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龙什台的传说
二龙什台是蛮汉山的主峰,海拔2305米,这里奇峰叠翠,泉水叮咚,气候氤氲,一片平和的现象。主峰两侧,横卧着一金鸡状的山丘,人称金鸡岭,它和主峰遥遥相望,大有相恋之情,给人们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在这座山里住着两户人家,他们都以打猎为生,一家有一个男孩,名叫白桦,生得高大挺拔,非常俊秀。另一家有个女孩,名叫灵芝,长得如花似玉,非常聪明。俩人固然住得近在天涯,但很难见面。这一天俩人外出打猎,在二龙什台山上相遇,一见钟情,就谁也离不开谁了。俩人相依为伴,迎来送往非常甘美,他俩的爱情很快被灵芝的监护人——深山老怪大蟒蛇窥视到眼里。他早就对灵芝姑娘的姿色垂涎欲滴,想霸占她。他原本看守得很紧,怎样也没有想到灵芝会与白桦相恋,嫉恨的不得了。一怒之下,他把灵芝姑娘给-起来。白桦一日不见灵芝姑娘如隔十年,生活中不能没有她。这灵芝终究到哪里去了呢?他比比皆是地找。找哇找,不断找得白了头,还是找不见灵芝。他这一找不要紧,也忙坏了大蟒蛇,他囚禁着灵芝姑娘东躲西藏。大蟒蛇感到这样持久下去也不是方法,于是他想出了一条毒计,用魔法把白桦变成一棵树,这样就不能再动了。白桦不能移动了,可他不死心,整天撕心裂肺地呼喊:灵芝,你在哪里?从此金鸡岭日夜不停地回荡着白桦的呼喊声。
灵芝姑娘被大蟒蛇囚禁在人找不到的山崖上。她固然身受困但心不死,日日夜夜想念着情人白桦,期盼白桦有朝一日能来救她。可她哪里晓得万恶的大蟒蛇将白桦变成了一棵树,他俩近在天涯只能听到白桦的召唤声,却见不到情人的面。她痛苦万分,把心血和眼泪都流干了,身子化成一块石峰屹立山间。人们说这是灵芝姑娘在张望白桦呢。
二、凉城节日民俗
(一)元宵节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古称“灯节”,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元宵”之称来自道教,道教信仰天官,地官,水官三帝君,称之为“三元”,意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把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初一定为上中下三元日,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一为下元,上元天官赐福,夜是宵,故称元宵。
农历正月十五,凉城县街头巷尾呈现出节日氛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年事活动这时才真正进入了集体活动的最高潮。元宵节前后,城乡大闹红火,尤以城关镇为甚。正月十四晚上,秧歌队在街道踩街,秧歌的方式有高跷、车子灯、龙灯、跑旱船、跑驴、抬阁、挠阁,近几年又有了彩车等,沿途各点设旺火堆,每到一旺火堆,则大扭一番。秧歌队以县直单位为主,也有乡镇的,他们雇请鼓乐,吹吹打打,,繁华特殊。十六这天晚上,各家鼓乐会于十字路口轮番吹奏,称对台。如今在政府门前广场,对台时要把自家的本领全拿出来,方可压倒对方。近年元宵节时,由凉城县文化局举行花灯展览,所展灯笼有篮篮灯、白菜灯、西瓜灯、娃娃灯等。也有用玻璃精制而成的宝塔灯、宫灯、走马灯等,不一而同。灯笼下吊灯谜,人们或观赏彩灯,或凝神思猜灯谜,一经悟出谜底,顿时喜笑颜开。观者摩肩接踵,欢声笑语,其乐无量。凉城县政府也会在广场放烟花炮竹、各种烟花图案竞相在天空中绽放,活动不断会持续到后半夜。
(二)二月二
