设宴招待前来贺喜的亲朋.有的中央还有闹洞房、听壁脚的习气.  
婚礼的三个阶段  
婚前礼,即“订婚”传统中式婚服(明制)  
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分离的意义  
婚后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后的扮演的角色  
在中国传统的结婚风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历史记载  
据礼记昏义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男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筳几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谨慎正昏礼也.XXXXXXXXXX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而所谓的六礼,据仪礼的记载,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听说六礼是创于周朝的,有学者以为周文王时期已有六礼,不过亦有人不从六礼.  
汉平帝元始三年,刘歆等杂定婚礼,四辅公卿大夫传千朗史家眷可行亲迎,次年立皇后亦纳采、卜吉.魏晋南北朝时,皇太子娶太子妃的婚礼都没有请迎,自东汉到东晋时很多时都不依六礼成婚.  
唐代以后,皇太子开端请迎,而亲王的婚礼都会依随六礼.后来暨“问名”于“纳采”和“请期”于“纳成”;是故固然概念上还是依六礼而行,实践上只要“纳采”、“纳吉”、“纳征”和“亲迎”四礼.而朱子家礼更将“纳吉”和“纳征”合为一礼,所以只要三礼.  
元朝时,婚礼会加多议婚一礼.  
明朝洪武元年时,方以朱子家礼为规范制定婚礼.  
清朝时,据通礼记载,汉官自七品以上共有九礼,但都拼入了成妇成婿之礼,而古代的六礼亦只余下“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与“请迎”五礼.其他士、庶人结婚都比拟简单,而民间的婚礼普通都会依朱子家法停止.  
过去汉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大都是父母从小就给订了婚,有的还指腹为婚,即孩子还未出生,双方父母就为他们确立婚姻关系.  
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于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实行族外婚时遗留下的规则.春秋时,人们同姓婚会形成后代畸型及不育已有进一步认识,但同姓婚配仍在贵族中时有发作.战国后,以氏为姓,汉代以后,姓氏不分,因此同姓不婚多有不由.至唐代,对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制止.宋、元一宗唐律,同姓为婚乾杖而离之.明、清时地域更大,人口众多,早成为以地域为根底的社会,取代了原先以血缘为根底的氏族.故《明律例》与《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为二,中外表规则两者皆制止通婚,实践同姓而不同宗也能够结婚.清末册律,将同姓不婚与亲属不婚兼并,只制止同宗结婚.  
订婚前要请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订婚时,由男方给女方一些财物作“订礼”,结婚时女方也要带给男家很多财物,叫“陪嫁”.  
举行婚礼那天,新郎要坐上礼车或花轿,到女家去"迎亲",礼车或花轿前边有乐队.新娘被迎进男家后,要参拜天地和父母.礼毕,新婚夫妻入洞房.这时男家设宴招待前来贺喜的亲朋.有的中央还有闹洞房、听壁脚的习气.  
查日子:汉族婚姻习俗.又称报日子.盛行于广西多数县乡.乡村议婚订婚的一个步骤.男女青年相识理解后,禀告父母,托媒沟通,男方给女方送彩礼,然后定婚期.  
旧时多先请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停止.有些中央双方家长相会为子女订婚.如全州县一带,双方意见分歧后,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给女方,商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长和舅舅到男家相会,男方设宴招待.小伙子执壶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后敬自家舅舅,然后先客后主依序敬酒.双方商定婚期,订婚告成.此后男女送女方重礼、聘金,女方准备嫁妆,男方准备家具,依期举行婚礼.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对糯米粑(俗称“团聚粑”)送到男家,男方心照不宣,盛情招待并请左邻右舍陪客.普通均尊重女方建议将婚期提早.  
贺郎歌:汉族婚姻习俗,盛行于桂东北兴安县一带.拜堂、晚宴后,亲友蜂拥新郎于正厅,唱贺郎歌.即兴现编贺词,也有戏谑、诙谐之词.亲友唱一首,新郎饮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闭门以待,男女对唱《开门歌》,尽兴方开门.进门后唱歌闹房,由“恭贺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饮到10杯(酒力不胜者可由男歌手代饮).然后唱《交欢酒》,新人双双同饮一杯.最后歌手扣门唱《扣门歌》以完毕婚礼.  
