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民俗 >

宾县民间习俗

  • 风水民俗
  • 2022-03-01 16:30
  • 指迷居士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一、猴石山庙会  
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  
项目维护单位:宾县文化馆  
猴石山传统庙会活动展开于黑龙江宾县猴石山青莲寺和上山之路的两侧。庙会主要活动在青莲寺举行。上山路两侧摆满各类摊铺,或是商户经商,或是艺人卖艺,或是群众游戏。庙会保存了当地及周边区域传统民间文化风俗,并有民间手工艺的制造扮演,是研讨东北群众民间信仰活动的重要根据之一。  
二、柳编技艺  
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  
项目维护单位:宾县文化馆  
黑龙江宾县民间自清代起就有柳编手工艺人的柳编活动,普通为秋季置办原条,春季栽植至放叶后剥皮变为白条。工艺流程一是剥皮,二是浸泡,三是选料采底,四是起翘上模,五是去模上箍,手工技艺共同,手工制品精巧。柳编产品主要有:簸箕、笸箩、花篮等10多种。  
三、宾县结婚风俗  
(一)议婚  
家有子女,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父母就商议着给子女找对象。普通是托亲朋好友或媒人在邻村寻访物色目的。有年龄相仿者,就登门提亲,先大致引见状况,再问属相。属相相配,如男女双方又都有找对象的意愿,则在媒人的布置下,商定时间男女双方见面(相亲)。  
(二)合婚  
习气上,把“相亲”、“相家”和“要庚帖”合称“合婚”。  
1、相亲  
普通称相亲为“相媳妇”,这有点“男相女”的滋味。事实上这个“相”是男女互看。相亲的日子肯定是个好日子。小伙子提上香烟,揣着水果,谨小慎微地跟在媒人后面去了女方家,自然是不敢上炕的,即便上了炕,也是款款地在炕沿边正襟危坐。话不能多说(媒人事前千叮咛万吩咐:“话多出乱子!”)屋里屋外看“新女婿”的人都是女人们。相亲是婚事成败的根底,这个“相”,不只姑娘小伙子对相,简直是女方一村人“相”了小伙子。  
2、相家  
相家是女方上男方家,看男方家庭住房状况、收入程度、公婆身体情况等。女方来时由嫂嫂、姑姑以及姐妹们陪同,男方也要通知亲朋前来作陪,中午设宴款待,午饭普通多为油糕或饺子。相家结果如女方称心,就根本同意男方的求婚。  
3、要庚帖  
过去,男方若是家道殷实的考究人家,还要向女方“要庚帖”,又称“讨八字”。女方家长接纳提亲后,便将女方的出生年、月、日、时(即年庚八字)写在一张红纸(即庚帖)上交给媒人,再转交给男家,以卜命相。如男女双方的年庚八字、命相无相冲相克,便可商议定亲条件,如彩礼、嫁妆等等。  
四、宾县岁时风俗  
春夏秋冬一岁分四时。春播,夏作,秋收,冬藏,时节时令决议着农事活动,而农事活动的直接结果是温饱。农业文化在发明耕楼犁耙、发明深耕细作的同时,还面对迫切的社会需求,发明了精细的时序刻度——一年四个时节、十二个月,一年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这一套时序系统,并不单单是“不误农时”的保证系统。农业的需求,使它如此完善;它产生出来,不只充任耕作时间表。它为整个社会生活所遵照,它与民众的消祸祈福心理相分离,在悠悠岁月里生发出绚烂的文化现象——岁时习俗。  
门与户,几千年里在民风熏染之中,变得颜色纷呈。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元旦以辞旧迎新的共同时段位置,成为展现年节风俗的重要舞台;民居之门则以建筑物出入口的空间取位,承载了一幕幕绚丽的场景。挂春联、贴门神是普遍的岁时习俗,一些中央民俗义在此根底上有所增饰,使得中华年俗益发多彩。  
门前“藏鬼秸”。1915年《顺义县志》记:腊月三十“各于门前插芝麻秸,挂五色罗”。古人传说,西方山中有一种叫山魈或叫山臊的怪物,独脚,不怕人,专在过年的时分出来害人。依照传说的解释,年俗中红纸对联、爆竹鞭炮之类,都是用来驱怪逐鬼的。插芝麻秸有个项目,叫“藏鬼秸”。人们想象,其意义似如鱼腮的功用,经门前“藏鬼秸”‘过滤,大鬼小鬼就全被滤在里面了。此俗相当古老,明代《艺林代山·螺首》引《通典》说,夏、商、周三代分别以苇茭、螺首、桃梗为门饰,具有辟邪意义;并写道:“苇茭,今京师人家,岁除插芝麻秸于门,是苇茭之遗。”  
葫芦收疫鬼。清代《顺天府志》:元旦“门窗贴红纸葫芦,曰‘收疫鬼’。”葫芦具有收降妖魔鬼怪的法力,是传播长远的话题。记载河北民俗的《深州风土记》讲元旦辟瘟:“洒扫堂厅,悬葫芦、麻筋于门,烧辟瘟丹。”痛快将葫芦挂在门上。清乾隆年间河南《荥阳县志》也记,“焚辟秽丹,放驱魔炮,刻木为匙,悬匏于户,福来灾去”。匏,即可做水瓢的大葫芦。  
松柏饰门。清乾隆年间《东湖县志》,元旦“以松柏枝插户楣”。道光年间《安陆县志》记为“束柏枝悬门檐,亦户悬苇索之遗”。此俗在我国已鲜见,其传到日本,至今仍为装点新年的一大景观。  
“喜钱”招财。四川《江津县志》:“门楣之上,镂彩纸贴之,谓之‘喜钱’。”《汉口小志》:“红纸楼花贴于楣上,率以五张为准,名‘封门钱’,至正月十八始去之。”在广西柳州,家门贴几片红纸钱,称为“利市”,这是旧时贫困人家装点新年的门饰。清代《隰州志》载,山西临汾一带民俗,元旦门上贴招财纸,“以朱抹马形,曰财神所乘”。人们盼财神来临,画红马贴门,算是为财神备下的坐骑吧。广西《灵川县志》记桂林地域元旦贴“岁符”:“各户以红纸条横粘钱纸中腰,遍贴门户”。  
红桔示吉。清代光绪年问《花县志》记:“除日,扫房屋,易桃符、门神,悬红桔于门。”南方产桔,广东传此民俗。悬桔,以红色意味喜庆,借谐音表示不祥。更有几物同谐音者,门楣悬柏枝、柿子和桔子,解为“百(柏)事(柿)大吉(桔)”,见台湾《彰化县志稿》。  
木炭门前当将军。过去,木炭是日常生活重要的热源资料,能够讲既关系着“温”又关系着“饱”。过年了,人们记着木炭的益处,将它置于门前,并赋予符号般意义。清代《雅州府志》:“拣大炭拄门,曰‘黑将军’。山民多以木炭树门外,谓之‘有财’。”这是四川民俗。清代《都城县志》:“置炭门外,谓之‘炭将军’。”是为河南年俗。湖北《蕲州县志》则记,树双炭于门,以红纸束之,称为“炭将军”。在陕西高陵一带,春节悬挂木炭于门上,意在借炭的能力炙除疾病,名曰“去瘟疾”。旧时在河南一些中央,用红纸裹木炭两根,立门框两旁,称为“拦门炭”;贫穷人家则以木棍一条,放在门槛外,称为“拦门杠”,与“拦门炭”的功用是一样的。  
甘蔗门前当宰相。元旦夜的年俗一道道,最后该封门了——祭毕门神,关门上闩,两张写“封门大吉”的红纸条相穿插贴在门上;这时,事前备下的两支红皮甘蔗要派用场了。甘蔗裹以红绿纸,插上柏枝,倚靠门上,这叫“盈门甘蔗”,取意自然着眼于蔗的甜美。元旦守门的甘蔗,被称为“甘蔗宰相”,清代吴存楷《江乡节物诗》咏:“蔗竿矗立守蓬门,老境须甜直到根。笑杀贫家无莞锁,竟劳宰相作司阍。”司阍即守门人。历史上曾发作过戚继光抗倭的福建沿海一些中央,元旦夜门后放长尾甘蔗的年俗,附有这样的传说:明朝嘉靖年间倭寇来犯,当地家家把武器藏在甘蔗捆里,放在门后。待戚家军到来,拿出武器,配合戚家军扫荡倭寇。  
“百无忌讳”贴门。上海市郊习俗,元日前要送各路神仙,就是取下神马,加上冬青、柏枝燃烧。值此之时,留下姜太公那张。由于这张神马上印有“百无忌讳”字样,过年时要用来贴门驱邪避祸的。  
相似门趣,仍有花絮可采。1935年河南《武阳县志》载年三十夜“守岁”:“家家大门外横一木,曰防银钱外流也。”这是一种想当然。胡朴安《中华全国习俗志·长沙新年岁俗诗》:“贫家早早掩财门,债主虽临难停止。恼煞商家收账客,无钱反吃闭门羹。”并注,元旦辞年毕,用红纸条书“衡门衍庆”四字,将大门闭固,无论何人,不许出入,称为封财门。穷人多借此避债。清代《吴郡岁华纪而》则记一美好的联想:“农家元旦闭门守岁时,竞以石灰画圈于地,圈中大书吉语,以祈丰稔。……画弓矢戈矛之形,以禳灾避祟。……杨循吉《元旦诗》:‘门前尽画弓。’”  
旧岁新年,在岁月的出入口,习俗加于门户之上的奇思妙想、怪思异想,无妨视为一年一度的展览会。在这习俗展上,能够一睹关于那些似有又无的东西,敞门相迎的热盼、拒之门外的意愿。一代代中国人,希望以年俗的方式,为生活装置上纳福避祸的门扇。  
2.“福到”与“见喜”  
鲁迅有篇小说写了过年,篇名就叫《祝愿》。何谓福?《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五曰考终命。”一个福字,含着无尽的不祥。  
贴福字,成为重要的年俗。人们对福的盼望太迫切了,以致门上的“福”要倒着贴——以谐音“福到”。  
民间贴福字的习俗,与清朝皇帝新年赐福字的惯例有关。清代昭囗《啸亭杂录》写到那福字:  
定制,列圣于嘉平朔谒阐福寺归,御建福官,开笔书福字笺,以迓新禧,凡内廷王公大皆遍赐之。翌日,上御乾清宫西暧阁,召赐福字之臣入跪御案前,上亲挥宸翰,其人自捧之出,以志宠也。其内廷翰林及乾清门侍卫,皆赐双钩福字,盖御笔勒石者也。其他御笔皆封贮乾清宫,于次岁冬间,特赐军机大臣数人,谓之赐余福。  
康熙帝开端书福字恩赐大臣,第一个获此殊荣者是翰林编修查慎行。至乾隆朝,每年举行书福之典,写福字所用的笔上镌着“赐福苍生”四字,含义是御赐福字,福归天下。得到御书福字,是值得光彩的事。那“福”要供起来,是不会贴门户的。乾隆朝当了三十一年尚书的王际华,积历年所得共二十四幅福字,装婊悬挂,名为“二十四福堂”。  