传说农历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这一天农民用草木灰从门外不断到厨房,再环绕住水缸,撒上一条灰线,称为“引龙回”,由于到了二月二,正值春暖花开,大地复苏,各种昆虫也同时复生,而这个引龙回的意义,一是请龙王回来,行云播雨,祈求农业歉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精,龙来了,百虫退,有益于人身安康和作物生长。
凉城县是汉族为主体的地域,这里有较为完好的龙抬头风俗。每值二月二,农民们拂晓即起,将硬币放入水桶内,再去挑水,将水和硬币一同倒入瓮中,称作“引钱龙”,传说这样能把龙引进屋里,能够招财进宝。这一习俗饱含着农民祈雨避旱,盼望风调雨顺的良好愿望。同时,这一天还有“吃折澄”和剃头理发的习气。大人小孩多选择在这一天剃头称“剃龙头”,有望子成龙的理念。
刚过二月还要忌几天针,初三四做针线怕贼掂记。
(三)清明节
在阳历每年的四月五日前后,是我国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万物生长,清洁而明净,故称之为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播的大好时节。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地道的节气又有所不同,二十四节气中俗演为节日的只要清明,再加上寒食节并入其中,清明节便成为一个重要的民间年节节日,在清明节日里,有禁火、扫墓、踏青、荡秋千、插柳等一系列习俗活动,因而,这个节日中既有祭祖扫墓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乐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征的节日。
扫墓风俗在中国来源很早,在西周时已有祭墓之俗。秦汉以后,把扫墓看得很郑重,如有因罪判刑者,不可上坟祭扫的礼俗。唐代,拜扫之风从达官贵显到庶民百姓都已非常盛行,并将拜扫的日期定为寒食节。
寒食节据晋地民间传播是留念晋国介子推的节日。春秋时,介子推輔佐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一次,他们迷路于山中,饥饿中介子推曾割下本人大腿上的肉供重耳充饥。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即位,为晋国公,在封赏功臣之时,独独忘掉介子推。介子推与母亲一同隐居绵山。晋文公为逼介子推出山受封,便放火烧山,介子推抱树死于火中,文公为留念他,下令制止在他死亡天生火做饭,以后相沿成俗,叫寒食禁火。
清明这天,无论城乡,家家祭扫,以寄予一种哀思,农民还把彩布剪成指头大小的圆片,用枳芨棍儿隔开,做成蓝天白地中间岁数的“清明串串”,缝在孩子们的衣肩上,以示驱病镇邪,长寿安康。寒食节这天还要蒸寒燕儿,用小块面团捏成小鸟状,扎在树枝上,插在屋顶上。
。
(四)四月八
四月八,奶奶庙上闹红火。相传四月八日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华诞,听说他在出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又有九条龙喷香水,给他浴身,后来人们在四月八用清水洗佛像,以留念其华诞。麦胡图的人们是在东山脚下海流素太奶奶庙举行庙会,庙会上有烧香念佛的,有做买卖的,有唱戏的,大多数人都去大井上拣石头,拣上长的意味着未来生小子,拣上扁的生女子,局面非常繁华。