坐红堂:汉族婚姻习俗,盛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男女青年结婚前夕分别在自家祭祖并承受尊长训诫.新娘穿红挂饰,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细声坦率唱《哭嫁歌》,念父母恩,叙姐妹情.姐妹们叮嘱新娘过门后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赞新郎俊秀勤劳.当新娘诉说不如意的心事时,姐妹们多方劝慰.唱到深夜衣依依辞别并赠礼品.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厅,承受晚辈节俭理家,为人处世之教.教诲完毕老人退堂,小伙子们说笑打诨追新郎,欢乐深夜方散.  
讨钥匙:汉族婚姻习俗,盛行于桂东北全州县一带.新娘之嫁钥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亲郎”掌管.拜堂前,新郎向送亲郎送封包讨钥匙,以便拜堂后翻开箱子,展现其中谷米钱物,意味婚后五谷丰收、家庭富有.送亲郎嫌少不接,新郎屡次添加.送亲郎收下封包,新郎讨得钥匙后,欢欢欣喜与新娘拜堂.  
看屋:汉族婚俗之一,乡村议婚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又名看家门、查家.盛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届时女方和两位称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亲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访家况(也有女方自己不去的).男方设宴招待.媒人引见议婚双方相识.女方亲友代提财礼请求,男方当时通常一概应承,并赠诸宾客“行脚钱”.次日,双方经过媒人细议.有些中央还允许进入议婚男子内室翻箱倒柜察真情实况,之后再经过媒人议婚.  
黑房抢亲:汉族婚姻习俗,盛行于桂东贺县一带.在下程山区,新娘哭嫁两天两夜后,过门之日清早与女伴们同藏黑房.男女迎亲队伍抵达后,新娘的兄长(或堂兄表哥)和亲威中的男青年破门而入.女伴掷沙子挥竹枝抵御.抢者力图将女伴们拖出门外以扫除干扰.如两个抢者败阵,则增到4人乃至10多人,直到把新娘强背出门.再由男方迎亲队中的两个(或4个)女子轮番背新娘到郎家.抢亲角逐中,男给女抹锅烟墨,女撕男衣衫,使古抢婚遗风演化为男女青年的打闹嬉戏.  
拜堂彩语:汉族婚姻习俗,盛行于广西多数县乡.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常由新郎的舅舅点燃供桌上的一对喜烛,并说彩话贺喜祈福.如桂东贺县一带常用彩语:“龙独光光,高照华堂,夫妻并寿,福禄成双”、“手拿花红丈二长,祝贺外甥娶新娘,鸾凤和鸣添福寿,夫妻和睦百年长.”祝词说完后,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并对拜成亲.  
回门:旧时汉族婚姻习俗.即成婚后三、六、七、九、十日或满月,女婿携礼品,随新娘返回娘家,拜蝎妻子子的父母及亲属.自亲迎始的成婿之礼,至此完成.此俗起于上古,泛称“归宁”,为婚后回家探视父母之意.后世各地称号不一,宋代称“拜门”,清代北方称“双回门”南方称“会亲”,河北某些地域称“唤姑爷”,杭州称“回郎”.近代通鲍在婚后第三天,又称“三朝回门”.此为婚事的最后一项典礼,有女儿不忘父母哺育之恩赐,女婿感激岳父母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等意义,普通,女家皆设宴招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长陪饮.新婚夫妇或当日返回,或留住数日,若留住时,则不同宿一室.  