关于福字,还有传说拉上了明太祖朱元璋。清代褚人获《坚瓠己集》刊有“门贴福字”条:  
高皇尝于上元夜微行。时俗,好为隐语相猜以为戏乐。乃画一妇,赤脚怀西瓜。众哗然。高皇就观,心已喻之,曰:“是谓淮西妇人好大脚也。”于是,使人以福字私贴守分之门。明日召军士,大戮其无福字者。盖马后淮西人,故云。至今元旦犹以福字贴门。  
门上贴福,当做记号,贴福人家得到维护。一些民间景物传说中,可见到这种故事形式,例如有关门悬艾草、门插柳枝等岁时习俗的讲解,都有与此类似的故事类型。  
民俗把“福”变成星,与“禄”、“寿”合称三星。吉语“三星在户”,意义是福、禄、寿三星拱照之家。清代时,北京民间年画有《三星图》,画福星禄星寿星,尺幅大小正可贴在房门上,以契“三星在户”;天津杨柳青年画《三星在户》,画面上三神仙——福星、禄星、寿星,已然登堂入室,与民同乐了。  
清代皇家也遭到此俗的影响。在紫禁城里,门上也是有“福”的。比方,养心殿室内墙门,上端加雕饰精巧的毗庐帽,两扇大红门各一字,一扇“福”,一扇“寿”,正可谓“在户”。有读者问,咋缺个“禄”?答:封建社会里,皇帝家天下,禄是臣子们企盼的星。  
三星之外有喜神。过年要贴红纸条“出门见喜”,不只仅贴在迎门处。见喜是遇见喜神。旧时年俗,初一清早,要出门向着喜神所在的方向漫步,“出门见喜”,一年康宁。这成为一种典礼,在北京叫“走喜神方”,上海叫“兜喜神方”,不同中央还有“出行”、“出方”、“出天方”等说法。山西吕梁地域,新年元日出行郊外,谓之迎喜神。1917年《临县志》录有竹枝词一首:“粘户红笺墨色新,衣冠揖让蔼然亲。香灯提出明如海,都向村前接喜神。”  
喜神的方向,《协纪辩方书》说:“喜神甲己日在良方,乙庚日则居乾方,丙辛日居坤方,丁壬日居离方,戊癸日居巽方。”还有一种大为烦琐的认定,以公鸡最初啼鸣的方向为喜神可能呈现的方向。  
在旧时,红裙是正室妇人的服装。妓女素日不许穿红裙。但是,大年初一迎喜神,却能够破例,那些女人们清早出门,衣着红裙迎喜神。清代小说《九尾龟》有描写。  
3.立春时节宜春帖  
辞别冬寒的春,万物复苏的春,以植物绿为盛行色的春,以百花艳装点大地的春,春天的降临,永远是个节日。一年节气二十四,立春——立起新春的启程碑,真实该是一次庆典。  
古时浙江人要采春,立春日郊游踏青,采集冬青树枝、松枝、柏枝、竹枝,回家插门上,叫“插春”,以期“四季长春,春福富足”。  
立春时节,祝颂新春,宜春帖成为传统风俗。初时用彩绸剪为燕形首饰,贴“宜春”字,以点题。至唐代,孙思邈《千金玉令》:“立春日,贴宜春字于门。”即是所谓“春帖”了。  
本世纪40年代陕西《宜川县志》载:  
立春,清晨用朱红点于牛角及小儿额上与门窗户壁等处,曰“打春”,以示庆贺新春之意。(间有用纸书“立新春鸿禧”或“立新春大吉大利,万事亨通”等字者;乡民如不能写字,则画一“十”字代之)  
这条资料,反映了春帖盛行于穷乡僻壤间的情形。不识字的庄稼汉,画个“十”字,替代“鸿禧”之类吉语,将本人关于春的祝愿贴上门户。  
后来,“宜春”也用于辞旧迎新,清代钱大听的一首竹枝词“宵来送岁还迎岁,齐换宜春帖子题”,自注:“元日,题‘宜春’二字于门。”清乾隆年间湖北《东湖县志碌《迎春即事》诗:“‘宜春’双字写红霞。”迎接春天的到来,人们总是有一种好意情。  
“宜春”不用一定是帖子,也可直接写在门扇上,并且是用土块来写。清光绪年间云南《浪穹县志略》:“立春日,争取土牛士,书吉语于门,当宜春字。”  
用土牛之土,在门户上书写迎春吉语,这是很有文化内涵的事。《后汉书·礼仪志》记载季冬之月的土牛礼仪:“是月也,立土牛六头于国都郡县城外丑地,以送大寒。”对此,《月令章句》解释说:“是月之建丑,丑为牛。寒将极,是故出其物类形象,以示送达之,且以升阳也。”出上牛,本出于送冬寒的含义。送冬寒必然联络着迎春暖,习俗的流变使二者交融,到后来,迎春神同出士牛合二为一,时间在立春之际。塑了土牛,涂上五光十色,在立春日将它鞭碎,称为“鞭春”,以此表达珍惜春光、勤于耕耘的劝农之意。  
上牛被鞭碎,又有争抢其土的习俗。唐代元稹《生春》诗:“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宋代《鸡肋编》说:“河东之人乃谓土牛之肉宜蚕,兼辟瘟疫,得少许则悬于帐上,调水以饮小儿,故相竞,有致损伤者。”土牛之肉,即是打碎土牛,散落的土。古人置信,土牛之土宜蚕,还能辟瘟疫,以至调水给小孩服用,以求保安全。  
从云南《浪穹县志略》所记来看,“争取土牛士”,那上也是有一番争抢的;“书吉语于门,当宜春字”,人们大约是置信土牛之上,沾了神秘之气,具有特殊的法力,用来在自家门户上写吉语,是能够辟邪纳吉的。  
4.初三书帖钉赤口  
海南的中央志,屡见钉赤口的记载。《琼台志》,明代正德年间刻本,记正月:“初三日早则书帖钉赤口于门。清咸丰七年《琼山县志》:“初三日,书帖钉赤口,谓之‘禁口’。’”  
关于此俗,元代《岁时广记》:“《陈氏手记》:今日端五日多写赤口字贴壁上,以竹钉钉其口中,云断口舌。不知起于何代。”打赤口,为了禁口舌是非,因而琼山人称此俗为“禁口”。清光绪年间《安定县志》记载较详,且有所发挥:  
三日祭赤口,题于门前,曰:“赤口原是天上星,凡人不识把汝钉,今日送君归天上,一年四季永安宁。”吃芥包菜,生芥菜包饭,杂以鱼肉、辛酸诸味裹之,谓之“芥包饭”,取其银包金,亦以弭口舌之灾也。  
赤口照旧要钉,“凡人不识”“天上星”云云,软硬兼施,为了远之而先敬之,表现了民间信仰风俗常见的一种思想方式。  
为了送赤口上天,求四季安宁,门前书帖钉赤口外,还盛行“以弭口舌之灾”的饭食,则是习俗的一种增饰。这增饰,又包括《儋县志》所记:“初三日早,书帖钉赤口于门;略叙饮宴,群邀渔猎,谓之‘斗口’。”这已不只限于自家门前的钉和自家饭桌的吃,而是开展为人际交往活动了。  
清代《茶香室丛抄》引宋人储泳《祛疑说》,“赤口,小煞耳。人或忤之,率多斗讼”,并说:“赤口值寅已西戌,则不可用,余皆无害,盖四位所属,皆能以口伤物,其煞乃行,他位值之,不用尽避。”按此迷信的说法,赤口既是一种主口舌争讼的恶煞,人们自然避之唯恐不及,特别是逢寅、巳、西、戌之日,由于寅属虎、巳属蛇、酉属鸡、戌属狗,“四位所属,皆能以口伤物,其煞乃行”。每句里的这四大,由于地支生肖的关系,与“赤口”发作了联络。显而易见,“赤口”本无稽,复加以寅虎已蛇之类,只不过再添上些想当但是已。  
5.破五:送穷出门  
正月初五,民间谓之“破五”。元旦辞旧、初一迎新,纳福庆余之后,到破五之日,该送穷了。  
穷,恰似扰人的怪物,贫困人家盼着摆脱它的纠缠,富贵人家躲它唯恐不及。于是,新年伊始,习俗为人们布置这第五天的日程——送穷。送穷送到哪里去?大门为界,门里不要它,扫地出门,把它送到门外去。“元旦日,家内不令扫地,至初五日五更,方扫公开尘土,送出门外,名曰‘送穷’”,清康熙年间山西《徐沟县志》这样说:“五日早,扫堂宇,委土户外,曰‘送穷’”,河北《栾城县志》这样说:“五日,扫除秽土置门外,曰‘送穷’”,《赵州志》这样说。  
也有头一天就开端“谋划”此事的。“初四日晚,扫室内卧席下土,室女剪纸缚秸,作妇人状,手握小帚,肩负纸袋,内盛糇粮,置箕内,曰‘扫晴娘’,又日‘五穷娘’。昧爽,有沿门呼者,‘送出五穷媳妇来’,则启门送之”。初四制个“五穷娘”,只待初五清早送出门,这是清代人修《怀来县志》记载的送穷。在临潼,剪出纸人,门外抛掉,算是过了送穷节。  
甘肃天水旧俗,破五送穷,早上将渣滓装在竹编簸箕里,弯腰端着,为了避免被风吹掉,由房内倒退着走到大门口。假如出大门之前有东西从簸箕里掉出来,就要回到原处,装好了,重新退向大门。到大门后,转过身,一口吻跑到倒渣滓的中央,连同簸箕一并扔掉。  
送穷出门,一送了之是送,门外另加处置也是送。“正月初五日,俗谓之破五。各家用纸制造妇人,身背纸袋,将屋内秽上扫置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俗谓之‘送五穷’。亦有儿童高唱歌者”。依《张北县志》所记,送穷已出门,还要燃鞭炮炸它一家伙,算是一种感情的宣泄吧。再加上儿童的歌唱,那氛围无妨说是与“穷”绝交的仪式。  
以上送穷,皆为河北民俗,大同而小异。所同者:送穷送到门外去。门——范畴感、意味性,此与彼之间的界限,这一习俗的根本方式,就是以家家大门为标志,把“穷”送到自家的生活圈外去。  
送穷是古风。唐代姚合《晦日送穷》诗,“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可入习俗史。唐代于正月的最后一天送穷。韩愈《送穷文》,结柳作车,缚草为船,送穷鬼去故就新,虽是戏墟之文,却也反映了当时的习俗。穷神又称“穷子”,相传“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为穷子。”颛顼为传说远古五帝之一,是黄帝之孙。依此说来,穷和送穷,都可算“来历”长远了。  
6.上元节里家门又张灯  
本书关于门神的一节里,援用了《荆楚岁时记》的一段话:  
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门户。先以杨枝插门,随杨枝所指,乃以酒脯饮食及三粥插箸而祭之。  
用来祭奠门户的豆粥,要加些油脂在上边。门上插杨柳枝叶,枝条随风飘动的方向,便被选为行祭奠之礼的方向。  
古人将祭门之俗,同祭蚕神联络起来。《荆楚岁时记》的注文,据传出于隋代人。注文谈到正月十五大祭蚕神,祭品是米粥外表撒上肉;并引《续齐谐记》说:神女曾在蚕农张成家里显形,并对张成说,正月十五用白米粥加些肉脂祭神,“当令君蚕桑阿倍”。张成照此祭奠神灵,年年养蚕获歉收。  