(五)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这一天的因由是祭奠屈原。屈原是战国时著名的爱国诗人,曾任楚国佐徒,因力主抗秦救国,遭奸佞谗害,而被顷襄王削职逐放。公元二七八年秦攻破楚都,屈原忧愤交集,于当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当地百姓纷繁出动大小船只打捞其尸体,后逐渐演化为赛龙舟;人们包粽子投入江中喂蛟龙,以免吞噬屈原的遗体,后演化成吃粽子。五月初一戴二色线,初五戴五色线,用一块小布包上香草折成三瓣包装,尾部再拴点彩线,叫“簇簇”,用来避邪驱病,也有驱虫之意。这一天还用五色手工纸编成双菱符在太阳未出时贴在大小门顶,再插上艾条,下面再吊个布公鸡,有驱虫避邪之用。
(六)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八月居秋天之中,故亦称为仲秋,这一节日在我国曾经持续了近两千多年。这一天,月最圆也最亮,又称“团聚节”,打月饼是中秋的特征,家人亲友多于晚上欢聚在月光下,边赏月边饮团聚酒,吃丰富的团聚饭然后再分食月饼。虽然中秋节正值三秋大忙时节,但人们还是腾挤出时间,走亲访友,出聘的女儿也必需回娘家省亲。月饼其实就是一种普通糖饼,因其外形圆圆,与月亮很类似,故称之月饼。
(七)十月一
农历十月一,称“寒衣节”,寒衣节是全年中与清明节、七月十五并行的三大鬼节,传说十月一阴盛阳衰,阴司放鬼,民间便以这天祭奠亡灵,但和前两节不同的是,除以烧的方式为亡灵送纸钱外,传统的寒衣节还要为祖先烧一些五色纸做的衣服,由于正逢寒冬时节的第一天,生者御寒加衣,想到死者防冷需求,所以烧纸衣表达对祖先的关心关爱。
过去在凉城,这一天也是毛毛匠和木匠争天下的日子,假如这天天冷,割皮袄的就多,毛毛匠赢;假如天热,打棺材的就多,木匠赢,预示来年春季死人多。
(八)腊八节
相传腊八是佛祖释迦牟尼“胜利”日子。听说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曾遍走名山大川,寻求人生之道。一天他来到尼连河边,因长途跋涉,饥饿难耐昏倒在地。这时被一个牧羊女发现,牧羊女把本人带的剩饭,加上采集的野果用泉水化煮成粥,一口一口地喂他,释迦牟尼清醒后才得以在菩提树下静坐沉思,得道成佛。因而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也相沿成俗。今天,腊八粥演化成八宝粥,为人们所钟爱,并成为捐赠亲友的礼品。
三、凉城县过年破五风俗
就是正月初五了,在我国民俗中初五有“破五”之说,“破”也就是破其忌讳的意义,由于过年期间很多人要把神仙请回来过年,各路神仙也会下到人世承受香火,面对本人的祖先、各路神仙的时间,我们有各种忌讳,比方说话、吃饭、行为举止等等都有很多规矩,到破五这天,各路神仙也要回天庭供职,本人家的仙人也要各就其位,这些忌讳也能够废除了,所以也就能够放开行事啦!
破五,也是送穷日,也就是把过去的穷气、穷鬼给送走,办法也就是把家里的过年留下的渣滓、清算出的无用杂物等没用的东西清算一下,送出大门,然后放炮,炸其穷气。说话能够不用拘谨,做事能够放开行事,完整能够恢复年前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各归其位,进入新一年的开端啦!
过了初五,新年曾经过去了,废除忌讳了,去掉去年的懊恼,扔掉过去的渣滓,引来新的财神,新的气候,新的活力,
破五”的来历至今众口不一。据《封神榜》,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他的妻子封为“穷神”,令她“逢破即归”。神话传说中,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让人厌恶的背夫之妇,封了穷神以后,就更让人厌恶了。所以人们就在正月初五这一天“破”她,让她马上回去。