八、讷河市丧葬风俗  
(一)鄂温克族的丧葬习俗概略:  
鄂温克族,主要散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讷河市和内蒙古自治区,有人口26315人。鄂温克意义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大局部鄂温克人以放牧为生,其他从事农耕。驯鹿曾经是鄂温克人独一的交通工具,被誉为“森林之舟”。  
鄂温克族过去有过风葬的风俗,如今对死者实行土葬。氏族有共同的墓地。但死于雷击、难产、枪击的人,不能葬入共同的墓地。  
1、老人的丧葬:  
老人死后,要换新衣服,在死者的铺位上方搭蓝布帐篷,头前祭供物(羊肉、乳食、果点等),并装上一袋烟放在死者头前。在灵前烧金银箔纸。夏季当日送葬,春秋和冬季,在家停灵柩数日,通知同氏族和亲属前来祭奠,牧区普通请喇嘛念经引路送葬。装殓时,将棺木放在包外铺位旁,将尸体从“包”的木架下抬出放进棺内。棺木呈长方形(头高足低),多为松木制成,普通不涂颜色。送葬时用牛车拉,使头向西北,面向日出方向。儿子要牵牛徒步走,不得坐在车上。侄子近亲等都穿孝服走在前面,并且轮换赶车以示孝敬;假如过河,则事前准备下纸钱扔到河里,以防冒犯水神。在掩埋之前,须先由喇嘛念经向山神恳求坟地,并用一条新毡子(白色)铺在这块坟地上,再用锹启土以为记号,以便把棺材按记号掩埋或安放。这条毡子事后须献给喇嘛或萨满。  
掩埋的时分,用金银箔纸做成日、月形,埋进死者头顶前的公开。送葬后第三天,请长者在黄纸上写死者的姓名、日期及祭者的姓名,要走出寓居的蒙古包数十米外,向埋的方向连同金银箔烧掉。以后逢清明节还要烧纸。送葬三天后,要将住“包”向前挪动一下,要在原“包”址死者的铺位上放一块石头,撒下一些稷子,以示吉利。富有人家,还要在墓的周围埋上四根木桩,在木桩上拉线绳(东南、西北一条和西南、东北一条,使穿插中心点,合理坟旁的中心位置),每隔一二尺远,系一块五色方布(约一尺),再经过四根桩子划一圆圈,也拉上线绳,结上方布。  
人死以后,普通要请萨满或喇嘛念经。富有的人家要给萨满或喇嘛1匹全鞍马或1辆全套篷车。中等人家普通给1头带犊乳牛,贫穷的人家献2岁小牛或1只羊。通常死者的近亲(如出嫁的女儿、女婿等)也要拿出一些东西献给喇嘛和萨满。在老人死后,做一红色或黄色方形褥子(叫“得布者”),三年之内每逢过年放在老人在世时住的位置上,放上一些供物,大家向褥子行祭。过三年后即废去,把褥子拆掉或烧毁。至于死者的遗物,较为贵重的东西或死者生前最喜欢的物品要送给念经引路者,衣物多时,家人可留一局部,但要由喇嘛念经为之除污。过去富有人家,也以银元宝、碎玉、珊瑚、四季衣、靴等物,放进棺里殉葬,以至用套棺(即双层),殉以一切用具。  
2、其他死亡者的丧葬:  
被雷击死的人不能土葬,要请萨满跳神发葬。要埋4根木杆,上放横木,将尸体用白布包裹,放在横木上面。所以如此,是由于雷来自天上,应还雷回天,不能埋进地里。缢死的人,不搞葬仪,就地掩埋了事。如缢死在树上者,要把那棵树枝割断,把尸放下来,以另一东西替代挂到树上(普通用羔羊或鸟雀),以为是命运必定,不应违背天意,故应挂一有生命物。对因疯病而死或因难产而死的人,则用火葬处置,以为死去者变“鬼”的多,所以一定要停止火葬。子辈的人死后,如已有子嗣的,也要装棺,老人也给上供。送葬时,由晚辈或儿童拉车。儿媳死后也可掩埋,但埋位要居下。有固定墓地的人家,夫妇死后能够合墓,男埋后侧,女埋前侧,子埋其东侧。幼儿死后,普通是用一白布口袋装上扔掉,不埋进自家的墓地,如无子嗣,则要送葬到原家的墓地,但有时是依据双方意愿决议,无一定之规。  
(二)阿荣旗查巴奇鄂温克民族乡的丧礼:  