正月十五上元节,又是灯之节。赏灯的古俗,曾使得门禁“放夜”,如宋代《事物纪原》说:  
唐睿宗光天二年正月望,初弛门禁。玄宗天宝六年正月十八日,诏重门夜开,以达阳气。朱梁开平中,诏开坊门三夜。……《僧史略》曰:安定兴国六年,敕燃灯放夜为著令。  
新年已过,人们希望尽快走出旧岁留下的冬季,走出严寒,迎来春天。“重门夜开,以达阳气”,即是人们表达这一愿望的方式——城门、里门,一反素日夜晚紧闭的惯例,大门敞开,请“阳气”进得门来,请春暖进得门来。门禁既弛,宵禁暂无,正可欢欢欣喜来它个“夜来欢”,过一个彩灯的节。  
据旧时方志记载,湖南一些中央“十三夜,各家张灯门外,谓之上灯”,赏灯从正月十三开端。河南信阳一带民俗,上元“挂门灯,前后各三日”,“自十三日为始,市民各于门首悬挂灯球,纤巧不一,至十六、七方止,游者竞观之”。灯节的节期长达五六天。  
关于灯节,又有“倒灯”之说。陕西《续修醴泉县志稿》:正月十五家家悬灯结彩,“新嫁娘未逾年者,其母家则于一十四日前送灯,婿家是夜悬家门前,名曰‘倒灯’。”  
张家口地域童谣,载于1934年《万全县志》:“正月正,正月正,正月十五挂红灯。红灯挂在大门外,但不知财神来不来。”元旦迎新后,刚刚平复的日子又掀小高潮。同春节相比,上元没有关于“年”那个怪物的传说,省去诸多忌和宜,似乎是个只要开心没有扫兴的节日,大红灯笼门前挂,财神或许要进门的。  
灯节之灯,彩灯、花灯、走马灯,灯上又可贴谜,大家猜。湖北《通城县志》,元宵夜花灯龙灯,粘诗射谜,士民嬉游达旦,各家“门前供火一炉,四愈加薪,以火大为吉,名曰‘赛火’。”这是夜以继日的欢乐。  
张灯高高之外,还有另种方式。《宛平县志》记:“是夜,各家以小盏点灯,遍散井、灶、门、户、砧石,曰‘散灯’。”称为散灯,遍处开花,很是传神。  
到了二月二,门口再张灯,1933年山西《沁源县志》说:二月“初二日,俗云‘龙抬头’。家家张挂灯笼于门首,谓之‘挂龙灯’。”灯笼高高挂,意味龙抬头。  
7.正月金牛保安全  
正月十五过后,河南灵宝的人们要剪金牛了。家家黄纸剪金牛,贴在大门上。  
金牛贴门之际,也是传说讲述之时:相传,老子骑牛来到函谷关,要出关,函谷关令尹喜请他留下著作,老子便写《道德经》。就在这期间,函谷关一带瘟疫盛行。老子的牛吐出个大肉团,当地人把肉团抱回乡里,瘟疫很快止息。原来,老子的坐骑是神牛,驱瘟镇邪不在话下。  
贴金牛,为了驱邪除病。请看金牛下面粘着条纸带,上面用朱砂写:“新春正月二十三,太上老君炼仙丹,家家门上贴金牛,一年四季保安全。”  
与灵宝隔黄河相望的山西夏县一带,也贴金牛。一句民谚传播:“正月二十三,老聃要上天,门上贴金牛,四季保安全。”  
门扇贴着金牛,人们说这也是在提示大家,年曾经过了,该准备春耕了。这项农耕时期留下的习俗,“一牛”两用,它既驮着驱瘟免灾的祈望,又驮着歉收的期冀。  
有些中央门上不贴金牛,贴的是剪纸的人、十轮葫芦等图案,也附有相应的说法。山西解州一带还兴贴葫芦,中央志上说:正月二十三“以葫芦、车轮等形贴门,曰老君炼丹日,贴则四时安全”。  
正月二十一二日门之饰,也着眼于招财。清代乾隆年问《同州府志》:“二十二日剪车轮贴门上,为招财进宝。”  
二十三日贴纸人,着眼于避疳。清代《蒲城县新志》记:“剪纸人置门上,又令童子食炒豆,云避疳驱虫。”疳,中医也称疳积,营养不良、消化不良、寄生虫惹起的小儿贫血症。旧时,这是常见病。  
从清代《澄城县志》的记叙看,“二十二日,纸剪车轮,又剪纸人,俱贴门上,禁不得食米,或禁三数日,惧疾疳”,原为招财进宝的“纸剪车轮”,也被归入避疳之俗,反映人们的瞩目所在,对孩儿安康的祈望,是高于对财源的企盼的。  
正是由此,正月二十三习俗兼收并畜,至1932年的《华阴县续志》,容纳有增:  
二十三日,以谷秸分置门旁,云“散疳”,义取禳疾。用黄纸剪排联佛像,贴于门楣,云作佛事,不得其解。幼子、童女印小粉圈于面,名曰“点月儿”。  
谷秸置门旁、孩童脸上圈点,均针对疳积;至于“不得其解”的佛像贴门,《咸阳县志》说“妇女剪纸为佛像饰门首,亦彩胜之遗也”。  
习俗的融汇是一种强调,其在正月二十三的门前声明:恼人的疳,快快远离人去。  
同处我国西北,相似风俗还见于甘肃与宁夏接壤的平凉、隆德一带。  
清代光绪年间《甘肃新通志》录《平凉县志》:正月二十三夕,剪纸人刺孔遍身,当门焚草,子女皆绕人腾跃,已而焚纸人,曰“燎疳”。《隆德县志》也记:二十三日晚,当门焚柴草,杂以葱皮、纸炮,男女皆绕火腾跃,名曰“燎疳”。  
治“疳”之法,不是像陕西那样门上贴纸人,近于厌胜,而是更直观——以火烧之燎之。至于“燎疳”而“当门”,这与“避疳”贴纸人于门上、“散疳”置谷秸于门旁一样,都是借自家门户,做防病文章。  
8.清明时节门插柳  
节气二十四,清明排第五。这是“泄露春光有柳条”的时节。时秩带来清净明洁的风光,故名清明。各中央志关于清明的文字,大都记载了同一节俗——门上插柳。  
门上插柳,取义在何?清乾隆三十五年刻本《光州志》:  
清明日,男妇各戴柳枝于首,门、檐、匾并插柳枝。《岁时记》云:以是取柳火之义。一说柳枝可禳火也。  
清明与火,触及三项古俗。  
其一,古代钻木取火,四季用不同的木,《论语·阳货》“钻燧改火”讲的就是此事。所谓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拓之火,秋取柞(木酋)之火,冬取槐檀之火。改火之典,听说上古时期曾盛行。与春相关的是榆、柳之火。  
其二,寒食禁火。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列国,介子推跟随,曾割股肉给重耳充饥。重耳归国为晋文公,介于推隐居绵山。晋文公焚山求之,介子推仍不肯出山,抱木而死。晋文公下令每年这一天制止用火,为后世留下了寒食节。此节在清明前一两日,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与清明合一的趋向。  
其三,禁火之说,早见于《周礼·司恒氏》:“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对此,《夏小正》的解释是:“去冬一百五日为寒食者,乃因龙忌丹阳集云,龙星亢之位,春属东方,心为大火,惧火甚,故禁火。”古人置信天人合一,禁火是因大空星斗的原故。  
折过头来说柳火。随物质文化的开展,钻木取火已非生活必需。但是,改火是写入《周礼》和《论语》的古制,没有被遗忘。到了唐宋,每当寒食禁火后,朝廷用柳火赐近臣、戚里。《宋朝事实类苑》卷三十二:  
周礼,四时变国火,谓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而唐时唯清明以榆柳之火以赐近臣戚里。本朝因之,唯赐辅臣、戚里、帅臣、节察三司使、知开封府、枢密直学士、中使,皆得厚赐,十分赐例也。  
学会用火,在人类进化史上是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周代一岁五改火的古俗,反映着用火与天地岁时的神秘联络,很可能是承袭于洪荒远古的习俗遗址。君王赐火,唐时只限制在极小的圈子里。到了宋代,固然范围稍有扩展,但赐火仍是恩宠有加的表示,普通人想也不敢想的。受赐者以此点火,之后,将柳条插在门捐上,以示光彩。后来,未得赐火的人家在此时节也插柳门上,似乎要分享赐火光彩似的。慢慢地,清明节门上插柳的习俗便构成了。  
在有些中央,民间将此俗全归于留念介子推,如1936年河南《阳武县志》:“清明节,各神位及主前均供柳;并插门上,曰为介子推招魂也。”  
门上插柳为的是辟邪,此亦一说。天一阁藏明代《建昌府志》:  
清明,是日插柳于门,人簪一嫩柳,谓能辟邪。  
柳枝辟邪是古老的说法。贾思勰《齐民要术》说:正月巳,取柳枝著门户上,百鬼不入家。清乾隆年间《曲阜县志》也说:把清明,插柳于门外,辟不祥。而清嘉庆年间刻本《峨眉县志》则记,清明时妇女贴胜于鬓,名“柳叶符”。这可做为一条资料,以助解释插柳簪柳辟邪之说。另,浙江《临海县志》:清明插柳于门,或簪之,谓之驱“香几娘”,盖指螫虫云。同辟邪相近者,是避蛇虫之说。如河北《怀来县志》:“折柳枝插门,谓可避蛇虫”。  
插柳“明眼”,宋代吴自牧《梦粱录》说:  
清明交三月,节前两日谓之“寒食”,京师人从冬至后数起至一百五日,便是此日,家家以柳条插于门上,名曰“明眼”……  
此说见于江南江北中央志。明眼,使目明。关于清明柳的这一说法,大约起于“青盲日”忌讳——如《临晋县志》记:“清明是日,妇女不作生活,曰‘青盲日’。”就是说,这天是妇女们的休假日,请放下手里的活儿;若不然,于视力会大有不利的。  
关于致盲的忌讳,生发了明目的联想,且并不全以插柳为媒介。清嘉庆十六年《西安县志》说,清明“折柳枝插门或簪之,食青豆令人眼明”;清嘉庆十年《长兴县志》,清明食螺,谓之“挑青”,可明目;此外,还说清明日采新茶能明目。  
清明门上柳,又是迎接春燕的。燕是留鸟,春归北方。所以,迎燕说只见于北方。河北的《乐亭县志》“插柳枝于户,以迎元鸟”,《滦州志》“以面为燕,著于柳枝插户,以迎元鸟”。元鸟就是燕子。关于北方来说,燕归来永远是一件有美感的事。值得阐明的是,山西不愧是介子推的故土,那面做的燕穿在柳条上,插于门户,称为“子推燕”。  
《光州志》说“柳枝能够禳火”,《衢县志》却说门插柳“榆柳取火之意,顺阳气也”。这颇有些相左。但是,当我们读到面捏的燕子随柳枝门前轻摆的图景时,便会说一句:门上的绿柳条,为什么不能是春天的旗帜、是春阳的旗帜呢?  