四、凉城丧葬民俗
人是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而生活在群体中的,因而,一个人的死亡绝不只仅是死者自己的事,他对原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构造都会产生影响,关于活着的人同样产生很大影响。丧葬是一个人的最后一次礼仪,也是有关活人与死人联络的典礼。经过丧葬礼仪,人们能够缅怀死者生前的功劳,表达对死者的感情,从肉体上慰藉亡灵,也能够反映继承死者的遗愿,并祈求对活人的庇护。因而,人们对丧葬的典礼非常注重。凉城县汉民族的丧葬风俗可分为殡殓、治丧、安葬、守孝四局部。
(一)殡殓
人死后的第一步就是批殃,殃普通是指人死后的亡魂和倒霉合体,经过批殃,能够判别出这一合领会落在何处、殃高尺寸,会朝哪个方向化什么气而去,还有哪天殃出,不然的话,盲人瞎马,无所归宿,最终祸患活着的人,这也相当于给亡灵开了个落户证明,同时批殃也是通知世人死者的生死日期,让亲戚朋友们缅怀死者。
家人应尽力做到死者在咽气前穿好寿衣,穿好寿衣停于门板上,用麻捻将手脚捆住,开光剪断,寿衣和褥子是不能用红色的,以防败主子家。咽气后还要在死者脸上掩盖一张白纸,俗称“苫面纸”,以隔阴阳。接着就是悬挂“岁头纸”,倒头鸡不能杀,用手捏,掐死后煺毛不开剥,整放棺上,蒸大供,搭捞饭,点照世灯,捞饭上插四根绵球棍。准备开光蘸酒给亡人洗脸用。
第二步就是入殓,拉回棺材,在材帮上打一斩殃碗才干入殓。入殓这一行为必需得等到太阳落山夜幕来临才干施行,假如亡人死于后半夜,须得第三天方可入殓。入殓前,先给逝者净面、剃头、剪指甲,口含纸钱,衣袖内放几块打狗饼,用麻线将手脚捆住,等开光剪开。入殓时,棺木内先铺一两捆干草,上面再铺一层黄色草纸,撒些纸钱,再在上面铺张黄褥子,将死者抬入棺内。
过去是从窗口脚先出,如今大多从门口出,舁亡人之前烧下炕纸,舁出亡室内撒五谷。亡人入棺如觉宽松,就用死者生前旧衣剪去衣扣和一切铁质挂钩塞满空隙,毛料衣服不入棺。死者如有带铁假牙务必拔掉,以免后代出愚人。这都是凉城人的忌讳,南方人则不同。有的人为后代出念书人还要在逝者头下枕五经四书。但香是必需枕的。鸡鸣枕不能没有。
(二)治丧
人死之后,不立刻下葬,要有一段时间停柩待葬,叫做殡。殡也有宾客的意义,所以,死者在家里停放的这段时间也是对死者的一种敬重。停殡待葬时间长短不一,普通都是七天,还有八九天不等。先由阴阳先生占卜葬的最佳时间和日期,在此期间,要搭灵棚,棺木前的桌上放供品,桌前再放一烧纸瓦盆,儿女要在这一期间为死者守灵、哭丧。棺木下面还要放几根丧棒。
在停殡期间,要做好以下工作,订鼓匠,订纸折,订宴席,订总管,报丧、通知亲友,砍坟杆子。
人死后第三天开端破土挖墓,由阴阳二宅看风水、定方位、择墓地,如有祖坟则不动,墓地直接在祖坟群内适宜位置。普通由死者女婿拿上十五个馍馍,一把香,一张黄纸,几根干草,在哪破土就在哪烧纸进香。第一锹土叫“谢后土”,由女婿将此土置于旁边利静处,等下葬后,再将此土置于坟顶。破土之后就请工匠开端券葬,由于当地不断因循土葬风俗。
第三天普通要送灯,鼓匠在前,孝子分大小排成队,先去“五道爷庙”报到,亡人灵魂此时在“望乡台”上瞭亲人孝子请回家承受礼拜,烬纸后高呼亡人回家,一路哭丧。在大门口女孝子迎候亡灵,点火跪拜。亡人牌位由女婿捧定,然后再回灵前烧掉牌位“开光”。
(三)安葬