鄂温克族普通对死者实行土葬,过去在局部鄂温克族地域曾有过风葬和火葬的风俗。同一氏族有共同的墓地,但死于雷击、难产、枪击的人,不葬入共同的墓地。  
阿荣旗查巴奇鄂温克民族乡的鄂温克族在办丧事时,先给死者穿寿衣,停放在屋中间的一块木板上,子女亲属为死者守灵,在守灵时还请人吟唱死者生前所做的好事。若死者是70岁以上的人,被以为是成了神,全氏族人们都参与丧葬。掩埋时,陪葬之物男女有别,男人有烟袋、烟荷包、小刀、小锅、火镰等,女人有头巾、烟袋、烟荷包、耳环、镯子、戒指等。掩埋前,要在死者头前连续打三次火镰,以示辞别。子女在服孝期内不能喝酒、理发,不参与文娱活动和不与人争持打架。清明节时,为死者烧纸培土。  
牧区鄂温克族对老人的葬仪很注重。要给死者换上新寿衣,在死者的铺位上搭一蓝布帐篷,头前供桌上放熟羊肉、乳食品、果点等,并装上一袋烟放在死者头旁。在停灵期间,要通知亲属前来吊唁。装殓入棺后,用牛车拉棺送葬,儿子要牵牛走在前面。过去请萨满跳神发葬,信奉喇嘛教后,普通请喇嘛念经引路送葬。掩埋时,用金银箔纸做成日、月形,埋进死者头顶稍前的中央。葬后第三天,要烧纸、烧金银箔,再请喇嘛在黄纸上写死者的姓名、日期和祭者的姓名,在包外朝着掩埋死者方向几十米处烧掉。之后,将原住蒙古包向前迁移些,在原包址死者的铺位上放一块石头,撒一些稷子,以为这样对子孙吉利。如住的是土房,也要请喇嘛念经除污。尔后,每年清明节要烧纸。过去,子女为父母服孝时,要穿白色衣服,孝期3个月。儿子在穿孝的同时,也扎白腰带。  
在陈旗和敖鲁古雅乡的鄂温克族中,丧葬风俗遭到一些东正教的影响,但也依然保存了传统的丧葬方式。陈旗的鄂温克族在为死者停灵时,死者头向西北,脚向东南,身旁立耶稣像。入殓时,按时节为死者穿衣戴帽,如是女人要戴头巾,要铺白布,蒙白布。送葬时由牧师念经引路。在没有东正教堂的中央和不信东正教的人家,则请萨满跳神引路送葬。敖鲁古雅乡的鄂温克族在为死者入殓时,将其用过的烟盒、杯子、水壶等东西打坏后,放进棺材里,也有放一耶稣像和四块点心的。抬出棺材之前,杀一两只黑色驯鹿,将驯鹿头放在日落的方向,意味着驯鹿驮走了死者。送葬途中抬棺者必需休息三次。把死者掩埋后,坟前立一个十字架。送葬的人们在分开坟地前,须绕十字架三周,并在坟旁生烟,人们绕烟三周,以为这样以后能继续打到野兽。子女在为父母服孝期内,不刮脸、理发,长子能够留胡子。  
(三)鄂温克族的忌讳:  
不许叫晚辈人的名字,公务人员要问时,可告给父名,不许告给母名;  
不许用有刃的东西指人,以为刃会长而致死人;  
不让孩子吃羊的肥肠,否则,会找不到好草场;  
妇女不得运用男人的马鞍子;献给神的“温格”马,不许女人骑;  
对孕妇不许说生孩子,而说“有了”;  
对生下婴儿不许说生孩子,而应说“添了孩子”或“有了孩子”;  
死去老人,不许说死了,而说“成佛了”。死去小孩不许说死了,而说成“少活了”;  
妇女不许在斧子上跨过,否则会生傻孩子;  
小儿不许玩火,玩火时,家畜会走得太远;  
不能咒骂家畜,不然会变成赤贫;  
不许胳肢未会说话的小儿,否则小儿会骂你,这是极不吉利的;  
夫妇不得在日落后吵架,否则全家不得安宁;  
不用刀捣锅或替代筷子,不许拿刀进畜圈或用有刃的东西打狗和用火恐吓狗;  
当黄昏家畜回来时,家里不许断火;  
不许宰杀脖子上带有绳子的羊,杀时须先解绳;  
妻子梳头还没编成辫子前,丈夫不许往外走;丈夫出外办事期间,妻在家必需清洁,否则丈夫将一事无成;  
不得把筷子和剪子张着放,更不许剪空,不然会被人说坏话或被人控诉;  
不许无故钉橛子,否则土地神不满,以为钉橛子的人不吉,拔的人得福气;  
不许背后说他人坏话,否则自己要遭到报应,或子孙尝到恶果;  
不许撒掉奶类,如一时不慎撒掉,应把所撒之奶涂在前额少许,以为奶子是珍贵的东西,意味神情,以防撒掉神情;  