历古至今,人们对习俗给出种种解释,实践上是文化的、观念的不时投入的过程。袅袅柳条,将这么多文化信息簪在门楣上、门扇上,给寻访门文化的今人,留下神韵绵长的品味。  
这似乎是尚未结束的文化之旅。现录1932年《清德县新志》的资料,聊备一格:清明“故事,届日家家插柳于门,相传元人入主中土,防汉族严,编十家供养一蒙人以监之,汉人约于此日起义屠杀之,以柳为号焉”。将播柳说成了对抗元朝统治的起义暗号,相沿为习俗。  
陕北洛川旧俗,也录于下:“忌女子上坟。女子上坟者,回家后须以烧余之纸钱剪成门形,贴于门上”。将女子上坟列为犯忌讳的事,但各家的状况不一样,有的人家清明节上坟,只能由女子前去。人们也聪明,设计出弥补的方法,也就留出妥协折衷的余地。  
9.城门杀狗:季春的磔禳  
季春,春季第三个月。磔,古代祭礼的一种方式,团结祭牲以祭神称为磔。禳,去邪除恶却变异之祭。  
春三月城邑之门杀狗磔禳,是一项古老的习俗。《吕氏春秋·季春纪》说:“是月也,……国人摊,九门磔禳,以毕春气。”傩,“击鼓大呼,驱赶不祥”。九门指城门,磔禳以狗和羊为牲,见汉代高诱所作注释:  
九门,三方九门也。嫌非王气所在,故磔犬羊以禳。木气尽之,故曰以毕春气也。  
此种古俗,《史记》《礼记》《淮南子》等汉代典籍均有记载,讲解大同小异。将这些资料参阅互证,古代季春之月演出于城门门的一幕,就较为明晰地勾勒出来了。请看东汉应劭《习俗通义·祀典》所述:  
俗说:狗别宾主,善守御,故著四门,以辟盗贼也。  
谨按:《月令》:“九门磔禳,以毕春气。”盖天子之城,十有二门,东方三门,生气之门也,不欲使死物见于生门,故独于九门杀光磔禳。犬者金畜,禳者却也,抑金使不害春之时所生,令万物进成其性,火当受而长之,故曰以毕春气。功成而退,木行终也。  
古代礼制,都城四面每面设三门。依照五行之说,东方属本主春而色青,春是发作万物的时节,故言“东方三门,生气之门”。磔禳典礼,在南、西、北三面九门停止。古代有种讲法,“犬,金畜也”。五行生克,金克木。杀狗磔禳,意在意味对金气的抑止,使其不能危害春季所萌发的万物。至于“令万物遂成其性,火当受而长之,故曰以毕春气”,也是依据五行生克之说敷衍出来的,那就是:木生火。《淮南子》说,季春之月“生气方盛,阳气发泄,生者毕出,萌者尽达”。春气既毕,木行告终,时序进入了五行属火的夏季。  
三要素构成这一古俗,时间:季春;地点:城门前——南北西三方的城门前;方式:磔狗。坐落方向所赋予城门的特殊含义,于此可见一斑。  
10.谷雨贴符禁蝎  
从立春数起,二十四节气经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到了谷雨。  
谷雨通常在农历三月,已届暮春。谷雨之后便要立夏了。湖北《兴山县志》:“每岁三四月,里民……门首各贴符字,又纸糊船焚送于水,谓之‘化龙船’,能够收瘟摄毒。”这已是着眼于夏季的习俗。  
与此近似,山西临汾一带习俗,“谷雨,画张天师符贴门,名‘禁蝎’”,40年代的《吉县志》有录。旧时,陕西凤翔一带的禁蝎咒符(图42),以木刻印制,可见需求量是很大的。其上印有:“谷雨三月中,蝎子逞威风。神鸡囗一嘴,毒虫化为水……”画面中央雄鸡衔虫,爪下还有一只大蝎子。画上印有咒符。  
雄鸡治蝎的说法早在民间传播。神魔小说《西游记》第五十五回,孙悟空猪八戒敌不过蝎子精,观音也自知近他不得,只好让孙悟空去请昴日星官,结果马到胜利。昴日星官本是一只双冠子大公鸡。书中描写,昴日星官现出本相——大公鸡,大公鸡对着蝎子精叫一声,蝎子精即时现了原形,是个琵琶大小的蝎子。大公鸡再叫一声,蝎子精浑身酥软,死在山坡。陕西凤翔的这幅神鸡图,是有关谷雨习俗的珍贵资料。  
山东民俗也禁蝎。清乾隆六年《夏津县志》记:“谷雨,朱砂书符禁蝎。”道光年间《商河县志》记:二月二,“煎正月之糕食以祛虫,用杖击梁以避鼠,贴蝎符以辟蝎。谷雨日亦或禁蝎”。虫、鼠、蝎,都是人们要驱除的。  
除虫害,昔时是人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而,有关风俗的岁时定位,不一而足。有些中央置于早春二月;有些中央则包含于惊蛰习俗之中,惊蛰普通在农历二月初或一月末;而一些中央,则有四月初八“嫁毛虫”的习俗。  
清光绪年间《沅陵县志》:“惊蛰先一晚,各家用石灰画弓矢于门后,撒灰于阶除,以驱虫毒。”这是湖南一些中央的习俗。  
清咸丰四年四川《云阳县志》记:四月初八清晨,各家自书纸条:“佛生四月八,毛虫今日嫁,嫁往深山去,永远不归家。”人们说,将纸条贴在门窗上,可避毛虫。  
11.蚕月昼闭门  
有则传说讲,蚕是天虫,是神仙对人世的赐予。这反映了农耕时期里蚕桑消费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与养蚕相关的岁时习俗,清乾隆四年《湖州府志》载,清明节晚间“育蚕之家设祭以禳白虎。门前用石灰画弯弓之状,盖祛蚕祟也”。清同治年间《安吉县志》载:“清明后数日蚕始生,育蚕之家禁往来”。  
江浙等地以农历四月为“蚕月”。这期间的风俗,蚕忌或叫蚕禁,宋元诗歌里常写到。南宋诗人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十二绝》:“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赵汝钅遂《耕织叹》:“春气熏陶蚕动纸,采桑女儿哄如市。昼饲夜喂时分盘,肩门谢客谨俗忌。”叶绍翁《田家三咏》:“田回水坏秧重播,家为蚕忙户紧闭。”  
元代白(王廷)《余抗四月》:“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明代谢肇氵制《西吴枝乘》写此俗:  
吴兴以四月为蚕月,家家闭户,官府勾摄征收及里囗往来庆吊,皆罢不行,谓之蚕禁。  
关于蚕忌习俗的记载,可追溯到《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后妃斋戒,亲东乡躬桑。禁妇女毋观,省妇使,以劝蚕事”。劝蚕礼仪,氛围神秘。  
养蚕是细活儿。蚕苗柔嫩,对温度湿度很敏感,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收成。养蚕所忌不止这些,明代家应星《天工开物》说:“凡蚕畏香,复畏臭。若焚骨灰、淘毛圊者,顺风吹来,多致触死。隔唯煎鲍鱼、宿脂,亦或触死。灶烧煤炭,炉囗沉、檀,亦触。懒妇便器摇动气侵,亦有损伤。若风则偏忌西南,西南风大劲,则有合箔僵者。”忌气息,臭也怕,香也怕。老远的中央淘厕所,养蚕人若是漫不经心,未做防备,也要受损失。刮两南风时,要特别留意防风。凡此种种,所以,在育蚕的月份里,家家闭门谢客,轻手轻脚,只怕惊了蚕宝宝。可见,蚕忌习俗顺应养蚕消费的请求,具有合理性。蚕忌期间,贸然串门,犯乔禁,那就太不识趣了。  
“扃门谢客谨俗忌”,门不只紧闭,常常还贴上张画。《中华全国习俗志·湖州养蚕之迷信》载:“每届养蚕之期,各家购极大花纸二张,贴于门上,谓之门神将军。亦有赴庙中焚香祷祝者,谓之拜蚕花五至。其意图在乞怜于神之默佑,使蚕花旺盛也。又当蚕初出时,不准生人进门……”门贴花纸,意在蚕花,有企盼蚕茧歉收的意义在。同时,凡养蚕之家届时门上必贴花纸,也就商定俗成,有了蚕忌的标志,外人会望而却步。正由于起到了提示蚕忌的作用,所以那花纸“谓之门神将军”。  
在传统年画著名产地苏州桃花坞,有一种彩色版画《逼鼠蚕猫》(图43),是专供蚕忌期间贴门的。画面花猫,口叼一鼠。《天工开物》说,“凡害蚕者有雀、鼠、蚊三种。雀害不及茧,蚊害不及早蚕,鼠害则与之相终始”。《逼鼠蚕猫》之类的画贴在门上,提示人们养蚕须防鼠,又是在告知外人,蚕禁时节请恪守蚕忌风俗,勿扰养蚕人家的喧嚣。  
12.四月初一破蚩尤的留念  
晋西南,运城、临汾一带民俗,农历四月以牛图画、皂角叶装点门户。  
清代乾隆年间《曲沃县志》:“四月朔日,贴画牛,簪皂角叶,以禳瘟。”朔日即初一。  
清代山西《翼城县志》记此俗,言及这是“关壮缨侯破蚩尤之日”。1929年的《翼城县志》记此民俗,较为详尽:  
初一日,相传为关壮缀侯破蚩尤之日。人多于门旁插皂角叶,粘印牛于门楣,或以色布作三角式,用线串之,间以枯蒜梗令小儿佩带,殆皆避瘟之意欤。  
这是富有地域特征的民俗。关壮缨侯即关羽,他为今运城解州人,是这一方人们的自豪。蚩尤,上古神话人物。神话故事讲,蚩尤战黄帝,双方战得黑天昏地,蚩尤战败,付出了血的代价。《山海经》说,蚩尤弃其浸血的桎梏,化为枫树林;《梦溪笔谈》说,山西“解州盐泽,卤色正赤,俚俗谓之‘蚩尤血’”。  
两个与这一方大地相关联的人物,还被装入同一传说,如《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所记:宋真宗时,解州盐池灾变。城隍托梦,说是“盐之患乃蚩尤也。往昔蚩尤与轩辕帝争战,帝杀之于此地盐池之侧”。张天师则引荐关羽讨蚩尤。关羽对宋真宗说:“先令解州管内户民三百里内,尽闭户不出,三百里外尽告示行人,勿得往来,待七日之期,必成其功,然后开门如往。恐冒犯神鬼,多致死亡。”宋真宗从之,诏告解州居民悉知。几天里,大风暗淡,白昼如夜,云空似有铁马金戈之声。到后来,盐池真的水清如初。  
清代袁枚的志怪小说《子不语》记此传说,又添枝蔓,续出张飞来:盐池之水熬不出盐,关羽托梦说:“盐池为蚩尤所据,故烧不成盐;蚩尤我可制之,蚩尤妻名枭,只要张飞能擒服。”人们依梦,在关公庙里新塑张飞像。次日取水煮盐,成者十倍。  
关羽、蚩龙的传说,正可引为对这一带四月初一习俗的诠释。1920年《虞乡县志》也记:“俗传宋时蚩龙作祟,盐池水涸。关帝率神兵讨之,令神兵各戴皂叶以为标志。蚩尤亦令妖兵头戴槐叶,企图紊乱。及至日午,槐叶尽干,卒为所破,池水如初。”皂叶、槐叶的精彩细节,表现了民间文学的发明功力。关羽由一员武将而公而帝而圣,除了封建统治者的倡导外,还赖于民间文学的塑造。这塑造之中,寄予着属于群众的惩恶扬善的社会理想。  
13.立夏的门饰和忌讳  
“二十四节气歌”关于夏季的一句“夏满芒夏两暑连”,概括的是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大暑之后,便立秋了。  
在步入夏季的时分,云南民俗关注的是厌祟避蛇。清乾隆元年《云南通志》载,四月立夏之日,“插皂荚枝、红花于户,以厌祟;围灰墙脚以避蛇”。  
值四月而言避蛇,与十二生肖已属蛇有关联,地支纪月,三月为辰,四月为已。立夏厌祟,门上插皂荚树枝和红花,含有黑、红既济之义。依照古代五行说,黑为水,红为火。这是希望经过两者互相限制,到达一种均衡。同时,古人不只日常用皂荚去污,还以皂荚入药,以为它具有杀虫功用。将它当做厌祟之物,也着眼于除秽驱邪。旧时五月有门悬皂荚习俗,皂荚状若刀形,称为“悬刀”,相传能够吓跑鬼怪。  
清光绪年间云南《腾越州志》也说:“立夏日,插皂角枝、红花于户以厌胜,围灰墙脚以避蛇。”清代《浪穹县略志》记云南大理一带习俗:“立夏,插白杨于门,以灰洒房屋四周,名曰‘灰城’,以避虺毒。”有所不同,门前插白杨。  
“四月八,毛虫瞎”,这是立夏前后福建一些中央传唱的民谚。1919年《政和县志》记:“人家每户书‘四月八,毛虫瞎’六字逢门张贴,以禁毛馅虫。”门扇贴上这样的字条,以求避虫害。  
在步入夏季的时分,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民俗关注的是怎样度夏。清光绪八年《嘉定县志》:“夏至日,称人,云不囗夏,戒坐户槛。”囗夏,似可了解为暑期综合症。清代《浪迹续谈》:“杭人谓自立夏多疾者为囗夏”;旧时江苏《吴县志》:“俗以入夏眠食不服曰囗”。夏季酷热,有些人不能顺应气候,吃不好,睡不好,一到暑季人就瘦下来,北方有“苦夏”或“枯夏”之说,南方称此为囗夏。  
在浙江,清代雍正年间《青田县志》说:“立夏日,各作面粢、稻饼,取其坚韧砺齿,谓之‘拄夏’。忌坐门限,言能令人脚肝酸软。”夏至这天,吃些硬饼,意味磨砺牙齿,以期在整个夏季里坚持正常的消化才能,不厌食。同日,也是为了有一个高兴的夏季,切勿坐在门槛上。  