在鼓匠安鼓之前的白昼,将事前定好的纸折拉回来在院中摆好,穷人家普通纸折只做必要的三件,三间房、孝斗、摇钱树。富人还要加上金银山、童男女、马拉轿车,如今随着生死水平的进步,纸折又增加了好多,有靠山、旛子、仙鹤、灵罩材罩、聚宝楼、贤孝楼、金银塔、香旛之类,再加上亲友送来的花圈,将院内外布置得花团锦簇,非常美观。特别是如今在纸折上布置了灯光组合,一到夜里,灯光灿烂,鲜艳耀眼。
在出殡前夕,鼓匠开端安鼓,孝子们开端穿戴正式的孝衣。安鼓之后送灯,也有三天送灯的,用锯末面纸包、玉米芯、纸箱碎片等蘸好柴油,点燃做路灯,边走边放,孝子哭丧,鼓匠一路吹打,普通都是哭灵调,这样一行人不断走到村外十字路口,烧香烬纸,由女婿手捧亡人灵位,叫“回亡灵”,(也有送进来的说法),然后绕路返回,俗称“送灯”,也叫“告庙”,庙就是“五道爷庙”,是阴府第一关。
回来后开棺,用绵球蘸酒清洗亡人面部,剪开脚手绊,“拉富贵”—扯一块死者绵袄底襟,孝子们谁要谁发财,实践是在鼓舞孝子孝心。“开光”后盖棺取尽铁器,不能叫任何人的名字,怕死者带走之意吧。盖棺弄钉,“掩阴钉”,口喊亡人“躲钉的”。
安鼓应该是在出殡前夕最繁华的局面了,在搭好的鼓匠棚内,汇集了一大帮民间艺人,灯影乱晃,铙钹大镲海螺号,齐声奏起,各显神通。大局部是夜间吹打,叫“吵灵”,人们以为只要这样才对得起亡灵。这些鼓匠固然都是民间艺人,都有音乐天赋,还有鼻孔里吹的,七八个号头加一丈长的塑料管,那才叫个费力儿了!还有口技,捉老虎等绝技,使围观者大开眼界,高声喝彩。
接祭一项是白事宴的主要节目,从早上八点到中午十二点一上午的时间,大人家祭多时间赶得紧点,祭少的不用焦急,次第是先接家祭,孝子不分男女赶大轮小排成一队,在灵前一个接一个烬纸。家祭完毕接女儿祭,女儿普通是猪羊大祭,就是将猪羊煺出,洗净后置桌上,两个人从外面女家方向到灵前祭拜亡灵,大多数是带钱的,几不定,看家资状况,最多上万,最少也得一两千,鼓匠挣百分之十,舁祭人挣五十或好烟一条,除此之外还有大供十二个,云卷十二个,糖饼十二个,各置桌上,双人舁之。女儿祭后是亲家祭,以后赶大轮小一字排开,接过祭的人每人腰里系根腰孝,入席后要付给办事宴的辗桌子钱没几。
坐席过去是六人一桌,“拔首席”,按辈分大小(也就是大客),大客在先,分里外三柱,里三柱是姑表,外三柱是舅表,考究太多,总管难当,如今十个人一桌,自在组合,不得罪人又利索,东家省心。如今都是一条龙效劳大大减轻东家购物太多的费事。
普通在出殡前夕安鼓,第二天打发,打发当天午饭后,起灵时间的选择很重要,普通都得请阴阳二宅占卜吉时,总管布置儿媳和女儿扫坟,扫坟的目的是怕仇敌陷害在坟里扔铁钉,逐渐演化到后来构成惯例,不管有无都得去打扫一趟,等扫墓人回来“起灵”拆灵棚撒五谷。
起灵长子挠大头,两边亲朋相助,舁出大门外搁凳子上准备“上官”,上官就是给死人免罪,其实是为给鼓匠挣钱,典礼完毕,孝子脱掉上衣从大门顶扔院内,然后进去各收容各的。打发亡人上路,将亡人舁上车连纸折坟杆一遍拉上,鼓匠送灵完毕。过去是长孙挠坟杆,女婿担浆水,如今变革通通置车上没事了。只留孝子撒“引路钱”了。
下葬的参与者在埋土时还得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埋坟杆时还要往上拔几下。下葬回来在事前大门口准备好的洗眼酒水洗洗眼,吃一口剥开的馍馍才干进家。
“洒扫肃清”特别留意,为对已走的人尊重,不能清扫家,孝子不能早剃头,不能生豆芽,只要过了“百天”方可怀复常态。
葬后第三天,人称“复三”,孝子要给逝者“安锅灶”,做纸炊具,衣服等。接下来是“五七”,女儿带大供上坟。五七后是尽七,百天,周年,都要上坟祭奠。三周年是对亡者比拟大一点的留念了,有钱人还要订鼓匠,做席,大接村礼,以至还要唱戏,都是生者对死者的忠诚和孝心。
(四)守孝
守孝时间普通为三年,在守孝期间,家人不断是应穿白裤子的,脏了洗,干了再穿。守孝期间的三年,过大年对联是有考究的,头一年不贴,第二年素对子,第三年才干贴红对联,窗户纸也一样,孝子的衣服也三年内不能穿红的。