若穿一只鞋吃饭,儿媳会变成小偷;  
不许吃家畜的淋巴腺和膝下骨髓;  
下午制止理发刮脸,带孝的人更不得理发刮脸和参与文娱活动;父母在世时,儿子不得留须;  
不得杀或卖未停奶的母畜,否则家里会有母子别离的事情发作;  
产妇三天内不许拨火,火里不得扔进葱蒜等有气息的东西;不得跨火而过,早晨不能向外扔灰;  
出远门的人回来进屋后,要向门外扔出一点火,以防跟随着进来妖魔;  
在老人死去的祭日,数年内制止向他人借用东西;  
产妇未满月前,不许带枪或钥匙的人进屋,以防产妇断奶,任何人不许带马鞭子进屋;  
春季制止用家畜的腮骨作游戏,以为春季是家畜繁衍期,玩腮骨时,生下的畜崽会有歪腿的情形;  
九、讷河市饮食风俗  
1、鱼头泡饼:特征美食,泡饼酥脆、鱼汤可口。  
2、炸田鸡腿:特征美食,外焦里嫩、滋味鲜美。  
3、熘三样:传统菜肴,滋味鲜美、营养丰厚。  
4、杀猪菜:传统美食,到东北不能错过的美食。  
5、老虎菜:特征美食,口味鲜辣、清新开胃。  
6、烤羊腿:特征美食,肉食者的最爱。  
7、拔丝地瓜:特征美食,外脆里嫩、甜香绵软。  
8、炝拌干豆腐丝:特征美食,香醇可口、下酒佳肴。  
9、手把肉:传统美食,深受当地人喜欢。  
10、酒焖松子鸡:传统菜肴,肉质鲜美、焦香入味。  
十、讷河市著名景点  
1、雨亭国度城市湿地公园  
雨亭国度城市湿地公园位于讷河市讷河镇南环路东,占地45.5公顷,其中绿地和水面为43公顷。公园于1915年由伪满县公署掌管、农商警学绅各界人士捐资兴建。  
解放后,讷河市人民政府又分别于1958年、1990年、1996年和2000年先后4次集资筹款对公园停止了大范围修整和扩建,使公园范围不时扩展,根底设备日臻完善。目前,建有园务管理、花卉观赏、晨练、林荫休息、水上游乐和动物欣赏等八个区。各区之间有纵横交织、有条有理的靓丽景观。  
雨亭国度城市湿地公园林荫休息区保管有历代遗留古碑,具有重要的历史研讨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2000年公园开拓了新区,修建了十二曲石桥、荷花池和仿古楼亭等设备,使公园的自然景观与人工设计到达完善、调和和统一。公园的建立不只为讷河人民营造了一个漂亮、温馨的休闲空间,还对改善全市旅游事业开展、吸收中外游客起到了重要作用。  
景区地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讷河市讷河镇南环路东  
乘车线路:在齐齐哈尔乘开往讷河市的班车,讷河市内乘1、2路公交或出租可达。  
自驾线路:从齐齐哈尔动身上嫩泰高速,行驶141.0公里,在讷河/五大连池下高速,右转进入中心大街,行驶1.1公里,右转行驶90米可达。  
2、人和广场  
人和广场位于讷河城南,占地4.05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855万元,于2002年开工建立,历时3年建成。广场设计完好有序,成为讷河市民欣赏、旅游、休闲和文娱的又一好去处。  
3、红马山遗址  
红马山遗址是市级文物维护单位,红马山遗址地处嫩江左岸红马山东麓的一条小溪边。遗址分布大量陶片、石器,还有骨器、铁器、铜饰件等。2003年对遗址的一局部停止抢救性开掘,清算灰坑172座,寓居遗址16处。灰坑中有大量鱼骨和动物骨骼,可识别的有鹿、狍、野猪,绘有菱形纹的彩陶和带有钻孔的骨板、铁匕等是初次发现。在此出土的西汉五铢铜钱为遗址断代提供了牢靠的实物证据。在寓居遗址空中有用火痕迹,支撑屋顶的木构柱洞皆向中间倾斜,能够初步以为是圆形尖顶居室。此遗址类型在黑龙江初次发现。  
4、永胜大榆树  