忌坐门槛之说传播很广。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县志》:“立夏日,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限,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说是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30年代《宁国县志》:“立夏,以秤秤人体轻重,免除疾病,所谓不怯夏也。俗传立夏坐门限,则一年肉体不振。”的确令人不敢坐,——此日坐门槛,全年萎靡。  
囗使人瘦。夏季第一天称体重,其意义在于,既然曾经留意到了天热使人瘦的问题,人就不会减肥增瘦了。这是民俗事项中常见的思想方式。  
在江苏,30年代《吴县志》说:  
立夏日,……是日取去岁撑门炭烹茶以饮,茶叶则索诸左右邻,谓之‘七家茶’;又,天虽寒必着纱衣,并戒坐门槛,以免囗夏。  
只为远避那个“囗”,立夏当天,除屁股勿挨门槛之外,即便气温还不高,也要穿上夏装,取一种意味意义;元旦夜倚在门前的“炭将军”或曰“撑门炭”,也被赋予“以免囗夏”的功用,用它煮水烹茶——茶叶是向邻居讨要的,人们说能够为整个夏季消解暑气。  
在尚无空调冰箱电风扇的年代,这些借助联想的习俗,带给人们沁心爽身的希望:一个没有囗夏的夏季。  
14.端午门饰  
端午节名,又称端阳、重午、天中、朱门、五毒日。  
在古时,俗传五月多不祥,有“恶五月”之称。正月建寅,排到五月,地支为午。地支十二个,这午,被古代的阴阳学家视为阳之极;端午系午月的五日,这一天的干支虽不一定是午,但人们还是称其为“重午”——双午堆叠,被当做一年里阳气最盛的日子。传统哲学讲阴阳谐调,失衡便不好。双午为火旺之相,过旺则为毒,要禳解。同时,古人还有种揣摩,阳气旺盛时节,也意味着“阴气萌作”。由这种参悟天地的思想,派生出传播长远的门饰习俗。  
请看《后汉书·礼仪志中》:  
仲夏之月,万物方盛。日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茂。其礼:以朱索连荤菜,弥牟[朴”蛊钟。以桃印长六寸,方三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代以所尚为饰。夏后氏金行,作苇茭,言气交也。殷人水德,以螺首,慎其闭塞,使如螺也。周人木德,以桃为更,言气相更也。汉兼用之,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饰,以难止恶气。  
夏五月,饰门户以避邪恶,曾历流变。但朱索总是要挂门上的。明代夏完淳《端午赋》:“地腊谁传,方舟不渡,今年之朱索空缠,去岁之亦符已破。”门上画符咒,倒是两汉以后习俗的增饰。  
端午节俗辟恶去秽、驱邪禳灾的内容,追根寻源,大都由“午为阳极”而来。对此的直观感触,就是随夏季而来的暑热。端午节俗的一些内容,表现了在那一时令里,关于夏季卫生防疫的关注。  
端午门饰多取植物,其中草药反映了这种关注,例如悬艾。  
宗懔《荆楚岁时记》载端午风俗:“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隋朝人作注说,南齐的宗测曾在五月五日公鸡啼晨之前采艾草,专采那些像人形的,用来治病很有效。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也记:端午“钉艾人于门上”。  
宋代《梦粱录》所记周全,门前现象缤纷,盘绕着端午节俗的中心标题——求安全:  
杭都习俗,自初一日至端五日,家家买桃、柳、葵、榴、蒲叶、伏道,又并市茭、粽、五色水团、时果、五色瘟纸,当门供养。……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悬于门额上,或悬虎头白泽,或士宦等家以生朱于午时书“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句。此日采百草或修制药品,以为辟瘟疾等用,藏之果有灵验。  
扎成天师形象,无疑增强了悬艾的符号意义,但它的根本取义,仍是门示艾草以辟邪祛秽。艾还被制为虎形,《帝京岁时纪胜》:“五月朔,家家悬朱符,插蒲龙艾虎”。清乾隆四年刻本《湖州府志》记,将蚕茧剪作虎形,以艾编为人形,跨于虎上,民间称为“健人老虎”。海州湾的渔民过端午节,门上贴“虎符”,即朱笔黄纸画虎头,或用红黄纸剪虎贴于门。还以蛋壳羽毛制成老虎外型,挂在门上,称为“挂艾虎”。门上贴红字,也见于台湾《苑里志》:端阳节“各家以黄纸朱书为‘午时联’,贴于门,并悬蒲艾,所以招祥而祛灾疠”。  
艾是草药,又可用于灸疗,因而被民俗借重。山西民间有一端午传说,另作构思,说是唐朝黄巾起义军打到邓州城下,妇孺老幼往城外逃。黄巢见人群中一妇女怀抱着五六岁的大男孩,手领着三四岁的小男孩,觉得奇异,就上前讯问,答复说:“人的是邻居的孩子,他父母已亡,只剩下这根独苗。小的是本人的孩子。万一不能双全,宁可丢掉自家的,保邻居的。”黄巢说:“黄巾军杀富济贫,专与官府作对。你爱邻居孩子,我爱天下百姓。”说着,拔下两棵艾草递过去:“有艾不杀,请回城通知百姓,门上插艾,便保安全。”转天黄巢进城,全城穷人家门都插了艾。这“艾”“爱”同音的故事,虽续出新的情节、新的境地,但关于理解悬艾的初始意义,已是歧路一段了。  
台湾《苗栗县志》说,“客家习俗,端午之日,门上并挂葛藤,相传出于黄巢故事”。故事情节同上述山西传说根本分歧。  
旧时端午民俗,尚有其它门饰,简列如下:  
《玉烛宝典》引裴玄《新言》说,五月五用色缯成麦状,“以悬于门,彰收麦也”。门饰取意于农业消费,这在有关端午的传统习俗里是独树一帜的。其年代当是较早的。  
《重修台湾府志》记:“门楣间艾叶、菖蒲,兼插禾稗一茎,谓可避蚊蚋;榕一枝,谓老而弥健”。门前悬禾苗种草,着眼于夏日里避蚊虫,而悬榕枝则令人想到老年人的安康。  
在陕西,旧时的《延长县志》说,端午日人家用蒲艾纸牛贴门,名曰“镇病”。  
敦煌遗书《杂书》:“取东南桃枝,悬户上,百鬼不敢入舍。”桃木自古被视为辟邪的神物,端午节里也派用场。  
1930年《盖平县志》记辽宁习俗:“门悬黄布猴,手执彩麻小帚,取扫除灾孽意。”此低应是极富文化渊源,同五行生克之说相关联的。地支午属马,申属猴。反映五行生克关系,有猴辟马瘟之说,据此,《西游记》里孙猴子也就做了“弼马温”。重午之日,在门前悬黄布猴,取意正在于借申猴所代表的水气,来限制重午的火旺之相。  
清代湖北《蕲州志》,五月五“庙巫祝例送朱砂黄楮符,贴之门壁”;30年代河北《沧县志》:“五月五日,门插艾枝,剪红纸葫芦粘门楣”。门上贴剪纸葫芦之俗,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有记:“端阳日用彩纸剪成各样葫芦,倒粘于门阑之上,以泄毒气。至初五午后,则取而弃之。”以泄毒气,表现的仍然是旧时端午节的主题。  
15.伏天城门磔狗  
三伏酷暑,数伏是一年里气温最高的日子。  
伏天的开端同夏至相关,叫做“夏至三庚便数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  
这里就先说夏至习俗。东汉《习俗通义》的一段佚文,见录于《安定御览》和《岁时广记》:  
夏至著五彩,辟兵,题日游光。游光,厉鬼也,知其名者无温疾。五彩,避五兵也。案:人取新断织系户,亦此类也。谨案:织取新断二三寸帛,缀著衣衿,以己织嫌告成于诸姑也。后世弥文,易以五彩。又永建中,京师大疫,云厉鬼字野重、游光。亦但谣言,无指见之者。其后岁岁有病,人情愁怖,复增题之,冀以脱祸。今家人织新缣,皆取著后缣二寸许,系户上,此其验也。  
夏至时节,门户上系彩色丝绸,目的是避免瘟疫入户。瘟疫盛行,令人恐惧,那据传说是由名叫游光、野重的瘟神疫鬼带来的。在今人看来有趣的是,“知其名者无温疾”——那瘟神疫鬼倒是讲礼讲面,只需你心里知、眼中有,再把“游光”之类项目写在新缣挂在门扇,它就不来为害。于是,夏至门上系新缣,成为习俗。这是一种后来未能普遍传播的习俗。  
夏至之后,再来说伏。  
伏的慨念始自秦德公。春秋时期,只做了两年国君的秦德公,办了件久传不衰的事,司马迁的支笔为此写下:“初作伏,祠社,磔狗邑四门”,“初伏,以狗御蛊”。历来的注家为之着墨,如:  
伏者,隐伏避盛暑也。《历忌释》曰:“伏者何?以金气伏藏之日也。四时期谢,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立秋,以金代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故日伏也。”  
蛊者,热毒恶气为伤害人,故磔狗以御之。……磔,禳也。狗,阳畜也。以狗张磔于郭四门,禳却热毒气也。  
依据五行之说,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四季的代谢,立春是春之木代冬之水,水生木;立夏是夏之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是冬之水代秋之金,金生水,都循以五行相生。惟独t秋不同,夏属火,秋属金,以秋代夏不是五行相生,而是相克,即火克金。时秩的演进冬尽而开春,春暮而入夏,说以相生,有种顺理成章韵致在。可是,唯独夏与秋的交接,火不能生金却克金——伏日的概念正从此中出。为何要“至庚日必伏”呢?庚,天于序列位居第七者,五行属金。伏日的推算办法,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  
一抹浓重而艳丽的原始思想颜色,曾涂在“伏”这岁时的刻度上,这就是城门滴血的一幕;磔狗。  
磔是残忍的肢体团结。磔狗,由于视它为“阳畜”。溽暑难当的焦躁,借磔狗而发泄;阳畜狗——热毒气,由此及彼的联想,更增屠割撕裂的力度。磔狗在城门停止,城门是空间意义上的出入口,所以要在此施行对热毒气的禳却;同时,城门还被视为喉舌——城乡借此发表宣言,而它的对象则是大地长空。  
东汉《习俗通义》也谈到始于秦德公的城门磔狗习俗,并记:“今人杀白犬以血题门户,正月白犬血辟除不祥,取法于此。”这记载了东汉时期的民俗,同时也反映了习俗的泛化与扩展。  
关于三伏之“伏”,还有一种解释,以为是“副”的错字。《周礼》“以副辜祭四方面物”。副音劈,义为剖开,与磔同。这就意味着,伏日称号的来源在于:要磔狗。  
16.七月十五门上挂麻谷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民间称其为“鬼节”,将其与清明节、十月初一寒衣节合称“冥三节”。这是祀孤魂的日子。台湾民俗,“此日,家家户户于门口备丰富五味碗,造银井,即用银纸叠成井形,并烧经衣”。这一习俗叫“拜门口”,50年代《基隆县志》有载。  
清乾隆年间《府谷县志》记陕北中央习俗说,七月十五日为“麻香节”,祀祖茔如“清明”礼。并写道:  
夙兴,折取麻、谷之秀者各一枝,奉于门扃。  
将麻与谷悬于门前,这似乎是那里中元节习俗的关键项目。由于,在府谷,中元节之名,以至让位于“麻谷节”。挂麻谷的习俗方式保管下来。1939年修志,再次录下:  
十五日“中元节”,用香纸献食牲醴、瓜菜,拜祭祖先;取麻、谷之先秀者悬挂门首,午后仍送郊外。  
门上挂麻和谷,取意何在?《东京梦华录》描绘宋时此日的祭奠习俗:“中元前一日,……卖麻谷窠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祖先秋成之意。……十五日供养祖先素食,才明即卖祭米饭,巡门叫卖,亦告成意也。”《东京梦华录》所记宋代汴京即今河南开封情形,可做为清时陕北府谷中元习俗的注解。“取麻、谷之先秀者悬挂门首”,即是“告祖先秋成之意”。  
关于中元习俗的这一方式,还可参考40年代初《潍县志稿》。潍县习俗,中元节前,七月十四夕祀祖先。祭品外,并列麻、谷。祭毕,将麻谷抛向临街屋上。其含义是,“麻为织者所需,谷为耕者所获,以之敬献祖先之前,系告秋成,有象人无温饱之虞”。在辽宁铁岭,七月十三日俗称“麻谷”,胡朴安《中华习俗志》说:“所以名麻谷日者,回时交初秋,新麻新谷咸将退场,盖示不忘死者之意耳。”  
府谷民间也以麻、谷“告祖先秋成”,不同的是,所取方式——“奉于门扃”,挂在门上。  
17.茱萸酒洒重阳门  