五、凉城节日品牌
俗话说
没出十五都是年
春节刚刚过去
年味儿还未散尽
元宵佳节曾经来到
“凉城旱粮”带您
闹元宵
品美味
元宵佳节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
古人称“夜”为“宵”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
凉城县元宵佳节风俗
吃元宵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风俗的构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本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端“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停止祭神祈福活动。
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风俗,始于西汉,昌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因循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扭秧歌
扭秧歌,是我国北方汉族民间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是我国第一批进入国度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之一。它的前身是农民在插秧时的一种歌咏活动,来源于农业消费劳动。
舞龙舞狮
舞龙舞狮,是中国民间传统风俗。北方狮舞以扮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古人将它当作英勇和力气的意味,以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安全。所以人们逐步构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严重活动里舞狮子的风俗,以祈望生活吉样如意,事事安全。
凉城旱粮品牌释义
■标识寓意“凉城之碗”,由碗顶的“蛮汉山”,碗底的“岱海湖”和碗中极具凉城特征的玉米、谷子、燕麦、绿豆四种杂粮杂豆共同组成;
■碗中“凉城旱粮”四个字,犹如粗壮的植株深深扎根于凉城的厚土,吸收着源源不时的自然营养,持续为人们提供高质量旱地杂粮。“凉城凉,旱杂粮”口号简约明了,厚严重气,标识作风更显整体、统一;
■“天蓝水绿”的颜色,正是山水凉城的真实写照,生态、自然、安康。碗底的“岱海湖”滋养着碗中的“杂粮”,更滋养着整个凉城。
六、凉城结婚风俗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乃人情世故。过去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孩子没有婚姻自主的权益,全听父母之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旧时,婚姻特别考究门当户对,“羊皮贴毡片,官民不结亲”。大多数人考究“生辰八字”,看大婚对与否,婚姻礼俗自古有之,最早见于《礼记、昏义》:“……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称为婚俗“六礼”,经过历代演化,时至今日,凉城汉族传统婚俗普通包括为议亲、提亲、相亲、定亲、结婚、迎娶几个环节。