永胜大榆树在龙河镇永胜村西南1.5公里的高地上。高地左近是耕地,下临低河漫滩,向南是讷谟尔河。1939年,东北抗日联军曾屡次在树下-、宣传抗日,扩展抗日武装,抗联队伍屡次在此集结打击左近日冠据点。  
5、尼尔基水利景色区  
富的水利资源,共同的人文环境,旖旎的山水风光-魅力尼尔基  
中国最北方大型水库  
尼尔基水利枢纽是国度“十五”重点工程,是国度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工程总投资为77亿元。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灌溉、统筹发电、渔业、环境等综合效益。水库面积500平方公里,大坝总长度约7.2公里,水库总库容86.11亿立方米,发电总装机容量为25万千瓦,多年均匀发电量6.14亿度。  
尼尔基水利枢纽坝址右岸为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左岸为黑龙江省讷河市,其公里里程距齐齐哈尔市160公里,距黑河市360公里,距海拉尔市470公里。  
尼尔基水利工程于2001年6月开端施工建立,总工期为5年,2006年底完工,现已进入正常蓄水发电运转管理阶段。  
随着尼尔基水利枢纽的建成,构成了独具作风、独具魅力的水利景色区。总长7200米的水库大坝宏伟壮观,500平方公里的水面浩瀚开阔。这里四季清楚,风光宜人;这里的春季天高云淡,江水横流;夏季山清水秀,碧波荡漾;秋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好一派北国风光,这里曾经成为中外宾朋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著名国度3A级水利景色区。  
北国边疆原生态人文  
尼尔-家水利景色区以及其优越的天文位置、丰厚的水利资源、共同的人文环境、旖旎的山水风光,成为北国边疆的一道最亮丽的景色线。尼尔基水利枢纽景色区的文化内核是以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地域文化沉淀为根底,以达斡尔族民俗文化为典型代表,以水库风光和自然风光生态景观魅力的优势而备受人们的喜爱。每当观光旅游的人们来到尼尔基,在一览水利景色的同时,也会感触到古老神奇的达斡尔民族风情的原生态意境。在这里能够领略到古老民族传统的哈克曼舞和现代达斡尔族舞交融的印迹,还能体验莫力达瓦曲棍球之乡动感地带的力与美。  
1958年成立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总人口32万人,主体民族达斡尔族有3万多人,达斡尔族人是以猎、渔、牧、农为业的民族,达斡尔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刺绣、剪纸、雕琢、绘画都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宝。占空中积10平方公里的中国达斡尔民族园,融达斡尔民族文化于一体,已成为北国名园。  
整合资源架构产业优势  
嫩江是我国两条未受污染的河流之一,尼尔-家水利景色区就以其出名遐迩。尼尔基水利景色区旅游总体规划现已完成,总体规划范围为库区征地范围,总面积为约18平方公里,其中大坝上游水面12平方公里,下游土空中积6平方公里。景区规划共分7大旅游功用区,其中又分若干亚功用区,7大功用区包括达斡尔民俗别墅区、特征农业观光区、商旅会议区、科教文娱区、滨湖生态区、动物欣赏园区和水上运动中心区。亚功用区项目包括高尔夫俱乐部、高尔夫球练习场、科普展馆、水科游乐园、游泳馆、音乐森林、阳光沙滩、自在滑草场、民族风情一条街、五星级宾馆、水生植物园、水族馆、野战俱乐部、曲棍球场、休闲文娱健身中心等近百个旅游效劳项目。这些时髦、魅力、高品位的旅游效劳项目将以极大的引力吸收着人们的眼球,完备强大的效劳功用也将为观光旅游的人们提供至上的保证。  