九九重阳,登高,佩茱萸,饮酒于高单处。同这一习俗密不可分的,是《续齐谐记》里的神仙故事:费长房学道有成,能施缩地之术,已有其它神异。一天,他对徒弟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有灾,你要带全家人登高山,每人臂上扎一个红布袋,袋里装茱萸。靠着这一番走漏天机的指点,桓景全家躲过了危及性命的大灾难。  
登高、茱萸和酒,重阳节俗的三要素。唐代诗人咏九月九,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写到登高和茱萸;杜甫“醉把茱萸认真看”,言及茱萸和酒。茱萸是味药材,《本草纲目》讲其辛辣芳香,性温热,功用治寒驱毒。晋代《风上记》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言辟恶气,而御初寒”,说的即是这一层意义。  
古人以阴阳论事物,偶数阴、奇数阳,九为最大的阳数。注《易经》的人讲,阳爻为九,阴爻为六。因而又有一说,九为老阳,九而重,阳盛极,阳亢则为灾,需求禳解。并就此以为,茱萸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菊花得四时之气、金水之精,能息风除热。这是着眼于重九阳亢的一种讲解。  
翻开《辽史·礼志六》,能够读到关于东北地域重阳节古俗的记叙:  
九月重九日,天子率群臣部族射虎,少者为负,罚重九宴。射毕,择高地卓帐,赐番、汉臣僚饮菊花酒。兔肝为囗,鹿舌为酱,又研茱萸酒,洒门户以礻会禳。国语谓是日为“必至迟离”,九月九日也。  
重阳节俗的三要素登高、茱萸、酒都触及到了,引人瞩目的是,为了礻会禳,要将茱萸酒洒于门户。为御初寒也好,为禳阳亢也罢,人们把措施落实到自家门前,洒些许桧禳的酒,换得全家安全的心理慰藉。  
此俗并非仅存于史籍里。黑龙江省松花江地域1964年修《宾县县志》,也记载了这一习俗。照搬县志里的话,“邑为辽旧,故犹存此俗”。  
这是另一种思绪,有别于登高躲灾的妙想,——门户洒洒,禳灾门前,自守家门。当然,重阳登高乐悠悠,不会那么繁重;门户洒酒,也是岁时习俗里的快活事。由于,桓景故事只不过谈助而已,禳灾早不是重阳的独一主题了。  
18.冬至门上糯米圆  
有段故事在福建台湾民间传播,故事讲冬至节时门扉上的糯米圆:很久很久以前,两个穷苦人讨饭来到闽南小镇,女儿要留在这里做奴婢。分手之际,父女俩讨来糯米圆,父亲对女儿说:“今日分手,就像糯米圆分红两半,我们就人一半把它吃下吧。待日后团聚时,再吃圆子。”父亲走了,这大上是冬至。女儿盼望等着父亲,义到冬至,她对家主说:“大家都吃国子,门神也该敬敬。”就搓了两枚又大又圆的糯米圆,粘在大门上。她想,父亲不会遗忘分手时的相约,若是看到门上的圆子,会来接她的。花开花落,女儿每到冬至都要在大门上粘两枚糯米圆。四周的人们说,糯米圆意味着团聚和吉利,也学着装点自家的门。由近及远,传为闽南、潮汕和台湾的冬至习俗。  
这段传说关于习俗的解释,只讲了团聚,尚欠周全。  
冬至为民间八节之一,旧时颇受注重,有“冬至大于年”之谚。在福建等中央,“冬至,粉米为丸,祀祖如仪”。此即所言圆子,又称糍、团聚子。  
冬至,一年中昼短夜长的至极之日。冬至过后,便开端昼渐长而夜渐短的过程。因而,古人以冬至为阳生之日。就像出土牛送冬寒一样,人们想象在阳生之日,经过天人的沟通,以达阳气。请看宁波天一阁藏明嘉靖年间刻本《惠安县志》:  
十一月冬至,阳气始萌,食米九,仍粘九于门。凡阳象圆,阴象方。五月阴始生,黍先五谷而熟,则为角黍以象阴。角,方也。冬至阳始生,则为米九以象阳。丸,圆也。各以其类象之。夏至不为节,抑阴也。  
修于清代的几部中央志记载了这一习俗。康熙年间《诏安县志》,“冬至,人家作米团而食,谓之‘添岁’。门扉、器物各以一丸粘其上,谓之‘饲耗’”;乾隆年间《重修台湾县志》,“冬至,家作米丸,谓之‘添岁’,即古所谓‘亚岁’也。门扉器物,各粘一九,谓之‘炯耗’”;道光年间《罗源县志》,“冬至先一夕,捣米粉如玉屑泥,少长聚会搓为丸,次早荐之祖先,粘于门槛,取其圆以达阳气”;光绪年间的《福清县志》,“以粉米作丸,取团聚之义,又粘门楹间,取其圆以达阳气”。  
天人相通,以达阳气,国是信息符号,门扉做了人与大之间的媒介。  
关于冬至,还有一种古老的说法,即所谓“至日闭关”——关闭城门。《易经·复·象辞》:  
先王以致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参看汉代班固《白虎通义》,其《诛伐》篇说:“冬至所以休兵不举事,闭关商旅不行何?此日阳气微小,王者承大理物,故率天下静,不复行役,扶助微气,成万物也。”阳气,太阳之气。承天理物,就是积极主动地去顺应大自然。《初学记》引《五经通义》:“冬至阳气萌发,阴阳交精,始成万物,气微在下,不可动泄。”宜静不宜动,城门要关,行役要上,君王呆在城里不出巡。一切这些,都是为了在寒气已极的时分,扶助刚刚萌发、尚显微小的太阳之气。  
谨闭城门,竟有这样一篇天地大道理,无妨归为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神思遥想。这神思遥想也缀在各家各户的门户,那就是粘米圆,达阳气。  
19.腊月杀鸡:雄著门,雌著户  
送走冬寒,迎接春暖,自古是岁时风俗的重要命题。《后汉书·礼仪中》载,季冬之月“立土牛六头于国都郡县城外丑地,以送大寒”,就是著名的例证。在冬季的第三个月份,以上塑牛,立在城外东北方,表示“送大寒”。这习俗,后来演化为立春之日鞭打春牛的风俗。寒冬腊月,除了土牛送大寒之外,古人还在门户上做文章,杀鸡祭奠门户。东汉应劭《习俗通义》记时俗风气,录下许多习俗史料。“习俗”一词即源自该书。《习俗通义·祀典》载:  
俗说:鸡鸣将旦,为人起居;门亦昏闭晨开,扦难守固;礼贵报功,故门户用鸡也。  
《青史子》书说:“鸡者,东方之壮也,岁终更始,辨秩东作,万物触户而出,故以鸡祀祭也。”  
太史丞邓平说:“腊者,所以迎刑送德也,大寒至,常恐阴胜,故以戌日腊。戌者,土气也,用其日杀鸡以谢刑德,雄著门,雌著户,以和阴阳,调寒暑,节风雨也。”  
以门引文,三条资料各言其说。第一条为东汉时民间的说法。雄鸡啼晨,大门傍晚关闭早晨开启,以这时间方面的类似点做为中介,阐明“门户用鸡”。第二条引《青史子》,将鸡归为“东方之牲”,也同雄鸡司晨相关;旧岁的终了,新岁的开端,在于太阳东升,“万物触户而出,故以鸡祀祭”。第三条,录汉代邓平之语。古人以暑为阳,寒为阴。大寒之时,人们不希望阴气过于旺盛,所以先择属戌的日子举行腊祭典礼。地支十二,戌属土。在腊月的成日杀鸡,意在送走刑杀之气,迎接将至的春气。由于,十二地支中西属金,金主刑杀,而鸡为西的属相。古人置信,在这特定的日子里,杀雄鸡悬于大门,杀雌鸡悬于房门,能够“和阴阳,调寒暑,节风雨”,求得来年风调雨顺。杀鸡悬于门户的习俗,因阴阳五行说的掺入,益显得颜色神秘,并构成不尽相同的解释。但是,归根结蒂,这一习俗所表现的,是漫长冬日里关于春天的热望。对此,《安定御览》卷二九引裴玄《新语》,讲得较为直白:  
正朝,县官杀羊,悬其头于门,又磔鸡副之,俗说以厌疠气。玄以问河南任君,任君曰:“是月也,土气升,草木萌动,羊吃百草,鸡啄五谷,杀之以助生气也。”  
不只杀鸡还杀羊,羊头也高挂在门上。为的啥?只四大地复苏,草木将萌生。杀一只吃草的羊,再杀一只啄谷的鸡,人们希望以此表示对自然界的一种干预,以此意味关于春天生发之气的扶助。说得而直白一点:协助春的气息壮大起来,尽快挤掉冬寒。  
作为一种习俗,东汉之际磔鸡祭门时在冬季的最后一个月;传至魏晋,这项岁时活动逐步融入年俗,《晋书·礼志上》:  
岁旦,常设苇茭、桃梗、磔鸡于宫及百寺之门,以禳恶气。  
岁旦即新年第一天。新年伊始,门上悬苇索、桃人,还要杀鸡祭门禳恶气。《南齐书·魏虏传》记北方民俗:“腊日逐除,岁尽,城门磔雄鸡,苇索桃梗,如汉仪。”这反映了习俗的传播。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也言及新年时磔鸡祭门的古俗,并特别讲到雄鸡、鸡头、东方在这一习俗中的含义:  
古者,正旦,磔雄鸡祭门户,以辟邪鬼。盖鸡乃阳精,雄者阳之体,头者阳之会,东门者阳之方。以纯阳胜纯阴之义也。  
鸡啼拂晓,使古人感到它是同东升的朝阳相关联的动物,因此视它为太阳鸟,为阳精之禽,如《安定御览》引《春秋说解》:“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炎上,故阳出鸡鸣,以类感也。”人们说,鬼魅昼伏夜出,惧怕太阳,惧怕光明,是阴邪之物。故而,古人在新年第一大,“磔鸡祭门户,以辟邪鬼”,置信此举可使新一年避开恶气邪鬼的烦扰。  
20.岁末门前景色线  
经春历夏,由秋而冬,时序走到岁末的门前,展示年俗的景观。  
这是冰冷的日子,“腊七腊八,冻死俩仁”,人们过腊八节。好像闽台等地冬至糯米圆粘门扉,以达阳气的习俗,河北等地习俗,腊八粥煮成,要在门环等处“涂粥少许,以禳不祥”。记载这一习俗的,有1934年河北《万全县志》。  
腊月初八,八种米料煮粥,各地习俗皆然。陕北一些中央的腊八风俗,外加门户的文章。《宜川县志》记:腊八节“晚置木炭、冰块于门之左右,谓黑白虎守门,以警鬼魅。”木炭色黑,称为“黑虎”,冰块色白,称为“白虎”。一左一布置十门口,就说有此二“虎”把门,鬼魅不敢靠近。冰、炭本不相容,古人却能将两个极端之物结成对子,布置到门前站岗。这真实能够说是思想的大手笔。  
黑虎白虎,门前的静物;同时还有活剧在门前演出,从一进腊月直演到元旦。清乾隆年间《奉贤县志》说:腊月初一日,“乞人始偶男女傅粉墨妆为钟馗、灶王,持竿剑,望门歌舞以乞,亦傩之遗意”。  
傩,古人驱赶瘟疫的典礼。《后汉书·礼仪志》已有细致记载,皇宫举行大傩以逐疫,要选一百二十个童子,红布蒙头,身着黑衣,每人手持一个拨浪鼓。还有人戴上熊皮面具扮做方相氏,有人装扮成了二神兽容貌。大傩典礼上,人们手举火炬,狂喊着,狂舞着,做着驱疫出门的动作,“送疫出端门;门外驺骑传炬出宫,司马阙门门外五营骑士传火弃洛水中”。  
《论语·乡党》有曰:“乡人傩”。傩本民间古风。由敦煌遗书可知,唐代民间仍兴此俗。敦煌写卷《儿郎传》随:“圣人福缘重,万古难传匹。剪孽喊不残,驱傩鬼无失。东方有一鬼,不许春时出。西方有一鬼,便使秋天卒,南方有一鬼,两眼赤如日。北方有一鬼,浑身黑如漆。四门皆有鬼,擒之不遗……”驱傩总是重门户,“四门皆有鬼,擒之不遗一”,就是声音要把鬼怪逐出门去。  
到了清代,这些被称为“跳钟馗”或“跳灶王”。清代《清嘉录》:“丐者衣怀甲胄,装钟馗,沿门跳舞以逐鬼,亦月朔始,届元旦而止,谓之跳钟馗。”清代《土风录》:“腊月丐户装钟馗灶神,到人家乞钱术,自朔日至二十四日止,名曰跳灶王。”不管是标以钟馗还是灶王,同用一个“跳”字。“跳”正概括了傩舞的形态。  
而在宋代时,这称为“打夜胡”。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十二月》:“自入此月,街市有贫丐者三五人为一队,装神鬼判官、钟馗小妹等形,敲锣占鼓,沿门乞钱,俗呼‘打夜胡’,亦驱傩之意也。”以此与清代的“跳灶王”相比,驱傩阵容里的灶王,当是后增的。大门小户前的这一通扮演,使皇宫里的逐疫大傩提高至千家万户,原先的主角方相氏改为民间所熟习的钟馗及灶君。值得留意的是,《梦粱录》同时也记载了当年宫中的状况:  
禁中除夜呈大驱傩仪,并系皇城司请班直,戴面具,着绣画正色衣装,手执金枪、银戟、画木刀剑、五色龙凤、五色旗帜,以教乐所伶工装将军符使、判官钟馗、六丁六甲神兵、五方鬼使、灶君土地、门神户尉等神自禁中动宣扬,驱祟出东华门外,转龙池湾,谓之“埋祟”而散。  
所扮神祗鬼使,比汉宫傩仪角色要多,反映了习俗在传袭过程中的增饰。逐疫的主题也被淡化得似有似无,融在了“埋祟”之中。但是,有一个方式没有改动,这就是驱出门去——一座大门,不只表示空间范畴,而且代表了超空间的意义,即把瘟疫把邪祟从生活中扫除洁净。这是在辞旧岁之际,关于新年的祝愿。  
腊月之后是新春。习俗会沿着岁时的刻度,走向千门万户,开端新一轮的流转。一道又一道门前景色,表现着一代代中国人对旧的因循,对新的希望。  
五、宾县饮食风俗  
1、酱炖泥鳅鱼:民间有“天上斑鸠,河里泥鳅”的美谚。营养成分:泥鳅鱼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2、白斩鸡:始于清代的民间酒店,因烹鸡时不加调味白煮而成,食用时随吃随斩,故称“白斩鸡”。  