议亲
旧时凉城考究定娃娃亲,意即七八岁开端,家长就着手为孩子的亲事做准备,互选门当户对的家庭上门提议,并且口头承诺,固然只是个口头承诺,但是孩子们长大后却要将这一承诺放在首位,以至不能违犯。到男女孩子十三四岁的时分就能够成家立业,就是人们常说的“男儿十五夺父子”。
提亲
提亲也叫说亲,等到孩子们都到了婚嫁年龄后,家长会依据先前议定好的或者是早已查摸好的适宜对象,找个媒人从中说合,成就大事。普通都是由男方委派媒人主动去女方家提亲,也有女方委派媒人上男方家提亲的,当属少见。
建国后,倡导婚姻自主,自在恋爱,但是在双方全部肯定下来之后的最后议式上,暂时也得求个媒人,走走过场,充任一下方式上的引见人,以求名正言顺。
相亲
就是见面看亲,男女双方在事前已有的提亲根底上,进入本质性的程序步骤,当然,相亲也得先要父母双方先行相看,父母的观念以至是决议性的,只要父母看好后,男女双刚才有见面的时机,当然这次见面普通都相对隐晦,以免之后结果相反会对女子产生负面影响和不好的名誉。旧时相亲先看脚,脚小优先就是好媳妇儿。
定亲
婚姻是一辈子的大事,当然是不能草率行事的。品验个二三年才行。在这几个程序中,定亲是最主要的一步,定亲时,需求有德高望重的族人、亲友、媒人及双方父母、主婚人、中证人在场,当时立下订婚文书,订婚文书一写,男女双方都不能随便反悔。订婚前,先要看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及属相能否冲刻,一旦相克,就不能订婚。人的命相分“金、木、水、火、土”,首先推出男女的命相,再依据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及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的原理推断出二人是相生还是相克,假如相克,亲事告吹。
除相合外,凉城人还考究属相合,旧时有“从百马怕金牛,羊鼠相逢一旦休,蛇见猛虎如刀刮,猪见猿猴不到头,龙逢兔儿云端去,金鸡见犬泪长流”的说法。过去所以要采取订婚这道手续,一是定婚后双方父母便放了心,不再为儿女亲事朝思暮想,二是正式立下婚约后,不怕夜长梦多,只需双方协议一成立,双方父母及亲友欢聚一堂,共同喝个订婚酒借此发布于众,女方名正言顺地向男方索要彩礼、衣裳、三金等。
假如呈现女方反悔,彩礼如数清退给男方;如男方反悔,则彩礼只退一局部,不全退。对悔婚者视为不诚信,会受人诟病。过去由于观念落后,凉城一些偏僻山区有一种叫做“换亲”的风俗,即经对方父母同意,各自将女儿嫁给对方的儿子,就这样以女儿的终身大事为代价,使儿子不至于打光棍,到达传宗接代的目的。此外,还有一种叫做“拉帮套”的事实婚姻,即一个家庭中有两个丈夫一个妻子,共同料理家里的事务。
凉城西部还兴时“三村礼”,就是男方在娶之前要付女方三种礼物,即“整羊(去皮)、猪肉少许、白面一袋”。
迎娶
在嫁娶之前,务必找阴阳先生测日子,多选黄道吉日。选好日子的前天,嫁娶双方都得让新人吃上马饭和上轿饭。当天夜里,男女家人都要给新人准备“翻身饼”,在吃的时分都要说些吉利话,比方说“曾经翻过了”。
第二天一早,选卯时或者太阳未出之时嫁娶车开端动身,动身之前还得吃饯行饺子。娶亲的人员组成主要是新郎的姐夫,没有嫡系姐夫的,叔伯的、表的姨的都可替代。娶嫁车所带物品普通有红色毛线拴好的两瓶酒,并且要拴上五十到百元不等的喜钱。还有鱼兔外型的面食,也用红毛线拴住,三根猪肋的猪肉一条,都配有喜钱。还有“离娘馍馍”,离娘馍馍也是有数的,按媳妇儿岁数一岁一个,加天地两个,送与女方。也有送花边饼子的。当娶嫁车到了女方家门口,女方普通都要有一些青年男女对娶嫁车停止拦截,脱鞋摸帽摘花取车上的红布等,索要红包烟糖没完没了,下马饭后新娘上轿。