建管并重促进调和开展  
为加快推进景色区开发建立,嫩江尼尔基水利水电有限公司于2006年成立了呼伦贝尔尼尔基水库旅游有限公司,该公司为景区开发建立管理单位,有效施行旅游项目的运营。该公司现有正式管理人员10人,外聘10人。公司下设综合部、营销部和财务部,并设有售票处。呼伦贝尔尼尔基水库旅游有限义务公司秉承高位运筹、全新创意,充沛发挥尼尔基资源优势,创立国度级一流水利景色区,打造中国北方第一水库旅游胜地,中国北方第一水上运动中心的大筹划理念,全面推进旅游产业晋级。现已初具范围的尼尔基水库景色区在继续加快景点开发建立的根底上,曾经具备了相关旅游、接待、效劳保证才能。三星级水库宾馆于2006年11月正式对外停业,宾馆设有床位132张,可供400人同时用餐,较为完善的设备可为各种会议和庆典提供全新优质的效劳。公司还不时加大水库景色旅游宣传力度,打特征产品牌,唱响文化主旋律。公司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齐齐哈尔联手打造形势,借助中国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齐齐哈尔观鹤节、中国关东文化节宣传尼尔基,力推尼尔基水库水利旅游产品。2007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宣传日公司与齐齐哈尔消协共同举行“尼尔基水库旅游杯-消费调和·诚信鹤城”文艺晚会,着实让尼尔基声明远扬。公司还与当地莫力达瓦自治旗旅游部门结合胜利举行“尼尔基首届滚冰节”,约有3万多人参与了节庆活动,填补本地冬季旅游节庆活动的空白。莫力达瓦自治旗一年一度的敖包节更是对外张扬尼尔基水利景色旅游的大舞台,与其节庆的同时公司将尼尔基水利景色旅游项目推介活动摆上前台,有效地宣传了本人。从2007年开端公司还在电视台、播送电台、报纸和省级、国度级新闻媒体炒作宣传,使尼尔基水库景色旅游概念产生了极大的魅力和引力。  
中国北方第一水库旅游胜地;中国北方第一水上运动中心,尼尔-家级水利景色区将竭诚欢送国内外各界朋友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当你畅游尼尔基水库,你会享用这蓝天白云的唯美和感触达斡尔风情的意境;当你热情的亲吻嫩江水、拥抱大自然的时辰,就可以体验到冰天雪地的豪迈和探险林海雪原的神秘,尼尔基是你向往的北方天堂。  
6、清河屯遗址  
清河屯遗址位于讷河市,年代为旧石器时期,类别为古遗址。  
1999年1月10日,清河屯遗址被发布为第4批黑龙江省文物维护单位。  
7、郭贝勒氏家族墓地  
郭贝勒氏家族墓位置于讷河市,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墓葬。  
1999年1月10日,郭贝勒氏家族墓地被发布为第4批黑龙江省文物维护单位。  
8、龙河城址  
龙河城址位于讷河市,年代为金,类别为古遗址。  
2005年1月31日,龙河城址被发布为第5批黑龙江省文物维护单位。  
9、二克浅墓群  
二克浅墓群位于讷河市二克浅乡志合村,年代为青铜时期,类别为古墓葬。  
1986年12月17日,二克浅墓群被发布为第2批黑龙江省文物维护单位。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