3、新甸烧鸡:烧鸡颜色深,为老红色,肉质酥烂,易于咀嚼,口味纯粹、醇厚,老味更足。  
4、庆红拌生鱼:由多种配菜凉拌制造,拌出的生鱼,爽口不腻,鲜嫩可口。  
5、羊杂汤:是一道菜品,制造原料主要有羊肉、辣椒油、胡椒面、盐等,汤汁发白,肥而不腻,无膻味。  
六、宾县著名景点  
1、大顶山景色区  
大顶山景色区海拔高度464米,山峰挺拔峻峭,山上终年云雾旋绕。山的正面朝北,两块巨石腾空直下,交叠成“人”字,构成百丈悬崖,吊在山腰,象一幅翻开的蚊帐,故此处被人们称作“帐子门”。帐子门左侧50米处,有一大洞,自然天成,洞口黝黑,深不可测,无人敢进,出口通往何处,无人能知。  
山的左上侧还有一小峰,高百米,全部由巨石自然垒成,状似一只侧卧的赖哈蟆,故又被称作“哈蟆石”,传说中,大顶山的主峰由一只天鹅化成,因赖哈蟆想吃天鹅肉,而遭雷击,在此化成“哈蟆石”望天兴叹。“哈蟆石”的正面为大顶山主峰,大顶山主峰建有城墙,现存城门一座,为安定军抗击清军时所建。大顶山底至山脚建有上、中、下三寺,目前中寺和下寺尚有遗址。  
相传,有一得道高僧在中寺隐住,每日吃斋念佛,油盐不缺,原来寺前有一巨石,上有一眼,每天流出一定量的油盐供高僧食用,这块石头被人们称为“油盐罐”。后有一贪婪财主发现了这个机密,就偷偷地拿着斧头、凿子去打这个油盐罐的泉眼,希望它能多流出一些油盐拿去卖钱,但自从被凿后,“油盐罐”什么也没再流出来,高僧悄然隐退,财主什么也没得到,中寺自此没落。但寺前尚有水库明澈、修竹挺拔、溪水潺潺、大片的果园和茶园飘香,这里产的茶叶以自然幽香而出名遐迩。下寺也以盛产清茶而出名,茶园面积400多亩,山脚有水库,可供垂钓,每到新茶上市时节,到中寺、下寺购茶车辆不绝于道,是旅游、观光的理想场所。  
2、龙珠二龙山滑雪场  
龙珠滑雪场位于二龙山景色区,距哈尔滨东郊60公里,占空中积78万平方米,龙珠集冬季滑雪与四季度假于一身,融时髦休闲精髓与原始风光为一体,是平民化的新一代滑雪场。餐饮/住宿/购物雪场左近有龙珠宾馆、贵宾酒店等高档宾馆,规范间费用在200~300元,还有青年公寓,20元/床;雪场内有中、西餐厅可供选择,当地特征菜有山野菜、二龙湖野生鲢鱼等。交通滑雪场专线巴士:哈尔滨市区每周五、六、日有班车直达滑雪场,费用50元/人(含雪场门票),乘车地点与发车时间为:新世界酒店(8:30)、新加坡酒店(9:00)。其他时间前往需提早预定咨询,咨询电话:0451-82309772、57908008自助出游:1、哈尔滨火车站动身:在哈尔滨站对面的龙运长途客运站乘前往宾县的巴士,至二龙山山门下车,转乘7路小巴(2元)或三轮厢式摩托车(2元/人)直达龙珠二龙山滑雪场。2、哈尔滨客运东站动身:在客运东站(三棵树汽车站)乘坐哈尔滨至宾县客运车在二龙山山门下车(12元/人),然后转乘7路小巴(2元)或三轮厢式摩托车(2元/人)到龙珠二龙山滑雪场,全程约1小时30分。门票/开放时间雪场门票:10元/人滑雪:180元/2小时;260元/半天;320元/全天。雪具出租:滑雪板180元/对/2小时;滑雪服40元/件/2小时。游乐设备:雪地摩托100元/10分钟;马拉雪橇30元/圈;雪地越野车20元/圈。滑雪教练:100~600元不等。  
3、庆华古山寨遗址  
庆华古山寨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新立乡庆华村城子屯北200米的北冈南坡上,是战国至汉代时期的古遗址。宾县庆华古山寨遗址今年被列入国度级文物维护单位,在2013调查间,哈市社科院院长鲍海春在此处发现了稀有的云纹陶片。据专家引见,云纹纹饰是两千多年商周至战国两汉时期的典型纹饰,为贵族所运用。  
遗址呈椭圆形,城周长约650米。1985年8—9月开掘,清算出房子2座,灰坑、窖穴各1个,出土各类器物300多件,以陶器为主,还有铜器、骨器、石器。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发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依据黑龙江流域博物馆研讨员、市社科院特邀研讨员邓树平的研讨,庆华古山寨遗址是橐离国王城。他说:橐离国是我省境内第一个有较为翔实文字记载的中央性政权,始建于西周前,是由我国东北少数民族北夷橐离人树立的王国。关于这个国度的记载,最早呈现于王充的《论衡》中。依据《论衡》和其他史书的记载,相关学者们破译了其中的重要记叙。  
依据文献记载,北夷橐离国国王的侍婢忽然无故怀孕,国王大怒,要杀她。侍婢对国王说:“有一个像鸡蛋大的气团突如其来,进入我的怀中,所以才有的身孕。”后来,侍婢产下一个叫东明的男孩。被丢弃在猪圈里,结果,猪用嘘出的热气给其取暖御寒。国王疑心是天生之子,便命令那个侍婢抱回来哺育。东明长大后,擅长射箭,国王惧怕他夺权,想加以谋害。东明逃走,逃至掩水(今松花江东流段)被阻挠了去路,于是东明以弓击水,鱼鳖浮出聚成一座桥。东明一走过这座桥,鱼鳖就立刻解散,追兵被阻挠在江的另一边,东明得以脱险,南逃到土著夫余地域兼容了夫余土著后而树立了夫余国。辽宁著名学者王绵厚先生和黑龙江省考古研讨所已故著名考古专家张泰湘先生均分歧以为,庆华古城即属于是古橐离国王城。  
此次在庆华古城内调研时发现的云纹陶片,更成为此处古城是古橐离国贵族寓居之地的力证。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发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4、花乐山  
花乐山景色区位于宾县东部,间隔哈市120公里,车程在2小时左右,沿途可欣赏东北田园风光。这里是集旅游、休闲、个性参与、回归野性于一体的休闲旅游胜地,是哈市近郊游最具有个性的休闲场所,也是哈市最大的自驾游和户外运动指定场所。  
抵达花乐山后,踏过香水桥即进入景色区,向海拔698米的主峰“灵芝峰”进发,沿途会看到卧狮岩、麒麟岩、增寿台、万寿台、菊花台、仙人洞等20多处奇迹,仙人洞内自然构成的滴水观音石像活灵活现。还有多处树立在林间、充溢个性的休闲场所和自驾车营地,游客能够躺在荡椅上小睡或支起帐篷,和朋友们一同分享野外休闲露营的乐趣。返回的途中则可坐着农家马车下山。上山和下山的道路上有吊桥、梅花桩、网桥等,更增加了文娱性和刺激性。在山脚下,游客可以欣赏到大片婀娜多姿的白桦林、刺五加园、人参园和木耳消费基地等,在“风缘”中有山鸡、野猪的养殖园。在山脚下的“鹿苑”中,能够和200多头梅花鹿近间隔接触。  
在这里您能够体验到各种水上文娱应战项目及河塘捉泥鳅、冷水鱼垂钓、森林“偷”鸡、穿越野猪林、参园探宝、梅花桩历险等野性活动。在有“小五大连池”之称的水塘中,锦鲤活泼,荷花怒放,游客在垂钓休闲之余,能够在池塘边的“钓鱼台”长廊中品味共同的“铁锅炖鱼”、“药膳山鸡锅”等特征美食。登山的过程中沿途共有个景点,同时配有个性的文娱活动,比方走梅花桩、走网桥等等,改动了以往一味单调登山,让大家在登山的过程中,充沛感受参与的乐趣和团队协作的力气。抵达山顶“灵芝峰”时,让您真正体验到一览众山晓的觉得。在下山的途中,能够看到稀有的“石菊花”和“草瀑布”遍及山野,夏季是“石菊花”怒放的时节,火红的“石菊花”争相怒放,“草瀑布”则愈加秀美、气势磅礴,令人心矿神怡。“仙人洞”里的墙壁上宛如端坐着观音菩萨,栩栩如生,令人惊叹自然界的神奇。下山时假如您走累了,还有特征的马车带您返程。沿途能够领略更多的是形态万千的古树和婀娜多姿的白桦林,还有多处树立在林间充溢个性的休闲场所和自驾车营地,在那里您能够躺在荡椅上小睡一会或支起休闲露营的帐篷,和朋友们一同分享野外烧烤的乐趣,带您真正回归自然。  
5、吉华短命山滑雪场  
哈尔滨吉华滑雪场位于宾县的宾西国度森林公园,距哈尔滨46公里,是黑龙江省SSS级旅游滑雪场。雪场四面环山,天文位置优越,冬季雪量大、雪质好、雪期长达150天。吉华短命山滑雪场方案开发初、中、高级雪道及儿童雪道、U型槽、猫跳等各类雪道15条,现已开放8条雪道,总长度30公里,其中最长雪道长度为2300米,初级雪道宽度为100米,是初滑者最佳滑雪场地。  
6、黑龙江宾县二龙湖国度湿地公园  
黑龙江宾县二龙湖湿地公园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松花江南岸的宾县县城西南6km处。天文坐标为北纬45°41′59.8″~45°44′36.6″,东经127°23′33.9″~127°27′48.3″,东西长5.44km,南北宽4.90km,总面积为1286.3hm2。  
黑龙江宾县二龙湖是2012年经国度林业局审核批准成立的国度级湿地公园,湿地公园范围是东以环湖公路与南阳村相邻,西以泄洪渠与二龙村、永乐村、二龙山家眷区相邻;南以第一山脊线接二龙山林场,北以环湖公路邻二龙山村。  
二龙湖湿地公园水域面积较大,以湖泊和沼泽为主,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泥炭土、众多土和水稻土,湿地率高达75.63%。二龙湖湿地公园野生动物资源比拟丰厚。公园内环境复杂,既有大面积的湖泊和沼泽,又有小面积草甸及森林,充沛表现出野生动物栖息生境的多样性。由于公园内水域面积较大且水资源充足,吸收了各种在森林和草地上筑巢繁衍的鸟类前来寻食;一些大型的哺乳动物也常游荡于二龙湖岸边栖居、寻食和饮水,同时公园内的积水湿地和小面积森林也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因而,二龙湖湿地公园的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和鱼类的品种较多,种群数量大、散布范围广。  
依据调查标明,目前公园内散布有野生动物30目78科279种,其中,有鱼类4目10科49种;两栖类2目5科8种;匍匐类2目3科7种;鸟类16目46科181种;兽类6目14科34种。国度Ⅰ级重点维护动物有东方白鹳,国度Ⅱ级重点维护动物有黑熊、猞猁、黄喉貂、青鼬、马鹿及鸳鸯等30种,是哈尔滨地域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局部。  
黑龙江宾县二龙湖国度湿地公园属于长白山脉张广才岭西北部小岭的余脉,植被属长白植物区系。二龙湖国度湿地公园有高等植物364种,从属于64科183属。其中蕨类植物4科5属7种,占湿地公园总科数的6.25%,占总属数的2.73%,占总种数的1.92%;种子植物357种,占湿地公园植物总种数的98.08%,从属于60科178属,分别占湿地公园科、属的93.75%和97.27%。在湿地公园内散布的优势科有菊科、禾本科、毛茛科、蔷薇科、百合科、伞形科、唇形科、石竹科、莎草科、蓼科以及豆科,这11个优势科所含植物种数占全区种子植物种数的60.22%。  
黑龙江二龙湖湿地公园区域内生态系统主要有河流湿地、草本沼泽湿地、灌丛沼泽湿地、库塘湿地和其别人工湿地等多种湿地共同组成。二龙湖湿地景观漂亮、湿地多样性高,湿地水体未收污染,可以发挥湿地的生态功用作用。二龙湖湿地公园,不只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维护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二龙湖的水源修养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开展发挥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  
7、宾县香炉山  
黑龙江香炉山森林公园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总面积1136公顷,距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市区80公里。香炉山景色区是以山岳、森林、水体和冰雪等自然景观为主体,集旅游、度假、冰雪、文化文娱为一体的休闲旅游胜地。  