新媳妇儿下轿还有最后一炸,普通肯要岁数钱,下车钱,总得说来多多益善。新娘进门后还要准备洗脸梳头戴花红包。女方把男方带来的礼品还要逐个回复,把酒倒出,放入红豆和双头葱,红豆表示一片红心,葱表示青枝绿叶永不别离。喜钱也要回一局部。三根肋条剔骨回骨,意为男方有骨,女方有肉,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娶嫁车在迎亲路上也是有考究的,不能半道停车,尽量避开水井、怀孕妇女、送葬队伍,如遇到务必以红布遮住新娘头部,防止悔气。要是同路遇到别的娶亲车队,必需互换手绢。
新人下车也有考究,车头朝向,属相避讳,“新人面前一五九”,就是新娘无敌,所向无敌。如新娘属虎,则所避讳的属相为兔、羊、猪,以此类推。
新娘下轿过旺火,凉城民俗,婆婆火上撩油,意为早生贵子,越过越好。
下马饭后拜人,如今都取消了。过去拜人次第,先拜天地,后拜祖先、父母、宾公、新亲,最后是男方亲朋。拜父母还有改口钱。
过去在凉城,娶亲都是红火三天,第一天娶亲,第二天拜人,第三天回门。如今都已变为两天,头一天娶亲,第二天回门,拜人取消。
过去的娶亲,最为繁华的是闹洞房。闹洞房前,新郎新娘要喝交杯酒,男女各自倒酒两臂相勾,双目对视,在一片欢声中一饮而尽。而如今普通都是在举行婚礼典礼的大厅或是饭店内停止。
闹洞房是婚礼的最后程序。是婚礼的高潮,也是最繁华最有趣的节目。正如宋代诗人汪洙写的《四喜》:“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那样,洞房花烛夜便是人生一大喜事。
闹洞房是对新婚夫妇的一种恭喜方式,在民俗中,人们以为洞房中有狐狸、鬼魅作祟,为了避邪,加强阳气,才构成了闹洞房这一风俗。民间俗语有“人不闹鬼闹”的说法,同时,闹洞房也能够使双方亲友增加沟通,拉近彼此的感情交流,构成一种喜庆而繁华的气氛。
新婚之夜,亲戚朋友围坐在婚房,对新娘百般戏愵,闹的方式各种各样,分文闹和武闹两类,文闹是以较为文雅的方式向新娘出谜语、对对子、绕口令,请她讲述恋爱经过等。武闹是较为剧烈肢体戏耍,有时口出秽言以至有对新娘入手动脚,不过普通这样的行为施行者普通都是男女方最接近之好友,这时有个俗套,那就是“三日无大小”,也就是晚辈也能够参与进来一同繁华,即便显得有点出格但也是礼俗上允许的,很好忌讳被解除,因而无论如何嬉闹,新郎新娘是不能红脸和生气的,否则会被视为人缘不好,日后光景不会好过。
婚宴忌打盘碗,如有发现,暗将盘碗置水缸内停息倒霉。通常在婚床上要撒些花生豆类等有籽的东西,寓意为早生贵子。晚上,喜欢繁华的青年男女“听房”,成为揭秘隐私的一种取乐方式。
七、凉城县饮食风俗
1、凉城123苹果:凉城123苹果,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天文标志。凉城县地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属干旱和半潮湿交织带。光能资源较丰厚,适合种植凉城123苹果。
2、羊肉串:羊肉串是指新颖的羊肉用竹签或钢签穿成串后烧烤制成的菜品,是一种比拟常见的烧烤类菜品。该菜品在我国北方地域比拟盛行。
3、草原烤羊腿:烤羊腿是从烤全羊演化而来。经过长期的开展,在羊腿烘烤过程中逐渐增加了各种配料和调味品,使其形、色、味、鲜集一体,色美、肉香、外焦、内嫩、干酥不腻,被人们赞为“眼未见其物,香味已扑鼻”。
4、蒙古野果:内蒙蒙古凉城县是蒙古野果的主要产地,蒙古野果色泽艳丽,具有滋味鲜美、耐贮藏、易运输、无污染等特性,是造物主赐给草原人民的自然珍果。
5、凉城白瓜子:白瓜子是内蒙古出口的土特产品,其中凉城县的雪白瓜子,片大、仁足、色白,曾荣获1983年外贸部颁发的基地产品优质奖。