香炉山森林公园地处长白山系张广才岭余脉,森林掩盖率达98%。公园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山峦叠嶂,沟谷纵横,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培养了香炉山共同的地型地貌。主峰卧佛顶为公园最顶峰,海拔798米,远远望去山顶恍如横卧酣眠的佛身。2015年香炉山自然卧佛取得世界纪录协会颁发的"世界上最大的红松阔叶林自然卧佛"的世界纪录认证。  
香炉山公园具有丰厚的植物资源,依据实地调查及剖析统计,园内共有维管植物539种,其中国度Ⅱ级维护植物5种。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使之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其中国度一级重点维护哺乳动物1种、国度二级重点维护动物两种、国度二级维护鸟类22种。  
位于山脚谷底的溪水十八湾,总长度5000米,溪流蜿蜒回旋,水随山形,溪中怪石横陈,石头上遍及青苔,谷中空气潮湿清爽,富含负氧离子,谷过悬崖峭壁屹立,优美与粗旷调和共存。春季溪流与冰川共存、夏季青苔遍及蓝蝶追逐飞舞、秋季金黄与火红相间,绚烂的秋叶与溪水共同构成了一副绝色秋画、冬季雪蘑菇随处可见,似乎童话王国普通。  
宾县与哈尔滨间隔较近,抗日战争时期曾是中共北满分局机关所在地,陈云等指导同志曾在此办公和寓居,指导土改和剿匪斗争,为人民解放战争的成功、红色政权的稳固和开展,树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香炉山复杂的地形与临近县城的天文位置使其成为驻扎和游击战的绝佳选择,著名的抗日将领赵尚志曾在香炉山茂密的丛林中组织狙击战,大山深处曾经是701军工厂的荫蔽区。深沉的红色文化为香炉山森林公园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千山一碧0暖,一水相依伴暑寒。黑龙江香炉山森林公园犹如秀雅的少女,依偎在松嫩平原的环抱中,以她迤逦的山水魅力,丰厚的文化遗址,多彩的人文景观,静待您的到来。  
平坊镇:宾县辖乡。1946年设合孝区,1949年更名十一区,1955年复合孝区,1958年建平坊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2公里。面积111.9平方公里,人口1.4万。辖合孝、平坊、南华、共和、合胜、科研、石洞、民兴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玉米、大豆。  
8、短命国度森林公园  
短命国度森林公园是1993年经原国度林业部批建的国度级森林公园,于2005年9月经黑龙江省疆土资源厅批准建立的省级地质公园,2006年被国度旅游局核准为国度AAA级旅游景色区,总占空中积2483公顷,其中中心面积为805公顷。  
短命国度森林公园地处哈尔滨市东南45公里处,东连巍峨的张广才岭,南托金源故地阿城,毗连二龙山国度AAAA级旅游景色区。从市区动身,沿哈同高速前行30公里至宾西镇后,沿短命路前行15公里即可抵达。  
短命国度森林公园属温带大陆性季习尚候,春季多风少雨,干旱,风沙大,多西南风,风力最大可达7-8级;夏季暖和潮湿,气候温和,水热同季,阳光充足;冬季最大冻土层为180cm;年均匀温度为3.2℃,最高温度为36.1℃,最低温度为-37.7℃,年降水量为550-650mm,年日照时数为2700小时,年≥10℃的活动积温为2200-2600℃,无霜期为130天左右。  
短命国度森林公园的森林掩盖率为95%,园区内植被属小兴安岭---老爷岭植物区系,张广才岭西坡植物亚区,共有各种野生植物860种,并散布有黑龙江省60%的乔灌木藤本乡土树种。另有各类野生动物200余种。  
短命国度森林公园属长白山系,张广才岭西坡余脉,是平原向山地过渡的低山丘陵区,地势南高北低,最高海拔600m,相对高差200m,山地坡度在12-40度之间,阴坡多峻峭,阳坡岩石多暴露,构成石砬子,岩石多为花岗岩和硅酸质岩,由于亿年冰雪融冻、风化剥蚀、重力坍塌作用腐蚀后,构成了形象石景观。  
短命国度森林公园具有极端共同的优势,主要表如今:  
(1)天文位置佳:短命国度森林公园是哈尔滨市最近、自然景观最共同的一处自然森林公园;  
(2)自然资源好,景点共同,四季皆宜:春季采摘山野菜,看满山的红杜鹃;夏季避暑度假,悠闲垂钓;秋季观五花山色,采各种野果、蘑菇;冬季滑雪、戏雪。极具东北森林公园的代表性。  
(3)丰厚的地域文化:短命国度森林公园是金上京会宁府(白城)通往五国城(依兰)的交通要道,是古来兵家征战的军事要塞,这里有许多辽金争战时的传说。古老的短命山,不但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美好的神话故事,而且也孕育了纯粹的民俗文化。  
宾西镇:宾西镇位于宾县最西部,东邻居仁、英杰,南、西与阿城交界,北靠永和。驻地宾西街,距县城27公里。辖12个村,109个自然屯,总面积为204.1平方公里,晤民6734户,3.2万人,汉族占95%以上,其他为满族、朝鲜族。宾西镇旧名"蜚克图",在蜚克图河东岸。蜚克图是满语草木丛密,含狼窝之意。元时期为东路的鹿鲁吉站,明朝设蜚克图卫,清朝设蜚克图站。  
9、英杰旅游景区  
宾县英杰景色区自年初开端谋划以来,经屡次会商、踏察、规划、论证,现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掀起了开发建立的热潮。该景区规划总面积30平方公里,历史文化内涵深沉,山水风光引人入胜,自然资源十分丰厚,具备打造高规范旅游景色区的得天独厚条件。规划应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依托景区内自然及人文资源,以宾县融兴房地产开发公司为投资主体,依照国度AAAA级旅游区各项规范,停止全面开发建立,构成集风光欣赏、休闲度假、历史教育、乡村新居、旅游地产、农民增收六位一体的综合示范性区域。2011年主要建立内容:一是区内迁出居民的住宅新区、别墅区、旅游宾馆及游客中心等6.4万平方米;二是对猞猁河沿岸环境停止综合管理,展开绿化美化;三是停止特征景点建立,包括标志性景区大门、抗联遗址、土匪窝遗址、日军营盘遗址等;四是道路、停车场等相关根底配套设备建立;五是营造宣传气氛,出版《砬乡风情》景色配诗画册及《猞猁河之歌》综合文集,已完成初稿,待审定后正式印刷。该景区估计总投资3亿元,2011年方案完成投资1.8亿元。宾县已成立了英杰景色区开发建立指挥部,选派精干人员现场谐和指导,保证各项建立工作有序停止。  
作为宾县知名景色旅游景区,英杰景色区自起建至今,不断遭到省市各界关注和等待。景区位于宾县西南部,占空中积48000亩,距哈尔滨市60公里,距宾县县城27公里。坐落在山、水、田、园、林、绿中,风光秀美,交通便利,自然生态资源丰厚。  
自驾车线路:哈尔滨-哈同高速-宾县出口-二龙山方向-英杰温泉小镇  
交通:从哈尔滨动身,走哈尔滨——同江高速公路,在宾洲出口下高速,进宾县县城方向左拐,有景区指示路标。前行8公里路左侧有一写有“英杰景色区”门楼,志、转弯入门再前行12公里即抵达温泉酒店。  
10、哈尔滨二龙山旅游景色区  
黑龙江宾县二龙湖湿地公园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松花江南岸的宾县县城西南6km处。天文坐标为北纬45°41′59.8″~45°44′36.6″,东经127°23′33.9″~127°27′48.3″,东西长5.44km,南北宽4.90km,总面积为1286.3hm2。  
黑龙江宾县二龙湖是2012年经国度林业局审核批准成立的国度级湿地公园,湿地公园范围是东以环湖公路与南阳村相邻,西以泄洪渠与二龙村、永乐村、二龙山家眷区相邻;南以第一山脊线接二龙山林场,北以环湖公路邻二龙山村。  
二龙湖湿地公园水域面积较大,以湖泊和沼泽为主,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泥炭土、众多土和水稻土,湿地率高达75.63%。二龙湖湿地公园野生动物资源比拟丰厚。公园内环境复杂,既有大面积的湖泊和沼泽,又有小面积草甸及森林,充沛表现出野生动物栖息生境的多样性。由于公园内水域面积较大且水资源充足,吸收了各种在森林和草地上筑巢繁衍的鸟类前来寻食;一些大型的哺乳动物也常游荡于二龙湖岸边栖居、寻食和饮水,同时公园内的积水湿地和小面积森林也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因而,二龙湖湿地公园的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和鱼类的品种较多,种群数量大、散布范围广。  
依据调查标明,目前公园内散布有野生动物30目78科279种,其中,有鱼类4目10科49种;两栖类2目5科8种;匍匐类2目3科7种;鸟类16目46科181种;兽类6目14科34种。国度Ⅰ级重点维护动物有东方白鹳,国度Ⅱ级重点维护动物有黑熊、猞猁、黄喉貂、青鼬、马鹿及鸳鸯等30种,是哈尔滨地域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局部。  
黑龙江宾县二龙湖国度湿地公园属于长白山脉张广才岭西北部小岭的余脉,植被属长白植物区系。二龙湖国度湿地公园有高等植物364种,从属于64科183属。其中蕨类植物4科5属7种,占湿地公园总科数的6.25%,占总属数的2.73%,占总种数的1.92%;种子植物357种,占湿地公园植物总种数的98.08%,从属于60科178属,分别占湿地公园科、属的93.75%和97.27%。在湿地公园内散布的优势科有菊科、禾本科、毛茛科、蔷薇科、百合科、伞形科、唇形科、石竹科、莎草科、蓼科以及豆科,这11个优势科所含植物种数占全区种子植物种数的60.22%。  
黑龙江二龙湖湿地公园区域内生态系统主要有河流湿地、草本沼泽湿地、灌丛沼泽湿地、库塘湿地和其别人工湿地等多种湿地共同组成。二龙湖湿地景观漂亮、湿地多样性高,湿地水体未收污染,可以发挥湿地的生态功用作用。二龙湖湿地公园,不只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维护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二龙湖的水源修养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开展发挥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  
11、中共北满分局原址  
黑龙江省红色旅游景点,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文物维护单位。位于教育局院内,历史文化类旅游景点。该原址为四阿式砖瓦构造,东西长15米,南北宽7.5米,建筑面积112.5平方米。正面门额上方悬挂着邹家华同志题写的“中共北满分局原址”牌匾,室内保管有陈云同志当年从事反动活动的照片、材料及用过的办公桌、壁炉等一大批宝贵反动历史文物。  
12、以哲公园  
位于宾县城区西南出口,主题公园类旅游景点。哈尔滨红色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占地3万平方米,1993年建王以哲将军留念馆,其前身为1952年树立的宾县烈士陵园。王以哲原名蓬峤,字鼎芳,1896年生于宾县,1922年保定军校毕业,是东北军中与我党联络最早、最亲密的主要将领之一,是张学良将军与红军协作的密切助手。王以哲历任东北陆军步兵第十九师中将师长兼第七旅旅长、六十七军军长等职务。在根除亲日派“扬常事情”中,王是参与者之一,并指导了“夜袭挑马渡”、“榆关之战”等著名战役。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指迷居士QQ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